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课稿 人教版 物理 高中 必修二《万有引力定律》
高二物理必修二《万有引力定律》教案
高二物理必修二《万有引力定律》教案【导语】高二时孤身奋斗的阶段,是一个与寂寞为伍的阶段,是一个耐力、意志、自控力比拚的阶段。
但它同时是一个厚实庄重的阶段。
由此可见,高二是高中三年的关键,也是最难把握的一年。
为了帮你把握这个重要阶段,无忧考网高二频道整理了《高二物理必修二《万有引力定律》教案》希望对你有帮助!!【篇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万有引力定律得出的思路和过程。
2、理解万有引力定律的含义并会推导万有引力定律。
3、知道任何物体间都存在着万有引力,且遵守相同的规律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研究问题时,抓住主要矛盾,简化问题,建立理想模型的处理问题的能力。
2、训练学生透过现象(行星的运动)看本质(受万有引力的作用)的判断、推理能力德育目标:1、通过牛顿在前人的基础上发现万有引力定律的思考过程,说明科学研究的长期性,连续性及艰巨性,渗透科学发现的方*教育。
2、培养学生的猜想、归纳、联想、直觉思维能力。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月――地检验的推倒过程教学难点:任何两个物体间都存在万有引力教学过程(一)引入:太阳对行星的引力是行星做圆周运动的向心力,,这个力使行星不能飞离太阳;地面上的物体被抛出后总要落到地面上;是什么使得物体离不开地球呢?是否是由于地球对物体的引力造成的呢?若真是这样,物体离地面越远,其受到地球的引力就应该越小,可是地面上的物体距地面很远时受到地球的引力似乎没有明显减小。
如果物体延伸到月球那里,物体也会像月球那样围绕地球运动。
地球对月球的引力,地球对地面上的物体的引力,太阳对行星的引力,是同一种力。
你是这样认为的吗?(二)新课教学:一.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定律的过程(引导学生阅读教材找出发现万有引力定律的思路)假想――理论推导――实验检验(1)牛顿对引力的思考牛顿看到了苹果落地发现了万有引力,这只是一种传说。
但是,他对天体和地球的引力确实作过深入的思考。
牛顿经过长期观察研究,产生如下的假想:太阳、行星以及离我们很远的恒星,不管彼此相距多远,都是互相吸引着,其引力随距离的增大而减小,地球和其他行星绕太阳转,就是靠劂的引力维持。
万有引力定律优秀说课稿
万有引力定律优秀说课稿《万有引力定律》说课稿各位评委老师,早上好,我是本次比赛的7号说课者,课题是《万有引力定律》。
下面我将从课程设计,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等几个方面展开我的说课:这是著名画家梵高的油画《星空》,作者借星空表达了个人主观意识,我们从中发现,人们对于星空的探索从未停歇,物理之美无处不在。
一、课程设计在素质教育不断推广的今天,已经把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落到实处。
而核心素养更是党的立德树人教育方针的具体化,是连接宏观教育理念、培养目标与具体教育教学实践的重要环节。
物理学科更是让学生在接受物理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本节教学将从追寻科学家的脚步做起,把“小组探究”、“合作学习”的学习方法结合到课堂,给学生创造条件培养的团队精神,建立提高其物理特有的学科品质。
《万有引力定律》是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2第6章第3节的内容。
从性质与地位上看,本节内容是对上一节教学内容的进一步外推,是下一节内容的基础;从思想方法上看,是猜想、假设与验证相结合、是演绎与归纳相结合的教学内容。
牛顿在开普勒,伽利略等人总结的基础上得出了万有引力定律,体现了牛顿的科学智慧。
这是一位对概念、规律的普遍意义极其敏感的大科学家,具有超凡的数学能力及创造力。
万有引力定律的得出也揭示了自然界中一种基本的相互作用规律。
二、学生情况高中学生在知识水平上已经达到了推导万有引力定律的可能性,也对航天事例有浓厚兴趣和表现欲望。
对但学生的创造能力、理论能力还存在欠缺。
所以我采用问题教学法授课,同时辅助讨论法和演示法,既锻炼学生的创造能力,又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与参与性。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2、过程与方法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四、教学的重、难点重点:万有引力定律的发现过程,难点:“月——地检验”的理解。
五、教学法采用启发式教学,配合自主、合作学习。
六、教学过程引入:展示蹦极惊险画面,引起学生兴趣,渗透物理与生活中遇到的情景之间的联系,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观察思考习惯。
高中物理《万有引力定律》教案
高中物理《万有引力定律》教案高中物理《万有引力定律》教案1教学重点:万有引力定律的应用教学难点:地球重力加速度问题教学方法:讨论法教学用具:计算机教学过程:一、地球重力加速度问题一:在地球上是赤道的重力加速度大还是两极的加速度大?这个问题让学生充分讨论:1、有的学生认为:地球上的加速度是不变化的.2、有的学生认为:两极的重力加速度大.3、也有的的学生认为:赤道的重力加速度大.出现以上问题是因为:学生可能没有考虑到地球是椭球形的,也有不记得公式的等.教师板书并讲解:在质量为、半径为的地球表面上,如果忽略地球自转的影响,质量为的物体的重力加速度,可以认为是由地球对它的万有引力产生的.由万有引力定律和牛顿第二定律有:则该天体表面的重力加速度为:由此式可知,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是由地球的质量和半径决定的.而又因为地球是椭球的赤道的半径大,两极的半径小,所以赤道上的重力加速度小,两极的重力加速度大.也可让学生发挥得:离地球表面的距离越大,重力加速度越小.问题二:有1kg的物体在北京的重力大还是在上海的重力大?这个问题有学生回答问题三:1、地球在作什么运动?人造地球卫星在作什么运动?通过展示图片为学生建立清晰的图景.2、作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力是谁提供的?回答:地球与卫星间的万有引力即由牛顿第二定律得:3、由以上可求出什么?