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片时间】第0192期:腰3骨巨细胞瘤伴动脉瘤样骨囊肿
医学影像-病例读片骨巨细胞瘤
溶骨型
多房型
骨皮质变薄、膨胀
:软组织肿块
↓
出血、坏死、囊变
↓
骨巨细胞瘤分度
生长活跃
恶
性
骶骨骨巨细胞瘤(溶骨型)
示液-液平面
胫骨骨巨细胞瘤MRI
T1WI示瘤为低信号
T1WI示瘤内高信号为出血
鉴别诊断
(一)动脉瘤样骨囊肿
(二)骨囊肿
(三)良性成骨细胞瘤
(四)嗜酸性肉芽肿
•症状和体征 1、疼痛及压痛2、肿块:3、 关节活动受限。4、恶性者常生长迅速5、脊 柱病变可有脊神经或脊髓受压表现,严重者 截瘫。
•好发部位依次为股骨下端,胫骨上端和桡 骨下端(三者约占60-70%)。
影像学特点
病变部位:一般位于骨端、关节面下,偏心位 骨皮质变薄、膨胀或骨壳膨胀,一般良性者完整,生长活 跃部分断裂,恶性者广泛断裂 病理骨折 种植征 关节陷入征 骨膜反应 软组织肿块 转移 出血、坏死及囊变
(五)脊椎结核
椎旁脓肿
转移瘤
血管瘤(平扫)
增强
TI平扫
T2平扫
冠状
横断 (病变范围约6.4X4.8cm)
平片
病理
侵袭期巨细胞瘤(III期) 侵袭 骨髓腔
骨巨细胞瘤
概述
概
述
病理
骨巨细胞瘤病理表现
临床特点
•占骨肿瘤的11.9%-16.1%。占良性骨肿 瘤的18.4%。因此居良性骨肿瘤的第二位。 •男女相似或女稍多于男 •好发于20-40岁(约占75%) •病灶一般单发,极少多发 •病史 1、半数病人有外伤史。2、出现 症状时就诊
肿瘤样病变的影像学诊断之三(骨囊肿)
肿瘤样病变的影像学诊断之三(骨囊肿)正文:骨囊肿是一种常见的骨肿瘤样病变,主要以囊性病变形式出现。
它们可以发生在骨骺、骨干或骨膜等部位,具有不同的临床和影像学表现。
下面将详细介绍骨囊肿的影像学诊断。
一、骨囊肿的分类骨囊肿通常根据其发生的位置和形态特点进行分类。
根据位置,骨囊肿分为骨骺囊肿、骨干囊肿和骨膜囊肿。
根据形态特点,骨囊肿分为单房囊肿、多房囊肿、巨大囊肿和囊样变。
1.骨骺囊肿:骨骺囊肿通常发生在儿童和青少年,好发于长骨骺端。
影像学上呈边界清晰的囊状影像,囊腔内可见压缩变形的骨组织。
2.骨干囊肿:骨干囊肿常见于中年人,多发生在成人长骨干部位。
影像学上表现为整齐的圆形或椭圆形囊状影像,囊壁较薄,囊内可见液-液平面。
3.骨膜囊肿:骨膜囊肿多见于中年人,主要发生在骨干的膜下。
影像学上表现为局限性骨膨胀性病变,囊壁较薄,囊腔内可见液体或软组织密度影像。
二、骨囊肿的影像学表现1.X线表现:骨囊肿在X线上表现为圆形或椭圆形的透亮影像,边界清晰。
囊肿周围骨质正常或有轻度硬化,囊壁较薄。
2.CT表现:CT适用于评估骨囊肿的大小、形态和囊内结构。
囊壁较薄且均匀,囊腔内可见液-液平面或液体密度。
3.MRI表现:MRI对于骨囊肿的软组织成分显示更为敏感。
囊内液体呈低信号,囊壁呈高信号。
三、骨囊肿的鉴别诊断鉴别诊断主要包括骨囊肿与其他骨肿瘤或肿瘤样病变的区分。
常见的鉴别诊断包括骨巨细胞瘤、骨肉瘤、骨转移灶等。
1.骨巨细胞瘤:骨巨细胞瘤通常表现为多房性、囊实性或实性的骨病变,囊肿壁较厚,囊内可见骨小梁。
2.骨肉瘤:骨肉瘤表现为破坏性骨病变,可伴有软组织肿块和骨膜反应,囊肿壁较厚,囊内常见骨小梁和软组织结节。
3.骨转移灶:骨转移灶可呈多发性或单发性病变,囊腔多呈实性或软组织密度,囊肿壁较厚。
四、附录附件1:骨囊肿X线片示例附件2:骨囊肿CT影像示例附件3:骨囊肿MRI影像示例附件4:骨囊肿病理切片示例附件5:骨囊肿临床资料和报告法律名词及注释:1.骨囊肿:指以囊状结构为主体的骨肿瘤样病变。
动脉瘤样骨囊肿的科普知识PPT
为什么会发生动脉瘤样骨囊肿? 生长因素
由于这种囊肿通常出现在生长活跃期,生长 激素可能在其形成中起一定作用。
这也是为什么青少年更容易受到影响的原因 。
如何诊断动脉瘤样骨囊肿?
如何诊断动脉瘤样骨囊肿? 临床检查
医生通常会通过病史询问和体格检查来初步评估 病情。
疼痛、肿胀和功能障碍等症状是重要的参考指标 。
动脉瘤样骨囊肿科普知识
演讲人:
目录
1. 什么是动脉瘤样骨囊肿? 2. 为什么会发生动脉瘤样骨囊肿? 3. 如何诊断动脉瘤样骨囊肿? 4. 如何治疗动脉瘤样骨囊肿? 5. 如何预防动脉瘤样骨囊肿?
什么是动脉瘤样骨囊肿?
什么是动脉瘤样骨囊肿? 定义
动脉瘤样骨囊肿是一种良性骨肿瘤,通常发生在 青少年和年轻成年人中。
它的特点是含有液体和血液,可能会影响骨骼的 结构和强度。
什么是动脉瘤样骨囊肿? 症状
患者可能会感到局部疼痛、肿胀或骨折等症状。
这些症状可能会随着囊肿的增大而加重。
什么是动脉瘤样骨囊肿? 发病部位
动脉瘤样骨囊肿最常见于长骨,如胫骨、股骨和 肱骨等部位。
然而,它也可以在其他骨骼中出现。
为什么会发生动脉瘤样骨囊 肿?
