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中数学案例:《立体图形的三视图》的案例分析
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下册29.2三视图(第2课时)优秀教学案例
作为一名特级教师,我深知教学目标的重要性,只有明确了教学目标,才能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设计,有效地引导学生学习。在教学过程中,我将始终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目标,确保每个学生都能达到预期的学习效果。同时,我将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沟通能力和创新能力,为他们的未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问题导向
1.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如“三视图是如何形成的?”“三视图与实际物体之间的关系是什么?”等,激发学生的思考。
2.通过问题的引导,让学生自主探究三视图的画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
3.设计一系列具有递进性质的问题,引导学生逐步深入理解三视图的知识,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
(三)小组合作
2.通过展示三维模型或实物模型,让学生直观地感受三视图的形成过程,引发学生对三视图的好奇心。
3.设计具有挑战性和实际意义的问题,如“如何准确地描绘一个立方体的三视图?”“三视图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有哪些?”等,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求知欲。
(二)讲授新知
1.利用几何模型教具的演示,让学生直观地理解由两个或三个相互垂直的平面截几何体得到的三视图,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
在教学过程中,我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出发点,设计了一系列具有挑战性和启发性的教学活动。首先,我让学生观察生活中常见物体的三视图,引导学生发现三视图与实际物体之间的关系。然后,我通过几何模型教具的演示,让学生直观地理解由两个或三个相互垂直的平面截几何体得到的三视图。接着,我设计了一系列练习题,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三视图的画法和应用。最后,我组织了一个小组讨论活动,让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互相学习和交流。
数学人教版七年级上册《三视图》
三视图的教学设计一、学生状况分析学生刚从小学升到中学,形象思维较弱,抽象水平较低。
从不同的方向看,也正是立足于此,主要是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几何体,因而多为直观的操作、感受,当然也需要进行一定的抽象,如将从某个角度正视的结果抽象成形状图,、由数(从上面看的形状图及其相应位置的立方体的数量)悟形(立体图形)、由形(立体图形)悟形(形状图),因而具有一定的抽象要求,但这样的抽象水平相对较低,学生应该已经具备这样的认知基础了。
二、教学任务分析在学生了解生活中的立体图形,立体图形的展开与折叠及截一个几何体等内容之后,安排本节内容《从不同的方向看》,力图拓宽学生的思维,丰富学生对图形世界的认识。
本节的教学任务是:首先初步体会从不同方向观察同一物体可能看到不同结果,能画出简单的三种形状图;然后经历由搭建模型、观察模型、画出三种形状图,到脱离模型、由数(从上面看的形状图及其相应位置的立方体的数量)悟形(立体图形)、由形(立体图形)悟形(形状图)、搭模验证等过程。
本节教学任务的目的实际上是为了较好地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空间观念,而为了实现这个目标,需要让学生进行适当的说理,相对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思维,发展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推理能力,同时,初一阶段的第一章,还兼具着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任务。
为此,确定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技能:能识别简单物体的三种形状图,会画立方体及其简单组合的三种形状图,能根据三种形状图描述基本几何体或实物原形,会根据某几何体的某二种形状图,找出满足条件的小正方块的数量。
2、过程目标:A 经历“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的活动过程,发展学生的空间概念和合理的想象;B 在观察过程中,初步体会从不同方向观察同一物体得到的结果是不一样的;C 通过观察和动手操作,经历和体验组合体及从上面看的形状图中数字的变化导致三种形状图的变化的过程,培养实验操作能力,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重视实践、善于观察、主动探索、勇于发现、合作交流的品质。
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下册《例5立体图形、展开图、三视图》说课稿1
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下册《例5立体图形、展开图、三视图》说课稿1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下册》中的《立体图形、展开图、三视图》是本册教材中的一个重要内容。
本节课的内容主要包括立体图形的认识,展开图的制作以及三视图的绘制。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立体图形的性质,制作展开图的方法以及绘制三视图的技巧。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对立体图形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他们在空间图形的转换和绘制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提高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认识各种立体图形,理解展开图的制作方法,掌握三视图的绘制技巧。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过程,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提高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立体图形的性质,展开图的制作方法,三视图的绘制技巧。
2.教学难点:立体图形与展开图、三视图之间的转换。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节课采用讲授法、演示法、合作交流法等教学方法。
利用多媒体课件、立体模型等教学手段,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实物,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引出立体图形、展开图和三视图的概念。
2.讲解:讲解立体图形的性质,展开图的制作方法,三视图的绘制技巧。
3.演示:利用多媒体课件和立体模型进行演示,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知识。
4.实践操作: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操作,制作展开图和绘制三视图。
5.交流分享: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分享制作和绘制的心得。
6.总结提升: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立体图形、展开图和三视图之间的联系。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简洁明了,主要包括立体图形的性质,展开图的制作方法,三视图的绘制技巧等内容。
通过板书,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下册29.2《三视图(1)》教案
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下册29.2《三视图(1)》教案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下册29.2《三视图(1)》这一节主要介绍了三视图的概念及其基本的画法。
通过这一节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并掌握主视图、左视图和俯视图的定义,以及如何根据物体的形状来画出它的三视图。
这一节的内容是学生空间想象力培养的重要环节,为后续学习立体几何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平面几何的基本知识,具有一定的空间想象力。