①卫星绕地球的线速度:②卫星绕地球的周期:③卫星绕地球的角速度:教师可带领学生分析上面的'公式得:当轨道半径不变时,则卫星的周期不变、卫星的线速度不变、卫星的角速度也不变.当卫星的角速度不变时,则卫星的轨道半径不变.课堂练习:1、假设火星和地球都是球体,火星的质量和地球质量.之比,火星的半径和地球半径之比,那么离火星表面高处的重力加速度和离地球表面高处的重力加速度.之比等于多少解:因物体的重力来自万有引力,所以:则该天体表面的重力加速度为:所以:2、若在相距甚远的两颗行星和的表面附近,各发射一颗卫星和,测得卫星绕行星的周期为,卫星绕行星的周期为,求这两颗行星密度之比是多大解:设运动半径为,行星质量为,卫星质量为.由万有引力定律得:解得:所以:3、某星球的质量约为地球的的9倍,半径约为地球的一半,若从地球上高处平抛一物体,射程为60米,则在该星球上,从同样高度以同样的初速度平抛同一物体,射程应为:A、10米B、15米C、90米D、360米解得:(A)布置作业:探究活动组织学生收集资料,编写相关论文,可以参考下列题目:1、月球有自转吗?2、观察月亮高中物理《万有引力定律》教案2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通过演示实验认识加速度与质量和和合外力的定量关系;(2)会用准确的文字叙述牛顿第二定律并掌握其数学表达式;(3)通过加速度与质量和和合外力的定量关系,深刻理解力是产生加速度的原因这一规律;(4)认识加速度方向与合外力方向间的矢量关系,认识加速度与和外力间的瞬时对应关系;(5)能初步运用运动学和牛顿第二定律的知识解决有关动力学问题。
《万有引力定律》说课稿
《万有引力定律》说课稿(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职业道德、时事政治、政治理论、专业基础、说课稿集、教资面试、综合素质、教案模板、考试题库、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professional ethics, current affairs and politics, political theory, professional foundation, lecture collections, teaching interviews, comprehensive qualities, lesson plan templates, exam question banks, other materials, etc.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so stay tuned!《万有引力定律》说课稿《万有引力定律》说课稿现在开始我的说课,我说课的题目是《万有引力定律》,接下来我将从教材、学情、教学目标、教学过程等几个方面来阐述我对于本节课的理解及我的教学设计。
教科版必修2《万有引力定律》说课稿
教科版必修2《万有引力定律》说课稿一、引言大家好!今天,我将为大家带来教科版必修2中的一堂物理课,主题为《万有引力定律》。
通过本课,我将带领学生们深入了解万有引力定律的基本概念、公式及其应用,培养学生们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通过合作学习的方式,将科学实验与理论知识结合起来,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二、学习目标本节课的学习目标主要有以下几点:1.了解万有引力定律的概念和公式;2.掌握计算万有引力的方法;3.能够应用万有引力定律解决实际问题;4.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科学实验能力。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为:1.万有引力定律的概念和公式;2.计算万有引力的方法。
教学难点在于学生对万有引力定律的理解和应用。
四、教学准备为了保证本节课的教学效果,我做了以下准备:1.PowerPoint课件:用于展示万有引力定律的内容和示例。
2.实验器材:包括质量秤、绳子、小球等,用于进行相关实验。
3.课堂练习和作业:用于巩固学生对万有引力定律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与概念解释(10分钟)为了引起学生的兴趣,我将以一个简单有趣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地球不会离开太阳而飞向外太空呢?接着,我将向学生解释质量和重力的概念,引出万有引力定律的概念。
2. 理论讲解与示例分析(20分钟)在这一部分,我将向学生介绍万有引力定律的公式、符号含义以及简单推导过程。
我会结合生活中的例子,如地球上落体运动、天体运动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万有引力定律。
3. 分组合作实验(30分钟)为了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我将学生分为小组,每组配备一份实验器材,并给予一组问题供学生探索。
例如,如何测量小球之间的引力,如何证明引力与物体质量的关系等。
通过实验,学生将亲身体验到万有引力的存在和测量方法,培养他们的科学实验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4. 讨论与解答疑惑(15分钟)在实验结束后,我会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分享实验过程中的观察和思考。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第二册《万有引力定律》说课稿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第二册《万有引力定律》说课稿一、引言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第二册中的《万有引力定律》一章,是高中物理教学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通过学习这一章,学生将了解到万有引力定律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本说课稿将以以下几个方面展开讲解。
二、教材分析《万有引力定律》这一章是在高中物理必修第二册的第八章,共包含两个部分,分别是:1.引力的概念和基本性质2.万有引力定律在学习过程中,学生需要了解引力的基本概念、引力的产生原因以及万有引力定律等内容,帮助学生建立起对引力的认知。
