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精性肝病中医诊疗方案(试行)
中医治疗酒精肝的方法
中医治疗酒精肝的方法
中医治疗酒精肝的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中药治疗:常用的中药包括柴胡、黄芪、白术等,这些中药可以增强肝脏的修复功能,促进肝脏细胞再生,帮助肝脏恢复功能。
2. 针灸疗法:针灸可以通过调整气血运行,促进肝气通畅,改善肝功能,减轻肝脏炎症和肿胀,缓解酒精肝的症状。
3. 艾灸疗法:艾灸可以温通经络,活血化瘀,促进肝脏的血液循环,促进代谢产物的排泄,缓解肝脏的负担。
4. 调整饮食:中医治疗酒精肝也会建议患者调整饮食,少吃肥腻、辛辣、刺激性食物,多吃新鲜蔬菜水果,加强营养补充,同时还要避免饮酒。
5. 调整生活方式:中医治疗酒精肝也会建议患者改变不良生活习惯,戒酒、戒烟,规律作息,避免过度劳累,保持心情舒畅。
需要注意的是,中医治疗酒精肝需要针对个体情况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具体的治疗方法和药物使用需要在中医医师的指导下进行。
同时,治疗过程中应与西医治疗相结合,定期进行检查评估疗效。
四逆散加减治酒精性肝病医案、配方
四逆散加减治酒精性肝病医案、配方酒精性肝病酒精性肝病(ALD)是指长期大量饮酒所致的慢性肝脏疾病,包括酒精性脂肪肝、酒精性肝炎、酒精性肝纤维化以及酒精性肝硬化,严重酗酒时可诱发广泛肝细胞坏死甚或肝功能衰竭根据流行病学调查,我国一般人群饮酒率为59.5%,酒精性肝病发病率约占饮酒者的20%。
而且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饮酒人数的逐年增加,酒精性肝病有迅速增长的趋势,已成为危害国民健康的又一严重疾病。
因此,防治酒精性肝病已成为医学研究的重要课题。
现代医学对于ALD的治疗包括戒酒、支持治疗、对抗与阻止乙醇代谢治疗以及并发症和酒精依赖的治疗、肝移植等。
除了戒酒和肝移植能明显改善症状和提高生存率外,其余的疗法都存在着疗效低或不确定、不良反应大的缺点,有些药物还处于试验研究阶段,其确切疗效有待探讨。
而中医药的研究已引起医学界的广泛关注。
中医学虽无酒精性肝病的病名记载,后世医家根据其临床特点及发病过程,将其归纳在“伤酒”、“酒精中毒”、“胁痛”、“积聚”、“酒癖”、“酒疸”、“酒臌”等病证之中。
其病机可归纳为:脾胃气虚、痰湿内阻、水湿内停、气血不和、气滞血瘀等,其中酒伤肝脾、聚湿生痰为发病之关键;而素体禀赋不足、脾胃虚弱为发病之本。
【病案举例】芦氏采用解醒四逆散治疗酒精性肝病42例,取得了较好疗效。
治疗方法:患者服用解醒四逆散(芍15g,柴胡10g,枳实6g,丹参15g,姜黄6g,郁金10g,茯苓15,白术10g,白蔻仁6g,神曲10g,甘草6g),每日1剂,水煎分早晚2次服。
2个月后复查,了解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并行B超检查,以观察疗效。
治疗期间戒酒并停用其他药物。
结果患者经治疗后腹胀、纳差、乏力、肝区痛等症状明显改善,个别患者症状已基本消失。
其中显效32例,有效8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5%。
解酲四逆散可显着降低各项肝功能指标,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按:解醒四逆散是在中医经典方四逆散的基础上化裁而成。
[内科方剂]酒精性肝病的中药方剂
[内科方剂]酒精性肝病的中药方剂酒精性肝病的发生多是由于大量饮酒导致的,在初期表现为脂肪肝,继而会发展成酒精肝。
那么酒精性肝病治疗方法是什么呢?酒精性肝病该如何预防呢?以及肝病吃什么中药呢?一、湿热蕴结茵陈蒿汤加味茵陈蒿30g,板子、云苓各15g,大黄、车前草、厚朴各10g。
热甚苔黄厚者,加黄柏、黄苓、板蓝根以增强清热解毒之功;湿热并重者,上方合连朴饮、甘露清毒丹加减;恶心呕吐者,加陈皮、竹茹降逆止呕;脘腹胀问者,加积实、木香、大腹皮以行气导滞。
二、胆热瘀积加味温胆汤加减柴胡、黄芩、姜半夏、枳实、大黄各10g,银花、连翘各15g,蒲公英、茵陈各20g,丹参、金钱草各30g。
若胁痛较甚者,加川楝子、玄胡、郁金、虎杖,疏肝行气,开郁通络;高热烦躁,口干口苦较甚者,合龙胆泻肝汤加减;若痰火壅实、大便秘结,加竹沥、姜汁、南星以祛痰泻火通腑。
三、气滞血瘀隔下逐瘀汤加减柴胡、当归、桃仁10g,五灵脂、穿山甲各15g,地鳖虫12g,丹参、白茅根、大腹皮各20g,茯苓、白术各30g。
若胀满过甚,加积实、厚朴、槟榔以行气除胀;胁下胀痛较甚者,加金铃子散以疏肝行气止痛;积块较大,硬痛不移,拒按明显,大便色黑者,加鳖甲、蒲黄、蜇虫以加强化瘀软坚之功;水气胀满,小便不利者,加桑白皮、葶苈子、大腹皮以行气化水。
本证须顾护脾胃之气,不可攻逐太过。
酒精性肝病的预防酒精性肝病最有效的预防措施是戒酒,或者控制饮酒量,尽量饮用低度酒或不含酒精的饮料。
不能过多的依赖目前市场上的预防保健品,因为保健品的品牌繁多,治疗机理不清,疗效难以确定。
如果有应酬实在不好推脱,要避免空腹饮酒,可以在饮酒前适量口服些牛奶、酸奶等,这样可以起到保护胃粘膜减少酒精的吸收。
切忌采用酒后催吐的方法,防止误吸至肺内,以及胃、食道粘膜撕裂引起急性出血。
结语:酒精性肝病多是因为大量喝酒,但有没有及时治疗引起的,上文我们给大家简单的介绍了酒精性肝病的该喝哪些中药,以及酒精性肝病的预防方法,希望通过这里的了解,对你有所帮助。
中医药治疗酒精性肝病的辨病诊治概况及研究述评
Me d i c l a S c h o o l o fC h e n g d u U n i v e r s i t y fT o r di a t i o n l a C h i n e s e Me d i c i n e , C h e n g d u 6 1 0 0 7 5 , C h i n a ; 2 T e a c h i n gH o s p i t a l fC o h e n g d u U n i v e r s i t yo fT C M
r e f e r e n c e f o r t h e t h e r a p y o f a l c o h o l i c l i v e r d i s e a s e a s we l l a s t h e d i r e c t i o n s f o r i mp r o v i n g he t t h e o r e t i c a l a n d p r a c t i c a l l e v e l s o f T CM i n he t p r e v e n t i o n a n d t r e a me t n t or f a l c o h o l i c l i v e r d i s e a s e .
