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七上语文寓言二则课课练
七年级语文上册古代寓言二则学案+练习苏教版
七年级语文上册古代寓言二则教案+练习苏教版《古代寓言二则》《郑人买履》预习案【学习目标】1.能借助课文说明及工具书读懂课文粗心,掌握文中一词多义、通假字、特别句式等。
2.正确流利地朗诵课文,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课文。
3.理解《郑人买履》所包含的寓意,能说出自己的理解。
【学法指导】翻译文言文方法:(1)在文言文中凡是国名、地名,人名,官名、帝号,年号、器物名、胸怀衡等,在翻译时,能够纹丝没动地保存下来,不用翻译,由于这些词一般都没法与现代汉语对译。
(2)变单音节为双音节词。
(3)增添省略成分。
(4)调整语序【知识链接】1.认识“寓言”。
寓言是一种文学体裁,在短小的故事里寓寄较深的道理,以进行劝喻或嘲讽。
常用比喻、象征、夸张、拟人等手法。
2.认识作者及作品。
韩非(约前280~前 233),先秦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战国期间韩国的贵族。
《韩非子》共五十五篇,大多数是韩非本人的作品,文笔锋利,逻辑严实,善用比喻。
【阅读导航】1.自读全文(注意读准字音,正确断句。
画出课文中不会读或读禁止的字,自己查阅工具书或向老师、同学讨教。
然后放声朗诵全文。
)2.课文疏导(借助工具书和书下说明试着翻译课文,不懂的地方划出来,同学之间相互沟通。
准备在讲堂上沟通)(在翻译过程中,一定依据“字字有下落,直译、意译相联合,以直译为主”的原则。
这就要求我们,在详细翻译时,对句子中的每个字词,只需它有必定的实在乎义,都一定字字落实,对号入坐。
翻译时,要直接依据原文的词义和词序,把文言文对调成相应的现代汉语,使字不离词,词不离句。
假如直译后语意不畅,还应意图译作为协助手段,使句意尽量达到完满。
)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至之市,而忘操之。
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
”反归取之。
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人曰:“何不试之以足?” 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我的迷惑】:自我评论 ________ 学科长评论 _________ 教师评论________《郑人买履》活动案活动一:熟读翻译课文1、自由朗诵课文(要求:需要正确停留、突出重音外,还应注意语气和节奏)→ 小组内个体展现读(在个体展现读的过程中,组内成员相互评论)→ 各小组推选一名选手参加全班朗诵比赛(在其余同学朗诵的过程中,要注意聆听,听他读的和你读的有什么不一样)→ 评论别人的朗诵并记录下简单读错的句子→ 全班齐读课文,展现“预习问题二”2、依据预习中的要点字词翻译课文,并展现预习问题三。
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4课《古代寓言二则》练习题
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4课《古代寓言二则》练习题一、积累运用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先自度.其足()吾忘持度.()其剑自舟中坠.于水() 遽.契其舟()2.找出句中通假字,并加以解释。
(1)置之其坐“____”同“____”,意思是________。
(2)反归取之“____”同“____”,意思是________。
3.解释句中加点词。
(1)郑人有欲买履.者() (2)至之市.()(3)已.得履() (4)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5)其剑自舟中坠于.水() (6)舟已行矣,而剑不行.()4.解释下列多义词。
(1)度先自度.其足() 吾忘持度.()(2)之至之.市() 是吾剑之.所从坠()而置之.其坐()5.翻译下列句子。
(1)何不试之以足?(2)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6.填空。
(1)《郑人买履》选自《________》,作者________是________末期________家,________家的主要代表人物。
(2)《刻舟求剑》选自《________》,该书主编者________是________末期秦国的丞相。
7.根据课文内容,完成下面的对联。
上联:楚子刻舟求剑,舟行剑丢下联:________________,度忘履失二、课内精读阅读两篇寓言,回答问题。
8.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
(1)郑人有欲.买履者() (2)而忘操.之()(3)遽契.其舟() (4)舟止.()9.指出下面句子中加点的“之”字的意义。
(1)是吾剑之.所从坠()(2)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边的句子。
(1)求剑若此,不亦惑乎?(2)宁信度,无自信也。
11.两则寓言内容虽不同,但讽刺的都是那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人。
12.读了这两则寓言,你受到了什么启发?三、拓展阅读疑人窃履昔楚人有宿于其友之家者,其仆窃友人之履以归,楚人不知也。
适使其仆市履于肆,仆私其直而以窃履进,楚人不知也。
苏教版七上语文《古代寓言二则》课课练
初中语文试卷灿若寒星整理制作5、《古代寓言二则》课课练【预习·导读】一、基础知识积累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①郑人买履.()②自度.其足()③吾忘持度.()④宁.信度()⑤遂.不得履()⑥遽契..其舟()()2、解释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
《郑人买履》①自度.其足( ) ②置之其坐.()③至之.市()④忘操.之()⑤吾忘持度.()⑥反.归取之.()( )⑦及.反()⑧遂.不得履()⑨何不以.足试之.()()⑩宁.信度() 11无.自信也()3、文学常识填空。
①《郑人买履》选自《》。
