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框架顶推施工观后感
施工心得体会及感悟(3篇)
第1篇自从我踏入施工现场的那一刻起,我就深深地感受到了施工工作的艰辛与挑战。
在这段时间里,我学到了很多专业知识,也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
在此,我想结合自己的施工经历,谈谈我的心得体会及感悟。
一、施工过程中的艰辛1. 环境恶劣施工现场环境复杂,无论是炎热的夏日还是寒冷的冬天,施工人员都要在恶劣的环境下工作。
高温、噪音、粉尘、异味等,都是施工人员需要面对的挑战。
2. 工作强度大施工过程中,工作任务繁重,需要付出大量的体力和精力。
尤其是在工期紧张的情况下,施工人员往往需要加班加点,甚至通宵达旦地工作。
3. 危险因素多施工现场存在许多安全隐患,如高空作业、机械伤害、触电等。
施工人员必须时刻保持警惕,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确保自身和他人的生命安全。
二、施工过程中的收获1. 专业技能提升在施工现场,我学习了各种施工工艺、施工技术和施工管理知识。
通过实践操作,我对专业知识有了更深入的理解,提高了自己的专业技能。
2. 团队协作能力增强施工过程中,我与同事们共同面对各种困难和挑战。
在这个过程中,我学会了如何与团队成员沟通、协作,共同完成任务。
3. 责任感与使命感作为一名施工人员,我深知自己的工作对工程质量、安全和社会稳定的重要性。
这种责任感与使命感使我更加努力地投入到工作中,为实现我国建筑事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三、感悟1. 严谨的工作态度在施工现场,我深刻体会到严谨的工作态度的重要性。
只有对待工作认真负责,才能确保工程质量,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
2. 安全意识施工现场的安全问题至关重要。
我深知,只有时刻保持安全意识,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才能确保自身和他人的生命安全。
3. 持续学习建筑行业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行业,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层出不穷。
作为一名施工人员,我必须不断学习,紧跟行业发展趋势,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4. 团队精神施工过程中,团队精神至关重要。
只有团队成员之间相互支持、相互配合,才能共同克服困难,完成任务。
浅谈既有线顶进框架桥施工工艺
浅谈既有线顶进框架桥施工工艺作者:石帅来源:《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3年第13期【文章摘要】为了更加满足人们各种安全可靠、方便快捷的出行,以及货物运输。
既有线顶进框架桥施工工艺将以新的现代化面貌,获得更加迅速的发展。
本文结合某公路下穿铁路的实际情况,对既有线顶进框架桥施工工艺进行了分析探讨。
【关键词】既有线;顶进框架;施工;工艺中图分类号:TU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一、引言伴随着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城乡建设规模不断扩大,居民生活水平蒸蒸日上,国家能源与环境保护政策的日益完善。
为体现“以人为本,和谐铁路”的宗旨。
不断扩大路网规模、优化路网结构和提高路网质量,逐步建成四通八达、可行性高的现代化铁路网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策。
自20世纪60年代初期,我国各铁路局及市政建设单位开始采用既有线顶进框架桥施工法进行桥涵的设计与施工,以满足道路、管线与铁路的立体交叉。
某公路与成昆铁路相交,成昆正线铁路里程为K53+910。
公铁斜交82.43度,公路下穿铁路。
某公路下穿成昆铁路工程设计里程范围为K25+141.9~ K25+348.1段,全长206.2m,共分U型槽段、顶推框架桥段及明挖现浇框架桥段三种结构形式。
其中K25+141.9~K25+181.9段共40m为U型槽段;K25+181.9~K25+209.9段共28m为顶推框架桥段,下穿规划成昆增建二线和成昆正线;K25+209.9~K25+348.1段共138.2m为明挖现浇框架桥段。
由于既有线顶进框架桥施工中“顶进法”增设桥涵具有占地少,对市政交通、铁路行车干扰少,施工进度快、质量好的优点。
近年来既有线顶进框架桥施工工艺如雨后春笋般在建筑行业迅猛发展。
二、既有线顶进框架桥施工工艺综述既有线:就是指在原先已经建造好的线路上再进行新建或改造线路。
顶进施工:就是指在既有线路基一侧开挖工作坑 ,浇筑滑板 ,在滑板面上设置润滑隔离层 ,然后在滑板上浇筑钢筋混凝土框架及修筑后背 ,并进行线路加固 ,安装顶进设备 ,开始起动顶进。
建筑施工观后感
建筑施工观后感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我有幸参观了一座正在进行施工的建筑项目。
这次参观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我对建筑施工过程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同时也让我认识到了建筑师和施工人员的辛勤努力。
首先,在参观过程中,我惊叹于建筑施工过程的复杂性和细致性。
从地基的打造到屋顶的搭建,每一个环节都需要经过精心的规划和精确的测量。
