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精性肝病中医诊疗方案(试行)

合集下载

中医治疗酒精肝的方法

中医治疗酒精肝的方法

中医治疗酒精肝的方法
中医治疗酒精肝的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中药治疗:常用的中药包括柴胡、黄芪、白术等,这些中药可以增强肝脏的修复功能,促进肝脏细胞再生,帮助肝脏恢复功能。

2. 针灸疗法:针灸可以通过调整气血运行,促进肝气通畅,改善肝功能,减轻肝脏炎症和肿胀,缓解酒精肝的症状。

3. 艾灸疗法:艾灸可以温通经络,活血化瘀,促进肝脏的血液循环,促进代谢产物的排泄,缓解肝脏的负担。

4. 调整饮食:中医治疗酒精肝也会建议患者调整饮食,少吃肥腻、辛辣、刺激性食物,多吃新鲜蔬菜水果,加强营养补充,同时还要避免饮酒。

5. 调整生活方式:中医治疗酒精肝也会建议患者改变不良生活习惯,戒酒、戒烟,规律作息,避免过度劳累,保持心情舒畅。

需要注意的是,中医治疗酒精肝需要针对个体情况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具体的治疗方法和药物使用需要在中医医师的指导下进行。

同时,治疗过程中应与西医治疗相结合,定期进行检查评估疗效。

四逆散加减治酒精性肝病医案、配方

四逆散加减治酒精性肝病医案、配方

四逆散加减治酒精性肝病医案、配方酒精性肝病酒精性肝病(ALD)是指长期大量饮酒所致的慢性肝脏疾病,包括酒精性脂肪肝、酒精性肝炎、酒精性肝纤维化以及酒精性肝硬化,严重酗酒时可诱发广泛肝细胞坏死甚或肝功能衰竭根据流行病学调查,我国一般人群饮酒率为59.5%,酒精性肝病发病率约占饮酒者的20%。

而且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饮酒人数的逐年增加,酒精性肝病有迅速增长的趋势,已成为危害国民健康的又一严重疾病。

因此,防治酒精性肝病已成为医学研究的重要课题。

现代医学对于ALD的治疗包括戒酒、支持治疗、对抗与阻止乙醇代谢治疗以及并发症和酒精依赖的治疗、肝移植等。

除了戒酒和肝移植能明显改善症状和提高生存率外,其余的疗法都存在着疗效低或不确定、不良反应大的缺点,有些药物还处于试验研究阶段,其确切疗效有待探讨。

而中医药的研究已引起医学界的广泛关注。

中医学虽无酒精性肝病的病名记载,后世医家根据其临床特点及发病过程,将其归纳在“伤酒”、“酒精中毒”、“胁痛”、“积聚”、“酒癖”、“酒疸”、“酒臌”等病证之中。

其病机可归纳为:脾胃气虚、痰湿内阻、水湿内停、气血不和、气滞血瘀等,其中酒伤肝脾、聚湿生痰为发病之关键;而素体禀赋不足、脾胃虚弱为发病之本。

【病案举例】芦氏采用解醒四逆散治疗酒精性肝病42例,取得了较好疗效。

治疗方法:患者服用解醒四逆散(芍15g,柴胡10g,枳实6g,丹参15g,姜黄6g,郁金10g,茯苓15,白术10g,白蔻仁6g,神曲10g,甘草6g),每日1剂,水煎分早晚2次服。

2个月后复查,了解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并行B超检查,以观察疗效。

治疗期间戒酒并停用其他药物。

结果患者经治疗后腹胀、纳差、乏力、肝区痛等症状明显改善,个别患者症状已基本消失。

其中显效32例,有效8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5%。

解酲四逆散可显着降低各项肝功能指标,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按:解醒四逆散是在中医经典方四逆散的基础上化裁而成。

