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山区铁路山体塌方落石的防治措施

合集下载

自然灾害防护道路山体滑坡塌方处理方案

自然灾害防护道路山体滑坡塌方处理方案

自然灾害防护道路山体滑坡塌方处理方案自然灾害是不可预测的,而山体滑坡和塌方是山区地形所决定的自然灾害之一。

为了防止这些灾害的发生对道路交通的破坏性影响,需要制定科学合理的山体滑坡和塌方防护处理方案。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用的山体滑坡和塌方防护处理方案。

一、防治措施1、建设支挡和抗滑墙在地形较为陡峭的山路两侧,可以设置一定数量的支挡和抗滑墙,用于稳定路基和支撑路面。

这些支挡和抗滑墙可以抵御由于地质力学参数的变化,而引起的地表翻崩和变形所产生的重力和地压力。

2、挖掘排水沟高山的雨水和雪水往往会在少量的时间内集中涌入河流,形成洪水,对山体造成较大的冲击。

这种情况下,可以在山区地面的低处挖掘排水沟,引导雨水和雪水流入容易控制的河流中。

在排水沟的任何一侧,添加自然材料或人工补丁,以减少雨水和雪水的速度和冲击力。

3、设立排水孔沿着山路两侧的崖壁,距离不宜过远,需要设置排水孔,以保证路面干爽。

在当地气候潮湿的地区,容易积水的地方更容易出现塌方问题。

4、安装杆网在易发生塌方的山体可以安装钢丝网,钢丝网上可以种植一些具有固土保持作用的植物。

这些植物的根系可以有效地扎根于地面,并将杆网中土壤结合在一起,从而形成较为坚实的土壤表面。

钢丝网和植物还可以有效地防止岩石和泥土的坠落,减轻山体塌方带来的危害。

5、修建挡土墙在路线穿越山体时,需要建造一些挡土墙以防彩线被破坏。

这些挡土墙通常由混凝土,锌合金和钢条构成,以便经受大量的侧向压缩和太阳辐射的能力。

以此来保证路线的安全。

6、修整路面为了减少雨水的渗透和影响,乘客和司机的行驶,需要对路面进行充分的养护。

修复裂缝,弥补损失/洞,采取增强措施,并充分理解路面数据,因为路面损伤可能对安全和舒适有负面影响。

二、隐患排查1、定期检查为防止山体滑坡和塌方发生,定期检查是必不可少的。

隐患排查需实行层层措施、多方联合的机制。

需要相关的专业人员定期巡查山体,进行物质和地质资料的收集和分析。

发现存在安全隐患地区的坡度,需判定其风险等级,加强安全管理,采取专业防护措施,做到提前发现、及时处置,达到科学防灾、降灾、避灾的目的。

铁路路基病害及整治防护措施

铁路路基病害及整治防护措施

铁路路基病害及整治防护措施铁路路基是铁路线路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列车的运行荷载。

由于气候变化、地质条件、施工质量等因素的影响,铁路路基常常会出现各种病害,如塌陷、塌方、变形等问题。

这些病害对铁路运输安全和正常运营产生了严重影响,因此需要采取相应的整治和防护措施。

铁路路基病害主要分为以下几类:1. 塌陷:指路基土体在受到某种外力作用或自身承载力不足而发生塌陷的现象。

常见的塌陷病害有坡顶塌陷、路堑底部塌陷等。

塌陷病害会导致路基变形,影响列车的行车安全。

整治措施:对于已经发生塌陷病害的路段,需要采取挖填法、挡土墙等方式进行修复。

在设计和施工过程中,需要合理设计路基的高度和宽度,确保土体的承载力和稳定性。

2. 塌方:指路基周边的边坡或堤坝发生坍塌的现象。

塌方会造成路基的损坏和破坏,严重时可能导致列车脱轨等危险情况。

整治措施:对于塌方病害,一般采用加固边坡的方式进行修复。

例如使用锚杆、预应力锚杆、喷射混凝土等技术手段,增强边坡的稳定性和抗震能力。

3. 变形:指路基土体在受到外力作用下发生形状、尺寸或位置变化的现象。

常见的变形病害有路基水平变形、路基垂直变形等。

变形会导致路基的不平整,增加列车行驶的阻力。

整治措施:对于发生变形病害的路段,需要进行路基加固和地基处理。

可以采用灌浆、加固桩、加固带等方式,提高路基的稳定性和承载力。

为了预防和减少铁路路基病害的发生,需要采取一系列的防护措施:1. 做好地质勘察:在铁路线路设计之前,需要进行详细的地质勘察和工程地质评价,了解地质条件和可能存在的问题,为后续施工和整治提供依据。

2. 加强施工质量控制:在施工过程中,要加强对路基土体的处理,确保土体的密实度和稳定性。

严格控制施工质量,避免施工过程中产生质量问题。

3. 定期检测和维护:对于已经建成的铁路路基,需要定期进行检测和维护工作,及时发现和处理病害。

可以利用遥感技术、测量技术等手段进行监测,确保路基的安全和稳定。

4. 做好防洪排水工作:铁路路基常常受到洪水的影响,容易出现塌陷、塌方等病害。

分析铁路路基病害原因及整治措施

分析铁路路基病害原因及整治措施

分析铁路路基病害原因及整治措施铁路是国家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铁路路基病害对于铁路运输的安全和顺畅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铁路路基病害主要包括塌方、沉陷、滑坡、错台等问题,其产生原因主要包括地质条件、工程设计、施工质量等多方面因素。

针对铁路路基病害问题的整治措施应该综合考虑各种因素,采取合理的技术手段和管理措施,以保障铁路运输的安全和畅通。

地质条件是影响铁路路基稳定性的重要因素之一。

在地质条件较差的地区,如高山、高原、河谷等地区,地震、泥石流、地面塌陷等自然灾害频发,容易导致铁路路基病害。

针对这种情况,可以选择合适的线路位置,避开地质灾害的高风险区域,或者通过改变线路走向和剖面等方式降低地质灾害对路基的影响。

还可以进行地质勘察和监测,及时发现地质灾害的迹象,采取相应的防范和应急措施,防止病害的发生。

工程设计和施工质量是铁路路基病害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在工程设计阶段,应该充分考虑地质条件、水文条件、气候条件等因素,合理确定线路走向和剖面,以减少地质灾害对铁路路基的影响。

