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目的论角度分析汉语交通公示语的英译
目的论论文公示语论文:目的论视角下公示语英译策略探讨
目的论论文公示语论文:目的论视角下公示语英译策略探讨摘要:本文在功能目的论的视角下,从公示语的语用功能、语言特点和交际目的,探讨公示语的英译原则和策略运用,以提高公示语的英译质量。
关键词:目的论;公示语;英译一、引言随着国际交流活动日益频繁和深入,公示语的英译成为关注的热点。
公示语是“指公开面对公众,告示、指示、提示、显示、警示、标示与生活、生产、生命、生态、生业休戚相关的文字及图形信息。
”[1] 双语公示语是对外沟通的窗口,是国际化大环境建设的一部分。
但目前国内公示语的英译状况不容乐观,翻译错误、蹩脚译文以及不规范现象触目可见,如“游客止步”译为“no visitors”,“禁止喧哗”译成“don ’t make noise.”。
还有一些望文生义,牵强附会的“死译”“硬译”现象,如:“小心滑倒”;“先下后上,文明乘车”竟然译为“be careful with slippery ”;“after first under on, do riding with civility. ”令人匪夷所思。
使用双语公示语的本意是展示国家和城市人文形象,使对外信息流通顺畅,而诸如此类的英译只会适得其反。
公示语用途广泛,涉及面广,“在规范社会行为,调整人际关系、威慑犯罪、激情励志、构建和谐社会方面意义重大。
”[2]本文以功能目的论为指导,根据公示语的功能特点,语言风格和交际目的,探讨其翻译策略和方法,以提高公示语的英译质量。
二、目的论简述20世纪70年代,德国功能派翻译理论家汉斯·弗米尔提出了功能派的核心理论——目的论。
其主要观点是:翻译方法与翻译策略必须由译文预期目的或功能决定。
该理论摆脱了传统翻译理论“忠实”、“等值”的束缚,确定了翻译应遵循的三个法则:目的法则、连贯法则和忠实法则。
其中,目的法则是首要法则,即任何翻译行为都是有一定的目的。
[3]目的论重视文本的功能性,强调文本的翻译目的。
提出为达到译文的交际目的,译者可不拘泥于原文,可根据需要对原文进行调整、删减或改写。
从目的论角度看公示语的汉英翻译
从目的论角度看公示语的汉英翻译作者:赵越来源:《新课程学习·下》2015年第03期摘要: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国际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我国各个城市内部的公示语汉英翻译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公示语的汉英翻译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已经给整个城市的魅力值造成一定的影响。
从目的论的具体含义论述入手,分析了在目的论指导下的公示语汉英翻译,供相关人士参考,以更好地提升我国城市内部的公示语汉英翻译水平。
关键词:目的论;公示语;汉英翻译;角度分析公示语是指面向公众的提示、显示及指示,其内部含有与人们日常生活、生产等活动息息相关的内容。
同时,随着国内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国内外国人士的不断增多,公示语在人们日常生活中扮演的角色将会越来越重要,其应用的范围也越来越广,所包含的内容也越来越丰富,在一定程度上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及生产活动中必要的组成部分之一。
此外,随着公示语在大中型城市的广泛应用,城市内部的公示语在某种情况下已经组成了我国留于外国人士的第一印象。
因此,从目的论的角度看公示语的汉英翻译分析研究有着较大的理论和公示语汉英翻译实际意义。
一、目的论具体含义目的论在整个功能派翻译理论当中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是整个功能派翻译理论的基础性理论。
其最早是由德国著名的翻译学家雷斯与付米尔于20世纪80年代提出,其在很大程度上摆脱了传统的等效翻译理论的对已英汉翻译的约束,以整个语言翻译的目的入手,将整个翻译工作放置于文化与理论相结合的环境当中,为整个世界内容各种语言之间全面地实现高效及准确的翻译起到了开辟性的作用。
在采用目的论进行翻译时,其将整个语言翻译的过程认知为一种跨文化交际的行为,整个翻译工作的目的就是为准确地实现跨文化的交际工作,这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长期的存在与翻译界意译与直译之间的矛盾。
在目的论翻译指导思想的指导下进行相关的翻译工作时应该严格握好语言翻译的语内连贯和语际连贯的原则,其强调在翻译过程中应从对方的语言习惯入手,不需要全面地按照忠实法则进行翻译。
“目的论”视域下的汉英公示语翻译
超 车 ”以及环 保 型标识语 “aeWa r 约 用水 ” , Sv t 节 e 等均 体 现 了语际 连 贯, 简洁 明了 , 同时也准 确体现 了公式语 的功效 。 2“ ) 连贯法 则 ” 要求 考 虑译 语 可 接受 性 , 的语 语 言特 色 和 文化 背
3 2实例 分 析 . 1 按 照 “ 实 法 则 ” 忠 于原 文 形 式 的 “ uie e t 商 务 中 ) 忠 , Bs s Cnr ns e 心 ” “ in o n e 车厅 ” “ a i 停 车处 ” “ oO e a i 禁止 、 Wa i L u g 候 tg 、Pr n kg 、 N vr k g t n
景 因而被 置于重 要位置 。
首先 在语言 使用上 , 汉英词 语组 成顺序 、 句子结构 都有不 同。“ 前
方学 校 ” 译为 S h o A e d ae d c ol h a , a 放在 s ol 后 ; 型 的中文 “ 漆 h c o之 h 典 油
未干 ”中尽管修 饰词 “ 干” 未 在后 , w t 但 e在词 组中作 为一 个前 置修饰
坝 代 教 胄
“目的 论 ’ 域 下 的 汉 英 公 示 语 翻 译 ’ 视
