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哈三中2013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
2024年哈尔滨市第三中学语文高三上期末综合测试试题含解析
2024年哈尔滨市第三中学语文高三上期末综合测试试题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
2.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
4.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
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暴、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1.下列各项中有关划线句子的修辞表述有误..一项是A.“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王昌龄在此以晶莹透明的冰心玉壶自喻,正是基于他与洛阳诗友亲朋之间的真正了解和信任。
B.毛泽东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中引用对联“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运用比喻手法,刻画主观主义者“徒有虚名并无实学”的形象。
C.《红楼梦》用“寄言纨绔与膏粱,莫效此儿形状。
”形容宝玉,此处运用借喻,“纨绔”指富贵子弟所穿细绢做的裤子,泛指富贵子弟的华美衣着;“膏粱”喻指贵族子弟。
D.王涯《秋思赠远》中望月怀人:“当年只自守空帷,梦里关山觉别离。
不见乡书传雁足,唯看新月吐蛾眉。
”把“新月”比作“蛾眉”,仿佛弯弯的新月牙就像娇妻的蛾眉。
2.对2022年北京冬奥会吉祥物“冰墩墩”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吉祥物以熊猫为原型进行设计创作,整体造型代表着主办国对全世界朋友的热情欢迎。
B.设计者将熊猫形象与富有超能量的冰晶外壳相结合,体现了冬季冰雪运动和现C.“冰墩墩”寓意敦厚,健康,活泼,可爱,冰雪相融,象征瑞雪兆丰年,表达对奥运健儿收获满满的美好祝福。
D.整体形象酷似天员,寓意创造非凡,探索未来,体现了追求卓越,引领时代以及面向未来的无限可能。
3.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韩愈在《师说》中圣人孔子转益多师的例子论证“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对这种观点,他给出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3届高考语文模拟试卷及详细答案解析黑龙江哈三中2013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语文试题
2013年哈尔滨市第三中学第二次高考模拟考试语文试卷第Ⅰ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在世界海权兴衰交替500余年的历史进程中,控制和利用海洋一直是世界大国追求的目标,海权构成了许多国家的战略追求,然而各国追求海权的历史命运却截然不同。
有的国家(英、美)通过发展海权实现了国家长久的强盛;有的(法、德)则惨遭失败乃至国运衰落;有的国家(英、美)的海权保持了长久的存在;有的(葡萄牙、西班牙、荷兰)则很快完成了从崛起到衰落的蜕变;还有的国家(如俄-苏)的海权追求一方面促进了国家崛起,但过度追求又埋下了国家衰落的根源。
海权在世界范围内兴起的历史机遇在于中世纪晚期出现的地理大发现,不同国家面对海洋的不同选择,尤其是东西方国家对历史机遇的不同把握,导致了不同的国家命运。
欧洲的一些国家抓住了历史机遇完成了国家崛起,而东方国家尤其是创造了郑和下西洋这一历史奇迹的中国,却与近代世界权势变革的历史机遇擦肩而过。
这一巨大差异无疑值得进行深刻反思。
世界历史表明,资本扩张与更新能力既是海权产生和发展的根本动力,也是决定海权能否长久存续与发展的支撑性要素。
同时,技术与制度创新能力、产业主导能力也是决定海权盛衰的重要因素。
在历史上,海上霸权国都分别主导了各自时代的技术革新,如葡萄牙的多桅帆船、荷兰的麦卡托航海图、英国的战列舰、美国的海军航空学等。
世界霸权国不仅是世界海军最强大的国家,同时也是世界经济领先产业的主导国。
由此可见,要成就大国海权,不仅需要足够强大的海军,而且还必须是世界科技的创新国,必须主导世界经济的领先产业。
因此,对于当下的中国而言,尤其要摆脱那种强调大国崛起离不开海权支撑,而忽视海权背后一系列复杂社会因素的简单化思维。
近年来,随着中国海洋安全环境的日趋复杂,中国的海军力量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并积极应国际社会的要求实现了海军首次走出国门赴亚丁湾巡航。
而当前国际和国内社会,围绕中国海权发展动向及其可能产生的影响,均产生了激烈的争议。
黑龙江省哈三中2013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试题 语文
2013年哈尔滨市第三中学第一次高考模拟考试语文试题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II卷(表达题)两部分,其中第I卷第三、四题为选考题,其它题为必考题。
考生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在本试卷上答题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并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的指定位置上。
2.答题时使用0.5毫米的黑色签字笔或碳素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3.请按照题号在各题的答题区域(黑色线框)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
4.保持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
5.做选考题时,考生按照题目要求作答,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题目对应的题号涂黑。
第I卷阅读题(共70分)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周易》与中国美学《周易》是中国古代重要的典籍之一,分为《经》、《传》两个部分,《经》大约起源于殷周之际,《传》则是战国或秦汉之际的作品,是用以解释《经》的。
《周易》对中国哲学和美学的发展都很重要。
