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测评网高中政治复习提纲(三年全部内容)
高三政治常识复习提纲
高三政治常识复习提纲一、国家和政权A. 国家的性质和属性•国家的定义和基本特征•国家的主体性质和属性•国家的主权和独立性•国家的领土和国民•国家的政权和政权组织B. 政权的性质和属性•政权的概念和基本特征•政权的来源和形式•政权的基本职能和作用•政权的主体和管理机构•政权的合法性和合法原则二、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A. 中国共产党的基本情况•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和发展历程•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宗旨•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和核心价值观•中国共产党的组织和领导体系B. 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和任务•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发展阶段•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任务和发展方向•中国共产党的党务和党风建设•中国共产党的党员和党员权利C.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组织和作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成立和历史•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组织和代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职能和作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重要决策和影响三、中国国家机构和政治体制A. 国家权力机关•国家权力机关的分类和组织形式•国家主席和国家副主席的职责和权力•国务院和国务委员的职责和权力B.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国务院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基本原则和运行机制•人民代表大会的构成和选举方式•国务院制度的基本情况和职能分配•国务院的成员和任免程序C. 法律和法律体系•法律的基本概念和属性•法律的来源和效力•法律体系的构成和层级关系•中国的法律体系和立法机关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制度建设A.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内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内涵和特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阶段和战略目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制度和文化制度B.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政治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经济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文化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社会制度C.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的历史进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的基本路径和原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的重要成就和经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的现实挑战和发展方向总结通过对高三政治常识的复习提纲,我们可以系统地回顾和总结我们所学习的相关知识。
高中政治复习提纲(三年全部内容)
高中政治复习提纲★☆★经济常识第一课商品、货币、价值规律一、商品(一)使用价值与价值的关系区别:(1)含义不同。
使用价值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
价值是价值结在商品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2)形态不同。
使用价值具体;价值抽象。
(3)性质不同。
使用价值是自然属性;价值是社会属性。
(4)主体不同。
使用价值是卖者拥有;价值是买者支付。
联系:商品是使用价值与价值的统一体。
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价值离不开使用价值。
(统一)对立:商品生产者要想获得商品的价值就必须让渡商品的使用价值;商品的消费者要想获得商品的使用价值就必须支付价值。
(二)十大关系1.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
2.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3.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4.商品的价值量与个别劳动时间无关。
5.商品的价值量与个别劳动生产率无关。
6.商品价值总量与个别劳动时间成反比。
7.商品价值总量与个别劳动生产率成正比。
8.商品价值总量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无关。
9.商品价值总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无关。
10.个别劳动时间与个别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二、货币在供求关系不变时,商品的价格除受商品价值决定外,还受货币价值影响。
当商品价值升高,而货币价值不变时,商品价格升高;当商品价值不变,而货币价值下降时,商品价格就会提高;当商品的价值下降时,而货币价值不变时,商品价格会下跌;当商品价值不变,而货币价值提高时,商品价格也会下跌。
(三)价格与交换价值区别与共同点共同点:二者都是商品价值的表现形式。
都是以价值为基础,由价值决定的。
区别:A交换价值(是指两种使用价值相交换的量的比例或关系)存在于货币产生前(即物物交换时期),而价格存在于货币产生后。
B价格是价值的符号,而交换价值则不是。
(四)直接的物物交换与商品流通的区别(1)公式不同:直接的物物交换是早期的商品交换,是物与物直接交换,其公式是商品—商品,商品流通是指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其公式是商品—货币—商品;(2)直接的物物交换一般在货币产生前,而商品流通则是在货币产生后;(3)直接的物物交换的买、卖是同时进行的,双方只要满意就可成交,而商品流通的买、卖在时间、空间上是分离的。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三复习提纲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三复习提纲高中政治必修三(人教版)复提纲思想政治必修三文化生活复提纲第一单元文化与生活一、文化是什么1、文化的定义和产生过程文化是指人类在经济、政治等方面之外的精神活动及其产物。
文化是人们社会实践的结果。
二、文化的力量1、文化的内容和作用内容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意识形态部分,以及自然科学、技术、语言、文字等非意识形态部分。
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能够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三、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1、文化与经济、政治的互动关系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
