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第一章 绪论
1-第一章绪论
药用高分子材料学
(polymers in pharmaceutics)
概念: 主要介绍药剂学的剂型设计和制剂处方中 常用的合成和天然高分子材料的结构、制备、物理
化学特征以及其功能与应用。
常用辅料的主要作用:
1.构成药物制剂不可缺少的基本成分;
2.它可以赋予药物剂型以必要的物理、化学、药理 和生物学性质。
和血液透析用制剂
(二)按分散系统分类
1.
2. 3. 4. 5.
溶液型——低分子溶液,如芳香水剂、注射剂
胶体溶液型——高分子溶液,如胶浆剂、涂膜剂 乳剂型——以液滴分散,如口服乳剂 混悬型——以微粒状态分散,如混悬剂、洗剂 气体分散型——以气体分散,如气雾剂
6.
微粒分散型——微粒以液体或固体分散,
如微球/微囊制剂、纳米囊制剂 固体分散型——固体药物以聚集体状态存在的分 散体系,如散剂、颗粒剂、片剂、胶囊剂
经胃肠道给药剂型——口服给药剂型 经非胃肠道给药剂型 1. 口腔内给药剂型 口腔用片(华素片、草珊瑚含片等) 口腔喷雾剂(西瓜霜喷雾剂等) 含漱剂(甲硝唑含漱剂等) 2. 注射给药剂型 注射剂 输液 植入注射剂 缓释注射剂 3. 呼吸道给药:气雾剂、吸入粉雾剂、喷雾剂
经非胃肠道给药剂型
4. 皮肤给药剂型 5. 眼部给药剂型 6. 鼻粘膜给药剂型 7. 直肠给药剂型 8. 阴道给药剂型 9. 耳部给药剂型 10. 透析用剂型 主要有腹膜透析用制剂
主要内容:
1.
药物的治疗作用与血药浓度有关:
当药物达到病灶部位才能发挥疗效 时辰药理学研究指出节律性变化的疾病,可根据生物 节律的变化调整给药系统。 经皮吸收制剂——东莨菪碱透皮给药制剂1974年首次 上市,硝酸甘油透皮吸收制剂(1981年)
第一章 绪论
1.1.2 人工智能的起源与发展
孕 育 期 ( 1956年前) 形 成 期 ( 1956-1970年) 暗 淡 期 ( 1966-1974年) 知识应用期 ( 1970-1988年) 集成发展期 ( 1986年至今)
1.1.2 人工智能的起源与发展
孕 育 期 ( 1956年前)
亚里斯多德(公元前384—322):古希腊伟大的哲学家和思 想家,创立了演绎法。他提出的三段论至今仍然是演绎推理的 最基本出发点。
AI的严格定义依赖于对智能的定义,即要定义人工智能,首先应该定义智能;但 智能本身也还无严格定义。
一般解释:人工智能就是用人工的方法在机器(计算机)上实现的智能,或称机 器智能、计算机智能。
1.1.1 人工智能的定义
知识与智能 知识 人们通过体验、学习或联想而知晓的对客观世界规律性的认识,包括事实、
能理论框架,使人工智能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
1.1.2 人工智能的起源与发展
中国的AI研究
1981年中国人工智能学会在长沙艰难成立,其后长期得不到国内科技界的认同,只能 挂靠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直到2004年,才得以“返祖归宗”,挂靠到中国科 学技术协会。
1985年前,人工智能在西方国家得到重视和发展,而在苏联却受到批判;我国人工智 能也与“特异功能”一起受到质疑,人工智能学科群专著不能公开出版。
(表处理语言)。 1961年,明斯基发表了“走向人工智能的步骤”的论文,推动了人工智能的发展。 1965年,鲁宾逊提出了归结(消解)原理。费根鲍姆开发第一个专家系统DENDRAL,
用于质谱仪分析有机化合物的分子结构
1.1.2 人工智能的起源与发展
暗 淡 期 ( 1966-1974年)
由于一些人工智能研究者被“胜利冲昏了头脑”,盲目乐观,对人工智能的未来发展 和成果做出了过高的预言,而这些语言的失败,给人工智能的声誉造成重大伤害。 当时的人工智能主要存在下列三个局限性:
第一章绪论
(1)农业的本质特征——自然再生产与经济再生产相交织
农业具有生产对象具有其固有的生长、发育、繁殖的规律;土地是必不可少的、重要的生产资料农业生产与外界自然环境关系密切;农业内部各生产门类之间相互依存;农业生产时间与劳动时间不一致;农产品具有消费资料与生产资料的双重属性;农产品具有鲜活易腐烂且体积大等一般特征。
由于农业是人类直接利用生物、太阳能、土壤、气候等自然力的生产活动,农业生产一方面是人类劳动产品、劳动力和生产关系等经济现象的再生产过程,同时又是生物的生长和繁衍及其与自然界进行物质和能量相互转换的自然现象的再生产过程。因此,经济再生产与自然再生产相交织是农业的根本特性。
自然再生产---指生物依靠自然环境和自身的生活机能而进行的自然生长发育过程(生物的自然生长发育过程),即生物有机体同自然环境之间不断进行物质、能量交换和转化的过程。自然再生产过程是生物通过自身的代谢活动而实现的,它是农业再生产的自然基础。亦可理解为:作为农业生产对象的动、植物(和微生物)通过自身的生长、发育、繁殖而自行增殖的过程。
社会功能包括为农民提供谋生手段和就业机会、提供生活和社交场所;有助于形成和维持农村生活模式及社区活动;减少农村人口盲目向城市流动,保持社会稳定,形成社会资本;在发展中国家,农业还可以消除贫困,替代社会福利保障。
粮食安全功能指所有人在人任何时候都在经济上有能力并且可以获得足够数量卫生安全和营养的食物。其构成要素为充足的供给、供给的稳定性、粮食的可获得性、食物的卫生安全、质量和偏好等。其实现途径为依靠自己生产(自给自足)、依靠进口及二者结合。开放贸易有助于稳定世界农产品市场,反之又有利于稳定粮食进口国的价格和保障其国家粮食安全。
农业除了确保粮食和其它农产品的供给之外,还要发挥防止洪涝灾害、涵养水源、防止土壤侵蚀和水土流失、处理有机废弃物、净化空气、提供绿色景观和自然景观,以及传统文化的继承等多方面的作用。目前,欧盟、日本和韩国等国,已经将农业的多功能性作为保护其国内农业和农产品市场,维持其高度农业保护政策的口实。