[内科方剂]酒精性肝病的中药方剂

[内科方剂]酒精性肝病的中药方剂

[内科方剂]酒精性肝病的中药方剂酒精性肝病的发生多是由于大量饮酒导致的,在初期表现为脂肪肝,继而会发展成酒精肝。

那么酒精性肝病治疗方法是什么呢?酒精性肝病该如何预防呢?以及肝病吃什么中药呢?一、湿热蕴结茵陈蒿汤加味茵陈蒿30g,板子、云苓各15g,大黄、车前草、厚朴各10g。

热甚苔黄厚者,加黄柏、黄苓、板蓝根以增强清热解毒之功;湿热并重者,上方合连朴饮、甘露清毒丹加减;恶心呕吐者,加陈皮、竹茹降逆止呕;脘腹胀问者,加积实、木香、大腹皮以行气导滞。

二、胆热瘀积加味温胆汤加减柴胡、黄芩、姜半夏、枳实、大黄各10g,银花、连翘各15g,蒲公英、茵陈各20g,丹参、金钱草各30g。

若胁痛较甚者,加川楝子、玄胡、郁金、虎杖,疏肝行气,开郁通络;高热烦躁,口干口苦较甚者,合龙胆泻肝汤加减;若痰火壅实、大便秘结,加竹沥、姜汁、南星以祛痰泻火通腑。

三、气滞血瘀隔下逐瘀汤加减柴胡、当归、桃仁10g,五灵脂、穿山甲各15g,地鳖虫12g,丹参、白茅根、大腹皮各20g,茯苓、白术各30g。

若胀满过甚,加积实、厚朴、槟榔以行气除胀;胁下胀痛较甚者,加金铃子散以疏肝行气止痛;积块较大,硬痛不移,拒按明显,大便色黑者,加鳖甲、蒲黄、蜇虫以加强化瘀软坚之功;水气胀满,小便不利者,加桑白皮、葶苈子、大腹皮以行气化水。

本证须顾护脾胃之气,不可攻逐太过。

酒精性肝病的预防酒精性肝病最有效的预防措施是戒酒,或者控制饮酒量,尽量饮用低度酒或不含酒精的饮料。

不能过多的依赖目前市场上的预防保健品,因为保健品的品牌繁多,治疗机理不清,疗效难以确定。

如果有应酬实在不好推脱,要避免空腹饮酒,可以在饮酒前适量口服些牛奶、酸奶等,这样可以起到保护胃粘膜减少酒精的吸收。

切忌采用酒后催吐的方法,防止误吸至肺内,以及胃、食道粘膜撕裂引起急性出血。

结语:酒精性肝病多是因为大量喝酒,但有没有及时治疗引起的,上文我们给大家简单的介绍了酒精性肝病的该喝哪些中药,以及酒精性肝病的预防方法,希望通过这里的了解,对你有所帮助。

中医药治疗酒精性肝病的辨病诊治概况及研究述评

中医药治疗酒精性肝病的辨病诊治概况及研究述评
G A 0 S h u d i , HU Xi a o y u
Me d i c l a S c h o o l o fC h e n g d u U n i v e r s i t y fT o r di a t i o n l a C h i n e s e Me d i c i n e , C h e n g d u 6 1 0 0 7 5 , C h i n a ; 2 T e a c h i n gH o s p i t a l fC o h e n g d u U n i v e r s i t yo fT C M
r e f e r e n c e f o r t h e t h e r a p y o f a l c o h o l i c l i v e r d i s e a s e a s we l l a s t h e d i r e c t i o n s f o r i mp r o v i n g he t t h e o r e t i c a l a n d p r a c t i c a l l e v e l s o f T CM i n he t p r e v e n t i o n a n d t r e a me t n t or f a l c o h o l i c l i v e r d i s e a s e .
mo d e m p h y s i c i a n ’ S e x p e ie r n c e o f d i s e a s e s d i f e r e n t i a t i o n a n d t r e a t me n t we r e s u mma r i z e d s y s t e ma t i c a l l y t o p r o v i d e