但是,对于如何将立体图形转换为平面图形,以及如何准确地画出三视图,部分学生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这部分学生的学习情况,通过生动的实例和直观的演示,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三视图的画法。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三视图的概念,掌握主视图、左视图和俯视图的定义,学会如何根据物体的形状来画出它的三视图。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践、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提高其几何绘画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其勇于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态度。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三视图的概念及其基本的画法。
2.难点:如何根据物体的形状来画出它的三视图,以及如何理解并应用主视图、左视图和俯视图之间的关系。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实例教学法和合作学习法。
通过生动有趣的实例,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和探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进行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提高其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绘图工具。
2.学具:笔记本、绘图工具。
七.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物体,如书本、圆柱、球体等,让学生观察并思考:如果我们把这些物体画出来,从不同的角度观察,会看到什么不同的图形呢?通过这个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三视图的概念。
2. 呈现(10分钟)讲解三视图的定义,以及主视图、左视图和俯视图的特点。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下册优秀教学案例:第29章投影与视图29.2.2三视图(第一课时)
(二)讲授新知
1.教师引导学生观察一些简单的几何体,如正方体、长方体等,让学生尝试画出它们的三视图。
2.教师讲解三视图的定义和画法,重点讲解主视图、左视图和俯视图之间的关系。
3.通过示例和练习,让学生掌握如何从不同角度观察一个几何体,并画出其三视图。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使他们认识到学习数学的重要性和价值。
2.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坚持真理的精神,克服困难,提高自信心。
3.引导学生将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4.教师以关爱学生、尊重学生、鼓励学生的态度,营造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使学生在愉悦的情感中学习数学。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下册优秀教学案例:第29章投影与视图29.2.2三视图(第一课时)
一、案例背景
本案例背景基于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下册第29章“投影与视图”中的29.2.2节“三视图(第一课时)”。在此节课中,学生需要掌握三视图的概念、意义以及如何通过实物观察得出其主视图、左视图和俯视图。课程目标是培养学生对三维空间的认识,提高空间想象能力,并能在实际情境中应用三视图知识。
1.培养学生运用观察、思考、实践的方法,提高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
2.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3.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等教学资源,培养学生直观感知、动手操作、空间想象的能力。
4.教师通过示范、引导、激励等方法,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数学观念,激发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兴趣。
4.小组合作结束后,各小组展示自己的成果,其他小组进行评价和反馈。教师总结学生的优点和不足,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
(四)反思与评价
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下册《例5立体图形、展开图、三视图》教学设计1
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下册《例5立体图形、展开图、三视图》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下册《例5立体图形、展开图、三视图》这一节主要介绍了立体图形的展开图和三视图。
通过这一节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立体图形的展开图和三视图的概念,掌握一定的画图技巧,并能够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片和实例,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知识,提高空间想象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这一节之前,已经掌握了平面图形的知识,具备了一定的画图能力。
但是,对于立体图形的展开图和三视图,他们可能还比较陌生,需要通过实践来理解和掌握。
此外,学生可能对于空间想象能力有一定的欠缺,需要通过大量的练习来提高。
三. 教学目标1.了解立体图形的展开图和三视图的概念,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2.能够根据立体图形画出其展开图和三视图,反之亦然。
3.提高空间想象能力,能够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四. 教学重难点1.重难点:立体图形的展开图和三视图的画法,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2.难点:空间想象能力的培养,以及如何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五. 教学方法1.采用直观演示法,通过实物和图片的展示,让学生直观地理解立体图形的展开图和三视图。
2.采用实践操作法,让学生动手画图,提高空间想象能力。
3.采用问题驱动法,通过提问和解决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理解知识。
六. 教学准备1.准备一些立体图形的实物和图片,用于展示和讲解。
2.准备一些练习题,用于让学生动手实践。
3.准备黑板和粉笔,用于板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些立体图形的实物和图片,让学生直观地了解立体图形的展开图和三视图。
提问:你们知道这些立体图形是如何展开的吗?它们的展开图和三视图是什么样的?2.呈现(10分钟)讲解立体图形的展开图和三视图的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通过示例,让学生明白如何根据立体图形画出其展开图和三视图,反之亦然。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动手画图,练习根据立体图形画出其展开图和三视图,以及根据展开图和三视图想象出立体图形。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下册:29.2 《三视图》教案5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下册:29.2 《三视图》教案5一. 教材分析《三视图》是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下册第29.2节的内容,主要让学生掌握三视图的概念,能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并画出其三视图。
这部分内容是学生空间观念形成的重要阶段,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空间想象力,但对三维物体的认识还不够深入。
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平面图形的绘制和变换,对观察物体有一定基础。
但如何将平面图形转化为三维物体,并从中获取三视图,对学生来说是一个挑战。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三视图的概念,能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并画出其三视图。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三视图的概念及绘制方法。