现代汉语 第一章 绪论
• 现代汉民族共同语是在北方方言基础上形 成的。现代汉民族共同语在形成的过程中, 北京话占有特殊的地位。早在唐代,北京 已是北方军事重镇。北京是辽、金、元、 明、清各代的都城。近千年来,北京一直 是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北京话 的影响越来越大。一方面,它作为历代官 府的通用语言传播到了全国各地,发展成 为“官话”;另一方面,白话文学作品更 多地接受了北京话的影响。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现代汉语概述
• 一、现代汉语 • 世界上的语言数以千计,各民族大都有自 己的语言。汉语是汉族的语言,是我国的 主要语言,分布在全国各地,同时也是中 华人民共和国各民族之间交际用语。我国 境内除了汉语之外,还有藏语、蒙语、维 吾尔语、壮语、苗语、彝语、布衣语等。
• 汉语的来源十分久远,从有文字算起已有 三千多年的历史。今天我们所能看到的记 录汉语的最古老的文字是殷商时期的甲骨 文,距今已有3500年的历史。汉语各方言 语音分歧严重,但书面语一直没有分化, 汉字有不可磨灭的功绩。它虽然没有古埃 及文字和巴比伦文字那么久远,但却一直 沿用至今。
• •
• •
2、方言差异的形成 人口的迁徙、自然地理的阻隔、语言发展的不 平衡、民族的融合、语言的接触。 3、现代汉语方言的分布和特点 我国幅员辽阔,各地方言有很大差别,其中语 音差别最现在以下 几个方面:有无浊声母;有无塞音韵尾;有无 鼻音韵尾;有无塞擦音、擦音声母;声调的数 目。
• 书面语形成于口语的基础上,而具有与口 语不同的语体风格。书面语趋于周密、严 实、结构完整,因而长句较多。这种风格 的形成,往往是由于书面语缺少不同语境 下当面会话所具备的种种辅助性信息,不 得不要求语句自身表达上的严谨与完备。 写出来的话,既允许有斟酌、加工,乃至 反复修改的余地。这就使书面语得以规范 化、标准化,进而成为文学语言,即标准 语的基础。
第1章 绪论
朱昌杰 肖建于 编著
清华大学出版社
1.4.2 C语言描述算法的注意事项
6.循环语句: while(条件) 循环体语句; do { 循环体语句; }while(条件); 或者 For(赋初值表达式1;条件表达式2;步长表达式3) 循环体语句; 7.结束语句: return(返回表达式); break; exit;
朱昌杰 肖建于 编著 清华大学出版社
1.4.2 C语言描述算法的注意事项
2.算法的空间复杂度 如果输入数据所占用空间只取决于问题本身, 则只需要分析除输入和程序之外的额外空间, 否则应同时考虑输入本身所需空间。若额外空 间相对于输入数据量来说是常数,则称此算法 为原地工作,本书第9章讨论的有些排序算法 就属于这一类。若所占空间量依赖于特定的输 入,则除特别指明外,均按最坏情况来分析。
朱昌杰 肖建于 编著 清华大学出版社
1.4.2 C语言描述算法的注意事项
8.函数的定义语句: 函数类型 函数名(类型名 形参1,类型名 形参2,…) { //算法功能说明 函数语句; } 其中函数类型是指函数的返回值的类型,当返回值为整型时,函数类 型可以省略。形参如果是引用参数,则以&打头。
9.函数调用语句: 函数名(实参1,实参2,…); 因为函数调用是一条语句,所以在括号后要有分号。
朱昌杰 肖建于 编著
清华大学出版社
1.4.2 C语言描述算法的注意事项
10.基本函数: max(表达式1,表达式2,…,表达式n) min(表达式1,表达式2,…,表达式n) abs(表达式) eof(文件变量) eoln(文件变量)
朱昌杰 肖建于 编著
清华大学出版社
1.4.2 C语言描述算法的注意事项
1.1.2 数据的物理结构
第一章 绪论
测绘 测设
5
1.2 地球形状和大小
一、地球的自然形体 不规则的曲面。 不规则的曲面。 最高点: 8844.43米 最高点:珠峰 8844.43米, 最低点: 11022米 最低点:马氏海沟 -11022米。 相差约20km 20km。 相差约20km。 在不规则的曲面上无法进行 计算和绘图。 计算和绘图。 人们找寻一个理想几何体 来代表地球形状和大小, 来代表地球形状和大小, 需满足二个条件: 需满足二个条件: 1、与地球自然形体十分接近 2、可以用数学公式来表达
6 0
24
°
°
°
6、高斯平面坐标系的建立 中央子午线的投影为X 中央子午线的投影为X‘轴,赤道投影为Y’轴, 赤道投影为Y 原点为O 原点为O‘轴,X’,Y‘称为坐标自然值。 称为坐标自然值。
25
为了使横坐标不出现负值, 西移500千米, 500千米 为了使横坐标不出现负值,将X‘西移500千米, 并且在横坐标前冠以带号形成高斯通用坐标系。 并且在横坐标前冠以带号形成高斯通用坐标系。 X,Y称为坐标通用值。 称为坐标通用值。 X=X‘ X=X‘ 带号N 500000米 带号N Y'+500000米 Y=
18
2、高斯投影的原理
高斯投影采用分带投影。 高斯投影采用分带投影。将椭球面按 采用分带投影 高斯投影平面 一定经差分带,分别进行投影。 一定经差分带,分别进行投影。
N 中 央 子 午 线
c
赤道
S
பைடு நூலகம்
19
3、高斯投影特点 投影后角度保持不变 中央子午线长度不变 经线和纬线长度有所变形
中 央 子 午 线
问题的提出: 问题的提出: 为什么在小范围内可以用 水平面来代替水准面进行计算。 水平面来代替水准面进行计算。 一、地球曲率对水平距的影响 地面上AB两点 地面上AB两点 AB 投影在水平面上的长度为D 投影在水平面上的长度为D, 投影在水准面上的弧长为S 投影在水准面上的弧长为S,
心理学简答1-4
15、举例说明高等教育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
