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高中必修1第三章第二节教学设计4

合集下载

人教版高一生物 第4节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 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一生物 第4节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 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介绍组成人体蛋白质的氨基酸为21种,其中8种是人体细胞不能合成的,称为必需氨基酸,这些氨基酸必须从外界环境中获取;另外,13种氨基酸是人体细胞能够合成的,称为非必需氨基酸。

分析表格中数据,说明哪些食物中的蛋白质更“优质”?
AAS:氨基酸评分,可以简单理解为食物中必需氨基酸占比的评分,分数越高说明必需氨基酸越多。

PDCAAS:蛋白质消化率校正氨基酸评
分,得分越高说明不仅必需氨基酸含量高,而且更容易被人体消化吸收。

生物价(Biological Value),能够反映蛋白质吸收后被机体利用的程度,BV越高,即表示蛋白质被人体利用的程度越高,氧化产热的越少,说明氨基酸的比例接近人体需要。

说明牛奶、鸡蛋的蛋白质更优质、更易于吸收,所以张文宏教授才提出了“要喝牛奶、吃鸡蛋”的建议。

生物高中必修1第二章第三节教学设计4

生物高中必修1第二章第三节教学设计4

第三章第3节细胞核——系统的控制中心一、教材分析“细胞核——系统的控制中心”是人教版必修一第三章第三节的内容,本节主要阐明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

在前面两节已经学习了细胞膜和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通过本节的学习,学生能对细胞的亚显微结构和功能的认识更加全面完整,也为以后的学习细胞增殖、遗传和变异奠定基础,在知识结构上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课标解读对于这一节内容,《新课标》提出的要求是:阐明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尝试建立真核细胞的模型。

学生要理解细胞核结构与其功能相互之间的关系,能够区分细胞核的各部分结构。

模仿课本中的图像模型自己动手制作真核细胞三维结构模型。

三、学情分析1.在初中生物八年级下册的第二章第二节《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已经学习过染色体和DNA的关系。

从理论上讲,本节内容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知识基础,但考虑到目前初中生物教学的现状,学生初中生物基础几乎不能考虑。

因此,本节教学中,对涉及初中知识的地方,应适当补充,以免造成学生不必要的认知障碍。

2.他们具有一定的分析问题的能力,实施问题探究教学是可行的。

四、教学目标:1、知识方面阐明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2、能力方面通过自主互动的过程式教学,领悟细胞核的功能和结构3、情感、态度价值观(1)认同细胞核是细胞生命系统的控制中心。

(2)通过各种实验的资料分析,体验科学工作的方法和过程。

五、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

2、教学难点(1)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2)理解细胞核是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六、教学策略1、问题探究法:利用教材中的“问题探讨”,以问题引发学生的学习欲望,让学生在步步上升中攀登到知识的顶峰。

2、体现自主探究:通过问题的带动,引导学生完成教材中的资料分析,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

七、课时安排:1课时八、教学过程九、 板书设计第3节 细胞核——系统的控制中心一、 细胞核的功能1.决定肤色→性状 2.与分裂、分化有关3.控制生命活动4.与形态结构的建成有关二、 细胞核的结构核膜:双层膜 核仁: 核孔: 染色质 染色体(DNA 和蛋白质)十、 课后反思整体而言,这节课安排的容量较大,所以把握好各个环节的时间至关重要。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第三章第2节《细胞器——系统内的分工合作》教案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第三章第2节《细胞器——系统内的分工合作》教案

第三章第2节细胞器──系统内的分工合作一、教材分析本节是《分子与细胞》第三章第二节的内容,是第三章的重点内容之一。

它是后面将要学习的光合作用、呼吸作用、蛋白质的合成、动物细胞的有丝分裂等的最根本的基础。

通过学习,使学生从系统的角度来认识到细胞,认识系统内的主要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及细胞器之间是怎样分工合作,协调配合来完成细胞的生命活动的,为后面学习细胞的能量的供应和利用奠定细胞学基础。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的①举例说出几种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

②制作临时装片,使用高倍显微镜观测叶绿体和线粒体。

③简述生物膜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④讨论细胞中结构与功能的统一、部分与整体的统一。

2、能力目标通过制作临时装片,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和线粒体的形态和分布。

巩固高倍镜的使用方法和临时装片的制作方法,能在观察实验中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接受科学方法的训练,培养学生动手能力以及加强学生对细胞微观结构的认识。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建立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相适应的观点、部分与整体统一的观点,有利于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的教育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①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细胞中的几种主要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②细胞膜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2、教学难点①细胞器之间的协调配合;②制造人的口腔上皮细胞的临时装片,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线粒体。

四、学情分析学生在第一章学习了高倍镜的使用及本章第一节的有关细胞膜的知识以后,再进行本节内容的学习,就有了良好的基础。

由于学生的实际操作水平还是比较低,线粒体较小,在高倍镜下,在短时间内学生可能较难观察到,所以教师要准备好示范镜。

五、教学方法1、利用自制的多媒体课件,创设形象生动的教学氛围。

2、同时应用实验探究法、讲述法、谈话法、比较法、指导读书法等,引导学生思考一系列问题,使他们积极主动参与到教学中。

3、在获取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动手、观察、比较和总结的能力。

六、课前准备1.准备20台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滴管,镊子,消毒牙签,新鲜黑藻叶, 1%的詹那绿染液。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第三章第2节《细胞器系统内的分工合作》导学案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第三章第2节《细胞器系统内的分工合作》导学案