在施工过程中,应该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进行施工,保证填筑土的质量和压实度,避免土体松散和坍塌等问题。

还应加强施工过程的监管和质量控制,确保施工质量符合标准和要求,从根本上减少铁路路基病害的发生。

铁路路基的日常维护和管理也是防止病害发生的重要措施。

定期巡视检测是保障铁路路基稳定的重要手段,通过对路基的巡视和检测,及时发现和修补路基的病害和缺陷,防止其进一步扩大和发展。

应加强对铁路路基的排水和防水工作,确保路基内部排水畅通,避免水分对土体稳定性的影响。

还应加强对路基周边植被的管理,适时修剪和疏伐,防止树根破坏路基稳定,并加强路基表面的防尘、防冻、保护层等工作,增强路基的抗冻、抗水、抗腐蚀能力。

技术手段的应用也是解决铁路路基病害问题的重要手段。

现代科技手段的应用,可以通过卫星遥感技术、激光测量技术、无人机巡检技术等,实现对铁路路基的快速、全面的监测和评估,发现病害和隐患,及时采取措施修复和保护。

山体落石、泥石流灾害的预防与整治

山体落石、泥石流灾害的预防与整治

山体落石、泥石流灾害的预防与整治嘉镜线(原名镜铁山支线)起自兰新线嘉峪关枢纽绿化站,止于镜铁山南站,全长70.348km,共有桥梁37 座/1346m、隧道19 座/12318m、涵渠67 座。

整条线路依山傍河而行,自冰沟以上大部分路基为半堤半堑或路堑,山高坡陡,植被稀少,季节性温差变化较大,大部分山体没有经过工程措施治理,历经几十年的风化剥蚀,山体岩石松动塌落,极易发生塌方落石事故,严重影响铁路行车安全。

一、嘉镜线防洪存在的主要问题嘉镜线沿途祁连山区气候变化无常,雨水多集中在7、8、9月,降雨呈现分布不均、局域性、突发性的特点,因此一旦降大雨极易形成灾害。

2008 年7 月、8 月,2009 年9 月、2010 年7 月、8月均发生了强降雨水害。

嘉镜线k37+000-k70+348 段沿北大河河谷穿行,线路两侧有断续阶地,阶地为紧密卵石层和沉积沙砾层。

河岸两侧风化严重、岩体破碎,地形地质复杂,雨季遇降雨天气极易诱发山体崩坍落石,危及行车安全。

2010 年7 月2 日嘉镜线K70+330 处落石刮擦机车排障器,影响行车1 小时15 分钟。

由于该线两侧均为高陡边坡,部分区段因融雪、暴雨侵蚀,山体产生软弱滑动面,汛期遭受强降雨,易产生山体滑塌。

嘉镜线由于设计年代久远、建设标准低,加之受施工条件的限制,使得该线设备的质量不高、先天不足。

目前该线共有67 座涵渠,其中孔径1m 以下的涵渠31 座,部分冲沟或洪积扇区无排洪设施。

汛期,山区铁路经常发生局地强降雨,极易形成泥石流,由于桥涵孔径不足或排洪设施不完善,诱发泥石流漫道。

2008 年7 月17 日嘉镜线冰沟- 狼尾山K44+990 发生泥石流掩埋线路,中断行车。

2009 年9月4 日嘉镜线K69+000-100 处因泥石流上道,造成K69+0821-2.3m 板梁桥、K69+2741-6.7m 板梁桥、K69+9581-1.0m 拱涵、K70+7471-1.5m 拱涵、K71+5341-1.0m 拱涵堵塞,中断行车。

塌方的预防和处理措施

塌方的预防和处理措施

塌方的预防和处理措施1. 塌方的原因说到塌方,这可是个让人心里一紧的词儿!它往往是在雨水多了,或者地基不稳时,突然来个“天崩地裂”,把人吓得不轻。

那么,塌方到底是怎么回事呢?其实,它主要和地质、天气以及人类活动息息相关。

比如,地面浸水,土壤饱和,就像你喝了太多水,肚子撑得慌,最后可能就会“呕”出来。

而如果说山体本来就松软,再加上人为的开采、建筑,简直就是给塌方提供了“肥料”。

总之,塌方可不是随便来的,它有它的“小脾气”。

1.1 常见类型说到常见的塌方类型,咱们就得先列举几个。

比如,滑坡就是其中之一。

想象一下,坡上大雨一来,土壤松动,然后轰的一声,土石一起滑下来,真是让人心惊胆战。

此外,还有崩塌和泥石流,这些都是自然界给我们带来的“惊喜”。

不过,要是你恰好在这些地方,那可真是“步步惊心”啊。

2. 塌方的预防措施既然塌方的危害这么大,那我们该如何防范呢?首先,最重要的就是要了解当地的地质情况。

这就像去一个新地方之前,先查一下那里的天气,免得带伞又带太阳镜,尴尬得不行。

地质勘查可以帮助我们知道哪些地方容易塌方,从而做好防范措施。

2.1 加强监测其次,得加强监测。

我们可以利用一些科技手段,比如地面监测仪器,来实时监测土壤的变化情况。

这样就像给大地装了“心脏监护仪”,一有异常,立马就能“发出警报”。

当然,咱们也得定期进行巡查,特别是在雨季,千万别掉以轻心。

2.2 植被覆盖再有,就是增加植被覆盖。

植物的根系能帮助固定土壤,就像一个小卫士,保护土壤不受侵害。

因此,大家在山坡上多种点树木和草坪,既美化环境,又能预防塌方,真是一举两得!所以说,植被真的是“土壤的保护神”!3. 塌方的处理措施即便我们再怎么小心,难免还是会遇到塌方的情况。

这时候,处理措施就显得尤为重要。

首先,确保人员安全是第一位的。

遇到塌方后,要立即撤离受影响区域,这可不是开玩笑的。

记住,安全第一,其他的都可以慢慢来。

3.1 设立警示标志接下来,得在危险区域设立警示标志,让路过的行人和车辆看到后能够及时避开。

试论山区铁路路基边坡病害的成因及其整治措施

试论山区铁路路基边坡病害的成因及其整治措施

试论山区铁路路基边坡病害的成因及其整治措施山区铁路路基边坡病害是指在铁路路基边坡上发生的各种地质灾害,如滑坡、塌方、泥石流等,对铁路线路及列车运行安全造成严重威胁。

