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分类方法分析

合集下载

中药标准的不同分类方法

中药标准的不同分类方法

中药标准的不同分类方法
中药标准的不同分类方法包括:
1.自然属性分类法:根据中药的自然属性进行分类,如植物、动
物、矿物等。

2.功能分类法:根据中药的功效进行分类,如清热解毒类、活血
化瘀类、补益类等。

3.归经分类法:根据中药归属的经络进行分类,如归肝经、归心
经等。

4.脏腑经络分类法:根据中药对脏腑经络的作用进行分类,如调
理脾胃类、调理肺经类等。

5.药性分类法:根据中药的药性进行分类,如寒性、热性、温性
等。

6.药用部位分类法:根据中药的药用部位进行分类,如根类、叶
类、花类等。

7.原植物分类系统分类法:根据中药的原植物进行分类,如唇形
科、豆科、伞形科等。

8.中药化学成分分类法:根据中药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类,如生物
碱类、黄酮类、苷类等。

这些分类方法各有特点,可以根据不同的需求和目的选择合适的分类方法。

中药剂型的分类

中药剂型的分类

中药剂型的分类
一、按物态分类
①固体剂型:如颗粒剂、片剂、胶囊剂、栓剂、膜剂等;
②半固体剂型:如软膏剂、糊剂等;
③液体剂型:如合剂、糖浆剂、注射剂等;
④气体剂型:如气雾剂、吸入剂等。

二、按分散系统分类
①真溶液型药剂:如溶液剂、部分注射剂、甘油剂;
②胶体溶液型药剂:如胶浆剂、涂膜剂;
③乳浊液型药剂:如乳剂、静脉乳剂、部分搽剂;
④混悬液型药剂:如混悬剂、洗剂等。

三、按给药途径和方法分类
①经胃肠道给药的剂型:汤剂、合剂、糖浆剂、颗粒剂、丸剂、片剂等,
以及经直肠给药的灌肠剂、栓剂;
②不经胃肠道给药的剂型
注射给药:静脉、肌内、皮下、皮内及穴位注射剂;
呼吸道给药:气雾剂、吸入剂、烟剂;
皮肤给药:洗剂、搽剂、软膏剂、膏药、橡胶膏剂、涂膜剂、巴布剂、离子透入剂;
黏膜给药:滴眼剂、滴鼻剂、舌下片剂(膜剂)、含漱剂、栓剂、吹入剂。

四、按制法分类
①浸出药剂:如汤剂、合剂、酊剂、酒剂、流浸膏剂与浸膏剂;
②灭菌制剂:如注射剂、滴眼剂。

中药六类分类

中药六类分类

仔细分析中药六类分类,越看越糊涂,请高手指点。

1、中药、天然药物复方制剂分类应该属于哪类?2、天然药物复方中,其中一种为有效成分90% 以上、另一种为有效部位50% 以上按照注册分类应该属于哪类?3、天然药物复方,两位药材分别其他的各自的有效部位,按一定比例混合组方,又应该属于哪类?附:一、注册分类及说明(一)注册分类1、未在国内上市销售的从植物、动物、矿物等物质中提取的有效成分及其制剂。

2、新发现的药材及其制剂。

3、新的中药材代用品。

4、药材新的药用部位及其制剂。

5、未在国内上市销售的从植物、动物、矿物等物质中提取的有效部位及其制剂。

6、未在国内上市销售的中药、天然药物复方制剂。

7、改变国内己上市销售中药、天然药物给药途径的制剂。

8、改变国内己上市销售中药、天然药物剂型的制剂。

9、己有国家标准的中药、天然药物。

(二)说明注册分类 1~ 8 的品种为新药,注册分类9 的品种为已有国家标准的药品。

1、“未在国内上市销售的从植物、动物、矿物等物质中提取的有效成分及其制剂”是指国家药品标准中未收载的从植物、动物、矿物等物质中提取得到的天然的单一成份及其制剂,其单一成份的含量应当占总提取物的 90 %以上。

2、“新发现的药材及其制剂”是指未被国家药品标准或省、自治区、直辖市地方药材规范(统称“法定标准”)收载的药材及其制剂。

3、“新的中药材代用品”是指替代国家药品标准中药成方制剂处方中的毒性药材或处于濒危状态药材的未被法定标准收载的药用物质。

4、“药材新的药用部位及其制剂”是指具有法定标准药材的原动、植物新的药用部位及其制剂。

5、“未在国内上市销售的从植物、动物、矿物等物质中提取的有效部位及其制剂”是指国家药品标准中未收载的从植物、动物、矿物等物质中提取的一类或数类成份组成的有效部位及其制剂,其有效部位含量应占提取物的 50 %以上。

6、“未在国内上市销售的中药、天然药物复方制剂”包括:6.1 传统中药复方制剂:6.2 现代中药复方制剂:6.3 天然药物复方制剂:6.4 中药、天然药物和化学药品组成的复方制剂。

