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年级物理必修二说课稿
高中物理必修2《圆周运动》说课稿
二、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学习了曲线运动的规律和特点,圆周运动是生活中常见的实例,学生有较高的学习兴趣。
三、教法和学法讲授、推理归纳法、讨论法,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让学生主动去探究,激发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
三、课外探究
利用网络资源探究“神州飞船”,把学生大体分成两组,各组先在网络上查找资料,为了降低学生上网查询的难度,我利用校园网设计一个专题栏目,把网上有关神州飞船的资料集中到这个专题网页中,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获得更充分的信息,然后由各组选派代表展示各自的研究成果,学生在这样的活动中锻炼了口头语言表达能力,提高自己的信息素养和科学素养,养成敏锐的获取信息的能力和追求证据的科学态度,这正是我们物理教育所致力追求的。
2、新课教学
(1)线速度a:微分法应用:v=△l/△tb:线速度的补充说明。c:小组讨论:得出匀速圆周运动是一种非匀速运动,因为线速度的方向在时刻改变。
(2)角速度a:微分表达式(类比线速度)b:出示阅读思考题,分小组进行归纳。
(3)线速度、角速度之间的关系a:分组探究,得出结论b:回应自行车实例巩固和迁移
圆周运动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说课的题目是《圆周运动》,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课外探究五个方面对本节课的教学做一说明:
一、教材分析
1、地位和作用《圆周运动》选自高中物理2必修课程第五章第五节。本节内容作为该部分的起始章节,主要要向学生介绍圆周运动的几个基本概念,为后继的学习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四、教学过程为了达成上述教学目标,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对一些主要教学环节,有以下构想:
高中物理必修II第二章第一节动能的改变说课稿
高中物理必修II第二章第一节《动能的改变》说课稿一、教材分析1、内容与地位动能定理实际上是一个质点的功能关系,它贯穿于这一章教材,是这一章的重点.课本在讲述动能和动能定理时,没有把二者分开讲述,而是以功能关系为线索,同时引人了动能的定义式和动能定理.这样叙述,思路简明,能充分体现功能关系这一线索.考虑到初中已经讲过动能的概念,这样叙述,学生接受起来不会有什么困难,而且可以提高学习效率.2、教学目标根据我对教材的理解、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渗透新课程的教学理念,为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按课程标准,以促进全体学生发展为目的。
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向培养学生,拟定三个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什么是动能。
(2)正确理解和运用动能公式分析、解答有关问题。
(3)掌握外力对物体所做的总功的计算,理解“代数和”的含义。
(4)理解和运用动能定理。
过程与方法:通过演绎推理过程,培养科学研究兴趣,领略物理学中所蕴含的严谨的逻辑关系。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运用动能定理分析解决问题,感受成功的喜悦,培养学生对科学研究的兴趣。
3、教学的重点和难点重点:理解动能定理、应用动能定理解决力学问题。
难点:应用动能定理解决多个过程的力学问题,以及变力做功或曲线运动中的动能定理运用。
二、学情分析1、学情分析学生在前面分别学习过做功和动能的概念, 动能定理常用于解决运动学问题,学习好动能定理非常重要,并为后一节的机械能守恒定律的掌握打下基础。
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已经知道实验探究和理论推导相结合的科学研究方法,在这里再次采用这种方法,使学生更加熟悉。
2、学习方法为了使学生加深理解动能定理的推导过程,可建议学生课后独立进行推导,这样做,可以加深对功能关系的认识,提高学生的推导能力.三、教学方法通过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实验与探究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实验方案以小组合作研讨的方式参考教材提出的问题由学生自行设计,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探究意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将实验和理论分析相结合,体现教学和学习方式的多样化。
高三年级物理必修二说课稿
高三年级物理必修二说课稿【篇一】一、说教材“功”这一节在力学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它的地位具有双重性。
其一,它属于初高中知识的结合点:我们应该以初中知识为起点,以教材内容为线索,展开科学方法教育与思维能力培养;其二,它属于能量和力的结合点:阐明了能量和力的关系,是进一步学习能量部分以及解决力学问题的理论基础,结合本课特点,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1.知识与技能:理解功的概念,做功的要素,功的计算公式以及能够理解正负功的意义,并要求会用两种方法求多个力做功。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并学会物理学常用的通过特殊性得出普遍性的研究方法,进而学会对各种问题的分析解决。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课前的活动,激发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和爱科学学科学的热情。
二、说教法和学法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能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达到教与学的和谐完美统一。
基于此,我准备采用的教法是讲授法,点拨法。
通过讲授法,教师可以系统地传授知识,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学法上,我贯彻的指导思想是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具体的学法是阅读法、讨论法,让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
三、说教学过程由于本节课教学是概念课,分析、推理成份居多,所以依据新课程的要求,在本节教学中,教师利用多媒体电脑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分析问题,学生通过自己的分析、推理,总结得出结论。
这样把学生从被动学习转化为主动学习,充分体现了“学生主体、教学主导”的教学模式。
为了完成教学目标,课堂教学我准备按以下五个环节展开。
环节1.新课引入:由唐朝诗人李白的诗《望庐山瀑布》中瀑布下落过程中重力势能和动能的相互转化现象,引出功的概念,然后结合教材中的三幅图片,请同学们思考图片中都有什么形式的能量发生了相互转化,同时在能量的转化过程中有什么共性,归纳出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即力的作用和物体在力的方向上发生的位移,由两个必要因素总结出做功其实就是力对物体在空间上的积累效果,使同学们更好的理解了功的概念。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第二册《动能和动能定理》说课稿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第二册《动能和动能定理》说课稿一、课程背景和教学目标《动能和动能定理》是高中物理课程中的重要内容,本节课旨在通过学习动能与动能定理的概念和公式,使学生掌握动能的计算方法,并理解动能定理的意义和应用。