答:(1)利用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互动关系培养学习动机。①改变学生的成败体验,使其获得学习上的成就感;②学生的成败感与他们的自我标准有关,教师应注意这种个别差异,使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③改善学生的知识、技能掌握情况,弥补其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方面的欠缺。(2) 利用直接发生途径和间接转化途径培养学习动机。一是利用直接发生途径,主要应考虑如何使学生原有学习需要得到满足。由于认知内驱力是最稳定、最重要的学习动机,因此,满足学生的认知需要有利于培养新的学习需要。二是从间接转化途径考虑,主要通过各种活动,提供各种机会,满足学生其他方面的要求和爱好。
16、综合教学实践,设计一个指导对大学生学习结果进行正确归因的训练方案。
第一章 绪论
1、简述不同心理学流派的理论观点。答:(1)构造主义:又称结构主义,主张心理学应该采用实验内省法,分析人的意识经验或构造,并把人的经验分为感觉、意象和激情三个基本元素。由于它把一切科学的研究对象都归结为经验,同时又把内省法作为心理学的主要方法,因而遭到许多心理学家的反对。(2)机能主义:认为意识是一个连续不断流动的过程,意识的作用就是使有机体适应环境,更强调实用主义观点,认为心理学应该把有效用的心理过程作为研究对象,而不是静态的心理内容。(3)行为主义:一是否认意识,主张心理学只研究人的行为;反对内省,主张采用客观的实验方法。(4)格式塔心理学:主张把心理作为一个整体组织来研究。(5)精神分析心理学:主张人类的一切思想和行为都根源于心灵深处的某种动机,特别是性欲的冲动,它们以无意识的形式支配着人们的思想,并表现在人正常和异常的行为中。(6)认知心理学:认为人的认知过程就是信息的接收、编码、存储、操作、检索、提取和使用的过程,强调人已有的知识和知识结构对其行为和当前认知活动的作用。(7)人本主义心理学:主张研究人的本性、潜能、经验、价值、生命意义、创造力和自我实现,认为心理学研究应以整体分析和经验描述的方法代替元素分析和实验法,采用以人为本的研究路线,运用整体分析的研究方法,探索了人自我成长的需要,主张改善环境以促进人性的发展,以达到自我实现。
行政管理学_中南财经政法大学_1 第一章——绪论_(1.2.1) “行政”的概念界定
【2】“行政”概念界定同学们好。
我们需要先来解读一下《行政管理学》这个课程名称的基本概念:看看什么是行政、行政管理、行政管理学。
“行政”这个概念在中国的词汇里古已有之。
比如在《左传》里就有“行其政令”、“行其政事”的记载。
在《史记•周本纪》里更是直接出现了“召公、周公二相行政”的记载。
在中文里,“行”是动词,“政”是名词,二者结合,“行政”就是执掌政务、处理政事的意思。
在西方,“行政”administration一词来源于拉丁文adminatrarc,主要含义也是执行事务。
现在非学术领域“行政”的含义已经被引申到更广的范围了。
《现代汉语词典》里对“行政”的解释是“指机关、企业、团体等内部的管理工作。
”不过在学界,对“行政”的理解就没有这么简单了,他们对“行政”的不同理解大致有三种。
(一)基于“分权”学说的行政观这种观点认为“行政”就是指立法、行政、司法并立“三权”中的行政权或行政权的行使。
这种观点也被称为狭义行政观。
在西方,分权学说始于古希腊时期,当时著名学者亚里士多德(Aristotle)就在他的代表作《政治学》中,将政权分为讨论权、行政权和司法权。
此后分权学说不断被完善,直到18世纪法国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他集前人分权思想之大成,将国家权力划分为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同时提出并论证了以权力约束权力的可能和必要。
基于分权学说理解“行政”,可以比较清楚地从理论上界定“行政”边界,可以比较清楚确定行政的主体和客体,从而区分行政权力与其他权力行使活动。
但其局限也是明显的,主要是不符合现实社会的实际状况。
20世纪以来,各个资产阶级国家的行政权力都表现出扩大的趋势,而行政权力扩大的主要形式就是“三权”的互相渗透。
在“三权”边界实际上日益模糊的今天,用狭义的行政观解释现实已经困难,还要它担负理论指导的重任,显然是难以办到的。
(二)基于“政治—行政二分”的行政观这种观点认为政治与行政是分离的,政治是国家意志和利益的表达过程,而行政则是国家意志和利益的执行过程。
第一章 绪论
首第一章绪论§1-1 机械与机械工程§1-2 机械工程概论的基本内容§1-3 机械工程与国民经济§1-4 机械工程概论课程的学习目的与方法首§1-1 机械与机械工程1. 机械与机器2. 机械分类3. 机械产品的基本要求4. 机械工程返章首1.机械与机器从广义角度讲,凡是能完成一定机械运动的装置都是机械。
工程中,常把每一个具体的机械称为机器。
机器的真正含义是执行机械运动的装置,用来变换或传递能量物料与信息与机器人们常把最为简单的、没有动力源机械称为工具或器械。