寿县安丰中学高一生物导学案第三章第2节细胞器——系统内分工合作学习目标1.举例说出几种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

2.简述细胞膜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3.制作临时装片,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和线粒体。

4.讨论细胞中结构与功能的统一性、部分与整体的统一性。

学习重、难点:【学习重点】1.几种主要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

2.细胞膜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学习难点】1.细胞器之间的协调配合。

2.制作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线粒体。

自主学习1. 研究细胞内各种细胞器的和,需要将这些细胞器分离出来。

常用的方法是。

2.线粒体是细胞进行的主要场所,是细胞的“动力车间”。

细胞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大约来自线粒体。

叶绿体是绿色植物能进行的细胞含有的细胞器,是植物细胞的“”和“”。

3.内质网是由连接而成的网状结构,是细胞内合成和加工,以及脂质合成的“车间”。

高尔基体主要是对来自内质网的进行加工、分类和包装的“车间”及“发送站”。

4.核糖体有的附着在内质网上,有的游离分布在细胞质中,是“生产的机器”。

溶酶体是“消化车间”,内部含有多种,能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吞噬并杀死侵入细胞的。

5.液泡主要存在于植物细胞中,内有,含糖类、无机盐、色素和蛋白质等物质,可以调节植物细胞内的环境,充盈的液泡还可以使植物细胞保持。

6.中心体见于和某些的细胞,由两个互相垂直排列的及周围物质组成,与细胞的有关。

7. 观察叶绿体实验所用的材料,要选择叶绿体体积较且细胞内叶绿体数目较的材料,如。

在显微镜下,观察藓类叶临时装片,发现叶绿体在细胞中的分布特点,呈形。

若高倍镜下仔细观察叶绿体,会看到其不断运动,因为。

8.健那绿染液是专一性染的活细胞染料,可以使活细胞中的线粒体呈现色,而细胞质接近色。

9.真核细胞中有维持细胞形态、保持细胞内部结构有序性的,是由组成的网架结构,与、、以及、、等生命活动密切相关。

10.分泌蛋白最初是在内质网上的中由氨基酸形成肽链,肽链进入进行加工,形成有一定空间结构的蛋白质。

生物高中必修1第三章第二节第一课时学案

生物高中必修1第三章第二节第一课时学案

第三章 第2节 细胞器——系统内的分工合作 (第一课时)学案
Ⅰ、学习目标:
Ⅱ、学习过程: 想一想:
1、细胞质内有许多具有一定的_______、______和_______的微结构,它们统称为__________。

2、要研究各种细胞器的组成成分和功能,需要将这些细胞器分离出来, 用什么方法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实验]: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和线粒体 (P47)
㈠ 原理:1、叶绿体____色,散布于细胞质中,呈球形或椭球形 2、健那绿染液是专一性线粒体的___________染料。

线粒体 + 健那绿染液 _______ 色
㈡ 实验流程:
二、细胞器之间的分工 ㈠ 叶绿体和线粒体
细胞质接近无色,对
比明显,易于观察
㈡ 内质网、核糖体、高尔基体
思考:请阅读P45-46 的图3-5,3-6,完成连线题。

㈢ 中心体、液泡、溶酶体(阅读P46的最后段)
1、_________是“消化车间”,内部含有多种水解酶,能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吞噬并杀死侵入细胞的病毒或病菌。

2、_________主要存在与植物细胞中,内有细胞液,含糖类、无机盐、色素和蛋白质等物质,可以调节植物细胞内的环境。

3、_________见于动物和某些低等植物的细胞,与细胞的有丝分裂有关。

由膜连接而成的网状结构。

内质网
核糖体
有的附着在内质网上、有游离型。

高尔基体
扁平囊及分泌小泡。

蛋白质加工、合成、包装。

形态 细胞器 功能。

人教版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1第三章第二节激素调节的过程

人教版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1第三章第二节激素调节的过程

人教版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1第三章第二节激素调节的过程教学设计一、课前提问:人体内主要内分泌腺及其分泌的激素二、展示教学目标、重难点:【教学目标】1.分析血糖平衡的案例,构建血糖来源和去向的概念模型。

2.通过分析高血糖、低血糖时血糖调节的过程,构建血糖平衡调节模型。

3.学会辨析反馈调节,以及多种激素的相互关系(协同、相抗衡)。

【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激素调节的过程与特点。

2.教学难点:激素调节的过程。

三、指导学生完成导学案【学一学】部分,自主预习,对基础知识梳理。

第三章体液调节第2节激素调节的过程(第1课时,共2课时)激素调节的过程1.血糖平衡的调节(1)血糖的来源和去向(2)调节激素:______________是人体内唯一能降低血糖浓度的激素;__________________可升高血糖浓度,其中胰高血糖素起主要作用。

(3)血糖平衡的主要调节过程2.调节机制------反馈调节(1)概念:在一个系统中,系统本身工作的效果,反过来又作为_______调节该系统的工作的调节方式。

(2)意义:反馈调节是生命系统中非常普遍的调节机制,它对于机体____________具有重要意义。

四、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师的组织和引导学生活动教学意图一、血糖的来源和去路【创设情境、问题探讨】:问题探讨1:马拉松长跑是赛程超过40km、历时2h以上的极限运动,运动员每小时至少要消耗300g糖类。