具体教学目标如下: 1. 掌握动能的定义,并能运用公式计算物体的动能。
2. 理解动能的转化与守恒,并能运用动能定理解决相应的物理问题。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精神,通过实验验证动能定理。
二、教学内容和重难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动能的定义和计算公式。
2. 动能的转化与守恒。
3. 动能定理的概念和应用。
本节课的重难点为: 1. 动能的定义和计算公式的掌握。
2. 动能的转化与守恒的理解。
3. 动能定理的应用能力培养。
三、教学准备为了更好地完成本节课的教学,我们需要以下教学准备:1.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第二册教材。
2. 纸板/白板和笔。
3. 合适的教学投影设备。
4. 实验器材:斜面、小车、定滑轮、弹簧等。
5. 相关的实验数据和范例问题。
四、教学步骤和内容展开1. 导入与激发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我们可以通过引入一个与动能相关的生活场景,如汽车的行驶和刹车过程,提出以下问题:“汽车行驶时需要消耗能量吗?如果需要,这个能量是从哪里来的?”引导学生思考动能的概念和来源。
2. 概念讲解在学生对动能和能量产生了初步的认识后,我们通过讲解的方式来介绍动能的定义和计算公式。
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动能与物体的质量和速度之间的关系,并通过实例演示和计算来加深对公式的理解。
3. 实验探究为了加深学生对动能定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的培养,设计一个与动能定理相关的实验,如斜面上小车的滑动实验。
通过测量小车的质量、滑动距离和滑动时间等数据,引导学生运用动能定理来计算小车的初速度。
4. 巩固与拓展通过一些例题和练习,巩固学生对动能和动能定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同时拓展一些相关的问题,如弹簧的弹性势能和动能之间的转化等。
高中物理说课稿(精选5篇)
高中物理说课稿(精选5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教学计划、教学总结、教学发言、教案大全、教学课件、教学心得、教学感悟、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teaching plans, teaching summaries, teaching speeches, lesson plans, teaching courseware, teaching experiences, teaching insights, and other material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高中物理说课稿(精选5篇)高中物理说课稿【篇一】一、教材分析1、本节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节内容是在初中摩擦力知识的基础上的延伸和拓展。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二说课稿物理高中《圆周运动》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二说课稿物理高中《圆周运动》《圆周运动》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上午好,我是来应聘高中物理的1号考生,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圆周运动》。
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这六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首先是说教材。
一、说教材(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圆周运动》是人教版物理必修2第五章第四节。
本节主要介绍了圆周运动的线速度和角速度的概念及两者的关系;前面学生学习了曲线运动,抛体运动以及平抛运动的规律,为本节课的学习做了很好的铺垫;也为以后继续学习物理打下很好的基础,在教材中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因此,学好本节课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教学目标根据本教材的地位和作用的分析,在新课改理念的指导下,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知道线速度,角速度,周期还有转速的物理意义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探究线速度和角速度的关系,加深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和迁移,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验探究的乐趣,感受物理世界的奇妙与和谐,体味学习物理的价值。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掌握线速度,角速度,周期还有转速的定义。
难点:线速度,角速度,周期还有转速之间关系的推导以及各自的物理意义。
二、说学情下面分析一下学情。
在学习本节内容之前学生对周围的生活中的圆周运动现象有初步的认识了解和体验,但是对于如何描述圆周运动以及线速度、角速度之间存在的联系缺乏认识。
对物理的基础探究能力还需要提高。
这一阶段的学生正处在抽象思维向逻辑思维的过渡时期,能较客观的看待问题和解决问题,但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还有待加强,因此,要多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机会,培养其科学探究的兴趣。
三、教法我们经常说物理物理,就是探究物体运动的道理,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使学生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我们在以师生既为主体又为客体的原则下,展现获取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思维过程。
基于本课题的特点,我主要采用了以下的教学方法:直观演示法、推导探究法和讨论法。
高中物理必修二《机械守恒定律》说课稿
高中物理必修二《机械守恒定律》说课稿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学生能够理解机械能守恒定律的概念及其适用条件。
2.学生能够掌握动能、势能(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的计算方法,并能在具体问题中灵活应用。
3.学生能够分析并解决涉及机械能守恒的实际问题。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别是在处理复杂物理情境时的逻辑推理能力。
2.提升学生的实验设计和操作能力,通过实验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
3.增强学生的数学建模能力,能够将物理问题转化为数学模型进行求解。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的兴趣,培养探索自然规律的热情。
2.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严谨态度,强调实验证据在科学结论中的重要性。
3.强化团队合作意识,通过小组讨论和合作实验促进同学间的交流与合作。
