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与第一章

合集下载

现代汉语第一章 绪论

现代汉语第一章 绪论

章一绪论一、名词解释1、语言:语言是人类特有的一种社会现象,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思维工具,是以语音为物质外壳,以词汇为建筑材料,以语法为结构规律所构成的符号系统,具有任意性和线条性,有口语和书面语两种形式。

【附】线条性:由于人类发音器官的限制而导致语言符号只能一个个发出,无人可于同一时间位置说出两个声音。

即语言符号只能在时间的线条上绵延,一个符号接着一个符号出现。

任意性:指语言符号的语音形式和意义内容的结合无必然联系,是社会成员共同约定俗成的,是任意的、偶然的。

2、现代汉语:从狭义而言,现代汉语指现代汉民族的共同语—普通话;从广义而言,现代汉语兼指现代汉民族使用的普通话和方言。

3、现代汉民族共同语:即狭义的现代汉语,指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普通话。

4、方言:即俗称的地方话,是民族语言的地方分支,是现代汉语的地域变体。

只通行于一定的地域,是局部地区人民的语言,并不独立于民族语言之外。

主要有七大方言:北方方言、吴方言、湘方言、赣方言、闽方言、粤方言和客家方言。

5、现代汉语规范化:即确立现代汉民族共同语明确一致的标准,以此清除语音、词汇、语法方面的分歧。

6、文学语言:指经加工、规范所得的书面语,是民族共同语的高级形式,包括文艺作品语言、社会科学及自然科学著作语言,对民族语言的发展有极大推动作用。

7、现代汉语的社会变体:即社会方言,指由于性别、年龄、地位、文化程度等社会因素的不同,人分属不同的社会群体。

每个群体都有一些区别于其他群体的语言特点,从而形成语言的各种社会变体。

二、简答题;1、现代汉语特点?【可分述或将之与印欧语言对比,自行诠释】(1)语音方面:总体而言音节界限分明,乐音较多,语调变化,具有音乐性,具体如下:Ⅰ没有复辅音;即一个音节内不存在两个或以上辅音相连的情况,音节界限分明;Ⅱ元音占优势;音节必有元音,可仅由一个元音构成音节,乐音比例较大;Ⅲ有声调;音节均有声调,使得音节间界限分明而富于变化,有区别意义作用;Ⅳ声母与韵母内部系统性较强;即声母与韵母间配合规律规范严谨;(2)词汇方面:Ⅰ语音多为单音节,词形较短;有时一个语素即一个汉字,存在大量单音词;Ⅱ双音节占优势;汉语词汇有双音节化趋势,旧的单音节被双音节大量代替;Ⅲ新词构成广泛采用词根复合法;即“实语素+实语素”构词法,少有派生法构成;Ⅳ对于吸收的外来词多为音译兼意译,或以汉语语素对译,直接音译较少;Ⅴ成语多为四音节结构;Ⅵ存在大量表示同一事物/现象的同义词,且音节数量不定,可见汉语词汇形式的伸缩性;(3)语法方面:Ⅰ语序的变化对语法结构和语法意义起重大影响;如我们理解(主谓结构)--理解我们(述宾结构)改变了语法结构关系;又如猫抓老鼠—老鼠捉猫,则改变了语法意义;真正语法上的语序变化应为词语的次序改变使语法结构关系及语义随之变化,如:二十岁才结婚—结婚才二十岁;Ⅱ主用语序和虚词表示语法意义,无严格意义的形态变化;①有些结构有无虚词会导致结构和语义发生很大变化,如爸爸妈妈(联合结构)--爸爸的妈妈(偏正结构);②有些结构添加虚词后,虽语法结构关系未有改变,但语义变化,如北京大学—北京的大学,一指特定学校,一指北京所有大学;③有些结构添加虚词后会导致语用意义的变化,如中国文化—中国的文化,虽都为偏正结构、修饰关系,表意相同,但前者强调“属性”,后者强调“分类”,指中国而非其他国家的文化;Ⅲ词法句法结构基本一致,都存在主谓、述宾、述补、偏正、联合五种基本语法结构关系;(地震—地面震动—地面震动了)Ⅳ词类与句法成分不存在一一对应关系;汉语词汇同一词可充当多种成分,好-a/v;Ⅴ量词和语气词十分丰富;汉语中名词与数词结合需要加入量词,且随着对象不同而变化量词,如一头牛、一棵树;语气词的变法则起到区别意义的作用;2、与古代汉语对比,现代汉语的特点是什么?(1)语音方面:总体而言语音系统简化;①浊塞音、浊塞擦音、清鼻音声母消失;②复辅音声母消失;③辅音韵尾大大减少,入声不再独立成为调类;(2)词汇方面:①新词大量产生;②词的双音节化倾向明显;③词缀和类词缀有所增加,词缀附加法构成的合成词增多;④大批印欧词语和日语汉字进入汉语词汇系统;(3)语法方面:①增加大量量词;②古汉语词类活用现象较多,现代汉语兼类词较多;③古汉中语言省略现象较常见,现代汉语则少见;④古汉的否定句和疑问句常有宾语前置现象,现汉几无;3、共同语与方言的关系?(1)共同语是通行于民族全体成员的语言,方言则是一个民族语言的地方分支,是局部地区人们使用的语言,即规范的共同语是方言的高级形式;(2)共同汉与方言存在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吸收的关系;Ⅰ共同语以某种方言为基础而形成,形成后又渗透到各方言中,制约方言的传播与发展;Ⅱ方言的表达形式影响共同语的发展,共同语需吸收方言中有利成分以促进自身发展;4、如何理解语言是一个分层装置?答:语言是一个符号系统,形象而言即一个装置,其最主要特点是分层。

绪论及第一章

绪论及第一章
如:Al2O3陶瓷、稳定ZrO2陶瓷、具有生物活性的表面涂 层(生物微晶玻璃、生物活性玻璃)的相应材料等
如:Al2O3陶瓷、氟聚合物/金属基复合材料、生物活性玻 璃、自固化磷酸盐水泥和玻璃水泥、活性涂层材料等
3)耳鼻喉代用材料
如:Al2O3陶瓷、生物活性玻璃及生物活性微晶玻璃、 磷酸盐陶瓷
4)人工肌腱和韧带
生物陶瓷——主要是用于人体硬组织修复和重建 的生物医学陶瓷材料。 生物陶瓷的类型和特点 惰性生物陶瓷材料 可吸收生物材料 生物活性陶瓷 可治疗癌症的生物陶瓷
在生物体内与组织几乎不发生反应 惰性生物陶瓷: 或反应很小。 如:氧化铝陶瓷、碳、氧化锆 陶瓷、氮化硅陶瓷等。
生物 陶瓷
活性生物陶瓷: 在生理环境下与组织界面发生作用,
表1
几种主要的不锈钢的组成、性能和组织


