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原理课后习题答案
马工程教育学原理课后答案
马工程教育学原理课后答案1、1杜甫的诗歌反映现实的深广度是空前的,因此,其诗被后人称为“诗史”。
[判断题] *对(正确答案)错2、《望岳》作者的朝代()[单选题] *汉秦唐(正确答案)宋3、下列选项中加着重号字的读音和注释全部正确的一项是()[单选题] *A、匪我愆期(读音:yǎn)女也不爽(注释:过失,差错)B、将子无怒(读音:qiāng)以我贿迁(注释:贿赂)C、淇水汤汤(读音:tāng)体无咎言(注释:怪罪)D、渐车帷裳(读音:jiān)自我徂尔(注释:到,往)(正确答案)4、下列选项中加着重号字的读音和注释全部正确的一项是()[单选题] *A、匪我愆期(读音:yǎn)女也不爽(注释:过失,差错)B、将子无怒(读音:qiāng)以我贿迁(注释:贿赂)C、淇水汤汤(读音:tāng)体无咎言(注释:怪罪)D、渐车帷裳(读音:jiān)自我徂尔(注释:到,往)(正确答案)5、16.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单选题] *A.热忱(chéng)瞥见(piē)棱角(líng)不修边幅(fú)B.雕镂(lóu)粗犷(kuàng)筵席(yán)孜孜不倦(zhī)C.舵手(duó)萌发(méng)拘泥(nì)信手拈来(niān)(正确答案)D.汲取(xī)徘徊(huái)契合(qiè)味同嚼蜡(jiáo)6、66. 下列对字词解释有误的一项()[单选题] *A、北冥有鱼: 冥:同“凕”,海。
B、怒而飞: 怒:振奋,这里指用力鼓动翅膀。
C、志.怪者也: 志:记载。
D、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抟:盘旋飞翔。
扶摇:扶持摇动。
(正确答案)7、下列语句不是出自《红楼梦》的一项是( ) [单选题] *A.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
B.女儿是水作的骨肉,男人是泥作的骨肉,我见了女儿,我便清爽:见了男子,便觉浊臭逼人。
叶澜《教育学原理》课后习题及详解(课堂教学的原理与策略)【圣才出品】
第5章课堂教学的原理与策略1.二十多年来,我国课堂教学在价值观、过程观及评价观上经历了哪些演变?在现时代这些观念应如何重建?答:(1)课堂教学价值观的演变及重建①演变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包括教学价值观的转变,不能脱离教师的教学实践,只有教师的内在观念才具有真实地指导教师制定教学目标和定向教学实践行为的作用。
以往的教学价值观念总以知识为唯一追求、视学生为知识的被动接受者、忽视学生生命发展的整体性和独特性。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的价值选择仅停留于传递知识,而对技能、能力和智力发展的关注大多仅为点缀且流于口号。
这种“陈旧”的价值观不利于新的教学过程的开展。
受到“新基础教育”研究的影响,我国的教育价值观开始发生质的变化。
“新基础教育”研究致力于重建新的课堂教学价值观,其核心理念是“从单一地传递教科书上呈现的现成知识,转变为培养能在当代社会中主动健康发展的一代新人”,其中“主动”一词是对现在已十分流行的“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提法的进一步聚焦。
教育理论界也曾先后提出过“多方面发展”“自由发展”“和谐发展”“主体性发展”的教育价值观。
“新基础教育”的研究者把“发展”看成是一种开放的、生成性的动态过程,既不是外铄的也不是内发的,人的发展只有在人的各种关系与活动的交互作用中才能实现,因此,应当以“关系”与“活动”为框架思考教育以什么发展为本的问题,用“主动”一词来界定发展,既体现了活动状态,又内含了主体自觉,还指向了关系事物,而且道出了追求期望。
②重建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教育工作者首先要摆脱以知识为唯一追求、视学生为知识的被动接受者、忽视学生生命发展的整体性和独特性的这种“陈旧”的教育价值观念。
要自觉树立让学生多方面发展、自由发展、和谐发展、主体性发展的新的、与时俱进的教育课堂价值观。
并且在新的教学价值观的引导下,需要教育工作者重新理解教学活动的性质,重新理解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在这些认识和理解的基础上,建立起新的教学过程观。
现代教育原理答案
现代教育原理答案
1. 教育的目标是发展学生的全面能力,培养其综合素质和人格发展。
2. 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不仅仅注重知识的灌输。
3. 教育应该鼓励学生的主动学习和自主思考,培养其自我学习和终身学习的能力。
4. 教育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5. 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素养,提高他们的社会情感和文化素养。
6. 教育应该注重学科知识与实际应用的结合,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7. 教育应该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和心理支持,保障学生的健康成长。
8. 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让他们能够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9. 教育应该鼓励学生的跨学科学习和综合能力的培养,培养他们的综合分析和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
10. 教育应该注重学生的人文关怀和价值观的培养,使他们具备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教育学原理课后答案
教育学原理课后答案【篇一:教育学原理复习题(答案)】2 .教育的基本规律包括 —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和教育与人的 身心发展的关系。
3 .作为高等师范院校公共必修课的教育学是 a .康德b .夸美纽斯c .赫尔巴特d .斯宾塞4 .世界上第一个提出教学具有教育性的教育家是界教育学史上被认为是 现代教育学之父”或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
a .卢梭b .斯宾塞c .赫尔巴特d .夸美纽斯7 .古代西方最早的教育专著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a.柏拉图的《理想国》b.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c.昆体良的《雄辩 术原理》d.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念1.教育学: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解释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即 研究如何培养人的一门科学。
二、填空题1 .教育学是研究 科学。
教育现象 揭示 教育规律 的一门 普通教育学O 4 .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大致经历 科学化发展等三个阶段。
三、选择题 bcbcbcc1 .世界最早反映教育思想的著作是 《学记》 b .《论语》c . 萌芽、形成独立学科 和 a . 2. a . 3. O《雄辩术原理》 d .《大学》 __________ 世界最早的教育专著。
