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嫉妒心理现状调查分析

合集下载

羡慕嫉妒恨的心理学分析

羡慕嫉妒恨的心理学分析

羡慕嫉妒恨的心理学分析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羡慕嫉妒恨”这一情感组合常常被提及。

它似乎是一种复杂而又常见的心理状态,深深影响着我们的情绪和行为。

那么,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这种情感究竟是如何产生的,又有着怎样的内在机制和影响呢?首先,我们来谈谈“羡慕”。

羡慕往往是当我们看到他人拥有我们渴望但目前尚未拥有的东西时所产生的情感。

这可能是物质财富,如一辆豪华汽车、一座大房子;也可能是某种品质或能力,比如出色的沟通技巧、卓越的艺术天赋。

羡慕的产生通常是基于对自身不足的认知和对他人优势的欣赏。

当我们处于羡慕的状态时,内心更多的是一种向往和渴望,希望自己也能拥有类似的东西。

这种情感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激发我们努力去追求自己想要的,从而成为我们前进的动力。

然而,如果羡慕没有得到恰当的处理,就可能会升级为“嫉妒”。

嫉妒是一种更具负面性的情感,它包含了不满、怨恨和敌意。

当我们嫉妒他人时,不再仅仅是渴望拥有他们所拥有的,而是开始对他们的拥有感到不满,甚至希望他们失去这些东西。

嫉妒的产生通常与比较和竞争的心理有关。

我们总是不自觉地将自己与他人进行比较,如果觉得自己在某个方面不如别人,而且认为这种差距是不公平的或者是自己无法通过努力来弥补的,就容易产生嫉妒的情绪。

嫉妒心强的人往往会感到痛苦和焦虑,因为他们总是关注着别人的成就和幸福,而忽略了自己所拥有的。

而“恨”则是这一情感组合中最为极端和危险的部分。

当嫉妒发展到极致,就可能演变成恨。

恨是一种强烈的负面情感,包含了愤怒、仇视和报复的欲望。

产生恨的人往往会失去理智,可能会采取一些极端的行为来伤害他人或者破坏他人所拥有的。

这种情感不仅对他人造成伤害,也会给自己带来极大的痛苦和后果。

那么,为什么人们会产生“羡慕嫉妒恨”的情感呢?从个体心理的角度来看,自我认知和自尊心起着重要的作用。

如果一个人的自我认知不够清晰,对自己的价值和能力缺乏准确的评估,就容易在与他人的比较中产生不平衡的心理。

嫉妒的心理学研究概述

嫉妒的心理学研究概述

嫉妒的心理学研究概述论文导读:嫉妒是一种消极的、负面的情绪体验和行为表现,它对人类社会生活和个人心理造成巨大的不良影响,具有相当高的普遍性,一直是研究者十分关注的心理现象。

以上就是这六种主要的嫉妒理论在理论趋向上的分歧,我们可以在今后的研究中用更加综合的观点去寻找各个理论对嫉妒心理及行为的实际研究与治疗过程中的契合点,使其更具实际意义。

现在在美国和西欧研究并广泛使用的嫉妒评估量表有七种,它们分别是Mathes人际嫉妒量表、Bringle自我报告量表、Bringle投射嫉妒量表、Hupka爱情嫉妒量表、White习惯性和关系嫉妒量表、Rosmarin人际嫉妒反应量表、Bunnk嫉妒量表。

关键词:嫉妒,嫉妒理论,嫉妒评估量表嫉妒是一种消极的、负面的情绪体验和行为表现,它对人类社会生活和个人心理造成巨大的不良影响,具有相当高的普遍性,一直是研究者十分关注的心理现象。

1 基本概念嫉妒(Jealousy)一词源于希腊语“zelos”,意为争胜、热情和强烈的情感。

嫉妒是指个体和另一个人(指伙伴)之间已有的某种重要关系面临丧失,而被第三者(通常是人)得到时,个体所体验到的一种情绪(Mathes,1985)。

这种关系的丧失,如果不涉及其伙伴与第三者建立类似关系时,个体就不会产生嫉妒。

最为常见的嫉妒现象往往出现在恋情关系中,但其它类型的关系中也会有嫉妒发生。

总的来说,嫉妒常常涉及一种三角关系,三角关系的一边代表着两者之间的关系,嫉妒者和伙伴;另一边代表着伙伴和竞争者之间的关系,第三边代表着嫉妒者对第三者的态度。

英文中的嫉妒和妒忌(Envy)常常让人混用,对于嫉妒的研究走向成熟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明确了嫉妒与妒忌的区别。

