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综合性学习”教学专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年级上册“综合性学习”教学专题
,培养学生在语文综合性学习中,如何通过自主活动探究能力
语文综合性学习,作为和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四项等重的一个项目,第一次被写入课程标准中,这是新教材的一大亮点。
它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目的,以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为基础,强调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自我体验、实践、探索形成语文的综合素养。
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应予大力提倡。
”基于这一理念的指导,新教材把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与其它学科的有机沟通、课堂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作为综合性学习的整体目标,将以往教材中写作、口语交际、语文实践活动三个系统整合于综合性学习之中,并在活动过程中留给了学生一片畅想的天空。
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整体目标决定了语文综合性学习的主要方式为“自主、合作、探究”。
自主是合作、探究的基础、前提,合作是促进自主、探究的形式、途径,探究是自主、合作学习的目的。
如何通过自主活动,培养学生探究能力,这便成为语文综合性学习中一个关键性的问题。
自主活动是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有效形式。
如何通过自主活动,培养学生探究能力,我主要采用调查采访,竞赛辩论等多种方式,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进行尝试:
一、激发学习兴趣,实现自主发展;二、重视合作交流,促进自主发展;三、学会质疑问难,培养探究意识;四、启发思维求异,发展探究能力。
这四个方面之间是一个逐步深入的过程,它们在每个单元综合性学习中都有渗透,但又各有侧重点。
这与各个单元综合性学习的内容和形式的特点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的综合性学习在形式上有两种: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和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
前者把写作、口语交际整合于综合性学习之中。
这种形式的活动课规模小,层次少,让学生在比较简洁的活动中达成基本的口语交际能力和写作能力的目标,因此,在实施活动学习过程中,我主要从激发兴趣和重视合作入手,通过调查采访的形式,实现和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
相应的课题有《这就是我》、《感受自然》、《我爱我家》。
而这册书中的另外三个单元综合性学习的形式却与此不同。
它们以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习惯为主要目标,在为学生提供一个母课题的前提下,又设计了若干层次的子课题,倡导学生发挥自主精神,自行设计,自行组织,自行探究,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搜集、筛选、整理资料的能力。
因此,我把培养发展的重点放在了质疑问难,力求创新方面,采取竞赛辩论的形式,培养学生探究意识,发展学生探
究能力,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
这两种形式的综合性学习在本册书中交错出现,不仅保障了学生学习精力的科学分配,同时也保证了综合性学习的质量。
下面我就结合每个单元综合性学习的特点,谈谈我在语文综合性学习中,通过自主活动,培养学生探究能力方面的一些初步尝试。
这就是我
活动课目标的制定:
