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解剖学神经系统重点笔记
解剖生理学神经系统
2.白质 位于灰质周围,由上行(感觉)、下行(运动) 的纤维束构成。被表面纵沟分为三部,即前索、 外侧索、后索。
(五)脊髓功能 1.传导 2.反射
白质内纤维束
薄束
楔束
上行纤维束 薄束、楔束 脊髓丘脑束 下行纤维束 皮质脊髓束
皮质脊髓侧束
红核 脊髓 束
脊髓小脑束 脊髓丘脑束
网状脊髓束 前庭脊髓束 皮质脊髓前束
前角(柱):运动神经元
灰质 后角(柱):联络神经元
侧角(柱)
白质:传导束
薄束(传导下半
上行~ 身冲动)、楔束 脊髓丘脑前/侧束
下行~:皮质脊髓前/侧束
二、脑位于颅腔内, 可分为脑干、小脑、间脑、端脑。 二、脑 干
(一) 脑干分部 包括延髓、脑桥、中脑(自上而下)三部。 (二) 脑干位置 位于颅后窝,自枕骨大孔至蝶鞍之间。 (三)脑干外形
运动(交感副交感)
神经系统的基本活动方式:
反射:神经系统对内外环境 的刺激所做出的反应。
反射弧:完成反射活动的形 态基础
感受器→传入神经→反射中 枢→传出神经→效应器
(一)神经系统的常用术语
1.灰质:中枢神经系统内,神经元胞体和树突 聚集而成。(色泽灰暗)。大脑、小脑表层
的灰质称大脑皮质、小脑皮质。 2.白质:中枢神经系统内,神经纤维聚集而成。 3.神经核:中枢神经系统内,神经元胞体聚集而成的
四、小脑: 位于颅后窝,在脑桥和延髓的后上方,
参与运动的协调与控制,但不参与运动的启 动;一旦小脑受到损害,机体的协调活动就 会发生障碍;
小脑的外形
分部
小脑蚓 小脑半球
小脑扁桃体
小脑扁桃体疝:当颅内压升高时,小脑扁桃体常被 挤压嵌入枕骨大孔,压迫延髓,危及生命。
人体解剖学中的神经系统结构知识点
THANK YOU
运动传导通路
运动传导通路是指大脑皮 层发出指令,通过神经元 传递到运动器官的过程。
运动传导通路包括三个部 分:大脑皮层、下行传导 束和周围神经。
大脑皮层是运动传导通路 的起点,负责发出指令和 调控运动。
周围神经是指从脊髓和脑 干发出的神经纤维,负责 连接到肌肉和腺体等运动 器官。
下行传导束是指从大脑皮 层到脊髓和脑干的下行纤 维束,负责传递指令到周 围神经。
神经系统疾病的治疗方法
药物治疗
针对不同神经系统疾病,使用相应的药物进 行治疗。
康复治疗
针对神经系统疾病引起的功能障碍,进行康 复训练,帮助患者恢复功能。
手术治疗
对于某些神经系统疾病,如脑瘤、脑血管疾 病等,手术治疗是常见的治疗方法。
生活方式调整
如健康饮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等,有助 于预防神经系统疾病的发生。
03
脊髓能够调节躯体的自主运动和姿势,维持身体的平衡和协调
。
脊髓与大脑的联系
脊髓与大脑之间通过脑脊液进 行物质交换和营养输送。
脊髓与大脑之间的信息传递 通过神经纤维束完成,包括 皮质脊髓束、皮质核束等。
脊髓与大脑之间的联系对于维 持身体各部分的功能至关重要 ,损伤或病变可能导致感觉、
运动等功能障碍。
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方法
体格检查
医生通过观察患者的症状和体征,初步判断 神经系统是否存在异常。
影像学检查
利用X线、CT、MRI等影像学技术,观察脑 部结构是否异常。
实验室检查
通过血液、脑脊液等实验室检查,了解神经 系统的功能状态。
神经电生理检查
利用脑电图、肌电图等技术,检测神经系统 的电活动是否正常。
02
人体解剖生理学神经系统学习要点
第十二章神经1、神经系统的组成:中枢神经系统,包括大脑、间脑、小脑和脑干(延髓、脑桥和中脑);周围神经系统,包括脑神经、脊神经和内脏神经。
2、神经核和神经节:神经核:在中枢内部,形态和功能相似的神经元胞体及其树突聚集在一起形成的灰质团块。
神经节:周围神经系统中,形态和功能相似的神经元胞体集合在一起。
3、脊髓位于椎管内,有31节段;2个膨大(颈膨大、腰膨大),与四肢的出现和发达程度有关。
其内部结构包括灰质、白质、中央管4、脑干:包括中脑、脑桥和延髓,10对脑神经从脑干不同部位发出,其中滑车神经从背侧面发出。
脑干的网状结构:有心血管运动中枢、呼吸中枢等生命活动中枢。
5、小脑分为绒球小结叶(前庭小脑)、前叶(脊髓小脑)、后叶(皮质小脑)。
6、背侧丘脑是皮质下感觉整合中枢。
背侧丘脑之间的裂隙为第三脑室。
7、下丘脑视上核分泌抗利尿激素,室旁核分泌催产素,弓状核分泌下丘脑调节肽。
8、端脑三条沟:中央沟、外侧沟、顶枕沟;五叶:额叶、顶叶、枕叶、颞叶、岛叶。
几个重要的沟回:中央前回(躯体运动中枢),中央后回(躯体感觉中枢),颞横回和颞上回(听觉中枢),中央旁小叶(包括前部和后部,是中央前回和中央后回在内侧面的延续),视觉中枢:距状沟周围皮质(或枕叶)。
9、基底核:尾状核、豆状核(包括壳和内外侧苍白球)、屏状核、杏仁体,尾状核、豆状核合称纹状体。
10、大脑的髓质:a.联络纤维:同侧半球不同分叶之间的联系b.连合纤维:胼胝体,连接左右半球。