1) 机械2) 工具3) 机器返章首具返章首器返章首2.机械分类动力机械交通运输机械作业机械机器人兵器民用生活机械信息机械械分类返章首械图把其它形式的能量转换为机械能输出的机械,统称动力机械1)电动机2)内燃机3)风力机返章首具有较大活动范围、以搬为主要目的的机械,统称为交通运输机械1)汽车2)飞机3)轮船机械图返章首分类1)各类加工机床2)农业机械3)林业机械4)矿山机械6)化工机械7)工程机械8)纺织机械9)印刷机械10)包装机械11)食品机械12)钻探开采机械13)医疗机械14)办公机械5)冶金机械作业机械能进行材料加工或处理、管理产品的机械,常按作业性质进行分类返章1)各类加工机床图首CJL06系列仪表车床电火花数控线切割机床首2)农业机械图首3)林业机械图MQ-G1300C 贴面机定向结构板生产线成套设备(部分)返章首4)矿山机械图粉碎机雷蒙磨双转子反击式破碎机:双转子反击破碎机返章5)冶金机械图首步进式高速冷床冷轧机组及酸洗、卷取、分条机组设备返章6)化工机械图首发酵罐板框压滤机振动筛返章首7)工程机械图首8)纺织机械图纺织机纺织机箭杆织机首9)印刷机械图罗兰百花(PAPV A)对开机海德堡(M-OFFSET )四开机首10)包装机械图TM1400型半自动贴面机返章首GR-300型家禽骨肉分离机11)食品机械图Unp-803电动刨冰机易拉罐封装口生产线返12)钻探开采机械图章首ZQ80y型钻杆钳950-H旋转器抽油机返章13)医疗机械图首NJP900型全自动硬胶囊填充机ACM803呼吸机ACM603麻醉机返章首公机图14)办公机械图返章首机器人是一种新兴的自动化程度很高的机电一体化相结合的智能系统。
第一章绪论
高速公路直道与弯道的连接
路面的剪切破坏
2. 工程构件的刚度问题
Space Shuttle Discovery
3. 工程构件的稳定问题
3.本课程的任务
构件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与构件的材料、 截面形状与尺寸、成本有关。 材料力学就是通过对构件承载能力的研究,找到构 件的截面尺寸、截面形状及所用材料的力学性质与所受 载荷之间的内在关系,从而在既安全可靠又经济节省的 前提下,为构件选择适当的材料和合理的截面尺寸、截 面形状。
2、均匀性假设: 认为变形固体整个体积内各点处的 力学性质相同。
3、各向同性假设: 认为变形固体沿各个方向的力学性 质相同(不适合所有的材料)。
4. 小变形假设: 指构件在外力作用下发生的变形量远 小于构件的尺寸。
材料力学研究的变形通常局限于小变形范围——小变形前提
小变形前提条件的作用:
1)小变形前提保证构件处于纯弹性变形范围
内力:外力作用引起构件内部附加的相互作用力。 内力的特点:
①连续分布于截面上各处; ②随外力的变化而变化。
求内力的方法 — — 截面法:用以显示和求解内力的方法,其步骤为:
F5 F1
F2
F4 F3
①截开:在待求内力的截面处假想地将构件截分为两部分, 取其中一部分为研究对象——分离体;
②代替: 用内力代替弃去部分对分离体的作用; —— 通常为分布内力系
a
n
y
L c
nb
mm
P
mOm Mm Nm
P
x
解:1、沿m-m截面截开,取上半部分:
Y 0
Nm - P = 0 ∴ Nm = P
MO ( F ) 0 Pa Mm 0, Mm Pa
第1章绪论
1.新药
新药 是指未曾在中国境内上市销售的 已上市药品改变剂型、 药品 。已上市药品改变剂型、改变给 药途径的,按照新药管理。 药途径的,按照新药管理。
返回
2.化学药品注册分类
1、未在国内外上市销售的药品: 未在国内外上市销售的药品: 2、改变给药途径且尚未在国内外上市销售的制剂。 改变给药途径且尚未在国内外上市销售的制剂。 3、已在国外上市销售但尚未在国内上市销售的药品: 已在国外上市销售但尚未在国内上市销售的药品: 4、改变已上市销售盐类药物的酸根、碱基(或者金 改变已上市销售盐类药物的酸根、碱基( 属元素),但不改变其药理作用的原料药及其制剂 属元素),但不改变其药理作用的原料药及其制剂 。 ), 5、改变国内已上市销售药品的剂型,但不改变给药 改变国内已上市销售药品的剂型, 途径的制剂。 途径的制剂。 6、已有国家药品标准的原料药或者制剂
2.药物的质量要求 药物的质量要求
requirement of drugs 从化合物→药 从化合物→药 药理、 有效性 药理、药效试验 安全性 急性毒性试验 老鼠 长期毒性试验 狗
LD50
3.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
(1984年9月20日第六届全国人民 1984年 20日第六届全国人民 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七次会议通过 2001年 28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 2001年2月28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 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次会议修订) 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次会议修订)
思考题
查咖啡因、头孢唑啉钠、维生素 的质量标准 查咖啡因、头孢唑啉钠、维生素C的质量标准 比较四个主要项目的方法 比较上述药物2000年版与 年版与2005年版质量标准 比较上述药物 年版与 年版质量标准 有何不同
3.附录 附录
人体解剖学_绪论_第一章_基本组织-上皮组织_结缔组织 (2)
分泌部分泌的物质有两类
浆液:水样物质,含多种类别酶。 粘液:粘稠物质,润滑和保护功能。Fra bibliotek
第二节 结缔组织
学习目标 1.掌握结缔组织的形态学分类; 2.掌握疏松结缔组织的结构、细胞分类及各 类细胞的形态特点及功能; 3.掌握软骨的分类及各类软骨的结构特点;
第二章 结缔组织
总括
四、软骨组织和软骨
(一)软骨组织的一般结构 1.构成: ⑴.细胞间质 ⑵.软骨细胞 2.软骨:由软骨组织和软骨膜构成 软骨膜 ① 由致密结缔组织构成,被覆在软骨 表面; ②对软骨有保护、营养,对软骨修复 和生长有一定意义;
㈡.软骨的分类及各类软骨的结构特点
类型 间质 功能 细胞 分布 透明软骨 弹性软骨 纤维软骨