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建筑物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特别是在高层建筑的施工过程中,更需要采用先进的技术和设备,高空作业的风险更加显著。
我佩服施工人员的勇气和专业素养,他们在极端条件下工作,保证了建筑物能够按照预定计划实施。
其次,我意识到建筑施工需要团队的配合和协作。
在施工现场,我看到不同岗位的工人们各司其职,密切配合,以确保施工进程的顺利进行。
例如,水电工和土建工需要紧密合作,电线和管道的敷设需要精确的协调。
在这个过程中,每个人都必须了解自己的工作重点,并与其他团队成员保持紧密联系。
没有一个环节的松懈,都可能导致施工延误或质量问题。
此外,参观建筑施工让我认识到,安全意识在建筑工地上是至关重要的。
工人们都要穿着齐全的安全装备,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
每一个工人都明白自己的行为不仅关系到自己的安全,也关系到整个团队的安全。
当我看到他们在高空悬挂、爬行或操作大型设备时,我心生敬意。
毫无疑问,建筑施工是一项危险的工作,但施工人员通过严格的安全措施和培训,将风险降到最低。
最后,建筑施工的观后感让我深感建筑行业需要人才资源的重要性。
在参观期间,我了解到建筑师和施工人员需要具备广泛的知识和技能。
建筑师需要设计出符合规范和功能需求的建筑物,而施工人员需要分工合作,负责将设计变成现实。
这需要他们掌握先进的技术和工艺,同时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
因此,培养建筑领域的专业人才是至关重要的,他们将推动建筑行业的不断发展和创新。
总的来说,参观建筑施工过程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我对建筑师和施工人员的努力和付出充满敬意。
在我眼中,他们不仅仅是建筑师和施工人员,更是创造美丽和实用建筑的艺术家和工匠。
建筑工程框架结构的工程施工技术应用体会
建筑工程框架结构的工程施工技术应用体会发表时间:2020-12-22T06:41:42.127Z 来源:《防护工程》2020年26期作者:陈晓阳[导读] 近年来,我国的建筑工程数量变的越来越多,框架结构施工技术在其中得到了广泛地应用。
招远市鼎立建工有限公司山东烟台 265400摘要:近年来,我国的建筑工程数量变的越来越多,框架结构施工技术在其中得到了广泛地应用。
我国的框架结构自身具有比较好的安全性和稳定性,但是在实际施工方面还存在某些不足,严重影响着建筑工程项目的建设质量,必须积极加大对建筑工程框架结构建筑施工技术的分析。
笔者结合具体实例和工作经验,总结当前钢筋工程施工技术存在的问题,提出恰当的解决对策,确保建筑工程框架结构施工的整体水平不断提升。
关键词:建筑工程;框架结构;施工技术引言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推进,给建筑业的发展带来了很大的机遇和挑战。
现如今随着人口涌向城市,城市的高层建筑越来越多,因此人们对于高层建筑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在进行高层建筑的施工时,经常会应用框架的结构,因为该结构的稳定性较强,所以有很好的抗震性能,同时框架也可以起到美化建筑物的作用。
在进行框架的施工过程中,常用到的技术包括模板施工技术、混凝土施工技术和钢筋施工技术,这些技术是否有效实施,决定了框架是否可以发挥其最大的优势。
框架的功能有很多,相关施工人员以及设计人员应该尽可能地将它的功能发挥出来,并减弱其缺点造成的不良影响,只有这样,才能最大程度工提升企业的效益。
1.建筑工程框架结构施工技术受城市化进程加速与城市可用地资源逐步降低的影响,使得高层建筑成为当下城市建筑的主要发展方向,这便直接加强了对建筑底层的承受力要求,所以需要对建筑各个承重柱的直径与承重墙的厚度进行合理的提高,因此必将给建筑工程框架结构的施工带来更多的困难与挑战。
建筑结构框架施工主要包含混凝土框架结构施工和钢筋框架结构施工两大部分。
混凝土框架结构的施工要有轴线的定位施工、柱钢筋捆绑施工、支架、模板等方面的搭设施工。
建筑施工观后感
建筑施工观后感近期,我有幸参观了一座正在进行建筑施工的工地,深受启发和感动。
在这片尘土飞扬的场地上,我不仅看到了劳动者的辛勤付出,也感受到了建筑施工背后蕴藏的智慧和艺术。
以下是我对这次观后感的全面记录和总结。
在施工现场,我见证了建筑工人们齐心协力、默契配合的工作场景。
他们一个个身着黄色工作服,戴着安全帽,手持工具,无论是高空作业还是地面操作,都严格按照规范进行,一丝不苟。
他们以各自的职责和技能,默契地协同作战,有条不紊地推动着建筑施工的进行。
他们的动作精准有力,熟练的操控让我不禁对他们的专业技术和丰富经验感到敬佩。
值得一提的是,建筑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措施令我印象深刻。
各种警示标识清晰明了地摆放在施工区域,工人们本着“安全第一”的原则,始终保持警觉。
无论是高处作业的护栏,还是防护网和安全绳的使用,一切都体现出对建筑工人们安全的高度重视。
我看到他们背负着沉重的物品时,小心翼翼地走在搭好的脚手架上,他们的每一个行动都让我感受到了责任与担当。
此外,建筑施工场地的整洁程度也让我称赞不已。
尽管场地上有各种建筑材料和工程设备,但每个工人都时刻保持着对环境的维护和整理。
他们将废弃物妥善堆放,并及时清理掉施工区域的杂物。
这种建筑施工现场的干净整洁,反映出了工人们的职业素养和对工作的敬业精神。
在建筑施工中,我更多地了解了建筑的结构和设计。
柱子、梁和墙体等不同构件的运用,使得建筑物能够稳固地屹立于大地之上。
我也看到了建筑师和工程师们在设计施工图纸上的辛勤努力,他们将抽象的设计理念和具体的工程要求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在施工现场,我发现他们经常与工人进行沟通和协商,以解决施工中遇到的问题和调整设计方案。
