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采样
土壤采样
谢谢观看
采样器
土壤采样器有许多种类。采集农地或荒地表层土壤样品,可用小型铁铲。研究土壤一般物理性质,如土壤容 重、孔隙率和持水特性等,可利用环刀。环刀为两端开口的圆筒,下口有刃,圆筒的高度和直径均为5厘米左右。 最常用的采样工具是土钻。土钻分手工操作和机械操作两类。手工操作的土钻式样甚多,有采集浅层土样的矮柄 土钻,观察1米左右土层内剖面特征的螺丝头土钻,后者进土省力,尤其适用于观察地下水位变化,但采集土样量 小。采集供化学分析或不需原状土的物理分析用的土样时,用开口式土钻。采集不破坏土壤结构或形状的原状土 样,用套筒式土钻。机械采土钻由马达带动,使钻体进入一定深度的土壤,然后将土柱提上,平放观察,按需要切 割采样。土柱直径可以用不同直径的钻体控制,如5厘米、10厘米或更粗。机械钻效率高,可节省人力,但不及手 工钻灵活、轻便
土壤采采样器
目录
02 采样点
土壤采样是指采集土壤样品的方法,包括采样的布设和取样技术。采剖面土样,应在剖面观察记载结束后进 行。
在采样前应先将剖面整修、清理,削去最表层的浮土,然后再按层次自上而下逐层从中心典型部位取样。
土壤样品的采集
土壤样品的采集
土壤样品的采集
土壤样品的采集方法,根据分析目的不同而 有差别。如果要研究整个土体的发生发育,则必 须按土壤发生层次采样:如果要进行土壤物理性 质的测定,需采原状土样品:如果研究耕层土壤 的理化性质、养分状况,则应选择代表性田块, 在耕作层多点采取混合样品,如有必要,还可在 耕作层以下再采一层混合样品。
到达取样地点以后,先要确定采样方法,如果 是采集耕作层土壤,则先在样点倍位把地面的作物 残茬、杂草、石块等除去。如果是新耕翻的土地, 就将土壤略加踩实,以免挖坑时土块散落。用铁铲 挖一个小坑,坑的一面修成垂直的切面,再用铁铲 垂直向下切取一片土壤,采样深度应等于耕作层的 深度,用采土刀把大片切成宽度一致的长方形土块。 各个土坑中取的土样数量要基本一致,合并在一起, 装入干净的布袋,携回室内。一般每个混合样品约 需一公斤左右,如果样品取得过多,可用四分法将 多余的土壤弃去。
在撒播作物田里挖坑时,应选择作物长势较均 匀的地方作为采样点,在中耕作物田里挖坑时,应 在株间和行间的几种不同部位进行,在作物生长期 间如不允许挖坑损害多量植株时,则改用土钻(或 取土器)取土,但要适当增加取样点数目。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将土样装入布袋或塑料袋中,用铅笔写 两张标签,一张放在布袋内,将有字的一面 向里叠好,字迹不得搞模糊。另一张扎在布 袋外面。标签上应该填写样品编号(采样地 点、土壤名称、采样深度,采样日期、采样 人等)。
土壤采样技术
土壤采样技术
土壤采样技术是指用特定的方法采集土壤样品,以供科学研究、环境监测、农田管理等各种目的使用。
下面介绍几种常用的土壤采样技术:
1. 标准土壤采样:采用标准土壤钻具或手动铲孔,按照一定的深度和间距采集土壤样品。
采样深度一般为土壤各层的根系活动范围,采样间距根据研究目的和土壤类型而定。
2. 三角形土壤采样:采用三根钻具或手动铲孔,按照三角形的形式在一定面积内采集土壤样品,可以更好地代表该面积内的土壤性质。
适用于土壤异质性较大的情况。
3. 方格式土壤采样:将一定面积划分为均匀的方格,然后在每个方格内采取合适的采样方法进行采样。
适用于土壤性质变化小的情况。
4. 横断面土壤采样:在研究一段土壤剖面的性质时,沿着剖面按照一定的深度间隔采集土壤样品。
适用于研究土壤剖面性质分布的情况。
5. 随机采样:在一定范围内,用随机方法选择采样点进行土壤采样。
可以更好地代表研究区域内的土壤性质分布。
在采样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选择合适的采样工具,避免污染;采样前清除采样地点上部的杂质;采样时避免直接接
触土壤样品;采样后应及时将样品放入无菌袋中密封保存,并标明采样点和深度等信息。
土壤采样方法
土壤采样方法土壤采样是土壤调查和土壤分析的基础工作,对于农业生产、土壤环境保护和土壤科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正确的土壤采样方法能够准确反映土壤的真实情况,为土壤养分管理和土壤改良提供科学依据。
下面将介绍一些常用的土壤采样方法。
一、采样工具准备。
1. 土壤钻,用于采集深层土壤样品,一般用于土壤剖面观测和土壤剖面采样。
2. 土壤钻头,根据采样深度和土壤性质的不同选择合适的土壤钻头,一般有螺旋钻头、扁铲钻头和直刀钻头等。
3. 土壤钻杆,用于连接土壤钻头和土壤钻,长度根据采样深度而定。
4. 土壤铲,用于采集表层土壤样品,一般用于土壤肥力调查和土壤施肥试验。
5. 土壤桶,用于存放采集的土壤样品,保证采集的土壤样品不受外界污染。
二、采样点确定。
在进行土壤采样前,需要根据土壤类型、地形地貌、植被覆盖和土地利用等情况确定采样点。
一般来说,采样点应选择代表性的土壤类型和植被类型,并且要避免受到人为干扰的区域。
三、采样深度确定。
1. 表层土壤采样,一般在0-20厘米的范围内进行采样,可以反映土壤的肥力情况和植物生长的养分供应情况。
2. 深层土壤采样,根据土壤类型和作物根系分布情况确定采样深度,一般在20-100厘米的范围内进行采样。
四、采样方法。
1. 表层土壤采样,使用土壤铲在采样点周围清除杂草和残留物,然后在采样点周围挖一个V字形的坑,从坑中取土壤样品,混合均匀后装入土壤桶中。
2. 深层土壤采样,使用土壤钻和土壤钻杆进行采样,根据采样深度选择合适的土壤钻头,将土壤钻插入土壤中旋转取样,取出后装入土壤桶中。
五、采样注意事项。
1. 采样工具要保持清洁,避免污染土壤样品。
2. 采样过程中要避开根系和地下障碍物,保证采样的准确性。
3. 采样后要及时封闭土壤桶,避免土壤样品受到外界污染。
六、采样样品处理。
采样后的土壤样品要送至实验室进行土壤分析,分析结果将为土壤养分管理和土壤改良提供科学依据。
以上就是关于土壤采样方法的介绍,正确的土壤采样方法对于土壤调查和土壤分析具有重要意义,希望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
3.2.1 土壤样品的采集.