如何诊断动脉瘤样骨囊肿? 影像学检查
X光、CT和MRI是常用的影像学检查方,可以帮 助确定囊肿的大小和位置。
这些检查可以显示骨骼的结构变化和囊肿的特征 。
如何诊断动脉瘤样骨囊肿? 组织活检
在某些情况下,可能需要进行活检以排除其他类 型的肿瘤。
活检可以提供更明确的诊断。
如何治疗动脉瘤样骨囊肿?
但药物治疗并不能根治囊肿。
如何预防动脉瘤样骨囊肿?
如何预防动脉瘤样骨囊肿? 健康生活方式
动脉瘤样骨囊肿的影像学诊断结果
动脉瘤样骨囊肿的影像学诊断结果背景动脉瘤样骨囊肿(Aneurysmal bone cyst, ABC)是一种少见的良性骨肿瘤,主要发生于年轻人。
其特征是在骨骼系统中形成的囊状结构,而且其内部有许多小的囊样结构,这些结构被称为血管瘤,所以动脉瘤样骨囊肿也被称为骨血管瘤囊性变。
由于动脉瘤样骨囊肿的病理学特征与其他骨肿瘤相似,因此有时候仅凭临床症状无法准确地确定其诊断结果。
而影像学诊断技术,特别是CT和MRI成像,已经成为临床上诊断动脉瘤样骨囊肿的最佳方法之一。
影像学表现CT表现动脉瘤样骨囊肿在CT影像上一般呈现为圆形或椭圆形囊状病变,其内部有大小不等的多个囊样区域,病变区域呈均匀低密度影像。
但是,由于囊壁较薄,其CT值常与囊内容物一致,因此CT无法准确反映囊壁的状况。
此外,病变可伴有明显的骨质破坏,但边缘清晰,无明显勾角或锯齿状。
MRI表现动脉瘤样骨囊肿在MRI影像上的表现与CT类似。
其呈高信号强度的信号与T2WI序列相符,呈低信号强度的信号与T1WI序列相符。
MRI可很好地显示病变内部囊样区域的形态和大小,同时具有较好的分辨囊壁与邻近软组织的能力。
诊断根据上述影像学表现,动脉瘤样骨囊肿的诊断需要以下几个方面的考虑:影像学检查的选择目前,CT和MRI成像是最常用于诊断骨肿瘤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各自具有不同的优势。
CT成像显示出色,对于详细的骨骼结构描述较好。
而MRI成像对于软组织结构的显示出色,具有较好的分辨囊壁与邻近软组织的能力。
因此,根据病情和临床需要,选择适当的影像学检查方法有助于更准确地诊断动脉瘤样骨囊肿。
影像学表现的分析在CT和MRI的影像学表现中,动脉瘤样骨囊肿与其他骨肿瘤具有相似的影像学表现。
但在CT影像中,其内部多个低密度区域以及骨质破坏的特征,有助于与其他骨肿瘤鉴别。
而在MRI影像中,其实质与病变囊壁之间的T1和T2信号差异、多囊样区域的大小等特征,也是判断动脉瘤样骨囊肿的关键。
临床病史和其他检查根据患者的临床病史、体格检查及其他相关检查结果,可以进一步了解动脉瘤样骨囊肿的病情。
动脉瘤样骨囊肿的影像学分析
动脉瘤样骨囊肿的影像学分析1. 简介动脉瘤样骨囊肿是一种少见的骨肿瘤,通常出现在长骨的骨干和骨盆。
它是一种膨胀性骨病变,具有动脉瘤的形态和膜的结构。
动脉瘤样骨囊肿的特点是其影像学表现多样化,因此正确的影像诊断对于其治疗方案的选择十分关键。
本文将介绍动脉瘤样骨囊肿的影像学表现及其诊断方法。
2. 影像学表现2.1 X线摄影动脉瘤样骨囊肿的X线表现为腔隙状或囊样膨胀性骨质破坏。
破坏区呈现圆形或椭圆形边界,边缘呈骨质硬化带,病变内可见液平面。
2.2 CT扫描CT扫描是诊断动脉瘤样骨囊肿最常用的影像学方法。
病变表现为圆形或椭圆形的低密度区、骨质疏松破坏、骨膜增生和囊腔内钙化影。
2.3 MRI扫描MRI扫描可帮助提高诊断动脉瘤样骨囊肿的准确性。
病变表现为T1加权图像呈等或稍高信号,T2加权图像呈高信号,增强扫描病变囊腔内可见与动脉瘤相类似的血栓形成。
2.4 骨扫描骨扫描可帮助评估病变的活跃性。
动脉瘤样骨囊肿多呈中等以上放射性活动。
3. 诊断方法动脉瘤样骨囊肿的诊断通常依靠影像学表现。
根据X线摄影、CT扫描、MRI 扫描和骨扫描的结果,结合患者的症状和病史,可以进行诊断。
但需要注意的是,动脉瘤样骨囊肿的X线和CT表现与许多其他骨肿瘤如骨巨细胞瘤、骨纤维异常增生症和转移性肿瘤等相似,因此应该谨慎区分。
4. 治疗方案动脉瘤样骨囊肿通常是一种缓慢进展的病变,因此选择不同的治疗方法需要谨慎考虑。
一般情况下,动脉瘤样骨囊肿的治疗包括手术切除和非手术治疗两种方法。
手术切除是治疗动脉瘤样骨囊肿的首选方法,适用于非活动性的病变。
对于活动性的病变,可以选择非手术治疗如放疗和药物治疗。
但需要注意的是,非手术治疗的效果可能较低。
5. 结论动脉瘤样骨囊肿的影像学表现多样化,正确的影像诊断对于其治疗方案的选择十分关键。
X线摄影、CT扫描、MRI扫描和骨扫描是目前诊断动脉瘤样骨囊肿的主要方法。
治疗方法包括手术切除和非手术治疗两种方法,但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谨慎选择。
动脉瘤样骨囊肿的影像学表现及鉴别诊断
动脉瘤样骨囊肿的影像学表现及鉴别诊断动脉瘤样骨囊肿的影像学表现及鉴别诊断一、引言动脉瘤样骨囊肿是一种罕见的骨肿瘤,其影像学表现多样化,诊断上有一定的难度。
