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课后思考题参考答案

合集下载

热学第七章课后习题答案

热学第七章课后习题答案

热学第七章课后习题答案热学是物理学中的重要分支,研究的是热现象和热能转化。

在热学的学习过程中,课后习题是巩固知识和检验理解的重要途径。

本文将为大家提供热学第七章课后习题的答案,并结合相关理论进行解析,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热学知识。

1. 问题:一个物体的质量是10kg,温度为20℃,求它的内能。

答案:内能可以通过公式Q = mcΔT来计算,其中Q表示内能,m表示物体的质量,c表示物体的比热容,ΔT表示温度的变化。

根据题目中的条件,我们可以得知温度变化ΔT = 20℃-0℃=20℃,物体的比热容c可以通过查表得到,假设为c = 4.18J/(g·℃)。

将这些数据代入公式中,可以得到内能Q = 10kg × 4.18J/(g·℃) × 20℃ = 836J。

2. 问题:一个物体的内能为500J,质量为2kg,求它的温度变化。

答案:根据上一题的公式Q = mcΔT,可以得到温度变化ΔT = Q/(mc)。

将题目中的数据代入公式中,可以得到ΔT = 500J/(2kg × 4.18J/(g·℃)) = 59.81℃。

因此,物体的温度变化为59.81℃。

3. 问题:一个物体的质量为5kg,温度由20℃升高到50℃,求它的内能变化。

答案:内能变化可以通过公式ΔQ = mcΔT来计算,其中ΔQ表示内能变化。

根据题目中的条件,我们可以得到温度变化ΔT = 50℃-20℃=30℃,物体的比热容c可以通过查表得到,假设为c =4.18J/(g·℃)。

将这些数据代入公式中,可以得到内能变化ΔQ= 5kg × 4.18J/(g·℃) × 30℃ = 627J。

因此,物体的内能变化为627J。

4. 问题:一个物体的质量为2kg,内能为300J,求它的温度。

答案:根据上一题的公式ΔQ = mcΔT,可以得到温度变化ΔT = ΔQ/(mc)。

普通化学第七章课后习题解答

普通化学第七章课后习题解答

第七章沉淀反应参考答案P 142【综合性思考题】:给定体系0.02mol/LMnCl 2溶液(含杂质Fe 3+),经下列实验操作解答问题。

(已知K θSPMn(OH)2=2.0×10-13,K θSPMnS =2.5×10-13,K θbNH3=1.8×10-5,K θaHAc =1.8×10-5①与0.20mol/L 的NH 3.H 2O 等体积混合,是否产生Mn(OH)2沉淀?解:等体积混合后浓度减半,[Mn 2+]=0.01mol/L ,c b =[NH 3.H 2O]=0.10mol/L∵是一元弱碱体系,且c b /K b θ>500∴10.0108.1][5⨯⨯=⋅=--b b c K OH θ又∵ 622108.101.0][][--+⨯⨯=⋅=OH Mn Q c=1.8×10-8> K θSPMn(OH)2=2.0×10-13∴ 产生Mn(OH)2沉淀。

②与含0.20mol/L 的NH 3.H 2O 和0.2mol/LNH 4Cl 的溶液等体积混合,是否产生Mn(OH)2沉淀? 解:混合后属于NH 3.H 2O~NH 4Cl 的碱型缓冲液体系此时浓度减半:c b =[NH 3.H 2O]=0.2V/2V=0.1(mol.L -1)c S= [NH 4+]=0.2V/2V=0.1(mol.L -1)[Mn 2+]=0.02V/2V=0.01(mol.L -1)A 、求[OH -] 用碱型缓冲液计算式求算:s b b c c K OH ⋅=-θ][ 55108.11.01.0108.1--⨯=⨯⨯= B 、求Qc 22][][-+⋅=OH Mn Q c=0.01×[1.8×10-5]2=3.24×10-12C 、比较θ2)(,OH Mn SP K ∵13)(,100.22-⨯=>θOH Mn SP C K Q故有Mn(OH)2沉淀产生。

离散数学第七章

离散数学第七章

第七章部分课后习题参考答案7.列出集合A={2,3,4}上的恒等关系I A,全域关系E A,小于或等于关系L A,整除关系D A.={<2,2>,<3,3>,<4,4>}解:IA={<2,2>,<2,3>,<2,4>,<3,4>,<4,4>,<3,2>,<3,3>,<4,2>,<4,3>}EA={<2,2>,<2,3>,<2,4>,<3,3>,<3,4>,<4,4>}LAD={<2,4>}A13.设A={<1,2>,<2,4>,<3,3>}B={<1,3>,<2,4>,<4,2>}求A⋃B,A⋂B, domA, domB, dom(A⋃B), ranA, ranB, ran(A⋂B ), fld(A-B).解:A⋃B={<1,2>,<2,4>,<3,3>,<1,3>,<4,2>}A⋂B={<2,4>}domA={1,2,3}domB={1,2,4}dom(A∨B)={1,2,3,4}ranA={2,3,4}ranB={2,3,4}ran(A ⋂B)={4} fld R=dom R ⋃ran RA-B={<1,2>,<3,3>},fld(A-B)={1,2,3} 14.设R={<0,1><0,2>,<0,3>,<1,2>,<1,3>,<2,3>}求R R, R -1, R ↑{0,1,}, R[{1,2}]解:R R={<0,2>,<0,3>,<1,3>}R -1,={<1,0>,<2,0>,<3,0>,<2,1>,<3,1>,<3,2>}R ↑{0,1}={<0,1>,<0,2>,<0,3>,<1,2>,<1,3>} R[{1,2}]=ran(R ↑{1,2})={2,3}16.设A={a,b,c,d},1R ,2R 为A 上的关系,其中1R ={},,,,,a a a b b d{}2,,,,,,,R a d b c b d c b=求23122112,,,R R R R R R 。