韩非,时人,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学派代表。
②《刻舟求剑》选自《》,该书是国末秦相组织编写的论文集,内容以、思想为主。
4、理解句子。
①何不试之以足?此句是问句,又是句。
意思是②求剑若此,不亦惑乎?此句意思是?这句话以委婉的语气批评了求剑者。
二、课内阅读(一)《郑人买履》,回答问题。
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至之市,而忘操之。
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
”反归取之。
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1、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
①而置之其坐。
(同)②反归取之。
(同)2、下列加点词语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A先自度其足.何试之以足. B宁信.度无自信.也C郑人有欲买履.者遂不得履. D先自度.其足吾忘持度.1、解释“之”字在句子中的意义。
①反归取之()②何不试之以足()③至之市,而忘操之()()2、翻译句子。
①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译文:②信度,无自信也。
译文:5、写出含有“履”字的成语3个。
6、这则寓言给我们什么启示?(二)阅读《刻舟求剑》,回答问题。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
”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1、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字。
①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②是.吾剑之所从坠。
③其剑自舟中坠.于水。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5课《古代寓言二则》练习苏教版
《古代寓言二则》精读精练【基础知识多累积】1、给加点字注音。
买履()自度其足()吾忘持度()涉江()....遽契其舟().2、(1)《郑人买履》选自,作者,(朝代)哲学家,家的主要代表人物。
(2)《守株待兔》选自,该书是(朝代)(人名)编写的论文集。
3、两则寓言内容不一样,写法也有差别。
《郑人买履》主要经过对人物的描绘,揭示出郑人的心理;而《守株待兔》则经过对楚人的、描写,表现他的。
4、寓言是把深刻的道理寄望在简洁的故事里的一种文学体裁。
除本文外,你还知道哪些寓言故事?请写出它们的题目及包含的道理与同学沟通。
(许多于两个)5、有名寓言作家张秋生的寓言《笑话》只写了两句对话:“鸭子叫嘎嘎——蛋大蛋大,哪个有我下的蛋大/母鸡说——你这话对我说能够,对鹅来说就是笑话!”你知道这则寓言要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吗?6、有名老作家严文井对寓言做过绝妙的比喻,他说:“寓言是一个魔袋,袋子很小,却能从里面拿出好多东西来,甚至能拿出比袋子大得多的东西。
”你能模拟这句话的形式写出你对寓言的解说吗?【语段阅读精选析】【甲】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至之市,而忘操之。
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
”反归取之。
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乙】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
”舟止,1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舟已行矣,而剑不可以,求剑若此,不亦惑乎?1、解说加点的字。
(1)先自度其足()(2)先自度其足()..吾忘持度()其剑自舟中坠于水()..2、以下加点字的意义及用法不一样的一项为哪一项()A、郑人有欲买履者.B、而置之其坐C、先自度其足D、而忘操之...楚人有涉江者反归取之遽契其舟而剑不可以....3、翻译下边句子。
1)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2)是吾剑之所从坠。
4、甲乙两文的寓意可从不一样角度进行解析,但嘲讽的都是同一类人。
你知道这是一类什么样的人吗?你身旁有没有这样的人?假如有,谈谈他们的表现。
2020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4《古代寓言二则》课堂练习 苏教版
古代寓言两则(说明:标注符号“▲”为选做题)一、基础知识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1)郑人买履.() (2)遂.()不得履 (3)宁.()信度(4)遽.()契.()其舟 (5)先自度.()其足(6)宁信度.(),无自信也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置之其坐. (2) 遂.不得履 (3) 不亦惑.乎(4)遽.契其舟 (5)楚人有涉.江者 (6)宁信度,无.自信也3.辨别下边语句中的“度”的不同意思。
(1)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度:(2)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
”度:4.解释下列语句中“是”的意思。
(1)是吾剑之所从坠是:(2)你不要把他说得一无是处是:(3)韩非是《韩非子》的作者是:5.解释下列“之”的意思,并按要求归类。
先自度其足,而置之①其坐至之②市,而忘操之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③(1)做代词,代物的:(2)做动词用的:6.翻译下列句子。
(1)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2)人曰:“何不试之以足?”(3)宁信度,无自信也。
(4)其剑自舟中坠于水。