《周易》对中国美学的影响,首先不在于它所提出的个别直接具有美学意义的概念、范畴,而在于它的整个的思想体系。
因此,在考察它所提出的那些具有美学意义的概念、范畴之前有必要先来考察它的整个思想体系同中国美学的关系。
《周易》的《经》本来是古代用以占卜的书,只是个别地方包含有一些原始的哲学概念。
但经过《传》的解释、引申和发挥,《周易》就远远不是一本占卜的书,而是一步哲学著作了。
《周易》有一个鲜明的特点,那就是企图对包含自然、人类的历史发展等范围极广的问题做出一种总体性的概括和说明,建立一个世界模式。
所以《周易》历来被看做是“弥纶天地,无所不包”。
以“仁”为核心的儒家思想所注意的主要是现实社会政治伦理问题,对于包括自然、社会、人类在内的整个世界的大问题缺乏研究和说明。
以“道”为核心的道家思想虽然确定了他们认为是贯穿整个自然、社会、人类的根本法则——“道”,但他们的兴趣主要集中在“道”的“无为而无不为”的特征上,即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上,着眼点是在自然,并且常常流入玄虚,对包含自然和社会两者在内的整个人类世界产生形成及其内在的结构等等问题,仍然没有做出总体性的概括说明。
黑龙江省哈三中高三上学期第三次验收语文试卷 Word版含答案.pdf
哈三中2013—2014学年度上学期 高三学年第三次验收考试语文试卷 第Ⅰ卷 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传统文化”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A.传统文化由民族的文明演化汇集而成,是其历史上各种思想、观念的总体表征。
B.传统文化属于一种民族文化,它集中反映了这个民族的特质和风貌。
C.传统文化是世界各国在教育改革与发展中构建自己教育特色的重要基础。
D.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不能重复和照搬,也不能死记硬背经典,而是要容纳继承弘扬其内在精神、思维方式和笃行实践。
2.下列各项,对“中国教育传统”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中国教育在思想和精神领域重视“道统”,在人才培养和标准规范方面也非常关注对传统的继承与发展。
B. 从中国的中小学的语文、数学教学看,源于西方的各类教学法在形式、内容、方法、观念和评价等方面并不适合于中国学生及中国知识的具体情况。
C. 中国教育传统的思想和实践不仅有与西方教育源流和现代教育理念相似、相通之处,也有本土化和特色化的传统。
D. 中国历史上人才辈出的现象说明中国传统教育有利于人才的培养,绝非可以简单地用机械灌输来概括。
3.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A.有关传承与发展本土文化的思考和积极探索可以规范和引领未来的教育发展, 奠定中国教育改革的历史基础。
B. 科举制度在评价选拔人才方面是最公平合理的,是中国在制度文明上对世界的重大贡献,需要我们借鉴、继承和发扬光大。
C.由于西方模式和标准的影响,中国的近代教育缺少自信,用于反思和自省的自我批评变成了盲目和全盘自我否定。
D.中国教育传统中永恒的、富有创新潜力的价值影响了法国思想家伏尔泰,哈佛教授加德纳也是借鉴中国的教育传统创立了“多元智能”理论。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4~7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自是遇加厚B.遽出就坦谢C.朕已许原:D.益兵三千人5.以下六句话能直接表现卢坦敢于直言劝谏的一组是() ①奈何自薄,欲与吹笛少年同列邪?坦谕县人弟输,勿顾限 陛下奈何以小信失大信乎若直贱,谷不至矣,不如任之。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三中学校近年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最新整理)
哈三中2018—2019学年度上学期高三学年期末考试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一)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用什么支撑我们的精神大厦贾梦雨我们平时所说的“精神亚健康”,是指一个人的精神状态、精神追求方面失去正确标准,缺乏价值支点,种种消极甚至扭曲的思想意识占据主导地位,并体现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
其实,“精神亚健康”的症状在很多人身上都或隐或显地存在着。
“精神亚健康”的症状多种多样,但归纳起来主要表现在这样几个方面:一是对事业缺乏激情,精神萎靡,庸碌无为;二是对生活缺乏热情,对他来说,活着的意义仅仅在于活着;三是对他人缺乏感情,淡漠、疏离,甚至于防范、欺骗;四是对社会缺乏责任感,社会的冷暖对他来说已经变得无足轻重。
总体来说,陷落于物质的汪洋之中,沉沦于享乐的迷茫之中,浮躁而无信仰、无敬畏、无追求。
正如南师大中文系教授贺仲明所说:“精神亚健康的重要表现,就是公众无法从精神涣散的日常生活中获得安宁;理想和信仰丧失;浮躁的心灵被物所累,排斥关怀和诚信。
”是什么导致了“精神亚健康”的弥漫呢?全球化浪潮汹涌澎湃,“地球村”可以拉近人们之间的距离,不过,它也无时无刻不在拉远人们之间的距离,造成新的疏离。
全社会消费思潮的迅速膨胀,在这种后现代的炫目泡沫下,大众都在不知不觉中被消费主义的狂欢所陶醉。
被牵着鼻子走,人变成了“经济人”、“时尚人”,永远有一双无形的手在拉着你,让你无法脱身,并且身不由己。
此外,我们过分重视外在的所谓“成功”,整天追求的都是那些“看得见的东西”:房子、汽车、锦衣玉食、无休止的享乐,而且,我们渐渐迷失在这些“身外之物"中不可自拔。
物质日益强大而膨胀,而精神的萎缩状态正在加剧,在这种“内忧外患”的夹击之下,我们被裹挟其中,身心交瘁.理想、激情,一个人的精、气、神,这些其实都应该是我们的追求,是一个人安身立命的支点。
而现在,从心灵层面来说,价值的支撑点,人生的追求目标,对幸福的感受等渐渐处于错乱状态。
2012——2013学年度高三上学期末语文试题答案
2012——2013学年度高三上学期期末测试语文试题答案一、1、D(A.高丽.(lí)发横.(hèng)财 B、晕.(yùn)车 C.珐.(fà)琅)2. B (A. 亲和力洋洋洒洒攻城略地 C. 赋予分庭抗礼 D、奉为圭臬)3、D(D长袖善舞:多用来形容有财有势、有手腕的人善于钻营取巧。
A项,从长计议:放宽时间慢慢商量考虑,指不急于作决定,也指慢慢设法解决。
应改为“从长远考虑”。
B项,吉光片羽:比喻残存的珍贵的文物。
C项,不绝如缕:形容局面危急或者声音、气息等低沉微弱、时断时续。
)4.C (A、第二个“?”改为“,” B、“两高一资” (高污染、高能耗、资源消耗型) 行业D、以“回到……”为题)5.B(A赘余,去掉“因为”;C表意不明,“这”指代不明,造成歧义;D搭配不当,把“加强”改为“扩大”。