嫉妒必须发生在人际关系情景中,嫉妒这个术语涉及到第三者,即便是这个第三者也许只是存在于嫉妒者的想象之中。

而妒忌发生在一个人缺乏另一个人所拥有的高人一等的能力、成就或者某件物品时的情绪体验,妒忌者既羡慕别人,又希望别人也和自己一样缺乏那些东西。

大学生学业嫉妒问卷的编制

大学生学业嫉妒问卷的编制

认 为处 于不 同文 化氛 围的人们 会有 不 同的嫉妒 体验
和反应方 式 ,它与文 化 中所包 涵 的价值 观和社 会规
范有关 …; u s 人提 出了社 会 生物学 理论 , 为嫉 B s等 认
妒是人 类进化 过程 中的一种 保护 性本能 反应 ,两性
大 学生心 理健康 教育 提供 了依据 。何 明 的大 学生嫉
及 影响多 。如 张建 育等人 的大 学生 的嫉妒 心理及 其 影 响 因素 的研究 ] 用 B i l , 采 r ge自我 报 告嫉 妒量 n 表、 特质 焦虑 问卷等 对高校 大学 生进行 调查 , 研究 了 当前 大学 生 的嫉妒 现 状及 嫉 妒 心理 的影 响 因 素 , 为
11 学 业嫉妒 的概 念 .
人类 需要 生 存 , 生存 需 要竞 争 , 争 产生 嫉 妒 , 竞 嫉 妒 滋生不 安 、 虑 , 至 怨恨 、 焦 甚 中伤 、 复 , 是 自 报 这
然人 性 和社 会人 性 的表现 。可见嫉 妒之 于人性 是一 件 自然 的事 ,心理学 界对于嫉 妒 的产生 原 因有 着不 同的解 释 。 u k 对 于嫉妒 给以社 会文 化学 的解释 , H pa
1 . 学业嫉 妒 的测量 2
嫉 妒 表 达 方 式 的不 同有 其 深 刻 的 生 物 进 化 根 源 ;
Mah s 出了嫉妒 的认 知现象学理论 和 P B R三 角 te 提 -—
关 系现 象 , 调 了对嫉 妒事 件 的认 知评 估 , 强 即刺 激 D
评 估 D反 应 模式 … 。还 有 很 多心 理 学 家如 Fe d ru 、 Sl e 、 i 、r g ao yWht B i l ,对 嫉 妒 持 有 人 格 理论 观 v e n e等 点。 他们 认为 嫉妒是 人格上 的一 种倾 向性 , 与人 之 人

心理咨询实际案例分析【大学生心理咨询案例分析嫉妒】

心理咨询实际案例分析【大学生心理咨询案例分析嫉妒】

心理咨询实际案例分析【大学生心理咨询案例分析嫉妒】大学生心理咨询案例分析案例简介:小A与小B是某艺术院校大三的学生,同在一个宿舍生活。

入学不久,两个人成了形影不离的好朋友。

A活泼开朗,小B性格内项,沉默寡言,小B逐渐觉得自己象一只丑小鸭,而小A却象一位美丽的公主,心理很不是滋味,她认为A处处都比自己强,把风头占尽,时常以冷眼对小A。

大学三年级,小A参加了学院组织的服装设计大赛,并得了一等奖,小B得知这一消息先是痛不欲生,而后妒火中烧,趁小A不在宿舍之机将A的参赛作品撕成碎片,扔在小A的床上。

小A 发现后,不知道怎样对待小B,更想不通为什么她要遭受这样的对待?[原因分析]小A与小B从形影不离到反目为仇的变化令人十分惋惜。

引起这场悲剧的根源,关键是个字——嫉妒。

[解决方法]既然嫉妒心理是一种损人损己的病态心理,严重影响自己的身心健康,那么如何克服呢?1.认清嫉妒的危害如前所述,嫉妒的危害一是打击了别人,二也伤害了自己、贻误自己。

遭到别人嫉妒的人自然是痛苦的,嫉妒别人的人一方面影响了自己的身心健康,另一方面由于整日沉溺与对别人的嫉妒之中,没有充沛的精力去思考如何提高自己,恰恰有继续延误了自己的前途,一举多害。

认清这些是走出嫉妒误区的第一步。

2.克服自私心理嫉妒是个人心理结构中“我”的位置过于膨胀的具体表现。

总怕别人比自己强,对自己不利。

因此,要根除嫉妒心理,首先根除这种心态的“营养基”——自私。

只有驱除私心杂念拓宽自己的心胸,才能正确地看待别人,悦纳自己,机常说的“心底无私天地宽”。

3.正确认知客观公正地评价别人,也要客观公正地评价自己。

别人取得了成绩并不等于自己的失败。

“人贵有自知之明”。

强烈的进取心是人们成功的巨大动力,但冠军只有一个,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一个人不可能事事都走在人前,争强好胜就一定能超越别人。

一个人只要客观地认识自己的优势和劣势,现实地衡量自己的才能,为自己找到一个恰当的位置,就可以避免嫉妒心理的产生。

当代大学生心理问题现状及原因分析

当代大学生心理问题现状及原因分析
问题剧增 , 并引起 中共 中央和社会各界群众的普遍 关注。
1 当代 大 学 生 心理 问题 的现 状
近年来 ,高校学生 的心理健康 问题越来 越受到社会 各界的关
注, 根据北京高校大学生心理素质研究课题组 的报告 , 有超过 6 % o
大 部分新 生在中学时期居住 的比较 集中 , 熟悉 的面孔 、 相似的 语 言、 习俗 。 构成 自己熟悉 的生活环境。跨进大学 , 周围的人来 自不 同地区 , 素昧平生 , 语言 、 习俗各不 相同 , 而且现在 的学 生都 有很强 的个性 , 一些大学生 由于性格上的不合群 , 而被同学不理解 、 排斥和
人因考试失败或恋爱受挫而产生轻生念头 或 自毁行为 ; 有人 因现实
不理想而玩世不恭或万念俱 灰 ; 因人 际关 系不和而逃避群体 自 有人 我封闭 。大量调查表明 , 前 我国大学 生发病率高 的主要原因是心 目 理障碍, 神疾病 已成 为大学生的主要疾病 。具 体表现为恐怖 、 精 焦
的问题 。 23 人际关 系导致的心理 问题 .
大学生作为一 个特殊 的社会群体 ,有他们 自己许 多特 殊的问
题。 如对新的学习环境与任务的适应 问题 、 对专业 的选择与 学习的 适应 问题 、 理想与现实 的冲突 问题 、 际关系 的处 理与学 习、 人 恋爱
中的矛盾问题以及对未来职业 的选择 问题等等 。由此 引发的身心
题 的多种 因素。 关键词 大学生 心理 问题 现状 原因
题 。大学要 面对 的学习与生活上 的所有 事情突然间要让他们 一个
人承受 , 这种变化给他们带来了一定的精神压力。 22学业压 力导致的心理 问题 . 大学学 习的任 务、 内容 、 方法发生 了变 化 , 如学 习方法 的变 化、 知识结构 的变化 、 管理模式的变化 、 生活方式的变 化、 空余时间的增 多等 , 让一些大学生感到压力增大无所适从 。很多学生在高 中J 段

