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诗歌鉴赏之表达技巧2:抒情
高中语文 破题致胜微方法(古诗词鉴赏三)诗歌表达技巧之抒情方式
破题致胜微方法(古诗词鉴赏三)诗歌表达技巧之抒情方式【题文】古典诗词中常用的表达方式有:叙述、谈论、抒情、描写。
考查的重点是抒情和描写。
其中诗歌的重要特点就是抒情,因此诗歌的抒情方式是高考的重点考查内容的重中之重。
纵观近几年的高考都有对抒情方式的考查,因此在备考中我们肯定要高度重视,应娴熟把握抒情方式的内涵和高考命题、答题规律。
一、直接抒情直接抒情也叫直抒胸臆。
就是诗人在其诗作中袒露襟怀,不假掩饰地抒发激情、快意或心情,即以第一人称“我”为抒情主体,直接表现作者的思想感情的一种文章笔法。
例:李煜的《望江南》“多少恨,昨夜梦魂中。
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
花月正春风!”这首词写梦忆江南,李煜降宋后,懊悔长伴,追忆不断“多少恨”直接抒发作者的故国之思和亡国之痛。
二、间接抒情间接抒情与直接抒情相对,指通过对诗人在处理情感时一般不是直接的抒情,指通过对某些事物、某个问题等的叙述、描写、谈论,含蓄地抒发自己的感情。
间接抒情的类型与示例:1.触景生情是指人物受到眼前景物的触动,引发了联想,从而产生某种感情。
情因景起,先有景后有情。
闺怨王昌龄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首句从闺妇“不知愁” 说起;其次句承上“不知愁”来;第三句转出“忽见”二字,正是“杨柳”勾起了少妇的情思,触景生情,产生怨恨之情。
2.情景交融情景交融,指将感情融会在特定的自然景物或生活场景中,借对自然景物或场面的描摹刻画来抒发感情,是一种间接的含蓄的抒情方式。
例: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周边声连角起。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范仲淹《渔家傲·秋思》)当时范仲淹被派经略延安,镇守边陲,防备西夏。
这首词是他切身的体会。
时间是秋天,地点是塞下,具体的地方是孤城。
人物是将军和征夫。
他们离家万里,在塞外看到雁南飞,听到哀痛的笳声和羌管,自然想家,但功未成,不能回去。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项诗歌鉴赏之表达技巧
2024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项:诗歌鉴赏之表达技巧01 考点解读古代诗歌十分讲究艺术技巧,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是诗歌赏析的重要内容。
表达技巧是指作者在塑造形象、创造意境、表达思想感情时所采取的特殊的表现手法。
它的含义非常广泛,既包括各种修辞手法、表达方式的使用,也包括各类表现手法和艺术构思上的巧妙运用。
对表达技巧的鉴赏,就是辨识诗歌中所使用的修辞手法、表达方式、表现手法或艺术构思,分析其本身的艺术效果,评价其对表现诗人的思想感情所起到的作用。
02 考查方式鉴赏表达技巧命题方式通常有:1、请分析颔联的艺术特色。
2、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尾联。
3、某联在全诗中起到什么作用?03 技巧点拨诗歌的表达技巧往往表现在以下几大方面:表达方式、表现手法、修辞手法。
一、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议论、抒情。
记叙指记叙人物的经历或事情的发生、发展、变化过程。
描写指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对人物、事件、环境所作的具体描绘和刻画。
议论是对人和事物的好坏、是非、价值、特点、作用等所表示的意见。
抒情指表达作者强烈的爱憎、好恶、喜怒、哀乐等主观感情。
有直接抒情,也有间接抒情,具体的抒情手法有:1.借景或借物抒情。
作者对某种景象或某种客观事物有所感触时,把自身所要抒发的感情表达的思想寄寓在此景此物中,通过描写此景此物予以抒发,这种抒情方式就叫借景或借物抒情。
2.寓情于景(或物),情景交融。
这种方式将感情融会在特定的自然景物或生活场景中,借对比自然景物或场景的描摹刻画来抒发感情,是一种间接而含蓄的抒情方式。
3.直接抒情。
也称直抒胸臆,是一种不要任何“附着物”,而由作者直接对有关人物、事件等表明爱憎态度的一种抒情方式。
4.托物言志。
托物言志就是通过对物品的描写和叙述,表达自己的志向和意愿。
托物言志的写作方法,最常用的有比喻、拟人、象征等。
5.托物寓理。
一般是哲理诗,如朱嘉的《观书有感》(其一):“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诗歌鉴赏之表达方式抒情手法
直接抒发自己的感情,就是直接抒情,也叫直抒胸 臆。“怕黄昏不觉又黄昏,不销魂怎地不销魂。新啼痕 压旧啼痕,断肠人忆断肠人。”(王实甫《十二月带尧 民歌· 别情》)诗歌采用直接抒情的方式,分别从“怕黄 昏”、“不销魂”、“新啼痕”、“断肠人”等四个角 度将少妇别后的相思之悄表现得淋漓尽致。又如:李白 《梦游天姥呤留别》的中心句:“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使我不得开心颜。”作者在叙事描写的基础上,以火山 喷发般的激情,大声疾呼,抒发了自己不与统治者同流 合污的思想感情。再如陆游《示儿》一诗:“死去元知 万事空,但悲不见九洲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 告乃翁。”开头两句,以议论开篇,表达诗人至死不忘 恢复中原的爱国情怀。 通过对某些事物、某个问题的叙述、描写或议论, 含蓄地抒发自己的感情,就是间接抒情。中国古典诗歌 追求含蓄,所以往往是间接抒情,达到情景交融。
这首诗主要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 表达了什么思想感情?
