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区域发展的新趋势

合集下载

试论新区域主义对我国区域发展的影响

试论新区域主义对我国区域发展的影响

试论新区域主义对我国区域发展的影响试论新区域主义对我国区域发展的影响一、新区域主义的概念与发展新区域主义是由美国学者J.Scott等提出的理论,旨在探讨全球化背景下区域发展的新趋势和新挑战。

新区域主义强调区域内的相互作用和联系,区域共同体的建设,区域间的协同发展,强调地方政府在区域发展中的作用以及基于地方情境的发展模式等。

在全球化背景下,新区域主义是一种新的区域发展趋势,对我国的区域发展产生重要意义。

二、新区域主义对我国区域发展的影响1.促进经济一体化:新区域主义强调区域内的相互作用和联系,倡导区域内的协同发展,能够促进经济一体化。

我国区域发展不平衡现象严重,新区域主义的推动可以减少地区间经济差距,促进全国范围内的经济协同发展。

2.提高地方政府的发展意识和改革能力:新区域主义将地方政府视作区域发展的主体,强调地方政府在区域发展中的作用。

新区域主义的理论对于提高地方政府的发展意识和改革能力具有积极意义,对我国地方政府的管理和发展具有借鉴意义。

3.强化区域创新能力:新区域主义注重基于地方情境的发展模式,提倡区域内的交流与合作,能够强化区域的创新能力。

新区域主义的推动,可以促进我国区域内各类实体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推动区域内各种资源的整合,从而促进区域创新能力的提升。

4.推动城市群的发展:新区域主义要求区域间协同发展,这有利于推动我国城市群的形成和发展。

城市群的形成可以提高区域的整体经济水平,促进产业的集聚和优化,提高交通和物流的效率等。

新区域主义的推动,可以推动我国城市群的发展,促进区域整体发展。

5.提高区域发展的可持续性:新区域主义提倡基于地方情境的发展模式,注重区域内的资源和环境的保护,能够提高区域发展的可持续性。

我国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严重,新区域主义的理论和实践可以促进区域内各种资源的整合,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环境保护水平,从而提高区域发展的可持续性。

三、新区域主义的案例分析1.加拿大魁北克省与安大略省在污染控制上的合作:这两个省份自上世纪六十年代就开始合作进行污染控制,建立了污染控制委员会,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强了辖区内工业的污染管制。

区域经济发展的新问题新趋势

区域经济发展的新问题新趋势

区域经济发展的新问题新趋势摘要:经济全球化是当前世界经济的主要趋势,是一个历史和客观的过程。

在科技、市场经济和跨国公司快速发展的作用下,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自由流通,世界各国经济相互依赖、相互渗透,相关国际规则随之形成并不断完善。

关键词:区域经济;新问题;新趋势引言在全球化经济发展的新时代之下,我国的区域经济发展也应该充分的考虑到全球化经济时代的特征,然后充分的去了解时代的变化,才能够顺应时代的发展潮流,推动区域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因此在进行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过程当中首先应该了解经济全球化的概念和特征,然后认识到区域经济格局发生的变化,才能够顺应发展趋势,推动我国区域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1区域经济格局的发展变化分析进入21世纪以来,经济全球化和世界工业化的发展趋势日益明显,并且成为了经济全球化进入新阶段的一个重要标志,另外中国在全球化发展的过程当中也不断崛起,尤其是经济呈现出了高速增长的态势。

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正逐渐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在世界范围内的影响力和地位正在不断增强,因此具备了更多的国际话语权,所以中国已经成为全球市场经济体制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并且或多或少的对其他国家产生了一些经济的影响力。

中国作为经济大国,正逐渐扩大对外开放的范围,并且能够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越走越远。

第二,中国区域经济也发生了变化。

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之下,中国区域的经济发展也出现了变化,尤其是当下我国倡导“一带一路”这一政策的提出,不仅能够增强自身的实力,另外也能够使得中国的经济逐步推动全球经济的进一步完善和发展,从而使得世界各国的经济利益发生了不断的变化,同时也会影响到地理空间上的远近关系,交通运输的成本也会发生变化。

所以在经济全球化的范围之下,中国区域经济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变化,不仅和世界各国的互通越来越强,而且都在共同推进经济的繁荣和发展。

第三,中国区域经济发展表现出了一些特征和趋势。

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之下,中国的区域经济发展主要体现在了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以及互联网产业的升级方面,传统的中国经济发展较为落后,而且主要依靠于劳动力,但是当下中国信息技术发展非常的迅猛,这样就打破了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能够进一步开拓战略发展空间,激发人们的想象力,推动我国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

世界的城市化进程和发展趋势

世界的城市化进程和发展趋势

世界的城市化进程和发展趋势城市化是现代化的产物,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现象。

城市化不仅改变了人们的居住方式,也推动了社会结构、经济模式和文化观念的变革。

本文将从世界城市化的进程、特点以及发展趋势三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世界城市化进程1.1 城市化的定义城市化(Urbanization)是指人口、经济活动、社会结构和文化观念从乡村向城市的转移和集中过程。