《这就是我》是人教版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一次综合性学习,对学生来讲这是一种全新的学习体验。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为学生将来的学习生活开启了一扇心灵的窗户,营造了一个良好的自主活动氛围首先从这堂活动课开始。
因此创造自主活动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实现自主发展,成为本堂活动课最主要的目的。
根据综合性学习的要求,结合本单元的特点,我确定了以下活动目标:
1、建立积极的课堂环境,使学生有情绪上的安全感,用普通话口齿清楚地介绍自己,发言时态度大方。
2、建立一个温暖的、学生彼此接纳的、相互欣赏的学习场所,让学生懂得欣赏自己,学会欣赏别人,团结互助,营造和谐、友爱的氛围。
3、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的自信心,乐于给予学生他们需要或渴望的额外帮助。
4、初步引导学生自主选择活动内容、确立活动目标,能够从多个角度全方位认识自己,对自己作出较为科学的评价。
活动实施过程(案例描述):
一、设氛围,激发兴趣,引导学生自主选择活动内容、确立活动目标。
1、激趣:给学生带去一份包装精美的小小的礼物——镜子。
不出声地打开它。
你看到了什么?你认识他(她)吗?你了解他(她)吗?仔细观察,用心思考,用自己的笔写下你对他(她)的认识。
准备后交流。
2、引导:你觉得对自己的认识够全面了吗?你还想通过哪些渠道认识自己,加深对自己的了解?(父母、朋友、老师……)你想或你能通过哪些方式表现自己,展现自己的风采?(唱歌、跳舞、诗朗诵……)
3、总结: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进行归纳总结,布置活动课准备任务。
二、准备阶段。
1、开学第一周让每位学生的父母写一篇文章,说说自己的孩子。
题目为《谈谈我的儿子(女儿)》,谁写的就署谁的名字,并把文章放在信封里,交学生带回来。
2、第二周同学们开始熟悉了,就让他们自由组合(5、6人左右,视班级具体人数而定),可以凭兴趣相同成组,也可以兴趣不同,取长补短,全面发展。
3、要求同学们做以下三项准备工作:
①展示自我风采。
把自己最独特、最好的一面展示给大家看。
②展示小组特色。
以小组为单位,搜集资料、图片或其它,展示小组的特色。
③留心观察身边的一位同学,发现他(她)身上不易被人发觉的闪光点,真诚地加以赞扬。
4、选好活动展示课的主持人,教师协助主持人定时了解同学的准备情况,并据此制定和调整活动展示课方案。
5、准备照相机,拍摄展示过程中的精彩瞬间。
三、汇报阶段参考:
1、我就是我(个人上台展示自我风采)
①各有各精彩:说说自己的血型、星座、名字的由来、最喜欢的和最不喜欢的等内容,由学生自己定。
②请为我鼓掌:学生展示自己最擅长的。
③答记者问:回答同学提出的各种问题。
④真心面对面:教师自我展示。
2、快乐在线(展示小组特色)
比如:
①舞蹈:快乐女孩
②相声:快乐学堂
③歌曲:童年
④诗组朗诵
⑤小品:学习风波
⑥游戏:快乐数学
……
3、来自心海的消息(欣赏别人)
①同学们纷纷上台,热情赞扬身边同学的闪光点。
②猜猜他(她)是谁。
(从学生的随笔《猜猜他(她)是谁》中挑出几篇有代表性的文章让大家猜一猜。
)
4、点滴真情(公开家长的信)
①让孩子了解自己在父母心中的形象,体会父母的拳拳爱心,殷殷希望,以及存在的不足。
②谈谈自己听完父母信后的感受。
(备注:在第一次活动展示课中,教师应积极协助学生,将学生准备的东西贯串成一个整体,突出活动课主题,在活动课的影响下,使写作成为学生自发的要求,成为学生自主的
行动。
)
四、课后延伸:
1、布置班级“语文活动课展示”阵地。
展示活动过程中的个人风采。
2、有意无意地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审视,自我省察,书写“我”之续集《我变了》、《我的过去式和现在式》等等。
3、评出活动课中表现突出者作为下期活动展示课的主持人。
案例分析:
《这就是我》综合性学习的成败在于学生对综合性学习的兴趣是否产生。
古人说:“教人未见其趣,必不乐学。
”只有当学生对其学习内容产生兴趣,才会乐意去学,才会去积极思维。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
”兴趣是学生学习最好的老师。
没有兴趣的学习是枯燥的,更谈不上自主了。
如何挖掘教材中的趣味因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深化课堂教学改革的突破口,也是学生由被动向主动学习的重要标志。
因此,我设计了以上环节:1、送礼导入,激发兴趣。
2、带入情境,引导创新。
3、自由组合,自主选材。
4、自我展示,培养兴趣。