2.纤维 ⑴.胶原纤维:主要纤维,由很细的胶原原纤维 构成,束状排列成波纹状; 新鲜时略呈白色,故称白纤维; 韧性大,拉力强; ⑵.弹性纤维:新鲜时略呈黄色,故称黄纤维, 比胶原纤维细,排列散乱, 有较强的折光性,有弹性。
⑶.网状纤维:很细、分支多、互相交织成网; 含量少,主要分布在不同组织交处; 3.细胞 ⑴成纤维细胞:细胞呈扁平星形或梭形,细胞核 椭圆形; 染色淡,能合成基质和纤维; 功能:参与创伤愈合; ⑵脂肪细胞:细胞较大,圆形或暖圆形; 细胞质内含有脂肪滴; 功能:有储存脂肪的功能;
(二)外分泌腺的一般结构和分类
据构成的细胞数量分: 1.单细胞腺:杯型细胞是人体唯一的单细胞腺,分 泌粘液。 2.多细胞腺: 管状腺 分泌部 据形态分 泡状腺 管泡状腺 据分泌物 浆液腺 性质分 粘液腺 混合腺 导管:输送分泌物的通道,可分支, 一端与腺腔想通,另一端开口于 有关器官的管腔或体表
第一章 绪论
19
1.2.2状态与状态函数 状态性质的分类: 几何性质:体积、面积 力学性质:压力、表面张力、密度 电磁性质:电流、磁场强度 化学性质:摩尔数、摩尔分数
热力学性质:温度、熵、内能、焓、亥姆霍兹自由 能、吉布斯自由能
对于组成不变的均相封闭系统(简单可压缩系) 来说,两个独立的变量就可以确定系统的状态。
3
1.1.2热力学的发展史
1.1.2 热力学的发展史
科学予以知识,而历史予以智慧!一门科学的历史,
是那门科学中最宝贵的部分。
热力学发展史,约可分成四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 17世纪末到19世纪中叶
此时期累积了大量的实验与观察的结果,并制造出 蒸气机,对于“热”的本质展开研究与争论。在19世纪 前半叶,首先出现了卡诺理论,热机理论(第二定律的 前身)和功热互换的原理(第一定律的基础)。
概括出的热力学第一、第二定律为基础,引出热力学能、
焓、熵、亥姆赫兹函数、吉布斯函数,加上P、V、T等可
直接测定的宏观量作为系统的宏观性质,经过归纳与演绎 推理,得到一系列热力学公式、结论,用来解决物质变化 过程的能量平衡、相平衡和反应平衡等问题。
8
1.1.3热力学的研究方法
宏观热力学的特点:不涉及物质内部粒子的微观结 构,只涉及物质系统前后状态的宏观性质。
33
1.2.4过程与途径 非静态过程不能用状态图上的一条实曲线来表示,为了
研究的方便,我们可以用一条虚线来表示它,但是该曲线没
有其他的任何意义。
P
A
非静态过程
B
o
V
准静态过程是一种理想的极限,但作为热力学的基础,我 们要着重研究它。
34
1.2.4过程与途径
典型的几种过程:
第一章 绪论
第一章第一部分学习指导生理学、机体、机体功能的概念;人体生理学研究的内容;学习生理学的目的。
生理学的发展简史。
生理学的研究方法及研究的三个水平。
第一节兴奋性兴奋性:机体感受刺激繁盛反应的能(特征)。
一、刺激与反应刺激:引起机体发生反应的环境变化,是引起反应的条件。
按刺激性质分为:物理刺激、化学刺激、生物刺激、社会心理性刺激(生理学多用电刺激)。
刺激具备的条件:强度、时间、强度-时间变化率。
反应:刺激引起的机体功能活动的改变,是刺激引起的结果。
反应的形式:兴奋:机体受刺激后,由相对静止变为活动,或者活动由弱变强。
抑制:机体受刺激后,由活动变为相对静止,或者活动由强变弱。
二、衡量兴奋性的指标——阈值阈刺激刚能引起组织发生反应的刺激刺(激强度等于阈值)。
阈值:刚能引起组织发生反应的最小刺激强度。
阈下刺激:小于阈值的刺激。
兴奋性与阈值的关系:兴奋性∝1/阈值。
可兴奋组织:神经、肌肉、腺体(兴奋性搞、反应迅速明显、能产生动作电位)。
三、组织兴奋时兴奋性的变化呈规律性变化(表1-1)表1-1 组织兴奋时兴奋性的变化分期对刺激的反应兴奋性绝对不应期对任何强大的刺激不起反应基本消失相对不应期对阈上刺激其反应降低超常期对阈下刺激其反应稍微增高低常期对阈上刺激其反应稍微降低绝对不应期的意义:决定组织单位时间内反应的最多次数。
第二节人体与环境一、人体与外环境外环境:人体生活的自然界,人体与外环境相互影响。
二、内环境与稳态内环境:人体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细胞外液)稳态:内环境理化因素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
稳态的意义:人体生命活动正常进行的必要条件。
第二节人体功能的调节一、人体功能的调节方式神经调节:通过神经系统的活动对人体功能进行的调节,基本方式是反射。
反射: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人体对刺激产生的规律性反应。
反射的结构基础:反射弧。
反射弧组成:感受器、传入神经、反射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反射的分类:非条件反射:先天遗传的反射。
第一章 绪论
2、特征: 、特征: ( 1)目标(组织是围绕目标运行的系 )目标( 统); (2)资源(物质资料、精神资源、象 )资源(物质资料、精神资源、 征性资源); 征性资源); ( 3)结构(指分立的群体、部门、团 )结构(指分立的群体、部门、 队、小组等围绕一定的目标构成的体 系); (4)互动(指在组织里面的个体之间、 )互动(指在组织里面的个体之间、 群体之间、 群体之间、个体与群体之间的相互作 用)。
4、“社会人”假设及其应用 社会人” 的主要缺陷 这种理论及其应用的出发点 还是为了追求利润最大化, 还是为了追求利润最大化, 没有把人的发展作为“本 没有把人的发展作为“ 位”。
三、“成就人”假设 成就人” 1、提出的背景 社会人” “社会人”假设虽然更加重视人及其社 会性需要, 会性需要,但仍旧把人作为发展的中心 来对待, 来对待,因而在西方人权理念深入人心 的背景下, 的背景下,已经不能完全适应社会发展 的需要。 的需要。
