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台防雷技术的研究及其应用
防雷减灾管理及综合防雷减灾技术的应用和发展研究
防雷减灾管理及综合防雷减灾技术的应用和发展研究随着电子科技的不断发展,雷电对人类产生的威胁也日益突显。
雷电灾害对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了严重威胁,因此对防雷减灾管理及综合防雷减灾技术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对当前防雷减灾管理和综合防雷减灾技术的应用和发展进行深入探讨。
一、防雷减灾管理的现状防雷减灾管理是指通过科学的手段来预防雷电灾害,并通过有效的方法来处理灾害发生时的应对措施。
目前,我国的防雷减灾管理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防雷技术标准制定和落实我国制定了一系列的防雷技术标准,包括建筑物的防雷设计标准、雷电监测技术标准等。
实际上这些标准的执行并不够到位,导致很多建筑物的防雷设计并不符合标准要求。
加强对防雷技术标准的落实是当前防雷减灾管理的主要任务之一。
2. 防雷设施的建设和维护在一些重要公共建筑和设施中,防雷设施的建设和维护十分重要。
在一些地方,由于对防雷设施的重视不够,导致了防雷设施建设不达标或者维护不及时,增加了雷电灾害的发生风险。
3. 人员防护技术的推广与应用雷电灾害会对人员的健康和生命安全造成威胁,因此对人员防护技术的推广与应用也尤为重要。
目前,一些高风险行业和工作岗位已经开始应用雷电防护装备和技术,但在大众领域中的普及程度还有待提高。
以上就是目前我国防雷减灾管理的主要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下面将对综合防雷减灾技术的应用和发展进行研究。
二、综合防雷减灾技术的应用综合防雷减灾技术是指将雷电灾害的预防、监测、应对等技术手段综合利用,以降低雷电灾害的发生风险,减少灾害损失。
目前,综合防雷减灾技术已经在一些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推广。
1. 雷电监测技术的应用雷电监测技术是指使用现代科技手段来对雷电活动进行实时监测和分析。
通过雷电监测技术,可以及时掌握雷电的活动规律和可能的发生范围,从而在灾害发生前进行预警和应对。
随着物联网技术的发展,智能化防雷设施已经开始在一些建筑和设施中得到应用。
这些设施可以通过感知雷电活动并自动响应,提高了防护效果和减少了人工维护成本。
遥测地震台站的防雷思考
为 了进 一步对 遥测 台站 防雷进行 探讨 , 借鉴《 建筑物 防雷设计 规范 》 G 0 5 —4 、 建筑 ( B 5 0 79 ) 《 物 电子信息 系统 防雷技术 规范 》 GB 5 3 32 0 ) 民用建 筑 电器设 计 规 范 》J J T1 -2 , ( 0 4— 0 4 和《 (G / 69 ) 对其进 行风 险评估 。设定 , 在雷 雨季 节 , 断 台站 的交流供 电线路 , 切 采用 自然能 供 电 ; 如果 有线 传输 , 采用 光纤传 输 , 样就 可 以把 遥测地 震 台作 为一个 孤立 的一般 民用建 筑看待 。 则 这 2 3 1 遥测地 震 台站年雷 击次 数估算 。如 果把遥测 地震 台站 当作 民用建 筑看 待 , 是否需 要 .. 其 防雷 , 防雷等 级如何认 定 , 关键 因素是估 算建 筑物年 预计雷击 次数 N 。下 面参 考《 民用 建 筑 电 器设 计规 范 》J J T 69 ) 建筑 物 防雷设计 规 范 》GB 5 0 79 ) 估 算 遥测 地震 台站 的 防 (G / 1 —2 和《 ( 0 5- 4 ,
入, 以尽 可 能地满 足人 民群 众 对地 震 安 全 的 需 要 。遥 测地 震 台站 作 为 工作 效 率 高 、 设 速 度 建
快、 投入 少 、 占地少 、 护成 本小 的工作 方式 在全 国普遍 推广 。“ 维 十五 ” 以来 , 四川 省境 内就新 仅
增 专业 和专用 遥测 地震 台站 6 个 , 0余 而且 随着 灾后 重 建 、 济 社会 的进 一 步发 展 和西 电东送 经
等重大工 程 的持续 , 种增 长趋 势还 在不 断发展 。雷 电灾 害是传 统 地震 台站 的主要 灾害 之一 , 这
浅谈地震台站防雷设备检查技巧
防
灾
减
灾
学
报
Vo | 8 No2 l . 2
J OURNAL O S S E P VE I F DI A T R RE NT ON AND REDUC I T ON
Jn 2 1 u.02
浅谈地震 台站 防雷设备检查技 巧
童 政 ,刘 晓峰 ,黄 迅 ,王 世 昌
击 产 生 的 电压 电流远 高 于 感 应雷 击 ,对 仪器 损
害 大 。 直 接 雷 击 发 生 次 数 很 少 , 占百 分 之 几 ,
1 雷 击形 式 、传 播 途 径
首 先 了解 雷 电特 征 ,雷 击 的形 式一 般 分 为 直 接雷 击 和 感应 雷 击 。直 接 雷 击 是带 电 的云 层 与大 地 上某 一 点之 间发 生迅 猛 的放 电 现象 ,当
综合 化 、 自动化 程 度 日益 增 高 ,数 字 化 仪 器 研 制 朝着 高 、精 、密 的方 向发 展 ,仪 器 内部 电子 设备 高度 集成 化 。 由于 仪器 内部 工作 电压 很 低 ,
一
击 是 在 直击 雷 放 电过 程 中 ,强 大 的脉 冲 电流 对 周 围 的导线 或 金 属物 产 生 电磁 感 应 发 生 高 电压 而 发 生 闪击 现 象 的二 次 雷击 。感 应 雷 击 坏仪 器 后 ,从 电路 板 、电子 元 件 表 面很 难 看 出 被击 坏 或烧 焦 糊气 味 ,损坏 轻 。直接 雷 击 和 感 应 雷击
收 稿 日期 :2 1 - 1 0 02 0 - 1
修 订 日期 :2 1 — 2 2 02 0 — 6
作 者 简 介 :童 政 (9 4 ) 1 8 一 ,男 ,河 南 省 郑 州市 人 ,助 理 工 程 师 , 现 主 要 从 事 地 震 前 兆 分 析 、处 理 以 及 地 震 监 测 预 报 的 研 究 工 作 。
