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诗歌鉴赏表达技巧教案(最详细最实用)
高考语文 诗歌表达技巧鉴赏复习优质教案
修辞手法
比喻、对偶、比拟、借代、夸张、互文、通感、双关、谐音、反语、反问、 设问、反复、用典等。 三.典型例题 1、 (09 年海南、宁夏卷)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 8-9 题 鹧鸪天 代人赋
①
辛弃疾 陌上柔桑破嫩芽, 东邻蚕种已生些。 平冈细草鸣黄犊, 斜日寒林点暮鸦。 山远近,路横斜,青旗 沽酒有人家。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 【注】①这首词作于作者遭弹劾解官归居时。②青旗:酒旗,酒店门外 用青布做的幌子。 词的最后两句作者用了哪种写作手法?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 请简要 说明。 (6 分) 【答案】(6 分)运用了对照(或对比)的写作手法。作者将城里愁风畏雨的 桃李,与乡间溪头迎春开放的荠菜花相对照,借景抒情,表达了他解官归居 后鄙弃城市官场,热爱田园生活的感情, 2、 (2008 山东) 画堂春 秦 观 落红铺径水平池,弄晴小雨霏霏。杏园憔悴杜鹃啼,无奈春归。 ① 柳外画楼独上,凭栏手撚 花枝。放花无语对斜晖,此恨谁知? [注]①撚(niān):持取,捻弄。 “凭栏手撚花枝” “放花无语对斜晖”两句主要使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表 现了词中人物怎样的感情变化?(4 分) 〖参考答案〗 A 这两句词主要的表现手法是:细节描写(动作描写) 。 B 作者用“捻花”表达对春天的喜爱,用“放花”表达对春去的无奈。 C 用“撚花” 、 “放花”两个细节(动作)形象地表现了词中人物由爱春、 伤春(惜春)到无奈春归的感情变化。 如果逐句分析, 只要能答出由爱春、 伤春(惜春)到无奈的感情变化也可。 3、 作者主要运用了哪些写作手法?
台
城
刘禹锡 台城六代竞奢华,结绮临春事最奢。 万户前门成野草,只缘一曲后庭花。 答:全诗以台城这一六朝帝王起居临政的地方为题,描写了六朝纵情作乐 的荒淫生活,和野草丛生的凄凉景象形成了鲜明对比,把严肃的历史教训化 做了触目惊心的具体形象,寄托了吊古伤今的无限感慨。 2.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下面的题目 学生独立完成 待储光羲不至 王维 重门朝已启,起坐听车声。 要欲闻清佩,方将出户迎。 晚钟鸣上苑,疏雨过春城。 了自不相顾,临堂空复情。 [注]要欲:好像。了自:已经明了。空复情:自多情。 全诗表达了一种什么样的感情?作者是通过哪些具体细节来表达这种感情 的? 答:盼好友到来的期待之情,或久候好友不至的怅惘之情。清早就已经打 开层层的屋门;或立起或坐下都在倾听有没有友人车子到来的声音;以为听 到了友人身上玉佩的清脆响声,正要出门去迎接,哪知却原来是自己弄错了 3、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下面的题目。 听蜀僧濬弹琴 李白 蜀僧抱绿绮,西下峨眉峰。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 客心洗流水,余响入霜钟。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 注:1、绿绮:古代名琴。2、流水:借用“高山流水”典故。3、霜钟: 《山 海经·中山经》载,丰山有九钟,霜降而鸣。 分析第四联“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的艺术手法。 【答案】主要用了侧面描写, (步骤一)诗人听完蜀僧弹琴,举目四望,不 知从什么时候开始,青山已罩上一层暮色, 灰暗的秋云重重叠叠,布满天空。 时间过得真快啊! (步骤二)写诗人沉醉于琴声之中的状态,侧面描写了琴 声的魅力。 (步骤三) 4、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下面的题目。 张在. 题兴龙寺老柏院 南邻北舍牡丹开,年少寻芳日几回。 惟有君家老柏树,春风来似不曾来。 问:这首诗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这样些有什么作用?请结合全诗内容
诗歌鉴赏之表达技巧教案
诗歌鉴赏之表达技巧教案1 抒情手法表达技巧: 2 描写手法3 修辞手法4 篇章结构一、抒情手法(一)、直接抒情/直抒胸臆(二)、间接抒情:1 借景抒情——触景生情融情入景情景交融2 借事抒情/即事感怀3 托物言志托物寓理4 借古讽今借古喻今咏史言志借古鉴今借古抒怀怀古伤今5 用典抒情二、描写手法1、衬托:正衬/ 烘托反衬2、反衬:以动衬静以声衬寂以明衬暗以乐景衬哀情3、虚实结合/ 联想和想象4、对比5、白描6、细节描写7、直接描写与侧面描写(如:以对方写自己)8、侧面描写:如视觉、触觉、听觉、嗅觉9、侧面虚写/ 曲写:如以对方写自己(委婉含蓄)写景手法:衬托渲染层次安排运用修辞联想想象色彩搭配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诗画结合近景远景动静结合明暗结合虚实结合点面结合工笔细描粗笔勾勒乐景写哀哀景写乐三、修辞手法01、比兴02、比喻03、拟人04、对偶05、对比06、用典07、双关:谐音双关08、夸张09、叠字10、互文11、反问设问12、反语四、篇章结构1 首句标目2 卒章显志3 首尾呼应4 总分结合5 伏笔照应6 铺垫过渡设题方法1、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技巧(或艺术手法、表现手法)2、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怎样的效果?3、这首诗用了什么表现手法?4、试结合诗的内容,分析诗人是如何使用XX这一手法的?解题步骤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2、结合诗句解释为什么是用了这种手法?3、这种手法怎样地生动形象地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例一:早行陈与义露侵驼褐晓寒轻,星斗阑干分外明。
寂寞小桥和梦过,稻田深处草虫鸣。
1、此诗主要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效果?答:主要用了反衬手法(步骤一)。
天未放亮,星斗纵横,分外明亮,反衬夜色之暗;“草虫鸣”反衬出环境的寂静(步骤二)。
两处反衬都突出了诗人出行之早,心中由飘泊引起的孤独寂寞(步骤三)。
例二:天净沙秋思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高考语文复习:诗歌鉴赏之—表达技巧+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一、课题名称(学习任务名称)诗歌鉴赏之—表达技巧授课时间月日—月日课时(或上课用时分钟)课时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诗歌的表达技巧。
2.能力目标:初步掌握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类题型的答题方向。
3.素质目标:根据表达技巧鉴赏诗歌。
4.思政目标:感知古代诗手法的运用,与诗人产生共情。
三、教学重点难点及突破方法重点:了解诗歌的表达技巧。
难点:初步掌握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类题型的答题方向。
四、教学策略(方法)与学法设计讲练结合;诱导启发五、教学准备1.备课,熟悉教材内容,整理考点。
六、教学过程设计课前:1.课前预习《优化设计—诗歌表达技巧》,认识诗歌表达技巧的常见手法。
课中教学环节与时间分配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导入学习:(约3分钟)我国文化历史悠久,古人给我们留下来许多优秀的诗词,是我们的文化瑰宝。
在古诗词中,作者描写了运用了许多技巧手法,使得诗歌生动、有底蕴,我们在鉴赏诗歌时,要懂得掌握诗人运用的手法技巧,这样才能更好理解诗歌。
这节课我们就来一起学习“诗歌的表达技巧”。
