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防治酒精性肝病研究进展

合集下载

中医治疗酒精性肝纤维化的现代研究进展

中医治疗酒精性肝纤维化的现代研究进展

中医治疗酒精性肝纤维化的现代研究进展摘要:酒精性肝纤维化为酒精性肝病一重要阶段,随着其发病率的逐年攀升,已备受关注。

中医药在酒精性肝纤维化的防治方面体现了其辨证论治明显的优势。

关键词:酒精性肝纤维化;酒癖近年来,我国酒精性肝病的患者量逐年递增。

酒精性肝病分为酒精性脂肪肝,酒精性肝炎、酒精性肝纤维化和酒精性肝硬化。

酒精性肝纤维化(Alcoholic Liver Fibrosis ALF)是长期大量饮酒引起的肝脏炎症或损伤后组织修复过程中的代偿反应,以细胞外基质在肝内过量沉积为病理特征[1]。

中医在酒精性肝纤维化的预防与治疗方面发挥其独到的优势。

因此系统地对中医治疗酒精性肝纤维化进行研究有着广阔的前景和重要的社会价值。

一.病名研究“酒精性肝纤维化”属现代医学病名,中医学领域中尚无此病名记述。

但历代医家对于长期饮酒的危害已有全面的记述。

早在战国时期就已有关于酒证的记述。

《素问•病能论》中记载,帝曰“有病身……病名曰酒风”。

西汉时期,仲景于《金贵要略》中言“心中懊憹而热,……名曰酒疸”。

“酒癖”病名首见于巢元方《诸病源候论•酒癖侯》“夫酒癖者,……其状胁下弦急而痛”。

现代医学认为,酒精性肝纤维化患者常表现为乏力,纳差,消瘦,恶心呕吐,肝区疼痛,黄疸等症。

而巢元方在《诸病源候论》中描述的酒癖者所体现的症状与现代医学中”酒精性肝纤维化“患者所体现的症状极为相似。

故后世医家大多将“酒精性肝纤维化”归于中医学“酒癖”的概念。

唐•孙思邈《千金翼方•黄疸》指出的“酒癖胸心胀满……小便赤黄”及朱棣在《普济方•积聚门》中所讲的“其状按之有形……故谓之酒癖。

”亦是对这种观点有力的佐证。

现代医家,叶永安[2]等人认为酒精性肝纤维化属于“酒癖”的范畴。

综上所述,酒精性肝纤维化在中医学范围内应属“酒癖”。

二.病因病机探讨2.1 现代医学研究现代研究证实,酒精性肝纤维化的病因是过度饮酒,乙醇在肝脏代谢生成乙醛,乙醛具肝细胞毒性,导致其变性坏死及纤维化。

酒精性肝病中西医辨治研究进展

酒精性肝病中西医辨治研究进展

酒精性肝病中西医辨治研究进展酒精性肝病在肝脏疾病中有较高的发生率,早期表现为酒精性脂肪肝症状,随着疾病的进展,可伴随肝纤维化的发生,最终演变为肝硬化、肝衰竭。

本文将归纳总结酒精性肝病中西医辨治的研究进展,主要从理、法、治疗等几个方面叙述,通过中西医结合对酒精性肝病的理解和认识,为酒精性肝病的治疗提供理论参考。

Abstract:Alcoholic hepatitis has a high incidence in liver disease,and early manifestations of 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with the progress of the disease,can accompany the occurrence of liver fibrosis,and eventually evolve into cirrhosis,liver failure.This article will summarize the research progress of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in the treatment of alcoholic hepatitis,mainly from the aspects of theory,method,treatment,etc.,through the understanding of alcoholic hepatitis by integrated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provide a theoretical reference for the treatment of alcoholic hepatitis.Key words:Integrated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Alcoholic hepatitis;Syndrome differentiation and treatment酒精性肝病(alcoholic hepatitis)是长期饮酒或短期大量酗酒造成肝脏损害的一类疾病,临床上将酒精性肝病分为酒精性脂肪肝、酒精性肝炎、酒精性肝纤维化和肝硬化。

酒精性脂肪肝的中医药研究进展

酒精性脂肪肝的中医药研究进展
害逐年增 加。酒精 性肝 病 主要包 括酒精 性脂 肪肝 ( ch l Al oi o c
则伤神耗 血 , 胃亡精 , 损 生痰 动火 。 。梁卫 等[ 提 出酒 味苦 、 ” 2 ] 甘、 , 辛 大热有毒 , 嗜酒 日久 , 损及脾 胃, 伤及肝 胆 , 热毒 内生 ,
酿湿生痰 , 阻气 滞 , 行不 畅 , 痰 血 酒毒 、 湿热 、 血 、 瘀相 搏 气 痰
21 年第3 卷第 2 00 1 期
云 南 中 医 中 药 杂 志
6 7
酒精性脂肪肝 的中医药研究进展
雷晓梅 ,龚 枚 ,董洪娟 ,唐 苗 苗
( 成都中医 1 . 药大学2 7 0 级研究 0 生。 四川 成都 6 0 ; . 1 7 2 成都中医 学附 05 药大 属医 化内 院消 科, 川 成 6 05 四 都 1 7 0 )
关键 。刘喜民等_ 研究显示 湿热 内蕴是 其发病 的原 因 , 5 ] 瘀血
枳术汤主之 。所述的证候类似脂肪肝 。故 根据其临床表 ”
阻络是其发病 的关 键。贾静鹏 等_ 提 出长期嗜酒 必致 酒毒 、 6 ]
湿热 、 痰浊 、 瘀血蕴结 于肝 , 累及脾 胃, 即本病的共 同病理 并 此 基础。综上所述 , 多数医家认为 AF L的 主要 直接 病因是过量 饮酒 , 湿热 、 痰浊 、 气滞 、 瘀血是 为其发 病 的关 键环 节 , 病位在
轻、 中度肠上皮化生 1 9 1 例临床 观察 [] 河北 中医药学报 ,0 7 J. 20 ,
2 ( ) 9 2 2 :.
11 病 因病机 .
本病因为长期持续性或短期 的大量饮酒 。结合其病 因与发病
[2李 琦 , 13 沈俊 . 性 萎缩 性 胃炎伴 肠 上皮 化 生 18例 的辨 证 治 慢 0 疗 []上海 中医药杂志 ,9 7 ( 1 :7 J. 1 9 , 1 )2 . [ 3张子理 . 1] 中医辨 证治疗 胃癌 前期病 变临 床观察 E ] 北 京 中医, J.