c.投射纤维:内囊(介于尾状核、豆状核和背侧丘脑之间,形如“﹥”和“﹤”向外开放的钝角,是出入大脑半球的神经纤维组成的重要关隘。
)11、第四脑室:位于延髓、脑桥背侧和小脑之间,生活状态有脑脊液流动。
12、脑和脊髓的被膜:三层,硬膜、蛛网膜和软膜。
13、脊神经的构成:前根、后根在椎间孔处合并为脊神经(31对)。
前根:发自前角细胞(躯体运动神经纤维)和侧角细胞(内脏运动神经纤维)后根:发自脊神经节的假单极神经元(躯体感觉神经纤维、内脏感觉神经纤维)脊神经的分支:前支、后支、交通支、脊膜支脊神经前支:人类除胸神经前支具有明显的节段性外,其余的前支分别交织成四个神经丛。
大一护理人体解剖学神经系统重点知识
大一护理人体解剖学神经系统重点知识神经系统的常用术语1.神经核和神经节形态和功能相似的神经元胞体聚集成团,位于中枢部的称为神经核;位于周围部的称为神经节.2.神经纤维、纤维束和神经神经元的轴突或长树突的外面包有神经外膜或髓鞘称为神经纤维;起止、行程和功能根本相同的神经纤维集合于中枢部称为纤维束;神经纤维聚合在一起被结缔组织包裹位于周围部称为神经.3.灰质和白质在中枢部,神经元胞体和树突集聚的部位,在新鲜标本上呈灰色称为灰质,神经纤维集聚的部位,因髓鞘色泽白亮称为白质.4、皮质和髓质在中枢部,位于大脑和小脑表层的灰质又称皮质;位于大脑和小脑深部的神经纤维又称为髓质.5、网状结构中枢部的白质和灰质相间处,纤维纵横交织,其间散在神经胞体称为网状结构.〔一〕脑干的外形1、腹侧面延髓的腹侧面有锥体、锥体交叉、橄榄等结构;并有舌下神经、舌咽神经、迷走神经、副神经连于延髓.在延髓和脑桥之间有延髓脑桥沟.脑桥的腹侧面称基底部,有一纵行的脑桥基底沟;并有三叉神经、展神经、面神经、前庭蜗神经连于脑桥.中脑的腹侧面以视束与间脑分界,有大脑脚、脚间窝;并有动眼神经连于中脑.2、背侧面有第四脑室底〔菱形窝〕、菱脑峡、左右小脑上脚、前后髓帆,滑车神经连于中脑.菱形窝的下界是薄束结节、楔束结节和小脑下脚.上界是小脑上脚.两侧角是第四脑室外侧隐窝.菱形窝有髓纹、界沟、内侧隆起、面神经丘、蓝斑、外侧区、前庭区、听结节、舌下神经三角、迷走神经三角等结构.在中脑的背侧面有顶盖、上丘、下丘、上下丘臂.①一般躯体运动核动眼神经核支配上睑提肌、上直肌、内直肌、下斜肌、下直肌.滑车神经核交叉出脑,支配上斜肌.展神经核支配外直肌舌下神经核支配舌内、外肌.②特殊内脏运动核三叉神经运动核支配咀嚼肌、下颌舌骨肌、二腹肌前腹.面神经核支配全部表情肌、二腹肌后腹、茎突舌骨肌、蹬骨肌.疑核纤维参加舌咽、迷走、副神经支配咽喉肌.副神经核③一般内脏运动核动眼神经副核换元后支配瞳孔括约肌、睫状肌.上泌涎核纤维参加面神经,经翼腭神经节、下颌下神经节换元后支配泪腺、舌下腺、下颌下腺及口腔、鼻腔的腺体.下泌涎核纤维参加舌咽神经,经耳神经节换元后支配腮腺的分泌.迷走神经背核纤维经迷走神经,在器官内节和器官旁节换元后治理胸腹腔内脏平滑肌、心肌、腺体的运动和分泌.④一般和特殊内脏感觉核孤束核接受经舌咽、迷走、面神经传来的内脏粘膜、血管壁的一般内脏感觉味觉信息.⑤一般躯体感觉核三叉神经脊束核接受来自额、面、鼻腔、口腔粘膜的痛温触觉信息.三叉神经中脑核接受来自额、面、鼻腔、口腔的触压觉信息.三叉神经中脑核与额面部的本体感觉有关.⑥特殊躯体感觉核蜗神经核接受蜗神经的神经纤维O前庭神经核接受前庭神经的神经纤维.我们常常将脑神经核分为4大类:躯体运动核〔一般躯体运动核和特殊内脏运动核〕;内脏运动核〔一般内脏运动核〕;内脏感觉核〔一般和特殊内脏感觉核〕;躯体感觉核〔一般和特殊躯体感觉核〕O脑干中其他重要神经核团薄束核和楔束核、上丘核、下丘核、顶盖前区、红核、黑质、下橄榄核等.2、脑干的白质主要有内侧丘系、脊髓丘系、三叉丘系、外侧丘系,锥体束及丘系交叉、锥体交叉等.内侧丘系由薄束核、楔束核发出的神经纤维先向前方横行,然后左右交叉,到对侧上升,形成了内侧丘系;交叉处称为内侧丘系.一侧的内侧丘系损伤,对侧躯干、四肢的深感觉和精细触觉丧失.脊髓丘系即脊髓丘脑束行于脑干内的局部.一侧的脊髓丘系损伤,对侧躯干、四肢的浅感觉丧失.三叉丘系由三叉神经脑桥核、脊束核发出的神经纤维横行交叉到对侧上升,形成了三叉丘系.一侧的三叉丘系损伤,对侧头面部的浅感觉丧失.外侧丘系由蜗神经核发出的神经纤维大多数到横行交叉到对侧、少局部未在同侧上升, 形成了外侧丘系.锥体束发自大脑皮质的锥体细胞,分为皮质脊髓束、皮质核束两局部.皮质脊髓束的神经纤维在延髓集中形成了锥体,其中大局部纤维左右交叉后下降于脊髓的外侧索,称为皮质脊髓侧束;少局部未交叉的纤维直接下降,形成了皮质脊髓前束.皮质核束的神经纤维终止于两侧的躯体运动核,但面神经核下部、舌下神经核例外,它们仅接受对侧皮质核束的纤维.3、脑干的网状结构脑干内除上述灰质、白质外,在延髓中央管、第4脑室底灰质及中脑中央灰质的前外侧存在灰、白质相间的区域.其中神经纤维交织成网,网中散在有大、小不等的神经细胞,称为网状结构.网状结构有许多重要的功能:调节躯体运动;调节内脏活动;影响大脑皮质.二、小脑〔一〕小脑的位置和外形小脑位于颅后窝.