【初中生物】2018最新北师大版八年级生物下册23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整理与复习课件

合集下载

北师大版八年级生物下册第23章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知识归纳

北师大版八年级生物下册第23章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知识归纳

第23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1.生态系统的概念:在一定自然区域内,所有生物及其生活的环境共同构成的统一整体。

如一块农田、一片草原等。

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

2.生态系统的结构 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态系统的成分生产者生态系统 生物消费者的结构食物链和食物网分解者(1).生态系统的成分一个生态系统是由生物和非生物环境组成的。

A:非生物物质和能量:空气、水、矿物质、阳光和热能等。

作用:为生物提供必要的物质和能量。

B:生产者:a.特点:属自养型生物(包括绿色植物及自养型微生物:硝化细菌等化能细菌及光合细菌)b.作用:把无机物制造成有机物;把光能转换为化学能。

制造有机物为其它生物提供物质和能量c.地位:是生态系统的最主要生物,必备成分C:消费者:a.特点:属异养型生物(动物、人及寄生性微生物)。

b.级别: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三级消费者c.作用:可加快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D:分解者:a.特点:主要是异养型.营腐生生活的微生物(另外还有少量腐生动物)b.作用:将动、植物遗体、排出物.残落物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返回无机环境,再度被生产者利用c.地位:也是生态系统的必备成分(2).食物链和食物网形成: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因食物关系而形成的联系食物链 基本模式:生产者+不同级别的消费者书写原则:植物(起点)→植食性动物→小型→中型→大型肉食动物第一营养级第二营养级 三四五分类:捕食链.寄生链.腐生链 环节:一般不超过5个环节形成 一种绿色植物可能是多种植食性动物的食物食物网 一种植食性动物既可吃多种植物,也可被多种肉食动物所食功能: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渠道A .食物链:生态系统中,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消费者与消费者之间通过吃与被吃的关系形成的链条式的联系。

**注意:食物链的起始点是生产者。

用箭头表示“吃与被吃”的关系,箭头的方向从生产者指向消费者。

如:草→虫→青蛙→蛇次级消费者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三级消费者四级消费者食物链B.食物网:在一个生态系统中,许多条食物链彼此交错形成的网状联系。

生物八年级下北师大版第23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复习课件(20张)

生物八年级下北师大版第23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复习课件(20张)

关系,但不构成食物链,根本原因是
( A)
A.无生产者
B.无分解者
C.无能量流动
D.无物质循环
17. (2018亳州)下列关于食物链的说法正确的是
( B)
A.食物链的起始部分是分解者
B.食物链反映的是生物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
C.食物链中可以没有生产者
D.构成食物链至少要有三种生物
考点精练
18. (2018东营)图6依次表示4个不同生态系统的有关
1. (2018•广东)“谷雨,谷得雨而生也。”谷雨前后适
于播种和移栽植物,这说明
( A)
A. 环境影响生物
B. 生物影响环境
C. 生物适应环境
D. 环境适应生物
2.(2018•常德)在海洋深处,生存的植物种类非常少甚
至没有,影响植物在此分布的主要非生物因素是( B )
A.空气
B.阳光
C.温度
D.水
考点精练
考点3: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15. (2018•威海)在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是通过食物
链和食物网实现的。下列能够正确表示某草原生态系统
中能量流动方向的是 A.草→食虫鸟→兔→鹰
( B)
B.草→鼠→蛇→鹰
C.鹰→食虫鸟→食草昆虫→草
D.草←食草昆虫←鼠←蛇←鹰
考点精练
16. (2018绵阳)“蝗螂捕蝉,黄雀在后”描述了捕食
生物学 八年级 下册 配北师大版
第8单元 生物与环境
第23章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
章末总结
思维导图
考点要求
生态系统的组成。(理解) 生态系统的类型。(了解) 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了解) 某些有害物质会通过食物链不断积累。(了解) 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限的。(理解)