血糖(血液中的葡萄糖)可以补充肌肉因运动而消耗的糖类。

正常人全身的血量大约为5L。

提问:(1)根据材料计算,如果仅靠血液中的葡萄糖,运动员能跑多长时间?(2)长跑时消耗了大量的葡萄糖,你认为血糖的浓度会大幅下降吗?(3)研究表明,在长跑过程中,尽管血糖在不断被消耗,但它的含量基本维持在3.9~6.1mmol/L左右。

血糖可以通过哪些途径得到补充?问题探讨2:展示餐后血糖含量变化图,提问:为什么餐后血糖含量会有如图所示的变化?引导学生自主归纳总结血糖的三个来源和三个去向。

生物高中必修1第三章第二节教学设计5

生物高中必修1第三章第二节教学设计5

必修一第三章第二节细胞内的系统分工合作教学设计一、课标解读:1.简述细胞膜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细胞膜作为细胞系统的边界不仅使细胞具有一个相对稳定的内部环境,同时在细胞与外部环境进行物质运输、能量转换和信息传递的过程中起着决定作用。

2.举例说出几种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线粒体是具有双层膜结构的比较大的细胞器,经健那绿染色后在光学显微镜下可见,内膜的某些部位向内折叠形成嵴,扩大了细胞内的膜面积,是细胞进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是细胞的动力车间,新生细胞和运动细胞和新陈代谢旺盛的细胞中含量较多,不同细胞中线粒体的含量不同,体现结构与功能的统一。

叶绿体是绿色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含有的细胞器,由内外双层膜,内部有许多个由类囊体组成的基粒,类囊体扩大了膜面积,在类囊体的薄膜上分布着与光合作用有关的色素,是细胞的养料制造车间和能量转换站,在光学显微镜下不需要染色即可看见。

高尔基体是由单层膜组成的,与蛋白质的加工修饰和分泌有关。

在植物细胞中与细胞壁的形成有关溶酶体是消化车间,内部含有多种水解酶,能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吞噬并杀死侵入细胞的病毒或病菌。

中心体常见于动物细胞和低等的植物细胞中,无膜结构,与细胞的有丝分裂有关。

液泡主要存在于植物细胞中,内有细胞液,含有糖类、无机盐、色素和蛋白质等。

可以调节细胞内部环境。

核糖体是细胞内合成蛋白质的场所,不具有膜结构。

内质网是由膜连接而成的网状结构,扩大了细胞内的膜面积,也与细胞内蛋白质合成是脂质合成的车间。

二、教材分析河北版必修一以功能来划分章节,有关细胞器的内容分散在第三章第二至第五节里,通过对细胞内物质的合成,物质在细胞内的转运,细胞内废物的排出三个生命活动的详细描述来讲解有关的细胞器。

课本正文对各细胞器的结构特点及功能有较详细的解释。

中图版必修一则将细胞器的内容在第二章细胞的构成,第二节细胞的基本结构中集中呈现。

以一幅低等植物的细胞结构示意图以中心,辐射出线粒体、高尔基体等八种细胞器的结构及功能的介绍。

生物高中必修1第三章第二节教学设计4

生物高中必修1第三章第二节教学设计4

第3章第2节《细胞器——系统内的分工合作》教学设计1、课标解读“生物课程标准”中要求学生初步学会生物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具有较强的生物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技能,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本部分内容的教学设计依据此目标从不同的侧面对学生进行能力训练。

本节内容是细胞生物学方面的最基本知识,是学习其他内容的基础,是微观层面上知识,通过学习能使学生更深入地理解细胞结构与功能的统一性。

2、教材分析本节是人教版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1分子与细胞》(必修)第3章第2节内容,是第三章的重点内容之一,它是后面将要学习的光合作用、呼吸作用、蛋白质的合成、动物细胞的有丝分裂等的最根本的基础。

主要把细胞器作为系统的组分来讲述,既谈它们的分工,也讲到它们之间的合作,内容比较多,需要安排两个课时完成。

为使学生学习细胞器分工与合作的连贯性,教材先安排细胞器的分工接着介绍细胞器之间如何合作,体现细胞器之间和谐关系。

通过学习,使学生从系统的角度来认识到细胞,认识系统内的主要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及细胞器之间是怎样分工合作,协调配合来完成细胞的生命活动的,为后面学习细胞的能量的供应和利用奠定细胞学基础。

2.1教学目标2.1.1知识目标举例说出几种细胞器的结构图;简述细胞膜系统的结构和功能2.1.2能力目标辨别细胞亚显微结构图,区分各种细胞器的形态;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和线粒体。

2.1.3情感目标使学生认同细胞结构与功能一致性,部分与整体的统一性。

2.2教学重、难点2.2.1重点几种主要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2.2.2难点细胞器之间的协调配合3、学情分析学生在第一章学习了高倍镜的使用及本章第一节的有关细胞膜的知识以后,再进行本节内容的学习,就有了良好的基础。

我校虽然为重点高中,但是大部分学生比较娇气,合作意识不足,探究能力不强,动手操作能力普遍较弱,通过电教提示与探究性实验方式有效结合,较直观的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把抽象的问题简单化,能有效的解决学生实际问题,增强生物课学习的有效性。

高中生物必修一二三全套教案

高中生物必修一二三全套教案

高中生物必修一二三全套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细胞是生物体的基本单位,掌握细胞的结构和功能;2. 理解细胞膜、细胞核、细胞质等结构的作用;3. 能够描述细胞的生长、分裂等基本过程。