他们的配合默契,为建筑施工的顺利进行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在这次建筑施工观后感中,我深深体会到了建筑施工的辛苦和复杂性。
从规划到设计,从物料采购到施工实施,每一步都需经过精心策划和周密安排。
这一切背后的付出和努力,使得我们能够居住在舒适、安全而美丽的建筑之中,为生活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施工读书笔记加观后感
施工读书笔记加观后感一、走进施工知识的大门读施工方面的书籍,就像打开了一扇通往神秘建筑世界的大门。
我之前对施工那是一窍不通,就觉得盖房子嘛,不就是把东西堆起来。
可当我翻开那本施工知识的书,哎呀妈呀,这里面的学问可大了去了。
比如说混凝土的配比,那可不像咱平时和泥巴,想咋和就咋和。
书里详细讲了水泥、沙子、石子还有水的比例,就像做一道超级精密的化学实验。
这让我想起我家盖小仓房的时候,工人随便一搅和就倒进去了,怪不得后来有点不结实呢。
二、施工安全的重要性施工安全可不是闹着玩的,那是能要命的事儿。
在读书笔记里,那些触目惊心的事故案例让我直冒冷汗。
这就好比在走钢丝,一步走错,那可就万劫不复了。
我记得有个案例说一个工人在高空作业没系安全带,结果不小心掉下去了。
我当时就想,这要是我身边的人可咋办。
我就跟我那些搞建筑的朋友说,你们可千万要注意安全啊,别拿自己的命不当回事。
他们却说,哎呀,干这么多年了,没事。
我就急眼了,我说:“你们这是在拿自己的命赌博呢,你以为安全事故都是写在书里吓唬人的啊?”三、施工中的创新与传统施工这行,传统的经验固然重要,但创新也不能少。
书里介绍了一些新的施工技术,就像给古老的建筑行业注入了新鲜血液。
我在工地上看到那些老师傅们,还在用一些老办法干活。
我就跟他们说:“大爷,现在都有新法子了,效率可高了。
”大爷就白我一眼说:“小娃娃,你懂啥,我们这办法用了多少年了,靠谱。
”我就跟他解释书里看到的新技术,像新型的建筑材料,轻便又结实。
我把那材料比作是建筑界的超级英雄,又能抗压又能防火。
大爷听了有点心动,说:“真有这么神?”这就是传统和创新的碰撞啊。
四、施工进度的把控施工进度就像一场马拉松比赛,得有计划有节奏地跑。
读书笔记里提到,合理的进度安排是项目成功的关键。
我有个亲戚承包了个小工程,刚开始干得可起劲了,一天到晚都在忙。
可到了中间,各种问题出来了,材料供应不上啦,工人请假啦,结果进度就慢得像蜗牛爬。
建筑施工观后感
建筑施工观后感在走进建筑工地的那一刻起,我便被这座庞大而精密的工程所震撼。
巨大的起重机在空中翻腾,铁梁穿梭于各个建筑结构之间,工人们忙碌而有序地进行着施工。
整个工地仿佛是一幅精美的画卷,每一个细节都流露出技艺和智慧。
首先,我被施工工人们的默契配合所深深打动。
他们像一支精密的交响乐团,每一个人都在自己的位置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无论是高空作业的脚手架搭建,还是地面上的混凝土浇筑,每一项工作都需要大家的密切协作。
工人们默契而高效的配合让我感受到了团队的力量,也让我对工程施工的复杂性有了更深的了解。
其次,我意识到建筑施工不仅需要专业技术,还需要耐心和细致的态度。
每个工人都在他们的工作岗位上全神贯注,手中的工具犹如他们的得力助手。
我注意到他们在处理细节方面格外认真,比如在瓷砖装饰上,每一块瓷砖都被精确地剪裁和安装,留下了极致的装饰效果。
这令我思考,对于建筑师和施工工人来说,每一次完成的工作都应该是精益求精的艺术品。
最后,建筑施工也让我看到了现代科技的不断进步对工程建设的贡献。
高科技设备的运用使建筑施工更加高效、安全。
无人机的出现让施工现场的勘测和监控更加准确和便捷。
而3D打印等技术的采用,则为建筑构件制造带来了全新的可能性。
这些新技术的应用不仅提升了施工质量,也降低了工程成本,推动了建筑行业的创新发展。
总的来说,通过参观建筑施工现场,我深刻体会到了建筑师和施工工人们的智慧和技艺。
他们用自己的双手创造了一个个令人惊叹的建筑艺术品,同时也让我对整个建筑行业的发展充满了信心。
建筑施工不仅是一项技术活,更是一种艺术的体现。
它需要团队的协作精神、专业的知识和不断创新的精神。
未来的建筑施工必将迎来更多的挑战和机遇,我相信在建筑师和工人们的共同努力下,我们将会看到更多令人惊艳的建筑奇迹的诞生。
高层建筑结构与施工收获与启发总结
高层建筑结构与施工收获与启发总结高层建筑的结构与施工是一个复杂而精密的过程,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包括设计、材料选择、施工方法等。
在这个过程中,我学到了很多知识和经验,也有一些心得和收获,下面我将总结一下。
首先,在高层建筑的结构设计中,我学到了很多关于力学和材料力学的知识。
比如,对于建筑结构的受力分析,包括静力分析和动力分析,以及如何选择合适的结构形式和材料等。
在施工的过程中,我也学到了很多影响结构稳定性和安全性的因素,比如风荷载、地震荷载、温度变化等。
通过研究这些因素,我可以更好地理解建筑结构的本质,对结构的设计和施工提出合理的建议和改进方案。
其次,在高层建筑的施工中,我学到了很多关于施工方法和施工工艺的知识。
比如,高层建筑的模板施工和钢筋混凝土施工。
在模板施工中,我学到了如何选择适当的模板材料、搭建模板支架、安装模板板材等,以确保模板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在钢筋混凝土施工中,我学到了如何进行钢筋的布置和连接、混凝土的浇筑和养护等,以确保混凝土结构的质量和强度。
通过研究这些施工方法和施工工艺,我可以更好地掌握高层建筑的施工技术,提高施工效率和施工质量。
另外,在高层建筑的结构与施工中,我也学到了很多关于项目管理和协调的知识。
比如,如何制定合理的施工计划,安排合适的人力和物力资源,协调各个工种的施工进度等。