二、教学内容重点内容:-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定义及适用条件。
-动能、重力势能、弹性势能的计算公式及相互转化。
-应用机械能守恒定律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难点内容:-理解机械能守恒的条件,即系统内只有重力或弹力做功时机械能守恒。
-在复杂情境中正确识别并计算各种形式的机械能,以及它们之间的转化。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用于介绍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基本概念和理论。
-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加深对机械能守恒条件的理解。
-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例题,引导学生掌握解题技巧。
-实验法:设计并进行实验,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
-多媒体教学:利用动画、视频等多媒体资源,直观展示机械能转化的过程。
四、教学资源-教材:《高中物理》必修二。
-教具:弹簧、小球、斜面、刻度尺、秒表等实验器材。
-多媒体资源:PPT课件、机械能守恒实验视频、动画演示。
-网络资源:在线物理学习平台、虚拟实验室。
五、教学过程六、课堂管理-小组讨论:每组分配明确的任务,确保每位学生都能参与讨论。
-课堂纪律:制定课堂规则,如举手发言、尊重他人意见等,维持良好的课堂氛围。
-激励机制:通过表扬、加分等方式激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和完成作业。
高中物理必修二说课稿
高中物理必修二说课稿一、说教材本文为高中物理必修二的内容,是基础物理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高中物理课程中,必修二主要涉及力学、电学、光学和现代物理四大模块。
其中,力学是整个高中物理的核心,而本文所涉及的力学部分,更是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对于学生理解物理现象、培养科学思维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在课文中的作用和地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1. 内容承上启下:本文在前一章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了学生对力学基本概念和原理的理解,为后续学习电学、光学和现代物理打下坚实基础。
2. 知识体系完善:本文系统地介绍了力学中的重力、弹力、摩擦力等基本力,以及物体的运动规律,使学生对力学知识体系有更全面的了解。
3. 方法论培养:通过本文的学习,学生将掌握科学研究中常用的观察、实验、推理等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主要内容:1. 力的基本概念:重力、弹力、摩擦力等。
2. 物体的运动规律:直线运动、曲线运动、匀速运动、匀加速运动等。
3. 力与运动的关系:牛顿三定律。
4. 动能、势能、机械能及其转化。
二、说教学目标学习本课需要达到以下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掌握力学基本概念,如重力、弹力、摩擦力等。
(2)理解物体的运动规律,如直线运动、曲线运动、匀速运动、匀加速运动等。
(3)掌握牛顿三定律,理解力与运动的关系。
(4)了解动能、势能、机械能及其转化。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实验、推理等方法,培养科学思维。
(2)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培养科学精神。
(2)认识到物理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提高社会责任感。
三、说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1)力学基本概念的理解。
(2)物体的运动规律。
(3)力与运动的关系。
(4)能量及其转化。
2. 教学难点:(1)理解并运用牛顿三定律。
(2)解决实际问题时,对运动规律的灵活运用。
在接下来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将针对这些重点和难点进行详细讲解和练习。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第二册《万有引力定律》说课稿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第二册《万有引力定律》说课稿一、引言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第二册中的《万有引力定律》一章,是高中物理教学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通过学习这一章,学生将了解到万有引力定律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本说课稿将以以下几个方面展开讲解。
二、教材分析《万有引力定律》这一章是在高中物理必修第二册的第八章,共包含两个部分,分别是:1.引力的概念和基本性质2.万有引力定律在学习过程中,学生需要了解引力的基本概念、引力的产生原因以及万有引力定律等内容,帮助学生建立起对引力的认知。
三、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1.理解引力的概念,并能够解释引力的基本性质。
2.掌握万有引力定律的表达式和应用方法。
3.通过解题训练,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重难点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如下:1.万有引力定律的推导和应用。
2.引力和力学平衡的关系。
五、教学准备在准备上课之前,我已经准备好了以下教学素材:1.教学PPT:用于系统讲解引力的概念和维度分析。
2.实验演示:通过实验演示让学生亲自感受引力的产生和作用。
3.教学录像:为了更好地展示引力定律的应用,我准备了一段相关的教学录像。
六、教学过程1. 导入引子通过展示一些脱离地球引力的现象,如宇航员在太空中漂浮的视频,引发学生对引力的思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 引导学生认识引力在导入之后,我将使用教学PPT向学生介绍引力的概念和基本性质。
通过多个实例,让学生理解引力的产生原因,并解释为什么地球上的物体会受到引力的作用。
3. 实验演示接下来,我将进行一项简单的实验演示,通过悬挂一根绳子和一个重物,让学生亲自感受引力的存在和作用。
通过实际操作,学生将更好地理解引力的概念和基本性质。
4. 万有引力定律的讲解在学生对引力有一定的认识之后,我将开始讲解万有引力定律的内容。
通过教学PPT的讲解,我会向学生介绍万有引力定律的发现和表达式,并通过具体案例讲解如何应用万有引力定律进行问题求解。
2024年度高中物理必修二《功率》说课稿
总结环节:回顾本课内容,布置作业
回顾本课所学的功率、机械功 率和效率等概念和公式,帮助 学生梳理知识脉络和重点难点 。
2024/3/24
布置与本课内容相关的课后作 业,包括计算题和分析题等, 要求学生按时完成并提交作业 。
鼓励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 际生活中去观察和思考相关问 题,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 新意识。
2024/3/24
10
2024/3/24
03
教学过程设计
11
导入环节:激发学生兴趣,引入新课
通过展示生活中与功率相关的实例,如汽车引擎的功率、电器的功率等,引发学 生对功率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提问学生关于功率的初步认识,了解学生对功率的前置知识掌握情况,为后续教 学做铺垫。