中医治疗酒精性肝病研究进展

中医治疗酒精性肝病研究进展

中医治疗酒精性肝病研究进展摘要:酒精性肝病(alcoholic liver disease,ALD)是由于长期大量饮酒导致的中毒性肝损伤,包括酒精性脂肪肝、酒精性肝炎、酒精性肝纤维化和酒精性肝硬化,严重者可进展为肝衰竭。

随着近年来我国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酒精消费逐年增加,国内ALD患者也呈逐年提高的趋势,是病毒性肝炎之外最多的肝病发病原因之一。

在中医病证中,可归属于“酒疸”、“酒癖”、“酒臌”、“伤酒”、“积聚”、“胁痛”、“黄疸”和“黑疸”等范畴。

笔者通过对中医治疗酒精性肝病相关文献的检索,从病因病机研究、肝病机制研究、动物模型实验研究、临床研究这几方面进行综述,中医药治疗对于延缓酒精性肝病的进展,改善肝组织的病理改变有重要作用,更高质量的临床及实验研究对于临床上中医药治疗酒精性肝病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酒精性肝病;中医药;治疗酒精性肝病(alcoholic liver disease,ALD)是由于长期大量饮酒导致的中毒性肝损伤[1]。

包括酒精性脂肪肝、酒精性肝炎、酒精性肝纤维化和酒精性肝硬化,严重者可进展为肝衰竭。

随着近年来我国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酒精消费逐年增加,国内ALD患者也呈逐年提高的趋势,是病毒性肝炎之外最多的肝病发病原因之一。

在中医病证中,可归属于“酒疸”、“酒癖”、“酒臌”、“伤酒”、“积聚”、“胁痛”、“黄疸”和“黑疸”等范畴。

笔者对近几年来酒精性肝病中医临床治疗研究的文献进行分析,现综述如下。

1.病因病机研究尽管临床指南对酒精性肝病的诊断提供了依据,但酒精性肝病的疾病严重程度却经常与饮酒量不成正相关。

为了更有效地预防酒精性肝病的发生,并且提供更加有效的治疗方法,明确其病因病机显得十分必要[2]。

《黄帝内经》记载“酒性苦热”,《素问·上古天真论》提出“以酒为浆,半百而衰”,《新修本草》指出“酒,味苦,大热有毒”,《诸病源候论》认为“酒性有毒,而复大热,饮之过多,故毒热气渗溢经络,浸溢腑脏,而生诸病也”,《症因脉治·内伤黄疸》有:“酒疸之因,其人以酒为事,或饮时浩饮,大醉当风入水,兼以膏粱积热,互相蒸酿,则酒疸之证成矣”,指出了酒疸的成因及病理。

中医药防治酒精性肝硬化研究进展

中医药防治酒精性肝硬化研究进展
21 0 2年 1月第 3 4卷 第 1 期
H b i C Jn ay2 1 , o 3 , o 1 e e JT M。 u r 0 2 V l 4 N . a
19 3
中 医药 防治 酒 精 性 肝 硬 化 研 究 进 展 ※
来要 良
( 京 中医药 大学 2 1 北 00级博 士研 究生 , 京 北
人体所需热能 , 纠正 营养 不 良, 但对 患 直 无 戾 。 中 医 学 强 调 “ 腹 盛 怒 , 勿 病 机 之 一 , 滞 、 血 、 热 、 虚 、 ” 空 切 气 出 血 阴 阳 者生 活质 量改 善 不 明显 。近 年来 , 饮酒” 。以上 皆说 明 , 量饮酒 能行 气 虚 、 虚均 可致瘀 。肝 在五 行属 木 , 少 气 主 中医药在防治酒精 性肝硬 化方 面取 得 和血 , 过量饮酒 或饮 酒方式 不 当 , 导致 疏泄 , 喜条 达 而恶 抑郁 。饮 酒 不 当 性 了一 定的疗效 , 兹综述 如下。
已 从 19 9 9年 1 . % 上 升 为 2 0 年 热非 常 , 意痛 饮 , 腑受 害 , 态 不 发展 , 血 痰 湿 凝 聚 于 胁 下 , 成 积 08 03 肆 脏 病 气 造
2 . % _ 。西 医治疗 酒精 性肝 硬化 以 40 2 J
” 景岳全书 ・ 《 饮食》 : 凡饮酒 致 块 。《 云 “ 景岳全书》 为“ 认 少年饮酒 无度 , 抑制肝纤 维 化 的发 生 和发 展 为原 则 , 伤者……以酒湿 伤脾 , 致生 痰逆 呕 吐, 终成水臌 。 继续 饮 酒或 失 治 、 治导 ” 误 首先 应严 格戒 酒 , 可使 病 死率 明显 下 胸膈痞 满 , 食 减 少 。 《吕 氏春 秋 》 致肝 、 、 饮 ” : 脾 肾损害 , 三焦 气机 不利 , 水液

中医药防治酒精性肝病的临床和实验研究进展

中医药防治酒精性肝病的临床和实验研究进展
王伯 祥 l 则 将 酒 精 性 肝 病 分 为 6型 治 疗 , 1 湿 热 蕴 结 5 】 ( )
性 肝纤 维 化 ( F) 酒 精性 肝 硬 化 ( C) 在 我 国 . 精 引 A _ 受 A 。 酒 起 的肝 脏 疾 患 已 成 为仅 社 于 病 毒 性 肝 嵌 的 第 二 大 病 因 . = 而 且 随 着 ^ 民 生 活 水 平 的 日益 提 高 . 酒 人 数 的 逐 年 增 饮 加. 酒精 性 肝 病 有迅 遭增 加 的 趋 势 . 已成 为 危 害 国 民健 康 的卫一 严 重 疾 病 现 代 医 学 治 疗 酒 精 性 旰 病 除 了 戒 酒 、 对症 治 疗 外 , 无特 效 疗 法 。 丰 病属 中 医 文 献 中 “ 酒 ” 尚 伤 、 “ 酒癣 “ 鼓”.黄 疽 ” 病 范 畴 。在 治 疗 上 中 医 有 其 独 酒 “ 等
维普资讯
中 医药 学 报 2 0 0 2年 第 3 0卷 第 2期
中医 药 防 治酒精 性肝 病 的临床和 实验研 究进 展
孙 劲 晖 田德 禄 指 导 ) , (
( 北京 中医药大学 9 1 9级 博 士 研 究 生 ; 京 1 0 2 ; . 京 中 医 药 大 学 东 直 门 医 院 ; 京 1 0 0 ) 北 00 9 2北 北 0 7 0
参等 。 庄 千 友 ¨】 酒 精性 脂 肪 肝 分 为 4型 治 疗 . 1 湿 热 将 () 瘀结 : 茵 陈 蒿 汤 合 导 痰 汤 加 减 :2 痰 湿 阻滞 : 苍 附导 用 () 用 痰丸 舍 五 苓 教 加 减 : 3 气 血 瘀 滞 : 柴 胡 疏 肝 教 加 减 . () 用 f) 阴 两 虚, 血阻 络 : 六 味地 黄 九 舍 一贯 煎加 减。 4气 瘀 用

