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精性肝病防治指南(2018年更新版)
《酒精性肝病防治指南(2018年更新版)》要点汇总

《酒精性肝病防治指南(2018年更新版)》要点酒精性肝病是由于长期大量饮酒导致的肝脏疾病。
初期通常表现为脂肪肝,进而可发展成酒精性肝炎、肝纤维化和肝硬化。
严重酗酒时可诱发广泛肝细胞坏死,甚至引起肝功能衰竭。
酒精性肝病是我国常见的肝脏疾病之一,严重危害人民健康。
一、流行病学我国尚缺乏全国性的酒精性肝病流行病学资料,但地区性的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我国饮酒人群比例和酒精性肝病患病率均呈现上升趋势。
部分嗜酒者或饮酒过量者会出现乙醇(酒精)相关健康问题,其中酒精性肝病是乙醇(酒精)所致的最常见的脏器损害。
二、影响因素酒精性肝损伤及酒精性肝病的影响因素较多,包括饮酒量、饮酒年限、乙醇(酒精)饮料品种、饮酒方式、性别、种族、肥胖、肝炎病毒感染、遗传因素、营养状况等。
根据流行病学调查资料,乙醇(酒精)所造成的肝损伤具有阈值效应,即达到一定饮酒量或饮酒年限,就会大大增加肝损伤风险。
然而,饮酒量与肝损伤的量效关系存在个体差异。
乙醇(酒精)饮料品种较多,不同乙醇(酒精)饮料对肝脏所造成的损伤也有差别。
饮酒方式也是酒精性肝损伤的影响因素,空腹饮酒较伴有进餐的饮酒方式更易造成肝损伤;相比偶尔饮酒和酗酒,每日饮酒更易引起严重的酒精性肝损伤。
与男性相比,女性对乙醇(酒精)介导的肝毒性更敏感,表现为更小剂量和更短的饮酒期限就可能出现更重的酒精性肝病,也更易发生严重的酒精性肝炎和肝硬化。
肝炎病毒感染与乙醇(酒精)对肝脏损伤起协同作用,在肝炎病毒感染基础上饮酒,或在酒精性肝病基础上并发乙型肝炎病毒(HBV)或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都可加速肝脏疾病的发生和发展。
三、临床诊断标准1.有长期饮酒史,一般超过5年,折合乙醇量男性≥40g/d,女性≥20g/d;或2周内有大量饮酒史,折合乙醇量80g/d。
但应注意性别、遗传易感性等因素的影响。
乙醇量(g)换算公式=饮酒量(ml)×乙醇含量(%)×0.8。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防治指南(2018年更新版)

f^_"gh"2:`4ab (2018cd6e)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脂肪肝和酒精性肝病学组,中国医师协会脂肪性肝病专家委员会关键词:脂肪肝;诊断;治疗;诊疗准则中图分类号:R575.5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1-5256(2018)05-0947-011Guidelinesofpreventionandtreatmentfornonalcoholicfattyliverdisease:a2018updateNationalWorkshoponFattyLiverandAlcoholicLiverDisease,ChineseSocietyofHepatology,ChineseMedicalAssociation;FattyLiverExpertCommittee,ChineseMedicalDoctorAssociationKeywords:fattyliver;diagnosis;therapy;practiceguidelinedoi:10.3969/j.issn.1001-5256.2018.05.007收稿日期:2018-03-01;修回日期:2018-03-01。