大学生嫉妒心理的调查分析

大学生嫉妒心理的调查分析

大学生嫉妒心理的调查分析作者:郭颖来源:《学园》2015年第13期【摘;;要】嫉妒心理是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既具有破坏性又具有动力性。

本研究使用《学生嫉妒心理诊断量表》对洛阳市三所高校的360名大学生进行调查,并随机抽取部分大学生进行访谈。

研究结果表明,大学生嫉妒心理水平普遍较低;不同性别的大学生嫉妒心理差异不显著;理科生的嫉妒心理显著高于文科生。

【关键词】嫉妒心理;;大学生;;性别;;专业【中图分类号】G44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4810(2015)13-0043-02嫉妒一词源于希腊语“zelos”,意为争胜、热情和强烈的情感。

嫉妒心理是在与别人比较,发现自己在才能、名誉、地位或境遇等方面不如别人时而产生的一种由羞愧、怨恨等组成的复杂情绪状态。

嫉妒心理具有普遍性,也存在于大学生中,并有可能成为影像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之一。

研究表明,嫉妒心理对人既有积极作用,也有消极作用,嫉妒情绪过多可以影响个人的身心健康和良好的人际关系,甚至引起攻击性行为。

本研究的目的是为了更有针对性地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预防、调适和矫正嫉妒心理,对于高校提高其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性,构建和谐校园文化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一;对象和方法1.研究对象研究对象为河南科技大学、洛阳理工学院和洛阳师范学院本科生,分别抽取各校两个文科班和两个理科班,各班随机抽取30名被试,共360人。

回收有效问卷268份,有效率74.44%。

2.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学生嫉妒心理诊断量表》,该量表具良好的效度和信度,主要测量个体在生活情境中的一般嫉妒心理体验和可能的行为反应。

量表包含8道题目,采用ABCD四级计分,依据总得分的高低,可以将嫉妒划分为四个类型。

这四个类型的嫉妒心理强度不同,从高到低依次为,Ⅰ型:强烈型,Ⅱ型:时发型,Ⅲ型:克制型,Ⅳ型:平和型。

采用统一测试指导语,以班级为单位进行团体施测。

大学生嫉妒心理分析及应对策略

大学生嫉妒心理分析及应对策略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促进积极向上 的人生…
大学生应树立正确的人 生观和价值观,明确自 己的目标和追求,积极 向上地面对生活中的挑 战和困难,不因一时得 失而产生嫉妒心理。
培养良好的人 际关系
良好的人际关系是缓解 嫉妒心理的重要途径之 一。大学生应积极拓展 社交圈子,建立良好的 人际关系网络,通过真 诚的沟通和互助来化解 嫉妒心理问题。
家庭心理辅导
针对有嫉妒心理问题的孩子,家 长可寻求专业心理辅导帮助,了 解孩子的心理状况并采取相应措 施。
社会层面的干预措施
01
社会宣传
通过媒体、宣传栏等途径,宣传正确的价值观和心理健康知识,引导
学生关注自身心理健康,避免嫉妒心理的产生。
02
社会支持
社会应提供更多的支持和帮助,如提供奖学金、助学金等,减轻学生
的经济压力,减少因经济条件而产生的嫉妒心理。
03
社会竞争意识培养
通过各种渠道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使其在竞争中保持平和的心态,
避免因盲目攀比而产生嫉妒心理。
05
研究结论与展望
研究结论
01
嫉妒心理在大学生群体中普遍存在,且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男生总体上表现 出更多的嫉妒心理。
02
大学生嫉妒心理的主要诱发因素包括学业、爱情、友情、才能和社会关系等方 面,其中学业和爱情因素对大学生的嫉妒心理影响最为显著。
提供专业的心 理咨询…
高校应建立心理咨询中 心,配备专业的心理咨 询师,为大学生提供专 业的心理咨询和支持, 帮助有嫉妒心理问题的 大学生得到及时有效的 帮助和支持。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建立合理的自我评价标准
大学生应该认识到自己的价值不仅仅取决于成绩、外表、社 交能力等方面,而是多方面的,要建立合理的自我评价标准 ,避免单一的自我价值判断。

大学生嫉妒心理的调查分析

大学生嫉妒心理的调查分析

大学生嫉妒心理的调查分析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走进校园,接受高等教育的洗礼,成为一名大学生。

然而,在这个充满竞争和挑战的大环境下,大学生嫉妒心理逐渐显现出来,成为影响他们人际交往的重要问题之一。

本文将进行一次大学生嫉妒心理的调查分析,探究其原因和应对之策,以期提高大学生的心理素质和自我提升能力。

一、调查方法本次调查采用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相结合的形式。

问卷调查主要就大学生的嫉妒心理进行简单了解,包括其嫉妒的对象、嫉妒的原因、嫉妒的表现等方面。

深度访谈则在问卷调查的基础上,对受访者进行详细的询问和交流,以便更好地了解他们的真实心理状态。

二、调查结果根据我们的调查结果,大学生的嫉妒心理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人际关系方面大学生在人际交往中常常会出现嫉妒心理。

他们会对那些与自己相比较的人产生强烈的不满和嫉妒,例如对成绩好的同学、长得更好看的同学、家庭背景更好的同学等等,产生不同程度的嫉妒情绪。

这种嫉妒情绪还会导致大学生的心理压力增大,降低幸福感和满足感。

2. 学业方面大学生在学习上也会产生一些嫉妒心理,例如对于底子好的同学或老师的好评等。

此外,学业成绩的差距也可能导致大学生的嫉妒情绪,特别是在参加比赛或考试等活动时。

这种情况表明,大学生的嫉妒情绪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在现实生活中没有充分发挥他们的才华和资源,从而导致他们感到失落和无助。