小脑的中部狭窄称小脑蚓,两侧膨大部称小脑半球,小脑半球下面的突起称小脑扁桃体.〔二〕小脑的内部结构分为小脑皮质、髓质〔髓体〕和小脑核.小脑核有顶核、中间核〔拴状核、球状核〕、齿状核.〔三〕小脑的分叶按形态结构和进化可将小脑分为绒球小结叶〔原小脑或古小脑〕、小脑前叶〔旧小脑〕、小脑后叶〔新小脑〕3局部.按机能又可将分为前庭小脑〔原小脑或古小脑〕、脊髓小脑〔旧小脑〕、大脑小脑〔新小脑〕.〔四〕小脑的纤维联系和功能小脑借3对脚与小脑的外部联系.小脑的功能为:①前庭小脑:维持身体平衡;②脊髓小脑:限制肌张力和协调;③大脑小脑:影响运动的起始、方案和协调.三、间脑位于脑干和端脑之间.可分为丘脑〔背侧丘脑〕、上丘脑、下丘脑、后丘脑和底丘脑五局部.间脑的内腔称第三脑室.〔一〕背侧丘脑〔简称丘脑〕1、外形由两个卵圆形的灰质团块借丘脑间粘合〔中间块〕连接而成,其前端的突出部为丘脑前结节,后端膨大称丘脑枕.2、内部结构丘脑被“ Y〞形纤维板一内髓板分为前核群、内侧核群和外侧核群3局部.其中外侧核群又可分为背、腹两层:腹层由前向后分为腹前核、腹中间核〔又称腹外侧核〕和腹后核, 腹后核又分为腹后内侧核和腹后外侧核.此外,在内髓板内有板内核, 在第三脑室室周灰质内有正中核,在背侧丘脑外面有丘脑网状核.3、丘脑核团按功能分类:①非特异性投射核团包括正中核和板内核等.②联络性核团包括内侧核、外侧核的背层及前核.③特异性中继核团包括外侧核腹层的腹前核、腹中间核和腹后核,其中,腹后内侧核接受三叉丘系和味觉纤维,腹后外侧核接受内侧丘系和脊髓丘系的纤维.腹中间核和腹后核接受运动纤维.〔二〕后丘脑包括内侧、外侧膝状体.内侧膝状体接受下丘来的听觉纤维,外侧膝状体接受视束的传入纤维.〔三〕上丘脑包括松果体、缰三角和丘脑髓纹.〔四〕底丘脑〔又称腹侧丘脑〕位于间脑和中脑被盖的过渡地区,内含丘脑底核.〔五〕下丘脑1、边界:上界:室间孔延至中脑水管的下丘脑沟.前界:终板和视交叉.下界:灰结节、漏斗和乳头体.漏斗的中央称正中隆起,漏斗的下端连垂体.2、功能:神经内分泌的中央,也是皮质植物性中枢,与边缘系统有密切联系.四、端脑可分为左、右大脑半球.〔一〕端脑的外形大脑半球的根本形态:上缘、下缘、外缘;外侧面、内侧面、底面;外侧沟、中央沟、顶枕沟;颗极、枕极、额极;每侧大脑半球可分为额叶、顶叶、颗叶、枕叶和岛叶5个叶.各叶的主要沟、回:额叶有中央前沟,额上沟,额下沟.中央前回,旁中央小叶前部,额上回,额中回,额下回等.顶叶有中央后沟,顶内沟.中央后回,旁中央小叶后部,顶上小叶,顶下小叶,缘上回,角回等.颗叶有颗上沟,颗下沟.颗上回,颗中回,颗下回,颗横回等.枕叶有距状沟,舌回,楔叶等.〔二〕端脑的内部结构1、侧脑室左右各一,可分为中央部、前角、后角、下角侧脑室有脉络4局部.借室间孔于第三脑室相通, 丛.2、基底核包括尾状核〔分头、体、尾3部〕、豆状核〔分壳、苍白球两局部〕、杏仁体核和屏状核;纹状体是尾状核、豆状核的合称,其中尾状核和壳称新纹状体,苍白球称旧纹状体.〔三〕大脑皮质的机能定位1、第一躯体运动区位于中央前回、中央旁小叶前部.特点是左右交叉〔不完全〕、上下倒置〔不完全〕、中枢的面积与器官的功能一致.2、第一躯体感觉区位于中央后回、中央旁小叶后部.特点是左右交叉〔不完全〕、上下倒置〔不完全〕、中枢的面积与器官的功能一致.3、视区位于距状沟周围皮质,一侧的视觉中枢接受两眼同侧半视网膜来的信息.4、听区位于题横回.5、语言区见于语言的优势半球,有书写中枢〔额中回后部〕、运动性语言中枢〔额下回后部〕、听觉性语言中枢〔题上回后部〕、视觉性语言中枢〔角回〕.〔四〕大脑髓质包括联络系、连合系、投射系.联络系是联系同侧半球内各局部皮质的纤维,包括上纵束、下纵束、钩束.连合系是连接左、右大脑半球的纤维,包括脱月氐体、前联合等.投射系主要形成了内囊;内囊是位于背侧丘脑与尾状核及豆状核之间的白质纤维,在水平切面上呈向外开放的V形,可分为3部.内囊前肢有丘脑前辐射〔背侧丘脑的前核、背内侧核投射到扣带回和额叶的纤维〕额桥束通过;内囊膝有皮质核束通过;内囊后肢有皮质脊髓束、丘脑中央辐射、视辐射、听辐射〔背侧丘脑腹侧核群投射到中央沟前前方皮质的纤维〕等通过.一侧内囊损伤,出现对侧的“三偏〞性障碍.脑和脊髓的传导通路传导通路分上行传导通路〔感觉传导通路〕和下行传导通路〔运动传导通路〕.一、上行传导通路〔感觉传导通路〕1、本体感觉传导通路意识性本体感觉传导通路:躯干四肢的肌腱关节等处的深部感受器和精细触觉感受器-周围突-脊神经节〔第一级神经元〕-中枢突-后根的内侧部-薄束和楔束-薄束和楔束核〔第二级神经元〕-内侧丘系交叉-内侧丘系-丘脑腹后外侧核〔第三级神经元〕 -内囊-中央后回的中上部和中央旁小叶后部、中央前非意识性本体感觉传导通路.2.痛、温觉和粗触觉传导通路躯干、四肢的痛、温觉和粗触觉传导通路:躯干四肢皮肤内的浅感受器-脊神经〔周围突〕-脊神经节〔第一级神经元〕 -脊神经后根外侧部-脊髓后角〔第二级神经元〕-斜越上升1-2节段〔交叉〕-〔对侧〕脊髓丘脑束-丘脑腹后外侧核〔第三级神经元〕-丘脑中央辐射〔经内囊后脚〕-中央后回中、上部和中央旁小叶的后部.