通信作者:范建高,电子信箱:fattyliver2004@126.com;魏来,电子信箱:weilai@pkuph.edu.cn;庄辉,电子信箱:zhuangbmu@126.com。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fattyliverdisease,NAFLD)是一种与胰岛素抵抗(insulinresist ance,IR)和遗传易感密切相关的代谢应激性肝损伤,疾病谱包括非酒精性肝脂肪变、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on-alcoholicsteatohepatitis,NASH)、肝硬化和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carcinoma,HCC)[1-2]。
NAFLD不仅可以导致肝病残疾和死亡,还与代谢综合征(metabolicsyndrome,MetS)、2型糖尿病(type2diabetesmellitus,T2DM)、动脉硬化性心血管疾病以及结直肠肿瘤等的高发密切相关。
2024代谢相关(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防治指南(全文)

2024代谢相关(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防治指南(全文)《代谢相关(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防治指南(2024年版)》是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防治指南(2018更新版)》进行的修订,主要针对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的筛查和监测、诊断和评估、治疗和随访等临床问题提出了指导性建议。
指南推荐意见一览推荐意见1: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MAFLD)是我国最常见的慢性进展性肝病,应该加强筛查和防治(B,1)。
推荐意见2:肥胖、2型糖尿病(T2DM)、代谢综合征(MetS)组分、过量饮酒、无症状性转氨酶增高等高风险人群应该筛查脂肪肝和纤维化(B,1)。
推荐意见3:MAFLD 患者应该筛查并监测肝纤维化(B,1)。
推荐意见4:合并进展期纤维化的MAFLD 患者应该筛查肝细胞癌( HCC),明确诊断肝硬化时还应筛查食管静脉曲张和肝脏失代偿事件(B,1)。
推荐意见5:MAFLD 患者应该筛查并监测MetS 组分和T2DM(B,1)。
推荐意见6:MAFLD 患者应该筛查慢性肾脏病(CKD)和亚临床动脉硬化,并评估心血管病(CVD)风险(B,1)。
推荐意见7:MAFLD 患者应该坚持参加基于年龄分层的各种常见恶性肿瘤的筛查(C,1)推荐意见8:诊断MAFLD 基于以下 3 个标准:(1)影像学诊断脂肪肝和/ 或肝活检发现≥5% 肝细胞大泡性脂肪变性;(2)存在 1 项及以上MetS 组分;(3)排除过量饮酒、营养不良、肝豆状核变性等可能导致脂肪肝的其他原因(B,1)。
推荐意见9:酒精性肝病(ALD)和其他原因脂肪肝患者有肥胖和/或T2DM、MetS 时需要考虑合并MAFLD(C,1)。
推荐意见10:MAFLD 可以与慢性病毒性肝炎等其他类型肝病合并存在(B,1)。
推荐意见11:超声显像是影像学诊断脂肪肝以及筛查和监测HCC 的首选方法(B,1)。
推荐意见12:瞬时弹性成像检测的受控衰减参数/超声衰减参数( CAP/ UAP)和肝硬度值(LSM)可以用于慢性肝病患者脂肪肝和肝纤维化的无创诊断与评估(B,1)。