本文旨在探讨动脉瘤样骨囊肿的影像学特点及与其他骨肿瘤的鉴别诊断。
二、影像学表现1.X线表现动脉瘤样骨囊肿的X线表现可分为骨质破坏型和无骨质破坏型两种类型。
骨质破坏型表现为囊状骨破坏区,边缘呈不规则或波浪状,可有骨质硬化或壁内分隔。
无骨质破坏型表现为周围骨质增生,并伴有骨膜反应。
2.CT表现CT可清晰显示动脉瘤样骨囊肿的内部结构及壁内分隔。
在增强扫描中,囊肿壁可呈不规则或分叶状强化,囊内可见壁结节状强化。
3.MRI表现MRI是评估动脉瘤样骨囊肿的最有价值的影像学方法。
T1WI上囊肿呈低信号,T2WI上呈高信号,可见壁内分隔。
增强扫描中,囊肿壁呈明显强化。
4.PET.CT表现PET.CT扫描可帮助鉴别动脉瘤样骨囊肿与其他恶性肿瘤。
动脉瘤样骨囊肿通常不具有代谢活性,PET.CT图像上囊肿区呈低代谢区域。
三、鉴别诊断1.骨囊肿动脉瘤样骨囊肿与骨囊肿的鉴别主要依靠影像学表现。
骨囊肿的边缘较为规则,无分隔及壁结节。
增强扫描中,骨囊肿不强化。
2.骨母细胞瘤动脉瘤样骨囊肿与骨母细胞瘤鉴别困难。
骨母细胞瘤多呈实性,可有骨样结构及小区域钙化。
增强扫描中,骨母细胞瘤明显强化。
3.骨肉瘤动脉瘤样骨囊肿与骨肉瘤的鉴别主要依据典型的临床症状及病理学检查。
四、附件本文档涉及附件详见附件1.五、法律名词及注释1.动脉瘤样骨囊肿:一种罕见的骨肿瘤,常见于骨盆和四肢长骨,其壁内可有分隔,囊肿壁呈不规则强化。
2.X线:一种常用的医学影像学技术,通过X射线的穿透性来观察和诊断病变。
3.CT:计算机断层扫描,利用X射线通过人体的影像产生三维图像,可以更清晰地显示病变。
4.MRI:磁共振成像,通过利用磁场和无线电波来观察人体内部结构和病变。
六、全文结束。
肿瘤样病变的影像学诊断之三(骨囊肿)
肿瘤样病变的影像学诊断之三(骨囊肿)正文:骨囊肿是一种常见的肿瘤样病变,通常是由于骨内的液体或半固体材料充满囊腔所引起的病理改变。
骨囊肿可分为原发性与继发性两类。
原发性骨囊肿是指在无明显病因的情况下发生的囊肿,而继发性骨囊肿则是由于其他疾病或外伤引起的。
一、原发性骨囊肿原发性骨囊肿是指无明显外伤或疾病因素的情况下发生的囊肿。
其常见的类型包括单房性骨囊肿、多房性骨囊肿以及动脉瘤骨囊肿等。
以下将详细介绍这些类型的骨囊肿的影像学特征。
1.单房性骨囊肿单房性骨囊肿是最常见的原发性骨囊肿类型之一,其特点为囊壁薄而光滑,囊内充满液体。
影像学表现为骨界的明确,并伴有囊壁轮廓清晰的低密度区域。
在CT扫描中,囊壁常呈现均匀细薄的密度,呈现水样密度。
此外,MR检查中,囊肿壁呈现为低信号,囊内容物则呈现高信号。
2.多房性骨囊肿多房性骨囊肿是一种较为少见的原发性骨囊肿类型,其特点为囊肿呈多房性结构,通常由一条或多条囊腔组成。
影像学表现为多个囊腔之间呈现连续性,囊壁可以呈现为不规则且较粗糙的形态。
CT扫描中,囊肿壁常呈现不均匀的增强,囊内可见分隔。
MR检查中,囊肿呈现低信号,可见不连续的高信号分隔。
3.动脉瘤骨囊肿动脉瘤骨囊肿是一种由骨内的动脉瘤引起的稀有病变。
其特点为囊肿内存在血管源性病变,通常为富血供的囊壁及囊内的小血管。
影像学表现为囊壁及囊内可见高密度影像。
CTA 或DSA检查可明确显示囊肿与动脉之间的血管联系。
二、继发性骨囊肿继发性骨囊肿是由其他疾病或外伤引起的骨囊肿。
常见的引起继发性骨囊肿的疾病包括巨细胞瘤、骨转移瘤和骨髓炎等。
以下将详细介绍这些疾病引起的骨囊肿的影像学特征。
1.巨细胞瘤巨细胞瘤是一种常见的继发性骨囊肿引起的疾病。
其特点为囊肿内存在多个巨细胞,囊肿壁常呈现不规则及边缘模糊的特征。
影像学表现为囊肿壁及囊内可见多个钽影像,囊肿壁的厚度也常常不均匀。
2.骨转移瘤骨转移瘤是继发性骨囊肿中的另一种常见类型。
骨巨细胞瘤与动脉瘤样骨囊肿鉴别和治疗进展
X 线平片
ABC
左侧股骨远端见偏心性膨胀性骨质破坏,未见硬化缘,远端股骨外侧见 骨皮质掀起,周围并软组织肿块影,肿块上缘见纵行小片状骨膜反应
CT平扫+重建
GCT
左侧股骨下端外侧髁可见囊状 低密影,偏心膨胀性生长,边 界尚清,可见硬化边形成,骨 皮质变薄,局部外侧缘骨皮质 连续性中断、骨质缺损,周围 未见骨膜反应
多发液-液平面
治疗
骨巨细胞瘤
•外科手术 1、病灶扩大刮除联合骨水泥 2、节段截除广泛切除
•药物辅助治疗 1、双膦酸盐 (唑来膦酸、帕米膦酸盐)
2、狄诺塞麦(deno骨囊肿
•营养血管栓塞 •病灶刮除 •手术切除 •自体骨移植
X 线平片
GCT
定义
病因
好发年龄 好发部位
组织学特征
影 X线平片 像 CT 学 MRI
骨巨细胞瘤 动脉瘤样骨囊肿
起于骨骼非成骨性结缔组织的 一种从骨内向骨外膨胀性生长的骨性
原发性骨肿瘤
血性囊肿
病因不明,50%以上的病例在发 病前有损伤史
20~40岁成年人
可能与外伤后动脉损伤、静脉回流障 碍和动静脉畸形有关
10-20岁青少年
放映结束 感谢各位的批评指导!