(5)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6)是吾剑之所从坠。
(7)求剑若此,不亦惑乎?二、阅读理解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至之市,而忘操之。
已得履,谓曰:“吾忘持度!”返归取之。
及返,市罢,遂不得履。
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1)你认为郑人最可笑的句子?此句突出了他是怎样的一个人?(2)本文通过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一个道理是: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
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
”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舟已行矣,而剑不行。
求剑若此,不亦惑乎!(1)体现文章寓意的句子:(2)这则寓言给我们怎样的启示?▲三、课外延读拔苗助长宋人有悯.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
”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
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
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助之长者,揠苗者也。
非.徒.无益,而又害之。
苏教版寓言二则练习
苏教版七〔上〕?古代寓言二那么?同步练习一.给以下加点的字注音。
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遂〔〕不得履宁〔〕信度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不亦惑乎〔〕吾忘持度〔〕二.词语理解。
〔一〕解释以下句中加点的词语。
1.郑人有欲买履者〔〕〔〕2.置之其坐〔〕3.至之市〔〕 4.而忘操之〔〕〔〕5.何不试之以足?〔〕6.及反〔〕7.市罢〔〕8.遂不得履〔〕9.宁信度〔〕10.无自信也〔〕〔〕11.楚人有涉江者〔〕12.其剑自舟中坠于水〔〕13.遽契其舟〕〔〕14.舟止〔〕b 15.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16.求剑假设此〔〕17.不亦惑乎〔〕〔二〕通假字通假字是中国古书的用字现象之一,“通假〞就是“通用、借代〞,即用读音一样或者相近的字代替本字。
指出以下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而置之其坐通义:2.反归取之。
通义:〔三〕一词多义。
1.【度】①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②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
〔〕2.【是】①是吾剑之所从坠〔〕②你不要把他说得一无是处〔〕③韩非是?韩非子?的作者〔〕3.【之】①而置之其坐〔〕②至之市,而忘操之〔〕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④何不试之以足〔〕⑤是吾剑之所从坠4.【其】①而置之其坐〔〕②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③遽契其舟〔〕5.【者】①楚人有涉江者〔〕②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6.【而】①而置之其坐〔〕②舟已行矣,而剑不行〔〕7.【自】①先自度其足〔〕②其剑自舟中坠于水〔〕〔三〕说说以下语句的意思。
〔1〕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译文:〔2〕人曰:“何不试之以足?〞译文:〔3〕其剑自舟中坠于水。
译文:〔4〕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译文:四.课文内容理解1.?郑人买履?选自________,作者韩非,________时期哲学家,________家的主要代表人物。
?刻舟求剑?选自________________,这部作品是战国末秦相________组织编写的论文集。
苏教版七上语文4古代寓言二则练习题
17. 所.从坠:
18.求剑若.此:
19.不亦惑.乎:
20. 不.亦.……乎.:
四、区别下列加点的词不同的意义。
① 先自度.其足(
)
吾忘持度.(
)
宁信度.(
)
② 先自.度其足(
)
其剑自.舟中坠于水(
)
③ 至之.市(
)
而忘操之.(
)
是吾剑之.所从坠(
)
④ 先自度其.足(
) 从其.所契者(
)
⑤ 是.吾剑(
5、
宋人想帮助禾苗快点生长,其结果是使得禾苗干枯了。
6、此则寓言从反面生动地说明了这
样一个道理:遇事如果不从客观实际出发,只能是好心办坏事。
【课外延读二】
1、其:他的;或:有人;是:这(代词);损:减少;已:停止;非义:不符合于正当的
事理。 2、 B 3、①这不是品德高尚的人的行为。②如果知道这不符合正当的事理,那就
②宁可相信量好尺码, 也不相信自己 (的脚) 。③这里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④像这样找剑,
不是很糊涂吗? 5、“坐”同“座”、“反”同“返”。 6、甲文标题是“郑人买履”,这个
寓言讽刺了只从本本出发,不从实际出发的人。 7、不能找到他的剑,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
世界上的事物,总是在不断地发展变化,人们想问题、办事情,都应当考虑到这种变化,适
) 把他说得一无是.处(
) 韩非是.韩国人(
)
⑥ . 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至之市,而.忘操之:
舟已行矣,而.剑不行:
五、翻译下列各句。
① 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② 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③人曰:“何不试之以足?
