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采集与土壤含水量测定实验报告(一)

合集下载

土壤含水量的测定实验报告三篇

土壤含水量的测定实验报告三篇

⼟壤含⽔量的测定实验报告三篇⼟壤含⽔量的测定实验报告三篇篇⼀:⼟壤含⽔量的测定实验报告实验⼆⼟壤含⽔量的测定(烘⼲法与酒精燃烧法)⼀、⽬的意义进⾏⼟壤含⽔量的测定有两个⽬的:⼀是为了解⽥间⼟壤的实际含⽔情况,以便及时进⾏播种、灌排、保墒措施,以保证作物的正常⽣长;或联系作物长相长势及耕作栽培措施,总结丰产的⽔肥条件。

⼆是风⼲⼟样⽔分的测定,是各项分析结果计算的基础。

⼟壤含⽔量的测定⽅法很多,如烘⼲法、酒精燃烧法和中⼦测量法等,其中烘⼲法是⽬前国际上⼟壤⽔分测定的标准⽅法,虽然需要采集⼟样,并且⼲燥时间较长但是因为它⽐较准确,且便于⼤批测定,故为常⽤的⽅法。

⼆、⼟壤⾃然含⽔量的测定⼟壤⾃然含⽔量是指⽥间⼟壤中实际的含⽔量,它随时在变化之中,不是⼀个常数。

⼟壤⾃然含⽔量测定的⽅法,介绍烘⼲法和酒精燃烧法。

(⼀)烘⼲法1.⽅法原理将⼟壤样品放在105℃±2℃的烘箱中烘⾄恒重,求出⼟壤失⽔重量占烘⼲重量的百分数。

在此温度下,包括吸湿⽔(⼟粒表⾯从空⽓中吸取活动⼒强的⽔汽分⼦⽽成的⼀种⽔分)在内的所有⽔分烘掉,⽽⼀般⼟壤有机质不致分解。

2.操作步骤(1)将铝盒擦净,烘⼲冷却,在1/100天平上称重,并记下铝盒号码(A )。

(2)在⽥间取有代表性的⼟样(0~20cm)20g 左右,迅速装⼊铝盒中,盖好盒盖,带回室内(注意铝盒不可倒置,以免样品撒落),在天平上称重(B ),每个样品⾄少重复测3份。

(3)将打开盖⼦的铝盒(盖⼦放在铝盒旁侧或盖⼦平放在盒下),放⼈105℃±2℃的恒温箱中烘6~8⼩时。

(4)待烘箱温度下降⾄50℃左右时,盖好盖⼦,置铝盒于⼲燥器中30分钟左右,冷却⾄室温,称重(C ),如⽆⼲燥器,亦可将盖好的铝盒放在磁盘或⽊盘中,待⾄不烫⼿时称重。

(5)然后,启开盒盖,再烘4⼩时,冷却后称重,⼀直到前后两次称重相差不超过1%时为⽌(C )。

3.结果计算⼟壤含⽔量(%)=100ACC B ?--式中:A —铝盒重(g ) B —铝盒加湿⼟重(g ) C —铝盒加烘⼲⼟重(g ) 4.注意事项(1)烘箱温度以105℃±2℃为宜,温度过⾼,⼟壤有机质易碳化逸失。

土壤样品采集制备及含水量测定

土壤样品采集制备及含水量测定

实验报告实验名称: 土壤样品采集制备及含水量的测定 实验类型: 定量实验一、实验目的和要求(必填) 二、实验内容和原理(必填)三、实验材料与仪器(必填) 四、操作方法和实验步骤(必填)五、实验数据记录和处理 六、实验结果与分析(必填)七、讨论、心得 八、参考文献 一、实验目的和要求1. 学习并掌握土壤耕层样品的采集、制备方法;2. 学习并掌握风干样品的含水量的测定方法;3. 掌握准确分析土壤样品和表达测试结果。

二、实验内容和原理(一)土壤样品的采集1、混合土样的采集土壤是一个不均一体,影响它的因素是错综复杂的。

因此采集代表性土壤是了解土壤内在特性,为解决问题提供措施的依据。

2、采样误差土壤样品的代表性与采样误差的控制直接相关。

由于土壤的不均一性,采样误差比较难克服,一般在田间任意取著干点,组成混合样品,混合样品组成的点愈多。

其代表性越好。

3、采样原则混合样品是由很多点样品混合组成。

每个混合样品的采样点愈多,即每个样品所包含的个体数愈多,则样品的代表性就愈大。

(1)采样划分:根据土壤类型、地形、母质、管理情况,划分若干采样小区。

(2)采样点数:由于土壤的不均一性,采集样品须按照一定采样路线和“随机”多点混合曲原则。

每个采样单元的样点数,根据人为地决定5~10点或10—20点视土壤差异和面积大小而定,但不宜少于5点。

4、采样方法农田 → 小区划分 → S 形采集耕层土样1kg布点:各点都是随机决定,随机定点可以避兔主观误差,提高样品的代表性,一般按S 形线路布点。

(如图)混合土样一般采集耕层土壤(1~15cm 或0~20cm );有时为了了解各土种的肥力差异和自然肥力变化趋势,可适当的采集底土(15~30cm 或20~40cm )的混合样品。

(二)土壤样品的制备与保存基本步骤:土样→塑料袋→放入写有采样人、地点、时间、深度、土壤类型的标签→托盘中风干→去除树叶、草根、石子等非土壤物质→碾碎→全过18目筛→一部分装瓶、一部分研碎全过100目再装瓶→贴上写有采样人、地点、时间、深度、土壤类型的标签→备用。

土壤含水量的测定实验报告书

土壤含水量的测定实验报告书

1. 实验二 土壤含水量的测定(烘干法与酒精燃烧法)一、目的意义进行土壤含水量的测定有两个目的:一是为了解田间土壤的实际含水情况,以便及时进行播种、灌排、保墒措施,以保证作物的正常生长;或联系作物长相长势及耕作栽培措施,总结丰产的水肥条件。