酒精性肝病诊疗指南方案

酒精性肝病诊疗指南方案

酒精性肝病诊疗指南酒精性肝病诊疗指南2006年2月修订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脂肪肝和酒精性肝病学组酒精性肝病是由于长期大量饮酒所致的肝脏疾病。

初期通常表现为脂肪肝,进而可发展成酒精性肝炎、酒精性肝纤维化和酒精性肝硬化;严重酗酒时可诱发广泛肝细胞坏死甚或肝功能衰竭;该病是我国常见的肝脏疾病之壹,严重危害人民健康。

为进壹步规范酒精性肝病的诊断和治疗,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脂肪肝和酒精性肝病学组组织国内有关专家,于参考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按照循证医学的原则,制订了本《指南》。

其中推荐的意见所依据的证据等级共分为3个级别5个等次,见表l,文中以括号内斜体罗马数字表示。

表1推荐意见的证据分级证据等级定义I 随机对照试验II-1 非随机对照试验II-2 分组或病例对照分析研究II-3 多时间系列,明显非对照实验III 专家、权威的意见和经验,流行病学描述本《指南》旨于帮助医生对酒精性肝病诊治作出正确决策,且非强制性标准;也不可能包括或解决该病诊治中的所有问题。

因此,临床医生于针对某壹具体患者时,应充分了解本病的最佳临床证据和现有医疗资源,且于全面考虑患者的具体病情及其意愿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知识和经验,制定合理的诊疗方案。

由于酒精性肝病的研究进展迅速,本《指南》仍将根据需要不断更新和完善。

壹、酒精性肝病临床诊断标准1.有长期饮酒史,壹般超过5年,折合酒精量男性≥40g/d,女性≥20g/d;或2周内有大量饮酒史,折合酒精量>80g/d。

但应注意性别、遗传易感性等因素的影响。

酒精量换算公式为:g=饮酒量(ml)×酒精含量(%)×0.8。

2.临床症状为非特异性,可无症状,或有右上腹胀痛,食欲不振、乏力、体重减轻、黄疸等;随着病情加重,可有神经精神、蜘蛛痣、肝掌等症状和体征。

3.血清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谷氨酰转肽酶(GGT)、总胆红素、凝血酶原时间和平均红细胞容积(MCV)等指标升高,禁酒后这些指标可明显下降,通常4周内基本恢复正常,AST/ALT>2,有助于诊断。

酒精性肝病临床诊疗指南

酒精性肝病临床诊疗指南

酒精性肝病临床诊疗指南酒精性肝病系长期大量饮酒所致的肝脏疾病,初期通常表现为脂肪肝,进而可发展成酒精性肝炎、酒精性肝纤维化和肝硬化。

在严重酗酒时可诱发广泛肝细胞坏死或肝功能衰竭。

两周内有暴饮史者通常诱发急性酒精性肝病。

其严重程度与饮酒量、饮酒时间、遗传、性别、营养状态和伴随疾病等因素有关。

第一节酒精性脂肪肝【临床表现】多数无明显症状,部分可出现肝区疼、上腹不适、腹胀和肝肿大,少数可有黄疸。

【诊断要点】1.有长期饮酒史,一般超过5年,折合乙醇量>40g/d[饮酒量换算为所含乙醇量的公式为:乙醇量(g)=饮酒量(ml)×乙醇含量(%)×0.8(酒精比重)]。