南园 李贺 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 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
这首诗主要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 表达了什么思想感情?
这首诗直接议论和抒情,表达了积 极进取、希望投笔从戎、驰骋沙场、为 国建功的思想,也有怀才不遇之苦。
抒情,即表达作者强烈的爱憎、好 恶、喜怒、爱乐等主观感情。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2008山东卷
落红铺径水平池,弄晴小雨霏霏。杏园 憔悴杜鹃啼,无奈春归。 柳外画楼独上,凭 栏手捻花枝,放花无语对斜晖,此恨谁知? (2)“凭栏手捻花枝”“ 放花无语对斜晖” 两句主要使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现了词中 人物怎样的感情变化?(4分) (2)这两句词主要的表现手法是:细节描 写。写动作描写也可。用捻花、放花两个细节 (动作)表现了词中人物由爱春、伤春(惜春) 到无奈春归的感情变化。如果逐句分析,只要
诗歌鉴赏表达技巧之抒情手法2
思
15分钟
认真快速做练习,规范答 题。
议
5分钟
交流练习答案,探讨疑问点。
展
评
书面展示:小组选派代表到黑 板上展示练习答案。
15分钟
4、(2010· 宜昌二调)阅读下面这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和晋陵①陆丞《早春游望》 (唐)杜审言② 独有宦游人,偏惊物候新。 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 淑气③催黄鸟,晴光转绿苹。 忽闻歌古调④,归思欲沾襟。 【注】 ①晋陵,即今江苏常州。②杜审言,初唐著名诗人,祖籍襄 阳(今属湖北),先代已迁居洛阳巩县。作此诗时,作者在江阴县任职。 ③淑气,春天温暖气候。④古调,这里指陆丞作的《早春游望》。 诗的首联为抒情埋下了伏笔,颔颈、颈联两联与尾联在抒情方式 上有什么不同?
• 一、本词咏史抒怀, 二、作者从历史人物与事 件中择出几件很典型的事项:楚霸王项羽兵败, 被围垓下,其爱妾虞姬自刎而死;三国时周瑜 在赤壁山火烧曹操战船;东汉班超晚年久处边 庭,思归不得,。作者是借历史典故写出了千 古风流人终将被历史大潮淹没,而他们无论成 功还是失败,带给百姓的都是无尽的苦难。三、 表达了作者对历史的感慨和对百姓的同情
导
(10分钟)
• !如果上天 能给我一次 再来一次的 机会,我会 对那个女孩 说三个字: 我爱你,如 果非要在这 份爱上加一 个期限,我 希望是一万 年!
鉴赏诗歌表达技巧二轮强化之
抒情手法
学 习 目 标
1、复习掌握常用的抒情手法。 2、掌握从提问方式判断是否从抒情方式 入手做答的方法 3、规范回答抒情方式类试题。
请分析《乐府诗集•鼓吹曲辞》所使用的抒情手法。
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 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 合,乃敢与君绝! 参考答案:这首诗运用了直抒胸臆的手法,写一 位女子对“君”剖白心迹, 直接表达了女子至真、至 善、至烈的爱情,显得坦荡、真率而震撼人心。
表达技巧之抒情手法、结构技巧-2023年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鉴赏(全国通用)
写法,重在抒发其家破人亡、举目无亲的悲哀。
3、以乐景写乐情
登科后 孟郊 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天涯。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①龌龊:指处境不如意和思想上的局促。 ②放荡:自由自在,无所拘束。
• 诗的后两句活灵活现地描绘出诗人神采飞扬的得意之态,酣 畅淋漓地抒发了他心花怒放的快乐得意之情。这两句神妙之处,在 于情与景会,意到笔到,将诗人策马奔驰于春花烂漫的长安道上的 得意情景,描绘得生动鲜明。
以小见大
文章作品中,通过小题材、小事件和细节来揭示重大主题、反 映深广内容的写作方法。以小见大法的特点就在于抓住一事一物、 一情一景,从大处着眼、小处落笔,深入发掘,展开联想,为读者 创造一个比现实生活更为广阔、更为深远的艺术境界。
抑扬
抑,指压抑,贬低;扬,指褒扬,赞颂。 由于人物性格具有并非单一的复杂多面性,因此,在作品中最常见的 是“抑扬结合”、“抑扬并用”。 其具体手法有“先抑后扬”、“先扬后抑”、“欲抑先杨”、“欲 扬先抑” 想褒贬某个人物,却不从褒贬处落笔,而是从相反处落笔。 多用叙事来写人。
直抒胸臆:"涕泪""喜欲狂""白 日放歌"传达出了他的心情。
2、借景抒情、融情于景
乐景 乐情
哀景 哀情
2.借景抒情: 借助于其他景、物、人、事来委婉、含蓄、曲折地表 达感情的都可称间接抒情,感情往往隐藏于诗句的背 后。诗中最常见的,高考常考查的是借景抒情。
如:柳永的《雨霖铃》"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冷寂、清凉的画面传达着离别者内心的凄苦之情。
四、鉴赏诗歌的构思立意技巧 诗歌构思立意的精妙往往由篇章结构的技巧体现出来。 以小见大、卒章显志、欲扬先抑或欲抑先扬、借古讽 今、托物言志等都是比较常见的构思技巧。这些技巧 对提高诗歌的表现力有很大帮助。
高考诗歌鉴赏表达技巧
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05全国卷Ⅲ) 雨后池上 刘攽(bān)
绝 句 (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辛弃疾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 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 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 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 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 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 尚能饭否?