谢 谢!
让我们共同进步
疗效:Tse教授报道44例GCT,术前2疗程及肿瘤切除术后3个 月持续双膦酸盐治疗,经过48个月的随访,其复发率由对 照组30%(6/20)降至治疗组4.2%(1/24)
狄诺塞麦
原理: 对RANK配合体(一种骨吸收过程中必需的信号物质)具有靶向 性灭活作用,通过对其的灭活作用而延缓骨吸收进程。
动脉瘤样骨囊肿的影像学
动脉瘤样骨囊肿的影像学动脉瘤样骨囊肿(aneurysmal bone cyst,ABC)是一种相对较少见的骨肿瘤,其常见于儿童、青少年和年轻成年人。
该病由于其临床表现多样化、治疗方法多样,故在影像学诊断中扮演着不可忽视的重要角色。
本文将详细介绍该病的影像学表现。
X线片X线片是ABC最常用的检查方法,主要显示病变部位的形态和位置,以及骨皮质的破坏情况等,但X线片不能确定病变的组织学类型。
X线片上的ABC可有如下表现:1.骨质膨胀:ABC可使受累骨的强度降低,从而导致骨质膨胀,其形状不规则,并且边界不清。
2.骨皮质破坏:由于ABC细胞代谢活跃,可造成周边骨皮质破坏。
3.血肿:ABC内有丰富的血管支持,可以出现血肿表现。
4.钙化:在少数情况下,ABC会有内部钙化。
CT扫描CT扫描由于具有高分辨率的优点,尤其适合对ABC进行准确的评估。
CT可用于明确病变的形态、大小、范围和周围骨质的情况,同时能够可视化病理骨结构的怪异性。
由于ABC病灶内部血管化丰富,故CT增强扫描明显的强化也是CT扫描的一项常见表现。
MRI扫描MRI扫描是一种对于ABC病灶显示简洁的非常重要的影像检查手段,MRI能够直观地显示出液体(如囊肿)和软组织(如纤维化和血肿)结构的形态变化情况,以及周边组织的侵犯情况。
MRD常用的脉序如T1W-SE、T2W-SE和STIR序列。
其中T1W-SE序列可以显示液体、囊壁和被液体填充的钙化等结构。
T2W-SE序列可以显示液体含量,以及囊壁的变化。
STIR序列可以显示囊肿周围周边的间质水肿,强化MRI对减少误诊发生起到了非常好的作用。
PET-CTPET-CT是一种新型的医学影像学技术,主要用于了解ABC的活性、分化及生长情况。
使用PET-CT技术,可以通过脂肪酸代谢情况、葡萄糖代谢情况、氧化反应等参数,对ABC进行评估。
PET-CT技术主要用于了解ABC的分化程度、恶性程度和转移情况等。
结语动脉瘤样骨囊肿是一种常见的骨肿瘤,临床上的表现相对复杂,且治疗的方法多种多样,但是通过不同型号的影像学技术,可以明确病变的范围和类型,为临床医生制定治疗方案提供指导。
动脉瘤样骨囊肿的影像学分析
动脉瘤样骨囊肿的影像学分析动脉瘤样骨囊肿(ABC)是一种良性、囊性、原因不明的骨病变。
其典型的影像表现为占位性骨质疏松、内部充满液体,可以与其他具有相似表现的病变相混淆。
本文将介绍ABC的影像学表现、诊断方法和治疗策略。
影像学表现ABC通常位于骨髓腔内,通过X线摄影、CT和MRI等成像技术可以观察到其典型表现。
X线摄影可以显示骨质变化,如骨质疏松和囊状改变。
CT检查可以更详细地显示囊壁、囊液和囊壁厚度等细节。
MRI则可以提供更好的软组织对比度,可用来确定病变与邻近软组织的关系。
ABC的囊壁是其最重要的特征之一,通常为0.5-2.0mm,厚度不均匀,可有壁内隆起或肿块。
囊液的密度与血浆相似,但也可能含有蛋白、红细胞、玻璃体或钙化物等。
在MRI中,ABC的囊壁通常显影,在T1加权图像上呈等信号或稍高信号,在T2加权图像上呈等或稍低信号。
MRI还可以描绘具有高信号强度的血肿和坏死区域。
诊断方法ABC的临床症状可以因其部位和大小而不同,如疼痛、肿胀、关节僵硬或骨折等。
诊断ABC时需要考虑与其他病变的鉴别,如骨肉瘤、转移瘤、巨细胞瘤、骨纤维异常增殖症等。
医生通常会依据以下几种方法来诊断ABC:临床表现医生会询问患者身体状况,并了解患者的疼痛、肿胀、关节僵硬等症状。
影像学检查医生会选择X线摄影、CT和MRI等成像技术来观察ABC的影像表现。
组织病理学检查当其他检查不能确定诊断时,医生会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
组织病理学检查可以确定ABC的类型、浸润和恶性转化等情况。
治疗策略ABC通常是一种良性病变,但由于其囊壁薄弱并易于破裂、感染,因此常常需要治疗。
治疗方法包括手术切除、内固定和骨穿刺等。
手术切除手术切除可以完全去除囊肿,并且由于腔内刮除不到的囊壁细胞可能引起循环性囊肿复发,因此术后需行处方药物(如败血症、细菌感染等)的关注。
内固定如果手术不可行,内固定可以通过固定操作阻止囊肿的增大,并达到稳定骨性支架的作用。
骨巨细胞瘤继发动脉瘤样骨囊肿CT与MRI诊断
骨 巨细 胞 瘤 继 发 动 脉 瘤 样 骨 囊 肿 C T与 MR I 诊 断
曾效 力 李均 洪 梁振 华 房 惠琼
对4 3 例 经病理证 实
【 摘要 】 目的 探讨 c T 与M R I 对 骨 巨细胞瘤继发动脉瘤样骨 囊肿 的诊 断价值 。方 法
另有 9例 同时行 C T及 M R 1 检 查。结 果