2.除外病毒性肝炎、代谢和药物性等肝病。

3.肝功能检查基本正常。

转氨酶、GGT和碱性磷酸酶轻度升高,可伴有甘油三酯升高,高密度脂蛋白下降。

4.影像学表现符合脂肪肝。

5.肝组织学表现大多为巨泡性或巨泡性与微泡性的混合型,缺乏酒精透明小体和中性粒细胞浸润。

【治疗方案及原则】1.戒酒是唯一治疗方法。

2.肝功能异常者可酌情用水飞蓟素或还原型谷胱甘肽等。

3.治疗相关伴随疾病(如肥胖和糖尿病等)。

第二节酒精性肝炎【临床表现】轻者症状不明显,通常可有消化道症状和肝肿大等。

急性者可类似急性病毒性肝炎表现。

重者可发生肝功能衰竭。

【诊断要点】1.有短期大量饮酒史。

2.禁酒后肿大的肝脏1周内明显缩小,4周基本恢复正常。

3.约半数患者有白细胞升高,常大于10×109/L。

4.AST中度升高,常小于6倍正常上限值(ULN),AST/ALT大于2。

禁酒后血清ALT和AST明显下降,4周内基本恢复正常,即<2×ULN,禁酒前<2.5×ULN 者则应<1.25×ULN。

5.禁酒后GGT活性明显下降,4周后<1.5×ULN,或小于禁酒前40%。

6.除外病毒性肝炎,少数患者可伴病毒性肝炎,应注意鉴别。

7.影像学检查可出现肝脾肿大。

酒精性肝病的中医治疗

酒精性肝病的中医治疗

酒精性肝病的中医治疗简介:山东中医药年夜学酒精性肝病(ALD)是由乙醇及其代谢产品对肝细胞的毁坏与毒性效用所引起的,以肝脏代谢混乱为根本的急、慢性肝毁伤。

临床上表现为脂肪肝、酒精性肝炎和肝硬化。

平常而言,酒精性脂肪肝、酒精性肝炎可按伤酒正文:山东中医药年夜学酒精性肝病(ALD)是由乙醇及其代谢产品对肝细胞的毁坏与毒性效用所引起的,以肝脏代谢混乱为根本的急、慢性肝毁伤。

临床上表现为脂肪肝、酒精性肝炎和肝硬化。

平常而言,酒精性脂肪肝、酒精性肝炎可按伤酒、胁痛、酒癖等论治,而酒精性肝硬化则属于酒癖、酒臌等病证。

一、酒精性肝病分期、分型依据当代医学分为酒精性脂肪肝、酒精性肝炎和结节性肝硬化三个阶段,如今多将酒精性肝病分为三期。

1、早期:多属伤酒阶段。

症见脘腹胀满或胀痛,纳谷不馨,噫气酸臭,吞酸气急或胁下积块,质地柔弱等。

此期属实属热,以气滞、血瘀、湿阻为主,病位多在肝胃。

辨证分型可分为肝胃郁热与肝郁痰阻。

2、中期:多属酒癖阶段。

症见胁下积块增年夜,质地中等,胁胀而痛,饮食裁减,面色萎黄,形体渐渐瘦小等。

酒湿浊毒,蕴而不化,聚而为痰,酒湿痰浊又可进一步静止气血运行,气、血、痰与湿热酒毒彼此搏结,结为痞块,停于胁下,而为酒癖,因病延日久,或治不得法,邪气渐盛,正气稍衰,病势趋重。

病在肝脾,多属本虚标实之证。

辨证分型可分为肝胆湿热、食滞痰阻与气滞血瘀。

3、晚期:多属酒臌阶段。

症见腹年夜胀满,如囊裹水,胁下积块,按之坚固,青筋败露,甚则脐心突起,面色萎黄或黧黑,四肢明显瘦小等。

盖因纵酒不止,肝脾毁伤日久,气血消耗,病及于肾,肝伤气滞血瘀,脾伤痰湿蕴结,肾伤水湿内停,气血水凝集腹中,形成腹年夜膨隆之症。

此期属正虚邪恋,本虚标实,辨证分型可分为肝脾血瘀、脾虚水停、脾肾阳虚、肝肾阴虚、脾胃肝肾俱伤、气阴两虚。

二、临床治疗紧张为实则用祛痰浊、清湿热、解酒毒、行停水、疏肝胆、导积滞、逐瘀血、降逆气等法,虚则以益脾气、温脾阳、滋肝肾、调阴阳等法,以清肝解毒、活血利湿法利用最多。