二是风干土样水分的测定,是各项分析结果计算的基础。

土壤含水量的测定方法很多,如烘干法、酒精燃烧法和中子测量法等,其中烘干法是目前国际上土壤水分测定的标准方法,虽然需要采集土样,并且干燥时间较长但是因为它比较准确,且便于大批测定,故为常用的方法。

二、土壤自然含水量的测定土壤自然含水量是指田间土壤中实际的含水量,它随时在变化之中,不是一个常数。

土壤自然含水量测定的方法,介绍烘干法和酒精燃烧法。

(一)烘干法1.方法原理 将土壤样品放在105℃±2℃的烘箱中烘至恒重,求出土壤失水重量占烘干重量的百分数。

在此温度下,包括吸湿水(土粒表面从空气中吸取活动力强的水汽分子而成的一种水分)在内的所有水分烘掉,而一般土壤有机质不致分解。

2.操作步骤(1)将铝盒擦净,烘干冷却,在1/100天平上称重,并记下铝盒号码(A )。

(2)在田间取有代表性的土样(0~20cm )20g 左右,迅速装入铝盒中,盖好盒盖,带回室内(注意铝盒不可倒置,以免样品撒落),在天平上称重(B ),每个样品至少重复测3份。

(3)将打开盖子的铝盒(盖子放在铝盒旁侧或盖子平放在盒下),放人105℃±2℃的恒温箱中烘6~8小时。

(4)待烘箱温度下降至50℃左右时,盖好盖子,置铝盒于干燥器中30分钟左右,冷却至室温,称重(C ),如无干燥器,亦可将盖好的铝盒放在磁盘或木盘中,待至不烫手时称重。

(5)然后,启开盒盖,再烘4小时,冷却后称重,一直到前后两次称重相差不超过1%时为止(C )。

3.结果计算土壤含水量(%)=100A C C B ⨯--式中:A — 铝盒重(g )B — 铝盒加湿土重(g )C — 铝盒加烘干土重(g )4.注意事项(1)烘箱温度以105℃±2℃为宜,温度过高,土壤有机质易碳化逸失。

实验一土壤样品采集容重自然含水量及田间持水量的测定

实验一土壤样品采集容重自然含水量及田间持水量的测定
5
第6页/共13页
三、土壤含水量(自然含水量)的测定
• 土壤含水量
• 应称作土壤含水率,因其所指的是相对于土壤一定质量或容积中水量分数或百分比,而不是 土壤所含的绝对水量。
• 土壤水分含量的测定有两个目的:
• 1、为了解田间土壤的实际含水状况,以便及时进行灌溉、保墒或排水措施,以保证作物的 正常生长;或联系作物长相长势及耕作栽培措施,总结丰产的水肥条件;或联系苗情症状, 为诊断提供依据。
3
第4页/共13页
操作步骤
• 1、称重:
• 在室内先称量环刀(连同底盘、垫底滤纸和顶盖)的重量,环刀容积一般为100厘米3。
• 2、田间采样:
• 采样前,将采样点土面铲平,去除环刀两端的盖子,再将环刀(刀口端向下)平稳压入土中, 切忌左右摆动,在土柱冒出环刀上端后,用铁铲挖周围土壤,取出充满土壤的环刀,用锋利 的削土刀削去环刀两端多余的土壤,使环刀内的土壤体积恰为环刀的容积。
10
第11页/共13页
结果计算
• 作业3:
• 每组各测定一个土壤田间持水量和土壤相对含水量。
• 根据土壤比重、容重、总孔隙度和田间持水量。可计算土壤在田间 持水量时的固、液、气三相体积:
11
第12页/共13页
谢谢您的观看!
12
第13页/共13页
第7页/共13页
烘干法(土壤含水量)
• 优点:简单、直观; • 缺点:
• 1、采样会干扰田间土壤含水量的连续性,取样后在田间留下的取样孔(尽管可填实),会 切断作物的某些根并影响土壤水分的运动。
• 2、代表性差。田间取样的变异系数为10%或更大,造成这么大的差异,主要是由于土壤水 在田间分布不均匀所造成的。影响土壤水在田间分布不均匀的因素主要有土壤质地、结构以 及不同作物根系的吸水作用和植冠对降雨的截留等。

土壤水分测定实验报告

土壤水分测定实验报告
土壤水分测定实验报告
实验课名称:实验项目名称:土壤水分测定
学生班级:学生姓名:一、实 Nhomakorabea目的通过实验掌握土壤水分的类型和动态,并通过计算了解各种不同质地土壤有效水,土壤水分含量。从而进一步摸清土壤的形成,分类,分布,肥力状况及田间水分状况等问题。
二、实验过程:
1土壤最大吸湿水的测定:首先在天平上称出干净铝盒的重量w,然后放入10毫克风干土,准确称重为w1,再将盒盖打开放入烘箱中,控制105度范围,连续烘干6--8小时,取出后迅速放入干燥器冷却半个小时,取出后称重w2检验是否恒重,在进行计算。
2土壤水是土壤形成的催化剂,植物成长所需要的水分,都是土壤供给,土壤水分在土壤形成中是必不可少的,只有土壤水分才能被植物利用,提高土壤的保肥性,改善土壤,促进农作物生长。
教师评分教师签名日期
土壤最大吸湿水%=[(w1-w2)/(w2-w)]*100= 4 .35
分析:风干的土壤,都含有吸湿水,要排除吸湿水,必须对土壤进行吸热在105°~110°时吸湿水能重新成为气态而与土壤分离,而一般有机质不至于分解
六、实验作业:
1风干的土壤,都含有吸湿水,其中的含量根据大气的湿度和土壤的性质而异,为了使各个土样在一致的基础上比较其理化性质,使整个分析得到合理性的相对性值,所以在计算其他物理含量使要以烘干土作为基数
2土壤凋萎含水量的测定:用以上求出的最大吸湿水含量来计算土壤凋萎水含量即:土壤凋萎水含量%=土壤最大吸湿水%*2,此为经验方法。
三、实验材料:0.25g土
四、实验仪器及药品:烘箱,分析天平,铝盒,干燥箱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
实验结果:烘干前净重10.08g,烘干后净重9.66g,W1=35.88g w2=35.46g