2.难点:如何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将三维物体转化为三视图。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三视图的奥秘。
2.利用多媒体展示,直观地呈现三维物体与三视图之间的关系。
3.实行小组合作,让学生在讨论中加深对三视图的理解。
4.注重实践操作,让学生动手绘制三视图,提高空间想象力。
六. 教学准备1.多媒体教学设备。
2.教学课件。
3.实体模型。
4.绘图工具。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物体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物体在平面上的投影是什么样子?从而引出三视图的概念。
呈现(10分钟)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三维物体与三视图的对应关系,让学生直观地感受三视图的形成过程。
同时,教师讲解三视图的绘制方法,引导学生认识主视图、左视图、俯视图。
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选取一个三维物体,尝试绘制其三视图。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巩固(5分钟)教师选取几组学生绘制的三视图,让学生判断正确与否,并说明理由。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下册:29.2 《三视图》教案4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下册:29.2 《三视图》教案4一. 教材分析《三视图》是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下册第29.2节的内容,主要介绍了三视图的概念及其表示方法。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三视图的定义,了解并熟练运用主视图、左视图、俯视图来表示一个几何体。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片和实例,引导学生认识三视图,并通过对简单几何体的观察和绘制,使学生掌握三视图的绘制方法。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对立体几何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三视图的概念和表示方法,学生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从简单到复杂,逐步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三视图的知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三视图的概念,能够识别和绘制简单几何体的三视图。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思考、实践,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和几何绘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创新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三视图的概念及其表示方法。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三视图的绘制方法,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丰富的图片和实例,引导学生认识三视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实践教学法:让学生动手操作,观察和绘制简单几何体的三视图,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几何绘图能力。
3.问题驱动法: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从而达到理解和发展知识的目的。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多媒体课件、几何模型、绘图工具。
2.学具:学生用书、练习本、绘图工具。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常见的三视图图片,如房屋、汽车等,引导学生关注三视图,并提出问题:“你们知道这些图片是如何绘制出来的吗?”让学生思考三视图的概念和作用。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介绍三视图的概念,讲解主视图、左视图、俯视图的含义和表示方法。
同时,教师可以结合几何模型,让学生直观地感受三视图。
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下册29.2三视图及其画法优秀教学案例
(一)情景创设
1.利用实物模型和多媒体课件,创设生动、直观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设计有趣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体验三视图的魅力,提高空间想象力。
3.通过设置悬念和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在教学过程中,我会充分利用实物模型和多媒体课件,为学生创设生动、直观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我会设计一些有趣的实践活动,如让学生亲自观察和画出立体模型三视图,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体验三视图的魅力,提高空间想象力。此外,我会巧妙地设置悬念和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兴趣和热情,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内在动力。
2.培养学生勇于探究、勇于尝试的精神,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3.培养学生严谨、细致的学习态度,提高学生自我学习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我会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创设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在愉悦的情感状态下学习。同时,我会积极引导学生在课堂上勇于探究、勇于尝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此外,我会强调严谨、细致的学习态度,让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提高自我学习的能力。
(四)反思与评价
1.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思,发现自己的不足,及时调整学习方法和策略。
2.采用多元化评价方式,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成果,客观、公正地评价学生。
3.鼓励学生互相评价,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客观评价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我会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思,发现自己的不足,及时调整学习方法和策略。我会定期组织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互相评价,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状况,提高自我改进的能力。此外,我会采用多元化评价方式,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成果,客观、公正地评价学生。通过反思与评价,学生可以更好地发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提高自身学习能力。
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下册优秀教学案例29.2三视图(第1课时)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三视图的概念,掌握三视图的基本画法,能够将立体图形正确地画出三视图。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实物、模型等,培养学生的空间感知能力,提高他们对三视图的认识。