中成药学 中成药分类

中成药学 中成药分类

中成药学中成药分类
中成药学是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研究中成药的组方原理、剂型选择、制备工艺、质量控制及临床应用等内容的一门学科。

中成药分类的方法较多,主要有以下几种:
1. 按功效分类:可分为解表药、清热药、泻下药、祛风湿药、芳香化湿药、利水渗湿药、温里药、理气药、消食药、驱虫药、止血药、活血化瘀药、化痰止咳平喘药、安神药、平肝息风药、开窍药、补虚药、收涩药等。

2. 按剂型分类:可分为丸剂、散剂、片剂、胶囊剂、颗粒剂、糖浆剂、口服液、气雾剂、贴膏剂等。

3. 按给药途径分类:可分为口服中成药、外用中成药、注射用中成药等。

4. 按处方来源分类:可分为经典方、经验方、协定方等。

5. 按是否含有贵重药材分类:可分为普通中成药和名贵中成药。

6. 按是否为保密品种分类:可分为非保密中成药和保密中成药。

以上是中成药的常见分类方法,不同的分类方法适用于不同的场合和需求。

在实际应用中,可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分类方法。

中药材种类分类

中药材种类分类

中药材种类分类一、引言中药材是中医临床治疗的重要物质基础,其种类繁多,分类方法也多种多样。

为了更好地研究和应用中药材,对其种类进行分类是十分必要的。

以下是中药材的几种主要分类方法。

二、按药用部位分类1.根类中药:是指以植物的根部入药的中药,如人参、黄芪、甘草等。

这类中药多具有滋补强壮、止渴生津、清热解毒等功效。

2.叶类中药:是指以植物的叶子入药的中药,如桑叶、荷叶、枇杷叶等。

这类中药多具有止咳化痰、消炎解毒等功效。

3.花类中药:是指以植物的花蕾或花瓣入药的中药,如金银花、菊花、茉莉花等。

这类中药多具有疏风散热、清肝明目等功效。

4.果实类中药:是指以植物的果实入药的中药,如枸杞子、山楂、乌梅等。

这类中药多具有开胃消食、补益肝肾等功效。

5.种子类中药:是指以植物的种子入药的中药,如决明子、莱菔子、车前子等。

这类中药多具有明目聪耳、润肠通便等功效。

三、按中药功效分类1.补益类中药:是指具有滋补强壮、益气养血等功效的中药,如人参、黄芪、当归等。

2.解表类中药:是指具有发散外邪、解除表证等功效的中药,如麻黄、桂枝、紫苏叶等。

3.清热类中药:是指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泻火等功效的中药,如金银花、黄连、黄芩等。

4.化痰止咳类中药:是指具有止咳化痰、祛痰平喘等功效的中药,如桔梗、贝母、杏仁等。

5.理气类中药:是指具有疏畅气机、调理气机等功效的中药,如陈皮、枳实、木香等。

6.泻下类中药:是指具有通便泻下、攻逐水饮等功效的中药,如大黄、芒硝、芫花等。

7.活血化瘀类中药:是指具有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等功效的中药,如丹参、红花、川芎等。

8.安神类中药:是指具有养心安神、镇静催眠等功效的中药,如酸枣仁、柏子仁、远志等。

9.利水渗湿类中药:是指具有利尿通淋、消肿止痛等功效的中药,如茯苓、车前子、泽泻等。

10.祛风湿类中药:是指具有祛风除湿、通络止痛等功效的中药,如独活、威灵仙、秦艽等。

四、按药材颜色分类1.白色药材:如白芷、白术、山药等,这类药材多具有润肺止咳、益气健脾等功效。

中药材分类中的聚类分析

中药材分类中的聚类分析

中药材分类中的聚类分析
中药材分类中的聚类分析
中药材分类是中医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通过对中药材的不同特征进行分类
来确定中药治疗最佳方案。

一种常用的中药材分类方法是使用聚类分析,这类分析具有优势,可以帮助完成中药材分类任务。

聚类分析可以根据中药材的性质和用途,将分类方式细分为不同的类别,以便
在之后的治疗中遴选出最合适的药物。

在聚类分析中,对每一类中药材的每一个样本做出一个正确的分类,在此基础上,中药材的性质include,味苦、甘、辛、咸、苦、凉、温及其混合味等特点被更加细致的划分,再将中药材按照特定的规律进行分类和分类。

聚类分析还可以根据中药材的归类方式进行选择性治疗,选择最能发挥药物特
有功效的中药材,将治疗靶点准确地定位到患者的具体位置,更加有针对性的选择中药材的治疗方案,更有效的发挥中药物的特有功效进行治疗。