普通物理学第二版第七章课后习题答案

普通物理学第二版第七章课后习题答案

第七章 刚体力学7.1.1 设地球绕日作圆周运动.求地球自转和公转的角速度为多少rad/s?估算地球赤道上一点因地球自转具有的线速度和向心加速度.估算地心因公转而具有的线速度和向心加速度(自己搜集所需数据).[解 答]7.1.2 汽车发动机的转速在12s 内由1200rev/min 增加到3000rev/min.(1)假设转动是匀加速转动,求角加速度.(2)在此时间内,发动机转了多少转?[解 答](1)22(30001200)1/601.57(rad /s )t12ωπβ⨯-⨯===(2)22222()(30001200)302639(rad)2215.7πωωθβ--===⨯所以 转数=2639420()2π=转7.1.3 某发动机飞轮在时间间隔t 内的角位移为球t 时刻的角速度和角加速度.[解 答]7.1.4 半径为0.1m 的圆盘在铅直平面内转动,在圆盘平面内建立O-xy 坐标系,原点在轴上.x 和y 轴沿水平和铅直向上的方向.边缘上一点A当t=0时恰好在x 轴上,该点的角坐标满足21.2t t (:rad,t :s).θθ=+求(1)t=0时,(2)自t=0开始转45时,(3)转过90时,A 点的速度和加速度在x 和y 轴上的投影.[解 答](1) A ˆˆt 0,1.2,R j 0.12j(m/s).0,0.12(m/s)x y ωνωνν====∴==(2)45θ=时,由2A 1.2t t ,t 0.47(s)42.14(rad /s)v R πθωω=+==∴==⨯得 (3)当90θ=时,由7.1.5 钢制炉门由两个各长1.5m 的平行臂AB 和CD 支承,以角速度10rad/s ω=逆时针转动,求臂与铅直45时门中心G 的速度和加速度.[解 答]因炉门在铅直面内作平动,门中心G 的速度、加速度与B 或D 点相同。

所以:7.1.6 收割机拔禾轮上面通常装4到6个压板.拔禾轮一边旋转,一边随收割机前进.压板转到下方才发挥作用,一方面把农作物压向切割器,另一方面把切割下来的作物铺放在收割台上,因此要求压板运动到下方时相对于作物的速度与收割机前进方向相反.已知收割机前进速率为1.2m/s ,拔禾轮直径1.5m ,转速22rev/min,求压板运动到最低点挤压作物的速度.[解 答]取地面为基本参考系,收割机为运动参考系。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七章课后习题答案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七章课后习题答案

第七章力第一节 力1、请举例说明:(1)力能使物体发生形变(2)力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3)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有关系。

2、用线将吊灯悬挂在天花板上,线对灯的拉力F=4N。

请在图中画出拉力F的示意图(图1)3、一个同学沿水平方向用75N的力推箱子,试画出推力的示意图(图2)图1 图2 图34、如图7.1-8,人坐在小船上,用力推另一艘小船,能够把另一艘小船推开而自己坐的小船不动吗?为什么?(图3)1.解:(1).用力压海绵,海绵被压扁。

(2).用力将足球踢飞(3).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大小有关:用大小不同的力拉弹簧,弹簧的形变不同;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方向有关:用大小相同的力拉弹簧弹簧可以伸长、压弹簧弹簧就缩短;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作用点有关:同样大小的力,作用在门的不同位置,离门轴远的位置的力可以把门推开,而离门轴近的位置的力不能推开门。

2.解:3.解:F=4NF=75N4.解:不能。

因为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当用力推另一艘小船时,另一艘小船也会给自己坐的小船一个反作用力。

第二节弹力1、在"橡皮泥上留下漂亮的指印""跳板被运动员压弯”两个现象中,发生的是不是弹性形变?说说你的理由.2、小强用弹簧拉力器锻炼身体,刚拉开时没感到太费力,可是两手拉开的距离越大,就越感到费力。

这是什么原因3、试分析一个旧弹簧测力计不能准确测量的原因4、请读出图7.2-5中两个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圆筒测力计每个小格表示0.1N。