2.运用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等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3.采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发现和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我会组织学生观察实物,让他们感受三视图的内涵。同时,我会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在合作、讨论中共同完成任务,从而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此外,我会设置一些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1.利用实物、模型等展示三视图的实际应用,让学生感受三视图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2.创设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三视图的奥秘,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3.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三视图的动态变化,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我会充分利用实物、模型等资源,让学生直观地感受三视图的实际应用,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同时,我会运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三视图的动态变化,丰富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利用实物展示三视图的实际应用,引发学生对三视图的兴趣。
2.创设有趣的情境,如动画、故事等,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3.提出引导性问题,如“你们在生活中见过三视图吗?它们有什么作用?”等,引起学生思考。
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下册29.2《三视图》教学设计(三)
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下册29.2《三视图》教学设计(三)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下册29.2》这一节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主视图、左视图、俯视图的基础上进行进一步的教学。
教材通过具体的实例,使学生了解并掌握三视图的概念,学会如何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几何体,并将其转化为平面图形。
这一节内容不仅是九年级数学的重要内容,也是高中数学的基础。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对于简单的几何体有一定的认识。
但是,对于复杂几何体的三视图,还需要通过实例进行讲解和练习。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需要通过观察、思考、实践,来理解和掌握三视图的绘制方法。
三. 教学目标1.了解三视图的概念,知道三视图是观察几何体的三个不同角度的视图。
2.学会如何从不同角度观察几何体,并将其转化为平面图形。
3.能够独立完成复杂几何体的三视图的绘制。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三视图的概念,如何从不同角度观察几何体,并将其转化为平面图形。
2.难点:复杂几何体的三视图的绘制方法。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通过具体的实例,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实践,从而理解和掌握三视图的绘制方法。
同时,利用多媒体教学,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三视图的概念。
六. 教学准备1.多媒体教学设备。
2.几何模型。
3.练习题。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几个几何模型,让学生观察并说出它们的名字。
然后提问:我们如何才能准确地描述这些几何体呢?引入三视图的概念。
2.呈现(10分钟)通过具体的实例,讲解三视图的绘制方法。
首先,展示主视图、左视图、俯视图的定义;然后,以一个长方体为例,演示如何从不同角度观察几何体,并将其转化为平面图形。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合作,利用几何模型,尝试绘制它们的三视图。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10分钟)出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然后,互相交流答案,教师进行点评。
5.拓展(5分钟)让学生思考:还有其他方法可以描述几何体吗?引入其他视图的概念,如仰视图、斜视图等。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下册:29.2 《三视图》教学设计5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下册:29.2 《三视图》教学设计5一. 教材分析《三视图》是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下册第29.2节的内容,主要介绍主视图、左视图、俯视图的概念,以及如何从不同角度观察几何体,并画出它的三视图。
这部分内容是学生对立体几何学习的进一步拓展,对于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立体几何的基本知识,具备了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
但学生在学习三视图时,可能会存在以下问题:1. 对三视图的概念理解不深,容易混淆;2. 空间想象力不足,难以从不同角度观察几何体;3. 作图能力有限,不能准确地画出三视图。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主视图、左视图、俯视图的概念及它们之间的关系;2. 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几何体的能力;3. 提高学生画三视图的准确性和作图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难点:主视图、左视图、俯视图的概念及其关系的理解;2. 难点:如何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准确画出三视图。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三视图的定义和关系;2. 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展示几何体的三视图,增强学生的空间想象力;3. 采用分组讨论法,让学生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4. 实践操作法,让学生动手画出几何体的三视图,提高学生的作图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几何体模型,如正方体、长方体等;2. 准备多媒体教学课件;3.准备练习题和测试题。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各种几何体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几何体从不同的角度看起来是什么样子?如何用图形表示出来?2.呈现(10分钟):介绍主视图、左视图、俯视图的定义,并通过几何体模型和多媒体动画展示它们之间的关系。
让学生明确:主视图、左视图、俯视图是分别从物体正面、左面和上面观察物体得到的图形。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选择一个几何体,尝试画出它的三视图。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下册29.2三视图优秀教学案例
2.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和独立思考能力。
3.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归纳等方法,自主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小组合作
1.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2.设计具有挑战性的任务,激发学生互相帮助、共同进步的意识。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1.利用生活中的实物,如书本、文具盒、篮球等,为学生创设直观、生动的学习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通过多媒体手段,展示不同物体的三视图,让学生在视觉上感受三视图的美丽和魅力。
3.设计具有实际意义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三视图在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问题导向
2.培养学生勇于挑战、不怕困难的意志,增强学生克服学习难题的信心。
3.引导学生认识到三视图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4.通过对三视图的学习,培养学生严谨、细致的学习态度,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全面提高学生的知识、能力和情感态度,使学生在掌握三视图知识的同时,培养空间想象力,提高观察和思考问题的能力,激发学习兴趣,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五)作业小结