头面部的痛、温度和粗触觉传导通路:头、面部的浅感受器-三叉神经〔周围突〕-三叉神经节〔第一级神经元〕-三叉神经根〔中枢突〕-三叉神经脑桥核和三叉神经脊束核〔第二级神经元〕f〔交叉到对侧形成〕三叉丘系-丘脑腹后内侧核〔第三级神经元〕-丘脑中央辐射〔经内囊后脚〕-中央后回的下1/3部.角膜反射角膜受到的刺激-三叉神经的眼神经-脑桥三叉神经脑桥核-发出纤维到双侧面神经核-面神经的颊支-眼轮匝肌收缩-双眼同时闭合.3.视觉传导通路视杆和视锥细胞-双极细胞〔第一级神经元〕-节细胞〔第二级神经元〕-视神经-视交叉〔鼻侧半纤维交叉,颗侧不交叉〕-视束-外侧膝状体〔第三级神经元〕-视辐射〔经内囊后脚〕- 内囊后脚-距状沟上、下的皮质.视觉传导通路的不同部位损伤所引起的视野的变化:①一侧视神经损伤-患侧视野全盲.②视交叉中央部〔交叉纤维〕损伤-双侧视野题侧偏盲.③视交叉外侧部损伤-患侧视野鼻侧偏盲.④一侧视束、视辐射或视觉中枢损伤-双眼视野对侧同向性偏盲〔即患侧鼻侧半视野偏盲、健侧颗侧半视野偏盲〕.瞳孔对光反射光线-视网膜-视神经-视交叉-视束-局部纤维经上丘臂-顶盖前区-双侧动眼神经副核-动眼神经-睫状神经节-瞳孔括约肌.此反射途径不同部位损伤对直接和间接对光反射消失有影响.4.听觉传导通路5.平衡觉传导通路6.嗅觉传导通路二、下行传导通路〔运动传导通路〕1.锥体系由上、下运动神经元组成.上运动神经元的轴突形成了锥体束.锥体束分为皮质脊髓束和皮质核束.皮质脊髓束分皮质脊髓侧束、皮质脊髓前束.中央前回上2/3和中央旁小叶前部皮质的锥体细胞的轴突〔皮质脊髓束〕-内囊膝部-大脑脚底的中间3/5 -脑桥的基底部-延髓〔锥体〕-锥体交叉〔绝大局部交叉到对侧〕 -皮质脊髓侧束;中央前回上2/3和中央旁小叶前部皮质的锥体细胞的轴突〔皮质脊髓束〕-内囊膝部-大脑脚底的中间3/5 -脑桥的基底部-延髓〔锥体〕-皮质脊髓前束〔未交叉的纤维〕.皮质核〔脑干〕束中央前回下1/3锥体细胞的轴突-皮质脑干束-内囊的膝部-大脑脚底的内侧部-与皮质脊髓束一起下行到脑桥和延髓-发出分支到脑神经运动核〔多数躯体运动核接受双侧皮质核束的支配,但面神经核的下部和舌下神经核仅接受对侧皮质核束的支配〕.上、下运动神经元损伤的临床表现临床上,把大脑皮质的锥体细胞及其发出的锥体束称为上运动神经元,而将前角运动神经元、脑干的躯体运动核及其轴突称为下运动神经元.上运动神经元损伤的特点是:痉挛性瘫痪,肌张力增高,深反射亢进,浅反射消失或减弱,肌萎缩不明显,病理反射阳性.下运动神经元损伤特点是:缓和性瘫痪,肌张力降低,深反射消失,浅反射消失,肌萎缩明显,无病理反射.2、锥体外系新纹状体-苍白球系.皮质-纹状体-背侧丘脑皮质环路.纹状体-黑质环路苍白球底丘脑环路.皮质f脑桥f小脑系.脑和脊髓的被膜、血管及脑脊液循环一、脑和脊髓的被膜1、硬膜分为硬脊膜、硬脑膜两局部,其形成的结构有大脑镰、小脑幕、硬脑膜窦等.常见的硬脑膜窦:上矢状窦、下矢状窦、直窦、乙状窦、窦汇、海绵窦、岩上窦、岩下窦等.硬膜外隙是指硬脊膜与椎管之间的间隙,其内有脊神经根通过.2、蛛网膜蛛网膜下隙是指蛛网膜与软膜之间的间隙,其内有脑脊液.蛛网膜下池是蛛网膜下隙的某些稍膨大的部位;蛛网膜粒是蛛网膜形成的一种结构,脑脊液经此回流到硬脑膜窦.3、软膜紧贴在脑和脊髓外表的结缔组织膜.参与脉络丛的形成.二、脑和脊髓的血供1、脑的血管脑的动脉供养脑的动脉有颈内动脉和椎动脉.颈内动脉分支有后交通动脉、脉络丛前动脉、大脑前动脉、大脑中动脉.两侧的椎动脉在脑桥延髓沟处集合为基底动脉,椎-基底动脉分支有小脑下后动脉、小脑下前动脉、迷路动脉、脑桥动脉、小脑上动脉、大脑后动脉等.大脑动脉环又Willis环,围绕着视交叉、灰结节和乳头体,由前交通动脉、两侧大脑前动脉始段、两侧颈内动脉末端、两侧后交通动脉和两侧大脑后动脉始段组成.脑的静脉:大脑大静脉、硬膜窦.2、脊髓的血管脊髓的动脉有脊髓前动脉、脊髓后动脉,此外还有节段性动脉的增强.脊髓的静脉有脊髓前后静脉、前后根静脉等.三、脑室、脑脊液及其循环脑的内部有左、右侧脑室、第三脑室、第四脑室.脑脊液是由各脑室的脉络丛产生,其循环途径为:左右侧脑室-〔经室间孔〕-第三脑室-中脑水管-第四脑室-〔经正中孔和外侧孔〕-蛛网膜下腔-〔蛛网膜粒〕-硬脑膜窦.四、脑的屏障血脑屏障、血脑脊液屏障、脑脊液脑屏障.。
系统解剖学-神经系统重点
一、神经系统如何区分?答:神经系统分为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
