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4.4《平行线的判定》教案(1)
湘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4章4.4平行线的判定(第1课时)教学设计
湘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4章4.4平行线的判定(第1课时)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湘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4章4.4节主要讲述平行线的判定方法。
本节课的内容是学生学习几何知识的重要环节,也是学生空间想象能力、逻辑推理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材通过生活实例引入平行线的概念,然后引导学生探究平行线的判定方法,从而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平行线的性质。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平行线的初步知识,对本节课的内容有一定的认知基础。
但是,学生对平行线的判定方法的深入理解还需要引导。
此外,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还需要进一步培养。
三. 教学目标1.理解平行线的判定方法。
2.能运用平行线的判定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平行线的判定方法的掌握。
2.平行线性质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引入平行线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探究教学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平行线的判定方法,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3.实践教学法:通过大量的练习,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平行线的判定方法。
六. 教学准备1.PPT课件:制作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PPT课件,突出平行线的判定方法。
2.练习题:准备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练习题,用于巩固学生所学知识。
3.黑板:用于板书重要知识点和示例。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生活实例,如在 road 上的 cars,引出平行线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讲解并展示PPT课件,呈现平行线的判定方法。
通过示例,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平行线的判定方法。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在课堂上练习平行线的判定方法。
教师可出示一些图形,让学生判断其是否为平行线。
在此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掌握情况,并对学生的错误进行及时纠正。
4.巩固(10分钟)出示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平行线的判定方法进行解决。
教师可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湘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 教案:4.4平行线的判定(一)
课题:4.4.1平行线的判定(一)学习目标:1.了解平行线的判定定理12.应用性质定理和判定1解答简单问题3.学会简单的推理重点:应用性质定理和判定1解答简单问题难点:学会简单的推理教学过程:一、知识回顾(出示ppt 课件)平行线的性质: 同位角:相等 ∠1=∠5 , ∠2=∠6 ∠3=∠7 , ∠4=∠8. 如图,AB ∥CD内错角:相等∠3=∠5 , ∠4=∠6. 同旁内角:互补 ∠4+∠5=180°∠3+∠6=180°师生共同回顾,用语言叙述性质。
二、观察图形,思考问题(出示ppt 课件)观察图中的a ,b 两条直线是否平行?然后任意画一条截线,量一量它的一对同位角,看看你的观察结果是否正确.学生操作、实践,大胆提出见解。
教师提出问题,设疑激趣。
我们已经知道:如果两直线平行,那么同位角相等.反过来,如果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相等,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吗?三、探究交流(出示ppt 课件)如图,直线 AB ,CD 被直线EF 所截,交于M ,N 两点, 同位角∠α 与∠β相等.说明CD ∥AB . 过点N 作直线PQ ∥AB ,则∠ENQ=∠α ,由于 ∠α =∠β,因此∠ENQ=∠β, 从而射线NQ 与射线ND 重合, 于是,直线PQ 与直线CD 重合. 所以CD ∥AB . 平行线的判定方法1: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 同位角相等,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 简单说成: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用数学语言表达: 如图,若∠MEB= ∠MFD ,则AB ∥CD还有其它式子表示吗? A B C D M N 1 2 3 4 5 6 7 8 A B C D E F M N α β P Q A B C D E FM N区别: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判定定理理解:在4.1节中,我们学习了一种画平行线的方法(如图4-28),你能说明这种画法的理由吗?四、应用举例(出示ppt 课件)例1 如图,直线 AB ,CD 被直线EF 所截, ∠1+∠2= 180°, AB 与CD 平行吗?为什么?提示:用等量代换, 推出∠2=∠3即: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注意提醒学生:推理语言的书写。
【湘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4.4《平行线的判定》教案(1)
平行线的判定知识与技能:1、了解证明的基本格式,掌握平行线判定方法的推理过程。