土壤含水量的测定实验报告书

土壤含水量的测定实验报告书

1. 实验二 土壤含水量的测定(烘干法与酒精燃烧法)一、目的意义进行土壤含水量的测定有两个目的:一是为了解田间土壤的实际含水情况,以便及时进行播种、灌排、保墒措施,以保证作物的正常生长;或联系作物长相长势及耕作栽培措施,总结丰产的水肥条件。

二是风干土样水分的测定,是各项分析结果计算的基础。

土壤含水量的测定方法很多,如烘干法、酒精燃烧法和中子测量法等,其中烘干法是目前国际上土壤水分测定的标准方法,虽然需要采集土样,并且干燥时间较长但是因为它比较准确,且便于大批测定,故为常用的方法。

二、土壤自然含水量的测定土壤自然含水量是指田间土壤中实际的含水量,它随时在变化之中,不是一个常数。

土壤自然含水量测定的方法,介绍烘干法和酒精燃烧法。

(一)烘干法1.方法原理 将土壤样品放在105℃±2℃的烘箱中烘至恒重,求出土壤失水重量占烘干重量的百分数。

在此温度下,包括吸湿水(土粒表面从空气中吸取活动力强的水汽分子而成的一种水分)在内的所有水分烘掉,而一般土壤有机质不致分解。

2.操作步骤(1)将铝盒擦净,烘干冷却,在1/100天平上称重,并记下铝盒号码(A )。

(2)在田间取有代表性的土样(0~20cm )20g 左右,迅速装入铝盒中,盖好盒盖,带回室内(注意铝盒不可倒置,以免样品撒落),在天平上称重(B ),每个样品至少重复测3份。

(3)将打开盖子的铝盒(盖子放在铝盒旁侧或盖子平放在盒下),放人105℃±2℃的恒温箱中烘6~8小时。

(4)待烘箱温度下降至50℃左右时,盖好盖子,置铝盒于干燥器中30分钟左右,冷却至室温,称重(C ),如无干燥器,亦可将盖好的铝盒放在磁盘或木盘中,待至不烫手时称重。

(5)然后,启开盒盖,再烘4小时,冷却后称重,一直到前后两次称重相差不超过1%时为止(C )。

3.结果计算土壤含水量(%)=100A C C B ⨯--式中:A — 铝盒重(g )B — 铝盒加湿土重(g )C — 铝盒加烘干土重(g )4.注意事项(1)烘箱温度以105℃±2℃为宜,温度过高,土壤有机质易碳化逸失。

土壤采集与土壤含水量测定实验报告

土壤采集与土壤含水量测定实验报告

土壤采集与土壤含水量测定实验报告土壤采集与土壤含水量测定实验报告实验目的1.学习土壤采集的方法与技巧;2.掌握土壤含水量的测定方法;3.分析不同土壤类型的含水量和相关参数。

实验步骤1.预备工作:准备好野外实验所需的器材和物品,包括采样器、标记笔、手套、塑料袋、称量器、烘干器等;2.采集土壤样品:定位采样点,利用采样器采集土壤样品,确定采样深度和取样量,标记采样地点和编号;3.测定土壤含水量:将采样所得土壤样品放入称量器,称重并记录重量。

将样品放入烘干器中,烘干到恒定重量,再次称重,计算含水量;4.数据处理与分析:分析不同土壤类型的含水量以及相关参数,绘制图表,得出结论。

实验结果经过实验测定得到,不同土壤类型的含水量不同。

其中,草地土壤含水量较高,达到60%,而沙漠土壤含水量极低,仅有8%左右。

如下表所示:土壤类型含水量草地土壤60%普通土壤35%淤泥土壤40%沙漠土壤8%实验结论本次实验通过野外实验的方式,学习了土壤采集的方法与技巧,掌握了土壤含水量的测定方法。

通过实验测定和数据分析,发现不同土壤类型的含水量存在较大差异。

实验结论可以为今后的土地利用和农业生产提供相关参考。

实验心得本次实验需要到野外进行实地采样,需要注意采集器材和物品的准备,同时掌握采样技巧,避免采集到不符合实验要求的样品。

在实验过程中,需要耐心等待烘干器将土壤样品烘干到恒定重量,以保证测量的准确性。

在数据处理和分析过程中,需要掌握相关的数学和统计知识,能够绘制出相关的图表和图像,更好地展示实验结果。

实验意义土壤是地球上最重要的自然资源之一,对于人类农业生产、生态环境、自然资源保护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本次实验,能够掌握土壤采集和含水量测定的方法,了解土壤的性质和特点,为今后的土地利用和农业生产提供科学依据和参考,对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总结本次实验通过野外实验的方式,学习了土壤采集的方法与技巧,掌握了土壤含水量的测定方法,分析了不同土壤类型的含水量和相关参数,并得出相关结论。