《论语》 b .《孟子》c .《学记》 d .《师说》 最早地系统论证班级授课制的教育家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Oa .斯宾塞b .夸美纽斯c .赫尔巴特d .5 .在教育学史上,一般把 __________________ 近代第一本教育学著作。
а. 柏拉图b .夸美纽斯c .赫尔巴特d . б. 近代德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 _ 柏拉图 的《大教学论》看成是 斯宾塞 ,在世第二章教育的概述一、 概念1. 教育的本体功能:即教育自身直接具有的功能,或可看成教育的 职能。
育人功能是教育的本体功能和首要功能。
二、 填空题1. ________ 对于人类来说,遗传不是经验获得和智力发展的主要形式,人对 经验和智力的获得主要是通过 后天的 教育 和—学习_2 .教育起源于劳动,起源于劳动过程中 展需要的辩证统一。
教育原理课后习题答案
填空题:1.“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这句话出自古代教育家孟子。
2.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是美国教育家杜威的教育主张。
3“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教育思想最早出自论语。
4.在教育学发展史上,标志着教育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著作是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
5.“对教育进行学术性研究并综合成一个理论体系,这就是教育学”,这句话出自日本的田蒲武雄。
6.教育科学体系中的基本科学是普通教育学。
7.教育的基本构成要素有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内容、教育手段。
8.“教育学是一门科学而不是一门艺术,以为教育学的本质中更多的是理论分析,而不是果冻过程本身”,这句话出自法国教育家贝斯特。
1.根据“泛智”的教育思想,夸美纽斯为学生设计了“百科全书”式的教育内容。
2.卢梭的教育目的是培养自然人,裴斯泰洛奇的教育目的是培养德、智、体。
3.赫尔巴特对教育理论的一个突出贡献是提出了教育性原则,这条原则揭示了一个普遍的教育规律。
4.布鲁纳主张,在教育内容上,要学习学科的基本结构;在学习方法上,使用发现法;再教育时机上,要尽早接受教育。
6.皮亚杰认为,儿童知识的增长和认识的发展遵循着认识结构不断建构的原理,这种建构是通过“同化”和“顺应”两个过程实现的。
6.蔡元培的大学教育方针是思想自由、兼容并包。
7.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是课堂教学。
8.在邓小平“三个面向”思想中,面向现代化是主体和核心,是出发点和归宿。
1.人口的结构从不同的角度分,可以区分为自然性质和社会性质。
2.落实教育优先发展的内容在于3.人口的数量、结构、地域分布、质量均影响教育发展。
4.面对全球一体化的趋势,我们既要追求教育民主化,又要追求教育的终身化实际上,这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
1.考虑到人的身心发展具有个别差异性,教育应该遵循的基本原则是2.教育学通常把人的身心发展划分为乳儿期、婴儿期、幼儿期、儿童期、少年期、青年初期等六个阶段。
1.教育内容是教育活动中传授给学生的知识技能、思想观点、行为习惯等的总和。
教育学原理课后答案主编项贤明
教育学原理课后答案主编项贤明第一章:教育学原理概述1.1 教育学原理的定义及研究对象教育学原理是研究教育现象及其规律的一门学科,它以人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为目标,以教育过程和教育方法为核心内容,通过研究教育学的基本原理来指导教育实践。
教育学原理的研究对象主要包括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育方法、教育环境等方面。
通过研究这些对象,教育学原理可以通过总结实践经验和探索教育规律,提供对教育实践的指导。
1.2 教育学原理的基本特点教育学原理具有以下基本特点:1.2.1 系统性教育学原理是一个系统的学科,它包括了很多相关的概念、理论和方法。
这些概念、理论和方法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共同构成了教育学原理的体系。
只有全面、系统地研究和应用教育学原理,才能更好地指导教育实践。
1.2.2 实践性教育学原理是从教育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它不是空洞的理论,而是具有实践指导意义的。
教育学原理的研究旨在解决教育实践中的问题,提供对教育实践的指导。
因此,教育学原理具有很强的实践性。
1.2.3 针对性教育学原理的研究旨在解决具体的教育问题,因此具有明确的针对性。
教育学原理的研究要以实际问题为导向,针对具体的教育实践情境提出相应的原理和方法。
1.3 教育学原理的发展历程教育学原理的发展经历了不同的阶段:1.3.1 形成阶段教育学原理的形成主要集中在古代,特别是古希腊和古罗马时期。
古希腊和古罗马的教育思想对之后的教育学原理有着深远的影响,促进了教育学原理的形成。
1.3.2 确立阶段教育学原理在近代得到了进一步的确立。
在18世纪和19世纪,教育学家开始系统地研究和总结教育实践的规律,形成了一些重要的教育学原理。
俄国教育学家康德拉季耶夫、德国教育学家赫尔巴特等,都对教育学原理的确立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1.3.3 发展阶段教育学原理在20世纪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在这个阶段,教育学原理逐渐形成了比较完善的体系,涌现了许多对教育实践具有重要启示的理论,如建构主义、认知心理学等。
新编教育学原理高欢梅课后习题答案
新编教育学原理高欢梅课后习题答案1、下列句子括号中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单选题] *A.中国山水画不在乎让观赏者(身临其境)地进入其中,更讲求山水画的意境,而意境的产生依赖于对事物的深入认识。
(正确答案)B.苏州园林的设计讲究(因地制宜),自出心裁,强调随地形、地势变化而变化,要有自己的创造和地域特色。
C.《傅雷家书》是一部充满着浓浓父爱的(苦心孤诣),呕心沥血的教子篇,也是一部最好的艺术学徒修养读物。
D.这是达卡多拉游泳场,吕伟充满自信,(神采奕奕),沉静自若地走上十米高台,从容不迫地准备开始她完美的凌空一跳。
2、56.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单选题] *A.当班主任宣布班委会成立并交给我们任务的时候,我们大家有既光荣又愉快的感觉是颇难形容的。
B.在“创建平安校园”活动中,学校专门开辟了“安全知识宣传”“安全有奖问答”等。
C.立志奋斗才能梦想成真,青年需要创造奋斗精神,在拼搏中放飞人生梦想。
D.惩戒权是教师所固有的一种权力,也是由青少年身心发展特点所决定的一种教育方式。
(正确答案)3、下列词语中,加着重号字的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单选题] *A、偏僻(piān)杜撰(zhuàn)B、稀罕(gàn)溺爱(ruò)(正确答案)C、辜负(gū)风骚(sāo)D、愚蠢(chǔn)纨绔(kù)4、下列词语中,加着重号字的注音正确的一项是()[单选题] *A、将进酒(qiāng)岑夫子(chén)欢谑(xuè)馔玉(zhuàn)B、虾蟆陵(há)贾人(jiǎ)钿头(diàn)荻花(dí)C、樯橹(qiáng)酹(lèi) 凝噎(yè)兰舟催发(fà)D、郯子(tán)六艺经传(zhuàn)或不焉(fǒu)句读(dòu)(正确答案)5、下列关于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 ) [单选题] *A.在《红楼梦》中,如果说宝玉与宝钗的“金玉良姻”象征着封建婚姻,那么宝玉与黛玉的“木石前盟”则象征着自由恋爱。