教学内容:1. 细胞的基本结构;2. 细胞的基本功能;3. 细胞的生长和分裂。

教学重点:1. 掌握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2. 理解细胞的生长和分裂过程。

教学难点:1. 理解细胞的结构与功能之间的关系;2. 描述细胞的细胞周期过程。

教学方法:1. 讲授结合实验展示;2. 启发式教学;3. 划分小组讨论。

教学步骤:一、导入:通过展示细胞的电镜图片,引导学生讨论细胞的基本单位是什么,细胞有哪些结构。

二、讲解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1. 细胞膜、细胞核、细胞质的结构和功能;2. 基因、DNA在细胞中的作用;3. 细胞内器官的功能和协同作用。

三、细胞的生长和分裂:1. 细胞的生长过程;2. 细胞的分裂方式;3. 细胞周期的四个阶段。

四、小组讨论:分组讨论细胞的生长和分裂过程,并总结最细胞周期。

五、作业布置:布置以细胞生长为主题的作业,要求学生总结细胞生长的过程,并描述其意义。

教学反馈:师生共同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梳理知识点,检查学生对细胞生长和分裂的掌握情况,并提出下节课的预习内容。

教学资源:1. 细胞的电镜图片;2. 实验器材:显微镜、载玻片等;3. 教材《高中生物》必修一。

教学评价: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课后小测验等多方面进行评价,及时发现问题和进行纠正。

教案二:生物分子基础教学目标:1. 了解生物体中的主要有机生物分子;2. 理解核酸、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类的结构和功能;3. 能够描述生物分子间的相互作用。

教学内容:1. 核酸的结构和功能;2. 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3. 碳水化合物和脂类在生物体中的作用;4. 生物分子间的相互作用。

教学重点:1. 掌握主要有机生物分子的结构和功能;2. 理解生物分子间的相互作用。

生物高中必修1第三章第二节

生物高中必修1第三章第二节

无膜结构:
核糖体、中心体
单层膜结构: 高尔基体、内质网、液泡、溶酶体
双层膜结构: 线粒体、叶绿体
2、依据分布范围来划分
动植物细胞共有的细胞器:
线粒体、内质网、核糖体 高尔基体、溶酶体
植物细胞所特有的细胞器:
液泡、叶绿体
动物细胞所特有的:
中心体(低等植物也含有)
原核生物具有的细胞器: 核糖体
3、按照功能进行划分
A.只有①②⑤ B.只有①②③⑤ C.只有①③④⑤ D.①②③④

右图表示动物、植物细胞二合一显微结构模式
图。
⑴若某细胞含有AB两图中各种细胞器,则 为 低等植物 细胞;
⑵提供细胞能量的“动力工厂”为
[ 9 ] 线粒体

⑶结构5为 高尔基体 ,在植物细胞有丝分 裂时,与细胞壁 形成有关;
⑷细胞内表面积最大的膜结构
A.红细胞吸收葡萄糖
B.小肠上皮细胞吸收
C.神经细胞吸收K+
D.肺泡细胞吸收氧气
B 3、下列有关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有内质网的细胞不一定是真核细胞
B.有高尔基体的细胞不一定具有分泌功能
C.有线粒体的细胞不能进行无氧呼吸
D.有核糖体的细胞一定能合成分泌蛋白
D 4、人体内效应B细胞和效应T细胞在结构上的差异,很可能体现在:
无机盐、色素、蛋白质等。
(3)功能:储存营养物质,调节植物细胞内的环 境,使细胞保持一定的渗透压,与细 胞的渗透吸水有关,充盈的液泡使细 胞保持坚挺。
8、中心体
(1)分布:动物细胞及低等植物细胞
(2)形态结构:无膜结构,由两个互相垂直的中 心粒及周围物质组成
(3)功能:与动物细胞有丝分裂有关,形成纺 锤体。

2019-2020年高中生物苏教版必修一教学案:第三章 第二节 第2课时 细胞质和细胞器(含答案)

2019-2020年高中生物苏教版必修一教学案:第三章 第二节 第2课时 细胞质和细胞器(含答案)

学习目标:1.说出细胞质基质的组成成分及功能2.举例说明细胞器的种类、结构和功能3.学会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和线粒体2019-2020年高中生物苏教版必修一教学案:第三章第二节第2课时细胞质和细胞器(含答案)一、细胞质和细胞器1.细胞质(1)概念:细胞质是指在细胞膜以内、细胞核以外的部分。

(2)包括:细胞质基质和细胞器。

(3)细胞质基质:①成分:水、无机盐、脂质、糖类、蛋白质、氨基酸、核苷酸等。

②功能a.为生命活动提供了重要的代谢场所和所需要的物质,也提供了一定的环境条件。

b.影响细胞的形状、分裂和运动,以及细胞器的转运。

2.细胞器二、使用高倍镜观察细胞结构1.叶绿体的观察(1)材料:黑藻。

(2)处理:将黑藻放在光照充足、温度适宜的条件下培养1 d~2 d。

(3)过程:从新鲜枝上取一片幼嫩的黑藻小叶,放在载玻片中央的水滴中,盖上盖玻片;先用低倍镜观察黑藻叶片细胞,再换用高倍镜观察。

(4)现象:呈扁平的椭球形或球形。

2.线粒体的观察(1)材料:大白鼠胰腺的铁苏木精染色玻片标本。

(2)观察:先用低倍镜找到染色均匀而清晰的细胞,再换用高倍镜观察。

(3)现象:呈蓝色的弯曲线条状或颗粒状。

[牛刀小试]1.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1)细胞质基质能为细胞代谢提供水、无机盐、脂质、核苷酸、氨基酸等物质。

