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新能源汽车发展框架

合集下载

中国一汽“152”全面预算管理创新体系

中国一汽“152”全面预算管理创新体系

Innovation World Weekly | 57Exclusive 独家“围绕‘四横六纵’框架体系,中国一汽大胆创新实践,凝练而成的‘152’全面预算管理创新体系,为企业走在高质量发展前列奠定了坚实基础”,在2023国企管理智库大会“尖峰时刻”时段,卢志高介绍说。

近年来,全球经济发展环境的复杂性、不确定性逐年上升,对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体系的稳定性造成严重影响。

同时,伴随汽车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快速发展及造车新势力异军突起,给传统车企的生存与发展带来了巨大挑战。

在此背景下,中国一汽重点围绕全面预算“四横六纵”框架体系进行大胆创新与实践,形成具有中国一汽特色的全面预算管理体系,并在总结传承自身管理实践经验、充分借鉴同业及异业先进理念与方法、广泛吸取行业最佳实践成果的基础上,深度提炼归纳形成“152”全面预算管理创新体系。

中国一汽“152”全面预算管理创新体系中国第一汽车集团有限公司财务部副总经理 卢志高预算管理体系创新“152”全面预算管理创新体系,“1”即“一大”理念创新。

创新形成全面预算“十一大思维”,为预算管理工作提供更通俗、具体的理论指引,有效指导预算管理各项工作深入开展。

“5”即“五大”方法创新。

一是创新构建降本减费FAW -CL 12571实施框架,聚焦顶层设计、管理协同、过程管控、知识管理四大重点,统筹指导降本工作推进落实;二是创新总结降本“十二法”,充分赋能全价值链关键成本管控环节,科学高效推进降本减费项目落地实施;三是创新建立费用控制“五Copyright ©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2023国企管理智库大会——会议篇·尖峰时刻有”法,开展全量、全要素的费用精细化管控,有效配置资源,实现费效比不断提升;四是创新构建公司级、领域级、产品级对标框架,建立全级次、全领域、横联纵通的全成本对标体系,有效识别管理短板,推动经营不断改善;五是创新搭建数智化转型“16581+N”工作框架,支撑全面预算更精细、更精准、更高效地配置资源,以最经济的方式实现最大的经营目标。

新能源汽车智能化发展时间线

新能源汽车智能化发展时间线

新能源汽车智能化的发展时间线主要可以划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 2020-2025年:这个阶段是新能源汽车智能化发展的导入期到成长期的转换阶段。

在这个阶段,新能源汽车的智能化技术会实现L2-L3-L4级的升级路径。

具体来说,到2025年,PA级(L2)、CA 级(L3)智能网联汽车将占据当年汽车销量的50%,而HA级(L4)汽车也将开始进入市场,实现限定区域和特定场景的商业化应用。

2. 2023-2025年:这个阶段是电动化和智能化叠加的时期,新能源汽车的行业发展阶段会如同2010年iPhone 4推出的时期,而2010年后的十年是A股消费电子产业链投资的黄金时段。

3. 2035年:到2035年,智能网联汽车技术和产业体系将全面建成,产业生态将健全完善,整车智能化水平将显著提升,网联式高度自动驾驶智能网联汽车将大规模应用。

具体来说,在乘用车领域,2030年将实现HA级(L4)规模化应用,2035年FA级(L5)将开始进入应用。

此外,智能化发展的基础设施也将得到大力发展。

到2025年,智能交通系统和智慧城市相关设施建设将取得积极进展,车用无线通信网络(LTE-V2X等)将实现区域覆盖,新一代车用无线通信网络(5G-V2X)将在部分城市、高速公路逐步开展应用,高精度时空基准服务网络将实现全覆盖。

总的来说,新能源汽车智能化的发展时间线是一个逐步推进的过程,从导入期到成长期,再到大规模应用期,将不断推动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发展和进步。