2024/3/24
12
利用在线模拟实验
借助网络上的在线模拟实验资源,让学生在虚拟环境中进 行功率实验的模拟操作,加深对功率概念和计算公式的理 解。
整合网络习题资源
从网络上搜集与功率知识点相关的习题,进行整合和分类 ,为学生提供针对性的练习和巩固。
26
自制教学资源
01
设计校本作业
根据本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需求,设计具有针对性的校例分析
讲解功率的物理意义、定义及公式, 引导学生理解功率是描述做功快慢的 物理量,掌握功率的基本概念和公式 。
推导机械功率的公式,并介绍机械效 率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帮助学生理解 机械运转过程中的能量转化和损失情 况。
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理解平均功率 和瞬时功率的区别和联系,学会在不 同情境下应用相应的功率公式解决问 题。
教材内容
教材处理
通过实例引入功率的概念,引导学生 理解功率的物理意义;通过实验探究 功率与速度、力的关系,培养学生的 实验能力和探究精神。
说课稿人教版物理高中必修二《万有引力定律》
说课稿人教版物理高中必修二《万有引力定律》万有引力定律一、说教材(一)教材的地位与作用《万有引力定律》选自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2第六章第三节的内容,本章作为圆周运动的一个应用实例,是对第五章《曲线运动》所涉及的基本概念和规律在理解和应用上的进一步加深。
本节课之前,介绍了开普勒对行星运动学规律的描述为万有引力定律的发现奠定了基础。
本节通过叙述伽利略等科学家不断的探索,牛顿在前人的基础上,由于他超凡的数学能力及创造力发现万有引力定律这一历史。
通过万有引力定律把地面上的物体运动和天体运动统一起来,揭示了自然界中一种基本的相互作用规律。
为后面学习经典力学奠定了基础,因此本节课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建立万有引力定律,写出数学表达式,会运用万有引力定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认识科学的探究方法:猜想——证明——检验。
通过合作学习、锻炼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方法,尝试发表自己的见解。
情感态度价值观:对人类认识万有引力定律过程作出自己的评价,掌握科学的研究方法。
正确评价万有引力定律,并能运用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万有引力定律的推导、内容以及表达公式教学难点:对万有引力定律的理解,计算万有引力时物体间距离的含义。
二、说学情高一的学生已经学习了牛顿的三个定律,了解了物体运动的条件,又学习了圆周运动的知识,知道圆周运动的条件与规律,另外又学习了开普勒三定律,知道了行星的周期的平方与轨道半长轴的三次方成正比及行星运动的规律,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知识。
理论上已经具备了接受万有引力定律的能力。
而且,这一阶段的学生正处于从初中物理的定性分析到高中物理的定量讨论;从初中的形象思维到高中的抽象思维;从初中简单的逻辑思维到高中复杂的分析推理的转变过程中。
从心理学角度分析他们的一般能力,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力、记忆力、抽象概括力、想象力。
但其创造能力还比较欠缺,对于利用已有知识创造出新的概念、理论的能力很弱。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第二册《功与功率》说课稿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第二册《功与功率》说课稿一、教材分析1.1 教材内容简介《功与功率》是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第二册的一节重要内容。
本节课主要介绍了功和功率的概念,以及相关的计算方法和应用。
通过学习这一部分内容,学生将了解力量的作用和能量的变化规律,掌握计算功和功率的基本方法,并能应用到实际生活和学习中。
1.2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掌握功和功率的定义,理解其重要性和应用场景。
•能力目标:能够计算利用力量做功、产生功率的数值。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能量及其转化的兴趣,鼓励学生将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际中。
二、教学重难点2.1 教学重点•理解功的定义,能够计算功的数值。
•理解功率的概念,能够计算功率的数值。
2.2 教学难点•掌握计算功率的公式,能够灵活运用于问题解决中。
•能够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和学习中。
三、教学过程3.1 导入新知引导学生通过探究活动,了解力量、功和功率的概念。
可以设计如下问题:•你理解力量是什么吗?力量在生活中有哪些应用?•如果一个人用力推动了一个物体,这个过程中有什么变化发生?•你能看出哪些物理量的变化在力量的作用下发生了变化?通过提问,激发学生思考和猜测力量的本质,引入力量、功和功率的概念。
3.2 理论阐述与例题解析在学生已经猜测出力量、功和功率的概念后,引入正式的物理定义和公式,对功和功率做详细解释。
可以通过示意图和实际例子来说明。
通过一些例题的解析,让学生理解如何计算功和功率的数值,掌握计算方法。
引导学生注意单位的转换和计算过程的逻辑。
3.3 拓展应用与练习给出一些生活或实践中的例子,让学生能够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中,解决实际问题。
例如:•电脑的功率是多少?如果知道工作时间和消耗的电能,如何计算电脑做功的数值?•汽车引擎的功率是多少?如果知道车辆行驶的距离和时间,如何计算汽车做功的数值?通过解答问题和分析解决过程,让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加深对功和功率的理解。
3.4 归纳总结与课堂小结对于这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总结和归纳。
高三物理必修二说课稿范文两篇
高三物理必修二说课稿范文两篇高三物理必修二说课稿范文两篇物理考试主要是考思想方法,因此我们在备考的过程中要重点掌握学科方法,形成科学的思想,建立学科体系。
高中频道为你准备了《高三物理必修二说课稿范文两篇》助你成功!【高三物理必修二说课稿范文两篇篇一】1.说教材摩擦力是司南版必修1第四章相互作用第3节的内容,是本章的重点内容之一;本章讲述力的基本知识,它是整个高中物理的垫基石,所以本章知识教学的好坏关系到高中物理教学的成败,因此本章的教学尤其重要。
本节内容有:1.滑动摩擦力;2.静摩擦力;3.摩擦力的调控。
放在学习了弹力之后,降低了学习的难度,而且摩擦力是常见的三种力之一,学好本节内容,有利于学生下面对物体受力分析的学习。
此外,摩擦力的知识与人们的日常生活紧密相连,因此学习它有广泛的现实意义。
本节有如下特点:1.本节的知识与初中的相关知识相衔接,降低了初高中的台阶;2.演示实验和探究实验直接使学生参与到探究知识的过程,体验学物理的乐趣;3,先研究比较形象的滑动摩擦力,后研究较抽象的静摩擦力,符合学生由易到难的认知过程。
为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质,从三维目标培养学生。
按教学大纲要求,结合新课标提出以下教学目标:⑴知识与技能:1.知道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的产生条件,会判断它们的方向。
2.通过实验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有关会应用公式f=N 解决实际问题3.通过实验探究静摩擦力的大小3.知道增大和减小摩擦的方法并能解决实际问题。
⑵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能力和实验分析能力。