中国地震监测数据的分析与应用
中国地震监测数据的分析与应用地震是一种自然灾害,经常给人们的生活和财产造成巨大的损失。
为了对地震进行及时预警和准确响应,中国进行了长期而深入的地震监测工作。
本文将对中国地震监测数据进行分析,并探讨它在地震预警和防灾减灾方面的应用。
一、中国地震监测体系中国地震监测体系是由国家地震监测预报中心、各省级地震局和地震台网组成的网络。
其中,地震台网是最重要的一部分,陆地地震台网通过布设在全国各个地区的地震仪器和设备,能够实时收集和传输地震数据。
这些数据包括地震的发生时间、震级、震源深度等关键信息。
二、地震数据的分析地震数据的分析是根据收集到的地震监测数据,对地震的规律和趋势进行研究和判断。
主要方法包括震相分析、地震波形分析、震源机制研究等。
1. 震相分析震相是指地震波在地球内部的传播路径和速度。
通过分析震相,可以确定地震的震源位置、地震波传播路径等信息。
震相分析可以通过计算机模拟和人工观测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2. 地震波形分析地震波形是指地震产生的地面振动信号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变化图像。
通过分析地震波形,可以确定地震的震级、震源特性等信息。
地震波形分析是地震研究中的重要方法之一。
3. 震源机制研究震源机制是指地震发生时的破裂面和破裂方式。
通过研究震源机制,可以了解地震的发生原因和地球内部的构造变化。
震源机制研究对于地震预测和防灾减灾具有重要意义。
三、地震数据的应用地震监测数据在地震预警和防灾减灾方面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1. 地震预警地震监测数据可以用于实时地震预警,及时告知可能受到地震影响的地区,使人们有足够的时间采取应对措施。
地震预警系统的建立和精确预警的关键在于对地震监测数据的准确分析。
2. 地震灾害评估通过对地震监测数据的分析,可以快速评估地震灾害的程度和影响范围。
这对于灾害应急救援工作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可以合理调配救援力量和资源。
3. 地震科学研究地震监测数据是地震科学研究的基础数据,可以用于研究地震发生的规律、地球内部的构造和地震预测等。
浅谈RBN-DGNSS台站防雷
浅谈RBN-DGNSS台站防雷摘要:近岸无线电指向标-差分GPS(RBN-DGNSS)是GNSS陆基增强型的关键技术,由指向标-差分GPS和指向标-差分北斗星等多种GPS信号构成。
本项目采用中波射频点对283.5kHz-325kHz的GNSS伪距差校正信号进行广播,实现对沿岸用户的高精密定位,为沿岸军民用户带来极大的社会与经济利益。
在这一背景下,本文就RBN-DNSS台的雷电防护进行了详细的研究。
关键词:RBN-DGNSS台站;防雷;措施;安全引言:雷电是一种在极短的时间里以极强的脉冲方式传播的闪电,其直接劈落不仅会造成人身伤害,而且还会引起建筑部件和各种设施的瞬间过高的温度而发生爆炸。
可见,雷电流对人体和物体的伤害很大,所以,就RBN-DGNSS台的雷电防护问题进行一些探讨是非常有意义的。
一、RBN-DGNSS台站防雷的必要性(一)、RBN-DNSS台是保障船舶入港和沿岸水道通航安全的关键设备。
由于台站的传输要求,为了确保接收到的天线的传输高度,一般都选择在沿海岛屿或边缘等孤立的高耸区域。
以上区域均属闪电频发区域,对台站设备造成的损害相对较大。
(二)、闪电在台的发射区周围的地表土层中的导电率对闪电的传播有一定的影响。
地下介质为岩体时,其导电性和接地电阻均会增大,不利于雷电流的传播。
极易对传输天线装置产生雷电损伤。
(三)、若台站未采取适当的防雷措施,则在一次闪电袭击后,不仅会引起设备停机,信号发射中断,而且还会引起台站工作人员的死亡及台站设备的损坏。
台站按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事处《海事系统助航设施防雷技术规范》的规定,为I级避雷器。
所以,在我国RBNDGNSS台上做好防雷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二、RBN-DGNSS台站防雷工作现状RBN-DGNSS台的雷电防护内容有:防雷电直击、防雷电感生及防雷电波入侵。
在防雷工程中,应设置防雷针、防雷带或防雷网。
针对雷电感应及雷电波入侵电力线路造成的过电压,通常采用在电力或资讯装置上加装避雷器或浪涌保护器。
防雷技术在湖南地震台站的应用
备集聚 场所 ,也 同样对 地震 台站具 有普遍 的指 导作
用 。 目前地震 台站经 过 “ 五 ” 十五 ” 的建 设和 九 、“ 改造 ,基 本实现 了数字 化 、综合化 、 自动 化和 网络 化 。提 供 的观测 资料为 地震预报 和地 震科 学研 究做 出了重 要贡献 。为 了产 出稳 定 、可靠 和连 续 的监 测 资料 ,保证 地震观 测 台站 的正常运 行 ,做 好防雷 工
筮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鲞笈 翅
21 0 0年 9月
防
灾 科
技
学
院
学
报
Vo11 No. .2. 3 Se 2 0 p.01
J. fI fm t fD ia trPrve ton O ns i c o s se e n i
防雷技术在湖 南地震 台站 的应用
童 敏 ,童迎世 ,童 琼
直 击 雷 蕴 含 极 大 的 能 量 , 电 压 峰 值 可 达 50 K ,具有 极大 的破坏 力 。如建筑 物直 接被 雷击 00 v
中, 巨大 的 电流 沿引下 线入 地 ,会 造成 以下三 种影
响:
1 巨大 的雷 电流 在 数微 秒 时 间 内流 下 地 ,使 ) 地 电位迅 速抬 高 ,造成 反击 事故 ,危 害人 身和 设备 安全 。 2 )雷 电流 产 生强 大 的 电磁波 ,在 电源 线和 信 号线 上感应 极 高的脉 冲 电压 。 3 )雷 电流 流 经 电气 设备 产 生极 高 的热 量 ,造 成火 灾或爆 炸 事故 。
14 开 关过电压 .