酒精性肝病的中医药治疗研究进展

酒精性肝病的中医药治疗研究进展

doi:10.3969/j. issn. 1002 -2619.2016.10.038酒精性肝病的中医药治疗研究进展赵兴杰李晓红常青姚玉璞王志娬A(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脾胃肝胆科,北京100078)【摘要】酒精性肝病是临床最常见的由于饮酒过量导致的疾病。

酒精性肝病初期常表现为脂肪肝,进而可发展为酒精性肝炎、酒精性肝纤维化和酒精性肝硬化,现代医学并无特效治疗药物,而中医药对酒精性肝病的治疗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效果。

本研究根据酒精性肝病疾病进展的过程,分别对酒精性脂肪肝、酒精性肝损伤(酒精性肝炎)、酒精性肝纤维化、酒精性肝硬化的病因病机、辨证论治、专方或中成药研究等进行综述。

中医药治疗对于延缓酒精性肝病的进展,改善肝组织的病理改变有重要作用,更高质量的临床及实验研究对于临床上中医药治疗酒精性肝病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肝疾病,酒精性;中药疗法;医学,中国传统;综述【中图分类号】R242;R575;R575.05;R-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619(2016)10-1591 -06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日益提高,饮酒成 为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

由于饮 酒过量所引发的相关疾病数量也 逐年上升,酒精性肝病临床最常 见[1]。

酒精性肝病由于长期大量饮酒导致肝细胞慢性损害,导 致肝细胞变性、坏死及纤维化等 病理改变,引起的临床症状多为A通讯作者: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脾 胃肝胆科,北京100078作者简介:赵兴杰(1985—),男,医师,硕士。

从事中西医结合消化内科临床工作。

非特异性,可无症状或有右上腹胀痛、食欲不振、乏力、体质量减轻、黄疸等;随着病情加重,可有神经、精神、蜘蛛痣、肝掌等症状和体征,实验室检查可发现转氨酶升高,B超或CT检查有脂肪肝、肝纤维化等典型表现。

酒精性肝病初期常表现为脂肪肝,进而可发展为酒精性肝炎、酒精性肝纤维化和酒精性肝硬化,现代医学并无特效治疗药物,许多药物(如糖皮质激素、己酮可可碱、秋水仙碱、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等)在动物实验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临床疗效并不理想。

酒精性肝病中医临床研究进展

酒精性肝病中医临床研究进展
泸 州 医 学 院学 报
5 2 6
2 0 1 5年
第3 8卷
第 5期
J o u r n a l o f L u z h o u Me d i c a l C o H e g e Vo 1 . 3 8 No . 5 2 01 5
酒 精 性 肝 病 中 医临床 研 究进 展
理气活血为主, 中 期 以清 热利 湿 、 理气 化 痰 、 活 血化 瘀 为主 , 晚 期以扶正补虚 、 扶 正化瘀为主 , 故临床上须仔细辨 证 , 以 明确
张进 根 据 临 床 辩 证 将 本 病 分 为肝 胆 湿 热 、肝 郁 气 滞 、 气
分期。
3 专 方研 究
滞血瘀 、 肝 肾 阴 虚 以及 脾 阳虚 损 五 型 _ 1 _ 。肝 胆 湿 热 型 可分 为湿
酒精 性 肝 病 是 由于 长 时 间 过 量 饮 酒 导 致 的 肝 脏 疾 病 , 首
先表现为酒 精性脂肪肝 , 进 一步发 展可致 酒精性肝 炎 、 酒 精 性 肝 纤 维 化 以及 酒 精 性 肝 硬 化 , 严 重 者 可 致 大 面 积 肝 细胞 死
亡 甚 至肝 脏 衰 竭 。 在 我 国 , 酒 精 导 致 肝 病 越 来越 成 为 国 人 不
中 期 多 为 气 郁 、血 瘀 以 及 痰 阻 , 临 床 方 多 选 具 有 行 气 活 血 祛
痰之效的柴胡疏肝散和膈下逐瘀 汤加减 治疗 ; 晚期正虚邪盛,
多选用具 有扶正祛邪 之功效 的八珍 汤合酒积 丸加减 治疗1 6 1 。
总之 , 酒 精 性 肝 病 初 期 以疏 肝 理 气 、 疏肝健脾化痰 、 清热 利 湿 、
重于热和热重于湿两型, 湿 偏重选茵陈五苓散加减。 热 偏 重 选 龙胆 泻肝 汤加 减 。 肝 郁气 滞 型 , 选 与病 机 相 符 逍 遥 散 加 减 。 气 滞血瘀型 , 选 用 具 有 行 气 活 血 之 效 的膈 下逐 瘀 汤 。 肝 肾 阴 虚 型 及 脾 阳 不振 型 , 分别选用六味地黄汤联合膈下逐瘀汤 、 五苓 临 床 上 中医 治 疗 酒 精 性 肝 病 专 方 研 究 较 多 , 归 纳 总 结 主 要 从 经 方 和 自拟 方 两 个 角 度 进 行 , 现归纳如下。

中医药防治酒精性肝病动物实验研究

中医药防治酒精性肝病动物实验研究

中医药防治酒精性肝病动物实验研究摘要:酒精性肝病作为全球性常见疾病,发病率高,后期预后差;国内外专家学者对该病机制进行了大量研究:现代医学主要从炎症反应、氧化应激、肠源性内毒素、炎性介质和营养失衡、代谢紊乱等方面进行阐述,取得了实质性突破。

祖国医学借用现代生物学对该病发病机制也有一定突破;本文拟通过查阅文献、综合归纳,总结中医药对酒精性肝病机制研究进展,为中药治疗该病提供切实、可靠的理论依据。

关键词:酒精性肝病;中药;机制研究酒精性肝病是指长期大量饮酒所致的肝脏疾病。

初期通常表现为脂肪肝,进而可发展为酒精性肝炎、酒精性肝纤维化和酒精性肝硬化,甚至严重酗酒时还可诱发广泛的肝细胞坏死甚至肝功能衰竭。

ALD的发病机制非常复杂,乙醇及其衍生物的代谢过程中直接或间接诱导的炎症反应、氧化应激、肠源性内毒素、炎性介质和营养失衡、代谢紊乱是ALD发生的主要原因。

目前有人针对ALD提出了“二次打击”假说[1]:酒精因素作为初次打击,通过氧化应激促使反应性氧化物增加,而诱发肝脏脂肪聚集;第二次打击是内毒素(LPS)介导的低水平肠源性内毒素血症,致使脂肪肝发生炎症、坏死和纤维化。