大家回忆一下,我们熟悉的手法有哪些?引导学生和老师一起回顾引导学生探讨诗歌的表达技巧和手法二、第一课时:内容精讲(37分钟)总体把握:明确诗歌技巧手法的几种形式:在古诗鉴赏中,命题者往往将“表达技巧、写作特色、写作技法、艺术特色、表现手法、手法”等几种称谓综合使用,实则大同小异,答题要看清楚,不要被迷惑。
表达技巧:表达方式、表现手法、修辞手法、结构方式一、表达方式记叙议论说明描写抒情重点从从描写和抒情讲解(一)描写手法——分类1. 按内容分①人物描写②景物描写2. 按角度分①上下结合②远近结合③动静结合④声色结合⑤俯仰结合⑥点面结合⑦正侧⑧虚实3. 按参与感官分①视觉②听觉③味觉④嗅觉⑤触觉任意两种或多种结合具体形式:1. ①上下②远近③动静④声色⑤俯仰结合6.点面结合7.正面与侧面描写8.虚与实9.多感官参与:①视觉②听觉③味觉④嗅觉⑤触觉古诗举例:略(二)抒情手法——分类直接抒情间接抒情:借情抒情、托物言志、用典抒情1.直接抒情直接对有关人物和事件表明爱憎态度的抒情方式。
诗歌鉴赏 表现手法 教案
诗歌的表达技巧往往表现在三大方面:表达方式、表现手法、修辞手法。
一、表达方式常见的有记叙、描写、抒情、议论。
其中抒情表现得尤其突出,抒情可分为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种,直接抒情又叫直抒胸臆,“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抒发了女词人慷慨激昂的人生理想,含蓄地批判了南宋朝廷苟且偷安、偏安江南的懦弱行为。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抒发了文天祥精忠报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英雄气概。
间接抒情常见的有借景抒情、托物言志。
借景抒情顾名思义就是借助景物来抒发情感,《忆江南》中诗人白居易借助于“红胜火”的“江花”和“绿如蓝”的“江水”表达出对江南水乡的魂牵梦绕、久久不忘。
《如梦令》中李清照对春光的留念惜别之情,正是借助于海棠花一夜之间已是“绿肥红瘦”的景象来抒发的。
托物言志与借景抒情的区别托物言志常常借助于某物的一些特性,此“物”非“景”,咏物不是写景。
借景抒情的“景”是指自然风景,而不是某种物品。
托物言志的“志”可以指感情、志向、情操、爱好、愿望、要求等,借景抒情的“情”专指热爱、憎恶、赞美、快乐、悲伤等感情。
一、对比——反衬:杨花(唐)吴融不斗秾华不占红,自飞晴野雪蒙蒙。
百花长恨风吹落,惟有杨花独爱风。
【参考答案】作者用“百花长恨风吹落”反衬“杨花独爱风”,托物言志,表现对自由的追求。
二、烘托——渲染别董大(唐)高适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参考答案】诗歌前两句用“黄云”“千里”“白日”昏暗、大雁南飞、北风劲吹、大雪纷下的情景,极力渲染送别时天气的恶劣,更能反衬出作者激励友人的一腔豪迈之情。
三、动静结合(动静相衬):冬柳(唐)陆龟蒙柳汀斜对野人窗,零落衰条傍晓江。
正是霜风飘断处,寒鸥惊起一双双。
【参考答案】诗的前两句,写冬柳的环境和形态,是静景;后两句,写枯枝断落、寒鸥惊飞,是动景。
让人仿佛感受到冬天早晨江边的寒洌、冷清。
四、虚实相生(虚实相衬、虚实对比):夜雨寄北(唐)李商隐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完整版)诗歌鉴赏表达技巧教案
鉴赏古诗的表达技巧【教学目标】1、熟悉鉴赏古诗表达技巧的基本题型和特点。
2、熟知命题规律和答题技巧,提高答题能力。
3、能够根据题目要求,选择正确的表达技巧鉴赏诗歌。
【教学重难点】1、熟练掌握修辞手法、表现手法、表达方式、艺术构思等相关概念。
2、熟练掌握解题思路,用“自我诊疗法”有效提高答题技巧。
3、规范答题思维,掌握答题步骤。
【教学方法】1、合作探究法:解读考情,典例解析,随堂诊断(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自主性,贯彻新课改“自主、合作、探究”的教育理念。
)2、讲练结合法:例题解析,随堂巩固练习,随讲随练,随错随改,及时巩固教学成果。
(发挥教师在课堂中的引导作用。
)8题(6分)得分情况:全市均分为3.08分,此题得0分的比例为1.72%,1分的为2.90%,2分的为21.86 %,3分的为39.80 %,满分的仅占0.89%。
三分及以下的占了66.28%!三、知识回顾1、表达技巧是指作者在塑造形象、创造意境、表达思想感情时所采取的特殊的表现手法。
它的含义非常广泛,既包括各种修辞手法、表达方式的使用,也包括各类表现手法和艺术构思上的巧妙运用。
对表达技巧的鉴赏,就是辨识诗歌中所使用的修辞手法、表达方式、表现手法或艺术构思,分析其本身的艺术效果,评价其对表现诗人的思想感情所起到的作用。
2、知识框架四、真题体验1、考向一——表达方式(2016年高考天津卷)阅读下面的诗,按要求作答。
(8分)登裴秀才迪小台【唐】王维端居不出户,满目望云山。
落日鸟边下,秋原人外闲。
遥知远林际,不见此檐间。
好客多乘月,应门莫上关。
(选自《全唐诗》)请结合诗句说明颔联采用了哪些表达技巧。
(3分)(1)【审清题干】(解读核心信息)题干信息我的解读分析颔联明确答题区域,紧扣颔联分析说明运用了哪些表达技巧明确答题方向(表达技巧),“哪些”说明至少应该有两种分值3分一种修辞手法1.5分,且要明确答出是何种修辞手法并结合诗句分析(2)【审读文本】(确定答题要点)落日鸟边下:落日西坠,鸟儿在晚霞中飞去,“日落”“鸟飞”皆是动景。
诗歌鉴赏表达技巧公开课教案
诗歌鉴赏表达技巧公开课-教案第一章:诗歌鉴赏导言1.1 教学目标了解诗歌的基本概念与特点掌握诗歌鉴赏的基本方法与技巧1.2 教学内容诗歌的定义与分类诗歌的语言特点诗歌的表达技巧与艺术特色1.3 教学方法讲授与示范分析与讨论实践与练习1.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练习与点评第二章:诗歌的表达技巧之一——比喻与象征2.1 教学目标理解比喻与象征的概念与作用学会运用比喻与象征进行诗歌创作2.2 教学内容比喻的种类与作用象征的含义与运用比喻与象征在诗歌中的案例分析2.3 教学方法讲解与示范创作与分享讨论与点评2.4 教学评估创作练习作品展示与点评第三章:诗歌的表达技巧之二——拟人与托物言志3.1 教学目标理解拟人与托物言志的概念与作用学会运用拟人与托物言志进行诗歌创作3.2 教学内容拟人的手法与效果托物言志的技巧与运用拟人与托物言志在诗歌中的案例分析3.3 教学方法讲解与示范创作与分享讨论与点评3.4 教学评估创作练习作品展示与点评第四章:诗歌的表达技巧之三——对比与排比4.1 教学目标理解对比与排比的概念与作用学会运用对比与排比进行诗歌创作4.2 教学内容对比的运用与效果排比的种类与特点对比与排比在诗歌中的案例分析4.3 教学方法讲解与示范创作与分享讨论与点评4.4 教学评估创作练习作品展示与点评第五章:诗歌的表达技巧之四——寓情于景与借景抒情5.1 教学目标理解寓情于景与借景抒情的概念与作用学会运用寓情于景与借景抒情进行诗歌创作5.2 教学内容寓情于景的手法与效果借景抒情的技巧与运用寓情于景与借景抒情在诗歌中的案例分析5.3 教学方法讲解与示范创作与分享讨论与点评5.4 教学评估创作练习作品展示与点评第六章:诗歌的表达技巧之五——叙事与抒情6.1 教学目标理解叙事与抒情在诗歌中的结合方式学会在诗歌中运用叙事与抒情相结合的手法6.2 教学内容叙事与抒情的相互关系叙事与抒情相结合的技巧与运用叙事与抒情在诗歌中的案例分析6.3 教学方法讲解与示范创作与分享讨论与点评创作练习作品展示与点评第七章:诗歌的表达技巧之六——用典与引用7.1 教学目标理解用典与引用的概念与作用学会运用用典与引用进行诗歌创作7.2 教学内容用典的种类与作用引用的手法与运用用典与引用在诗歌中的案例分析7.3 教学方法讲解与示范创作与分享讨论与点评7.4 教学评估创作练习作品展示与点评第八章:诗歌的表达技巧之七——叠词与反复8.1 教学目标理解叠词与反复的概念与作用学会运用叠词与反复进行诗歌创作叠词的运用与效果反复的手法与特点叠词与反复在诗歌中的案例分析8.3 教学方法讲解与示范创作与分享讨论与点评8.4 教学评估创作练习作品展示与点评第九章:诗歌的表达技巧之八——节奏与韵律9.1 教学目标理解节奏与韵律的概念与作用学会运用节奏与韵律进行诗歌创作9.2 教学内容节奏的种类与运用韵律的特点与效果节奏与韵律在诗歌中的案例分析9.3 教学方法讲解与示范创作与分享讨论与点评9.4 教学评估创作练习作品展示与点评第十章:诗歌鉴赏的综合实践10.1 教学目标综合运用所学的诗歌表达技巧进行鉴赏与创作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与创作水平10.2 教学内容诗歌鉴赏的实践方法诗歌创作的步骤与技巧诗歌鉴赏与创作的案例分析10.3 教学方法指导与实践创作与分享讨论与点评10.4 教学评估创作练习作品展示与点评第十一章:诗歌鉴赏的语境分析11.1 教学目标理解诗歌语境的概念与作用学会运用语境分析进行诗歌鉴赏11.2 教学内容诗歌语境的种类与特点语境分析的方法与技巧语境分析在诗歌鉴赏中的应用案例11.3 教学方法讲解与示范分析与讨论实践与练习11.