对山区铁路路基边坡病害的成因及其整治措施进行深入研究,对于保障铁路运输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一、山区铁路路基边坡病害的成因1. 地质条件山区地质环境复杂,地震、地貌、气候、岩土等因素影响着铁路路基边坡的稳定性。

地震和地壳运动会导致地层变形和岩石破裂,增加边坡滑坡、塌方的危险性。

山区地形复杂,地势陡峭,容易发生山体滑坡、岩体坡体滑移等地质灾害,对路基边坡稳定性造成威胁。

湿润的气候条件会加速岩体风化和侵蚀,增加边坡病害的发生概率。

2. 人为活动山区铁路线路穿越人迹罕至、植被覆盖较密的地域,同时又需要进行大量的土方工程和爆破作业,这些人为活动会破坏原有的地质结构,加剧边坡病害的发生。

铁路线路周边的开发和建设也会增加边坡病害的风险,如乱堆乱放、违法采矿、违法建房等行为。

3. 水文因素山区气候湿润,多雨季节降水量大,水文过程活跃,巨大的水力作用也是造成边坡病害的重要因素。

雨水渗入地层,增加了边坡的稳定性风险。

山区的河流、溪流水势汹涌,易引发山洪、泥石流等次生灾害,对路基边坡构成直接威胁。

二、山区铁路路基边坡病害的整治措施1. 加强科学勘察铁路路基边坡的病害整治首先需要对铁路线路周边的地质环境进行详细的勘察和分析,了解地质构造、地层情况、地下水位、斜坡稳定性等相关信息,严防盲目施工和不完善的方案设计。

2. 提高设计标准针对山区铁路路基边坡病害频发的特点,应加大路基边坡的设计标准,提高边坡的稳定性和抗灾能力。

采取适当的边坡倾斜度和过渡坡高,合理设置排水措施以及使用合适的边坡支护工程。

3. 加强监测预警针对山区铁路路基边坡病害,应加强现场监测预警系统的建设,实施实时监测,发现异常情况及时报警,采取措施加以维修和加固,确保路基边坡的稳定性。

4. 生态修复对山区铁路线路周边的植被进行生态修复,适当的植被覆盖可以降低边坡的裸露程度,减少坡面的侵蚀和降水的冲蚀作用,提高路基侧坡的稳定性。

塌方的处理措施范文

塌方的处理措施范文

塌方的处理措施范文塌方是指地质灾害中地表或山体发生坍塌,造成土石体部分或全部滑移、倾斜甚至崩塌的现象。

针对不同规模和类型的塌方,采取合适的处理措施是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关键。

下面将探讨塌方的处理措施。

一、防范措施1.治理山体:在山体稳定性较差的地区,可以采用钢筋混凝土撑挡墙、护坡、挡土墙等支护措施,增加山体的稳定性。

2.排除隐患:定期检查整治山体上的易发塌地带,及时清除植被堆积、石块和岩石等滑坡物,避免发生塌方。

3.加强监测:安装遥感监测仪器和地质监测设备,对易发塌地带进行实时监测,及时发现并报告风险。

4.提高警觉性:加强对地质灾害的宣传教育,引导公众提高对地质灾害的认知和防范意识。

二、事前应急处置措施1.制定应急预案:建立完善的地质灾害应急预案,包括预案编制、组织机构建立、预警信息发布、应急救援等内容。

2.建立预警系统:利用现代化监测手段,及时掌握地质灾害风险情况,并发布预警信息,提醒居民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3.加强巡查监测:加大对易发塌地带的巡查力度,及时发现异常情况,采取防范措施,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4.编制疏散方案:根据地质灾害的不同情况,制定疏散方案,明确疏散路线和集结地点,确保居民的安全。

三、事中救援措施1.快速响应:接到灾害发生的报告后,迅速出动救援人员和装备,开展搜救和救援工作。

2.警戒区设立:根据塌方的规模和范围,设立警戒线,禁止人员和车辆进入危险区域,确保救援人员的安全。

3.救援人员培训:提前组织救援队伍进行培训,学习正确的救援技能和急救措施,提高救援效率和质量。

4.分析灾情:对塌方灾害的范围、原因等进行分析,制定救援方案,提出切实可行的处理措施。

四、事后修复与恢复措施1.清理土石体:对塌方现场进行清理工作,将滑坡物清理干净,恢复通行条件。

2.加固修复:对塌方的山体进行加固修复,采用深层加固、植被恢复等措施,防止再次发生塌方。

3.生态恢复:采取植被恢复、生态环境保护等措施,恢复塌方地区的自然生态环境。

山体落石、泥石流灾害的预防与整治

山体落石、泥石流灾害的预防与整治

山体落石、泥石流灾害的预防与整治山体落石、泥石流灾害的预防与整治嘉镜线(原名镜铁山支线)起自兰新线嘉峪关枢纽绿化站,止于镜铁山南站,全长70.348km,共有桥梁37 座/1346m、隧道19 座/12318m、涵渠67 座。

整条线路依山傍河而行,自冰沟以上大部分路基为半堤半堑或路堑,山高坡陡,植被稀少,季节性温差变化较大,大部分山体没有经过工程措施治理,历经几十年的风化剥蚀,山体岩石松动塌落,极易发生塌方落石事故,严重影响铁路行车安全。

一、嘉镜线防洪存在的主要问题嘉镜线沿途祁连山区气候变化无常,雨水多集中在7、8、9月,降雨呈现分布不均、局域性、突发性的特点,因此一旦降大雨极易形成灾害。

2008 年7 月、8 月,2009 年9 月、2010 年7 月、8月均发生了强降雨水害。

嘉镜线k37+000-k70+348 段沿北大河河谷穿行,线路两侧有断续阶地,阶地为紧密卵石层和沉积沙砾层。

河岸两侧风化严重、岩体破碎,地形地质复杂,雨季遇降雨天气极易诱发山体崩坍落石,危及行车安全。

2010 年7 月2 日嘉镜线K70+330 处落石刮擦机车排障器,影响行车1 小时15 分钟。

由于该线两侧均为高陡边坡,部分区段因融雪、暴雨侵蚀,山体产生软弱滑动面,汛期遭受强降雨,易产生山体滑塌。

嘉镜线由于设计年代久远、建设标准低,加之受施工条件的限制,使得该线设备的质量不高、先天不足。

目前该线共有67 座涵渠,其中孔径1m 以下的涵渠31 座,部分冲沟或洪积扇区无排洪设施。

汛期,山区铁路经常发生局地强降雨,极易形成泥石流,由于桥涵孔径不足或排洪设施不完善,诱发泥石流漫道。

2008 年7 月17 日嘉镜线冰沟- 狼尾山K44+990 发生泥石流掩埋线路,中断行车。

2009 年9月4 日嘉镜线K69+000-100 处因泥石流上道,造成K69+0821-2.3m 板梁桥、K69+2741-6.7m 板梁桥、K69+9581-1.0m 拱涵、K70+7471-1.5m 拱涵、K71+5341-1.0m 拱涵堵塞,中断行车。