1 、修辞手法
表 达
2、表达方式(抒情、
技 描写) 巧
3 、其他表现手法
抒情手法
一 、直接抒情(直抒胸臆) 二、 间接抒情 1、借景抒情(触景生情、融情入景、情景交融) 2、托物言志 3、借古讽今 (借古喻今、 咏史言志、
借古鉴今 、 借古抒怀 、伤今怀古) 4、借事抒情(即事感怀) 5、用典抒情
(2)“天地寂寥山雨歇”一句对表情达意有什么作用? 请简要分析。(3分)
(2)这句诗借景抒情,通过描写山雨过后天地寂寥的 景象,表达了诗人孤傲寥落的情怀。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 (07江苏卷) 鹧鸪天·送 人 辛弃疾
唱彻《阳关》泪未干,功名馀事且加餐。浮天水送无穷 树,带雨云埋一半山。
这首散曲一句一景,合起来又构成了一幅色彩绚丽的浔阳 山水图。请分别从写景的顺序和动静的角度对这首散曲作
简要赏析。
从写景的顺序看:一、二两句写长江万里,远山重重,写的是 大处、远景;三、四两句写江上轻帆,山泉飞流,写的是个体、近 景;五、六两句则是从前四句的白天转到傍晚,又由地面转到天空。 从动静的角度看:一、二句侧重写江、山的雄伟,是静态的;三、 四句着重写江帆的迅疾、山泉的飞流,是动态的。答出远近顺序的, 给2分;答出白天夜晚顺序的,给1分;答出静动角度的,给2分。意 思答对即可。
高考古诗鉴赏之修辞手法、表现手法、表达方式终极总结
高考古诗鉴赏之修辞手法、表现手法、表达方式终极总结古代诗歌鉴赏之修辞手法、表现手法、表达方式古诗词鉴赏表达技巧和表现手法例析(一)表达方式及其作用1.抒情:(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直接(即景抒怀、直抒胸臆)、间接(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托物言志、怀古伤己);2.描写:(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直接(正面)、间接(侧面);3.咏物(叙述: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4.议论(议论往往与抒情结合一起。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二)修辞手法及作用描绘类(作用:生动形象):比喻(生动形象地表达[描绘]了……内涵[形态])、夸张(生动地突出了…特征)、比拟(生动传神地突出了…形象或抒发了…感情)、借代、通感;结构类(作用:和谐音韵、强调突出、充沛感情):排比、对偶、反复、顶针;语气类(作用:增强语气、强化感情、引发思考):设问、反问。
1.比喻,用一种事物或情景来比作另一种事物或情景。
可分为明喻、暗喻、借喻。
有突出事物特征,把抽象的事物形象化的作用。
“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刘禹锡《望洞庭》)诗歌巧妙地以“螺”作比,将皓月银辉下的山比做银盘里的青螺,色调淡雅,山水浑然一体。
2. 借代,借用相关的事物来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
借代可用部分代表全体,具体代替抽象,用特征代替人。
借代的运用使语言简练、含蓄。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李清照《如梦令》)诗中用“绿”和“红”两种颜色分别代替叶和花,写叶的茂盛和花的凋零。
3. 夸张,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作扩大或缩小的描述。
有更突出、更鲜明地表达事物的作用。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李白《秋浦歌》)愁生发,诗人用夸张的手法写白发竟有“三千丈”那么长,可见愁思的深重。
4. 对偶,用结构相同、字数相同的一对句子或短语来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的意思。
从形式看,语言简练,整齐对称;从内容看,意义集中含蓄。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从篇法结构来讲,这首诗四联八句,句句皆对仗,对得圆浑自然,不见斧凿之痕。
高考诗歌鉴赏专题复习——抒情手法
高考诗歌鉴赏专题复习——艺术手法第一课时抒情手法教学目标:1、了解古代诗歌常见的抒情手法2、学会分析古代诗歌所运用的表现手法。
3、规范答题步骤重点难点:学会分析古代诗歌所运用的表现手法★此类题常见出题模式:这首诗是如何抒情的?这首诗抒发情感用了哪些手法?抒情方式:1、直接抒情(直抒胸臆)2、间接抒情①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即景抒情、以景作结②托物言志、借物抒怀、③用典抒情④即事感怀一、直接抒情(直抒胸臆)以第一人称“我”为抒情主体,直接表现作者的思想感情的一种文章笔法。
如:陆游《示儿》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洲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李白《梦游天姥呤留别》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例题: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金陵怀古王硅怀乡访古事悠悠,独上江城满目秋。
一鸟带烟来别渚,数帆和雨下归舟。