三、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1.理解引力的概念,并能够解释引力的基本性质。
2.掌握万有引力定律的表达式和应用方法。
3.通过解题训练,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重难点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如下:1.万有引力定律的推导和应用。
2.引力和力学平衡的关系。
五、教学准备在准备上课之前,我已经准备好了以下教学素材:1.教学PPT:用于系统讲解引力的概念和维度分析。
2.实验演示:通过实验演示让学生亲自感受引力的产生和作用。
3.教学录像:为了更好地展示引力定律的应用,我准备了一段相关的教学录像。
六、教学过程1. 导入引子通过展示一些脱离地球引力的现象,如宇航员在太空中漂浮的视频,引发学生对引力的思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 引导学生认识引力在导入之后,我将使用教学PPT向学生介绍引力的概念和基本性质。
通过多个实例,让学生理解引力的产生原因,并解释为什么地球上的物体会受到引力的作用。
3. 实验演示接下来,我将进行一项简单的实验演示,通过悬挂一根绳子和一个重物,让学生亲自感受引力的存在和作用。
通过实际操作,学生将更好地理解引力的概念和基本性质。
4. 万有引力定律的讲解在学生对引力有一定的认识之后,我将开始讲解万有引力定律的内容。
通过教学PPT的讲解,我会向学生介绍万有引力定律的发现和表达式,并通过具体案例讲解如何应用万有引力定律进行问题求解。
《认识万有引力定律》 说课稿
《认识万有引力定律》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认识万有引力定律》。
接下来,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认识万有引力定律》是高中物理必修二第六章第三节的内容。
万有引力定律是物理学中的重要定律之一,它揭示了自然界中物体之间普遍存在的相互吸引力的规律。
本节课在教材中的地位十分重要,它既是对前面所学的圆周运动、开普勒行星运动定律等知识的综合应用和深化,也为后续学习天体力学、宇宙航行等内容奠定了基础。
通过对万有引力定律的学习,学生能够进一步理解自然界的规律,培养科学思维和探索精神。
二、学情分析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掌握了圆周运动的相关知识,了解了开普勒行星运动定律,具备了一定的分析和推理能力。
但是,对于万有引力定律的本质和推导过程,学生可能会感到较为抽象和困难。
此外,学生在数学知识的运用上,可能还存在一定的不足,如对微积分思想的理解和应用。
三、教学目标基于以上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理解万有引力定律的内容和表达式。
(2)知道万有引力常量的数值、单位及测量方法。
(3)能够运用万有引力定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对万有引力定律的推导过程,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和科学思维方法。
(2)经历探究万有引力常量的实验过程,体会科学探究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感受科学家们勇于探索、不断创新的精神,激发学生对科学的热爱。
(2)认识科学规律对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重要作用,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价值观。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万有引力定律的内容和表达式。
(2)万有引力定律的应用。
2、教学难点(1)万有引力定律的推导过程。
(2)对万有引力常量的理解。
五、教法与学法为了实现教学目标,突破教学重难点,我将采用以下教法和学法:1、教法(1)讲授法:讲解万有引力定律的相关知识,使学生形成系统的认识。
高中物理教案一等奖《万有引力定律》4篇
4、高中物理教案一等奖《万有引力定律》一、课题:万有引力定律二、课型:概念课(物理按教学内容课型分为:规律课、概念课、实验课、习题课、复习课)三、课时:1课时四、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理解万有引力定律的含义并会用万有引力定律公式解决简单的引力计算问题。
2.知道万有引力定律公式的适用范围。
(二)过程与方法:在万有引力定律建立过程的学习中,学习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猜想假设与推理论证等方法。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研究问题时,抓住主要矛盾,简化问题,建立理想模型的处理问题的能力。
2.通过牛顿在前人的基础上发现万有引力定律的思考过程,说明科学研究的长期性,连续性及艰巨性,提高学生科学价值观。
五、教学重难点重点:万有引力定律的内容及表达公式。
难点:1.对万有引力定律的理解;2.学生能把地面上的物体所受重力与其他星球与地球之间存在的引力是同性质的力联系起来。
六、教学法:合作探究、启发式学习等七、教具:多媒体、课本等八、教学过程(一)导入回顾以前对月-地检验部分的学习,明确既然太阳与行星之间,地球与月球之间、地球对地面物体之间具有与两个物体的质量成正比,跟它们的距离的二次方成反比的引力。
这里进一步大胆假设:是否任何两个物体之间都存在这样的力?引发学生思考:很可能有,只是因为我们身边的物体质量比天体的质量小得多,我们不易觉察罢了,于是我们可以把这一规律推广到自然界中任意两个物体间,即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万有引力定律.然后在学生的`兴趣中进行假设论证。
(二)进入新课学生自主阅读教材第40页万有引力定律部分,思考以下问题:1.什么是万有引力?并举出实例。
教师引导总结:万有引力是普遍存在于宇宙中任何有质量的物体之间的相互吸引力。
日对地、地对月、地对地面上物体的引力都是其实例。
2.万有引力定律怎样反映物体之间相互作用的规律?其数学表达式如何?并注明每个符号的单位和物理意义。
教师引导总结:万有引力定律的内容是:宇宙间一切物体都是相互吸引的。
5.万有引力定律-高中物理说课稿
万有引力定律各位评委老师,早上好!我说课的题目是高中物理教科版必修2第3章第2节《万有引力定律》。