2、学习简单的推理论证说理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通过简单的推理过程的学习,培养学生进行数学推理的习惯和方法,同时培养提高学生“观察-分析-推理-论证”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浓厚兴趣,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
教学重点:平行线判定方法1的推理过程及几何解题的基本格式教学难点:判定定理的形成过程中逻辑推理及书写格式。
教学过程:一、预学:通过预习教材P90—P91的内容,完成下面各题:1.同位角相等,两直线2. 叙述平行线的性质定理1-3,借助图形用数学语言表达。
3、对顶角相等是成立的,反过来“相等的角是对顶角”成立吗?二、探究1、观察。
教材的观察,学生动手量一量,再回答提出的问题。
2、“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是成立的,反过来“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是否还成立呢?如下图,两条直线AB、CD被第三条直线EF所截,有一对同位角相等,即∠END=∠EMB,那么AB与CD平行吗?过N作直线m平行于AB,则∠ENG=∠EMB,由于∠END=∠EMB,因此,∠ENG=∠E ND,从而直线m与CD重合,因此CD∥AB。
判定方法1 两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有一对同位角相等,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
3.说一说:在4.1节中,我们学习了一种画平行线的方法(如图),你能说明这种画法的理由吗?三、精导:例1 如图,直线AB,CD被直线EF所截,∠1+∠2=180°,AB与CD平行吗?为什么?解:因为∠1+∠2 =180°,而∠3 是∠1的补角,即∠1+∠3=180°,所以∠2=∠3.所以AB∥CD(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例2 如图,直线a, b被直线c,d所截,∠1=∠2,说明为什么∠4=∠5.解因为∠1=∠2(已知),∠2=∠3 (对顶角相等),所以∠1=∠3(等量代换).所以a∥b(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因此∠4=∠5(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四、提升:1. 如图,木工用角尺的一边紧靠木料边缘,另一边画两条直线a,b. 这两条直线平行吗?为什么?2. 我们已经知道“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你可以用判定两直线平行的基本事实来说明它的道理吗?教学反思:昨天我所在学校期中考试成绩,有个别同学考的不太理想,跟我发微信,自己在期中考试前已经非常努力的做题了,但最后的成绩却很差。
新湘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4章 相交线与平行线 4.4 平行线的判定 4.4平行线的判断(1)》教案_8
湘教版七年级下册 4.4平行线的判定(1)〖教学目标〗◆1、理解平行线的判定方法1: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2、学会用“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进行简单的几何推理;◆3、体会用实验的方法得出几何性质(规律)的重要性与合理性.〖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是“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的判定方法.◆教学难点:是推理过程的正确表达及推理的原理表述〖教学过程〗1、复习三线八角的知识:如图在图中找出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
2、学生自学90页到91页(看后回答以下问题)(1)86页的平行的性质1与90页的平行的判定1有何联系与区别?(2)91页例1、例2的最后一项的理由的区别是什么?3、合作动手实验引入复习画两条平行线的方法:见书73页(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学生各自作图,然后分组讨论,回答以下问题。
提问:(1)怎样用语言叙述上面的图形?(直线L1,L2被AB 所截)(2)画图过程中,什么角始终保持相等?(同位角相等,即∠1=∠2)(3)直线l1,l2位置关系如何?( L1∥L2)(4)可以叙述为:∵∠1=∠2∴L1∥L2 ( ? )4:平行线的判定方法1:由上面,同学们你能发现判定两直线平行的方法吗?语言叙述: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位角相等,那么这两 条直线平行。
简单地说: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几何叙述:∵∠1=∠2∴L1∥L2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o o A B L 1L 2(图形的平移变换)抽象成几何图形A B 21L 1L 2例题1:如图,∠B+∠C=180°,直线a与b相互平行吗?例题2:如图,∠1=∠3,说明为什么∠4=∠5。
练习1:如图,∠1=∠2,∠3=40°,则∠4 等于()(a)120°(b)130°(c)140°(d)40°练习2:如图,已知∠2=60°,当∠1=()时,a//b。
湘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4.4平行线的判断(1)》教学设计4
湘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4.4平行线的判断(1)》教学设计4一. 教材分析湘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4.4平行线的判断(1)》这一节主要让学生掌握同位角相等、内错角相等、同旁内角互补这三个平行线的判定方法。
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让学生能够判断直线是否平行,提高他们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掌握了平行线的概念以及平行公理,他们对平行线有一定的了解。
但部分学生在判断直线是否平行时,可能会混淆同位角、内错角和同旁内角的概念。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加强对这三个概念的讲解和区分。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同位角相等、内错角相等、同旁内角互补这三个平行线的判定方法。
2.培养学生运用平行线判定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掌握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的概念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2.灵活运用平行线的判定方法判断直线是否平行。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平行线的判定方法。