预防边坡塌方伤害的措施

预防边坡塌方伤害的措施

预防边坡塌方伤害的措施边坡塌方是一种自然灾害,会给我们的生活和财产带来很大的威胁。

为了减少这种灾害的发生,我们需要采取一些预防措施。

下面就是一些预防边坡塌方伤害的措施。

1. 种植防护林种植防护林是一种有效的预防边坡塌方的方法。

如果山地上没有树木覆盖或树木被砍伐,就容易发生边坡塌方。

因为树木的根系可以固定土壤,防止土壤流失。

同时,树木可以吸收雨水,减缓了雨水的冲刷能力,也能增加土壤的黏性和稳定性。

所以,如果我们在山地上种植防护林,就可以大大减少边坡塌方的概率。

2. 建设护坡工程在建设防护林的同时,我们还可以采取一些护坡工程措施。

比如,可以在边坡上加装护栏,防止人和动物跌落或滑落;在路面边缘设置护坡石或钢筋网,可以防止石头和碎石滑落到路面上,还可以防止土石流和泥石流的侵袭。

同时,可以在边坡上设置防护板或喷涂防护漆,来防止水侵蚀和黏土滑动。

3. 聘请专业机构进行监测在边坡工程的施工过程中,聘请专业机构对施工现场进行监测,可以及时发现边坡的塌方和变形现象。

对于已经出现的裂缝、变形和沉降等迹象,可以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加固和稳定边坡。

同时,还可以通过采用一些现代化监测技术,如GPS定位、激光雷达等,对边坡的形变和位移进行追踪和预测。

4. 合理规划进行开发和利用在山地开发和利用的过程中,需要合理规划,减少对边坡和山体的破坏。

比如,在建设住宅和公共设施的时候,需要选择地势高、土地坚硬的地方进行建设,避免在边坡上建设。

同时,也需要注意山地旅游的开发和管理,避免过度开发和垃圾满山的情况发生。

5. 增加市民自救和避险意识在城市中,一些高楼大厦和公共设施可能因为自然灾害而倒塌或破坏,而破坏后的残骸就会砸到过往的车辆和行人身上,造成不可估量的人员伤亡。

因此,我们需要加强市民自救和避险意识的普及。

市民应该知道如何逃离遇到爆炸、地震、火灾等突发事件的地点,应该知道如何正确使用消防器材等避险工具。

这样可以多一份从容和安全。

结论通过以上预防边坡塌方伤害的措施,我们可以减少边坡塌方带来的威胁,更好地保护我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山体危石的防治管理措施

山体危石的防治管理措施

山体危石的防治管理措施前言地球上的许多地方都有山体和岩石,尤其是在陡峭的山脉和悬崖峭壁上,山体和岩石的崩塌和滑坡是很常见的。

这种情况不仅给自然环境带来了影响,更给人类的生活和财产带来了严重的威胁。

因此,如何有效地预防和管理山体危石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介绍一些防治措施的方法,以便更好的防止山体危石灾害的发生。

防治管理措施预防措施1.植被恢复和稳定植被覆盖是防范山体危石的重要手段之一,特别是在陡坡和悬崖上。

通过植被恢复和稳定,可以减缓雨水流动的速度、减少水土流失、增加草坪的滑坡阻力等等。

2.土方工程土方工程是用土体进行填筑或挖掘的工程,它可以通过土质调整,改善土壤物理力学性质,提高山体的稳定性。

土方工程采用灰色土壤、多年生草坪和耐盐碱土所构成的土体来进行填筑和覆盖,还可采取措施进行满足冷热循环,常年稳定,抗冻和保持土质湿度等等。

3.行政管理政府职能部门要制定相关政策,出台相关法规,加强对危险山体和悬崖峭壁的监测和治理,提高应急处理的能力,严格控制城市拓展和农村建设,以避免过度使用土地引发的环境问题。

应急处理1.准备好相关设备在山体危石灾害可能发生的地区,应该准备好相关的紧急救援设备和工具。

举例来说,可以准备各种工具,如捕石钩、铰链装置、钢板挡土墙、螺旋钢钉、地脚钉,以适应不同环境和地形。

2.制定应急预案在可能发生山体危石灾害的地区,应当制定应急预案,并进行足够的演练。

该预案需要考虑的因素包括,如何及时地发现危险、如何判断危险程度、如何疏散人员、如何使用相关设备等等。

监测和检查1.定期检查定期性的检查是很有必要的。

之前设立的山体危险点和悬崖峭壁要定期进行安全监测,确保没有发生岩石、土方或地滑等情况。

如果在检查中发现山体或石块出现移动或不稳定情况,及时采取措施对其进行稳定管理。

2.实时监测对于潜在的或者已经存在的危险点,可以安装监测设备,对危险程度进行实时监测。

这些设备可以监测山体的变形值、地下水位、降雨量等参数,并通过无线信号上传数据到服务器中,以便把握变化情况。

防坍塌应急处置措施

防坍塌应急处置措施

防坍塌应急处置措施在建筑施工、矿山开采、道路交通等众多领域,坍塌事故时有发生,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了巨大威胁。

为了有效应对可能出现的坍塌事故,最大程度减少损失,制定科学合理、切实可行的防坍塌应急处置措施至关重要。

一、预防措施(一)施工前的勘察与规划在进行任何工程项目之前,必须对施工场地进行详细的地质勘察和地形测绘。

了解地质结构、土壤性质、地下水位等情况,为设计和施工提供准确的基础数据。

同时,根据勘察结果制定合理的施工方案和安全措施,避免在不稳定的地质区域进行施工。

(二)加强设计与施工管理工程设计应充分考虑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遵循相关的规范和标准。