下面,我将从课标和教材分析、教学目标、重点和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及板书设计六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教材分析:万有引力定律是本章的核心,从内容性质与地位上看,本节内容是对上一节的进一步外推,即:从天体运动推广到地面上任何物体的运动;又是下一节掌握万有引力理论在天文学上应用的学习的基础。
二、学情分析:经历了一系列科学探究过程,得出了太阳与行星间的引力特点,学生对天体运动的研究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和求知欲。
本节课再引导学生从太阳与行星间引力的规律出发,根据类比事实将“平方反比关系”的作用力进行猜想,假设和推广,从太阳对行星的引力到地球对月球的引力,再到任意物体间的吸引力都满足“平方反比的关系”。
学生会带着好奇和探究意识以及必要的检验论证,一路探究下去,最终得出万有引力定律。
使学生在理解掌握万有引力定律的基础上,培养了探究思维能力和良好的思维品质,为学生终身发展打下基础。
三、【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理解万有引力定律的推导思路和过程。
2.理解掌握万有引力定律的内容及表达公式,知道万有引力定律得出的意义。
3.知道任何物体间都存在着万有引力,且遵循相同的规律。
过程与方法目标1.认识科学研究过程中根据事实和分析推理进行猜想、假设和检验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概括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
2.结合“月—地检验”,经历思维程序“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理论分析→实验观测→验证结论”培养学生探究思维能力。
四、【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万有引力定律的推导思路和过程。
2.万有引力定律的内容及表达公式。
难点:1.对万有引力定律及物体间距离的理解。
2.对万有引力定律普遍性的理解:任何物体间都存在着万有引力,且遵循相同的规律。
五、【教法和学法】教法:教材先介绍万有引力定律发现的思路,然后运用科学推理得出万有引力定律,重在逻辑思维和渗透物理学的研究方法。
整理万有引力定律高中物理说课稿
万有引力定律高中物理说课稿整理表姓名:_______________职业工种:____________申请级别:____________受理机构:____________填报日期:____________A4打印/修订/内容可编辑椭圆运动(至少速度变方向)一变速运动f加速度(由牛顿第二定律)f 合外力f引力评价:大家之所以能顺利地确定引力存在是由于我们所处的时代,是由于上•章我们学过的圆周运动的知识,你知道几百年前科学刚刚萌芽发展的时代科学家们(不是•般民众)怎样回答的这个问题吗?阅读媒体素材:了解历史上人们关于行星运动原因的猜想简单介绍开普勒、笛卡儿、胡克、哈雷、牛顿等人的观点,其中开普勒认为是太阳发出的磁力:笛卡儿认为是流质涡旋带动;胡克、哈雷认为是太阳引力,甚至证明了如果行星轨道是圆形的,引力大小跟轨道半径的平方成反比(但对于椭圆轨道他们无法证明):牛顿支持胡克、哈雷的观点,而且对椭圆轨道也做了严格的证明。
(图片:过渡介绍:在牛顿所处时代,行星的运动情况观测资料己经相当丰富,因此得出 行星受到的引力的表达式是可能的,但是运动轨迹椭圆难倒r 胡克、哈雷等,也使牛 顿困惑了许多年,直到他用自己发明的微积分解决了问题(历史上是否如此呢?缺乏 考证)。
我们不会微积分,因此我们研究不了椭圆,但是多数行星的轨道十分接近圆, 因此我们现在就通过圆轨道用刚才的思路导出太阳对行星引力的」涉武ftiR*的 猜测,同时再现牛顿当时的思维过程。
,3、模型简化:I )问:行星轨道按圆处理,开普勒定律怎样表述? \ M r /整理I尼克本文档信息来自于网络,如您发现内容不准确或不完善,欢迎您联系我修正:如您发现内容涉嫌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按照相关法律规定及时处理。
7-2万有引力定律 (教案) -高中物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
物理学家卡文迪许,在实验室里通过测量几个铅球之间的万有引力,比较准确地得出了 G 的数值。
1、引力常量G 的数值标准值 :G = 6.672 59 × 10 -11 N·m2/kg2,通常取:G=6.67×10-11 N·m2/kg2知识拓展:卡文迪许实验动画演示:卡文迪许实验1、实验原理力矩平衡,即引力矩=扭转力矩2、科学方法:放大法3、科学思想:等效的思想(1)扭秤装置把微小力转变成力矩来反映(2)扭转角度(微小形变)通过光标的移动来反映思考讨论1.既然自然界中任何两个物体都是互相吸引的,为什么我们感觉不到周围物体的引力? 为什么说万有引力具有宏观性?计算:两个质量为60kg ,相距1m 的物体之间的引力? 解:=2.4012×10-7N此力不到一粒芝麻重的几千分之一所以根本感觉不到它的存在。
计算:太阳的质量为M=2.0×1030kg ,地球质量为m=6.0×1024kg ,日地之间的距离为R=1.5×1011m 请计算:太阳与地球之间的万有引力又是多大呢?=3.5×1022N太阳与地球之间的万有引力的大小能竟能拉断直径为9000km 的钢柱,非常巨大通常情况下,万有引力非常小,只有质量巨大的星球间或天体与附近的物体间,它的存在才有实际的物理意义所以说万有引力还具有宏观性。
思考讨论2:一个篮球的质量为 0.6 kg ,它所受的重力有多大?试估算操场上相距 0.5 m 的两个篮球之间的万有引力。
解:G=mg=0.6×9.8N=5.88N122m m F G r≈9.6×10-11两个篮球万有引力非常小,人们根本无法察觉到,所以万有引力具有宏观性。
2、引力常量物理意义:引力常量在数值上等于两个质量都是1 kg的质点相距1 m时的相互吸引力。
3、引力常量测定的意义(1)卡文迪许利用扭秤装置通过改变小球的质量和距离,得到了G的数值,验证了万有引力定律的正确性。
说课稿人教版物理高中必修二《万有引力定律》
说课稿人教版物理高中必修二《万有引力定律》万有引力定律一、说教材(一)教材的地位与作用《万有引力定律》选自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2第六章第三节的内容,本章作为圆周运动的一个应用实例,是对第五章《曲线运动》所涉及的基本概念和规律在理解和应用上的进一步加深。
本节课之前,介绍了开普勒对行星运动学规律的描述为万有引力定律的发现奠定了基础。