2.运用实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观察实例,发现平行线的判定规律。
3.采用合作交流法,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4.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直观展示平行线的判定过程。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实例和图片,用于讲解和展示。
2.设计好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3.准备好黑板和粉笔,用于板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生活中的平行线实例,如铁路、公路、书本等,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平行线是如何判断出来的?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呈现(10分钟)讲解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的定义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通过示例,让学生观察并发现平行线的判定规律。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在小组内合作,运用平行线的判定方法判断给出的直线是否平行。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遇到的问题。
4.巩固(10分钟)出示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题目难度可分为基础、提高、挑战三个层次,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
湘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4.4《平行线的判定方法1》教学设计
湘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4.4《平行线的判定方法1》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平行线的判定方法1》是湘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第4章第4节的内容。
本节内容主要介绍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的判定方法。
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同位角相等的含义,掌握用同位角相等来判定两直线平行的方法,并为后续学习其他平行线的判定方法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了直线、射线、线段的基本概念,并对几何图形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是,对于用数学方法来判定两直线是否平行,学生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几何模型,并通过观察、操作、推理等方法,引导学生发现并归纳出平行线的判定方法。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同位角相等的含义,掌握用同位角相等来判定两直线平行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操作、推理的能力,发展学生的几何思维。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同位角相等的含义,用同位角相等来判定两直线平行的方法。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几何模型,并发现平行线的判定方法。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实际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几何模型。
2.启发式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操作、推理,从而发现并归纳出平行线的判定方法。
3.小组合作学习法: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交流,共同探索问题,培养合作意识。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课件,展示实际问题情境和几何模型。
2.教学素材:准备一些实际问题,供学生观察和操作。
3.板书设计:设计板书,突出平行线的判定方法。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设置一个实际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几何模型。
例如,教师可以展示一张图片,图片中有两条直线被一条横线切割,形成了一对同位角。
教师提问:“这两条直线是否平行?”让学生观察并思考。
新湘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4章 相交线与平行线 4.4 平行线的判定 4.4平行线的判断(1)》教案_17
平行线的判定的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一)教材地位和作用本课位于湘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四章第四节第一课时,主要内容是让学生在充分感性认识的基础上体会平行线的第一种判定方法,这是空间与图形领域的基本知识,是在学习了相交线的基础上对平面内两直线位置关系的进一步深入和拓展。
同时又为后面学习三角形、四边形等知识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因此,本节课的学习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1.了解推理、证明的格式,理解判定定理的证法.2.掌握平行线的第一个判定定理,会用判定公理及定理进行简单的推理论证.3.通过对判定定理的推导,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进行推理的能力.(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探索两直线平行的条件及判定定理的推导教学难点:平行线判定定理1的应用二、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引发学生的注意.探究:如图,三根木条相交成∠1,∠2,固定木条b、c,转动木条a , 观察∠1,∠2满足什么条件时直线a与b平行?通过动画的形式猜想以下三种情况a与b的平行情况。
