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初三初中历史中考真卷带答案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山东初三初中历史中考真卷
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下图为清代潍坊籍收藏大师陈介祺收藏过的毛公鼎。
某中学“走近历史”社团通过研究它的资料,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A.世界上现存最大的青铜器B.研究西周历史的重要文物
C.内壁铸刻的文字为甲骨文D.贵族日常使用的饮酒器具
2.汉代经学大师郑玄游学十余年,回到家乡设坛讲学,造福桑梓。
他的主要贡献是
A.宣传道家思想B.注释《墨子》
C.传播儒家学说D.编辑《郑志》
3.“农圣”贾思勰的《齐民耍术》既总结了汉族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又记录了鲜卑族的畜牧经验。
这反映了
A.北方民族大融合的发展B.畜牧业居于生产主导地位
C.鲜卑族与汉族习俗相同D.潍坊成为当时的经济中心
4.在历史长河中,一些重大史实历经时间考验,成为历史发展方向的标志。
能够体现这一含义的是
A.秦灭六国,统一天下B.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C.开创科举,选官取士D.废除行省,设立三司
5.唐诗内容丰富,风格多样,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
其中反映了中外交往的诗句是
A.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B.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C.日本晃卿辞帝都,征帆一片绕蓬壶
D.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6.辛亥革命后,译著《平民政治》更名为《共和政治》,《国粹学报》改名为《共和杂志》后畅销不衰。
这主要反映了当时
A.书籍报刊出现更名热潮B.民主共和观念深人人心
C.宣传共和报刊大量创办D.封建主义退出历史舞台
7.“四十年前会上逢,南湖舟泛语从容。
”王尽美与董必武等革命家一起见证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A.开马克思主义传播之先河B.拉开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序幕
C.使中国首次出现革命政党D.使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8.红军长征二万五千里,是什么力量把中华民族成千上万的热血青年聚集在一起,抛头颅、洒热血,前仆后继奔向一个目标?这种力量就是永存的长征精神。
对“长征精神”理解正确的是
①革命英雄主义②革命集体主义③革命乐观主义④个人自由主义
A.①③④B.②③④
C.①②③D.①②③④
9.“正月里来是新春,赶上了猪羊出了门,猪哇羊哇送到哪里去?送给那英勇的八路军
军。
”与这一歌谣体现了同一时代主题的是
A.武昌起义B.临朐五井战役
C.潍县战役D.辽沈战役
10.下图的日历定格在中国近代史上一个重要的日子。
它记载着
A.中国局部抗战开始B.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C.中国大陆全部解放D.国民党政权的垮台
11.1972年,有人对尼克松说:“从1950年到1971年,华盛顿送上月球的人比派往中国的还多。
”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新中国奉行和平处交政策B.苏联干涉新中国外交
C.中美之间没有共同的利益D.美国政府敌视新中困
12.被誉为“画中兰亭”的《富春山居图》,因故一分为二,分别存于大陆和台湾。
2011年6月,两部分画作在台湾同时展出,实现了山水合璧。
“山水合璧”反映了
A.两岸政治经济交流成常态B.海协会与海基会开始对话
C.统一是两岸人民的共同愿望D.两岸分离阻碍了文化交流
13.电影《斯巴达克斯》再现了爆发于公元前73年的一次奴隶大起义。
这次大起义沉重打击了
A.罗马共和国B.雅典城邦
C.古块及王国D.罗马帝国
14.文艺复兴时期,诗人但丁在其长诗《神曲》中为当时的教皇在“地狱”火窟里预留了一个位置。
这反映了但丁A.善于创作神话B.反对封建神学
C.逃避现实生活D.弘扬古典文化
15.17世纪中期开始,人类历史上三次早期资产阶级革命先后在英国、美国和法国爆发。
这三次革命的共同影响是A.确立了君主立宪制政体B.实现了新兴国家统一
C.确立了世界殖民霸权D.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
16.19世纪中后期,日本进行了明治维新。
其实行“废藩置县”措施的主要目的是
A.加强中央集权B.消除封建残余
C.积极对外扩张D.发展近代工业
17.飞上天空是人类自古以来的梦想。
最早借助“非凡的翅膀”帮助人们实现这一梦想的动力机是
A.蒸汽机B.电动机
C.内燃机D.计算机
18.《凯歌悲壮》一书认为:苏俄(苏联)在1921—1927年允许多种经济并存,是历史上的“退却年代”。
“退却”是指A.实行新经济政策B.实现农业集体化
C.“斯大林模式”形成D.戈尔巴乔夫改革
19.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际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瓦解;……欧盟成立,俄罗
斯走出低谷,“东方巨龙”腾飞。
这反映了
A.国家之间的对抗加剧B.多极化趋势最终形成
C.政治多极化趋势加强D.经济全球化趋势发展
20.到2000年底,美国经济持续增长了112个月,超过了美国历史上任何一次增长期。