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脑和脊髓,周围神经系统指脑和脊髓以外的神经组织,根据与中枢联系部位的不同可分为脑神经核脊神经,根据分布对象的不同可分为躯体神经核内脏神经.二、臂肌、前臂肌各有哪些神经支配?臂肌:肱二头肌、肱肌、喙肱肌有肌皮神经支配,肱三头肌有桡神经支配.前臂肌:尺侧腕屈肌、指深屈肌尺侧半由尺神经支配,肱桡肌有桡神经支配,其余前臂前群肌有正中神经支配.前臂后群肌有桡神经支配.三、股神经行程、分布及损伤后的表现个怎样?股神经是腰丛最大的分支,在腰大肌外侧缘与髂肌之间穿出,经腹股沟韧带深面进入股三角.肌支分布于耻骨肌、股四头肌和缝匠肌,皮支分布于大腿前面皮肤,最长皮支为隐神经,分布于小腿内侧和足内侧缘皮肤.股神经损伤后表现为大腿前面、小腿内侧及足内侧缘皮肤感觉障碍,股四头肌瘫痪萎缩,屈髋无力,不能伸膝,膝反射消失.四、坐骨神经行程、分支、分布个怎样?坐骨神经是全身最粗大的神经,经梨状肌下孔出盆腔,在臀大肌深面向下行于大转子与坐骨结节之间,在股后部下行于股二头肌深面,在此发肌支分布于大腿肌后群,主干行于腘窝上角分出胫神经和腓总神经两终支五、脑神经按所含神经纤维怎样分类?脑神经按所含神经纤维种类不同,可分为三类:第Ⅰ、Ⅱ、Ⅷ对脑神经为感觉神经,第Ⅲ、Ⅳ、Ⅵ、Ⅹ︳、Ⅹ︳︳对脑神经为运动神经,第Ⅴ、Ⅶ、Ⅸ、Ⅹ对脑神经为混合神经六、面神经管内外损伤各有哪些临床表现?面神经管外损伤:伤侧面肌瘫痪,额纹消失,角膜反射消失,鼻唇沟变浅,不能皱眉,闭眼、鼓腮、露齿、吹口哨等,口角歪向健侧,说话时唾液常从口角露出.面神经管内损伤:除有上述表现外还可出现侧舌体味觉障碍,同侧泪腺、舌下腺及下颌下腺分泌障碍,听觉过敏.七、交感神经的节前纤维有哪些去向?去向:1.终止于相应的椎旁节,并交换神经元。
2.在交感干内上升或下降,终止于上方或下方的椎旁节并交换神经元.3.穿过椎旁节至椎前节内交换神经元八、骶丛的组成和位置?骶丛由第4腰神经前支的小部分与第5腰神经前支组成的腰骶干以及全部骶神经和尾神经的前支组成,位于盆腔内梨状肌的前面.九、简述迷走神经在喉部的分支分布?迷走神经在喉部的分支有喉上神经和喉返神经.喉上神经分内外两支,内支穿甲状舌骨膜入喉,分布于声门裂以上的喉粘膜,外支支配环甲肌,损伤后可导致声音嘶哑.喉返神经分布于声门裂以下的喉粘膜,并支配除环甲肌以外的喉肌,损伤后可致喉肌瘫痪声音嘶哑,甚至呼吸困难.十、内脏运动和躯体运动神经的主要区别?1.支配对象:骨骼肌/心肌、平滑肌和腺体2.行程过程:只有一个神经元/两个神经元(节前神经元和节后神经元)3.形态特点:以条索状神经的形式分布/节后纤维常攀附于脏器或血管形成神经丛4.结构特点:较粗的有髓纤维/细纤维(节前纤维是薄髓纤维,节后纤维是无髓纤维)5.功能特点:只有一种功能成分/交感和副交感两种6.意志控制:受/不受.11.第六胸椎骨骨折引起脊髓左侧半横断伤,试问患者会出现哪些症状?为什么?答:可引起左侧第八胸髓节平面一下出现布朗色夸综合征,即左侧肋弓平面以下位置觉、震动觉和精细触觉丧失(薄束损伤),左侧下肢瘫痪(皮质脊髓束损伤),右侧脐平面以下的痛、温觉丧失(脊髓丘脑束损伤)。
自考《人体解剖组织学》章节重点:神经系统
自考《人体解剖组织学》章节重点:神经系统自考《人体解剖组织学》章节重点:神经系统考生们在备考自学考试《人体解剖组织学》科目时,要抓住重点,有目的性地备考,以下是店铺搜索整理的关于自考《人体解剖组织学》章节重点:神经系统,供参考复习,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想了解更多相关信息请持续关注我们店铺!第一节概述一、神经系统的组成二、反射与反射弧1、反射的概念:在中枢神经的参于下,机体对各种刺激给予答应性现象称之。
2、反射弧:反射的物质基础,有五部分组成,即感受器、传入神经、反射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
(有简有繁)三、常用术语:1、灰质与皮质:神经元胞体与较短的树突在中枢内聚集的部位称灰质,位于大、小脑表面的灰质称皮质。
2、白质与髓质:神经纤维在中枢聚集的部位称白质。
位于大、小脑内部的白质称髓质。
3、神经纤维、神经、神经纤维束:神经元较长的突起与包在表面的鞘膜状结构合称神经纤维。
中枢以外的神经纤维组成的束称神经。
中枢内功能相似的神经纤维组成的束称神经纤维束(传导束)。
4、神经核与神经节:功能相同相似的神经元胞体在中枢内聚集成的灰质团块(皮质除外)称神经核,在中枢外聚集成的团块称神经节。
5、网状结构:在脑和脊髓内,神经纤维交织成网,神经核和胞体散在其中的部分称之。
第二节中枢神经系统一、脊髓(spinal cord)(一)脊髓的位置和形态:1、位置:位于椎管内,上端平枕骨大孔和延髓相续。
下端终止于L1水平。
椎管的2/3。
2、形态:呈前后略扁的柱状,上方有一颈膨大(C5-T1节段)下方有一腰膨大(L2-S3节段),由膨大处发出神经到上、下肢,腰膨大的下方有脊骨圆锥,延续为终丝。
终丝与脊神经根形成马尾。
前正中线有前正中裂,后正中线有后正中沟。
两侧各有前、后外侧沟,沟内有成排的脊神经根附着,前方的叫前根(运动根),后方的叫后根(感觉根),后根有膨大的脊神经节。
相应的前根和后根在椎间孔处合成脊神经,出椎管。
3、脊髓节段:每对脊神经相对应的脊髓称一个脊髓节段:颈段C1-8,胸段T1-12,腰段L1-5,骶段S1-5和尾段C01-3。
神经系统解剖学基础知识常考点总结
脊神经主要支配躯干和四肢的肌肉运动和感觉传 导。
3
脊神经的分支
每个脊神经均分为前支和后支,前支较粗大,分 布于躯干前外侧和四肢;后支较细小,分布于躯 干后侧。