马明风整理
》》》》》》》》》积一时之跬步
2019年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4《古代寓言二则》课堂练习 苏教版
古代寓言两则(说明:标注符号“▲”为选做题)一、基础知识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1)郑人买履.() (2)遂.()不得履 (3)宁.()信度(4)遽.()契.()其舟 (5)先自度.()其足(6)宁信度.(),无自信也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置之其坐. (2) 遂.不得履 (3) 不亦惑.乎(4)遽.契其舟 (5)楚人有涉.江者 (6)宁信度,无.自信也3.辨别下边语句中的“度”的不同意思。
(1)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度:(2)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
”度:4.解释下列语句中“是”的意思。
(1)是吾剑之所从坠是:(2)你不要把他说得一无是处是:(3)韩非是《韩非子》的作者是:5.解释下列“之”的意思,并按要求归类。
先自度其足,而置之①其坐至之②市,而忘操之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③(1)做代词,代物的:(2)做动词用的:6.翻译下列句子。
(1)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2)人曰:“何不试之以足?”(3)宁信度,无自信也。
(4)其剑自舟中坠于水。
(5)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6)是吾剑之所从坠。
(7)求剑若此,不亦惑乎?二、阅读理解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至之市,而忘操之。
已得履,谓曰:“吾忘持度!”返归取之。
及返,市罢,遂不得履。
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1)你认为郑人最可笑的句子?此句突出了他是怎样的一个人?(2)本文通过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一个道理是: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
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
”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舟已行矣,而剑不行。
求剑若此,不亦惑乎!(1)体现文章寓意的句子:(2)这则寓言给我们怎样的启示?▲三、课外延读拔苗助长宋人有悯.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
”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
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
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助之长者,揠苗者也。
非徒..无益,而又害之。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4古代寓言二则练习苏教版(2021年整理)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4 古代寓言二则练习苏教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4 古代寓言二则练习苏教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4 古代寓言二则练习苏教版的全部内容。
古代寓言二则一、双基积累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置之其坐.()(2)而忘操.之()(3)反.归取之 ( )(4)宁信度,无.自信也 ( )(5)楚人有涉.江者()(6)遽.契其舟()2.翻译下列句子。
(1)至之市,而忘操之.译文:(2)是吾剑之所从坠。
译文:(3)求剑若此,不亦惑乎?译文:3.下列语句停顿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A.郑人/有欲买履者B.何不/试之/以足C.其剑/自舟中/坠于水D.是吾剑之/所从坠4。
找出《刻舟求剑》中议论的文字。
答:5。
《刻舟求剑》蕴涵着怎样的道理?答:6.填空。
《郑人买履》选自《韩非子》,作者,战国末期韩国人,家的主要代表人物。
《刻舟求剑》选自,这部作品是战国末期秦相组织编写的论文集。
二、课内阅读阅读《郑人买履》,回答7~10题.7.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1)先自度.其足()(2)而置之.其坐()(3)至之.市()(4)宁信度.,无自信也()8。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译文:(2)何不试之以足?译文:9.这则寓言故事包含了什么道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请你至少写出两个带“履”的成语。
答:三、美文品析阅读下面短文,完成11~13题。
北人①生不识菱②者。
仕于南方,席上啖③菱,并壳入口。
苏教版语文 七年级上册文言文《寓言两则》练习和答案(小升初衔接班使用)
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文言文《寓言两则》练习和答案(小升初衔接班使用)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文言文《寓言两则》练习和答案(小升初衔接班使用)小升初衔接――文言文练习题(1)写作《郑人买履》,顺利完成题目。
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
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
”反归取之。