mo d e m p h y s i c i a n ’ S e x p e ie r n c e o f d i s e a s e s d i f e r e n t i a t i o n a n d t r e a t me n t we r e s u mma r i z e d s y s t e ma t i c a l l y t o p r o v i d e
酒精性肝病诊疗指南方案
酒精性肝病诊疗指南酒精性肝病诊疗指南2006年2月修订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脂肪肝和酒精性肝病学组酒精性肝病是由于长期大量饮酒所致的肝脏疾病。
初期通常表现为脂肪肝,进而可发展成酒精性肝炎、酒精性肝纤维化和酒精性肝硬化;严重酗酒时可诱发广泛肝细胞坏死甚或肝功能衰竭;该病是我国常见的肝脏疾病之壹,严重危害人民健康。
为进壹步规范酒精性肝病的诊断和治疗,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脂肪肝和酒精性肝病学组组织国内有关专家,于参考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按照循证医学的原则,制订了本《指南》。
其中推荐的意见所依据的证据等级共分为3个级别5个等次,见表l,文中以括号内斜体罗马数字表示。
表1推荐意见的证据分级证据等级定义I 随机对照试验II-1 非随机对照试验II-2 分组或病例对照分析研究II-3 多时间系列,明显非对照实验III 专家、权威的意见和经验,流行病学描述本《指南》旨于帮助医生对酒精性肝病诊治作出正确决策,且非强制性标准;也不可能包括或解决该病诊治中的所有问题。
因此,临床医生于针对某壹具体患者时,应充分了解本病的最佳临床证据和现有医疗资源,且于全面考虑患者的具体病情及其意愿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知识和经验,制定合理的诊疗方案。
由于酒精性肝病的研究进展迅速,本《指南》仍将根据需要不断更新和完善。
壹、酒精性肝病临床诊断标准1.有长期饮酒史,壹般超过5年,折合酒精量男性≥40g/d,女性≥20g/d;或2周内有大量饮酒史,折合酒精量>80g/d。
但应注意性别、遗传易感性等因素的影响。
酒精量换算公式为:g=饮酒量(ml)×酒精含量(%)×0.8。
2.临床症状为非特异性,可无症状,或有右上腹胀痛,食欲不振、乏力、体重减轻、黄疸等;随着病情加重,可有神经精神、蜘蛛痣、肝掌等症状和体征。
3.血清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谷氨酰转肽酶(GGT)、总胆红素、凝血酶原时间和平均红细胞容积(MCV)等指标升高,禁酒后这些指标可明显下降,通常4周内基本恢复正常,AST/ALT>2,有助于诊断。
酒精性肝病临床诊疗指南
酒精性肝病临床诊疗指南酒精性肝病系长期大量饮酒所致的肝脏疾病,初期通常表现为脂肪肝,进而可发展成酒精性肝炎、酒精性肝纤维化和肝硬化。
在严重酗酒时可诱发广泛肝细胞坏死或肝功能衰竭。
两周内有暴饮史者通常诱发急性酒精性肝病。
其严重程度与饮酒量、饮酒时间、遗传、性别、营养状态和伴随疾病等因素有关。
第一节酒精性脂肪肝【临床表现】多数无明显症状,部分可出现肝区疼、上腹不适、腹胀和肝肿大,少数可有黄疸。
【诊断要点】1.有长期饮酒史,一般超过5年,折合乙醇量>40g/d[饮酒量换算为所含乙醇量的公式为:乙醇量(g)=饮酒量(ml)×乙醇含量(%)×0.8(酒精比重)]。
2.除外病毒性肝炎、代谢和药物性等肝病。
3.肝功能检查基本正常。
转氨酶、GGT和碱性磷酸酶轻度升高,可伴有甘油三酯升高,高密度脂蛋白下降。
4.影像学表现符合脂肪肝。
5.肝组织学表现大多为巨泡性或巨泡性与微泡性的混合型,缺乏酒精透明小体和中性粒细胞浸润。
【治疗方案及原则】1.戒酒是唯一治疗方法。
2.肝功能异常者可酌情用水飞蓟素或还原型谷胱甘肽等。
3.治疗相关伴随疾病(如肥胖和糖尿病等)。
第二节酒精性肝炎【临床表现】轻者症状不明显,通常可有消化道症状和肝肿大等。
急性者可类似急性病毒性肝炎表现。
重者可发生肝功能衰竭。
【诊断要点】1.有短期大量饮酒史。
2.禁酒后肿大的肝脏1周内明显缩小,4周基本恢复正常。
3.约半数患者有白细胞升高,常大于10×109/L。
4.AST中度升高,常小于6倍正常上限值(ULN),AST/ALT大于2。
禁酒后血清ALT和AST明显下降,4周内基本恢复正常,即<2×ULN,禁酒前<2.5×ULN 者则应<1.25×ULN。
5.禁酒后GGT活性明显下降,4周后<1.5×ULN,或小于禁酒前40%。
6.除外病毒性肝炎,少数患者可伴病毒性肝炎,应注意鉴别。
7.影像学检查可出现肝脾肿大。
酒精性肝病的中医治疗
酒精性肝病的中医治疗简介:山东中医药年夜学酒精性肝病(ALD)是由乙醇及其代谢产品对肝细胞的毁坏与毒性效用所引起的,以肝脏代谢混乱为根本的急、慢性肝毁伤。
临床上表现为脂肪肝、酒精性肝炎和肝硬化。
平常而言,酒精性脂肪肝、酒精性肝炎可按伤酒正文:山东中医药年夜学酒精性肝病(ALD)是由乙醇及其代谢产品对肝细胞的毁坏与毒性效用所引起的,以肝脏代谢混乱为根本的急、慢性肝毁伤。
临床上表现为脂肪肝、酒精性肝炎和肝硬化。
平常而言,酒精性脂肪肝、酒精性肝炎可按伤酒、胁痛、酒癖等论治,而酒精性肝硬化则属于酒癖、酒臌等病证。
一、酒精性肝病分期、分型依据当代医学分为酒精性脂肪肝、酒精性肝炎和结节性肝硬化三个阶段,如今多将酒精性肝病分为三期。
1、早期:多属伤酒阶段。
症见脘腹胀满或胀痛,纳谷不馨,噫气酸臭,吞酸气急或胁下积块,质地柔弱等。
此期属实属热,以气滞、血瘀、湿阻为主,病位多在肝胃。
辨证分型可分为肝胃郁热与肝郁痰阻。
2、中期:多属酒癖阶段。
症见胁下积块增年夜,质地中等,胁胀而痛,饮食裁减,面色萎黄,形体渐渐瘦小等。