酒精性肝病基层诊疗指南

药物性肝病
长期服用某些药物可能导致药物性肝 病,其临床表现与酒精性肝病相似, 但无饮酒史。
03
酒精性肝病的治疗
一般治疗
戒酒
戒酒是治疗酒精性肝病的最基本措施 ,有助于减轻肝脏负担,改善肝功能 。
营养支持
针对酒精性肝病患者,提供适当的营 养支持,包括高蛋白质、低脂肪的食 物,以满足身体需求。
生活方式调整
抗纤维化药物
对于已经出现肝硬化的 患者,可考虑使用抗纤 维化药物,以延缓病情
进展。
其他药物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 医生可能会开具其他药
物治疗。
其他治疗方式
01
02
03
04
中医药治疗
根据中医理论,可使用中药方 剂或中草药进行治疗,以调理
身体、改善症状。
手术治疗
对于严重酒精性肝病患者,如 出现肝功能衰竭或肝硬化等,
实验室检查
肝功能异常,如谷丙转氨酶( ALT)、谷草转氨酶(AST)升 高,血清白蛋白降低等。
影像学检查
超声、CT或MRI显示肝脏脂肪 浸润和/或纤维化。
诊断流程
2. 体格检查
检查患者是否有肝肿大、黄疸 、肝病面容等体征。
4. 影像学检查
进行腹部超声、CT或MRI检查 ,观察肝脏形态和结构。
1. 询问饮酒史
酒精性肝病基层诊疗指南
目录
• 酒精性肝病概述 • 酒精性肝病的诊断 • 酒精性肝病的治疗 • 酒精性肝病的预防与康复 • 酒精性肝病的基层诊疗实践
01
酒精性肝病概述
定义与分类
定义
酒精性肝病是由于长期大量饮酒 导致的肝脏疾病。
分类
酒精性肝病可以分为酒精性脂肪 肝、酒精性肝炎、酒精性肝纤维 化和酒精性肝硬化等类型。
新版酒精性肝病指南的解读及中医对策 ppt课件

1+2+5 =疑似
1+病毒感染
=酒精性肝病伴病毒性肝炎
临床诊断标准
临床分型: 1. 轻症酒精性肝病:生化、影像学和组织学检查基本正 常或轻微异常。 2. 酒精性脂肪肝:影像学符合脂肪肝标准,ALT、AST 或GGT可轻微异常。 3. 酒精性肝炎:血清ALT、AST升高和血清TBil明显增 高,可伴有发热、外周血中性粒细胞升高。重症酒精 性肝炎是指酒精性肝炎患者出现肝功能衰竭的表现。 4. 酒精性肝硬化:有肝硬化的临床表现和血生化指标的
异。
饮酒方式也是酒精性肝损伤的一个危险因素,空腹饮酒较伴有进 餐的饮酒方式造成的肝损伤更大。
Page
18
Hepatology, 2002,35:868-875. World J Gastroenterol, 2004, 10:2423-2426.
危险因素 — 饮料种类、饮酒方式
酒精摄入量日均酒精 不同的酒精饮料 消耗量≥40 g 且≥5 年, 单饮葡萄酒者比饮啤酒 和白酒者发生酒精性肝 则ALD 的发病率明显 硬化的危险性要小得多。 增加。
21
Page
Ann Epidemiol, 1997, 7:542-549.
危险因素 — 营养不良、肥胖
酒精性肝病死亡率的上升与营养不良的程度相关。 营养不良可预示酒精性肝病的患者预后不良
维生素缺少如维生素A的缺少或者维生素E水平 的下降,也可能潜在加重肝脏疾病。
富含多不饱和脂肪酸的饮食可促使酒精性肝病的 进展,而饱和脂肪酸对酒精性肝病起到保护作用。 肥胖或体重超重可增加酒精性肝病进展的风险。
最新酒精性肝病防治指南-酒精性肝病治疗含药物治疗

酒精性肝病的治疗原则是:戒酒和营养支持,减轻酒精性肝病的严重程度,改善已存在的继发性营养不良和对症治疗酒精性肝硬化及其并发症。
1.戒酒完全戒酒是酒精性肝病最主要和最基本的治疗措施侧。
戒酒可改善预后及肝组织学损伤、降低门静脉压力、延缓纤维化进程、提高所有阶段酒精性肝病患者的生存率。
主动戒酒比较困难者可给予巴氯芬口服。
乙醇(酒精)依赖者戒酒过程中要及时预防和治疗乙醇(酒精)戒断综合征(可用安定类镇静治疗)。