此外,聚类分析仍然有一定的局限性,比如数据准确性不够高、特征维度不合
理等,都会对分析结果产生较大影响,因此,在进行中药材分类时,要结合其他技术进行完善,以取得最理想的分析效果。

总之,聚类分析是一种有效和技术手段,它可以根据中药材的特征,划分成多
个类别,为临床提供更精准的中药配方,为更有效的治疗患者病提供有力的支持。

中药如何归纳总结

中药如何归纳总结

中药如何归纳总结中药是中国传统的宝贵瑰宝,拥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中药的归纳总结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中药,进而促进中医药的发展和传承。

本文将从中药的分类、特点及应用等方面进行归纳总结,希望能带给读者更全面的了解和认识。

一、中药分类中药根据其性能特点和药性作用,可以分为多个类别。

常见的分类方法有以下几种:1. 按来源分类:中药可以根据其来源进行分类,如植物药、动物药和矿物药等。

2. 按药材性质分类:中药可以根据其药材的性质进行分类,如草药、木材、根茎、叶片和果实等。

3. 按药物性味分类:中药可以根据其性味进行分类,如苦味、甘味、辛味、酸味和咸味等。

4. 按药物功效分类:中药可以根据其功效进行分类,如清热药、祛寒药、活血药和养阴药等。

通过对中药的分类归纳,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每种中药的属性,从而为其合理应用奠定基础。

二、中药特点中药具有许多独特的特点,这些特点使其在临床和日常保健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以下是中药的一些特点:1. 综合调节作用:中药常常具有综合调节的作用,不同的中药组合可以起到协同作用,相互补充、增强疗效。

2. 辨证施治:中药注重根据个体的具体症状和体质特点,进行辨证施治,针对不同的疾病表现采取相应的中药治疗方案。

3. 中西医结合:中药在中医治疗中经常与西医结合使用,发挥各自的优势,提高治疗效果。

4. 个体化施药:中药常常根据个体的实际情况进行施药,灵活调整剂量和用药方法,以达到最佳的疗效。

中药的这些特点使其成为一种独特而有效的治疗工具,在中医药的发展和应用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三、中药的应用中药的应用范围十分广泛,从传统的中医治疗到现代的药物研究,中药都有着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以下是中药的一些常见应用:1. 中医临床应用:中药作为中医治疗的核心之一,在中医临床中应用广泛,包括治疗慢性病、急性病、以及辅助治疗等。

2. 中药饮品:中药通过煎煮提取后,可以制成中药汤剂、中药饮片、中药糖浆等形式,方便患者服用,发挥药物的疗效。

中药化学分类

中药化学分类

中药化学分类是将中药化学成分按照它们的化学结构和性质进行分类。

以下是中药化学分类的一些常见方法:
1.按照化学结构分类:包括酚类、醇类、酮类、酸类、酯类、糖类、氨基酸类、萜类、生物碱类等。

2.按照化学性质分类:包括挥发性成分、水溶性成分、脂溶性成分、酸性成分、碱性成分等。

3.按照化学反应性质分类:包括还原性成分、氧化性成分、配位性成分、螯合性成分等。

4.按照药效分类:包括解热镇痛成分、利尿消肿成分、抗炎成分、抗病毒成分、抗肿瘤成分等。

中药化学分类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中药的化学成分和作用机制,为中药的研究和开发提供参考。

中成药分类方法

中成药分类方法

中成药分类方法
中成药按照其用途和药理作用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1. 补益类:用于调补机体虚弱、气血不足等情况,如人参、枸杞子等。