一般不采样。当地下水位较高
时,挖至地下水出露时止。现 场记录实际采样深度,如0~20、 50~65、80~100cm。在各层次 典型中心部位自下而上采样,
切忌混淆层次、混合采样。
土壤剖面A、B、C层示意 图
《环境监测》
剖面样品采集
在山地土壤土层薄的地区,B层发育不完整时, 只采A、C层样。
《环境监测》
土壤样品的采集
《环境监测与分析》
采样点的布设原则
合理地划分采样单元。
对于土壤污染监测,哪里有污染就 在哪里布点。 采样点不能设在田边、沟边、路边、 肥堆边及水土流失严重或表层土被 破坏处。
《环境监测》
采样点数量
根据监测目的、区域范围大小及其环境状况等因素确定。一般 每个采样单元最少设3个采样点。 单个采样单元内采样点数可按下式估算:
干旱地区剖面发育不完整的土壤,采集表层 (0~20cm)、中土层(50cm)和底土层 (100cm)附近的样品。
《环境监测》
《环境监测》
采样时间和频率
采样时间和频率
• 一般土壤在农作物收获期采样测定,必测项目一年测定一次, 其他项目3~5年测定一次。
《环境监测》
《环境监测》
采样量
舍去
舍去
舍去
• 适用于面积较大、地势不很平坦、土壤不够 均匀的田块。
放射状布点法
• 适用于大气污染型土壤。
网格布点法
• 适用于地形平缓的地块。农用化学物质污染 型土壤、土壤背景值调查常用这种方法。
放射状布点法 蛇形布点法 网格布点法
对于综合污染型土壤,还可以采用两种以 上布点方法相结合的方法。 《环境监测》
土壤采样
a
13
样品记录
样品采集时,将现
场采样点的具体情况,如 采样编号
土壤剖面形态特征做详细
采样地点 经度、维度
的记录。样品采集完后袋 采样层次
内外均应附标签,标明采 特征描述
采样深度
样编号。名称。采样深度、 检测项目
采样地点、日期、采集人, 采样日期
采样人员
并填写采样记录。
土壤样品标签
2020/5/6
a
2020/5/6
a
11
取样方法
铁锹、铁铲直接样。 采样筒取样 土钻取样 挖坑剖面取样
每个采样点的取土深度及采样量应均匀 一致,土样上层与下层的比例要相同。取样 器应垂直于地面入土,深度相同。用取土铲 取样应先铲出一个耕层断面,再平行于断面 下铲取土;微量元素则需要用不锈钢或木制 取土器采样。
a
3
技术标准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 (GB15618-1995) 《土壤环境监测技术规范》(HJ/T 166-2004)
2020/5/6
湖a南美鑫隆生态环保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4
采样器具的准备
工具类:铁锹、铁铲、圆状取土钻、螺旋取土钻、竹片以及适合特殊采样要求 的工具等。 器材类:GPS、罗盘、照相机、胶卷、卷尺、铝盒、样品袋、样品箱等。 文具类:样品标签、采样记录表、铅笔、资料夹等。 安全防护用品:工作服、工作鞋、安全帽、药品箱等。 采样用车辆
选测项目:一般包括新纳入的在土壤中积累较少的污染物、由于环境 污染导致土壤性状发生改变的土壤性状指标以及生态环境指标等,由各地 自行选择测定。
湖南美a鑫隆生态环保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6
2020/5/6
湖南美a鑫隆生态环保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土壤检测取土方法
土壤检测取土方法土壤检测是一种常见的农业实践,通过检测土壤的理化性质和营养元素含量,可以为农民提供科学的施肥建议,帮助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取土方法,以帮助农民正确、科学地进行土壤检测。
一、表层土壤取样法表层土壤取样法是一种常用的取土方法,适用于浅层土壤的检测。
具体操作步骤如下:1.准备一把无锈铁锹和一只干净的塑料袋。
2.选择需要检测的农田,从不同的地点均匀采集土壤样品。
3.用铁锹先刨去表层杂质,然后将铲取的土壤放入塑料袋中。
4.将塑料袋紧密封口,标明采样地点和日期,以便后续实验室分析。
二、剖面土壤取样法剖面土壤取样法适用于深层土壤的检测,可以了解土壤的垂直分布情况。
具体操作步骤如下:1.准备一把无锈铁锹、一只干净的塑料袋和一根刻度尺。
2.选择需要检测的农田,找到一个典型剖面。
3.从不同深度处,用铁锹刨取土壤样品,每次取样深度约为10厘米。
4.将每个深度的土壤样品放入塑料袋中,紧密封口,并用刻度尺标明取样深度。
5.在塑料袋上标明采样地点和日期,以便后续实验室分析。
三、网格土壤取样法网格土壤取样法适用于大面积土壤的检测,可以了解土壤的空间变异性。
具体操作步骤如下:1.准备一把无锈铁锹、一只干净的塑料袋和一张网格纸。
2.根据实际情况确定网格纸的大小和间距,将其铺在需要检测的农田上。