b o n e c y s t t o g i a n t c e l l t u mo r .M e t ho ds We c o l l e c t e d 43 c a s e s o f s e c o n da r y a n e u r y s ma l b o n e c y s t t o g i a nt c e l l t u mo r a nd r e v i e we d CT a nd M R1 f i nd i ng s .Amo n g t he 43 c a s e s pa t i e n t s,1 2 c a s e s we r e i m— a g e d wi t h CT s c a n ni n g,22 c a s e s wi t h MRI i ma g i n g,9 c a s e s wi t h bo t h CT s c a nn i n g a nd M RI i ma — g i n g . Re s ul t s On CT,1 8 c a s e s s h o we d e c c e n t r i c i t y, 1 9 c a s e s s ho we d e x p a ns i v i t y,1 7 c a s e s s h o we d s u b l o b e ma r g i n,1 7 c a s e s s ho we d s e p t a t i o n s o r c r i s t a e i n t he l e s i o n s ,4 c a s e s s h o we d t he l e s i o n s b r e a k — t h r o u g h e d c o ni c a l b o n e s,3 e a s e s s ho we d lu f i d — l f ui d l e v e 1 . On MRI ,2 7 c a s e s s h o we d e c c e n t r i c i t y,2 8
腰椎骨巨细胞瘤继发动脉瘤样骨囊肿1例
溶 骨性 破坏 病 灶 内骨质 无钙化 或 有小碎 片样残 留骨 质, 软组 织 密 度 不 均 ,部 分 病例 可 见 液 平 面 。脊 柱 A B C表现 为侵 袭 及破 坏 性 的 特 征 。膨 胀 性 骨 质 破 坏对 骨壳 皮质 压迫 吸收 变 薄 形 成压 迹 , 部 分 缺损 形
质, 液一 液 平 面是两 者共 有 的特 征 。说 明 G C T B继 发 A B C在影 像学 上 可表 现 为 两者 共 同的 特性 , 这 可 能
A p o p u l a t i o n b a s e d e p i d e mi o l o g i c s t u d y a n d l i t e r a t u r e r e v i e w[ J ] .
C l i n O a h o p R e l a t R e s , 1 9 9 9 ( 3 6 3 ) : 1 7 6 — 1 7 9 .
成 软 组织 肿块 。病 灶 骨 质 破 坏 内常 有粗 细不 一 、 不
规 则 排列 的骨 嵴 、 钙 化 或 骨 化 。病 灶 内软组 织 出现
囊 内血流 液 - 液 平 面 。本 例 影 像 学 表 现 偏 心 性 溶 骨 性破坏 , 膨 胀性 、 多 房样 皂泡 改变 , 为 G C T B的特 征 。
多共 同 的影 像 学 特 点 , 也 容 易误 诊 。脊 柱 G C T B特 征 性 的表 现是 溶 骨性 、 膨 胀性 、 偏 心性 的骨 质 破 坏 。 膨 胀性 破 坏所 致 的骨 壳 不 完 整 , 部 分 病 灶边 缘 可 见
硬化边 , 可 突破 骨 皮 质 向外 生 长 形 成 软 组 织 肿 块 。
A B C的典 型特 征 。右 侧 骨皮 质 变 薄 , 有 少许 突破 皮
治疗肱骨骨巨细胞瘤合并动脉瘤样骨囊肿并病理性骨折1例
0 引言
骨 巨 细 胞 瘤(Giant Cell Tumor of Bone, GCTB)是 一 种 较 为 罕 见 的、交 界 性 的 和 行 为 不 确 定 的 肿 瘤,又 称 破 骨 细 胞瘤。可被分为巨细胞瘤以及恶性巨细胞瘤 [1]。巨细胞瘤 是一种良性的,具有局部侵袭性的肿瘤,但据报道约 5% 转移 到肺部 。 [2,3] 骨巨细胞瘤好发于 20-40 岁,且流行病学显示, 相对于欧美国家,在中国、新加坡、印度等亚洲国家 GCTB 发 病率较高,女性略多,占所有原发性骨肿瘤的 20% 左右 。 [4,5] GCTB 常常累及长骨干骺端和椎体,肱骨近端为其好发部位 之 一。 根 据 单 核 基 质 细 胞、多 核 巨 细 胞 的 数 目 和 分 化 程 度, 骨巨细胞瘤可被分为三级:I 级,基质细胞稀疏,核分裂少,多 核巨细胞较多,良性;II 级,基质细胞多而密集,核分裂较多, 多核巨细胞减少,中间性;III 级,以基质细胞为主,核异型性 明显,核分裂极多,多核巨细胞很少,恶性 [3]。
小儿动脉瘤样骨囊肿科普讲座课件
演讲人:
目录
1. 什么是小儿动脉瘤样骨囊肿? 2. 为什么会发生小儿动脉瘤样骨囊肿? 3. 如何治疗小儿动脉瘤样骨囊肿? 4. 小儿动脉瘤样骨囊肿的预后如何? 5. 如何预防小儿动脉瘤样骨囊肿?
什么是小儿动脉瘤样骨囊肿?
什么是小儿动脉瘤样骨囊肿?
定义
小儿动脉瘤样骨囊肿是一种良性的骨肿瘤,通常 发生在儿童和青少年身上。
如何治疗小儿动脉瘤样骨囊肿? 其他治疗
某些情况下,可能需要结合放射治疗或药物治疗 。
这些治疗方法通常用于复发性或难治性囊肿。
小儿动脉瘤样骨囊肿的预后如 何?