)二、6.B(B项中的“莫言获奖缓解了当代中国作家的认同性焦虑……”说法与文章表述“在一定程度上……”不符合。
)7.C(C项中的“莫言获奖证明了……”的说法不符合原文,原文“文学要关心、关怀当下中国人的生活方式的文学作品……应该具有普世的价值”,并非是莫言获奖证明了这句话。
)8.D(D项中的“文学必将不会走入读者的内心世界”表述过于绝对,原文是“导致文学难以走入……”)三、A(特,只,仅仅)9.C(均表示承接。
A项因为,以致;B项趁着,通过;D项原来是,表转折)11. A (③是宋太祖劝解兵权的委婉之词⑥是说赵普善用《论语》治政)12. A(错在“经过功臣的家门但不进去”,应为“探访功臣的家,不可预测”。
)13..(1)陛下认为天下狭小吗?向南北(方向)征讨,现在正是时候。
(2)(石、王等)都拜了两拜说:“陛下顾念我们到这种程度,这就是所说的使死人复生、使白骨长肉啊。
”(3)刑法是用来惩治罪恶的,赏赐是用来酬谢有功之人的,这是古往今来共同的道理。
14.(1)比喻、夸张、想象。
黑龙江省哈三中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 Word版含答案.pdf
哈三中2012—2013学年度上学期 高三期末考试 语文 试卷 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其中第Ⅰ卷第三、四题为选考题,其它题为必考题。
考生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在本试卷上答题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务必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姓 名、准考证号,并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的指定位置上。
2.答题时使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或碳素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在各题的答题区域(黑色线框)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
4.保持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
5.做选考题时,考生要按照题目要求作答,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与所选题目对应的题号涂黑。
第Ⅰ卷 阅读题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①人们常常谈论艺术家的气质,很少想到做哲学家也需要一种特别的气质。
其实,追究人生的根本,是人类本性中的固有冲动,当这种冲动在某一个人身上异常强烈时,他便是一个具有哲学家气质的人了。
一个好的哲学家并不向人提供人生问题的现成答案,他自己受着某些根本性问题的苦苦折磨,不倦地寻找着答案,也启发我们去思考和探索他的问题。
他的问题属于我们大家,属于时代、民族乃至全人类。
②哲学本意是“热爱智慧”,智慧虽然无法转让,然而,对智慧的爱却是能够激发起来的。
我们读一位哲学家的书,也许会对书中聪明的议论会心一笑,但最能震撼我们心灵的却是作者对人生的大困境的观察和揭示,以及他寻求解决途径的痛苦而又不折不挠的努力。
只有那些带着泪和笑感受和思考着人生的人,才能真正领略哲学的魅力。
这样的哲学也必定闪放着个性的光彩。
我们读文学作品,常常可以由作品想见作家的音容笑貌、爱憎好恶。
可是,读哲学著作时,我们面前往往出现一张灰色的概念之网,至于它由哪只蜘蛛织出,似乎并不重要。
③诗人无保留地袒露自己心灵里的每一阵颤栗,每一朵浪花,哲学家却隐瞒了促使他思考的动机和思考中的悲欢,只把结论拿给我们,连同事后追加的逻辑证明。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三中高三上学期第四次验收(期末)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
黑龙江省哈尔滨三中高三上学期第四次验收(期末)考试语文试题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其中第Ⅰ卷第三、四题为选考题,其它题为必考题。
考生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在本试卷上答题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注意事项】1.答题前务必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并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的指定位置上。
2.答题时使用0.5 毫米黑色签字笔或碳素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在各题的答题区域(黑色线框)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
4.保持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
5.做选考题时,考生要按照题目要求作答,并用2B 铅笔在答题卡上把与所选题目对应的题号涂黑。
第Ⅰ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 分,每小题3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说“韵”金开诚“韵”最初的含义大约是指声调的和谐。
蔡邕《琴赋》中的“繁弦既抑,雅韵乃扬”,陆机《演连珠》中的“赴曲之音,洪细入韵”,用的便是这个意思。
声调的和谐经过人的“通感”首先向两个方面蔓延生发。
一个方面是指人的神情、气派、风度上的和谐得体,这一般被称为神韵、风韵。
但神情、气派、风度这几个词,一般说来是中性的,无褒贬之意。
而神韵、风韵一般指神情、气派、风度中已经含有了某种和谐之美。
另一个方面是在文学艺术中蔓延,这一般被称为气韵。
如南齐谢赫在《古画品录·序》中将“气韵生动”列为“绘画六法”之首。
不过,以上所谓的形容人的和谐用神韵、风韵,形容文学艺术的和谐用“气韵”,只是就一般而言,实际上两者混用的情况也并不罕见。
“韵”的含义既已蔓延到形容人与艺术,就势必还要扩散到各种事情上去。
“风流韵事”即其显例,而其事则必须和谐才能称为“韵”。
如东晋永和九年,王羲之等人在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就是风流韵事,有“墨皇”《兰亭集序》为证。