2.营养支持:酒精性肝病患者需良好的营养支持,应在戒酒的基础上提供高蛋白、低脂饮食,并注意补充维生素B、维生素C、维生素K及叶酸[67 69]o酒精性肝硬化患者主要补充蛋白质热量的不足,重症酒精性肝炎患者应考虑夜间加餐(约700 kcal/d),以防止肌肉萎缩,增加骨骼肌容量。
韦尼克脑病症状明显者及时补充B族维生素。
3.药物治疗:(1)糖皮质激素可改善重症酒精性肝炎患者28 d的生存率,但对90 d及半年生存率改善效果不明显。
(2)美他多辛可加速乙醇(酒精)从血清中清除,有助于改善乙醇(酒精)中毒症状、乙醇(酒精)依赖以及行为异常[72-74]从而提高生存率。
(3)S一腺苷蛋氨酸可以改善酒精性肝病患者的临床症状和血清生物化学指标。
多烯磷脂酰胆碱对酒精性肝病患者可防止组织学恶化的趋势。
甘草酸制剂、水飞蓟素类和还原型谷胱甘肽等药物有不同程度的抗氧化、抗炎、保护肝细胞膜及细胞器等作用,临床应用可改善肝脏生物化学指标。
双环醇治疗也可改善酒精性肝损伤。
但不宜同时应用多种抗炎保肝药物,以免加重肝脏负担及因药物间相互作用而引起不良反应。
(4)抗肝纤维化治疗酒精性肝病患者肝脏常伴有肝纤维化的病理学改变,故应重视抗肝纤维化治疗。
目前有多种抗肝纤维化中成药或方剂,今后应根据循证医学原理,按照新药临床研究规范进行大样本、随机,双盲临床试验,并重视肝组织学检查结果,以客观评估其疗效和安全胜。
(5)并发症处理积极处理酒精性肝硬化的并发症(例如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自发性细菌陛腹膜炎,肝性脑病和肝细胞肝癌等)侧。
酒精性肝病临床诊疗指南

酒精性肝病临床诊疗指南酒精性肝病系长期大量饮酒所致的肝脏疾病,初期通常表现为脂肪肝,进而可发展成酒精性肝炎、酒精性肝纤维化和肝硬化。
在严重酗酒时可诱发广泛肝细胞坏死或肝功能衰竭。
两周内有暴饮史者通常诱发急性酒精性肝病。
其严重程度与饮酒量、饮酒时间、遗传、性别、营养状态和伴随疾病等因素有关。
第一节酒精性脂肪肝【临床表现】多数无明显症状,部分可出现肝区疼、上腹不适、腹胀和肝肿大,少数可有黄疸。
【诊断要点】1.有长期饮酒史,一般超过5年,折合乙醇量>40g/d[饮酒量换算为所含乙醇量的公式为:乙醇量(g)=饮酒量(ml)×乙醇含量(%)×0.8(酒精比重)]。
2.除外病毒性肝炎、代谢和药物性等肝病。
3.肝功能检查基本正常。
转氨酶、GGT和碱性磷酸酶轻度升高,可伴有甘油三酯升高,高密度脂蛋白下降。
4.影像学表现符合脂肪肝。
5.肝组织学表现大多为巨泡性或巨泡性与微泡性的混合型,缺乏酒精透明小体和中性粒细胞浸润。
【治疗方案及原则】1.戒酒是唯一治疗方法。
2.肝功能异常者可酌情用水飞蓟素或还原型谷胱甘肽等。
3.治疗相关伴随疾病(如肥胖和糖尿病等)。
第二节酒精性肝炎【临床表现】轻者症状不明显,通常可有消化道症状和肝肿大等。
急性者可类似急性病毒性肝炎表现。
重者可发生肝功能衰竭。
【诊断要点】1.有短期大量饮酒史。
2.禁酒后肿大的肝脏1周内明显缩小,4周基本恢复正常。
3.约半数患者有白细胞升高,常大于10×109/L。
4.AST中度升高,常小于6倍正常上限值(ULN),AST/ALT大于2。
禁酒后血清ALT和AST明显下降,4周内基本恢复正常,即<2×ULN,禁酒前<2.5×ULN 者则应<1.25×ULN。
5.禁酒后GGT活性明显下降,4周后<1.5×ULN,或小于禁酒前40%。
6.除外病毒性肝炎,少数患者可伴病毒性肝炎,应注意鉴别。
7.影像学检查可出现肝脾肿大。
酒精性肝炎的防治

酒精性肝损伤的防治长期大量饮酒可以造成酒精性肝损伤,最终可发展成慢性活动性肝炎甚至肝硬化。
短期数日内大量饮酒,也可造成较轻的肝损伤如酒精性脂肪肝。
对有基础性肝病如慢性乙型肝炎的人来说,更要绝对禁酒,因为饮酒往往是使慢性乙型肝炎病情加重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危险因素。