在项目管理中,我还学到了如何与设计师、施工队和供应商等各个相关方进行良好的沟通和合作,以确保项目的顺利进行和高质量的完成。
通过研究这些项目管理和协调的方法和技巧,我可以更好地组织和管理高层建筑的结构和施工过程,提高项目的整体效率和效益。
除了专业知识和技能,高层建筑的结构与施工还给我带来了一些启发和心得。
首先,高层建筑的结构与施工需要充分的前期准备和细致的计划安排,不能有丝毫马虎和疏忽。
因为一旦发生问题,不仅会耽误进度,还会对整个项目产生较大的影响。
其次,高层建筑的结构与施工需要团队合作和协作,需要各个方面的专业人才和施工队伍的密切配合。
施工安全观后感
施工安全观后感看了关于施工安全的那些事儿后,我真是感触特别深!施工安全,这四个字看起来普普通通,但实际里面包含的东西可太多啦。
以前我对施工就只有一个大概的印象,觉得就是一群人在工地上忙活着盖房子、修桥啥的。
可是看了相关的内容之后,我才意识到,原来每一个环节都像是在走钢丝,容不得半点马虎。
你看那些工地上的大型机械,像什么起重机啊、挖掘机之类的,一个个看着就特别厉害。
但是厉害归厉害,操作起来那可得小心再小心。
一个小失误,可能就会引发特别严重的后果。
我就看到一个画面,起重机吊起的重物在半空中晃悠了一下,当时我的心都提到嗓子眼儿了!虽然最后没出啥事,可我想啊,这要是真掉下来,那工地上的人可就危险了。
这让我觉得,在施工的时候,那些操作人员得有多么大的压力啊。
他们每一个动作,都关系着好多人的生命安全呢。
还有那些安全帽、安全绳之类的防护装备。
以前我觉得它们就是个形式,看着有点累赘。
但现在我知道了,那可都是保命的东西啊!在施工过程中,意外随时可能发生,一块小石子从高处掉下来,都可能砸伤人。
这时候,安全帽就是最后的一道防线。
我就想啊,那些工人每天都要戴着这些装备干活,肯定也不舒服,不过为了安全,这也是没办法的事儿。
这也让我明白,安全意识真的要时刻牢记在心中,不能有一点侥幸心理。
其实我还注意到一个点,就是施工场地的管理也很重要。
如果场地乱七八糟的,材料到处乱放,那工人在里面走动的时候就很容易绊倒或者撞到东西。
我看到一个施工现场,规划得井井有条,各种区域划分得很明确,材料也摆放得整整齐齐的。
我想啊,在这样的环境里工作,工人的心里也会踏实很多吧。
不过呢,要做到这样的管理肯定也不容易,需要花费很多精力的。
看完这些关于施工安全的东西后,我就一直在想,我们平时看到那些高楼大厦、大桥隧道的时候,只会感叹它们的宏伟壮观,却很少想到背后施工人员的安全风险。
他们每天都在危险的边缘工作,就是为了给我们创造这些美好的建筑。
我们真的应该对他们多一份尊重,对施工安全多一份重视。
结构施工心得体会
结构施工心得体会作为一名结构施工工程师,我在工作中积累了不少心得体会。
在这里,我想分享一些我在结构施工方面的经验和教训,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1. 精细化管理在结构施工中,精细化管理是非常重要的。
我们需要对每一个细节进行精细化管理,确保每一个环节都能够得到有效的控制和管理。
这样才能够保证施工的质量和效率。
在精细化管理方面,我们需要做到以下几点:1.1 制定详细的施工计划在开始施工之前,我们需要制定详细的施工计划。
这个计划需要包括每一个施工环节的时间、人员、材料等方面的安排。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有效地控制施工进度和质量。
1.2 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在施工过程中,我们需要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
这个体系需要包括质量检查、质量控制、质量评估等方面的内容。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保证施工的质量。
1.3 加强现场管理在施工现场,我们需要加强现场管理。
这个管理需要包括现场安全、现场环境、现场秩序等方面的内容。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保证施工的安全和效率。
2. 严格执行施工规范在结构施工中,我们需要严格执行施工规范。
这个规范包括施工工艺、施工标准、施工要求等方面的内容。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保证施工的质量和安全。
在执行施工规范方面,我们需要做到以下几点:2.1 了解施工规范在开始施工之前,我们需要了解施工规范。
这个规范包括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企业标准等方面的内容。
只有了解这些规范,我们才能够正确地执行施工工艺和标准。
2.2 严格执行施工规范在施工过程中,我们需要严格执行施工规范。
这个规范包括施工工艺、施工标准、施工要求等方面的内容。
只有严格执行这些规范,我们才能够保证施工的质量和安全。
2.3 建立施工规范档案在施工过程中,我们需要建立施工规范档案。
这个档案需要包括施工规范、施工标准、施工要求等方面的内容。
只有建立这个档案,我们才能够方便地查阅和执行施工规范。
3. 加强施工技术培训在结构施工中,我们需要加强施工技术培训。
工程施工后感
工程施工后感时光荏苒,岁月如梭。
在紧张而有序的工程施工过程中,我们圆满完成了本项目的主体结构施工任务。
回顾这段时间的历程,我感慨万分,有喜悦、有收获、也有不足。
在此,我想就工程施工过程中的几点感悟与大家分享。
首先,团队合作至关重要。
本项目工程规模大、施工周期短、质量要求高,离不开全体团队成员的共同努力。
在施工过程中,我们充分发挥团队协作精神,紧密团结,相互支持,克服了种种困难,确保了工程进度和质量。
事实证明,一个优秀的团队是项目成功的基石。
其次,严格把控施工质量是工程建设的核心。
我们始终坚持“质量第一”的原则,严格遵循施工规范和工艺要求,加强过程控制,确保每一个环节都符合质量标准。
