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一年级的数学教案

合集下载

数字初中第一册教案

数字初中第一册教案

数字初中第一册教案课程目标:1. 让学生掌握基本的数字知识和概念。

2. 培养学生对数字的敏感性和兴趣。

3. 培养学生运用数字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1. 数字的基本概念和性质。

2. 数字的运算规则和法则。

3. 数字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步骤: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小学学过的数字知识,为新学期的学习打下基础。

2. 向学生介绍本册书的学习目标和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数字的基本概念和性质(15分钟)1. 讲解数字的基本概念,如自然数、整数、分数等。

2. 引导学生理解数字的性质,如正数、负数、零等。

三、数字的运算规则和法则(20分钟)1. 讲解加、减、乘、除等基本运算规则。

2. 引导学生掌握运算的优先级和结合律等基本法则。

四、数字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15分钟)1. 通过实例讲解数字在购物、计算、测量等方面的应用。

2. 引导学生学会运用数字解决实际问题。

五、课堂练习(10分钟)1. 布置一些基本的运算题目,巩固所学知识。

2. 鼓励学生互相讨论和交流,共同解决问题。

六、总结和展望(5分钟)1. 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

2. 展望下一节课的学习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评价:1. 课后收集学生的课堂练习,评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2. 在下一节课开始时,进行简单的复习测试,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教学反思:本节课旨在让学生掌握数字的基本知识和概念,培养学生对数字的敏感性和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1. 讲解清晰,语言简练,让学生易于理解。

2. 举例生动有趣,贴近生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注重学生的参与和互动,鼓励他们积极思考和解决问题。

4. 及时进行复习和总结,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希望学生能够对数字有更深刻的理解,并能够运用数字解决实际问题。

同时,也为后续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数学初中一年级整式与分式教案

数学初中一年级整式与分式教案

数学初中一年级整式与分式教案一、引言整式与分式是数学中的重要概念,也是初中数学的基础知识之一。

掌握整式与分式的概念与运算规则,对于学习后续的代数和方程等内容具有重要意义。

本教案将重点介绍整式与分式的定义、性质以及基本运算规则,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这一知识点。

二、整式的定义与性质1. 整式的定义整式是指由常数、变量和它们的乘积以及它们的和构成的式子。

其中,常数称为0次整式,单独的变量称为1次整式,变量的乘积称为n次整式(n为正整数),常数与变量的乘积称为0次整式。

2. 整式的性质a) 整式的加法与减法运算满足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

b) 整式的乘法运算满足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

c) 整式的乘积仍然是整式。

三、分式的定义与性质1. 分式的定义分式是指由整式之间用分数线连接而成的式子,其中分子为整式,分母为非零整式。

2. 分式的性质a) 分式的加法与减法运算满足分式加减的通分原则。

b) 分式的乘法与除法运算满足分式乘除的基本原则。

c) 分式的除法运算可以转化为分式的乘法运算,并且需要注意约分的情况。

四、整式的基本运算1. 整式的加法与减法整式的加法与减法运算要按照同类项相加或相减的原则,即将同类项的系数相加或相减,保留相同的字母和字母的指数不变。

2. 整式的乘法整式的乘法运算要按照分配律的原则进行,即将每个乘数的每一项与另一个乘数的每一项相乘,然后将相同字母的乘积相加并合并同类项。

3. 整式的除法整式的除法运算可以转化为整式的乘法运算,即将除法转化为乘法的倒数形式,然后按照乘法的规则进行运算。

五、分式的基本运算1. 分式的加法与减法分式的加法与减法运算要按照通分的原则,即找到两个分式的最小公倍数作为分母,并将分子按照最小公倍数进行等比扩展,然后将分子相加或相减,并保持分母不变。

2. 分式的乘法与除法分式的乘法与除法运算要按照分式乘除的基本原则进行,即将分子与分母分别相乘或相除,并注意约分的情况。

对于分式的除法运算,可以转化为分式的乘法运算,并且需要注意倒数的处理。

立体几何初步:初中一年级数学教案

立体几何初步:初中一年级数学教案

立体几何是初中数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也是初中数学中相对难度较大的一项内容。

而对于初中一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在立体几何方面的知识储备非常有限,需要从最基础的认识开始学起。

本篇文章将针对初中一年级的立体几何教案进行详细分析,旨在帮助初中数学教师更好地开展立体几何教学工作。

一、教学目标初中一年级立体几何的教学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1.认识空间和立体图形,掌握基本概念;2.能够正确使用不同的表示方法描述立体图形;3.掌握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4.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相关问题。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初中一年级立体几何的教学重点和难点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1. 空间的认识与描述方法空间是指具有三个方向的区域。

初中一年级的学生需要通过实物模型与视觉感官体验来认识空间,并能够正确地使用感性语言表达空间的概念,如前后、上下、左右、内外等。

2. 立体图形的基本概念初中一年级的学生需要掌握立方体、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圆锥体等常见的立体图形的基本概念,并能正确地使用名称描述这些立体图形。

3. 立体图形的表面积计算方法掌握立体图形表面积计算方法是初中一年级立体几何的一个难点。

学生需要理解方向的概念,掌握不同立体图形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并且能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相关的问题。

4. 立体图形的体积计算方法初中一年级的学生需要掌握立方体、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圆锥体等常见立体图形的体积计算方法,并且能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相关的问题。

三、授课思路和方法1.模型展示法初中一年级的学生对空间和立体图形的概念比较陌生,这时候可以运用模型展示法来进行讲解和示范。

例如,教师可以带着学生一起观察立方体、长方体、正方体等实物模型,进行体验式的学习。

2. 归纳总结法在授课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归纳总结法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立体图形的概念和特征。

例如,教师可以让学生分组总结不同的立体图形的特征并进行比较,从而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立体图形的异同点。

3. 数学计算法在教学立体图形的表面积计算方法和体积计算方法时,教师可以通过演示计算方法,让学生在理性思考的同时,加深对立体图形的认知。

初中一年级第一课数学教案

初中一年级第一课数学教案

初中一年级第一课数学教案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有理数的定义及其分类。

2. 让学生掌握有理数的加减乘除运算方法。

3. 培养学生运用有理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1. 有理数的定义及分类2. 有理数的加减乘除运算3. 有理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生活中实际例子,如温度、海拔等,引导学生认识到有理数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2. 提问学生:“你们听说过有理数吗?有理数是什么?”让学生回顾已知的数学知识。

