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重点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简述鸡新城疫病毒的分离鉴定程序。

答案:⑴病料的采集和处理可采集病鸡呼吸道分泌物、脾脏、血液、脑组织,按1:5的比例假入灭菌的生理盐水或缓冲液,用研磨器将组织研碎制成20%的悬液,反复冻融2-3次,5000r/min离心20分钟,取上清,用灭菌滤器过滤除菌或加抗生素杀灭病料中杂菌

⑵分离培养将处理好的病料经尿囊腔接种9~11日龄无母源抗体的鸡胚,37℃孵育,每天照蛋2次,弃除24小时内死亡胚,收集24 -96小时死亡胚,96小时内未死亡胚取出。

⑶收集鸡胚尿囊液采用血凝试验检查是否有血凝活性,对有血凝活性分离物应用标准的抗新城疫病毒,采用血凝抑制血清学试验对病毒进行鉴定。

确定为新城疫病毒后对病毒的致病性做进一步鉴定- 致病性试验

3.简述产肠毒素性大肠杆菌的分离鉴定程序。

答案:取病料接种于麦康凯琼脂或伊红美兰琼脂,37℃培养24小时,挑选麦康凯琼脂上红色菌落,或伊红美蓝琼脂上中心暗蓝黑色并有金属闪光的菌落,进行纯培养。

对获得的纯培养物进行生化鉴定接种TST琼脂(发酵乳糖或蔗糖使斜面和底层变黄,不发酵乳糖或蔗糖,仅发酵葡萄糖时,底层变黄,斜面变红)及常规的生化项目鉴定。

血清型鉴定应用抗O、K、H抗原标准血清进行血清学定型

采用肠结扎试验或免疫学、分子生物学方法对毒素进行鉴定。

革兰氏染色的意义:鉴别细菌:可分为2类、研究细菌对抗生素的敏感性,选择抗菌药物、研究细菌对结晶紫的敏感性、细菌的等电点、指导临床用药有重要意义。

1.简述分离与鉴定流感病毒常用的实验室检验步骤。

答案:⑴病料的采集和处理:可采集病鸡呼吸道分泌物、脾脏、血液、脑组织,按1:5的比例加入灭菌的生理盐水或缓冲液,用研磨器将组织研碎制成20%的悬液,反复冻融2-3次,5000r/min离心20分钟,取上清,用灭菌滤器过滤除菌或加抗生素杀灭病料中杂菌。⑵分离培养:将处理好的病料经尿囊腔接种9~11日龄SPF鸡胚,37℃孵育,每天照蛋2次,弃除24小时内死亡胚,收集96小时内死亡胚,96小时内未死亡胚取出。⑶收集鸡胚尿囊液采用血凝试验检查是否有血凝活性,对有血凝活性分离物应用标准的抗禽流感病毒血清,采用血凝抑制血清学试验对病毒进行鉴定,确定为禽流感病毒后对病毒的致病性做进一步鉴定--致病性试验。

1菌株:指不同来源的某一种细菌的纯培养物。

2无菌操作:指防止微生物进入机体或其它物品的操作方法。

3生长曲线:将细菌接种在液体培养基中培养,以培养的时间为横坐标,以活菌数的对数为纵坐标得出的曲线。

4.侵袭力:是指病原菌在机体内定居,突破机体的防御屏障,内化作用,繁殖和扩散的能力。

5.共生:两种或多种微生物共同生活在一起,彼此间互不伤害或互为有利的关系。

6.菌落:单个细菌在固体培养基上经一定时间培养后形成的一个肉眼可见的细菌集落。

7.转导:以噬菌体为媒介,将供体菌DNA片段转移给受体菌,使受体菌获得新的遗传性状的过程。

8.感染:指病原微生物在宿主体内持续存在或增殖。微生物:在自然界中除了我们肉眼可见的动植物等一些较大的生物体外,还有许多形体细小、结构简单、肉眼不能直接看见,需借助显微镜放大几百倍、几千倍甚至几万倍后才能观察的微小生物,统称为微生物。

9荚膜:一部分细菌在其生活过程中,可在细胞壁的外面产生一种粘液样的物质,包围整个菌体,称为荚膜(2 分);保护细菌免受有害环境因素的影响,与细菌毒力有关,荚膜具有抗原性(1 分)。