铁素体和马氏体不锈钢的耐蚀性随含碳量的降低 和含铬量的增加而提高。
3Cr13和 4Crl3型马氏体不锈钢用于医疗器械, 如刀、剪、止血钳、针头等。 00Cr18Ni10型奥氏体不锈钢可制作各种人工关节 和骨折内固定器;在口腔科常用于镶牙、矫形和牙 根种植等器件的制作。
形成化学键结合。 如:羟基磷灰石等陶瓷及生物活性玻 璃,生物活性微晶玻璃。
可被吸收的生 在生物体内可被逐渐降解,被骨组 物降解陶瓷: 织吸收,是一种骨的重建材料。
如:磷酸三钙等。
各类生物医用材料性能比较
各种生物陶瓷在临床上的应用: 1)能承受负载的矫形材料,用在骨科、牙科及颌面上 2)种植齿、牙齿增高


生物材料的开发和利用可追溯到3500年前,那时的古 埃及人就开始利用棉纤维、马鬃作缝合线缝合伤口; 印第安人则使用木片修补受伤的颅骨。2500年前,中 国和埃及的墓葬中就发现有假牙、假鼻和假耳。人类 很早就用黄金来修复缺损的牙齿,并沿用至今。1588 年人们用黄金板修复颚骨。1775年就有用金属固定体 内骨折的记载。1851年发明了天然橡胶的硫化方法后, 有人采用硬胶木制作了人工牙托的颚骨。 器官移植取得巨大进展,但有难题:排异、器官来源、 法律、伦理等。因此医学界对生物医学材料和人工器 官的要求日益增加。

绪论、第一章

绪论、第一章

5 诱虫灯 •商品诱虫灯:以黑光 灯为光源诱集夜间活 动有趋光性的昆虫。 方便携带和使用
白炽灯诱捕:诱集蛾类、部分甲虫等效果较好
400W~450W高压汞灯、 电源线、2.5×1.5米白布一块、 支架白布与灯的竹竿、 固定支架、白布的绳子
• 6雨伞和白布 : 倒 置张开的伞或在地 上铺白布,可接获 震荡的昆虫。
六、本课程的学习内容

1、昆虫标本的采集、制作与鉴定 2、昆虫学绘图 3、饲养昆虫的方法与技术 4、昆虫分子生物学技术 5、昆虫调查技术
第一章昆虫标本的采集与制作
昆虫的采集与标本制作
第一节 昆虫的采集:
为获得昆虫的研究、材料和标本,需要采集昆虫。
一.采集昆虫的工具
1 捕虫网 : 是捕捉昆虫最必要最基本的工具。(捕网、扫网、 水网) 捕网: 由网柄、网圈、网袋构成 • 网柄 :用竹杆、木杆、白蜡杆、藤条、金属伸缩杆制作。
•当落地虫子要逃逸时用网捕捉。
•看到昆虫在树枝上但不使用网捕捉,可将网置于有 虫的枝叶下,轻击枝叶,虫即落入网中。
昆虫的采集与标本制作
4 搜索 昆虫善于隐藏自己,需要我们去寻觅,细心、 认真、敏锐
•翻动砖头、瓦块、石块、枯枝落叶、动物粪便、垃圾腐物
•树洞、蛀孔、土洞用刀、铲挖掘 •微小昆虫可用吸管采收,也可用沾酒精的毛笔粘入酒精瓶
•水中。以鞘翅目和半翅目昆虫为主,蜻蜓、蜉蝣仅幼
虫生活在水中。水面有水黾(黾蝽科)。
•土中。众多昆虫生活于这种环境,采集时应注意石块、
浅表层及潮湿的地方,高出地面的土冢(白蚁巢),及 围有土粒的洞穴(蚁巢的洞口)。
•动物身上。寄生于动物体表的昆虫有虱目、食毛目、
蚤目的成虫及双翅目、鞘翅目、半翅目的少数种类,禽、 畜、兽、鸟体表都有寄生昆虫。蝇类幼虫常寄生兽类的 体内或皮下。

绪论和第一章

绪论和第一章

绪论——心理学史的编纂原则
• 两种具有对立倾向的原则:旧史和新史
– 旧史强调伟大心理学家的成就,关注心理学内 部的经典研究和突破性发现, 并且以目前的观 念来评判以往的理论和成就,即采取的是伟人 说、内在历史观和现在主义的编纂原则。 – 新史与之相反, 倾向于时代精神说、外在历史 观和历史主义的编纂原则。 – 20世纪50年代之前,心理学史的编纂以旧史形 式;20世纪60年代中期以后,出现了新史法。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思考题
• 1、描述罗伯特.华生在20世纪60年代对心理学史 学科的贡献. • 2、科学心理学创立的标志和时间 • 3、学习心理学史的重要意义 • 4、心理学史发展的动力是什么? • 5、什么是伟人说?什么是时代精神说? • 6、什么是现在主义和历史主义? • 7、什么是内在历史观和外在历史观? • 8、20世纪50 年代之前使用的是什么编纂原则? 60年代后呢?
五、元素论者的心理学思想 (一)恩培多克勒 (EmpedcklesBC490—430)
政治上主张民主,成功地推翻了寡头政府,同时 还是医学家。 1、主要思想 ◎ 世界的本原均为某种极为基本的单元所构成, 比如“根”、“种子”、“原子”等。 ◎ 世界是由四根(水、火、土、空气)组成, 因“爱”和“恨”两种动力使四根产生结合和分 离 ◎ 没有不死的灵魂 ◎ 从纯物理的角度解释感知觉
◎提出没有不死的灵魂 ◎ “影像说”,认为被感知的物体表面 有一些流射物,叫做影像,这种影像与事 物本身相似,它透过空气,到达感官,从 而产生感觉。 ◎ 感知觉具有约定性,人们约定是甜的 那个感觉,那个对象就是甜的,约定是苦 的感觉,那个对象才是苦的。
(2)评价 ◎ 值得肯定的思想 1、从原子论出发解释心理的实质、身 心关系、心理过程和人格形成 2、灵魂由原子组成,没有不死的灵魂 3、粗糙、素朴、机械的唯物主义 ◎ 思想的局限: 1、不懂得心理和物质的本质区别 2、不懂得有机物和无机物的本质区别