1.布置具有挑战性的作业,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2.要求学生在作业中运用三视图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3.教师对学生的作业进行批改和评价,关注学生的学习效果,为下一步教学提供参考。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与过程注重导入新课、讲授新知、学生小组讨论、总结归纳和作业小结,旨在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三视图的知识。同时,教学过程注重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观察和思考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下册29.2三视图优秀教学案例
在本案例中,教师关注到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学生的认知水平,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通过分层任务的设计,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完成基本任务的基础上,自主拓展,提高自己的数学素养。
5.反思与评价相结合,促进教学相长
本案例在课后设置了反思与评价环节,引导学生总结自己的学习过程,发现不足,从而提高学习效果。同时,教师也积极参与评价,给予学生肯定和鼓励,促进教学相长,实现师生共同成长。
2.多元化教学手段,提高空间想象力
在教学过程中,本案例充分运用多媒体演示、实物模型展示等多种教学手段,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三视图的概念和绘制方法。同时,结合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等形式,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提高教学效果。
3.问题导向教学,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案例以问题为导向,设计了一系列富有启发性和挑战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究。这种教学策略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成就感。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导入新课环节,我会以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为切入点,提出问题:“同学们,我们在生活中经常会看到各种各样的建筑物,那么你们有没有想过,建筑师是如何将这些美丽的建筑呈现在我们面前的呢?”通过这个问题,引发学生对三视图的思考。接着,我会拿出一个简单的立方体模型,让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并引导他们思考:“如果只给你其中一个面的图形,你能想象出整个立方体的样子吗?”这样,自然地引出本节课的主题——三视图。
本教学案例旨在帮助学生全面掌握三视图的知识与技能,培养他们的空间想象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自主学习能力和积极情感态度,使他们在数学学习中获得全面发展。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29.2《三视图》优秀教学案例
1.设计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引导学生运用合作、交流、讨论的方法,解决问题,提高Fra bibliotek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3.鼓励学生自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我会注重问题导向,设计具有挑战性和启发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究欲望。通过合作、交流、讨论的方法,引导学生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同时,我会鼓励学生自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作业小结
1.布置一些有关三视图的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后巩固所学知识。
2.鼓励学生自主选择一些具有挑战性的题目进行练习,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3.要求学生在作业中注意运用三视图的知识,培养他们在实际问题中运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
在作业小结环节,我会布置一些有关三视图的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后巩固所学知识。同时,我会鼓励学生自主选择一些具有挑战性的题目进行练习,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最后,我会要求学生在作业中注意运用三视图的知识,培养他们在实际问题中运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学生能够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培养积极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2.学生能够树立自信心,勇于面对挑战,克服困难,坚持学习。
3.学生能够理解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认识到数学的重要性,培养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我会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培养积极的学习态度。我会鼓励学生相信自己的能力,勇于面对挑战,克服困难,坚持学习。同时,我会通过联系现实生活,让学生了解数学的应用价值,培养他们的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我会用激励性评价和鼓励性语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在数学学习中感受到快乐和成就感。
九年级数学下册(人教版)29.2三视图优秀教学案例
1.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些现实生活中的实例,如建筑物、机械零件等,让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物体在不同的角度下如何呈现。
2.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如何从一个物体的不同角度来观察和描述它?引发学生对三视图的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教师简要介绍三视图的概念和重要性,为学生学习新知识做好铺垫。
(二)讲授新知
2.教师引导学生归纳三视图的绘制原则和注意事项,帮助学生巩固记忆,提高理解。
3.教师强调三视图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对三视图的学习兴趣。
(五)作业小结
1.布置相关的作业,要求
2.教师对学生的作业进行评价,及时给予反馈,鼓励学生的努力和进步。
3.教师总结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强调三视图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观察、多思考,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5.教学目标的全面性:本教学案例不仅注重知识的传授,更加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和情感态度的引导。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不仅能够掌握三视图的知识和绘制方法,还能够提高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培养积极的学习态度和审美观念。这种全面性的教学目标使得学生在知识、能力和情感态度等方面都能够得到有效的培养和提高。
3.设计具有挑战性和实际意义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解决问题的热情,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三视图的知识。
(二)问题导向
1.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激发学生对三视图的思考,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独立思考能力。