对酒精性肝病的治疗,现代医学主要采取脱因、对症及综合治疗,疗效不甚理想,而祖国医学在遵循整体观念及辨证论治的基础上,运用中医药采用清热利湿、健脾疏肝、活血化瘀等多种手段进行酒精性肝病的防治,收到良好效果,显示出可喜的前景。

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中医药防治酒精性肝病进行了一系列实验研究,对其作用机制已有了初步认识,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 增强代谢酶活性,加强首过效应酒精中的有效成分主要为乙醇,长期大量饮酒将对肝细胞造成不同程度的损伤。

乙醇在人体中的代谢主要依靠3条系统[2]:乙醇脱氢酶、过氧化氢酶、微粒体乙醇氧化代谢系统,其中ADH作为主要系统首先将乙醇氧化分解为乙醛,乙醛经乙醛代谢酶转化为乙酸,乙酸分解为CO2和水排出体外。

白藜芦醇[3](Res‐veratrol ,Res)作为中药虎杖的主要成分之一,可改善酒精性肝病大鼠肝脏的病理变化,降低了脂质与炎性反应,机制已被证实与其强大的生物学活性有关,Res能够提升人外周血淋巴细胞 ALDH2mRNA 的表达[4] ,显著地升高了肝脏组织 ALDH2活性,高表达的肝脏ALDH2将促使肝脏酒精代谢过程中乙醛的排出,改善了乙醛聚集导致的肝损伤。

中医治疗酒精性肝病的研究进展论文

中医治疗酒精性肝病的研究进展论文

中医治疗酒精性肝病的研究进展酒精性;肝病;中医;治疗;研究进展我国酒文化比较浓烈,故酒精性肝病的发病几率比较高,此疾病因患者长期饮酒所致,酒精中的毒性会对患者有很大的伤害,长期毒性作用造成对肝脏极大的损伤。

伤害可导致患者肝脏发生病理性改变,可导致肝硬化、肝炎、脂肪肝,上述情况可合并发生。

患者可出现蜘蛛痣、肝掌、脾肿大、腹水、黄疸、呕吐、恶心、大便稀、乏力、疼痛等临床症状。

1 发病机理此疾病致病原因明确,均因饮酒而导致。

但此疾病的致病机制现今还没有研究明确。

其和酒精的毒性有很大的关系,另外和病毒的叠加作用、遗传多态性、内毒素、细胞凋亡、细胞因子、免疫介导、氧化应激也有一定的关系。

祖国医学对此疾病很早就有很多阐述,这和我国的酒文化源远流长有很大关系。

《金匮要略》中就有对此疾病的详细阐述,对此疾病的辩证论治有很详细的表述。

另外《症因脉治》、《景岳全书。

肿胀》、《诸病源候论》、《本草纲目》都对此疾病进行过详细的阐述。

对各项文献进行总结可以发现,此疾病的病因可有如下情况。

患者在大量饮用酒后会出现肝脾的损伤,这是由于体内蕴结毒邪湿热所致。

肝脾的损伤会导致脾运化、肝的疏泄作用下降,从而导致脾虚肝郁之症,患者的气血、痰浊互相搏结且停留子啊患者的胁下部位,从而产生积块的表现,其又可称为酒癖。

长时间影响则导致患者的肾、脾、肝的各项功能都出现了下降的表现,患者体内的水、血、气三者互相搏结,最终导致患者出现臌胀的情况发生。

此疾病的病机可有如下分析情况。

患者有血瘀、气滞、气血不和、水湿内停、痰湿内阻、脾胃气虚等病症。

其主要的发病机制为患者过度饮酒伤及肝脾,长时间产生的湿气会聚结产生痰症,致使患者发病。

患者的本质脾胃虚弱、素体禀赋不足的情况也是致病的因素。

现今,很多学者根据此疾病的发展过程等情况,把疾病分为三个时期,初期,中期,后期。

在患者疾病初期可列入到伤酒阶段,患者肆意饮酒对其脾胃有很大的伤害,且可牵连到患者的肝脏,导致其出现胁部疼痛或胀满得表现。

中药对酒精性肝病研究进展

中药对酒精性肝病研究进展

中药对酒精性肝病研究进展摘要:酒精性肝病(alcoholic liver disease)是慢性酒精中毒的主要表现之一,临床上表现为酒精性肝炎、脂肪肝和酒精性肝硬化。

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就业工作压力的剧增,过量、长期饮酒的人逐年增加,我国酒精性肝病发病率有明显的上升趋势。

中药对酒精性肝病的治疗有显著效果。

本文对近年来治疗酒精性肝病的中药进行综述,以期指导临床。

关键词:中药;酒精性肝病酒精性肝病是慢性酒精中毒的主要表现之一,脂肪肝、酒精性肝炎、酒精性肝硬化是它的主要表现,三者可以同时出现或者单独出现。

目前研究发现,酒精性肝病的危险因素包括饮酒量、饮酒时间、饮酒频率、肥胖以及遗传因素等。

我国大部分省市的流行病学研究显示,我国酒精性肝病发病率有明显增高的倾向。

西医认为过量饮酒后,胃黏膜损伤,酒精更易进入血液至肝门静脉,直接损伤肝细胞或者通过氧化应激、线粒体改变等机制损伤肝细胞。

参考中医文献、书籍,中医认为大量饮酒导致酒精性肝病,是因为饮食酒酪,导致湿热内生,侵犯肝胆,故导致肝功能损害。

湿热毒邪蕴结体内,肝循经阴器,过少腹,布两胁,湿热下注。

故可致胁肋胀痛、口苦呕恶、目赤肿痛、身目俱黄等症状。

[1]。

近年来,中医对酒精性肝病的研究在不断进展,现对近年来的中药治疗酒精性脂肪肝的实验研究现状进行综述。

1.酒精性肝病流行病学现状调查显示,在我国,肝硬化很大一部分是病毒性肝炎后肝硬化,酒精性肝病也在逐年增加,随着我国人民生活质量的显著改善以及酒产品的产量及消耗量不断升高,患酒精性肝病的人数逐年上升。

2002 至 2010 年我国北方地区肝硬化患者病因构成和变化趋势分析表明:酒精性肝病已成为北方肝硬化的第三位病因,乙型病毒性肝炎后肝硬化的构成比由原来的81. 5% 降至66. 8% ,而酒精性肝硬化所占比列却从3% 上升至7.7% ,近10年来上升了2.3%[2] 。

酒精性肝病现已成为我国和大多数发达国家的主要慢性肝病之一。

酒精性肝病的研究进展

酒精性肝病的研究进展

酒精性肝病(alcoholic liver disease,ALD)是酒精性脂肪肝、酒精性肝炎、酒精性肝纤维化、肝硬化的统称,是指由于过量乙醇(酒精)摄入导致的肝脏损坏及其一系列病变。