马原绪论和第一章选择题

马原绪论和第一章选择题

马原绪论和第一章选择题1.人类进入21世纪,英国广播公司(BBS)在全球范围内进行“千年思想家”网评,名列榜首的是:( ) A.马克思 B.爱因斯坦 C.达尔文 D.牛顿2.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经济根源是:( ) A.工业革命B.资本主义经济危机C.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D.阶级斗争3.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是:( ) A.吐故纳新 B.科学严谨 C.博大精深 D.与时俱进4.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阶级基础和实践基础:( ) A.资本主义的剥削和压迫B.无产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C.工人罢工和起义D.工人运动得到了“农民的合唱”5.马克思恩格斯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了英国古典经济学理论是:( ) A.辩证法 B.历史观C.劳动价值论D.剩余价值论6.马克思把黑格尔的辩证法称为:( ) A.合理内核 B.基本内核 C.精髓 D.核心7.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根本方法:( ) A.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的著作 B.一切从实际出发 C.理论联系实际 D.实事求是8.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A.辩证唯物主义B.历史唯物主义C.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D.唯物主义9.哲学基本问题是:( ) A.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B.实践与认识的关系问题C.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D.真理与谬误的关系问题10.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物质的唯一特性是:( ) A.存在性 B.结构性C.运动D.客观实在性11.实践高于理性的认识,是因为实践具有:( ) A.普遍性 B.绝对性C.直接现实性D.客观实在性12.“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脑并在人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这一观点表明:( )A.意识是人脑中特有的物质B.人脑是意识的源泉C.意识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象D.意识是主观世界的客观映象13.承认物质存在,却否认物质的运动,这是:( ) A.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观点 B.唯心主义的观点 C.不可知论的观点 D.诡辩论的观点14.世界上惟一不变的是变,这说明:( ) A.运动时世界的本原B.世界上只有运动,没有静止C.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D.运动与静止时绝对对立的15.“钉子缺,蹄铁卸;蹄铁卸,战马蹶;战马蹶,骑士绝;骑士绝,战事折;战事折,国家灭”这首歌谣揭示的哲理是:( ) A.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B.事物是偶然性的堆积 C.事物是由量变引起质变D.事物的本质通过现象表现出来16.“人一次也不能踏入同一条河流”是:( ) A.辩证法观点 B.诡辩论观点C.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观点D.唯心主义观点17.科学家洛仑兹提出“蝴蝶效应”理论,他说:“可预言:一只蝴蝶在巴西振动翅膀会在得克萨斯州引起龙卷风”,这个说法:( )A.说明一种事物和现象可以通过一系列中介环节和另一事物、现象发生联系B.片面夸大了联系的普遍性C.把联系理解为主观随意的,否认联系的客观性D.否认了联系的多样性18.区分和认识事物的前提和基础是:( ) A.矛盾的普遍性 B.矛盾的特殊性 C.矛盾的斗争性 D.矛盾的同一性19.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是运动、变化、发展的。

绪论、第一章

绪论、第一章
❖ 宗兆锋,康振声主编《植物病理学原理》.中国 农业出版社,2002
❖ 高必达主编《植物病理学》.科学技术文献出 版社,2003
教材
❖ 教材:陈利锋等人主编,农业植物病 理学 中国农业出版
复习思考题
1、什么叫植物病理学? 2、植物病理学的主要分支学科有哪些? 3、防治植物病害有什么重要意义?
第一章 植物病害的基本概念
❖ (3)病害发生的结果,植物生长和繁衍 受到影响,甚至死亡。
对病害理解的两种观点
❖ 1、经济学观点:判断某植物是否得病主 要是看其经济价值或观赏价值是否受到了 损害。(碎色郁金香、茭白茎部膨大等)
❖ 2、生物学观点:从植物出发,认为只要 植物正常代谢过程受到干扰或破坏,导致 植株生长偏离正常轨迹即是发生了病害。
❖ 按传播方式和介体来分,有种传病害、土传病害、 气传病害和介体传播病害。
四、植物病害系统
❖ (一)自然植物病 害系统
1. 寄主植物;
2. 环境因素
生物因素(寄主和病原以外 的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 (气象和土壤因素);
3. 病原生物;
寄主
病害三角
环境
(寄主病原物结合体)
病原物
(二)农田植物病害系统
一、植物病害的重要性
❖ 社会重要性: ❖ 经济重要性: ❖ 直接损失:产量(据FAO统计,全世界每年因病害
造成的损失平均达10-15%,相当于2000亿美元), 质量,防治成本 ❖ 间接损失:产后病,消费者的开支增加,对中间消 费者的影响。 ❖ 生态重要性:影响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环境(限制种 植,化学防治带来的环境恶化等)。
二、病因分析
❖ 1.生物因子(动物和昆虫除外):特点是群 体发病时不均匀,有发病中心.具有侵染性 和传染性

种子加工与贮藏—绪论、第一章

种子加工与贮藏—绪论、第一章

2.1 种子比重的概念
• 种子比重:是指一种绝对体积种子质量与同体积水的质量之比, 也就是种子的绝对质量和它的绝对体积之比,单位为g/mL。
2.2 种子比重和种子加工与贮藏的关系
• 在种子加工贮藏过程中可以利用种子的比重进行 清选分级;可以利用种子比重与容重的关系,计 算种子堆的密度,即:
种子堆密度=种子容重(g/L)/种子比重(g/L)*10*100% 种子的比重和容重,在一般情况下呈直线正相关关系。
第五节 种子的吸附性、吸 湿性与平衡水分
• 种子的吸附性: • 概念:种子的吸附性是指种子 吸附各种气体、异味或水汽的 性能。 • 影像种子吸附性的因素:
• • • • • ① 种子的形态结构 ②吸附面的大小 ③气体浓度 ④气体的化学性质 ⑤温度。
• 种子的吸湿性:是指种子对水汽吸附的性能。 • 水分是种子生理代谢作用的介质,种子种的水分 有两种状态——游离水(自由水)和结合水(束 缚水)。 • 种子平衡水:是指种子对水分的吸附与解吸到达 动态平衡时种子的含水量。种子的平衡水分是衡 量种子吸湿性动态变化的主要指标之一。
第一章 种子的物理特性
• 第一节 种子的容重、比重和千粒重 • 第二节 种子堆的密度和孔隙度 • 第三节 种子堆的散落性和自动分级 • 第四节 种子堆的导热性和热容量 • 第五节 种子的徐复兴。吸湿性与平衡水分
第一节 种子的容重、比重和千粒重
1.1容重概念:单位容积内种子的绝对重量(g/l)。
1.2 种子容重测定的必要性
• (1)容重是种子品质的综合指标,测定较为方便。 • (2) 容中适量是品质的重要指标。 • (3)容重是计算仓容的必要依据。
1.3 种子容重与种子加工贮藏的关系
种子容重与种子加工贮藏有着密切的关系,提提不熬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 ① 通过精选、干燥等加工措施,可以明显提高种子容重,增加作物产 量。 • ② 通过测定种子容重,可推知种子在贮藏期间的变化,即能推知贮藏 期间的管理措施是否得当。 • ③在贮藏。运输过程中,可根据容重推算一定容重内的种子质量,火 一定质量的种子所需要的仓容和运输时所需车厢数目。计算式可应用 下列公式: • 贮运种子所需容积=种子质量(%)/种子容重(g/L) • ④利用种子容重可以计算种子仓库的侧压力。