倘若这帮人喝醉了酒争吵起来,乃至大打出手,那就既不“风流”也非“韵事”了。
届黑龙江省哈尔滨第三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测试(期末)语文试题 图片版.doc
哈三中2015—2016学年度上学期高三学年第三次测试语文答案1.B(强加因果关系,“作为礼仪之邦的我们最重服饰,‘衣食住行’,以‘衣’为首”的原因不是“自古以来,服饰一直是体现国家民族风俗文化的重要方面”。
)2.A(张冠李戴,提出“革衣服之制”的不是赵武灵王而是魏孝文帝,并且原文并未提到已“达到了融入汉族的目的”。
)3.C(“只有……才……”表达条件关系绝对化了。
)4.C(“咸谓老庄其言虚诞”后面要断开,否则会有话未说完之感;“庄生申性本之旨”处要断开,使句子与前句“夫老子著抱一之言”对照,同时也使“若斯者”句避免了因“旨”而缩小“斯”的指代范围的问题。
)5.D(古代称帝王或王后的死叫“崩”,称诸侯或大官的死叫“薨”。
)6.B(原因有误。
高丽王不敢谋害他是顾及强大的北魏政权而不是程骏个人的凛然正气,其凛然正气也并未在原文程骏遇到危难时的叙述中体现;而程骏能够回到北魏的因素是高丽王对北魏的惧怕及献文帝驾崩。
)7.(1)我虽然才能不如姜太公,陛下您的尊贵却超过周文王。
希望上天再给我几年的时间,我一定会像吕望编写《太公兵法》那样竭力取得辅助君王兴邦的功效。
(“虽”“谢”“假”三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译出大意给2分。
)(2)程骏到了平壤城,高琏(高丽王)谎称女儿死去。
程骏与高琏(高丽王)反复交涉了一年,用做人的正道责问高琏。
(“谬言”“经年”“义方”三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译出大意给2分。
)8.“折”与“断”。
(1分)冬季江风萦回,无情地摧折着枯长的野草。
由于寒冷,江面上结成了薄薄的冰块,阻断了细细的流水。
(2分)这两个字使画面具有动感,又营造了凄清荒寒的氛围。
(2分)9.全诗通篇写景,开头两句描写了月夜泊船的大环境:三江静寂,云雾散尽。
充满了开阔苍凉之感。
中间四句描写水道被淤泥阻塞,江上细流也被薄冰阻断,所以舟楫不通。
岸上江风强劲,衰草连天。
凸显了凄清荒寒的氛围。
最后两句描写远处岸上古老的村落空列着几棵枯树,戍楼空荡荡的,早已无人居住。
哈尔滨三中第一学期高三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参考答案
2012-2013学年度哈尔滨三中第一学期高三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参考答案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1.C (“不为情感左右”错误)2.B (A项,原文为“只有那些带着泪和笑感受和思考着人生的人,才能真正领略哲学的魅力”,条件关系错误。
C项,“必须依赖”太过绝对,只是与“个人经历和性格”密不可分。
D项,“二者风格截然不同”错,诗人要有哲学的眼光和深度,哲学家要有诗的激情和灵性)3.A (B项,偷换概念,原文是“大哲学家与大诗人往往心灵相通”。
C项,“只能看到灰色的概念之网”错,原文是“往往出现”。
D项,“更来自于”无中生有)二、古代诗文阅读(38分)4.D(易:交换,替代)5.C(②说的是“二三子”,不是苏轼;④是游人看到的景色,不能表达苏轼的“乐”;⑤说的是苏辙和苏轼同游的情形)6.A(B项,文中没有表现“战胜自然”。
C项,文章语言不是华美,而是素雅;而且,没有拟人的修辞手法。
D项,文中没有“人生无常”的消极思想)7.(1)(他们)走入大山深处,力尽了才休息,扫去落叶以草地为席坐下,喝酒相互慰劳,心意舒适得忘记了返回。
(补充主语“他们”1分,“席”名词意动用法1分,“劳”译为“慰劳/问候”1分,反”通“返”,译为“返回”1分,句意1分)(2)只要心中无愧,又不受外人指责,就姑且寓居在此。
这应该就是苏轼能够在这获得快乐的原因吧。
(“无责于外”中“于”表被动1分,“寓”寓居1分,“焉”译为兼词“于此(在这)”1分,“所以”译为“……的原因”1分,句意1分)【参考译文】苏轼贬谪到齐安,在江上建造屋舍。
齐安没有名山,只有大江南岸的武昌的诸座山峰,逶迤蔓延,有清涧深谷。
其中有僧人住的房子,西边的叫西山,东边的叫寒溪,它靠着大山对着沟壑,隐藏于松树枥树之中,寂静得像与世隔绝了一样,很少有人到这儿来。
每当风停日出,江水流动缓慢的时候,苏轼就拄杖带着酒,乘小舟横江南渡。
山中有两三个人,喜欢结交朋友和游玩。
2024年哈尔滨市第三中学语文高三第一学期期末学业水平测试模拟试题含解析
2024年哈尔滨市第三中学语文高三第一学期期末学业水平测试模拟试题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
用2B铅笔将试卷类型(B)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
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右上角"条形码粘贴处"。
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
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
4.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
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围城里的鸵鸟阿辞在鸵鸟的世界里,是可以妻妾成群的。
但有这么一只鸵鸟,他很爱自己的妻子,决定一辈子只娶她一个。
他们相亲相爱地生活了很多年,在一个没有月亮的晚上,厄运突然降临了,他们被猎人抓住了,然后卖给了一个农场主。
幸运的是,农场主没有杀他们,而是把他们圈养起来,当成了种鸵鸟。
每天有人给他们吃的,日子倒也悠闲自在。
可是好景不长,农场主为了提高繁殖速度,给鸵鸟先生送来了五位年轻的鸵鸟姑娘。
鸵鸟太太伤心地躲到一个角落里发呆,鸵鸟先生明白妻子的心事,他很想告诉妻子,他只喜欢她一个。
可他不会说话,所以只有用行动来表示,他整天跟在妻子的身边,对那五位鸵鸟姑娘不理不睬。
妻子明白了他的心意,很开心,农场主也明白了他的心意,很不高兴,竟然当着他的面,把他的妻子抓走了。
鸵鸟先生急坏了,他知道,农场主是什么事都做得出来的,也许会一生气把他的妻子给杀了。
可是,他只是一只鸵鸟,没有能力去救自己的妻子,他能做的,就是对五位鸵鸟姑娘继续冷淡,让农场主明白,他是绝不会要她们的。
后来,他觉得这样还不行,就开始绝食,那意思就是,如果妻子不在了,他也不活了。
黑龙江省哈尔滨三中2012-2013学年高三上学期9月月考语文试题.txt
资料概述与简介 6 阿长与《山海经》 班级______ 学习小组 小主人姓名________ 上课时间 1.理清文章的思路,全面把握阿长的形象。
2.学习围绕中心选择材料,详略得当地来表现人物性格、风貌的写法;体会作者描写人物的方法。