低 限度 ,在前 人研 究的基础 上 ,吸取 国 内外 的先进
技术 思路 、先进方 法手段 ,采用 先进 的器件装 置 , 结 合 我 国地 震 台 站 的 实 际情 况 采取 综 合 防 雷 的思
地震台站的防雷技术探讨
感应 出圈套的电势动。如果防雷装置与建筑物 内外电气设备、 电线或其他金属管道的绝缘距
作 者 简 介 ; 锋 吉 ( 9 40 ~) 男 , 程 师 ,0 3年 毕 业 于 哈 尔滨 工 程大 学 计 算 机 科 学 与 技 术 专 业 , 王 1 7—5 , 工 20 主要 从 事 地 震 监 测 管 理 和 技 术 工 作 基金项 目: 山东 省 地 震 局 合 同 制 项 目 本 文 收 到 日期 :0 80 —0 2 0— 22
与实践 , 已积 累起 很 多有关 防雷 的知识 和经 验 , 成 一 系 列对 防雷 行 之有 效 的方法 和 技 术 , 形 这
些 方法 和技 术 对地震 台站 的防雷 同样具 有普 遍 的指 导意义 ( 长江 等 , 9 9 郑 柯献 等 ,0 5 。 王 19 ; 2 0 )
1 雷 电 的特性
击 , 为跨步 电压 。当雷 电流流 经 引下线 和接 地装 置 时 , 此 由于引 下线 本身 和接 地装置 都有 电阻
和 电抗 , 因而 会 产 生较 高 的 电压 降 , 的甚 至 高达 几 万 伏 , 人 接触 引 下 线 , 有 若 就会 发 生 触 电事
故。
( ) 电波 侵入 。雷 电对架 空 电力 、 4雷 通讯 线路 或 金 属 管 道作 用 , 生 的 雷 电波 可 能沿 着 这 产 些管 线侵 入屋 内的仪器 、 电柜 , 配 危及 人身 及设 备安 全 。
雷 电是 大 气在气 流 作用 下 , 生异性 电荷 的积 累 , 某 处空 气 被 击 穿 , 产 使 电荷 中和产 生强 烈
光 、 的现 象 。雷 电有两 个放 电参 数 : 热 ①起 主要破 坏 作用 的雷 电流 , 常达 到几 十到 2 0余 千 安 , 0
地震台站应用防雷技术探讨
1 雷 电对 地 震 台 站 的危 害
1 1 认 识 雷 电 的 危 害 .
自然灾 害 中 , 电引起 的灾害算 得 上最 为严 重 的一种 。除它本 身具 有 巨大 的破坏 性外 , 雷 还 因为雷 电发 生频 度高 , 年年重 复 发生 。据估 计 , 且 全球 每 年大 约有 1 O亿 次雷 暴发 生 , 均 每小 平 时大 约发 生 20 0次 雷暴 , 0 而每分 钟平 均产 生 1 3次 云对地 闪 电 。就地 球 整个 表 面来 说 落地 - 闪 电( 称落 地雷 ) 秒钟 就有 3 - 1 0次 。 或 每 0 0 雷 电破坏 作用 表 现在 : 大 的电流 、 强 炽热 的 高温 、 烈 的 冲击 波 、 猛 剧变 的电磁场 和 强烈 的 电
地 震 台站 应 用 防 雷技 术 探 讨
黄锡 定 梁焕 贞
( 国北京 108 中 0 0 5中 国地 震 局 地 壳 应 力研 究 所 )
摘要
从 分 析 雷 电 如 何 危 害 地 震 台站 人 手 , 对 地 震 台 站 的 实 际 , 绍 怎 样 应 用 防 雷 技 术 , 到 减 针 介 达
维普资讯
地 震 地 磁 观 测 与 研 究
第2 8卷
2 07年 0
第 5期
1 O月
SEI SM 0 L0 GI CA L ND E0M AG NET I A G C 0 BSERV A T1 N ND ES 0 A R EA RCH
V Ol28 N O 5 0 C t 2 07 0
雷 电流 强大 的 冲击机 械效 应 和热效 应将 使 电子设 备 、 器 件 遭 受严 重 毁 坏 。尽 管 雷 电直 元 击 电子设 备 的可能 性 不大 , 但是 雷击 附 近大地 、 建筑 物 、 流 供 电线 路 或 空 中雷 电感 应形 成 的 交 冲击过 电压 , 都有 可能 通过 与之 相连 的电源线 、 信号 传 输 线 或接 地 系 统 , 入 电子 设 备 酿成 严 侵
数字地震前兆台站雷害原因与防雷措施
通过电力线 、电话线 、天线等金属导线进入观测系统 ,同时观测系统内的信号线 ( 含传感器引线 ) 和 R 一22 s 3 C通信传输线也容易感应雷电及其它干扰信号 ;③ 电力线在户外大多为架 空明线 ,雷电
感应的高电压极易沿 电力线 进入 台站。由电力线 引入雷 电对 仪器设备 的损坏率 约 占 7 % 一8 % 0 0 [] 1 。铁岭 台的 Z H一1 型单项交流电源避雷器 的熔丝管两年被 3次烧断的原 因就是 电力线引入的感 应雷害所致 ;④地震 台站多在郊区 、山区,电话线较长 ,感应 雷电的机会也很多 。台站的有线调制 解调器、地震前兆台网中心有线通信单元 、计算机及 I C卡电话等遭受 的雷害均为 电话线感应 雷所
泛应用 ,直流供 电电压更低了 ,各种仪器设备对可能出现的浪涌和脉冲干扰更加敏感 ,因此 防护难
度也随之加大。数字地震前兆设备多为低电压运行 ,极易遭受雷害。因此 ,如何防御雷电灾害 ,保
证观测资料的连续 、可靠显得尤其重要 。本文对数字地震前兆设备遭受雷电灾害的原因及应采取的