猜想证明:如图,直线AB,CD被直线EF所截,交于M,N 两点,已知同位角∠α与∠β相等,求证: CD∥AB证明:过点N 作直线PQ ∥AB ,则 ∠=∠ENQ α.由于∠=∠αβ ,因此∠=∠ENQ β,从而射线NQ 与射线ND 重合,于是直线PQ 与直线CD 重合.因此CD ∥AB .设计意图: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用动画的形式转动木条a ,让学生从视觉上去感知两直线平行的条件,再通过小组合作证明猜想,从而得出判定方法,规范学生用数学语言去论证结论。
平行线的判定方法1: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位角相等,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 归纳: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几何语言: ∵ ∠1 = ∠2 (已知)∴ a ∥ b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设计意图:通过小组的合作交流,充分调动学生观察、思考、归纳的积极性,得出结论,让学生学会用数学语言表述结论。
(二)学以致用在4.1节中,我们学习了一种画平行线的方法,现在你能说明这种画法的理由了吗?设计意图:用所得结论去解释前面所学知识,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同时能让学生加深对判定定理的理解。
湘教版七下数学第4章相交线与平行线4.4平行线的判定4.4.1平行线的判定教学设计
湘教版七下数学第4章相交线与平行线4.4平行线的判定4.4.1平行线的判定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湘教版七下数学第4章相交线与平行线4.4平行线的判定4.4.1平行线的判定主要介绍了平行线的判定方法。
本节课的内容是学生进一步理解平行线的概念,掌握平行线的判定方法,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掌握了相交线的概念,并能运用相交线解决一些简单问题。
但对于平行线的判定方法,学生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从已知的相交线概念出发,逐步过渡到平行线的判定方法。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掌握平行线的判定方法,能运用平行线的判定方法解决一些简单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操作、猜想、验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平行线的判定方法。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相交线概念过渡到平行线的判定方法。
五. 教学方法1.引导法:教师通过提问、引导,激发学生的思考,引导学生从已知的相交线概念出发,探索平行线的判定方法。
2.合作学习法:学生分组进行观察、操作、猜想、验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3.情境教学法:教师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运用平行线的判定方法,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课件、教具,以便于进行直观演示。
2.准备一些实际问题,用于巩固和拓展学生的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导学生回顾相交线的概念,并提出问题:那么,平行线有什么特点呢?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课件或教具,呈现一些平行线的图形,让学生观察并总结平行线的特点。
3.操练(10分钟)教师提出一些有关平行线的问题,让学生分组进行讨论、操作、猜想、验证,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动手能力。
部审湘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4.4 第1课时《平行线的判定方法》教学设计1
部审湘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4.4 第1课时《平行线的判定方法》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平行线的判定方法》是湘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4.4章节的内容,这部分内容主要是让学生掌握平行线的判定方法。
在学习了直线、射线、线段的基础上,学生需要进一步理解平行线的概念,并学会运用判定方法判断两条直线是否平行。
教材通过丰富的实例和图示,引导学生探究和发现平行线的判定规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几何基础,对直线、射线、线段有了初步的认识。
但是,对于平行线的判定方法,他们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通过生动的实例和图示,让学生直观地理解平行线的概念,逐步引导学生掌握平行线的判定方法。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掌握平行线的判定方法,能够运用判定方法判断两条直线是否平行。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操作、讨论等环节,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勇于探索的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平行线的判定方法。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发现并理解平行线的判定规律。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实例和图示,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和理解平行线的概念。
2.引导发现法: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操作、讨论,发现平行线的判定规律。
3.实践操作法:让学生动手画图、操作,加深对平行线判定方法的理解。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实例和图示,用于引导学生观察和操作。
2.准备判定方法的教学素材,用于巩固和拓展环节。