3. 社交媒体方面随着社交媒体的普及,大学生往往会对他人的照片、帖子或个人资料等比较自己的情况产生嫉妒心理。

这种情况很容易引发大学生的自卑情绪,进而激发嫉妒情绪。

尤其是在社交媒体上展示自己的生活,这种“炫耀”行为很容易引发其他大学生的嫉妒情绪。

三、应对策略面对大学生的嫉妒心理,我们需要给予及时的心理干预和引导。

以下几点建议或许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应对这种情况:1. 建立正确的比较观念失落的核心其实是建立在与别人的比较之上,而太多的人都是以别人的优点为标准来检视自己的缺陷。

学生嫉妒心强的原因

学生嫉妒心强的原因

学生嫉妒心强的原因目前很多家庭里面都是属于独生子女,意味着学生从出生开始,全家人都是围着孩子转,中认为自己才是最好的。

如果其他人把自己身上的宠爱剥夺之后,很容易就会产生嫉妒的心理。

1、爱慕虚荣的学生爱表现自己,过分关心别人对自己的评价,当别人取代自己的位置成为大家关注的中心时,就会产生嫉妒心理。

2、独占欲较强的学生恨不得将所有的荣誉、成绩、表扬等都揽在自己身上,一旦被别人得到,心里就不舒服。

3、耽于幻想的学生发现别人比自己强时,不是努力去赶上别人,而是在幻想中安慰自己,当现实无情地击破他们的幻想时,便会产生嫉妒心理。

4、幼稚、不成熟的学生学生虽然已到了高年级,但他们的心理年龄还小,不能全面地看问题,经常走极端,又不能从失败中吸取教训,当他们的愿望不能实现时,就会产生嫉妒心理。

学生嫉妒心理的对策1、树立标尺,防患未然每接手一个新班,我都会在开学初期利用班会时间,或在课堂上结合教材中某个内容,适当穿插一些培养人生态度的素材,引导学生做心胸开阔、豁达大度的少年。

我经常会用一些充满正能量的事例,如《三尺巷的故事》《负荆请罪》等做正面熏陶,有时也会用一些负面事例让学生引以为戒,如“既生瑜,何生亮”的典故、庞涓孙膑斗智的故事等。

这些例子有的故事性强,有的寓意深刻,学生都爱听,效果良好。

2、满足需要,平衡心态学生的嫉妒心较强,往往是由于自身某种“需要”得不到满足,导致心态不“平衡”。

因此,面对嫉妒心较强的学生,我常常想方设法去“平衡”学生的心态。

首先了解学生较低层次的需要是否获得满足,在生活上、学习上给他们力所能及的帮助,尤其要特别关注特殊家庭孩子的学习与生活,给他们以爱和温暖。

接着帮助学生分析嫉妒心对自己、对他人的危害,给学生列举一些生活中的具体事情,晓之以理,动之以情。

最后逐步引导嫉妒心较强的学生从其他方面弥补自己的不足,从而满足“尊重的需要”。

3、增强自信,消除嫉妒积极心理学认为,缺乏自信的学生往往更容易产生嫉妒心。

大学生自我分化、成人依恋与嫉妒的关系分析论文

大学生自我分化、成人依恋与嫉妒的关系分析论文

大学生自我分化、成人依恋与嫉妒的关系分析论文大学生自我分化、成人依恋与嫉妒的关系分析全文如下:所谓嫉妒是指个体和另一个人(指伙伴)之间已有的某种重要关系面临丧失或威胁,而被第三者(通常是人)得到时,个体所体验到的一种情绪,其特征是担心丧失,不信任,焦虑以及愤怒。

White认为嫉妒是一种包括情绪、认知和行为的复杂特定结构。

这种嫉妒随个体、情景和文化不同而有所差异而又相对稳定的存在于个体和人际关系水平中。

最为常见的嫉妒现象往往出现在恋情关系中,但其它类型的关系中也会有嫉妒发生,已有研究证明,嫉妒普遍存在于大学生中,并且这种嫉妒所带来的行为会对人的自尊、心理健康以及人际交往、亲密关系质量等产生威胁。

国外早在20世纪80年代证实嫉妒与低自尊、不安全感、个体分化水平低、依赖、控制、对威胁的感知、不信任、关系中的投入等因素有显著相关。

近期国内外均有研究探讨了成人依恋与嫉妒的关系,显示依恋对嫉妒行为具有预测作用。

自我分化是Bowen提出的家庭系统理论的核心概念,用来讨论个体在家庭中情绪依恋与独立自主的程度。

Bowen从内心层面与人际层面来阐释自我分化。

前者指个体将理智与情感区分开来的能力,高自我分化个体既可以产生强烈情感,又能自我克制并客观冷静地看待事物,而低自我分化个体理智常常被情感所淹没,以至于不能客观思考。

后者指个体在与他人的关系中同时体验亲密与独立的能力,高自我分化个体在家庭中既可以维持与家人的情感联系,又能保持清晰的自我感,而低自我分化个体极易受外界影响将自己的情绪与他人的情绪相混淆,面临压力时或回避他人以免因担心失去自主性而焦虑,或通过亲近依赖他人来减轻压力。