在施工过程中,我们积极开展质量攻关活动,对质量问题零容忍,及时整改,确保了工程质量的一次性通过。
再次,安全文明施工不容忽视。
我们始终把安全生产放在首位,严格执行安全生产责任制,加强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确保了施工现场的安全有序。
同时,我们注重文明施工,提高施工人员的文化素养和职业道德,营造了一个和谐、文明的施工环境。
此外,技术创新是推动工程施工进步的重要力量。
在本项目施工过程中,我们积极引进新技术、新工艺,提高施工效率,降低施工成本。
例如,采用BIM技术进行施工模拟,有效避免了施工过程中的碰撞和冲突,提高了施工质量。
最后,项目管理的精细化是工程施工成功的关键。
我们细化施工计划,明确责任分工,加强进度控制,确保工程按时完成。
同时,我们强化成本控制,合理配置资源,降低施工成本。
此外,我们还积极与建设单位、设计单位、监理单位等沟通协调,确保项目顺利推进。
总之,通过本项目的施工,我们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也发现了自己的不足。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继续努力,不断提高施工水平,为我国建筑事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同时,我们也深知工程施工是一个不断学习、不断进步的过程。
在今后的日子里,我们将继续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为更好地服务工程建设做好准备。
关于施工心得体会
关于施工心得体会关于施工心得体会篇1大学,在我的印象中已不再是充满幻想的天地,在大学度过一年半的风风雨雨,尝试过失败的磨练,经历过成功的喜悦,受到老师细心的指导,学了点建筑表面知识。
当初选择建筑,只是出于个人的爱好,对它的了解是那样的肤浅,感觉建筑就是那么的简单,只是认识到砖混凝土和钢筋的代名词。
然而,在我一年半的学习认识中,它的形象由模糊变得清晰点了,由简单变得伟大。
终于,我有机会去真正的认识什么是建筑,参加这次的建筑施工实习,在朋友的带领下对建筑有了大致的了解。
经过这次的实习,我对建筑施工这门课程有了更加深刻和全面的认识,这次实习,让我更进一步的了解到在学校学习的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的区别很大。
让我学到了很多在学校课堂上所学不到的施工方面的知识经验,在施工中怎样把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相结合使用,才能更安全更有效的施工。
也让我明白了团队合作的力量,俗话说的好:一根筷子是很容易断的,一捆筷子就不容易断了。
这句俗语就能很好的说明团结的力量。
在建筑施工实习期间,我与那些工作人员的互相合作是特别重要的,特别是在施工的过程中,互相沟通,互相帮助,合作就显得尤为重要。
在实际操作中合作和沟通更加体现得明显,施工过程中支模工人和搭设脚手架工人要相互合作,首先是搭设脚手架工人做完后支模工人才开始做,只要是搭设脚手架工人不一个地方一个地方的做完就影响支模工人效力,钢筋工人也要得与支模工人相互沟通和配合,不然的话同样会影响效力,之所以在施工中合作与沟通尤为重要。
实习是我们大学生活中必须经历的过程,是巩固知识的有效方法,也是检验我们所学知识是否牢固的办法,更是我们大学生成长的重要途径。
通过这次的建筑施工实习,我不但在理论上对施工技术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而且在实际操作上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达到了学以致用的目的。
在经验十足的施工员悉心指导帮助下,我不但对施工技术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从失败中吸取了非常宝贵的经验,磨练了我的意志。
建筑施工观后感
建筑施工观后感前阵子,因为一些机缘巧合,我有幸近距离观察了一处建筑施工现场。
这一遭下来,可真是让我大开眼界,感触颇多。
那是一个阳光不算太热烈的上午,我路过一片正在施工的区域。
出于好奇,我停下脚步,打算好好瞧一瞧这热火朝天的场面。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那巨大的塔吊,像个钢铁巨人一般矗立在那里,长长的起重臂缓慢而有力地转动着。
吊钩上悬挂着的建筑材料,在半空中晃晃悠悠,仿佛是在进行一场惊险的空中表演。
每当吊钩准确地将材料送到指定位置,工人们就会迅速上前,手脚麻利地开始作业。
我走近些,看到了正在砌墙的工人师傅们。
他们戴着安全帽,身上的衣服沾满了灰尘和泥浆,但眼神中却透着专注和认真。
一位师傅熟练地拿起一块砖,用铲子在砖上抹了些水泥砂浆,然后稳稳地将砖放在了墙上。
他的动作一气呵成,没有丝毫的犹豫和停顿。
每砌好一块砖,他都会用水平尺测量一下,确保墙面的平整度。
“嘿,这可真是个精细活!”我心里暗自感叹。
再看那绑扎钢筋的工人,手中的钢丝就像是他们的针线,钢筋则是他们要缝制的“布料”。
他们弯着腰,双手不停地忙碌着,将一根根钢筋交叉、固定。
那密密麻麻的钢筋,在他们的巧手下逐渐形成了坚固的框架。
“这要是让我来干,估计半天都弄不好一根!”我不禁想到自己平日里笨手笨脚的样子,对这些工人师傅更是佩服得五体投地。
施工现场的噪音很大,各种机器的轰鸣声、工具的敲击声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首独特的“建筑交响曲”。
然而,在这嘈杂的环境中,工人们却仿佛有着一种默契,彼此配合得十分默契。
有人在搬运材料,有人在操作机器,有人在指挥调度,一切都显得有条不紊。
我注意到一位年轻的工人,脸上还带着些许稚嫩,但干活的劲头却丝毫不输那些老师傅。