3.准备黑板和粉笔,用于板书和讲解。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提问方式复习直线、射线、线段的知识,引导学生进入对平行线的思考。
2.呈现(10分钟)展示实例和图示,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其中的平行线。
引导学生发现平行线的特征,并总结出平行线的定义。
湘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4.4平行线的判断(1)》教学设计
湘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4.4平行线的判断(1)》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4.4平行线的判断(1)》是湘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的一个重要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掌握同位角相等、内错角相等、同旁内角互补这三个平行线的判断方法,并能够运用这些方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片和实例,引导学生探究平行线的性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推理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学习了平行线的概念、性质和画法,对平行线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在判断平行线时,容易混淆同位角、内错角和同旁内角的概念,以及对这三个判断方法的应用还不够熟练。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明确这三个概念的区别,并通过大量的练习让学生熟练运用判断方法。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同位角相等、内错角相等、同旁内角互补这三个平行线的判断方法,并能运用这些方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推理等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推理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积极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掌握同位角相等、内错角相等、同旁内角互补这三个平行线的判断方法。
2.难点:明确同位角、内错角和同旁内角的概念,并熟练运用这三个判断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引导发现法:教师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发现平行线的判断方法。
2.实践操作法:学生通过画图、测量等实践活动,加深对平行线判断方法的理解。
3.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交流解题思路,培养合作交流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直尺、三角板、多媒体设备。
2.学具:学生每人准备一套测量工具(如量角器、直尺等)。
3.教学素材:准备一些关于平行线的图片和实例。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平行线图片,如楼梯、铁轨等,引导学生回顾平行线的概念,激发学生对本节课的兴趣。
新湘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4章相交线与平行线4.4平行线的判定4.4平行线的判断(1)》教案_0
4.4平行线的判定(1)教学目标:1、掌握平行线的三种判定方法。
并会运用所学方法来判断两条直线是否平行。
2、会根据判定方法进行简单的推理并学会用数学符号写出简单的推理过程。
重点难点:重点:两直线平行的条件的探索及运用。
难点:理解“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及正确地书写简单的推理过程。
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1. 平行线有哪些性质?2. 如图,点B ,A ,E 在一条直线上,若AD ∥BC ,那么:(1)∠1=∠,根据是(2)∠2=∠,根据是(3)∠DAB +∠= ,根据是3. 怎样画平行线?二.探究新知(1)在上述画平行线的过程中,什么角始终保持相等?(同位角)(2)直线a ,b 位置关系如何?(两直线平行)判定两直线平行方法1: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位角相等,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简单说成: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符号语言:∵∠1=∠2(已知)∴a ∥b(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分析:上面的推理与下面的推理有什么不同?∵a ∥b(已知) ∴∠1=∠2( 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练习1 如图2,∠2=∠1 ,你能得出哪两条直线平行?练习2(1)如图,∠2=∠3时,?(2) ∠1=?时,a ∥b . (3) ∠3=∠4时, a ∥b ? 说一说由3= 4,可推出a//b 吗?如何推出?写出你的推理过程21C 43baEC D B A 12 12 ab 图2 ABE CD 12 c解:∵3=4(已知)4= 2(对顶角相等)3= 2a//b(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判定两直线平行方法2: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内错角相等,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简单说成: 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符号语言:如图∵∠3=∠4(已知)∴a ∥b (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说一说(3)如果1+2=1800能判定a//b 吗? 解:能, 因为1+2=180 1+3=180 所以2= 3 所以a//b 判定两直线平行方法3: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旁内角互补,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 简单说成: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新湘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4章 相交线与平行线 4.4 平行线的判定 4.4平行线的判断(1)》教案_13