2、“经济人”的内涵 经济人” “经济人”理论假设人的行为 经济人” 动机就是为了满足自己的利 尤其是经济利益, 益,尤其是经济利益,工作 是为了得到经济报酬。 是为了得到经济报酬。
3、“经济人”假设对应的管理 经济人” 模式 经济人” “经济人”假设对应的管理模式 任务管理模式” 是“任务管理模式”,其特点是 管理者以经济利益为主要管理手 段,以完成任务提高生产率为出 发点和归宿点来从事管理工作。 发点和归宿点来从事管理工作。
4、“成就人”的缺陷 成就人” 成就人” “成就人”理论的缺陷在于把人和组织抽象化 了。基于个人成长的文化背景、经历、学养等 基于个人成长的文化背景、经历、 因素的不同,每个人都是独特的; 因素的不同,每个人都是独特的;而基于人的 独特性,每个组织也是独特的, 独特性,每个组织也是独特的,因而管理者创 造条件和环境实现人和组织目标的时候不能采 取固定的管理模式与管理方法。 取固定的管理模式与管理方法。
第一章_写作绪论
第一章 绪论
四、写作活动的特点
人文性 综合性 个体性 创造性 实践性
第一章 绪论
(一)人文性
王朔曾经称自己是“码字儿的”,你怎样看? 任何类型的写作都是人文活动
人写作是为了与人交流,向他人表达自己的思考
写作具有人文性,它可以全面地反映一个人的内心世
界、文化积淀和综合品位。
第一章 绪论
(二)综合性
基
础
写
作
第一章 绪论
第一章 绪论
目
第一章 绪
录
论
第二章 材料和思想 第三章 结构 第四章 语言 第五章 写作表达方式与技法 第六章 写作文体
第一章
绪
论
写作的含义 写作六概念 写作三模块 写作五特点 提高写作能力的途径 现代高科技对写作的影响
第一章 绪论
• 写作是社会生活的一部分,也是人类生存和 发展一种方式。写作总是与一定的个人和社会需 要联系在一起的。 • 美国著名的社会预测学家约翰·奈斯比特在 《大趋势》一书中说,下一个世纪五件最重要的 事情,有一件是“在这个文字密集的社会里,我 们比以往更需要具备基本的读写技巧。”
第一章 绪论
教学论角度的写作
写作教学是现代写作学草创之时及今天写作学研究的 主要内容之一,所以在一些人的心目里,“写作”指向的 就是学校的写作教学与训练,在学生的认识里,“写作” 更成了“作文”的代名词;
文化学角度的写作
著书立说是“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文章更是 “藏之名山,传之后人”的永恒财富,所以写作行为也就 具有了厚重的人文内涵和文化意蕴;
第一章 绪论
文学写作 文学写作主要研究文学创作的一般规律和技 巧,包括小说、诗歌、散文、戏剧等文学样式的 创作。文学写作属于写作的文学性、艺术性层次, 是基于基础写作之上的专业写作层次;
第一章:国际贸易绪论
三、总贸易和专门贸易体系。 总贸易和专门贸易体系。
1、总贸易体系(general trade system) 、总贸易体系( ) 又称一般贸易体系, 又称一般贸易体系,是指以货物通过国境作为 统计进出口的标准。 来代表。 统计进出口的标准。以“G”来代表。 来代表 2、专门贸易体系(special trade system) 、专门贸易体系( ) 指货物经过一国海关作为统计进出口的标准。 指货物经过一国海关作为统计进出口的标准。 3、总贸易体系和专门贸易体系说明不同的问 、 题。 Q:在什么情况下,总贸易额大于、等于和小 :在什么情况下,总贸易额大于、 于专门贸易额? 于专门贸易额?
第二节:国际贸易常用的基本概念 第二节:
一、对外贸易与国际贸易。 对外贸易与国际贸易。 1、对外贸易(Foreign trade)。 、对外贸易( )。 2、与国际贸易的区别。 、与国际贸易的区别。 3、狭义和广义的国际贸易和对外贸易。 、狭义和广义的国际贸易和对外贸易。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二、有形商品和无形商品贸易。 有形商品和无形商品贸易。
5、维护和改善国际环境。 、维护和改善国际环境。 )、通过对外贸易政策可以实施政治影 (1)、通过对外贸易政策可以实施政治影 )、 响。 )、通过对外贸易 (2)、通过对外贸易,抑制社会制度不同 )、通过对外贸易, 和被认为有“敌意”国家的经济发展。 和被认为有“敌意”国家的经济发展。 )、通过贸易 (3)、通过贸易,制裁违背联合国宪章的 )、通过贸易, 行为。 行为。 )、通过对外贸易 (4)、通过对外贸易,扩大相互交往,促 )、通过对外贸易,扩大相互交往, 进经贸合作,改善国际环境。 进经贸合作,改善国际环境。
四、贸易额、贸易差额和贸易量 贸易额、
高分子科学基础总结(1)
高分子科学基础总结第一章绪论1.高分子:也称聚合物分子或大分子,分子量较高(一般为104~106),其分子结构必须是由许多相同的、简单的基本单元通过共价键重复连接而成的。
2.聚合物:也称高分子化合物,是由许多单个聚合物分子(高分子)组成的物质。
3.单体:能够进行聚合反应,并形成高分子中基本结构组成单元的小分子化合物。
4.重复单元:高分子链上化学组成和结构均可重复的最小单元,也称链节。
5.结构单元:由一种单体分子通过聚合反应而进入聚合物重复单元的那一部分叫做结构单元。
6.单体单元:与单体的元素组成和排列相同,只是电子结构不同的结构单元。
7. 聚合物的多分散性:聚合物是由一系列不同分子量(或聚合度)的同系物高分子组成的混合物,这些同系物高分子之间的分子量差为重复单元分子量的倍数,这种同种聚合物分子小不一的特性称为聚合物的多分散性。
8.聚合反应分类:(1)根据单体与其生成的聚合物之间在分子组成与结构上的变化把聚合反应分为加聚反应和缩聚反应。
(2)根据反应机理和动力学性质的不同,分为逐步聚合反应和链式聚合反应9.聚合物的分类:a.按主链元素组成:碳链高分子:主链完全由C原子组成。
杂链高分子:构成主链的元素除C外,还含O,N,S,P等一些杂原子。