本节通过叙述伽利略等科学家不断的探索,牛顿在前人的基础上,由于他超凡的数学能力及创造力发现万有引力定律这一历史。
通过万有引力定律把地面上的物体运动和天体运动统一起来,揭示了自然界中一种基本的相互作用规律。
为后面学习经典力学奠定了基础,因此本节课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建立万有引力定律,写出数学表达式,会运用万有引力定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认识科学的探究方法:猜想——证明——检验。
通过合作学习、锻炼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方法,尝试发表自己的见解。
情感态度价值观:对人类认识万有引力定律过程作出自己的评价,掌握科学的研究方法。
正确评价万有引力定律,并能运用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万有引力定律的推导、内容以及表达公式教学难点:对万有引力定律的理解,计算万有引力时物体间距离的含义。
二、说学情高一的学生已经学习了牛顿的三个定律,了解了物体运动的条件,又学习了圆周运动的知识,知道圆周运动的条件与规律,另外又学习了开普勒三定律,知道了行星的周期的平方与轨道半长轴的三次方成正比及行星运动的规律,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知识。
理论上已经具备了接受万有引力定律的能力。
而且,这一阶段的学生正处于从初中物理的定性分析到高中物理的定量讨论;从初中的形象思维到高中的抽象思维;从初中简单的逻辑思维到高中复杂的分析推理的转变过程中。
从心理学角度分析他们的一般能力,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力、记忆力、抽象概括力、想象力。
但其创造能力还比较欠缺,对于利用已有知识创造出新的概念、理论的能力很弱。
高中物理《万有引力定律》说课稿
高中物理《万有引力定律》说课稿高中物理优质课大赛《万有引力定律》说课稿第一部分:教材分析万有引力定律的核心地位:万有引力定律是本章的核心,是17世纪自然科学最伟大的成果之一,它为研究天体运动提供了理论依据,彻底使人们对宇宙的探索从被动描述走向主动发现。
万有引力定律承上启下的作用:上承圆周运动,下启卫星的运动。
掌握好本节课,对前面知识的加深理解,后面问题的顺利解决,将会起到重要的作用。
第二部分: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会推导万有引力定律;2、掌握万有引力定律的应用;3、认识万有引力定律的普遍性.(二)能力目标:能用万有引力定律结合圆周运动知识解决天体运动的问题.(三)情感目标1、让学生感受到万有引力定律的发现是经历了几代科学家不断努力的结果2、通过神舟五号的资料,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增强学生建设祖国的神圣使命感.第三部分:重点难点:重点:万有引力定律的推导、应用难点:万有引力定律的推导本节的重点是..万有引力定律的推导和应用。
因为它既是前面圆周运动知识的发展,又是后面卫星运动知识的基础。
本节的难点是..万有引力定律的推导。
因为它综合了开普勒第三定律、圆周运动知识、牛顿第三定律,涉及知识点多;而且一般物体间的引力极小,学生对此缺乏感性认识,又无法进行演示实验。
我们通过具体事例、例题、习题、多媒体手段加强了重点教学;通过及时复习,突破了难点教学;而且我们通过探究性活动,使学生对重难点知识的同化过程..在时间和空间上得以延续。
第四部分:学生情况分析:高一的学生,对任何新事物都充满了好奇心第五部分:教法方法教学方法:综合教学法,多种教法相结合。
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第六部分:教学过程首先是引言部分,(播放动画)我们通过视频,使学生带着好奇心进入新课。
一、提出问题然后,展示伽俐略在比萨斜塔上,做自由落体实验的图片,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看完后依次提出下面6个问题:1、2问,比较简单,为后面的问题作准备,3、4、四问由于1、2问作铺垫,学生也能答出。
万有引力定律教案_物理_教学设计_人教版
万有引力定律教学设计(格丽中学721013)【教材版本】新课标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2第六章第3节【设计理念】1.本课设计中,力求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探究场所,课堂中教师不再是一个主讲者,而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参与者,和学生一起去感受、认识、探索、分析、概括。
2.科学探究既是学生的学习目标,又是重要的教学方式之一。
引导学生对问题的学习、探究,养成良好的评价习惯,在取得成功喜悦的同时,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发现不足、纠正错误的严谨的科学态度。
让学生知道解决物理问题常采用这种方法,即提出问题,猜想和假设,实验、检验,得出结论。
【教材分析】万有引力定律的发现过程犹如一部壮丽的科学史诗,它歌颂了前辈科学家的科学精神,也展现了科学发展过程中科学家们富有创造性而又严谨的科学思维,是发展学生思维能力难得的好材料,本节课容充分利用这些材料发展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教科书在尊重历史事实的前提下,通过一些逻辑思维的铺垫,让学生以自己现有的知识基础身于历史的背景下,经历一次“发现”万有引力的过程:从上述物理学史进程中,可以看出《万有引力定律》这节容是对上两节课教学容的进一步推演,并与之构成本章的第一单元容。
同时,本节容也是下节课教学容的基础,是本章的教学重点,在高中物理中占有重要地位。
【学情分析】1.原有认知发展分析从知识结构来看,在学习万有引力定律前,学生已经对力、重力、向心力、太阳对行星的引力、加速度、重力加速度(即自由落体运动的加速度)、向心加速度等概念有了较好的理解,并且掌握了自由落体运动和圆周运动等运动规律,能熟练运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动力学问题。
已经完全具备深入探究和学习万有引力定律的能力。