施工过程中,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进行施工,确保施工质量。

加强对施工过程的监督和检查,及时发现和纠正施工中的违规行为和质量问题。

(三)定期检查与维护对于已建成的建筑物、桥梁、隧道等结构,应定期进行检查和维护。

及时发现结构的损伤和缺陷,采取有效的修复措施,防止其进一步恶化导致坍塌事故的发生。

(四)教育培训加强对施工人员和管理人员的安全教育培训,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置能力。

使他们了解坍塌事故的危害和预防措施,掌握正确的施工方法和操作规程。

二、应急组织机构与职责(一)应急指挥中心成立以项目经理或企业负责人为组长的应急指挥中心,负责全面指挥和协调坍塌事故的应急处置工作。

应急指挥中心应具备快速决策和指挥能力,能够在事故发生后第一时间启动应急预案。

(二)救援小组组建专业的救援小组,包括抢险救援、医疗救护、后勤保障等。

抢险救援小组负责在事故现场进行抢险救援工作,抢救被困人员和物资;医疗救护小组负责对受伤人员进行现场急救和转运治疗;后勤保障小组负责提供救援所需的物资和设备,保障救援工作的顺利进行。

(三)各小组职责1、抢险救援小组(1)熟悉坍塌事故的特点和救援方法,具备较强的抢险救援能力。

(2)在事故发生后,迅速到达现场,采取有效的救援措施,抢救被困人员和物资。

(3)在救援过程中,注意自身安全,避免发生二次事故。

山体落石安全防护措施

山体落石安全防护措施

山体落石安全防护措施山体落石是一种自然灾害,对人类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了严重威胁,因此需要我们采取一系列的安全防护措施来减少山体落石事故的发生。

下面,我将从减少山体落石风险、监测预警、治理措施等方面介绍山体落石的安全防护措施。

首先,减少山体落石的风险是防护工作的首要任务。

我们应该从地质调查开始,对山体的岩性、结构、裂隙、坡面稳定性等进行详细的调查,了解山体的稳定性情况,从而对存在明显危险的山体进行监测与治理。

此外,要加强对人类活动对山体稳定性造成的影响的研究,比如采矿、机械挖掘等活动都有可能引发山体滑坡,要严格控制这些活动的影响,以减少山体滑坡的风险。

其次,监测预警是山体落石防护的关键。

我们应该在容易发生危险的地方布设监测站,通过现代化的技术手段如高精度GPS、遥感、激光扫描等进行监测,及时判断山体稳定性的变化,发现异常情况立即发出预警信号,提醒周边居民或工作人员采取逃生或撤离措施,以避免悲剧的发生。

此外,应建立完善的预警机制,定期对山体进行巡视,对可能发生滑坡或崩塌的地带进行加固,减少危险隐患。

再次,治理措施也是减少山体落石风险的重要手段。

我们可以采用物理、生物和工程手段来治理山体,保证山体的稳定。

物理治理可以通过建立挡土墙、护坡等工程手段来增加山体的稳定性;生物治理可以通过植被恢复和造林来加固土壤,增加固体结构,减少山体滑坡的可能性;工程治理可以通过钢筋混凝土梁、支撑桩、锚杆等手段来提高山体的稳定性。

这些治理措施需要科学合理地设计和施工,以确保山体长期稳定。

此外,教育宣传也是山体落石防护的重要方面。

政府和媒体应加强对群众的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山体落石危险的认识,教育人们如何正确应对山体落石的威胁。

同时,要通过组织演练、培训等形式,提高公众的自救能力和防护意识,保证在发生山体落石事故时能够快速、有效地自救。

总之,山体落石是一种严重的自然灾害,对人类生命财产造成了巨大威胁。

为了减少山体落石事故的发生,我们应从减少风险、监测预警、治理措施和教育宣传等方面入手,采取一系列的安全防护措施,保障公众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

试论山区铁路路基边坡病害的成因及其整治措施

试论山区铁路路基边坡病害的成因及其整治措施

试论山区铁路路基边坡病害的成因及其整治措施山区铁路路基边坡病害是指由于山区特有的地质、水文条件以及环境影响等因素导致的路基边坡出现病害现象,主要包括边坡滑移、边坡坍塌、边坡冲刷等。

本文将从成因和整治措施两个方面进行讨论。

成因方面,山区铁路路基边坡病害的主要成因包括以下几点:1. 地质条件恶劣:山区地质条件复杂,存在大量的软弱岩层、节理等隐患,容易发生边坡滑移和边坡坍塌等病害。

2. 水文条件不利:山区雨量较大,水文条件复杂。

降雨时长、强度大,易引发边坡冲刷和坡体松动。

3. 生态环境破坏:山区大面积的采矿、采石、渣土填埋等活动,破坏了生态环境,导致边坡松动、土壤侵蚀等病害产生。

整治措施方面,针对山区铁路路基边坡病害,可以采取以下几项措施:1. 强化地质灾害预测和监测:建立健全地质勘察和监测网络,实时监测边坡的变形、滑动等情况,提前预警,采取应急措施。

2. 优化边坡设计:根据山区特有的地质条件,合理设计边坡的形状、坡度和排水系统,采用防滑措施,降低边坡病害的发生概率。

3. 强化水文管理:加强对山区铁路路基的水文监测和管理,及时疏导积水,减少边坡冲刷的发生。

4. 营造良好生态环境:加强山区生态环境保护,禁止违法采矿、采石和渣土填埋等破坏性行为,修复植被,增加边坡的抗冲刷能力。

5. 定期检查和维护:定期对山区铁路路基进行检查和维护,及时处理边坡病害,防止病害的扩大和进一步损坏。

山区铁路路基边坡病害是山区铁路建设中常见的问题,针对其成因,我们可以采取相应的整治措施,加强地质灾害预测和监测,优化边坡设计,加强水文管理,保护生态环境,定期检查和维护,以确保铁路的正常运营和安全性。

试论山区铁路路基边坡病害的成因及其整治措施

试论山区铁路路基边坡病害的成因及其整治措施

试论山区铁路路基边坡病害的成因及其整治措施山区铁路路基边坡病害指的是山区铁路路基边坡出现的各种损坏和破坏现象,主要包括滑坡、塌方、崩塌、泥石流等。

这些病害给铁路运输安全带来了很大的威胁,因此需要采取相应的整治措施。

本文就山区铁路路基边坡病害的成因及其整治措施进行探讨。

山区铁路路基边坡病害的成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 地质条件:山区地质多变,存在着不稳定的地质构造和松散的地层,容易导致边坡松动、沉降和溶蚀,加剧了边坡病害的发生。