城市化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经济现象,包括人口的城市迁移、城市人口的快速增长、城市面积的扩大和城市化率的提高。

1.2 城市化的阶段城市化的发展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初期城市化、快速发展阶段和成熟阶段。

1.2.1 初期城市化阶段初期城市化阶段主要发生在工业革命之前,城市是政治、文化和经济的中心,但人口规模较小,城市化水平较低。

1.2.2 快速发展阶段快速发展阶段是工业革命之后,随着工业化的推进,大量人口涌入城市,城市化水平迅速提高。

1.2.3 成熟阶段成熟阶段是城市化发展的高峰期,城市化水平达到或接近饱和。

在这一阶段,城市化速度放缓,城市发展开始注重质量和可持续发展。

1.3 城市化的地区差异世界城市化的地区差异明显,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城市化水平、速度和模式都有所不同。

发达国家城市化水平较高,城市化过程中出现了大规模的城市郊区化现象;发展中国家城市化速度快,但城市化水平相对较低,城市化过程中面临着诸多挑战,如贫民窟问题、交通拥堵和环境污染等。

二、世界城市化的特点2.1 城市化速度快世界城市化的一个显著特点是速度快。

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城市化速度远远超过了发达国家。

例如,中国城市化速度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一直保持在高位。

2.2 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世界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

目前,全球城市化率已经超过50%,许多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率已经达到或超过70%。

2.3 城市化过程中的社会经济问题世界城市化过程中,普遍存在着社会经济问题。

如贫民窟问题、失业问题、城乡差距问题等。

中国区域规划的新特点和发展趋势

中国区域规划的新特点和发展趋势
2 世 纪8 年代 . O O 以国土规 划 和 区域 城 镇体 系规 划 为代 表 的 区域 规 划。 这次 区域规 划 涉及全 国到各 省市县 . 是一 次 普 及面最 广 的 区域 规划 . 国土规 但 划 因某些 原 因没 有继 续 , 区域 城镇 而 体 系 规划 则 延续 至今 。 1 2 中 国区域 规 划进 入了 新 的发 展 . 阶 段 当前 世 界 已 经进 入 了 全 球 竞 争 的时代 , 全球 竞争 集 中表现 为 区域 而 竞争 . 表现 为中心城 市 及其 周边城 镇
社 会 进步 的标 志 . 国家 和地 区调 控 是 区域 发展 的工具 。 当人 类活 动从 分散
走 向集 聚 . 封 闭走 向开 放 . 从 从个 体 到群 体 , 从一 元到 多元 . 域规 划 就 区
出现 了 。
1 1 国 内外 区域规 划的 发展 历程 .
回顾 国 际上 区域 规 划 发 展 的 历

共 同组 成 的城市 区域 的竞 争 。 市 区 城
域是 全球 竞争 的 基本 空间单 元 , 而提 高 区 域竞 争 力 正 是 区域 规 划 的重 要 目标和 任 务 。 中国正 处 在新 的 发展 期 、 矛盾 期 和 竞 争期 , 区域 是 当前 发 展 、 争 和 竞 矛 盾 的 集 中地 。 展 方 向相 似 . 业 发 产 结 构 雷 同 , 施 重 复 建设 . 气 相 互 设 水 污 染 . 政 壁 垒 森 严 , 制 障 碍 重 行 体 重 … …。 区域规 划将 是协 调各 主体 利

布 局 为主 的空 间规划 系统 , 以城 市规 划 为 代 表 。 者是 依 据 和 载 体 的 关 两 系 , 因规 划主 体 不 同 , 但 前者 是 发 改 系 统 , 者是 建 设 系 统 , 后 因此 存 在 着 衔 接和 协调 的 问题 。 新一 轮 区域 规划 中 , 类 规 划都 强 化 了 空 间 内容 , 两 强 调 了空 间 的作 用。 国经 济社 会 发展 我 ” 十一 五 ” 规划 中 , 首次 提 出 了主体功