吴 云 欧 阳 婷 ( 南京 信 息 工 程 大 学 语 言文 化 学 院 江 苏 摘 南京 2 04 ) 104 要 : 文 总 结 了 国 内汉 英 公 示语 翻 译 研 究 背 景 及 现 状 , 翻 译 目的 论 角度 探 讨 了 目的 论 三 大 法 则在 此 领 域 的 指 导 意 义和 检 验 功 本 从
众 家讨论 的 中心 , 这其 中 , 目的论崭 露 了头 角 。
从目的论视角看公示语汉英翻译的开题报告
从目的论视角看公示语汉英翻译的开题报告开题报告题目:从目的论视角看公示语汉英翻译一、研究背景公示语是一种在社会生活中广泛使用的语言形式,其主要目的是向公众传达特定信息以实现某种特定目的。
在现代社会中,公示语的使用频率越来越高,其中汉英翻译的公示语更是牵涉到国际交流的方方面面。
虽然目前汉英翻译技术已经比以前更加成熟,但仍存在着一系列的不足之处。
因此,本研究旨在从目的论视角出发,探讨公示语汉英翻译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
二、研究目的通过研究公示语汉英翻译,本研究的目的如下:1. 分析公示语的目的和发送者所追求的特定目标,探讨公示语编写者在语言表达上的战略选择,为汉英翻译提供更加准确、生动、有效的翻译策略。
2. 探究不同功能的公示语及其翻译对翻译质量的影响,为翻译工作者提供更加科学的选译思路。
3. 通过案例分析汉英翻译中常见的问题,如语义负载、语用意义、文化差异等问题,为解决这些问题提供可行的途径。
三、研究内容本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公示语的类型和目的2.公示语汉英翻译的策略3.公示语翻译中的语法结构、语义负载、文化差异等问题4.语料库分析,从实证角度探讨公示语汉英翻译的翻译效果四、研究方法本研究将运用目的论、对比翻译、文本语料库等方法,对公示语汉英翻译中的翻译问题进行分析和探讨。
在具体研究过程中,将收集和整理大量的案例和语料,并基于语料库实证分析公示语翻译中的问题。
五、预期成果通过本研究,预期能够解决公示语汉英翻译中的难点问题,为汉英翻译工作者提供更加有效的翻译策略和技巧。
同时,还能够为公示语的编写者提供精准的信息传递方式,并在跨文化交流中保持信息的准确性和通达性。
从目的论角度看公示语的翻译
从目的论角度看公示语的翻译公示语的双语化已经成为国际旅游目的地以及城市国际化的必要部分和重要标志,但是公示语译文却存在诸多不足。
本文通过分析当前公示语汉英翻译中存在的问题,指出目的论的三个法则有助于对公示语原文的正确理解,也有助于翻译出最恰当而简洁的译文。
标签:公示语;目的论;翻译失误引言了解一个时代、一个社会、一个国家或一个城市的风貌,往往从这个时代、社会、国家或城市的语用水平中获得初步的印象(何自然,1997)。
而公示语就是社会用语中较为独特的应用文体,向人们传达提示、提醒、警告、请求等意图,被广泛应用于各种公共设施以及具有公共意义的职务、职称等(北竹、单爱民,2002)。
一、公示语的功能特色及现状公示语是一种应用于公共场合的特殊语言现象,主要起到服务公众,规范公众行为的作用。
它是“一种公开和面对公众,告示、指示、提示、显示、警示、标示与其生活、生产、生命、生态、生业休戚相关的文字及图形信息”。
公示语通常言简意赅,具有指示性、提示性、限制性、强制性四种应用示意功能。
(戴宗显、吕和发,2005)它是一个国际性的概念,其应用范围非常广泛,大到公共设施,小到大街小巷,已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个部分,作为“城市面容”的公示语汉英翻译研究正日益成为一个严肃的课题。
二、翻译的目的论及应用目的论简介目的论(skopos theory)是功能派翻译理论(functionalist approach)中最重要的理论。
它由两位德国著名的翻译理论家弗米尔(Hans. J Vermeer)和雷斯(Katherina Reiss)创立于20世纪80年代。
(1)目的法则目的论将“行为理论”(action theory)引入翻译理论中,认为翻译是一种行为,一种跨文化的交际行为。
任何一种行为都有其自身的目的,翻译行为所要达到的目的决定了翻译所应采取的方法策略,这即是目的论的首要法则——目的法则(the skopos rule)。
目的论视角下英汉公示语对比及翻译策略——以日照市公示语翻译为例
- 224-校园英语 / 翻译探究目的论视角下英汉公示语对比及翻译策略——以日照市公示语翻译为例曲阜师范大学翻译学院/朱玉雨【摘要】公示语的应用是全球性的。
本文以目的论为指导,着重分析英汉语公示语的差异,并主要分析日照市汉语公示语英译的典型错误,据此概括公示语翻译的原则,提出公示语翻译的方法,即直译法,意译法和套译法。
【关键词】目的论 对比分析 翻译错误 翻译方法一、引言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国际交流与合作的日益广泛,公示语在跨文化交际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
然而,如今的公示语英译死译、误译现象十分严重,这不仅影响对外交流,而且有损城市形象。
本文将立足于英汉语公示语的差异,以日照市公示语翻译实例为研究对象,从目的论的角度分类探讨公示语翻译策略。
二、公示语的特点及功能公示语属于社会用语,具有言简意赅的特点。
粟长江(2003)按照英文公示语的习惯用法将公示语归纳为四个方面的特点:一般全用大写,不用句号;多用名词短语及动名词短语;有时使用祈使句;有时还使用非常正式的文体等。
此外,公示语常见的句型为祈使句或省略句。
汉语公示语在语言上,常具有结构对称的特征,有些还注重尾韵,读起来朗朗上口;在文化上,往往涉及中国社会特有的道德规范、礼仪习俗、社会现象等。
由于汉语形式多样,语言内涵丰富,汉语公示语英译时总会出现很多问题。
公示语的功能,概括起来主要有两种:信息功能和祈使功能。
其中,具有信息功能的公示语使公众生活更加便利,具有祈使功能的公示语旨在规范和约束公众行为。
三、目的论目的论是由功能派创始人凯瑟琳娜•赖斯(Katharina Reiss)和弗米尔(Hans J.Vermeer)提出,目的论认为,翻译实际是一种有目的的跨文化交际行为。
目的论的三原则中,首要原则是目的原则,即翻译过程受翻译目的和翻译意图影响;其次是连贯原则和忠实原则。
连贯原则强调译文的可读性和可接受性,必须达到语内连贯的标准,并且具有实际意义;忠实原则不是盲目地忠实于原文,而是要求原文与译文保持语际一致和语义对等。