萧萧暮吹惊红叶,惨惨寒云压旧楼。
故国凄凉谁与问,人心无复更风流。
(注)王硅:时任北宋左相,写作此诗时北宋在与西夏的两次战争中均遭失败。
(3)作者在诗中是怎样表达“凄凉”的。
(3分)①选择“一鸟”“数帆”等意象,融情于景,营造了凄凉的意境;②以“谁与问”对应“独上江城”,直抒胸臆,表达凄凉心境。
二、间接抒情:诗人对某种景象或某种客观事物有所感触时,把自身所要抒发的感情、表达的思想寄寓在此景此物中,通过描写此景此物予以抒发,这种抒情方式叫借景或借物抒情。
分为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即景抒情、以景作结悲秋南宋·黄公度万里西风入晓扉,高斋怅望独移时。
迢迢别浦帆双去,漠漠平芜天四垂。
雨意欲睛山鸟乐。
寒声初到井梧知。
丈夫感慨关时事.不学楚人儿女悲。
【注】诗人黄公度因反对朝廷推行的投降求和政策.被扣上“讥谤”国事的罪名.贬为肇庆府通判。
⑴请从“景”与“情”的角度.赏析本诗的颔联。
(4分)答:颔联融情于景(1分),诗句描写了远处的别浦、远去的行舟,广漠而静谧的荒野,寥廓苍茫的天空等萧瑟落寞的景象(2分),寄寓了诗人的怅惘、孤独的情感(1分)。
诗歌鉴赏表达技巧之抒情手法
10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用典抒情
11.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 借景抒情 莺恰恰啼。 12.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急水流。 乐景写哀情 13.残灯无焰影幢幢,此夕闻君谪九江。垂死病中惊坐起,暗风吹 雨入寒窗。 借景抒情
14.垂绥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虞世 南《蝉》) 托物言志 15.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急水流。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 乐景写哀情 雨下西楼。《谢亭送别》 16.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 直接抒情
乐景衬哀情
3. 以景结情
诗歌的结尾以“景物”来传达、折射、暗示 (暗喻)出作者的感情、寄托、抱负。 江城子· 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苏轼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 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 惟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 《赠汪伦》: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 《山居即事》 王 维 (2008年天津卷) • 《春日即事》 李弥逊(2008年全国卷Ⅱ) • 《小斋即事》 刘一止(2007年海南、宁夏卷)
指出下列诗句的抒情手法: 1.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诗经》 直接抒情 2.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凄凄满别情。 借景抒情 3.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触景生情 4.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登 直接抒情 幽州台歌 唐•陈子昂 ) 5.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借事抒情 6.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寓情于景 7.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 满乾坤(《墨梅》王冕) 托物言志 8.咫尺的天南地北,霎时间月缺花飞。手执着饯行杯,眼阁着别离 泪。刚道得声‘保重将息’,痛煞煞教人舍不得。‘好去者,望前 程万里’ 直接抒情 9.满地芦花和我老,旧家燕子傍谁飞?从今别却江南路,化作啼鹃 带血归。 用典抒情 触景生情
诗歌鉴赏抒情手法2
莫学武陵人,暂游桃源里 裴迪《送崔九》 借《桃花源记》中武陵人的典故劝勉崔九 既要隐居,就必须坚定不移,不要三心二意。 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 杜甫《江汉》
用“老马识途”的典故表达自己老当益壮 而又报国无门的愤懑之情。
3、借古讽今
咏史诗中常见的表现手法,借历史上 的事件来讽喻当朝。
台 城 台城六代竞奢华,结绮临春事最奢。 万户前门成野草,只缘一曲后庭花。 全诗以台城这一六朝帝王起居临政的地方为题,叙 写了六朝纵情作乐的荒淫生活,和野草丛生的凄凉景 象形成了鲜明对比,把严肃的历史教训化作了触目惊 心的具体形象,寄托了吊古伤今的无限感慨。
借古讽今
绝句
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这是一首借古讽今的怀古诗。作者通 过赞颂楚霸王项羽的英雄气概,谴责了宋 王朝仓皇南逃、不思北上的行为;简洁而 有意味,颇显豪气。
用典抒情与借古讽今有何区别?