中医辨治酒精性肝硬化失代偿期案

中医辨治酒精性肝硬化失代偿期案

中医辨治酒精性肝硬化失代偿期案酒精性肝硬化是由长期酗酒引起,严重危及患者的健康。

肝硬化的失代偿期是疾病的最后阶段,病情严重,需要有效的中医辨治方案来缓解症状,延缓疾病的进展。

下面将介绍一位患有酒精性肝硬化失代偿期的病例,以及中医的辨治方案。

希望对广大患者有所帮助。

一、病例简述患者张某,男,58岁,体弱多病,长期酗酒。

近一年来出现明显的腹水,乏力,食欲不振,腹胀等症状,多次因为腹水而到医院排水,同时伴有黄疸、肝功能异常等症状。

最近一次就诊时,医生给出了肝功能衰竭,酒精性肝硬化失代偿期的诊断,并告知需要进行肝移植。

患者自觉病情严重,但对手术心存顾虑,希望寻求中医的治疗方法。

二、中医辨治1. 辨证中医认为酒精性肝硬化失代偿期主要属于中医的“疮疡”范畴,其病机主要包括肝气郁滞,气血不畅,湿热蕴结等。

张患者长期酗酒,导致了肝气郁滞,肝阳上亢,气血不畅,形成肝肾阴虚,脾胃湿热的病机,所以在辨证上主要为肝肾阴虚,脾胃湿热。

2. 治疗方案中医治疗酒精性肝硬化失代偿期的主要目的在于清热解毒,疏肝理气,益肝肾,活血化瘀。

对于张患者的情况,制定了以下的治疗方案:(1)清热解毒采用清热解毒的中药治疗,如黄连,黄芩等,以清肝火,解毒散结。

(2)疏肝理气使用柴胡,郁金等中药,疏肝理气,舒展郁结。

(3)益肝肾给予补益肝肾的中药,如当归,熟地等,以滋养肝肾,强化体质。

(4)活血化瘀选用活血化瘀的中药,如三七,红花等,以活血化瘀,清除病灶。

以上的治疗方案是综合考虑张患者的病情,采用中药内服和外治相结合的方法,帮助张患者缓解症状,延缓疾病的进展。

三、康复治疗除了中药的治疗方案之外,患者还需要进行康复治疗,包括饮食调理、情绪调节、生活作息等方面的改变。

患者需要严格控制饮酒,戒除各种刺激性食物,保持情绪稳定,适当的运动,规律的生活作息等。

四、疗效评估经过3个月的综合中医治疗和康复治疗,张患者出现了一定的好转。

肝功能的指标有所改善,黄疸、腹水等症状有所减轻,体力也恢复了一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酒精性肝病中医诊疗方案(试行)
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中医临床诊疗术语·疾病部分》(GB/T16751.1-1997)、《中医临床诊疗术语·证候部分》(GB/T 16751.2-1997)。

患者有长期饮酒或近期过量饮酒史,临床上以乏力、胁胀或痛,右胁下肿块为主要表现。

随着病情加重,可有神经精神症状、蜘蛛痣、肝掌等体征。

2.西医诊断:参照2010年1月中华医学会肝脏病学分会脂肪肝和酒精性肝病学组制定的《酒精性肝病诊疗指南》。

(1)有长期饮酒史,一般超过5年,折合乙醇量男性≥40g/d,女性≥20 g/d,或2周内有大量饮酒史,折合乙醇量>80 g/d。

但应注意性别、遗传易感性等因素的影响。

乙醇量换算公式:g=饮酒量(m1)×乙醇含量(% )×0.8。

(2)临床症状为非特异性,可无症状,或有右上腹胀痛、食欲不振、乏力、体重减轻、黄疸等;随着病情加重,可有神经精神症状和蜘蛛痣、肝掌等表现。

(3)血清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γ-谷氨酰转肽酶(GGT),总胆红素(TBil),凝血酶原时间(PT)),平均红细胞容积(MCV)和缺糖转铁蛋白(CDT)等指标升高。