二、新课讲解(15分钟)1. 讲解有理数的定义:有理数是整数和分数的统称,包括正整数、负整数、正分数和负分数。

2. 讲解有理数的分类:整数(正整数、负整数、零)和分数(正分数、负分数)。

3. 讲解有理数的加减乘除运算方法:a. 加法:同号相加,异号相减。

b. 减法: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它的相反数。

c. 乘法:符号相同时,结果为正;符号不同时,结果为负。

d. 除法:除以一个数,等于乘以它的倒数。

三、例题讲解(10分钟)1. 讲解例题,让学生掌握有理数的加减乘除运算方法。

2. 让学生回答例题中的问题,检查学生对有理数运算的掌握情况。

四、课堂练习(10分钟)1. 布置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2. 选取部分学生的作业进行讲解,纠正错误。

五、拓展与应用(5分钟)1. 让学生运用有理数解决实际问题,如计算温度变化、计算购物时的找零等。

2. 让学生分享自己解决问题的过程,互相学习。

六、总结(5分钟)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加深对有理数及其运算的理解。

2. 强调有理数在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学评价:1.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对有理数及其运算的掌握情况。

2. 课堂练习:观察学生在练习中的表现,了解他们的学习状况。

3. 学生反馈:听取学生的意见和建议,不断改进教学方法。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生活实例引入有理数的概念,让学生了解有理数的定义及其分类。

通过讲解和练习,让学生掌握有理数的加减乘除运算方法。

初中数学一年级教案(优秀3篇)

初中数学一年级教案(优秀3篇)

初中数学一年级教案(优秀3篇)初中数学一年级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在具体情境中,理解“比多比少”的实际问题。

2.在学具的操作中,能正确列式并进行计算。

3.培养同学们的合作意识和环保意识。

教学重难点:通过了解废塑料的危害,小组自主讨论交流,理解“比多比少”的问题,在学具操作中,会正确列式计算。

教学过程:一、创境激疑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废品的危害吗?你能看图说说图意吗?出示“回收废品”情境图。

二、互动解疑1.让学生说一说废品的危害与回收利用。

从图中三名学生收集的废塑料的数量,你能提出数学问题吗?这些问题你能不能解决呢?2.让学生小组讨论,探究计算方法。

师:同学们做的都不错,谁能给大家说说吗?你提出的什么问题?你是如何解决的?三、启思导疑1.你能摆一摆小青收集的塑料袋个数吗?列式子计算。

让学生在摆小棒过程中,知道是与哪个数进行比较,然后发生了什么变化,最后把操作活动用算式记录下来。

2.看图摆一摆,算一算。

四、实践应用1.算一算。

小红折了42只幸运星,小英比小红多折了6只,小英折了多少只?2.在给希望小学捐书时,一(1)班捐了42本书,一(2)班再捐12本就和一(1)班同样多,一(2)班捐了多少本书?3.计算。

42+34 34+5 56-21 40+25 65-2 78-60 6+32 59-4 24+一qi4.看图提问题,并写出算式和答案。

(1)大象:我比小鹿高14厘米。

(2)小鹿:我的身高是65厘米。

(3)小兔:我比小鹿矮11厘米。

(4)熊猫:我再长4厘米就和小鹿一样高了。

五、总结评价我们请两位同学把今天所学的知识讲给大家听,谁愿意试一试?初中数学一年级教案篇二教材分析:《认识图形》这部分内容,是本册教材《有趣的图形》这一单元的起始课,是在第一册认识了立体图形的基础上,让学生初步认识平面图形,为以后学习更深层的几何知识打下基础。

教材体现了从立体到平面的设计思路,注重让学生通过操作活动体会面与体之间的关系。

初中数学_《感受可能性》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数学_《感受可能性》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教案6、袋子里有8个红球,m个白球,3个黑球,每个球除颜色外都相同,从中任意摸出一个球,若摸到红球的可能性最大,则m的值不可能是()A.1 B.3 C. 5 D.10活动目的:拓宽学生的思路,对本节知识进行查缺补漏,并进一步的巩固加深,鼓励学生大胆猜测,培养学生勤于动脑、勇于探究的精神。

注意事项:对于第4题与第5题可适当的说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即概率的大小,为今后学习概率做铺垫;对于第6题可根据回答情况讲解。

第五环节:课堂小结,布置作业活动内容1:师生共同回顾新知探究的整个过程,互相交流总结本节的知识点:⑴理解确定事件与不确定事件;⑵知道不确定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有大有小;⑶合理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相关问题。

活动目的: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体会学习的成果,感受成功的喜悦,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学生畅所欲言,教师给予鼓励)活动内容2:课后作业⑴教材P142问题解决“谁转出的四位数大”(小组探究交流)⑵自己收集生活中的随机事件,并了解其发生的可能性有多大注意事项:根据学生实际灵活选择作业内容。

活动目的:课下收集,是课堂的延伸,而适量的作业也是对本节知识的进一步巩固与拓展,也进一步加深了新知在学生头脑中的印迹,为更好的学习下节课的知识打下良好的基础。

学情研究初中一年级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学习能力,能对生活中的常见现象发生的可能性进行一定的分析和判断,但缺乏系统知识来规范。

初中一年级学生性格开朗活泼,对新鲜事物特别敏感,且较易接受,因此,教学过程中创设的问题情境应生动活泼、直观形象,且贴近生活。

由于学生概括能力较弱,推理能力还有待不断发展,所以在教学时,可让学生分组合作与交流,帮助他们通过直观形象地感知来理解抽象逻辑关系,是完成本节内容的关键,因此要注意调动和保护学生的积极性。

1、指出下列事件中,哪些是必然事件,哪些是不可能事件,哪些是随机事件?(1)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2)将油滴入水中,油会浮在水面上;(3)任意买一张电影票,座位号是2的倍数比座位号是5的倍数可能性大;(4)任意投掷一枚均匀的骰子,掷出的点数是奇数;(5)13个人中,至少有两个人出生的月份相同;(6)经过有信号灯的十字路口,遇见红灯;(7)在装有3个球的布袋里摸出4个球(8)抛出的篮球会下落。

初中数学一年级教案(5篇)

初中数学一年级教案(5篇)

初中数学一年级教案(5篇)初中数学一年级教案篇1教学内容:用数学教学目的:1、亲历从生活中提炼出生活知识的过程2、熟练地进行计算3、感受生活与数学的联系,促进学生在情感态度等方面的乐趣。

教学准备:课件思维训练:初步感觉数学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同学们,现在是什么季节那咱们就到郊外去秋游吧。

二、合作探究(课件出示)早上的太阳出来了,瞧,郊外的鲜花景色可真美啊,看远处还有几只可爱的猴子呢。

课件出示猴子图左图有5只猴,右有2只猴,分步出示。

请你看图说出图意,你是怎样算出图上的猴子的你能独立列出算式吗评价,你们认为谁说的好走过猴林又来到小河边,看,河里有几只鸭子呢课件出示鸭子图生说图意全班交流独立列式计算评价:你认为他说的有道理吗三、课中操同学们都是聪明的孩子,有美丽的小鸟和小梅花鹿都在为你们跳舞呢。