防雷措施进行 了初步探讨 ,希望给今后地震观测的全面数字化改造和建设提供参考 。
Fg. P we u pyo eig eetiiya d cn etn tu t r h a e i 1 o rs p l f rn lcrc n o n ig sr cu ei t ec v t c n
山洞供电 :在洞 口处蛇形埋设 了 5 m长的铠装电缆 ;避雷 :接 Z 0 H一1 型单项交流电源避雷器 ,
2 数 字 地 震 前 兆 台站 雷 害 实 况及 原 因分 析
雷 电对 台站观测系统的危害一般有两个途径 。一是直接落雷 ,即雷 电直接击中观测系统造成设
浅谈地震台仪器与信息系统防雷
21 0 1年 1 2月
防 灾
科
技 学 院 学
报
Vo .1 NO 4 1 3. .
De . 0l e2 1
J o n ttt fDia t rP e e to . fI siu e o s se r v n in
浅 谈 地 震 台 仪 器 与 信 息 系 统 防 雷
十五期 间 , 国建 设 与 改 造 了 大量 的数 字 化 我
防护 , 属于感 应 雷 击 防护 范 畴 。实 际运 行 经 验
表 明 , 电是 地震 仪器设 备 的 主要 危 害源 , 过多 雷 经 年 的研 究分 析 , 我们 总结 出 了雷 击 对地 震 台仪 器 与信息 系统 危害 的几 种表 现形 式 。 ( ) 坏设 备 : 击 过 电压 或 雷 击 电 磁 场 直 1损 雷 接 损坏 地震 仪器 与信 息 系统设 备 , 雷击 时 , 设备 与 相 连接 的各 种导 体线 路上 可 能感 应 到 的雷击 过 电 压( 高达 几 千伏 ) 远超 过 设备 的接 口耐压 , 实验 表
陈宪 宝
( 县 科 技 局 ,安徽 宿 州 泗 2 40 ) 33 0
摘 要 : 文介 绍 了地 震 台数 字 化 仪 器 与 信 息 系 统 防 雷 的 重 要 性 , 结 了 雷 击 对 地 震 台 仪 器 与信 息 系 统 危 害 本 总
的几 种 表 现 形 式 , 析 了雷 电入 侵 地 震 台 内设 备 途 径 , 分 阐述 了 防 雷接 地 系 统 的 构 成 和 基 本 要 求 , 出 了地 震 提
台仪 器 与信 息 系统 防 雷 的有 效 措 施 。
关 键 词 :地 震 台 ; 器 ;防雷 仪
雷电防护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雷电防护技术的研究与应用雷电是大自然的一种非常可怕的力量,不仅会造成极大的物质损失,还可以带来生命危险。
因此,雷电防护技术成为了现代社会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雷电防护技术的研究和应用是对雷电的认知和防御手段的不断推进的过程。
1. 雷电的危害雷电是一种强烈的大气放电现象,它会在天空中释放出巨大的电能量,引发强烈的电信号和电磁辐射。
这些电流和电磁辐射不仅会对敏感的电子设备产生影响,还会对建筑物、交通设施、公共设施和人身安全造成危害。
例如,当雷电击中建筑物时,其电流和电磁辐射会产生强烈的电磁场,损害电气设备,破坏建筑物的主体结构,引起火灾和爆炸,而且还会对人体造成伤害。
2. 雷电防护技术的原理为了防止这种危险的情况发生,现代社会中必须要采用高效的雷电防护技术。
雷电防护技术主要利用地面引线、避雷网、防雷器等装置,将雷电能量集中释放到地球上,从而保护建筑物和电气设备。
地面引线是现代建筑中一种常用的防雷措施,它能够引导雷电在接触建筑物前就释放到地球上。
避雷网是一种利用金属网将大气中的电能量收集并导入到地球上的装置。
防雷器是一种高压电器,它能够对电流进行限制和隔离,保护电气设备免受雷电攻击的影响。
3. 雷电防护技术的应用雷电防护技术可以在多个领域中得到应用。
例如,在建筑物设计和施工中,必须要考虑如何采用合适的零部件来保护建筑物免受雷电的侵害。
各种设备的设计和制造也需要考虑雷电防护技术的应用,以确保设备在雷电天气中的运行安全。
同时,各种交通设施、公共设施,甚至各种通讯设施也需要采用雷电防护技术,以增加其灾难事件的抗击能力。
例如,在高速公路、铁路和航空交通中,必须要采用高效的避雷装置,以保证运输的安全性。
在通讯设施中,可以使用避雷器、保护管、电磁屏蔽等方法来增强其防护能力。
总之,现代社会中雷电防护技术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各种制造业和服务业都需要借助科技手段来保护其产业设施的安全。
在这个过程中,科技作为防护障壁和建设推进者,更应该保持创新精神,推进雷电防护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创新。
吉林省云峰地震台防雷工程效果分析
吉林省云峰地震台防雷工程效果分析摘要:云峰地震台自2008年安装水位仪的当年,即被雷击三次,水位探头屡次击坏,正常的网络传输系统亦被破坏,防雷和避雷接地设计,成为运行和维护的重点。