元素有机高分子:主链无碳原子,完全由 Si,B,Al,O,Ti, N,S,P等杂原子组成,但侧基却是含C,H,O 的有机基团。
b.按性质和用途:塑料,纤维,橡胶,涂料,胶黏剂,功能高分子。
第二章逐步聚合反应1. 逐步聚合反应:由低分子化合物经多次逐步进行的相似的化学反应形成大分子的过程。
2. 缩聚反应:缩合聚合反应的简称,是指带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官能团的单体经过许多次的重复缩合反应而逐步形成聚合物的过程。
3. 单体官能度(f ):一个单体分子中能参与聚合反应的官能团数目称为单体官能度,以f 表示。
4. 平均官能度( f ):是指聚合反应体系中实际上能参与聚合反应的官能团数相对于体系中单体分子总数的平均值,用f 表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3.2 具体目标
(1)有效地管理土地监测所使用的遥感图像信息源数据及土地详查 分类数据; (2)管理与分析遥感监测结果(监测图、分类图等专题图和比较、 分析结果等); (3)进行土地变化情况的多种表达形式查询; (4)有效输出多种统计图表、图像、查询结果以及分析结果,便于 决策层的使用。
1.4 荒漠化监测国内外研究状况 1.4.1 国外研究状况
1.1.4 荒漠化监测的原则
为解决好沙漠化普查与荒漠化监测的衔接及与国际接轨问题,应确定 如下原则: 监测重点:首先着眼于国内防沙治沙和荒漠化土地开发利用对监测信 息的需要,特别是在亚湿润干旱气候条件下,农林牧交错地区的沙区 资源的合理开发应是监测的重点。 标准与国际接轨:在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的定义、目标与原则指导 下,使监测的对象、内容和标准与国际上接轨。 监测的本底:监测将以全国沙漠化普查工作为起点和基础,普查的图 件与数据成果将做为监测对象本底的重要组成部分。 技术目标:常规技术与高技术相结合,通过试验研究,逐步实现以高 技术为主要监测手段的技术目标。
1.1.3 荒漠化监测的意义
荒漠化监测是进行环境质量评估和土地管理的一个重要部分。对荒漠 化土地治理来说,荒漠化监测工作是制定防治荒漠化方针措施的基础, 可用来衡量防治效果如何,并对可能产生的副作用进行早期预警。就 国家或某一地区来说,荒漠化监测工作是为国家、省(市、区)防治 荒漠化及防沙治沙制定和调整政策,计划和规划,保护、改良和合理 利用国土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提供参考数据。 然而,荒漠化分布广阔、类型多样,对于荒漠化防治工作来说,出现 了这样一些问题:荒漠化土地究竟在哪儿?属于什么类型?发展趋势 如何?全国或一个省区的荒漠化在总体上是处于一种什么趋势?如何扩 展?扩展的活跃区在哪儿,扩展速度是多少…,都需要对荒漠化土地 的消长动态变化准确掌握。荒漠化监测就是肩负这一重要使命,随时 把握荒漠化土地消长动态。因此,做好荒漠化监测是加快防治荒漠化 速度、提高防治效率、遏制荒漠化扩展的前提。
1.1.2 荒漠化监测的目的
通过监测,可以及时、准确地了解和掌握荒漠化土地的现状、动态及 其防治所需要的信息; 向各级政府和计划部门提供宏观决策的依据; 为防治荒漠化及防沙治沙制定和调整政策、计划和规划,保护、改良 和合理利用国土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提供基础数据; 履行《联合国防治荒漠化的公约》,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的需要。
1.3 荒漠化监测的任务、目标 1.3.1 主要任务
(1)定期提供各级行政单位和全国的各类型沙化土地和有明显沙化 趋势的土地的分布、面积和动态变化情况; (2)定期提供各级行政单位和全国的不同类型及程度的荒漠化土地 的分布、面积和动态变化情况; (3)分析自然和社会经济因素对土地荒漠化和沙化过程的影响,对 土地荒漠化和沙化状况、危害及治理效果进行分析评价,提出防沙治 沙和防治荒漠化的对策与建议,为国家决策提供服务。
1.2.3 荒漠化监测的内容
荒漠化是由于气候变异与人类活动等种种因素作用下造成的干旱、半干 旱和亚湿润干旱区的土地退化,而土地是由土壤、植被、其他生物区系 和在该系统中发挥作用的生态和水文过程组成的陆地生物生产力系统。 荒漠化监测是对整个土地系统的监测,所以,荒漠化监测所包括的内容 可归纳为生物物理和社会影响两个方面,具体分为:
交通运输受阻
电力通讯受损
荒漠化监测是人类对全球或某一地区的干旱、半干旱及亚湿润干旱 荒漠化监测 区因气候变动、人类活动及其它因素引发的土地退化现象,采取某 些技术手段就人类所关心的、可以反映土地退化现象的某些指标进 行定期、不定期观测,并以某种媒介形式进行公布的活动。
荒漠化监测必须解决的问题: 荒漠化监测必须解决的问题: (1)在什么地方 (2)什么范围 (3)采取什么指标 (4)应用什么方法 (5)什么时间 (6)观测时间间隔多长 (7)结果如何表述 (8)结果如何评价 荒漠化监测需要回答的问题: 荒漠化监测需要回答的问题: (1)某种荒漠化类型发生在何地 (2)面积如何 (3)发生发展速度怎样 (4)将来如何 (5)现行防治荒漠化工程效益如何
纵观国外荒漠化评价指标不难看出: (1)由于对荒漠化概念解释不同,指标选取各不相同, 可比性小,难以在地理分异复杂的大范围应用; (2)评价指标繁杂,且多间接性指标,获取数据难度较 大,实用性差; (3)指标选取、等级划分多主观性判定,未充分进行科 学论证,难以客观反映和准确评价荒漠化状况。
1.4.2 国内研究状况
荒漠化监测
生态环境学院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学科