四、做一做梅花鹿图和蘑菇图说出图意后独立列式编题小组内试着互相编题让其他同学们来解答。

P62 13 14口算比赛或扑克牌游戏五、课堂总结今天同学们都学到了什么初中数学一年级教案篇2预习要求:看教科书第2—3页,做一做练习一第1-3题。

教学目标:1. 通过把长方形或正方形折、剪、拼等活动,直观认识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知道这两个图形的名称;并能识别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初步知道它们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在折图形、剪图形、拼图形等活动中,体会图形的变换,发展对图形的空间想象能力。

3. 在学习活动中积累对数学的兴趣,增强与同学交往、合作的意识。

教学重点:直观认识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知道它们的名称,并能识别这些图形,知道它们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难点:让学生动手在钉子板上围、用小棒拼平行四边形。

教学用具:长方形模型、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纸、课件、小棒。

教学过程:一、复习铺垫出示长方形问“小朋友们,谁愿意来介绍一下这位老朋友他介绍得对吗”接着出示第二个图形(正方形),问:“这个老朋友又是谁呢”再出示圆:“它叫什么名字这是我们已经认识的长方形、正方形和圆三位老朋友。

初一数学教学教案七篇

初一数学教学教案七篇

初一数学教学教案七篇初一数学教学教案七篇初一数学教学教案都有哪些?数学,是结构好的语言的好处,它简化的记法常常是深奥理论的源泉。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初一数学教学教案七篇,希望大家能够喜欢!初一数学教学教案精选篇1学习目标:1、从实际生活中感受有序数对的意义,并会确定平面内物体的位置。

2、通过有序数对确定位置,让学生感受二维空间观,发展符号感及抽象思维能力,让学生体会具体-抽象-具体的数学学习过程。

3、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和探索精神,创造性思维意识。

体验数学来源于生活及应用于生活的意识,更好的激发学习兴趣。

学习重点:理解有序数对的概念,用有序数对来表示位置。

学习难点:理解有序数对是有序的并用它解决实际问题,学习过程:一、学前准备预习疑难二、探索与思考1、观察思考:观察下图,什么时候气温最低什么时候气温最高你是如何发现的2、想一想:你看过电影吗在电影院内,确定一个座位一般需要几个数据,为什么(1)如何找到6排3号这个座位呢(2)在电影票上6排3号与3排6号有什么不同(3)如果将6排3号简记作(6,3),那么3排6号如何表示(4)(5,6)表示什么含义(6,5)呢3、结论:①可用排数和列数两个不同的数来确定位置;②排数和列数的先后顺序对位置有影响。

4、概念:有序数对:用含有的词表示一个位置,其中各个数表示不同的含义,我们把这种两个数a与b组成的数对,叫做有序数对,记作(a,b)。

三、理解与运用用有序数对来表示位置的情况是很常见的.如人们常用经纬度来表示地球上的地点.你有没有见过用其他的方式来表示位置的四、学习体会:1、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你还有哪些疑惑2、预习时的疑难解决了吗五、自我检测1、小游戏:怪兽吃豆豆是一种计算机游戏,图中的标志表示怪兽先后经过的几个位置. 如果用(1,2)表示怪兽按图中箭头所指路线经过的第3个位置. 那么你能用同样的方表示出图中怪兽经过的其他几个位置吗2、有趣玩一玩:中国象棋中的马颇有骑士风度,自古有马踏八方之说,如图六(1),按中国象棋中马的行棋规则,图中的马下一步有A、B、C、D、E、F、G、H八种不同选择,它的走法就象一步从日字形长方形的对角线的一个端点到另一个端点,不能多也不能少。

初一数学正负数教案

初一数学正负数教案

初一数学正负数教案教学目标:1. 理解正数与负数的概念,能够表示正数与负数;2. 能够用数轴表示正数与负数,并能够在数轴上表示给定的正数与负数;3. 通过具体的实例,了解正数与负数的加法与减法。

教学准备:1. 数轴模型;2. 小黑板或白板;3. 黑板笔或白板笔;4. 学生练习册或工作纸。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知识(5分钟)1. 提问:你们知道什么是正数和负数吗?请举例说明。

2. 学生回答后,教师解答:正数是大于零的数,如1、2、3等;负数是小于零的数,如-1、-2、-3等。

二、理解正数与负数(10分钟)1. 准备一个数轴模型,然后请学生观察数轴上的数字,并回答以下问题:a. 数轴的中央是什么数?(答案:0)b. 数轴的右侧是什么数?(答案:正数)c. 数轴的左侧是什么数?(答案:负数)2. 教师讲解:数轴上的右侧是正数,左侧是负数。

正数用正号“+”表示,负数用负号“-”表示。

三、数轴表示正数与负数(10分钟)1. 教师在黑板上画一条数轴,并标出0,然后请学生在数轴上表示以下数字:1,-2,3,-4,5。

2. 学生完成后,教师检查答案,并解释表示位置的意义。

四、正数与负数的加法(15分钟)1. 提问:正数与正数相加,结果是正数还是负数?为什么?2. 学生回答后,教师解答:正数与正数相加,结果是正数。

因为正数表示的是比零更大的数,两个正数相加,得到的数仍然比零更大。

3. 教师例举几个实际的加法例子,要求学生计算并给出结果。

例如:3+2=?,-4+2=?,-3+(-2)=?等。

4. 学生完成后,教师检查答案,并解释结果的意义。

五、正数与负数的减法(15分钟)1. 提问:正数与负数相减,结果是正数还是负数?为什么?2. 学生回答后,教师解答:正数与负数相减,结果可能是正数,也可能是负数,取决于两个数的大小关系。