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或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1、解释文中加点的字:①履()②操()③度()④宁()2、表示以下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表述。
①而置之其坐:_____同_____,_____;②反华归取之:_____同_____,_____。
3译者:及反华,市辞,遂严禁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这则寓言故事包含了什么道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恳请至少写下两个所含“履”的成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鞋子拎,随身携带量不好的尺码宁可2、挤座座位反返回到3、等返回来,集市已经散了,终于没有买到鞋子。
4、人不能太死板,太坚信教条,行事无人知晓变通,就是不能顺利的。
5、如履薄冰如履平地阅读《刻舟求剑》,完成题目。
楚人存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飞经水。
迨契其舟,曰:“就是吾剑之所从坠。
”舟...止,从其所契者进水求之。
舟已行及矣,而剑没用,谋剑若此,不亦惑乎!.1、表述文中加点的字。
①涉()②遽()③是()④求()2、分别表示加点字分别指代的内容。
①其剑自舟中飞经水().②从其所契者进水求之().3、解释下列加点的“之”的意思,并按要求分类。
a、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b、至之市,而忘操之:.c、从其所契者进水求之:.(1)、代词,代物()(2)、动词()4、译者:就是吾剑之所从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代寓言二则》
班级:姓名:学号:
一、基础知识
1、填空。
《郑人买履》选自_______ _,作者韩非,________时期哲学家,
________家的主要代表人物。
《刻舟求剑》选自________________,这部作
品是战国末秦相________组织编写的论文集。
2、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1)置之其坐.()(2)至之.市()(3)及.反()(4)不亦惑.乎()(5)遽.契其舟()(6)先自度.其足()(7)反.归取之()(8)而忘操.之()(9)何不试之以.足()(10)楚人有涉.江者()3、用“/”线画出下列句中子的朗读停顿。
(每句一处停顿)
(1)郑人有欲买履者
(2)何不试之以足
(3)是吾剑之所从坠
(4)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4、翻译下列句子。
(1)何不试之以足?
(2)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3)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4)是吾剑之所从坠。
5、下列句中“之”用法与其它不同的两项是()()
A而置之.其坐 B至之.市 C而忘操之. D反归取之.
E何不试之.以足 F是吾剑之.所从坠 G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6、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
A.“最美女教师”张丽莉舍己救人的事迹现已家喻户晓。
.....
B.她讲得娓娓动
...听.,妹仔听得忽而笑容满面,忽而愁眉双锁。
C.全国推选文艺新人活动正在各地如火如荼
....地进行。
D.知识愈浅薄的人愈是侃侃而谈
....,知识渊博的人则往往出言谨慎。
7、下面一段话中有两处语病,请找出来,并写出修改意见。
①学生书写水平逐渐下降的问题,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
②中考和高者评卷已经采取了对字迹潦草的试卷酌情扣分。
③一项网上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人支持这一做法。
④认为这样做就有可能防止改善学生书写质量差的状况。
第句,
第句,
8、近来,即将离开大学的毕业生纷纷在网上留言“晒遗憾”。
某校报特意摘取
四则大学生留言编成“晒遗憾专栏”,请你认真阅读留言后,从为专栏拟写的标题中选择最恰当的一项()①网友说:“没有好好利用空余时间看书,整理行李的时候发现很多书都是新的。
工作以后估计很难有大块的空闲时间看书了。
”
②网友说:“上了大学就像从牢笼里放出来一样,不久就恋上了网络游戏,还因此补考过,唉!”
③网友说:“人生无法重来,与其以后付出十倍的艰辛和努力,不如现在多学一点。
”
④同友说:“学弟学妹要记住,读书学习的黄金时间轻易滑过后,剩下的只有遗憾和追悔。
”
A.利用年轻享受生活 B.遗憾何时能够弥补?
C.学生时代恐难重现 D.珍惜青春留下精彩
9、阅读下列寓言,写出你从中得到的启示。
古时候,有一个北方人,从来没有见过菱角。
他到南方做官,一次在宴席上吃菱角,竟连壳一起吃下去了。
有人说:“吃菱角要去壳。
”他说:“我不是不知道,连壳一起吃,是为了清热解火。
”有人问:“北方也生长菱角吗?”他回答:“山前山后,到处老是。
”
这则寓言启示我们:
二、阅读理解
拔苗助长
宋人有悯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
长矣。
”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
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
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助之长者,揠苗者也。
非徒无益,而又害之。
〖注释〗芒――疲乏,芒芒然,很疲倦的样子。
病――劳累。
10、解释文中加点的字。
揠()谓()
11、对下列加点词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宋人有悯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②返归取之.