土壤实习报告

土壤实习报告

土壤实习报告
实习时间,2021年7月1日-2021年7月15日。

实习地点,XX农场。

实习内容:
在农场的土壤实习中,我学到了很多关于土壤的知识和技能。

在实习的第一天,我被带到了农场的土壤实验室,学习了如何进行
土壤样品的采集和分析。

我学会了如何使用土壤pH计和土壤含水量
计来测试土壤的酸碱度和湿度。

我还学习了如何进行土壤质地的分析,包括土壤的颗粒大小和组成。

在接下来的几天里,我被安排到了田间,参与了土壤改良和施
肥的工作。

我学会了如何根据土壤质地和作物需求来选择合适的肥
料和施肥方法。

我还学习了如何进行有机肥料的堆肥和制作,以及
如何进行土壤的翻耕和松土。

在实习的最后几天,我参与了农场的土壤保护和环境保护工作。

我学习了如何进行土壤的覆盖和保护,以防止水土流失和土壤侵蚀。

我还参与了农场的植树活动,学习了树木对土壤的保护和改良作用。

实习收获:
通过这次土壤实习,我不仅学到了丰富的理论知识,还掌握了
许多实用的技能。

我深刻理解了土壤对农作物生长的重要性,以及
如何通过科学的土壤管理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我还意识到
了土壤保护和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以及每个人都应该为保护土壤和
环境做出贡献。

总结:
这次土壤实习是我大学生涯中非常宝贵的一段经历。

通过实习,我不仅学到了专业知识和技能,还培养了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我相信这次实习经历将对我的未来学习和工作产生积极的影响,我
会继续努力学习,为农业和环境保护做出自己的贡献。

土试验检测报告

土试验检测报告

土试验检测报告1. 引言本次土试验检测报告旨在评估土壤的物理和化学特性,为土地利用、农业生产等方面提供必要的参考数据。

通过对土壤样本进行一系列的实验和分析,我们能够了解土壤的质地、含水量、酸碱度、养分含量等关键参数,为土壤改良和农作物种植提供合理建议。

2. 检测方法为了获得准确可靠的数据,我们采用了以下标准的土壤试验方法:1.质地分析:采用悬浮液法(重质法)进行质地分析,根据颗粒大小比例确定土壤质地类型。

2.含水量测定:采用干燥法进行土壤含水量测定,通过干燥土壤样本并计算失重来确定含水量。

3.酸碱度测试:采用酸碱滴定法进行土壤PH值测试,使用PH电极和标准酸碱溶液进行滴定,并计算PH值。

4.养分含量分析:采用化学分析方法,包括测定土壤中氮、磷、钾等主要养分元素的含量。

3. 实验结果3.1 质地分析结果根据质地分析实验的结果,本次土壤样本的质地为黏壤土,颗粒组成为40%沙粒、30%粉砂、30%粘土。

3.2 含水量测定结果通过干燥法测定土壤含水量,得到的结果如下:样本编号含水量(%)样本1 15.2样本2 18.6样本3 21.03.3 酸碱度测试结果本次实验使用酸碱滴定法测试土壤的PH值,测试结果如下:样本编号PH值样本1 6.8样本2 7.2样本3 5.53.4 养分含量分析结果通过化学分析方法,测定土壤中的氮、磷、钾含量,得到的结果如下:样本编号氮含量(mg/kg)磷含量(mg/kg)钾含量(mg/kg)样本1 120 20 150样本2 90 22 180样本3 110 18 1204. 分析与讨论根据本次试验的结果,我们得到了对土壤样本的一些重要特性数据,下面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和讨论:4.1 质地分析本次试验结果显示,土壤样本为黏壤土,黏壤土是一种比较理想的土壤质地类型,具有适中的排水性和保水性,对植物的生长有较好的支持作用。

4.2 含水量测定从含水量测定的结果来看,土壤样本的含水量相对较低,说明土壤比较干燥。

土壤学实习报告

土壤学实习报告

土壤学实习报告土壤是农林业生产不可或缺的基地,土壤的性质不仅影响农林产品的产量,还影响其品质。

低等生物的固氮作用使土壤具有了生长植物的肥力,而植物的生长促进了土壤的腐殖化过程和养分的富集过程,从而使土壤肥力进一步发展,在茂盛的植被下,强烈的生物风化推动着母质向土壤的演变。

土壤又是生命的摇篮。

土壤不仅是生物的栖息地,而且是生物作用的对象,同时地球生命诞生与进化的温床,有证据表明,土壤巨大的表面及复杂的多孔多相体系,对于生命的产生与进化至关重要。

学习土壤学对我们经济林专业来说也是非常重要的,野外实习不但能让我们更深刻的认识和了解土壤,更能让我们学习到土壤学实验,实践的方法,对我们今后的学习工作有重要意义。

土壤是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生态系统中污染物迁移转化,富集循环的重要场所。

因此,土壤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具有特殊的意义。

土壤又是人类生产,生活的场所,因此各行各业都离不开它。

一.实习目的1.通过实习掌握土壤类型调查的基本方法,巩固理论知识,提高实际观察和动手能力,对土壤类型的形状特征及改良利用情况有一个比较全面的认识,为今后实际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打下基础。

2.通过果园实习,了解果农的种植经营状况,了解各种果树的施肥,种植,修剪等技术。

二.实习地点及时间1.教室学习云南土壤的分布、类型、特点,6月16日2.学校后山,实验室,6月17日3.西山森林公园,实验室,6月18日4.小哨果园,实验室,6月19日三.实习主要内容1土壤剖面挖掘与观测、土壤样品采集、土壤自然含水量、饱和持水量的测定。

2.西山土壤,岩石调查3.小哨果园果树种植,销售调查四.具体实习过程及内容1.1 云南土壤的视频学习云南属于低纬度的高原省份,西北面是青藏高原,往南越过东南亚是印度洋和太平洋,地势西北高东南底,最高西北部的梅里雪山海拔6740米,最低点在东南部河口县海拔仅76.4米。

云南跨越了热,温,寒3个气候带.以哀牢山为界分东西两个地貌区.在全省土地面积中,山地占84%,丘陵占10%,坝子占6%,总的气候特点属高原季风气候.夏季受西南和东南海洋控制,降水充沛,冬季干旱.全年年温差小,日温差大,气候垂直变化异常明显.“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就是这种气候的写照,常称为立体气候。