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练习与点评第十二章:诗歌鉴赏的风格与流派12.1 教学目标了解诗歌风格与流派的基本概念学会区分不同风格与流派的诗歌12.2 教学内容诗歌风格的种类与特点诗歌流派的形成与发展常见诗歌风格与流派的案例分析12.3 教学方法讲解与示范分析与讨论实践与练习12.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练习与点评第十三章:诗歌鉴赏的主题与情感13.1 教学目标理解诗歌主题与情感的关系学会分析诗歌主题与情感的表达13.2 教学内容诗歌主题的种类与内涵诗歌情感的体现与解读诗歌主题与情感分析的案例分析13.3 教学方法讲解与示范分析与讨论实践与练习13.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练习与点评第十四章:诗歌鉴赏的修辞手法14.1 教学目标理解诗歌修辞手法的概念与作用学会运用修辞手法进行诗歌鉴赏14.2 教学内容常见诗歌修辞手法的种类与特点修辞手法的运用与效果修辞手法在诗歌鉴赏中的应用案例14.3 教学方法讲解与示范分析与讨论实践与练习14.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练习与点评第十五章:诗歌鉴赏的综合评价15.1 教学目标学会从多个角度进行诗歌鉴赏的综合评价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与批评水平15.2 教学内容诗歌鉴赏的评价标准与方法诗歌鉴赏的要点与技巧诗歌鉴赏综合评价的案例分析15.3 教学方法讲解与示范分析与讨论实践与练习15.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练习与点评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1. 诗歌的基本概念与特点2. 诗歌的表达技巧与艺术特色3. 比喻与象征的运用4. 拟人与托物言志的手法5. 对比与排比的效果6. 寓情于景与借景抒情的结合7. 叙事与抒情的融合8. 用典与引用的应用9. 叠词与反复的运用10. 节奏与韵律的把握11. 诗歌语境的分析12. 诗歌风格与流派的识别13. 诗歌主题与情感的解读14. 诗歌修辞手法的运用15. 诗歌鉴赏的综合评价难点:1. 诗歌表达技巧的深入理解和运用2. 诗歌语境、风格、主题、修辞手法的综合分析3. 诗歌鉴赏的综合评价,包括从多个角度进行评价和批评希望这份教案能够帮助您在教学过程中有效地引导学生掌握诗歌鉴赏表达技巧,提升他们的诗歌鉴赏能力和创作水平。
高考诗歌鉴赏表达技巧教案(最详细最实用)精品
古代诗歌鉴赏——表达技巧设题方式:(1)诗词中运用了那些表达技巧(表现手法)?⑵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技巧(或艺术手法、或手法)。
⑶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答题步骤:1.指出运用的表现手法;2.这种手法在诗歌中的具体运用;3.运用该手法的作用。
谨记:表达效果是为内容、结构服务的。
1、为形象服务。
写出形象的特点,使他(她它)生动逼真、形象可感、形神兼备。
2、为意境服务。
能营造出确定的意境,从而传达出作者的思想、精神境界。
3、为主题服务。
反映作者的思想感情。
诗词中的表达技巧都是为了抒发作者的思想感情服务的,要围绕表情作用来答题。
表达技巧的种类:表达技巧是指作者在塑造形象、创建意境、表达思想感情时所实行的特殊的方式。
它的含义特别广泛,简洁说包括各种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写作手法)、结构技巧的运用。
对表达技巧的鉴赏,就是辨识诗歌中所运用的修辞手法、表达方式、表现手法或艺术构思与结构技巧,分析其本身的艺术效果,评价其对表现诗人的思想感情所起到的作用。
第一类、表达方式:亦可称为表达方法,是作者依据客观事物和表达思想感情的须要而运用的一种语言表达形式,属于文章的整体的语言运用形式。
常用的表达方式有五种:叙述、描写、抒情、争论和说明(诗歌中没有“说明”这一种)。
记叙:记叙人物的经验或事情的发生、发展、改变过程。
一般用于叙事诗的表达,以中学课本中《琵琶行》和《孔雀东南飞》为代表,而律诗和绝句当中也有出现,如:杜甫的《登岳阳楼》:“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描写: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对人物、事务、环境所作的具体描绘和刻画。
如:《孔雀东南飞》中对刘兰芝的描写:“足下蹑丝履,头上玳瑁光。
腰若流纨素,耳著明月珰。
指如削葱根,口如含朱丹。
”其中白描是诗歌鉴赏中常见的一种表现手法。
争论:对人和事物的好坏、是非、价值、特点、作用等所表示的看法。
例如:秦观的《鹊桥仙》中:“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柳永的《雨霖铃》:“多情自古伤离别,更哪堪冷落清秋节?”抒情:表达作者剧烈的爱憎、好恶、喜怒、哀乐等主观感情。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表达技巧教案及学案
表达技巧(学案)一、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借代、夸张、对比、对偶、比兴、用典、双关、互文等。
比喻诗词当中经常运用这一手法,以达到形象生动、化虚为实、把抽象事物具体形象化的艺术效果。
咏柳(贺知章)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兰溪棹歌(戴叔伦)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
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
拟人它使得描绘生动形象,表意丰富。
新晴青苔满地初晴后,绿树无人昼梦余。
唯有南风旧相识,偷开门户又翻书。
借代“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李清照《如梦令》)夸张故意地对事物进行夸大或缩小的描写,借以表达诗人异乎寻常的情感。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对比把两个相对或相反的事物,或者一个事物的两个不同方面并举出来,相互比较的一种修辞方式。
越中览古李白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
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
对偶用结构相同、字数相同的一对句子或短语来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的意思。
从形式看,语言简练,整齐对称;从内容看,意义集中含蓄。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 (杜甫《登高》用典即在诗歌中援引史实,使用典故。
古诗很讲究用典,这既可使诗歌语言精炼,又可增加内容的丰富性,增加表达的生动性与含蓄性,可收到言简意丰、耐人寻味的效果,增强作品的表现力与感染力。
()用事——借用历史故事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包括对现实生活中某些问题的立场与个人愿望等,属于借古抒怀或借古讽今。
如: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成功地运用了五个典故:孙权、刘裕、刘义隆、佛狸、廉颇等,诗人借助这些历史事实,含蓄自然而又充分地表达了自己的思想感情。
)引用或化用前人诗句——目的是加深诗词中的意境,促使人联想而寻意于言外。
如:姜夔《扬州慢》“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春风十里”引用杜牧的诗句,表现往日扬州繁华景象,是虚写。