2. 水文条件:山区雨量大,地下水含量高,降雨集中时容易形成地下水渗流和流动,增加了边坡失稳的风险。

3. 地震活动:山区地区地震活动频繁,地震震源的液化作用可能导致边坡发生滑坡、塌方等病害。

4. 人为活动:山区人口密集,人类的开发活动如挖掘、爆破、滥伐等都会影响边坡的稳定性,引发边坡病害。

1. 强化边坡支护:采用加固材料如钢筋混凝土、钢筋喷射等来增加边坡的抗滑和抗压能力,确保边坡的稳定性。

2. 加强排水措施:采取排水沟、截水沟等措施,及时排除边坡内的地下水和雨水,降低地下水位,减少边坡滑动的可能性。

3. 提高监测水平:增设边坡位移监测仪器,及时监测边坡的位移变化,一旦发现异常情况能够及时采取应对措施,防止边坡病害的扩大。

4. 综合防治:从地质环境、水文环境等多方面考虑,采取综合措施进行治理,如合理布置排水系统、避免破坏山体生态,提高边坡的整体稳定性。

5. 增强风险意识:加强边坡病害防治的宣传教育,引导居民和相关从业人员增强自我防范意识,避免在潜在边坡病害区域从事危险活动。

山区铁路路基边坡病害的成因和整治措施是一个复杂的问题,需要综合考虑地质、水文、人为等多种因素,通过强化支护、加强排水、提高监测、综合防治等手段来保证山区铁路的安全和稳定运行。

试论山区铁路路基边坡病害的成因及其整治措施

试论山区铁路路基边坡病害的成因及其整治措施

试论山区铁路路基边坡病害的成因及其整治措施山区铁路是连接山区和平原地区的重要交通工具,其建设和运营受到了地形起伏和地质条件的限制,对铁路线路的稳定性和安全性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而山区铁路路基边坡病害是影响铁路线路安全和正常运营的主要问题之一。

本文将从山区铁路路基边坡病害的成因及其整治措施进行分析探讨。

一、成因分析1.地质条件山区地质条件复杂,地形多变,地层岩石易产生滑坡、崩塌等地质灾害。

路基边坡病害的成因主要与山区地质条件有关,如地下水位变化大、地表水冲刷、岩土层质松散等,都是导致路基边坡病害的重要原因。

2.气候因素山区气候多变,降雨较多,易导致地表水流增加,地下水位上升,从而增加了路基边坡变形的危险性。

气温变化也会导致路基边坡热胀冷缩,加剧了路基的变形和破坏。

3.人为因素在山区铁路施工和运营过程中,人为因素也是产生路基边坡病害的重要原因。

例如未经规划施工、山区开挖大量土石、过度采矿等行为都会导致山区地质环境的破坏,从而加剧了路基边坡的病害。

二、整治措施1.加强地质灾害监测建立高效的地质灾害监测系统,随时掌握山区地质灾害的发生情况,及时采取应对措施。

利用遥感技术、地面监测设备等手段,对地质灾害易发区进行长期、全天候的监测,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减少地质灾害对铁路的影响。

2.采取加固措施针对路基边坡病害的成因,可以采取加固措施来减少路基边坡病害的发生。

例如在易滑坡、崩塌部位进行护坡加固,增加路基边坡的稳定性;设置排水系统,控制地下水位,减少水对路基的侵蚀作用;在路堤填土中加入合适的抗冲刷材料,提高路基的抗冲刷能力等。

3.合理规划施工在山区铁路的规划和施工过程中,要严格遵循相关标准和规范,采取科学合理的工程措施,减少对地质环境的破坏。

严格控制土石方开挖量,避免大规模的土石方开挖导致地质环境的变化,保护山区植被和地表水体,减少地表水冲刷对路基的影响。

4.加强维护保养山区铁路路基边坡病害的整治不仅需要在施工阶段做好加固措施,也需要在日常的维护保养中定期对路基边坡进行检查,对已出现的病害进行修复和处理。

山体落石、泥石流灾害的预防与整治

山体落石、泥石流灾害的预防与整治

山体落石、泥石流灾害的预防与整治嘉镜线(原名镜铁山支线)起自兰新线嘉峪关枢纽绿化站,止于镜铁山南站,全长70.348km,共有桥梁37 座/1346m、隧道19 座/12318m、涵渠67 座。

整条线路依山傍河而行,自冰沟以上大部分路基为半堤半堑或路堑,山高坡陡,植被稀少,季节性温差变化较大,大部分山体没有经过工程措施治理,历经几十年的风化剥蚀,山体岩石松动塌落,极易发生塌方落石事故,严重影响铁路行车安全。

一、嘉镜线防洪存在的主要问题嘉镜线沿途祁连山区气候变化无常,雨水多集中在7、8、9月,降雨呈现分布不均、局域性、突发性的特点,因此一旦降大雨极易形成灾害。

2008 年7 月、8 月,2009 年9 月、2010 年7 月、8月均发生了强降雨水害。

嘉镜线k37+000-k70+348 段沿北大河河谷穿行,线路两侧有断续阶地,阶地为紧密卵石层和沉积沙砾层。

河岸两侧风化严重、岩体破碎,地形地质复杂,雨季遇降雨天气极易诱发山体崩坍落石,危及行车安全。

2010 年7 月2 日嘉镜线K70+330 处落石刮擦机车排障器,影响行车1 小时15 分钟。

由于该线两侧均为高陡边坡,部分区段因融雪、暴雨侵蚀,山体产生软弱滑动面,汛期遭受强降雨,易产生山体滑塌。

嘉镜线由于设计年代久远、建设标准低,加之受施工条件的限制,使得该线设备的质量不高、先天不足。

目前该线共有67 座涵渠,其中孔径1m 以下的涵渠31 座,部分冲沟或洪积扇区无排洪设施。

汛期,山区铁路经常发生局地强降雨,极易形成泥石流,由于桥涵孔径不足或排洪设施不完善,诱发泥石流漫道。

2008 年7 月17 日嘉镜线冰沟- 狼尾山K44+990 发生泥石流掩埋线路,中断行车。

2009 年9月4 日嘉镜线K69+000-100 处因泥石流上道,造成K69+0821-2.3m 板梁桥、K69+2741-6.7m 板梁桥、K69+9581-1.0m 拱涵、K70+7471-1.5m 拱涵、K71+5341-1.0m 拱涵堵塞,中断行车。