一定的经济和政治决定了一定的文化,而文化又反作用于一定的政治和经济,给予其重大影响。
四、文化对人的影响1、文化对人的影响表现和特点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文化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和深远持久的特点。
五、文化塑造人生1、优秀文化对人的塑造作用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2、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也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在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发展中国家不仅在经济发展上面临挑战,也在文化发展上面临挑战。
为增强文化竞争力,必须将文化建设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任务,弘扬民族精神,优先发展教育和科技。
3、社会发展与人的发展的关系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相互促进。
人的全面发展会创造更多的物质文化财富,改善人民的生活。
而物质文化条件的充分发展又会推动人的全面发展。
社会生产力和经济文化水平的提高是一个永无休止的历史过程,人的全面发展也是一个永无休止的过程。
第二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一、异彩纷呈的民族文化1、民族文化的多样性表现在哪些方面?民族文化的多样性主要表现在民族节日和文化遗产上。
民族节日蕴含着民族生活中的风土人情、宗教和道德伦理等文化优势,是民族历史文化的积淀。
高中思想政治学业水平测试复习提纲
高中思想政治学业水平测试复习提纲(政治生活)第一单元公民的政治生活一、生活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1、公民的政治权利和义务①政治权利——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公民基本的民主权利,公民参与国家管理的基础和标志);政治自由(人民行使当家作主权利的重要方式,是社会主义民主的具体体现);监督权(包括批评权、建议权、检举权、申诉权、控告权)②政治性义务——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是我国顺利进行现代化建设的根本保证,也是实现公民权利和其他权利的重要保证。
);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重要保证,是公民爱国主义的具体体现。
);遵守宪法和法律(是公民根本的行为准则。
);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是公民光荣的义务。
)2、公民积极有序地参与政治生活的意义①公民积极有序地参与政治生活能够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意愿;②切实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③不断提高自身的政治素养和参与政治生活的能力;④不断改善公共管理,创建文明祥和的新社区;⑤有力促进政府机关的廉政建设。
第二单元我国公民的政治参与一、民主选举直接选举——使每一个选民都有表达自己意愿的机会,选择自己最信赖的当家人。
缺点:成本较高,组织技术难度大。
间接选举——适合选民较多、分布较广的情况。
缺点:使选民与侯选人之间的联系受到一定的阻隔。
等额选举——可以比较充分考虑当选者结构的合理性。
缺点:限制了选民的自由选择,积极性受到影响。
差额选举——提供选择的余地,被选举人形成相应的竞争,有助选民了解候选人。
缺点:易导致虚假宣传、金钱交易公民要珍惜自己的选举权——是否积极参加选举,认真行使这一权利,是衡量公民参与感、责任感的重要尺度。
怎样行使选举权,如何投出自己神圣的一票,是公民政治参与能力的体现,也是表明公民政治素养高低的重要标志。
二、民主决策三、民主管理1、农村的村民委员会(1)含义:村民委员会是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是村民民主管理村务的机构。
高中政治会考复习提纲word版
高中政治会考复习提纲(一)经济学常识部分一、商品和商品经济1.商品的含义(识记)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2.商品的基本属性:使用价值和价值(理解)(1)使用价值: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
(2)价值: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就是商品的价值。
(3)关系:(统一)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二者缺一不可。
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没有使用价值的东西,即使在他上面花费了大量劳动,也不能形成价值,因而也就不能成为商品;价值是商品的本质属性,没有价值的东西不是商品。
总之,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不一定有价值,有价值的东西必然有使用价值。
(对立)任何人都不可能同时既占有商品的使用价值又占有商品的价值。
3、商品的价值量(理解)商品的价值量是指商品价值的大小。
商品的价值量不是由各个商品生产者所耗费的个别劳动时间决定的,而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4、商品的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理解)劳动生产率就是劳动者的生产效率。
劳动生产率有个别劳动生产率和社会劳动生产率之分。
商品的价值量和个别劳动生产率无关而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提高劳动生产率,缩短个别劳动时间,是商品生产者增加收入的主要途径。
5.货币的本质(识记)货币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的,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货币的本质就是一般等价物。
6.货币的基本职能(理解)货币有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和世界货币五种职能。
其中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购买手段)是基本职能。
7.纸币、人民币、通货膨胀的含义(识记)(1)纸币是由国家发行的、强制使用的货币符号。
(2)人民币是我国的法定货币。
人民币的发行权集中于国家,国家授权中国人民银行负责发行事宜,并以稳定币值为首要目标。
(3)纸币的发行量超过流通中所需要的数量,从而引起纸币贬值,物价上涨,叫做通货膨胀。
8、价值规律(理解)(1)基本内容: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商品交换要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
高中政治必修三复习提纲
政治必修三复习提纲第一课文化与社会1、文化是什么(1)文化是一种精神现象“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
其中,既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又包括自然科学和技术、语言和文字等非意识形态的部分。
(2)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
文化是由人所创建、为人所特有的。
纯粹“自然"的东西不能称为文化。
有了人类社会才有文化,文化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
(社会实践是文化的源泉) (3)一个人文化素养的形成每个人所具有的文化素养,不是天生的,而是通过对社会生活的体验,特殊是通过参与文化活动、接受学问文化教化而逐步培育出来的。