关键词:接地等电位防雷有效性在精密电子仪器使用场所,根据防雷电设计规范要求,安装防雷电装置,除加强管理,且必须保持其有效性。
1 防雷工程设计方案依据防雷分区的概念,结合机房的具体情况,确保各系统,特别是直接影响业务系统的正常运行,不受雷电所造成的过电流、过电压的干扰和破坏,保护机房不致被雷电袭击,首先是要堵塞所有的雷击入侵渠道,实行分区和等电位连接的原则,并结合机房的实际情况正确按规范实施。
(1)交流供电系统做电源防雷;(2)网络系统做网络信号防雷;(3)水位仪信号传输线做屏蔽;(4)地线工程。
1.1 在交流供电220V开关下面做电源防雷保护选用防雷器为电源防雷箱型号:PPS-11/1-20-XL 一台1.2 在水位仪RJ-45接口处做网络信号防雷保护选用的防雷器件为RJ-E100/4-XL 二台1.3 水位仪信号传输线做屏蔽选用国家标准的网状高端屏蔽线1.4 地线工程防雷器件首先起到的作用是对雷电流的吸收和泄放作用,同时也是种等电位连接器。
所有的防雷器件的防护原理均是在雷击发生的瞬间内,迅速启动响应,保证设备、大地、建筑物、及其附属设备之间搭接成一等电位体,从而避免过电压的损坏。
实现均压等电位的关键就是整个机房的地线系统,所以说接地系统在系统防雷中占非常重要的地位。
理想的避雷系统的接地装置,包括从接闪器及引下线的理想状态最好是无任何电阻,一旦雷击发生,避雷器接闪时,不论雷击电流有多大,接地装置上任何一点对大地的电势差为零,避免了因电势差而使设备损坏。
接地零电阻是不可能的,但接地装置的接地电阻值应尽可能的小。
根据国家标准GB 50174-93规定,以及国际电工委员会制定的IEC1024标准。
[1]我们设计一个接地电阻小于4Ω的地线。
地震台站仪器设备防雷改造实践
该 台摆 房 到观 测房 相距 约 2 0 m, 横跨 一 条路 , 原来 有 一 根 网线 与一 根 2 3 2线 套 管 实 现测 震 仪 与计 算 机
之间的通信 。现在将 以太 网线与 2 3 2线改为光缆, 套管埋地铺设一条 6芯单模光缆 ( 1 0 0 r n ) , 实际用 4芯 , 2
收稿 日期 : 2 0 1 2— 1 2— 2 0 ; 修回日 期: 2 0 1 3 — 0 2— 2 3 作 者简 介 : 郭欣 ( 1 9 7 9一) , 男, 工程师 , 主要从 事地震 监测 与地震应 急
2 0 1 3年 6月
郭
欣, 等: 地震 台站 2 0 m, 测震数采仪器与计算机经常遭雷击损坏。为什么线路套钢管会感应到雷
电?我们以黔江台的测震仪为例 , 分析原 因如下 : 测震仪数据采集器在摆房 , 计算机在机房内, 两者之间的 2 3 2 通信线长约 2 0 米, 套钢管埋地铺设 , 摆房与机房 的防直接雷击装置符合标准 , 接地 电阻小于 4欧 一 , 但 是, 几乎是只要有雷击 , 测震仪与计算机就会损坏。经过现场分析发现套钢管防雷效果差 , 首先 , 按照标准金
防止雷灾发生 或减 轻雷 灾的损失 。 关键 词 : 地震 台站 ; 仪器 ; 防雷 ; 改造
中图分 类号 : P 3 1 5 . 6 2 文献标志码 : B 文章 编号 : 1 0 0 1— 8 1 1 5 ( 2 0 1 3 ) 0 2- 0 0 3 5— 0 4
“ 十五” 期间, 我国建立了基本覆盖全国的数字地震观测网络 , 实现了地震信息的实时传输 , 大大提高了 地震台站密度 , 优化了网点布局 , 提升 了地震监测能力和地震定位精度… 。一些地震 台所处地理位置常常
大型地质灾害救灾过程防雷技术研究
征( 1 来看 , 表 ) 汶川地震发生后 , 区进入了每年 5 灾 —9月的雷暴高发 期, 据不完全统计 , 0 2 8年 5一 0 -9月灾 区因强对流天气造成人员伤亡
事 故 达数 十起 . 震 发 生后 , 区 地 质 、 境 及 建 筑 布 局 发 生 了极 大 地 灾 环 的变 化 , 民各 自就 近选 择 在 山坳 空 地 和 周 围有 高大 构 筑 物 、 树 的 灾 大 地方 搭建 过 渡 安 置 房 和 帐 篷 临 时避 难 , 成 人 员 过 分 集 中 、 造 问距 不 足 、 道堵 塞 , 时 安 置 房 和 帐篷 没 有 防雷 设 施 , 成 了很 大 的 安全 通 临 形
收稿 日期 20 -62 090 -3
根据 相关 统计 资料 , 都 、 阳 、 中均 属 雷 电 多发 区域 , 成 绵 汉 年平 均
日数分 别 为 3 . 、4 9d和 3 . . 4 0 d 3 . 14d 虽然 目前积 累 的观 测 资料 还 难
资助项 目 公 益性行 业科 研专项 基金 ( Y 一 G HZ
20 07年四川省因雷击引发 的火灾和爆炸事故共 8 , 2起 导致建筑物受 损事故 16 , 4 起 造成各种 电子 电器设备受损事故 20 4 , 坏仪器 8 宗 损
设 备 累计 3 2 46 4件 , 发 供 电故 障 2 9起 , 引 5 损坏 供 电设 备 累 计 13 1 6
套, 累计造成 17 5 人死亡和 26 2 人受伤 , 造成直接经济损失近 2亿元.