酒湿浊毒,蕴而不化,聚而为痰,酒湿痰浊又可进一步静止气血运行,气、血、痰与湿热酒毒彼此搏结,结为痞块,停于胁下,而为酒癖,因病延日久,或治不得法,邪气渐盛,正气稍衰,病势趋重。
病在肝脾,多属本虚标实之证。
辨证分型可分为肝胆湿热、食滞痰阻与气滞血瘀。
3、晚期:多属酒臌阶段。
症见腹年夜胀满,如囊裹水,胁下积块,按之坚固,青筋败露,甚则脐心突起,面色萎黄或黧黑,四肢明显瘦小等。
盖因纵酒不止,肝脾毁伤日久,气血消耗,病及于肾,肝伤气滞血瘀,脾伤痰湿蕴结,肾伤水湿内停,气血水凝集腹中,形成腹年夜膨隆之症。
此期属正虚邪恋,本虚标实,辨证分型可分为肝脾血瘀、脾虚水停、脾肾阳虚、肝肾阴虚、脾胃肝肾俱伤、气阴两虚。
二、临床治疗紧张为实则用祛痰浊、清湿热、解酒毒、行停水、疏肝胆、导积滞、逐瘀血、降逆气等法,虚则以益脾气、温脾阳、滋肝肾、调阴阳等法,以清肝解毒、活血利湿法利用最多。
中医辨治酒精性肝硬化失代偿期案
中医辨治酒精性肝硬化失代偿期案酒精性肝硬化是由长期酗酒引起,严重危及患者的健康。
肝硬化的失代偿期是疾病的最后阶段,病情严重,需要有效的中医辨治方案来缓解症状,延缓疾病的进展。
下面将介绍一位患有酒精性肝硬化失代偿期的病例,以及中医的辨治方案。
希望对广大患者有所帮助。
一、病例简述患者张某,男,58岁,体弱多病,长期酗酒。
近一年来出现明显的腹水,乏力,食欲不振,腹胀等症状,多次因为腹水而到医院排水,同时伴有黄疸、肝功能异常等症状。
最近一次就诊时,医生给出了肝功能衰竭,酒精性肝硬化失代偿期的诊断,并告知需要进行肝移植。
患者自觉病情严重,但对手术心存顾虑,希望寻求中医的治疗方法。
二、中医辨治1. 辨证中医认为酒精性肝硬化失代偿期主要属于中医的“疮疡”范畴,其病机主要包括肝气郁滞,气血不畅,湿热蕴结等。
张患者长期酗酒,导致了肝气郁滞,肝阳上亢,气血不畅,形成肝肾阴虚,脾胃湿热的病机,所以在辨证上主要为肝肾阴虚,脾胃湿热。
2. 治疗方案中医治疗酒精性肝硬化失代偿期的主要目的在于清热解毒,疏肝理气,益肝肾,活血化瘀。
对于张患者的情况,制定了以下的治疗方案:(1)清热解毒采用清热解毒的中药治疗,如黄连,黄芩等,以清肝火,解毒散结。
(2)疏肝理气使用柴胡,郁金等中药,疏肝理气,舒展郁结。
(3)益肝肾给予补益肝肾的中药,如当归,熟地等,以滋养肝肾,强化体质。
(4)活血化瘀选用活血化瘀的中药,如三七,红花等,以活血化瘀,清除病灶。
以上的治疗方案是综合考虑张患者的病情,采用中药内服和外治相结合的方法,帮助张患者缓解症状,延缓疾病的进展。
三、康复治疗除了中药的治疗方案之外,患者还需要进行康复治疗,包括饮食调理、情绪调节、生活作息等方面的改变。
患者需要严格控制饮酒,戒除各种刺激性食物,保持情绪稳定,适当的运动,规律的生活作息等。
四、疗效评估经过3个月的综合中医治疗和康复治疗,张患者出现了一定的好转。
肝功能的指标有所改善,黄疸、腹水等症状有所减轻,体力也恢复了一些。
肝病科 酒精性肝病中医临床路径(试行版)
酒精性肝病中医临床路径(试行)路径说明:本路径适用于西医诊断为酒精性肝病的门诊患者。
一、酒精性肝病中医临床路径标准门诊流程(一)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酒精性肝病(ICD-10编码:K70.901,K70.101,K70.052)。
(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中医临床诊疗术语·疾病部分》(GB/T 16751.1-1997)。
(2)西医诊断:酒精性肝病的诊断标准参照2010年1月中华医学会肝脏病学分会脂肪肝和酒精性肝病学组制定的《酒精性肝病诊疗指南》。
2. 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协作组制定的《酒精性肝病中医诊疗方案(试行)》。
酒精性肝病临床常见证候:肝郁脾虚证痰瘀互结证痰湿内阻证湿热内蕴证肝肾不足证瘀血内结证(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协作组制定的《酒精性肝病中医诊疗方案(试行)》及《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ZYYXH/T93-2008)。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酒精性肝病。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治疗时间为≤84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需符合酒精性肝病的患者。
2.患者病情符合轻症酒精性肝病、酒精性脂肪肝、酒精性肝炎、酒精性肝硬化代偿期。
3.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若在治疗期间无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4.合并病毒性肝病、重症酒精性肝炎、酒精性肝硬化失代偿期者不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等特点。
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门诊检查项目1.必需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包括平均红细胞体积(MCV);(2)肝功能、血脂、血糖、胰岛素;(3)腹部影像学检查(B超或CT);(4)病毒性肝病血清学指标。
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血清纤维化标志物、凝血酶原时间、缺糖转铁蛋白、内毒素、血压、体重指数、肝组织病理及肝纤维化扫描等。
中医治疗酒精性肝炎