深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深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深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2011年1月19日深圳市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批准)目录前言第一章发展战略和总体目标第一节“十一五”发展成就第二节“十二五”发展环境第三节指导思想、基本要求和主要目标第二章率先建成国家创新型城市第四节增强核心技术自主创新能力第五节构建开放型区域创新体系第六节构筑创新人才高地第三章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第七节促进内外需协调发展第八节加快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第九节提升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第十节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第十一节优化产业组织形态第四章加快建设智慧深圳第十二节建设国际领先的信息基础设施第十三节全面提升城市信息化应用水平第十四节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第十五节加强网络信息安全保障第五章保障和改善民生第十六节提高就业和收入水平第十七节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第十八节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第十九节统筹推进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第二十节促进文体事业繁荣发展第六章大力推进社会管理创新第二十一节加强民主法治建设第二十二节创新社会管理机制第二十三节打造平安深圳第二十四节加强人口调控管理第七章加快特区一体化发展第二十五节统筹推进一体化建设第二十六节加快新型功能区开发第二十七节提升土地集约利用水平第二十八节完善城市基础设施第八章拓展开放合作新空间第二十九节促进深港融合发展第三十节构建多层次区域合作体系第三十一节提高对外开放发展水平第九章推动低碳绿色发展第三十二节着力推进低碳发展第三十三节加强环境治理和保护第三十四节推进国家生态市建设第十章再创体制机制新优势第三十五节深化行政体制改革第三十六节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第三十七节深化文化和社会体制改革第十一章加强规划实施保障第三十八节强化规划导向作用第三十九节加强规划组织实施前言深圳经济特区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始终坚持改革开放,走过了三十年的光辉历程,创造了世界工业化、现代化、城市化发展史上的奇迹,有力印证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

高质量文化及高质量知识考试精彩试题库(复习题库)

高质量文化及高质量知识考试精彩试题库(复习题库)

适用标准文案江汽公司公司中层以上干部质量管理及质量文化笔试复习题一、判断题1、质量管理是指在质量方面指挥和控制组织的协调的活动(√ )2、质量控制是除去偶发性问题,使产质量量保持规定的水平(√ )3、工序能力指数是工序质量标准的范围和工序能力的比值(√ )4、生产制造过程的质量管理是实现设计企图,形成产质量量的重要环节( √ )5、经过市场研究,将用户需求转变为产品构想方案,确立产品功能参数(√ )6、因果图是用于找寻产质量量主要问题所使用的图(× )7、当生产过程处于受控制状态时,产质量量就不会颠簸(× )8、σ值越小,表示质量颠簸越大,特征值散布图形趋势矮胖型(× )9、质量颠簸是完好能够防止的,只需控制住影响过程(工序)质量的六个因素(× )10、质量改良和质量控制都是为了保持产质量量稳固(× )11、控制图是生产现场较常用而且有效的一种图表,用它就能提高产品的合格率( × )12、摆列图是成立在帕累托“少量要点,多半次要”的原理基础上( √ )13、质量记录就是查验员检查产品时所作的记录( × )14、“以顾客为关注焦点”和连续改良都是质量管理基根源则(√)15、坚持走质量效益型道理,就是要以高质量、低成本修建差别化的竞争优势。

(√)16、“预防为主”表此刻两大方面:洁净源泉和过程控制。

(√)17、市场占有率上涨是质量管理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

(×)18、珍爱顾客诉苦,把它作为我们研发产品、改良质量、提高服务的动力源泉。

(√)19、质量管理系统是为实现质量目标和质量目标而成立的管理工作系统。

(√)20、不合格品控制时,请示领导决定能否可用。

(× )21、要提高过程能力指数一定降低该过程质量特征值散布的标准差值。

(× )22、摆列图主要作用是剖析产生质量问题的原由的。

(× )23、首件就是刚上班后加工出来的第一件产品。

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

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

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
2021-2035年是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关键之年,要实现世界低碳发展的目标,培
育新能源汽车产业,我国必须努力实施以下发展政策。

首先,加大政策支持力度。

建立完善的竞争机制和帮助措施,创造公平、公正、公
开环境,全面推进新能源汽车行业的转型升级,加大政策、技术、财政支持力度,
开展工业大数据、物联网应用等国家级科技支持。