(4)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2、文化的力气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气,能够在人们相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气,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这种影响(留意:影响有好有坏),不仅表现在个人的成长历程中,而且表现在民族和国家的历史中。
先进的、健康的文化对社会的发展产生巨大的促进作用;反动的、腐朽没落的文化则对社会的发展起着重大的阻碍作用。
3、经济、政治、文化之间的关系(1)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
肯定的文化由肯定的经济、政治所确定。
(2)文化反作用于政治、经济,赐予政治、经济以重大影响:不同民族的文化,影响不同民族和国家各具特色的发展道路。
不同性质的文化对社会发展的作用不同。
(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则会阻碍社会的发展。
)4、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在经济发展中,科学技术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为推动经济建设,发展教化事业、培育各种高素养人才、提高劳动者素养越来越重要。
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5、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随着民主和法制建设的发展,人们为了参与政治生活,须要更高的文化素养。
文化与国际政治相互交融,成为当代国际政治斗争的重要内容。
高中政治复习提纲(三年全部内容)
高中政治复习提纲★☆★哲学常识唯物论1.世界本原是物质的(理解)一、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
1.自然界先于人和人的意识而存在;2.人类产生之后,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也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二、社会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
1.社会是客观世界发展的必然结果。
2.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客观的。
3.支配社会发展的规律是客观的。
总之,整个世界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世界的本原是物质。
2.物质和意识关系(理解)·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意识是物质世界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意识是人脑特有的机能,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
一:物质决定意识:世界的本质是物质,世界上先有物质,后有意识,意识依赖于物质,意识是物质世界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人脑这一物质器官特有的机能,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二:意识对物质有能动作用:正确反映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意识,能够推动人的实践活动顺利开展,从而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歪曲地反映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意识,则会把人的活动引入歧途,阻碍事物的发展。
3.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理解)(1)正确的思想意识与错误的思想意识都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
(2)无论是人的具体感觉还是人的抽象思维,都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
(3)无论是人们对现状的感受与认识,还是人们对过去的思考和总结,以至人们对未来的预测,都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
总之,任何意识都根源于物质,其内容归根到底来自于客观事物,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
4.对同一事物有不同反映的根源(理解)产生正确认识与错误认识的主观原因:(l)立场不同。
(2)世界观不同,人生观不同,思维方法不同。
(3)知识构成不同。
5.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分歧(理解)物质和意识哪个是世界的本原,即那个是第一性,哪个是第二性,对这个题的不同回答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分歧。
6.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性(方法论)(运用)不同的意识对客观事物起着不同的反作用,因此,我们一定要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政治复习提纲)
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政治复习提纲)
1. 介绍
本文档旨在提供普通高中学生参加政治学科复的提纲,以备他
们参加学业水平测试时使用。
政治学科是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的
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复掌握相关知识可以帮助学生取得更好的成绩。
2. 复内容
- 中国的历史和发展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 国家基本政治制度
- 中国现代政治制度
- 国际政治与外交
3. 复方法
- 阅读政治学科教材:仔细阅读相关教材,重点理解和记忆各
个知识点。
- 制作复提纲:根据教材内容,整理出重要的知识点和核心概念,形成提纲,方便学生快速复和回顾。
- 做题训练:通过做政治学科的题,强化对知识点的理解和应
用能力。
- 参加模拟测试:参加政治学科模拟测试,模拟真实考试环境,提前熟悉考试形式和要求。
4. 复计划
- 制定合理的复计划:根据复时间和研究能力,制定每天的复
计划,合理安排时间,确保每个知识点都得到适当的复。
- 有针对性的复:根据自己复所掌握程度,有针对性地加强薄
弱的知识点,巩固已经掌握的知识。
5. 复注意事项
- 注意细节:在复过程中,要注意各个知识点的具体细节,尤
其是人物、事件的时间、地点和相关背景等。
- 真题演练:多做历年真题,熟悉考试题型和命题思路。
- 合理休息:在复过程中,要合理安排休息时间,适当放松身心,保持良好的研究状态。
6. 总结
通过合理的复方法和计划,结合积极的研究态度,相信学生们能够在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中取得优秀的成绩。
希望本提纲能对学生们的复工作有所帮助,祝愿大家取得好成绩!。
高中政治科目会考复习提纲
高中政治科目会考复习提纲1、商品的概念?物品、劳动产品、商品的关系?2、商品经济的含义?3、商品的根本属性有哪些?使用价值与价值的关系?4、单位商品价值量的决定?5、商品价值量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及社会劳动生产率的关系?6、货币的职能包括哪些?以及其根本职能?7、价格与商品流通的含义。
8、纸币(人民币)的含义?9、通货膨胀的含义?10、价值规律的根本内容是?及其表现形式是什么?11、价值规律的作用?1、社会主义根本经济特征、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根底是什么?2、公有制经济的内容?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及其作用表现?3、农村集体经济的体制?4、我国根本经济制度内容?5、非公有制经济形式?6、我国实行公有制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开展这一根本经济制度的必然性?7、我国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的客观必然性?8、狭义的市场、广义市场的含义?几种主要的市场?9、市场经济的含义?10、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11、国家宏观调控的必要性或市场调节的缺陷。