绪论、第一章

绪论、第一章

三、教学安排
本课程总学时为48学时,其中40 学时为授课学时,8学时为课堂作业 时间。
第一章 生产管理概论
●生产与运作管理是企业管理工作的核心内容。 ●企业的生产与运作活动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与发 展的基础,推动着人类社会的进步,创造出无限丰 富的社会财富。 ●生产与运作管理是企业创造价值,自身获取利润 的主要环节。 ●第三产业(服务业)成为生产与运作管理的重要 组成内容。 ●生产与运作管理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管理利器。
(一)通用产品和专用产品 (二)流程生产型和加工装配型 (三)备货生产和订货生产
(四)大量生产、成批生产、单件生产
1、大量生产、成批生产和单件小批生产的划分 (1)工作地生产类型的划分 ①工序数目法 指根据固定于工作地工序数目的多少来确定工作地的生产 类型。s1—1
②工序大量系数法
所谓大量系数就是指工序单件工时与零件出产节拍(零件 出产节拍r为计划期有效工时总数除以计划期全部零件产量) 的比值。(s1—1) (2)小组、工段、车间、企业生产类型的划分 (3)按零件大小、产量划分(s1—1)
(七) 劳动管部门
劳动管理部门主要负责人力资源的管理工作,根据各个生产部门 的特点,合理配置员工,以达到最佳组合效果。并负责企业员工的技 术、技能培训工作,以提高员工的整体素质。
四、生产与运作管理的任务
(一)企业的基本任务
企业是实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经济实 体,其基本任务是为社会提供用户所需要的产 品或服务,同时要求以较小的投入获取较大的 产出,以期获得必要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狭义的生产管理:是以产品基本生产过程为对象的管 理,即对原材料投入、工艺加工(转换过程)直至产品 完成的一系列活动过程的管理。
广义的生产管理:是以企业生产系统作为对象的综 合性的、系统的管理。

现代汉语 第一章 绪论

现代汉语 第一章 绪论

• 现代汉民族共同语是在北方方言基础上形 成的。现代汉民族共同语在形成的过程中, 北京话占有特殊的地位。早在唐代,北京 已是北方军事重镇。北京是辽、金、元、 明、清各代的都城。近千年来,北京一直 是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北京话 的影响越来越大。一方面,它作为历代官 府的通用语言传播到了全国各地,发展成 为“官话”;另一方面,白话文学作品更 多地接受了北京话的影响。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现代汉语概述
• 一、现代汉语 • 世界上的语言数以千计,各民族大都有自 己的语言。汉语是汉族的语言,是我国的 主要语言,分布在全国各地,同时也是中 华人民共和国各民族之间交际用语。我国 境内除了汉语之外,还有藏语、蒙语、维 吾尔语、壮语、苗语、彝语、布衣语等。
• 汉语的来源十分久远,从有文字算起已有 三千多年的历史。今天我们所能看到的记 录汉语的最古老的文字是殷商时期的甲骨 文,距今已有3500年的历史。汉语各方言 语音分歧严重,但书面语一直没有分化, 汉字有不可磨灭的功绩。它虽然没有古埃 及文字和巴比伦文字那么久远,但却一直 沿用至今。
• •
• •
2、方言差异的形成 人口的迁徙、自然地理的阻隔、语言发展的不 平衡、民族的融合、语言的接触。 3、现代汉语方言的分布和特点 我国幅员辽阔,各地方言有很大差别,其中语 音差别最现在以下 几个方面:有无浊声母;有无塞音韵尾;有无 鼻音韵尾;有无塞擦音、擦音声母;声调的数 目。
• 书面语形成于口语的基础上,而具有与口 语不同的语体风格。书面语趋于周密、严 实、结构完整,因而长句较多。这种风格 的形成,往往是由于书面语缺少不同语境 下当面会话所具备的种种辅助性信息,不 得不要求语句自身表达上的严谨与完备。 写出来的话,既允许有斟酌、加工,乃至 反复修改的余地。这就使书面语得以规范 化、标准化,进而成为文学语言,即标准 语的基础。

绪论与第一章

绪论与第一章

弧焊电源绪论一、焊接的重要性及弧焊电源在焊接中的应用1.焊接的重要性焊接是一种金属连接的方式,它是通过加热或加压,或二者并用,而且用或不用填充金属,使焊件间达到原子间结合的一种加工方式。

也能够说,焊接是一种将材料永久连接,并形成具有给定功能结构的制造技术。

国民经济的诸多行业都需要大量高级次的焊接结构。

几乎所有的产品,从几十万吨巨轮到不足1克的微电子元件,在生产中都不同程度地依托焊接技术。

焊接已经渗透到制造业的各个领域,直接阻碍到产品的质量、靠得住性、寿命和生产的本钱、效率和市场反映速度。

我国此刻钢材年生产总量已经达到3亿多吨,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钢材生产国和消费国。

目前,钢材是我国最要紧的结构材料。

在尔后20年中钢材仍将占有重要的地位。

但是,钢材必需通过加工才能成为有给定功能的产品。

由于焊接结构具有重量轻、本钱低、质量稳固、生产周期短、效率高、市场反映速度快等优势,焊接结构的应用日趋增多,焊接加工的钢材总量比其它加工方式多。

焊接电源是保证高质量焊缝的首要必备条件。

因此,进展我国制造业,尤其是装备制造业,必需高度重视焊接技术及其焊接电源的同步提高和进展。

2.弧焊电源在焊接中的作用电弧焊是焊接方式中应用最为普遍的一种焊接方式。

据一些工业发达国家的统计,电弧焊在焊接生产总量中所占的比例一样都在60%以上。

依照其工艺特点不同,电弧焊可分为焊条电弧焊、埋弧焊、气体爱惜焊和等离子弧焊等多种。

不同材料、不同结构的工件,需要采纳不同的电弧焊工艺方式,而不同的电弧焊工艺方式那么需用不同的电弧焊机。

例如,操作方便、应用最为普遍的焊条电弧焊,需要由对电弧供电的电源装置和焊钳组成的焊条电弧焊焊机;锅炉、化工、造船等工业广为利用的埋弧焊,需要由电源装置、操纵箱和焊车等组成的埋弧焊机;适用于焊接化学性活泼金属的气体爱惜电弧焊,需要由电源装置、操纵箱、焊车(自动焊)或送丝机构(半自动焊)、焊枪、气路和水路系统等组成的气体爱惜电弧焊机;适用于焊接高熔点金属的等离子弧焊,那么需要由电源装置、操纵系统、焊枪或焊车(自动焊)、气路和水路系统等组成的等离子弧焊机。

