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校辅导员如何做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高校辅导员如何做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作者:张圣霞
来源:《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08年第10期
在校大学生承受了来自学业、生活、家庭乃至社会各方面造成的心理压力,已达到不平衡状态甚至是不健康状态。

而绝大部分高校的专职、兼职心理健康教育还是起步阶段,辅导员作为一个与大学生接触最为密切的老师、学校德育工作最直接的承担者,应当将心理健康教育引入班级管理,利用辅导员工作的优势与大学生同餐同住,融入并肩负起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甚至是心理咨询的责任,做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导师。

辅导员承担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
(一)有利于建立有凝聚力的班级团体
现今大学生心理不健康的形成因素主要来自家庭和学校,从家庭方面看,独生子女家长对子女的教育模式往往是:在物质享受与需求百般迁就而在学习上百般苛求。

前者使他们缺少心理承受能力的锻炼,养成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习惯;而后者使他们面临压力,这样的家教模式会使青少年无休止的陷入矛盾造成的心理不平衡中。

同时,部分父母面对自身的就业和再就业的压力,又往往使家庭成为宣泄的场所,导致不良的家庭氛围,这又加剧了其子女的心理压力导致失衡。

从学校方面看,在呼唤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同时,毋庸置疑,相当部分的学校还以考评教为主。

大学生的“能力”都量化在分数上,评优选秀,分数竞争激烈,大学生对自我价值认识不足,自信心缺乏,个性不足,难以发挥内在潜能,常处于担忧、焦虑、挫折等不平衡的心理状态下。

在班级管理中,成功的辅导员懂得如何像经营家庭、关心子女一样体谅大学生细微的心理变化,运用心育的原则和有效的方法对大学生进行人生观、道德观、价值观的培养;运用心理学原理对大学生进行人际交往、择业危机、消费等方面的指导,既能弥补家庭教育的不足,又能缓解学校教育的压力。

在这样的班级团体中,大学生可以感受到家庭般的温暖,有主人翁的感觉,容易形成主动的、进取的、积极向上具有凝聚力的班级集体。

在大学阶段建立进取向上的班级氛围,对每个在校大学生踏入社会走入职业生涯都会产生极其重要的影响。

(二)有利于大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
心理处于健康平稳状态,是大学生形成良好品德的基础,这是因为:个体心理状况处于正常健康状态才易于顺应社会,倾向于与社会保持一致,接受社会的各种要求包括道德规范,形成良好的品德。

从反面看,个体如果处于不平衡的心理状态则往往倾向接受与主流的社会规范相悖的价值观,对不良规范失去抵抗力从而形成不良品德。

辅导员在进行道德灌输的同时,如果忽视了每个受教育个体的心理状态,尤其忽略了对不平衡状态的心理疏导,不能使之处于乐观顺应主流规范的常态。

大学生就会出现各种消极情绪:如走神、发呆、沉默、少语甚至抵触。

反之,若辅导员常能敏感、及时地对大学生进行心理疏导和有意识的心理训练,则会易于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

辅导员承担心理健康教育的举措
(一) 班级心理健康教育与引导
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需要调动各种教育渠道同时实施才能完成,辅导员的重要性体现在创造良好的心理发展环境从而进行深入的引导以避免大学生经常性地陷入危机状态,维持其心理的顺畅、平和、积极。

关键是要形成主动积极的自我形态,并在此基础上形成自尊心和自信心。

辅导员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对大学生进行心理辅导。

1.学习辅导
根据心理工作者的观点,大学生的学习有三个问题:愿不愿学—态度问题;能不能学—智能问题;会不会学—方法问题。

辅导员的工作主要从“态度问题”、“方法问题”两方面加以辅导。

(1)学习态度:学习态度的教育更多地贯穿于各学科的课堂教学。

但辅导员的优势在于自修课和形势政治课上,通过有目的地对大学生进行训练,能起到对学习态度教育进行补充的作用。

在学科的心理训练原则和方法的指导下,辅导员对于纠正大学生偏科和偏修现象还能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2)学习方法:辅导员工作中的一个难题是如何纠正大学生上课讲话、走神、抄作业、考试舞弊等学习习惯问题。