2.通过设置一系列由浅入深的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三视图的绘制方法,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勇于提出不同的观点和疑问,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批判性思维。
(三)小组合作
1.将学生分成小组,鼓励学生在小组内积极交流、讨论,共同探索三视图的绘制方法和技巧。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下册优秀教学案例:第29章投影与视图29.2由三视图确定几何体
1.学生通过观察和分析生活中的几何体,培养观察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2.学生通过小组合作交流,提高合作能力和沟通技巧。
3.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和动手操作,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实践能力。
4.学生通过多媒体教学手段,增强空间想象力,提高学习效果。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学生体验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增强学习兴趣和数学情感。
2.学生在克服困难、解决问题过程中,培养自信心和坚持精神。
3.学生学会欣赏几何体的美,培养审美情感和空间美感。
4.学生认识到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增强学习数学的社会责任感。
作为一名特级教师,我深知教学目标的重要性。在教学过程中,我将紧紧围绕上述教学目标,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究,使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同时,注重因材施教,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成长,让每个学生都能在数学学习中找到自己的价值所在。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下册优秀教学案例:第29章投影与视图29.2由三视图确定几何体
一、案例背景
本节内容是“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下册”第29章“投影与视图”的29.2节“由三视图确定几何体”。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简单的几何体的三视图,但对如何通过三视图确定一个几何体,可能还存在着一定的困难。因此,本节课的学习,旨在让学生掌握如何通过主视图、左视图和俯视图来确定一个几何体的形状和大小,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和几何直观能力。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通过主视图、左视图和俯视图确定几何体的方法。
2.学生能够运用三视图的知识,准确地描述和确定生活中的几何体。
3.学生能够熟练地画出一个几何体的三视图,并能够通过三视图判断几何体的形状和大小。
最新人教版初中数学九年级下册精品【教学设计】 认识几何体的三视图
认识几何体的三视图内容简介本节讨论的重点是三视图,其中包括三视图的成像原理、三视图的位置和度量规定、一些基本几何体的三视图等,最后通过6•道例题讨论简单立体图形(包括相应的表面展开图)与它的三视图的相互转化.这一节是全章的重点内容,它不仅包括了有关三视图的基本概念和规律,而且包括了反映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的联系与转化的内容,与培养空间想像能力有直接的关系.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会画圆柱、圆锥、球、直棱柱.•(仅限于直三棱柱和直四棱柱的三种视图)(2)通过画三视图,体会几何体及其视图之间的相互转化.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实物的拼摆及不同方向的观察,经历由实物抽象出几何体的过程,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视图的学习,学会从不同的角度认识、对待和分析问题,学会全面认识事物,而不能片面地理解问题,分析问题.进一步体会知识的产生来源于生活,体味数学的应用价值.重点与难点1.重点:掌握几种简单几何体的三种视图的画法.2.难点:根据三种视图,画出原几何体.教学方法由于本节课是简单几何体的三视图的提升,画三视图时应注意三视图的位置要准确,看得见部分的轮廓线通常画成实线,看不见部分的轮廓线通常画成虚线,这是画三视图的一种规定.第1课时物体的三种视图复习引入教师讲解:我们从某一角度观察一个物体时,所看到的图像叫做物体的一个视图.视图也可以看作物体在某一角度的光线下的投影.对于同一物体,如果从不同角度观察,所得到的视图可能不同.我们知道,单一的视图通常只能反映物体的一个方面的形状,为了全面地反映物体的形状,生产实践中往往采用多个视图来反映物体不同方面的形状.例如课本图29.2-1中右侧的视图,可以多角度地反映飞机的形状.探究新知三视图中的一些基本概念教师提问:究竟一个简单的几何体需要几个视图才能全面地反映它们的形状呢?让学生联系自己所见过的图纸发表意见,然后教师总结:一般此就,一个简单的几何体只需要3个视图就能全面地反映它们的形状.本章中,•我们只讨论这种三视图.教师提问:课本图29.2-2是同一本书的三个不同的视图,你能说出这三个视图分别是从哪个方向观察这本书时得到的吗?教师让学生分组讨论,然后提问,由学生派代表回答.回答后教师总结:当书立在桌面上时,左上方的视图是正面观察时的视图;右上方的视图是人站在左方侧面观察时的视图;左下方的视图是从上往下观察时的视图.教师讲解:为了沟通方便,我们必须给从不同角度观察得到的视图加上专用的术语.如课本图29.2-3(1),•我们用三个互相垂直的平面(例如墙角处的三面墙壁)作为投影面,其中正对着我们的叫做正面,正面下方的叫做水平面,右边的叫做侧面.一个物体(例如一个长方体)在三个投影面内同时进行正投影,在正面内得到的由前向后观察物体的视图,叫做主视图;在水平面内得到的由上向下观察物体的视图,叫做俯视图;在侧面内得到由左向右观察物体的视图,叫做左视图.如课本图29.2-3(2),将三个投影面展开在一个平面内,•得到这一物体的一张三视图(由主视图、俯视图和左视图组成).三视图中的各视图,分别从不同方面表示物体,三者合起来就能够较全面地反映物体的形状.三视图与以前我们学习的从三个方面看物体所得到的图像是一致的,现在我们又从投影的角度来认识这个问题,并且对三个方向作了更明确的规定,三个视图的位置有规定:主视图放置在左上边,它下方放置俯视图,左视图坐落在主视图的右边.随堂练习1.图(1)中,图(1)是一个正三棱柱,它应该怎样摆放,才能够得到如图1(2)、(•3)、(4)所示的主视图.2.如图2,几何体的主视图是().学生做后教师应该给出答案.课时总结由前向后观察物体的视图,叫做主视图;在水平面内得到的由上向下观察物体的视图,叫做俯视图;在侧面内得到由左向右观察物体的视图,叫做左视图.教后反思。
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下册29.2例5立体图形展开图三视图教案
(2)学会将立体图形展开图转化为三视图,并能准确描述三视图的画法;
举例:正视图、左视图、俯视图的画法规则。
(3)运用三视图推测立体图形的形状,培养空间想象能力;
举例:根据给定的三视图,推测出几何体的种类和尺寸。
2.教学难点
(1)对复杂立体图形展开图的识别与绘制;
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下册29.2例5立体图形展开图三视图教案
一、教学内容
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下册第29章“几何体的展开图与三视图”中的29.2节,例5立体图形展开图三视图。本节课将围绕以下内容进行教学:
1.熟悉立体图形的展开图;
2.学习将立体图形展开图转化为三视图;
3.掌握三视图(正视图、左视图、俯视图)的画法及识别;
4.通过实例分析,提高空间想象能力与图形表达能力;
5.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根据三视图推测立体图形形状。
直接输出:
二、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旨在培养学生以下学科核心素养:
1.空间观念:通过立体图形展开图与三视图的学习,增强学生对空间图形的认识,提高空间想象和思维能力;
2.数学建模:学会将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模型,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几何体相关问题;
然而,我也注意到,在小组讨论环节,有些学生参与度不高,可能是由于他们对主题不够感兴趣,或者是对讨论的内容感到困惑。针对这个问题,我计划在今后的教学中,更多地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提供更具针对性的指导,鼓励他们积极参与讨论,勇敢地提出自己的观点。
此外,在实践活动过程中,有些学生在制作立体图形模型和绘制展开图、三视图时遇到了困难。这说明学生们在空间想象能力和图形表达能力上还有待提高。为了帮助他们克服这些困难,我算在接下来的课程中,增加一些更具挑战性的实践活动,让学生们有更多的机会锻炼自己的空间想象力和图形表达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3:“俯视图”告诉我:实物图有前排仅有1列,后排有3列.