肝脾失调型:主要表现为胁痛,胃脘胀满,嗳气频发,大便不畅,每因情志因素而疼痛发作,舌苔薄白,脉弦。治宜疏肝理气,可选用逍遥散加减。药用柴胡、薄荷、当归、茯苓、白术、白芍、炙甘草、炮干姜、佛手、枳壳、郁金、青皮各10克。中成药可选用逍遥丸,每次9克,每日3次口服;木香顺气丸,每次2~3袋,每日2~3次,口服;枳术丸,每次9克,每日3次口服;四逆散,每次一袋,每日两次,开水冲饮;柴胡疏肝丸,每次9克,每日两次,口服;乙肝益气解郁冲剂,每次一袋,每日3次,冲饮;解郁丸,每次9克,每日3次,口服。
湿热蕴结型:主要表现为胁痛纳差,胸闷,目赤或身黄目黄,口苦口干,大便溏泄,小便黄染,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治宜清热利湿,可选用龙胆泻肝汤加减,药用龙胆草、通草、甘草各5克,黄芩、山栀子、泽泻、生地黄、柴胡、当归、车前草、虎杖、茵陈各10克,水煎服,每日一剂。中成药可选用龙胆泻肝口服液,每次一支,每日3次口服;茵栀黄口服液,每次一支,每日3次口服;葛根芩连微丸,每次9克,每日3次口服;乙肝清热解毒胶囊,每次5粒,每日3次口服;益肝灵片,每次5片,每日3固定不移,舌质紫暗,或有瘀点、瘀斑,脉缓或涩。治宜行气活血,可选用丹参饮加减。药用丹参、檀香、砂仁(后下)、桃仁、红花、当归、川芎、白芍、生地黄、郁金、枳壳、木香各10克。中成药可选用脑血康滴丸,每次10丸,每日3次,口服;元胡止痛口服液,每次一支,每日3次,口服;香砂枳术丸,每次9克,每日3次,口服;复方丹参片,每次4片,每日3次,口服;三七片,每次3片,每日3次,口服。
我国酒精性肝病的患病率为4.34%,其中酒精性肝炎占1.51%。酒精性肝炎患者发病前往往短期内曾大量饮酒,临床表现除了有酒精性脂肪肝的症状外,还有发热、腹痛、腹泻、体重明显减轻等。患者可出现贫血和中性粒细胞增多、转氨酶升高、血清胆红素增高等表现。
中医药治疗酒精性肝病的组方用药规律探讨
中医药治疗酒精性肝病的组方用药规律探讨康忠德【摘要】目的探讨酒精性肝病中药复方用药规律.方法将国内20年中有关中医药治疗酒精性肝病的临床报道、资料及文献进行收集,统计酒精性肝病中药复方的用药类别、主要药物以及频次等,分析现代中药复方治疗酒精性肝病的组方用药规律.结果通过对临床文献中中医治疗酒精性肝病的组方用药类别和常用药物的总结,可看出活血化瘀药、利水渗湿药、清热药等为主要组方;根据中医中治疗酒精性肝病的常用组方中所涉及的药物,将其具体使用频次进行了统计,其中占前10位的药物分别是丹参、山楂、柴胡、茯苓、葛根、郁金、茵陈、泽泻、黄芩和甘草.结论中医学认为酒精性肝病的主要病机为气、血、痰相互博结,常采用活血化瘀药、利水渗湿药、理气药以及清热解毒药等中药复方药物.【期刊名称】《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年(卷),期】2016(014)017【总页数】3页(P37-39)【关键词】酒精性肝病;中药复方;用药规律;胁痛【作者】康忠德【作者单位】江西省吉安县人民医院感染科,吉安343100【正文语种】中文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转变,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酒精性肝病的发病率也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并成为了仅次于病毒性肝炎的第二大肝病病种[1]。
我国已成为酒精性肝病的高发国家,且近几年来发病率甚至超过欧美等国,对我国人民的体质造成不良影响,主要包括对神经系统、生殖系统的影响,此外,酒精性肝病又通常会合并乙型肝炎、丙型肝炎,容易诱发肝硬化等严重疾病,对患者生命安全造成威胁,因此,探讨一种治疗酒精性肝病的用药方法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本次研究基于上述背景,收集了近20年发表在国内医学期刊上的关于酒精性肝病治疗的临床报道、资料和文献,旨在探讨酒精性肝病中药复方用药规律,总结了中药治疗的组方用药规律,现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收集1996—2016年在国内各类医学期刊上发表的关于酒精性肝病治疗的临床报道、资料和文献,严格按照取舍标准对所检索的文献进行筛选,最终符合标准的文献有51篇。
酒精性肝病的中医药诊治思路
维普资讯
江西 中医药 2 0 0 8年 5月第 5期总 3 9卷第 35期 0
其病 机 可概括 为 气 虚 、 滞 、 、 、 、 、 、 气 痰 湿 瘀 积 热 水等 , 中 以气 虚 为病 理基 础 , 其 主要 涉 及肝 、 、 、 脾 肾 三焦 等脏 腑 功 能 异 常 , 证 可 见 湿 热 内蕴 、 胃虚 临 脾 弱、 肝郁 脾 虚 、 胃不 和 、 浊 瘀 阻 、 虚 血瘀 、 肾 肝 痰 气 脾 阳虚 、 肾 阴虚 等证 候 。长 期 恣食 甘 肥 , 胃滞 脾 , 肝 碍 过饮 酒毒 , 脾伤 气弱 , 健运 失职 , 湿热 酒毒 内蕴 , 壅 土 木 郁 , 失疏 泄 , 病 及 血 , 肝 气 因虚 致 实 , 以致痰 浊 、 湿
伤, 皆足 以致 痰 凝 气 聚 …… 然 必 因 脾 气 衰 而 致 ” 。
“ 酒鼓” 等疾病 中。如 《 伤寒杂病论》 《 因脉治 ・ 、症
内伤黄 疸》中的 “ 疸 ” 《 门事 亲 》中提 出的 “ 酒 ;儒 酒 积”《 ;诸病 源候 论 ・ 癖病 诸候 》 《 济 总录》 出的 、圣 提
半 百 而衰 的主要 原 因之 一 。可 见 以酗 酒 为 患 , 生 变 诸疾 。
我国,L A D发病率逐年上升。酒精性肝病根据肝组 织病 理 学 的 变 化 分 为 轻 症 酒 精 性 肝 病 ( chl l a ooi c