4.4平行线的判定(1)教学设计教学目的:1.掌握平行线的判定方法1: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2.了解推理、证明的基本格式,掌握平行线的判定方法1的推理过程.3.培养学生初步学会执果索因和由因导果的数学推理的习惯和方法. 教学重点:平行线的判定方法1及应用,逻辑推理的基本格式.教学难点:理解平行线判定方法1的形成过程中的逻辑推理及书写格式.教学过程:一.复习回顾1.平行线的性质定理1、2、3分别是什么?答:性质定理1: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性质定理2: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性质定理3: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2.到目前为止,你有几种方法能判定两直线平行?答:两种方法,分别是:(1)定义判定:在同一平面内,没有公共点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2)平行线的传递性: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3.我们知道:“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是成立的,反过来,“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成立吗?这就是是我们今天所要探究的内容.(揭示课题:4.4平行线的判定1) 二.探究新知1.问题引入:思考P90的“探究”内容, 如图1所示,将木条a,c 固定不动,使c 与a 的夹角β为120°,木条b 首先与木条c 重合,然后将木条b 绕点A 顺时针方向 分别旋转60°、120°、150°,则c 与b 的夹角α等于多少 度时,a//b?(1) 【观察】:b 应绕点A 顺时针方向旋转何位置时才能使a//b,此时量一量∠α的度数.(2) 【感知】:当∠α=∠β=120°时,a//b.(3) 【验证】:如图2,直线AB 、CD 被直线EF 所截,交于M 、N 两点,如果同位角∠α=∠β,则AB//CD.证明:过点N 作直线PQ//AB,则∠ENQ=∠α(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又∵∠α=∠β(已知),∴∠ENQ=∠β(等量代换)∴射线NQ 与射线ND 重合,即直线PQ 与CD 重合. ∴CD//AB【说明】:此命题的证明方法是采用了“同一法”进行证明。
新湘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4章 相交线与平行线 4.4 平行线的判定 4.4平行线的判断(1)》教案_24
4.4 平行线的判定教学目标:1、掌握平行线判定1并利用它探索并证明平行线判定2、3。
2、通过经历推理的过程,培养学生进行数学推理的习惯和方法。
同时提高学生“观察—分析—推理—论证”的能力。
3、在经历推理的过程中体会到数学推理过程的严谨性、感受数学的逻辑之美、理性之美。
教学重点:平行线的三种判定方法的运用教学难点:平行线判定定理的探究教学过程:一、新课引入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哪些判定两直线平行的方法?你觉得使用起来方便吗?今天我们就来探索方便使用操作的判定两直线平行的方法。
请说一说五星红旗是什么形状的呢?那么她的两组对边是有怎样的位置关系呢?你有什么方法来判定呢?那么你知道裁缝师傅是用什么样的方法来剪裁,才能使她的对边平行的吗?二、新课讲授(一)探究我们把五星红旗的一条侧边和底边看作是直线,你能利用直角三角板和直尺做出五星红旗的另外一条边吗?三角板在这个过程中起到了怎样的作用呢?(保证∠1的度数始终是90°)三角形所停的任何位置所做出的直线是否都与直线a平行呢?你从中能悟出什么结论?(只要∠1=∠2=90°则a//b)这是一件非常奇妙的事情,我们用角的数量关系验证了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
这样的联系和转化让我们的判断更加便捷,更加理性。
但是90°的角毕竟是一种特殊的角,如果我们把∠1的度数改变一下,是否还会有相同的结果呢?(二) 归纳也就是说我们通过刚才的探索得到了一个基本事实“在两直线被第三直线所截时,如果∠1=∠2,那么a//b”请观察∠1与∠2的位置关系,然后用文字语言将刚才的到的结论描述出来(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三)推广现在我们已经掌握了一种判断两直线平行的方法。
利用的是三线八角中的同位角的数量关系。
那么,三线八角中还有哪几种角呢?他们的的数量关系可以判定两直线平行吗?和你的伙伴一起探索并发现分享给同学们。
结论: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湘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4.4《平行线的判定》教案
(湘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4.4《平行线的判定》教案一. 教材分析《平行线的判定》是湘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4章第4节的内容。
本节主要让学生掌握同位角相等、内错角相等、同旁内角互补这三个平行线的判定方法,并通过实际例题让学生学会运用这些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通过生活实例引入平行线的概念,引导学生探究平行线的性质,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推理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内容前,已经掌握了角的定义、分类,以及平行线的概念。
但部分学生对概念的理解不够深入,对平行线的判定方法的应用还不够熟练。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性地进行讲解和辅导,帮助学生巩固知识,提高解题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理解并掌握同位角相等、内错角相等、同旁内角互补这三个平行线的判定方法。
2.学会运用平行线的判定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推理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掌握平行线的判定方法,能运用平行线的判定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2.教学难点:对平行线判定方法的灵活运用,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引入平行线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探究平行线的性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推理能力。