小儿动脉瘤样骨囊肿的预后如何? 良好的预后
大多数患者经过适当治疗后预后良好。
手术后的恢复通常较快,功能也能恢复。
小儿动脉瘤样骨囊肿的预后如何? 复发风险
为什么会发生小儿动脉瘤样骨囊肿?
病因
其确切病因尚不明确,但与遗传因素、骨发 育异常等可能有关。
某些疾病,如结节性硬化症,可能增加发生 风险。
为什么会发生小儿动脉瘤样骨囊肿? 症状
常见症状包括局部疼痛、肿胀和功能障碍。
在某些情况下,可能无明显症状。
பைடு நூலகம்
为什么会发生小儿动脉瘤样骨囊肿? 诊断方法
通过X光、CT或MRI等影像学检查,可以明确 诊断。
这种囊肿通常出现在长骨的末端,如股骨和胫骨 。
什么是小儿动脉瘤样骨囊肿? 特点
它的特点是囊内充满了血液,周围有骨质的反应 。
这种囊肿可能导致骨骼变弱,易发生骨折。
什么是小儿动脉瘤样骨囊肿? 发病率
此病在儿童中较为常见,尤其是在10至20岁之间 。
男孩的发病率略高于女孩。
为什么会发生小儿动脉瘤样骨 囊肿?
腰椎骨母细胞瘤伴动脉瘤样骨囊肿的诊断分析
国际医学放射学杂志IntJMedRadiol2019May 鸦42穴3雪:346-348腰椎骨母细胞瘤伴动脉瘤样骨囊肿的诊断分析吴虹仪赵博陈莉刘辉佳张雪宁【摘要】目的探讨腰椎骨母细胞瘤及动脉瘤样骨囊肿的影像特征及鉴别诊断。
方法分析1例腰椎骨母细胞瘤伴动脉瘤样骨囊肿病人的CT 和MRI 表现及临床病理特征,并复习相关文献。
结果CT 示病变呈膨胀型骨质破坏区,周围可见硬化,病变内可见斑点样高密度影。
MRI 示L 3-4右侧附件区可见类圆形异常信号区,T 1WI 上呈等低信号,T 2WI 上呈等高信号,并可见“液-液”平面分层,伴相应水平脊髓受压、椎管狭窄。
动态增强扫描病变呈明显不均匀强化,L 3椎体骨髓亦呈强化效应改变。
手术病理为骨母细胞瘤。
结论腰椎骨母细胞瘤及动脉瘤样骨囊肿临床虽少见但其CT 及MRI 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有助于本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关键词】骨母细胞瘤;动脉瘤样骨囊肿;骨肿瘤;磁共振成像;体层摄影术,X 线计算机中图分类号:R445.2;R445.3;R738.1文献标志码:ADiagnostic analysis of osteoblastoma associated with aneurysmal bone cyst of the lumbar vertebrae WUHongyi,ZHAO Bo,CHEN Li,LIU Huijia,ZHANG Xuening.Department of Radiology,Second Hospital of Tianjin MedicalUniversity,Tianjin 300211,China【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image features and differentiation of osteoblastoma as well as aneurysmalbone cyst of the lumbar vertebrae.MethodsCT and MR images and clinic pathological data of a case with osteoblastomaassociated with aneurysmal bone cyst of the lumbar vertebrae were analyzed and the literatures were reviewed.ResultsThecomputed tomography (CT)scan demonstrated a lesion of osteolytic bone destruction.There was a granular mineralization located in this lesion,with a thin calcified shell surrounding it.MRI showed a soft tissue mass,containing large flow voids locating between the second and third posterior elements of the lumbar vertebrae and compressing cauda equina and nerve roots.The lesion was iso-hypointense on T 1WI,heterogeneous iso-hypointense on T 2WI.On dynamic enhanced scanning,the lesion was obviously partly enhanced,as well as the bone marrow of the third vertebrae.Osteoblastoma was confirmed by surgical pathology.ConclusionsOsteoblastoma associated with aneurysmal bone cyst of the lumbar vertebrae has certainCT and MRI characteristics,which would be helpful for the diagnosis and differentiation.【Keywords 】Osteoblastoma;Aneurysmal bone cyst;Bone tumor;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Tomography,X-rayComputedIntJMedRadiol,2019,42(3):346-348作者单位: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影像科,天津300211通信作者:张雪宁,E-mail:luckyxn_tianjin@ 基金项目:天津市科技计划项目(16KPXMSF00140)DOI:10.19300/j.2019.L6451临床探究与评析骨母细胞瘤由Lichtenstein 和Jaffe 在1956年首次报道。
骨巨细胞瘤合并动脉瘤样骨囊肿的影像学表现分析