与此同时,美国经济保持
着较低的通货膨胀和失业率。
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罗斯福新政的影响B.美苏争霸开始
C.科索沃战争的刺激D.新经济的推动
二、综合题
1.(16分)沿着以丝绸命名的中外交往通道,古代中外经济文化交流由此展开。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汉代)丝绸之路以商队运输形式从中国到古罗马,连接了欧亚大陆的两端。
丝绸之路流通着大量的、品种
多样的手工业品和农产品。
商人、传教士和其它一些旅行者,也带着他们的信仰、价值观念和宗教信念来自远方。
——《新全球史》
据材料一,概括汉代丝绸之路的主要作用。
(6分)
材料二中国丝绸从海路外传虽然开始很早,但只限于官方贸易。
到宋代,除官方丝绸贸易外,民间商人向海外进
行丝绸贸易的,也蓬勃发展。
——《海上丝绸之路与中外文化交流》
据材料二指出,宋代海外丝绸贸易有什么新变化?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出现新变化的政策原因。
(4分)
材料三郑和七下西洋,海上丝绷之路盛极一时。
他每到一地,都以中国的丝绸和瓷器换取当地的特产或馈赠当地
的国王,与当地居民公平交易,互通有无。
不占别国一寸土地,未掠他人一分财富。
——《郑和下西洋——伟大的和平使者》
据材料三,郑和与海外各国交往有什么特点?产生了什么积极影响?(6分)
2.(14分)近代列强侵华给中华民族带来了苦难。
中国人民积极寻求摆脱苦难的答案。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
——《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
材料一中,“这场战争”是指什么?“界碑”的含义是什么?(4分)
材料二在这些战争中所遭到的耻辱性失败,迫使中国人打开大门,……重新评价自己的传统文明,其结果是入侵
和反入侵的连锁反应。
——《全球通史》
据材料二概括指出,作者认为列强侵华产生了怎样的影响?(4分)
材料三不平等条约的这一个世纪对她来说特别残酷,中国……渴望付出双倍的努力,毫不停息地向前进,并获取
新的资源,比如俄文版的马克思列宁主义宝鉴。
——《文明史纲》
据材料三指出,“这一个世纪”中反映中国“‘努力”的重大事件有哪些?“获取马克思列宁主义宝鉴”促使中国革命发生了
什么变化?(6分)
3.(14分)歌曲和口号是一定历史时期社会风貌的反映。
阅读材料。
回答问题。
材料一《社会主义好》是20世纪50年代中国大地上流行的歌曲,歌词为:社会主义好,社会主义好,社会主义国
家人民地位高,反动派被打倒,帝国主义夹着尾巴逃跑了,全国人民大团结,掀起了社会主义建设高潮,建设高潮。
——百度百科
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歌曲《社会主义好》流行的历史背景。
歌曲表达了当时人们怎样的情感?(7分)
材料二有条件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宁可少活20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
——王进喜
材料二反映了石油工人怎样的精神?这种精神在当时有何意义?(4分)
材料三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崛起座座城,奇迹般聚起座
——《春天的故事》
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材料三中“画了一个圈”有什么重大影响?(3分)
4.(16分)远离战争,拥抱和平,是全人类共同的美好愿望。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没有战争,世界将陷入自私自利之中……在战争中得到发展的是人类的最高贵的美德,包括勇敢、克己、忠于职责,以及甘冒生命危险的自我牺牲。
——“一战”时德军参谋总长毛奇的言论
你认为材料一中毛奇的言论是否正确?结合“一战”的史实说明理由。
(6分)
材料二彩虹有很多颜色,各不相同,但它们能混成一条灿烂夺目的彩练。
……我们各国不同的理想是可以汇合成一个和谐的整体,团结一致地为我们自身和全世界的利益而采取行动。
——“二战”期间罗斯福的演讲
据材料二,概括罗斯福的观点。
“二战”中哪一史实能证明这一观点?(4分)
材料三由于现实中一直存在着严重的大国强权主义,由于历史造成的严重的不合理的国际秩序,还由于大批原殖民地半殖民地落后国家刚刚获得独立,它们仍然需要加强自己的主权来保护自己的利益……这使得国际杜会变得更加敏感和脆弱,世界并不太平。
——《血碑——震撼全球的两次世界大战》
(3)据材料三,你认为怎样才能维护世界的和平?(6分)
山东初三初中历史中考真卷答案及解析
一、选择题
1.下图为清代潍坊籍收藏大师陈介祺收藏过的毛公鼎。
某中学“走近历史”社团通过研究它的资料,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A.世界上现存最大的青铜器B.研究西周历史的重要文物
C.内壁铸刻的文字为甲骨文D.贵族日常使用的饮酒器具
【答案】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青铜器的准确识记。
依据已学知识可知,A.世界上现存最大的青铜器是司母戊鼎;C.内壁铸刻的文字为铭文;D.毛公鼎不是贵族日常使用的饮酒器具,故选B。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灿烂的青铜文明·青铜器的高超工艺
2.汉代经学大师郑玄游学十余年,回到家乡设坛讲学,造福桑梓。
他的主要贡献是
A.宣传道家思想B.注释《墨子》
C.传播儒家学说D.编辑《郑志》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汉代时儒家思想的准确识记。