土壤学_实验报告(3篇)

土壤学_实验报告(3篇)

第1篇实验名称:土壤容重、孔度、含水量及三相比的测定一、实验目的1. 测定和计算土壤含水量、容重、孔度及三相比;2. 加深对上述物理量及其相互关系的理解;3. 掌握容重等的测定和计算方法。

二、实验原理1. 土壤比重:单位容积固体土粒(不包括孔隙)的质量称为土壤比重,单位为g/cm³,其数值大小取决于矿物成分和腐殖质含量。

2. 土壤容重:田间自然垒结状态下单位体积的土壤质量(即在105℃下除去水分的质量)称为土壤容重,单位为g/cm³,总是小于比重,一般为1.0-1.4。

土壤容重与土粒排列情况、孔度大小、土壤质地、结构和有机物等有关,反映了土壤肥力、耕作管理状况和土壤紧实度。

3. 土壤孔度:土壤中所有大小孔隙的容积之和占整个土壤容积的百分数称为土壤孔度,可根据土壤的容重和比重计算而得。

4. 三相比:土壤中固相、液相和气相的质量比称为三相比,即固相/液相/气相。

三、实验材料与方法1. 实验材料:土壤样品、烘箱、天平、量筒、烧杯、滴定管、滴定液、滴定瓶等。

2. 实验方法:(1)土壤容重测定:取土壤样品100g,放入烧杯中,用滴定管滴加滴定液至土壤完全饱和,记录滴定液体积V1,将土壤样品放入烘箱中,105℃烘干至恒重,记录烘干后土壤样品质量m2,计算土壤容重ρ:ρ = m2 / V1(2)土壤孔度测定:根据土壤容重和比重计算土壤孔度:n = (ρ - ρs) / ρs式中,ρs为土壤比重。

(3)土壤含水量测定:取土壤样品100g,放入烘箱中,105℃烘干至恒重,记录烘干后土壤样品质量m1,计算土壤含水量ω:ω = (m1 - m2) / m1 × 100%(4)三相比测定:根据土壤容重、孔度和含水量计算三相比:固相= ρ / (1 + ω)液相= ρ × n × (1 - ω)气相= ρ × (1 - n) × (1 - ω)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土壤容重:本次实验测得土壤容重为 1.25g/cm³,略低于壤土的典型容重范围。

土壤含水量的测定实验报告书

土壤含水量的测定实验报告书

1. 实验二 土壤含水量的测定(烘干法与酒精燃烧法)一、目的意义进行土壤含水量的测定有两个目的:一是为了解田间土壤的实际含水情况,以便及时进行播种、灌排、保墒措施,以保证作物的正常生长;或联系作物长相长势及耕作栽培措施,总结丰产的水肥条件。

二是风干土样水分的测定,是各项分析结果计算的基础。

土壤含水量的测定方法很多,如烘干法、酒精燃烧法和中子测量法等,其中烘干法是目前国际上土壤水分测定的标准方法,虽然需要采集土样,并且干燥时间较长但是因为它比较准确,且便于大批测定,故为常用的方法。

二、土壤自然含水量的测定土壤自然含水量是指田间土壤中实际的含水量,它随时在变化之中,不是一个常数。

土壤自然含水量测定的方法,介绍烘干法和酒精燃烧法。

(一)烘干法1.方法原理 将土壤样品放在105℃±2℃的烘箱中烘至恒重,求出土壤失水重量占烘干重量的百分数。

在此温度下,包括吸湿水(土粒表面从空气中吸取活动力强的水汽分子而成的一种水分)在内的所有水分烘掉,而一般土壤有机质不致分解。

2.操作步骤(1)将铝盒擦净,烘干冷却,在1/100天平上称重,并记下铝盒号码(A )。

(2)在田间取有代表性的土样(0~20cm )20g 左右,迅速装入铝盒中,盖好盒盖,带回室内(注意铝盒不可倒置,以免样品撒落),在天平上称重(B ),每个样品至少重复测3份。

(3)将打开盖子的铝盒(盖子放在铝盒旁侧或盖子平放在盒下),放人105℃±2℃的恒温箱中烘6~8小时。

(4)待烘箱温度下降至50℃左右时,盖好盖子,置铝盒于干燥器中30分钟左右,冷却至室温,称重(C ),如无干燥器,亦可将盖好的铝盒放在磁盘或木盘中,待至不烫手时称重。

(5)然后,启开盒盖,再烘4小时,冷却后称重,一直到前后两次称重相差不超过1%时为止(C )。

3.结果计算土壤含水量(%)=100A C C B ⨯--式中:A — 铝盒重(g )B — 铝盒加湿土重(g )C — 铝盒加烘干土重(g )4.注意事项(1)烘箱温度以105℃±2℃为宜,温度过高,土壤有机质易碳化逸失。

试验一土壤样品采集处理和土壤含水量的测定

试验一土壤样品采集处理和土壤含水量的测定

土壤学实验指导书目录实验一土壤样品采集、处理和土壤含水量的测定 (1)实验二土壤机械分析(比重计法,附指测法) (3)实验三土壤腐殖质的分离及各组分的性状观察 (17)实验四土壤水能量的测定(张力计法) (20)实验五土壤容重、比重和孔隙的测定 (24)实验六土壤胶体性状的观察 (31)实验七土壤反应及缓冲性能的测定 (36)实验八土壤氧化还原电位的测定 (41)实验九土壤剖面性状观察 (45)实验十我国主要土类的性状和分布规律的认识 (50)实验一土壤样品采集、处理和土壤含水量的测定土壤样品的采集、处理和土壤含水量的测定是开展土壤实验和研究工作的一个不可缺少的环节,是关系到实验结果是否正确可靠的先决条件。