3.从每个格子的中心位置用铁锹刨取土壤样品,深度一致。
4.将每个格子的土壤样品放入塑料袋中,紧密封口,并在塑料袋上标明取样位置。
5.在塑料袋上标明采样地点和日期,以便后续实验室分析。
四、分层土壤取样法分层土壤取样法适用于需要了解土壤不同层次的性质和营养元素含量的情况。
具体操作步骤如下:1.准备一把无锈铁锹、一只干净的塑料袋和一根刻度尺。
2.选择需要检测的农田,找到一个典型剖面。
3.根据需要检测的层数,从不同深度处用铁锹刨取土壤样品,每次取样深度约为10厘米。
4.将每个深度的土壤样品放入塑料袋中,紧密封口,并用刻度尺标明取样深度。
土壤样品采集标准
土壤样品采集标准
1.采集时间:应当在植被生长期或者割草前的早晨采集土壤样品,以保证土壤表面湿润,有利于土壤样品的采集。
2. 采集方法:应当使用干净的铲子或者钻头,在采集前先用酒
精或者火消毒,避免污染土壤样品。
采集时应当深入土壤表面下10-20厘米处,将土壤样品采集到一个干净的塑料袋中。
3. 采集位置:应当选择土壤密度相对均匀的地方进行采集,避
免选择人为影响较大的地方,如田间路、沟渠、化肥施用处等。
4. 样品数量:当采集土壤样品时,应当在同一地点采集3-5个
样品,混合成一个样品进行实验分析。
5. 样品保存:采集完土壤样品后,应当尽快送到实验室进行分析。
如果不能及时送到实验室,应当将土壤样品放入密闭袋中,避免土壤水分的蒸发和样品污染。
6. 其他注意事项:在采集土壤样品时,应当避免采集过多土壤
表层的植物残体和杂质,以免影响分析结果。
同时应当避免在雨后或者雨中采集土壤样品,以免土壤中含有大量水分,影响分析结果。
- 1 -。
土壤样品采集方法
土壤样品采集方法土壤样品采集是环境监测、土地利用与管理、自然资源保护等领域的重要工作。
正确的土壤样品采集方法能够保证土壤样品的准确性与代表性,从而得到科学、准确的分析结果。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介绍土壤样品采集的方法。
1. 采集区域选择首先需要确定采集区域。
采集区域的选择应考虑到土壤类型、土地利用类型、环境污染情况、地形地貌等因素。
采集区域应该具有代表性,能够反映该地区的土壤特征。
样品的数量也需要根据采集区域的大小和异质性来确定,通常每个采集区域的样品数量应在2-5个之间。
2. 采样工具准备采集工具的选择应该考虑土壤的性质和采样深度。
常用的采样工具有手推型样品器、钢质取样器、不锈钢铲、土壤钻等。
采样前应保证采样工具的清洁和干燥,避免样品污染。
3. 采样方法采样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确定采样深度。
常见的采集深度为0-20cm和20-40cm,根据具体情况可调整采集深度。
对于繁殖于深层土壤中的物种,适当增加采样深度;而对于易受污染的土壤,应该深入到20-40cm的深度进行采样。
(2)避免污染。
采集过程中需要避免使用金属工具与土壤直接接触,避免样品受到污染。
同时,在同一采集区域内不同位置的采样需要避免交叉污染。
(3)采样样品的位置应当随机选择,避免主观导致偏向性。
(4)采集后需记录详细的采集信息,包括采样时间、采样地点、采样深度、采样方法等信息。
4. 样品保存和运输采样完成后,需尽快将样品送到实验室进行分析。
样品的保存应注意以下几点:(1)样品需保存在密封的容器中,避免采样后出现空气和水分丧失或其他污染物质的混入。
(2)样品需存储在低温下,一般可以存放在4以下,避免微生物的生长和化学反应导致样品损坏。
(3)当样品无法尽快送到实验室时,应该采用干燥或加入其他保存剂来减缓土壤的变化。
(4)运输过程中需进行包装、标识和标注样品信息,避免采样地点的信息丢失。
同时,还应注意避免样品在运输过程中摇晃、颠簸等情况。
土壤样品的采集与处理
实验一土壤样品的采集与处理一、土壤样品的采集(一)采集的时间和工具1.采集的时间:晚秋或早春采样。
同一时间采取的土样,其分析结果才能相互比较。
2.采集的工具:铁锹、小土铲、管形土钻(二)采样的方法土壤的采样方法因分析目的和要求的不同而异:。
1.土壤剖面样品:研究土壤基本理化性质,必须按土壤发生层次采样。
2.原状土壤样品:为进行土壤某些物理性质测定,须要采原状样品,如测定土壤容重和土壤孔隙度等物理性质。
3.耕层土壤(混合)样品:为了评定土壤耕层肥力或研究植物生长期内土壤耕层中养分供求情况,采用这种方法。
(1)选点与布点:一般根据不同土壤类型、地形、前茬以及肥力状况,分别选择典型地块,采取混合土样,切不可在肥料堆和路边选点,即避开特殊地点取样,以降低土壤的差异性,提高样品的代表性混合样品数量:一般小区实验可考虑3-5点混合,为制定大田施肥为目的的采样,地块面积10亩以内可取5点左右,40亩取5-15点,40亩以上取15-20点构成混合土样。
布点方法:对角线法、梅花点法、棋盘式法、蛇形法。