思想政治教育原理课后习题答案
思想政治教育原理课后习题答案1、思想政治教育在党的事业中的具体作用是什么?答:①、思想政治教育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
②、思想政治教育民主革命胜利的根本保证。
③、思想政治教育是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生命线。
2、简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积极影响: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与完善,有利于全国人民树立坚定的社会主义信念,极大的促进了思政事业的发展。
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为思政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提高思政教育水平,解决思政难题,实现思政教育目标,提供了有利的环境和条件。
消极影响:A、市场经济的盲目性和投机性对思政教育的说服力造成了一定的冲击。
B、市场经济的求利性容易诱发利己主义、小团体主义和拜金主义,加大了思政教育的难度。
C、市场经济的开放性和体制转换阶段所持有的失范现象,增加了思政教育的复杂性。
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思想政治教育答:这是由我国市场经济的社会主义性质和思想政治教育的独特作用决定的。
①、从市场经济发展的根本目标来看,需要思想政治教育提供方向保证②、从市场经济的价值观念体系来看,它的双重效应需要思想政治教育提供正确的观念体系与动力③、从市场经济内部运行机制来看,市场经济的自由竞争等经济行为需要思想政治教育加以规范④、从市场经济的外部调控机制来看,思政教育是落实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重要手段之一4、科学认识和分析思政教育对象的意义及方法。
答: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是人,其所作用的范围是人的思想品德。
意义:是确立思政教育目标的出发点;是提高思政教育针对性和有效性的重要条件;是调动教育内在积极性、实现其思想转化的关键。
方法:历史分析法(特定的时代背景和历史条件下分析)系统分析法(认识到对象本身的立体性、认识影响对象的因素是立体的)信息分析法。
思政教育的重点对象:共产党员、各级领导干部、青年。
1、简述人的思想品德形成与发展的规律答:在社会实践基础上主客体因素相互平衡、相互协调的规律主体内在的思想矛盾运动转化的规律2、影响思政教育内化与外化的因素答:①、内化阶段:内在需要的驱动、主体素质的支配、教育方法的影响②、外化阶段:主观精神的参与、外在环境的制约、内化外化的反复③、反馈检验阶段:主客体的交互整合、协调控制的并存3、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基本环节及特点答:①、确定目标,制定计划②、实施影响,促成转化③、信息反馈,评估控制特点:社会性、实践性、同时性与多端性、长期性与反复性4、简述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基本矛盾的内容?为什么?答:基本矛盾:教育者所掌握的一定的思想品德要求与受教育者的思想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
教育学原理课后练习及其答案
第一章一、名词解释教育学:是研究人类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
教育现象:是指人类各种教育活动的外在表现形式。
教育规律:是教育现象与其他社会现象及教育现象内部各个要素之间本质的、内在的、必然的联系或关系。
教育科学:是以教育现象和教育规律为共同研究对象的各门教育学科的总称,是若干个教育类学科构成的学科总体。
教育理论:是人类从事的各种各样的教育实践的理性陈述。
教育改革:是人们有计划、有目的地变革现存的教育活动,它是一种特殊的教育实践。
观察法:指研究者在自然情境下,直接用自己的眼睛、耳朵等各种感觉器官或借助仪器和其他技术等手段去感知和研究对象的方法。
实验法:指研究者按照预先确定的研究目的,合理地控制或创设一定条件,人为地变革研究对象,从而验证假设探讨教育现象因果关系的一种研究方法。
调查法:指研究者为深入了解教育实际情况,弄清事实,发现存在的问题或原因,探索教育规律而采取的系统研究步骤和方法。
文献法:在教育科学研究中,对需要的文献进行查阅、分析、整理,从而筛选出有助于研究进行的文献的一种方法。
行动研究法:指身处教育实践第一线的研究者与受过专门训练的科学研究者密切协作,以教育实践中存在的某一问题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合作研究,再把研究结果应用到自身从事的教育实践中去的一种方法。
二、单选1.渗透在生产、生活过程中的口授身传生产、生活经验的现象,称之为()。
A.自然形态的教育B.自我教育C.家庭教育D.社会教育答案:A2.人类社会最早诞生的教育学是以()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的。
A.初等教育B.普通中小学教育C.中等教育D.一般教育现象答案:B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的思想出自()。
A.《学记》B.《大学》C.《论语》D.《师说》答案:C4.“教学相长”、“循序渐进”等教学原则最早出自()。
A.《学记》B.《论语》C.《尚书》D.《孟子》答案:A5.反映古希腊著名哲学家柏拉图教育思想的代表作品是()。
叶澜《教育学原理》(课后习题详解 学校教育改革与教师发展)【圣才出品】
8.2课后习题详解1.谈谈自己原先对老师角色的理解,本章相关内容的学习对你在哪些方面有所启发?或者你对教师角色理想的建构有何建议?答:(1)教师的含义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教师是泛指传授知识、经验的人。
狭义的教师是指受过专门教育和训练的人,并在教育中担任教育、教学工作的人。
狭义方面来理解,教师就是受过专门教育和训练的,在学校中向学生传递人类科学文化知识和技能,发展学生的体质,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把受教育者培养成社会需要的人才的专业人员。
对老师认识的印象最深刻的一句话即是“传道授业解惑也”。
当代老师的职责主要归纳为以下三点:①搞好教学。
教学是教师的主要任务。
教师要明确教育目的和学校的培养目标,遵循教育与教学规律,在认真钻研教材,全面了解学生的基础上,组织好教学活动,使学生掌握教学大纲所规定的文化科学知识,形成相应的技能技巧,发展学生的智力、能力,并积极进行教学改革,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教学是教师有计划、有组织地引导学生按照一定的目的,主要通过学习教材逐步掌握文化科学知识与技能,发展智能,增强体质,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健全个性的教育活动。
②做好思想教育工作。
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是教师的经常性工作之一。
教师应通过教学活动、课外活动、班主任工作室等多种途径教育学生,培养学生具有明确的社会主义政治方向、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共产主义的道德品质。