种子加工与贮藏—绪论、第一章

种子加工与贮藏—绪论、第一章

2、 种子堆密度和孔隙度
种粒大且均匀、有颖壳或毛、种堆中轻型杂质多 种子干燥(未吸潮)、种堆薄、未受挤压
孔隙度大
温湿气易散发
种堆孔隙度大,有利于内外 熏蒸杀虫效果好 耐贮藏
气体交换、
有毒气体散发快
3.种子堆孔隙度和种子加工与贮 藏的关系
(1)、种子堆的孔隙度是保证种子堆内气体 与外界气体交换的必要条件,是维持种子进行 正常生命活动所必须的内在环境。孔隙度大则 有利于种子堆内温度、湿度的散发,种子耐贮 藏。
⑴ 提高农作物单位面积产量最经济化、最有 效的增产措施之一。
⑵ 可减少播种量和保管费用。
⑶ 可提供不同级别的商业种子,有效地防止 种子经营中伪劣种子的流通。
⑷ 加工后的种子适用于田间机械化作业,从 更为提高劳动效益,减少劳动强度。
⑸能减少农药和化肥的污染,促进农业的可持 续发展。
3、种子加工与贮藏的发展概况
三、种子的散落性和自动分级
一个种子群体,一旦受到外力影响,各子粒(成分)相互间 的位置会发生变动,即具有一定的流动性。流动的程度和形式受 外力和自身性质影响。
1 、散落性— 种子散落性是指种子由高处下落或向低处移动时向 四周流散开来的特性。
种子散落性大小的指标:
(1)静止角—指种粒从一定高度自由落到水平面上所形成圆锥体的斜面和底 部直径构成的夹角。
二、种子比重
1、种子比重:是指一种绝对体积种子重量与 同体积水的质量之比,也就是种子的绝对重 量和它的绝对体积之比,单位为g/mL。
2、影响比重的因素
(1) 种子比重与种子的形态构造、内含物质地、化学成分密切 相关
光滑无附属物 致密 脂肪少 比重大 一般种子愈成熟、愈饱满——比重愈大 油质种子愈成熟、愈饱满——比重愈小 (2)种子的比重不仅是一个衡量种子品质的指标,在某种情况下 ,可作为种子成熟度的间接指标。种子在高温高湿的条件下,经 长期贮藏,由于连续不断的呼吸作用,消耗掉一部分有机养料, 可使比重逐渐下降。

体育教学论 第一章 绪论

体育教学论 第一章 绪论

本教材参考至今体育教学论定义中的合理部分 归纳各个定义要表达的意思,对体育教学论作出如 下的定义
第三节学习体育教学论的意义和要点
一、学习体育教学论的意义
学好体育教学论,不论是对于正在进行 体育教育专业学习的学生,还是对于已经在 第一线工作的体育教师来说,都具备以下几 个方面的意义:
(一)清晰而正确地辨别各种体育教学现象 (二)统一有关体育教学的概念和术语 (三)把握基本要素,概观地认识体育教学本质 (四)掌握体育教学基本规律,指导体育教学实践 (五)掌握体育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技能 (六)推动体育教学研究、完善体育教学理论
他的学生亚里士多德继承了柏拉图的自然 主义教育哲学思想,认为人的发展是沿着身体 、情感和理智的顺序进行的,因此教育也是应 遵循这一自然的顺序,先进行体育,在进行德 育,最后进行智育和美育。亚里士多德还主张 :孩子初生到7岁的教育应是家庭教育,任务 在于发展儿童的身体。他要求学生在7~14岁的 教育期间要参加体育锻炼,因为体育会使人健 康有力。
(二)中国近代体育教学论研究的起步
中国近代体育教学问题的研究受到了西 方学校体育教学思想的影响,促进了西方 现代体育项目与中国传统的武术和游戏的 结合,使得中国的体育教学发展很快。
如康有为自办的“方木草堂”就是根据 “德、智、体来设置的学校课程
康有为的学生梁启超则认为:德、智、 体三者,为教育缺一不可之物。
三、近代体育教学理论问题研究起步
(一)近代国外体育教学理论研究的起步
近代的国外学校教育,由于受到夸美纽斯、洛 克、卢俊、古兹姆斯和裴斯塔洛齐等自然主义和使 用主义教育思想的影响,普遍重视学生的身体发展 和体育锻炼。
夸美纽斯和洛克时期,学校体育相当今天的课 外体育锻炼,组织形式以课余和休假期进行的。

自然辩证法概论绪论和第一章

自然辩证法概论绪论和第一章

3.从具体科学技术认识上升到马克思主义普遍原 理的一个中间环节,是联结马克思主义与科学 技术的重要纽带。
4、自然辩证法与其邻近的自然哲学、科学哲学 、技术哲学位,但在研究领 域、方法和目标等方面相互联系和交叉。
• 三、自然辩证法的研究内容
2.中国在自然辩证法的传播和发展上 作出了重要的贡献。于光远、钱学 森、龚育之等。
3.中国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的当代 体现是建设中国特色的创新型国家 。
四、自然辩证法与中国创新型国家建设
学习自然辩证法概论的意义
功用论:有用?无用?考试论:不过别毕业?
素质论:改善人的知识结构;——综合论:
1.把握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的全球趋势,认识各个学科领域的内 在联系。
2.认识客观自然界存在与演化的辩证规律,理解人与自然共存 共荣的关系。
3.掌握科学技术研究的辩证方法,提高科技创新的思维和实践 能力。
4.理解科技与社会的互动关系,增强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 。
5.加深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的融合,提高人的素质。 6.学习和理解党和国家的科技方针政策。
• 哲学是科学之母。 ——爱因 斯坦
• 一个完整的科学学说体系。
• 马克思主义的自然观、科学技术观、 科学技术方法论、科学技术社会论, 是其理论体系的重要基石。
• 中国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是自然辩 证法中国化发展的最新形态和理论实 践。
四、自然辩证法的历史发展
1.创立于19世纪70年代。马克思《资 本论》等、恩格斯《自然辩证法》 、列宁《唯批》《哲学笔记》等都 有贡献。
1.一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与思维科学相交叉 的哲学性质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
2.站在世界观、认识论和方法论的高度上,从 整体上研究和考察包括天然自然和人工自然 在内的自然的存在和演化的规律,以及人通 过科学技术活动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普遍 规律;研究作为中介的科学技术的性质和发 展规律;研究科学技术和人类社会之间相互 关系的规律。自然辩证法具有综合性、交叉 性和哲理性的特点。

绪论,第一章金属的结构与结晶

绪论,第一章金属的结构与结晶

73
1、过冷现象:金属的实际结晶温度低于 理论结晶温度(熔点)。 2、过冷度:金属的理论结晶温度Tm与实 际结晶温度Tn之差。 △T=Tm-Tn>0 3、同一成分的金属,冷却速度愈大,则 过冷度也愈大。 4、临界过冷度(△Tk):过冷度有一最 小值,若过冷度小于这个值,结晶过程 就不能进行。
74
(二)结晶过程的微观现象
原子密度最大的晶面是(111),
晶向是[110]。
51
52
(四)晶体的各向异性
由于晶体中不同晶面和晶向上的原子 密度不同,因而晶体在不同方向上的性能 有所差异。 如冷轧硅钢片,当易于磁化的〈100〉 晶向平行于轧制方向时,得到优异的磁导 率。
53
§ 1-2金属的实际结构和缺陷
一、多晶体结构 1、单晶体:内部的晶格位向完全一致的 晶体。
九江长江大桥 : 跨度216 米,始建于 1973年12月,1992年公路桥建成通车,
3
§0-2 影响金属材料性能的因素 一、化学成分 组成金属材料的各种元素的种类及其浓 度(一般用重量百分数)。 成分 铝 抗拉强度(MPa) 20-80 延伸率 (%) 32-40