3.案例教学法:通过实际例题,让学生学会运用平行线的判定方法解决问题。
4.小组合作学习:鼓励学生相互讨论、交流,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课件,展示平行线的判定方法及实际例题。
2.练习题:准备相应的练习题,巩固学生的知识。
3.教学道具:准备一些实物模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平行线的概念。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生活实例引入平行线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展示一张 road map,让学生找出其中的平行线。
2.呈现(10分钟)讲解同位角相等、内错角相等、同旁内角互补这三个平行线的判定方法,并通过动画演示,让学生直观地理解这些判定方法。
部审湘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4.4第1课时《平行线的判定方法》说课稿1
部审湘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4.4 第1课时《平行线的判定方法》说课稿1一. 教材分析《平行线的判定方法》是部审湘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4章第4节的内容。
本节课主要介绍了平行线的判定方法,是学生继小学阶段对平行线的初步认识后,进一步深入研究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
教材通过生动的实例和丰富的练习,让学生在探究中掌握平行线的判定方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平行线有了初步的认识。
但是,对于平行线的判定方法,他们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以学生为主体,引导他们通过观察、思考、探究,来理解和掌握平行线的判定方法。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掌握平行线的判定方法,能运用判定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思考、探究,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他们勇于探究、积极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平行线的判定方法。
2.教学难点:理解和运用平行线的判定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引导发现法、问题驱动法、合作交流法。
2.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发学生对平行线的判定方法的思考,导入新课。
2.探究平行线的判定方法: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发现并总结平行线的判定方法。
3.讲解与演示: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平行线的判定方法,并用黑板、粉笔进行讲解和演示。
4.练习与巩固:布置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解答,巩固所学内容。
5.总结与拓展: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并思考如何运用平行线的判定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平行线的判定方法1.(1)同位角相等(2)内错角相等(3)同旁内角互补2.一条直线垂直于两条平行线中的一条,也垂直于另一条。
湘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4.4《平行线的判定方法1》说课稿
湘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4.4《平行线的判定方法1》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平行线的判定方法1》是湘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第4章第4节的内容。
本节课的主要任务是让学生掌握同位角相等、内错角相等、同旁内角互补的平行线判定方法。
在教材中,通过生活实例引入平行线的概念,然后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探究,总结出平行线的判定方法。
教材还配备了丰富的练习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了直线、射线、线段的基本概念,对图形的观察和分析能力有一定的基础。
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对平行线的判定方法理解不深,容易与相似的概念混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交流,加深对平行线判定方法的理解。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掌握同位角相等、内错角相等、同旁内角互补的平行线判定方法,能够运用这些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思考、交流,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勇于探究、积极思考的良好学习态度。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掌握平行线的判定方法。
2.教学难点:理解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的含义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教学法、小组讨论法等。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练习题等辅助教学。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生活实例引入平行线的概念,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探究平行线的判定方法:让学生分小组讨论,总结出同位角相等、内错角相等、同旁内角互补的平行线判定方法。
3.讲解与演示:教师对平行线判定方法进行讲解,并用多媒体课件或实物模型进行演示,帮助学生加深理解。