1、如何正确处理积累和消费关系?2、财政的概念?预算、财政收支平衡、财政赤字的含义。
3、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的范围?4、增加财政收入的重要意义。
5、税收的概念、税收的根本特征各是什么?6、在我国违反税法的行为主要有几种表现?7、我国税收的性质?8、我国税收的作用有哪些?9、纳税人的概念,成为纳税人的决定因素是什么?10、个人所得税的征税范围。
11、为什么要依法纳税?做到依法纳税?1、银行的根本含义是什么?2、银行的分类、各类银行职能的比拟?3、商业银行的根本业务有哪些?4、结算中经常使用的信用工具有哪些?各有什么特点?5、银行的作用?6、我国对公民储蓄的原那么是什么?7、公民个人存款储蓄的重大作用是什么?8、债券分哪些类型,其各自的特点是什么?(从性、收益)9、商业保险的作用是什么?10、购置商业保险的程序。
1、商品效劳市场的范围?2、商品效劳市场在市场经渡口中的作用是怎样的?3、有哪些市场交易原那么?其各自的特点又是什么?4、公民个人和家庭消费的根本内容。
高三政治常识复习提纲
高三政治常识复习提纲一、国家: 1、主权性2、阶级性3、社会性二、国体: 1、含义2、决定因素3、判断标志我国的国体:1、名称及含义:人民民主专政的含义2、首要标志,阶级基础3、本质4、特点及优点5、必须坚持:必要性,重要性及途径三、民主:1、含义及其阶级性2、与经济基础的关系3、与专制制度的关系4、与专政的关系我国的民主:1、本质及特点2、加强民主政治建设:原因,途径及意义3、民主与法制的关系4、民主性质与民主程度的关系5、三个文明建设之间的关系四、国家职能:1、含义2、与国家性质的关系3、分类:对内职能,对外职能4、目的我国的国家职能:1、对内职能2、对外职能3、决定因素及目的五、政体、1、含义2、与国体的关系3、基本类型:君主立宪制,民主共和制我国的政体(人民代表大会制):1、人民代表:产生、权利及义务2、人民代表大会:全国人大、地方人大的性质及职权3、地位及原因:优越性及表现4、进一步完善的途径及意义六、国家结构形式:1、含义2、与政体的比较3、类型及其特征我国的国家结构形式:1、单一制:表现在2、一国两制:含义、内容及意义3、解决台湾问题:基础、方针及意义七、国家机构:1、含义2、特点3、与国家性质、国家职能的关系4、组织体系我国的国家机构:1、设置:按类别、按级别2、中央国家机关:组成及其关系3、组织和活动原则:(1)民主集中制:含义、体现及意义(2)对人民负责原则:原因及途径(3)依法治国原则:a、含义、本质及目的b、途径c、与以德治国的关系八、我国公民与国家的关系:1、根本原因:建立了生产资料公有制,人民成为国家的主人(和谐统一的新型关系)2、法律体现: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的一致性3、具体要求:(1)从国家方面,国家依法保护公民的政治权利和自由(2)从公民方面,公民自觉履行维护国家利益的义务(3)从双方来看,都要坚持三个原则,即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原则,坚持权利和义务相统一原则,坚持国家利益和个人利益相结合原则九、政党、1、产生条件2、含义及特征3、判断阶级性质的标志4、区别一般政治组织的标志5、与国家政权的关系我国的政党(中共):1、性质及宗旨2、地位及作用3、领导方式:政治,组织,思想领导4、加强党的领导:途径及意义5、指导思想十、政党制度、1、含义2、按性质分类3、与经济基础的关系4、资本主义政党制度;分类及作用我国的政党制度:1、基本内容2、重要机构(政协):性质及职能3、不能实行多党制:原因十一、民族问题:1、基本观点:民族的含义,特征及其联系2、基本国情:经济发展不平衡;民族分布特点3、基本原则: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含义、原因及途径)4、基本政策(民族区域自治):含义、原因及优越性十二、宗教问题:1、基本观点:宗教的本质、产生原因及社会作用2、基本国情:特点及宗教状况的变化3、基本政策:(1)核心内容:宗教信仰自由(含义)(2)态度:国家保护正常的宗教活动(条件)(3)原则:政教分离原则、宗教自治原则(4)依法加强对宗教事务的管理,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相适应十三、外交政策、1、含义2、决定因素3、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点十四、国际社会、1、成员构成(1)主权国家:构成要素、基本权利和义务(2)国际组织:分类、联合国的宗旨、原则、作用2、国际关系:含义、基本表现形式、决定因素3、国际法:含义及作用4、当代国际形势特点:(1)时代主题:含义及联系;主要障碍及解决途径(2)世界格局:两极格局终结,多极化格局开始形成(3)发展趋势:由紧张趋向缓和,由对抗转向对话(4)竞争实质:综合国力(含义、要素及决定因素。
高三政治常识复习提纲
高三政治常识复习提纲高三政治常识复习提纲第一我国的国家制度(上)一、国体方面的制度(一)国家1特点(1)从组成看,由人口、领土、主权、政权等要素构成。
——主权属性(2)从产生讲,是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不可调和的产物。
——阶级属性(最根本)(3)从国家的职责讲,具有社会管理的职能。
——社会属性2含义:经济占统治地位的阶级进行阶级统治的政治权力机构。
(二) 国家性质:(国体)1国体(1)含义:社会各阶级在国家中的地位(2) 判断条:A谁是统治阶级B实行为谁服务的政策(3)类型:A奴隶制国家(奴隶主→奴隶) B封建制国家(地主→农民)资本主义国家(无产阶级→资产阶级)D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极少数敌对势力和犯罪分子)2我国的国体(1)含义: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2)人民民主专政:A民主的含义B专政的含义(AB:管理国家的方式或者一种国家的政治制度)民主与专政的关系:民主是专政的基础,专政是民主的保障。
(3)民主的性质与民主的程度:(质与量的关系)(4)我国的人民民主专政建设A为什么?a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客观要求b是由社会主义本质决定的是由社会主义水平决定的B怎么办?a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b从我国国情出发,同时借鉴人类政治明的有益成果有步骤,有秩序的进行3我国的人民民主专政:(1)新型的民主:主体的广泛性,权利的广泛性,权利的真实(2)新型的专政:对极少数人实行专政)(三)国家职能1国家职能:(1)含义:国家在阶级统治和社会管理中的职责和功能(2)国家性质与国家职能关系:国体决定国家职能,国家职能反映国体(3)分类:A对内:政治统治职能,社会管理职能B对外:保卫职能,交往职能,侵略职能二者关系:对内职能是对外职能的基础的后盾,对外职能是对内职能的继续和延伸2我国的国家职能(1)对内:政治职能,经济职能,化职能,社会公共服务职能(2)对外:保卫职能,交往职能,维和、促发职能(3)国家的一种行为可以体现多种职能二.政体方面的制度(一)1政体(它解决国家权力的横向分配)(1)含义: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2)国体与政体的关系:国体决定政体,政体反映国体(政体具有相对独立性)(3)分类:A君主立宪制(世袭)a议会制君主立宪制b二元制君主立宪制B民主共和制(选举)a总统制民主共和制b议会制民主共和制2我国的政体(政权组织形式)------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什么?(1)人民代表:A地位: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人员B产生a直选:县级以下(包括县级)b间选:县级以上(不包括县级)任期:五年一届,连任N届D权利和义务(2)人民代表大会:A性质:国家权力机关B分类:全国人大,地方人大(3)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为什么?(1)原因: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直接体现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建立其他有关国家管理制度的基础(2)意义:A有利于保证国家权力体现人民意志B有利于保证中央和地方的国家权力的统一有利于保证我国各民族的平等和团结怎么办?