(2)采土:采集混合样品时,每一点采取的土样,深度要一致、上下土体要一致,采土时应除去地面落叶杂物,采样深度一般取耕层20cm左右,采土可用土钻或小土铲,土钻取土一定要垂直插入土内,然后将土样混合均匀。
如果采集的土样太多,可以用四分法把多余的土壤弃去,一般留1公斤左右的土样就够化学/物理分析之用。
取土样1公斤装袋,袋内放标签,铅笔写明采样地点、地形、土壤名称、深度、作物、采集人等,采完后将坑和钻眼填平。
二、土壤样品的处理(一)风干去杂:将土壤样品平铺在干净的纸上,堆成薄层放于室内阴凉通风处,经常加以翻动,以加速干燥,并随时拣去粗大的植物残体、结核等物,切忌阳光直接暴晒,也勿使酸碱蒸汽或氮等气体侵入,风干时在土面上盖上薄纸,以防尘土落入,待土样半干时,须将大土块碾碎(尤其是粘性土壤),以免完全干燥后结成硬块,难以磨细。
土壤45项采样方法
土壤45项采样方法
土壤采样可是个很有趣又很重要的事儿呢。
对于土壤45项的采样呀,咱得先选好采样地点。
这就像是给土壤做体检,得找有代表性的地方。
不能专挑那种特别奇怪或者被污染得很明显的小角落哦,要在一片区域里均匀地选点。
比如说一块农田,咱不能只在田埂边或者施肥特别多的地方采,要在田中间、四周都合理地选上几个点。
采样工具也有讲究呢。
小铲子或者专门的土壤采样器就很有用。
要是用小铲子,就轻轻地把土挖开,就像给土壤挠痒痒一样,可别太粗鲁啦,不然会破坏土壤的结构呢。
采样的深度也不是随便定的。
一般来说,不同的检测项目可能要求不同的深度。
如果是检测土壤表层的肥力之类的,那挖个20厘米左右可能就够啦,但要是想看看土壤深层有没有被污染啥的,可能就得挖到50厘米甚至更深呢。
在采样的时候呀,每一个采样点采的土量也要差不多。
可不能这个点挖一大坨,那个点就挖一点点。
把采到的土放在干净的袋子或者容器里,这就像给土壤找个小房子住。
袋子得是那种不会和土壤发生反应的,像聚乙烯的袋子就很不错。
而且哦,在不同的采样点采完样后,要把这些土混合在一起。
就像把不同小伙伴的好东西都放在一起分享一样。
混合好之后呢,再从里面取出一部分来做检测。
这样检测出来的结果才更能代表这片土壤的整体情况。
土壤采样虽然看起来有点麻烦,但就像照顾小宝贝一样,只有我们用心去做,才能准确地知道土壤的状况,是肥沃还是需要我们去拯救呢。
这对农业、对环境都有着超级重要的意义哦。
土壤样品的采集与制备
土壤样品的采集与制备一、土壤样品的采集农民朋友如果想了解自己所耕种地块的土壤养分含量以及施肥方案,可以自己采集土壤样品送到相关部门测定。
采集土壤样品时,一般每20亩(最多不能超过50亩)取一个混合样品。
采样集中在每个采样单元相对中心位置的一个典型地块上进行,采样地块面积为1~10亩,在采样地块中心位置采用GPS定位,记录经纬度,精确到0.1″。
(1)采样时间:在作物收获后或播种施肥前采集,一般在秋后;果园在果品采摘后第一次施肥前采集,幼树及未挂果果园,应在清园扩穴施肥前采集。
(2)采样点的数目:应根据地块面积大小和复杂程度来定,面积大、土壤复杂应多设点,反之应少些。
原则是保证足够的采样点,使之能代表采样单元的土壤特性,每个样品取15~20个采样点。
(3)采样路线:采样时应沿着一定的线路,按照“随机”“等量”和“多点混合”的原则进行采样。
一般采用S形布点采样,在地形变化小、地力较均匀、采样单元面积较小的情况下,也可采用梅花形布点取样,要避开路边、田埂、沟边、肥堆等特殊部位。
蔬菜地要在整地起垄前采集;果园要以树干为原点,向外延伸到树冠边缘的2/3处采集,每株对角采2点,但一定要注意避开施肥沟。
(4)采样深度:采样点确定后,将表土刮去,用取土铲或筒钻采集土样。
大田采样深度为0~20厘米,果园采样一般在0~20厘米、20~40厘米两层分别采集。
(5)采样方法:每个取样点的取土深度及采样量应均匀一致,土样上层与下层的比例要相同。
取样器应垂直于地面入土,深度相同。
用取土铲取样应先铲出一个耕层断面,再平行于断面取土。
所有样品都应采用不锈钢取土器采样。
(6)样品量:用于推荐施肥的采样地块为0.5千克,用于田间试验和耕地地力评价的采样地块为2千克以上,且需长期保存备用。
用四分法将多余的土壤弃去,方法是:将采集的土壤样品放在盘子里或塑料布上,将样品捏碎并混匀,铺成正方形或圆形,画对角线将土样分成四份,分别把对角的两份合并成一份,保留一份,弃去一份。
土壤样品的采集与处理
土壤样品的采集与处理采集与处理土壤样品是土壤环境监测与研究的重要工作,对于土壤污染的诊断、土壤质量评价以及农业生产管理等方面有着重要的意义。
在进行土壤样品的采集与处理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一、采样方案设计确定采样点位:根据研究目的和对象,选取具有代表性的采样点位。
采样点位应尽量避免受到人为活动、道路、厂区等污染源的影响。