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向学生渗透抓住主要因素忽略次要因素的辩证思想。
如果能抓住摩擦力的产生条件,从而判别摩擦力的类型和方向,也就把握了本节课的要领。
所以在本节的教学中确定了以下教学重点。
(1)教学重点:1.滑动摩擦力的产生条件及规律,会应用公式f=N解决实际问题。
2.静摩擦力的产生条件及规律,正确理解什么是静摩擦力。
高一学生的思维具有单一性,定势性,他们易接受相对形象的滑动摩擦力,而对相对抽象的静摩擦力方向的判定,普遍感到有些困难,因此对静摩擦力方向的判定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第二册《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说课稿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第二册《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说课稿一、说课目标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是让学生通过实验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并能够理解和应用机械能守恒定律来解决物理问题。
二、说课内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机械能守恒定律的验证和应用。
通过进行实验,学生将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并通过实验数据计算和分析,进一步理解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应用。
三、说课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通过实验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并能够应用守恒定律解决物理问题。
学生需要掌握实验设计、数据处理和守恒定律的应用。
四、说课难点本节课的难点是在实验设计中,学生需要独立思考如何设置实验条件,选择适当的仪器和测量方法,并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进而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
五、教学准备为了顺利进行本节课的教学,教师需要准备以下教具:1.弹球装置:用于实验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装置。
2.计时器:用于测量弹球从起点到终点的时间。
3.测量尺:用于测量弹球从起点到终点的距离。
4.纸张和笔:用于学生记录实验数据和进行数据处理。
六、教学流程6.1 实验介绍1.引入实验:通过引入实验背景和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介绍实验装置和测量工具:讲解弹球装置、计时器和测量尺的使用方法。
6.2 实验操作1.学生分组进行实验:学生根据实验要求,分组进行实验操作。
2.记录实验数据:学生使用纸张和笔记录实验数据,包括弹球的起点和终点距离,以及弹球经过终点的时间。
6.3 数据处理和分析1.数据处理:学生使用计算器计算弹球的平均速度和机械能守恒定律的验证数据。
2.数据分析: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和讨论实验数据,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正确性。
6.4 守恒定律的应用1.引导学生思考:教师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应用机械能守恒定律解决物理问题。
2.讲解应用实例:教师通过实际例子,讲解机械能守恒定律在日常生活和工程中的应用。
七、教学方法本节课采用实验教学法和讨论交流法相结合的教学方法,通过实验操作和数据分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通过讨论交流,促进学生之间的思想碰撞和知识共享。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第二册《曲线运动》说课稿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第二册《曲线运动》说课稿一、课程背景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第二册的《曲线运动》是高中物理课程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本节课主要介绍了曲线运动的基本概念、曲线运动的特点以及曲线运动中的力学问题。
学生在学习曲线运动的过程中,除了掌握曲线运动的基本概念和特点外,还需要运用数学知识来解决曲线运动过程中的力学问题。
同时,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还将培养对物理问题的分析和解决能力,以及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和实验设计能力。
二、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主要包括:1.理解曲线运动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掌握曲线运动中的速度、加速度等运动参数。
3.运用数学知识解决曲线运动中的力学问题。
4.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和实验设计能力。
三、教学重点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主要包括:1.曲线运动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曲线运动中的速度、加速度等运动参数。
3.运用数学知识解决曲线运动中的力学问题。
四、教学内容和方法1. 曲线运动的基本概念和特点本节课首先要介绍曲线运动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通过引入曲线运动的定义和曲线运动的特点,让学生对曲线运动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可以通过实物示例和动画演示给学生直观的感受。
2. 曲线运动中的速度、加速度等运动参数在学生对曲线运动的基本概念和特点有了初步的认识之后,可以引入曲线运动中的速度、加速度等运动参数的概念。
通过具体的实例,让学生理解这些概念并能够计算出相应的数值。
3. 运用数学知识解决曲线运动中的力学问题在学生掌握了曲线运动的基本概念和速度、加速度等运动参数之后,将引入运用数学知识解决曲线运动中的力学问题。
通过具体的例题和习题让学生进行分析和解答,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4. 实验观察和实验设计为了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和实验设计能力,本节课还将引入相关的实验内容。
通过实验,让学生观察曲线运动的现象,并尝试设计实验来验证相关的理论。
通过实验,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曲线运动的特点和规律。
五、教学步骤1.导入:利用一个生动的故事或实例来导入课题,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说课稿 人教版 物理 高中 必修二 《功》
说课稿人教版物理高中必修二《功》物理说课稿招教产品中心《功》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上午好~我是来应聘高中物理教师的01号考生,今天我抽到的题目是《功》。
下面开始我的说课,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程序、说板书设计这六个方面来开始我的说课。