教师在教学中“应强调以各种不同的兴趣为基础,把引起学习者的兴趣作为其重要任务之一。
因为津津有味的学习才能学得既快又好。
”(心理学家赫尔巴特《心理学教科书》)
相关链接:
1、《这就是我》写法指导。
①自由地表达和宣泄。
既然我们每个人眼中的世界都是不一样的,那么就让这世界缤纷起来吧。
不必拘泥于某种固定的模式,不必害怕出格,我们要的就是打破框框,摧枯拉朽。
我们是活生生的有个性、有思想的人,而不是在一个机床上“复制”出来的规格相同的“零件”。
我们要真实地表现自己的个性,写“我”的内心世界,写“我”的真情感悟。
不是用“笔”去写,不是要“做文章”,而是用“心”去写,是交流,是诉说。
②写出真实的经历,传达真实的情感。
贝多芬说过:“我是一个为了‘真’,连‘美’也可以牺牲的……只要是‘真’的,也就是‘自然的’,是‘好’的,而且我也认为必然是‘美’的。
这就是我的美学。
”
真实的才是最美的,是最能激发你的灵感与激情的,也是最能打动读者的。
③选择新颖的角度:多角度介绍自己;突出某一方面的特点;从自己的兴趣爱好入手;从自己的外貌特点入手;用别人的一些评价来多角度地刻画自己;正话反说,寓褒于贬。
④描绘独特的经历,抓住真切的感受。
要描绘属于自己的、独特的生活经历或心灵历程,注意捕捉自己的真切感受,要相信自己的感受,抓住不放,不要让它被他人同化或被自己的杂念淹没了。
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头脑去思考,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
⑤表达特定环境下的心境。
不要为了叙事而叙事,为了写景而写景,要在叙事与写景中表达自己特定的心境。
只有这样,文章才能做到以情动人。
⑥展现富有个性的语言。
要逐步形成自己的语言风格,或如行云流水般的流畅,或弥漫着浓郁的书卷气,或包含激情,或深沉委婉,或清淡朴实,或清新自然……
(选自《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03年第五期53页)
漫游语文世界
活动课目标的制定: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的第二单元综合性学习活动课是《漫游语文世界》,在内容上它强调语文和生活之间的密切联系。
在活动形式上它要求学生走出书本,走进生活,用课堂内学到的知识、方法去观察社会,观察生活,去搜集生活中应用语言的各种鲜活的或错误的例子,去感受语文的“博大精深”,了解语文学习的资源和运用语文的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这是在语文学习中沟通课堂内外、学校内外的联系的初步尝试。
所以此次综合性学习时间安排需要一个比较长的阶段,而不是一堂独立的课。
它是关于一个专题的研究性学习。
它的最终目的是在激发学生兴趣,实现自主发展的基础上,重视合作交流,将自主发展引向深入。
综上所述,我将此次综合性学习的活动目标制定为以下几点:
1、引导学生搜集家庭、学校和社会生活中的最新鲜、最活泼的语言现象,沟通课堂内外,引导学生注意生活中的语文现象,使学生充分认识语文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2、通过此次活动,使学生认识到合作的重要性。
在学习过程中,进一步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精神。
3、引导学生多角度观察生活,发现语文世界丰富多彩的表现形式,写出自己对社会生活中语文运用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
4、运用信息技术上网游览、查询、筛选资料,用Word、PowerPoint制作演示文稿,应用BBS发帖子。
活动实施过程:(案例描述)
一、个体活动。
教师和活动展示课主持人各自制定活动方案,其余同学为本次活动出谋献策。
(可以是整体的活动策划,也可以是具体的活动内容)
以下是教师活动方案初稿:
1、提出学习要求,收集言语材料
①分组:根据学生的生活环境和兴趣爱好,由学生自由组合,以小组为单位,也可以以个人为单位进行。
暂定分成八个小组,推选小组长,并根据课文要求,确定研究对象。
如:a广告集锦;b校园风;c口语荟萃;d街头巷尾;e网络语言;f网上妙语;g歇后语;h 对联……
②收集:学生利用放假、双休日时间,走向社会,在读书看报,上网与人聊天,访谈,
看电视,逛商场时收集材料。
(各组学生以收集本组材料为主,兼顾其他。
)
2、筛选整理收集到的资料。
①自己筛选整理收集到的资料并把它制作成读书卡;
②小组交流自己的读书卡;
③查阅资料:通过网络、图书馆各种途径查阅有关资料,为分析研究所收集的材料作准备(也可从资料中选用一些有关的作为本组材料的补充)。