• 用典抒情:用典是指在文章中引用、截取前 人的语句或使用前人的事迹故事,借以表达某种 特定的含义。用典抒情是着重自己的感受,引用 前人的语句或事迹来表现出来。 借古讽今是用典抒情的一种方式,借古讽今 是引用前人前事等来评论当前风气、时政等,引 用典故以方便于比况和寄意。诗中有不便直述者, 可借典故之暗示,婉转道出作者的心声,
1、因事(叙事)缘情
通过截取生活片段、描述动作细节等叙事 来抒发感情
秋
思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张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这首秋思因事缘情,借助日常生活中一个片断— —寄家书时的思想活动和行动细节,非常真切细腻 地表达了作客他乡的人对家乡亲人的深切怀念。
江南逢李龟年 杜甫 歧王斋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四句诗,从岐王宅里、崔九堂前的“闻”歌,到 落花江南的重“逢”,“闻”、“逢”之间,联结着 四十年的时代沧桑、人生巨变。尽管诗中没有一笔正 面涉及时世身世,但透过诗人的追忆感喟,读者却不 难感受到给唐代社会物质财富和文化繁荣带来浩劫的 那场大动乱的阻影,以及它给人们造成的巨大灾难和 心灵创伤。诗中抚今思昔,世境的离乱,年华的盛衰, 人情的聚散,彼此的凄凉流落,都浓缩在这短短的二 十八字中,表达了出时世凋零丧乱与人生凄凉飘零之
2025年高考语文古诗词考点梳理:鉴赏古代诗歌技巧之表达方式——抒情手法
劣,但此处的哀景是为反衬作者杀敌报国的豪情的。
严酷的环境没有让他消沉,反而意气风发,愿意以身许国,杀敌建功。
爱国之情跃然纸上,壮志豪情力透纸背这种方法能使诗歌含蓄蕴藉,情深意浓,诗味隽永,耐人寻味,给人留下想象的空间,可以产生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艺术效果。
借景抒情有两种写法:一种是把情与景分开写。
可以先写景,后抒情;或者先抒情,后写景。
也可以把景和情穿插起来写。
另一种是把景和情糅合在一起,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这种写法不必添加任何词语,我们就可以从作者描绘的景物中看出人物(作者)流淌在字里行间的感情。
(2)触景生情,就是王国维所说的“无我之境”。
诗人本无所谓情感,或者本无强烈的情感,却因身在一定的环境中,或因景的秀丽而欢喜,或因景的萧瑟而忧愁。
这种情是由景激发的,是景决定了情。
如因鸟语花香而怡然,因狂风暴雨而忧伤。
又如:①“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这是诗人在春天所感受到的由衷的快乐,自然是触景生情。
②“人自宋后羞名桧,我到坟前愧姓秦。
”这是一位姓秦的游人游西湖时面对岳飞墓很自然地产生的情感。
③再如李清照的《一剪梅》上阕:“红藕香残玉簟秋。
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写的是作者一天之内所做之事,所触之景:清秋季节,独自泛舟,上西楼,见回雁。
但其中也有其所生之情:“谁寄”锦书,自然是无人寄锦书,表达的是她对丈夫赵明诚的思念之情,以及盼望其锦书而望断天涯的愁苦之情。
下阕以“花自飘零水自流”承上启下,以花落水流之景喻人生、爱情、离别的无可奈何之感,从而触动作者所有情思。
往后五句“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转为完全的抒情,最后三句尤其精巧别致,在全篇景物描写的烘托下,只觉其愁思在眉头心间流动荡漾,有了更大的艺术吸引力。
(3)以景结情,指诗歌在议论或抒情的过程中,戛然而止,在结尾处转为写景,以景代情作结,结束诗句,使得诗歌“此时无情胜有情”,显得意犹未尽,可以使读者从景物描写中,驰骋想象,体味诗的意境,产生韵味无穷的艺术效果。
高考诗歌鉴赏表达技巧
高考诗歌鉴赏表达技巧表达技巧是指作者在塑造形象、营造意境、表达思想情感时所采用的特殊表现手法。
从近年的考查题型看,高考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主要从以下四大角度命题:表达方式、表现手法、修辞手法、结构技巧。
下面将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做一个梳理,以便考生有系统直观的了解。
一、表达方式诗词的表达方式主要有记叙、议论、描写、抒情四种,其中以描写和抒情为主。
1.描写包括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
对描写对象进行正面的、直接的描写是正面描写;描写周围的事物,使描写对象鲜明、突出,是侧面描写。
具体有:(1)动静结合,即景物、事物的动态和静态描写相互映衬,构成一种特殊的情趣,如“沙头宿鹭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剌鸣”(杜甫《漫成一首》);(2)虚实结合,指用现实的景、事与想象的景、事互相映衬,交织在一起表达同一种情感,如“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柳永《雨霖铃》);(3)白描,即用最简练的笔墨,不加渲染,描画出鲜明生动的形象,如“父耕原上田,子劚山下荒。
六月禾未秀,官家已修仓”(聂夷中《田家》);(4)細节描写,指抓住生活中细微而具体的典型情节,加以生动细致的描写,如“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张籍《秋思》)。
包括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
直接抒情,也称直抒胸臆,是一种不加任何“附着物”,而由作者直接对有关人物、事件等表明爱憎态度的一种抒情方式。
如“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苏轼《江城子》)。
间接抒情,又分为借景抒情和托物言志。
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指作者对自己的思想感情正面不着一字,全然寓于眼前的自然景象之中,借自然景物抒发感情。
例如“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屈原《湘夫人》);托物言志,也叫借物抒怀,在描摹事物以尽其妙的基础上融入作者的感情,寄托作者的心志。
例如“千岩万壑不辞劳,远看方知出处高。
溪涧岂能留得住,终归大海作波涛”(李忱《瀑布联句》)。
高三复习诗歌鉴赏表达技巧教案
高三复习诗歌鉴赏表达技巧教案诗歌鉴赏之表达技巧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辨析诗歌中常考的表达技巧,能规范灵活答题;过程与方法:掌握诗歌鉴赏的方法与技巧;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诗歌鉴赏中获得美的情感体验。