他的额头布满了汗珠,顺着脸颊不停地往下淌,但他只是随手用袖子擦了擦,就又继续投入到工作中。
“小伙子,累不累啊?”我忍不住问了一句。
他抬起头,冲我笑了笑,露出一口洁白的牙齿:“累啥,习惯就好,早点把这楼盖好,大家都能住上新房子!”简单的一句话,却让我感受到了他心中那份朴实的责任感。
项目管理的框架思维读后感
项目管理的框架思维读后感读了关于项目管理的框架思维的相关内容后,真有种茅塞顿开的感觉,就像在一团乱麻里突然找到了线头。
以前看项目管理,就觉得是一群人忙忙碌碌地做事情,今天这个事儿,明天那个事儿,完全没有头绪。
但是这框架思维一出来,就像给项目管理搭了个超级清晰的架子。
这个框架思维啊,就像是盖房子的蓝图。
首先得有个坚实的基础,也就是明确项目的目标。
这目标可不能模棱两可,得像在黑夜里的灯塔一样,明晃晃的,让所有人都能朝着那个方向奔。
比如说要盖个大楼,目标是盖个50层的地标性建筑,那从设计师到建筑工人,心里都得时刻装着这个“50层”的目标。
要是目标模糊,今天想盖30层,明天想改成80层,那这楼估计永远也盖不好,还得把大家都累个半死。
还有时间管理,这就像给每个工程阶段都上了个闹钟。
地基得在啥时候打好,楼体得在啥时候盖到第几层,都得有个规划。
不然的话,就像坐火车,没有个时刻表,一会儿快一会儿慢,乘客都得被搞晕,而且还不知道啥时候能到达目的地。
我感觉这时间管理就像一场和时间的赛跑,但是又得稳稳当当的,不能抢跑,也不能掉队。
说到资源管理,就像是给项目配备武器弹药。
人啊、钱啊、材料啊,这些都是资源。
如果没有合理分配,就像打仗的时候,把所有的炮弹都给了一个小兵,其他的战士只能赤手空拳,那这仗还怎么打呢?又或者是钱都花在一些不必要的地方,到关键环节没钱了,就像盖楼盖到一半,发现买不起钢材了,那楼不就只能烂尾了嘛。
质量控制在这个框架里也是重中之重。
这就像检查房子盖得牢不牢,墙砌得直不直。
要是质量不过关,外表看起来再漂亮的大楼,一阵小风可能就吹倒了。
就好比做蛋糕,表面看起来花花绿绿的很诱人,但是一吃里面还是生面糊,这肯定不行啊。
沟通管理也特别有趣。
在项目里,大家得像一群配合默契的蚂蚁一样,这就全靠沟通了。
要是设计师的想法传达不到建筑工人那里,工人按照自己的想法乱盖,那盖出来的可能就是个怪物建筑。
就像玩传话游戏,第一个人说的是“今天天气真好”,传到最后可能就变成“今天天上有个怪兽”了。
浅谈框架顶推施工观后感
浅谈框架顶推施工观后感9月10日,分公司组织质安科、生产科及部分项目经理参观了由中铁二十五局柳州公司施工的来宾市南一路下穿湘桂铁路立交工程--框架桥顶推施工。
通过参观学习,感触颇深。
在此,浅谈本人的一些感想。
随着道路工程建设的发展,多跨大孔框架桥顶推施工越来越多被应用于下穿公路或铁路立体交叉。
采用顶推施工具有以下几个优点:1、顶推就位时间短,对上行线影响少,甚至无影响;2、在线外预制,占用场地少,可提前预制;3、施工速度快、效率高,安全可靠。
一、框架桥顶推特点1. 使用设备少,工序简单,操作在平地上进行,安全风险小。
2. 顶进路线全过程均可监控,发现偏位可即时调整,就位精度高。
3. 顶进速度快,就位后可立即进行下一工序施工,工序衔接快。
4. 适应性好,正交斜交均可进行顶推施工。
二、顶推工作原理1. 框架顶推施工作业,主要是以后背墙作为支撑,利用千斤顶对已预制好的框架施加顶推力,克服框架与接触面的摩阻力向前移动,通过添加顶柱(传力柱)实现框架持续向前推进,直至就位。
2. 框架顶推的顶力计算公式如下:P=K[N1f1+(N1+N2)f2+2Ef3+RA]P--最大顶力;K--系数,取1.2;N1--框架上的总荷载;f1--框架桥上表面与顶上荷重的摩阻系数;N2--框架自重;f2--框架桥下表面与基底的摩阻系数;E--框架两侧的土压力;f3--框架侧表面与土的摩阻系数;R--刃脚正面阻力;A--刃脚面积。
框架若为明挖敞推时,只计自重引起的摩阻力。
三、顶推系统的构成顶推系统由顶推后背墙、滑板、导向装置、千斤顶、顶铁、顶柱及横梁构成。
1. 顶推后背墙后背墙是一个关键的临时构造物,它必须能够提供充足的抗力,满足顶推过程各阶段的抗力要求。
即:F≥KPF--后背墙的设计抗力,P--顶推力,K--安全系数,取1.2~1.5启动顶推力大于正常顶进的顶推力,在预制基础施工时,预埋适量的锚筋连接后背墙,可减小后背墙的规模。
我们对框架结构与施工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此次学习做出的总结
总结报告2020年10月7日,老师带领土木工程专业全体学生前往工科实训基地进行了参观学习。
通过这次对建筑结构的近一步的接触,我们对框架结构与施工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以下是我对此次学习做出的总结:一、框架结构设计框架结构是由梁和柱为主要构件组成的承受竖向和水平作用的结构,节点一般为刚性节点。
框架结构具有以下主要特点:布置灵活;可形成大的使用空间;施工简便;较经济;抗侧刚度小,侧移大;对支座不均匀沉降较敏感。
框架结构的布置主要是确定柱在平面上的排列方式和选择结构承重方案。
这些均必须满足建筑平面及使用要求,同时须使结构受力合理、施工简单。
二、伸缩缝,沉降缝,防震缝伸缩缝是指为防止建筑物构件由于气候温度变化(热胀、冷缩),使结构产生裂缝或破坏而沿建筑物或者构筑物施工缝方向的适当部位设置的一条构造缝。
为防止建筑物各部分由于地基不均匀沉降引起房屋破坏所设置的垂直缝隙称为沉降缝。
防震缝是指地震区设计房屋时,为防止地震使房屋破坏,应用防震缝将房屋分成若干形体简单、结构刚度均匀的独立分。
三、外围护墙、内隔墙和构造柱为提高砖混结构的整体刚度和稳定性,以增加建筑物的抗震能力,除了提高砌体强度和设置圈梁外,必要时还应加设钢筋混凝土构造柱。
构造柱必须与圈梁及墙体紧密相连。
圈梁在水平方向将楼板和墙体箍住,而构造柱则从竖向加强层间墙体的连接与圈梁一起构成空间骨架,从而加强建筑物的整体刚度,改善墙体的变形能力,使建筑物做到裂而不倒。
四、梁柱节点以及脚手架在竖向荷载和地震作用下,梁柱节点核心区受力比较复杂,但主要是压力和剪力。