尤其应在学科教学中注意挖掘教材内容的思想因素,有的放矢地对学生进行政治立场与观点、科学世界观的教育,使教学内容的丰富的思想教育因素充分发挥功效。
③关心学生的健康。
这一职责要求教师保护学生的健康,发展学生的体力,合理安排学生的学习和文体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不断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
这一职责首先也是全面发展教育目的的要求。
(2)读完本章相关内容,了解到对于老师角色的构建不应只停留在他的社会的工具性价值,更应探讨作为教师的内在价值。
否则容易使老师产生职业倦怠,也使很多老师迷失方向,甚至是走错的方向。
教育学原理课后习题解答
(一)、教育的产生与发展一、为什么说教育是人类社会独有的活动?1、首先,动物的“教育”是一种基于亲子和生存本能的自发行为,而人类的教育是一种复杂的社会活动2、其次,动物界没有人类这样高级的语言、符号系统,它们的思维不够发达,所有活动只停留在个体层次上。
而人类具有高级语言符号系统,藉此系统,人能将经验类化,使人类具有自觉的类意识,能自觉地维持类的发展,并在资源共享的条件下,使人能为共同的利益做出自己的贡献。
3、再者,动物的“教育”也基本上随着生理的成熟而结束。
动物一旦长成之后,就离开自己独立的生活,它的“教育”历程也告终结,而人的教育则绝不会止于生理的成熟。
二、大教育观的最终形成,是否意味着学校的消亡?大教育观就是基于“终身教育”思潮和“教育社会”、“学习化社会”设想之上的一种教育观。
教育不仅在时间上贯穿人生全程,在空间上也往往充注于人生所处各种场所,最终目标是为了维持或改善生存处境,提高生活质量。
这种教育基于提高人的能力学习能力,从而使每一个人都成为既是受教育者,又是教育者,最终实现人类自身的发展。
(终身教育:时间、空间、方式、性质)三、学校是怎样产生的?学校的产生,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不定期阶段的历史产物,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一次重大事件。
1、生产的发展,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为学校的产生提供了物质上的准备。
2、统治阶级对人才的需求,为学校的产生提供了社会条件3、文字的出现和文化的发展,为学校的产生提供了现实条件。
四、你怎样看现代教育的发展趋势?1、教育终身化2、教育社会化3、教育产业化4、教育民主化5、教育国际化6、教育现代化7、教育国际化(研究的方法、教育形式、教育的文化背景)现代教育的特点是:鲜明的生产性、大众化道路、内容科学化、班级授课五、你认为教育的基本要素有哪些?教育者(凡在教育活动中有意识地影响他人身心发展为目的的人:主导作用)、受教育者(凡在教育活动中接受影响、从事学习的人:必须发挥主观能动性)、教育中介:受教育者和教育者(个人行为、言谈举止、处世方式、与学生态度是否公平)之间起桥梁作用的物质(包括器物)和意识形态(教育内容、社会文化、风俗、乡土人情、教育目的、方法、手段)的东西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动态联系:关系:教的活动中,教育者是主体性、必须在受教育者的“学”中才能成立学的活动中,受教育者是主体,必须教育者的“教”与之相对应才能实现教育者与教育中介的关系:教育者是主体,教育中介是客体。
现代教育原理课后练习答案
现代教育原理课后练习答案第一章教育概说思考与练习一、填空题1.孟子2.杜威3.《论语》4.《大教学论》5.田蒲武雄6.普通教育学7.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内容、教育手段8.贝斯特二、单项选择1.C2.B3.D4.A5.D6.B7.C三、名词解释P6 P15 P18P7 P15 P19P8 P17四、简答题1.参见P212.参见P243.参见P27-P29五、论述题参见:P21第二章教育的历史演讲(上)——教育制度思考与练习一、选择题1.A2.A3.B4.B二、名词解释P40 P48 P60 P51三、简答题1. 参见P33~P342. 参见P383. 参见P52四、辨析题参见P45~P46五、论述题参见P62~P64第三章教育的历史演进(下)——教育思想思考与练习一、单选题1.B2.D3.A4.B5.A二、多选题1.ABCDE2.BE3.ABC4.ACD三、填空题1.百科全书2.自然人心理3.教学阶段4.学科的基本结构发现法早期教育5.发现积累6.五育并举思想自由,兼容并包7.课堂教学8.面向现代化四、简答题1. 参见P69~P702. 参见P86~P893. 参见P88~P894. 参见P105五、论述题1.参见P80~P82 P86~P892.参见P103第四章教育与社会发展思考与练习一、单选题1.A2.D3.B4.C二、多选题1.CD2.ABD3.DE4.ABC三、填空题1.自然性质社会性质2.P130四点3.数量结构地域分布(P113-114)4.教育民主的发展全民教育教育的终身化、构建学习社会(参见P147)四、简答题1. 参见P115~P1162. 参见P116~P1173. 参见P140~P141五、论述题1.P125~P1272. 参见参见P144~151第五章教育与人的发展思考与练习一、填空题1.尊重个性因材施教2.P108二、辨析题1. 参见P176~P1792. 参见P179~P181三、简答题1. 参见P163~P1652. 参见P171 P174~P1763. 参见P172~P173四、论述题11. 参见P176~P1822. 参见P182第六章教育目的思考与练习一、选择题1.C2.A3.B4.B5.A二、名词解释P208 P210P204 P216三、简答题1.P209 P2102.P203~P2063.P198四、辨析题参见P193~P194第七章教育内容思考练习一、填空题1.P2292.P2553.P263二、名词解释P253 P255P264 P264三、选择题1.ABC P229~P2312.C P2543.ABCD P256四、简答题1. 参见P2592. 参见P2573. 参见P233五、论述题1. 参见P2602. 参见P2633. 参见P260~262第八章教育途径思考与练习一、选择题1.A2.ABCD P2803.B二、名词解释P269 P269 P280三、论述题1. 参见P272~P2742. 参见P275~P2763. 参见P2784. 参见P2825. 参见P284~P285第九章教育形态思考与练习一、填空题1.P2932.P2963.P301二、简答题1. 参见P296~P2972. 参见P299~PP3003. 参见P302~P303三、辨析题P305(参见)四、论述题1.参见P305~2.参见P303第十章教师思考与练习一、单项选择题1.B2.B3.A4.B5.B二、名词解释P357 P345 P372三、简答题1. 参见P322~P3242. 参见P319~P3203. 参见P3254. 参见P3305. 参见P357四、论述题1. 参见P334~P3372. 参见P316~P3243. 参见P345~P3464. 参见P328—结合教师角色特点谈(P329)5. 参见P370~第十一章学生思考与练习一、填空题1.自我认识自我设计自我监督自我反馈自我发展2.P401二、名词解释P389 P399三、选择题1.ABDE2.ABCD3.B四、简答题1. 参见P3782. 参见P389~P3993. 参见P376~P377五、论述题1.参见P377~P3852.参见P401~P4123.参见P389~P4002《现代教育原理》形考作业1答案(第一----三章)一、简答题1.教育的本质特性是什么?答:(1)教育是人类社会特有的一种社会现象。
教育学原理习题(附参考答案)
教育学原理习题(附参考答案)一、单选题(共50题,每题1分,共50分)1、教育目的要回答的根本问题是()。