3、分析研究
①由组长组织组内同学讨论,对所收集的材料进行分析。
②各组学生根据讨论意见,形成书面材料,制作成课件,并推荐发言代表。
(小组同学每人负责完成一个环节)
4、成果展示。
课堂上,由各组代表作主要发言,其他同学作简要补充,利用多媒体技术,向各组介绍本组成果(形式多样)。
5、活动延续
课后发动各小组学生进一步充实收集研究的内容,并自行题字、插图、设计封面编辑成册,作为成果在班上展览,并以此次活动为主题出一期墙报。
二、合作交流。
教师和活动课主持人结合同学们的建议商讨制定活动课设计方案,互相学习,取长补短。
在师生合作交流过程中,学生认为老师的方案指导性强,目标明确,条理清晰。
而同学们寻找的资料虽然比较凌乱,但比较具体,有些点子很独到很有创意。
综合上述几点,主持人制定出以下活动方案:
‚漫游语文世界‛综合性活动课设计方案(修改稿)
温州实验中学初一(12)班虞川颖
活动准备:
㈠分配小组
1、以6人小组为单位;
2、推选一名小组长——组织领导该队同学,做到均匀分配工作。
㈡收集材料:
1、各小组自主确定探究目标。
如:‚广告集锦‛(收集如今流行的经典广告词)
‚校园风‛(收集校园中同学间的时尚新词)
‚口语荟萃‛(收集各地具有代表性的语句)
‚街头巷尾‛(收集各店名、招牌或街头的‚温馨标语‛)
‚网络妙语(收集网络、短信上的经典作品)
‚对联艺术‛(收集著名对联,生活对联及对联常识)
‚歇后语‛(收集古今歇后语并理解其意)
‚荧屏别字‛(寻找荧屏中出现的错别字并正确改正)
……
2、以各种形式(上网、阅读书籍、寻问长辈、观察生活等)收集资料进行整理研究。
㈢形式转换
1、可制作成演示文稿,进行成果汇报。
时间控制在3分钟左右。
2、可改编成小品、相声等艺术形式进行表演。
时间控制在5分钟之内。
3、更提倡‚自主转换‛以表现本队活动成果。
㈣备注:
1、主持人定时向各组组长了解同学们收集处理资料的情况,并据此制定调整活动展示课的节目表。
2、教师协助主持人修改活动展示课中的串词,对各小组在活动准备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的指导。
在活动展示过程中,准备一部照相机,拍摄活动展示课中的精彩瞬间。
活动展示:
㈠主持人以导游的身份致开场词。
如:‚漫游语文世界从生活点滴起步。
今天,让我们踏上旅行之途,去观赏语文世界的美景。
第一站……‛
㈡具体节目安排:
节目1:‚汇报台上之‘广告集锦’‛(展示)
汇报者:第一小组组长(员)
内容:列举如今流行的经典广告词并进行评价。
如:‚贝贝依依,妈妈的爱意‛。
此广告词充满了童真童趣,突出了妈妈对孩子的爱而且押韵,语句简单,让人朗朗上口。
节目2:‚小别字,大笑话‛(小品)
表演者:第八小组
内容:将荧屏上的错字与实际生活相结合,突出了荧屏错别字对我们学习语文的危害,引起我们的重视。
节目3:‚汇报台上之‘网络妙语’‛(展示)
汇报者:第一小组组长(员)
内容:列举各种网络、短信的经典语句,特别是那些幽默的同时又能引发大家思考的,在写作用语方面为我们提供借鉴。
节目4:‚模仿秀之‘各地口语’‛(模仿)
表演者:第三小组
内容:对各地具有代表性的语句进行模仿。
如东北腔、四川话、温州词等。
节目5:‚风拂校园‛(相声)
表演者:第二小组
内容:介绍校园中一些同学常说的时尚新词。
如‚帅呆了‛、‚晕啊‛、‚哇噻‛等,有序地联串在相声中,绘声绘色地进行表演。
节目6:‚汇报台上之‘街头巷尾’‛(展示)
汇报者:第四小组组长(员)
内容:用照相机拍下各店店名、招牌、路边的标语。
如‚留下笑声,别留下脚印‛‚请不要打扰小草睡觉‛‚一点温柔,一片绿茵‛等。
节目7:‚智力考场‛(游戏)
表演者:第六七小组。
内容:出题考大家。
如‚带着喇叭坐飞机——(吹上天)‛对联有哪些基本特征(字数相同,词性相对,结构相应,节奏相合,平仄相协,意义相关等)‚刀子嘴,豆腐心‛等。
㈢主持人致结束词:‚在这次语文活动中,各小组的精心准备,创意表演给大家带来了欢笑、沉思、感悟……尤其是‘智力考场’挑起了大家学习语文的兴趣,展现了同学们平时积累的成果,体现了语文世界的多样性和趣味性。
相信只要大家仔细观察生活,就会发现语文世界中更多丰富多彩神奇美妙的景点。
让我们在语文中学会生活,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
㈣教师发言
活动延伸
1、将各小组所收集的资料综合在一起,精心编辑成册。
2、布臵班级阵地,即将活动课中的优秀成果展示出来,供大家课余时间欣赏并加深印象。
3、将活动课中拍摄下的精彩瞬间标上生动活泼的解说词展示出来,让同学们看看自己的风采。
案例分析:
合作学习的倡导者认为:“在一个理想的课堂里,所有的学生都应能学会如何与他人合作,为趣味和快乐而竞争,自主地进行独立学习。