(√)(2)在核糖体上合成的肽链在内质网中经过加工后能形成一定的空间结构。

(√)(3)在动物细胞中,中心体与其细胞有丝分裂有关。

(√)(4)人体不同组织细胞内各种细胞器的数量相差不大。

(×)2.思考探究(1)若从有无膜结构、具有单层膜还是双层膜角度应如何对细胞器进行分类?提示:若依据有无膜结构及单、双层膜结构可将细胞器进行如下归类:细胞器⎩⎨⎧ 具膜结构⎩⎪⎨⎪⎧ 双层膜结构:线粒体、叶绿体单层膜结构:内质网、高尔基体、溶酶体、液泡无膜结构:核糖体、中心体(2)有中心体的细胞一定无细胞壁,对吗?提示:不对。

【高中生物】必修三第三章第2节《生长素的生理作用》教案

【高中生物】必修三第三章第2节《生长素的生理作用》教案

第三章第2节生长素的生理作用一、教材分析“生长素的生理作用”是“植物的激素调节”中第二课时的内容。

这是一节很好的学习科学研究方法的素材,因为学生在“生长素的发现”的学习中虽然已经初步了解了科学研究的一般程序和方法,但还停留在理论的学习上,没有机会付诸实践,而本节的重点教学内容“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是进行科学实验探究的良好素材。

希望通过课外的探究学习,学生可以通过设计实验、实施实验、交流实验结果,亲身经历科学研究的过程。

有待反复考虑的是,在学生探究学习的过程中,如何有效地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

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概述植物生长素的生理作用。

2.尝试探索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

能力目标:1.通过观察有关图片、观看录像,提高分析资料获取信息、归纳总结和语言表达能力。

2.通过完成部分探究实验,提高统计数据、处理数据和分析数据的能力。

3.通过构建数学模型,提高图形间的转换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小组合作,增强协作意识。

三、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生长素的生理作用。

教学难点:探索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

四、学情分析:学生在《生长素的发现》这节课的学习中已经进行了的相关实验和探究活动的训练,虽然有些问题的解决有困难,但大多学生已经习惯这种学习方式。

因此在这节课的教学中仍然安排了较多的探究活动,以期训练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能力。

虽然如此,但是仍有一部分学生习惯于传统的学习模式,不习惯于探究式学习,不愿意也不善于动手操作,所以在课的设计上还要注意全体学生的参与性。

五、教学方法:1.学案导学:见前面的学案。

2.新授课教学基本环节: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情境导入、展示目标→合作探究、精讲点拨→反思总结、当堂检测→发导学案、布置预习六、课前准备1.学生的学习准备:利用《课前预习学案》预习2.教师的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制作,课前预习学案,课内探究学案,七、课时安排:1课时八、教学过程(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检查落实了学生的预习情况并了解了学生的疑惑,使教学具有了针对性。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1第3章第2节 细胞器――系统内的分工合作教案(5)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1第3章第2节 细胞器――系统内的分工合作教案(5)

第三课时细胞的生物膜系统●教学过程[课前准备]将豚鼠胰腺腺泡细胞中分泌物的形成过程,制作成课件,动态演示分泌物的运输过程,适当补充一些资料并配以一定的问题,这样,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内容,使文字内容形象地保留在记忆中,从而降低了本知识点的难度。

课前给学生布置作业:通过网络、报纸、杂志等渠道收集科学界对生物膜和生物膜工程研究的相关资料,经筛选后,课上交流。

[情境创设]屏幕显示细胞的亚显微结构。

并设计如下问题:(1)细胞内有哪些细胞器?各有何功能?(2)蛋白质的合成场所是什么?(3)核糖体有哪几种存在形式?教师引导:这两种类型的核糖体所合成的蛋白质有何不同呢?教师:科学家在研究分泌蛋白的合成和分泌时,发现了各种生物膜在功能上有一定联系。

下面介绍证明各种生物膜在功能上有一定联系的实验。

屏幕显示课题:细胞的生物膜系统屏幕显示资料一:蚕的丝腺细胞在5龄的初期主要是细胞本身增大,这时细胞质中的核糖体多为游离型的,而内质网很贫乏。

但到5龄的后半期,腺细胞开始大量合成和分泌丝心蛋白时,则核糖体都与内质网结合,形成发达的粗面内质网。

[师生互动]1.细胞器之间的协调配合教师:通过资料一事实你可得出什么结论?学生:丝心蛋白是在附着于内质网上的核糖体上合成的,它是一种分泌蛋白。

教师:有些蛋白质是在细胞内合成后,分泌到细胞外起作用,这类蛋白质叫做分泌蛋白。

豚鼠胰腺腺泡细胞分泌物形成过程的研究就采用了同位素标记法。

屏幕显示资料二:简介同位素标记法同位素用于追踪物质运行和变化过程时,叫做示踪元素。

用示踪元素标记的化合物,化学性质不变。

人们可以根据这种化合物的放射性,对有关的一系列化学反应进行追踪。

这种科学研究方法叫做同位素标记法。

屏幕显示:豚鼠胰腺腺泡细胞分泌物形成过程首先给豚鼠的胰腺腺泡细胞注射氚(3H)标记的亮氨酸,进行脉冲标记,然后制作电镜的显微放射自显影标本,如课本P48的三组图。