加入WTO后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新趋势

加入WTO后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新趋势
三 、 地 区 间产 业 分 工 协作将进一步加强
中 国 加人 W ID 后 , 迫 于 市 场 竞争 日趋 加 剧 的 压力 , 各 地 区 为 了抢 占市场 的制 高点 , 增 强地 区综 合 竞争实 力 , 将加 大 产业 结 构 调 整 和升级 的步伐。 从 本 质上 讲 , 地 区产 业 结 构 调整也 就是 培育 、 发展 和壮 大优势 产业 , 促进 产业技 术 升级 的过程 。 各地 区 优 势产业 的培 育 和发展 , 将不 仅 取 决 于建 立 在 地 区 资源 察 赋基 础上 的 比较 优势大 小 , 而且 也 取决 于 以 企业 竞争 力为核心形 成 的竞争优 势强 弱 。 宏 观层 次 的地 区 比较优 势仅 仅是地 区优 势产业 发 展的必 要 和前 提 条件定地 区优 势产业 发展 的充分
资源 配置 的效率 , 但也 会加 剧 区 域二元 结构 , 造 成 区 域经 济 发 展 的不 平 衡。 其 结 果 , 中 国 一 些 加 工 制 造业 的 生 产 能力将 进一 步 向那 些 条件 较好 地 区 , 特 别 是沿 海 地 区 和 中西 部 大 中城市 地 区转 移 、 集中。
更 重 要 的 是 加 , 人 W T ( ) 后 , 由 于 进 口 产 品关 税 的 逐 步 降低 、 出 口 配 额 的 取 消 以 及 开 放领 域的扩 大 , 进 入 中 国 国 内市场 的外 国商 品和外 商投资 都将 会有所 增加 。 在 这种情 况 下 , 国 内市 场 的竞 争 将 进 一 步 加 剧 , 并 出 现 “ 国 际 竞 争 国 内化 、 国 内竟 争 国 际 化 ” , 国 际 竞 争 与 国内竟争 日趋 融合 为一体 的趋 势 。 市 场 竞争 的 国际 化 和产 业 组织 的变 革 , 将 促 使 中 国产业 布局逐 步 由分 散 走 向集 中 , 各 种 生 产 要 素开 始 向优 势地 区 和 优 势企 业 集 聚 。 在 家 电 、 汽 车 、 机械 、 计算机 、 医药 等加 工行 业 , 这 种 向优 势地 区和优势企业 集中的趋 势将更 加 明显 。 特别 是 , 在 彩 电 、 电冰箱 、 洗 衣机 、 空调 等家 电行业 , 将 有 可 能 出现 垄 断竞 争 甚 至 寡 头垄断 的局 面 。 因此 , 在今后 一段 时期 内 , 反 垄 断尤 其是 反行政 垄 断以 及 企业 间的价 格合 谋 , 将 日益提 上重 要 日程 。 此 外 , 随着小 城镇 建设 和户籍 制 度改 革 的加 快 , 中 国乡镇 工 业 布局 也 将会 出现 向小 城 镇地 区 和 工 业 小 区 相 对集 中的趋 势 。

区域分析与区域规划

区域分析与区域规划

区域分析与区域规划1均质区:区域内部空间特性的一致性和相似性,并以这种一致性和相似性区别于其他区域。

结节区:或称功能区、枢纽区,它是由区域内的核心以及与其功能上紧密相连,具有共同利益的外围地区所组成。

2区域发展的新趋势:1区域分工全球化的趋势更为明显2区域间竞争与合作并行不悖3可持续发展成为区域发展的主题3区域分析的主要内容:1区域发展条件分析2区域发展状况评价及存在问题诊断3区域发展方向及策略研究4依据自然资源的赋存条件及其特征,可分为地下资源和地表资源;依据国民经济用途,分为农业资源、工业资源和旅游资源;依据利用方式,分为直接生活资源(天然食物、森林及草原中的动物)和劳动资料资源(矿产、森林、土地等)根据自然资源能否再生,分为可再生资源,可更新资源和不可再生资源。

5自然资源对区域发展的影响:1自然资源是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

(1)自然资源是区域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2)自然资源是区域生产发展的必要条件(3)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生产力水平的提高,自然资源的范畴也在不断的扩大,但自然资源仍是区域生产力发展的自然物质基础。

2自然资源对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1自然资源的数量多寡影响区域生产发展的规模大小2自然资源的质量及开发利用条件影响区域生活的经济效益3自然资源的地域组合影响区域产业结构6自然资源评价的原则:1明确评价目标,有的放矢2综合分析与主导因素重点分析相结合3必须在现在技术可能性的基础上论证经济的合理性4从保护自然、保持生态平衡和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评价自然资源7自然资源评价的方法:1自然资源质的评价2自然资源量的评价3自然资源地理分布特征与地域组合特征的评价4自然资源可能开发利用的方式或方向,以及自然资源开发利用技术经济前提的评价5自然资源开发利用效应的评价8区域经济背景的分析内容:(一)经济特色与经济地位 1经济特色的形成原因 是由区域差异、区域优势、产业布局指向、劳动地域分工规律和区域利益所决定的 2区域经济特色的表现形式:表现为区域产业结构特色和区域产业布局特色(二)收入水平与消费观念(三)市场化水平(四)社会基础设施配置水平 包括狭义基础设施和社会设施9人口对区域发展的作用:1人口数量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影响区域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的规模——生产规模的大小,并不是人口数量越多,生产规模就会越大2人口素质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影响区域经济的发展水平和区域产业的构成状况3人口迁移与分布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 1人口的数量及其增长影响区域市场的规模、劳动力资源的供给及扩大再生产的投资供给 2人口的素质影响区域消费结构,进而影响区域生产结构3影响消费市场的分布10职业构成 指区域人口中,劳动人口在各个社会部门分配的比例,亦即各部门劳动职工或工作人员占在职人员总数的比例。

长三角大区域的交通发展新趋势

长三角大区域的交通发展新趋势

翻 一 番 的 问 题 . 现 在 走 在
1 , 海 商 业 6上
关 系 上 , 若 干 个 城 市 百 年 的 历 史 能
够 让 我 们 知 道 路 在 变 化 。 东 京 是 上 海 的 未 来 . 因 为 人 口 接 近 . 范 围 也