一、说教材(一)教材地位及作用《功》节选自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必修二第七章第二节的内容,功是高考常考概念,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学习能量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主要是介绍功的概念,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为以后功能关系的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因此,本节课在本章教学中起到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二)教学目标依据以上对教材内容的分析,制定了如下的三维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理解功的概念、功的两个要素及正负功的含义;会用定义式计算恒力功。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功的学习认识建立物理概念的一般方法;感受正交分解推导做功的计算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验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和学习热情。
(三) 教学重难点依据以上对教学目标的分析,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为理解力对物体做功的两个要素,并会计算功。
本节课的教学难点为对正功、负功的理解。
二、说学情学生在初中已初步接触过功,本节课是让学生加深对功的深入理解。
此阶段的学生理解和思考能力很强,主要以抽象思维为主,但是对正、负功比较难于理解。
因此在对功的学习中,我会采取合理方法给予引导。
三、说教法根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我将主要采取探究式教法,并以讨论法和合作交流贯穿于教学的始终,让学生亲身参与课堂教学,成为学习的主体,且从生活实例出发,让学生对知识由乘华图翅膀圆教师梦想 1物理说课稿招教产品中心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四、说学法依据教学目标,结合物理情境进行探究式学习,在处理具体问题中学会思考与分析、演绎推理和归纳总结。
学生在此过程中对知识由生疑到释疑,从而提高对知识的认知能力,增强学习物理的兴趣和自信心。
人教版必修二物理说课稿
人教版必修二物理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将为大家说课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二的课程内容。
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物理现象背后的基本原理和规律,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
接下来,我将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四个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首先,我们明确本课程的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达到以下几个目标:1. 掌握力学的基本概念,如力、功、能等,并能够运用这些概念解释日常生活中的物理现象。
2. 理解并掌握牛顿运动定律,能够运用这些定律解决简单的物理问题。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通过实验探究物理规律。
4. 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创新思维,鼓励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
接下来,我将介绍本课程的教学内容。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二主要包括以下几个单元:1. 力和运动:本单元主要介绍力的概念、力的作用效果、力的合成与分解、摩擦力、弹力等基础知识,并通过实验让学生感受力的作用。
2. 牛顿运动定律:本单元详细介绍牛顿的三大运动定律,并通过实验和问题解决,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这些定律。
3. 机械能:本单元讲解功、能的概念,以及动能、势能的计算和转化关系,引导学生理解能量守恒定律。
4. 简单机械:通过介绍杠杆、滑轮、斜面等简单机械,让学生了解机械原理和实际应用。
在教学方法上,我将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以提高教学效果:1. 互动讲授: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
2. 实验教学:安排丰富的物理实验,让学生亲自操作,通过实验观察和验证物理规律。
3. 案例分析:选取与生活紧密相关的案例,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4. 多媒体辅助: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物理现象的动态过程,帮助学生形象理解抽象的物理概念。
最后,关于教学评价,我将采取以下措施:1. 过程评价:通过课堂提问、作业检查、实验报告等方式,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二全册说课稿精编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二全册说课稿精编一、教材分析《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二全册》是按照高中物理课程标准编写的教材,共分为八个单元。
本套教材主要内容包括机械、热学、电学和光学等方面的知识。
该教材旨在培养学生的物理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通过研究本教材,学生将掌握机械、热学、电学和光学等方面的基础知识,并能够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能力目标:通过实验和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通过理论研究和课堂讨论,提升学生的逻辑思维和科学表达能力。
3. 情感目标:通过启发学生对物理科学的兴趣和探索欲望,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创新精神。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力的平衡、匀速直线运动、力的作用、功和能、力学能守恒定律等重要概念和公式的理解与应用。
2. 教学难点:力的作用、功和能、力学能守恒定律等概念的深入理解,以及能量转化与能量守恒的原理。
四、教学方法1. 探究教学法:通过实验和探究活动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总结规律,并理解物理概念和原理。
2. 归纳演绎法:通过给予学生相关实例,引导学生从具体到抽象,从实例中找到概念和规律。
3. 讨论交流法:通过小组讨论、课堂讨论等形式,激发学生的思维,提升学生的口头表达和论证能力。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包括学生的积极参与程度、回答问题的准确性、讨论的深度等。
2. 实验报告:要求学生能够正确记录实验过程、分析实验数据,并得出正确的结论。
3. 考试成绩:通过定期考试和期末考试对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进行评价。
4. 老师评语:对学生的研究态度、科学思维、团队合作等方面进行评价和指导。