课件显示观察结果是:3 min后,被标记的氨基酸出现在附着有核糖体的内质网中。

新教材高中生物必修1第3、4章教学分析(图片版无答案)

新教材高中生物必修1第3、4章教学分析(图片版无答案)
?) • 复习与提高:非选择题1(概念图);非选择题2(江苏高考题,溶酶体消
化车间的作用)
2007年江苏高考
细胞的基本结构——课时建议及重点、难点(突破)
第1节: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 2课时 重点:细胞膜的功能、流动镶嵌模型的基本内容 难点: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实例——模型——实例) 第2节:细胞器之间的分工合作 2课时(不包括实验:实验建议和其他实验合并) 重点:细胞器之间的分工(细胞器的功能)、细胞器之间的协调合作(分泌蛋白的 合成和运输)、
走进细胞
多样性和统一性 结构观
细胞是由物质构成的
组成细胞的分子 物质观
物质有序排列构成结构
细胞的基本结构 系统观、结构与功能观
物质运输、能量转换、信息传递
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 物质与能量观、结构与功能观、物质观
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章节导入(强化系统观;结
构与功能观)
细胞是基本的生命系统(系统观)
模型的基本内容 • “细胞内有用的成分却不会轻易流失到细胞外” • 欧文顿的推测;戈特和格伦德尔的推断;丹尼利和戴维森的推测 • 组成细胞膜的脂质有磷脂和胆固醇,其中磷脂含量最多 • 关于磷脂分子(讨论3,讨论4);在水中形成的磷脂双分子层模式图;膜哪部
分疏水与水跨膜运输 • 脂质和蛋白质等成分是如何组成细胞膜的呢? • 辛格和尼尔科森提出流动镶嵌模型 • 细胞膜结构模型的探索过程,反映了提出假说这一科学方法的作用 • 流动镶嵌模型的基本内容:细胞膜主要是由磷脂分子和蛋白质分子构成的;磷
本节聚焦
本节聚焦
怎样理解细胞是最基本的生命系统? 怎样理解细胞既有多样性又有统一性? 怎样理解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 怎样理解生物大分子以碳链作为基本骨架? 怎样理解细胞的全能性? 怎样理解细胞凋亡的生物学意义?

高中生物--必修1--第三章教案

高中生物--必修1--第三章教案

第三章、细胞的基本结构一、细胞膜(一)、细胞膜的成分:1、细胞膜成分:主要是脂质...,还有少量糖类..和.蛋白质①组成细胞膜的脂质中,磷脂最丰富②蛋白质在细胞膜行使功能时起重要作用,功能越复杂的细胞膜,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越多③少量糖和蛋白质结合形成糖蛋白,外侧外侧,与细胞识别有关2、细胞膜的结构模型(流动镶嵌模型)①磷脂双分子层----基本骨架②蛋白质分子-------镶、嵌、贯穿③糖蛋白------------外侧外侧,与细胞识别有关3、细胞膜的特点(1)结构特点:一定的流动性...①原因:膜结构中的蛋白质分子和脂质分子是可以运动的。

②表现:变形虫的变形运动、细胞融合、胞吞、胞吐及载体对相应物质的转运等。

③影响因素:主要受温度影响,适当温度范围内,随外界温度升高,膜的流动性增强,但温度超过一定范围,则导致膜的破坏。

(2)功能特点:选择透过性..)..和数量....的种类.....(取决于载体蛋白①表现:植物根对矿质元素的选择性吸收,神经细胞对K+的吸收和对Na+的排出,肾小管的重吸收和分泌,小肠的吸收等。

②原因:遗传性决定载体种类、数量决定选择性。

(3).二者的区别与联系①区别:流动性是细胞膜结构方面的特性,选择透过性体现了细胞功能方面的特性,主动运输能充分说明选择透过性。

②联系:细胞膜的流动性是表现其选择透过性的结构基础。

因为只有细胞膜具有流动性,细胞才能完成其各项生理功能,才能表现出选择透过性。

相反,如果细胞膜失去了选择透过性,细胞可能已经死亡了。

4、细胞膜制取:①用滴管吸取少量红细胞稀释液,滴一滴在载玻片上,盖上盖玻片②在高倍显微镜下观察,待观察清楚时,在盖玻片的一侧滴一滴蒸馏水,同时在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引,注意不要把细胞吸跑。

可看到浸水的部分红细胞发生变化:凹陷消失,细胞体积变大,很快细胞破裂,内容物流处。

注意:选用红细胞的原因是“红细胞中没有细胞核和众多的细胞器”(二)、细胞膜的功能:1、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隔开2、控制物质进出细胞(自由扩散、协助扩散和主动运输)3、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细胞间信息交流方式①细胞分泌的化学物质(如激素),随血液到达全身,与靶细胞的细胞膜表面的受体结合,将信息传给靶细胞。

高中生物新人教版教案-分泌蛋白的合成和运输-全国获奖

高中生物新人教版教案-分泌蛋白的合成和运输-全国获奖

《分泌蛋白的合成和运输》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分泌蛋白的合成和运输》是人教版生物必修一第三章第二节中的一个内容,在学习了细胞器的结构、形态和功能的基础上进行的,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将为后面学习光合作用、呼吸作用、有丝分裂等知识奠定细胞学基础。

二、教学目标1、简述细胞器之间的分工合作,熟练记忆与分泌蛋白有关的细胞器。

2、通过对过程动画描述分泌蛋白的合成和运输过程,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提高学生的分析、归纳的能力。