从目的论出发谈汉英公示语翻译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SCI-TECH INFORMATION DEVELOPMENT&ECONOMY2009年第19卷第18期公示语是指公开和面对公众告示、指示、提示、显示、警示、标示与其生活、生产、生命、生态、生业休戚相关的文字及图形信息。
公示语的应用范围极其广泛。
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以及改革开放政策的进一步深化,中国与世界各国的经济合作日益增多,国际交流日趋频繁,中国及中国文化逐渐受到来自世界各地的外国友人的青睐。
为了方便他们的衣食住行,许多像北京、上海和广州这样的大城市和旅游城市都使用了汉英双语的公示语。
尤其是在公共场所,如地铁、车站、机场、加油站、游船码头、票务中心、博物馆、名胜古迹、体育馆、高尔夫球场、健身中心、商场、超市、餐厅、酒吧、酒店、剧院、医院、教育机构等,公示语存在于生活的方方面面,彰显着城市对外开放的形象和文明程度。
但目前我国公示语的翻译状况却无法令人满意,错译、语法不通、拼写错误、违反习惯说法等问题屡见不鲜,有些译法甚至传为笑谈,严重影响了我国的国际形象。
究其原因,主要是以往的研究大都停留在微观层面上的数据收集和标示纠错阶段,而没有深入到从宏观高度上用一个可行的理论系统去指导公示语翻译。
在这种情况下,找到切实可行的方法和策略来解决公示语翻译中的问题已经成为当务之急。
本文以功能翻译理论框架下的目的论为导向,试图从一个新的角度研究公示语的英译。
1弗米尔的目的论目的论(Skopostheorie)是由两位德国著名的翻译理论家汉斯·弗米尔(Hans.J Vermeer)和凯瑟琳娜·赖斯(Katharina Reiss)于20世纪80年代共同创立的。
它将Skopos(希腊语,意为“目的”)的概念运用于翻译的理论,其核心概念是:决定翻译过程的最主要因素是整体翻译行为的目的。
Skopos这一术语通常用来指译文的目的。
作为功能主义翻译理论的主导理论体系,目的论认为翻译是以目的语文本及其所在的目的语文化为导向的一种翻译行为,强调译文预期功能的实现。
从目的论看公示语的汉译英
从目的论看公示语的汉译英摘要:英文公示语的使用是一个城市国际化的重要标志之一,作为一种特殊的文本形式,公示语具有极强的功能性和交际性,现实中的公示语翻译必须立足于这一特点。
本文旨在运用目的论来分析公示语汉译英中的错误例子,提出公示语的翻译必须尊重目的语的文化背景和表达习惯。
关键词:公示语目的论文化1.引言公示语是指在公共场合出现的起提示、指示或者警示等作用的符号或者文字。
它属于社会用语范畴,被广泛运用于各种社会交际场合,包括道路、交通设施、建筑物、旅游景点等等。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国内许多城市都在迈向国际化,公共场合使用英文公示语的现象日益频繁。
作为一种特殊的语言形式,公示语与我们的生产和生活环境紧密相连,从中可以看出一个城市的精神和文化内涵。
通常情况下,公共标志的语言水平的高低可以反映出一个城市发达与否。
目前,我国各大城市的公示语汉英翻译或多或少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在北京奥运会和上海世博会期间,相继成立各专业委员会,同时也建立了“全国双语标识路牌纠错协作网”等网站,目的在于指导如何规范公示语翻译,因为公示语翻译质量的参差不齐不仅会给外国人带来不便利,还会给一个城市的国际形象带来负面影响。
本文以弗米尔的“目的论”的指导,采取文本分析的方式,例举并分析公示语汉译英中的错误例子,尝试性提出公示语翻译的策略。
2.目的论作为德国最具影响力的一大译学流派,目的论于20 世纪70 年代末发展起来,代表人物-- 弗米尔在《普通翻译的理论框架》一文中首次提出翻译不能只看重形式,而应该注重文化与交际功能的目的论。
目的论学派认为:翻译不仅仅是一个转码过程,而是“种人类行为”。
人类行为都是具有目的性的,因此,有别于传统翻译理论对原文本的注重,目的论的主要关注点在于目标文本。
目的论有三大法则:2.1目的法则根据“目的决定手段”原则,翻译活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目标文本用户的情况和他们所处的文化背景。
进行任何项翻译活动之前,译者都必须立足于客户或者目标文本使用者的感受,也就是说,译者使用的翻译策略不是参照原语环境,而是必须依据目标文本的用户所处的文化背景而定。
从目的论角度分析公示语的汉英翻译
从目的论角度分析公示语的汉英翻译【摘要】公示语,作为一种交际工具,是一种面向公众,承载着必要和有效信息的语言。
然而,公示语误翻随处可见。
本文将从目的论角度出发,分析公示语误翻,进一步阐述公示语英译方法。
【关键词】目的论公示语方法1. 引言随着我国国际影响、经济实力的提升,公示语即赶上时代潮流,城市双语公示语更是“城市的脸孔”,是给所有到来华的外国人士留下第一印象的名片,公示语英译水平的高低作为文明标志直接反映一个国家国际化水平的高低。
但目前我国公示语的翻译状况却无法令人满意,误译,漏译随处可见,有些译法甚至传为笑谈,严重影响了我国的国际形象。
在此情况下,找到切实可行的方法来解决公示语翻译中的问题可谓当务之急。
2. 目的论“目的论”是由德国翻译理论家汉斯?弗米尔和凯瑟琳娜?赖斯于20 世纪80 年代共同创立的。
其主旨概念是:决定翻译过程的最主要因素是整体翻译行为的目的。
翻译是以目的语文本及其所在的目的语文化为导向的一种翻译行为,强调译文预期目标的实现。
因此,笔者从目的论角度出发,来阐述公示语误译及解决办法。
3. 公示语简而言之,公示语就是给公众在公众场合看的文字语言,即公开和面对公众,告示、指示、提示、显示、警示、标示与其生活、生产、生命、生态、生业休戚相关的文字及图形信息。
是人们生活中最常见的实用语言,是一种公开和面对公众的,以达到某种交际目的的特殊文体。
4. 公示语翻译常见错误分析4.1拼写错误由于种种主客观原因,公示语拼写错误随处可见,尽管这都是一些很小的错误,但是却很容易给外国友人留下不好的印象。
比如在某海洋水族馆,海洋水族馆被译成“Ocean Aqurrium”。
但是很明显应该是“Ocean Aquarium”。