确定采样层数:土壤样品通常需要采集不同深度的土壤层,一般常规采集0-20cm、20-40cm和40-60cm等深度的土壤样品。
根据具体研究需要,也可以选择其他深度的土壤层进行采样。
二、采样器具准备准备干净的采样工具:采样工具应保持清洁干燥,避免与其它样品发生交叉污染。
常用的采样工具有不锈钢铲子、不锈钢土壤钻,可以根据不同情况选择。
准备采样容器:采样容器应具有密封性,避免土壤样品在采集过程中发生变化。
常用的采样容器有聚乙烯袋、玻璃瓶等。
三、采样方法清除土壤表面杂质:使用清洁的铲子或土壤钻沿着采样点位上竖直方向挖取土壤样品时,应先清除土壤表面的杂质,避免杂质的混入影响分析结果。
采样层次分明:在采样过程中,应注意保持不同采样深度的土壤样品分别装入不同容器中,确保各深度土壤样品的分析准确性。
采样点位间距均匀:为了保证采样点位的代表性,采样点位之间的间距应保持均匀,避免集中采样。
四、采样数量与保存采样量:根据土壤的性质和研究目的,合理确定每个采样点位的采样量。
一般来说,每个采样点位的土壤样品量应在500克以上。
保存方法:采集的土壤样品在采样结束后应立即密封好容器,防止空气、水分的进入。
若无法及时送达实验室,可以将土壤样品冷藏保存。
五、样品处理与分析土壤样品在采样回来后,需要进行样品处理和分析。
在处理过程中,可能需要对土壤样品进行分层、分碎、晾干等操作,以便于后续分析工作的进行。
样品处理的具体方法与分析需求相关,可以参考相关标准与规范进行操作。
土壤采样方法
土壤采样方法土壤采样是土壤调查和土壤分析的基础工作,正确的土壤采样方法对于获取准确的土壤样品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下面将介绍几种常用的土壤采样方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首先,确定采样点位。
在进行土壤采样前,需要根据实际情况确定采样点位。
通常情况下,采样点位应该覆盖整个研究区域,并且应该避开有特殊情况的地方,比如排水口、化肥堆放处等。
采样点位的选择应该尽可能地代表整个研究区域的土壤情况。
其次,确定采样深度。
土壤的养分和性质随深度的不同而有所差异,因此在进行土壤采样时需要确定采样的深度。
一般来说,深度为0-20厘米的土壤样品可以反映表层土壤的情况,深度为20-40厘米的土壤样品可以反映次表层土壤的情况,深度为40-60厘米的土壤样品可以反映底层土壤的情况。
根据具体研究的需要,确定采样深度是非常重要的。
接着,进行土壤采样。
在进行土壤采样时,需要使用尖锐的铲子或者土壤钻头,深入土壤中取样。
每个采样点位需要在不同深度取样,通常每个深度至少需要取3-5个样品进行混合。
取样时需要避免污染,避免使用有腐蚀性的容器,避免使用有色玻璃容器。
最后,进行土壤样品的处理和保存。
取样完成后,需要将土壤样品进行混合,并取出一部分送到实验室进行分析。
剩余的土壤样品需要进行保存,通常情况下,需要将土壤样品晾晒并晾干,然后放入干燥的塑料袋中密封保存。
保存的地方需要阴凉通风,避免阳光直射和高温。
总的来说,正确的土壤采样方法可以确保获取准确的土壤样品,为后续的土壤分析和土壤调查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
希望大家在进行土壤采样时能够按照规范的方法进行操作,确保采样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完整版)土壤样品的采集和制备
×代表样点位置 图1 土壤采样点的方式 土壤样品的采集和制备一、土壤样品的采集土壤样品的采集是土壤分析工作中一个最重要最关键的环节,它是关系到分析结果是否正确的一个先决条件,特别是耕作土壤,由于差异较大,若采样不当,所产生的误差(采样误差)远比土壤称样分析发生的误差大,因此,要使所取的少量土壤能代表一定土地面积土壤的实际情况,就得按一定的规定采集有代表性的土壤样品。
如何采样?这要根据分析的目的,要求来决定采样的方法。
(一)土壤样品的采集方法、种类和注意事项:1.混合样品的采集由于土壤是一个不均匀的体系,为了要了解它的养分状况,物理性、化学性,我们不能把整块土都搬进实验室进行分析,因此,就必须选取若干有代表性的点子取样混合后成为混合样品,混合样品实际上就是一个平均样品,这个平均样品就要具有代表性。
要使样品真正有代表性,首先要正确划定采样区,找出采样点,划采样区(采样单元或采样单位)时是根据土壤类别、地形部位、排水情况、耕作措施、种植栽培情况、施肥等等的不同来决定的。
每一个采样区内,再根据田块面积的大小及被测成分的变异系数,来确定采样点的多少,当然,取的点子越多,代表性越强,那就越好,但它会造成工作量的增多,因此一般人为的定为5-10,10-20点或根据计算应取多少点。
(1)试验田土壤样品的采集:一般试验小区为一采样区。