3、通过学习建立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相适应的观点、部分与整体相统一的观点,并渗透事物之间存在普遍联系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三、教学重难点分泌蛋白的合成和运输中细胞器之间的协调配合。

四、教学方法诱导式启发;动画直观教学;阅读思考。

五、教学过程第一部分分泌蛋白的定义展示胰岛素作用模式图,通过讲解胰岛素的合成、分泌来引出分泌蛋白的定义。

讲述分泌蛋白定义:在细胞内合成后,分泌到细胞外起作用的蛋白质。

例如:消化酶、唾液淀粉酶、胃蛋白酶、抗体、部分激素。

呼吸酶、血红蛋白不属于分泌蛋白。

第二部分分泌蛋白的合成和运输过程通过播放分泌蛋白的合成和运输过程动画,讲解分泌蛋白的合成和运输过程中,各细胞器之间的分工和配合。

思考:1、与分泌蛋白合成和运输直接相关的细胞器: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细胞结构: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细胞膜2、与分泌蛋白合成和运输有关的细胞器: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细胞结构: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细胞膜线粒体在通过观看动画,讲解分泌蛋白合成和分泌过程中,细胞内内质网、高尔基体和细胞膜膜面积的变化。

最后展示课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1、下列各项中,全是分泌蛋白的是CA.唾液淀粉酶和细胞呼吸酶B.胰岛素和性激素C.抗体和胰蛋白酶D.血红蛋白和血浆蛋白2、胰岛细胞中与胰岛素形成和分泌有关的结构是CA.线粒体、中心体、高尔基体、内质网、细胞膜B.内质网、核糖体、叶绿体、高尔基体、细胞膜C.内质网、核糖体、高尔基体、线粒体、细胞膜D.细胞膜、内质网、核糖体、高尔基体、中心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3章第2节《细胞器——系统内的分工合作》教学设计
1、课标解读“生物课程标准”中要求学生初步学会生物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具有较强的生物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技能,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本部分内容的教学设计依据此目标从不同的侧面对学生进行能力训练。

本节内容是细胞生物学方面的最基本知识,是学习其他内容的基础,是微观层面上知识,通过学习能使学生更深入地理解细胞结构与功能的统一性。

2、教材分析
本节是人教版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1分子与细胞》(必修)第3章第2节内容,是第三章的重点内容之一,它是后面将要学习的光合作用、呼吸作用、蛋白质的合成、动物细胞的有丝分裂等的最根本的基础。

主要把细胞器作为系统的组分来讲述,既谈它们的分工,也讲到它们之间的合作,内容比较多,需要安排两个课时完成。

为使学生学习细胞器分工与合作的连贯性,教材先安排细胞器的分工接着介绍细胞器之间如何合作,体现细胞器之间和谐关系。

通过学习,使学生从系统的角度来认识到细胞,认识系统内的主要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及细胞器之间是怎样分工合作,协调配合来完成细胞的生命活动的,为后面学习细胞的能量的供应和利用奠定细胞学基础。

2.1教学目标
2.1.1知识目标举例说出几种细胞器的结构图;简述细胞膜系统的结构和功能2.1.2能力目标辨别细胞亚显微结构图,区分各种细胞器的形态;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和线粒体。

2.1.3情感目标使学生认同细胞结构与功能一致性,部分与整体的统一性。

2.2教学重、难点
2.2.1重点几种主要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
2.2.2难点细胞器之间的协调配合
3、学情分析学生在第一章学习了高倍镜的使用及本章第一节的有关细胞膜的知识以后,再进行本节内容的学习,就有了良好的基础。

我校虽然为重点高中,但是大部分学生比较娇气,合作意识不足,探究能力不强,动手操作能力普遍较弱,通过电教提示与探究性实验方式有效结合,较直观的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把抽象的问题简单化,能有效的解决学生实际问题,增强生物课学习的有效性。

由于学生的实际操作水平还是比较低,线粒体较小,在高倍镜下,在短时间内学生可能较难观察到,所以教师要准备好示范镜。

4.教学策略
关于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等微观水平的内容,离学生的生活经验较远,对学生来说有点陌生,学习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和挑战性。

若只进行讲授式的灌输,学生会感觉枯燥无味,因此教学过程既要突出学生的主动参与,又要强调教师的主导。

教学内容要增加直观性,促进学生的理解,便于学生掌握知识点。

利用自制的多媒体课件,创设形象生动的教学氛围,同时应用实验探究法、讨论法、讲述法、谈话法、比较法、指导读书法等,引导学生思考一系列问题,使他们积极主动参与到教学中,在获取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动手、观察、比较和总结的能力。

4.1教学方法引导讨论、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讲授与学案相结合
4.2多媒体课件的使用
方式:采用“识图──感知科学过程和方法──实验观察──解决问题”的教学模式。

6.相关练习
1)研究细胞内各种细胞器的组成成分和功能,需要将这些细胞器分离出来,常用的方法是A. 纸层析法 B. 沉淀法 C. 差速离心法 D. 密度离心法
2)把鼠肝细胞磨碎,然后放在离心管内高速旋转离心,分成A、B、C、D四层,据测定C 层中含有呼吸酶,C层中主要成分组成很可能是()
A.叶绿体B线粒体C核糖体D溶酶体
3)下列对叶绿体和线粒体叙述中错误的是()
A. 两者都具有能量转换的功能
B. 两者都具有双层膜结构
C. 两者的基质成分与功能不同
D. 两者所含酶的种类相同
4)下列各项中,属于内质网功能的是()。