北师大版生物八下第23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复习课)》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生物八下第23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复习课)》教学设计
(三)学生小组讨论
1.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针对以下问题进行讨论:
-生态系统中存在哪些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成功案例?它们是如何实现的?
-你认为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哪些行为可以保护生态系统?又有哪些行为可能导致生态破坏?
-针对具体的生态环境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措施。
2.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其他小组进行评价和补充。
2.通过案例分析和实践活动,增强学生对生态保护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3.创设合作学习情境,培养学生团队协作、共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此基础上,本章节教学设计将有助于学生深化对生态系统稳定性的认识,提高生物科学素养,为后续相关内容的学习奠定坚实基础。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及其维持机制。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节课所学内容,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特布置以下作业:
1.结合所学知识,观察并记录身边的生态环境,发现存在的生态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要求字数不少于300字,体现出对生态系统稳定性的理解和关注。
2.设计一项关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小实验或调查,通过实际操作,了解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过程。要求撰写实验报告或调查报告,包括实验目的、原理、方法、结果和结论。
3.查找资料,了解我国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取得的成功案例,撰写一篇500字左右的小论文,分析成功的原因,总结经验,为其他地区生态环境保护提供借鉴。
4.针对课堂所学内容,制作一份关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手抄报,要求内容丰富、设计美观,涵盖生态系统的基本概念、稳定性、保护措施等方面的知识。
5.家庭作业:与家人分享本节课所学内容,讨论家庭生活中可以采取的环保措施,共同制定家庭环保计划,并付诸实践。

北师大版八年级生物下册23

北师大版八年级生物下册23
-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在生态系统稳定性中的作用,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生态系统稳定性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关系,以及在实际中如何应用这些知识进行生态环境的维护。
2.过程与方法方面的重难点:
-学生动手进行生态系统稳定性模型的构建,通过模型分析理解生态系统的动态变化。
-学生在小组讨论中,如何有效地交流思想,整合不同的观点,形成对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全面理解。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学活动设计:
-通过展示一段关于生态平衡被破坏后导致的生态环境问题的视频,如过度捕猎、乱砍滥伐等,引发学生对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关注。
-提问学生:“为什么生态平衡被破坏会导致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生态系统是如何保持稳定的呢?”以此激发学生的思考。
2.教学目标:
-引起学生对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好奇心,为新课的学习奠定兴趣基础。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重难点:
-培养学生对生态环境保护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将其内化为自身行动的动力。
-引导学生认识到个人行为对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影响,激发学生积极参与环保实践活动的意愿。
(二)教学设想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通过引入生动的实例,如自然保护区的生态平衡维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如视频、图片等,直观展示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生物多样性的关系。
-引导学生通过练习,发现自身知识盲点,提高自我纠错能力。
(五)总结归纳
1.教学内容:
-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回顾,概括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关键知识点。
-强调生态系统稳定性对生态环境保护和人类福祉的重要性。
2.教学方法:
-采用师生互动、学生自主总结等形式,帮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
-通过情感教育,引导学生树立保护生态环境、维护生态系统稳定性的价值观。

八年级(初二)生物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知识点

八年级(初二)生物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知识点
1、河流被严重污染后,导致水生生物大量死亡,使河流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遭到破坏。如果停止污染物的排放,河流生态系统通过自身的净化作用,还会恢复到接近原来的状态。
2、草原上第一年“野火烧不尽”,第二年“春风吹又生”。
两者关系
1、对一个生态系统来说,抵抗力稳定性与恢复力稳定性之间往往存在着相反的关系。抵抗力稳定性越高的生态系统,恢复力稳定性就较低。反之亦然。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概念
生态系统所具。
抵抗力稳定性
恢复力稳定性
是指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并使自身的结构和功能保持原状的能力。
是指生态系统在遭到外界干扰因素的破坏以后恢复到原状的能力。
原理
1、生态系统之所以有抵抗力稳定性,是因为生态系统内部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2、人类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应针对各种生态系统稳定性的特点,采取相应的对策,保持各种生态系统的相对稳定性,这样才能使人与自然协调发展,才能避免自毁家园的厄运。
2、生态系统的调节能力有大有小。一般地说,生态系统的成分越单纯,结构越简单,自动调节能力就越小,抵抗力稳定性就越低。反之则越高。
3、一个生态系统自动调节能力有一定的限度,超过了这个限度,生态系统的相对稳定状态就会遭到破坏。
生态系统遭到破坏后,在某种条件下,具有恢复自身相对稳定状态的能力。
举例
河流受到轻度污染时,能通过物理沉降、化学分解和微生物的分解,很快消除污染,很快消除污染,河流中生物种类和数量不会受到明显的影响。