隐患 , 同时灾区发 生的雷 电天 气会进 一步增加救 灾援建 的 困难. 因
马俊贵 , 大型地质 灾害救灾过程 防雷技术研究 等.
l6 7
MA J n u ,ta. e e rh o ihnn r tc o f r ag —c l g oo i lds tm u g ie 1 R sac n l ti gp o t n at re sae e l c i e g e i el g a  ̄
呼和浩特地震台防雷应用分析
( 内蒙 古 自治 区 地震 局 , 内 蒙古 呼 和 浩 特 0 1 0 0 1 0 )
摘要 : 介 绍 了呼和 浩特基 准地震 台运 用 雷电预 警 系统 进行 防 雷击保护 的措施 , 通 过对 雷 电预 警 系统 的运行情况考察分析, 说 明该 系统可靠实用, 对观测设备防雷击起到关键作用。
21 1 传 感器 安 装 在 室 外 , 通 过 普 通 的螺 丝 固 定, 传感器 安装 在 台站 楼 顶或 楼外 墙 , 2 1室 内主 1
机安 装在 机柜 或工作 台 上 。1 2 1主机 需要 传感 器
行 了大量尝 试 和 探 讨 J 。各 台 站 先 后 安 装 过 避 雷针、 消雷 塔 、 避 雷带 、 防雷 器 以及 山洞 三级 电源 防护 , 在均压 、 分流 、 屏蔽 、 接地 和保 护方 面均做 过 大量 工作 , 从 防 治直 击 雷 采用 避 雷 针 的单 针 式 及 多叉 式 , 到 三塔形 消雷 塔 的探 讨 实 践 等都 做 过 大 量 研究 ’ 4 J 。防雷 器 有 配 电 室 防 雷 设 置 、 山 洞 一
2 0 1 1 年 1 1 次, 2 0 1 2年 1 7次 , 呈 逐年 递 增趋 势 , 尤
之上 开发 的新 一 代 雷 电预 警 系 统 , L 2 1地 震 版 雷 电防护预警 设 备 , 采用 精 确 的雷 电探 测 器 与 电场 仪作 为组 合传感 器 , 结 合地 震 台站实 际情况 , 深人 分析 电场 的多 种参 数 来 综 合判 断预 警 雷 电 , 提 高 了雷 电预 警准 确 率 , 雷 击 发生 前 1 O~ 3 mi n ( 时 间 可设 定 ) 进 行声 光 报警 , 并 对设 备 保 护 , 实 现 隔离
“鹰眼”雷电预警系统在地震台站的应用
第 3 卷 第 2期 1 21 0 0年 4月
SEI SM 0L0GI CA L ND A GE0M A GN ET I C O BSER VA TI N ND O A RESEA RCH
V o131 No. . 2 A pr 2 0 01
第 2期
王 E 风 等 :鹰 眼” 电 预警 系 统 在地 震 台 站 的应 用 l “ 雷
15 O
仪监 控本地 大气 电场 的强度 , 实时 把数 据传送 到 计算 机 , 组参 数 经 过计 算 机 分析 处 理 , 两 由计 算机 自动提 示雷 电信 息 , 同时保存 了大 量 的数 据 , 便查 询 。 方
16 O
地
震
地
磁
观
测
与
研
究
雷 电探 测器是 探测 大范 围( 最大 3 0k ) 0 i 内的雷击分 布大概 情况 , n 系统 自动跟 踪分 析雷 电
移动 轨迹 , 判 断其 对被 监控 区的影 响 ; 并 其优点 是监 控范 围大 , 能直 观地显 示雷击 位置信 息 , 能 及早 地 监控 远处 的雷 电 , 提 供很 长 的提 前报 警 时 间 , 点是 因某 些 干 扰或 安装 位 置 的局 限 能 缺 性 ; 得雷击 位置信 息可 能不会 很准确 ; 使 预警 时 , 主要 是跟踪 雷 电轨 迹 , 并计 算距 离的变化 量 与
1 2 系统 工作 原理 .