其中AST/ALT>2、GGT升高、MCV升高为酒精性肝病的特点。

(4)肝脏超声显像或CT检查有典型脂肪肝表现。

(5)排除嗜肝病毒现症感染以及药物、中毒性肝损伤和自身免疫性肝病等。

符合第(1)、(2)、(3)项和第(5)项或第(1)、(2)、(4)项和第(5)项可诊断酒精性肝病;仅符合第(1)、(2)项和第(5)项可疑诊酒精性肝病。

(二)证候诊断
1.肝郁脾虚证:胁肋胀痛,心情抑郁不舒,乏力,纳差,脘腹痞闷,便溏,舌淡红,苔薄,脉弦细或沉细。

2.痰湿内阻证:胁肋隐痛,脘腹痞闷,口粘纳差,困倦乏力,头晕恶心,便溏不爽,形体肥胖,舌淡红胖大,苔白腻,脉濡缓。

3.湿热内蕴证:脘腹痞闷,胁肋胀痛,恶心欲吐,便秘或秽而不爽,困倦乏力,小便黄,口干,口苦,舌红,苔黄腻,脉弦滑。

4.痰瘀互结证:胁肋刺痛,乏力,纳差口粘,脘腹痞闷,胁下痞块,便溏不爽,舌胖大瘀紫,苔白腻,脉细涩。

5.肝肾不足证:胁肋隐痛,胁下痞块,腰膝酸软,目涩,头晕耳鸣,失眠,
午后潮热,盗汗,男子遗精或女子月经不调,舌质紫暗,脉细或细数。

6.瘀血内结证:胁肋胀痛,胁下积块渐大,按之较韧,饮食减少,体倦乏力,面暗无华,女子或见经闭不行,舌质紫暗,或见瘀点瘀斑,脉弦滑或细涩。

二、治疗方案
(一)辨证选用口服中药汤剂或中成药
1.肝郁脾虚证
治法:疏肝理气,健脾化湿。

推荐方药:柴苓汤加减。

白术、茯苓、泽泻、柴胡、猪苓、薏米、白蔻、冬瓜仁、枳椇子、甘草等。

2.痰湿内阻证
治法:健脾利湿,化痰散结。

推荐方药:二陈汤合三仁汤加减。

陈皮、半夏、茯苓、白术、薏米、厚朴、白蔻、海蛤粉、冬瓜仁、枳椇子、甘草等。

3.湿热内蕴证
治法:清热利湿,化痰散结。

推荐方药:黄连温胆汤合三仁汤加减。

黄连、炒枳实、云苓、陈皮、半夏、薏米、白蔻、海蛤粉、赤芍、竹茹、茵陈、败酱草、冬瓜仁、枳椇子、甘草等。

辨证选择口服中成药
(1)双虎清肝颗粒:适用于湿热内蕴证湿热并重者。

(2)茵栀黄颗粒:适用于湿热内蕴证热重于湿者。

4.痰瘀互结证
治法:健脾化痰,活血化瘀。

推荐方药:二陈汤合大瓜蒌散、酒积丸加减。

木香、枳实、砂仁、杏仁、黄连、陈皮、半夏、茯苓、枳椇子、薏米、苍术、白蔻、瓜蒌、红花、冬瓜仁、甘草等。

5.肝肾不足证
治法:滋补肝肾,化瘀软坚。

推荐方药:一贯煎合膈下逐淤汤加减。

当归、生地、沙参、麦冬、桃仁、丹皮、赤芍、泽兰、红花、浙贝、冬瓜仁、炒山药、薏米、枳椇子、甘草等。

6.瘀血内结证
治法:健脾化瘀,软坚散结。

推荐方药:水红花子汤合三仁汤加减。

水红花子、黄芪、泽兰、内金、郁金、丹参、川牛膝、马鞭草、炒山药、浙贝、白蔻、海蛤粉、冬瓜仁、苡米、甘草等。

(二)针灸疗法:采用辨证选择穴位。

(三)解酒养肝饮:枳椇子、茯苓、薏米、冬瓜仁、生山楂按1:1:1进行配伍,沸水冲泡10分钟后,频服,以茶代饮。

(四)中药结肠滴注保留灌肠
治法:健脾护肠,化瘀解毒。

适用于合并内毒素血症者。