若节点核心区的受剪承载力不足,在剪压作用下出现斜裂缝,在反复荷载作用下形成交叉裂缝,混凝土挤压破碎,纵向钢筋压屈成灯笼状。
避免核心区过早发生剪切破坏的主要措施是配置足够多的箍筋。
框架梁、柱采用不同强度等级的混凝土时,核心区的混凝土等级宜与柱的混凝土等级相同,也可略低,施工中要采取措施保证节点核心区的混凝土强度和密实性。
建筑施工观后感
建筑施工观后感前阵子,因为一些机缘巧合,我有幸目睹了一次建筑施工的全过程。
这可不是那种远远瞧上几眼的路过,而是实实在在地在一旁待了好几天,仔仔细细地观察了个遍。
那是一片热火朝天的工地,各种机器的轰鸣声交织在一起,仿佛是一场独特的交响曲。
刚到那儿的时候,我被眼前的景象震惊到了,脑子里只有一个想法:“哇塞,这可比我想象中热闹多了!”最先引起我注意的是那巨大的塔吊。
它就像一个钢铁巨人,伸展着长长的臂膀,轻松地吊起一根根沉重的钢梁和一捆捆建筑材料。
每次塔吊吊起货物转动的时候,我都忍不住为下面的工人捏一把汗,心里想着:“这可得千万小心啊,万一掉下来可不得了!” 但那些操作塔吊的师傅们技术娴熟得很,每一次吊运都稳稳当当,精准无误。
在塔吊的下方,是一群忙碌的建筑工人。
他们有的在绑扎钢筋,有的在浇筑混凝土,还有的在砌墙。
就说那绑扎钢筋的师傅们吧,他们戴着厚厚的手套,手里拿着扎丝,快速而又准确地将一根根钢筋固定在一起。
那些钢筋在他们手中就像是听话的孩子,乖乖地组成了牢固的框架。
我好奇地凑过去看,发现他们的手上满是老茧和划伤的痕迹,可他们似乎毫不在意,脸上只有专注和认真。
浇筑混凝土的时候更是壮观。
一辆辆混凝土搅拌车源源不断地开过来,将混凝土倾泻到输送泵里。
输送泵的长臂就像一条巨龙,将混凝土准确地送到需要的地方。
工人们拿着振动棒,不停地在混凝土中振捣,让混凝土更加密实。
我看着那混凝土一点点地填满模板,仿佛看到了未来高楼大厦的坚实基础。
砌墙的师傅们也不简单。
他们先在地上铺上一层水泥砂浆,然后拿起砖头,一块一块地往上砌。
每砌一块砖,都要用橡皮锤轻轻敲打,保证墙面的平整和垂直。
他们的动作熟练而流畅,不一会儿,一面墙就慢慢地砌起来了。
我注意到有一位师傅,他的额头满是汗水,顺着脸颊不停地往下流,但他连擦一下的功夫都没有,眼睛始终盯着手中的砖头。
在施工现场,还有很多负责运输材料的工人。
他们推着装满砖块、水泥或者沙子的小车,在工地里穿梭。
施工感悟和心得
施工感悟和心得施工感悟和心得(精选8篇)施工感悟和心得要怎么写,才更标准规范?根据多年的文秘写作经验,参考优秀的施工感悟和心得样本能让你事半功倍,下面分享【施工感悟和心得(精选8篇)】,供你选择借鉴。
施工感悟和心得篇1近几年来,我国的安全生产形势十分严峻,建筑领域事故频频发生,分析建筑施工伤亡事故发生的原因,探索预防对策和措施,对减少事故的发生,促进建筑企业的健康发展,有重大意义。
安全事故主要集中高处坠落、物体打击、机械伤人和触电。
造成建筑业事故的原因,除了与建筑业是高空、露天、劳动密集型作业有关,还与近年来市场的扩大,法制不健全,安全意识差,安全教育滞后,人员素质低,安全投入少有关。
以下谈谈发生事故原因几种情况。
一、施工人员素质低目前我国建筑从业人员大多是民工,这些民工普遍来经过基本培训和教育,缺乏应有的安全知识和安全防范意识,从而导致自己或他人发生安全事故。
二、建筑市场不规范时常出现一个项目有几个分包商,这些分包商的社会信誉,施工技术和管理水平普遍较差,在工程施工过程下,偷工减料,安全意识淡薄,根本谈不上对安全进行统一管理。
三、违反安全操作规程,野蛮施工非机械动力工擅自操作机械,造成机毁人亡。
非电工乱拉扯电线,不通过漏电开关,发生漏电事故时,漏电开关不起作用,造成触电身亡。
民工在绑脚手架和支外墙模板加固时,不系安全带,加上临边防护不严,时有坠落死亡事故的发生。
为抢工程进度,造成民工疲劳过度,操作时注意力不集中,头昏眼花不慎坠楼而亡。
四、材料机具质量不合格塔机吊钩失灵,吊斗失控落下,砸伤地面施工人员,塔臂组装螺栓强度不够,以小代大,抗剪能力削弱,螺栓被剪切断,造成塔臂失控,扯断钢索落下,砸伤地面工作人员。
安全网质量差,不能有效拦截高空坠物,造成地面人员伤亡。
五、防护设施不全临边不搭设防护栏杆,安全网搭设低于施工作业层面高度,作业面没有实行全封闭。
有的电梯井口无护栏,电梯井内不隔层设置防护。
预留洞口,采光井,通风口不设防护盖,造成坠落事故发生。
施工工艺的心得体会和感悟
施工工艺的心得体会和感悟施工工艺的心得体会和感悟施工工艺是建筑施工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通过对施工工艺的学习和实践,我深刻感受到了它对整个建筑工程的重要性和影响力。
在这个过程中,我不仅学到了很多专业知识和技巧,更重要的是培养了严谨的工作态度与责任心。
下面,我将结合自己的真实感受,表达我对施工工艺的心得体会和感悟。
首先,我深深体会到施工工艺作为一项具体实施方案的重要性。
施工工艺直接关系到建筑工程的质量和进度,在施工过程中,合理安排施工工艺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减少不必要的时间和资源浪费。
因此,我在学习施工工艺的过程中,不断积累经验,总结施工中的问题和解决方法,提出了相应的施工工艺改进方案。
通过这样的努力,我在实践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保证了建筑工程的质量和进度。
其次,施工工艺的关键在于体现中心思想。
施工工艺是一个复杂而严密的系统,需要全面考虑施工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合理安排施工工艺流程,确保整个建筑工程的顺利进行。
在施工工艺的学习和实践中,我认识到中心思想即总体控制,合理协调施工工艺与其他施工要素之间的关系,确保施工工艺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这种综合思考与综合分析的工作能力,对我今后的职业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再次,施工工艺要注意突出重点。