如果采样缺乏代表性,即使分析相当准确,也不能代表土壤的真实情况。

所以土样采集是一项十分细致和重要的工作。

一、土壤样品采集土壤采样最基本的要求是采集有代表性的土样。

但代表性的具体要求,应根据实验和研究的目的不同而有所区别。

为了研究土体的发生学特性,必须挖掘典型土壤剖面,按上壤发生层次采样。

进行大多数土壤物理性质项目的测定时,代表性要体现在采原位、原状土壤样品。

在进行土壤养分评价的常规分析时,表性含义要反映在多点混合样品。

求平均值的概念方面,通常采用的有对角线采样法、棋盘采样法和蛇形采样法,就是为了得到一个代表一定面积的混合土样。

而对土壤植株养分田间诊断速测土样,代表性就是要求选择典型性的样品,即尽可能根据作物生长状况,分类型地个别采样,单独测定。

在采样时,采样数量、采样点数以及采样深度等都因采样目的而异。

采集的土样应及时附标签,注明采样编号、地点、时间、采样深度和采样人等。

二、土壤样品的处理从田间采来的土壤样品,应进行风干。

分选、去杂、磨细、过筛、混匀、装瓶、保存和登记等处理。

但样品的处理也应按实验目的的要求而有所差异。

对于土壤速效养分测定,最好用田间新鲜样品直接快速方法测定;对于土壤容重、坚实度等物理性质测定,必须用原状土样,不破坏土壤结构体;进行土壤机械组成等项目的物理分析时,上样必须全部通过1毫米筛,留在端上的碎石称重后保存,以备砾石称重计算之用;化学分析时,要仔细挑去混在风干土样中的石块、根茎及各种新生体和侵入体,然后磨细,全部过18号筛,这种土样可供速效养分、交换性能和pH等项目的测定。

土的含水量实验报告总结

土的含水量实验报告总结

土的含水量实验报告总结
本次实验旨在研究土壤中的含水量对土壤性质的影响,进而探讨土壤水分对植物生长的重要性。

通过实验结果的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土壤水分对生态系统的重要性,并为农业生产和环境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实验过程中,我们首先采集了不同土壤样品,并对其进行了干燥处理,然后利用称量方法测量了土壤样品的质量。

接着,我们将土壤样品放入烘箱中加热,使其失去水分,再次称量土壤样品的质量,计算出土壤的含水量。

通过实验数据的比对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土壤的含水量与土壤的性质密切相关。

土壤中的水分不仅会影响土壤的质地和结构,还会影响土壤中的微生物生长和植物根系的生长。

适当的土壤含水量有利于土壤中微生物的繁殖和植物的养分吸收,从而促进作物生长。

土壤的含水量对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有重要影响。

适当的土壤含水量可以维持土壤中的生物多样性,保持土壤中的养分循环,减少土壤侵蚀和水土流失,从而保护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稳定。

土壤的含水量还与气候变化密切相关。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土壤中的含水量可能会发生变化,影响土壤中的植被分布和土壤侵蚀情况。

因此,研究土壤的含水量对于应对气候变化具有重要意义。

本次实验结果表明土壤的含水量对土壤的性质、生态系统稳定性和气候变化都具有重要影响。

在未来的研究中,我们将进一步探讨土壤水分对土壤中微生物和植物生长的影响机制,以及如何通过调节土壤含水量来提高作物产量、保护生态环境。

希望本次实验结果能为相关研究和实践提供参考,并为土壤水分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土壤含水量的测定实验报告书

土壤含水量的测定实验报告书

1. 实验二 土壤含水量的测定一、目的意义进行土壤含水量的测定有两个目的:一是为了解田间土壤的实际含水情况,以便及时进行播种、灌排、保墒措施,以保证作物的正常生长;或联系作物长相长势及耕作栽培措施,总结丰产的水肥条件。

二是风干土样水分的测定,是各项分析结果计算的基础。

土壤含水量的测定方法很多,如烘干法、酒精燃烧法和中子测量法等,其中烘干法是目前国际上土壤水分测定的标准方法,虽然需要采集土样,并且干燥时间较长但是因为它比较准确,且便于大批测定,故为常用的方法。

二、土壤自然含水量的测定土壤自然含水量是指田间土壤中实际的含水量,它随时在变化之中,不是一个常数。

土壤自然含水量测定的方法,介绍烘干法和酒精燃烧法。

(一)烘干法1.方法原理 将土壤样品放在105℃±2℃的烘箱中烘至恒重,求出土壤失水重量占烘干重量的百分数。

在此温度下,包括吸湿水(土粒表面从空气中吸取活动力强的水汽分子而成的一种水分)在内的所有水分烘掉,而一般土壤有机质不致分解。

2.操作步骤(1)将铝盒擦净,烘干冷却,在1/100天平上称重,并记下铝盒号码(A )。

(2)在田间取有代表性的土样(0~20cm )20g 左右,迅速装入铝盒中,盖好盒盖,带回室内(注意铝盒不可倒置,以免样品撒落),在天平上称重(B ),每个样品至少重复测3份。

(3)将打开盖子的铝盒(盖子放在铝盒旁侧或盖子平放在盒下),放人105℃±2℃的恒温箱中烘6~8小时。

(4)待烘箱温度下降至50℃左右时,盖好盖子,置铝盒于干燥器中30分钟左右,冷却至室温,称重(C ),如无干燥器,亦可将盖好的铝盒放在磁盘或木盘中,待至不烫手时称重。

(5)然后,启开盒盖,再烘4小时,冷却后称重,一直到前后两次称重相差不超过1%时为止(C )。

3.结果计算土壤含水量(%)=100AC C B ⨯-- 式中:A — 铝盒重(g )B — 铝盒加湿土重(g )C — 铝盒加烘干土重(g )4.注意事项(1)烘箱温度以105℃±2℃为宜,温度过高,土壤有机质易碳化逸失。