师:大家听到他们的代表发言,他们都准确地读懂了所给的图吗?
生4:“生1”说——上层有1个,但没说在哪里?其实还可以具体一点……
(突然,教室里安静了下来,不一会,第四组有一个同学站了起来)
生5:我觉得还是老师说得那种比较好.
师:为什么?其它的不行吗?
生5:其它也行,只是茶杯外面比较复杂的就算茶杯的把子部分,教师说得每一幅图中都有“茶杯的把子”,可以让我们更容易想到茶杯的“样子”.比如,D→C→图1就不太好!
师:大家再想想看,是这样吗?
(这是课堂生成性教学情景,反映出学生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的强大优势,显然高于了教学设计时其教学目标要求的定位,活动情景中,显然又不仅仅是“生4”一个人获得成功感和体会到数学学习的快乐!)
生:5个小正方体,适当预习,备齐学具.
这一环节,平时做到心中有数,不一定要形成“文字”,但必须要想一想,特别是从教的角度,有什么需要“事前”准备好的,或值得注意的.如本节课中,补“茶杯”图及用法提示,都是值得一提的.这样的话,它绝对不是“可有可无”,更不是什么“多余”!至于是否一定形成“文字”记录在案,道理上讲,可“因人而异”或“因‘实’而异”,这不是根本的,根本的是你得“想一想”.
(一)备课中的思考
思考1:【教材分析】是走过场吗?
【教材分析】本节课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三章第二节的内容.这节课主要是让学生经历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的活动过程,体会从不同方向观察同一物体可能看到不同的平面图形,能识别几何体的三视图,会画立方体及其简单组合体的三视图,了解三视图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通过学习,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学生逐步形成对空间图形与平面图形的认识与区别,体会现实生活中处处有图形,处处有数学.在生活中,我们观察与评价同一个人,同一件事也应该从不同角度去考虑,只有这样,才会发现许多美好的闪光的东西,从而感受生活是多么的美好.因此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创设好情景,并在情景中,坚持“学生自主,注重实践,注重参与,讲究开放”,通过探究情景教学,化枯燥乏味为课堂生动活泼,将单一的练习变为趣味性的教学过程,让学生感受数学的魅力.
思考4:【教法和学法】真的不用说吗?
【教法和学法】数学是一门培养人的思维,发展人的思维的重要学科.因此.在教学中,不仅要使学生“知其然”,而且要使学生“知其所以然”.对于本节课的【重点】,可采用观测法,发现探究法,演示法.对于本节课的【难点】,可采用小组交流合作和“想——做——想”数学思想相结合的方法,具体通过【看一看】→【想一想】→【做一做】→【变一变】→【用一用】各环节的实施,分散难点.
三、操作演练,形成技能
为了进一步巩固所获得“三视图”与“实物图”之间的联系,促成其形成一种能力,又设计了一个小组活动:
【做一做】四人一组,分成八组,每组每人将各自准备的五个小正方体合在一起,自己摆一个实物图(也可以参考老师提供的参考).要求:不少于两层.
(设计说明:动手操作的目的是让学生在数学实验中体会三视图的现实意义,感受从空间物体到平面图形的转换过程,让同学们学会识别图形.特别是学习者自行设计实物图,充分调动了其学习参与的积极性.)
生1:老师,B可以是主视图吗?
生2:老师,D可以是主视图吗?
生3:老师,主视图变了,左视图会变,俯视图也会变吗?
师:问得好——谁是主视图?问得妙——另外两幅图会变吗?(稍停顿一会)谁来帮老师回答他们的问题?或者上来借助实物说给大家听也行!
生4:(上台一边演示一边叙述,回答了上述问题,获得了同学一片自然而然地掌声.)
初中数学案例
《立体图形的三视图》的案例分析
在教师队伍私下里流行这样一句话:课备好了,你想上不好都不行!我们暂不去领会此话正确成份有多少,不过很明确地告诉我们一个道理:要想上出“好课”,只有一条路,那就是认认真真地备课,再认认真真地上课.那么,这两个“认认真真”意味着什么呢?说简单一点就是:备课有思考,上课有激情.往复杂里说,也就是上句话中的一字之差:备课“会”思考,上课“会”激情.这里以课题:《立体图形的三视图》为例,从“教学设计→教学过程→教学反思”的全过程展示与剖析,看这一案例给予的一些启示.
二、探究交流,获得新知
(1)投石问路,一石击起千层浪
师:由【问题3】讨论结果:A、B中之一,C、D中之一,从上往下的图形一幅(见图1).引出课题:“三视图”.让我们从三个方向再来认识比较简单的实物:正方体.