5、将椭圆形厚玻璃瓶装满水,把细玻璃管通过带孔的橡皮塞插入瓶中。

沿不同的方向用力捏厚玻璃瓶,观察细管中水面高度的变化。

请你从力使物体产生形变的角度解释所看到的现象?1. 解:“橡皮泥上留下漂亮的指印”不是弹性形变。

“跳板被跳水运动员压弯”是弹性形变。

因为在“橡皮泥上留下漂亮的指印”后,橡皮泥不能自动恢复原状。

2. 解:在弹簧的弹性限度内,弹簧的形变越大,产生的弹力越大。

经济学原理第七章课后题答案

经济学原理第七章课后题答案

第七章 消费者、生产者与市场效率复习题:1、解释买者的支付意愿、消费者剩余和需求曲线如何相关。

答:需求曲线反映了买者的支付意愿。

在任何一种数量时,需求曲线给出的价格表示边际买者的支付意愿。

需求曲线以下和价格以上的总面积是一种物品或劳务市场上所有买者消费者剩余的总和。

2、解释卖者的成本、生产者剩余和供给曲线如何相关。

答:供给曲线的高度与卖者的成本相关。

在任何一种数量时,供给曲线给出的价格表示边际卖者的成本。

供给曲线以上和价格以下的总面积衡量市场的生产者剩余。

3、在供求图中,说明市场均衡时的生产者和消费者剩余。

答:4、什么是效率?它是经济决策者的唯一目标吗?答:效率是指资源配置使社会所有成员得到的总剩余最大化的性质。

价格均衡价格数量 APE 的面积代表消费者剩余;PBE 的面积代表生产者剩余。

除了效率外,经济决策者还应该关心平等。

实际上,市场交易的好处很像在市场参与者之间分割一块蛋糕,经济决策者不仅要关心如何奖经济蛋糕做大,即效率;还要考虑如何在市场参与者之间分割这块蛋糕,这就涉及公平问题。

5、看不见的手有什么作用?答:每一个市场参与者都会尽力追求自己的利益,看不见的手指引他们在相互竞争中达到一个并非他们本意想要达到的目的,这就是市场均衡点。

在均衡点上,消费者剩余和生产者剩余总和最大化,整个社会福利达到最大。

6、说出两种市场失灵的名字。

解释为什么每一种都可能使市场结果无效率。

答:市场失灵包括市场势力和外部性。

如果某一市场上存在市场势力,即只有极少部分(可能是一个)买者或卖者可以控制的市场价格,他们就会使价格倾向于对他们这一小部分人有益的水平。

于是,市场价格和数量背离供求平衡,社会福利达不到最大,市场失去效率。

外部性是某些市场参与者的行为对旁观者福利的影响。

它使市场福利还要取决于买者评价和卖者成本之外的其他因素。

由于买者和卖者在决定消费和生产时并没有考虑这种负作用。

所有,从整个社会角度来看,市场均衡可能是无效率的。

微观经济学课后习题答案第七章

微观经济学课后习题答案第七章

第七章复习思考题参考答案1、为什么垄断厂商的需求曲线是向右下方倾斜的?并解释相应的TR曲线、AR 曲线和MR曲线的特征以及相互关系。

解答:垄断厂商所面临的需求曲线是向右下方倾斜的,其理由主要有两点:第一,垄断厂商所面临的需求曲线就是市场的需求曲线,而市场需求曲线一般是向右下方倾斜的,所以垄断厂商的需求量与价格成反方向的变化。

第二,假定厂商的销售量等于市场的需求量,那么,垄断厂商所面临的向右下方倾斜的需求曲线表示垄断厂商可以通过调整销售量来控制市场的价格,即垄断厂商可以通过减少商品的销售量来提高市场价格,也可以通过增加商品的销售量来降低市场价格。

关于垄断厂商的TR曲线、AR曲线和MR曲线的特征以及相互关系,以图7-1加以说明:第一,平均收益AR曲线与垄断厂商的向右下方倾斜的d需求曲线重叠。

因为,在任何的销售量上,都是P=AR。

第二,边际收益MR曲线是向右下方倾斜的,且位置低于AR曲线。

其原因在于AR曲线是一条下降的曲线。

此外,在线性需求曲线的条件下,AR曲线和MR曲线的纵截距一样,而且MR曲线的斜率的绝对值是AR曲线的斜率的绝对值的两倍。

第三,由于MR值是TR曲线的斜率,即dTRMR,所以,当MR>0时,TR曲线是上dQ升的;当MR<0时,TR曲线是下降的;当MR=0时,TR曲线达极大值。

图7-1垄断竞争厂商的AR与TR之间的关系12、根据图7-22中线性需求曲线d和相应的边际收益曲线MR,试求:〔1〕A点所对应的MR值;〔2〕B 点所对应的MR值。

解答:〔1〕根据需求的价格点弹性的几何意义,可得A点的需求的价格弹性为:(155)21e2,或者,e2,根据MRP(1),那么A点的dd5(32)edMR值为:MR=2×〔2×1/2〕=1。

〔2〕方法同〔1〕。

B点所对应的MR=-1。

3、图7-23是某垄断厂商的长期本钱曲线、需求曲线和收益曲线。

试在图中标出:(1)长期均衡点及相应的均衡价格和均衡产量;〔2〕长期均衡时代表最优生产规模的SAC曲线和SMC曲线;〔3〕长期均衡时的利润量。

第七章课后习题答案

第七章课后习题答案

第七章恒定磁场7 1 两根长度相同的细导线分别多层密绕在半径为R 和r 的两个长直圆筒上形成两个螺线管两个螺线管的长度相同R 2r螺线管通过的电流相同为I 螺线管中的磁感强度大小BR 、Br满足 A rRBB2 B rRBB C rRBB2 DrRBB4 分析与解在两根通过电流相同的螺线管中磁感强度大小与螺线管线圈单位长度的匝数成正比根据题意用两根长度相同的细导线绕成的线圈单位长度的匝数之比21RrnnrR 因而正确答案为C。