3. 教师例举几个实际的减法例子,要求学生计算并给出结果。

例如:5-2=?,3-(-4)=?,-3-2=?等。

初中数学一年级教案:认识常见数学符号和单位

初中数学一年级教案:认识常见数学符号和单位

初中数学一年级教案:认识常见数学符号和单位一、认识常见数学符号和单位在初中数学的学习过程中,我们不可避免地会接触到各种各样的数学符号和单位。

这些符号和单位对于我们正确理解问题、进行精确计算非常重要。

因此,本教案将帮助同学们认识并掌握一些常见的数学符号和单位。

1. 数学符号的认识与运用1. 加法运算:加法是我们最早接触到的基础运算之一。

在书写加法算式时,我们通常使用“+”符号来表示两个或多个数相加。

示例:3 + 5 = 8,表示3与5相加等于8。

2. 减法运算:减法是另一个基础运算。

在书写减法算式时,我们通常使用“-”符号来表示被减数减去减数。

示例:7 - 2 = 5,表示7减去2等于5。

3. 乘法运算:乘法是指将两个或多个数相乘得到积的运算。

在书写乘法算式时,我们通常使用“×”、“*”或括号省略符来表示。

示例:4 × 6 = 24 或 (4)(6) = 24,表示4与6相乘等于24。

4. 除法运算:除法是指将被除数分成若干等分,每个等分称为一个除数,求出多少个除数构成被除数的运算。

在书写除法算式时,我们通常使用“÷”或括号省略符来表示。

示例:12 ÷ 4 = 3 或 (12)/(4) = 3,表示12除以4等于3。

2. 运算符号在等式中的应用1. 等于号(=):等于号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符号,在数学中表示两边相等的关系。

当两个表达式相等时,我们可以使用等于号将它们连接起来。

示例:5 + 3 = 8 或 x + y = z。

2. 不等号(≠):不等号用来表示两者不相等的关系。

当两个表达式不相等时,我们可以使用不等号进行比较。

示例:6 ≠ 9 或x ≠ y。

3. 大于号(>)和小于号(<):大于号用来表示左侧数大于右侧数的关系,小于则表示左侧数小于右侧数的关系。

示例:7 > 3 或 a < b。

3. 认识常见单位及其符号在实际问题中,我们经常需要使用一些特定的单位来度量数量。

数学初中一年级上册教案:代数表达式的计算

数学初中一年级上册教案:代数表达式的计算

数学初中一年级上册教案:代数表达式的计算一、引言代数表达式是初中数学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它是建立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基础。

在初中一年级上册学习代数表达式的计算,旨在培养学生的代数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为今后深入学习数学打下基础。

下面将从基本概念、计算方法和实际应用等方面详细介绍数学初中一年级上册教案:代数表达式的计算。

二、基本概念1. 代数表达式的定义:代数表达式是由数字、字母和运算符号组成的表达式。

字母表示未知数或变量,代表数值未知但数值范围确定;数字表示具体数值,运算符号表示运算关系。

例如,“3x+1”、“2y-5”就是代数表达式。

2. 代数表达式的元素:代数表达式主要包括数字、字母和运算符号。

数字是已知数值,字母是未知数或变量,运算符号有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等。

三、计算方法1. 代数表达式的加法和减法:对于代数表达式的加法,可以将字母部分合并,数字部分相加。

例如,计算“3x+2x”的结果,先合并字母部分得到“5x”,再相加数字部分得到“5”。

对于代数表达式的减法,也是类似的方法。

2. 代数表达式的乘法和除法:对于代数表达式的乘法,可以先将字母部分进行相乘,再将数字部分进行相乘。

例如,“2x*3x”的结果为“6x²”。

对于代数表达式的除法,也是类似的方法,先将字母部分进行相除,再将数字部分进行相除。

四、实际应用代数表达式的计算在日常生活和实际问题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1. 建模问题:代数表达式的计算在数学建模中起着重要作用。

通过对实际问题的观察和分析,将问题转化为代数表达式的计算过程,从而通过代数运算得到问题的解答。

例如,根据一根绳子的长度和宽度,求解绳子的面积。

可以通过代数表达式“面积=长度*宽度”来计算。

2. 简化运算:代数表达式的计算对简化运算非常有用。

通过代数表达式的计算,可以将复杂的运算简化为简单的运算,从而提高计算效率。

例如,计算“2x+3x-5x”的结果,通过合并相同项可以得到“x”。

初一数学教案(精选15篇)

初一数学教案(精选15篇)

初一数学教案初一数学教案(精选15篇)作为一名教职工,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

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初一数学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初一数学教案17.3.1多边形[教学目标]1.了解多边形及有关概念,理解正多边形及其有关概念.2.区别凸多边形与凹多边形.[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1)了解多边形及其有关概念,理解正多边形及其有关概念.(2)区别凸多边形和凹多边形.2.难点:多边形定义的准确理解.[教学过程]一、新课讲授投影:图形见课本P84图7.3一l.你能从投影里找出几个由一些线段围成的图形吗?上面三图中让同学边看、边议.在同学议论的基础上,老师给以总结,这些线段围成的图形有何特性?(1)它们在同一平面内.(2)它们是由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几条线段首尾顺次相接组成的.这些图形中有三角形、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八边形,那么什么叫做多边形呢?提问:三角形的定义.你能仿照三角形的定义给多边形定义吗?1.在平面内,由一些线段首位顺次相接组成的图形叫做多边形.如果一个多边形由n条线段组成,那么这个多边形叫做n边形.(一个多边形由几条线段组成,就叫做几边形.)2.多边形的边、顶点、内角和外角.多边形相邻两边组成的角叫做多边形的内角,多边形的边与它的邻边的延长线组成的角叫做多边形的`外角.3.多边形的对角线连接多边形的不相邻的两个顶点的线段,叫做多边形的对角线.让学生画出五边形的所有对角线.4.凸多边形与凹多边形看投影:图形见课本P85.7.3—6.在图(1)中,画出四边形ABCD的任何一条边所在的直线,整个图形都在这条直线的同一侧,这样的四边形叫做凸四边形,这样的多边形称为凸多边形;而图(2)就不满足上述凸多边形的特征,因为我们画BD所在直线,整个多边形不都在这条直线的同一侧,我们称它为凹多边形,今后我们在习题、练习中提到的多边形都是凸多边形.5.正多边形由正方形的特征出发,得出正多边形的概念.各个角都相等,各条边都相等的多边形叫做正多边形.二、课堂练习课本P86练习1.2.三、课堂小结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相关概念.四、课后作业课本P90第1题.备用题:一、判断题.1.由四条线段首尾顺次相接组成的图形叫四边形.()2.由不在一直线上四条线段首尾次顺次相接组成的图形叫四边形.()3.由不在一直线上四条线段首尾顺次接组成的图形,且其中任何一条线段所在的直线、使整个图形都在这直线的同一侧,叫做四边形.()4.在同一平面内,四条线段首尾顺次连接组成的图形叫四边形.()二、填空题.1.连接多边形的线段,叫做多边形的对角线.2.多边形的任何整个多边形都在这条直线的,这样的多边形叫凸多边形.3.各个角,各条边的多边形,叫正多边形.三、解答题.1.画出图(1)中的六边形ABCDEF的所有对角线.2.如图(2),O为四边形ABCD内一点,连接OA、OB、OC、OD可以得几个三角形?它与边数有何关系?3.如图(3),O在五边形ABCDE的AB上,连接OC、OD、OE,可以得到几个三角形?它与边数有何关系?4.如图(4),过A作六边形ABCDEF的对角线,可以得到几个三角形?它与边数有何关系?初一数学教案2教学目标1,整理前两个学段学过的整数、分数(包括小数)的知识,掌握正数和负数的概念;2,能区分两种不同意义的量,会用符号表示正数和负数;3,体验数学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生活实际的需要,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鲁教版-数学-初中一年级上册-《整式》参考教案