又比如在博物馆里,“清朝”被译成是“Qing dynasty”,正确的译文应该是“Qing Dynasty”。
虽然这只是大小写的错误,但是同样也不容忽视。
4.2词汇误用语言讲究严谨,有时一个小字符都能造成歧义,如某火车站的公告牌“开车前五分钟停止检票”,其对应译文是“Check in Stops 5 Minutes Before Train Departure”,粗略看一下译文,觉得问题不大,其实不然。
【免费下载】目的论指导下的汉英公示语翻译
(2) Coherence rule refers to that translation must accord with standard of intertextual coherence. The so-called intertextual coherence refers to that translation must let the receivers to understand and have significance in culture of target language and communication environment of using translation.(Wang Ningwu, 2006: 43-45) (3) 忠实性法则(fidelity rule) 。指原、译文之间应该存在语际连贯一致。语际连贯类似于通 常所说的忠实于原文,而忠实的程度和形式则由译文目的和译者对原文的理解决定。[2 ] (32)目 的法则认为,一项具体翻译任务的目的决定了翻译一个文本需要直译、意译或者二者的综合。 文本的功能有三类: 信息功能; 表达功能; 祈使功能。就公示语而言,其主要功能有祈使和 信息功能。限制和强制性公示语的主要功能就是祈使功能,用来规范公众的行为。提示性公 示语的主要功能是信息功能,这些公示语为公众的生活和工作提供必要的和有用的信息,使他 们的生活更为便利。 (3) Fidelity rule refers to that there should be intertextual coherence between original text and version. Intertextual coherence likes the common saying to loyal to original text. But the degree of loyalty and form are decided by the purpose of translation and translators’ understanding to original text.(Nord, 2001: 32) The Skopos rule thinks that the purpose of a specific translation task determines to that a text is needed to literally translation, free translation or the combination of the two. The function of text has three kinds: information function, expression function and imperative function. For public signs, its main functions are imperative function and information. The main function of limitation and mandatory public signs is imperative function, using for regulating the behavior of the public. The main function of indicative public signs is information. These public signs supply necessary and useful information for life and work of the public and make their life more convenient. 二、公示语的应用范围与应用功能 Applied Range and Application Function of Public Signs 公示语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旅游者所到之处都可见公示语。公示语应用最为广泛的地方是 公共设施、旅游景点、街道区县、涉外机构等。公示语还应用在服务机构内外,如商业旅游 设施、体育文化设施、科教卫生设施、警务设施等处。公示语在实际应用中具有指示性、 提示性、限制性、强制性四种突出的应用功能。 The applied range of public signs is very extensive. Visitors can find public signs everywhere. Where that the application of public signs is the most extensive are communal facilities, tourist attractions, street, foreign institutions and so on. Public signs are applied in facilitating agency such as commercial tourism facility, tourist attractions, spots and cultural facilities and health facility. In practical application, public signs have indicative, suggestive, restrictive and mandatory these four outstanding application functions. 指示性公示语 Indicative Public Signs
“目的论”视角下的公示语汉英翻译-5页文档资料
“目的论”视角下的公示语汉英翻译公示语,即为“公开和面对公众,告示、指示、提示、显示、警示、标示与其生活、生产、生命、生态、生业休戚相关的文字及图形信息”(吕和发:2004)。