A、谁掌握教育的领导权B、教育是为谁服务C、什么人应接受教育D、教育要培养什么样的人正确答案:D2、下列对课程的说法不正确的是()oA、将课程视为学科和教材的定义,将学生直接经验的学习作为重点B、对于课程的界定,各类教育学著作的说法并不一致C、在我国教育史上,课程一词始见于唐宋时期D、课程改革问题日益为人们所重视,成为当代教育改革的核心正确答案:A3、18-19世纪的西欧,在社会政治、经济发展及特定历史文化背景下,逐渐形成了带有等级特权痕迹的双轨学制。
其“双轨”是指()oA、义务教育系统与非义务教育系统B、职业学校系统与普通学校系统C、公立学校系统与私立学校系统D、大学一中学系统与小学一初等职业学校系统正确答案:D4、形式教育论和实质教育论的争论其实质是关于()的争论。
A、知识与能力B、分科与综合C、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D、知识与思想正确答案:A5、主张学生“一般发展”的是()oA、赫尔巴特B、凯洛夫C、夸美纽斯D、赞可夫正确答案:D6、世界上最早系统地论述教学理论的专著是()。
A、中国古代的《学记》B、古代印度的《吠陀》C、柏拉图的《理想国》D、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正确答案:A7、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国家实行学校教育制度。
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oA、学校教育制度不属于国家基本教育制度B、职业教育不是学校教育制度的组成部分C、学校教育制度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颁布实施D、学前教育是学校教育制度的组成部分正确答案:D8、教学和智育是()。
A、因果关系B、隶属关系C、交叉关系D、同一关系正确答案:C9、课的类型是指根据教学任务划分的课的种类。
在实际教学中,有单一课和综合课之分.其划分的主要依据是()。
A、一周课程所完成的任务类型数B、一单元课程所完成的任务类型数C、一节课所完成的任务类型数D、一门学科应完成的任务类型数正确答案:C10,1939年,明确提出了以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编写《教育学》的目标的是()A、巴班斯基B、赞科夫C、凯洛夫D、马卡连柯正确答案:CIK20世纪教育目标发展总目标中的“两基”是()oA、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实现素质教育B、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C、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D、基础知识和基本素质正确答案:C12、()指师生为完成一定的教学任务而在共同的教学活动中采用的手段,包括教师教的方法和学生学的方法。
教育学原理第六到八章课后习题答案
第六章、学校教育制度一、名词解释题1、学制: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学校教育制度在国家教育体系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是教育制度中的核心内容。
2、办学体制:学校办学制度也可称为办学体制,是指教育行政部门对各级学校的兴办进行管理和规范的一套制度体系。
3、学校管理制度:学校管理制度是对学校管理权限、管理机构设置和各机构之间的关系以及学校管理方式等做出的制度规定。
4、义务教育制度:是指依据法律规定对所有的学龄儿童实施一定年限的、国家予以保证的学校教育制度。
二、简答题1、学校产生的条件是什么?学校产生有哪些重要意义?条件:①社会生产力的发展;②社会生活中间接经验的积累;③记载和传承文化工具的出现。
意义:学校的产生不仅在人类教育发展史上,而且在人类文明发展史上,都是非常重要的事件,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首先,学校的产生,是教育发展史上一个新的里程碑,标志着教育在历史发展中出现了质的飞跃。
这种飞跃是指,学校的产生,使学校教育逐步成为教育的主要方式和主导形态,开辟了人类教育的新纪元。
其次,学校的产生,标志着形式化和制度化教育的开始,人类社会的教育从此成为一种专门化的事业。
学校产生以前,教育与人类社会生活和生产劳动融合在一起,是非形式化地存在的。
学校产生之后,教育便可以从社会生活中分化出来,从社会政治、经济等活动中分化出来,从而成为一种专门化、形式化的教育。
学校的产生,标志着教育从非形式化到形式化的完成,同时也标志着教育开始走向制度化。
最后,学校的产生,对于人类文明的传承与发展具有极其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学校产生之后,有了专门传道、授业的教师,使得人类积累起来的间接经验和文明成果有了不断传承的可能。
学校本身就是人类文明的重要成果与结品,负有传承文明和促进文明发展的使命。
所以,学校的产生对于人类文明的传承与发展对于促进个体和社会的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与意义。
2、现代学校的基本职能是什么?1、提高受教育者的素质2、培养现代社会的劳动者和各级各类专门人才3、文化的传承与创新4、开展科学研究5、提供社会服务3、现代学校教育制度有哪些基本特点?1、适应时代的要求。
叶澜《教育学原理》课后习题及详解(当代儿童成长与教育改革)【圣才出品】
第3章当代儿童成长与教育改革1.以你所在学校或任教班级为例,分析学校或者班级学生的生存状态及其成长问题。
答:(1)生存状态的分析“生存状态”即是对个体与世界关系的状态描述。
分析学生的生存状态就是分析其是怎样在这个世界上生存的。
可从学生的学习方面、人际交往关系、为人处世方面、生活习性,等多种方面进行分析说明。
具体可分析学生会面临的机遇或挑战,生活中的存在矛盾或冲突等等。
例如分析初一学生的生存状态:初一学生的学习态度认真,学习成绩较好;做事积极向上,主动性强,责任心强,但可能遇事不冷静,缺少理性;人际交往可能较广范,朋友较多;生活上可能会面临一些学习与娱乐的冲突,时间安排的冲突,情感方面的冲突等等;学生也会面临着学习上的压力和挑战,同时也存在着自我发展的各种机遇,等等。
(2)成长问题不同阶段的学生会面临着不同的成长问题,应该具体分析班级中学生存在的问题。
可以从学生的学习方面、人际交往关系、为人处世方面、生活习性,等多种方面进行分析说明。
例如初一学生的成长问题:初一学生可能会存在不能适应新环境、新生活的问题;可能在人际关系中存在问题,不知怎样与人相处;在学习上可能存在学习方法不当,学习时间安排不合理等问题。
2.以两个具体的案例说明你的学生观和你同事的学生观,分析不同学生观的差异,并作出你的评价。
答:(1)案例案例一:期中考试前学校突然宣布要举办一个广播体操比赛,很多班主任认为期中的学习成绩比学生活动重要,因此不支持自己的学生参加比赛。
我却非常支持我班的同学参加此比赛,当然我也提出了要求:“我们既然参加了就得取得好的成绩,并且只能课余时间练习,平时正常上课,不能影响期中考试成绩。
”同时,我也给学生们尽可能地提供了一些建议和帮助。
之后,我所带的班级不仅取得了体操比赛的第一名,而且在同年级期中考试中也排第一名。
案例二:我的一个同事,也是某班班主任,学生对他的管理过严感到不满,用书信向学校领导汇报,这个班主任查笔迹怀疑他们班的某学生,便立即把学生叫到办公室,威胁学生退学。
叶澜《教育学原理》(课后习题详解 课堂教学的原理与策略)【圣才出品】
5.2课后习题详解1.二十多年来,我国课堂教学在价值观、过程观及评价观上经历了哪些演变?在现时代这些观念应如何重建?答:(1)课堂教学价值观的演变及重建①演变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包括教学价值观的转变,不能脱离教师的教学实践,只有教师的内在观念才具有真实地指导教师制定教学目标和定向教学实践行为的作用。