(2)大田(旱地)土壤样品的采集:在进行土壤养分状况的调查时,一般是根据土壤类别、地形、排水、耕作、施肥等不同来划分采样区;也有的是根据土壤肥力情况按上、中、下来划分采样区。
(3)水田土壤样品的采集。
它和大田土壤样品的采集基本一致(4)采样点的布置(参见P276-277) 在采集多点组成的混合样品时,采样点的分布,要尽量做到均匀和随机,均匀分布可以起到控制整个采样范围的作用:随机定点可以避免主观误差,提高样品的代表性,布点以锯齿形或蛇形(S 形)较好,直线布点或梅花形布点容易产生系统误差(图1),因为耕作,施肥等农业技术措施一般都是顺着一定方向进行的,如果土壤采样与农业操作的方向一致,则采样点落在同一条件的可能性很大,易使混合土样的代表性降低。
土壤采样
采样深度视采样监测目的而定: 1.一般了解土壤污染状况:取0~15cm或0~20cm表层(或耕层)土壤,种植果林类 农作物采0~60cm。 2.了解土壤污染对植物或农作物的影响:采样深度通常在耕层地表以下15~30cm处, 对于根深的作物,也可取50cm处的土壤样品。
3.了解污染物质在土壤中的垂直分布:沿土壤剖面层次分层取样,每个柱状样取样 深度都为100cm,分取三个土样;表层样(0~20cm)、中层样(20~60cm)、深层样 (60~100cm)。
分层采样,事故发生点由近到远,采样点数由密 渐疏,采样深度由深及浅。采样点不少于5个。
以放射性同心圆方式布点,爆炸中心采分层样, 周围采表层土(0~20cm)。采样点不少于5个。
液体倾翻污染型,污染物向 低洼处流动的同时向深度方 向渗透并向两侧横向方向扩 散。
爆炸污染型
监测同时,设置2~3个背景参照点。
三、采样布点
(一)采样原则
1.按照等量、随机和多点混合的原则。 (1)等量,即要求每一点采取土样深度要一致,采样量要一致(1kg左右 )。 (2)随机,即每一个采样点都是任意选取的,尽量排除人为因素,使采样单元内的 所有点都有同等机会被采到。 (3)多点混合,即把一个采样单元内各点所采的土样均匀混合构成一个混合样品, 以提高样品的代表性。 2.污染地区布点应密集,根据土壤污染发生原因考虑布点: (1)大气污染物、固体废物污染引起:布点以污染源为中心,在主导风向、地表水 径流方向等因素来确实布点。 (2)污水或被污水污染的河水灌溉农田引起:采样点被水流方向带状布点,采样点 自纳污口起由密渐疏。 (3)农用化学物(化肥、农药)引起:均匀布点。 (4)综合污染性,采用综合放射状、均匀、带状布点法。
10个左右
土壤的采样和处理方法
土壤样品的采样方法有哪几种:1、对角线采样法:适宜于污水灌溉地块,在对角线各等分中央点采样。
2、梅花形采样法:适宜于面积不大、地形平坦、土壤均匀的地块。
3、棋盘式采样法:适宜于中等面积、地势平坦、地形基本完整、土壤不太均匀的地块。
4、蛇形采样法:适应于面积较小地形不太平坦、土壤不够均匀须取采样点较多的地块。
深度视采样目的而定,一般采耕层0-20cm。
取混合样1-2kg。
如数量太多可用四分法将多余土壤弃去。
将所采土样装入布袋或聚乙烯塑料袋,内外均应附标签,标明采样编号、名称、采样深度、采样地点、日期、采集人。
5、用作化学分析(除重金属分析)的土壤样品可用土钻采样。
用作容量测定的土壤样品,应用环刀法采样。
土壤的采样和处理方法作为一名科技入户的技术指导员,经常下乡入户,发现在配方施肥技术推广中,许多农户不能正确采集土壤样品,甚至部分技术指导员采样也不够规范,从而影响化验结果,乃至配方的不准确。
土壤样品的采集是土壤分析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直接影响着分析结果和结论是否正确一个先决条件。
由于农业土壤本身的差异很大,采样误差要比分析误差大得多,因此,必须重视采集有代表性的样品,并根据不同分析项目采用相应的采样和处理方法。
⑴采样单元。
采样前要详细了解采样地区的土壤类型、肥力等级和地形等因素,将测土配方施肥区域划分为若干个采样单元,每个采样单元的土壤要尽可能均匀一致。
平均每个采样单元为100亩(平原、海涂区、水稻田每100-500亩采一个混合样,山区、半山区、蔬菜、茶叶等经济作物每30-80亩采一个混合样)。
为便于田间示范追踪和施肥分区需要,采样集中在位于每个采样单元相对中心位置的典型地块,面积为1-10亩。
⑵采样时间。
在作物收获后或播种施肥前采集,一般在秋后;进行氮肥追肥推荐时,应在追肥前或作物生长的关键时期。
⑶采样周期。
同一采样单元,无机氮每季或每年采集1次,或进行植株氮营养快速诊断;土壤有效磷、速效钾2-3年,中、微量元素3-5年,采集1次。
土壤微生物研究规范——I土壤样品采集方法
土壤微生物研究规范——I土壤样品采集方法在进行土壤微生物研究时,土壤样品的采集是至关重要的第一步。
采集方法的正确与否直接影响到后续研究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下面,我们将详细介绍土壤样品采集的方法和需要注意的要点。