与诸子登岘山孟浩然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教案)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教学案】1.了解古代诗歌常见的表达技巧及相关术语。
2.掌握古代诗歌表达技巧的分析方法及答题步骤。
【表达技巧】1.修辞方法:比喻、比拟、夸张、借代、双关、顶针、反问、设问、对比等;2.表现手法:描写手法(远近、点面、动静、虚实、正侧、衬托、渲染、象征等)、抒情手法(直抒胸臆、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借古讽今等)、其他常见手法(想象、用典等);3.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说明、议论;4.结构安排:先景后情、先情后景、欲扬先抑、欲抑先扬、伏笔铺垫、卒章显志等。
【考点分解一】【鉴赏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夸张、借代双关、反问、设问、对比等【命题揭秘】修辞手法的考查一般分两部分,即辨认修辞格和阐释表达效果。
常见的需要掌握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比拟、夸张、借代、双关、顶真、设问、反问等。
高考对于修辞手法的考查,一般要求结合具体内容作相应的具体分析,而不能只就共性的作用说说而已。
高考对于“修辞手法”主要有以下的考查形式:1.这首诗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2.诗中的某句抒发情感时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3.请从修辞的角度谈某一句的妙处。
【答题步骤】第一步:明确指出诗中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第二步:结合诗句阐释此种修辞手法在诗中是如何运用的第三步:指出运用此种修辞手法的艺术效果。
【答题范式】点明修辞手法+结合诗歌分析其具体运用+使用效果1.比喻:比喻除使诗歌所描绘的意象更加形象生动外,还可体现出意象的情态特征。
【例1】阅读下面的一首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清溪行李白清溪清我心,水色异诸水。
借问新安江,见底何如此?人行明镜中,鸟度屏风里。
向晚猩猩啼,空悲远游子。
诗的第五、六句除对偶外还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结合诗句说明其妙处。
【答案】运用比喻来正面描写清溪的清澈,诗人以“明镜”比喻清溪,把两岸的群山比作“屏风”,人在岸上行走,倒映在清溪之中,仿佛行走在明镜里;鸟在山中穿梭,仿佛穿行于绘画的屏风里。
虚实相生,虚实相融,山清水秀,美丽如画,给人形象生动、身临其境之感。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 表达技巧教案
诗歌鉴赏-表达技巧教案王洪梅2007 11 6【考纲要求】鉴赏文学作品表达技巧,提高鉴赏诗歌的能力。
【命题形式】分析诗歌的表现方法及表达作用【考点解析】诗歌的表达技巧:1: 修辞手法2: 表达方式3: 表现手法一、表达技巧知识列举:1、常见修辞手法:比喻、借代、夸张对偶、比拟、双关排比、对比、反问等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夸张)⑴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反问)⑵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对比、借代)⑶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对偶)⑷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比喻)⑸春雪韩愈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运用了拟人手法,使穿树飞花的春雪具有灵性,给全诗增添了浪漫主义色彩)⑹竹枝词刘禹锡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运用谐音双关含蓄而又成功的表达了女子希望而又疑虑、欢喜而又担忧的微妙心理)常修常见辞格表达效果⑴比喻、比拟:描绘事物生动、形象、鲜明。
增强了感染力。
比喻用在议论中使深奥的道理浅显化,易于理解,接受。
⑵借代:形象突出,特点鲜明,具体生动。
⑶夸张:引起丰富的联想,突出了事物的本质和特征,便于抒发强烈的感情。
⑷双关:使语言幽默,饶有风趣;生动活泼,含蓄曲折地表达微妙的神态和情思。
⑸对偶:音节整齐匀称,节奏鲜明,有结构美和音乐美。
⑹排比:增强语势,强化感情。
⑺对比:使事物特征鲜明突出,表达强烈的感情。
2、表达方式①描写:正面—侧面,实写—虚写,动景—静景,近景—远景, 声色结合,明暗对比,白描(粗笔勾勒)与工笔(精雕细刻)。
如:“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用“蝉噪”“鸟鸣”—动景,写山林的“幽静”;汉乐府《陌上桑》对秦罗敷的描写“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
缃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
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
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头。
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
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
”前四句是正面描写,写罗敷的服饰美;后八句是侧面描写,写周围的人为罗敷所吸引的神态;《望庐山瀑布》前三句写眼前所见,是实写;第四句“疑是银河落九天”,以银河来比喻庐山瀑布,为虚写。
2024届高考语文专题复习: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 教学设计
2024届高考语文专题复习: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理解手法的概念,能够辨析手法;
二、能结合诗歌做具体解说;
三、说明手法的表达效果。
教学内容
教学重点:
理解手法的概念,能够辨析手法
教学难点:
能结合诗歌做具体解说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诗词的美,不仅在于它的意境与内涵,还在于它表情达意的委婉曲
折,这得益于诗词手法的巧用。
二、了解概念
表达技巧是指诗人在营造意境、塑造形象、表达情思时所使用的各种手法。
表达技巧是个宽泛的概念,与“表达特色”“艺术手法”“写作特色”“艺术表达”等都属同义语。
表达技巧有四个层面的内容:①修辞手法②表现手法③表达方式④构思立意技巧。
三、学会辨析
(一)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夸张、借代、设问、反问、双关、互文、叠
词、通感等
备注:教学设计应至少含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等三个部分,如有其它内容,可自行补充增加。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 教案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诗歌表达技巧的范畴与内涵。
2、明确高考试题有关考查表达技巧的命题特点。
3、掌握试题解题思路和方法。
【教学重点】解题思路和方法【教学方法】讲授、练习、归纳【课时安排】3课时【考点阐释】表达技巧是诗人塑造形象、创设意境、表达情感、阐述观点所采用的特殊手法。
它包括四个层面的内容:结构特点、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