这些问题仍可归属心理问题,辅导员以科学的指导和训练,就能改变头痛治头、脚痛治脚的被动局面。

指导策略是:在新生入学阶段,根据大学生个体基础帮助新入校学生制订学习计划、自习课计划、复习计划、短期目标、长期目标等,具体到帮助安排一节自习课学什么、如何学;在高年级阶段,帮助大学生了解自身的学习基础和专业学习特点,帮助其制订计划和目标,学生学什么、如何学、何时学,最终达到培养大学生学会学习和学会实践的能力。

2.生活辅导
生活辅导又称人格辅导,目的是促进大学生建立合理的规范、适应社会、学会有意义的生活。

辅导员对大学生的生活辅导主要有社交辅导和情绪辅导。

在校大学生常出现自暴自弃乃至厌学、弃学等情绪,因高手云集、竞争激烈而互相嫉妒,一旦遇到失败或挫折便自暴自弃,从而产生自卑而不合群,产生忌恨。

大学生个体中的友好表现,有羞于开口的,有人缘好具有号召力的,有老被人欺负成为出气筒的;有讲义气的团体,也有良性竞争互相上进的伙伴。

辅导员进行情绪辅导就是要让大学生学会悦纳自己,学会适时、适度、适宜地宣泄自己的情绪又能适当控制自己的情绪;帮助大学生学会调解情绪的方法。

让他们懂得“生活中的艺术是如何驾驭情绪的艺术”。

辅导员进行社交辅导就是要帮助形成正确的社交心理,学会恰当的社交礼仪。

除此之外,辅导员还可以对大学生进行消费辅导帮助其形成正确的金钱观;对大学生进行休闲辅导,帮助大学生调节生活,学会欣赏艺术,亲近自然,以培养其良好的个性。

(三)心理健康教育的方式
优秀的辅导员可以在各班级工作中利用个别谈心解决大学生的各种心理问题,在此基础上辅导员还可以利用每周班会将进行针对性强的集体辅导,形式有专题讲座和心理训练课,前者适合于学习方法的辅导,后者有助于全体参与解决某个情绪,行为问题。

辅导员承担心理健康教育实施的可能性和必要性
(一)辅导员将自身定位成一个心理导师
青年期是人的一生中最容易偏离心理正常状态从而导致不适应行为或产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多发期,如上所述,青年学生学习生活中的许多问题都离不开心理问题。

不成功的辅导员往往是警察或保姆,对大学生的问题缺乏预见和对症下药的方法,而成功的辅导员则把自己看成一个引导者而非与学生产生对立面,对于暴露出的问题不是忙着训斥和禁止,而是能通过事情看本质,懂得遵循大学生心理发展规律,用科学的方法加以心理引导。

把自己当作学生的心理导师,是辅导员承担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条件,也是辅导员师德提高的途径,因为要做到这种角色的转变,就要求辅导员站在一个比学生高的思想层面上,只有悦纳学生,才能教会学生悦纳自己,只有不断锻炼自己的人格,才能做到悦纳学生,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训斥和变相体罚的问题,才能从根本上实现培育人和塑造人的目标。

(二)辅导员自身心理健康知识亟待提高
首先,大学生的心理课程须完善,让其更具有实用性、实效性和针对性,让每个新辅导员都有系统的心理方面的知识和实践的经验。

其次,在职教师的继续教育培训中,心理教育要成为重要组成部分,让每位教师都具备心理健康教育能力,保证学校多渠道的营造心理教育环境。

再次,教师在日常事务中要不断自我教育,自我完善。

教育的目的在于使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

人们不断探索如何发挥教育的功效。

在呼吁素质教育的今天,教学中更应加强思想道德教育,建立健全心理咨询提高辅导员和相关专业教师的总体素质,逐步完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不断努力探索新的经验,引导和帮助大学生成为合格的毕业生,一名优秀的辅导员(导师)任重而道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