m nm lein A ) 酒 精 性脂 肪 肝 ( c hl t ii a l o , ML 、 s l a o o cf t i ay le , F ) 酒 精 性 肝 炎 ( c hl e a t ,A 、 i rA L 、 v l a o o ch pti i is H) 酒 精 性 肝 纤 维 化 ( l h l e ai f rs , F 、 ac o ch p t boi A ) 酒 o i ci s 精 性肝 硬 化 ( ch l ih s , C) l a ooi c roi A 。这 些 病 变 往 c r s
酒精性肝病中医诊疗方案(试行)
酒精性肝病中医诊疗方案(试行)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中医临床诊疗术语·疾病部分》(GB/T16751.1-1997)、《中医临床诊疗术语·证候部分》(GB/T 16751.2-1997)。
患者有长期饮酒或近期过量饮酒史,临床上以乏力、胁胀或痛,右胁下肿块为主要表现。
随着病情加重,可有神经精神症状、蜘蛛痣、肝掌等体征。
2.西医诊断:参照2010年1月中华医学会肝脏病学分会脂肪肝和酒精性肝病学组制定的《酒精性肝病诊疗指南》。
(1)有长期饮酒史,一般超过5年,折合乙醇量男性≥40g/d,女性≥20 g/d,或2周内有大量饮酒史,折合乙醇量>80 g/d。
但应注意性别、遗传易感性等因素的影响。
乙醇量换算公式:g=饮酒量(m1)×乙醇含量(% )×0.8。
(2)临床症状为非特异性,可无症状,或有右上腹胀痛、食欲不振、乏力、体重减轻、黄疸等;随着病情加重,可有神经精神症状和蜘蛛痣、肝掌等表现。
(3)血清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γ-谷氨酰转肽酶(GGT),总胆红素(TBil),凝血酶原时间(PT)),平均红细胞容积(MCV)和缺糖转铁蛋白(CDT)等指标升高。
其中AST/ALT>2、GGT升高、MCV升高为酒精性肝病的特点。
(4)肝脏超声显像或CT检查有典型脂肪肝表现。
(5)排除嗜肝病毒现症感染以及药物、中毒性肝损伤和自身免疫性肝病等。
符合第(1)、(2)、(3)项和第(5)项或第(1)、(2)、(4)项和第(5)项可诊断酒精性肝病;仅符合第(1)、(2)项和第(5)项可疑诊酒精性肝病。
(二)证候诊断1.肝郁脾虚证:胁肋胀痛,心情抑郁不舒,乏力,纳差,脘腹痞闷,便溏,舌淡红,苔薄,脉弦细或沉细。
2.痰湿内阻证:胁肋隐痛,脘腹痞闷,口粘纳差,困倦乏力,头晕恶心,便溏不爽,形体肥胖,舌淡红胖大,苔白腻,脉濡缓。
酒精性肝病中医药调治与施护
酒精性肝病中医药调治与施护主讲:李雪英酒精性肝病是我国常见的肝脏病之一,是仅次于病毒性肝炎的第二大肝病,导致它的直接原因就是长期大量饮酒,特别是应酬多的人及酗酒者极易发病。
酗酒能毒害肝脏,损害肝功能,过量饮酒可加重肝脏负担,使肝细胞变性,最终导致肝硬变,医学称之为“酒精肝”。
长期酗酒者还影响脂肪代谢,可引起脂肪肝。
酒精可使肝细胞变性、坏死、纤维组织增生面致肝硬化。
因此肝脏的调护很重要。
一、中医药调治1、中医中药对酒精性肝病有独特疗效。
轻症酒精性肝病一般无临床症状,如及时自行戒酒或针灸、耳针戒酒,或服葛花、葛根、陈皮、茯苓、砂仁、黄芩、黄连等解酒护肝中药,病变可以完全恢复,如继续嗜酒,病情将继续发展。
酒精性脂肪肝可服用中药白术、茯苓、泽泻、丝瓜络、广郁金、决明子、生山楂、绞股蓝、苦丁茶等,以健脾化湿,清热化痰,活血通络,消除脂肪,消除疲劳,降低血脂,使脂肪肝得以逆转;酒精性肝炎临床可予柴胡、黄芩、半夏、茯苓、陈以、党参、茵陈、山栀、大黄等中药,疏肝利胆,清热退黄;酒精性肝纤维化可用中药柴胡、黄芪、丹参、半夏、莪术、鳖甲等,疏肝健脾,活血化淤,以抗纤维化;酒精性肝硬化中药可予柴胡、枳实、丹参、茯苓、车前子、泽泻、益母草、莪术、鳖甲、焦三仙等,疏肝理气,活血利水,消食和胃,以改善胁痛、腹胀、黄疸、纳呆、厌油腻、腹水等症状,促进肝纤维化逆转,肝硬化得到控制,肝硬化腹水即可随之消退。
2、几个治疗酒精性肝病的小偏方:(1)当归郁金楂橘饮:当归、郁金各12克,山楂、橘饼各25克。
将上述4味同加水煎煮取汁。
分2-3次饮服。
(2)白术枣:白术、车前草、郁金各12克,大枣120克。
将白术、车前草、郁金纱布包好,加水与枣共煮,尽可能使枣吸干药液,去楂食枣。
(3)红花山楂橘皮饮:红花10克,山楂50克,橘皮12克,将上述3味加水煎煮。
二、中医施护1、情志调畅《黄帝内经》:“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以术数,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
中医怎样治疗酒精肝
酒精性肝病的治疗方法1、胆碱、蛋氨酸胆碱、蛋氨酸对肝功恢复有帮助。
维生素B1、B6、B12、叶酸、锌等补充,可使被抑制的肝细胞活性恢复,刺激核酸合成和细胞再生,锌可以促酶活性,改善对酒精的代谢。
尚可治疗对维生素A无效的夜盲症。
2、肝得健是磷脂及多种B族维生素的复方制剂,作用是使肝细胞膜组织再生,加速肝脏脂肪代谢,合成蛋白质及有解毒功能。
口服2片,3次/d,如需用静点,应根据患者病情决定,无明显副作用。
3、肝胆能由对-甲基苯甲醇、烟酸酯-5α萘乙酸组成的复方制剂,作用是促进胆汁分泌、护肝、抗炎、并能抑制酒精中毒时,肝细胞的破坏作用。
副作用轻微,个别出现轻度腹泻。
4、泰特(TAD)其有效成分是谷胱甘肽。
泰特是还原型的谷胱甘肽,其中硫氢基团(―SH)与众多有毒化学物质及其他代谢物质结合起解毒作用。
可用于酒精中毒、药物中毒及其他化学中毒。
用法:300~600mg肌注,1次/d,或300~600mg小壶内加入,1~2次/d,依据病情而定。
但不要放在葡萄糖液瓶内静点,防止氧化失效。
副作用:偶有皮疹,停药后消失。
酒精性肝病的中医疗法1、早期(“伤酒”)相当于轻症酒精性肝病或酒精性脂肪肝。