在欧美,ALD是肝病相关疾病及死亡的主要病因。

在亚洲各国,包括我国,尽管病毒性肝炎所致的各种肝病占主要地位,但是随着消耗酒精量的增加,人们饮食结构的改变,ALD的发病率也日益增加。

因此加强ALD的防治和研究实为当前面临的重要课题。

1ALD的致病因素ALD的主要危险因素与饮酒量、饮酒方式、性别、遗传、营养、肝炎病毒感染等有关。

(1)饮酒量与饮酒方式:目前认为,引起ALD的最低饮酒量及年限为每天160g,连续5年;引起酒精性肝硬化的饮酒量和年限是每天160g,连续20年。

但小于上述摄入量,也可发生ALD。

此外,其危害性与饮酒方式也有关,如一次大量饮用的危险性比小量分次饮用为大,其机制可能与降低胃黏膜乙醇脱氢酶(ADH)和肝脏谷胱甘肽(GSH)水平以及加速胃排空有关。

(2)性别:女性对酒精较男性敏感,安全饮酒剂量较男性低。

女性更容易患ALD,病情也更严重,且治疗后易复发。

其原因可能有二:其一是女性平均体重比男性低,且体内含水分相对较少,而含脂肪较多,因此,饮等量酒精,女性血中酒精浓度较男性高;其二是女性胃内ADH的含量较男性低,其在胃内的代谢减少引起血中乙醇浓度升高。

(3)遗传:本病的发生常有家族倾向,有些患者存在乙醇的氧化障碍,现认为与酒精代谢有关的酶,ADH、ALDH和细胞色素P450编码基因的多态性在ALD的遗传倾向中具有重要意义。

(4)营养状况:在营养充足的情况下,饮酒在一定范围内不会引起肝损害或很轻微,而严重蛋白与热量摄入不足的病人其肝脏损伤很严重,推测营养不良使谷胱甘肽和维生素E等保护性抗氧化剂缺乏促使ALD的发生。

但高热量、高脂饮食也有助于产生酒精性肝病。

体重超过正常值120%,发生酒精性肝炎和肝硬化的危险性增加1倍。

中医治疗酒精性脂肪肝研究进展

中医治疗酒精性脂肪肝研究进展
采 用 酒 精 性 脂肪 肝 模 型 , 葛 根 提 取 物 葛 根 总 黄 酮 干 预 , 果 以 结
显示对酒精所致 的肠 道损伤 、 肠通透 性 的增 加有显 著 的改 善 作用 , 同时可改善 肝脏损 伤程度 。③采 用高脂 饮食脂 肪肝 等
多 种模 型 , 以祛 湿 化瘀 方 ( 陈 、 杖 、 黄 等 5味 ) 预 , 相 茵 虎 姜 干 经
中医治疗 酒 精 性脂 肪 肝 研 究进 展
王 洁 刘维 明( , 指导 )
( 东中 医药大 学 2 1 山 00级硕 士研 究 生 , 东 济 南 20 1 山 东省 济 南 市中 医院 , 山 504; 山东 济南 20 1 ) 50 2 [ 图分类号 ] 2 649 2 [ 中 R 5 .9 . 文献 标识 码 ] [ A 文章 编号 ]04— 84(02 0 7 2— 2 10 2 1 2 1 )8— 1 0
密 切 相 关 。现 将 中医 治疗 对 酒 精 性 脂 肪肝 的 研 究 进 展 综 述
如下 。 1 病 因 病 机
组 B超、 转氨酶 、 血脂 、 血糖较治疗前均改善 , 两组 比较无显 著
差 异 ( 0 0 ) P> .5 。 4 复 方 实验 研 究
胡 义扬 等 有 3项 研究 初 步 证 实 了 中药 的 肠 道 功 能保 护 作 用 在酒 精 性 脂 肪 肝 发 生 和进 展 中 的重 要 性 : 采用 Lee — ① i r b D cr 酒 精 饮 料 诱 导 的酒 精 性 脂 肪 肝 模 型 , 临 床 经 验 方 健 eal i 以
2 辨 证 治 疗
脾活血方( 白术 、 葛根 、 白芍 、 泽泻 、 枳壳 、 姜黄 等 ) 干预 。结果 表 明, 健脾活血复方可以抑制酒精 引起 的肠通透性增加 , 轻 减 内毒素渗漏 , 从而减轻脂 肪肝 和肝损伤。②葛根是解酒 要药 , 又具升清降浊 、 止泻 功效 , 提示肠 道是其关 键药 理作用 靶位 。

中医治疗酒精性脂肪肝研究进展

中医治疗酒精性脂肪肝研究进展

中医治疗酒精性脂肪肝研究进展酒精性肝病(alcoholic liver disease,ALD)是指由于过量乙醇摄入导致的肝脏损害及其一系列病变。

根据中华医学会肝脏病学分会脂肪肝和酒精性肝病学组提出的酒精性肝病病理学诊断标准,分为酒精性脂肪肝、酒精性肝炎肝纤维化和酒精性肝硬化等3种类型。

酒精性脂肪肝(alcoholic fattyliver,AFL) 是酒精性肝病的早期表现,若不及时治疗可向酒精性肝炎肝纤维化、酒精性肝硬化甚至肝衰竭发展,可危及生命。

“脂肪肝”之名未见于中医古代文献中,一般认为脂肪肝属于中医的“积聚”、“痰痞”、“‘痞满”、“瘀血”、“胁痛”、“酒癖”、“酒疸”、“酒臌”、“伤酒”、“黄疸”、“黑疸”等范畴。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 酒精性脂肪肝发病率有上升趋势,应当引起广大临床医师的重视。

目前西药治疗酒精性脂肪肝,仍以降脂为主,效果不甚满意。

中医学是一部将整体观念与辨证论治相结合的科学,其治疗酒精性脂肪肝具有独特优势,现将近5年来中医对酒精性脂肪肝的认识与研究综述如下。

1.病因病机中医认为酒为体湿性热有毒之品,味甘、苦辛,入心、肝、肺、胃经,少量饮酒可活血通脉驱寒,有益身体,长期大量饮酒则有害。

《诸病源候论》指出“酒性有毒,而复大热,故毒热气渗溢经络,浸渍脏腑,而生诸病”。

“酒者,水谷之精气也,其气剽悍而有大毒,入胃则酒胀气逆,内熏于肝胆,故气肝浮胆横”。

“酒性有毒,而复大热,饮之过多。

故毒热之气渗溢经络,浸溢脏腑而生诸病也。

”《新修本草》谓“酒,味苦,大热有毒”。

《本草纲目》谓“少则和气血,多饮则杀人顷刻”。

《谢映庐医案?酒毒内结》案云:“夫少饮未必无益,过饮暗中损命,多饮则乱血,恣饮则注肝,且酒后食必少,中必虚。

饮入于胃,中虚未能施化,其浊质虽注于小肠,则烈性必集乎肝经,……肝胃受伤,气血多乱,由于乱血乱气,随酒性而溢于络,其气血酒性,交互凝结,势难分解,傍依肝胃之膜,藏于隐微之中,结成囊癖。