7 2 一个半径为r 的半球面如图放在均匀磁场中通过半球面的磁通量为ABr2π2 B Br2π CαBrcosπ22 D αBrcosπ2 分析与解作半径为r 的圆S′与半球面构成一闭合曲面根据磁场的高斯定理磁感线是闭合曲线闭合曲面的磁通量为零即穿进半球面S 的磁通量等于穿出圆面S′的磁通量SBmΦ因而正确答案为D 7 3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闭合回路上各点磁感强度都为零时回路内一定没有电流穿过 B 闭合回路上各点磁感强度都为零时回路内穿过电流的代数和必定为零C 磁感强度沿闭合回路的积分为零时回路上各点的磁感强度必定为零D 磁感强度沿闭合回路的积分不为零时回路上任意一点的磁感强度都不可能为零分析与解由磁场中的安培环路定律磁感强度沿闭合回路的积分为零时回路上各点的磁感强度不一定为零闭合回路上各点磁感强度为零时穿过回路的电流代数和必定为零。

因而正确答案为B 7 4 在图和中各有一半径相同的圆形回路L1 、L2 圆周内有电流I1 、I2 其分布相同且均在真空中但在图中L2 回路外有电流I3 P1 、P2 为两圆形回路上的对应点则 A 21LLddlBlB21PPBB B 21LLddlBlB21PPBB C 21LLddlBlB21PPBB D21LLddlBlB21PPBB 分析与解由磁场中的安培环路定律积分回路外的电流不会影响磁感强度沿回路的积分但同样会改变回路上各点的磁场分布因而正确答案为C 7 5 半径为R 的圆柱形无限长载流直导体置于均匀无限大磁介质之中若导体中流过的恒定电流为I磁介质的相对磁导率为μ μ1则磁介质内的磁化强度为ArIμrπ2/1 B rIμrπ2/1 C rIμrπ2/ D rμIrπ2/ 分析与解利用安培环路定理可先求出磁介质中的磁场强度再由Mμ1H 求得磁介质内的磁化强度因而正确答案为B 7 6 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的储存环是周长为240 m 的近似圆形轨道当环中电子流强度为8 mA 时在整个环中有多少电子在运行已知电子的速率接近光速。

电工技术第7章课后习题及详细解答

电工技术第7章课后习题及详细解答

电工技术第7章课后习题及详细解答篇一:电工技术第7章(李中发版)课后习题及详细解答第7章磁路与变压器7.1某磁路气隙长的磁阻和磁动势。

分析由磁路的欧姆定律,,其中解磁通Φ为:磁阻Rm为:(1/H)磁动势F为:7.2有一匝数(A)的线圈,绕在由硅钢片制成的闭合铁心上,磁路平均长度为,,截面积,气隙中的磁感应强度,求气隙中可知,欲求磁动势F,必须先求出磁阻Rm和磁通Φ,而为空气的磁导率,H/m。

(Wb)截面积,励磁电流,求:(1)磁路磁通;(2)铁心改为铸钢,保持磁通不变,所需励磁电流I为多少?分析第(1)小题中,因为磁通,故欲求磁通Φ,必须先求出磁感应强度B,,所以得先求出磁场强度H。

H可由均匀磁路的安培环路定律求出,求出H后即可从磁化曲线上查出B。

第(2)小题中,磁通不变,则磁感应强度不变,由于磁性材料变为铸钢,故磁场强度不同。

根据B从磁化曲线上查出H后,即可由安培环路定律求出所需的励磁电流I。

解(1)根据安培环路定律,得磁场强度H为:(A/m)A/m时硅钢片的磁感应强度B为:(T)(Wb)T,在图7.1上查出对应于在图7.1上查出当磁通Φ为:(2)因为磁通不变,故磁感应强度也不变,为T时铸钢的磁场强度H为:(A/m)所需的励磁电流I为:(A)可见,要得到相等的磁感应强度,在线圈匝数一定的情况下,采用磁导率高的磁性材料所需的励磁电流小。

7.3如果上题的铁心(由硅钢片叠成)中有一长度为且与铁心柱垂直的气隙,忽略气隙中磁通的边缘效应,问线圈中的电流必须多大才可使铁心中的磁感应强度保持上题中的数值?分析本题的磁路是由不同材料的几段组成的,安培环路定律的形式为。

其中气隙中的磁场强度可由公式求出,而铁心(硅钢片)中的磁场强度可根据B从磁化曲线上查出(上题已求出)。

解因为磁感应强度保持上题中的数值不变,为T,由上题的计算结果可知硅钢片中对应的磁场强度H为:(A/m)气隙中的磁场强度为:(A/m)所需的励磁电流I为:(A)可见,当磁路中含有空气隙时,由于空气隙的磁阻很大,磁动势差不多都用在空气隙上。

课后思考题参考答案

课后思考题参考答案

第七章课后思考题参考答案1、在对未来理想社会的认识上,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与空想社会主义者有何本质区别在展望未来社会的问题上,马克思主义与空想社会主义的根本区别就在于:马克思恩格斯站在科学的立场上,提出并自觉运用了预见未来社会的科学方法。

(一)在揭示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基础上指明社会发展的方向空想社会主义者曾详尽地描绘过理想社会的图景。

但在马克思主义产生以前,人们对未来社会的预见。

往往带有浓厚的空想性质和幻想色彩,因为他们还没有掌握预见未来的科学方法论,也不懂得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马克思恩格斯站在无产阶级立场上,运用科学的方法,致力于研究人类社会特别是资本主义社会,第一次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和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特殊规律,从而对共产主义社会做出了科学的展望。