其次,强化技术支撑。

抢占新能源汽车先机,完善和深化汽车技术体系,深入推进
关键核心技术的研究开发,推动新一代发动机、新能源电池、汽车软件和智能控制
等研发水平。

此外,加快基础工程建设速度,实施新能源汽车建设,完善生产工艺、建设充电桩
和发电站等充电设施,确保新能源资源的充足供应。

最后,加强全三级市场的监管。

严格约束政府投资,优化行业发展空间,加强品牌
管理和质量审查,提高行业服务水平,建立严格继承逻辑体系,确保新能源汽车安
全可靠。

完善上述政策法规,默默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实现我国低碳发展大局。

未来,
我们将继续努力,把握发展机遇,提升新能源汽车产业和低碳经济发展水平,促进
全球低碳发展的实现。

上汽“十二五”布局新能源确定“三电”技术路线

上汽“十二五”布局新能源确定“三电”技术路线

新能源汽车破局“ 三电 ’上汽 “ 二 ” 局新能源确 定 “ 十 布 三 ’ 技术路线 21 00年 1 0月 l 2日, 汽 集 团新 能源 汽 车事业 部总 经理 表 示, 上 上汽 已 难关 动力电池仍 有戏
工信部新车 目 : 款 新能源车拿到准 生证 录 4
发改委详解新兴产业规 程 在 10k 以内 时 ,可 以只 依靠 车 载 电池 所储 备 的 电力 来 驱动 ; 当 里 0 m 达 到该 车最 大 续航 里程 或 者 电池 组 的 电力耗 尽 时 ,发 电机 就 自动启 动 电 。这 2款 增程 式 电动 车也 将在 2 1 年 正式推 出。 01 针对 国务 院 2 1 00年 1 月 1 0 8日 东 风 风 神 混 合 动 力 车 型 风 神 S 0 S 则在 拿 到准 生证 后 就 将 开 始 3B G 发布 的 《 国务 院 关于加 快 培育 和 发 上 市准 备 ,具体 上 市 时 间在 2 1 年 底 。该 车 在 ¥ 0的基 础 上 增加 了 0 0年 3 展 战略 性 新 兴产 业 的 决 定 》 发 改 , 委 日前 发文 详 细解 读 , 国家将 会 套 起 停 系 统 ,能 够 在 汽 车 等 待 红 灯 或者 堵 车 等 情 况 下 实 现 发动 机 暂 称 在 财税 和金 融方 面全力扶 持新 兴产 停工 作 。市 场 预计 其售 价将 比普 通 动力 版本 高 出数千 元 。 业, 并深 化重 点领域 的机制改革 。 《 定 》 明确 了现 阶 段 节 能 决 环 保 、信息、 生物、 高端 装 备制 造、 新 能源 、 新材料及新 能源汽 车为 7大 战略性新 兴产业 , 并且到 2 2 0 0年 节 能环 保 、 一 代 信 息 技 术、生 物及 新 高端 装 备制造 产业 成为 国民经济 的 宝马联 手标致 雪铁龙 将开发新混合动力系统 支柱 产业 , 能源 、 新 新材 料 、 新能源 德 国汽 车 生 产 商 宝 马和 法 国标 致 雪 铁 龙集 团于 2 1 0 0年 1 0月 1 9日 汽 车 成 为 国 民经 济 的 先 导 产 业 。 共 同 宣 布 ,两 家 公 司 将 联 合 开 发 新 的混 合 动 力 系 统 。新 的混 合 动 力 系 根据 《 决定 》 中新兴产业 “ 三步走 ” 统专 门 为前 轮 驱 动 车 型设 计 。据 悉 ,此 次 合 作 让 宝 马和 标 致 雪 铁 龙 可 的思路 , 略性 新兴 产业 增 加 值 占 战 通 过 联 合采购 产 生 极大 的经 济效 益 。 国内生产总值 的 比重 2 1 0 5年力争 达 资料 显 示 ,这不 是 宝马和 标 致雪 铁龙 的 首次合 作 。在 2 1 0 0年 2月 , 到 8 左右 ;2 2 年 力 争达 到 1 % % 00 5 左 右 ,到 2 3 0 0年 前后 , 新兴产业 发 宝马 和标 致雪 铁 龙 曾合 作开 发下 一代 的 4缸汽 油 发动机 。如 果有 机会 , 两 家 公 司还将 一 起研 发碳 纤 维技 术 。 展 达到世 界先 进 水平。

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投研框架

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投研框架

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投研框架一、引言随着全球对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和能源危机的加剧,新能源汽车产业迅猛发展。

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包括新能源汽车的研发、制造、销售、充电基础设施建设等环节。

本文将以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投研框架为主题,探讨该产业链的发展趋势、关键要素以及投资机会,以期为投资者提供参考。

二、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的发展趋势1. 政策利好推动:全球各国纷纷出台支持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政策,如补贴政策、减免税政策等,为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2. 技术进步驱动:电池技术、充电技术、电机技术等核心技术不断突破,提高了新能源汽车的续航里程和充电效率,促进了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的发展。

3. 市场需求增长:随着环保意识的普及和消费者对绿色出行的追求,新能源汽车市场需求呈现快速增长态势,推动了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的发展。

三、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的关键要素1. 研发与创新: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的核心是研发和创新,包括电池技术、电机技术、智能驾驶技术等方面的创新,对产业链的发展至关重要。

2. 制造与供应链:新能源汽车的制造过程涉及到众多环节,包括零部件供应、整车制造、装配等,构成了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的重要组成部分。