纯铁
200-240
250-330
6
3、显微组织:用100-2000倍的显微镜所观 察到的组织。(反映了晶粒的种类、形状、 大小以及各种晶粒的相对数量和相对分布)
通常所说的组织就是指显微组织。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第一章
金属的结构与结晶
16
§1-1金属的晶体结构 一、晶体的概念 1、晶体:原子(离子)呈规则排列的物质。 2、晶体结构(结构):构成晶体的原子在 三维空间的具体的排列方式。 3、晶格:表示晶体中原子排列形式的空间 格子。 建立:原子简化成点,用假想线连接点。

遗传学--第一章-绪论-PPT课件

遗传学--第一章-绪论-PPT课件
遗传学 第一章 绪论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什么是遗传学 (genetics): 遗传学就是研究生物的遗传与变异的科学
世代间相似的现象就是“遗传” (heredity, inheritance) “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生物个体间的差异叫做“变异”(variation) “一母生九子,九子各不同。”
2、微生物和生化遗传学时期遗传学 (1940-对 象从真核转到了原核,更为深入地研究了 基因的精细结构和生化功能。 重大成果有“一基因一酶”(Beadle and Tatum,1941)的建立.
遗传物质确定为DNA,而不是蛋白(Avery, 1944);
双螺旋模型的建立(Watson和Crick 1953)以及中心法 则的提出(Crick,1958)。
Frankling and wilkins
分子遗传学时期。(1953-现在)
此期是遗传学发展的第三次高潮,可以说成果累累, 月新年异,而且趋向于应用,大大缩短了转化为生 产力的周期。
乳糖操纵子模型的建立(Jacob and Monod,1961)
青山衬托之下,是一片金灿灿 的中国水稻梯田。2002年4月5 日以中国梯田为封面的« Science»杂志以14页篇幅率先 发表了一个重大成果—中国人 独立完成的论文《水稻(籼稻) 基因组的工作框架序列》,显 示对中国科学家成就充分肯定。
第三节遗传学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 一、 遗传学与农牧业的关系 无论是农林还是畜牧水产业都是和国计民生
遗传学:研究遗传物质(基因)结构、 功能、 传递和表达规律。
遗传与变异的关系
遗传与变异现象在生物界普遍存在,是生命活 动的基本特征之一。
没有变异生物界就失去进化的素材,遗传只的 是简单的重复

人类学概论 第四版 第一章 绪论

人类学概论 第四版 第一章 绪论
• 按共时性和历时性进行的比较: 共时性比较是在一个时间点进行的横向分析,而历时性比较涉及对同一文化在较长时间内的纵 向分析。
五、通向跨文化比较
(二)比较法的主要操作模式
• 在人类学中,有三种主要的比较法操作模式: • 1. 隐含的比较法
在田野工作中,当观察到目标文化的实践时,人类学家会不时地将其与自己文化中的相似实践进 行比较。这种隐含的比较法通常产生有价值的理论建构。 • 2. 两元文化比较法 这需要系统地对照和比较两种不同文化中的相似实践,以识别共性和差异性,并建立因果关系。 这种因果关系可用于解释文化之间的差异。 • 3. 多元文化比较法 这种方法涉及到多个文化场景的比较。例如,研究者可能会比较来自不同地区的文化,以识别共 性和差异性。
学者学会当地的语言,以便更好地与研究对 象交流和理解他们的文化。
长时间居住于研究对象的社区,通常不少于 一个年度周期,以深入了解他们的日常生活 和社会互动。
采用参与观察的方法,学者不仅是旁观者, 还积极参与研究对象的活动和生活,以获得 更深入的洞察。
三、学科标志:田野工作与民族fford Geertz)将文化视为象征系统, 强调文化中的象征符号如何塑造了社会行为者的看法 、感知和思考方式。他强调文化的象征性和意义的构 建。
后现代主义派强调文化的建构性和多样性,认为文化 是一个不断变化的、建构性的过程,而意义是通过互 动和交流而形成的。
三、学科标志:田野工作与民族志 (一)田野工作的特征
五、通向跨文化比较
(三)什么是跨文化比较
跨文化比较是人类学家的理想之一,它 允许我们在不同文化之间验证理论、发现共 性和差异,以实现对人类行为的深入理解。
跨文化比较建立的前提是承认文化具有 多样性、整体性和相对性的特征。虽然各地 的社会与文化存在差异,但仍存在着一些共 同的可供分析的单元与要素。

高等数学第一章第二章总结

高等数学第一章第二章总结

高等数学第一章第二章总结1 第一章:绪论第一章是高等数学的绪论,其中介绍了数学的定义、作用、历史及其发展等。

在第一章中,数学是定量和定性研究物质及其结构、关系及运动规律的科学。

它由实数、整数、有理数、分数和平面几何等基本概念组成,用各种计算、逻辑推理及分析等方法来描述客观的现象或思想的抽象模型,从而得出准确的结果。

另外,数学涉及到它在科学、技术、社会、文化等方面的应用,它是社会发展的基础。

数学发展史从古代有算术、代数、几何等学科,逐渐发展至近代以及现代,学科不断壮大,研究的领域越来越广泛,涉及到人类生活的方方面。

2 第二章:初等数学第二章主要介绍初等数学,包括数论、向量运算、数列和统计等。

数论是计算数值的研究,它涉及到质数分解、最大公约数、最小公倍数、随机数等概念,数论在正文、加密等方面有广泛的应用。

向量运算是向量和向量、向量和物体之间的运算关系,它包括线性组合、内积、外积等,向量运算在物理、声学、飞行、机器人等领域有着重要的用途。

数列是按数次递增或递减的数值序列,它包括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比如阶乘及斐波那契数列,它们能够描述物理几何尺寸及次序关系,有着极为广泛的应用。