脑神经的结构与功能
脑神经的组成
脑神经共12对,包括嗅神经、视神经、动眼神经、滑车神 经、三叉神经、展神经、面神经、前庭蜗神经、舌咽神经 、迷走神经、副神经和舌下神经。
连接中脑和延髓,参与呼吸、吞咽等生命 维持功能。
延髓
脑干的功能
位于脑干最下端,控制自主神经系统,如 心率、血压等。
传导感觉和运动信息,控制基本生命活动, 如呼吸、循环等。
04
周围神经系统
脊神经的结构与功能
1 2
脊神经的组成
脊神经共31对,包括8对颈神经、12对胸神经、 5对腰神经、5对骶神经和1对尾神经。
运动单位的概念及意义
概念
一个运动单位是指由一个α运动神经 元及其所支配的全部肌纤维所组成的 功能单位。
意义
运动单位是肌肉收缩的基本单位,其 大小决定了肌肉的收缩力量和精细程 度。了解运动单位的概念有助于理解 神经肌肉系统的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 。
07
神经系统常见疾病与损伤
脑卒中(中风)的解剖学基础及临床表现
神经系统解剖学基础 知识常考点总结
• 神经系统概述 • 神经元与突触传递 • 中枢神经系统 • 周围神经系统 • 神经系统的感觉传导通路 • 神经系统的运动传导通路 • 神经系统常见疾病与损伤
目录
01
神经系统概述
神经系统的组成与功能
神经元
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和 功能单位,负责接收、
整合和传递信息。
解剖学基础
脑卒中是由于脑部血管阻塞导致脑部缺氧、神经细胞死亡的 病症。缺血性脑卒中通常由脑血管狭窄或闭塞引起;出血性 脑卒中则由于脑血管破裂导致。
人体解剖学神经系统笔记
人体解剖学神经系统笔记
一、神经系统概述
神经系统是人体内起主导作用的系统,由脑、脊髓和神经组成,负责调节和管理人体各器官和系统的活动,以维持人体内环境的稳定和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
神经系统分为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两部分。
二、中枢神经系统
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脑和脊髓,是神经系统的核心部分,负责处理和整合来自身体各部分的信息,并控制身体的运动。
1. 脑
脑是中枢神经系统的控制中心,由大脑、小脑、脑干和间脑等部分组成。
大脑负责思考、感觉、运动、学习和记忆等功能;小脑负责协调身体的运动;脑干负责基本生命活动的调节;间脑则参与情感和内分泌的调节。
2. 脊髓
脊髓是脑与身体各部分之间的主要通道,传递大脑对身体的控制信息和身体对大脑的感知信息。
脊髓还包含了许多反射回路,能够在短时间内对刺激作出反应。
三、周围神经系统
周围神经系统包括各种神经和神经节,负责将脑和脊髓与身体各部分联系起来。
周围神经系统可以分为躯体神经系统和自主神经系统。
1. 躯体神经系统
躯体神经系统负责管理身体的皮肤、肌肉和骨骼等部分的运动,以及感知外界的刺激。
躯体神经系统的神经元位于脊髓和脑中,通过神经纤维与身体各部分相连。
2. 自主神经系统
自主神经系统负责调节内脏器官的活动,包括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两个系统。
交感神经负责在紧急情况下调动身体的资源,而副交感神经则负责在非
紧急情况下维持身体的正常功能。
自主神经系统的神经元主要位于脊髓和脑干中。
系统解剖学最全的神经系统重点
神经系统传入(感觉)神经元传出(运动)神经元中间(联络)神经元神经纤维nerve fiber:轴突+神经胶质灰质gray matter中枢神经系统内神经元胞体与树突集聚之处在大、小脑表面者称为皮质cortex白质white matter中枢神经系统内神经纤维集聚之处(髓鞘)在大、小脑深部者称为髓质medulla神经核nucleus中枢神经系统内(除皮质外)形态与功能相似得神经元胞体集聚之处神经节ganglion周围神经系统内形态与功能相似得神经元胞体集聚之处纤维束fasciculus中枢神经系统内起止、行程与功能相同得纤维聚集体神经nerve周围神经系统内神经纤维集聚体脊髓spinal cord *椎管内45cm 枕骨大孔—L1下缘末端变细-脊髓圆锥*颈膨大(C5-T1) 腰骶膨大(L2-S3)*CTLSCo 4848440 -1-2-3脊髓得内部结构:灰质:*前角内躯外肢阿尔法—随意肌伽马—梭内肌*后角边缘固有胶胸核*后角固有核其轴突至对侧形成脊髓丘脑束到背侧丘脑腹后外侧,另可上升或下降联络不同节段。
*侧角T1-L3交感神经S2-4副交感神经。
白质:*前后侧三索*联络脑与脊髓长纤维联络各节段得固有束连接两侧前索得白质前联合S1*后索薄束T5下楔束T4上脊神经节--延髓内薄束核、楔束核*传导同侧躯干、四肢得本体感觉与皮肤得精细触觉*内→外侧骶→腰→胸→颈。