马克思恩格斯认为,人类社会同自然界的发展一样,具有自己的发展规律,揭示这些规律,就能为正确理解过去、把握现在和展望未来提供向导。

可见,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未来社会理论是建立在对历史发展规律把握的基础上的。

(二)在剖析资本主义社会旧世界中阐发未来新世界的特点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未来社会的理论主要是在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分析资本主义现实的基础上提出的。

通过探索整个人类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规律预测历史未来前景,是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未来社会理论的一个重要特点。

而掌握社会规律,离不开唯物主义特别是历史唯物主义理论和唯物辩证的方法的指导,这个理论与空想社会主义的根本区别在于,它不是从绝对真理、理性、正义这些抽象的观念出发描绘未来社会美景,而是在批判旧世界中发现新世界,即通过深入剖析资本主义社会形态特别是经济形态来获得对未来社会的认识。

他们以此法勾画出的社会主义,是资本主义的对立物、替代物。

未来社会的基本特征是与资本主义社会特征相对立的,同时,二者也有同一性,后者不仅是前者的对立物,而且也是继承者,应当吸收资本主义社会的文明成果。

空想社会主义者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中存在的剥削和压迫,但对资本主义的认识仅停留在现象上,并未揭示其实质和根源。

普通物理学第二版第七章课后习题答案

普通物理学第二版第七章课后习题答案

普通物理学第二版第七章课后习题答案-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第七章 刚体力学7.1.1 设地球绕日作圆周运动.求地球自转和公转的角速度为多少rad/s?估算地球赤道上一点因地球自转具有的线速度和向心加速度.估算地心因公转而具有的线速度和向心加速度(自己搜集所需数据).[解 答]7.1.2 汽车发动机的转速在12s 内由1200rev/min 增加到3000rev/min.(1)假设转动是匀加速转动,求角加速度.(2)在此时间内,发动机转了多少转?[解 答](1)22(30001200)1/601.57(rad /s )t12ωπβ⨯-⨯===(2)22222()(30001200)302639(rad)2215.7πωωθβ--===⨯所以 转数=2639420()2π=转7.1.3 某发动机飞轮在时间间隔t 内的角位移为球t 时刻的角速度和角加速度.[解 答]7.1.4 半径为0.1m 的圆盘在铅直平面内转动,在圆盘平面内建立O-xy 坐标系,原点在轴上.x 和y 轴沿水平和铅直向上的方向.边缘上一点A 当t=0时恰好在x 轴上,该点的角坐标满足21.2t t (:rad,t :s).θθ=+求(1)t=0时,(2)自t=0开始转45时,(3)转过90时,A 点的速度和加速度在x 和y 轴上的投影.[解 答](1) A ˆˆt 0,1.2,R j 0.12j(m/s).0,0.12(m/s)x y ωνωνν====∴==(2)45θ=时,由2A 1.2t t ,t 0.47(s)42.14(rad /s)v Rπθωω=+==∴==⨯得(3)当90θ=时,由7.1.5 钢制炉门由两个各长1.5m 的平行臂AB 和CD 支承,以角速度10rad/s ω=逆时针转动,求臂与铅直45时门中心G 的速度和加速度.[解 答]因炉门在铅直面内作平动,门中心G 的速度、加速度与B 或D 点相同。

微观经济学课后习题答案第七章完整版

微观经济学课后习题答案第七章完整版

微观经济学课后习题答案第七章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第七章 复习思考题 参考答案1、为什么垄断厂商的需求曲线是向右下方倾斜的?并解释相应的TR 曲线、AR 曲线和MR 曲线的特征以及相互关系。

解答:垄断厂商所面临的需求曲线是向右下方倾斜的,其理由主要有两点:第一,垄断厂商所面临的需求曲线就是市场的需求曲线,而市场需求曲线一般是向右下方倾斜的,所以垄断厂商的需求量与价格成反方向的变化。

第二,假定厂商的销售量等于市场的需求量,那么,垄断厂商所面临的向右下方倾斜的需求曲线表示垄断厂商可以通过调整销售量来控制市场的价格,即垄断厂商可以通过减少商品的销售量来提高市场价格,也可以通过增加商品的销售量来降低市场价格。

关于垄断厂商的TR 曲线、AR 曲线和MR 曲线的特征以及相互关系,以图7-1加以说明:第一,平均收益AR 曲线与垄断厂商的向右下方倾斜的d 需求曲线重叠。

因为,在任何的销售量上,都是P=AR 。

第二,边际收益MR 曲线是向右下方倾斜的,且位置低于AR 曲线。

其原因在于AR 曲线是一条下降的曲线。

此外,在线性需求曲线的条件下,AR 曲线和MR 曲线的纵截距相同,而且MR 曲线的斜率的绝对值是AR 曲线的斜率的绝对值的两倍。

第三,由于MR 值是TR 曲线的斜率,即dQdTR MR =,所以,当MR>0时,TR 曲线是上升的;当MR <0时,TR 曲线是下降的;当MR=0时,TR 曲线达极大值。

图 7-1 垄断竞争厂商的AR 与TR 之间的关系2、根据图7-22中线性需求曲线d 和相应的边际收益曲线MR ,试求:(1)A 点所对应的MR 值;(2)B 点所对应的MR 值。