证属湿热内蕴者,治宜清热利湿,方用茵陈蒿汤合龙胆泻肝丸,药用茵陈、栀子、大黄、金钱草、龙胆草、柴胡、甘草、泽泻、木通、生地、当归、车前子等证属肝胃郁热者,治宜疏肝和胃、清热化湿,方用丹栀逍遥散合左金丸,药用丹皮、栀子、柴胡、当归、白芍、茯苓、白术、甘草、薄荷、黄连、吴萸等证属胆郁痰阻者,治宜清肝利胆、化痰祛湿,方用温胆汤合柴胡疏肝散,药用竹茹、枳实、法半夏、陈皮、茯苓、甘草、柴胡、黄芩、白芍、川芎、香附等。
2、中期(“酒癖”)相当于酒精性肝炎、酒精性肝纤维化、酒精性肝硬化代偿期。
本期多因纵酒日久,痰、湿、食、热内蕴,阻于中焦,气机不畅,血运受阻,渐则气滞血瘀,气、血、痰、湿互相博结于胁下,结为痞块而成。
辨证分型多为肝胆湿热、食滞痰阻、气滞血瘀等。
酒精肝病中医治疗一例
酒精肝病中医治疗一例男,52岁。
腹泻伴右季肋区隐痛半年。
患者约半年前开始每日早餐后腹泻,每天泻4到6次。
为水样,未见脓血,未见不消化物。
两周前觉右季肋区隐痛,在医院查B超“肝胆无异常”,肝功转氨酶略高。
肠镜未见异常。
平素嗜酒,每天半斤以上高度白酒,聚饮时嗜食荤腻。
曾自配葛根芩连汤合保和丸服用略效,效则停,停即发。
舌苔厚腻黑,脉弦滑。
应为肥甘与酒之湿热蕴积,下注为泻,上蒸为厚腻苔。
处酸苦泻热并嘱戒酒并清淡饮食。
乌梅、蜀椒、黄连、焦栀、淡竹叶、通草,水煎服。
服数剂,每日腹泻减少,早餐后必泻,每日一到两次,舌脉依旧。
效不更方,原方继续服用。
另以粉葛根、黄柏、丹皮、焦山楂、滑石、甘草,研细末吞服。
服一月有余,腹泻再减,仅偶发早餐后泻。
黑苔退,仍厚腻,脉滑偄。
诉食欲欠佳,四肢酸软沉重。
应为戒酒后反应,湿热久困,脾胃虚弱。
处完带汤加减以健脾利湿。
白朮、怀山药、白蒺藜、陈皮、谷芽、淡竹叶,水煎服。
服数剂略效,因虑脾胃虚弱不耐汤剂涤荡,改散剂吞服。
白朮、怀山药、陈皮、白蒺藜、谷芽、佩兰、六曲、淡竹叶,研细末。
又一月,诸症进一步改善。
腹泻停,右胁下隐痛减轻若是无,四肢软困感减轻,食欲改善还厌油腻。
苔仍厚,脉仍滑。
以升阳益胃汤意以善后。
党参、白朮、羌活、防风、干荷叶、陈皮、鳖甲、牡蛎、赤芍、丹皮、通草、淡竹叶,研细末吞服。
本例为酒精性肝病,发展到何程度因缺乏临床检验,单凭舌脉不好判断。
体格检查未见水肿、肝掌、蜘蛛痣,没有消化道出血病史,应该还未失代偿。
按湿热久蕴论治,以酸苦泻热,酸辛化肝,淡渗利湿取效。
二诊以完带汤意健脾利湿,善后方健脾,羌独等风药以风胜湿,再配鳖甲、牡蛎软坚散结以化肝之硬。
后来没有随访,并不知道远期效果如何。
或许患者仍逃不过失代偿而消化道出血、腹水也未可知。
中医如何辨证调理酒精肝
中医如何辨证调理酒精肝背景介绍酒精肝是指由长期过量饮酒引起的肝脏损伤,是饮酒后肝脏最常见的疾病之一。
酗酒可导致肝脏组织损伤,引发肝炎、脂肪肝、酒精中毒性肝炎等疾病。
中医认为,酒精肝属于中医所说的“酒疟”范畴,可根据不同症状进行辨证。
辨证分型中医辨证分型是根据患者病情和症状特点来进行分类,以便进行针对性的调理。
酒精肝的辨证分型主要有以下几种:1. 气滞血瘀型症状:肝胀疼痛,乏力,食欲减退,口干舌燥,情绪烦躁,大便不畅,舌质紫暗,舌苔黄腻,脉细涩。
治疗原则:利肝疏经,活血化瘀。
药物推荐:丹参、桃仁、川芎、当归、郁金、益母草等。
2. 脾虚湿阻型症状:乏力,食欲减退,腹胀便溏,四肢困重,舌质淡胖或有齿痕,舌苔厚腻,脉滑。
治疗原则:健脾化湿,行气化痰。
药物推荐:党参、茯苓、白术、半夏、陈皮、白芍等。
3. 肝肾不足型症状:腰膝酸软,眩晕耳鸣,夜尿频多,性欲减退,舌质红,舌苔少,脉细弱。
治疗原则:补肝肾,滋阴养血。
药物推荐:枸杞子、菟丝子、肉桂、熟地黄、首乌藤等。
4. 肝胃湿热型症状:胸闷腹胀,恶心呕吐,口苦口干,大便黏滞,尿黄赤,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治疗原则:清肝利胆,燥湿解毒。
药物推荐:黄芩、黄连、柴胡、薏苡仁、茵陈蒿等。
中医调理方法1. 饮食调理•酒精肝患者应戒酒,尽量避免饮酒或减少饮酒量。
•饮食宜清淡,以易消化的食物为主,多摄入新鲜蔬菜、水果、全谷类食物。
•避免辛辣刺激、油炸食物,减少肉类和动物内脏摄入。
•遵循规律饮食,避免过饱或过饥。
•适量摄入富含维生素的食物,如胡萝卜、菠菜等。
2. 草药调理•根据辨证分型选择合适的中药,可通过煎汤服用或冲泡成中药颗粒。
•中药治疗需在中医师指导下进行,剂量和服用方法严格遵循医嘱。
3. 针灸调理•针灸可以调节人体气血流通,舒缓肝脏压力,促进肝细胞再生。
•针灸治疗需由专业中医师进行,选择合适的穴位和针刺方法。
4. 中医推拿调理•推拿手法可以促进气血流通,缓解酒精肝引起的肌肉疼痛和不适。
中医肝病学中如何辨证论治酒精性肝病
中医肝病学中如何辨证论治酒精性肝病酒精性肝病是由于长期大量饮酒导致的肝脏疾病。
在中医肝病学中,对于酒精性肝病的诊治有着独特的理论和方法。
中医认为,酒精性肝病的发生与饮酒过度密切相关。
酒为湿热之品,长期大量饮酒会损伤脾胃,导致脾胃运化失常,湿浊内生。
湿浊蕴结日久,则化热生痰,阻滞气机,进而影响肝胆的疏泄功能。
此外,酒毒还会直接损伤肝脏,导致肝失疏泄,气血失调。
在辨证论治酒精性肝病时,中医通常会根据患者的症状、体征、舌象、脉象等进行综合判断,将其分为不同的证型,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方法。
常见的证型有以下几种:肝郁气滞型:患者多表现为胁肋胀痛,走窜不定,疼痛每因情志变化而增减,胸闷腹胀,嗳气频作,舌苔薄白,脉弦。
治疗应以疏肝理气为主,常用方剂如柴胡疏肝散加减。
药物包括柴胡、白芍、枳壳、香附、川芎、陈皮等。
肝郁脾虚型:常见症状有胁肋胀痛,腹胀便溏,食少纳呆,肢体困倦,舌苔白腻,脉弦缓。
治疗宜疏肝健脾,方选逍遥散合参苓白术散加减。
用药有柴胡、当归、白芍、白术、茯苓、山药、薏苡仁等。
肝胆湿热型:主要表现为胁肋胀痛,口苦纳呆,恶心呕吐,身目发黄,小便黄赤,大便不爽,舌红苔黄腻,脉弦滑数。
治疗需清利肝胆湿热,常用龙胆泻肝汤加减。