鲁教版-数学-初中一年级上册-《整式》参考教案

整式教学目标(一)教学知识点1.在现实情景中进一步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发展符号感.2.了解整式产生的背景和整式的概念,能求出整式的次数.(二)能力训练要求1.能从具体情景中抽象出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使学生经历对具体问题的探索过程,培养符号感.2.进一步培养学生认识特殊与一般的辩证关系.(三)情感与价值观通过丰富有趣的现实情景,使学生经历从具体问题中抽象出数量关系,在解决问题中了解数学的价值,发展“用数学”的信心.教学重点单项式的系数、次数,多项式的项、常数项等概念.教学难点对整式有关概念的理解.教学方法讲授——自主探索相结合.通过学生自主探索现实情景中用字母表示数的问题,认识代数式的作用.在此基础上,通过教师讲解,掌握整式的有关概念.教学过程Ⅰ.创设问题情景,引入新课[师]在上节中,我们已经学习了字母表示数,代数式等内容,这节课我们进一步认识代数式的表示作用.例如:很多小城镇里都有水塔,水塔可以用来储水,维持水压,每天水都不停地流进和流出水塔.一般地,白天,当人们从事生产活动时,流出水塔的水比流进水塔的水多;夜晚,当人们休息时,流进水塔的水比流出的水多.(1)如果水以每小时a升的速度流进水塔,那么4小时后,流进水塔多少升水,若a=20000升,计算一下结果;(2)如果水以每小时a升的速度流进水塔,同时又以每小时b升的速度流出水塔,那么4小时后,水塔里的储水量变化了多少?[生](1)4小时后,流进水塔的水为4a升;当a=20000升时,4小时后,流进水塔的水为:4a=4×20000=80000升;(2)4小时后,水塔里的储水量变化了(4a-4b)升.[师]在上述问题中列出的代数式4a,4a-4b都是整式,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整式的概念. Ⅱ.在实际情景中,明确整式的有关概念出示投影片:问题串小明房间的窗户如图3-4所示,其中上方的装饰物由两个四分之一圆和一个半圆组成(它们的半径相同).图3-4(1)装饰物所占的面积是多少?(2)窗户中能射进阳光的部分的面积是多少?(窗框面积忽略不计)(3)如课本图3-5所示,一个十字形花坛铺满了草皮,这个花坛草地面积是多少?(4)当水结冰时,其体积大约会比原来增加19,3xm的水结成冰后体积是多少?(5)如图3-6,一个长方体的箱子紧靠墙角,它的长、宽、高分别是a,b,c.这箱子漏在外面的表面积是多少?(6)某件商品的成本为a元,按成本价提高15%后标价,又以8折销售,这件商品的售价为多少元?[师生共析](1)装饰物是由两个四分之一圆和一个半圆组成,它们的半径相同,由图中的已知条件可知半径为4b ,所以装饰物所占的面积恰好是半径为4b 的一个圆的面积即216b π;(2)窗户中能射进阳光的部分的面积应该是窗户的面积与装饰物所占面积的差即ab-216b π; (3)(4)(5)(6) [师]我们观察下面列出的几个代数式可以发现:4a , 216b π,53x ,a2h 等,都是数字与字母的乘积.例如4a 是4与a 的积,216b π是16π与b2的积,53x 是53与x 的积,a2h 是1与a2h的积.像这样的代数式我们把它们都叫做单项式(monomial).其中的数字因式如“4”“16π”“53”“1”是单项式的系数.一个单项式中,所有字母的指数和叫做这个单项式的次数.哪位同学能给我分析一下上面几个单项式的次数呢?[生]4a 的次数是1次;16πb2的次数是2次;53x 的次数是1次;a2h 的次数是3次. [师]很好!你能给大家解释一下a2h 这个单项式的次数为什么是3次吗?[生]这是因为a2h 这个单项式中含字母a 和h ,而a 的指数是2,h 的指数是1,所有字母的指数和当然是1+2=3喽.[师]这位同学很仔细,h 的指数是1,这一点很容易被部分同学误认为是0.h 的指数应是1,只不过作为指数时省略不写,你还能回忆起什么时候“1”可以省略不写吗?[生]“1”作为系数时,“1”作为一个字母的指数时,“1”作为分母时.[师]同学们总结的很好.[生]单独的一个数或一个字母是单项式吗?[师]是.单独的一个字母a ,我们可以看成1·a,所以单独的一个字母系数是1,次数也是1,单独的一个非零的数的次数是0.[生]这就是说,我们学过的所有有理数都是单项式.24ab c -109x ab ac bc ++0.8+%(115)a[师]是的.[生]代数式4a -4b ,ab -16πb2,21ab -21mn ,它们是什么样的式子呢?[师]代数式4a -4b 是单项式4a ,-4b 的和,像这样的几个单项式的和所形成的代数式,我们把它叫做多项式.请问:ab -16πb2,21ab -21mn 是哪些单项式的和呢?[生]ab -16πb2这个多项式是ab 与-16πb2的和;21ab -21mn 是21ab 与-21mn 的和.[师]所以我们说ab -16πb2这个多项式有两项,分别是ab ,-16πb2.31x2y+2y -1有几项呢? [生]31x2y+2y -1有三项,分别是31x2y ,2y ,-1.[师]每一项的次数是多少呢? [生]31x2y 次数是3次,2y 的次数是1次,-1的次数是0.[师]在多项式中,每个单项式叫做多项式的项,不含字母的项叫做常数项.如多项式ab-100有两项,分别是ab 和-100,其中-100是常数项.[师]我们刚才讨论了单项式和多项式,而且还知道了单项式的系数、次数;多项式的项、常数项.我们也就知道了整式,因为单项式和多项式统称为整式.研究单项式、多项式就是在研究整式.在研究单项式和多项式的概念时,我们注意到在数字和字母之间只出现了乘法、加法、减法(可转化为加法)的运算,没有出现2÷x 即x 2,或x÷2即2x 这样的式子,那么2x ,x 2是整式吗?同学们不妨讨论一下. [师生共析]2x 可以写成21·x,所以2x 是单项式,而x 2是数字与字母的商,所以不是单项式,更不是整式,所以整式最显著的特征是字母不能作分母.Ⅲ.议一议出示投影片:小红和小兰房间窗户的装饰物如图3-7所示,它们分别由两个四分之一圆和四个半圆组成(半径分别相同).图3-7(1)窗户中能射进阳光的部分的面积分别是多少?(窗框面积忽略不计)(2)观察(1)中所得到的结果,它们是单项式还是多项式?如果是多项式,它的项数是多少? [生]左图小红房间的装饰物所占的面积相当于半径为2b 的圆的面积的一半,即8πb2.窗户中能射进阳光的部分的面积为ab -8πb2.右图小兰房间的装饰物所占面积是半径为8b 的两个小圆的面积,即2×64πb2=32πb2.窗户中能射进阳光的部分的面积是ab -32πb2.[生]ab -8πb2和ab -32πb2它们都是多项式,且项数都是2.Ⅳ.练一练1.随堂练习(课本P92)下列整式哪些是单项式,哪些是多项式?并指出其中各单项式的系数和次数.解:单项式:多项式: 单项式的系数分别为:-15,3π,-1次数分别为:3,2,12.补充练习(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单项式A 的系数是0B.单项式a 的次数是0222223315,,23,44,,2x ab x y a b ab b a x y xπ---+-+-22315,,x ab a π--222323,44,2x y a b ab b x y x--++-C.a 1是单项式D.1是单项式(2)关于2×103·a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系数是2,次数是1B.系数是2,次数是4C.系数是2×103,次数是0D.系数是2×103,次数是1(3)已知出租汽车行驶3千米以内(包括3千米)的车费是7元,以后每行驶1千米,再加1元.如果某人坐出租汽车行驶了m 千米(m 是整数,且m≥3),则车费是( )A.(7+m )元B.(4+m )元C.(7-m )元D.(3+m )元(4)下列各式中,哪些是单项式?哪些是多项式?哪些不是整式?-2a2,32xy ,51(m -n),0,y x 4,1+3b ,x2+x 1+1,x(5)写出系数是21,含有字母A.B.c 的五次单项式.参考答案:(1)D (2)D (3)B(4)单项式:-2a2,32xy ,0,x; 多项式:51(m -n),1+3b; 不是整式:y x 4,x2+x 1+1(5)21a3bc , 21a2b2c , 21a2bc2, 21ab2c2, 21ab3c , 21abc3.。