课程组成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绪论 荒漠化监测的理论与技术基础 荒漠化监测方法 荒漠化监测技术体系 荒漠化监测技术规程 荒漠化评价
第一章 绪 论
1.1 荒漠化监测的概念、目的及意义 1.1.1 荒漠化监测的概念
荒漠化是指包括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在内的多种因素造成的干旱、半 荒漠化 干旱及亚湿润干旱区的土地退化。 我国荒漠化面积262.2万km2 荒漠化面积占国土面积27% 荒漠化影响的范围占国土面积的50%以上,涉及18个省、市、自治区 有风蚀荒漠化、水蚀荒漠化、冻融荒漠化和土壤盐渍化 荒漠化的形成同时受到多种外引力的作用,过程与结果复杂,多样。
土壤方面:包括土壤类型,土层厚度,土壤结皮,土壤质地,土壤结构,土壤pH值,土壤含盐量, 土壤有机质含量,土壤N 、P、 K含量,土壤风蚀量; 植被方面:包括植被类型,群落种类组成与结构,覆盖度,生产力,生物量,指示性植物; 水文方面:包括水源补给,水质,地下水水位,土壤含水量,地表水域,沼泽化程度,排水能力; 地质地貌:包括地貌类型,基岩出露与类型,沉积物质,海拔高度,坡度、坡向,侵蚀与切割程 度; 气候气象:包括日照时数,无霜期,温度,湿度,风,降水,蒸发量; 社会经济:包括土地利用状况,土地利用强度,能源条件,交通条件,人民生活水平,受教育程 度。
国内沙质荒漠化监测评价与制图的指标研究有众多学者做过探索。朱震达、 陈广庭、崔书红提出利用地理景观及土地沙漠化发展,判断沙漠化程度的指 标为荒漠化土地扩大率;从生态角度判断则以植被盖度大小作为荒漠化程度 的参考指标;从地表形态发展阶段划分沙漠化发展状况,综合遥感手段和地 面实查,区别各种程度的沙漠化的主要标志。胡孟春以景观学为指导采用单 要素评价,然后以主导因素法确定土地沙漠化类型,应用模糊综合评判法对 科尔沁沙地进行分类定量指标评价。董玉祥等提出由沙漠化状况和沙漠化危 害性指标构成评价指标体系。马世威等以沙丘形态为评价标志。安惠民提出 将自然环境特征、生态环境、荒漠化过程特征和人为活动纳入监测指标体系。 刘建军提出,根据指数法和指标体系法评价荒漠化程度,用干燥度指数作为 评价指标。李华新则提出了以荒漠生态环境指标、荒漠生物指标和社会经济 指标三个子系统共87个指标组成监测评价多指标分级综合描述法。王军厚、 孙司衡提出了包括气候区、外营力、土地利用类型、地表特征和荒漠化程度 的多因素、复叠式荒漠化分类。王葆芳利用国内外资料评述沙漠化监测评价 指标体系的分级。
鉴于我国荒漠化监测有与国际接轨和全国防沙治沙工作的两个需要,监测范围将有如下两个 不同的统计区域。 (1)全国沙漠、沙质荒漠化及风沙化监测的范围 基本上为全国沙漠化普查工作涉及的29个省(区、市)。普查区域总面积约474万平方 公里,其中沙漠化及沙化土地约171万平方公里。 (2)与国际公约接轨的荒漠化监测的范围 根据“公约”对荒漠化区域的界定,以湿润指数划定的干旱、半干旱、亚湿润干旱地区 主要分布在我国北部、西部11个省(区)。全国荒漠化面积约有90%分布在这一地区。
1.4.3 国内外研究的不足 综上所述,国内外许多学者虽然做过长期研究探 索,但因指标划分标准不同,各国在数据交流与 共享上难以衔接,缺乏广泛认同的规范化定性定 量且简便易行的评价指标体系。
国外荒漠化监测指标体系研究经历了约20年的时间,处于不断完善之 中。1977年Berry和Ford提出了4级监测指标体系,指标以气候因子为 主体。1978年Rcining考虑到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的相互联系,提出 由物理、生物、社会三方面众多指标组成监测指标体系。这期间由于 对荒漠化概念理解不同,在指标选取上各有侧重,有的提出以土壤退 化或植被退化作为评价沙漠化土地指标。土库曼斯坦沙漠研究所认为, 一定的土地利用类型对应一定的荒漠化类型。 从综合指标体系发展阶段上看,土库曼沙漠研究所对于植被退化、风 蚀和水蚀荒漠化类型,从荒漠化现状、荒漠化速度和荒漠化潜在危害 三方面制定评估标准。依照这个标准修订FAO/UNEP制定的“荒漠化过 程的评价及制图条例”,给出4个方面15个指标,每个指标有4个分级, 但1984年和1988年先后两次对苏丹、马里西部荒漠化过程的评估,实 践效果不尽人意。
国内沙质荒漠化监测评价指标体系,也存在许多不足之处: (1)制定评价指标体系的目标不明确,出发点各异; (2)评价体系指标多样性、交错性和渗透性的存在,因 子信息量层次不清,指标难以通过遥感技术获取,因而该 体系只适于局部监测; (3)有的采用单要素评价,数据由信息资料中获得,未 经检验,其准确性和实用性较差。
1.2.2 荒漠化监测的范围
监测的范围原则上在荒漠化潜在发生区,即《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 中荒漠化定义所规定的干旱、半干旱和亚湿润干旱区内进行,全国荒 漠化监测范围为湿润指数在0.05-0.65之间的地区。考虑到我国荒漠 化的发生特点及防治的需要,全国沙化监测范围为所有分布有沙化土 地和有明显沙化趋势的土地的地区;极端干旱区也应作为监测的范围 之一。
1.2 荒漠化监测的对象、范围及内容 1.2.1 荒漠化监测的对象
荒漠化监测的对象取决于监测之目的。我们进行荒漠化监测的目的, 一方面在于及时把握荒漠化的动态变化过程,更主要的还在于及时、 准确地把握荒漠化对生态、经济、社会的影响,适时地调整我们的生 产活动,防止和治理荒漠化,实现可持续发展。为此,荒漠化监测的 对象就应该包括荒漠化本身及其荒漠化防治工程,以及与此相联系的 生态、经济和社会的各个方面。或者说是监测荒漠化的正(逆)过程、 影响因素和综合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