北师大版生物八年级下册第23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专题复习》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生物八年级下册第23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专题复习》教学设计
2.请同学们从以下三个案例中选择一个,分析其生态系统稳定性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保护建议:
a.森林生态系统中的盗伐现象;
b.湿地生态系统受到的工业污染;
c.农田生态系统中的农药滥用问题。
分析要求不少于400字,明确指出生态系统稳定性被破坏的原因,并提出具体的解决措施。
3.结合所学知识,制作一份关于“生态保护,我们在行动”的海报。海报内容应包括: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课程开始时,我将以一个生动的实例引入新课:“同学们,你们知道我国的三江源自然保护区吗?它是世界上最大的高原湿地,被誉为‘中华水塔’。然而,由于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这片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受到了严重威胁。那么,什么是生态系统稳定性?我们又该如何保护它呢?”通过这个实例,激发学生对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兴趣,引导学生进入新课的学习。
(三)学生小组讨论
1.在学生对生态系统稳定性有了初步认识后,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每个小组选择一个具体的生态系统案例进行分析,探讨其稳定性被破坏的原因及保护措施。
2.学生在讨论过程中,可以充分利用教材、网络等资源,寻求解决方案。我将在各组间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四)课堂练习
1.为了巩固所学知识,我会设计一些课堂练习题,让学生当堂完成。练习题包括选择题、填空题和简答题,涵盖本节课的重点知识点。
1.方式,加深学生对生态系统稳定性知识的理解。
2.注重培养学生的生态素养,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3.针对学生在知识掌握方面的薄弱环节,有针对性地进行复习巩固,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
4.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积极思考、提问,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课堂效果。

2018学年八年级生物下册第23章第4节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课件新版北师大版

2018学年八年级生物下册第23章第4节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课件新版北师大版

知识点一
知识点二
知识点三
解析 在相对稳定的生态系统中,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总是 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在受到外来干扰时,生态系统能通过自我 调节恢复到初始的稳定状态,这种平衡是动态的。选项中能体现该 生态系统中某种生物数量变化的应是在某一数量值的附近上下波 动的曲线。 答案 D
知识点一
知识点二
知识点一
知识点二
知识点三
知识点二 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 1.实例 凯巴森林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 1906年以前的凯巴森林中,植被、黑尾鹿和肉食动物的数量是不 断变化的。当黑尾鹿的数量增多时,植被就会减少,但是以黑尾鹿 为食的美洲狮、狼、郊狼等肉食动物因食物充足而数量增加,这些 肉食动物数量的增加又使黑尾鹿的数量减少,森林植被得以恢复。 上述生物数量的动态变化维持着森林生态系统的稳定状态。 2.启示 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当生态系统发生一定的变 化或受到外来因素干扰时,它可以通过其内部的自我调节,克服系 统内部的变化和外来干扰因素的影响,维持相对稳定和平衡的状态。
考点一
考点二
解析 (1)在生态系统中,生物之间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是沿着食 物链和食物网进行的;碳在生物体内构成有机物,生物通过呼吸作 用将有机物分解,生成二氧化碳散失到无机环境中,绿色植物通过 光合作用吸收无机环境中的二氧化碳合成有机物储存在植物体内, 碳主要以有机物的形式在生物与生物之间传递。(2)能量沿着食物 链的传递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的;即使图中狐狸被全部捕杀, 由于受到食物和生存空间的限制,兔的数量也不会无限制增加。(3) 食物网越复杂,处于相同营养级的生物种类越多,能够相互替代的 生物越多,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越强,生态系统越稳定。 答案 (1)食物链和食物网 二氧化碳 有机物 光合作用、呼吸 作用 (2)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受空间和食物的限制 (3)多 强

2018八年级生物下册第23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单元综合测试题北师大版

2018八年级生物下册第23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单元综合测试题北师大版

第23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一、选择题1、下列不属于非生物环境的是( )。

A。

土壤 B。

水分 C。

阳光 D.细菌2、看下图可知,绿色植物在生态系统中属于().光合作用示意图A.生产者B。

消费者C.分解者D.既是消费者又是分解者3、虎、豹等大型食肉动物,在种类和数量上均比其他动物少得多,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 )。