所 以 可 以 说 上 海 会 比 东 京 更 有 发 展 的 空 间 。 香 港 和 法 国 的 他 们 是 不 同 的 人 口 密 度 的 国 家 和 地 区 .但 是 商 业 积 聚 区 的 关 系 是 相 近 的 。 我 们 上 海 内 环 线 为 界 这 1 万 平 方 公 2 0 里 里 面 ,我 们 有 1 0 个 商 圈 . 但 是 它
把 这 个 地 区 作 为 一 个 城 市 。 所 以 这 样 一 个 交 通 发 展 会 进 一 步 在 长 三 角
有 新 的 提 升 , 这 样 的 规 划 和 目 前 的
实 施 . 我 们 在 20 1 0 年 世 博 会 期 间 ,
时 速 的 区 域 。 它 对 整 个 全 国 服 务 的
了这 1 6 个 地 级 市 形 成 了 一 个 层 次 的
圈 子 。
公里 时速会在世界上是数一数二 的。 这 样 交 通 总 的 架 构 和 基 础 设 施 的 大
推 进 , 和 我 们 商 业 地 产 的 关 系 我
这 次 9 月 份 国 务 院 指 导 意 见 明 确 提 出 , 这 个 区 域 是 中 国 经 济 最 发 达 的 地 区 。 它 的 G D P 已 经 占 中 国 1/ 4 所 以 进 一 步 的 发 展 要 在
万 亿 口 号 下 一 个 初 步 的 发
展 计 划 。 如 果 参 照 同 类 世 界 上 五 个 城 市 圈 , 我 们 就 拿 老 的长 三 角 1 0 万 平 方 米 区 域 来 看 ,铁 路 将 会 接 近 1

新常态经济环境下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趋势及特征

新常态经济环境下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趋势及特征

新常态经济环境下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趋势及特征◎李桂芬域经济区域经济是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各个国家经济研究的重要课题,我国区域经济的发展速度较快,有待解决的重大问题也非常值得研究和分析。

2021年3月,在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通过了《关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的决议,区域经济成为了“十四五规划”发展的重要目标,纲要中明确提出了:“优化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深入实施区域重大战略”、“深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这不仅落实了我国特色区域经济发展的道路,同时也为今后区域经济发展的着眼点和发力点指明了方向。

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上,纲要要求“加快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全面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稳妥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提升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水平”、“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推动东北振兴取得新突破”、“鼓励东部地区加快推进现代化”、“支持特殊类型地区发展”、“健全区域协调发展体制机制”等,这为我国区域经济的发展带入了新的活力,并且以区域经济发展为主线、经济政策为主导、区域政府为主角,因地制宜的制定发展规划,极大的拓宽了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道路,为今后区域经济发展的稳定性和高增长奠定了基础,因此我们也要从实践出发,深入的对区域经济发展的趋势和特征展开探索与研究,夯实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理论依据,提升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水平。

本文从区域经济发展的概念及影响因素出发,着重探讨了新常态经济环境下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问题,并详细的分析了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趋势、特征、对策。

一、区域经济发展的概念及影响因素1.区域经济发展的概念。

区域经济是在社会劳动和区域分配的基础上形成一种地域性的经济综合体,广义上来说区域经济是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的阶段性变革,从欠发达地区经济向经济发达状态转变,在不同的发展阶段,政府需要从区域的经济指数、地理环境、人口基数、重工业或轻工业发展程度、基础设施等着手,制定相应的区域经济发展规划,突出区域经济发展的方针、策略、路径。

区域规划期末总结

区域规划期末总结

第一章区域规划的概念与区域划分1、区域是一个空间的概念,是地球表面占有一定空间的、以不同的物质和非物质客体为对象的地域结构形式。

4.区域规划是指在一定地域范围内对未来一定时期的经济社会发展和建设以及土地利用的总体部署。

7区域规划的特点(重点)8.区域发展是指在一定时空范围内所进行的以资源开发、产业组织和结构优化为中心的一系列经济社会活动。

区域经济发展的内涵:1生产的增长(经济增长)2技术进步3产业结构的改进4资本的积累5与外界经济关系的改善9简述区域发展的新趋势1区域分工全球化趋势更为明显2区域间的竞争合作并行不悖3可持续发展成为区域发展的主题12.区域科学是用各种近代计量分析和传统区位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由区域或空间的诸要素及其组合所形成的差异和变化的分析入手,对不同等级和类型区域的社会、经济发展等问题进行研究的一门应用学科。

13.区域分析主要是对区域发展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背景特征及其对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进行分析,探讨区域内部各自然及人文要素间和区域间相互联系的规律。

14简述区域分析的主要内容:①区域发展条件分析:区域发展的自然条件及社会经济背景条件主要指区域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人口与劳动力、科学技术条件、基础设施条件及政策、管理、法制等社会因素。