在施工工艺中,有些环节关系到整个建筑工程的质量和成败,我们必须重点关注,确保施工工艺的正确执行。
在我实践施工工艺的过程中,我发现了一些常见问题,如材料选择不当、工序操作不规范等。
针对这些问题,我积极采取措施,通过技术指导和培训,提高施工工艺的操作水平,保证施工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同时,在施工工艺的实践中,我们要注重思辨。
施工工艺往往需要我们在复杂的施工环境中进行决策,这就要求我们具备良好的思辨能力。
我在实践中发现,施工工艺往往存在多种解决方案,我们需要仔细分析和权衡各种因素,选择最合理的施工工艺方案。
通过不断思考和实践,我逐渐培养起了较强的分析和决策能力,提高了对施工工艺的认识和理解。
钢结构观后感
钢结构观后感前段时间,因为工作的缘故,我有幸参观了一个大型的钢结构建筑施工现场。
这一经历,给我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让我对钢结构有了全新的认识和感受。
当我刚踏入那个施工现场,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那一根根巨大的钢梁和钢柱,它们就像巨人的骨骼一样,支撑着整个建筑的框架。
那些钢梁和钢柱表面光滑,反射着阳光,看上去坚固无比。
我站在那里,抬头仰望,心中不禁感叹:这得需要多少技术和心血才能搭建起来啊!我慢慢地走近那些钢结构组件,仔细地观察着它们的连接部位。
那些焊缝,就像是精心绘制的线条,均匀而又整齐。
工人们戴着安全帽和防护眼镜,手持着焊接工具,火花四溅中,焊缝一点点地变得完美。
我看到一个年轻的焊工,他的脸上沾满了灰尘,汗水顺着脸颊不停地流淌,但他的眼神却专注而坚定。
他手中的焊枪就像是他的画笔,每一次焊接都是在创作一件艺术品。
继续往前走,我看到了一台巨大的吊车正在吊起一根长长的钢梁。
那钢梁在空中缓缓移动,仿佛是一条巨龙在腾云驾雾。
吊车司机坐在操作室里,全神贯注地操纵着吊车的动作,他的每一个指令都决定着钢梁能否准确无误地安装到位。
在地面上,一群工人紧紧地盯着钢梁,手里拿着对讲机,不停地喊着:“左边一点,再左边一点,好,停!”他们的声音中充满了紧张和期待。
在施工现场的一角,我发现了一些已经加工好的钢结构零件。
这些零件形状各异,有三角形的,有长方形的,还有圆形的。
它们摆放得整整齐齐,就像是等待检阅的士兵。
我拿起一个零件,沉甸甸的,手感非常扎实。
我仔细地看着上面的螺孔和铆钉孔,每一个孔的位置都精确无误,这让我对加工工艺的精度感到无比惊讶。
在参观的过程中,我还遇到了一位经验丰富的工程师。
他看到我对钢结构充满了好奇,便热情地给我讲解起来。
他指着那些钢结构说:“你看,这些钢结构可不是随便搭建的,每一个设计都经过了精确的计算和模拟。
从承受的重量到抵抗风力,都要考虑得面面俱到。
”他还跟我说起了他们在施工过程中遇到的一些困难和挑战,比如如何在恶劣的天气条件下保证施工质量,如何解决钢结构的热胀冷缩问题等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框架顶推施工观后感
9月10日,分公司组织质安科、生产科及部分项目经理参观了由中铁二十五局柳州公司施工的来宾市南一路下穿湘桂铁路立交工程--框架桥顶推施工。
通过参观学习,感触颇深。
在此,浅谈本人的一些感想。
随着道路工程建设的发展,多跨大孔框架桥顶推施工越来越多被应用于下穿公路或铁路立体交叉。
采用顶推施工具有以下几个优点:1、顶推就位时间短,对上行线影响少,甚至无影响;2、在线外预制,占用场地少,可提前预制;3、施工速度快、效率高,安全可靠。
一、框架桥顶推特点
1. 使用设备少,工序简单,操作在平地上进行,安全风险小。
2. 顶进路线全过程均可监控,发现偏位可即时调整,就位精度高。
3. 顶进速度快,就位后可立即进行下一工序施工,工序衔接快。
4. 适应性好,正交斜交均可进行顶推施工。
二、顶推工作原理
1. 框架顶推施工作业,主要是以后背墙作为支撑,利用千斤顶对已预制好的框架施加顶推力,克服框架与接触面的摩阻力向前移动,通过添加顶柱(传力柱)实现框架持续向前推进,直至就位。
2. 框架顶推的顶力计算公式如下:
P=K[N1f1+(N1+N2)f2+2Ef3+RA]
P--最大顶力;
K--系数,取1.2;
N1--框架上的总荷载;
f1--框架桥上表面与顶上荷重的摩阻系数;
N2--框架自重;
f2--框架桥下表面与基底的摩阻系数;
E--框架两侧的土压力;
f3--框架侧表面与土的摩阻系数;
R--刃脚正面阻力;
A--刃脚面积。
框架若为明挖敞推时,只计自重引起的摩阻力。
三、顶推系统的构成
顶推系统由顶推后背墙、滑板、导向装置、千斤顶、顶铁、顶柱及横梁构成。
1. 顶推后背墙
后背墙是一个关键的临时构造物,它必须能够提供充足的抗力,满足顶推过程各阶段的抗力要求。
即:F≥KP
F--后背墙的设计抗力,
P--顶推力,
K--安全系数,取1.2~1.5
启动顶推力大于正常顶进的顶推力,在预制基础施工时,预埋适量的锚筋连接后背墙,可减小后背墙的规模。
另外后背墙施工后,在四周挖好排水沟及排水井,及时将积水排除,防止后背墙背后的填土被泡软,降低抗力。
2. 滑板:滑板在预制基础及就位基础之间,是框架顶进的必经之路。
滑板必须满足三个要求:①具有足够的承载能力,能承载框架的重力;②具有一定的锚固力,防止顶推时和框架一起滑动;③表面平整,涂有润滑物质,降低顶推过程的摩阻力。
滑板为钢筋混凝土,施工之前,先测定滑板基础地基的承载力,如不达到要求,可采取压实、换填等处理措施。
为防止顶推时滑板滑动,在滑板底下每隔一定距离设置一道横向枕梁。
滑板的平整度控制在3mm以内,顶推之前在表面均匀涂上润滑材料。
另外,为防止顶推过程发生"扎头"现象,滑板应设置1%左右的上坡坡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