解答:(1)根据需求的价格点弹性的几何意义,可得A 点的需求的价格弹性为:25)515(=-=d e , 或者,2)23(2=-=d e ,根据)11(d e P MR -=,则A 点的MR 值为:MR=2×(2×1/2)=1。

第七章课后习题答案

第七章课后习题答案

第七章课后习题答案问题1:请简述第七章中讨论的主要概念。

答案:第七章主要讨论了[具体概念],它涉及到[概念的详细解释]。

此概念在[相关领域或情境]中具有重要意义,因为它[解释了什么或如何应用]。

问题2:如何计算[特定数学公式或计算过程]?答案:要计算[特定数学公式或计算过程],首先需要确定所有必要的变量。

然后,按照以下步骤进行计算:1. [第一步计算过程]2. [第二步计算过程]3. [以此类推,直至最终结果]问题3:分析[案例研究或实际情境],并讨论其对[相关概念]的影响。

答案:在[案例研究或实际情境]中,我们可以看到[相关概念]的应用。

具体来说,[案例或情境描述]展示了[概念如何影响结果]。

通过这个案例,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概念]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和重要性。

问题4:解释[特定术语或理论],并给出一个例子。

答案: [特定术语或理论]是指[术语或理论的定义]。

例如,在[相关领域]中,[术语或理论]可以用来[具体应用或解释]。

一个具体的例子是[例子描述],它清楚地展示了[术语或理论]的实际应用。

问题5: [选择题或判断题]。

答案: [正确答案]。

这个问题的答案是[正确答案],因为[解释为什么这是正确答案]。

总结:第七章的习题涵盖了对[章节主题]的深入理解,包括理论概念、实际应用和计算技能。

通过解答这些问题,学生可以更好地掌握章节内容,并将其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

请注意,以上内容仅为模板,具体答案需要根据实际的章节内容和习题进行定制。

如果需要针对特定章节的具体习题答案,请提供相关章节的详细内容和习题,以便我能够提供更准确的答案。

新23版毛概课后思考题答案第七章

新23版毛概课后思考题答案第七章

新23版毛概课后思考题答案第七章一、简答题1.什么是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社会主义生产关系是指在社会主义社会中,占优势地位的、符合社会主义公有制性质的生产关系。

它包括社会主义公有制的所有制关系和劳动者之间的合作关系。

2.什么是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是社会主义社会中,基于社会主义公有制和按劳分配原则的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经济形态。

在社会主义社会中,商品经济是指社会主义企业以自行核算、自行负责、自负盈亏的原则进行经济活动,并以市场交换的原则与其他经济成员进行商品交换。

3.什么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指在社会主义条件下,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并由市场调节资源配置和价值分配的经济形态。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市场起着资源配置和价值分配的作用,但市场并不是唯一的、独立于计划的调节机制,而是在国家计划的指导下,以保障社会主义公有制为前提的市场调节。

4.为什么说社会主义生产关系是社会主义基础?社会主义生产关系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基础,是社会主义经济基础的核心。

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包括社会主义公有制和劳动者之间的合作关系,它决定着社会主义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和劳动者在生产中的地位和权益。

只有建立起社会主义的生产关系,才能实现社会主义的经济制度。

5.社会主义公有制和私有制有什么区别?社会主义公有制和私有制是两种不同的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

社会主义公有制是指社会主义时期,生产资料归全体人民所有,通过国家垄断经营或集体经营的形式进行管理。

私有制则是指所有制属于个人、家庭或私营企业的所有制形式。

主要区别表现在对生产资料的所有权、收入的分配方式上。

二、论述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的重要形式之一,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许多优点和特点。

首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有利于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

市场的竞争机制能够激发经济各方的积极性,提高资源配置的效率。

同时,市场可以更好地反映供求关系,实现资源配置的自主性和灵活性。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第七章课后习题及参考答案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第七章课后习题及参考答案

5.设总体 X 的概率密度为
f
(x,
)
(
1) x
,0
x
1,
0, 其他.
其中 1是未知参数, X1 , X 2 ,…, X n 是来自 X 的一个样本.试求参数
2
的矩估计和极大似然估计.现有样本观测值 0.1 ,0.2 ,0.9 ,0.8 ,0.7 及 0.7 ,
求参数 的矩估计值和极大似然估计值.
1 2 2 c 2 2 ( 1 c) 2 ,
n
n
取 c 1 即可. n
14.设总体 X 的均值为 ,方差为 2 ,从总体中抽取样本 X1 , X 2 , X 3 ,证明
(
x,
,
2
)
1
1
1
e 2 2
(ln x )2
,
x
0,
2 x
0,
x 0.
其中 , 0 为未知参数, X1 , X 2 ,…, X n 是取自该总体的一
个样本,求参数 , 2 的极大似然估计.
解: xi 时,似然函数为
L(, 2 )
(
1 2 )n
1 x1x2 xn
exp{
dL
d
n exp{
n i 1
( xi
)}
0,
所以 L( ) 是 的单调增函数,从而对满足条件 xi 的任意 ,有
n
n
L( ) exp{ i1 (xi )} exp{ i1 (xi m1iinn{xi})} ,
即 L( ) 在 m1iinn{xi} 时取最大值, 故 的极大似然估计值为ˆ m1iinn{xi} . 7.(1) 设总体 X 具有分布律
ˆ1 X1 ;
ˆ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七章课后思考题参考答案1、在对未来理想社会的认识上,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与空想社会主义者有何本质区别?在展望未来社会的问题上,马克思主义与空想社会主义的根本区别就在于:马克思恩格斯站在科学的立场上,提出并自觉运用了预见未来社会的科学方法。