S2*侧索得前部与前索内脊髓丘脑束对侧后角固有核上升交叉—脊髓丘系*侧束传导痛觉与温度觉前束传导粗略触觉*均就是传导对侧内→外侧与上相反S3脊髓小脑后束同侧胸核→小脑下脚→小脑皮质S4脊髓小脑前束对侧后角基部→小脑上脚→小脑皮质S3 S4传导躯干下部与下肢得非意识性本体感觉X1*侧索、前索皮质脊髓束大脑皮质运动区—延髓锥体—前角运动神经元*侧束交叉管理同侧四肢肌前束不交叉管理双侧躯干肌*内→外侧与S2同X2红核脊髓束兴奋屈肌运动神经元X3前庭脊髓束兴奋伸肌运动神经元脊髓功能:传导反射脊髓半横断布朗—色夸综合征前角损伤----脊髓灰质炎脑brain延髓、脑桥与中脑合称为脑干brain stem12对脑神经修饰演化茶盏免听设宴秘府舌下第四脑室:*延髓、脑桥与小脑之间底部菱形窝*向上→中脑水管→第三脑室向下→脊髓中央管向后、外侧→第四脑室正中孔、外侧孔→蛛网膜下隙滑车神经就是唯一附着于脑干背面得脑神经。
神经系统解剖学要点
神经系统解剖学要点神经系统的功能:控制和协调机体内部各系统的活动,使机体成为一个完整的统一体,是机体内起主导作用的系统。
可感受外界各种刺激,引起各种反应,使机体与外界环境保持统一。
与内分泌腺共同完成机体的神经体液调节。
N系统的活动方式:反射反射弧:五个环节感受器感觉N 中枢运动N 效应器神经系统的区分中枢神经系统神经系统周围神经系统神经系统的组成神经系统的基本组织是神经组织。
神经组织神经元神经元的构造:神经元:是神经组织中具有传导神经冲动功能的基本单位。
神经元神经纤维:神经元较长的突起被髓鞘和神经膜所包裹称为神经纤维。
神经纤维神经元的分类:根据神经元突起的数目分类根据神经元的功能分类根据神经元合成、分泌化学递质的不同分类三、神经系统的常用术语灰质和皮质:中枢神经内神经元的胞体和树突聚集的部位,在新鲜标本上呈灰色,称灰质。
在大脑半球和小脑由于大量神经元胞替和树突形成的灰质集中于表层,特称为皮质。
白质和髓质:中枢神经内神经纤维聚集的部位,因多数纤维具有髓鞘而成白色,称白质。
大脑半球和小脑部位的白质因被皮质所包绕而位于深方,特称为髓质。
神经核和神经节: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其它的地方,形态与功能相似的神经元,其胞体常聚集在一起形成一定形状的灰质团块,称为神经核。
在周围部神经元胞体聚集于神经节。
纤维束和神经:在中枢神经内行程与功能相同的纤维走在一起,称为纤维束。
周围神经中神经纤维形成粗细不等的神经纤维束,称为神经。
网状结构:在中枢神经内,神经纤维交织成网状,网眼内含有分散的神经元或较小的核团,这些区域称为网状结构。
第十七章中枢神经系统第一节脊髓(低级中枢) Spinal cord脊髓的外形:位置:位于椎管内,呈扁圆柱状,粗细不等。
上端:枕骨大孔与延髓相接,下端:成人平L1、儿童平L3高度变细,称为脊髓圆锥,向下延为无神经组织的终丝,止于尾骨背面。
全长两个膨大:颈膨大(C4~T1)、腰骶膨大(L2~S3)2、形态:表面:前正中裂,后正中沟,前外侧沟(前根)、后外侧沟(后根)脊N节、节段(31节):C8节、T12节、L5节、S5节、CO1节,脊髓节段与椎骨的对应关系:(粗略的推算法)C1~4 与同序的椎骨相对应C5~8 与同序椎骨减1T1~4T5~8 与同序椎骨减2T9~12 与同序椎骨减3L1~5 平T11~12高度S1~5CO1 、平L1马尾:是腰、骶、尾、脊N的前、后根。
系统解剖学最全的神经系统重点
系统解剖学最全的神经系统重点神经系统是人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由传入神经元、传出神经元和联络神经元三部分组成。
神经纤维是神经元的一部分,由轴突和神经胶质组成。
灰质是中枢神经系统内神经元胞体和树突的聚集地,而白质则是神经纤维的聚集地,由髓鞘包裹。
在大脑和小脑表面的灰质被称为皮质,而在深部的白质被称为髓质。
神经核是中枢神经系统内形态和功能相似的神经元胞体的聚集地,而神经节则是周围神经系统内的聚集地。
纤维束是起止、行程和功能相同的纤维的聚集体,而神经则是周围神经系统内神经纤维的聚集体。
脊髓是中枢神经系统的一部分,位于椎管内,长度约为45厘米,从枕骨大孔到L1下缘末端变细,形成脊髓圆锥。
脊髓的内部结构包括灰质和白质。
灰质分为前角和后角,前角内是躯体外肢阿尔法、随意肌伽马和梭内肌,后角边缘是固有胶胸核,而后角固有核的轴突则形成脊髓丘脑束到背侧丘脑腹后外侧,另可上升或下降联络不同节段。
侧角位于T1-L3,管理交感神经S2-4和副交感神经。
白质包括前、后和侧三索,联络脑和脊髓的长纤维,连接各节段的固有束,以及连接两侧前索的白质前联合。
S1包括后索薄束、T5下楔束、T4上脊神经节、延髓内薄束核和楔束核,传导同侧躯干和四肢的本体感觉和皮肤的精细触觉,内→外侧骶→腰→胸→颈。
S2包括侧索的前部和前索内脊髓丘脑束,对侧后角固有核上升交叉,传导侧束的痛觉和温度觉,前束传导粗略触觉,均是传导对侧内→外侧与上相反。
S3和S4传导躯干下部和下肢的非意识性本体感觉。
X1包括侧索、前索和皮质脊髓束,大脑皮质运动区,延髓锥体和前角运动神经元,交叉管理同侧四肢肌,前束不交叉管理双侧躯干肌,内→外侧与S2同。