①增大膜面积,是酶的附着支架②与蛋白质、糖类和脂质合成有关③是蛋白质的运输通道A.① B.①③ C.①② D.①②③
5)在水稻植株内,能产生多糖的细胞器是()
A. 内质网
B. 高尔基体
C. 线粒体
D. 核糖体
6)用电子显微镜观察根毛细胞时,下列哪组结构均观察不到()。

A.液泡和高尔基体B.细胞核和核糖体C.线粒体和内质网D.叶绿体和中心体7)关于健那绿染液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可使活细胞中的线粒体呈蓝绿色B.是专一性染线粒体的活细胞染料
C.活细胞用健那绿染色1 h后,便会死亡D.健那绿不会使细胞质基质着色
8)下列哪种物质的形成与内质网及上面的核糖体、高尔基体和线粒体都有关?()
A.血红蛋白B.呼吸氧化酶C.胃蛋白酶D.性激素
9)人体细胞因某种原因改变了磷脂双分子层的排列,下列受到影响的细胞结构是()
①细胞膜②线粒体③核糖体④中心体⑤高尔基体⑥内质网⑦液泡⑧叶绿体⑨溶酶体
A.①②⑤⑥⑦⑧⑨
B. ①②⑤⑥⑨
C. ①②③④⑤⑥
D. ③④⑤⑥⑨
10)下列结构或物质中肯定不含胸腺嘧啶的是()
A. 线粒体
B. 叶绿体
C. 核糖体
D. 染色质
11)体外的氧气要参与细胞内物质的氧化分解需要经过多少层生物膜()
A. 6
B.9
C.11
D. 12
12)根据细胞的功能推测,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A. 汗腺细胞比肠腺细胞具有更多的核糖体
B. 心肌细胞比唾液腺细胞具有更多线粒体
C. 胰腺细胞比心肌细胞具有更多的高尔基体
D. 生命活力旺盛的细胞比衰老细胞具有更多的线粒体
13)某物质是动物细胞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由104个氨基酸组成的化合物,在生成ATP的过程中起重要作用,那么该物质生成的场所以及它发挥生理作用的场所分别是()
A. 高尔基体和叶绿体
B. 核糖体和细胞核
C. 核糖体和线粒体
D. 细胞核和线粒体14)干扰素是一种糖蛋白,其糖基团在什么地方与蛋白质结合()
A. 核糖体上
B. 内质网上
C. 高尔基体
D. 细胞膜上
15)用放射性元素标记的氨基酸供胰脏来合成一种酶,这种酶最终被分泌到胰脏细胞外面,放射性物质移动的最可能途径是()。

A.内质网→高尔基体→细胞核B.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囊泡→细胞外
C.细胞核→内质网→高尔基体 D.内质网→核糖体→囊泡→细胞外
16)细胞内有三种膜可以相互转变,这三种膜是()
A.细胞核膜、高尔基体膜、线粒体膜
B.细胞膜、高尔基体膜、内质网膜
C.高尔基体膜、内质网膜、中心体膜
D.内质网膜、高尔基体膜、核糖体膜
17)请根据右下图回答相关的问题:
(1)图中所示结构只有通过能观察到。

此图中有双层膜结
构的细胞器是(填标号)。

(2)合成蛋白质的场所是[ ] 。

(3)进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是[ ] ,该生理功能消耗的主
要能源物质是。

(4)植物细胞具有,而该细胞没有的细胞器是和。

(5)如果该细胞能够分泌胰岛素,则与其加工、运输和分泌有直
接关系的膜性细胞器有(填序号)。

(6)与动物细胞有丝分裂有关的细胞器是[ ] 。

(7)1、3、7、8、9在结构和功能上是紧密联系的统一整体,称为。

18)在低温条件下,将叶片置于研钵中,加入某种溶液研磨后,将细胞碎片和细胞器用离心法进行分离,第一次分离成沉淀P1(含细胞核和细胞壁碎片)和上层液S1;随后有将S1分离成沉淀P2(含叶绿体)和上层液S2;第三次离心将S2分离成沉淀P3(含线粒体)和上层液S3;最后一次将S3分离成沉淀P4(含核糖体)和上层液体S4。

(1)含DNA最多的部分是。

(2)与光合作用有关的酶存在于部分。

(3)与呼吸作用有关的酶存在于部分。

(4)蛋白质含量最多的部分是。

(5)合成蛋白质的细胞器存在于部分。

7.教学反思
在教学中能否引导学生进入一种最佳的学习情境是教学成败的关键。

在讲授《细胞器──系统内的分工合作》这部分内容时,我不是按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讲授,而是通过实验探究及应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把复杂的问题具体化,把抽象的问题形象化,动中有静,静中有动,这样就给学生创设了一种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使他们积极主动参与到教学中,从而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

本课的教学出发点基本符合新课标要求,突出自主与合作学习。

本课主要是调动学生自主学习,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并通过精讲、精练,使学生在学习中应用知识,达到目的,效果不错。

不足之处,学生课前欠预习,使课时显得紧张。

如果能把细胞器的亚显微结构图印发给学生先预习,可能效果更佳。

另在介绍高尔基体的功能时,要不要从动植物细胞去强调一下呢?这是旧教材强调的,而新教材不怎么强调的,但从一些习题中却出现,不讲学生不懂,故这点我是在实际教学中通过练习题来讲述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