②区域发展状况评价及存在问题诊断。

区域经济发展状况评价:主要是从经济发展的角度对区域经济发展的水平及所处发展阶段、区域产业结构和空间结构进行分析评价。

区域社会发展状况的评价:主要包括区域文化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福利水平,区域科技文化发展水平和精神文明状况,区域社会组织、管理和运行成本、效率及其对发展的支撑状况,尤其是区域政策与制度对区域发展的作用等方面的分析评估。

区域资源环境分析:是从环境与发展的角度出发,评价区域生态环境的质量和资源环境容量及其对发展的影响,分析区域发展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及其形成原因,研究区域资源开发和环境治理的方向,为区域发展中协调资源与环境关系和制定资源开发与环境治理规划提供依据。

区域分析与规划复习题

区域分析与规划复习题

《区域分析与规划》复习题第一章绪论1.区域的概念2.区域研究的新动向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3、区域科学的概念4、简述区域分析的概念与主要内容。

G142第二章区域资源条件分析1、自然资源的概念2、简述区域自然资源评价的内容。

3、自然环境的内涵4、什么生态环境补偿?补偿主体指的是什么?依据补偿主体的性质,可分为哪三大类。

5、德国经济和社会学家赫尔曼·舍尔提出用什么理论取代生化经济的理论在世界上产生深刻影响。

6、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涉与哪两个方面。

7、人口密度、适度人口、人口容量(或资源承载力)、人口惯性的概念8、简述人口自然增长的四种类型与其特点。

9、育龄妇女的概念。

10、适用技术11、如何认识人口对区域发展的作用?第三章区域产业结构1、什么是产业结构?2、依据资源要素密集程度,可将产业分为哪四类。

3、区域产业结构合理化的条件有哪些?4、简述配第-克拉克定理、库兹涅茨理论、产品循环论4个理论的主要观点。

5、英国古典经济学家大卫·李嘉图提出的主要经济理论是什么。

6、什么主导产业?简述主导产业对区域经济增长的三大影响。

7、主导产业的前瞻、回顾、旁侧影响分别指的是什么。

8、区域分工(或劳动地域分工):。

9、“飞旋镖效应”:或称“反回头效应”,指“新产品”以更低的价格打回本国市场,使原来开发新产品的国家不得不放弃该产品的生产,输出国变成了输入国。

新产品研制国家受到国外竞争压力的威胁,将转向研究开发更新的产品。

10、技术密集型产业11、劳动密集型产业12、雁行形态理论:13、波特的竞争优势理论14、简述库兹涅斯理论的主要观点,并说明该理论是如何解释区域产业结构演进的。

第四章区域发展阶段1、国内生产总值(GDP)2、研究与开发(R & D)指在科学技术领域为了增加知识总量以与运用这些知识去创新的应用而进行的系统的创造性活动,是科技活动的核心。

研发经费反映了一个区域对科学技术创新活动的重视程度。

新形势下的全球化与区域经济一体化

新形势下的全球化与区域经济一体化

新形势下的全球化与区域经济一体化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两个主要趋势。

随着信息化和科技进步的不断推进,全球各地的经济联系更加紧密,全球市场的范围也更加广阔,而区域经济的合作也在逐步深入和拓展。

在新的形势下,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将会如何发展,给世界经济带来哪些影响?本文将对这些问题进行探讨。

一、全球化的趋势和影响全球化作为一种趋势,已经深刻地改变了世界经济的面貌。

随着国际贸易和外资投资的增加,全球市场的范围不断扩大。

中国的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和“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更是进一步推动了全球化的进程。

全球化对世界经济的影响也是举足轻重的。

趋势的发展使得各国之间的经济联系日益紧密,这不仅带来了更大的市场和更多的机会,也促进了国际合作与发展。

全球化的提高也带来了国际竞争的加剧和贸易壁垒的不断升级,这对一些国家而言是压力,因此必须用优秀的制度和创新的方式来应对挑战。

同时,全球化还在某种程度上增加了不平等现象的扩大,当一些国家变得更富有和强大时,其他的国家则难以跟上,并面临着更多的问题和挑战。

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趋势和意义区域经济一体化是全球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它强调的是地域间的经济合作和共赢,各种方式的融合和相互支持。

有人认为当地经济单一而脆弱,而我的看法是当把地区间的发展统一起来便可以增强抵御外来风险的能力。

这种趋势在亚太地区、东南亚地区和欧洲等地得到充分发展。

区域经济一体化对世界经济的影响也是非常重要的。

首先,它成为了全球化进程的推动者之一,加速了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使得更多的国家和地区在经济领域获得了互利的机会和优质资源的共享。

其次,区域经济一体化通过协调政策和行动,减少贸易壁垒和制度性阻碍,增强了地区间的经济联系,促进了经济发展。

三、新形势下的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随着时代的发展,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都面临一些新的挑战和机遇。

在全球化方面,贸易保护主义在一些地区呈上升趋势,这可能对全球市场和国际贸易带来负面影响,较大的为美国保护主义。

环境规划试题

环境规划试题

区域分析与区域规划期末考试试题样卷一名词解释(每小题 3 分,共15 分)1 区域发展:一般是指在一定时空范围内所进行的以资源开发、产业组织和结构优化为中心的一系列经济社会活动。