(一)在揭示人类社会开展一般规律根底上指明社会开展的方向空想社会主义者曾详尽地描绘过理想社会的图景。

但在马克思主义产生以前,人们对未来社会的预见。

往往带有浓厚的空想性质和梦想色彩,因为他们还没有掌握预见未来的科学方法论,也不懂得人类社会开展的客观规律。

马克思恩格斯站在无产阶级立场上,运用科学的方法,致力于研究人类社会特别是资本主义社会,第一次揭示了人类社会开展的一般规律和资本主义社会开展的特别规律,从而对共产主义社会做出了科学的展望。

马克思恩格斯认为,人类社会同自然界的开展一样,具有自己的开展规律,揭示这些规律,就能为正确理解过去、把握现在和展望未来提供向导。

可见,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未来社会理论是建立在对历史开展规律把握的根底上的。

(二)在剖析资本主义社会旧世界中阐发未来新世界的特点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未来社会的理论主要是在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分析资本主义现实的根底上提出的。

通过探究整个人类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开展的规律预测历史未来前景,是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未来社会理论的一个重要特点。

而掌握社会规律,离不开唯物主义特别是历史唯物主义理论和唯物辩证的方法的指导,这个理论与空想社会主义的根本区别在于,它不是从绝对真理、理性、正义这些抽象的观念出发描绘未来社会美景,而是在批判旧世界中发觉新世界,即通过深刻剖析资本主义社会形态特别是经济形态来获得对未来社会的认识。

他们以此法勾画出的社会主义,是资本主义的对立物、替代物。

未来社会的根本特征是与资本主义社会特征相对立的,同时,二者也有同一性,后者不仅是前者的对立物,而且也是继承者,应当汲取资本主义社会的文明成果。

空想社会主义者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中存在的剥削和压迫,但对资本主义的认识仅停留在现象上,并未揭示其实质和根源。

马克思恩格斯对资本主义批判的高明之处在于,他们不是只看到资本主义社会的弊端,而是揭示出弊端的根源,揭示出资本主义开展中自我否认的力量,发觉资本主义开展中孕育着的新社会因素,并以此作出对未来社会特点的预见。

(三)立足于揭示未来社会的一般特征,而不做详尽的细节描绘当马克思恩格斯展望未来社会时,总是只限于指出未来社会开展的方向、原则和根本特征,简单说就是预测了未来社会的大体轮廓,而把具体情形留给后来的实践去答复。

因为“在将来某个特定的时刻应该做什么,应该马上做些什么,这当然完全取决于人们将不得不在其中活动的那个既定的历史环境。

〞1马克思和恩格斯都不赞成对未来社会的特征作过于具体、全面地论述,更没有为未来社会规定具体方案。

恩格斯认为,在新社会没有成为现实而缺少实践经验的情况下详细地设计未来蓝图,其结果只能是越是制定得详细周密,就越是要陷入纯粹的梦想。

经典作家们论述说明,我们不可能也不必要对遥远的未来作具体的设想和描绘,而应当把为共产主义而奋斗的最高纲领与每个阶段的现实纲领结合起来。

2、既然共产主义理想的完成是历史的必定,为什么又要人们去努力追求?既然共产主义的最终完成是个漫长的过程,为什么又说“共产主义渺茫〞论是错误的?请用马克思主义的辩证观点予以正确解答。

第一问参考答案:共产主义的完成是客观必定和主观追求的统一;共产主义的完成过程,是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的统一;它是客观规律运动开展的必定趋势,也是先进人类特别是无产阶级自觉追求的结果。

1、完成共产主义是人类历史开展规律的必定要求〔1〕共产主义理想是能够完成的社会理想〔2〕、共产主义理想的完成是历史客观规律的必定要求共产主义理想肯定会完成,是以人类社会开展规律以及资本主义社会的根本矛盾开展为依据的社会主义运动的实践,特别是社会主义国家的兴起和不断开展,已经并正在用事实证明着共产主义理想完成的必定性。

2、完成共产主义是人类最伟大的事业现实共产主义不仅是一个合规律的过程,而且是一个合目的的过程,是合规律性和合目的性的统一。

共产主义完成的历史必定性中包含着人的努力奋斗。

社会规律产生于人类的社会活动,它本身就是人们社会活动的规律。

社会主义替代资本主义和最后完成共产主义的历史过程,离不开工人阶级及其政党的自觉能动性,离不开社会主义国家的建设事业,离不开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开展。

〔1〕完成共产主义是无产阶级解放斗争的最终目标在全世界完成共产主义,是工人阶级解放斗争的最终目标,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奋斗的最高纲领,也是全人类解放的根本要求和表达。

(2)完成共产主义是全人类解放的根本表达第二问参考答案:1,完成共产主义是一个长期的实践过程。

(一)社会主义社会的充分开展和向共产主义社会过渡需要很长的历史时期在全世界完成共产主义,首先将取决于社会主义国家的稳固和开展,取决于这些同家所经历的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进程。