(1)进一步完善人大代表的选举,适当扩大差额选举的比例(2)完善人大代表的结构,确保工人和农民的代表(3)进一步加强人大的立法职能和监督职能(4)进一步密切人大与群众的联系,听取群众的意见和要求(二)1国家的结构形式(它解决国家权力的纵向分(1)含义:它是处理中央与地方,整体与部分的关系(2)目的:保证国家权力的实施(3)分类:A单一制:a含义:由若干行政区域构成的单一主权国家b特点:一部宪法,一个立法机关、一个中央机构,一种国籍,统一领导,统一行使外交权典型国家:中国、法国、意大利、日本、匈牙利、波兰、蒙古B复合制a联邦制b邦联制:由若干主权国家共同构成的国家联盟2我国的国家结构形式(1)单一制:带有某些复合制国家特点的单一制国家(2)一国两制是什么?A含义:一个国家,两种制度B内容a一个中国——前提和基础b社会主义制度——主体特别行政区享有高度的自治权——权力为什么?A对我国讲,有利于实现祖国的统一,有利于促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B有利于港澳台地区的稳定、繁荣、发展怎么办?A坚持“一个中国”原则B力争和平统一,但决不承诺放弃武力第二我国的国家制度(下)一、国家机构(一)国家机构A含义:是国家机关的总和B特点:a阶级性b组织性强制性设置依据a国家性质决定国家机构的性质,国际机构的性质反映国家的性质。
政治常识与时事热点高中三年精要复习提纲
政治常识与时事热点高中三年精要复习提纲一、政治常识1. 国家与政府的概念及区别- 国家是一个独立的、统一的、有人民和领土的政治组织。
- 政府是国家的权力机关,负责管理国家事务和行使国家权力。
2. 国家的组成要素- 国土:国家的领土和领海。
- 人民:国家的基本组成部分,是国家的主体。
- 主权:国家独立自主地处理国内外事务的权力。
- 法治:国家行使权力的依据和限制。
3. 国家的根本任务- 维护国家的统一和安全。
- 促进人民的福祉和发展。
4. 政治制度与政治体制- 政治制度是指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和运行机制。
- 政治体制是指国家政权组织的形式和性质。
5. 国家的三权分立- 立法权:制定和修改法律的权力,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行使。
- 行政权:管理国家事务和实施法律的权力,由国务院行使。
- 司法权:审理和判决案件的权力,由人民法院行使。
二、时事热点1. 新冠疫情与全球合作- 新冠疫情的爆发对全球产生了巨大冲击,各国需要加强合作,共同应对。
- 国际组织如世界卫生组织在疫情期间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也暴露出一些问题。
2.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全球气候变化和环境污染对人类生存和发展造成了严重威胁。
- 各国应加强环境保护合作,推动可持续发展,减少碳排放和资源浪费。
3. 科技创新与人工智能发展- 科技创新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对经济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
- 各国应加强科技创新合作,推动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4. 社会治理与公平正义- 社会治理是国家管理社会事务和维护社会秩序的重要手段。
- 各国应加强社会治理,保障公民权益,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5. 教育改革与人才培养- 教育是国家发展的基础,教育改革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途径。
- 各国应加强教育改革,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
总结:政治常识和时事热点是高中政治学习的重要内容,通过复习这些内容,可以帮助学生了解国家的基本概念、组成要素和运行机制,以及关注当下的社会问题和全球挑战。
高三思想政治复习提纲
高三思想政治复习提纲高三思想政治复习提纲(一)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人们对事物能否满足主体的需要以及满足的程度作出判断,就称为价值判断。
人们在价值判断基础上进一步作出的选择,就是价值选择、各种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都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社会存在在不同人的头脑中反映的产物,是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形成的。
人们选择的目标能否实现,实现的程度如何,取决于人们的认识是否符合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因此,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就必须坚持真理,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走历史的必由之路。
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具有社会历史性。
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会因时间、地点和条件的变化而不同。
因为随着时空的推移和条件的改变,一定事物的价值以及人们关于它的价值观念也会发生变化、掌握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社会历史性,有助于我们正确评价历史和现实中的各种价值观念,防止简单化和片面化倾向;有助于我们的价值观念与时俱进,从而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进行正确的价值选择、人们的社会地位不同,需要不同,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也就不同、在阶级社会中,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阶级性。
面对同一事物或行为,不同阶级和阶层的人会作出不同的甚至截然相反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
由于人们的阶级立场,利益出发点以及时间、地点和条件的不同,势必会产生价值冲突,做出不同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
我们要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最高价值标准、当个人的利益与人民群众的利益发生冲突时,要自觉站在人民群众的立场上进行价值选择;当个人利益与他人利益发生冲突时,要理解和尊重他人的正当选择。
人的价值的创造与实现(1)劳动创造价值、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是实现人一辈子价值的根本途径、人只有在劳动中,才能创造价值;一个人在劳动中创造的财富越多,意味着他为满足社会和人民的贡献就越大,他自身的价值就越大。
人只有在劳动中才能自由地彰显和发挥自己的智力和体力、意志和情感,从而实现和证明自己的价值。
政治学科高中三年精要复习提纲
政治学科高中三年精要复习提纲政治学科是高中阶段的一门重要学科,它涉及到国家政权的组织和运行、政治制度的建设和发展、政治思想的演进等内容。
下面将为大家提供一份高中三年政治学科的精要复习提纲,希望对同学们的学习有所帮助。
一、政治学科的基本概念和研究对象1. 政治学的定义和特点2. 政治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3. 政治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二、政治制度与政治体制1. 政治制度的概念和特征2. 国家政权的组织和运行3. 政治体制的类型和特点三、政治思想与政治文化1. 政治思想的概念和作用2. 主要的政治思想流派及其代表人物3. 政治文化的概念和特点四、政治经济学1. 政治经济学的概念和研究内容2. 经济制度与政治制度的关系3. 政治经济学对国家政策的影响五、政治伦理学1. 政治伦理学的概念和研究内容2. 政治伦理与政治道德的关系3. 政治伦理对政治行为的规范六、政治行为与政治参与1. 政治行为的概念和类型2. 政治参与的形式和途径3. 公民的政治权利和义务七、政治制度与社会发展1. 政治制度与社会进步的关系2. 政治制度对社会稳定和发展的影响3. 政治制度的改革与发展八、政治思想与政治制度的发展1. 政治思想对政治制度的影响2. 政治制度的演进和发展趋势3. 政治思想与政治制度的互动关系以上提纲仅为政治学科的精要复习内容,同学们在复习时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选择和深入学习。