2 土地利用分区:又可称土地用途分区,是指以土地利用现状和土地资源的适宜性为基础,结合社会发展、国民经济和环境保护的需要,按土地利用方向的不同,将规划地区划分出不同的用地区域。

3 技术进步:指科学技术通过对客观世界的扩大与深化来改造自然,使之更好的满足人类社会的物质和精神需求所取得的进化与革命。

4 绿色GDP:既能反映一个地区、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长与否,而且还能说明资源消耗的状况和环境质量的变化,更能反映国家GDP 的值。

5 外部性:指经济主体活动对该活动无直接关系的他人或社会所产生的影响。

二填空(每空一分,共30 分)1 反映区域发展水平的总量的指标主要是国内生产总值、国民生产总值、绿色GDP 。

2 区域经济特色主要表现为区域产业结构特色和区域产业结构布局特色。

转移,城镇数量增加,规模扩大,城镇现3 城镇化表现为农村持续向城镇代化水平提高。

4 区域具有整体性、结构性、动态性的特征。

和功能区。

5 区域的划分一般分为均质区域6 自然资源的承载力的特征有有限性、动态性和可增强性。

、专利等。

7 科技活动产出的主要形式有科技论文8 土地供需矛盾的焦点是更低与建设用地的比例。

9 区域规划的特点:综合性、战略性、地域性。

、平均指标、相对指标。

10 区域发展中的单一指标包括总量指标11 按照人口自然增长的特点,可将人口的自然增长划分为原始型、年轻型、成年型、衰老型四种类型。

三选择题(每小题2 分,共10 分)1 下列不属于区域发展新趋势的是(C )A、区域分工全球化B、区域间竞争与合作并行不悖发展的主题D、可持续发展成为区域发展的主题C、合作共赢成为区域 2 一个国家或区域都存在一个经济上的“最大收益点” ,当劳动力超过这个量时,都会引起收益减少,处于“最大收益点人口为( B )A、人口容量B、适度人口C、人口承载力 3 主要影响区域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区域产业构成状况的是( C )A、人口数量B、人口迁移C、人口素质D、人口分布 4 陕北地区煤油汽能资源丰富,开发利用潜在巨大,在国家能源产业战略布局中居重要地位,那么它在区域优势的类型中属于(C )A、局部优势B、潜在优势C、全局优势 D 现实优势5 以下哪组属于自然资源所具有的特征的是( D )A、结构性有限性整体性社会性B、系统性结构性动态性社会性C、有限性区域性社会性多用途性D、有限性区域性整体性多用途性四、简答题:(各 5 分)1.请你简要论述技术的引进或转移的优点。

专题:中国区域经济的新发展——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新趋势:新加坡的机会

专题:中国区域经济的新发展——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新趋势:新加坡的机会

题 本 身 的特 性 以及环 境 问题产 生 的背 景等 多 种 因
素 ,按 照不 同功能区的资源环境承载能力 、环境容 量 、生态功能等 ,将污染排放总量细分到不 同的区
域。
资源的基础性作用 ,消除阻碍生产要素 自由流动 的
各种制度和人为 因素 ,通过促进生产要素 在区域 间 的 自由流动 ,促进资源和要素在 国土空间上的优 化 配置 ,提高各类资源 的投 入产出效率 ,进 而促 进各
从 海外来看 污 染严 重


中国 的

些 地 区 正 进 入 脱胎换 骨 的后 工 业 化 时

耗能高



附 加 价值 低 的 工 业 正 逐 步 退 出


些 新 的生 长 点

如 生 态城
江 河 湖 海 的 区 域 治理

快速 铁 路 运 输 系 统

新材料和可 再 生 性能



现 代 服 务 业 等 的快 速 发 展
做到开发有 度 、开 发有序 、开发可持续 ,切实保护 好生态环境 。
严格统一 的环保标 准 ,实施标准统一 、污染排放 总
量控制 的环保制度 。应把环境治理政策 的重点放 在 控制 “ 源头污染”上 ,同时针对不 同功 能区环境问
2 三个基础环境 .
()建设全 国统一市场 。要 充分 发挥市场配置 1
区域 利 益 的 最 大 化 。
3三类区域政策 .
()依托 “ 1 四大板块”的 区域发展总体政策
()促进 区域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 由以往强 2 调控制区域 问经济总量的差 距 ,转 向强调缩小不 同 地 区间 的公共服务 和居 民收入水平的差距 ,这是完

新区域主义与我国新一轮区域规划的发展趋势

新区域主义与我国新一轮区域规划的发展趋势

新区域主义与我国新一轮区域规划的发展趋势作者:暂无来源:《上海城市管理》 2010年第5期一、问题的提出区域规划是为实现一定地域范围的开发和建设目标而进行的总体部署。

广义的区域规划指对规划地区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中的建设布局问题做出战略决策,包括解决区域间发展的不平衡问题或区际分工协作,对区域内的社会经济发展和建设布局进行全面规划和部署等。