A。

它们的繁殖能力低B.栖息场所有限C。

被人类大量捕杀D.在食物链中所处营养级较高4、下图所示的食物网中,如果蚱蜢因某种原因减少,则蚯蚓的数量变化在较长时间内是( )。

A。

上升 B.下降 C.先上升后下降 D.不变5、某生态系统的食物链如图所示,则此生态系统中生产者是().A.AB.CC.D D。

F6、“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使落红化作春泥的生物是( )。

A。

分解者 B。

消费者C。

生产者 D.非生物部分7、在草原生态系统中,下列哪条食物链的加强有利于增加鹰的数量( )。

A。

草→鼠→鹰B。

草→鼠→蛇→鹰C.草→蝗虫→青蛙→蛇→鹰D。

草→食草昆虫→蜘蛛→青蛙→蛇→鹰8、如果用一个图形来表示生态系统中兔、鹰、草三者之间的数量关系,你认为正确的图是()。

9、兔子吃草,红狐吃兔,狼吃红狐构成的食物链中,红狐处的消费者级别及营养级分别是()。

A.次级消费者,第二营养级B.次级消费者,第三营养级C.三级消费者,第二营养级D.三级消费者,第三营养级10、下列生物学观点不正确的是()A、生物分类主要是根据生物的相似程度B、被子植物的花、果实、种子是作为分类的主要依据C、没有动物,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就不能进行D、增加物种的数量能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11、我们通常在媒体上看到“生态平衡”的概念,下列关于“生态平衡”和“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生态平衡是生态系统发展到一定阶段,生态系统保持其结构与功能的稳定状态B。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是生态系统具有的保持和恢复其结构与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C。

北师大版生物八年级下册第23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专题复习》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生物八年级下册第23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专题复习》教学设计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专题复习》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是属于北师大版初中生物八年级下册第8单元第23章的内容,本章包括《生物的生存依赖一定的环境》、《生态系统概述》、《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共4节,同时也是初中生物会考的重点,近几年会考的卷面平均分值在20分左右。

会以选择题、填空题和识图题的形式考察。

选择题和填空题都是以考察基础概念和知识为主,识图题主要是对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和功能的一个综合考察。

所以我们复习的重点也就落在一些关于生态系统核心概念、营养结构和功能的复习。

二、学情分析通过新课的学习已经掌握了一些基础知识,同时,经过一年的生物学习,学生并具有一定的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教师这节课需要做的就是,结合学生已经有的知识,进行复习巩固,同时将碎片化的知识形成网络和体系,帮助学生更深刻的理解生态系统的概念、结构、功能和稳定性。

三、教学目标1.了解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及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基础,理解生态系统四种组分的功能地位及相互关系,理解营养结构与功能的关系,掌握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2.理解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概念,理解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原因,理解破坏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因素及其关系,了解保持生态系统稳定性的重要意义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生态系统的成分及其营养结构基础;营养结构和功能的关系;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教学难点: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生态系统营养结构和功能的关系,五、教学过程导入:猜一猜,根据提示猜一下是什么生态系统?生:森林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等在学生猜测的过程中,也让学生们回忆生态系统的种类,并提出生态系统的概念一、生态系统的概念让学生明确这些生态系统都位于地球上,同时提出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生物圈。

从而引出第一个教学环节生态系统的概念。

过程:二、生态系统的组成课件展示草原生态系统及草原上部分生物,让学生思考以下问题:1、图中生态系统有哪些生物?各种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分别担任什么成分?2、图中没有出现生态系统的哪个成分?3、各种成分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是什么?生:有草、兔、鼠、狐狸、老虎和鹰,草是生产者,兔鼠狐狸老虎和鹰都是消费者……师:教师总结生态系统组成以及各成分功能,同时从功能分析,提出生态系统不可缺少的生物成分是生产者和消费者。

北师版中考生物 教材系统复习 八年级下册 第23章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 第24章 人与环境

北师版中考生物 教材系统复习 八年级下册 第23章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 第24章 人与环境