2. 清热解毒类:用于治疗热病、感冒、咳嗽、炎症等,如板蓝根、薄荷、黄连等。

3. 行气活血类:用于疏通经络、活血化瘀,治疗血液循环不畅、瘀血等,如川芎、牛蒡子等。

4. 理气安神类:用于调理气机、舒缓神经系统,治疗焦虑、失眠等,如柴胡、夜交藤等。

5. 利水除湿类:用于利尿、除湿,治疗水肿、湿热等,如茯苓、嘧啶等。

6. 止咳平喘类:用于缓解咳嗽、哮喘等症状,如杏仁、鱼腥草等。

7. 消食健胃类:用于促进消化、增强食欲,治疗消化不良、胃痛等,如山楂、陈皮等。

8. 止血散瘀类:用于止血、散瘀,治疗出血、淤血等,如三七、威灵仙等。

9. 驱虫杀虫类:用于驱除寄生虫,治疗寄生虫感染,如苦楝皮、龙脑香等。

10. 抗菌消炎类:用于抗菌、消炎,治疗感染、炎症等,如金
银花、大黄等。

需要注意的是,中成药应在医生指导下合理使用,避免滥用和误用。

中药学一般药物分类方法

中药学一般药物分类方法

中药学一般药物分类方法有以下几种:
1.来源分类:根据中药材的来源不同,可以分为植物药、动物药和矿物药三类。

植物药主要以植物的根、茎、叶、花、果实、种子等部分为药材,如枸杞子、银杏叶、板蓝根等。

动物药以动物的骨、皮、角、胆汁、鳞片等部位入药,如鹿茸、牛黄、冬虫夏草等。

矿物药以天然矿物或矿物制剂为药材,如朱砂、炉甘石、白矾等。

2.按归经分类:中药中归肺经的药物包括麻黄、杏仁、百合等,归心经的药物包括丹参、莲子等,归脾经的药物则包括党参、茯苓、山药。

3.按功能分类:按照中药的主要功能和作用进行分类,可以分为清热解毒药、活血化瘀药、健脾消食药等。

以上是中药学一般药物分类的几种方法。

中药的分类

中药的分类

中药分类概况黄艳菲分类的方法是人们认识和区分事物的一种常用的方法。

中药品种繁多,好的分类方法尤其重要,从古到今,中药的分类方法经历了由简单到复杂,由不科学到科学的演变。

本文将简述中药传统的分类方法,着重介绍当今科学的分类方法。

一﹑传统的中药分类方法中药的历史源远流长.在我国的不同历史时期,对中药的研究和发展各不相同。

反映在不同历史时期的本草著作中的中药分类方法亦不相同,归纳起来有如下几种:1.上中下三品分类法。

此法形成大约在汉代到魏晋南北朝的几百年间。

在这期间的中药本草学中,将中药以人为固素及应用经验归纳分为上,中、下三类。

如《抻农本草经》即采用三品分类法,认为上品药为君,无毒无害,可长服久服,能益寺延年;中品药为臣,可治病教人,但有一定毒性;下品药为佐使,毒性较大,使用当慎。

这种分类法也反应了当时中药研究的落后及人们对中药的肤浅认识。

2.中药自然属性分类法。

此法在我国古代本草著作中采用较多,但不同历史时期本草中的分类方法亦不相同。

如晋代《南方草木状》中将药括分为草、木、果、竹四类;粱代《本草经集注》中将药物分为玉石、草木、虫兽,果,菜、米食、有名未用七类;而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以药物自然属性为分类基础.每药标名为纲,列事为目,名称统一.结构严谨,为自然分类之先驱,对中外医药学和生物学科都有巨大影响,比瑞典著名生物学家林奈(Linne)的植物分类学命名法要早将近二百年.这反映了在l6世纪科学尚不发达的情况下.我国中药研究的水平。

3.中药功效性能分类法.此法在古代本草中也有较多使用,一般依据中药的临床功效及作用性能。

采用宣、通、补、泄、轻重、燥、湿﹑滑﹑涩等十剂分类法或其他十二门分类法等。

如唐代《本草抬遗》、金元时代《珍珠囊》、明代《本草集要》、清代《本草求真》等,皆采用此种分类法。

此法结台中药药性和临床功效,有利于临床用药研究,反映了当时中药研竞与临床相结台的趋势。

二现代中药分类方法随着现代科学技术和中药科研的不断发展,与之相关的中药分类方法越来越多.现代中药分类方法主要有:1﹑中药名称首字笔画分类法。

中药本草中药的分类

中药本草中药的分类

中药本草中药的分类
中药本草按照不同的分类方法可以分成多种不同的类型,以下是常见的几种分类方法:
1. 形态分类:按照中药本草的植物形态特征进行分类,包括:木本草、草本草、藤本草、菌类草等。