对表达技巧的鉴赏,就是辨识诗歌中所使用的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或艺术构思,分析其本身的艺术效果,评价其对表现诗人的思想感情所起的作用。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在高考试题中往往综合出现,很少孤立地命题。
从近几年高考试题来看,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是指准确判断诗词中所运用的手法技巧,并赏析其表达效果。
全国18套高考语文试卷中,2009年高考,仅6套未直接设置这个考点的题目,2010年仅4套没有涉及该考点。
或从具体诗句角度命题,或从全诗角度命题。
侧重考查修辞技巧的有江苏卷、重庆卷等,侧重考查描写技巧的有湖北卷等,侧重考查抒情技巧的有安徽卷、福建卷、浙江卷、辽宁卷、江西卷和四川卷等,侧重考查构思技巧的有湖南卷等。
【常见的表达技巧】1、比喻:用一种事物或情景来比作另一种事物或情景。
可分为明喻、暗喻、借喻。
有突出事物特征,把抽象的事物形象化的作用,更加生动感人。
2、借代:借用相关的事物来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
借代可用部分代表全体,具体代替抽象,用特征代替人。
借代的运用使语言简练、含蓄。
3、夸张: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作扩大或缩小的描述。
有更突出、更鲜明地表达事物的作用。
4、对偶:用结构相同、字数相同的一对句子或短语来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的意思。
从形式看,语言简练,整齐对称;从内容看,意义集中含蓄。
5、比拟:就是根据想象把物当作人来写,或把人当作物来写。
比拟有促使读者产生联想,使描写的人、物、事表现得更形象、生动的作用。
6、对比:把两种对立的事物或者同一事物的两个不同方面放在一起,相互比较。
高考语文诗词鉴赏分析表达技巧教案 新课标 人教版 教案
高考语文诗词鉴赏分析表达技巧教案分析表达技巧型提问方式: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表达技巧)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技巧(或艺术手法,或手法)。
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解答分析:表达技巧是诗人用以抒发感情的手段方法,要准确答题,必须熟悉常用的一些表达技巧。
表达技巧分修辞手法、抒情手法、表现手法三大类。
答题步骤:(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
(2)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是用了这种手法。
(3)此手法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一、修辞手法(一)拟人作用:1、描绘形象2、色彩鲜艳3、表意丰富1、阅读下面一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苏轼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
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
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问:下片“拣尽寒枝不肯栖”采用的是____的修辞方法和____的表现手法,表面上写的是__________,但实际上却写出了作者___________的思想感情。
答案:拟人;虚实结合(或类比);孤鸿不愿选择高枝栖息,宁愿忍受寂寞和寒冷;用孤鸿自比,表现了自己遭到贬官后内心的孤苦和清高。
2、阅读李白的《独坐敬亭山》回答问题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问:诗的后两句运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作者什么感情?答案:后两句采用了拟人的手法,写出了诗人对敬亭山的喜爱。
“两”、“相”二字把人和山紧密联系在一起,“只有”两字更突出了诗人对山的喜爱。
3、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书湖阴先生壁二首(选一)[王安石]茅檐长扫静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①送青来。
【注】①排闼:闯进门来。
闼,小门。
问:“两山排闼送青来”一句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结合全诗看,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答案:该句使用了拟人的手法。
(1分)写开门见“山”,“两山”似迫不及待地把苍翠的山色“送”进门来。
(点明拟人具体内容,1分)化静为动,化无情为有情,赋予山以灵性,生动地写出了田园风光的盎然生机。
诗歌鉴赏表达技巧教案
诗歌鉴赏表达技巧教案教案标题:诗歌鉴赏表达技巧教案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诗歌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 学生能够运用适当的表达技巧,有效地表达对诗歌的鉴赏和理解。
3. 学生能够培养对诗歌的欣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1. 了解诗歌的基本特点和表现形式。
2. 掌握诗歌鉴赏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3. 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创造力。
教学准备:1. 诗歌鉴赏的经典作品或课本上的相关诗歌。
2. 音频设备或多媒体设备。
3. 学生的作品展示区。
教学过程:引入:1. 利用音频或多媒体设备播放一首优美的诗歌,引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和好奇心。
2. 引导学生思考:你们对诗歌有什么了解?你们觉得诗歌有什么特点?探究:1. 介绍诗歌的基本概念和特点,如押韵、节奏、意象等。
2. 分析一首经典诗歌的结构和表达方式,引导学生发现其中的美和独特之处。
3. 指导学生运用适当的表达技巧,如朗读、演唱、背诵等,表达对诗歌的鉴赏和理解。
4. 分组让学生互相展示自己对诗歌的理解和表达,鼓励他们进行互动和交流。
拓展:1. 分发一些经典诗歌的文本,让学生自主阅读和欣赏,然后写下自己的感受和理解。
2. 鼓励学生创作自己的诗歌作品,可以是仿写或原创,展示他们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3. 提供一些诗歌鉴赏的网站或资源,让学生在课余时间继续深入学习和欣赏。
总结:1. 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目标,检查学生对诗歌鉴赏表达技巧的掌握情况。
2. 鼓励学生继续培养对诗歌的欣赏能力,并提供一些练习和作品展示的机会。
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和表达情况。
2. 收集学生的作品和反馈,评价他们对诗歌鉴赏表达技巧的掌握情况。
3. 针对学生的不足之处,提供个别指导和辅导,帮助他们进一步提高。
教学延伸:1. 在其他相关课程中,引入更多的诗歌鉴赏内容和活动,拓宽学生的文学素养。
2. 组织学生参加诗歌朗诵比赛或文学活动,提供更多展示和交流的机会。
诗歌鉴赏之表达技巧学案范本
诗歌鉴赏之表达技巧学案范本第1篇:诗歌鉴赏之表达技巧学案范本七、学习目标1、能指出古诗词中常用的表现手法。
2、能分析古诗词中常用的表现手法的表达效果。
3、能根据题目要求,用通顺的语言,规范答题。
八、考点解析诗歌的表达技巧是一个很宽泛的概念,从高考命题情况看,一切用以提高诗歌表达效果的方法都在考查之列。
表达技巧是诗人塑造形象、创设意境、表达情感、阐述观点所采用的各种手法。
表达技巧是广义综合概念,它有时与艺术特*表达特*艺术技巧(手法)等概念是同义词。
一般来说表达技巧分为四个理解层面,分别是修辞手法、表达方式、表现手法、结构特点(艺术构思)。