土壤采集与处理实验报告

土壤采集与处理实验报告

土壤采集与处理实验报告引言:土壤是地球上最重要的资源之一,它对于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土壤的质量直接影响着农作物的生长和发育,因此对土壤进行采集与处理的实验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本文旨在通过实验报告的形式,详细介绍土壤采集与处理的方法和结果,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探讨。

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的主要目的是采集土壤样品,并对其进行处理,以了解土壤的理化性质和营养成分的分布情况,为农作物的种植提供科学依据。

二、实验材料与方法1. 实验材料:(1)土壤采集工具:铁锹、塑料袋等;(2)实验室器材:天平、试管、烧杯等;(3)土壤样品:从不同地点采集的土壤样品。

2. 实验方法:(1)土壤采集:根据实验设计,选择不同类型的土壤采集点。

用铁锹将土壤沿着深度方向均匀采集,避免表面污染。

将采集的土壤样品放入塑料袋中密封保存。

(2)土壤处理:将采集的土壤样品进行筛选,去除杂质。

然后,根据实验要求,将土壤样品进行干燥、研磨等处理。

(3)土壤性质测试:对处理后的土壤样品进行理化性质测试,包括土壤质地、酸碱度、含水量等指标的测定。

同时,还可以测试土壤中的养分含量,如氮、磷、钾等。

三、实验结果与分析1. 土壤性质分析:根据实验数据,不同采集点的土壤质地存在差异,有的土壤质地疏松,透气性好;有的土壤质地粘重,透水性差。

土壤的酸碱度也有所不同,有的土壤呈酸性,有的土壤呈碱性。

此外,土壤中的含水量也存在差异。

2. 土壤养分分析:通过实验测试,我们发现不同采集点的土壤养分含量存在差异。

一般来说,农作物生长需要一定的氮、磷、钾等养分,而不同土壤中这些养分的含量差异较大。

因此,在种植农作物时,需要根据土壤养分的分布情况进行科学施肥,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四、实验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对土壤的采集与处理方法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通过对土壤性质和养分的分析,得出了以下结论:1. 不同地点的土壤质地和酸碱度存在差异,这对农作物的生长和发育有一定影响。

试验一土壤含水量的测定

试验一土壤含水量的测定

实验一土壤含水量的测定一、测定意义严格地讲,土壤含水量应称作土壤含水率,因其所指的是相对于土壤一定质量或容积个的水量分数或百分比,而不是土壤所含的绝对水量。

土壤含水量的多少,直接影响土壤的固、液、气三相比,以及土壤的适耕性和作物的生长发育。

因此在农业生产中,需要经常了解田间土壤含水量,以便适时灌溉或排水,保证作物生长对水分的需要,并利用耕作予以调控.达到高产丰收的目的。

二、方法选择的依据土壤含水量目前常用的测定方法有:烘干法、中子法、γ射线法和TDR法(又称时域反射仪法)。

其中后二种方法需要待别的仪器,有的还需—定的防护条件,这里不再作详细介绍,只介绍较为简便的烘干法、酒精燃烧法和野外测定法。

三、土壤含水量(自然含水量)的测定(一)实验室烘干法测定烘干法的优点是简单、直观,缺点是采样会干扰田间土壤水的连续性,取样后在田间留下的取样孔(尽管可埂实),会切断作物的某些根并影响土地水分的运动。

烘干法的另一个缺点是代表性差。

田间取样的变异系数为l0%或更大,造成这么大的变异,主要是由于土壤水在团间分布不均匀所造成的。

影响土壤水在田间分布不均匀的因素主要有土塌质地、结构以及不同作物根系的吸水作用和植冠对降雨的截留等。

尽管如此,烘干法还是被看成测定土壤水含量的标准方法。

为避免取样误差,最好按上坟基质特征如土地质地和结构分层取样.而不是按固定间隔深度采样。

1.方法原理土壤中所含的水分在105-110℃条件下能汽化,变成水蒸汽而脱离土壤。

2.仪器设备烘箱、铝盒、取土钻、台秤。

3.操作步陈(1)将铝盒擦净,烘干冷却,称重(可用感量0.1g台秤)。

(2)田间取土15-20g装入已知重量的铝盒中,到室内称重,记录土样的湿质量m t,置于105-110℃烘箱中6—8h至恒重,然后测定烘干土样,记录土样的干质量m s。

4.结果计算(2)根据公式θm=m w/m s×100%,计算土样含水量,其中:m w= m t-m s,θm表示土样的质量含水率,习惯上又称为质量含水量。

土壤实习报告

土壤实习报告

土壤实习报告实习时间,2021年7月1日至2021年7月30日。

实习地点,XX农场。

实习内容:在本次土壤实习中,我主要参与了土壤采样、土壤分析和土壤改良等工作。

首先,我学习了如何进行土壤采样,包括选择采样点、采样深度和采样工具的使用。

通过实际操作,我掌握了正确的采样方法,保证了采样的准确性和代表性。

其次,我参与了土壤分析的工作。

我学习了土壤样品的处理和分析方法,包括土壤质地、酸碱度、养分含量等指标的测定。

通过实验室的实际操作,我掌握了土壤分析的技术要点,提高了自己的实验操作能力。

最后,我还参与了土壤改良方案的制定和实施。

在导师的指导下,我学习了不同土壤类型的改良方法,包括施肥、翻耕、植被覆盖等措施。

我参与了土壤改良方案的制定和实施过程,深入了解了土壤改良的原理和方法。

实习收获:通过本次土壤实习,我深入了解了土壤的重要性和复杂性,掌握了土壤采样、分析和改良的基本技能。

我还学到了团队合作和实际操作的重要性,提高了自己的动手能力和实际工作经验。

同时,我也意识到了土壤保护和可持续利用的重要性,明白了土壤对于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的重要作用。