3.领会文中带有感情色彩的词句,作者。
1.学习作者描写人物的方法,学习欲扬先抑的写法。
2.把握阿长的形象,领会作者对阿长的深厚感情。
《山海经》:我国古代的一部地理著作,共18篇,作者不详,各篇著作时代也没有定论。
近代学者多数认为不是出自一时一人之手。
其中14篇是战国作品,《海内经》4篇则为西汉初年作品。
主要内容为民间传统中的地理知识,包括山川、地理、民族、物产、药物、祭祀、巫术等,保存了不少远古的神话传说。
如精卫填海、夸父逐日、大禹治水等。
第一课时 1.积累词语。
2.学习本文选取典型事例表现人物性格以及详略得当的写法,学习作者描写人物的方法。
3.理解文中带有感情色彩的词句,把握作者情感变化的过程。
一、基础知识积累 1.《阿长与〈山海经〉》选自 ,这是一部 集。
作者 ,我国现代伟大的 家、 家、 家。
我们曾学过他的文章有 。
2.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憎恶 惶急 惊骇 chuāng疤 jié问 惧dàn 掳走 震悚 粗拙 孤shuāng zhóu骂 pīlì 3.解释词语 震悚: 面如土色: 诘问: 情有可原: 二、整体把握,深入研讨 1.阅读课文。
课文围绕阿长写了哪些事?重点写了什么?(在重点写的事件的序号上打上“√”)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⑦ ⑧ 整体把握,深入研讨 2.鲁迅是怎样描写阿长的?写出了阿长是怎样的一个人?这些描写有什么特色?请在书上圈画并旁注,摘录其中的三处(可以是原文,也可以概括)。
① 阿长的形象: ② 阿长的形象: ③ 阿长的形象: 小结阿长的形象: 小结描写的特色: 3.文章寄托了作者对长妈妈怎样的感情? 这种感情是始终如一的吗?画出表明作者对阿长的感情态度的词句,对比前后的感情有什么变化 在你的童年生活中,有没有像阿长这样的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普通人?请和同学分享一下你的故事。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2013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无答案)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2013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无答案)(考试范围:综合适用班级:高三学年)第Ⅰ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每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3分,共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围棋与国家林建超围棋起源于中国,是黄河文明的产物,其形制弈法等都饱含着文明母体的基因和特征。
围棋极可能源自上古时期的结绳而治、河图洛书和周易八卦,因为其形制、内涵与中华文明的源头相符。
围棋的产生和发展,始终与弈者对自然、社会和人生的思考感悟联系在一起。
围棋不仅对个人修身养性,而且对民族社会的群体心理产生深刻影响。
围棋是中华五千年文明的象征、民族文化的瑰宝、高度智慧的结晶,这种地位不是任何人封赐的,也不是带有感情色彩的主观结论,而是人们在反复实践和比较中认识到的,是随着社会和文明的进步而不断深化和升华的。
围棋的价值和地位是在与各种掷彩博累活动的比较中确立起来的。
最早有文献记载的围棋活动是在春秋时期。
从春秋到西汉,社会风气浮躁、趋利,具有运气性和刺激性、宜于赌博的博累棋流行甚广,围棋处于受挤压的位置,但始终保持着顽强的生命力。
东汉中期后,社会风气转变,文明程度提高,思想更为自由,人们不满足于掷彩行棋的非公平的竞智斗巧,围棋更加受到人们的喜爱和重视,而曾经盛极一时的博累棋逐步走向衰弱,到唐代时完全消亡了。
博累棋消亡的原因从根本上说是它们不符合我们民族的思想特征,不能满足人们精神生活的真正需求,而围棋在与它们的比较中表现出了本质上的优势。
围棋的价值和地位是在与传统礼教观念斗争中确立起来的。
围棋作为反映和体现人们心灵自由的智力博弈活动,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被认为不符合传统伦理观念。
后来,人们逐步认识到这些观念都是不对的。
从东汉中后期到魏晋时期,人们开始从生命意义上认识围棋的价值,就把围棋作为自觉的艺术追求和精神宣寄的工具,并把它纳入儒士必备的艺技。
围棋的价值和地位是从正反两方面的社会实践对比中确立起来的。
黑龙江省哈三中2013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其中第Ⅰ卷第三、四题为选考题,其它题为必考题。
考生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在本试卷上答题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注意事项】1.答题前务必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并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的指定位置上。
2.答题时使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或碳素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在各题的答题区域(黑色线框)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
4.保持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
5.做选考题时,考生要按照题目要求作答,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与所选题目对应的题号涂黑。
第Ⅰ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逆商:幸福者的必备冀巧玲智商IQ和情商EQ早已为人们所熟知,近年来又流行一个新概念AQ,它是Adversicy Quo-tient的缩写,指人们面对逆境的反应能力,即面对挫折、摆脱困境和超越困难的能力,通常译为“挫折商”或“逆(境)商”。
IQ、EQ和AQ并称3Q,成为人们获取成功必备的不二法宝。
有专家甚至断言,100%的成功等于20%的IQ加80%的EQ和AQ,从某种意义上来看,这种说法毫不夸张。
逆商严格意义上来说是情商的一部分,但由于它在人生事业成功中的特殊地位,美国职业培训师保罗·斯托茨提出了“逆商”这一概念。
他认为逆商包括四部分:控制感、起因和责任归属、影响范围和持续时间。