该 系统 基本工 作原 理示意 见 图 3 雷 电探头 接收到 雷 电波后 传送 到雷 电探 测器 , 过雷 电 , 经 探测器 分析 处理确 认为 雷 电波后 , 雷击位 置 ( 把 雷击 角度 、 离 等) 距 等信 息传 送到 计算 机 ; 电场
罕遇抗震设防烈度地震台实验模拟报告
罕遇抗震设防烈度地震台实验模拟报告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模拟不同的抗震设防烈度下地震对建筑物的影响,通过地震台实验,了解建筑物在地震作用下的变形、位移以及材料的破裂点,为建筑物的设计和抗震设防提供参考依据。
二、实验装置与方法1.实验装置:地震台、建筑模型(比例缩小)、传感器、计算机等设备。
2.实验方法:将建筑模型固定在地震台上,设置不同的地震波模拟参数,通过实时监测传感器获取建筑物在地震作用下的变形、位移等数据,并记录在计算机上。
三、实验过程与结果1.实验准备:调整地震台的参数,根据抗震设防烈度进行设置,确定地震波参数。
2.实验步骤:将建筑模型安装在地震台上,固定牢固。
启动地震台,并设置合适的震动参数。
3.实验结果:实时监测建筑物的变形、位移等数据,并记录在计算机上。
根据实验结果,得出建筑物在不同地震烈度下的抗震性能。
四、实验分析与讨论1.分析变形与位移:根据实验结果,分析建筑物在地震作用下的变形与位移情况。
不同的抗震设防烈度下,建筑物的变形和位移会有所不同,高烈度地震下建筑物的变形和位移会更大。
2.分析破裂点:通过实验结果观察建筑物材料的破裂点,并评估建筑物在地震作用下的抗震性能。
提高抗震设防烈度可以减少建筑物的破裂点,增加抗震能力。
3.讨论抗震设防:根据实验结果,讨论采取相应的抗震设防措施,比如增加建筑物的支撑结构、采用抗震材料等。
五、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地震台实验模拟报告,我们了解了地震对建筑物的影响,以及不同抗震设防烈度下建筑物的抗震性能。
实验结果对建筑物的设计和抗震设防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同时,我们也认识到抗震设防的重要性,提高抗震设防烈度可以有效减少地震对建筑物的破坏,并保障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地震台站观测系统布线及防雷技术要求
地震台站观测系统布线及防雷技术要求(试用稿)中国地震局监测预报司编制2010年2月前言 (3)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4)2 引用标准 (4)3 术语和定义 (4)4 总则 (6)5 低压配电布线技术要求 (7)5.1 一般要求 (7)5.2 配电设备布线要求 (7)6 通信线路布线技术要求 (9)6.1 一般要求 (9)6.2 通信线路布线要求 (9)7 防雷电危害技术要求 (10)7.1 一般要求 ......................................................................................... (10)7.2 防直接雷击技术要求 .................................................................... (10)7.3 配电线路防雷技术要求.............................................................................. . (10)7.4 信号线路防雷技术要求 (11)7.5 抗雷电电磁干扰技术要求 (13)8 接地布线技术要求 (13)8.1 一般要求 ........................................................................ .. (13)8.2 接地装置及连接技术要求 (14)附录A(规范性附录)本技术要求用词说明 ....................................................... . (15)附录B(资料性附录)本技术要求条文说明 (15)图A 地震台站工作平台示意图 (22)图B 地震台站低压配电布线防雷设计参考图 (23)图C 地震台站信号线路布线防雷设计参考图 (24)图D 地震台站直接雷击防护装置与接地设计参考图 (25)图E 法拉第笼结构设计参考图 (26)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我国地震台站(简称台站)进行了大规模的数字化技术改造和建设,地震系统中广泛应用了数字技术、信息网络技术,使得观测技术系统上了一个新台阶。
防震台原理
防震台原理
地震是一种自然灾害,它给人们的生命和财产造成了严重的威胁。
为了减少地震对建筑物和设备的破坏,人们研究出了各种防震设施,其中防震台就是一种重要的防震设施。
防震台是一种能够减小地震对建筑物和设备影响的装置。
它的工作原理主要是利用一系列的减震和隔震措施来减少地震产生的冲击力和振动。
防震台的主要原理包括减震、隔震和消能三个方面。
首先,减震是指通过一些装置来吸收和消散地震的能量,从而减小地震对建筑物和设备的冲击。
减震装置通常采用弹簧、减震器等材料和结构来实现。
这些装置能够将地震的能量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量,如热能、声能等,从而减小地震对建筑物和设备的破坏。
其次,隔震是指通过一些装置来隔离建筑物或设备和地面的直接接触,从而减小地震的振动传递。
隔震装置通常采用橡胶、钢板等材料和结构来实现。
这些装置能够有效地隔离地震的振动,使建筑物或设备在地震发生时能够相对稳定地保持在原位,减小破坏。
最后,消能是指通过一些装置来将地震的能量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量,从而减小地震对建筑物和设备的影响。
消能装置通常采用摩擦、变形等原理来实现。
这些装置能够将地震的能量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量,从而减小地震对建筑物和设备的破坏。