骨巨细胞瘤合并动脉瘤样骨囊肿的影像学表现分析张孙一雄;钟文龙;张翔亚;张斌青;郭会利【摘要】目的:探讨骨巨细胞瘤(GCT)合并动脉瘤样骨囊肿(ABC)的影像学表现及鉴别特点,以提高其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4例GCT合并ABC的影像学表现.所有患者均行X线检查,11例行CT检查,12例行MRI扫描,2例行全身骨显像.对其影像学表现和病理结果进行对照.结果:14例中,病灶位于股骨6例,胫骨3例,尺骨3例,腓骨1例,桡骨1例.X线及CT表现为膨胀性骨质破坏,病灶密度不均匀,皮质变薄或中断.肿瘤实质区T1WI呈等或低信号、T2WI呈以高信号为主的混杂信号,病灶内多伴囊变和液-液平面,病灶周围骨质水肿,增强扫描病灶大部分呈明显强化.全身骨现象主要表现为病变部位片状放射性核素浓聚,显影不均匀.结论:GCT合并ABC的CT、MRI表现具有一定特征,结合X线、全身骨显像检查,有助于提高该病的术前诊断准确率,为临床治疗方案的制订提供帮助.【期刊名称】《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年(卷),期】2019(017)001【总页数】4页(P21-23,26)【关键词】巨细胞瘤,骨;骨囊肿,动脉瘤样;磁共振成像【作者】张孙一雄;钟文龙;张翔亚;张斌青;郭会利【作者单位】河南中医药大学,河南郑州450002;河南中医药大学,河南郑州450002;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河南省骨科医院影像中心,河南洛阳471002;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河南省骨科医院影像中心,河南洛阳471002;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河南省骨科医院影像中心,河南洛阳471002【正文语种】中文骨巨细胞瘤(giant cell tumor of bone,GCT)是一种良性骨肿瘤,约占所有骨肿瘤的5%,约14%的GCT合并动脉瘤样骨囊肿(aneurysmal bone cyst,ABC)[1]。
GCT 合并 ABC 常被误诊,现回顾性分析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2015年1月至2018年1月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4例 GCT合并ABC的临床表现及影像学特点,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
骨巨细胞瘤伴动脉瘤样骨囊肿的CT、MRI影像表现及文献复习附一例报告
骨巨细胞瘤伴动脉瘤样骨囊肿的CT、MRI影像表现及文献复习附一例报告刘美兰; 杜兆峰【期刊名称】《《中国CT和MRI杂志》》【年(卷),期】2018(016)010【摘要】目的探讨骨巨细胞瘤伴动脉瘤样骨囊肿的CT、MRI影像学表现及影像诊断要点。
方法以2016年1月-2016年3月我院收治的1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骨巨细胞瘤伴动脉瘤样骨囊肿患者为研究对象,1例患者均施行CT及MRI扫描检查。
结果 1例患者经CT扫描可见不同程度膨胀性改变,骨皮质变薄(或骨壳不完整),CT典型特征为骨囊肿与原发灶的边界不够清晰,密度欠均匀,包含原发灶区域(实性)及继发较薄;MRI影像学表现为T1WI和T2WI扫描提示病灶边缘存在低信号(呈不完整性),骨囊肿主体T1WI扫描提示存在低或中高信号,T2WI扫描有不均匀的高信号;MRI增强扫描提示病灶囊壁及灶内呈分隔强化,囊性处并未见明显强化;病灶主体(原发骨巨细胞瘤)经T1WI扫描提示有中和低信号,T2WI扫描提示明显低、中、高混杂信号。
结论骨巨细胞瘤伴动脉瘤样骨囊肿患者CT、MRI影像学表现都具有特征性,而其中MRI在鉴别原发灶及继发病灶方面较CT更具优势,同时结合患者临床表现可明显提高本病确诊率。
【总页数】3页(P137-139)【作者】刘美兰; 杜兆峰【作者单位】北京中医药大学第四附属医院枣庄市中医院影像科山东枣庄2771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14.257【相关文献】1.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的CT、MRI表现分析——附12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J], 郝春娟;王旭2.多发性骨髓瘤伴蝶鞍斜坡区浆细胞瘤CT及MRI表现(附3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J], 翁艺菲;戚荣丰;卢光明3.VHL综合征CT及MRI诊断并文献复习(附2例报告) [J], 高梅梅;叶建军;成满平;牛娟琴4.椎体骨巨细胞瘤MRI表现(附3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J], 娄昕;梁燕5.CT诊断右侧巨输尿管症伴左肾多发肾囊肿(附一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J], 应充亮;陆明凤;刘谦;袁企民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骨巨细胞瘤继发动脉瘤样骨囊肿的影像诊断
骨巨细胞瘤继发动脉瘤样骨囊肿的影像诊断陈容凤;徐嬿;安杰;邱士军;黄耀华【期刊名称】《实用医学影像杂志》【年(卷),期】2017(018)004【摘要】目的通过对骨巨细胞瘤(GCT)继发动脉瘤样骨囊肿(ABC)的各种影像表现的深入分析,提高其诊断符合率.方法对25例经病理证实的GCT继发ABC的X线、CT及磁共振成像(MRI)资料进行综合分析,评估病灶的发病部位、骨质破坏类型、有无软组织肿块、有无液-液平面、强化特点等.结果 25例中19例均发生于长管状骨,6例位于不规则骨.25例X线表现为囊状膨胀性骨质破坏,20例为中心性骨质破坏,5例为偏心性骨质破坏;其中有5例出现软组织肿块,骨包壳欠完整;3例出现骨性分隔,1例有明显硬化边;1例伴有病理性骨折及骨膜反应.25例患者CT均呈不同程度的囊状膨胀性溶骨性骨质破坏,11例偏心性骨质破坏,14例为中心性骨质破坏.9例骨皮质断裂,其中有4例边缘呈分叶状,出现软组织肿块;11例病灶内可见分隔或骨嵴,其中5例可见液-液平面.25例患者MRI均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膨胀性骨质破坏,21例病灶边缘呈分叶状,在T1WI及T2WI上可见病灶边缘有完整或不完整的低信号环.6例出现软组织肿块或周围组织水肿,4例软组织肿块突破骨皮质,T1WI上为不均匀低/等信号,T2WI为混杂稍高/高信号.11例可见低信号分隔,21例见多个液-液平面形成.