初中一年级数学教学案

初中一年级数学教学案

初中一年级数学教学案一、教学目标:1. 熟练掌握整数的四则运算,并能准确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2. 能够用整数进行简单的问题解决与推理。

3. 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数学思维能力。

二、教学重点:1. 整数的概念和四则运算。

2. 整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三、教学内容和步骤:1. 整数的引入(10分钟)教师通过实物或图片,引导学生认识正数和负数,并解释整数的概念。

2. 整数的表示与比较(15分钟)通过数轴的方式,教师向学生展示整数的表示方法,并讲解整数的比较规则。

3. 整数的加减法(25分钟)3.1 教师通过具体例子讲解整数的加法,并引导学生总结加法规则。

3.2 教师通过具体例子讲解整数的减法,并引导学生总结减法规则。

4. 整数的乘除法(25分钟)4.1 教师通过具体例子讲解整数的乘法,并引导学生总结乘法规则。

4.2 教师通过具体例子讲解整数的除法,并引导学生总结除法规则。

5. 整数的应用(20分钟)通过实际生活中的问题,教师引导学生运用整数进行解决,并让学生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

6. 综合练习(15分钟)教师出示一些综合性的练习题,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并相互交流答案和解题过程。

四、教学资源和媒体支持:1. 教学用具:数轴、实物或图片。

2. 多媒体投影仪。

五、教学评价:1. 教师观察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进行指导和反馈。

2. 学生完成课堂练习和作业。

六、教学延伸:1. 整数的运算规则不仅适用于正整数和负整数,也适用于分数和小数。

2. 学生可以自主研究和探究整数的性质和运算规律。

通过以上教学案,初中一年级学生可以系统地学习和掌握整数的概念、四则运算以及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通过具体实例的引导和练习,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整数的运算规则,并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和数学思维能力。

同时,通过教学的延伸,学生可以进一步拓展整数的应用,丰富他们的数学知识和思维方式。

数学初中一年级教案

数学初中一年级教案

数学初中一年级教案一、引言数学是一门重要的学科,对于学生的综合素养和思维能力的培养有着重要的作用。

初中一年级是学生接触数学正式课程的阶段,因此,编写适合初中一年级学生的数学教案显得尤为重要。

本教案旨在帮助初中一年级的数学教师,提供合适的教学参考与指导,以促进学生数学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提升。

二、教学目标1. 了解数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思维方法;2. 进一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推理能力;3. 通过数学的学习,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和学习动力。

三、教学内容初中一年级数学课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 计数与整数:学习自然数的认知,了解数的顺序和大小关系;2. 加减法运算:学习简单的加减法算法,提高计算能力;3. 分数的认识和运算:引导学生了解分数的含义,学习分数的加减法;4. 长度、面积和体积:认识毫米、厘米、米等长度单位,学习简单的面积和体积计算;5. 图形的认识:学习简单的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的认识和性质。

四、教学方法1. 示范教学法:通过教师的示范,引导学生模仿学习,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2. 合作学习法:组织学生分组合作,通过小组讨论和合作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 实践教学法:引导学生进行数学活动和实际操作,通过操作实践,培养学生对数学概念和方法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五、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对数学基本概念的理解和记忆能力;2.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六、教学流程1. 导入(1)通过一些趣味性的数字游戏或数学谜题引起学生的兴趣;(2)向学生介绍今天要学习的内容,并问一些与数学相关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

2. 知识点讲解与练习(1)使用简单直观的例子,向学生介绍新的数学知识点;(2)通过教师的讲解和示范,引导学生逐步理解和掌握本节课的内容;(3)组织学生进行相应的练习,巩固所学的知识。

3. 拓展与应用(1)通过举一反三的方式,拓展所学的知识;(2)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初中一年级数学教案乘法初中一年级

初中一年级数学教案乘法初中一年级

初中一年级数学教案乘法初中一年级初中一年级数学教案-乘法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掌握乘法的概念和基本计算方法,能够正确进行乘法运算。

2. 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观察、思考等方式,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学生培养乐于合作的精神和学科探究的兴趣,建立正确的数学学习态度。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理解乘法的含义,掌握基本的乘法计算方法。

2.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准备:课件、乘法练习题、学生小组活动的材料。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张图片或者使用教具,引入“倍数”的概念,让学生通过观察并讨论,感知乘法的含义。