国内外研究表明,大学生的自我分化水平与心理健康状况密切相关,自我分化对心理适应性、人际关系问题、自我控制、成人依恋等具有重要预测作用。

在以往研究结果的基础上,本研究试图以大学生为群体在成人依恋与嫉妒的关系中加入自我分化来考察三者之间的关系,为大学生心理健康干预提供实证依据。

大学生嫉妒心理的成因分析及预防策略研究

大学生嫉妒心理的成因分析及预防策略研究

大学生嫉妒心理的成因分析及预防策略研究作者:刘娟来源:《发明与创新(职业教育)》 2020年第6期刘娟(甘肃建筑职业技术学院,甘肃兰州730050)摘要:大学作为学生思想由幼稚向成熟转变的重要时期,与其他的年龄段相比,学生更容易产生身心亢奋、思维前后变化快、思想不够成熟等心理特征。

同时,大学又是学生校园生活和社会生活的接轨点,相比其他时期的校园生活,大学不仅有单调的学习生活,丰富的校园文化也会影响学生的心理素质建设。

大学生处于人生的青年期,面临着学习和就业的转折点,在面对择业就业、人生未来选择、恋爱婚姻等问题时,很容易产生过激的嫉妒心理,甚至造成严重后果。

本文通过分析大学生嫉妒心理的产生原因,研究大学生嫉妒心理造成的严重后果,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具体的防范策略,用以引导大学生建立健康良好的心理素养。

关键词:大学生;嫉妒心理;产生原因;严重影响;预防对策嫉妒心理是人际关系中较为普遍的社会心理和情绪心理。

在现实生活中,一旦看到别人比自己幸运,便会产生嫉妒心理的情绪体验,这是一种缺陷心理。

在大学生中,极易产生嫉妒心理且学生缺乏有效的排解能力,因此要对学生产生嫉妒心理的原因、嫉妒心理的危害予以高度的重视,并采取有效策略予以预防和引导。

一、大学生嫉妒心理的产生原因(一)从小养成的错误认知观念嫉妒心理是人的思维中的一种正常心理现象,大学生嫉妒心理的产生是一种正常情况,但是在出现嫉妒心理后,如果不能凭借正确的思维认知能力进行合理的化解,任由其发展,就会造成不可预估的后果。

笔者在研究过程中,选择样本对大学生嫉妒心理进行了研究,发现很大一部分学生嫉妒心理的产生,与学生从小养成的错误认知观念存在很大的关联性。

人之所以会产生负面的心理情绪,并不是因为某一事件直接触发,而是由于人们在面对该类事件时,由于固有的错误认知和评价而造成的。

关于嫉妒心理,很多大学生从小没有形成正确的认知观念,而大学生在大学学习期间,除了学习之外,还需要独自处理很多学习之外的事情和人际关系。

大学生嫉妒心理分析及应对策略

大学生嫉妒心理分析及应对策略

大学生嫉妒心理分析及应对策略【摘要】本文通过对大学生嫉妒心理现状的分析,发掘嫉妒心理的成因,针对成因寻找其存在的不正确的认识与态度,进一步提出克服嫉妒的具体调适措施,期望帮助大学生有效地预防和克服嫉妒心理。

【关键词】大学生;嫉妒心理;调适策略欧阳文珍的研究表明:嫉妒心理普遍地存在于大学生中,甚至可以说人人均有嫉妒之心,只是程度不同罢了;嫉妒心理不仅普遍,而且强烈;嫉妒中虽有理智的参与,但仍具有很强的内隐性;就嫉妒而言男女之间并不存在明显的差异[1]。

嫉妒是比较的产物,一般是由于把自己的才能、品德、名誉、地位、成绩、境遇乃至容貌和他人进行了不合理的比较,从而形成心理不平衡。

大学生的嫉妒心理是指大学生对比自己优秀或者有能力的同学的不服气、失落、仇视、甚至带有一些破坏性的危险情感。

一、大学生嫉妒心理的内容和表现嫉妒是一种消极的情感,它包含忧虑和疑惧、愤怒和怨恨、羡慕和憎恶、猜疑和失望、屈辱和虚荣,这其实是看到与自己有相同目标或志向的人取得成功时产生的一种不恰当的不适感。

嫉妒的内容是多样的,然而在大学校园里嫉妒的主要表现形式有嫉妒才能,财富,德行、美丽等几方面。

嫉妒的表现形式分为攻击性和愤怒性。

攻击是对外的,即产生嫉妒的大学生发泄心里不满情绪[2]。

具体表现为恶意诽谤对方,比如四处散布流言和蜚语,说风凉话,打小报告,讽刺挖苦,编造是非,指桑骂槐等。

愤怒则是对内的,是产生嫉妒心理的大学生把嫉妒的发泄转向自己的一种表现。

二、大学生产生嫉妒心理的成因分析大学生的生活范围和生活阅历决定了他们的嫉妒心理所产生的原因,其中大学生强烈的自尊心所导致自我认知与评价的偏差又是嫉妒的根源,主要体现在大学生的人际交往、学习、情感、工作等方面。

(一)自我认知与评价的偏差大学生嫉妒心理是在面对与自己处于同等条件而在某方面强过自己的同学时产生的一种带有破坏性的危险情感,这是通过与其他同学进行比较而产生的一种消极的心态。

大学生的嫉妒并非天生的,而是在大学的特定环境条件下逐步形成的。

大学生心理健康调查问卷及情况分析报告

大学生心理健康调查问卷及情况分析报告

大学生心理健康调查问卷及情况分析报告二十一世纪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已是我们必须要关注的问题。

大学生一些自杀行为的,已经在我们周围频频发生了多起,甚至一度成为网络上的热门关键词。

下面是小编为你精心整理的大学生心理健康调查问卷及情况分析报告,希望对你有帮助!大学生心理健康调查问卷及情况分析报告篇1【摘要】当代大学生面临着家庭社会所给予的压力、无法派遣求职和就业所郁积的烦闷、出现自我定位迷惑等问题,针对当代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提出相关意见和建议,呼吁社会及家庭等各方面关注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为当代大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营造良好范围,分析和研究他们的心理状况,开展心理咨询活动,和引导他们养成良好的人格品质,建立的生活方式,树立乐观向上的精神【关键词】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原因及建议步入大学校园,所有一切都是新的,学习任务、人际交往及竞争压力等一系列的问题,需要大学生独立地面对和处理,因此也必然会给我们带来一些心理上、思想上的困惑,如:紧张,焦虑,恐惧,孤独,抑郁等,严重的不适应会造成心理障碍。