在未来的学习和工作中,我将继续努力,为土壤保护和可持续利用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总结:本次土壤实习是一次宝贵的学习机会,让我深入了解了土壤的基本知识和实际操作技能。

我将珍惜这次实习的收获,不断学习和提高自己,为土壤保护和可持续利用做出更大的贡献。

感谢导师和农场的指导和帮助,让我收获满满的实习经验和感悟。

西梅红点病土壤样品采集及含水量测定实验

西梅红点病土壤样品采集及含水量测定实验

西梅红点病土壤样品采集及含水量测定实验以西梅红点病土壤样品采集及含水量测定实验为标题一、引言西梅是一种常见的果树,但其叶片上常会出现红点病。

红点病是由真菌引起的病害,会严重影响西梅的生长和产量。

研究红点病的发生机理对于防治该病害具有重要意义。

本实验旨在采集西梅红点病土壤样品,并对其含水量进行测定,为进一步研究红点病提供基础数据。

二、土壤样品采集1. 实验地点选择:选择受红点病影响较严重的西梅果园作为实验地点。

2. 采样工具准备:准备好铁锹、塑料袋、手套等采样工具。

3. 采样点确定:在果树树冠下选择5个代表性的位置作为采样点。

4. 采样方法:a. 使用铁锹在每个采样点处挖下一个30cm×30cm×30cm的土壤块,并将其放入塑料袋中。

b. 保持采样点之间的距离,避免相互干扰。

c. 注意戴上手套,以防止对土壤样品的污染。

5. 标记和记录:在每个塑料袋上标记采样点的编号,并记录采样点的位置和其他相关信息。

三、含水量测定1. 实验器材准备:准备好天平、烘箱、烧杯、干燥盘等实验器材。

2. 样品处理:a. 将采集到的土壤样品放入烧杯中,将其平均混合均匀。

b. 从混合土壤样品中取出适量样品放入干燥盘中,记录样品的质量。

3. 烘干处理:a. 将干燥盘放入预热至105℃的烘箱中,保持2小时。

b. 取出干燥盘,放置在冷却器中自然冷却至室温。

c. 使用天平测量干燥后的样品质量,并记录下来。

4. 含水量计算:a. 计算含水量的公式为:含水量(%)=(湿样品质量-干样品质量)/干样品质量×100%。

b. 将计算得到的含水量数据记录下来,并进行统计分析。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通过对采集的西梅红点病土壤样品进行含水量测定,得到了一系列数据。

根据统计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西梅红点病土壤的含水量在不同采样点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

2. 含水量的大小会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如降雨量、土壤质地等。

3. 含水量的测定对于研究红点病的发生机理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土壤采集与土壤含水量测定实验报告(一)
土壤采集与土壤含水量测定实验报告
实验目的
•了解土壤的组成及各组分含量
•掌握采集土壤样品的方法及要点
•学会土壤含水量的测定方法
实验步骤
1.选择适当的采样地点。

2.使用铁锹或钻头等工具采集土壤样品,并将样品放入干净的塑料
袋或玻璃瓶中。

3.传送土样前,用筛网除去杂质并晾干土壤样品。

4.将土壤样品放入烤箱中,在105℃下烘干至恒重。

5.取出烘干后的土壤样品,将其重量记录为W1。

6.将烘干土壤样品放入烧杯中,加入蒸馏水,搅拌均匀,待土壤样
品充分吸水后,将其过滤。

滤液称为土壤水分提取液。

7.将土壤水分提取液放入烧杯中,平放于加热板上加热,直至水分
完全蒸发,烘干至恒重。

取出烘干后的土壤提取液重量,记录为
W2。

实验结果及分析
通过实验,我们得到了土壤样品的含水量数据,结合采样地点、采样
深度等因素进行分析,可以得出该地点土壤含水量的特点和变化趋势,这对于制定农田灌溉计划、提高农作物产量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实验注意事项
•选择采样地点时,应尽量避免边缘、污染源、有害物质区域等地方。

•采集土样时,应注意保证样品的完整性和纯度。

•在实验过程中,应严格按照步骤操作,避免对实验数据产生影响。

•测定过程中需注意卫生和安全,如避免土样落入眼睛。

结语
土壤采集与土壤含水量测定是环境工程、土地管理、农业种植等领域
的基础实验。

通过这次实验,我们不仅学会了实验操作的基本流程和
方法,更重要的是锻炼了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分析数据的能力。

希望大
家能够在今后的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为推动
科学进步和社会发展作出贡献。

实验设备及材料
•铁锹或钻头等采样工具
•干净的塑料袋或玻璃瓶
•筛网
•烤箱、计时器
•烧杯、加热板
•蒸馏水
•量筒
•称量仪器
实验原理
土壤是由矿物质、有机质、水和空气等组成的复杂体系,其中水分含
量对于土壤活性、生物学活性、渗透性等诸多方面都有一定影响。

因此,测定土壤含水量对于评价土壤质量、制定农业计划等有重要意义。

本实验利用重量法测定土壤样品的干重和干后的土壤样品与蒸馏水混
合液的重量,从而计算出土壤的含水量。

实验数据处理
计算土壤样品的含水量公式如下:
含水量%=W2−W1
W1
×100%
其中,W1为烘干土壤样品质量,单位为克;W2为烘干土壤和蒸馏水混合液的质量,单位为克。

实验总结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学习了土壤采集和土壤含水量测定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在实验中,我们严格按照操作步骤进行操作,成功地得到了土壤样品的含水量数据。

实验过程中我们掌握了重要的实验操作技能,提高了实验数据的准确性,同时也增强了我们对土壤含水的认识和理解。

希望今后能将此次实验所学知识和技能应用到实际生产和环保工作中,为提高农业生产效益贡献力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