2. 概念讲解与示范(10分钟)通过简单的例子和图示,讲解乘法的概念:乘法是一种重复加法的运算,表示同一个数重复相加的次数。

示范乘法的基本计算方法,并通过多个例子演示。

3. 合作探究(20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分发乘法的练习题。

要求学生自行完成并相互合作,解决问题。

教师在小组之间巡回指导和帮助,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解题思路。

教师及时给予学生反馈,纠正错误,并与学生一起探讨正确的解题方法。

4. 拓展延伸(15分钟)教师出示一些乘法运算与生活中实际问题相关的情境,引导学生将乘法应用到实际情况中。

例如:某种水果的单价与购买数量的关系等。

学生通过思考并进行计算,给出答案并解释他们的思路和计算过程。

5. 归纳总结(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总结乘法的概念和基本计算方法,对学生的解题思路进行整理和概括。

教师进行概念的再次强化和关键问题的引导,确保学生对乘法有深入的理解。

6. 练习巩固(15分钟)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和方法。

7. 课堂小结(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进行总结,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概括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并对学生的表现给予评价。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合作学习和探究的方式,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理解乘法的概念和运算方法,培养了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数学初中一年级教案: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基本思路

数学初中一年级教案: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基本思路

数学初中一年级教案: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基本思路一、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基本概念与原理解一元一次方程是数学中的基础知识之一,也是初中数学的重点内容。

通过解方程,可以找到未知数的值,为后续数学问题的解决提供了基础。

1.1 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一元一次方程指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和它的各项系数为常数的等式。

通常以"ax +b = 0"形式表示,其中a和b是已知实数,x是未知数。

1.2 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基本思路解一元一次方程需要遵循以下基本思路:(1)将包含未知数x的项移到等式左侧;(2)合并同类项;(3)通过逆运算消除系数,使得x单独出现在等式左侧;(4)进行计算得出x的值;(5)验证求得解是否符合原方程。

二、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步骤与方法2.1 移项首先,我们需要将包含未知数x的项全部移动到等式左侧,并保持等式平衡。

移项时要注意改变符号,并确保每个系数都直接与x相乘。

例如对于方程"3x + 4 = 10"来说,我们需要将4移动到左侧:3x + 4 - 4 = 10 - 4得到3x = 6。

2.2 合并同类项合并同类项是指将方程两边的同类项相加或相减,化简为一个项。

这一步的目的是简化方程。

继续上面例子,我们将3x = 6中的3x化简为x:3x ÷ 3= 6 ÷ 3得到 x = 2。

2.3 求解未知数通过上述步骤,我们已经得到了未知数的值。

此时需要注意是否还有特殊情况需要考虑,比如除法是否存在分母为0的情况。

对于刚才的例子来说,我们求出了x = 2。

2.4 验证解是否正确验证解的正确性是非常重要且常被忽略的一步。

我们需要将求得的未知数代入原方程,并确保等号两边仍然成立。

对于原方程"3x + 4 = 10"和求得的解x = 2来说:左侧:3 × 2 + 4 = 6 + 4 =10;右侧:10 =10。

左右两边结果相等,所以解x=2满足原方程。

初中一年级数学教案

初中一年级数学教案

初中一年级数学教案教案标题:初中一年级数学教案教学目标:1.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整数的概念,并能够正确地进行整数的加减运算。

2.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1. 整数的概念及其加减运算。

2. 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1. 整数的加减运算规则的理解与应用。

2. 实际问题的转化和解决。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教学课件、教学素材、黑板、彩色粉笔等。

2. 学生准备:教材、笔、纸。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教学素材或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思考整数的概念,并与实际生活中的正负数进行联系。

二、新知讲解与讨论(15分钟)1. 教师通过教学课件或黑板,讲解整数的定义和表示方法。

2. 引导学生理解正整数、负整数以及零的概念,并进行示例演示。

3. 讲解整数的加减运算规则,包括同号相加减、异号相加减等。

4. 结合教材中的例题,与学生一起讨论解答,确保学生对整数的加减运算规则有清晰的理解。

三、练习与巩固(20分钟)1. 学生个别或小组完成教材中的练习题,巩固所学内容。

2. 教师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解答学生在练习中遇到的问题。

3. 鼓励学生在解答问题时,多运用图表、实例等方式,培养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拓展与应用(10分钟)1. 教师设计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

2. 学生个别或小组进行讨论和解答,展示解题过程和答案。

3. 教师及时给予肯定和指导,鼓励学生勇于思考和探索。

五、总结与展望(5分钟)1. 教师与学生一起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化学生对整数的概念和加减运算规则的理解。

2. 展望下节课的内容,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学习动力。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导入、讲解、练习、拓展和总结五个环节,全面培养了学生对整数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通过实际问题的应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考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使每个学生都能够参与到教学中来,提高教学效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一年级的数学教案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理解单项式及单项式系数、次数的概念;能准确迅速地确定一个单项式的系数和次数;会用含字母的式子表示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

(二)过程与方法
1.在经历用字母表示数量关系的过程中,发展符号感;
2. 通过小组讨论、合作学习等方式,经历概念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知识和合作交流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丰富多彩的现实情景,让学生经历从具体问题中抽象出数量关系,在解决问题中了解数学的价值,增长“用数学”的信心.
2.通过用含字母的式子描述现实世界中的数量关系,认识到它是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数学工具之一。

教学重、难点:
重点:单项式及单项式系数、次数的概念。

难点:单项式次数的概念;单项式的书写格式及注意点。

教学方法:
引导——探究式
在感性材料的基础上,学生自主探究现实情景中用字母表示数的问题,通过观察、分析、比较,找出材料中个体的共同点,教师引导学生共同抽象、概括单项式及相关的概念.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出示一张奔驰在青藏铁路线上的列车照片,并配上歌曲《天路》,边欣赏边向学生介绍青藏铁路所创造的历史之最。

情境问题:
青藏铁路西线上,在格尔木到拉萨之间有一段很长的冻土地段。

列车在冻土地段的行驶速度是100千米/时,在非冻土地段的行驶速度可以达到120千米/时,请根据这些数据回答:列车在冻土地段行驶时,2小时能行驶多少千米?3小时呢?t 小时呢?
设计意图:从学生熟悉的情境出发,创设情境,让学生感受青藏铁路的伟大成就,激发
爱国主义情感,得到一次情感教育。

解:根据路程、速度、时间之间的关系:路程=速度×时间
2小时行驶的路程是:100×2=200(千米)
3小时行驶的路程是:100×3=300(千米)
t小时行驶的路程是:100×t=100t(千米)
注意:在含有字母的式子中若出现乘号,通常将乘号写作“ · ”或省略不写。