教学重难点:诗歌表达技巧题的答题模式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复习几种常考表达技巧(一)表达方式:1.抒情手法(1)直接抒情(直抒胸臆):抒情明了直接。
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陈子昂《登幽州台歌》)(2)间接抒情:包括借景抒情和托物言志。
①借景抒情:将情感寄托与景中,抒情委婉。
一般情况是乐景写乐情,哀景抒哀情,但也有以乐景衬哀情或哀景写乐情的写法。
如: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②托物言志:一般是咏物诗,借物来表达志向或情感。
如: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虞世南《蝉》)2.描写方法:动静结合:动静互相结合,构成情趣。
如: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王维《山居秋暝》)正侧结合:使描写的形象更加鲜明突出。
如: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
天台一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二)表现手法衬托:正衬: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反衬: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王维《鸟鸣涧》)虚实结合:柳永《雨霖铃》用典: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三)修辞手法比喻:描绘事物生动、形象、鲜明,化抽象为具体,深奥为浅显。
如: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李煜《虞美人》)拟人:描绘形象生动,使描写对象富有情感。
如: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
(林逋《山园小梅》)借代:形象突出,具体鲜明。
如: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李清照《如梦令》)双关:意在言外,含蓄蕴藉。
如: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鉴赏诗歌表达技巧之抒情手法
鉴赏诗歌表达技巧之抒情手法诗歌手法包括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
直抒情又叫直抒胸臆。
间接抒情包括托物言志、咏史抒怀、借古讽今、用典抒情、叙事抒情、因事缘情以及借景抒情和寓情于景。
举例:指出下列诗句的抒情手法:1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悠悠苍天,此何人哉?《诗经》直接抒情2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凄凄满别情。
借景抒情哀景哀怀3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触景生情4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直抒胸臆5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因事抒情6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寓情于景7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托物言志8 咫尺的天南地北,霎时间月缺花飞。
手执着饯行杯,眼阁着别离泪。
刚道得声‘保重将息’,痛煞煞教人舍不得。
‘好去者,望前程万里’直接抒情9 满地芦花和我老,旧家燕子傍谁飞?从今别却江南路,化作啼鹃带血归。
用典抒情触景抒情10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用典抒情11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借景抒情乐景写乐情12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借景抒情乐景写哀情13残灯无焰影幢幢,此夕闻君谪九江。
垂死病中惊坐起,暗风吹雨入寒窗.哀景写哀情14垂绥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虞世南《蝉》)托物言志15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急水流。
日暮酒醒人已远,滿天风雨下西楼。
乐景写哀情16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
直接抒情17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咏史抒情18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行道迟迟,载渴载饥。
借景抒情乐景写哀情当初离家从军去,杨柳依依轻摇曳。
如今返乡解甲归,雪花飘飘飞满野。
道路长远慢慢行19千岩万壑不辞劳,远看方知出处高。
溪涧岂能留得住,终归大海作波涛托物言志20美人自刎乌江岸,战火曾烧赤壁山,将军空老玉门关。
诗歌鉴赏之表达技巧——抒情方式 (2)
借托 景物 抒言 情志
区别
1、托物言志常常借助于某物的一些特 性,此“物”非“景”,咏物不是写景。 借景抒情的“景”是指自然风景,而不 是某种物。
2、托物言志的“志”可以指感情、志向 、情操、爱好、愿望、要求等,借景抒 情的“情”专指热爱、憎恶、赞美、快 乐、悲伤等感情。
2、托物言志
通过描写的物来表明心迹,以及人生的态 度和对人生的感悟。托物言志的“志”可 以指志向、情操、爱好、愿望、要求等,
答题格式:采用了××手法,借物的××特 点,表现了诗人××的志向(追求)
例:
蝉 虞世南 垂绥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
答:这首诗主要使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诗中三 四句借蝉声远传,不需要凭借某种外物自能声 名远播的特点,表达出作者高尚的品格和自信 的人生态度。
阁着别离泪。刚道得声‘保重将息’,痛煞煞教人舍不得。