”自主学习的最高形式是探究学习,合作学习是进行探究学习的重要组织形式。
在学习任务相对复杂的《漫游语文世界》语文综合性活动中,更应重视学生间的合作与交流。
“水尝无华,相荡乃成涟漪;石本无火,相击而生灵光。
”学生间的合作交流往往能拓展学生的思维,击发思维的火花,深化他们的认识。
学生间的合作学习充分发挥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张扬了学生的个性。
相关链接:
1、作文。
两类作文题,任选一题:
①结合这次语文调查经历,以“从生活中学语文”为话题写一篇记叙文。
②针对这次调查中发现的不纯净的语文现象,发表自己独到的见解。
题目自拟。
2、写作指导。
①选准切入点。
一般来说,切入点要小一点、新一点,要用别人之所未用的角度和材料,以求文章在“实”和“新”上有过人之处。
②充分利用手头资料。
写记叙文,要侧重于生动描写生活中丰富多彩的语文现象;写议论文,要有理有据地陈述自己的观点。
③注重语言表达的个性化。
可根据所选语言现象的特点和自己文章的主题来设计作文的风格,要善于化用鲜活的生活语言。
(选自《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03年第六期第50页)
3、活动评价。
活动评价着重于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对学生的积极参与和自主合作要给予充分的肯定。
活动评价以学生的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为主。
感受自然
活动课目标的制定:
《感受自然》是七上教材第三单元的综合性学习。
这个单元以人与自然组织课文,有描写四季景物的,有述说个人对自然的独特感受的,这些都为学生感受自然打下基础。
该单元的综合性学习就以“感受自然”为主题,展开活动,在阅读教学的基础上,继续对学生进行“亲近自然、善待自然”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熏陶。
因此,我确立以下教学目标:
1、培养热爱自然的感情,体验自然,陶冶情操。
欣赏自然中的诗情画意。
2、学会观察,能抓住景物的主要特征;能通过联想和想象加深对自然的理解,实现与自然的沟通。
3、学会在观察和欣赏过程中与别人交流,把观察的景、物和内心感受说给别人听。
内容、语言要有一定的感染力。
活动实施过程:一、课前准备
学生自己准备一张自己最喜欢的大自然景色的图片或者是相片,可以是自己曾经见过的,也可以是自己想象出来的,然后把它画下来,用图画的形式展现出来。
二、活动过程
㈠联系本单元的学习,在优美的音乐声中导入。
导入语:轻轻地闭上你的眼睛,回首这段时间我们在大自然中的次次漫行。
那里有迷人的景色,那里有物的话语……色彩斑斓的大自然给了我们美的享受和愉悦,也给我们留下了美好回忆。
请你告诉我,此时在你眼下浮现的是怎样一幅情景。
(可以是课内的,也可以是课外的。
)㈡学生上台展示他/她的图片,用自己的语言描绘图片。
过渡语:在优美的音乐声中,同学们通过想象为我们描绘了自己心中的美景,在描绘的过程中不自觉地流露出对大自然的向往之情。
不知刚才同学的描述有没有引起在座各位的共鸣。
你们是否曾经到过这样的地方,曾有过和大自然亲密接触的经历?(请和大家一起分享你的经历。
)
1、先将图片展示,让其他同学说说对画面的感觉。
每个人审美观不同,所以也会有不同的感受,答案多样化,能让学生有不同的感性认识。
而不是千篇一律。
2、然后请那位出示图片的同学跟大家描绘下他/她的最爱。
其他学生在听的过程中,注意表述同学的语句意思表达、修辞的用法、想象力等方面运用,在台上同学描绘完后,就这些方面进行评价。
然后再给台上同学自我评价。
3、最后老师再进行一两句简明的评点。
㈢借助多媒体手段,创造情景,深入体会自然。
1、播放一段鼓浪屿四季风光的录像。
2、结合画面请学生说说他们最喜欢哪个季节,为什么。
㈣玩游戏。
游戏规则:先选择12位男女学生(男女各半)当风,男女相间紧挨着站成一圈,面都朝里,左腿向前弓,右腿向后蹬,双臂向前伸出,微屈,手掌直立,掌心向前。
再另选一名同学(男女不限)当‚草‛,站在圈子中央,双手交叉抱在胸前,身体站直。
游戏开始时,‚草‛闭上眼睛,大声说:‚我叫×××,大家都准备好了吗?‛‚风‛们大声答道:‚准备好了!‛‚准备好了,我就倒了!‛‚倒吧!‛于是‚草‛直挺挺地慢慢向后倒去,‚草‛后面的‚风‛马上将他托住,轻轻地将‚草‛向旁边的‚风‛推去,下一个‚风‛接住后又轻轻地将‚草‛推向旁边的同伴……整个过程中,‚草‛的身体要始终直挺着,脚也不能挪动,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