狭义的区域规划主要指一定区域内与国土开发整治有关的总体规划。

长期以来,区域规划一直是我国规划体系中一个亟待加强的薄弱环节。

促进地区协调发展,必须强化区域规划。

从“十一五”开始,对城乡统筹发展、生态共存共生及设施共享共建等多方面的需求,我国已经开始明确未来将主要运用区域规划与区域政策调控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

到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之后,经济发展的困顿与区域经济发展冲突不断,于是从2009年初开始,国务院先后批复了13个区域规划,涵盖了我国大部分省区,而尚未有规划的省份,也纷纷正在编制和报批。

如何从理论高度破解国家密集出台区域规划的发展背景与动机,探讨中国未来区域经济发展的格局与关系,成为学术界的重要任务。

本文将基于新区域主义的分析视角,对我国新一轮的区域规划的发展背景与实质、战略定位与运行机制、未来发展等问题进行分析,以期引起更多关注。

二、新区域主义的基本观点1990年代以来,在全球化和区域化进程交互作用下,区域日益取代纯粹的城市概念而成为多元利益主体进行协调与合作的重要平台,也是全球竞争最重要的空间载体。

基于如此发展背景,区域主义者提出了区域功能整合、区域治理网络化和制度机制创新等系列主张,逐渐成为世界范围内区域一体化研究的重要理论源泉,为区别于此前的区域主义,学界称之为“新区域主义”。

从新区域主义的形成演化过程看,其形成和发展是一个对区域本身加深认识的过程,也是一个提高解决区域问题能力的过程。

但是,由于区域的多样性和区域发展问题的独特性,新区域主义成为众多学科知识汇聚的庞杂领域,其核心研究主体和基本观点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

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的成效与发展趋势

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的成效与发展趋势

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的成效与发展趋势作者:张可云来源:《人民论坛》2024年第03期【关键词】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发展趋势【中图分类号】F207 【文献标识码】A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形成于上世纪90年代初,之后依据我国所处发展阶段与外部发展环境的变化而不断调整与完善,区域协调发展取得明显成效。

2017年10月,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建立更加有效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

2018年11月发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建立更加有效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的意见》提出,“立足發挥各地区比较优势和缩小区域发展差距,围绕努力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基础设施通达程度比较均衡、人民基本生活保障水平大体相当的目标,深化改革开放,坚决破除地区之间利益藩篱和政策壁垒,加快形成统筹有力、竞争有序、绿色协调、共享共赢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了一系列区域重大战略。

党的二十大之后,党中央决定把这些重大战略领导小组合并为“中央区域协调发展领导小组”来统管。

?地区优势充分发挥发达地区的城市群产生明显带动作用。

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成为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的强大引擎,其规模经济效益、对外开放水平、创新要素集聚能力等均位居全国前列。

2022年,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粤港澳大湾区中的内地九市,不包括港澳)三地区生产总值合计达到49.5万亿元,占全国GDP的比重超过40%。

京津冀协同发展成效显著,现代化首都都市圈加快构建。

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初见成效,成为首个减量提质发展的超大城市。

雄安新区建设也取得重大阶段性成果。

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不断取得新成效,在科创、产业、生态绿色等方面形成一系列成果。

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深入推进,三地在产业协作、创新协同、交通互通互联、人才高地建设等领域取得显著成效。

此外,成渝城市群、长江中游城市群等重要增长极的快速发展对周边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产生引领带动作用。

《人文地理学》简答题

《人文地理学》简答题

《人文地理学》简答题整理人:小才啥都有1.简述当前人地关系的新课题:(1)人地关系中道德关怀概念下的课题①区域之间的贫富差距和空间演变②区域资源调配中的人地关系问题③生态足迹的研究④社会质量的研究(2)全球化以后的人地关系①空间的网络化②全球性环境演变对人类区域社会经济的关系(3)传统文化的区域性和现代文化的全球性关系①传统区域文化被改变②矛盾和互补的关系2.现代人文地理学的特征:(1).理论与哲学方法论的多元化——新的科学理论何方法论(2)研究方法的不断革新——新的研究方法何手段(3)研究内容和方向的社会化,应用化趋向——新的研究内容和方向。

发展趋向:人文地理研究日益向实用方向发展,面向人类迫切需要解决的那些实际问题,另一个趋向是应用方向,它的应用相当广泛,如地区资源的开发评价、地区综合发展分析、城市与区域规划等。

3.文化的三个层次(结构)。

大多数学者认为,文化是由三个层次的内容构成: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

其中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又称为非物质文化,它是与物质文化相对。

4.文化对环境的适应性:(1)生物适应性:人类在其发展中,为适应环境而获得更好的生存条件在体质方面发生的变化,而这种变化具有遗传特性。

(2)文化适应性:利用工具、制造工具、技术发展、群体组织与分工以有效获取食物和改善其生活条件,以适应环境。

(3)关系:A、相同之处:二者在其发展过程中,既随着环境的变化而发生,又保持其特性的稳定性;在演化中,都是通过对新的性状和新的文化的产生而实现其变化以增强适应性;在新的取代旧的过程中,都是通过竞争与选择而实现;在竞争和选择中,环境起着关键作用。