控制感指人们对周围环境的主观控制能力。
面对逆境,控制感强的人会尽力改变环境,控制感弱的人则只会逆来顺受,信天由命。
起因和责任归属指造成我们陷入困境的原因。
高逆商者往往能够清楚地认识到使自己陷入逆境的原因,并愿意承担一切责任,积极采取有效行动,痛定思痛,在跌倒处尽快爬起来。
影响范围指困境的负面影响对我们生活的影响面有多大。
高逆商者通常能够将某方面逆境所带来的消极影响降至最小程度,他们不会因为工作中的逆境而影响家庭生活。
黑龙江省哈尔滨三中2013届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卷
黑龙江省哈尔滨三中2013届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卷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考生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在本试卷上答题无效.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注意事项】1.答题前务必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并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的指定位置上。
2.答题时使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或碳素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在各题的答题区域(黑色线框)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4.保持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
第Ⅰ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①民间文化承载着一个民族复杂的文化心理和深厚的思想意识,维系着社会的和谐运行和发展的内在动力。
作为一个民族的历史和现实生活文化上的表达,民间文化融于一个民族全体成员的日常生活中,凝聚着民族的情感,承载着文化的血脉,彰显着国家的软实力,自然也是民族精神最集中的表达方式.我们的品格智慧来自祖先留给我们的文化遗产,我们为人处世的方法,做人做事的态度,大部分取决于我们文化生存环境的熏染.民间文化是附着于每个国民身上的,一旦民间文化迷失,必然会导致国家的“礼崩乐坏”和民心涣散.②弘扬民间文化就是诠释一个国家的形象。
对民间文化的自卑,认为农业文明不能适应工业文明,以至于在一段历史时期几乎摧毁了一个民族自身的文化认同.文化的复兴、国家的强盛,必须有一个强大的文化认同.中国几千年不散不败,这个凝聚力不是靠经济的力量,因为我们曾经落后过;也不是靠军事的力量,因为我们曾经被侵略过。
中国历尽艰难而弥坚,靠的就是文化的凝聚力。
就拿几千年民间文化孕育出的春节来说,这个强大的“磁场”可以在一个晚上将地球上所有的华人凝聚在一个“团聚”的信念上,而这种凝聚力又可以世世代代相传而不变。
仅此一点就可以打消那种对民间文化强大作用的疑虑。
③优秀的民间文化是当代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哈三中考试卷子语文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字形、字音、词义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璀璨(cuǐcàn)瞬息万变(shùn)B. 翩翩起舞(piānpiān)独出心裁(chāi)C. 炽热(chì)破釜沉舟(fǔ)D. 比翼双飞(bǐ)狼烟四起(yàn)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学校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开设了多种兴趣小组。
B. 在这次比赛中,他充分发挥了自己的实力,获得了第一名。
C.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我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D. 老师对我们的关爱如同春天里温暖的阳光。
3. 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 《红楼梦》的作者是曹雪芹,属于古典小说。
B. 《三国演义》的作者是罗贯中,讲述了东汉末年到三国时期的故事。
C. 《西游记》的作者是吴承恩,主要讲述了唐僧师徒取经的历程。
D. 《水浒传》的作者是施耐庵,描写了宋江领导的梁山好汉起义。
4. 下列名言警句中,不属于我国古代诗人创作的一项是()A.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孔子B.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杜甫C.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陆游D.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孔子5. 下列词语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A. 奋发图强(fèn)B. 惊心动魄(jīng)C. 碧空如洗(bì)D. 美轮美奂(lún)6.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 他不仅学习成绩优秀,还擅长唱歌跳舞。
B. “这个问题很简单,我相信你一定能解决。
”他笑着说道。
C. “我爱我的祖国,我爱我的人民。
”这句话一直激励着我前进。
D. “你喜欢读书吗?”“是的,我很喜欢读书。
”7. 下列句子中,修辞手法运用恰当的一项是()A. 那朵花在阳光下显得格外美丽。
B. 小明是一个聪明、勤奋、善良的孩子。
C. 那只小鸟在树枝上欢快地歌唱。
哈三中高三语文期末考试卷
考试时间:120分钟满分:150分一、基础知识(30分)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 呕心沥血(lì)青涩(sè)琢磨(mó)B. 惊愕(è)融会贯通(rónɡ)恣意(zì)C. 萧瑟(sè)谈笑风生(shēnɡ)拘泥(nì)D. 纷至沓来(tà)比翼双飞(yì)瞠目结舌(chēnɡ)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通过这次社会实践活动,使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性。