2.原有知识结构分析从知识建构的历史进程来看,在上一节中学生经历了太阳与行星间引力的探究过程,其中向学生渗透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猜想假设、推理论证等方法思想,依照学生的认知心理特点,同时根据上节课“说一说”中的问题,很容易在他们脑中形成这样一个问题:太阳与行星间引力规律是否适用于我们与地球间的相互作用?从而为我们进一步演绎万有引力定律“发现之旅”,确定了转接点,也引入本节新课容。
7.2+万有引力定律+说课稿++-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物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
高中物理2019人教版必修二第七章第2节《万有引力定律》说课稿一、教材分析①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介绍万有引力定律,包括其历史背景、公式、适用范围以及重要性。
②本课程的核心是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公式:F=G*(m1*m2)/r^2,其中F是两个物体之间的引力,m1和m2分别是两个物体的质量,r是两个物体之间的距离,G是万有引力常数。
③通过本节课,学生应该能够理解和计算引力作用在两个物体之间的影响,以及了解引力如何影响天体运动。
④本节课还会涉及到一些与万有引力定律密切相关的实际应用,如地球引力、卫星轨道等。
二、学情分析①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力学知识,如质点、质量、力等概念,为本节课的学习打下了基础。
②学生对物理现象产生的原因有一定的好奇心,对于科学探究有浓厚的兴趣。
③学生在数学方面基础较好,能够较好地理解和运用公式进行计算。
④部分学生可能觉得物理抽象,难以理解,需要通过具体的实际例子帮助学生理解和应用万有引力定律。
三、核心素养1.物理观念①了解万有引力定律的历史背景,如牛顿如何发现万有引力定律等。
②掌握万有引力定律的公式和适用范围。
③了解引力在天体运动、地球引力等实际应用中的作用。
2.科学思维①学会通过实验和观察发现万有引力定律的现象。
②学会用万有引力定律解决实际问题,如计算地球引力、卫星轨道等。
③学会分析和解释物理现象,培养科学思维。
3.科学探究①通过实验探究引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②探讨引力与物体质量、距离的关系。
③分析实际应用中引力的作用,如地球引力、卫星轨道等4.科学态度与责任①培养学生对科学事实的敬畏和对科学规律的尊重。
②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勇于探索未知,发扬创新精神。
③培养学生对科学技术发展及其产生的社会、环境影响的责任意识。
四、教学重难点1.重点①掌握万有引力定律的公式和适用范围。
②理解引力在天体运动、地球引力等实际应用中的作用。
③学会用万有引力定律解决实际问题。
2.难点①理解万有引力定律的抽象概念,如质量、距离、引力之间的关系。
2024秋季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第二册第七章万有引力与宇宙航行《万有引力定律》
听课记录:2024秋季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第二册第七章万有引力与宇宙航行《万有引力定律》一、教学目标(核心素养)•物理观念:理解万有引力定律的基本概念,掌握其公式及适用条件,认识万有引力是自然界中普遍存在的力。
•科学思维:通过逻辑推理和实验证据,理解万有引力定律的得出过程,培养科学推理和建模能力。
•科学探究:通过案例分析,探究万有引力定律在解释天体运动中的应用,培养科学探究精神。
•科学态度与责任:培养尊重科学、实事求是的态度,认识到万有引力定律在探索宇宙规律中的重要性,激发探索宇宙奥秘的兴趣。
二、导入•教师行为:通过展示一段关于天体运动的视频,如行星绕太阳公转、月球绕地球旋转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天体运动背后的原因。
然后,教师提出问题:“是什么力量使得这些天体能够按照特定的轨道运动?”•学生活动:观看视频,积极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尝试从物理学的角度给出初步的解释或猜想。
•过程点评:视频导入直观生动,有效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问题设置具有启发性,为后续学习万有引力定律做了良好的铺垫。
三、教学过程3.1 万有引力定律的引入•教师行为:首先,教师简要回顾历史上对天体运动规律的研究,如开普勒行星运动三定律。
然后,介绍牛顿在前人研究基础上提出万有引力定律的过程,强调万有引力定律的普遍性和重要性。
•学生活动:认真听讲,回顾相关知识,理解万有引力定律提出的背景和意义。
•过程点评:教师通过历史回顾,帮助学生构建了知识的连贯性,增强了学生对万有引力定律重要性的认识。
3.2 万有引力定律的内容与公式•教师行为:详细讲解万有引力定律的内容,即任何两个质点之间都存在相互吸引的力,这个力的大小与它们质量的乘积成正比,与它们距离的平方成反比。
同时,教师板书万有引力定律的公式F=G(m₁m₁/r²),并解释各符号的含义。
•学生活动:跟随教师的讲解,认真记录公式和要点,理解万有引力定律的内容及其公式的含义。
•过程点评:教师讲解清晰,板书规范,有助于学生准确掌握万有引力定律的内容及其公式。
2019-2020年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2《万有引力定律的应用》网络教学说课稿设计
2019-2020年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2《万有引力定律的应用》网络教学说课稿设计各位专家、老师:大家好!很高兴能就《万有引力定律的应用》一课的教学设计向大家作一汇报。
一、教学设计指导思想1.顺应时代发展,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在信息技术普及的今天,信息素养已成为新世纪每个社会成员必备的基本生存能力。
在这种时代背景下,教师如何以课堂教学为载体,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是当前学科教学面临的一个问题。
2.改变学习方式,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要改变以教师讲授、课堂灌输为基础,劳动强度大、效率低的传统教学模式,向素质教育、创新教育转变,其关键就是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由过去的“教”为中心,向“学”为中心转变,培养学生自我建构新知识的能力、自主学习的能力。