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和广州亚运会成功召开之后,我国对外开放程度越来越高,境内外人员交往越来越密切,从而,公共场合中英双语公示语也越来越有必要。
然而,尽管公示语汉英翻译问题早在十年前就引起了社会的关注,但是经过十年的发展,该领域翻译现状仍然不容乐观。
我试运用“翻译目的论”理论,主要以南京地铁内公示语为例,分析公示语的汉英翻译。
一、“翻译目的论”简介由弗米尔(Vermeer)和诺德(Nord)倡导的“翻译目的论”认为翻译是以原文为基础的有目的和有结果的行为,必须遵循三条法则――目的法则、连贯法则和忠实法则,其中目的法则居于首位,连贯法则和忠实法则居于从属地位,也就是说译者应该根据翻译目的采用翻译策略,有权根据目的决定保留、调整或修改原文内容。
“目的论”一个多元化的翻译评价标准,强调译者的能动性。
二、目的法则此处的目的包括三个方面:译者目的、译文交际目的和使用某种特殊手段要达到的目的。
通常情况下,译文交际目的最重要,即译文在译入语社会文化语境中对译入语读者产生的交际功能。
公示语的目的在于传递信息,发挥语言告知、宣传和呼吁的功能,使其达到与原文最大限度的语言功能相似,以及文化、交际方面功能对等。
所以,公示语的汉英翻译不是简单的“对号入座”,译者更要关注交际意图的阐释和传递。
例1:原文:向前一小步,文明一大步。
译文:A small step forward,a big step for civilization.这是国内公共厕所经常使用的公示语。
中文通常比较一致,而英文五花八门,这里选取的是较有代表性的一种译法。
这种译法的特点就是直译、死译,还滥用“civilization”一词,英文本族语使用者不明白,完全起不到原文交际目的。
其实,国外公共厕所也有类似公示语,提醒人们保持厕所清洁。
从目的论角度谈公示语汉英翻译
属于功能翻译理论,最初,凯瑟琳娜·莱斯(Katharina Reise)提出。 有语法错误,但以 Protect 和 Construct 是动词原形做主语,是祈使
20 世纪 80 年代,著名的翻译理论家汉斯·弗米尔(Hans Vermeer) 句,便有强制的意思,让人看后感觉不舒服,违背了原文的交际目
步搞好新形势下的基层法律援助工作也在本质上反映了我国建设
服务型政府的决心,并展示出了政府对于弱势群体的保护与关心,
其必将促使社会朝着和谐、文明、自主、公平的方向进一步发展。另
教学研究
·211·
3.3 忠实性原则
进行再次翻译,并在短时间内把翻译错误的公示原文之间的的连贯,也就是
连贯性指的是译文必须符合语内连贯的标准,即译文具有可读
行为的目的。目的论以人类行为理论为指导,认为翻译是有明确意 性和可接受性,并在译语文化及其交际环境中具有特定的意义。
图的跨文化的交际活动。其理论既继承了传统译论中的合理成分, 案例 1:在某商场的员工办公室的门上写着“No Admittance Except
·210·
教学研究
从目的论角度谈公示语汉英翻译
于倬凡 (辽宁师范大学附属中学,辽宁 大连 116023)
摘 要:随着中国和世界的交流日益深入,公示语已经融入我们的生活。本文在目的论的目的、连贯、忠实的三个原则的基础上分析 了公示语汉英翻译现状,并提出了公示语的翻译策略。笔者认为在翻译公示语时应从语义和美学两个角度入手,利用减译、不译等方法, 并且注重语言的雅译及语言表达,从而得出正确的译文。并且要配合以政府的支持及民众的参与,这样才能改进公示语翻译现状。
(转下页)
大,应当全面的召集社会中法律人士,尽可能多地让法律工作人员 外,基层法律援助工作如果要更长远、健康的发展,应当结合当地实
目的论指导下的公示语汉英翻译
目的论指导下的公示语汉英翻译公示语是一种较为独特的应用文体,其目的在于向公众传达各种必要的、有用的信息,以实现其相应的应用功能。
本文介绍了公示语具有的指示、提示、限制、强制性四种应用功能,分析了公示语的语言特征,从目的论出发,提出了公示语英译的恰当策略。
标签:目的论公示语汉英翻译一、引言公示语,顾名思义,就是“公开和面对公众,告示、指示、显示、警示、标志与其生活、生产、生命、生态、生业休戚相关的文字及图形信息”。
中国和中国文化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外国友人前来观光旅游,为了方便远方来客,越来越多的公共场所使用了汉英双语的公示语,向人们传达提示、提醒、警告、请求等意图。
但令人遗憾的是,公示语翻译的不规范现象随处可见,严重影响了城市和国家的国际形象和对外交流。
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因为长期以来,翻译界对公示语缺乏足够的重视,另一方面是因为以往的研究主要聚焦在公示语纠错方面,少有上升到理论层面进行深入探讨的研究。
而出现于20世纪70年代的目的论为公示语翻译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和理论框架。
本文拟以目的论为理论框架探讨当前公示语翻译的恰当策略,以期营造一个更为纯净的语言环境。
二、目的论简介德国著名的语言学家卡特林娜·莱斯(Katharina Reiss)和汉斯·费米尔(Hans Vermeer)创立了功能派的核心理论—目的论(Skopostheory)。
费米尔根据行为学理论,提出翻译是一种有目的的人类行为活动。
他还强调因为行为发生的环境置于文化背景中,不同文化具有不同的风俗习惯和价值观,翻译并非是一对一的语言转化活动。
根据目的论,所有翻译都应遵循三个法则:目的法则,连贯性法则和忠实性法则。
目的法则是目的论的最高法则,决定翻译过程的最主要因素是整体翻译行为的目的,即“目的决定手段”(The end justifies the means.)。
连贯性法则指的是译文必须能让读者理解并在译语文化及使用译文的交际环境中有意义。
从目的论角度分析汉语交通公示语的英译
从目的论角度分析汉语交通公示语的英译
王炬炬;赵旭
【期刊名称】《齐鲁师范学院学报》
【年(卷),期】2010(025)003
【摘要】以功能派的核心翻译理论,德国翻译家弗米尔提出的"目的论"为基础,为交通公示语的英译提供理论支持.交通公示语翻译的首要目的是向读者传递原标语的信息,最终目的是使读者按照公示语来行路.翻译目的的实现取决于各功能在目的语中的履行.公示语的翻译是在翻译目的指导下对标语的"再造"行为.