2. 功效分类:按照中药本草的主要功效进行分类,包括:清热药、止血药、定痛药、解毒药等。

3. 药性分类:按照中药本草的药性特点进行分类,包括:寒性草、凉性草、热性草、温性草等。

4. 形状分类:按照中药本草的形状特征进行分类,包括:圆草、角草、片草、根茎等。

5. 用药分类:按照中药本草的用途和用法进行分类,包括:内服草、外用草、煎煮草、泡水浸泡草等。

6. 地理分类:按照中药本草产地的地理位置进行分类,包括:南方草、北方草、海洋草、广州草等。

以上只是几种常见的分类方法,中药本草的分类方法还可以根据其他不同的特征和需求进行划分。

中药的炮制分类

中药的炮制分类

中药的炮制分类
中药的炮制分类有:
1.修制:主要指纯净药材、粉碎药材、切制药材。

纯净是采用手工或机械挑、筛、簸、刷、刮等方法,去掉泥土杂质和非药用部分。

粉碎是采用捣、碾、研、磨、锉等方法,改变药物外形,使其符合调剂、制剂和其他炮制法的要求。

切制是采用手工或机械切、铡的方法,把药物切成片、段、丝、块等各种形状,以便于药物有效成分的溶出和药物的调剂使用。

2.水制:用水或其他液体辅料处理药材的方法。

常用的水制法有漂洗、浸泡、闷润等,目的是清洁药物,软化药物,调整药性。

3.火制:将药物经火加热处理的方法。

主要有炒、炙、煅、煨等方法。

4.水火共制:用水又用火的炮制方法。

主要有蒸、煮等。

5.其他制法:主要常见的是制霜,还有发酵、精制和药拌。

中国药典2020版对矿物类中药材采用的分类方法

中国药典2020版对矿物类中药材采用的分类方法

中国药典2020版对矿物类中药材采用的分类方法
1、按阳离子分类法分类
朱砂、轻粉、红粉等为汞化合物类;磁石、自然铜、赭石等为铁化合物类;石膏、钟乳石、寒水石等为钙化合物类;雄黄、雌黄、信石等为砷化合物类;白矾、赤石脂等为铝化合物类;胆矾、铜绿等为铜化合物类;密陀僧、铅丹等为铅化合物类;芒硝、硼砂、大青盐等为钠化合物类;滑石为镁化合物类。

2、按阴离子分类法分类
朱砂、雄黄、自然铜等为硫化合物类;石膏、芒硝、白矾为硫酸盐类;炉甘石、鹅管石为碳酸盐类;磁石、赭石、信石为氧化物类;轻粉为卤化物类。

提出中药炮制三类分类法

提出中药炮制三类分类法

提出中药炮制三类分类法
中药炮制可以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进行分类。

以下是三类常用的分类法:
1. 按炮制方法分类:
- 炒制类:指将药材放入炒锅中加热炒炙,以达到除去杂质、减轻毒性、增强药性等目的。

例如,炒制白术、炒制白芍。

- 炙制类:指将药材加热烘烤,使其表面产生明显色泽变化,以减轻毒性、增加药效、改善性状等目的。

例如,炙制附子、炙制益母草。

- 煅制类:指将药材加热到一定温度,使其发生化学变化,以减轻毒性、改善性状并增加稳定性等目的。

例如,煅制石膏、煅制龙骨。

- 炮制类:指将药材以不同的方式炮制,例如深度炒制、浅炒制、干炒制等,以增加药效、改善性状等目的。

例如,生姜炮制、红花炮制。

2. 按药材性质分类:
- 温炙类:指炮制后具有温热作用的药材。

例如,附子、干姜。

- 凉炒类:指炮制后具有凉凉清凉作用的药材。

例如,白芍、生地。

- 平炙类:指炮制后具有平衡作用的药材。

例如,白术、生姜。

- 软炙类:指炮制后具有柔软作用的药材。

例如,熟地、山茱萸。

3. 按炮制目的分类:
- 去毒类:指炮制后去除药材中的毒性物质,使其安全使用。

例如,制防己、制葶苈子。

- 提味类:指炮制后改善药材的味道,使其更易入药。

例如,制枳实、制枯石腊。

- 增效类:指炮制后提高药材的药效,使其更具疗效。

例如,提高白术的益气健脾作用、提高桂枝的祛风解表作用。

需要注意的是,中药的炮制方法和分类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变化,并非一成不变的。

中药炮制类教科书的分类方法

中药炮制类教科书的分类方法

中药炮制类教科书的分类方法
1. 按照炮制目的分类呀!这就好比把不同的工具放在各自合适的工具箱里。

比如说炙甘草,它炮制就是为了增强补脾和胃等功效,这就属于一类,多么清晰呀!
2. 可以根据炮制所用辅料来分类嘛!这不就像给菜加不同的调料,能有不同的味道和效果嘛。