③其子趋而.往视之④舟已行矣,而.剑不行。
A、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B、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C、①②相同,③④相同
D、①②不同,③④不同
12、翻译下列句子。
(1)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
(2)非徒无益,而又害之。
13、宋人为什么要拔苗?其结果如何?
14、读完寓言后,想想看,这个寓言说明了什么道理?
《古代寓言二则》课练答案5、B F 6、D(侃侃而谈,形容说话理直气壮,从容不迫。
情感色彩不对,语意不合。
应是“夸夸其谈”。
) 7、②在句尾补上“的做法”(或“的措施”“的办法”“的行动”等)④删掉“防止”8、D 9、不懂装懂要闹出笑话。
10、拔;告诉; 11、D 12、①今天我累死了,我帮助禾苗长高了。
②不仅没好处,相反害了它。
13、宋人想帮助禾苗快点生长,其结果是使得禾苗干枯了。
14、遇事如果不从客观实际出发,只能是好心办坏事。
《古代寓言二则》课练答案5、B F 6、D(侃侃而谈,形容说话理直气壮,从容不迫。
情感色彩不对,语意不合。
应是“夸夸其谈”。
) 7、②在句尾补上“的做法”(或“的措施”“的办法”“的行动”等)④删掉“防止”8、D 9、不懂装懂要闹出笑话。
10、拔;告诉; 11、D 12、①今天我累死了,我帮助禾苗长高了。
②不仅没好处,相反害了它。
13、宋人想帮助禾苗快点生长,其结果是使得禾苗干枯了。
14、遇事如果不从客观实际出发,只能是好心办坏事。
《古代寓言二则》课练答案5、B F 6、D(侃侃而谈,形容说话理直气壮,从容不迫。
情感色彩不对,语意不合。
应是“夸夸其谈”。
) 7、②在句尾补上“的做法”(或“的措施”“的办法”“的行动”等)④删掉“防止”8、D 9、不懂装懂要闹出笑话。
10、拔;告诉; 11、D 12、①今天我累死了,我帮助禾苗长高了。
②不仅没好处,相反害了它。
13、宋人想帮助禾苗快点生长,其结果是使得禾苗干枯了。
14、遇事如果不从客观实际出发,只能是好心办坏事。
《古代寓言二则》课练答案5、B F 6、D(侃侃而谈,形容说话理直气壮,从容不迫。
情感色彩不对,语意不合。
应是“夸夸其谈”。
) 7、②在句尾补上“的做法”(或“的措施”“的办法”“的行动”等)④删掉“防止”8、D
9、不懂装懂要闹出笑话。
10、拔;告诉; 11、D 12、①今天我累死了,我帮助禾苗长高了。
②不仅没好处,相反害了它。
13、宋人想帮助禾苗快点生长,其结果是使得禾苗干枯了。
14、遇事如果不从客观实际出发,只能是好心办坏事。
《古代寓言二则》课练答案5、B F 6、D(侃侃而谈,形容说话理直气壮,从容不迫。
情感色彩不对,语意不合。
应是“夸夸其谈”。
) 7、②在句尾补上“的做法”(或“的措施”“的办法”“的行动”等)④删掉“防止”8、D 9、不懂装懂要闹出笑话。
10、拔;告诉; 11、D 12、①今天我累死了,我帮助禾苗长高了。
②不仅没好处,相反害了它。
13、宋人想帮助禾苗快点生长,其结果是使得禾苗干枯了。
14、遇事如果不从客观实际出发,只能是好心办坏事。
《古代寓言二则》课练答案5、B F 6、D(侃侃而谈,形容说话理直气壮,从容不迫。
情感色彩不对,语意不合。
应是“夸夸其谈”。
) 7、②在句尾补上“的做法”(或“的措施”“的办法”“的行动”等)④删掉“防止”8、D 9、不懂装懂要闹出笑话。
10、拔;告诉; 11、D 12、①今天我累死了,我帮助禾苗长高了。
②不仅没好处,相反害了它。
13、宋人想帮助禾苗快点生长,其结果是使得禾苗干枯了。
14、遇事如果不从客观实际出发,只能是好心办坏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