中医药治疗酒精性肝病的研究概况(一)

中医药治疗酒精性肝病的研究概况(一)

中医药治疗酒精性肝病的研究概况(一)酒精性肝病(ALD)是指因长期、大量饮用各种含乙醇的饮料所致的肝脏损害性病变。

主要表现为三种形式:酒精性脂肪肝,酒精性肝炎和酒精性肝硬变这三种形式,可单独或混合存在。

中医学虽无酒精性肝病之称,但根据其病因、病理及临床特征,可将其归属于“酒癖”、“酒疸”、“积聚”、“胁痛”等病证之中。

随着生活条件的改善,酗酒带来的肝脏损害可能更为普遍,据流行病学调查证实,酒精性肝病发病率约占饮酒者的20%,故开展酒精性肝病的防治研究十分必要。

兹将近5年来有关研究文献综述如下:1病因病机田德禄〔1〕将本病分为三期:初期:饮酒太过,伤及脾胃,连及肝胆,受纳运化失职,气机升降失常,致气滞、痰浊、血瘀病理产物形成而成胁痛、胃痞之症。

中期:病程迁延,或失治误治,湿热浊毒之邪留滞中焦,蕴而不化,聚而为痰,进一步阻滞气血运行,而致气滞、痰浊、血瘀相互搏结,形成痞块,停于胁下。

后期:纵酒不止,肝脾损伤日久,病及于肾。

脾伤则痰湿蕴结,肝伤则气滞血瘀,肾伤则水湿内停,合而致气血水停聚腹中,而成腹大臌隆之酒鼓。

高志扬等〔2〕认为本病因饮酒不节,酿生湿浊热等,蕴结肝脏。

肝脏受累,或失疏泄,则经脉不利,肝气郁结;湿浊热等不得疏导,与气滞相结,常之成湿浊、瘀血留滞于肝绿,使肝的功能失常且表现出肝病症状。

阮玉东〔3〕认为本病缘由嗜酒过度,饮食不节,中焦湿热,肝胆气滞,久病及血;而血瘀又可致气滞、温热内生,往复循环,使病情复杂缠绵难愈;湿热、气滞、血瘀贯串于其病种个阶段。

2辩证论治2.1张九香〔4〕将酒精性肝病分为5型论治:2.1.1肝郁脾虚型:治以疏肝健脾,兼活血化瘀。

方用逍遥散加减。

2.1.2湿热蕴结型:治以清热利湿,疏肝利胆。

方用茵陈蒿汤加减。

2.1.3气滞血瘀型:治以活血化瘀。

方用膈下逐瘀汤加减。

2.1.4肝肾阴虚型:治以养阴虚型;治以养阴柔肝。

方用一贯煎加减。

2.1.5脾肾阳虚型:治以温补脾肾,化气行水。

酒精性肝病免疫机制及中药防治研究进展

酒精性肝病免疫机制及中药防治研究进展
一1 8激 活 T NF 一 0 【 和 F a s L介 导 的 肝 细 胞 毒 性 作 用 也 可 造成
内 毒 素 具 有 多种 生物 活性 , 其核 心 致 病 成 分 是 衍 生 于 革 兰 阴性杆 菌细 胞壁 上 的脂 多糖 类 ( 1 i p o p o l y s a c c h a r i d e s , L P S ) , 肝脏是清除肠源性细菌及其 L P S的 重 要 场 所 , 其 中肝 脏 巨 噬 细胞( k u p f e r c e l l , KC ) 对 于 清除 肠 源 性 内毒 素 起 着 十 分 关 键 的 作 用 。L P S通 过 与 K u p f e r 细 胞 表 面 CD1 4受 体 结 合 激 活 NF — K ] 3 , 释 放 出 内源 性 细 胞 因 子 T NF 一 仅 、 TG F - 3 1 、 I L - 1 、 I L - 6
1 . 2 酒精 性 肝 病 中 细 胞 因子 的作 用 A L D 的病 理 发 展和 体 内 的一 系 列 细 胞 因子 关 系密 切 。 研 究表明, 细胞 因子 代谢 异 常 是 A L D 形成 的 重要 特 征 之 一倒 。 而
酒 精性 肝 病 ( a l c o h o l i c l i v e r d i s e a s e , A L D) 是 指 长 期 大 量 饮
杨 国川 综 述 , 魏 嵋 校 审
( 西 南 医 科 大 学 附 属 中 医 医院 肝 胆 病 科 , 四 川泸 州 6 4 6 0 0 0 )
关 键 词 酒精 性 肝 病 ; 免 疫机 制 ; 细胞 因子 ; 中药
中 图分 类号 R 2 5 6 . 4 9
文献 标 志 码 A
d o i : 1 0 . 3 9 6 9  ̄ . i s s n . 2 0 9 6 - 3 3 5 1 . 2 0 1 7 . 0 3 . 0 2 4

中医如何预防和治疗酒精性肝病的肝硬化

中医如何预防和治疗酒精性肝病的肝硬化

中医如何预防和治疗酒精性肝病的肝硬化关键信息项:1、中医预防酒精性肝病肝硬化的方法和原则2、中医治疗酒精性肝病肝硬化的方案和策略3、治疗过程中的注意事项4、患者的生活调理建议5、疗效评估标准1、引言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和社交活动的增加,酒精性肝病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

其中,肝硬化是酒精性肝病的严重并发症之一,给患者的健康带来极大威胁。

中医在预防和治疗酒精性肝病的肝硬化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具有独特的理论和方法。

11 中医对酒精性肝病肝硬化的认识中医认为,酒精性肝病肝硬化的发生主要与饮酒过度、脾胃损伤、肝气郁结、湿热内生等因素有关。

其病机主要为肝郁脾虚、湿热内阻、血瘀阻络等。

12 预防的重要性强调预防酒精性肝病肝硬化的意义,早期干预可以有效降低疾病的发生和进展。

2、中医预防酒精性肝病肝硬化的方法21 饮食调理提倡饮食有节,避免食用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多食用蔬菜水果、粗粮等富含营养且易于消化的食物。