B.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消费观念也在发生深刻的变化。
C. 为了提高同学们的环保意识,学校组织了一次“低碳生活,从我做起”的主题班会。
D. 他的报告深入浅出,生动形象,既富有哲理,又发人深省,博得了与会者的一致好评。
3. 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 崇山峻岭震天动地鸿篇巨制B. 轻歌曼舞碧波荡漾遮天蔽日C. 谈笑风生奋不顾身碧空如洗D. 铿锵有力破釜沉舟鸿鹄之志4.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 他的演讲慷慨激昂,声情并茂,赢得了在场观众的阵阵掌声。
B. 在这场比赛中,他充分发挥了自己的实力,一鸣惊人,成为了焦点人物。
C. 她的舞蹈动作优雅大方,宛如仙子下凡,令人陶醉。
D. 他的研究成果丰硕,填补了我国在该领域的空白,受到了国内外专家的高度评价。
5. 下列各句中,句式变换正确的一项是()A. 他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自己的事业。
(改为:他热爱祖国,热爱人民,也热爱自己的事业。
)B. 这个问题很复杂,需要我们认真思考。
(改为:这个问题很复杂,我们得认真思考。
)C. 他的讲话言简意赅,深入浅出,深受大家欢迎。
(改为:他的讲话简明扼要,深入浅出,深受大家欢迎。
)D. 他的成绩优异,多次获得奖学金。
(改为:他的成绩优异,曾多次获得奖学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哈三中2012—2013学年度上学期高三期末考试语文试卷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其中第Ⅰ卷第三、四题为选考题,其它题为必考题。
考生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在本试卷上答题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注意事项】1.答题前务必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并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的指定位置上。
2.答题时使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或碳素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在各题的答题区域(黑色线框)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
4.保持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
5.做选考题时,考生要按照题目要求作答,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与所选题目对应的题号涂黑。
第Ⅰ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①人们常常谈论艺术家的气质,很少想到做哲学家也需要一种特别的气质。
其实,追究人生的根本,是人类本性中的固有冲动,当这种冲动在某一个人身上异常强烈时,他便是一个具有哲学家气质的人了。
一个好的哲学家并不向人提供人生问题的现成答案,他自己受着某些根本性问题的苦苦折磨,不倦地寻找着答案,也启发我们去思考和探索他的问题。
他的问题属于我们大家,属于时代、民族乃至全人类。
②哲学本意是‚热爱智慧‛,智慧虽然无法转让,然而,对智慧的爱却是能够激发起来的。
我们读一位哲学家的书,也许会对书中聪明的议论会心一笑,但最能震撼我们心灵的却是作者对人生的大困境的观察和揭示,以及他寻求解决途径的痛苦而又不折不挠的努力。
只有那些带着泪和笑感受和思考着人生的人,才能真正领略哲学的魅力。
这样的哲学也必定闪放着个性的光彩。
我们读文学作品,常常可以由作品想见作家的音容笑貌、爱憎好恶。
可是,读哲学著作时,我们面前往往出现一张灰色的概念之网,至于它由哪只蜘蛛织出,似乎并不重要。
③诗人无保留地袒露自己心灵里的每一阵颤栗,每一朵浪花,哲学家却隐瞒了促使他思考的动机和思考中的悲欢,只把结论拿给我们,连同事后追加的逻辑证明。
谁相信人生问题的答案能靠逻辑推理求得呢?在这里,真正起作用的是亲身的经历,切身的感受,灵魂深处的暴风骤雨,危机和觉醒,直觉和顿悟。
人生最高问题对于一切人相同,但每个人探索的机缘和途径却千变万化,必定显示出个性的差别。
哲学不是一份真理的清单,而恰恰是寻求人生真理的过程本身,这个过程与寻求者的个人经历和性格密不可分。
④哲学的魅力在于它所寻求的人生智慧的魅力,在于寻求者的个性的魅力。
最后,如果一位哲学家有足够的语言技巧的话,还应该加上风格的魅力。
从源头上看,哲学和诗本是一体。
没有哲学的眼光和深度,一个诗人只能是吟花咏月、顾影自怜的浅薄文人;没有诗的激情和灵性,一个哲学家只能是从事逻辑推理的思维机器。
大哲学家与大诗人往往心灵相通,他们受同一种痛苦驱逼,寻求同一个谜的谜底。
1.下列对哲学家的特点的陈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同艺术家一样,哲学家也需要具有一种特别的气质,他们往往带有一种异常强烈的人类本性中的固有冲动。
B.好的哲学家不倦地寻求人生的根本的答案,能够提出属于大家、时代、民族,乃至全人类的大问题。
C.哲学家们往往思维缜密,客观理性,力求用严密的逻辑阐明自己的思想体系,不为情感左右。
D.真正的哲学家对人生具有深刻独特的感受和思考,能够震撼我们的心灵,也能启发我们去思考和探索。
2.下列对文章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3分)A.只要带着泪和笑去感受和思考人生,人们就能真正地领略到哲学的魅力。
B.哲学家常隐瞒促使他思考的动机和思考的悲欢,只将思考的结论和逻辑证明展现出来。
C.哲学本质上并不依靠逻辑推理而必须依赖寻求人生问题答案者的个人经历和性格。
D.诗人激情洋溢,哲学家含蓄客观,二者风格截然不同,但都可以在各自领域获得成功。
3.根据文意所做的推论,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A.即使人们并不赞同某哲学家的结论,但只要他进行了真诚的探索,他的哲学结论也依然能够吸引我们,震撼我们。
B.哲学著作需要放射着诗意的光辉,诗歌里也应回荡着哲学的喟叹:二者是可以做到心灵相通的。
C.读者可通过作品感知文学家的心灵与智慧,但哲学著作中只能看到灰色的概念之网,所以它的作者似乎并不重要。
D.哲学的魅力既来自于它所寻求的人生智慧的魅力,更来自于寻求者的个性的魅力,二者是紧密结合的。
二、古代诗文阅读(38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武昌九曲亭记苏辙子瞻迁于齐安,庐.于江上。