脂肪肝酒精摄入过多数日内即可导致肝细胞脂肪变。
临床上多数病人无症状。
少数有右上腹部不适或可触及柔软肿大的肝脏。
酒精性脂肪肝临床上与轻度酒精性肝炎不能区别。
怀疑酒精性肝病,需做超声检查和一系列的实验室生化学检查。
80%以上的酒精性肝病患者,可检出谷氨酰转肽酶(γ-GT)、碱性磷酸酶(AKP)和平均红细胞容积的病理性升高,以γ-GT为显著。
酒精性脂肪肝在戒酒后预后良好,不需要额外的药物治疗,治疗的措施仅是严格戒酒,病变在数周内,有时几个月,可自行消失。
酒精性肝炎酒精性肝炎的临床表现多样,症状繁多,如乏力、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和体重下降等,也可有严重症状如肝性脑病、肾功能衰竭和上消化道大出血等。
常见发热和上腹部不适、黄疸,有时出现白细胞明显升高,易误诊为急性胆系感染。
伴有不同程度慢性肝炎征象(蜘蛛痣、肝掌等)和肝脏异常重大。
实验室生化检查可见γ-GT、谷丙转氨酶(GPT)升高等。
酒精性肝炎的临床经过和预后多样,脑病、腹水和肾功能衰竭等临床指标提示预后凶险。
酒精性肝炎的治疗应根据肝病严重程度而异,轻度和中度病例往往单凭戒酒可是病情好转,严重经过病例病死率相对较高,特别是同时伴有肝硬化和/或病毒性肝病患者。
代偿性和失代偿性酒精性肝炎必须绝对戒酒。
酒精性肝硬化酒精性肝硬化的临床表现是多样的,代偿性肝硬化病人可无症状或主诉轻微症状,如乏力、恶心等。
失代偿性肝硬化病人可出现与各种并发症相应的明显症状,如黄疸、腹水、水肿、出血和意识障碍。
体格检查几乎所有的病人有肝脏肿大,可见不同程度的典型肝脏--皮肤征象。
实验室生化检查与酒精性肝炎无明显区别,多见低白蛋白血症和特殊的IgA浓度升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酒精性肝病防治指南(2018 年更新版)
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脂肪肝和酒精性肝病学组,中国医师协会脂肪性肝病专家委员会
【期刊名称】临床肝胆病杂志
【年(卷),期】2018(034)005
【总页数】8
【关键词】肝疾病,酒精性;诊断;治疗;诊疗准则
防治指南
酒精性肝病是由于长期大量饮酒导致的肝脏疾病。
初期通常表现为脂肪肝,进而可发展成酒精性肝炎、肝纤维化和肝硬化。
严重酗酒时可诱发广泛肝细胞坏死,甚至引起衰竭。
酒精性肝病是我国常见的肝脏疾病之一,严重危害人民健康。
为进一步规范酒精性肝病的诊断与治疗,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脂肪肝和酒精性肝病学组、中国医师协会脂肪性肝病专家委员会组织国内有关专家,在参考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和相关诊疗共识的基础上,对2010 年制订的《酒精性肝病诊疗指南》进行修订。
本指南中的证据等级根据GRADE (表1)修订。
本《指南》旨在帮助临床医师对酒精性肝病的诊断与治疗作出正确决策,并非强制性标准。
临床医师在针对某一具体患者时,应充分了解本病的最佳临床证据和现有医疗资源,并在全面考虑患者具体病情及其意愿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知识和经验,制订合理的诊疗方案。
由于酒精性肝病的研究不断发展,本《指南》将根据需要不断更新和完善。
1 流行病学
我国尚缺乏全国性的酒精性肝病流行病学资料,但地区性的流行病学调查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