【总页数】3页(P64-66)
【作者】王炬炬;赵旭
【作者单位】齐鲁师范学院外语系,山东,济南,250013;齐鲁师范学院外语系,山东,济南,250013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H315.9
【相关文献】
1.目的论视域下的公示语英译——以内蒙古通辽市公示语英译为例 [J], 龚斯琴
2.从目的论视角看城市公示语英译--以湖北宜昌市公示语英译为例 [J], 石新华
3.从目的论角度分析乌鲁木齐市景点、景区公示语的英译 [J], 曾华;杨惠馨
4.从外宣角度看目的论翻译理论在公示语的应用——以"香妃墓"公示语英译为例[J], 李梦
5.从功能目的论看汉语交通公示语的英译 [J], 李成明;刘春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从功能目的论看汉语交通公示语的英译
从目的论角度分析汉语交通公示语的英译
Skopos-based Analysis of Traffic Public Signs Chinese to English Translation 作者: 王炬炬[1];赵旭[1]
作者机构: [1]齐鲁师范学院外语系
出版物刊名: 山东教育学院学报
年卷期: 2010年 第3期
主题词: 交通公示语翻译;目的论;翻译策略
摘要:以功能派的核心翻译理论,德国翻译家弗米尔提出的'目的论'为基础,为交通公示语的英译提供理论支持。
交通公示语翻译的首要目的是向读者传递原标语的信息,最终目的是使读者按照公示语来行路。
翻译目的的实现取决于各功能在目的语中的履行。
公示语的翻译是在翻译目的指导下对标语的'再造'行为。
从目的性翻译理论看公示语的翻译
2008年12月第8卷第4期湖南学报Journal of Hunan First Nor mal CollegeDec 12008Vol 18No 14收稿日期:2008—08—28作者简介:万华林(1972—),男,湖北黄冈人,黄冈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助教,华中师范大学06级硕士研究生;胡光磊(1976—),女,湖北黄冈人,黄冈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助教,广州外语外贸大学硕士研究生。
从目的性翻译理论看公示语的翻译万华林,胡光磊(黄冈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湖北黄冈 438000)摘 要:公示语的翻译研究由于起步较晚,所著论述不多,缺乏系统性、规范性。
而威密尔等人提出的目的性翻译理论对系统而规范地研究公示语翻译很有指导意义。
由于译入语和目的语的文化差异,以及目的语读者的不同,为实现目的语中公示语的功能特征,译者首先要确定的不是如何译的问题,而是可译不可译的问题。
同时应该借用目的语的习惯表达方式和符合目标语读者思维习惯的翻译策略,才能实现公示语的目的。
关键词:目的性理论;文化差异;翻译策略中图分类号:H05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4369(2008)04-0124-03 一、公示语翻译学术研究现状在国外,公示语的翻译研究有比较长的发展历史,现阶段已经较为成熟和规范。
而在中国,针对公示语方面的汉英翻译研究起步较晚,翻译界虽然对此展开了研究,但是早期只有为数不多的几篇相关论文散见于国内一些期刊,缺乏体系性和规范性,直到近期,公识语才逐渐成为翻译界关注的焦点,对此类研究进行论述的文章逐渐增多。
吕和发指出了公示语的四种应用功能特征:指示性、提示性、限制性、强制性,分析了公示语的“动态”和“静态”信息,并对公示语独特的语言风格进行了阐述,提倡在从事汉英公示语翻译时首先应考虑使用英语中规范和标准语汇进行一对一的汉英置换,在无对应译法的情况下宜参照英语公示语的功能要求确定语言风格进行试译,然后在部分海外旅游者中进行检验,在确认不会产生任何误解的情况下才可实际应用。
目的论指导下公示语翻译研究
目的论指导下公示语翻译研究摘要:随着中国国际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公示语在社会活动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其翻译活动也越来越必不可少。
作者介绍公示语的语言风格,运用目的论的三个主要法则,即目的法则、连贯法则和忠实法则对其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公示语翻译应该注意的问题关键词:公示语;目的论;汉英翻译一、公示语公示语是指公开和面对公众告示、指示、提示、显示、警示、标示与其生活、生产、生命、生态、生业休戚相关的文字及图形信息,例如:问询服务(Information)、租车服务(Car Rental)、预留席位(Reserved)、售完(Sold Out)、凭票入场(Ticket Only)、严禁吸烟(No Smoking)等等。
公示语的应用范围极其广泛,许多大城市和旅游城市都使用了汉英双语的公示语。
公示语存在于生活的方方面面,彰显着城市对外开放的形象和文明程度。
但目前我国公示语的翻译状况却无法令人满意,错译、语法不通、拼写错误、违反习惯说法等问题屡见不鲜,有些译法甚至传为笑谈,严重影响了我国的国际形象。
究其原因,主要是以往的研究大都停留在微观层面上的数据收集和标示纠错阶段,而没有深入到从宏观高度上用一个可行的理论系统去指导公示语翻译二、目的论1.目的论介绍目的论(Skopostheorie)是由两位德国翻译理论家汉斯&弗米尔(Hans.J Vermeer)和凯瑟琳娜&赖斯(Katharina Reiss)于20世纪80 年代共同创立的。
它将Skopos(希腊语,意为“目的”)的概念运用于翻译的理论,其核心概念是:决定翻译过程的最主要因素是整体翻译行为的目的。
弗米尔强调,所有翻译都应遵循以下三个法则2.目的论三原则(一)目的原则1984年,弗米尔在与雷斯合著的《一般翻译理论基础》(Groundwork for a General Theory of Translation)中首次使用“目的论”的说法并对其进行了详尽的说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0年第3期山东教育学院学报总第139期 收稿日期作者简介王炬炬(—),女,山东泰安人,硕士。
从目的论角度分析汉语交通公示语的英译王炬炬 赵旭(齐鲁师范学院外语系,山东济南250013)摘要:以功能派的核心翻译理论,德国翻译家弗米尔提出的“目的论”为基础,为交通公示语的英译提供理论支持。