同时,还需要结合课本、教师讲解和相关资料进行综合复习,加强对政治学科的理解和掌握。
希望同学们能够通过系统的复习和练习,取得优异的成绩。
加油!。
高中政治复习提纲(全)
基础知识天天背必修1 经济生活知识梳理第一课神奇的货币1.商品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商品的基本属性是:使用价值和价值2.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货币基本职能是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其他有支付手段、贮藏手段、世界货币职能。
3.纸币是国家(或者某些地区)发行的、强制使用的价值符号。
纸币的本质是价值符号。
4.我国为什么要保持人民币币值稳定?保持人民币币值稳定,即对内保持物价总水平稳定,对外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
对人民生活安定国民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对世界金融的稳定和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第二课多变的价格★1.影响价格变动的因素:(1)价值决定价格。
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
商品的价值量越大,价格越高;商品的价值量越小,价格越低。
(2)供求影响价格。
供不应求,价格升高(卖方市场);供过于求,价格降低(买方市场)。
★2.价格变动会产生哪些影响?▲(1)对人们生活的影响:①一般说来,价格上升,人们对商品的需求量减少;价格下降,人们对商品的需求量增加。
②不同商品的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是不同的。
价格变动对生活必需品需求量的影响比较小,对高档耐用品需求量的影响比较大。
③消费者对既定商品的需求还会受到相关商品价格变动的影响。
互为替代品:一种商品价格上涨,该商品的需求量减少,该商品的替代品的需求量增加;反之则相反。
互补商品:一种商品价格上涨,该商品的需求量减少,其互补品商品的需求量也减少;反之相反。
▲(2)对生产经营的影响:①价格变动促使商品生产者调节生产规模:商品价格上涨,扩大生产规模;反之缩小生产规模。
②促使商品生产者提高劳动生产率,缩短生产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给自己的产品提供降价空间,获得价格竞争优势。
③促使商品生产者生产适销对路的高质量产品。
3.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4.(1)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
政治高中三年级复习提纲
政治高中三年级复习提纲随着高中三年级的结束,政治课程的复习成为了学生们备战高考的重要任务。
为了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复习政治知识,本文将从政治课程的核心内容出发,提供一份详细的复习提纲。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背景和基本特征-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背景: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了长期的探索和实践,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改革开放、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坚持依法治国、坚持共同富裕。
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和理论创新-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是中国共产党根据中国国情和时代要求,总结历史经验,探索出的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发展道路。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创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创新是在实践中不断推进的,包括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
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和特点-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民民主专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等方面。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特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特点主要包括了集中统一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共同富裕等。
二、中国共产党的领导1. 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宗旨- 中国共产党的性质: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也是中国各族人民利益的忠实代表。
- 中国共产党的宗旨:中国共产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2. 中国共产党的组织体系和党的建设- 中国共产党的组织体系:中国共产党的组织体系包括了党的最高权力机关、党的中央委员会、党的地方组织等。
- 党的建设:党的建设是中国共产党的一项重要任务,包括了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等方面。
3. 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和发展- 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中国共产党成立于1921年,经历了长征、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等历史时期,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高三政治试题精选】高3政治常识部分总复习提纲
高3政治常识部分总复习提纲
1、国家是怎样产生的?国家的本质是什么?
答国家是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不可调和的产物。
是统治阶级进行阶级统治的政治权力机构。
因此,阶级性是国家的根本属性。
(当然还有社会管理属性)统治阶级的性质决定着国家性质(国体)
2、判断国家性质的根本标志是什么?
答看国家政权掌握在哪个阶级手中,实行为哪个阶级服务的政策。
3、什么是民主?
答是相对于专制制度(个人独裁)而言的一种国家制度。
它是指在一定(统治)阶级范围内,按照平等的原则和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共同管理国家事务的国家制度。
民主总是属于统治阶级的,体现统治阶级的意志和利益,世界上不存在超阶级的民主。
因而,民主具有鲜明的阶级性。
4、民主和专政的关系是什么?
答二者是辩证统一的,对统治阶级的民主就是对被统治阶级的专政。
一方面,民主与专政相互区别、相互对立,民主只适用于统治阶级内部,专政则适用于被统治阶级。
另一方面,民主与专政相辅相成,互为前提,民主是专政的基础,专政是民主的保障。
所以,民主制国家是民主与专政的统一体,既要发展民主,又要加强专政的职能。
5、国家性质与国家职能的关系是什么?