像酒炙大黄,用酒这个辅料炮制出来就是独特的一味中药,好区分吧!
3. 通过炮制方法来分也很好呀!如同不同的烹饪手法造就不同的菜肴一样。

像炒白术,就是用炒的方法来炮制,这样子分类是不是很简单明了呢?
4. 还可以根据药材来源分类呢!哎呀,就像是把不同家族的人区分开来一样。

比如人参来自五加科,这就是它的一个重要身份标志呢,明白不?
5. 以炮制后中药的性能变化分类怎么样呢?哇哈,就像是看到一个人的成长和转变一样。

像是地黄炮制后药性都发生了变化呢,很神奇吧!
6. 按照入药部位分类也不错哦!这就好像把人按身体部位来划分一样清楚明白。

比如根类的、叶类的,一下子就清晰啦!
我觉得这些中药炮制类教科书的分类方法都很实用,各有各的好处,能让我们更好地认识和学习中药炮制呀!。

中草药的四种分类方法

中草药的四种分类方法

中草药的四种分类方法一、按功效分类中草药可以根据其功效或临床应用领域来分类,如滋阴养血、开窍活血等。

1. 滋阴养血药:主要功效是滋阴补血,常用于治疗虚弱病人、体质虚弱、失眠、食欲不振等症,如鹿茸、熟地黄、灵芝、当归、黄芪等。

2. 开窍活血药:主要功效是活血祛瘀,常用于治疗发热、头痛、眩晕、腰痛、腰背痛、腿痛等症,如附子、白芍、红花、苍术、龙牡等。

3. 降火解毒药:主要功效是降火解毒,常用于治疗热病、急慢性肠胃炎、小儿腹泻、中暑等症,如黄连、桔梗、石膏、黄芩、决明子等。

4. 清热解毒药:主要功效是清热解毒,常用于治疗热毒扰身、咽喉炎、口腔溃疡等症,如黄芩、苍术、生薑、茵陈蒿、大黄等。

二、按部位分类中草药还可以按部位分,如肝脏、肺脏、胆囊、肾脏、心脏等,如:1. 肝脏药:主要功效是清热解毒,常用于治疗肝炎、肝腹水等症,如黄芩、苍术、人参、白芍、槐花等。

2. 肺脏药:主要功效是清热解毒,常用于治疗肺炎、气喘、痰中带血等症,如黄芩、木香、藿香正气、桂枝等。

3. 胆囊药:主要功效是清热解毒,常用于治疗胆囊炎、胆绞痛等症,如黄芩、杞子、半夏、苍术、芦根等。

4. 肾脏药:主要功效是滋阴补肾,常用于治疗肾虚、腰膝酸痛等症,如茯苓、芡实、山药、菊花、白术等。

5. 心脏药:主要作用是补肾养心,常用于治疗心悸、心烦等症,如黄芪、当归、人参、芍药、陈皮等。

三、按性味分类中草药也可以按其所含的性味来分,如苦、甘、酸、辛、咸等,如:1. 苦味药:主要功效是清热解毒,常用于治疗感冒、发热、头痛、咳嗽、眩晕等症,如苦参、半夏、附子、苍术、金银花等。

2. 甘味药:主要功效是清热解毒,常用于治疗口腔溃疡、高血压、胃痛、乳糜泻等症,如白术、芡实、枳壳、苹果、芦根等。

3. 酸味药:主要功效是清热解毒,常用于治疗热病、急慢性肠胃炎、咽喉炎等症,如醋炼山楂、柴胡、陈皮、枇杷叶、樟脑等。

4. 辛味药:主要功效是清热解毒,常用于治疗发热、头痛、眩晕、手脚发凉等症,如大蒜、葱、辣椒、花椒、薄荷等。

中药分类解说-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中药分类解说-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中药分类解说-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中药是中华民族独特的药物疗法,深受中国古代医学的影响。

它是指以天然草、木、皮、肉、骨、矿石、动物组织等为原材料,经过加工制作而成的药物。

中药具有千年积淀的历史,并且被广泛应用于中医的治疗实践中。

中药的分类非常重要,它对于中药的分类、鉴别、应用以及研究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准确分类中药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中药的特性和功效,从而更有效地运用中药治疗疾病。

同时,中药的分类也有利于标准化中药的质量控制,保证中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目前,中药的分类方法主要有多种,如按照药用植物的分类、按照药物的性味归类、按照药效作用进行划分等等。

每种分类方法都有其独特的优势和适用范围,可以根据具体需求选取合适的分类方法进行使用。

总而言之,中药作为中华民族宝贵的传统疗法,其分类是学术研究和临床实践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

只有通过准确的分类和深入的研究,我们才能更好地挖掘中药的潜力,为人类健康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1.2文章结构在文章结构部分,我们将对本文的整体框架进行介绍。

本文主要围绕着中药的分类展开,通过对中药的定义和历史背景的探讨,以及中药的分类方法的介绍,来探究中药分类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

首先,在引言部分,我们将对文章的主题进行概述,简要介绍中药分类的背景和意义。

随后,我们将详细说明本文的结构,包括引言、正文和结论部分的内容安排,以便读者能够清晰地了解文章的整体框架。

接下来,正文部分将分为两个主要章节。

首先,我们会介绍中药的定义和历史背景,包括中药的起源、发展历程和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