六、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我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多种教学手段和活动形式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和研究能力。
同时,我也将注重与学生的互动,及时了解并解决学生的研究困难,以确保教学效果的最大化。
以上是《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二全册说课稿精编》的内容,希望能够帮助您有效地教授这门课程。
物理人教版高中必修2《平抛运动》说课稿
《平抛运动》说课稿一、教材分析(一)教材简介这节课要探究的内容比较丰富,在运动的合成与分解的基础上,给出了什么叫平抛运动,提出了探究的问题:探究平抛运动的特点。
探究的过程既有实验现象的观察。
又有分析、推理的过程,还将实验现象与分析、推理结合起来,探究出平抛运动在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的运动规律。
(二)教学目标⑴知识与技能1.知道平抛运动的特点和规律。
2.知道平抛运动形成的条件。
3.理解平抛运动是匀变速运动,其加速度为g。
4.会用平抛运动解答有关问题。
⑵过程与方法1.利用已知的直线规律来研究复杂的曲线运动,渗透物理学“化曲为直”“化繁为简”的方法及“等效代换”“正交分解”的思想方法。
2.平抛物体探究实验中突出了“实验的精髓在于控制”的思想。
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实际情景培养学生关注物理、关注生活的意识,并且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应用物理知识的意识;使学生爱物理、爱生活。
(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平抛物体运动的特点和规律。
难点:平抛运动规律的得出过程。
二、学情分析深入的了解学生是上好课的关键,我对学生的基本情况分析如下:⑴高一学生已经具备较好的物理实验能力、分析问题能力、归纳实验现象的能力。
⑵学生刚学习过直线运动规律,对直线运动的分析方法记忆犹新;并在上一节中刚学过运动合成与分解的知识,对这一分析曲线运动的方法并不陌生,这为本节课在方法上铺平了道路;三、教法与学法为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主要采取以下的教学方法和学法。
教法:探究式教学法和情景创设教学法学法:以学生合作学习和探究性学习为主,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四、教学过程设计“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鱼”,教是为了不教,根据本课题的特点和学生的基本情况我的教学设计主要分五个步骤进行:引入新课、新课教学、课堂练习、小结、作业。
我作如下的教学设计。
(一).引入新课创设情景:从水平飞行的飞机上空投物资;(视频)引问:请同学描述上述物体运动的轨迹和运动性质设计意图:情景创设教学法:从生活情景中构建物理情景,以培养学生在生活中联系物理的习惯,同时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和活跃课堂气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三年级物理必修二说课稿【篇一】一、说教材“功”这一节在力学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它的地位具有双重性。
其一,它属于初高中知识的结合点:我们应该以初中知识为起点,以教材内容为线索,展开科学方法教育与思维能力培养;其二,它属于能量和力的结合点:阐明了能量和力的关系,是进一步学习能量部分以及解决力学问题的理论基础,结合本课特点,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1.知识与技能:理解功的概念,做功的要素,功的计算公式以及能够理解正负功的意义,并要求会用两种方法求多个力做功。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并学会物理学常用的通过特殊性得出普遍性的研究方法,进而学会对各种问题的分析解决。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课前的活动,激发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和爱科学学科学的热情。
二、说教法和学法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能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达到教与学的和谐完美统一。
基于此,我准备采用的教法是讲授法,点拨法。
通过讲授法,教师可以系统地传授知识,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学法上,我贯彻的指导思想是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具体的学法是阅读法、讨论法,让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
三、说教学过程由于本节课教学是概念课,分析、推理成份居多,所以依据新课程的要求,在本节教学中,教师利用多媒体电脑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分析问题,学生通过自己的分析、推理,总结得出结论。
这样把学生从被动学习转化为主动学习,充分体现了“学生主体、教学主导”的教学模式。
为了完成教学目标,课堂教学我准备按以下五个环节展开。
环节1.新课引入:由唐朝诗人李白的诗《望庐山瀑布》中瀑布下落过程中重力势能和动能的相互转化现象,引出功的概念,然后结合教材中的三幅图片,请同学们思考图片中都有什么形式的能量发生了相互转化,同时在能量的转化过程中有什么共性,归纳出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即力的作用和物体在力的方向上发生的位移,由两个必要因素总结出做功其实就是力对物体在空间上的积累效果,使同学们更好的理解了功的概念。
这样引入功的概念,兼顾到了学科间的综合。
从教学心理角度来看,这种*有助于消除学生因学习新课带来的懈怠感。
同时提醒学生注意几点:谈到做功要明确是什么力做功?对什么物体做功?在什么过程做功?环节2.讲解功的计算公式:通过复习初中已学过的知识基础上提出问题,力的方向跟运动方向成某一夹角α时,做功应如何计算?这样设问可以调动学生探索问题的积极性,完全符合新课程标准的理念。
启发学生通过分析、推理得出W=Flcosα.教材上的方法是采取力的分解。
在教学中为了活跃学生的思路,还可以介绍另一种方法,即把位移l分解,同样可以得出W=Flcosα,不要小看这短短一笔,它能更好的开阔学生思路,正是体现素质教育的好素材。
在公式中,F—力的大小,l—位移的大小,α—力的方向和位移方向的夹角。
由于公式中都是数值的乘积,所以可以直接得出功是标量。
功的单位:焦耳。
公式其实也不是普遍适用的,它只适用于恒力做功,这一点教材上没有提及,但是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向学生简单介绍,针对变力做功今后要开专题讲解。
在讨*式时引导学生从数学的角度去思考cosα可能取到的值,让学生自己来总结力对物体做功的三种形式,作为教师只要注意更好的点拨正负功的意义,重在让学生理解透彻就可以了,这样做可以大大的提升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同时也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活动的和谐统一。
环节3.多个力做功的求法以教材例题为例讲解第一种方法,而第二种方法就让学生自主探究,借此机会可以让学生自己复习一下合力的求法,然后由老师给出结论。
环节4.本章小结最后让学生以抢答的方式总结本节课的重点知识内容,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增强学生记忆的深度。
环节5.习题设计和作业布置物理学科讲究学以致用,所以针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安排一些适当难度的课上习题。