答国家性质决定国家职能,国家职能反映国家性质。
★我国的国家性质是什么?
答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我国的人民民主专政,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国家政权。
工人阶级的领导是我国国家性质的首要标志,工农联盟是我国国家政权的阶级基础。
)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政治复习提纲★☆★经济常识第一课商品、货币、价值规律一、商品(一)使用价值与价值的关系区别:(1)含义不同。
使用价值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
价值是价值结在商品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2)形态不同。
使用价值具体;价值抽象。
(3)性质不同。
使用价值是自然属性;价值是社会属性。
(4)主体不同。
使用价值是卖者拥有;价值是买者支付。
联系:商品是使用价值与价值的统一体。
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价值离不开使用价值。
(统一)对立:商品生产者要想获得商品的价值就必须让渡商品的使用价值;商品的消费者要想获得商品的使用价值就必须支付价值。
(二)十大关系1.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
2.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3.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4.商品的价值量与个别劳动时间无关。
5.商品的价值量与个别劳动生产率无关。
6.商品价值总量与个别劳动时间成反比。
7.商品价值总量与个别劳动生产率成正比。
8.商品价值总量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无关。
9.商品价值总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无关。
10.个别劳动时间与个别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二、货币(一)商品、货币、纸币的区别与联系(二)商品价值、商品价格、货币价值三者的关系在供求关系不变时,商品的价格除受商品价值决定外,还受货币价值影响。
当商品价值升高,而货币价值不变时,商品价格升高;当商品价值不变,而货币价值下降时,商品价格就会提高;当商品的价值下降时,而货币价值不变时,商品价格会下跌;当商品价值不变,而货币价值提高时,商品价格也会下跌。
(三)价格与交换价值区别与共同点共同点:二者都是商品价值的表现形式。
都是以价值为基础,由价值决定的。
区别:A交换价值(是指两种使用价值相交换的量的比例或关系)存在于货币产生前(即物物交换时期),而价格存在于货币产生后。
B价格是价值的符号,而交换价值则不是。
(四)直接的物物交换与商品流通的区别(1)公式不同:直接的物物交换是早期的商品交换,是物与物直接交换,其公式是商品—商品,商品流通是指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其公式是商品—货币—商品;(2)直接的物物交换一般在货币产生前,而商品流通则是在货币产生后;(3)直接的物物交换的买、卖是同时进行的,双方只要满意就可成交,而商品流通的买、卖在时间、空间上是分离的。
三、价值规律1.价值规律的内容和表现形式注意:(1)等价交换并不是存在于每一个场合,而从整体上,从商品交换的本质上说的。
(2)价格波动现象并不违背价值规律,这是因为价格波动是以价值为中心的,从较长时间看,商品平均价格还是与价值相一致的,即仍然是实行等价交换。
2.价值规律的作用(十分重要,如果不熟悉和不理解,还望回到课本上来)重点知识综合:货币、价格、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财政政策1.货币流通规律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公式(包含三因素,要熟悉)2、影响商品价格的因素:①商品的价值(成正比)②货币本身价值的变化(成反比)③国家的宏观调控④供求关系⑤消费者的购买力⑥新鲜商品的新程度(商品的使用价值)⑦纸币的发行量3.物价与通货膨胀通货膨胀必然引起物价上涨,物价上涨并非都因通货膨胀引起(1)引起通货膨胀的主要因素有:第一,纸币发行量过大,超过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第二,纸币流通周转速度加快。
(在某一特定的时期,由于担心涨价,人们把手中的货币尽快出手抢购,使货币的流通速度加快)(2)引起物价上涨的原因有:除了通货膨胀外还有第一,商品供不应求;第二,国家的宏观调控政策(政策性调价,理顺价格关系)引起纸币发行量增加;第三,投资和消费需求过热;第四,价格管理松弛,出现乱收费、乱涨价;第五,因某些特殊原因造成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增加,商品价值量增大。
(3)通货膨胀的实质:社会总需求大于社会总供给。
(4)通货膨胀的影响:通货膨胀会使价格信息失真,搞乱社会经济,损害人民群众的利益,造成社会不稳定,影响社会经济发展,危害极大。
(5)对策:A要大力发展生产,增加有效供给;B要控制货币供应量和信贷规模,实行适度从紧和量入为出的财政方针,努力增收节支,同时要加强对预算外资金的管理;C要控制固定资产投资规模,抑制消费基金过快增长;D要深化流通体制改革,加强市场体系建设,减少流通环节,降低流通费用。
4.通货紧缩(1)含义:通货紧缩是指由商品和劳务总需求小于部供给所引起的物价总水平在较长时间内持续下降的一种经济现象,它与通货膨胀现象正好相反。
(2)原因:第一,宏观经济环境由商品短缺转为相对过剩是主要原因,市场由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转变;第二,长时间、大范围的价格下降,造成了企业经营困难,影响了投资者的信心,使就业率下降,居民的收入降低。
第三,低价倾销和恶性竞争,消费需求持续不振,货币供应量增长乏力;第四,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缓慢,经济结构不合理的矛盾更加突出;第五,国外经济危机影响导致国际需求增长乏力,且与国内需求不足相重叠。
(3)实质:社会总需求小于社会总供给。
(4)危害:第一,影响企业生产和投资的积极性;第二,强化居民的“惜购”心理,导致市场销售不振;第三,抑制社会总需求,制约国民经济增长。
(5)对策:第一,降低利率,刺激社会投资,增加货币的供应量;第二,鼓励消费,加快货币周转速度;第三,发行国债,加大基础设施投资力度,扩大社会总需求;第四,加快产业结构的调整,加速产品的升级换代,吸引社会消费,减少产品的积压。