这一部分将为读者提供对中药的整体认识和背景了解。

紧接着,在第二章节中,我们将详细介绍中药的分类方法。

中药的分类是根据一系列特定的标准与分类体系进行的,包括按来源、药性、功能等方面进行分类。

我们将对这些分类方法一一进行解读,并详细说明各个分类方法的特点和应用。

最后,在结论部分,我们将总结中药分类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

中药六类分类

中药六类分类

仔细分析中药六类分类,越看越糊涂,请高手指点;1、中药、天然药物复方制剂分类应该属于哪类2、天然药物复方中,其中一种为有效成分90%以上、另一种为有效部位50%以上按照注册分类应该属于哪类3、天然药物复方,两位药材分别其他的各自的有效部位,按一定比例混合组方,又应该属于哪类附:一、注册分类及说明一注册分类1、未在国内上市销售的从植物、动物、矿物等物质中提取的有效成分及其制剂;2、新发现的药材及其制剂;3、新的中药材代用品;4、药材新的药用部位及其制剂;5、未在国内上市销售的从植物、动物、矿物等物质中提取的有效部位及其制剂;6、未在国内上市销售的中药、天然药物复方制剂;7、改变国内己上市销售中药、天然药物给药途径的制剂;8、改变国内己上市销售中药、天然药物剂型的制剂;9、己有国家标准的中药、天然药物;二说明注册分类1~8的品种为新药,注册分类9的品种为已有国家标准的药品;1、“未在国内上市销售的从植物、动物、矿物等物质中提取的有效成分及其制剂”是指国家药品标准中未收载的从植物、动物、矿物等物质中提取得到的天然的单一成份及其制剂,其单一成份的含量应当占总提取物的90%以上;2、“新发现的药材及其制剂”是指未被国家药品标准或省、自治区、直辖市地方药材规范统称“法定标准”收载的药材及其制剂;3、“新的中药材代用品”是指替代国家药品标准中药成方制剂处方中的毒性药材或处于濒危状态药材的未被法定标准收载的药用物质;4、“药材新的药用部位及其制剂”是指具有法定标准药材的原动、植物新的药用部位及其制剂;5、“未在国内上市销售的从植物、动物、矿物等物质中提取的有效部位及其制剂”是指国家药品标准中未收载的从植物、动物、矿物等物质中提取的一类或数类成份组成的有效部位及其制剂,其有效部位含量应占提取物的50%以上;6、“未在国内上市销售的中药、天然药物复方制剂”包括:传统中药复方制剂:现代中药复方制剂:天然药物复方制剂:中药、天然药物和化学药品组成的复方制剂;传统中药复方制剂应在传统医药理论指导下组方,以传统工艺制成,处方中药材必须具有法定标准;现代中药复方制剂应在传统医药理论指导下组方,可以采用非传统工艺制成;天然药物复方制剂应在现代医药理论指导下组方,其适应症用现代医学术语表述;中药、天然药物和化学药品组成的复方制剂包括中药和化学药品,天然药物和化学药品,以及中药、天然药物和化学药品三者组成的复方制剂;7、“改变国内己上市销售中药、天然药物给药途径的制剂”包括:不同给药途径之间相互改变的制剂及局部给药改为全身给药的制剂;8、“改变国内己上市销售中药、天然药物剂型的制剂”是指在给药途径不变的情况下改变剂型的制剂;9、“己有国家标准的中药、天然药物”是指我国已批准上市销售的中药或天然药物的注册申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药分类方法分析
作者:肖芝岭
来源:《健康必读·下旬刊》2011年第02期
【中图分类号】R2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1)02-0179-01
【摘要】综合分析中成药的各种分类方法及对其优缺点的个人评价,并通过优缺点的对比,以及对各种分类方法的思考、凝练探讨了一种新的混合分类中成药方法。

【关键词】中药;分类;方法
中成药是根据中医药理论,以药材为原料,按照规定的处方和工艺制成一定剂型,供医生处方或患者购用的药品,如中成药中的各种丸剂、散剂、冲剂等等。

目前我国的中成药品种繁多,而且随着市场要求的逐渐升高,越来越多种类的中成药处在开发中,这样如何科学合理的分类中成药就成为了一个很值得探讨的话题。

中成药源于方剂,故其分类方法大部分也都在沿用方剂的分类法,从有方剂之始,大抵有按组成分类、按功效分类、按病证分类、按剂型分类、按笔画分类、按给药途径分类等方法,
不论如何,现有中成药各种分类方法还是存在着这样那样的优势与不足。

1 按功效分类法
按功效分类法主要是根据中成药整个组方的功效特点进行分类的。

该法始于北齐徐之才的“十剂”,其后张景岳的“旧八阵”及程钟龄《医学心悟》中的“新八法”皆为功效分类法的代表,至汪昂的《医方集解》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开创了新的功效分类法,他将药物分为22剂。

20世纪90年代初的《实用中成药》按功效分类将中成药分为18类。

2002版《国家基本药物(中成药)》又将药物按功效分为22类。

由此可见,按功效分类中成药法方兴未艾,其优点也是比较明显的: 首先这种方法符合中医传统理论;其次概念比较清楚,便于教学和临床;再次基于西药多以功效分类的特点,也使
其便于与西药接轨。