B、不同之处:人的生物特性与文化的传递与继承方式不同;生物特性的遗传是纵向的,而文化的继承是横向的;新的生物特性取代旧的生物特性,往往是以新物种取代旧物种实现的,而新的文化取代旧的文化只需原文化群体接受新的文化即可实现;生物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和人与社会环境的关系是不同的。

区域 (恢复)

区域 (恢复)

一、区域的划分区域:一般解释区域是一个空间概念,是地球表面上占有一定空间的、以不同的物质与非物质客体为对象的地域结构形式。

依据区域的内在结构划分:均质区域(同质区域);极化区域(集聚区域、结节区域、功能区域)。

二、区域的本质特性:整体性;结构性;动态性。

三、区域分析的主要内容:1.区域发展条件分析;2.区域发展状况评价及存在问题诊断;3.区域发展方向及策略研究。

四、区域发展与区域研究㈠区域发展。

区域发展:一般是指在一定时空范围内所进行的以资源开发、产业组织和结构优化为中心的一系列经济社会活动。

(方创琳)⒈区域发展的新趋势:⑴区域分工的全球化;⑵区域间竞争与合作并存;⑶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区域发展的主题。

区域发展的这三大趋势,对区域发展研究提出了新的要求,同时,也显示出进行全面的区域分析与规划的必要性和迫切性。

㈡区域研究⒈区域研究的意义:认识区域发展的条件与现状,制定合理的区域规划,为区域开发和发展服务,促进区域经济、社会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⒉区域研究的主要领域传统领域:区域系统、经济区划、资源开发利用、区域产业结构、城乡或工农业生产模式、人口分布、移动和预测等。

知识经济时代:新的资源开发利用模式、新的区域空间结构构成形式与社会文化的作用模式、知识经济的空间集聚特征和空间效应、数字化时代信息空间中特殊的人地关系、信息地理环境的描述及虚拟空间与现实地理空间的关联问题。

⒊区域研究的新动向---有形的物质资源是区域发展的基础。

⑴更新区域资源的观念——物质资源为主转向信息资源为主⑵扩大区域研究的范围——强调区域间关系研究⑶重视区域创新环境研究——关注“新产业区”现象⑷确立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区域研究必须以PRED的协调为目的;可持续发展成为区域研究的主题和区域开发的基本原则。

循环经济与低碳经济五、自然资源与区域发展⒈自然资源是指存在于自然界,能被别人利用并能产生经济或者社会价值的自然条件(或自然环境要素)。

2.自然资源的分类根据能否再生划分:可再生资源;可更新资源;不可再生资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简述区域发展的新趋势
区域发展是指在一个特定的地理区域内,经济、社会、文化等各方面的发展和变化。

随着全球化和科技的迅速发展,区域发展的新趋势也在不断涌现。

本文将从经济、技术、环境和社会等方面进行详细探讨。

首先,区域发展的新趋势在于经济领域的转型。

传统上,经济发展主要依赖于资源和劳动力等要素的积累和利用,但是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知识经济和创新经济成为了主导力量。

区域发展越来越依赖于知识和技术的创新,高新技术产业和服务业成为了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

同时,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区域经济也愈发依赖于国际合作和贸易,产业链的全球化程度越来越高。

其次,技术是推动区域发展的重要力量。

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和快速发展,使得区域发展不再受制于地理条件和物质交流的限制。

数字化、智能化和自动化等技术的应用,使得生产、管理、交流等方面变得更加高效和便捷。

同时,技术也促进了产业的转型升级,例如互联网经济、共享经济和物联网等新兴产业的兴起,为区域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第三,环境问题成为区域发展的重要考量。

随着人们对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了区域发展的重要目标。

各地政府和企业都开始采取各种措施来降低能源消耗、减少污染排放和改善资源利用效率。

同时,可再生能源的发展和应用也在不断推进,例如太阳能、风能和水能等。

环境友好型产业和生态旅游等新兴产业的发展,为区域带来了绿色经济和可持续的发展机会。

最后,社会问题也对区域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人口结构的变化、城市化进程的加速等社会问题,对区域的经济、文化和社会格局产生了深远影响。

随着人口老龄化和社会福利的提升,健康养老、医疗健康产业逐渐兴起。

此外,教育、文化创意产业、体育等领域对区域经济的发展也起到重要作用。

同时,人们对城市生活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城市规划、城市交通、住房等问题成为了区域发展的重要议题。

综上所述,区域发展的新趋势体现在经济、技术、环境和社会等多个方面。

知识经济和创新经济的兴起,技术的广泛应用,环境问题的重视以及社会问题的变革,都对区域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在未来的发展中,各地区应当结合自身实际情况,积极应对这些新趋势,通过加强创新能力、提升科技水平、加大环境保护力度、改善社会服务等方面的努力,实现区域发展的可持续和协调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