山体落石整治方案

山体落石整治方案

山体落石整治方案背景山体落石对周围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了极大威胁。

在中国,山体落石已经成为了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如何有效地防止山体落石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现状在中国,很多山区地带都存在着山体落石的安全隐患。

每年因为山体落石导致的事故也屡屡发生。

为了有效的解决山体落石问题,不仅要对治理区域内的山体进行人工处理,更要提高人们对于山体落石的防范和意识。

解决方案针对山体落石问题,我们提出以下解决方案:1.多层次防护在治理山体落石隐患区域时,要采取多层次的防护措施。

比如,在长时间的治理过程中,可以进行临时性的防护工作,如人工擦拭岩石表面,封装裂缝等。

同时,在持续的识别、监测和维护过程中,要对治理区域内的山体进行全面且周密的监测工作,如果发现问题及时进行整改。

2.应用新型工程材料在防止山体落石的过程中,应用新型的工程材料有助于提高工程质量、确保工程的可持续性。

比如,在预测冰雪荷载和岩体结构分析时,使用新型的材料来预估岩体的内在稳定性,同时确保工程的可持续性。

3.提高社会防护意识针对山体落石问题,提高社会防范意识是很重要的。

在治理山体落石隐患区域时,要重视社会心理导向,参考经验性防控方法,结合科学技术,还可以采用专业培训和社会媒体宣传来加强人们对于山体落石的防范和意识。

结论山体落石是一个需要长期持续的工程和治理过程,需要多方面协同来应对这个问题。

在治理山体落石的过程中,应该兼顾政策、经济、社会等各个方面,以“精”.、准、高”为治理的战略,才能更好的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实现可再生资源的有效利用。

山体落石整治方案

山体落石整治方案

山体落石整治方案背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口的不断增加,城市周边的山区逐渐成为了人们休闲、探险、旅游的热门去处。

然而,山区地形起伏,土石较松散,加上气候的影响,山体落石现象时常发生,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了威胁,甚至造成了重大损失。

因此,山体落石整治变得迫在眉睫。

目的本文旨在探讨山体落石整治方案,以期防止山体落石对人类生命财产的威胁。

方案措施一:加固山体加固山体是防止山体落石的重要措施之一。

具体做法包括:1.植被恢复在山体上铺设人工草皮和草籽,使草皮能够迅速生长并发展成为植被系统,从而稳定土壤结构。

2.单元锚索使用单元锚索技术,将钢索固定在山体表面,将钢钻钻入山体内部,通过扭矩固定在山体内部,增加山体的稳定性。

3.桩帽与嵌岩承台在山体上开挖深度较大的孔洞后,悬挂钢索,然后混凝土灌入孔洞中,在山体内和桩帽和嵌岩承台之间形成一个可靠的支撑体系。

措施二:采取防范措施除了加固山体外,采取一些防范措施也是非常重要的,具体包括:1.建立安全监测系统在山体上设置安全监测设备,可以实时检测到山体的运动情况,为预防事故做好准备。

2.要有科学的施工技术在山体上进行任何工程都需要遵循科学施工技术,不得随意开挖山体、施工,避免损害山体的稳定性。

3.制定灾害应急预案制定山体落石的灾害应急预案,一旦发生山体落石事故,第一时间采取应急救援措施,确保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

结论针对山体落石问题,我们应该采取加固山体和采取防范措施来达到预防山体落石对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的威胁,其中注意施工技术的安全性和制定灾害应急预案的重要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山区铁路山体塌方落石的防治措施
摘要:本文从危岩体的结构类型分析,总结出山体危石的检查方法,进而全面阐述了铁路坍塌、落石的预防以及整治
措施,同时提出了为更科学、合理的采取防落石措施的建议
意见。

关键词:山区;铁路;塌方;落石;危石;治理;整治;检查;建议;措施
1前言
太原工务段管内山区铁路所占比重较大,主要有南同蒲、太焦、太兴、太岚线等线路上。

由于建设年代早,标准低,
沿线山体坡面陡,风化严重,加之雨雪浸入,经过冻融循环,造成落石的危险进一步加剧。

历年,零散碎石甚至二百立方
以上的塌方落石、泥石流涌到线路上,对线路、供电、电务、铁通等设备造成严重破坏,给铁路运营安全构成了极大威胁。

近年来,太原局加大了山体危石的检查、治理力度,通过运
用扫山、浆砌支护、拦石墙、柔性护网、拦石网、棚洞、远
红外检测等多种手段,进行全方位、立体化、多层次的综合
整治和监测,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山区铁路的抗洪能力有了
明显的提高。

2危岩体结构类型
山体危石所处岩体结构比较复杂,主要包括以下五种状态:
2.1石灰岩节理山体
该岩体多为质地脆硬的石灰岩和质地较软的页岩按层理结构组成,几层石灰岩间存在一层页岩。

页岩层质地较软,被
水浸泡后抗滑强度降低,并具有一定可塑性,易破碎,有的
山体层理面斜向线路,其延长线与线路成45°-65°角,对
线路构成威胁。

特别是降雨饱和后,雨水易沿节理、层理面
的裂缝流入,进一步侵蚀软化页岩,致使页岩层与石灰岩层
间抗滑阻力降低,产生裂缝、剥离,最终形成滑坡、落石。

2.2页岩山体
该岩体主要成分为粘土、碎屑矿物质,具有书页一样的薄层页理状构造,极易被雨水浸泡、侵蚀,风化、破碎脱离母
岩形成危石。

2.3泥岩(土矸石)山体
该岩体由粘土沉积形成,其成分多为粘土矿物质,硬度随其含水量的变化而变化,当天气干燥时,泥岩岩体硬度较高,且比较坚韧,不易破碎;当连续降雨,含水量较大时,岩质
变软可塑性增强,易破碎坍落。

2.4碎石堆积山体
该岩体主要由石灰岩风化、剥落的碎石堆积形成岩堆构成,在路堑上方斜面超过65°的岩堆0.2-0.5m厚度内的表层碎
石处于最不稳定状态,极易落石,危及行车安全。

2.5土夹石山体
该岩体多处于土质山体、路堑中,大小不均的石块由泥土包裹着,干热天气时,土石浑然一体比较牢固,雨水天气土
体变软,特别是大雨冲刷掉泥土后,石块裸露成为危石。