药物有龙胆草、黄芩、栀子、泽泻、木通、车前子等。
痰瘀互结型:患者多有胁肋刺痛,固定不移,胁下痞块,舌质紫暗或有瘀斑,苔腻,脉弦涩。
治疗应以化痰祛瘀、软坚散结为主,方剂如膈下逐瘀汤合二陈汤加减。
所用药物有桃仁、红花、当归、赤芍、川芎、五灵脂、半夏、陈皮等。
肝肾阴虚型:常见症状有胁肋隐痛,腰膝酸软,头晕耳鸣,口干咽燥,五心烦热,舌红少苔,脉细数。
治疗应滋补肝肾,常用一贯煎加减。
药物有生地、枸杞、沙参、麦冬、当归、川楝子等。
在治疗酒精性肝病时,中医除了使用中药方剂进行内服治疗外,还会采用一些其他的治疗方法。
针灸疗法:通过针刺足三里、三阴交、太冲、肝俞等穴位,以调节脏腑气血,促进肝脏功能的恢复。
饮食调理:中医强调“药食同源”,对于酒精性肝病患者,建议多食用一些具有健脾利湿、清热疏肝作用的食物,如薏米、冬瓜、苦瓜、绿豆等。
中医药治疗酒精性肝病的研究概况(一)
中医药治疗酒精性肝病的研究概况(一)酒精性肝病(ALD)是指因长期、大量饮用各种含乙醇的饮料所致的肝脏损害性病变。
主要表现为三种形式:酒精性脂肪肝,酒精性肝炎和酒精性肝硬变这三种形式,可单独或混合存在。
中医学虽无酒精性肝病之称,但根据其病因、病理及临床特征,可将其归属于“酒癖”、“酒疸”、“积聚”、“胁痛”等病证之中。
随着生活条件的改善,酗酒带来的肝脏损害可能更为普遍,据流行病学调查证实,酒精性肝病发病率约占饮酒者的20%,故开展酒精性肝病的防治研究十分必要。
兹将近5年来有关研究文献综述如下:1病因病机田德禄〔1〕将本病分为三期:初期:饮酒太过,伤及脾胃,连及肝胆,受纳运化失职,气机升降失常,致气滞、痰浊、血瘀病理产物形成而成胁痛、胃痞之症。
中期:病程迁延,或失治误治,湿热浊毒之邪留滞中焦,蕴而不化,聚而为痰,进一步阻滞气血运行,而致气滞、痰浊、血瘀相互搏结,形成痞块,停于胁下。
后期:纵酒不止,肝脾损伤日久,病及于肾。
脾伤则痰湿蕴结,肝伤则气滞血瘀,肾伤则水湿内停,合而致气血水停聚腹中,而成腹大臌隆之酒鼓。
高志扬等〔2〕认为本病因饮酒不节,酿生湿浊热等,蕴结肝脏。
肝脏受累,或失疏泄,则经脉不利,肝气郁结;湿浊热等不得疏导,与气滞相结,常之成湿浊、瘀血留滞于肝绿,使肝的功能失常且表现出肝病症状。
阮玉东〔3〕认为本病缘由嗜酒过度,饮食不节,中焦湿热,肝胆气滞,久病及血;而血瘀又可致气滞、温热内生,往复循环,使病情复杂缠绵难愈;湿热、气滞、血瘀贯串于其病种个阶段。
2辩证论治2.1张九香〔4〕将酒精性肝病分为5型论治:2.1.1肝郁脾虚型:治以疏肝健脾,兼活血化瘀。
方用逍遥散加减。
2.1.2湿热蕴结型:治以清热利湿,疏肝利胆。
方用茵陈蒿汤加减。
2.1.3气滞血瘀型:治以活血化瘀。
方用膈下逐瘀汤加减。
2.1.4肝肾阴虚型:治以养阴虚型;治以养阴柔肝。
方用一贯煎加减。
2.1.5脾肾阳虚型:治以温补脾肾,化气行水。
酒精性肝病的中医药诊治思路
酒精性肝病的中医药诊治思路
傅克模;谢圣影
【期刊名称】《江西中医药》
【年(卷),期】2008(039)005
【摘要】在西方国家中饮酒导致酒精性肝病(alcoholic liver disease,ALD)是青中年死亡的主要原因。
在我国,ALD发病率逐年上升。
酒精性肝病根据肝组织
病理学的变化分为轻症酒精性肝病(alcoholic minimal lesion,AML)、酒精性脂肪肝(alcoholic fatty liver,AFL)、酒精性肝炎(alcoholic hepatitis,AH)、酒精性肝纤维化(alcoholic hepatic fibrosis,AF)、酒精性肝硬化(alcoholiccirrhosis,AC)。
这些病变往往相继发生,可以单独发生也可合并存在。
现代医学迄今对酒精性肝病尚无特效疗法,发挥中医学的优势势在必然。
【总页数】2页(P11-12)
【作者】傅克模;谢圣影
【作者单位】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中医院,余杭311106;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中医院,余杭311106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75.5
【相关文献】
1.附睾炎的中医药诊治思路 [J], 聂文忠;董长喜
2.中医药防治酒精性肝病概况及相关机制研究进展 [J], 杨柳; 薄颖异; 于冰莉; 王文
全; 侯俊玲; 崔洁
3.肾性蛋白尿的中医药诊治思路 [J], 吴文斌
4.中医药治疗小儿疾病诊治思路探析 [J], 刘卫华
5.中医药对糖尿病肾病的认识及诊治思路 [J], 李明;刘爱华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酒精性肝病中医诊疗方案(试行)
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中医临床诊疗术语·疾病部分》(GB/T16751.1-1997)、《中医临床诊疗术语·证候部分》(GB/T 16751.2-1997)。
患者有长期饮酒或近期过量饮酒史,临床上以乏力、胁胀或痛,右胁下肿块为主要表现。
随着病情加重,可有神经精神症状、蜘蛛痣、肝掌等体征。
2.西医诊断:参照2010年1月中华医学会肝脏病学分会脂肪肝和酒精性肝病学组制定的《酒精性肝病诊疗指南》。
(1)有长期饮酒史,一般超过5年,折合乙醇量男性≥40g/d,女性≥20 g/d,或2周内有大量饮酒史,折合乙醇量>80 g/d。
但应注意性别、遗传易感性等因素的影响。
乙醇量换算公式:g=饮酒量(m1)×乙醇含量(% )×0.8。
(2)临床症状为非特异性,可无症状,或有右上腹胀痛、食欲不振、乏力、体重减轻、黄疸等;随着病情加重,可有神经精神症状和蜘蛛痣、肝掌等表现。
(3)血清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γ-谷氨酰转肽酶(GGT),总胆红素(TBil),凝血酶原时间(PT)),平均红细胞容积(MCV)和缺糖转铁蛋白(CDT)等指标升高。