网络信息技术为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供了良好途径。
结合网络信息技术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我对《万有引力定律的应用》一节内容进行了网络环境下学科信息化教学的探索。
通过引导学生在网上的探究活动,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科学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等。
通过学科的信息化教学,可以同时实现对学生信息素养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为终身学习,后续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方案就是结合网络信息技术,“以学为中心”,为在多媒体网络教室进行的网络教学而设计,旨在充分利用各种信息资源辅助学生自主、探究、协作学习,培养学生对学习资料的收集、分析、加工和利用的能力。
二、教学设计背景分析(1)内容分析:《万有引力定律的应用》是中学物理的重要问题之一:一方面它是与地理知识的结合点,而另一方面它是信息题的来源之一。
因此这部分内容在力学部分乃至整个物理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教学目的是让学生能够用“万有引力定律”与“圆周运动规律”来分析天体运动规律。
长期以来,这部分内容对学生来说也是一个难点。
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可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优势——设计网络教学,通过教师设计的网络课件及老师的引导和学生的自我探索研究性学习来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进一步理解万有引力定律的应用。
《万有引力定律》说课稿
《万有引力定律》说课稿《万有引力定律》说课稿1各位领导、各位评委:你们好!我是9号说课者,我说课的课题是:万有引力定律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万有引力定律》是人教版教材高中物理必修2第六章第三节的内容。
从性质与地位上看,本节内容是对上一节教学内容的进一步外推,是下一节内容的基础;从思想方法上看,是猜想、假设与验证相结合、是演绎与归纳相结合的教学内容。
教科书的立意还在于物理理论必须接受实践的检验。
二、学生情况分析学生在本章的第二节中,已经学习了太阳与行星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在第五章中已经学习了匀速圆周运动的相关规律,这些为“月——地检验”的学习和理解奠定了一定的基础,但“月——地检验”中,是要验证同一物体在地面上不同高度(地面附近和地面上38万公里高的地方)受到地球作用力的大小关系的,可最后要转化为可验证地面附近物体自由下落的加速度(即重力加速度)和月球绕地球运动的加速度(即月球绕地球做圆周运动的加速度)之间的关系,这步转化不易理解,是学生理解“月——地检验”的一大障碍。
三、教学目标根据本节课教材的结构和内容分析,结合高一年级学生的认知结构、心理特征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地球上的重物下落与天体运动的统一性;2)知道万有引力是一种存在于所有物体之间的吸引力,知道万有引力定律的适用范围;3)会用万有引力定律解决简单的引力计算问题,知道万有引力定律公式中r的物理意义。
2、过程与方法了解万有引力定律发现的思路和过程,体会在科学规律发现过程中猜想和求证的重要性。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了解万有引力定律发现的意义,体会科学发展对人们世界观的改变所起的作用;2)了解引力常量G的测定在科学历史上的重大意义,体会科学家的在科学发展过程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四、教学的重、难点基于教材内容、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目标的分析,我设定了以下的教学重难点。
重点:万有引力定律的发现过程,万有引力定律的理解和简单应用;难点:“月——地检验”的理解。
7.2 万有引力定律(教学设计)高一物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
第2节万有引力定律教学设计思考与讨论:各行星都围绕太阳运行,说明太阳与行星之间引力是使行星如此运动的主要原因。
引力的大小和方向能确定吗?1.模型建构2.推导太阳对行星的引力(1)若已知质量为m的某行星绕太阳做匀速圆周运动,轨道半径为r,线速度为v,求太阳对行星的向心力。
(2)天文观测可得到行星的公转周期T,线速度v与公转周期T的关系是怎样的?写出用公转周期T表示的向心力的表达式。
(3)不同行星的公转周期是不同的,引力跟太阳与行星间的距离关系的表达式中不应出现周期T,如何消去周期T?3.结论(1)太阳对行星的引力跟行星的质量成正比,与行星、太阳之间的距离的二次方成反比.(2)行星对太阳的引力跟太阳的质量成正比,与行星、太阳之间的距离的二次方成反比.(3)太阳与行星间引力的大小与太阳的质量、行星的质量成正比,与两者距离的二次方成反比,方向:沿着太阳与行星间的连线。
二、月-地检验思考与讨论:(1)为什么月球不会飞离地球呢?(2)什么力使得苹果不能离开地球?(3)拉住月球使它绕地球运动的力,与拉着苹果使它下落的力,以及众行星与太阳之间的作用力是不是同一种力,遵循相同的规律?1.检验目的与原理:(1)检验目的:地球和月球之间的吸引力是否与地球吸引苹果的力为同一种力.(2)检验原理:假设是同一性质的力。