推荐药物:生大黄、黄芩、白及、紫草、儿茶、茯苓、薏米、赤芍。

方法:治疗前应向病人详细说明实施该治疗的目的及必要性,取得病人的配合。

灌肠前嘱病人排空大小便,清洗肛周,取左侧卧位,适当垫高臀部(10cm 左右)。

调节药液滴速为50滴/分钟左右,保留灌肠。

(五)护理调摄
1.戒酒:是治疗酒精性肝病的最重要的措施,戒酒过程中应注意防治戒断综合征。

2.清淡饮食,宜食新鲜蔬菜、豆类、粗粮,忌食辛辣、油腻、甘甜之品。

3.避免剧烈体育运动及重体力劳动。

4.药膳饮食调治:如茵陈粥(茵陈、粳米各60 g);赤小豆苡米粥(赤小豆、薏苡仁各50 g熬成粥),有健脾利湿,解毒之功。

5.心理护理教育。

三、疗效评价
(一)评价标准
1.中医证候疗效
基本痊愈:乏力、胁痛、腹胀、胁下痞块等临床症状、体征消失或基本消失,证候积分减少≥95%;
显效:乏力、胁痛、腹胀、胁下痞块等临床症状、体征明显改善,证候积分减少≥70%;
有效:乏力、胁痛、腹胀、胁下痞块等临床症状、体征均有好转,证候积分减少≥30%;
无效:乏力、胁痛、腹胀、胁下痞块等临床症状、体征无明显改善,甚或加重,证候积分减少<30%。

2.实验室指标、影像学指标评价标准
①肝功能疗效评价标准
临床治愈:AST、ALT、GGT、MCV恢复正常,停药3个月无反跳。

显效:AST、ALT、GGT、MCV V降低80%,停药3个月反跳<50%。

有效:AST、ALT、GGT、MCV降低50%,停药3个月反跳<80%。

无效:AST、ALT、GGT、MCV无变化。

②血脂、血糖疗效评价标准
临床治愈:胆固醇、甘油三酯、胰岛素、空腹及餐后2小时血糖恢复正常,停药3个月无反跳。

显效:胆固醇、甘油三酯、胰岛素、空腹及餐后2小时血糖降低80%,停药3个月反跳<50%。

有效:胆固醇、甘油三酯、胰岛素、空腹及餐后2小时血糖降低50%,停药3个月反跳<80%。

无效:胆固醇、甘油三酯、胰岛素、空腹及餐后2小时血糖无变化。

③腹部B超疗效评价标准
临床治愈:肝脏回声正常,肝内管状结构清晰。

显效:B超脂肪肝图像减轻2度。

有效:B超脂肪肝图像减轻1度。

无效:B超图像较前无明显改善。

④肝脾CT值疗效评价标准
临床治愈:肝脏与脾脏的CT值之比>1。

显效:肝脏与脾脏的CT值之比改善2度。

有效:肝脏与脾脏的CT值之比改善1度。

无效:肝脏与脾脏的CT值之比无变化。

(二)评价方法
1.中医症状体征治疗前后的变化情况采用《中医四诊资料分级量化表》,采用尼莫地平法
积分减少(%)=(治疗前积分-治疗后积分)/治疗前积分×100%
总有效率=(临床痊愈+显效+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2.实验室指标评价采用检测肝功能变化的方法进行评价,影像学指标评价采用腹部B超或(和)CT检查肝脾前后CT值变化情况的方法进行评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