‘好去者,望前程万里’
8直接抒情
10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10 用典抒情
11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留连戏蝶时时舞,
自在娇莺恰恰啼。 11借景抒情(乐景写乐情)
12 江碧鸟逾白, 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 何日是归
年?
12借景抒情(乐景写哀情)
3、借古讽今: (喻今、伤今) 借古人、古迹来抒发情感。
答题格式:采用了借古讽今的手法.借 古代的××事(人、古迹)来讽喻现实 的中的人(多指当权者)的××行 径。
例:
阅读下面的诗歌,说说它是如何抒发情感的。 台 城 (刘禹锡)
台城六代竟奢华,结绮临春事最奢。 万户前门成野草,只缘一曲后庭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表达方式技巧——抒情1、直接抒情直接抒情也称直抒胸臆,指一种以第一人称“我”为抒情主体、直接表达作者的思想情感的抒情方式。
如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直接表达诗人功业难就、怀才不遇的情怀。
【答题步骤】先答出直接抒情这种抒情方式,然后指出相关诗句是如何体现的,最后答出直接抒情所起的作用,即强烈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从军行杨炯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
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
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
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问:最后两句采用的抒情方式,既表现了作者的思想,也反映了当时唐王朝强盛国势下的____________的民族心态,读来令人豪情满怀。
“牙璋”“凤阙”“铁骑”“龙城”采用的都是_______的修辞方法。
答案:直抒胸臆忠君报国和建功立业举国上下尚武好战的一往无前、战无不胜;借代。
2、触景生情借景抒情寓(融)情于景情景交融(1)触景生情与借景抒情:是指诗人受到眼前景物的触动,引发了联想,从而产生某种感情的抒情方式;借景抒情是借助景物来传达感情的抒情方式。
前者遇到景物往往是无意的,后者强调的是有着某种情感不好或不愿直接表达,而借景物表达。
(2)寓情于景:是指将感情融会在特定的自然景物或生活场景中,借对这些自然景物的描摹刻画来抒发感情。
(3)情景交融:它既表达情感,又描写景物,相互烘托,无主次之分,二者几乎合为一体。
这又往往与触景生情、借景抒情、融(寓)情于景密不可分。
【答题步骤】先具体答出技巧名称,后分析诗中如何体现,最后指出作用。
可以这样组织答案:①本诗运用了触景生情的手法,诗人见到了()景物,产生了()感情。
这一手法使诗人感情抒发得更()。
②本诗(句)属于情景交融,()是以情统景,()是以景写情,(划线部分也可先总答所写之景,再答所含之情)情景交融,把诗人()的情感含蓄地写了出来。
示例:(05广东卷,第二问是原题)春日登楼怀归①寇准高楼聊引望,杳杳一川平。
野水无人渡,孤舟尽日横。
荒村生断霭,古寺语流莺。
旧业遥清渭②,沉思忽自惊。
注:①此诗约作于980年,诗人时年十九,进士及第,初任巴东知县。
②旧业,这里指田园家业。
清渭,指渭水。
问:(1)本诗中有很多写景的句子,请结合诗句分析这样写的作用。
答:此句运用了触景生情的表现手法,诗人无聊而望,却见到如家乡般的景色,平川、野渡无人、孤舟横斜、荒村中的断霭、古寺中的流莺,引发了诗人思乡的感情,这样写,使诗人的感情抒发得更含蓄隽永,富有诗意。
(2)从首句的“聊”到末句的“惊”,反映了诗人怎样的感情变化?请联系全诗进行分析。
答:诗人登楼远望本是闲情,却触景生情联想起家乡,当他从乡思中醒悟,发现自己身在异乡,心中不由一惊。
这前后的感情变化,突出了作者的思乡之情。
【注意】乐景与哀景的关系诗歌中只要有景语,就一定与作者的情感有关,即所谓一切景语皆情语。
关于情景交融的鉴赏,关键在于情是何情,事实上也就是要求我们品味出景是何景了——哀景、乐景、愁景。
一般情况下是乐景写乐情,哀景抒哀情,但也有以乐景衬哀情或哀景写乐情的写法。
以乐景写哀情或以哀景写乐情,可以起到倍增其哀乐的效果。
答题思路与前几种相同,只是要注意根据具体情况对诗句作出具体详细的分析。
示例: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闽中秋思杜荀鹤雨匀紫菊丛丛色,风弄红蕉叶叶声。
北畔是山南畔海,只堪图画不堪行。
注:杜荀鹤,晚唐诗人。
此诗是作者客居福建所作,后人评价极高。
问“不着一字,尽得风流”是诗人表情达意的最高境界。
本诗的抒情方面即有此特点,试结合全诗,加以分析。
答:本诗以乐景写哀情。
前三句写六,极尽明丽欢愉,与气象开阔之能事,全无北国秋天之萧瑟。
末一句两个“堪”字,则构成心绪的对比。
作者客居福建,他乡虽美,但只堪图画,不能慰解思乡之苦,诗歌无一句明言思乡、思乡之情却表现的淋漓尽致。
3、托物言志托物言志是指诗人不直接表露自己的思想、感情,而把自己的某种思想、人格、观点等寄托在某种细致描摹的事物上,咏物就是咏怀,两者合二为一。
另,此类诗常称为咏物诗。
咏物诗有两个特征:一是一首诗只咏一至两个对象;二是能逼真写出所咏之物的特征,并能深入其里,摄出事物的神韵、品格来,即做到“神似”。
所以,分析时一要抓对象,二要抓对象特征(特别是内在品格等),三要抓其中所蕴含的作者的志向、观点等。
【一般作用】这种委婉含蓄的方式能将不便或不愿直说的情感出来,隽永深刻,耐读而有深意。
【答题步骤】先具体答出表现手法——托物言志,然后分析诗中该部分的具体内容,指出该物的本质特征和作者的情感寄托,最后指出托物言志手法的作用。
示例:蝉虞世南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问题:简析这首诗托物言志的手法。
答:本诗采用托物言志的手法。
三四句借对蝉声远传的独特感受,道出了蕴含的真理,也就是立身品格高洁的人,不需要某种外在的凭借,自能声名远播,从而表达出对人的内在品格的热情赞颂和高度自信。
4、借古抒怀及借古讽今借古抒怀及借古讽今是指借评论古代的人或事来影射、讽刺现实,或批评时政、劝喻当道,或抒发自己的感慨不平,表达自己的志向抱负,属于间接抒情。
示例:绝句李清照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分析:这是一首借古讽今的怀古诗。
作者通过赞颂楚霸王项羽的英雄气概,谴责了宋王朝仓皇南逃、不思北上的行为;简洁而有意味,颇显豪气。
5、用典用典可分为用事和引用前人诗句两种。