以往的教学价值观念总以知识为唯一追求、视学生为知识的被动接受者、忽视学生生命发展的整体性和独特性。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的价值选择仅停留于传递知识,而对技能、能力和智力发展的关注大多仅为点缀且流于口号。
这种“陈旧”的价值观不利于新的教学过程的开展。
受到“新基础教育”研究的影响,我国的教育价值观开始发生质的变化。
“新基础教育”研究致力于重建新的课堂教学价值观,其核心理念是“从单一地传递教科书上呈现的现成知识,转变为培养能在当代社会中主动健康发展的一代新人”,其中“主动”一词是对现在已十分流行的“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提法的进一步聚焦。
教育理论界也曾先后提出过“多方面发展”、“自由发展”、“和谐发展”、“主体性发展”的教育价值观。
“新基础教育”的研究者把“发展”看成是一种开放的、生成性的动态过程,既不是外烁的也不是内发的,人的发展只有在人的各种关系与活动的交互作用中才能实现,因此,应当以“关系”与“活动”为框架思考教育以什么发展为本的问题,用“主动”一词来界定发展,既体现了活动状态,又内含了主体自觉,还指向了关系事物,而且道出了追求期望。
②重建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教育工作者首先要摆脱以知识为唯一追求、视学生为知识的被动接受者、忽视学生生命发展的整体性和独特性的这种“陈旧”的教育价值观念。
要自觉树立让学生多方面发展、自由发展、和谐发展、主体性发展的新的、与时俱进的教育课堂价值观。
并且在新的教学价值观的引导下,需要教育工作者重新理解教学活动的性质,重新理解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在这些认识和理解的基础上,建立起新的教学过程观。
叶澜《教育学原理》(课后习题详解 学校教育价值取向与培养目标重建)【圣才出品】
4.2课后习题详解1.以你任教的学校和学生为对象,分析学校的培养目标设计与学生成长的现实状态。
答:(1)学校培养目标我任教小学学校培养目标大致分为总体目标和分级目标两大类,具体阐述与分析如下:①总体目标要培养“懂礼仪,讲诚信,善思考,敢实践,有特长”的小学生。
这一总体目标是顺应时代的发展要求提出的人才培养目标,符合国家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学生的要求,同时也充分体现了与时代发展、个体生命价值实现相协调的价值取向。
②分级目标对一年级学生的培养目标:a.带齐并爱护教学用品,按时上学,有事请假;b.掌握正确的读写姿势,书写端正,按老师要求完成课堂及课后作业;c.了解并遵守课堂纪律,专心听讲,上课发言先举手;d.初步培养独立思考能力,树立自信心。
对二年级学生的培养目标:a.热爱学习,不懂就问,乐于合作;b.勤于思考,善于讨论,课堂上积极发言;c.独立、认真完成课内外作业;d.树立自信,敢于尝试。
对三年级学生的培养目标:a.专心听讲,主动学习,珍惜时间;b.独立完成作业,初步培养自查习惯;c.合理安排时间,有自己的兴趣爱好;d.独立思考,个性鲜明,敢于质疑。
对四年级学生的培养目标:a.能自我监督,并能督促他人;b.能课前预习,并有预习笔记;c.自我反思,敢于质疑;d.能够阅读有益资料并能查阅与选择资料。
对五年级学生的培养目标:a.与人沟通、合作;b.敢于发表并坚持自己的见解;c.能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d.能够听取他人的意见。
对六年级学生的培养目标:a.勇于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b.课后复习知识,并举一反三;c.合理安排课余时间,兴趣爱好趋于稳定;d.独立思考,个性鲜明,大胆质疑。
对不同年级学生设计不同的培养目标,体现了学校对学生成长的发展性、差异性的准确把握。
(2)学生成长的现实状况①从学习状态上来说,全校各个年级整体学习势头良好,有良好的学习氛围。
课堂上学生们大多认真听讲,积极发言,课后也同样积极向老师、同学请教。
教育学原理课后答案
教育学原理课后答案绪论:一、名词解释题1、教育学:教育学是一门研究人类教育活动及其内在规律的科学。
二、简答题1、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答: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人的教育活动。
2、教育学的主要发展趋势有哪些?答:(1)教育学研究呈现与众多科学交叉发展的趋势:(2)教育学的研究视野突破学校教育的框架面向更加广阔的社会生活领域扩展,研究者越来越倾向于从整体上系统地、综合地、全面地认识人类教育现象:(3)教育学领域的理论与实际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并呈现出信息化、国际化和全球化等时代特征。
3、简述毛泽东在1957 年提出的教育方针,以及邓小平在1985 年重申该教育方针的历史与现实意义。
答:(1)教育方针:1957年,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一文中明确提出了社会主义教育方针:“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补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
”(2)历中与现牢意文,"二个面向”成为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战略方针,为我国教育发展指明了方向:我国教育界批起了一轮又一轮大规模教育改革的浪潮。
三、论述题结合教育学的科学化发展和我国教育改革的实际,试述如何推进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教育学的学科发展和理论创新。
答:(1)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科学世界观,是我们所学习和研究的教育学最根本的理论基础;(2)解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我们认识教育问题最基本的思想方法,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是指导我们社会主义教育改革和发展实践最重要的科学理论;(3)马克思主义理论是我们在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实践中解决实际教育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新的教育学理论的重要行动指南;(4)在具体教育实践过程中,马克思主义是指导我们认识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并运用对这类规律的认识来正确开展教育活动,成功促进学生身心发展的重要科学指南。
总而言之,只要我们立足于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实际,面对依法治教、教育公平、课程改革、教育创新等当代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中有中国特色的教育问题,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和思想方法,借鉴世界先进教育经验和教育理论,独立进行马克思主义的教育理论探讨和教育科学研究,就一定能够继续推动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教育学的不断发展。
马工教育学原理第三章课后题答案
马工教育学原理第三章课后题答案第三章教育目的练习一、单项选择题1、培养劳动者是( A )。
A、社会主义教育目的的总要求B、对人才培养规格的具体要求C、我国教育目的根本特点D、学校的教育质量标准2、马克思认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方法是( C )。