郑玄(公元127-200年),字康成,北海高密(今山
东高密)人,东汉末年的经学大师,他遍注儒家经典,以毕生精力整理古代文化遗产,使经学进入了一个“小统一
时代”。
游学归里之后,复客耕东莱,聚徒授课,弟子达数千人,家贫好学,终为大儒,故选C。
【考点】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大一统的汉朝·汉代经学·郑玄(课标外)
3.“农圣”贾思勰的《齐民耍术》既总结了汉族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又记录了鲜卑族的畜牧经验。
这反映了
A.北方民族大融合的发展B.畜牧业居于生产主导地位
C.鲜卑族与汉族习俗相同D.潍坊成为当时的经济中心
【答案】A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北方民族大融合的准确识记。
材料里有“既总结了汉族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又记录
了鲜卑族的畜牧经验”。
依据已学知识可知,北魏时期,黄河流域各族人民长期生活在一起。
日常的接触和频繁的
交往,在生产技术和生活习俗上互相影响,民族融合的趋势得到大发展,故选A。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北方民族大融合·北方的统一和民族大融合
4.在历史长河中,一些重大史实历经时间考验,成为历史发展方向的标志。
能够体现这一含义的是
A.秦灭六国,统一天下B.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C.开创科举,选官取士D.废除行省,设立三司
【答案】A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秦统一六国的准确识记。
依据已学知识可知,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陆续灭掉六国,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秦朝,故选A。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秦王扫六合”·秦统一六国和中央集权统治的建立
5.唐诗内容丰富,风格多样,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
其中反映了中外交往的诗句是
A.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B.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C.日本晃卿辞帝都,征帆一片绕蓬壶
D.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答案】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唐朝时中外交往的准确识记。
依据已学知识可知,“日本晃卿辞帝都,征帆一片绕蓬壶”是李白的诗,写作此诗的目的是悼念阿倍仲麻吕,阿倍仲麻吕,汉名晁衡,日本奈良人,日本遣唐留学生,他
一生在中国长达54年之久,为中日友好事业做出杰出贡献,故选C。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辉煌的隋唐文化(一)·光耀千古的诗坛
6.辛亥革命后,译著《平民政治》更名为《共和政治》,《国粹学报》改名为《共和杂志》后畅销不衰。
这主要反
映了当时
A.书籍报刊出现更名热潮B.民主共和观念深人人心
C.宣传共和报刊大量创办D.封建主义退出历史舞台
【答案】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的准确识记。
依据已学知识可知,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故选B。
【考点】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上册·辛亥革命·武昌起义
7.“四十年前会上逢,南湖舟泛语从容。
”王尽美与董必武等革命家一起见证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中国共产党的诞
生
A.开马克思主义传播之先河B.拉开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序幕
C.使中国首次出现革命政党D.使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答案】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中国共产党的诞生的准确识记。
依据已学知识可知,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故选D。
【考点】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上册·五四爱国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8.红军长征二万五千里,是什么力量把中华民族成千上万的热血青年聚集在一起,抛头颅、洒热血,前仆后继奔向一个目标?这种力量就是永存的长征精神。
对“长征精神”理解正确的是
①革命英雄主义②革命集体主义③革命乐观主义④个人自由主义
A.①③④B.②③④
C.①②③D.①②③④
【答案】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长征精神的准确识记。
可用排除法,④个人自由主义强调的是个人的能力,这与长征精神革命集体主义正好相反,故选C。
【考点】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上册·红军不怕远征难·长征的胜利