九、自主学习1、表达技巧分类:1、常见修辞格表达效果比喻、比拟:描绘事物生动、形象、鲜明。
增强了感染力。
比喻用在议论中使深奥道理浅显化,易于理解接受。
借代:以小见大,形象突出,特点鲜明,具体生动。
如:烽火连三月的烽火代指战争,孤帆远影碧空尽的帆代船。
夸张:引起丰富的联想,突出了事物的本质和特征,便于抒发强烈的感情。
对偶:音节整齐匀称,节奏鲜明,有结构美和音乐美。
顶真:具有回环跌宕的旋律美。
如: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
《木兰辞》;忽闻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缥缈间。
《长恨歌》用典:使语言精炼,内容丰富,表达委婉含蓄,增强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互文:诗句精炼,意蕴仍在。
如:烟笼寒水月笼沙。
《泊秦淮》;主人下马客在船未完,继续阅读 >第2篇:高中诗歌鉴赏中表达技巧的学习在高中教学的课堂实践中,我们发现高一至高三的许多学生面对诗歌鉴赏题中表达技巧一类题型,总是混乱不清,无所适从。
答题时总是找不到头绪,乱答一气。
究其原因,一是学生对于表达技巧这一概念所包含的内容不清楚,二是学生知道几个表达技巧,但不能准确的判断,结果只能是囫囵乱答,生搬硬套,答非所问。
针对学生的这一情况,我们把表达技巧加以详细的分类合并,希望广大教师和学生能够从中得到启发。
第一部分分类与合并为了让学生不至于混乱,我们首先把表达技巧规定为一个大的概念(母概念),把表达方式、修辞格、表现手法,作为三个小概念(子概念)。
诗歌鉴赏指导教案鉴赏诗歌表达技巧老谢高中语文在线
诗歌鉴赏指导教案——鉴赏诗歌表达技巧一、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诗歌表达技巧的基本概念及分类。
2. 能够分析并评价不同诗歌表达技巧的运用及其效果。
3. 提高对诗歌的鉴赏能力,感受诗歌的艺术魅力。
二、教学内容1. 诗歌表达技巧的定义及作用。
2. 诗歌表达技巧的分类:抒情手法、描写手法、结构手法、修辞手法等。
3. 典型诗歌实例分析。
三、教学重点1. 诗歌表达技巧的分类及特点。
2. 分析诗歌表达技巧的方法及步骤。
四、教学难点1. 诗歌表达技巧在具体诗歌中的运用及评价。
2. 提高学生对诗歌表达技巧的鉴赏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以一首生动有趣的诗歌引出本课主题,激发学生兴趣。
2. 诗歌表达技巧的基本概念及分类:教师讲解,学生笔记。
3. 典型诗歌实例分析: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歌表达技巧的运用及其效果。
4. 学生分组讨论:选取一首诗歌,分析其表达技巧,分享心得体会。
5.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诗歌表达技巧在鉴赏诗歌中的重要性。
教学评价:通过课堂参与、作业完成情况、学生讨论等方式,评价学生对诗歌表达技巧的掌握程度及鉴赏能力。
六、教学案例案例一:李白的《静夜思》分析:本诗运用了寓情于景、对比等表达技巧。
诗人通过对月光、床前、疑是等景物的描绘,表达出自己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诗人运用对比手法,将床前明月光与地上思故乡相对照,突出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思念。
案例二:杜甫的《登高》分析:本诗运用了托物言志、对偶等表达技巧。
诗人通过对登高所见所感的描绘,表达出自己对时局动荡、国家命运的忧虑。
诗人运用对偶手法,将对景物的描绘与对时局的感慨相对应,形成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和感染力。
七、课堂活动1. 学生分组讨论,选取一首诗歌,分析其表达技巧。
2. 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分享对诗歌表达技巧的理解和感悟。
3. 教师点评各小组的分析和分享,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表达技巧。
八、教学策略1. 采用案例分析法,通过典型诗歌实例,引导学生理解诗歌表达技巧。
诗歌鉴赏之表达技巧(教案)
诗歌鉴赏之表达技巧学习目标:储备知识,明确内涵,掌握术语学习过程:一、完成图表,构建知识网络记叙描写表达方式说明议论抒情表达技巧修辞手法:表现手法:行文结构:二、易混术语辨析1、表达技巧、(艺术)表现手法、表达方式、修辞手法和写法表达技巧是指作者借助语言文字,运用一般创作规则和方法来创造生动、鲜明、具体的艺术形象,从而达到特殊艺术效果的手段和方法。
表现手法又称艺术手法、表现方法,是指诗词在整体或局部上塑造鲜明、生动的艺术形象,使之具有感染读者和审美效果的具体的手段和方法。
它主要针对诗词局部效果而言的。
表达方式又称表达方法,是作者根据客观规律和表情达意的需要而采用的一种语言表达形式,主要着力于诗词整体语言运用形式。
诗词中常采用的表达方式有:记叙、描写、议论、抒情。
很容易把它跟“表现手法”混淆,二者区别在于:表达方式主要是从语言表达角度来说的,它与体裁特征有关;而表现手法主要是从表达效果来说的,它与诗词的题材和构思密切相关。
一般而言,在具体的诗词中,表达方式相对单一,而表现手法往往是灵活多样的。
修辞手法是使句子更加生动形象,富有表现力和艺术美感的手段和方法,主要是针对具体句子而言的。
运用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都能增加诗词的表达效果,但前者着眼于微观,是修饰句子的;后者是着眼于宏观,是突出整体地的表达效果。
在一首诗词中,表现手法和修辞手法有时也没有绝对的界限,譬如比喻、对比、反复等,若只限于句子的修饰,则称之为修辞手法,若全文都运用这些手法,则称之为艺术表现手法。
2、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借景抒情是指诗人对某种景象或客观事物有所感悟时,便把思想、情感寄托在具体景物描写中,并通过具体的“象”(景或物)来表达情感的抒情方式。
这种抒情手法在古诗词中是运用最广泛、最常见的,也常用于借景抒情诗中。
托物言志是指诗人采用比喻或象征的手法,通过描绘特定景物来表明心迹或人生态度或对人生的感悟的一种抒情方式。
这种抒情方式不仅在诗词中也在散文中运用得最广泛,它貌似咏物,实则言志,物我难辨,融为一体。
高三复习诗歌鉴赏表达技巧教案
高三复习诗歌鉴赏表达技巧教案诗歌鉴赏之表达技巧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辨析诗歌中常考的表达技巧,能规范灵活答题;过程与方法:掌握诗歌鉴赏的方法与技巧;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诗歌鉴赏中获得美的情感体验。
教学重难点:诗歌表达技巧题的答题模式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复习几种常考表达技巧(一)表达方式:1.抒情手法(1)直接抒情(直抒胸臆):抒情明了直接。
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陈子昂《登幽州台歌》)(2)间接抒情:包括借景抒情和托物言志。
①借景抒情:将情感寄托与景中,抒情委婉。
一般情况是乐景写乐情,哀景抒哀情,但也有以乐景衬哀情或哀景写乐情的写法。
如: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②托物言志:一般是咏物诗,借物来表达志向或情感。
如: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虞世南《蝉》)2.描写方法:动静结合:动静互相结合,构成情趣。
如: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王维《山居秋暝》)正侧结合:使描写的形象更加鲜明突出。
如: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