一、采集前的准备工作1、工具准备采集土壤样品需要准备一些专用工具,如不锈钢土钻、小铲、采样袋(通常使用无菌的聚乙烯袋)、标签纸、记号笔、罗盘、GPS 定位仪等。
不锈钢土钻适合采集较深层的土壤,小铲则便于采集表层土壤。
2、确定采样地点采样地点的选择应具有代表性,能够反映研究区域的土壤类型、土地利用方式、植被覆盖等特征。
可以根据研究目的,选择农田、森林、草地、荒漠等不同的生态系统类型。
同时,要避免在路边、垃圾堆积处、施肥区等特殊位置采样,以免影响样品的代表性。
3、了解采样区域的基本情况在采样前,需要了解采样区域的土壤质地、酸碱度、肥力水平、历史耕作情况等信息,这些信息有助于对采样结果的分析和解释。
二、采样时间采样时间的选择也会对结果产生影响。
一般来说,在植物生长季节结束后或在土壤未受到明显干扰的时候采样较为合适。
例如,对于农田土壤,可以在收获后进行采样;对于森林土壤,可以在秋季落叶后采样。
此外,还应考虑天气条件,避免在雨后立即采样,因为此时土壤湿度较大,可能会影响样品的质量和分析结果。
三、采样方法1、单点采样当研究区域面积较小且土壤性质相对均匀时,可以采用单点采样的方法。
即在选定的采样点上,使用土钻或小铲采集一定深度的土壤。
采样深度应根据研究目的确定,通常为 0 20 厘米(表层土壤)、20 40 厘米(亚表层土壤)或更深层次。
2、多点混合采样对于面积较大或土壤性质差异较大的区域,应采用多点混合采样的方法。
首先,根据研究区域的大小和土壤变异情况,确定合适的采样点数。
一般来说,每 100 亩左右的面积应设置 5 10 个采样点。
然后,在每个采样点上按照相同的深度和方法采集土壤,将采集到的土壤样品充分混合均匀,以获得具有代表性的混合样品。
土壤样品采集的原则与方法
土壤样品采集的原则与方法一、采样原则:1.采样取自代表性地带:采样地点要具备代表性,即能反映该地区土壤的综合特征。
采样时应避免采集到异常地带,如河流边、交通路口,以及人为干扰较多的地方。
2. 采样深度合理:土壤样品的采集深度一般应控制在0-20cm,因为土壤中绝大部分养分和其他理化特性都集中在20cm以下。
若需了解土壤深层特征,可适当增加采样深度。
3.采用合适的采样器具:采用适宜的采样器具是准确采集土壤样品的基础。
推荐使用铲子、锄头或土钻等工具进行采样。
采样器具需经过清洁和消毒处理,避免交叉污染。
4.采样密度合理:一般来说,样品采集的密度应根据土壤异质性来确定。
如果土壤类型不均匀或存在明显的土质和养分分布差异,应增加采样点数和采样密度。
5.采样时间选择合适:土壤样品的采集时间会受到季节和不同农田管理措施的影响。
一般来说,采样应在农田剥离活动(如犁地、施肥)后的一段时间内进行,以使土壤有足够的时间恢复。
6.采样要标记和记录:在采集土壤样品时,应在样品袋上做好标记,如采样地点、采样时间、采样深度等。
此外,还需记录其他重要信息,如气温、降水量等,以便后期分析和对比。
二、采样方法:1.随机采集法:采样点需遍布整个研究区域,以此确保采样样品的代表性。
采样时需按照一定的间隔和方向进行,如每隔10米在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取样,或按照网格采样法进行。
2.复合样品采集法:即将同一采样点的多个土壤样品混合成一个复合样品,以减少实验的工作量和成本。
具体操作步骤为在同一采样点取多个亚样,然后均匀混合,取一部分作为复合样品。
3.定向采样法:适用于土壤质地不均匀或存在明显的土壤差异区域。
采样前需了解土壤分布情况,根据不同土壤类型在研究区域的比例确定采样点的数量和位置。
4. 表层样品和剖面样品采集法:表层样品采集适用于了解土壤表层的养分水平和肥力状况,一般采集深度为0-20cm。
剖面样品采集适用于了解不同深度的土壤特征,通常采集深度为0-100cm以内的每10cm为一个层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湖南美鑫隆生态环保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2015-3-23
湖南美鑫隆生态环保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监测点位布设
不同土壤类型都要布点。 污染地区布点要密集一些
大气污染物、固体废物污染引起: 大气污染物、固体废物污染引起: 引起 布点以
污染源为中心,在主导风向 布点以污染源为中心, 和地表水的径流方向等因素来确定 和 地表水的径流方向等因素来确定 污水或被污染的河水灌溉农田引起: 按水流方向带状布点, 采样点按水流方向带状
去除金属采样器接触饿部分土壤,在取其样。
湖南美鑫隆生态环保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谢谢!