9.“正月里来是新春,赶上了猪羊出了门,猪哇羊哇送到哪里去?送给那英勇的八路军
军。
”与这一歌谣体现了同一时代主题的是
A.武昌起义B.临朐五井战役
C.潍县战役D.辽沈战役
【答案】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解放战争历史的准确识记。
题干里“送给那英勇的八路军。
”一句告诉我们,这一歌谣的背景是解放战争时期,依据已学知识可知,辽沈战役就属于这一时期的战役,故选D。
【考点】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上册·战略大决战·三大战役
10.下图的日历定格在中国近代史上一个重要的日子。
它记载着
A.中国局部抗战开始B.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C.中国大陆全部解放D.国民党政权的垮台
【答案】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解放战争历史的准确识记。
图片里的文字“总统办公室”和数字“23”是解题的关键,依据已学知识可知,1949年4月23日南京解放,国民党政权的垮台,故选D。
【考点】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上册·战略大决战·百万雄师过大江
11.1972年,有人对尼克松说:“从1950年到1971年,华盛顿送上月球的人比派往中国的还多。
”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新中国奉行和平处交政策B.苏联干涉新中国外交
C.中美之间没有共同的利益D.美国政府敌视新中困
【答案】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中美关系的准确识记。
“从1950年到1971年,华盛顿送上月球的人比派往中国的还多”这句话的意思是,1950年到1971年中美之间的交流很少,依据已学知识可知,新中国成立后,美国对中国采取敌视态度,故选D。
【考点】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下册·外交事业的发展·中美关系正常化
12.被誉为“画中兰亭”的《富春山居图》,因故一分为二,分别存于大陆和台湾。
2011年6月,两部分画作在台湾同时展出,实现了山水合璧。
“山水合璧”反映了
A.两岸政治经济交流成常态B.海协会与海基会开始对话
C.统一是两岸人民的共同愿望D.两岸分离阻碍了文化交流
【答案】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海峡两岸的交往的准确识记。
依据已学知识可知,自从海协会和海基会成立后,海峡两岸交往日益密切,《富春山居图》“山水合璧”就反映了统一是两岸人民的共同愿望,故选C。
【考点】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下册·海峡两岸的交往·日益密切的交往
13.电影《斯巴达克斯》再现了爆发于公元前73年的一次奴隶大起义。
这次大起义沉重打击了
A.罗马共和国B.雅典城邦
C.古块及王国D.罗马帝国
【答案】A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罗马历史的准确识记。
依据已学知识可知,公元前73年爆发了斯巴达起义,这次大
起义沉重打击了罗马共和国,故选A。
【考点】人教新课标九年级上册·西方文明之源·罗马共和国的兴亡
14.文艺复兴时期,诗人但丁在其长诗《神曲》中为当时的教皇在“地狱”火窟里预留了一个位置。
这反映了但丁A.善于创作神话B.反对封建神学
C.逃避现实生活D.弘扬古典文化
【答案】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诗人但丁的准确识记。
依据已学知识可知,诗人但丁在其长诗《神曲》中,明确的表达了自己对天主教会的厌恶,率先对教会提出批评,故选B。
【考点】人教新课标九年级上册·资本主义时代的曙光·文艺复兴
15.17世纪中期开始,人类历史上三次早期资产阶级革命先后在英国、美国和法国爆发。
这三次革命的共同影响是A.确立了君主立宪制政体B.实现了新兴国家统一
C.确立了世界殖民霸权D.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
【答案】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英国、美国和法国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的准确识记。
依据已学知识可知,A.确立了君主立宪制政体和C.确立了世界殖民霸权属于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影响,故选D。
【考点】人教新课标九年级上册·英国资产阶级革·《权利法案》的颁布·法国的革命和拿破仑帝国·拿破仑和他的帝
国
16.19世纪中后期,日本进行了明治维新。
其实行“废藩置县”措施的主要目的是
A.加强中央集权B.消除封建残余
C.积极对外扩张D.发展近代工业
【答案】A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日本明治维新的准确识记。
依据已学知识可知,19世纪中后期,日本进行了明治维新,其实行“废藩置县”措施的主要目的是加强中央集权,故选A。
【考点】人教新课标九年级上册·俄国、日本的历史转折·日本明治维新
17.飞上天空是人类自古以来的梦想。
最早借助“非凡的翅膀”帮助人们实现这一梦想的动力机是
A.蒸汽机B.电动机
C.内燃机D.计算机
【答案】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准确识记。
依据已学知识可知,19世纪80年代,德国人卡尔·本
次等人设计出内燃机,随后靠内燃机为动力的汽车和飞机问世,故选C。