3山体危石检查方法
3.1日常检查方法
3.1.1观察法
即用肉眼观察石体外观。

如石块上下或左右有裂缝、下沉,说明石块松动,可确定为危石,用红漆打好标记,下次检查时,再仔细观察或处理。

如松动变化增大,可要点扫山处理,小块危石可用安全网兜取走。

3.1.2撬动法
即用撬棍轻撬石块裂缝处,如手感和眼观察有松动,可鉴定为危石。

3.1.3观测法
如发现石体裂缝或有下沉迹象,撬动时无松动迹象的,可采用两种观测方法鉴别危石。

一是插标法,即在危石的裂缝
当中插入小木棍,木棍大小可根据裂缝的大小采用,再次检
查时如木棍掉落说明石体已松动变化,可鉴定为危石。

二是
点距法,即在危石的裂缝两边用红漆涂好,然后,用尺子量
好数据,写在危石附近的岩石上,如下次检查发现距离扩大,说明危石已变化,可鉴定为危石。

3.2日常检查工具
安全桩(主副桩)、安全绳、安全带、安全帽、安全网兜、小撬棍、望远镜、喷漆。

3.3检查手段
经过长期探索,我们掌握了徒步巡检、高山下绳、重点看守、乘车检查四种基本手段。

3.3.1日常巡查
桥隧检查工区按照规定周期对山体危石进行徒步检查。

3.3.2下绳检查
桥隧检查工区利用天窗点下绳对危石进行重点检查,对山体状态、岩石稳定性进行详细的观察和评估,对发现的危石做标记。

3.3.3重点看守
对于危及行车安全的处所,如果隐患得不到及时消除,可列入II级防洪地点进行汛期看守。

3.3.4乘车检查
检查人员添乘机车,对沿线山体状况进行远距离观察,发现山体危石处所发生变化时,立即通知桥隧检查工区进行重点检查。

如发生连续降雨,山体含水量饱和时,将及时出动轨道车对沿线山体、危石重点处所进行全面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4山体危石治理方案
经过长期研究、探索和实践,目前太原局工务部门在整治病害山体时主要采用七种方法:
4.1扫山作业
对于山体表面岩层稳定性良好、表面附着零星松散碎石的处所,尽量通过扫山施工进行扫除,该方案具有施工灵活机动、见效快、费用低、清除危石彻底等优点。

4.2柔性捆绑加固
对于局部范围内(面积一般在200㎡以内)较为集中的小片危岩体,可以采用柔性捆绑加固的形式重点进行局部整治,
该方案可以集中力量治理山体上最关键、最危险的部位,最
大限度地减少资金投入。

4.3危石支护
对于孤立在山体上的个别岩石、甚至重达数吨以上的大型巨石,可以采用浆砌支护(包括木桩临时支护)的形式进行局
部加固,在危石的下部利用自然平台或人工开凿平台为基础,向上紧贴山体进行浆砌片石支顶,可以起到投入较小成本控
制危石病害发展漫延的效果。

4.4拦石墙、拦石网
对于路肩较宽、山体较缓、易发生边坡溜坍的处所,可以采用拦石墙等重型支挡形式进行整治,该方案具有防护效果
理想、工程耐久性好、施工便于就地取材等优点。

4.5柔性防护网
对于山体高陡、紧临线路的危石处所,尽量采用轻型柔性安全防护网形式进行整治,该方案具有施工安全便利、清除
隐患快、行车干扰小等优点。

4.6素喷、锚喷
对于泥岩(土矸石)山体,不易进行扫除,可在天气干燥时进行素喷,或采用加筋土钉、钢丝网进行锚喷加固,效果十
分理想。

4.7红外线监测
对于暂时无法通过工程进行治理的地段,通过安装高危路段线路障碍自动监测预警系统进行实时监测,取得了良好的
效果。

太原局从2012年6月份就开始对该系统进行试用,经过数千次的模拟试验,可有效的排除各种干扰,准确地对各
种危及行车安全的落石、滑坡和有关障碍进行报警。

近几年,在南同蒲、太焦等线安装了十几处,取得了可喜的成果。

5加强管理,山体危石综合整治取得明显成效
5.1加大资金的投入力度,抓好资金的统筹管理
近年来,我局加大对山体塌方落石整治力度,在资金的管理上做到统筹兼顾。

突出重点,如隧道口边仰坡高陡地段、
路肩窄小路堑高陡地段、俯斜线路的危岩滑床体地段等,把
有限的资金用在这些关键环节上,使危及行车安全的重大病
害能够优先得到治理。

5.2注重运用综合手段,对山体危石进行全面整治
山体危石治理中,针对重大复杂病害,我们注重运用综合手段,进行全方位、立体化、多层次的整治。

近几年我们逐步推广使用柔性防护网技术,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在作业条件具备的前提下,拦石墙、护墙、挡墙、护坡等浆砌防护技术也得到了很好的应用。

在对山体周边天沟、吊沟、截水沟等既有排水系统的修复和完善上,我们进行了加强和改进,突出综合整治。

山体防护是一个庞大的体系,只有把柔性防护对山体的加固作用浆砌防护对山体的支挡作用与排水系统对山体周边汇水的疏导作用有机结合起来,才能彻底切断风霜雨雪等自然灾害对危岩体的冲刷、渗透、浸蚀作用,实现最佳的整治效果。

同时,在山体危石病害整治中,我们坚持“工程治理重于电子监测、人为看守”的原则,坚持“永久整治重于临时处理、重复整治”的原则,尽可能一次投入,彻底根治,不留死角。

6结束语
长期以来,山体塌方落石始终是威胁行车安全的主要病害之一。

我局逐年加大了山体塌方落石病害的整治力度,通过采取多种形式的综合整治,使山区铁路的抗洪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

近年来未发生塌方落石影响行车的事故。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部.铁路路基大维修规则中国铁道出版社2008.7
[2]铁道部第一工程局路基.中国铁道出版社1994.10
[3]阳友奎坡面地质灾害钢丝绳网柔性防护系统[1]路基工程,2000,(4),35-39
[4]贺咏梅,阳友奎崩塌落石SNS柔性防护系统的设计选型与布置[1]公路,2001,(11):14-19
[5]阳友奎,周迎庆,姜瑞琪,等坡面地质灾害柔性防护技术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