用事是借用历史故事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对现实生活中某些问题的立场和态度、个人的意绪和愿望等,属于借古抒怀;引用前人诗句包括化用前人诗句。
其一般作用是能够起到含蓄、洗练、委婉和联想翩翩等作用。
用典可以拓展意境,使诗词情意显得含蓄,达到字少意丰的效果。
理解用典,首先要熟悉典故来源,其次要理解典故与作者的关系(或是自比,或是对比衬托),在此基础上,才可能理解作者借典故表达了什么情意。
例:王勃《滕王阁序》:冯唐易老、李广难封,贾谊、梁鸿,杜牧《泊秦淮》:“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李商隐《锦瑟》:“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秋瑾《对酒》:一腔热血勤珍重,洒去犹能化碧涛。
碧涛,用《庄子·外物》典:“苌弘死于蜀,藏其血,三年而化为碧。
”苌弘是周朝的大夫,忠于祖国,遭奸臣陷害,自杀于蜀,当时的人把他的血用石匣藏起来,三年后化为碧玉。
后世多以碧血指烈士流的鲜血。
【答题步骤】先具体答出用典手法,然后具体分析诗中是如何体现用典手法的,最后指出用典手法所起的作用。
示例1:浣纱女王昌龄钱塘江畔是谁家,江上女儿全胜花。
吴王在时不得出,今日公然来浣纱。
注:西施、郑旦都是越国苎萝山(在今浙江诸暨县南)鬻薪者之女。
勾践为了求和,并使夫差荒淫失政,贡美女西施、郑旦给夫差,夫差非常宠爱。
请分析本诗中用典的手法。
答:诗的后两句引用西施、郑旦的历史故事对女子进行赞美。
钱塘江古为越地,因此诗人看见钱塘江上的美丽女儿,很自然地联想到西施、郑旦,觉得江上女儿同她们一样美丽。
“公然”二字表现了女儿们浣纱时的喜悦心情,在暗含对历代的荒淫统治者的讽刺的同时,还有诗人对世事清平的由衷赞美。
引用此典,含蓄表现了诗人情感,丰富了作品的内涵。
示例2:送友人薛涛水国蒹葭夜有霜,月寒山色共苍苍。
谁言千里自今夕,离梦杳如关塞长。
问:分析本诗中化用的手法。
答:头两句化用《诗经》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的诗句写别浦晚景。
第一句的“蒹葭夜有霜”体现是秋季。
“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憭栗兮若在远行,登山临水兮送将归”,当值秋天相送,应是格外难堪。
诗人登山临水,一则见“水国蒹葭夜有霜”,一则见月照山前明如霜,这一派蒹葭与山色“共苍苍”的景象,令人凛然生寒。
而且,此处化用不尽是写景,还暗暗兼用了《诗经·秦风·蒹葭》“蒹葭苍苍”两句以下的诗意:“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回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以表达一种友人远去、思而不见的怀恋情绪。
节用《诗经》而兼包全篇之意,王昌龄“山长不见秋城色,日暮蒹葭空水云”(《巴陵送李十二》)与此诗机杼相同。
运用这种引用的修辞手法,就使诗句的内涵含蓄而丰厚。
【实战演练】1、(07全国卷1) 望江南·超然台①作苏轼春未老,风细柳斜斜。
试上超然台上望,半壕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千家。
寒食②后,酒醒却咨嗟。
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
注:①超然台,在密州(今山东诸城)城北。
当时苏轼任密州地方官。
②寒食,清明前一或二日。
旧俗寒食节不举火,节后举火称新火。
请从“情”和“景”的角度对这首词作一赏析。
2、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后面问题。
喜外弟卢纶见宿司空曙静夜四无邻,荒居旧业贫。
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
以我独沉久,愧君相见频。
平生自有分,况是蔡家亲。
注:蔡家亲:魏晋名臣羊祜是蔡文姬的外孙,后人遂以“蔡家亲”借指表亲。
(1)诗题首冠一个“喜”字。
试分析诗中是怎样表现其喜的?(不超过40字)(2)近俞陛云说,这首诗“前半首写独处之悲,后言相逢之喜,反正相生,为律诗一格”。
请对此作出具体分析。
(1)(2)3、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画眉鸟欧阳修百啭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
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
问:本诗表现手法上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从诗中能领悟到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答:4、台城刘禹锡台城六代竟奢华,结绮临春事最奢。
万户前门成野草,只缘一曲后庭花。
问:分析本诗借古讽今的手法。
答:5、(07浙江卷,有改动)人月圆 (金)吴激①南朝千古伤心事,犹唱后庭花。
旧时王谢,堂前燕子,飞向谁家?恍然一梦,仙肌胜雪,宫髻堆鸦。
江州司马,青衫泪湿,同是天涯。
本词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
(4分)注:①北宋亡后,吴激被近仕金。
在一次宴会上,偶遇流落为歌姬的宋朝宗室女子,遂有此作。
6、就作品中画线句,联系下片内容,从情景关系的角度,写一段鉴赏文字。
(4分)阮郎归初夏苏轼绿槐高柳咽新蝉。
薰风初入弦。
碧纱窗下水沉烟。
棋声惊昼眠。
微雨过,小荷翻。
榴花开欲燃。
玉盆纤手弄清泉。
琼珠碎却圆。
答:7、(07海南宁夏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
小斋即事刘一止①怜琴为弦直,爱棋因局②方。
未用较得失,那能记宫商?我老世愈疏,一拙万事妨。
虽此二物随,不系有兴亡。
①刘一止:宋徽宗宣和三年(1121)进士。
曾任监察御史等职,有记载说他曾因“忤秦桧”而被罢官。
②局:指棋盘。
问:作者为什么要写琴棋二物?他想借琴棋抒发一种什么样的情怀?(6分)8、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1—2题庆庵寺桃花[南宋]谢枋得大林寺桃花白居易寻得桃源好避秦,桃红又是一年春。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花飞莫遣随流水,怕有渔郎来问津。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注] 谢枋得,南宋人,南宋亡后,仍坚持抗击元兵,兵败后隐居,拒不出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