【考点】人教新课标九年级上册·人类迈入“电气时代”·
18.《凯歌悲壮》一书认为:苏俄(苏联)在1921—1927年允许多种经济并存,是历史上的“退却年代”。
“退却”是指A.实行新经济政策B.实现农业集体化
C.“斯大林模式”形成D.戈尔巴乔夫改革
【答案】A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苏俄新经济政策的准确识记。
依据已学知识可知,1921年苏俄开始实施新经济政策,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故选A。
【考点】人教新课标九年级下册·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列宁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19.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际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瓦解;……欧盟成立,俄罗
斯走出低谷,“东方巨龙”腾飞。
这反映了
A.国家之间的对抗加剧B.多极化趋势最终形成
C.政治多极化趋势加强D.经济全球化趋势发展
【答案】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世界政治多极化趋势的准确识记。
依据已学知识可知,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际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瓦解……世界暂时形成了“一超多强”的局面,世界政治格局多
极化趋势加强,故选C。
【考点】人教新课标九年级下册·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一超多强”
20.到2000年底,美国经济持续增长了112个月,超过了美国历史上任何一次增长期。
与此同时,美国经济保持
着较低的通货膨胀和失业率。
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罗斯福新政的影响B.美苏争霸开始
C.科索沃战争的刺激D.新经济的推动
【答案】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美国经济发展的准确识记。
依据已学知识可知,20世纪90年代,美国政府加大发展教育、科技事业的力度,促进了以信息产业为代表的高新技术的发展,美国进入新经济时代,故选D。
【考点】人教新课标九年级下册·美国经济的发展·新经济的出现
二、综合题
1.(16分)沿着以丝绸命名的中外交往通道,古代中外经济文化交流由此展开。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汉代)丝绸之路以商队运输形式从中国到古罗马,连接了欧亚大陆的两端。
丝绸之路流通着大量的、品种
多样的手工业品和农产品。
商人、传教士和其它一些旅行者,也带着他们的信仰、价值观念和宗教信念来自远方。
——《新全球史》
据材料一,概括汉代丝绸之路的主要作用。
(6分)
材料二中国丝绸从海路外传虽然开始很早,但只限于官方贸易。
到宋代,除官方丝绸贸易外,民间商人向海外进
行丝绸贸易的,也蓬勃发展。
——《海上丝绸之路与中外文化交流》
据材料二指出,宋代海外丝绸贸易有什么新变化?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出现新变化的政策原因。
(4分)
材料三郑和七下西洋,海上丝绷之路盛极一时。
他每到一地,都以中国的丝绸和瓷器换取当地的特产或馈赠当地
的国王,与当地居民公平交易,互通有无。
不占别国一寸土地,未掠他人一分财富。
——《郑和下西洋——伟大的和平使者》
据材料三,郑和与海外各国交往有什么特点?产生了什么积极影响?(6分)
【答案】(1)加强了东西方联系;促进了东西贸易;传播了东西文化。
(6分)
(2)变化:民间海外丝绸贸易发展。
(2分)
原因:政府鼓励海外贸易。
(2分)
(3)特点:和平交往,公平贸易。
(2分)
影响:加强了中外友好关系,促进了中外经济交流。
(4分)
【解析】第(1)问,主要考查学生对汉代丝绸之路的主要作用的准确识记,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准确理解材料,获
取有效信息,材料中“丝绸之路……品种多样的手工业品和农产品……商人、传教士……带着他们的信仰、价值观
念和宗教信念……。
”依据已学知识可知,汉代丝绸之路加强了东西方联系;促进了东西贸易;传播了东西文化。
第(2)问,主要考查海上丝绸之路的相关史实,依据材料中“到宋代,除官方丝绸贸易外,民间商人向海外进行丝绸贸易的,也蓬勃发展。
”等信息可以得出宋代海外丝绸贸易的变化是民间海外丝绸贸易发展;依据已学知识可知,出现新变化的政策原因是政府鼓励海外贸易。
第(3)问,主要考查学生对郑和七下西洋的准确理解与认识,依据材料中的“郑和七下西洋……都以中国的丝绸和瓷器换取当地的特产或馈赠当地的国王……与当地居民公平交易……不占别国一寸土地……未掠他人一分财富。
”
可以知道,郑和与海外各国交往的特点是和平交往,公平贸易;由此产生的积极影响是加强了中外友好关系,促进了中外经济交流。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丝绸之路;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中外的交往与冲突·郑和
下西洋
2.(14分)近代列强侵华给中华民族带来了苦难。
中国人民积极寻求摆脱苦难的答案。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
——《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