生态系统
★(2021·北部湾)如图是某生态系统部分食物网示意图。下列
关于该食物网的描述,正确的是
( C)
A.食物网中共有 3 条食物链
B.蛇和猫头鹰只存在捕食关系
C.食物网中每一条食物链的起
始环节都是草
D.食物链和食物网只反映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
★(2022·怀化)某学校在学校学农基地中开辟了一块水稻种植试 验田。如图为该试验田部分成分之间的关系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第 8 单元 生物与环境
第 23 章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 第 24 章 人与环境
知识点 1: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影响(详见“第 1 单元第 1 章知识点 3”)
知识点 2:生态系统
1.概念:在一定自然区域内,所有生物及其①__生生活活的的环环境__共同
构成生态系统。由生物和非生物环境组成。

2.②__生生物物圈圈__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
5.(2021·贵港)下图是某生态系统中几种生物的关系示意图,请据图回 答问题。
(1)图中属于生产者的是草草 。
(2)写出图中仅有的一条食物链:草草→→食食草昆草虫昆→虫食虫→鸟食。 (3)从“生物遗体”到“无机环境”虫的鸟转化过程中,起关键作用的是
分分解解者 (选填“分解者”或“消费者”)。 (4)生者态系统中,生物部分以及非生物物质、能量通过能量流动和
非生物 部分
阳光、温度、空气、水分、土壤等
知识点 3: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1. 食物链
(1)概念:生产系统中,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消费者与消费者之间
通过吃与被吃形成了食物关系,这种不同生物之间由于①__食食物__关系
而形成的链条式联系。

(2)正确书写食物链

北师大版八年级生物下册第8单元第23章第4节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优秀教学案例

北师大版八年级生物下册第8单元第23章第4节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优秀教学案例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利用多媒体展示生态环境受到破坏的图片,如森林砍伐、水资源污染等,引发学生对生态环境保护的关注。
2.设计真实的环保情境,如组织学生参加校园或社区的环保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环保行动的重要性。
3.通过讲述生态环境的实际案例,以故事的形式激发学生的情感,引导学生关注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在设计本节课的教学案例时,我充分考虑了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以“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主题贯穿始终,通过设置富有挑战性和探究性的问题,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究,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同时,我还注重了教学媒体的运用,以图片、视频等形式,生动形象地展示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从实际问题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能力。同时,我还将继续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根据学生的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以确保教学目标的实现。
北师大版八年级生物下册第8单元第23章第4节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优秀教学案例
一、案例背景
本节内容是北师大版八年级生物下册第8单元第23章第4节“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生态系统的基本概念、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的一节实践活动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通过调查、观察、分析等方法,了解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认识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的影响,从而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1.利用多媒体展示生态环境受到破坏的图片,如森林砍伐、水资源污染等,引发学生对生态环境保护的关注。
2.设计真实的环保情境,如组织学生参加校园或社区的环保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环保行动的重要性。
3.通过讲述生态环境的实际案例,以故事的形式激发学生的情感,引导学生关注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2018-2019学年北师版八年级生物下册 23.4《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2018-2019学年北师版八年级生物下册 23.4《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第4节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一、教学目标1.理解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概念,理解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原因,理解破坏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因素及其关系,了解保持生态系统稳定性的重要意义。

2.通过指导学生分析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概念,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思维能力;通过指导学生分析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培养学生分析综合和推理的思维能力。

3.通过理解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渗透普遍联系的辩证观点以及系统论和控制论观点;通过理解各种人为因素对生态平衡的影响和破坏,渗透人和自然和谐发展的生态观点。

二、重点、难点分析1.生态平衡的概念和自动调节能力是本节教学内容的重点知识,因为:(l)生态系统稳定性概念的内涵是对一个成熟的生态系统特征的高度概括,它既涉及三大功能类群之间的相互联系,如生物种类组成及数量比例,营养结构联系和物质与能量流动的相对稳定性;又涉及到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如物质和能量的输入和输出呈现持久的周期性动态平衡。

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机制也同样涉及到生态组成、结构和功能等诸方面,如多样性导致稳定性实质上是强调生物功能类群间的协调关系;天灾人祸的外界干扰导致生态平衡失调则是强调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的关系。

所以这部分知识具有很强的综合性。

(2)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概念和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的教学内容中,渗透着普遍联系的观点以及生态系统整体性的观点,是进行观点教育的极好素材。