师:从正面看是什么图形?从左面看呢?从上面往下看呢?
生:都是一样的(正方形).
师:(出示一长方体模型)它的“三视图”会一样吗?……为了区别这三幅图,我们把——实物面对自己的一面看到的图叫做:主视图,相应的另两幅图叫做:左视图、俯视图.(以上面茶杯为例:A——主视图,D——左视图,图1——俯视图)
师:现在是小组活动,请根据所摆放的“实物图”,各自在纸上将它们的三视图画出来,并在组内交流.
生:(约过了一分钟)老师,我们的方向不同,画出的三视图不是不一样吗?
师:是吗?请各组想方法,让组内有统一标准,让每人画出的“三视图”一致,并作为汇报内容之一.(以下略)
(设计说明:小组活动的目的是让学生在数学课堂中渗透数学实验意识,丰富数学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动脑、动手的实践能力,给自己积极参与、探索的机会,同时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观察、讨论和交流,并发表意见,使他们意识到左视图、主视图、俯视图是相对于观察者而言的,对于不同的观察者,其三视图可能不同.进一步感知从不同方向看物体可能看到不同的结果.并通过交流能真正理解三视图的概念,体现合作学习的作用.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画图能力,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创设问题情景,让学生主动参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激活学生的思维.
3.通过探究明白知识来源于生活与自我实践,观察是获得知识的重要途径的道理.
4.通过数学实验,经历自己动手操作,进行探究、发现、思考、分析、归纳等思维活动,最后获得概念、理解或解决问题.
这与新课程倡导的“知识、能力与情感”的三维目标一致吗?稍加细致研究也不难看出,其实“1”即知识目标,而“2,3,4”合起来,均有能力目标与情感目标之意,只是这“能力与情感”没有严格去区分,现实中不正是这样吗?谁会去质疑:哪个问题是为了“能力目标”,哪个问题是为了“情感目标”?再说,情感目标的本质不就是在于让学习者有“过程的体验”吗?当然,有了“过程”性的体验,自然也就会更好地促进学习者自身在过程中“生成与提升”学习能力,这“能力”显然已经不是单一的学科能力,而这不正是教育的最终目的吗?——即在教学实践中,我们无需将“能力目标”与“情感目标”割裂开来,而是要如何去思考,怎样设计与实施,更有利于这两个目标的“交融和生成”——目标“2,3,4”中的三个“通过”一词,正是基于这一认识最切实有效地表达.
生5:老师,我不要你的模型,就知道实物图是什么样的了!
师:是吗?你说说看.
生5:只要在“俯视图”的角上,再放一个小“立方体”就行了.
师:这么简单——?!谁,上台来用这些模型摆摆看.
(一学生上台很快用模型摆出了实物图,如图2所示.)
……
(设计说明:这是本节课的重点知识与能力是否达成的一个检验性问题,要让学生尽量说出从正面,左面,上面分别看到了什么图形?在这里要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观察讨论,并发表意见,并通过交流能真正理解三视图的概念,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当然,现在这里所写的【教材分析】只是为陈述方便,写成了如此文本.其实,“原汁原味”的【教材分析】如下:
这【教材分析】显然不是“走过场”,后续的教学情景设计与教学实施过程,更能说明它的“纲领”性作用.
思考2:【教学目标】是“形同虚设”吗?
【教学目标】:
1.初步体会从不同方向观察同一物体可能看到不同的图形,能识别简单的三视图,会画立方体及其简单组合体的三视图.
关于【教法和学法】这样写,我想也不多,这里所述也不是原版,原版如下,如果说它象某一“流程图”的话,有点,但更体现着教学设计框图的“雏形”.
思考5:这【教学准备】是否可有可无,多余吗?
【教学准备】
师:文本——①教材(实例选择用,补“茶杯”图),②多媒体课件(图片:“茶杯”图的多样性),
教具——杯子、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圆锥、球、棱锥、大量的小正方体等.
(二)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师:我们有一首描写庐山的诗“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它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生:从不同方位看庐山,形态各不同.
师:展示庐山的照片,它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生:应从不同的角度观察事物.
师:展示生活图片
(设计说明:从学生感兴趣的和熟悉的生活情景巧妙地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立刻进入学习状态,同时使学生初步形象感知从不同方向看同一物体可能看到不同的图形.)
(设计说明:为了让学生体会从前、后、左、右、上、下各个方向看几何体.通过活动,让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通过活动,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并能合理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思维过程,教师成为真正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在这部分(1)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让学生主体参与,探索新知,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新理念.是让学生经历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的活动过程,体会从不同方向观察同一物体可能看到不同的平面图形,能识别几何体的三视图,由此得出今天的课题“立体图形的三视图”.)
(2)春暖花开,万物竟自由
师:我这里有一些基本实物的模型,请大家根据自己的想象观察,在表中写出各实物图的“三视图”的,五分钟后,请每一个组派一个代表上台来说它们的三视图(展示立体模型:正方体,长方体,圆柱,圆锥,球)
序号
几何体
主 视 图
左 视 图
俯 视 图
①
正方体
②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长方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