共产主义只有在社会主义社会充分开展和高度兴旺的根底上才能完成。

社会物质财富的充分涌流,人们精神境地的不断提高,共产主义新人的培养和成长等,都需要很长的历史时期。

因而,社会主义的充分开展并向共产主义过渡将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

(二)当代资本主义的灭亡和向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转变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共产主义只有在全世界范围内才能完成,也就是说,完成共产主义不仅有赖于社会主义国家的稳固和开展,也有赖于现存资本主义国家向社会主义的转变,以及转变后向共产主义的开展。

资本主义作为一个社会形态,走向灭亡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完成,也需要一个或长或短的过渡时期;资本主义在完成向社会主义的转变以后,也要经历一个社会主义阶段,最后才能向共产主义过渡。

(三)正确理解“两个必定〞和“两个决不会〞的关系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提出了资本主义必定灭亡和社会主义必定胜利的“两个必定〞(也称“两个不可防止〞),后来,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又提出了“两个决不会〞,即:“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的物质存在条件在旧社会的胎胞里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

〞“两个必定〞和“两个决不会〞有着内在的联系,应该结合起来加以理解“两个必定〞和“两个决不会〞是对资本主义灭亡和共产主义胜利必定性以及这种必定性完成的时间和条件的全面论述。

前者讲的是资本主义灭亡和共产主义胜利的客观必定性,是根本的方面;而后者讲的是这种必定性完成的时间和条件,它告诫我们“两个必定〞的完成需要相应的客观条件,而在这个条件具备之前决不会成为现实。

2,完成共产主义是历史开展规律的必定要求,“共产主义渺茫论〞是错误的。

第一,他们不了解共产主义的含义。

共产主义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方面指的是在共产主义思想体系指导下的共产主义运动;另一方面指的是共产主义的社会制度。

当然,共产主义社会制度彻底完成,是需要经过假设干代人的不懈努力的,是一个远大的奋斗目标。

但是,作为在共产主义思想体系指导下的共产主义运动,作为一种亿万人民在共产党领导下改造社会的革命实践,则是一点也不“渺茫〞,而是实实在在地、每日每时地存在于我们的现实生活中。

一个多世纪以来,各国无产阶级及其政党为了完成共产主义制度这一伟X想,进行了艰难卓绝的斗争,诸如巴黎公社、十月社会主义革命以及我国的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每向前开展一步都意味着向共产主义靠拢一步。

今天,我们的一切革命工作都是伟大的共产主义运动的具体表达和组成局部。

第二,他们割裂了共产主义与社会主义之间的联系,认为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制度互不相干。

因此,无视了一个很重要的事实,即共产主义运动不仅在全世界,在中国早已存在,而且已经取得了显著成果,这就是共产主义社会的初级阶段——社会主义社会,已经在中国和世界一些国家建立起来并取得重大开展,从而使共产主义运动发生了质的飞跃。

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不仅使人民从被压迫和被剥削的旧制度下解放出来,而且,随着社会主义改革和建设的不断深刻,人们生活的不断改善,社会主义制度的不断完善以及社会道德水准和文化教育科学事业的向前推动,共产主义理想逐渐在深刻人心。

第三,他们不能正确对待社会主义事业中的曲折和困难。

马克思主义认识现告诉我们,事物的开展不是直线上升,而是在曲折中前进的。

社会主义事业也是如此,它有成功,也有失误,有前进,也有临时的困难。

中国的改革和经济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绩,但也存在不少问题。

只有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集中精力把经济建设搞上去,人民生活得到了不断改善。

人们才能看到社会主义的前途和期望。

只要把社会主义建设好,就为将来的共产主义打下了坚实的根底。

我们要继续坚决不移地沿着社会主义道路勇往直前,坚信共产主义必胜的信念。

3、有人说:“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只能讲树立,否则就是脱离实际。

〞请用共同理想和远X想的关系来分析评论这观点。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与共产主义远X想都是社会理想,它们之间是辩证统一的关系:(1)完成共同理想,是完成共产主义理想的必要打算和必经阶段。

只有完成了共同理想,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才能充分显示出来,从而为完成共产主义打算好物质条件和打好思想根底。

(2)完成最高理想,是完成共同理想的必定趋势和最终目的。

完成共同理想,必须以最高理想为根本方向。

我们一方面,要胸怀远X想,了解我们的最终目的,另一方面,又必须从现实出发,为当前的事业而奋斗。

必须用辩证的态度来对待。

割裂二者的关系,走向任何一个片面都是错误而有害的。

理想是指引人们奋斗方向的航标,也是推动人们前进的强大精神动力。

共产主义理想是建立在科学根底上的社会理想,是人类最伟大的社会理想。

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中,我们不但要坚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而且要树立共产主义的远X想。

〔一〕树立共产主义的远X想,坚决共产主义必胜的信念。

因为:社会主义是共产主义的第一阶段,所以不讲共产主义就说不清什么是社会主义;不讲共产主义,共产党是什么也说不清楚,因为共产党的思想体系和最终目标就是共产主义;共产主义理想是中国革命胜利的强大精神支柱和精神动力,回避共产主义的问题,不利于我们坚决正确的理想信念。

因而那种以我们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为由认为只能讲树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而不应提树立共产主义远X想,否则就是脱离实际的观点是不正确的,是把共同理想与远X想对立起来,也是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与共产主义远X想割裂开来了。

〔二〕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树立和追求共产主义远X想,要表达在积极投身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实际行动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