211 推荐一些具有健脾利湿、疏肝理气作用的食物,如薏米、山药、佛手等。

212 强调饮食规律,定时定量,避免暴饮暴食。

22 情志调节保持心情舒畅,避免情志过激,如愤怒、抑郁等。

221 介绍一些中医的情志调理方法,如冥想、气功等。

23 适度运动鼓励适量的运动,如散步、太极拳、瑜伽等,以增强体质,促进气血流通。

231 强调运动的适度性,避免过度劳累。

24 中药调理根据个体体质,选用一些具有保肝护肝、健脾祛湿作用的中药进行调理。

241 介绍一些常用的中药,如白术、茯苓、枸杞等。

242 说明中药调理的注意事项,如用药剂量、用药时间等。

3、中医治疗酒精性肝病肝硬化的方案31 中药治疗根据辨证论治的原则,制定个性化的中药方剂。

311 肝郁脾虚型,采用疏肝健脾的方剂。

312 湿热内阻型,使用清热利湿的方剂。

313 血瘀阻络型,运用活血化瘀通络的方剂。

32 针灸治疗通过针刺穴位,调节脏腑功能,促进气血运行。

321 介绍常用的穴位,如足三里、肝俞、脾俞等。

酒精性肝病中药治疗研究综述

酒精性肝病中药治疗研究综述

酒精性肝病中药治疗研究综述ﻭﻭ近年来,对各类中药从单纯的疗效观察到作用机制分析、药物作用靶点的寻找,下面是搜集整理的探究酒精性肝病中药治疗的,欢迎阅读查看.ﻭﻭﻭ酒精性肝病(alcoholicliverdisease,ALD)是由于长期大量饮酒导致的中毒性肝损伤,包括酒精性肝炎、酒精性脂肪肝、酒精性肝纤维化和酒精性肝硬化.酒精性肝病是慢性肝病的最重要病因之一,约占全球死亡率的3。

8%,2007年国家防止酒精滥用及酒精中毒研究所的报告显示肝硬化死亡率位于死亡原因的第12位,其中超过48%的比例与酒精相关。

在社区综合医院收治的各类肝硬化患者中,酒精性肝硬化占80%.随着经济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受酒文化的影响,ALD发病率呈逐渐上升趋势,在某些地区已成为继病毒性肝炎之后导致肝损害的第二大病因.由此可见ALD严重危害着人类健康,已成为全球性的公共健康问题.ﻭALD发病十分复杂,目前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一般认为与酒精及其代谢产物的毒性作用、氧化应激、免疫介导、细胞因子、细胞凋亡、内毒素、病毒和遗传等多种因素有关.常用的治疗和预防ALD方法主要有:生活方式的改变、营养支持、改善继发性营养不良、药物治疗、肝移植.药物治疗主要有皮质类固醇、丙硫氧嘧啶、多烯磷脂酰胆碱、还原型谷胱甘肽、美他多辛、甘利欣、凯西莱等.这些药物虽然有一定的疗效,但都不同程度地存在毒副作用、治疗靶点单一和治疗费用高等缺陷.随着回归自然热潮的兴起,人们越来越多地从自然界来寻找能有效预防和治疗人类疾患的活性天然产物。

ﻭ在中药用于疾病的预防和治疗已有几千年的历史,中药作为补充和替代治疗药物正逐步得到全世界的广泛关注和认可。

中药具有多靶点、多环节治疗的特点,在降低血脂、改善肝脂肪性变、防止肝硬化等方面都取得了较好的疗效,对于ALD 的治疗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ﻭﻭ1中药复方ﻭﻭ中药复方是指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药物组成、具有规定性的加工程序和、针对某种特定的病证而设的方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02· Chinese Journal of Information on TCM Jul.2005 Vol.12 No.7中医药防治酒精性肝病研究进展崔剑巍,胡义扬(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上海中医药大学肝病研究所,上海 201203)关键词:酒精性肝病;中医药疗法;综述中图分类号:R575 文献标识码:D 文章编号:1005-5304(2005)07-0102-03 古代医家对饮酒引起的机体损害有较为明确而深入的认识,并将其归纳在“伤酒”、“酒病”、“饮酒中毒”、“胁痛”、“酒癖”、“酒疸”、“酒臌”等论述中。

现代研究证实,酒精在人体内主要由肝脏代谢,其造成的损害也以肝脏损害为多,故将其统称为酒精性肝病(alcoholic liver disease,ALD),包括酒精性脂肪肝、酒精性肝炎、酒精性肝纤维化、酒精性肝硬化和轻症酒精性肝病[1],其过程呈进行性发展。

由于酒精性肝病近年来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及其后期肝硬化的难治性,对人类健康的危害较大,也是研究的热点。

1 病因病机中医理论认为,酒为大热有毒之品,过饮之必伤及脾胃肝胆而引发疾病。

《本草纲目》曰:“少饮则和气血,……多饮则杀人顷刻。

”《诸病源候论》认为:“酒性有毒,而复大热,饮之过多,故毒热气渗溢经络,浸溢腑脏,而生诸病也。

”《景岳全书》曰:“少年饮酒无节,多成水臌。

盖酒为水谷之液,酒入中焦,必求同类,故直走血分。

”《症因脉治》有“酒胆之因,其 人以酒为事,或饮时浩饮,大醉当风入水,兼以膏粱积热,互相蒸酿,则酒胆之症成矣”;《张氏医通》曰:“嗜酒之人,病腹胀如斗,此得之湿热伤脾。

胃虽受谷,脾不运输,故成痞胀。

” 综合历代文献及现代研究进展,酒精性肝病的病因可概括为:过量饮酒之后,湿热毒邪蕴结体内,损伤肝脾,致肝之疏泄与脾之运化功能失职,肝郁脾虚,气血不和,痰浊内生,气血痰湿相互搏结,停于胁下,形成积块(酒癖)。

迁延日久,肝脾肾三脏俱损而功能失调,气血水互结而成臌胀(酒臌)。

其病机则可归纳为:脾胃气虚、痰湿内阻、水湿内停、气血不和、气滞血瘀等。

其中,酒伤肝脾、聚湿生痰为发病之关键;而素体禀赋不足、脾胃虚弱为发病之本。

目前,依据临床的需要,许多学者倾向于根据其病史长短、病机演变过程证候特点,将酒精性肝病大致分为三期[2]:初期为伤酒阶段,纵酒首先伤及脾胃,连及肝木,肝脾同病,而致脘胁胀满或痛,此阶段的病机可归纳为酒伤肝脾,聚湿生痰,多属实属热,以气滞血瘀湿阻为主。