2 按组成分类法
按组成分类法主要根据中成药处方中组成单位的性质、数量等特点来分类的。

此法源于《素问•至真要大论》:“帝曰:气有多少,病有盛衰,治有缓急,方有大小,愿闻约奈何?”岐伯曰:气有高下,病有远近,证有中外,治有轻重,适其至所为故也。

《大要》曰:君一臣二,奇之制也;君二臣四,偶之制也;君二臣三,奇之制也;君三臣六,偶之制也。

故曰:近
者奇之,远者偶之,汗者不以奇,下者不以偶,补上治上制以缓,补下治下制以急,急则气味厚,缓则气味薄,适其至所,此之谓也。

病所远而中道气味之者,食而过之,无越其制度也。

是故平气之道,近而奇偶,制小其服也等。

3 按病证分类法
以病(西医)证分类中成药,是以病证分类方剂的沿用,也可能是最古老的方剂分类方法了。

此法最早见于《五十二病方》,在其之后,汉代《伤寒杂病论》、唐代《外台秘要》、宋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明代《普济方》直至清代《张氏医通》等皆沿袭此法。

其中我国第一部中成药药典《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将中成药分为:治诸风、治伤寒、治一切气、治痰饮、治诸虚和治痼冷、治积热和治泻痢、治眼目疾、治咽喉口齿和治杂病、治疮肿伤折、治妇人诸疾、治小儿诸疾等10类为应用此法的最具代表性一部书籍。

直至今日病证分类法仍被广泛使用如国家药监局组织编写的《国家中成药医学分类标准汇编》。

这种分类方法的优点:首先是便于临床以病索药;其次有利于现代中药新药开发的方向选择, 通过对中成药的病证分类,方便了解不同病种的药品开发太过与不足,便于国家药监局指导新药研发,从而避免盲目开发与重复开发。

但是这种分类法也存在着问题:首先由于“病”与“证”的差异,此种分类法使中成药的使用范围可能缩小,不利于中成药作用的充分发挥;另外证的不确定性与中成药功效的多样性,使“证”与“药”很难对应,会出现一药多证的现象;其次中医病名的滞后性削弱了病证分类法的实用性,一些原有的中医传统病名,如天行赤眼、喉喑、胞肿等,有时连一些临床医生也不一定知道为何病,就更不要说患者了;再次现代开发的新药多以复合证型为主,这也造成原有的单一证型无法涵盖的问题。

4 按笔画分类法
中成药的笔画分类法是受国外药典英文字母分类法的启发而产生, 如《中国药典》就是以笔画来分类中成药的。

该方法简单清晰,没有功能或病症分类方法的归类交叉问题,方便使用,利于检索。

但也存在着专业性较差,不能反映功能相近中成药之间的联系的问题。

5 按剂型分类法
按剂型分类法多为一些中药成药制剂手册所采用, 如中国中医研究院中药所主编的《中药成药制剂手册》就是按丸、散、膏、丹、酒、露、茶、锭、其他等将中成药分为10类。

这种分类方法最大的优点是能够突出中成药剂型特点,清楚反映我国中成药剂改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有益于中药制剂现代化。

其不足之处在于其使用的局限性, 一般必须配合其他分类法以补其不足。

6 按给药途径分类法
传统中成药的给药途径主要以口服为主,所以口服给药途径占绝对优势。

现代开发中成药新品种,还考虑了其它的给药途径及其相关剂型,如鼻腔给药、透皮给药、口腔给药、穴位给药、静脉滴注等。

虽然至今还未见有书籍按此类方法分类,但是考虑此法能方便人们了解中成药的丰富品种,适应广大患者对中成药多层次及多样化的需求,满足医药市场供应的优点,也
不失为一种值得尝试的分类方法。

7 讨论
常见中成药基本的分类方法,各自有各自的优、缺点,但都不能科学合理分类中成药,如果说哪种分类方法更好,或者要作出比较,笔者认为基本不具可比性了,至于应用时要选择哪种分类方法,笔者认为应该综合考虑到以下两点问题:首先明确应用不同分类方法的目的:是与西药相对照、以病索药、了解剂型现状还是只是注重检索功能;其次不得不提应用不同分类方法面对的读者群问题,临床医生、普通群众还是不懂医的相关工作人员。

综上所述,在中成药分类问题上,为了贴近市场、贴近临床,方便医患双方,方便中西医临床工作者与具有一定医药知识的普通读者方便地选用中成药,笔者给中成药分类的建议是:综合各个优点混合分类法,即将中成药以科系为纲,以病证为目的方式进行分类,具体如:将科分为内、外、妇、儿、五官、皮肤等,再将内科按脏腑辨证分为心系、肺系、肝系、脾系、肾系、气血津液、经络肢体及其他等。

外科即按传统分类为疮疡、皮肤病、肛门直肠疾病、乳房疾病等,其次类推;最后为各系统的疾病名称,为解决病名落后于临床的问题, 可以引进西医病名作为扩展,这样不但扩大了中医体系的结构,还增强了其活力,像中医之消渴扩展为糖尿病,这样或许更易为人们所接受,如果再在后附之笔画分类法予以补充,整个分类体系看上
去就会比较完善。

总之应依据研究中成药目的和需求不同来选适宜的分类方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