天台一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二)表现手法衬托:正衬: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反衬: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王维《鸟鸣涧》)虚实结合:柳永《雨霖铃》用典: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三)修辞手法比喻:描绘事物生动、形象、鲜明,化抽象为具体,深奥为浅显。
如: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李煜《虞美人》)拟人:描绘形象生动,使描写对象富有情感。
如: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
(林逋《山园小梅》)借代:形象突出,具体鲜明。
如: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李清照《如梦令》)双关:意在言外,含蓄蕴藉。
如: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诗歌表达技巧鉴赏复习教案
诗歌表达技巧鉴赏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诗歌的基本表达技巧,包括比喻、拟人、夸张、排比等。
2. 培养学生对诗歌语言的敏感度,能够准确捕捉和理解诗中的意象和情感。
3. 引导学生通过分析诗歌表达技巧,深入解读诗歌的内涵和诗人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内容:1. 回顾诗歌的基本表达技巧,包括比喻、拟人、夸张、排比等。
2. 分析一些经典诗歌,找出其中的表达技巧,并解读其内涵和情感。
3. 进行诗歌创作的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的表达技巧,创作出有深度的诗歌。
三、教学过程:1. 回顾诗歌的基本表达技巧,通过示例和讲解,让学生对这些技巧有清晰的认识。
2. 分析一些经典诗歌,找出其中的表达技巧,并解读其内涵和情感。
可以通过小组讨论或学生汇报的形式进行。
3. 进行诗歌创作的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的表达技巧,创作出有深度的诗歌。
可以让学生自由创作,也可以给出特定的主题或情境。
四、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讨论和学生的诗歌创作,评估学生对诗歌表达技巧的掌握程度。
2. 通过学生的诗歌创作,评估学生对诗歌内涵和情感的理解程度。
3. 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努力程度。
五、教学资源:1. 诗歌示例:准备一些经典诗歌,用于分析和讲解诗歌表达技巧。
2. 诗歌创作素材:准备一些诗歌创作的素材,如主题、情境等,供学生创作时使用。
3. 教学PPT:制作教学PPT,用于展示诗歌示例和讲解相关知识点。
六、教学策略:1. 采用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的诗歌作品来讲解和示范各种表达技巧。
2. 运用互动式教学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提高他们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3. 采用实践性教学法,让学生通过创作诗歌来巩固和运用所学的表达技巧。
七、教学步骤:1. 引入:通过一首简单的诗歌,激发学生对诗歌表达技巧的兴趣。
2. 讲解:讲解诗歌的基本表达技巧,如比喻、拟人、夸张、排比等。
3. 分析:分析经典诗歌作品,找出其中的表达技巧,并解读其内涵和情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代诗歌鉴赏——表达技巧设题方式:(1)诗词中运用了那些表达技巧(表现手法)?⑵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技巧(或艺术手法、或手法)。
⑶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答题步骤:1.指出运用的表现手法;2.这种手法在诗歌中的具体运用;3.运用该手法的作用。
谨记:表达效果是为内容、结构服务的。
1、为形象服务。
写出形象的特点,使他(她它)生动逼真、形象可感、形神兼备。
2、为意境服务。
能营造出一定的意境,从而传达出作者的思想、精神境界。
3、为主题服务。
反映作者的思想感情。
诗词中的表达技巧都是为了抒发作者的思想感情服务的,要围绕表情作用来答题。
表达技巧的种类:表达技巧是指作者在塑造形象、创造意境、表达思想感情时所采取的特殊的方式。
它的含义非常广泛,简单说包括各种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写作手法)、结构技巧的使用。
对表达技巧的鉴赏,就是辨识诗歌中所使用的修辞手法、表达方式、表现手法或艺术构思及结构技巧,分析其本身的艺术效果,评价其对表现诗人的思想感情所起到的作用。
第一类、表达方式:亦可称为表达方法,是作者根据客观事物和表达思想感情的需要而运用的一种语言表达形式,属于文章的整体的语言运用形式。
常用的表达方式有五种:叙述、描写、抒情、议论和说明(诗歌中没有“说明”这一种)。
记叙:记叙人物的经历或事情的发生、发展、变化过程。
一般用于叙事诗的表达,以高中课本中《琵琶行》和《孔雀东南飞》为代表,而律诗和绝句当中也有出现,如:杜甫的《登岳阳楼》:“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描写: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对人物、事件、环境所作的具体描绘和刻画。
如:《孔雀东南飞》中对刘兰芝的描写:“足下蹑丝履,头上玳瑁光。
腰若流纨素,耳著明月珰。
指如削葱根,口如含朱丹。
”其中白描是诗歌鉴赏中常见的一种表现手法。
议论:对人和事物的好坏、是非、价值、特点、作用等所表示的意见。
例如:秦观的《鹊桥仙》中:“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柳永的《雨霖铃》:“多情自古伤离别,更哪堪冷落清秋节?”抒情:表达作者强烈的爱憎、好恶、喜怒、哀乐等主观感情。
(抒情,有直接抒情,也有间接抒情。
间接抒情在诗歌鉴赏中一般表现为借景抒情、乐景哀情、托物言志等,而这一般又称之为抒情方式鉴赏诗歌的表达方式(一)、鉴赏诗歌的描写手法•a、描写角度:上下,远近,俯视仰视•b、描写内容:所见(视觉),所闻(听觉),所感(触觉、味觉、嗅觉)•c、描写方法: 1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 2、虚实结合3、动静结合 4、点面结合5、白描工笔1、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1)正面描写:如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2)侧面描写:白居易《夜雪》•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
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作者从三个侧面来表现夜雪之大这一主题:一、从“衾枕冷”写,写被子、枕头的冷,衬托雪之大,这是从触觉的角度来写。
二、从“窗户明”来写,这是视觉所见,雪越大,就越明亮,看到的越明亮,反映雪也就越大。
三、从“折竹声”来写,是听到的,雪大,积压在竹上的雪就多,竹子自然就会被压折,“折竹声”自然烘托雪大。
•《陌上桑》•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
缃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
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
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帩头。
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
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
•借“行者”“少年”“耕者”“锄者”等的反应来烘托秦罗敷惊人的美貌。