最后,统计是从测量、计数、比较等不同数据中抽象出的概念,它包括平均数、标准差、概率分布等,是综合应用概率论、数理逻辑及数学知识。

统计学主要用来分析和预测人们的意见、举措等,对于改进社会的规划、预防未来的决策都有着重要意义。

综上所述,第一章绪论介绍了数学的定义、作用、历史及其发展,第二章介绍了初等数学,包括数论、向量运算、数列和统计等,它们都是数学学科中非常重要的知识。

绪论和第一章

绪论和第一章

绪论一、单项选择题1、马克思主义理论是( )A、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关于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B、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C、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为他们的后继者所发展的,以批判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和实现共产主义为目标的科学理论体系D、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关于资本主义转化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2、在19世纪三大工人运动中,集中反映工人政治要求的是( )A、法国里昂工人起义B、英国宪章运动C、芝加哥工人起义D、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3、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经济根源是( )A、工业革命B、资本主义经济危机C、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D、阶级斗争4、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阶级基础和实践基础是( )A、资本主义的剥削和压迫B、无产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C、工人罢工和起义D、工人运动得到了“农民的合唱”5、马克思和恩格斯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了英国古典经济学理论是( )A、辩证法B、历史观C、劳动价值论D、剩余价值论6、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成为东西方矛盾焦点和帝国主义政治体系最薄弱环节的国家是( )A、德国B、奥地利C、中国D、俄国7、“哲学把无产阶级当作自己的物质武器,同样,无产阶级把哲学当作自己的精神武器”,这个论断的含义是( )A、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和方法论B、哲学的存在方式是物质C、无产阶级的存在方式是精神D、无产阶级掌握哲学就由自为阶级转变为自在阶级8、马克思主义生命力的根源在于( )A、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B、与时俱进C、科学性与阶级性的统一D、科学性9、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 )A、辩证唯物主义B、历史唯物主义C、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D、唯物主义10、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是( )A、吐故纳新B、科学严谨C、博大精深D、与时俱进11、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A、实现共产主义B、消灭阶级、消灭国家C、实现个人的绝对自由D、实现人权12、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根本方法( )A、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的著作B、一切从实际出发C、理论联系实际D、实事求是【单项选择题答案】1.C 2 .B 3.C 4.B 5.C 6.D 7.A 8.A 9.C 10.D 11.A 12.C二、多项选择题1、作为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是( )A、马克思主义政治学B、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C、科学社会主义D、马克思主义哲学2、作为马克思主义产生阶级基础的19世纪三大工人起义是( )A、巴黎公社B、1831年和1834年法国里昂工人两次起义C、1838年在英国爆发的延续十余年的宪章运动D、1844年德国西里西亚工人起义3、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直接理论渊源是( )A、德国古典哲学B、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C、法国英国的空想社会主义D、法国启蒙思想4、德国古典哲学的代表性人物是( )A、康德B、黑格尔C、费尔巴哈D、笛卡尔5.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的代表人物( )A、亚当·斯密B、大卫·李嘉图C、马尔萨斯D、西斯蒙6.空想社会主义的最杰出的代表是()A、圣西门B、傅立叶C、欧文D、托马斯·莫尔7.马克思恩格斯最重要的理论贡献是( )A、辩证法B、劳动价值论C、唯物史观D、剩余价值学说8.青年是祖国的未来、事业的希望,新一代大学生要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自觉树立起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第一章_写作绪论

第一章_写作绪论

第一章 绪论
四、写作活动的特点
人文性 综合性 个体性 创造性 实践性
第一章 绪论
(一)人文性
王朔曾经称自己是“码字儿的”,你怎样看? 任何类型的写作都是人文活动
人写作是为了与人交流,向他人表达自己的思考
写作具有人文性,它可以全面地反映一个人的内心世
界、文化积淀和综合品位。
第一章 绪论
(二)综合性




第一章 绪论
第一章 绪论

第一章 绪


第二章 材料和思想 第三章 结构 第四章 语言 第五章 写作表达方式与技法 第六章 写作文体
第一章



写作的含义 写作六概念 写作三模块 写作五特点 提高写作能力的途径 现代高科技对写作的影响
第一章 绪论
• 写作是社会生活的一部分,也是人类生存和 发展一种方式。写作总是与一定的个人和社会需 要联系在一起的。 • 美国著名的社会预测学家约翰·奈斯比特在 《大趋势》一书中说,下一个世纪五件最重要的 事情,有一件是“在这个文字密集的社会里,我 们比以往更需要具备基本的读写技巧。”
第一章 绪论
教学论角度的写作
写作教学是现代写作学草创之时及今天写作学研究的 主要内容之一,所以在一些人的心目里,“写作”指向的 就是学校的写作教学与训练,在学生的认识里,“写作” 更成了“作文”的代名词;
文化学角度的写作
著书立说是“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文章更是 “藏之名山,传之后人”的永恒财富,所以写作行为也就 具有了厚重的人文内涵和文化意蕴;

第一章 绪论

文学写作 文学写作主要研究文学创作的一般规律和技 巧,包括小说、诗歌、散文、戏剧等文学样式的 创作。文学写作属于写作的文学性、艺术性层次, 是基于基础写作之上的专业写作层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教学要点(其中带“★”者应作为要点中的要点来理解和掌握)绪论:马克思主义是关于工人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第一节: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本节重点问题:为什么会产生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历史必然性)?一、马克思主义及其产生1、什么叫“马克思主义”? (参见教材P2-P4)①狭义的“马克思主义”:由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关于现代工人阶级(即“无产阶级”)和全人类解放的学说。

②广义的“马克思主义”: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由他们的理论继承人不断加以丰富和发展的关于现代工人阶级和全人类解放的学说。

2、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基本内容体系(补充)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理论(亦即“马克思主义哲学”,见教材第一到第三章);马克思主义的资本主义论(见教材第第四、五章);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论(见教材第六章)马克思主义的共产主义论(见教材第七章);3、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教材P4-P11)①产生时间:十九世纪四十年代中期,以1848年2月《共产党宣言》的发表为标志。

②产生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必然性(五点)●资本主义制度下生产力的巨大发展及其引起的生产方式的巨大变革和社会阶级关系的明朗化,为马克思主义正确认识社会历史发展规律、创立科学的关于工人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理论提供了可能。

(参考教材P4—P6第1段)●无产阶级即现代工人阶级革命运动迫切需要科学的理论为之提供指导。

(参考教材P6第2段---P7第2段)★●人类自然科学知识和哲学社会科学知识的发展和积累,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必须的人类认识发展基础。

其中,十九世纪初的德国古典哲学、十八世纪的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十八、十九世纪英、法空想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直接理论来源。

(参考教材P8最后一段-P10第2段所讲内容)。

●马克思、恩格斯自身无与伦比的主观素质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必需的主观基础(补充)马、恩自身无与伦比的主观素质:_为人类解放和幸福而献身的崇高志向和使命感;_坚忍不拔的勤奋探索、刻苦钻研精神;_渊博的学识和高超的思想(批判继承和创新)才能;_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优良学风_丰富的亲身社会革命斗争实践经验。

★●“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这两大最突出的理论贡献(又叫做“马克思的两大理论发现”)的形成,使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具备了必需的马克思主义社会历史观和经济学理论基础。

二、马克思恩格斯之后马克思主义的发展(教材P11-P14)①“列宁主义”阶段的发展。

弗拉基米尔·伊里奇·列宁:1870-1924②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胜利和发展(参见P12—P14)③现、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者对马克思主义的丰富和发展。