其中AST/ALT>2、GGT升高、MCV升高为酒精性肝病的特点。
(4)肝脏超声显像或CT检查有典型脂肪肝表现。
(5)排除嗜肝病毒现症感染以及药物、中毒性肝损伤和自身免疫性肝病等。
符合第(1)、(2)、(3)项和第(5)项或第(1)、(2)、(4)项和第(5)项可诊断酒精性肝病;仅符合第(1)、(2)项和第(5)项可疑诊酒精性肝病。
(二)证候诊断
1.肝郁脾虚证:胁肋胀痛,心情抑郁不舒,乏力,纳差,脘腹痞闷,便溏,舌淡红,苔薄,脉弦细或沉细。
2.痰湿内阻证:胁肋隐痛,脘腹痞闷,口粘纳差,困倦乏力,头晕恶心,便溏不爽,形体肥胖,舌淡红胖大,苔白腻,脉濡缓。
3.湿热内蕴证:脘腹痞闷,胁肋胀痛,恶心欲吐,便秘或秽而不爽,困倦乏力,小便黄,口干,口苦,舌红,苔黄腻,脉弦滑。
4.痰瘀互结证:胁肋刺痛,乏力,纳差口粘,脘腹痞闷,胁下痞块,便溏不爽,舌胖大瘀紫,苔白腻,脉细涩。
5.肝肾不足证:胁肋隐痛,胁下痞块,腰膝酸软,目涩,头晕耳鸣,失眠,
午后潮热,盗汗,男子遗精或女子月经不调,舌质紫暗,脉细或细数。
6.瘀血内结证:胁肋胀痛,胁下积块渐大,按之较韧,饮食减少,体倦乏力,面暗无华,女子或见经闭不行,舌质紫暗,或见瘀点瘀斑,脉弦滑或细涩。
二、治疗方案
(一)辨证选用口服中药汤剂或中成药
1.肝郁脾虚证
治法:疏肝理气,健脾化湿。
推荐方药:柴苓汤加减。
白术、茯苓、泽泻、柴胡、猪苓、薏米、白蔻、冬瓜仁、枳椇子、甘草等。
2.痰湿内阻证
治法:健脾利湿,化痰散结。
推荐方药:二陈汤合三仁汤加减。
陈皮、半夏、茯苓、白术、薏米、厚朴、白蔻、海蛤粉、冬瓜仁、枳椇子、甘草等。
3.湿热内蕴证
治法:清热利湿,化痰散结。
推荐方药:黄连温胆汤合三仁汤加减。
黄连、炒枳实、云苓、陈皮、半夏、薏米、白蔻、海蛤粉、赤芍、竹茹、茵陈、败酱草、冬瓜仁、枳椇子、甘草等。
辨证选择口服中成药
(1)双虎清肝颗粒:适用于湿热内蕴证湿热并重者。
(2)茵栀黄颗粒:适用于湿热内蕴证热重于湿者。
4.痰瘀互结证
治法:健脾化痰,活血化瘀。
推荐方药:二陈汤合大瓜蒌散、酒积丸加减。
木香、枳实、砂仁、杏仁、黄连、陈皮、半夏、茯苓、枳椇子、薏米、苍术、白蔻、瓜蒌、红花、冬瓜仁、甘草等。
5.肝肾不足证
治法:滋补肝肾,化瘀软坚。
推荐方药:一贯煎合膈下逐淤汤加减。
当归、生地、沙参、麦冬、桃仁、丹皮、赤芍、泽兰、红花、浙贝、冬瓜仁、炒山药、薏米、枳椇子、甘草等。
6.瘀血内结证
治法:健脾化瘀,软坚散结。
推荐方药:水红花子汤合三仁汤加减。
水红花子、黄芪、泽兰、内金、郁金、丹参、川牛膝、马鞭草、炒山药、浙贝、白蔻、海蛤粉、冬瓜仁、苡米、甘草等。
(二)针灸疗法:采用辨证选择穴位。
(三)解酒养肝饮:枳椇子、茯苓、薏米、冬瓜仁、生山楂按1:1:1进行配伍,沸水冲泡10分钟后,频服,以茶代饮。
(四)中药结肠滴注保留灌肠
治法:健脾护肠,化瘀解毒。
适用于合并内毒素血症者。
推荐药物:生大黄、黄芩、白及、紫草、儿茶、茯苓、薏米、赤芍。
方法:治疗前应向病人详细说明实施该治疗的目的及必要性,取得病人的配合。
灌肠前嘱病人排空大小便,清洗肛周,取左侧卧位,适当垫高臀部(10cm 左右)。
调节药液滴速为50滴/分钟左右,保留灌肠。
(五)护理调摄
1.戒酒:是治疗酒精性肝病的最重要的措施,戒酒过程中应注意防治戒断综合征。
2.清淡饮食,宜食新鲜蔬菜、豆类、粗粮,忌食辛辣、油腻、甘甜之品。
3.避免剧烈体育运动及重体力劳动。
4.药膳饮食调治:如茵陈粥(茵陈、粳米各60 g);赤小豆苡米粥(赤小豆、薏苡仁各50 g熬成粥),有健脾利湿,解毒之功。
5.心理护理教育。
三、疗效评价
(一)评价标准
1.中医证候疗效
基本痊愈:乏力、胁痛、腹胀、胁下痞块等临床症状、体征消失或基本消失,证候积分减少≥95%;
显效:乏力、胁痛、腹胀、胁下痞块等临床症状、体征明显改善,证候积分减少≥70%;
有效:乏力、胁痛、腹胀、胁下痞块等临床症状、体征均有好转,证候积分减少≥30%;
无效:乏力、胁痛、腹胀、胁下痞块等临床症状、体征无明显改善,甚或加重,证候积分减少<30%。
2.实验室指标、影像学指标评价标准
①肝功能疗效评价标准
临床治愈:AST、ALT、GGT、MCV恢复正常,停药3个月无反跳。
显效:AST、ALT、GGT、MCV V降低80%,停药3个月反跳<50%。
有效:AST、ALT、GGT、MCV降低50%,停药3个月反跳<80%。
无效:AST、ALT、GGT、MCV无变化。
②血脂、血糖疗效评价标准
临床治愈:胆固醇、甘油三酯、胰岛素、空腹及餐后2小时血糖恢复正常,停药3个月无反跳。
显效:胆固醇、甘油三酯、胰岛素、空腹及餐后2小时血糖降低80%,停药3个月反跳<50%。
有效:胆固醇、甘油三酯、胰岛素、空腹及餐后2小时血糖降低50%,停药3个月反跳<80%。
无效:胆固醇、甘油三酯、胰岛素、空腹及餐后2小时血糖无变化。
③腹部B超疗效评价标准
临床治愈:肝脏回声正常,肝内管状结构清晰。
显效:B超脂肪肝图像减轻2度。
有效:B超脂肪肝图像减轻1度。
无效:B超图像较前无明显改善。
④肝脾CT值疗效评价标准
临床治愈:肝脏与脾脏的CT值之比>1。
显效:肝脏与脾脏的CT值之比改善2度。
有效:肝脏与脾脏的CT值之比改善1度。
无效:肝脏与脾脏的CT值之比无变化。
(二)评价方法
1.中医症状体征治疗前后的变化情况采用《中医四诊资料分级量化表》,采用尼莫地平法
积分减少(%)=(治疗前积分-治疗后积分)/治疗前积分×100%
总有效率=(临床痊愈+显效+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2.实验室指标评价采用检测肝功能变化的方法进行评价,影像学指标评价采用腹部B超或(和)CT检查肝脾前后CT值变化情况的方法进行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