齐安无名山,而江之南武昌诸山,陂陁①蔓延,涧谷深密。
中有浮图精舍,西曰西山,东曰寒溪,依山临壑,隐蔽松枥,萧然绝俗,车马之迹不至。
每风止日出,江水伏息,子瞻杖.策载酒,乘渔舟乱流而南。
山中有二三子,好客而喜游,闻子瞻至,幅巾迎笑,相携徜徉而上。
穷山之深,力极而息,扫叶席草,酌酒相劳,意适忘反。
往往留宿于山上。
以此居齐安三年,不知其久也。
然将适西山,行于松柏之间,羊肠九曲而获少平,游者至此必息。
倚怪石,荫茂木,俯视大江,仰瞻陵阜,旁瞩溪谷,风云变化,林麓向背,皆效于左右。
有废亭焉,其遗址甚狭,不足以席众客。
其旁古木数十,其大皆百围千尺,不可加.以斤斧。
子瞻每至其下,辄睥睨终日。
一旦大风雷雨,拔去其一,斥其所据,亭得以广。
子瞻与客入山视之,笑曰:‚兹欲以成吾亭耶?‛遂相与营之。
亭成而西山之胜始具,子瞻于是最乐。
昔余少年,从子瞻游,有山可登,有水可浮,子瞻未始不褰②裳先之。
有不得至,为之怅然移日。
至其翩然独往,逍遥泉石之上,撷林卉,拾涧实,酌水而饮之,见者以为仙也。
盖天下之乐无穷,而以适意为悦。
方其得意,万物无以易.之,及其既厌,未有不洒然自笑者也。
譬之饮食杂陈于前,要之一饱,而同委于臭腐。
夫孰知得失之所在?惟其无愧于中,无责于外,而姑寓焉。
此子瞻之所以有乐于是也。
【注】①陂陁(pō tuó):不平的样子。
②褰(qiān):卷起裤脚。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子瞻迁于齐安,庐.于江上庐:结庐B.子瞻杖.策载酒,乘渔舟乱流而南杖:拄,撑C.其大皆百围千尺,不可加.以斤斧加:施加D.方其得意,万物无以易.之易:改变5.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现子瞻“乐于山水”的一组是(3分)①逍遥泉石之上,撷林卉,拾涧实,酌水而饮之②幅巾迎笑,相携徜徉而上③有不得至,为之怅然移日④倚怪石,荫茂木,俯视大江,仰瞻陵阜,旁瞩溪谷⑤有山可登,有水可浮⑥亭成而西山之胜始具,子瞻于是最乐。
A.①②⑤ B.②③④ C.①③⑥ D.④⑤⑥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3分)A. 本文思路有特色。
既抓住建亭的环境特点,又突出苏轼的思想性格。
游山之行为记叙建亭铺垫,建亭之举又为议论志趣蓄势,快乐之思再为全篇画龙点睛。
B. 本文内容有三乐:一是身居“绝俗”,纵情山水,“不知其久”;二是结友携游,“相与营之”,战胜自然;三是天助人愿,扩建观亭,增胜添趣。
C. 本文表达有韵味。
辞采华美,句式错落,音韵优美,行文流畅。
熔比喻、拟人、排比、反问于一炉,集景致美、雅趣美、情理美为一体,浑然圆合,耐人品读。
D. 本文情感有变化。
作者先是不为外物伤情,不因境遇悲怀,“以适意为悦”,悠然自足。
后又在结尾说“孰知得失之所在”,表达了一种人生无常的消极思想。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1)穷山之深,力极而息,扫叶席草,酌酒相劳,意适忘反。
(5分)译文:(2)惟其无愧于中,无责于外,而姑寓焉。
此子瞻之所以有乐于是也。
(5分)译文:(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8~9题。
【越调】柳营曲江上查德卿①烟艇闲,雨蓑干,渔翁醉醒江上晚。
啼鸟关关,流水潺潺,乐似富春山②。
数声柔橹江湾,一钩香饵波寒。
回头贪兔魄③,失意放渔竿;看,流下蓼花滩④。
【注】①查德卿:元仁宗延佑年间元曲作家,屡试不第。
②富春山:汉严子陵曾隐居耕钓于此。
③兔魄:月亮,月宫,又称蟾宫,取“蟾宫折桂”之意。
④蓼花:草本植物,这里有辛苦之意。
8.这首曲的前三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请结合诗句进行分析。
(5分)9.此曲透过叙事、状物、写景,清晰地显现出“渔翁”“江上晚”时感情流动的轨迹,试结合诗句加以分析。
(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8分)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8分)(1)蒹葭萋萋,。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蒹葭》)(2),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3)子曰:“见贤思齐焉,。
”(《孔子语录》)(4)吏禄三百石,。
(白居易《观刈麦》)(5),江春入旧年。
(王湾《次北固山下》)(6)醉能同其乐,,太守也。
(欧阳修《醉翁亭记》)(7)潭中鱼可百许头,。
(柳宗元《小石潭记》)(8)白头搔更短,。
(杜甫《春望》)乙选考题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
注意:作答时必须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大题的题号涂黑。
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
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25分)绝版的周庄王剑冰①你可以说不算太美,你是以自然朴实动人的。
粗布的灰色上衣,白色的裙裾,缀以些许红色白色的小花及绿色的柳枝。
清凌的流水柔成你的肌肤,双桥的钥匙恰到好处地挂在腰间,最紧要的还在于眼睛的窗子,仲春时节半开半闭,掩不住招人的妩媚。
仍是明代的晨阳吧,斜斜地照在你的肩头,将你半晦半明地写意出来。
②我真的不知道,你在那里等我,等我好久好久。
我今天才来,我来晚了,以致使你这样沧桑。
而你依然很美,周身透着迷人的韵致。
真的,你还是那样纯秀、古典。
只是不再含羞,大方地看着每一位来人。
周庄,我呼唤着你的名字,呼唤好久了,却不知你在这里。
周庄,我叫着你的名字,你比我想象的还要动人。
我真想揽你入怀。
只是扑向你的人太多太多,你有些猝不及防,你本来已习惯的清静与孤寂被打破了。
我看得出来,你已经有些厌倦与无奈。
周庄,我来晚了。
③有人说,周庄是以苏州的毁灭为代价的,眼前即刻闪现出古苏州的模样。
是的,苏州脱掉了罗衫长褂,苏州现代得多了。
尽管手里还拿着丝绣的团扇,却已远不是躲在深闺的旧模样。
这样,周庄这位江南的古典秀女便名播四海了。
然而,霓虹闪烁的舞厅和酒楼正在周庄四周崛起,周庄的操守能持久吗?④参加‚富贵茶庄‛奠基仪式。
颇负盛名的富贵企业和颇负盛名的周庄联姻。
而周庄的代表人物沈万三也名富,真是巧合。
代表富贵茶庄讲话的,是一位长发飘逸的女郎,周庄的首席则是位短发女子,又是巧合。
富贵、茶、周庄、女子,几个字词在春雨中格外亮丽。
回头望去,白蚬湖正闪着粼粼波光。
⑤想起了台湾作家三毛,三毛爱浪游,三毛的足迹遍布全世界,三毛的长发沾的什么风都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