增强扫描可见肿瘤实性成分中度或高度强化,囊性成分不强化,囊壁及分隔明显强化.结论影像诊断怀疑单纯性GCT或ABC的病灶内见到液-液平面,要考虑到继发ABC的可能.【总页数】4页(P311-314)【作者】陈容凤;徐嬿;安杰;邱士军;黄耀华【作者单位】510405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影像科;510405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影像科;510405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影像科;510405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影像科;510405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影像科【正文语种】中文【相关文献】1.骨纤维结构不良继发动脉瘤样骨囊肿影像诊断 [J], 曾效力;李均洪;梁振华;柯祺2.腰椎骨巨细胞瘤继发动脉瘤样骨囊肿1例 [J], 张正丰;王洪岗;郑文杰;李长青3.儿童坐骨骨巨细胞瘤继发动脉瘤样骨囊肿1例 [J], 唐海军;肖增明;刘云4.艾滋病病人继发肺孢子菌肺炎影像诊断及防控措施 [J], 张晴雯;胡永刚;段飞雪;王琼;盛惠芳5.儿童股骨骨巨细胞瘤继发动脉瘤样骨囊肿伴病理性骨折1例 [J], 王慧贤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读片时间】第0192期:腰3骨巨细胞瘤伴动脉瘤样骨囊肿
腰3骨巨细胞瘤伴动脉瘤样骨囊肿
【病史摘要】
女,20岁。
腰部疼痛不适2个月余,近来感觉双下肢麻木、疼痛、行走无力、弯腰困难。
体检:腰2?腰4棘突及椎旁压痛,双下肢肌力减低,腰3节段皮肤感觉减退。
【影像表现】
腰椎X线侧位平片(图A)示腰3椎体膨胀性改变,椎体内多囊样密度降低,隐约可见条网状结构,椎体上缘稍塌陷。
矢状位T1WI (图B)示腰3椎体呈低信号,椎体前后缘均膨隆,T2WI矢状位及横轴位(图C、图D)示腰3椎体内多囊状高信号,有较多低信号分隔,病变向椎体后方侵犯椎管内硬膜外腔,局部椎管狭窄。
1个月后CT平扫横轴位(图E)示腰3椎体呈多囊状及蜂窝样改变,有膨胀感,形成包绕状骨壳,骨壳局部轻度硬化,内有不规则粗细不一的骨性间隔,椎体后部骨破坏区与硬膜囊边界不清,两侧椎弓根及右侧横突基底部受累,矢状位(图F)示椎体较1个月前明显压缩。
【影像征象分析】
单个椎体呈多囊状及蜂窝样改变,病椎明显膨胀,形成包绕状骨壳,附件受累。
根据以上情况,主要考虑的病变有以下几种。
1.骨巨细胞瘤该病一般呈偏心性膨胀性生长,骨破坏呈溶骨性,平片上破坏区呈肥皂泡样改变,CT显示为病变区周边粗细不均的骨嵴,无硬化缘及瘤内钙化;病变周边骨皮质变薄,成细线状,部分中断或显示不清。
T1WI上病变与肌肉等信号为主,可有小范围出血或囊变,
T2WI上病变区以等信号或稍高信号为主,部分夹杂小片状高信号。
2.溶骨性转移瘤常有原发恶性肿瘤病史,症状明显,病程短,多发,往往累及多个椎体和附件,骨破坏呈溶骨或虫噬状,非膨胀性生长;当肿瘤破坏范围较大时,椎旁可形成软组织密度肿块,与邻近组织分界不清,但骨破坏较彻底,无骨包壳,无硬化缘或硬化环。
3.动脉瘤样骨嚢肿是一种良性骨肿瘤样病变,但其生物学行为表现为活跃,呈侵袭破坏的特征。
其CT表现为膨胀性溶骨性低密度骨破坏,骨包壳薄而境界清晰,内有粗细不等的骨间隔或骨嵴。
MRI表现为边界清晰、分叶状膨胀的囊腔,可见多房、分隔、薄而完整的低信号环,囊内可有液-液平面。
病变由充盈血液的囊和其间的结缔组织间隔组成,无软组织部分(增强扫描更易明确)。
4.椎体血管瘤典型表现为栅栏状或网格状改变,膨胀感不明显,病灶中有分布稀疏但粗大的纵形走行骨小梁,病变T1WI、T2WI常呈高信号,一般鉴别不难。
影像诊断:腰3椎体骨质破坏,骨巨细胞瘤可能,动脉瘤样骨囊肿待排。
【最后诊断】
手术所见:腰3椎体全被肿瘤破坏,肿瘤侵犯双侧椎弓根,突破后纵韧带、硬脊膜进入椎管。
病理诊断:(腰3 )骨巨细胞瘤伴动脉瘤样骨囊肿。
【讨论及误诊分析】
动脉瘤样骨囊肿(aneurysmal bone cyst, ABC)分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约1/3为继发性。
ABC是骨巨细胞瘤(giant cell tumor,GCT)较常见的一种继发性病理改变,也是继发性ABC最常见的伴随病变。
由于认识不足,影像上常将其单独诊断为GCT或ABC,由于原发性ABC与GCT伴发ABC在临床治疗方法上侧重点不同,这种单一诊断可能造成临床对治疗方法的错误选择,导致术后复发率增高。
继发性ABC发生在有先前病灶的基础上,可能的机制是肿瘤侵犯血管或与肿瘤性血管生成有关,致局部血流动力学改变,可使其破裂、动静脉短路、静脉血栓形成等,从而使静脉压力明显升高,血管异常
扩张充血,压迫周围骨质呈多囊样破坏吸收。
故继发性ABC常与血运丰富的肿瘤伴发,依次为骨巨细胞瘤,毛细血管扩张型骨肉瘤、骨血管瘤、骨母细胞瘤等。
病理上继发性ABC可见囊内大量血液,含有纤维母细胞、组织细胞、吞噬含铁血黄素的巨噬细胞及多核细胞,并可见薄层骨样组织。
影像学上继发性ABC与原发ABC表现类似。
文献报道,当其他肿瘤或瘤样病变内出现液-液平面时,应考虑合并ABC的可能。
但是,事实上其他骨肿瘤或瘤样病变有时也可出现液-液平,如少数骨巨细胞瘤、骨囊肿等,应注意鉴别。
单纯骨巨细胞瘤液-液平发生率很低,且其液平少,通常不超过2个,且较短小。
骨囊肿外伤后可囊内出血出现液-液平,但其液-液平单一、长度与囊径一致,且囊肿形态没有改变,呈单囊、无显著膨胀、无骨包壳。
原发和继发ABC 的液平数量多,单个病灶内多有3?5个,较宽大。
回顾分析,本例未见液-液平,加上骨破坏区大部分为软组织密度,而ABC破坏区密度一般呈液体或较低密度,所以首先考虑GCT。
但是仔细分析,巨细胞瘤T2WI瘤体以等信号或稍高信号为主,可夹杂小片状高信号(出血或小囊变),本例瘤体T2WI上几乎为多囊状高信号占据,中间仅夹杂少许条状低信号间隔,此点似乎不完全符合GCT的表现。
另外,本例CT上骨包壳有轻度硬化,内部有明显粗细不均完整骨间隔,这与GCT无硬化环、内部骨破坏较彻底、少有完整间隔等相左,而与ABC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