X2包括红核脊髓束,兴奋屈肌运动神经元,而X3包括前庭脊髓束,兴奋伸肌运动神经元。
脊髓的功能包括传导反射。
___—色夸综合征是脊髓半横断的结果,前角损伤则会导致脊髓灰质炎。
脑干是由延髓、脑桥和中脑组成的,是人体神经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人体解剖学考试重点笔记(一)
人体解剖学考试重点笔记(一)人体解剖学是医学生必学的一门课程,它涵盖了人体的所有器官、组织和结构。
考试重点涉及了许多难点和重点知识点,一般来说,学生需要准备一份详细的笔记来备考。
在这篇文章中,将为大家总结人体解剖学考试的重点笔记。
一、胸腔和心脏:胸腔包括肺、心脏、胸膜和胸部骨骼。
在这个模块中,需要学习肺和心脏的解剖结构,如心脏四个腔室,肺结构和呼吸系统。
此外,如何确定心电图的位置,理解心脏收缩和舒张的各个阶段,知道心脏瓣膜的功能和位置也是考试重点。
二、神经系统:神经系统涉及大脑、脊髓和周围神经。
在这个模块中,需要学习大脑的位置和不同区域的功能,理解脊髓的主要结构,神经元和神经元的传递方式如何工作,配合周围神经如何工作等等。
三、消化系统:消化系统包括口腔、喉、食管、胃、小肠、大肠、肝脏、胰腺等。
在这个模块中,需要学习每个器官的位置和功能,如何进行食物消化和吸收,如何消化系统与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发生联系。
四、生殖系统:生殖系统包括男性和女性的生殖器官和生殖系统的生理和解剖,如卵巢、输卵管、子宫、阴道、睾丸、附睾、前列腺等。
学习重点则包括男性和女性的生理和解剖,如尿道和阴道的位置和功能,射精和排卵的过程等。
五、骨骼系统:骨骼系统是由骨骼、关节、肌肉和韧带等组成。
在这个模块中,需要学习骨骼系统的基本知识,如骨骼的位置和功能,关节的类型和移动方式,肌肉的位置和功能,知道如何区分肌肉不同的功能区域和面部肌肉的名称等。
六、循环系统:循环系统由心脏、血管和血液组成。
在这个模块中,需要学习心脏的四个腔室和循环系统的解剖构造,如大血管的位置和功能,血栓形成和心脏病的预防等。
以上便是人体解剖学考试的重点笔记,通过总结上述的知识点,并配合适当的练习,相信考试成绩会越来越好。
总之,学生应该将重点内容进行整理,制定相应的学习计划,针对容易错的知识点,加强复习,最终在考试中获得优秀的成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体解剖学神经系统重点笔记
1,神经系统的主要功能
①在各系统中处于主导.调节控制其它系统,使机体成为一个统一整体
②调节机体功能,使机体不断适应外部环境变化,维持机体和外部环境的平衡
③对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作用
2,神经系统的区分
部位:中枢神经系统(脑和脊髓),周围神经系统(12对脑神经和31对脊神经)功能:躯体神经系统(皮肤和运动器)和资助神经系统(交感卫星吩咐交感为抑制)
3,神经系统的组成
由神经组织组成,组织又由神经细胞和神经胶质组成神经细胞即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具有感受刺激和传导神经冲动功能。
神经元的构造,不同的神经元细胞的大小和形态差异较大。
尽管神经元的形态各异,但每个神经元都可分为胞体和突起两部分。
胞体:有圆形、梭形、锥形。
胞体直径3到5um(微米)
不等。
尼氏体含出面内质网和游离核糖体可合成蛋白质,神经元纤维具有支持细胞和物质输送的作用。
突起|树突:传入冲动,可有多条.
|轴突:传出冲动,仅有一条神经元分类:
突起数目分:假单极神经元、双极神经元、多极神经元。
|功能分:感觉神经元、运动神经元、联络神经元。
神经纤维:中枢系统内由少突胶质细胞组成,周围神经系统内由神经膜细胞组成(施万细胞)。
突起:一个神经元与另一个神经元的联系接触点。
神经元胶质:神经组织中另一类细胞,体积小数量多,对神经细胞有支持营养保护作用,还可作为神经递质的受体和离子通道。
4,神经系统的活动方式
在调节机体活动中。
对机体内外环境的各种刺激做出适应反应的称为反射,它是神经系统活动基本方式。
反射形态学基础是反射弧。
感受器→传入神经→反射中枢→传出神经→效应
5.神经系统的常用术语
灰质:在中枢神经内,神经元胞体连同树突集中的部位,色泽灰暗。
在大脑,小脑表层部分为大脑皮质和小脑皮质白质:在中枢神经内神经元的轴突集中的部位因具有髓鞘颜色苍白。
在大脑小脑深部为大脑髓质和小脑髓质神经核:在中枢神经内包埋在白质内的灰质团块,内有形态和功能相同的神经元胞体
神经节:在周围神经内,神经元胞体集中的地方,外形膨大
纤维束:在中枢神经内,起止行程和功能的神经纤维聚集成束
神经:在周围神经,神经纤维集合成大小粗细不等的集束由不同数目的集束组合成一条神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