交通公示语翻译的首要目的是向读者传递原标语的信息,最终目的是使读者按照公示语来行路。
翻译目的的实现取决于各功能在目的语中的履行。
公示语的翻译是在翻译目的指导下对标语的“再造”行为。
关键词:交通公示语翻译;目的论;翻译策略中图分类号:H31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2816(2010)03-0064-031 引言因为改革开放,越来越多的外国人来到中国。
为了给在中国的外国朋友提供出游和生活的便利,北京、上海、广州等各大城市的公共设施、交通设施、旅游设施等处都大量采用中英两种语言的交通公示用语。
但是目前的公示语英译不容乐观,令人啼笑皆非的翻译实例比比皆是,其提示、指令、参考和限制的功能也无法实现。
以前对公示语翻译的研究很多,如林克难提出的看易写理论,顶衡祁的ABC (the Adap t 2Borr ow 2Crea te)理论等都提到过公示语的翻译。
但是更多的集中在讨论公示语英译的空缺和错误分析上。
本文的目的在于以目的论翻译理论为指导,分析交通公示语的英译,提出相应的翻译策略,为公示语翻译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持。
2 交通公示语介绍公示语是一种面对公众的,以达到某种目的的特殊文体。
其应用范围涉及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如路标、广告牌、商店招牌、公共场所的宣传语、旅游简介等,其或寥寥数词,或简单图示,抑或图文结合,均能表示与受众的生活、生产、生命、生态、环境休戚相关的重要信息。
(杨全红:2005)交通公示语即其中所说的路标,相比较其他公示语,它关系行人及机动车安全,所以其英文翻译的准确与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交通公示语与其他公示语一样,具有提示、指令、参考和限制的功能。
首先是它的提示功能,这类公示语告诉人们应该怎么做,或怎么做符合规定。
具有这种功能的公示语用词委婉、简明,且句式多样。
它一般没有任何特指意义但使用广泛,如:上下车时,小心空隙M ind the Pla tf orm Gap请让座予有需要人士P lease Give this Seat t o Any one inNeed第二是指令功能(强制性功能),指导人们的行为,具有十分明显的强制效果。
指令性公示语对相关公众的行为提出限制,用词直白,简洁有力。
多用“no ”“forbi dden ”等否定意义的词汇,句型单一,常用祈使句。
这种公示语要求相关公众必须采取或不得采取任何行动。
如:警戒线勿超越Police L ine Do Not Cross红线区内,严禁停车R ed Route No St o pping a t Any Ti me 禁止通行Don πt Wa l k第三是参照功能(指示性功能),这类公示语多用在服务型的公共场所,人们通过公示语提供的参考性消息可以明确自己的方位,行为方式或目的。
因此,其功能在于指示服务内容,并不传达直接规则或强制信息。
地铁 Undergr ound 出租车候客处 Taxi St and 问询服务 Infor m ati on 机场安检 Airport Security 最后是限制性功能,公示语对相关公众的行为提出限制、约束要求,其语言直截了当,但不会使人感到强硬、粗暴无理。
严禁攀爬 No Cli m bing 严禁超车 No Overta 2ki ng 严禁停泊单车 No B icycle Pa rking 残疾人通道 Handicapped Only 3 翻译目的论和交通公示语翻译目的论(Skopost heorie )是德国功能派翻译理论(func 2ti onalist app roach)中重要的一部分,由Hans J .Ve r m eer (弗米尔)提出,其核心概念是:翻译是一种交际行为,翻译行为所要达到的目的决定整个翻译行为的过程,即“目的决定手段”,翻译策略必须根据翻译的目的来确定。
90年代初,克里斯蒂安、诺德又将忠诚原则引入翻译目的论,指出根据目的而得出的翻译版本还应该看它是否忠诚于原文。
在翻译实践中,“目的”指译文的交际目的,即翻译过程发起者出于某一特殊需要,在理想状况下,给出需要译文的原因、译文接受者、使用译文的环境、译文应具有的功能等。
这些因素虽然和最后达到的目的没有直接关系,但是他们决定翻译时应该是用什么样的手段,对原文做什么样的改变,最终影响交际目的的实现。
推导到交通公示语翻:2010-01-20:1984总第139期山东教育学院学报65 译中,各级宣传部门就是发起者,外国游客是译文接受者,译文的使用环境是各交通地点,它们决定了公示语翻译的目的和译本的形式。
根据以上分析,我们可以为交通公示语的英译提供一个理论框架。
交通公示语的目的是给读者信息并指导其行为,所以忠实的传达原文的信息精髓是最重要的,然后通过试验性翻译抓住原文精髓,根据不同的文化语境进行调整,最后翻译成形从而达到目的。
其翻译过程如下: 可见公示语英译要经过科学复杂的程序才可成形,其英文版本正确与否是要看它有没有为在华外国友人提供出行和生活上的帮助。
如今的英文交通公示语是否能达到此目的呢?在2007年第五期的《中国翻译》中,北二外公示语翻译研究中心对在华旅行的外国游客做了问卷调查,列出了“英语公示语”、“地图”、“导游”和“询问当地人”四个主要向导选项。
结果发现,“地图”是使用频率最高的,占45.5%;其次是“询问当地人”占三分之一强;而“英语公示语”只有28.2%。
其原因正是英语公示语的严重缺失,现有的公示语也不够清晰、错误百出,非但没有达到其应有的目的,反而使人费解,为在华的外国友人带来不便。
那么这一现状应该如何改善呢?在目的论的翻译模式中应该采用怎样的翻译策略呢?4 交通公示语翻译的策略根据目的论翻译理论模式,交通公示语的英译重点是要抓住原文的信息,然后进行试验性翻译,最后产生试用英语公示语。
在这个阶段中要受到翻译过程的目的、译文的读者和使用环境等因素的影响。
如何调整才能得到理想的译文呢?我们可以采用以下两种策略。
4.1 拿来主义范守义曾提出:政府投入资金尽快设立一个机构,成立英语术语规范委员会等机构,收集个行业的专业英语术语,汇成文集供大家使用。
北二外吕和发教授就著有《汉英公示语词典》、《旅游促销概论》《公示语汉英翻译》等,北二外公示语翻译研究中心常去伦敦搜集当地公示语为我们提供了可参照的实例。
如:Speed L i m it 30 限速30公里 One W ay 单行道No U Turn 禁止调头 No Left Turn 禁止左转End School Z one 学校驻地,减速慢行等。