如:100×a可以写成100a或100a。

代数式:用基本的运算符号(运算包括加、减、乘除、乘方等)把数和表示数的字母连接起来的式子。

代数式可以简明地表示数量和数量的关系,本节我们就来学习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一类代数式整式。

设计意图:从学生已有的数学经验:路程=速度×时间出发,建立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
让学生历一个从一般到特殊再到一般的`认识过程,发展学生的认知观念。

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探究
思考:用含字母的式子填空(独立完成),并观察列出的式子有什么共同特点(小组可交流讨论)。

1、边长为a的正方体的表面积是__,体积是__.
2、铅笔的单价是x元,圆珠笔的单价是铅笔的2.5倍,则圆珠笔的单价是___元。

3、一辆汽车的速度是v千米∕小时,它t小时行驶的路程为__千米。

4、数n的相反数是__。

解:(1)6a2、 a3 (2)2.5x (3) vt (4)-n
思考: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6a 2=6·a·a a3=a·a·a 2.5x=2.5·x vt=v·t -n=-1·n
单项式:数与字母、字母与字母的乘积。

注意:单独的一个数或字母也是单项式。

设计意图:从熟悉的实际背景出发,充分让学生自己观察、自己发现、自己描述,进行自主学习和合作交流,获得数学猜想和数学经验,满足学生的表现欲和探究欲,使学生学得轻松愉快,充分体现课堂教学的开放性。

火眼金睛
下列各代数式中哪些是单项式哪些不是?
(1)a (2) 0 (3) a2
(4) 6a (5)
(6)
(7)3a+2b (8)xy2
设计意图:加强学生对不同形式的单项式的直观认识。

解剖单项式
系数:单项式中的数字因数。

如:-3x的系数是,-ab的系数是,的系数是。

次数:一个单项式中的所有字母的指数的和。

如:-3x的次数是,ab的次数是。

小试身手
单项式 2a 2 -1.2h xy2 -t2 -32x2y
系数
次数
设计意图:了解学生对单项式系数、次数的概念是否理解,找出存在的问题,从而进一步巩固概念。

单项式的注意点:
(1)数与字母相乘时,数应写在字母的___,且乘号可_________;
(2)带分数作为系数时,应改写成_______的形式;
(3)式子中若出现相除时,应把除号写成____的形式;
(4)把“1”或“-1”作为项的系数时,“1”可以__不写。

行家看门道
①1x ②-1x
③a×3 ④a÷2
⑤ ⑥m的系数为1,次数为0
⑦ 的系数为2,次数为2
设计意图:单项式的书写和表示有其特有的格式和注意点,通过以上两个题目让学生进一步明确注意点。

三、例题讲解,巩固新知
例1:用单项式填空,并指出它们的系数和次数:
(1)每包书有12册,n包书有册;
(2)底边长为a,高为h的三角形的面积 ;
(3)一个长方体的长和宽都是a,高是h,它的体积是 ;
(4)一台电视机原价a元,现按原价的9折出售,这台电视机现在的售价
为元;
(5)一个长方形的长0.9,宽是a,这个长方形的面积是 .
解:(1)12n,它的系数是12,次数是1
(2) ,它的系数是,次数是2;
(3)a2h,它的系数是1,次数是3;
(4)0.9a,它的系数是0.9,次数是1;
(5)0.9a,它的系数是0.9,次数是1。

设计意图:学生能用单项式表示简单的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并进一步巩固单项式的系数、次数的概念。

试一试
你还能赋予0.9a一个含义吗?
设计意图:同一个式子可以表示不同的含义,通过这个例子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式子更具有一般性,而且发散学生思维。

大胆尝试
写出一个单项式,使它的系数是2,次数是3.
设计意图: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让每一个学生都有获得成功的体验,为不同程度的学生一个展示自我的机会,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四、拓展提高
尝试应用
用单项式填空,并指出它们的系数和次数:
(1)全校学生总数是x,其中女生占总数48%,则女生人数是,男生人数是 ;
(2)一辆长途汽车从杨柳村出发,3小时后到达相距s千米的溪河镇,这辆长途汽车的平均速度是 ;
(3)产量由m千克增长10%,就达到千克;
设计意图:让学生感受单项式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掌握单项式及单项式系数、次数的概念。

能力提升
1、已知-xay是关于x、y的三次单项式,那么a= ,b= .
2、若-ax2yb+1是关于x、y的五次单项式,且系数为-3,则a= ,b= .
设计意图:照顾学有余力的学生,拓展学生思维,让学生体会跳一跳、摘桃子的乐趣。

五、小结:
本节课你感受到了吗?
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本节课我们学了什么?你能说说你的收获吗?
1、单项式的概念: 数与字母、字母与字母的乘积。

2、单项式的系数、次数的概念。

系数:单项中的数字因数;
次数:单项中所有字母的指数和。

3、会用单项式表示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注意列式时式子要规范书写。

设计意图:通过回顾和反思,让学生看到自己的进步,激励学生,使学生相信自己在今后的学习中不断进步,不断积累数学活动经验,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

结束寄语
悟性的高低取决于有无悟“心”,其实,人与人的差别就在于你是否去思考,去发现!
设计意图:这是对学生的激励也是对学生的一种期盼,可以增进师生间的情感交流。

六、板书设计
2.1 整式
单项式概念探究例1 多
单项式的系数概念观察交流尝试应用媒
单项式的次数概念能力提升体
七、作业:
1.作业本(必做)。

2. 请下面图片设计一个故事情境,要求其中包含的数量关系能够用单项式表示,并且指出它们的系数和次数(选做)。

设计意图:布置分层作业,既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又使学有余力的学生有所提高。

让学生自行编题是一种创造性的思维活动,它可以改变一味由教师出题的形式,活跃学生思维,使学生能够透彻理解知识,同时培养同学之间的竞争意识。

八、设计理念:
本节课是研究整式的起始课,它是进一步学习多项式的基础,因此对单项式有关概念的理解和掌握情况,将直接影响到后续学习。

为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教学中要加强直观性,即为学生提供足够的感知材料,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帮助学生认识概念,同时也要注重分析,亦即在剖析单项式结构时,借助反例练习,抓住概念易混淆处和判断易出错处,强化认识,帮助学生理解单项式系数、次数,为进一步学习新知做好铺垫。

针对七年级学生学习热情高,但观察、分析、认识问题能力较弱的特点,教学时将提供大量感性材料,以启发引导为主,同时辅之以讨论、练习、合作交流等学习活动,达到掌握知识的目的,并逐步培养起学生观察、分析、抽象、概括的能力,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为进一步学习同类项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