总的来说,防震台通过减震、隔震和消能等原理,能够有效地减小地震对建筑物和设备的影响,保护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在地震频发的地区,建筑物和设备的防震设计和施工显得尤为重要,防震台的应用将会为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更多的安全保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雷针在遭雷 击时 , 阻抗 层易受雷 击损坏 , 其 因 装 于记 录 室的传 统避 雷针 很难 使远 离 建筑 物体 的 G S P 、CD MA天 综上原 因 ,建议设在 山顶或 开阔地带 的 要 保护的 目标上 ( 如天 线抱杆 ) 确 保记录 室所有 设备位于 保护范 围 , 地震 台仪 器记录室采用 “ 导体多短针雷 电放 之 内 。 散” 方式 , 进行仪器记录室直击雷的防护 , 即 天线上加 装导体多短针雷 电放散装置 ,最大 限度地减少直击雷发生 的几率 。 导体 多短针 “ 年4 月通过 美国 UL 认证 , 也是 目前我们 国内 通过 美国 UL认证的防雷 系列产 品。 2 导体 多短针 雷 电放散 装置的工作原理
雷 电放散 ” 装置是美 国19 年发明专利 ,9 7 动 ,将首先到达仪器记录室顶部边沿并在此 积累。配置 中的 “ 90 19 线状 雷
依据 常识 尖端周 围的 电场 强度越高越容 装 点状放散装 置。
易放 电 , 也就是说相 同空 气介质条件下 , 电 在
( )地 震观测 室所 处地理位 置较高 ,安装于地 震观测 室顶部 的 3
击雷在建筑 物上发生 的概率 ,从而增加 了雷 仪造成影 响。 电感应对 内部设备干扰 的次数 。 而且 , 这类避
此要在每次 雷击过后进行检查 。
( )由于通 讯记录 室需要保 护 的设 备较 多 ,按滚球 法测算 ,安 3 线 处于保 护范 围之内 。 配置中 的点状放 散装置 可以任意加 装在 需 而
放 电尖端极 细 ( 直径 0 2 . 毫米 ) ,因此在积 累
电荷库 仑量很少的情况 下 ,电场强度就 已经
5 导体 多短 针 雷 电放 散 装 置 的 可 靠 性
具不完全统计 , 目前为止 ,国内所安装的 “ 到 导体多短针雷 电放
是否遭 受 很高 , 尖端开始放 电 ,同时 ,“ 导体 多短针雷 散 ”装置 ,无一例因使用或安装及技术等 问题遭受直击雷 ( 。 电放散 ” 装置 的放散 电极很 多 ( 从几万 到十 几 直 击雷可 从装置中的放 散电极 是否完好判定 ) 万不等 ) 又可以保证积聚到记录室 的大量 电 , 荷得 到及时放散 , 有效地避 免电荷 的积累。 由 于每 根针 上积 累的 电荷库 仑量很少 ,无法远 感应 雷电对电子设备会造成危害 。在地震 台遭受雷击的事故中 , 为防止这类危害的 距离电气击穿 ,故不 易与云层的步进先导接 有很大一部分是因感应雷沿供电线路 引入 引起 的, 建议在地震 台内采用分阶段保护措施来 通, 因此不易 引发雷击 。 而雷云是在 空中不 断 发生。经过 多年试 验的总结 , 移动的 ,只要在其移 到仪 器记录室上方之前
感 应 雷 防护
抑制雷电感应和系统操作引起的暂态过电压, 使设备免受暂态过电压
阻止 了雷 电离子化 通道的形成 ,就避免 了这 的 破 坏 。
维普资讯
1 交流 系统 第一 阶段 防护
2 ~4 A暂态过 电压保 护装置 , 0 0K 以逐级 限制过 电压及抑制 内部 线路 1选 型 Nhomakorabea依 据
“ 导体 多短针雷 电放 散”装 置将传统避雷针 的一 个较大 的放 电尖
端变为很 多极细 的放散 电极 , 通过其 大量 放散电极的小能量、高频率
道 的形成 ,避免或减少 雷击形成 的可 能。 3导体 多短针 雷 电放散装 置的特 点
以最 大限度地减少雷击在 被保 护范 围发生 的 的尖端放 电 , 免地 电荷在仪 器记录 室顶部积累 , 避 阻止雷击 离子化通
( ) 导体多短针雷 电放散”装置是全金属结构 , 4“ 减少维护量 , 无
4导体 多短针 雷 电放散装 置的合理安装 位置
通过 在仪器记录室顶部平 台 避雷针及悬挂 任何副效应 。 ( )当雷云移到仪 器记录 室上 方时 , 1 地电荷沿着避雷 装置向上移 电放散 ”装置安装于记录室四周 ,可使地 电荷随时积 累随时放散 ,从 而 降低仪 器记录 室顶部 的电势 ,有效 地防止直击雷从记录室发生。 ( )记录室避雷针所处位置最高 , 2 最易 引发直接雷击 ,需在此加
荷量 一定的情 况下 , 尖端 的曲率半径越小 , 电 G M、C MA天线 、微波天线抱杆同样有遭受雷击的可能性 ,所以 , S D
场强度越高 。“ 导体多短针雷 电放散”装置 的 需 在 这 些 部 位 加 装 点状 雷 电放 散 装 置 ,以 避 免 这 些 部 位 引 发 雷 击 。
目前 ,业内常用的优化避雷 针是一种提 层 ( 电感阻抗 层或半导 体阻抗层 ) 进行 限流 , 限流作用来减少地线反击及雷 电感应的危害 ,
( )放散电极数量很多 ,曲率 半径极小 ,可以有效地避 免电荷 的 1
( )重量轻 ,低风载 ,安装方便 ,放散 自重 小 ,可以很 方便地根 2 进 行改造 ,安装 十分 方便 ;而且 , 散装 置 自身抗 风能 力强 ,能抗 放
早 电子流发射避雷装置 。它引雷后通过 阻抗 积 累 ,最大 限度地减少雷击几率 。 以减 少雷击危害 。这种避雷针 虽然可以通过 据 记录室 的结构及 悬挂情 况进 行加 装 , 且不需 要对原有 的构造物 并
但由于其引雷作用 ,却在 另一方面增加 了直 5 米 / 的风速 , 5 秒 不会增加仪 器记录 室的风载 , 尤其不会对地震记录
维普资讯
维普资讯
经过 多年的实践和摸索 ,国内 已开发并 次雷击在被保护 目标处发生 。 使用 了 “ 导体 多短针 雷 电放 散” 装置 。 它通过 防止 地面 电荷 的积 累及离 子化通 道的形 成 , 几率 ,从而有效地保 护地 震台内各种设 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