①根据牛顿第二定律,结合地球和月球之间的吸引力,推导月球绕地球做圆周运动的向心加速度是多少?②根据牛顿第二定律,结合地球和苹果之间的吸引力,推导苹果自由落体加速度是多少?③若r=60R,则以上两个加速度之比是多少?2.数据计算验证下列是当时可以测量的数据,地表重力加速度:g = 9.8m/s2;地球半径:R = 6400×103m;月亮周期:T = 27.3天≈2.36×106s;月亮轨道半径:r ≈ 60R=3.84×108m,如何证明地球表面的物体受力满足“平方反比”的关系?结论归纳:数据表明,地面物体所受地球的引力,月球所受地球的引力,与太阳、行星间的引力,真的遵从相同的规律!三、万有引力定律1.万有引力定律的内容(1)内容:自然界中任何两个物体都相互吸引,引力的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引力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m 1和m 2的乘积成正比,与它们之间距离的二次方成反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万有引力定律
一、说教材
(一)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万有引力定律》选自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2第六章第三节的内容,本章作为圆周运动的一个应用实例,是对第五章《曲线运动》所涉及的基本概念和规律在理解和应用上的进一步加深。
本节课之前,介绍了开普勒对行星运动学规律的描述为万有引力定律的发现奠定了基础。
本节通过叙述伽利略等科学家不断的探索,牛顿在前人的基础上,由于他超凡的数学能力及创造力发现万有引力定律这一历史。
通过万有引力定律把地面上的物体运动和天体运动统一起来,揭示了自然界中一种基本的相互作用规律。
为后面学习经典力学奠定了基础,因此本节课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建立万有引力定律,写出数学表达式,会运用万有引力定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认识科学的探究方法:猜想——证明——检验。
通过合作学习、锻炼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方法,尝试发表自己的见解。
情感态度价值观:对人类认识万有引力定律过程作出自己的评价,掌握科学的研究方法。
正确评价万有引力定律,并能运用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万有引力定律的推导、内容以及表达公式
教学难点:对万有引力定律的理解,计算万有引力时物体间距离的含义。
二、说学情
高一的学生已经学习了牛顿的三个定律,了解了物体运动的条件,又学习了圆周运动的知识,知道圆周运动的条件与规律,另外又学习了开普勒三定律,知道了行星的周期的平方与轨道半长轴的三次方成正比及行星运动的规律,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知识。
理论上已经具备了接受万有引力定律的能力。
而且,这一阶段的学生正处于从初中物理的定性分析到高中物理的定量讨论;从初中的形象思维到高中的抽象思维;从初中简单的逻辑思维到高中复杂的分析推理的转变过程中。
从心理学角度分析他们的一般能力,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力、记忆力、抽象概括力、想象力。
但其创造能力还比较欠缺,对于利用已有知识创造出新的概念、
理论的能力很弱。
在学习过程中对知识的把握还不是很准确,数学的推理能力比较弱;但学生对感性材料的认知能力较强,接受新知识的能力也很强;而且学生的社交能力正处于发展阶段,需要得到不断的锻炼。
三、说教法
对万有引力定律的推导采用分析推理、归纳总结的方法。
对疑难问题的处理采用讲授法、例证法。
通过新旧教材的对比知道:老教材直接定兴地给出了万有引力定律及其计算公式,重在识记;而新教材先介绍万有引力定律发现的思路,然后运用科学推理得出万有引力定律,重在逻辑思维和渗透物理学的研究方法。
因此,根据教材编排的意图和教材内容的特点,结合高一学生的知识基础和认知能力,我采用“阅读—启发”式教学法。
教学中运用图表分析、设问、提问、幻灯片投影、多媒体教学手段等手段,体现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地位。
四、说学法
教为了不教,在教知识的同时最关键的是要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让学生在学中领悟、会中用法。
这样才有利于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
根据本节教材的特点,采用学生课前预习、查阅资料、课堂阅读、讨论总结、梳理推导、归纳概括等学习方法,为学生提供大量参与教学活动的机会,积极思维,充分体现教学活动中学生的主体地位。
五、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首先我带领学生回忆开普勒的三条定律,通过复习既巩固了知识,也为本节万有引力定律奠定了基础。
(二)新课教学
1.月-地检验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月—地检验”部分的内容,投影以下数据:地面附近的重力加速度g=9.8m/s2,月球绕地球运动的周期为27.3天,地球的半径为R=6.4×106m,试利用教材提供的信息,通过计算,证明课本上提出的假设,即地球对月球的力与地球使苹果自由下落的力的是同一种力,都遵循“反平方”的规律。
投影证明过程得出月球的轨道上运动的加速度a。
2.万有引力定律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思考问题:把太阳与行星间、地球与月球之间、地球与地面物体之
间的引力遵从的规律推广到宇宙万物之间。
从而得出万有引力定律的内容。
学生根据万有引力定律自己退出引力常数,发展学生自己的推导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巩固练习
这一环节我设置学生利用刚刚学到的万有引力定律,解决问题,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通过练习,学生能够加快对知识的掌握,同时也能对万有引力定律有更好的理解。
(四)总结反思
引导学生进行归纳、讨论万有引力定律。
学生通过自己总结,发表自己对本节课知识、能力、情感等方面的变化。
学生各抒己见,学生之间进行适当的点评,在看到其他同学缺点的同时,更学会看到别人的优点,学会欣赏别人。
(五)布置作业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及学生课堂的反映情况适当的布置两项作业:
1.课本41页中的问题与练习,通过基础练习,学生能够巩固知识,也能完成本节课的知识与技能目标。
2.自己查阅有关天体运动的材料,学生之间可以交流。
六、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