2、虚实结合:是指现实的景、事与想象的景、事互相映衬,交织一起表达同一样的情感。
具体说来,诗歌中的“虚”包括以下三类:神仙鬼怪世界和梦景:诗人往往借助这类虚无的境界来反衬现实。
这就叫以虚象显实境。
已逝之景:这类虚景是作者曾经经历过或历史上曾经发生过的景象,但是现时却不在眼前。
想象之景:这类虚境是还没有发生的,它表现的情将得到延伸而不断绝。
故写愁,将倍增其愁;写乐将倍增其乐。
乌衣巷刘禹锡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哪些是实景,哪些是虚景?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慨?诗中的“野草”、“夕阳”、“燕”等是实景,而六朝古都的繁华是虚景。
我们从中不难想象出当年桥头车水马龙、宫殿歌舞之盛、美人之多、珍宝之富,可如今野草遍地,荒凉无比,于是昔盛今衰、物是人非的历史沧桑感便油然而生。
塞上听吹笛高适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
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天山。
一、二句实写景,描写的内容是胡天北地,冰雪消融,牧马的季节到了。
傍晚,战士赶着马群归来,天空洒下明月的清辉。
在如此苍茫而又清澄的夜景里,不知哪座戍楼里吹起了羌笛,那是熟悉的《梅花落》曲调啊!三、四句以实写虚,将“梅花落”拆用,仿佛风吹的不是笛声而是落梅的花片,它们四处飘散,一夜之间色香洒满天山。
此诗抒写战士们由听曲而想到故乡的梅花(因为胡地没有梅花),想到梅花之落,写出了他们的浓浓的思乡情。
陇西行四首(其二)陈陶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第三句实写战场的惨烈场面,第四句虚写亲人的思念。
这一虚一实形成鲜明的对比,产生了强烈的悲剧效果。
解答这类手法的思路是:首先指出实写什么景或事,虚写什么景或事,然后指出它们如何相互映衬、交织一起表达怎样的情感。
邯郸冬至夜思家白居易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问:作者是怎样写“思家”的?分析:本诗运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
前两句写诗人此时的孤寂,是实。
后两句写家人围坐灯前,谈论着自己这个远行人,是虚。
作者主要通过一幅想像的画面,即冬至夜深时分,家人还围坐在灯前,谈论着自己这个远行之人,以此来表现“思家”的。
李商隐《夜雨寄北》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后两句是对未来团聚时的幸福想象。
那时诗人返回故乡,同妻子在西屋的窗下窃窃私语,情深意长,彻夜不眠,以致蜡烛结出了蕊花。
他们剪去蕊花,言不尽重逢后的喜悦。
这首诗既描写了今日身处巴山倾听秋雨时的寂寥之苦,又想象了来日聚首之时的幸福欢乐。
(1)定义(虚实的内涵)总体说明:虚实结合是古典诗歌重要的艺术手法之一。
换言之,就方法而言,详细为实,简略为虚;具体为实,抽象为虚;有据为实,假托为虚;有行为实,徒言为虚。
就对象而言,景为实,情为虚;眼见为实,想象为虚;有者为实,无者为虚;显者为实,隐者为虚;当前为实,过去和将来为虚;客观为实,主观为虚;已知为实,未知为虚等等。
虚实结合,可以给人以无穷的想象和回味,也可以使诗人的感情表达得更深沉而充分。
在诗歌欣赏中,虚与实是相对的。
分类说明:所谓“虚”,是指诗词中表现的存在于人的思想意识之中的部分。
所谓“实”,是诗词中可以通过视觉、听觉等感觉捉摸到的部分;是指客观世界中存在的实象、实事、实境:例1:《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黑暗现实。
例2:《虞美人》中的“春花秋月何时了”。
例3:李煜的《虞美人》中“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却又以实写虚,将抽象的“愁”化为具体可感的江水滚滚,新鲜美妙,让人回味。
例4:《念奴娇·赤壁怀古》中上阙的“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写赤壁险峻的形势。
例5:《雨霖铃》中上阙所写的两人分别的情形,如“寒蝉凄切,对长亭晚”“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
(2)“虚”的三类内容①神仙鬼怪世界和梦境。
诗人往往借助这类虚无的境界来反衬现实。
这就叫以虚象显实境。
例1:《梦游天姥吟留别》:【析】仙境就是一个虚象。
诗云:“日月照耀金银台”、“霓为衣兮风为马”、“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
李白描绘了一幅美好的图景,图景的美好反衬出现实的黑暗。
例2:李白《蜀道难》:【析】以虚写实,从蚕丛开国说到五丁开山,由六龙回日写到子规夜啼,天马行空般地驰骋想象,创造出了让人惊叹不已的蜀道形象例3:李商隐《锦瑟》:【析】运用“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四个典故,以虚写虚(过去的经历、梦想、挫折等),让后学者畅想不已,被喻为古代“朦胧诗”。
②已逝之景之境。
这类虚景是作者曾经经历过或历史上曾经发生过的景象,但是现时却不在眼前。
例1:“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李煜《虞美人》)【析】句中“故国”的“雕栏玉砌”存在,但此时并不在眼前,也是虚象。
作者将“雕栏玉砌”与“朱颜”对照着写,颇有故国凄凉,物是人非之感。
例2:“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析】再现了火烧赤壁这一史实,显然不是发生在眼前,故也是虚景。
③设想的未来之境。
这类虚境是还没有发生的,它表现的情将一直延伸到未来而不断绝。
故写愁,将倍增其愁;写乐将倍增其乐。
例1:“今霄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柳永《雨霖铃》)【析】这是设想的别后的景物:一舟离岸,词人酒醒梦回,只见习习晓风吹拂萧萧疏柳,一弯残月高挂柳梢。
例2:“见安排着车儿、马儿,不由人熬熬煎煎的气;有甚么心情花儿、靥儿,打扮得娇娇滴滴的媚;准备着被儿、枕儿,只索昏昏沉沉的睡;从今后衫儿、袖儿,都揾做重重叠叠的泪。
兀的不闷杀人也么哥?兀的不闷杀人也么哥?久已后书儿、信儿,索与我恓恓惶惶的寄。
(《西厢记·长亭送别[正宫][叨叨令]》)【析】崔莺莺送别张生的唱词很多是设想的未来之境。
(3)虚实结合的作用——“虚实相生”“虚实相生”是指虚与实二者之间互相联系,互相渗透与互相转化,以达到虚中有实,实中有虚的境界,从而大大丰富诗中的意象,开拓诗中的意境,为读者提供广阔的审美空间,充实人们的审美趣味。
①相反相成虚景和实景的关系,有时是相反相成形成强烈的对比,从而突出中心的。
例1:姜夔《扬州慢》:此词中虚景是指“春风十里”,写往日扬州城十里长街的繁荣景象;实景是“尽荠麦青青”,写词人今日所见的凄凉情形。
由这一虚一实两幅对比鲜明的图景,寄寓着词人昔盛今衰的感慨。
②相辅相成虚景和实景的关系,有时则是相辅相成形成渲染烘托,从而突出中心的。
例1:“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熏风暖摇征辔。
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阑倚。
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
”(欧阳修《踏莎行》)【析】上阙写实,通过初春景象反衬“行人”的离愁别绪。
下阙实虚。
通过设“行人”想妻子凭栏远望,思念“行人”的愁苦之象,来写愁思。
妻思夫,夫想妻。
虚实相生,从而将离愁别绪抒发得淋漓尽致。
【典型例题】例题1:阅读下面宋词,回答问题。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苏轼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料得年年断肠处,明月夜,短松冈。
注:这首诗是诗人悼念亡妻王弗之作。
问:这首诗上下片各分两层,请概括各层的内容。
答题指要:这首诗其主要的表现手法是虚实结合。
虚实结合就是把抽象的述说与具体的描写结合起来,或者是把眼前现实生活的描写与回忆、想象结合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