然后布置一些开放性的课后作业,让学生课后查阅资料解释生活周围做功伴随能量转化的现象,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又可以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研究式学习习惯。
四、说板书设计好的板书就像一份微型教案,理清文章脉络,突出重点难点,我的板书力图全面而简明的将授课内容传递给学生,清晰直观,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达到提纲挈领的效果。
为了更好的体现新课程,本节课我将学生分成两组,在相互竞争中去完成本节课的学习,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活动的和谐统一,教法和学法的和谐统一,知识传授和智能开发的和谐统一,德育和智育的和谐统一。
从而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以上说课定有不当之处,恳请评委老师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篇二】1.说教材是司南版必修1第四章”相互作用”第3节的内容,是本章的重点内容之一;本章讲述力的基本知识,它是整个高中物理的垫基石,所以本章知识教学的好坏关系到高中物理教学的成败,因此本章的教学尤其重要。
本节内容有:1.滑动摩擦力;2.静摩擦力;3.摩擦力的调控。
放在学习了弹力之后,降低了学习的难度,而且摩擦力是常见的三种力之一,学好本节内容,有利于学生下面对物体受力分析的学习。
此外,摩擦力的知识与人们的日常生活紧密相连,因此学习它有广泛的现实意义。
本节有如下特点:1.本节的知识与初中的相关知识相衔接,降低了初高中的台阶;2.演示实验和探究实验直接使学生参与到探究知识的过程,体验学物理的乐趣;3,先研究比较形象的滑动摩擦力,后研究较抽象的静摩擦力,符合学生由易到难的认知过程。
为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质,从“三维目标”培养学生。
按教学大纲要求,结合新课标提出以下教学目标:⑴知识与技能:1.知道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的产生条件,会判断它们的方向。
2.通过实验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有关会应用公式f=Nμ解决实际问题3.通过实验探究静摩擦力的大小3.知道增大和减小摩擦的方法并能解决实际问题。
⑵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能力和实验分析能力。
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向学生渗透抓住主要因素忽略次要因素的辩证思想。
如果能抓住摩擦力的产生条件,从而判别摩擦力的类型和方向,也就把握了本节课的要领。
所以在本节的教学中确定了以下教学重点。
(1)教学重点:1.滑动摩擦力的产生条件及规律,会应用公式f=μN解决实际问题。
2.静摩擦力的产生条件及规律,正确理解什么是静摩擦力。
高一学生的思维具有单一性,定势性,他们易接受相对形象的滑动摩擦力,而对相对抽象的静摩擦力方向的判定,普遍感到有些困难,因此对静摩擦力方向的判定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
难点的突破着重介绍“假设法”即假设接触面光滑,则相互接触的物体一定相对运动,那么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就不难判断了。
(2)教学难点:静摩擦力方向的确定。
2。
说教法物理教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重在启发思维,教会方法。
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探究实验使学生感受到滑动摩擦力和静摩擦力的存在,并引导学生分析其规律和区别,使学生体验发现知识的乐趣;另外做演示实验运用控制变量法,引导学生发现f=μN的规律并理解其物理内涵,使学生全面理解教材。
因此,这节课可采用综合运用直观演示、讲授、探究、讨论并结合多媒体手段等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
教学中,加强师生间的双向活动,启发引导学生积极思维。
3.说学法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现代教育更重视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学法指导。
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要注意以初中学过的摩擦力的知识为基础,引导学生将正压力与上节课弹力的知识相联系,在实验中总结出摩擦力的规律。
巧用提问,评价激活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课堂气氛,让学生在轻松,自主,讨论的学习环境下完成学习任务。
最后让学生自由发言,举出生活中一些有关摩擦力的例子,做到从实践到理论,再从理论到实践。
4.教学过程从以上分析,教学中以了解、学习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为基础,掌握知识为中心,培养能力为方向,紧抓重点突破难点,设计如下教学程序:1、导入新课(这部分教学大约需要3分钟。
)(多媒体)看一则消息(日常生活中人踩西瓜皮滑倒的例子)和两个图片(有关工业上传输带和气垫船、磁悬浮列车)提出问题:看了一则消息和两个录象它们告诉了我们哪些物理知识?--学生讨论自由回答,再提出问题:在我们的生活、身边同学们能不能举出一些有关摩擦的例子?学生自由回答课堂的气氛活跃。
例如可以让学生把手掌平放书桌上,不断加大压力并向后拉,从而感受不同类型摩擦力的存在,启发学生体验思考不同摩擦力的区别和产生条件,让学生的思维进入新课的轨道。
2.新课教学程序如下(这部分教学大约需要30分钟)(1)滑动摩擦力:实验探究→导入新课→控制变量→相关运用。
实验探究,得到什么是滑动摩擦力及其产生条件→实验分析,得到滑动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的相对运动方向相反→辨析物体的运动方向和物体的相对运动方向的区别→设计控制变量的实验,探究得到滑动摩擦定律→课本例题。
(2)静摩擦力:实验演示→得到什么是静摩擦力及其产生条件→实验分析→得到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的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着重介绍“假设法”(即假设接触面光滑,则相互接触的物体一定相对运动,那么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也就不难判断了)→由受力平衡状态确定静摩擦力的大小具有被动性。
实验探究→静摩擦力与正压力之间的关系→强调正压力就是上节课的弹力,但是垂直接触面指向被压的物体。
(3)、巩固与练习为使学生所学知识具有稳定性,并使知识顺利迁移,在本节课上安排5~10分钟的时间进行巩固和练习。
具体做法是:先留2分钟时间让学生回顾一下课本和黑板上的知识内容,接着做这两个练习:练习1、2、3题。
然后评讲。
(4)、布置作业练习第3、4题。
并预习下节教材.(5)板书板画板书、板图的直观性、全面性和系统性较强,在黑板上保留的时间较长,对学生视觉的刺激作用明显。
教学中将整块黑板一分为二,一半简写概念、规律,一半留作分析作图。
以上是对本节教材的认识和对教学过程的设计。
结束语:在以上设计中,力求“以学生为中心”,以物理实验为基础,积极倡导学生思考、自主学习,主动探究。
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
同时还要根据学生的需要和课堂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不断地反思和总结。
在此,还请各位老师,领导批评指正,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