欢迎各位领导专家批评指正!
品,是如实反映客观情况,是测土配方施肥的先决条件。因此,应选 择有代表性的地段和有代表性的土壤采样,并根据不同分析项目采用 相关的采样和处理方法。
湖南美鑫隆生态环保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标准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 (GB15618-1995)
《土壤环境监测技术规范》(HJ/T 166-2004)
2015-3-23
湖南美鑫隆生态环保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采样器具的准备
工具类:铁锹、铁铲、圆状取土钻、螺旋取土钻、竹片以及适合特殊采样要求 的工具等。 器材类:GPS、罗盘、照相机、胶卷、卷尺、铝盒、样品袋、样品箱等。 文具类:样品标签、采样记录表、铅笔、资料夹等。 安全防护用品:工作服、工作鞋、安全帽、药品箱等。 采样用车辆
样品采集
一般了解土壤污染状况:取0-15cm或0-20cm表层土壤,种植果林类 农作物采0-60cm。 了解土壤污染对植物或农作物的影响:采样深度通常在耕层地表一下 15-30cm处,对于根深的作物,也可以 取50cm深度处的土壤样品。 了解污染物质在土壤中的垂直分布:沿土壤剖面层次分层取样,每个
柱状样取样深度为100cm,分取三个土样:表层样(0-20cm),中层样(2040cm),深层样(40-60cm)。
2015-3-23
此处添加公司信息
取样方法
铁锹、铁铲直接样。 采样筒取样 土钻取样 挖坑剖面取样
每个采样点的取土深度及采样量应均匀 一致,土样上层与下层的比例要相同。取样 器应垂直于地面入土,深度相同。用取土铲 取样应先铲出一个耕层断面,再平行于断面 下铲取土;微量元素则需要用不锈钢或木制 取土器采样。
2015-3-23
此处添加公司信息
注意事项
对照采样点不能设在田边、沟边、路边或堆肥边。 有腐蚀性或要测定挥发性化合物,用广口瓶装样;含易分解有机物
的待测样品,采集后臵于低温环境中。
分层采样次序:自上而下,县采集剖面的底层样品,在采集中层样
品,最后上层样品。 测量重金属的样品,应该避免使用金属器具取样。可用竹片或竹刀
2015-3-23
此处添加公司信息
样品记录
样品采集时,将现 场采样点的具体情况,如 土壤剖面形态特征做详细 的记录。样品采集完后袋 内外均应附标签,标明采
采样编号 采样地点 经度、维度 采样层次 特征描述
土壤样品标签
采样深度
检测项目 采样日期 采样人员
样编号。名称。采样深度、
采样地点、日期、采集人, 并填写采样记录。
湖南美鑫隆生态环保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采样量
一个土样以取土1公斤左右为宜,如果样品数量太多,可用四分法将多余的 土壤弃去。方法是将采集的土壤样品放在盘子里或塑料布上,弄碎、混匀,铺成 四方形,划对角线将土样分成四份,把对角的两份分别合并成一份,保留一份,
弃去一份。如果所得的样品依然很多,可再用四分法处理,直至所需数量为止。
布点 采样点按水流方向带状布点,采样 点自纳污口起由密渐疏
农用化学物(化肥、农药)引起: 匀布点 综合污染型,采用综合放射状、 综合污染型,采用综合放射状、均 匀、带状布点法
在非污染区的同类土壤布设一个或几个对照点。
湖南美鑫隆生态环保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监测点位布设
湖南美鑫隆生态环保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土壤采样
告内容
1 2 技术标准 采样器具准备
3 4
5 6
监测因子的选择
监测点位布设 样品采集 数据记录
土壤采样是指采集土壤样品的方法,包括采样的布设和取样技
术。采剖面土样,应在剖面观察记载结束后进行。在采样前应先将 剖面整修、清理,削去最表层的浮土,然后再按层次自上而下逐层 从中心典型部位取样。 土壤样品的采集是土壤测试的一个重要环节,采集有代表性的样
湖南美鑫隆生态环保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监测项目
常规项目:原则上为GB 15618《土壤环境质量标准》中所要求控制的 污染物。 特定项目:GB 15618《土壤环境质量标准》中未要求控制的污染物, 但根据当地环境污染状况,确认在土壤中积累较多、对环境危害较大、影 响范围广、毒性较强的污染物,或者污染事故对土壤环境造成严重不良影 响的物质,具体项目由各地自行确定。 选测项目:一般包括新纳入的在土壤中积累较少的污染物、由于环境 污染导致土壤性状发生改变的土壤性状指标以及生态环境指标等,由各地 自行选择测定。
布点方法
对角线布点法:适用于污水灌溉农田土壤。 棋盘式法:适宜中等面积、地势平坦、 土壤不够均匀的地块。
蛇形法:适宜于面积较大、土壤不够均匀 且地势不平坦的地块,多用于农业污染型 土壤。
梅花点法:适用于面积较小,地势平 坦,土壤组成和受污染程度相对比较 均匀的地块。
2015-3-23
此处添加公司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