这些心理现象的产生,不同程度地影响了同学们的学习生活。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竞争越来越激烈,人们来自生活和工作的压力也越来越大。

作为一个当代大学生,会有哪些心理问题呢?河南工业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广告1103班毛概小组4组的同学对本校在校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现状进行了认真细致的调查,并针对一些具体问题对部分同学进行了调查问卷,并对其中发现的问题,加以思考和研究。

一、调查方法及对象采用自编的问卷,对河南工业大学各学院在校大学生(因适逢毕业季大四学生在校较少,无法使调查对象均匀分布于各年级)进行抽样调查,抽取人数共60人,有效问卷57,其中男生31人,女生26人,;另有部分网络调查问卷,受调查的对象来自全国各地的在校大学生,使调查的范围更广泛,问题的回答更具有代表性,数据更为精确,调查结果更为科学;对调查问卷实行不记名填写,保证了资料的真实性。

大学生情绪分析报告

大学生情绪分析报告

大学生情绪分析报告(实用版)编制人:______审核人:______审批人:______编制单位:______编制时间:__年__月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工作总结、述职报告、心得体会、工作计划、演讲稿、教案大全、作文大全、合同范文、活动方案、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And,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summaries, job reports, insights, work plans, speeches, lesson plans, essays, contract samples, activity plans, and other material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大学生情绪分析报告大学生情绪分析报告(精选3篇)大学生情绪分析报告篇1一、大学生不良情绪的主要征状。

嫉妒心,成功路上的拦路虎——大学生普遍妒忌心理案例分析

嫉妒心,成功路上的拦路虎——大学生普遍妒忌心理案例分析
关键词 :大学生 ;嫉妒心 ;社会 交往 中图分类 号:B 8 4 4 . 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 6 7 1 — 8 0 8 9( 2 0 1 3) 0 5 — 0 1 1 8 — 0 2
小 明是 日语系的一名学 生。大一开学 时,与舍友小强关 满 、怨恨等 ,同时易孤僻 、敏感多疑 、情绪不 稳。心理学家
笔者做过一次小范围调查随机向浙江工业大学60学进行调查49名同学表示曾经出现嫉妒心理其中有1嫉妒心理的影响21嫉妒心理危害身心健康一个人有了嫉妒心理会伴随着种种不良情绪如不满怨恨等同时易孤僻敏感多疑情绪不稳
- 理 论 纵 横
现代物 业・ 现代经济 2 0 1 3 年 第l 2 卷第5 期
嫉妒心 ,成 功路上 的拦路虎
里早 年因为一场火灾遭 受 了严重损 失之 后,经济变得紧 张。 小 明从小成绩好 ,父母对 他寄予 了厚望 ,希望他能改变全 家 对他 没有特别高 的要 求。他爱好文体活 动,交友广泛 ,成 绩
也 良好 。
嫉 妒心强烈者往往认 为 比他强的人都对他 构成 了障碍 , 他人的成功就意 味着 自己的失败 。而有 了这种挫折 感就不愿 后 ,小 明表现 出与小强减少交流 ,使身边 的人 生活在一种紧
题 的处理 。
卑感。从认知视角来看,自卑心理是理想 自我和现实 自 我存
在差距而导致 自我认知和评价 降低产 生的。小强的成绩与人 际 交往 能力均 超过 小 明,小 明 的 自卑感 正 是源于 这样 的 比 种 隐蔽 隋绪转化 成为对小强 的嫉妒表现 了出来 。 3 . 2人格因素是 内因 人格 因素是 构成个性的核心 因素 ,是遗传与环境相互作 用形成 的。一个人格不健全 的人考虑 事情 往往只从 自己的利 益 出发,一旦事与愿违便产 生不平衡 的心理 ,导致嫉妒 的产

大学生心理健康调查问卷分析报告

大学生心理健康调查问卷分析报告

大学生心理健康调查问卷分析报告大学生心理健康调查问卷分析报告范文(精选5篇)大学生心理健康调查问卷分析报告范文(精选5篇)1一、研究目的由于现代社会变得十分复杂,价值观多元化,家庭不稳定,还有各种社会思潮无不影响着广大中学生的健康长大。

适应社会与学校环境对于一些学生来说,已经是很困难的事情。

从各方面调查来看,中学生心理健康的情况令人担忧。

据外国学者估计,中学各年级学生中,约有15%的学生具有各类的心理题目,其中男生高于女生,城市高于农村。

中学生心理健康为广大教师提出了一个时代的命题,为能够及时有效地给学生提供心理健康的辅导和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的培养,我针对中学生心理健康的一些题目进行了调查,试图了解心理健康教育在中学生长大中有多大的作用,以便为自己和其他教师提供一些工作依据。

二、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1、研究对象:交城第六中学初中一、二年级学生。

2、研究方法:采用无记名调查问卷法,个别谈话的方法进行比较全面的调查研究。

3、样本容量:210调查问卷与调查统计情况附后三、中学生存在的心理健康题目及成因(调查结果分析)世界卫生组织明确指出:“健康不仅仅是没有躯体疾病、而是一种躯体、心理和社会功能均臻良好的状态。

”因此,中学生健康不仅仅是指生理、躯体方面的,而且应包括心理方面的。

随着我国经济、文化的发展,教育事业的进步,特别是随着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中学生心理健康题目日益引起各方面的关注重视、研究与探讨。