A、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相结合B、德、智、体全面发展C、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D、坚持教育的正确方向3、“君子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体现了( B )。
A、教育无目的论B、社会本位论C、科学本位论D、个人本位论4、“教育对人的肉体和精神都要关心,但主要关心的应当是灵魂,教育应当建立在精神本质占优势的基础上”,这一观点是( A )教育目的论。
A、神学的B、科学本位C、社会本位D、个人本位5、确定教育目的的客观依据是( D )。
A、哲学观念B、人性假设C、理想人格D、生产和科技发展水平6、( C )是全部教育活动的主题和灵魂,是教育的最高理想。
A、教育方针B、教育政策C、教育目的D、教育目标7、我国教育目标制定的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础是( C )。
A、社会本位价值取向B、个人本位价值取向C、马克思主义的人的全面发展学说D、政治本位价值取向8、主张以社会的稳定和发展为教育最高宗旨来确定教育目的,就形成( D )A、个人本位的教育目的论B、教育无目的论C、神学的教育目的论D、社会本位的教育目的论9、素质教育的时代特征是培养学生具有( A )A、创新精神B、艰苦奋斗的精神C、团结协作精神D、革命传统精神10、社会主义教育目的的根本标志和总要求是( C )A、培养爱国主义者B、培养高科技人才C、培养劳动者D、培养有知识的人11、我国教育目的的根本特点是(B )A、坚持党的领导B、坚持社会主义方向C、培养社会主义劳动者D、发展科技和经济12、确定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是( A )A、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B、毛泽东思想中关于教育的学说C、马克思主义与毛泽东思想相结合产生的理论D、中国传统文化二、多项选择题1、教育目的有哪些作用( ABCDE )A、导向作用B、激励作用C、评价作用D、选择作用E、协调作用2、教育目的要解决的问题是(AC )A、为谁培养人B、怎样培养人C、培养什么人D、怎样办教育E、办什么样的教育3、在制定教育目的的过程中必须涉及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问题是(CE )A、人的全面发展问题B、教育与文化的问题C、人本位的价值取向问题D、教育目的与教育方针的问题E、社会本位论的价值取向问题4、教育目的层次包括( ACD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填空题:1.“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这句话出自古代教育家孟子。
2.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是美国教育家杜威的教育主张。
3“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教育思想最早出自论语。
4.在教育学发展史上,标志着教育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著作是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
5.“对教育进行学术性研究并综合成一个理论体系,这就是教育学”,这句话出自日本的田蒲武雄。
6.教育科学体系中的基本科学是普通教育学。
7.教育的基本构成要素有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内容、教育手段。
8.“教育学是一门科学而不是一门艺术,以为教育学的本质中更多的是理论分析,而不是果冻过程本身”,这句话出自法国教育家贝斯特。
1.根据“泛智”的教育思想,夸美纽斯为学生设计了“百科全书”式的教育内容。
2.卢梭的教育目的是培养自然人,裴斯泰洛奇的教育目的是培养德、智、体。
3.赫尔巴特对教育理论的一个突出贡献是提出了教育性原则,这条原则揭示了一个普遍的教育规律。
4.布鲁纳主张,在教育内容上,要学习学科的基本结构;在学习方法上,使用发现法;再教育时机上,要尽早接受教育。
6.皮亚杰认为,儿童知识的增长和认识的发展遵循着认识结构不断建构的原理,这种建构是通过“同化”和“顺应”两个过程实现的。
6.蔡元培的大学教育方针是思想自由、兼容并包。
7.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是课堂教学。
8.在邓小平“三个面向”思想中,面向现代化是主体和核心,是出发点和归宿。
1.人口的结构从不同的角度分,可以区分为自然性质和社会性质。
2.落实教育优先发展的内容在于3.人口的数量、结构、地域分布、质量均影响教育发展。
4.面对全球一体化的趋势,我们既要追求教育民主化,又要追求教育的终身化实际上,这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
1.考虑到人的身心发展具有个别差异性,教育应该遵循的基本原则是2.教育学通常把人的身心发展划分为乳儿期、婴儿期、幼儿期、儿童期、少年期、青年初期等六个阶段。
1.教育内容是教育活动中传授给学生的知识技能、思想观点、行为习惯等的总和。
2.国家课程标准是国家对基础教育的基本规范和要求。
3.自主学习的过程包括自我监控、自我指导、自我强化。
1.现代教育有三种基本形态,按其生产的历史顺序分别是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学校教育。
2.现代社会教育两种基本类型社会举办型、学校兴办型。
3.各级各类学校中,各级指的是学校教育的层次。
1.自我教育的过程包括自我认识、自我设计、自我监督、自我反馈、自我发展2.所谓的学生的年龄特征,是指在一定的社会和教育的条件下,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在身体和心理发展方面所表现出来的一般的、典型的和本质的特征。
选择题1.“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这句话出自C 说文解字2.“教育史为人的未来的完满生活做预备”,这句话出自B 斯宾塞。
3.教育的本质是D 培养人的活动。
4.在教育学发展史中,通常被看成是系统教育学专著的是B 《普通教育学》。
5“教育学通常被理解为教的科学和艺术”这句话出自教育家D 亨德森6.“我直接把教育学定义为教育的科学”出自B 贝斯特7.在教育学发展史上,以心理学的研究成果作为科学基础来论述教育问题第一本教育学著作是C《普通教育学》。
1.按A教育活动的任务为标准,学教教育过冬划分为德育活动、智育活动、体育活动、美育活动和劳动技术教育活动。
2.学校文化除了具有无形性、连续性和稳定性、个性的特质外,还有A软约束性的特性。
3.学生处于探索的心理状态时教学过程属于a楚b系统c联合清4.近代教师职业受()学校影响5.“新学校”师生关系是(b师生平等)6.学校教育实现的科学知识再生产具有()3.《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于B 1986年公布。
4.2001年6月召开全国基础教育工作会议,对当前学制新规范作出了新规定,要逐步实现向B 六三学制过渡。
1.教育史上,在教育内容上,第一次将各有作明确的区分,并极为重视体育的是B洛克。
2.卢梭认为,进行道德教育的时期应该在D第四阶段。
3.赫尔巴特把全部教育过程划分为A 管理、训育、教学三个阶段。
4.教学与发展的关系上,赞科夫认为B教学促进发展。
5.素质教育的实质是一种A导向思想。
1.斯宾塞设计的课程体系包括的课程有ABCDEA.生理学、解剖学课程B.历史学课程C.数学、几何、物理、化学、生物、地质、社会学等方面的课程。