5.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的联系与区别联系:第一,都是由社会总需求与社会总供给不平衡造成的,即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与发行的数量不平衡造成的。
第二、都会影响正常的经济生活和社会经济秩序。
因此,必须抑制。
区别:第一,含义及实质不同:(参考上述)第二,表现不同。
通货膨胀时,经济过热,需求膨胀,物价上涨。
通货紧缩时,各类物价指数出现较长时间持续下降。
国际国内需求增长乏力。
第三,危害性及解决措施不同。
通货膨胀会造成社会经济生活秩序混乱。
措施:(参考上述)通货紧缩在一定程度上对人民生活有好处,但会严重影响投资者的信心和居民的消费心理,不利于企业的正常经营,对经济的长远发展和人民群众的长远利益不利。
措施:(参考上述)综合运用投资、消费、外贸出口等措施来拉动经济增长。
(主要是扩大内需)。
重要问题分析1、我国为什么要重视打击假冒伪劣商品?(1)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假冒伪劣商品割裂了二者的联系。
(2)产品的质量关系到经营者的信誉与形象,生产销售假冒伪劣商品的行为属于不公平竞争,破坏了正常的市场秩序。
(3)产品的质量关系到消费者的切身利益,国家依法打击假冒伪劣商品的行为是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的表现。
(4)假冒伪劣商品的出现是市场经济自发性表现。
应加强法制性;(5)假冒伪劣商品的出现是违背市场交易的原则的;(6)假冒伪劣商品的出现是违背企业经营者和劳动者应有的职业道德的。
也是属于不当竞争。
(7)国家打击假冒伪劣商品是行使社会主义国家职能、坚持依法治国原则与对人民负责原则的表现。
2、什么党和国家十分重视产品的质量?对党和国家来说,产品质量高低不仅关系到经济效益,还关系到社会效益。
社会主义的生产目的是为了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
这种需要不仅表现在所提供商品的数量上,而且还表现在产品的质量上。
只有不断以质量高、数量足而且又适销对路的产品供应社会,才能实现社会主义生产的目的。
此外,质量低劣的产品不仅不能给企业和国家带来经济效益,而且会造成社会资源的浪费,既不利于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也不利于我国产品的国际市场的竞争。
因此,党和国家历来十分重视产品的质量问题。
3、商品生产者、经营者为什么要重视产品的质量?重视商品质量,就是重视商品的使用价值。
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生产、经营商品的目的是为了获得价值,为此就必须让渡使用价值,如果商品的质量不高,不能满足人们的某种需要,销售不出去,就无法通过让渡使用价值而实现价值,就亏本。
高质量的产品信誉高,销售快,获利就多,经济效益就高。
4、消费者为什么重视产品的质量?消费者购买商品是为了获得使用价值,满足自己的某种需要,高质量的产品还可以提高自己的生活质量,如果所买的商品质量差,或者是伪劣产品,这就不仅不能满足需要,而且还会在经济上受损失,有时甚至还会危及生命财产的安全。
所以,消费者要重视产品的质量。
Wto名词:什么是“黄箱”和“绿箱”1.必须削减的国内政策措施——“黄箱”政策措施。
《农业协议》将那些对生产和贸易产生扭曲作用的政策称为“黄箱”政策措施,要求成员方必须进行削减。
“黄箱”政策措施主要包括:价格补贴,营销贷款,面积补贴,牲畜数量补贴,种子、肥料、灌溉等投入补贴,部分有补贴的贷款项目。
2.免于削减的国内支持政策——“绿箱”政策措施。
“绿箱”政策措施是指对农产品贸易和农产品生产没有扭曲作用,或者最多只有微不足道的影响作用,而实行的支持措施。
“绿箱”政策措施主要包括:农业一般服务,为保障粮食安全储备而提供的补贴,国内粮食补贴,单亲家庭的收入补贴,收入保险和收入安全网计划中的政府补贴,自然灾害救济补助,农业生产者退休或转产补助等。
第二课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一、经济制度(一)公有制经济的含义、内容和作用。
1.公有制经济是主体地位——其表现有二:一、。
公有资产占优势,既要有量的优势,又要注重质的提高。
二、。
2.国有经济是主导作用——其表现有二:一、对的控制力上,如金融、通讯、铁路、航空、电力、石油、天然气、冶金、化工等。
第二:国有经济要,引导和影响并在。
3.我国农村集体经济的经营体制:家庭承包承包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
4.十六大关于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新观点:(1)坚持党在农村的基本政策长期稳定;(2)发展规模经营;(3)尊重农户的市场主体地位。
(二)公有制的实现形式应该多样化:1、一切映社会化生产规律的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都可以利用。
2、这也是由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规律决定的。
3、只要符合‘三个有利于’,各种形式都可以利用。
(三)我国现阶段的主要非公有制经济非公有制经济的地位和作用: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重要的非公有制经济(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的经济形式或组成部分)。
注意一个易错的说法:不能说是“社会主义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或重要经济形式。
(四)我国初级阶段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即所有制结构)1.这项基本经济制度存在的客观必要性。
从根本上说是,是由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的客观规律决定的,具体说来,是由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和初级阶段的国情决定的。
1)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必须坚持公有制作为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
2)我国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需要在公有制为主体的条件下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