在接受调查的210名学生中有206人以为自己有心理题目,其中有32.04%同学以为与父母师生关系紧张,有25.73%的同学以为与同学间关系紧张,有23.30%的同学存在青春期题目,而又以女生比例较大,而应引起广大教育工作者留意的是有18.93%同学存在心理题目是由差生题目引起的。

(4题)据统计中学生的心理健康题目主要表现为喜怒无常,情绪不稳,自我失控,心理承受力低,意志薄弱,缺乏自信,学习困难,考试焦虑,记忆力衰退,留意力不集中,思维贫乏,学习成绩不稳,难于应付挫折,青春期闭锁心理,并在行为上出现打架、骂人,说谎,考试舞弊、厌学、逃学,严重的出现自伤或伤人现象。

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调查报告(优秀5篇)

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调查报告(优秀5篇)

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调查报告(优秀5篇)大学生存在对大学环境不适应、无法承担巨大的求职和就业压力、自我定位出现迷惑等问题,为此,可运用心理学方法和技巧,对大学生进行心理测试,分析和研究他们的心理状况,开展心理咨询活动,教育和引导他们养成良好的人格品质。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以下是作者勤劳的小编为大家找到的5篇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的相关范文,欢迎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篇一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变的越来越快,竞争也日益激烈,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变得错综复杂;同时,社会已进入了信息时代,由于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知识更新加快,迫使人们需要不断学习才不至于被飞速发展的社会淘汰。

面对这样的社会现实,人们的观念意识、情感态度也变得更加复杂多样,“人类进入了情绪负重年代”。

大学生作为社会中一个特殊群体,有许多特殊的自身问题,如对完全不同于中学的大学学习方式的适应问题,对所学专业的适应问题,人际关系的问题,学习与恋爱的矛盾问题,理想与现实的冲突问题,以及对就业与继续深造的选择问题等等。

如何加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大学生避免由于以上各种问题而造成的各种类型的心理问题,确保大学生以良好、阳光的心理状态去适应学校和社会生�一、当代大学生心理现状分析1.难以适应环境的快速变化。

从高中进入大学,不管是生活环境还是学习环境都有非常大的变化,社会活动越来越多,人际关系也比以前更加复杂。

这些变化对大学生的心理和想法造成极大的冲击,容易使大学生感到迷惑和无所适从,如果调整不好心态,就会影响正常的学习、交往并且出现相应的心理问题。

2.学习、考试带来的焦虑心理。

目前高校实行的奖学金制度、淘汰制度、弹性学制等制度以及英语、计算机过级考试等给大学生带来了巨大的心理压力。

部分学生在学习上的紧张感、压抑感长久得不到消解,从而造成心理上的紧张、焦虑和困惑。

3.社交障碍造成的忧虑心理。

按照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和青少年心理发展的特点,大学生对爱以及尊重的需要非常强烈,这些需要突出表现在人际交往中。

大学生嫉妒心理与自尊的关系研究

大学生嫉妒心理与自尊的关系研究

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探析大学生嫉妒心理与其自尊水平的相关关系。

方法: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采用大学生嫉妒心理量表以及缺陷感量表(FIS),对宜宾学院540名在校大学生进行测查,获有效被试420名。

结果:(1)大学生的嫉妒心理在经济、人际外表这三个维度上有显著性别差异;在经济和外表上,年纪差异显著,大四同学嫉妒心理更甚之;文理科生之间的嫉妒心理没有显著的差异;独生子女比非独生子女的嫉妒心理更强些;家庭条件处在两个极端的同学嫉妒心理比家庭收入中等的同学嫉妒心理强,主要表现在爱情嫉妒上;城市学生在爱情、经济和外表上的嫉妒心理高于农村同学。

(2)在社交自信、学习能力和自尊维度上的缺陷感体验有显著地性别差异;在社交自信、外貌、体能上不同年级体验到的缺陷感又有明显的年级差异;缺陷感量表的各个维度得分都具有显著地学科差异、生源地差异和独生与否差异;家庭月收入处于中等的大学生体验到的缺陷感出现两个极端。