10毒素:某些细菌在生长过程中产生的对动物机体呈现毒性作用的物质(2 分),包括外毒素和内毒素(1 分)。

11侵袭力:指微生物突破宿主机体防卫屏障,侵入宿主活组织并在其中生长繁殖和向四周扩散的能力(2 分),包括侵袭性酶和菌体表面结构(1 分)。

12真菌:真菌是一大类具有细胞壁,不含叶绿素,没有根、茎、叶,营腐生或寄生生活的真核微生物(2 分);仅少数类群为单细胞,大多数呈分枝或不分枝的丝状体(1 分)。

13生长曲线:如果将细菌接种在液体培养基并置于适宜的温度条件(1 分),定时取样检查活菌数,可发现其生长过程具有一定的规律性(1 分);以时间为横坐标,以活菌数为纵坐标,可绘制出一条曲线,称为“生长曲线”(1 分)。

14干扰素:是由病毒或诱生剂刺激人或动物有核细胞产生的糖蛋白(2 分),因能干扰病毒在非感染组织的复制,故称为干扰素(1 分)。

15病毒:病毒是没有细胞结构但有遗传、自我复制等生命特征的微生物,是目前已知的最小的生命体(2 分)。以病毒颗粒的形式存在,具有一定的形态、结构和传染性,必须借助电子显微镜才能观察到(1 分)。

16内基氏小体:也称为包涵体(1 分),指某些病毒感染细胞中,在普通光学显微镜下可见胞浆或胞核内出现嗜酸或嗜碱性染色、大小不同和数量不等的圆形或不规则的团块结构(2 分)。

17空斑试验:细胞单层接种病毒后再覆盖一层含营养液的琼脂层(1 分),感染细胞释放的病毒不能悬浮于液体中,只能感染邻近的细胞(1 分);以致感染区由原始病灶向四周扩大,形成类似细菌的菌落(1 分)。

18微生物:是个体细小、肉眼看不见、必须用光学或电子显微镜才能观察到的(1分)一群结构比较简单、繁殖迅速的最微小的生物总称。(1分)

19菌落与菌苔:单个或多个细菌接种在固体培养基上,在适宜条件下,经过一定时间培养后形成的单个,肉眼可见的细菌细胞集聚体称为菌落。菌落彼此相连形成片叫菌苔

20IMVIC试验:是一组区别大肠杆菌和产气杆菌的生化试验(1分),I——吲哚试验,M—M.R(甲基红)试验,VI—二乙酰试验,C—枸橼酸盐试验(1分)。

21免疫活性细胞:在免疫细胞中,受抗原刺激后,能特异地识别抗原决定基(1分),并能分化增殖,发生特异性免疫应答,产生抗体或淋巴因子的细胞。(1分)

22巴氏消毒法:是以较低温度杀灭液体食品及物品内的病原菌或特定微生物(1分),而又不破坏其营养成分及有效成分的消毒方法。因为这种方法是由巴斯德创立的,故称为巴氏消毒法。

23单克隆抗体:是由淋巴细胞杂交瘤产生的(1分),只针对复合抗原分子上某一单个抗原决定基的特异性抗体。(1分)

24正常微生物群:是指微生物与其宿主在共同历史进化过程中形成的生态系,这个生态系是由微生物和宏生物共同组成的,其中微生物群称为正常微生物群。

25灭活疫苗:又称死苗。用物理的或化学的方法将病原微生物杀死后,病原微生物仍保持其抗原成分的免疫原性。(1分)用物理的或化学的方法将病原微生物杀死,并用其制成的疫苗,称灭活苗。(1分)

26抗原:是一类能刺激机体的免疫系统(使之发生免疫应答)产生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1分)并能与相应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在体内或体外发生特异性反应的物质。(1分)

27外毒素与内毒素:前者由某些病原菌在新陈代谢过程中产生,并分泌到菌体外环境中的一类毒性代谢产物。(1)后者是一类由革兰氏阴性菌在正常代谢过程中产生,在细菌生活状态下不释放或不分泌到外界环境中去,只有菌体细胞自溶、死亡崩解,或人工方法(超声波处理、反复冻融、研磨等)破坏其细胞的完整性时,才释放出来的毒素。(1)

1. 简述革兰氏阴性菌细胞壁的结构特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