这些都是国际通用的路标,特别是针对于机动车辆的一些路标是从西方发达国家引入,所以可以直接和中文版本相结合,可以省掉了实验性翻译阶段,直接达到翻译过程的目的,使来华友人在中国驾驶顺利。
4.2 归化翻译公示语翻译不仅是信息的传递,还是跨文化交际的过程。
由于汉英语言习惯,文化背景和读者期待的不同,有些中国有的公示语,其他国家没有,所以译者要把个别受中西文化差异和词汇空缺引起的,采取对等翻译的方法也不能达到目的对等的地方给与归化处理。
归化法指的是尽量不干扰读者,请作者向读者靠近。
也就是把原文翻译成通顺易懂的译文,把外国文本中的价值观隐匿在本国的价值观之中,以下是归化连续体图: 可见,归化翻译根据语言习惯、读者期待和文化背景的不同,归化的程度也有区别,一般可分为零归化翻译、部分归化翻译、完全归化翻译三种。
零归化是在不给目标语读者造成语言或文化方面的理解障碍的情况下,保持与原文语意和形式的对等。
如:自行车,滑板禁止上人行道Abs olutely No B ikes orSkateboa rds on S i de walks未经许可请勿穿行No Tre s passing wit hout Pe r m ission严禁停泊单车No B icycle Parking 严禁攀爬No Cli m bing头等车厢F irst Cla ss Co mpart m ent过马路要小心B e Caution When Crossing Traffic Road 部分归化翻译:当语言、文化差异影响到翻译时,译者有必要通过调整使译文更适合目标语语境和读者的期待。
汉语的公示语有的写得很委婉,诗意,如“小草微微笑,请你走便道”,有人便译为“L y,”。
此翻译虽然符合了目的法则,但是这种表达不符合英语的表达习惯,而“Keep off the Gra ss ”则更为恰当。
完全归化翻译:当语言和文化差异过大时,译者可考虑对原文进行完全改写,以达到预期的目的。
如:请排队等候Keep In L ine 。
许多英语国家都习以为常的行为,可以不译。
而一些有中国特色的标识应该遵守上面所述的翻译过程,在实验性翻译和试用英语公式语阶段下功夫,以便达到我们的目的。
例如:禁止人力客运三轮通过这样的路标,未来过中国的外国人肯定对人力客运三轮这个特有名词不知所云,经过斟酌可以翻译为No R ickshaw All o wed 。
还可以把人力三轮车的图案画在路标上,然后打上叉号。
这样就一目了然了。
5 总结频繁的国际交流使得公示语翻译成为必然,对其现有的研究的论文主要是实验性,本文采用了目的论的理论给予其理论支持。
基于公示语是给读者提供它的各种功能,而且运用目的论为公示语英译做理论框架是有效的,所以本文采取ittle grass is s m iling sligh tl p lease wa lk on p avemen t66 王炬炬等:从目的论角度分析汉语交通公示语的英译 2010年第3期 了一些可操作性策略以供参考。
但是因为诸多限制因素,其研究发展空间还有待进一步发掘,如对公示语的信息传递方面,策略中美感和情感唤起方面都值得我们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1] No rd,Christiane .Translati ng as a Purpos eful Activity [M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 on Press,2001.[2] Nord,Ch ristiane .Text Analysis in Tran slat i on Theory,Methodo l 2ogy,and Didactic Appl i cati on of aModel for Tran sl ati on 2Orien 2ted Text Anal ysis (s econd edit i on )[M ].Beijing:ForeignLanguage Teach i ng and R es earch Press,2006.[3]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公示语翻译研究中心.全国公示语翻译现状的调查与分析[J ].中国翻译,2007(5).[4] 林可难,从信达雅.看易写到模仿-借用-创新———必须重视实用翻译理论建设[J ].上海翻译,2007(3).[5] 杨全红.也谈汉英公示语的翻译[J ].中国翻译,2005(6).Skopos 2ba sed Ana lys is of Tr aff i c P ub li c S i gn s πCh i n ese to En glish Tran sl a tio nW ang Juju Zhao Xu(For eign Languages Depart m ent of Q ilu Nor m al University,Jinan 250013,China )Ab stra ct:T his pape r attemp ts t o construc t a theoretical framework f o r the public traffic sign translati on by making Hans J.Ve r mee r ’s Skopostheorie its ba sis .The pri ma ry Skopos of publi c sign tran slati ons is t o transfer infor m ati on to targe t readers and the ulti ma t eSkopo s,t o m ake them do as signs s a id .The realizati on of Skopos depends on fulfill ment of the functi ons in ta rge t languag e.To a certa in ext ent,transla ti on of public traffic signs is a re 2c reati on of origina l signs in the target language .Key wor ds:Translati on of publi c traffic signs ;Sk opos ;Translati on strategie s(责任编辑:王治珂) (上接第53页) 从上图我们可以看出,英汉语都用“火”来表达愤怒,英语侧重于“愤怒是容器内热的液体”来表达,汉语侧重于“愤怒是容器内热的气体”来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