(补充)★第二节马克思主义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一、“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的最显著特征和生命力根源(补充)1、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强调科学(正确)地认识事物的客观规律,是迄今为止科学性程度最高的人类解放学说;2、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性”: 强调为实现人类生存和发展状况在根本上的不断改善(解放)而奋斗.二、马克思主义科学性和革命性统一的基本表现1、立足于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来观察和思考人类解放问题,具有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基础。

(参考:教材P14-P15之“首先”、“其次”两点论述)2、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具有鲜明而科学的政治立场。

(参考:教材P15-P16之“首先、其次、最后”三点论述)3、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具有科学的根本理论品质。

(参考:教材P16—P17之“首先、其次、最后”三点论述)。

4 、致力于实现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具有科学而又充满革命性的社会理想。

(参考:教材P17-P18,并结合对本课程最后一章的学习来加深理解)本绪论复习思考题:1、应当如何理解产生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必然性?2、应当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是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本章作业:另文印发。

第一章物质世界及其发展规律从本章开始,进入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具体内容的学习。

其中,本章和随后的第二、第三章,都属于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理论即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它们是随后各章所讲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基础。

第一节:物质世界及人类实践活动(教材P27-P39﹢P56-P57)一、世界观、方法论和哲学1、世界观及其两大根本问题★①世界观: 对于世界的总的、带根本性的看法或观点。

例如:A、人们生活于其中的这个世界的万事万物之间,有没有统一性?如果有,究竟统一于什么?这种统一性与人的主观想法(即哲学上说的“意识”、“思维”、“认识”、“精神”等等)之间究竟是什么关系?B、世界上的事物是处在相互联系和运动、变化、发展之中的呢,还是彼此互不相干、永恒不变的?C、如果说世界上的万事万物之间有相互联系并且处在不断变化、发展之中,那么,使这些事物相互联系且不断变化发展的根本原因是什么?②世界观的两大根本问题(补充)问题一:世界是什么?(即前面的问题“A”)问题二:世界怎么样?(即前面的问题“B”和“C”)2、方法论:即关于认识、分析和处理问题的方法的理论。

(补充)3、哲学①哲学:关于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类思维运动发展之最一般(最普遍)规律的科学。

★②哲学与世界观、方法论的关系: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是最根本、具有最普遍意义的方法论。

★二、哲学基本问题及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可知论与不可知论、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根本对立(参见教材P27-P29)1、哲学基本问题及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根本对立①哲学基本问题: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②哲学基本问题的两方面内容第一方面内容:归根结底,思维(意识、精神)和存在(物质)谁更根本、谁是第一性的?(亦即上述世界观第一大根本问题)第二方面内容:归根结底,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③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对立●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根本对立:在对“归根结底思维和存在谁更根本、谁决定谁?”的问题上的两种根本不同的回答之间的对立,凡认为归根结底物质(存在)更根本、物质决定意识(思维、精神)的,就是唯物主义;反之则是唯心主义。

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哲学上的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对立:在对“归根结底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上的两种根本不同的回答之间的对立,凡认为思维能够正确认识存在的,就是哲学上可知论;反之即是不可知论。

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哲学上的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基本标准。

2、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根本对立(在上述世界观第二大根本问题上两种根本不同的看法之间的对立)①辩证法:用联系和发展的观点看世界,认为世界万事万物都处在普遍的相互联系和永恒运动、变化之中,整个世界运动变化的总趋势是永恒发展,事物运动变化和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事物内部的矛盾性。

②形而上学:用孤立和静止的观点看世界,或者认为世界上的事物彼此相互孤立、本身永恒不变,或者把事物运动变化的根本原因归结为外部因素的影响。

形而上学的代表性语言:是就是,非就非,除此之外都是贵话。

③注意区分辩证法和诡辩论:辩证法与诡辩论的根本区别在于:辩证法承认事物的相对稳定和区别,诡辩论则完全否认事物的稳定性和区别。

例如:古代朴素的辩证法的代表性语言:“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等等。

古代相对主义诡辩论的代表性语言:“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

三、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是彻底的唯物主义与真正的辩证法和可知论内在统一的真正科学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补充)1、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是唯物主义世界观:世界万事万物(不仅包括自然界的事物,也包括人类社会和人类思维领域的事物)既有多样性、又有统一性; 世界万事万物的统一性在于物质性,世界在本质上是物质性的世界;2、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是真正辩证的世界观:物质世界中的万事万物都处在相互联系和不断的运动、变化之中,物质世界整体运动变化的总趋势是永恒发展; 事物运动变化和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事物本身包含的矛盾性。

3、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是可知论的世界观:无限发展着的人类归根到底是能够正确认识无限发展的物质世界的,物质世界归根到底是能够为人类所知的。

四、“物质”和“意识”及其辩证关系(参见教材P30—P32+P56-P57)1、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①马克思主义“物质”概念的准确含义列宁:“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 “物质的唯一…特性‟就是:它是客观实在,它存在于我们的意识之外。

”(参见教材P30第一段,有补充)也就是说:“物质”是相对于作为认识或实践活动的主体的人(即作为“我”们的人)的主观感觉或主观意识而言的事情;相对于作为主体的人的主观感觉或主观意识而言,“物质” 所具有的唯一特性就是“客观实在性”,亦即在“在作为主体的人的主观感觉或主观意识之外客观实在着” 。

所以,归根到底可以说: 所谓“物质” ,就是在作为认识或实践活动主体的人的主观感觉或主观思想活动之外具有客观实在性的一切事物。

②“物质” 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物质和运动不可分离。

●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

2、马克思主义的“意识”观①“意识”概念的准确含义(什么叫“意识”?补充):“意识”:作为认识或实践活动主体的人所具有的思想活动及其结果。

★②意识的本质●从其起源来看,意识本质上是物质世界(包括自然界和人类社会)长期发展的产物;●从其生理基础来看,意识本质上是人脑特有的机能和属性;●从其内容来看,意识本质上是客观事物(物质)在人的头脑中的主观映像,是主观对客观的反映。

“观念的东西不外乎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

”(P31第一段结尾所引用的马克思的著名论断)与此相反的主观唯心主义错误观点:所谓客观物质世界,归根到底是受作为主体的人的主观意识状况决定的。

“物是感觉的集合”、“存在就是被感知”(英国近代著名唯心主义哲学家贝克莱语); “吾心便是宇宙,宇宙便是吾心”(中国宋代著名唯心主义哲学家陆九渊语)。

★3、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补充概括﹢教材P56-P57有关论述)①物质决定意识(从上述意识的三方面本质来理解和说明物质对意识的决定作用和意识对物质的依赖性)②意识具有能动性,对物质有反作用(参见教材P56-P57之“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的论述)③为正确发挥意识的能动性作用必须具备的条件(参见教材P58-P59)●把革命热情和科学态度有机统一起来;●必须尊重客观规律,努力正确认识和把握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必须通过实践,敢于和善于实践;●必须具备一定的物质手段和物质条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