(3)嫉妒量表总得分及各个维度得分和缺陷感总得分与各维度得分呈显著正相关。

结论:大学生的嫉妒心理与自尊水平都受到性别、年级、专业、独生与否、生源地以及家庭经济水平的影响,并且大学生嫉妒心理与自尊水平呈显著负相关。

关键词大学生嫉妒心理自尊AbstractObjective: This study aimed to College Students and jealousy and their level of self-esteem. Methods:cluster random sampling method, the jealousy scale of college students as well as the feeling of inadequacy Scale (FIS), Yibin College 540 college students test check validly test 420.Results: (1) the jealousy of university students in the three dimensions of the economy, people significant gender differences; economic and appearance ,the age difference is significant, even more of a senior classmates jealousy; between the arts and sciences students jealousy i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one child more than the non-child jealousy; family conditions at the two extremes of the students jealousy medium household income students jealousy, mainly on romantic jealousy; city students jealousy in love, economic and appearance than rural students. (2)social confidence,the feeling of inadequacy and experience on the learning ability and self-esteem dimension a significant gender differences; feeling of inadequacy and there are significant grade differences in the different grades of social confidence , appearance, physical experience; feeling of inadequacy scale all scores have significantly disciplinary differences, differences in students to and independent of the occurrence or difference ; monthly family income is in the middle of the college students to experience the feeling of inadequacy two extremes. (3) jealousy scale total score and the score of each dimension and feeling of inadequacy and the total score with the scores of the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r > 0, were tested positive correlation.Conclusion: jealousy and self-esteem of college students by gender, grade, professional, or not only, students to family economic level, and college jealousy and self-esteem was a significant positive correlation.Keywords College students Jealousy Self-respect目录摘要 (Ⅱ)Abstract (III)引言 (1)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1 对象 (1)1.2 测量工具 (1)1.2.1 个人基本信息调查表 (1)1.2.2 大学生嫉妒心理量表 (1)1.2.3 缺陷感量表(FIS) (2)1.3 施测过程与数据管理 (2)2 研究结果 (2)2.1 嫉妒概况 (2)2.1.1 嫉妒心理的总体情况 (3)2.1.2 嫉妒心理的性别差异 (3)2.1.3 嫉妒心理的年级差异 (3)2.1.4 嫉妒心理的学科差异 (4)2.1.5 嫉妒心理的独生与否差异 (4)2.1.6 嫉妒心理的家庭收入差异 (5)2.1.7 嫉妒心理的生源地差异 (5)2.2 自尊概况 (6)2.2.1 自尊的总体情况 (6)2.2.2 自尊的性别差异 (6)2.2.3 自尊的年级差异 (6)2.2.4 自尊的学科差异 (7)2.2.5 自尊的独生与否差异 (7)2.2.6 自尊的家庭收入差异 (8)2.2.7 自尊的生源地差异 (8)2.3 嫉妒心理与自尊的相关研究 (9)3 分析与讨论 (9)3.1 关于大学生嫉妒心理的分析 (9)3.2 关于大学生自尊的分析 (10)3.3 关于大学生嫉妒心理与自尊的关系分析 (11)4 结论 (12)参考文献 (13)附录 (14)调查问卷 (14)致谢 (17)引言嫉妒心理是人的一种主观的、消极的、甚至是抱有敌意的情绪,它是人在对自己与他人的主观距离(价值)的认知比较中,感到受威胁时产生的体验【1】。

大学生妒忌心情境问卷编制研究

大学生妒忌心情境问卷编制研究
妒忌 心 的关 键 因 素 , 对 妒 忌 心 的产 生 以及 强 烈 程 度 起 着 十分 重 要 的作 用 [ 6 ] 。
因此 , 为 了充分 唤起 妒忌 心 , 本文 将 妒忌 的对象 界定 在“ 朋 友” 范畴 。 尽 管妒忌 心在 高校 中存 在 的范 围广 、 危 害大 , 但 是 目前 为 止 国 内有 关 大学 生 妒忌 心 的研 究 却 相对 不 足[ 7 ] 。近年来 以调 查 和测 量 为主 要研 究 手段 的实 证性 文 章大量 出现 , 最 常用 的方 法 大致 有两 种 , 一种 是
作者简介 : 孙洁 ( 1 9 8 1 一) , 女, 山东烟台人 , 助教 , 硕士 , 主要从事大学生心理健康研 究 。
近年来 由妒忌 心引 发 的校 园 问题 日益 凸显 , 小 到班级 、 宿 舍 里 的 闲言 碎语 , 大到 校 园里 的恶性 事件 。 妒忌 心的范 围大 、 影响深 , 是 大学 生 心 理 问题 中的顽 疾 。正 如 培根 所 言 : “ 在 人 类 的 一切 情 欲 中 , 嫉 妒之
关键词 : 大学生 ; 朋友 ; 妒忌心 ; 情境 ; S E M 中图 分 类 号 : G4 4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 0 0 9 — 8 2 2 4 ( 2 0 1 3 ) 0 4 — 0 0 8 4 — 0 5
收 稿 日期 : 2 0 1 2 — 0 9 — 0 3


研 究 方 法
( 一) 结构化 访 谈和 开放 式 问卷 资料 的收 集 具体 做法是 : ( 1 ) 邀请 泉 州某 高校 心理 健康 中心 主任及 其他 学 院的辅 导员 3名 、 6 名 班 级心 理 委员 作 为结构 化访谈 的对 象 , 以 了解 大 学生 妒忌 心 问题 的现状 以及他 们 对 这一 问题 的看 法 。( 2 ) 根据 对 文献 资 料 的整 理分 析 , 结 合专 家 的意见 , 编 制 了开放 式 问卷 , 并 选取 泉州 某 高 校 的 1 2名 本 科 生进 行 开放 式 问卷 调查 : ①将 妒忌心 的概 念告 知调 查 对 象 , 即妒 忌 心 是指 当你 意识 到 自己 在能 力 、 地 位 等 方 面 不 如 别人 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学生嫉妒心理现状调查分析
任亮宝;赵美玲
【期刊名称】《青少年研究-山东省团校学报》
【年(卷),期】2013(000)003
【摘要】本研究采用大学生嫉妒量表对140名大学生进行测试,结果显示:大学生的嫉妒心理普遍存在,性别差异显著;女生的爱情嫉妒高于男生;农村学生在学业嫉妒、经济嫉妒、就业嫉妒上分数高于城市学生,差异显著;文科大学生在经济嫉妒上高于理科大学生,存在显著性差异;除爱情嫉妒以外,在其他五个维度上非独生子女的嫉妒分数高于独生子女,存在显著性差异.
【总页数】3页(P13-15)
【作者】任亮宝;赵美玲
【作者单位】河西学院教师教育学院,甘肃张掖 734000;河西学院教师教育学院,甘肃张掖 734000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当代大学生恋爱嫉妒心理的调查分析 [J], 张雨;司继伟
2.大学生嫉妒心理现状分析及教育建议 [J], 王经涛
3.对大学生就业心理的调查分析及对策研究——以山东大学2008届毕业生就业心理现状为例 [J], 郭学庆;于晶
4.大学生性心理现状调查分析——以河南省高校364例在校大学生为个案 [J], 刘
秀英
5.大学生嫉妒现状调查分析 [J], 武开蕾;欧阳文珍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