D.文学、艺术、音乐、绘画、雕刻等审美方面的课程。
E.心理学、教育学等方面的课程。
2.一般发展的教学原则包括ABCA.以高速度进行教学B.以高难度进行教学C.理论知识起主导作用D.掌握学科的基本结构3.杜威对教育性质判断的几个命题是ACDA.教育即生活C.教育即生长D教育即经验的不断改进1.人类社会来已存在和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是A生产力2.社会生产对教育的制约虽是根本,但它并不直接决定教育,直接制约教育的是B人口数量3.为21实际实现人与自然、社会的协调的可持续的发展,教育应确立的主题是D学会关心4.政治斗争激烈,或采取重大的政治面貌措施、政局发生大变动时,教育的政治功能体现为C组织学生直接参加社会的政治活动等等等多选1.人口质量是指人口总体的C 身体素质D科学文化素质2.教育目的受的影响和制约A生产力B政治制度D人口3.教育优先发展的坚持的理论根据在于教育是一种的产生。
A全局性B先导性C基础性1.规定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学校或专业培养人的具体质量规格的是C培养目标2. 用“文化”来统筹教育、社会、人三者之间的关系,其最终目的在于唤醒人们的意识,使其具有自动追求理想价值的意志,并使文化有所创造,形成与发展新的文化教育目的观是A文化本位论3.我国飞教育方针通过立法第一次完整的规定是在中。
B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4.1996年国际21实际教育委员会递交的咨询报告《教育——财富蕴藏其中》提出的核心思想是B 学会学习的四大支柱思想。
5美国确立了以普及科学知识为教育改革的中心目标的文献是A1985年第七章1.以下那些事教育内容的特征A排列组合B形成价值C连续性2.以下哪个不是课程计划的基本部分a教学科目b学科开设顺序d各门学科的教学时数3我国课程标准的框架包括a课程目标b内容标准c术语解释D实施建议1.教育途径的基本形式指A 教学2.咨询与指导主要内容包括ABCD 全选3.加纳德教授多元智力学说指D 字最多的1.“教师”术语的教育学意义是指B教育者2.教师职业是随着的产生而产生的B学校3.古代教师的教学组织形式是A个别教学1联合国大会通过的《儿童权利公约》的核心精神的基本原则有ABDE2下列哪些是我国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少年儿童的合法权利ABCD3学生身心发展处于急剧变化的时期是B少年时期名词解释第一章教育:是人类社会特有的一种社会现象,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
教育规律:是教育现象与其他社会现象,以及教育现象内部各个构成要素之间的本质的、必然的、内在的联系或者关系。
教育方针:是由国家或者政党根据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要求提出的,带有法律效力的,关于教育工作的方向、目的、道路的总体规定。
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或者说是研究教育特别是研究教师如何更加科学、有小弟培养人的科学。
教育科学:是以教育现象和教育规律为共同研究对象的各门教育学科的总称。
教育思想:泛指人们对教育现象的认识,是指人们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教育实践而形成的对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的认识、观点和看法。
教育思潮:在一定历史时期内,集中反映社会群体的教育意愿、教育要求和教育思想,流传较广、影响较大的一种思想倾向和思想潮流。
教育政策:是一个国家的政府或者政党制定的有关教育工作的指导方针和行政措施,是人们为了规范教育行为而以国家或者政党、政府的名义颁发的教育行为指南。
第二章学校文化:是“一种管理文化、教育文化以及微观组织文化”。
学制:是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的学校系统,具体规定着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彼此之间的协调关系。
义务教育:是指由国家强制实行的,适龄儿童必须接受的,国家、社会和家庭必须予以保障的国民教育。
终身教育:人在一生中受到的这种教育的总和,它改变了传统的教育观念,实行教育制度的一体化。
教育目的:人们对受教育者在接受教育后所产生的结果和所发生的积极变化的期望(广义)。
教育方针:指的是国家在一定时期内确定的教育发展的总方向、总目标、总的指导思想和指导原则。
学习的四大支柱: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
课程计划:对学校课程的总体安排,是对学校教育的培养目标、课程的指导思想、课程设置与课程结构、课程管理方式等方面的规定,是学校必须执行遵照的文件。
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它体现国家对不同阶段的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较直观等方面的基本要求,规定各门课程的性质、目标、内容框架,提出教学和评价建议。
研究性学习:指从学科领域或现实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主题,在教学中,创设一种类似于学术研究的情境,通过学生自主、独立的发现问题以及实验、操作、调查、手机与处理信息、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获得知识、技能、情感与态度的发展,特别是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发展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过程。
合作学习:指的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
教育途径:指教育者有目的的、有计划、有组织的传授教育内容,完成教育内容,实现教育目的的渠道,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进行双向活动所经历的渠道的总称。
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所组成的一种人类特有的人才培养活动。
咨询与指导:就是为咨询者和被指导者提供力所能及的服务。
教师教育:指综合教师培养和教师进修之职能的一个概念。
在终身教育思想的指导下,按照教师专业发展的不同阶段,对教师进行的连续性的、可持续发展的、开放的教育。
以人为本:指以人为基点、从人出发又向人回归的教育思想。
自我教育:在教育者的启发和引导下,受教育者对自己的品德表现进行自我认识、自我监督、自我克制和自我修改。
简答题第一章1.如何认识受教育者在教育过程中的地位?答:受教育者是教育的对象。
在教育过程中,受教育者首先作为教育的对象存在于教育活动的要素之中。
第一,在教育过程中受教育者首先是一个求知的个体。
第二受教育者也是一个不成熟的个体。
第三,受教育者还是一个缺乏技能的个体。
受教育者也是学习的主体。
主体性主体表现在多个方面:1.受教育者是学校存在的主体。
2.受教育者及其活动是学校智能部门及其管理的中心。
3.受教育者是学校和教师评价的主体。
4.受教育者是教育任务完成的主体。
5.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特点制约着教师的教,这也是其主体性的表现。
6.受教育者的主体性还体现在,每一个教育对象都有他们各自的独立性、选择性、需要性和创造性,有他们个人的兴趣、爱好和主观能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