同时,生态系统自动调节能力的教学内容中,隐含着负反馈调节的规律,利于对学生分析、综合思维能力的培养。

2.生态系统稳定性概念的内涵和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同时也是本节教学内容的难点。

如上所述,这部分知识的综合性很强,学生普遍难于全面理解和掌握。

在教学中,教师一方面要注意引导学生全面挖掘有关概念和原理中包含的知识要素,另一方面也要注意引导学生从感性材料上升到理性认识。

因此这部分知识的教学也是组织教学的难点,教师可借助感性材料引导学生分析,逐渐全面地上升到理性的认识三、教学内容分析:本小节分为三个部分,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概念、稳定性形成的原因以及稳定性破坏三个方面进一步了解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特点。

最新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生物第23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章末总结

最新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生物第23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章末总结
教与学 学导练 生物学 八年级 下册 配北师大版(内文)
返回目录
第8单元 生物与环境
第23章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 章末总结
目录
01 思维导图 02 课程标准 03 考点精练
返回目录
思维导图
返回目录
返回目录
返回目录
返回目录
课程标准
1.举例说出水、温度、空气、光等是生物生存的环境条件。 2.举例说明生物和生物之间有密切的联系。 3.概述生态系统的组成。 4.列举不同的生态系统。 5.描述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 6.举例说出某些有害物质会通过食物链不断积累。 7.阐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限的。 8.阐明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9.确立保护生物圈的意识。
(1)图中的红树和水草等属于生态系统的___生__产__者______,能通 过___光__合__作__用____制造有机物;淤泥中的微生物属于生态系统的 ____分__解__者_____,能将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 (2)红树植物根系发达,是图中______②_______(填编号)细胞 分裂和伸长区细胞增大的共同结果,水分和无机盐主要由图中④ 的____根__毛_______吸收; 红树植物能生存于海滩淤泥中,是因为 有“拒盐”和“泌盐”的特殊结构,这是生物____适__应_______环 境的表现,是_____自__然______选择的结果。
返回目录
考点4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16.(2020广东)某地扩建城市广场的过程中,清除了很多野生 植物,铺设地砖,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D ) A.蜜蜂、蝴蝶等常见昆虫将会减少 B.城市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下降 C.城市生态系统的生产者将减少 D.广场下土壤中的微生物不受影响
返回目录
17.(2020葫芦岛)下列生态系统中,自动调节能力最强的是

近年学年八年级生物下册第23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阶段测评北师大版(2021学年)

近年学年八年级生物下册第23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阶段测评北师大版(2021学年)

2018学年八年级生物下册第23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阶段测评(新版)北师大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8学年八年级生物下册第23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阶段测评(新版)北师大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8学年八年级生物下册第23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阶段测评 (新版)北师大版的全部内容。

阶段测评(三)(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题2分,共40分)1.(2017·山东淄博中考)艾伦规律揭示,恒温动物身体的突出部分在寒冷的地方有变短趋向,这有助于减少热量散失.例如,北极狐的外耳明显短于温带赤狐,赤狐的外耳又明显短于热带大耳狐,这说明(C )A.生物具有遗传变异的特性B.温度能够影响生物的生长发育C。

生物能够适应环境D.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2。

下列生物现象中与温度因素无关的是(D)A。

鸟类的迁徙与繁殖B。

黄鱼的季节性洄游C。

柑橘在北方不易成活D。

仙人掌的叶片变成刺3。

右图是某校“达尔文社团”的同学在磁山拍摄的照片。

推测影响这棵松树形态的主要非生物因素是(D )A。

水B.温度C.空气D。

风4.下列哪些现象不能说明生物的生活受非生物环境因素的影响(C)A.春兰、秋菊、冬梅、夏荷B.黎明时候鱼浮头C。

猫捉老鼠D.飞蛾在夜晚的灯光下盘旋5。

导学号80654044下列对各种生物间的关系描述正确的是(D)A.小丑鱼和海葵属于种内互助关系B。

田间的杂草和庄稼是寄生关系C.蜜蜂采集槐花蜜,所以蜜蜂和槐树是捕食关系D。

繁殖季节,雄鹿之间的角斗属于种内斗争6.生物既能适应环境,也能影响环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