4.练习与巩固:让学生进行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教师可提供一些类似的练习题,让学生学会灵活运用。
5.总结与反思: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平行线的判定方法,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
新湘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4章 相交线与平行线 4.4 平行线的判定 4.4平行线的判断(1)》教案_14
4.4.1平行线的判定(一)学习目标:1.了解平行线的判定方法“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2.学会运用这一判定方法进行简单的几何推理。
过程与方法:经历探索直线平行的条件的过程,掌握直线平等的条件,并能解决一些问题。
情感与态度: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推理能力和有条理的表达能力教学重点: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教学难点:运用平行线的判定方法进行简单的几何推理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初步认知1.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是2. 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是平行直线。
3.如何判定两条直线是平行直线呢?二.思考探究,获取新知1.动手操作移动活动木条,如右图所示,将木条a,c固定在桌面上,使c与a的夹角β为120°,木条B与木条c重合,然后将木条b绕点A按顺时针方向分别旋转60°,120°,150°,则c与b的夹角α等于多少度时,a∥b?同学们组内讨论,你能用几何推理的方法说明这个结论吗?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若同位角相等,则两直线平行。
简单地说: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2.如图2-43中l与l' 有什么关系?你能简单的说说为什么吗?3.如图:已知∠1+ ∠2=180°,AB∥CD吗?为什么?因为∠1+ ∠2=180∠1+ ∠3=180所以∠2=∠3所以AB∥CD(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三.运用新知,深化理解互动探究一:如图,直线a,b被直线c,d所截,已知∠1=∠2,说明为什么∠4=∠5。
解:因为∠1=∠2321E F∠2=∠3 所以 ∠1=∠3所以 a ∥b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所以 ∠4=∠5互动探究二:如图,若∠1=52°,问应使∠C 为多少度才能使直线AB ∥直线CD .) 1C互动探究三:如图,直线l 与直线a ,b ,c 分别相交,且∠1=∠2=∠3(1)从∠1=∠2可以得出那两条直线平行?为什么? (2)从∠1=∠3可以得出那两条直线平行?为什么? 解:(1)因为从∠1=∠2(已知)所以a ∥b ( )(2)将∠1的对顶角记作∠4,则∠1=∠4( ) 因为从∠1=∠3(已知)得∠3= (等量代换)所以a ∥c ( )课堂练习1.如图,已知∠1=120°,∠C =60°,说明AB∥CD 的理由.2.如图,已知AB∥DC,∠D =125°,∠CBE =55°,AD 与BC 平行吗?为什么?3.如图,已知∠ADC=∠EFC,∠3=∠C,试说明:∠1=∠2.31452a bcd四.师生互动,课堂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谈谈你的收获和感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平行线的判定
知识与技能:
1、了解证明的基本格式,掌握平行线判定方法的推理过程。
2、学习简单的推理论证说理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
通过简单的推理过程的学习,培养学生进行数学推理的习惯和方法,同时培养提高学生“观察-分析-推理-论证”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浓厚兴趣,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
教学重点:
平行线判定方法1的推理过程及几何解题的基本格式
教学难点:
判定定理的形成过程中逻辑推理及书写格式。
教学过程:
一、预学:
通过预习教材P90—P91的内容,完成下面各题:
1.同位角相等,两直线
2. 叙述平行线的性质定理1-3,借助图形用数学语言表达。
3、对顶角相等是成立的,反过来“相等的角是对顶角”成立吗?
二、探究
1、观察。
教材的观察,学生动手量一量,再回答提出的问题。
2、“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是成立的,反过来“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是否还成立呢?
如下图,两条直线AB、CD被第三条直线EF所截,有一对同位角相等,即∠END=∠EMB,那么AB与CD平行吗?过N作直线m平行于AB,则∠ENG=∠EMB,由于∠END=∠EMB,因此,∠ENG=∠E ND,从而直线m与CD重合,因此CD∥AB。
判定方法1 两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有一对同位角相等,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
3.说一说:在
4.1节中,我们学习了一种画平行线的方法(如图),你能说明这种画法的理由吗?
三、精导:
例1 如图,直线AB,CD被直线EF所截,∠1+∠2=180°,AB与CD
平行吗?为什么?
解:因为∠1+∠2 =180°,
而∠3 是∠1的补角,
即∠1+∠3=180°,
所以∠2=∠3.
所以AB∥CD(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例2 如图,直线a, b被直线c,d所截,∠1=∠2,说明为什么
∠4=∠5.
解因为∠1=∠2(已知),
∠2=∠3 (对顶角相等),
所以∠1=∠3(等量代换).
所以a∥b(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因此∠4=∠5(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四、提升:
1. 如图,木工用角尺的一边紧靠木料边缘,另一边画两条直线a,b. 这两条直线平行吗?为什么?
2. 我们已经知道“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你可以用判定两直线平行的基本事实来说明它的道理吗?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