此期大致为轻症酒精性肝病或酒精性脂肪肝阶段。

中期[10] Cleare AJ.The neuroendocrinology of chronic fatigue syndrome[J].Endocr Rev,2003,24(2):236-252.[11] Hamilton WT. Frequency of attendance in general practice and symptoms before development of chronic fatigue syndrome: a case-control study[J].Br J Gen Pract,2001,51(468):553-558. [12] Creswell C, Chalder T. Underlying self-esteem in chronic fatigue syndrome[J]. J Psychosom Res,2002,53:755-761. [13] Singh A. Role of antioxidants in chronic fatigue syndrome in mice[J]. Indian J Exp Biol,2002, 40(11):1240-1244. [14] Singh A. Effect of natural and synthetic antioxidants in a mouse model of chronic fatigue syndrome[J].J Med Food,2002,5 (4):211-220.[15] Cleare AJ. Plasma leptin in chronic fatigue syndrome and a placebo-controlled study of the effects of low-dose hydrocortisone on leptin secretion[J]. Clin Endocrinol (Oxf), 2001,55(1):113-119.[16] Smith S. Examining the influence of biological and psychological factors on cognitive performance in chronic fatigue syndrome :a randomized, double-blind, placebo-controlled, crossover study[J]. Int J Behav Med, 2003,10(2):162-173. [17] Whiting P. Interventions for the treatment and management of chronic fatigue syndrome:a systematic review[J].JAMA,2001,286(11):1360-1368.[18] McCully KK. Blood flow and muscle metabolism in chronic fatigue syndrome[J]. Clin Sci (Lond), 2003,104(6):641-647. [19] Bentall RP. Predictors of response to treatment for chronic fatigue syndrome[J].Br J Psychiatry,2002,181:248-252. [20] Shephard RJ. Chronic fatigue syndrome:an update[J]. Sports Med,2001,31(3):167-194.[21] 曹长恩,皮寒义,丁华民.慢性疲劳综合征重在理肝益脾探讨[J].实用中医杂志,1997,13(5):38.[22] 王天芳,张翠珍,季绍良,等.慢性疲劳综合征病人的疲劳特征及中药的治疗作用[J].中国医药学报,2000,15(4):58-60.[23] 刘继芳.慢性疲劳综合征病因病机分析[J].中医杂志,2000,41(2): 124.[24] 张桂才,黄福斌.升阳益胃汤加减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42例总结[J].湖南中医杂志,2002,18(1):9-11.[25] 王天芳,刘雁峰,杨维益,等.消疲怡神口服液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的临床研究[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1999,22(4):56-58.[26] 师丽岩.针灸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56例[J].辽宁中医杂志,2001, 28(5):304.[27] 王卫红,段希栋,朱玉景,等.针罐并用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临床观察[J].上海针灸杂志,2001,20(2):23-24.(收稿日期:2004-08-22)2005年7月第12卷第7期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103·衰。

此阶段为酒精性肝炎及肝纤维化阶段或早期肝硬化。

后期脾胃受损,气血匮乏,病及于肾,肝、脾、肾同病,气滞、血瘀、水停,正虚交织错杂于腹中,而形成了腹大膨隆之酒鼓之证。

此阶段相当于酒精性肝硬化肝功能失代偿期。

2 治疗酒精性肝病的治疗目的在于减轻病变的严重程度,防止乃至逆转肝纤维化,治疗已存在的晚期肝硬化的并发症[3]。

西医对于酒精性肝病的研究大多集中在具体的发病机制上,而其发病机制尚不清楚,所以,目前尚无确切有效的治疗方法和药物,主要采用心理治疗和药物治疗[1,4-5]。

首选治疗方法是戒酒,其他方法包括抗内毒素药物、营养支持、抗氧化剂、糖皮质激素、对抗和改善乙醇代谢的药物,如丙基硫氧嘧啶以及其他一些如必需磷脂、己酮可可碱、秋水仙碱、S-腺苷蛋氨酸、熊去氧胆酸一类的药物,后期则必须进行肝脏移植。

然而,除了戒酒和肝移植能显著改善症状和增加生存率外,其余的疗法都存在着疗效低或不确定、不良反应大的缺点,有些药物还处于试验研究阶段,其确切疗效有待探讨。

鉴于西医在该病治疗中的不足,中医药在治疗酒精性肝病中的地位就更现重要。

现略作小结如下。

2.1 辨证论治对于酒精性肝病,众医家辨证虽然种类繁多,各具特色,然总不离湿热、血瘀、气滞的基本病机;病理变化早期多为实证,后期多为虚证或虚实夹杂之证。

刘氏等[6]在利湿化浊、清热解毒的基本治法基础上,将其分为:湿浊中阻型,采用胃苓汤加减治疗;湿热蕴结型,采用茵陈蒿汤加味治疗;寒湿困脾型,以茵陈术附汤加味;肝郁脾虚型,以柴苓汤加减;肝郁血瘀型,可用复元活血汤加减;肝阴不足型,则用一贯煎加减,然总以祛湿为要。

张氏[7]则将酒精性肝病辨证分为三型:痰湿中阻、土壅木郁、气滞湿阻者,常用小柴胡汤加减;湿热胶结、伤阴化燥、肝火炽盛者,多以茵陈、藿香、金钱草、鸡内金、生柴胡、炒黄芩、炒栀子、姜半夏、生大黄、车前草等组方治疗;酒湿浊毒搏结气血、水臌癖积者,多用鳖甲、丹参、赤芍、白术、泽泻等配伍治疗。

崔氏[8]以清肝解酒方为基本方分型论治:湿热郁蒸、肝胃不合者加蒲公英、大黄、栀子;湿困脾虚、肝气郁结者加半夏、白术、厚朴、决明子;湿瘀夹阻、肝脾两虚者加赤芍、当归、桃仁、红花等。

王氏[9]将其分为6种证型:湿热蕴结型以茵陈蒿汤加减;胆热郁积型以清胆汤加减;肝郁血瘀型以膈下逐瘀汤加减;肝郁脾虚型以逍遥散加减;脾阳不足型以实脾饮合茵陈术附汤;肝肾阴虚型以一贯煎合膈下逐瘀汤加减。

庄氏[10]将酒精性脂肪肝辨证为:湿热瘀结型,以清利湿热为法,用茵陈蒿汤合导痰汤治疗;湿热阻滞型,以利湿化痰为主,用苍附导痰丸合五苓散加减;气血瘀滞型,用疏肝理气、活血化瘀法,用柴胡疏肝散加减;气阴两虚及瘀血阻络型,当补益气血、活血化瘀,方用六味地黄丸和一贯煎加减。

中医辨证论治有其独到之处,临床上也可对患者做到因人而宜的个体化治疗,但对于辨证分型尚无确切统一的标准,这就阻碍更多的临床医师对辨证论治的有效使用。

因此,制定统一的辨证分型标准是当务之急。

2.2 专方论治专方,或为历代经典方剂,或为临床医师的多年经验总结,具有较为明确的临床疗效,正因为如此,多年来对专方的研究一直是中医药抗酒精性肝病研究的一个热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