3. 销售与渠道建设:销售和渠道建设是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的关键环节,包括品牌建设、销售网络建设、售后服务等,对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的发展起到重要推动作用。

4. 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充电基础设施建设是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的基础,充电站的建设和充电桩的布局影响着新能源汽车的普及程度和用户体验。

四、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的投资机会1. 电池和充电技术领域: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快速发展,电池和充电技术的需求也在不断增长。

投资者可以关注电池制造商、充电技术提供商等相关公司。

2. 新能源汽车整车制造领域: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竞争的加剧,整车制造商需要不断提升技术水平和产品竞争力。

投资者可以关注具有核心技术和品牌优势的整车制造商。

3. 充电基础设施建设领域:随着新能源汽车用户的增加,充电基础设施建设需求也在不断增长。

新能源汽车产业十二五规划

新能源汽车产业十二五规划
形成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电机和电控技术创新发展能力,动力电池模块比能量达到300瓦时/千克以上。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累计产销量超过500万辆。充电设施网络满足城际间和区域内纯电动汽车运行需要,实现规模化商业运营。整体水平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重大行动
●创新能力建设:推进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研究试验基地建设,建立全行业共享的测试平台、数据库和专利数据库等。
重大政策
●完善财税激励政策,鼓励新能源汽车消费和使用。
●建立动力电池回收和梯级利用管理制度。
新能源汽车产业十二五规划
以纯电驱动为新能源汽车发展和汽车工业转型的主要战略取向,当前重点推进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产业化,推进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研究试验基地建设,研究开发新能源汽车专用平台,构建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推进相关基础设施建设。重点突破高性能动力电池、电机、电控等关键零部件和材料核心技术,大幅度提高动力电池和电机安全性与可靠性,降低成本;加强电制动等电动功能部件的研发,提高车身结构和材料轻量化技术水平;推进燃料电池汽车的研究开发和示范应用;初步形成较为完善的产业化体系。建立完整的新能源汽车政策框架体系,强化财税、技术、管理、金融政策的引导和支持力度,促进新能源汽车产业快速发展。
●关键技术研发:实施新能源汽车重大创新工程,突破产业化过程中的车身材料及结构轻量化等共性技术和工艺技术,研发新能源汽车全新底盘、动力总成、汽车电子等产品,加大力度联合研制动力电池及其关键材料,以及生产、控制与检测装备等,构建全行业共享的共性技术平台。建立健全新能源汽车、充电技术及设施标准体系。
●产业化推广:稳步推进公共服务领域新能源汽车示范,开展私人购买新能源汽车补贴试点,加强综合评价,积极推进充电基础设施建设,探索新能源汽车整车租赁、电池租赁以及充换电服务等多种商业模式,形成完善的市场推广体系。

新能源汽车规划2035

新能源汽车规划2035

新能源汽车规划2035新能源汽车规划2035随着全球能源问题日益凸显,传统燃油汽车对环境的影响越来越大,各国纷纷转向新能源汽车,以减少对环境的破坏。

我国作为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也在逐步推动新能源汽车的发展。

以下是我国新能源汽车规划2035的主要内容。

一、总体目标到2035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将更加成熟、产业链更加完善、技术更加领先、产品更加丰富。

新能源汽车将成为我国汽车市场的主力军,产销量具备全球领先地位。

同时,新能源汽车的普及率将显著提升,成为人民群众用车的首选。

二、产业发展1. 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将得到进一步完善,包括电池、电机、控制系统等关键零部件的自主研发和生产能力将大幅提升。

2. 新能源汽车制造业将得到快速发展,建立一批具备全球竞争力的新能源汽车品牌。

3. 新能源汽车服务体系将进一步完善,包括充电基础设施的布局、充电网络的建设等。

三、技术创新1. 新能源汽车技术将实现重大突破,包括电池技术、电机技术、充电技术等。

推动新能源汽车的性能、续航里程、充电速度等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2. 人工智能、互联网等前沿技术将与新能源汽车深度融合,推动新能源汽车的智能化和网联化,提供更智能的出行体验。

四、政策支持1. 加大对新能源汽车研发和生产的财税政策支持,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转型升级。

2. 加大对充电设施建设的投入,提高充电设施的覆盖率和智能化水平。

3. 减少传统燃油汽车的销售数量,限制尾气排放车辆的上路数量,推动消费者转向新能源汽车。

五、市场推广1. 加大对新能源汽车购买补贴的力度,降低新能源汽车的购车成本。

2. 推动新能源汽车在公共交通领域的应用,大力发展新能源公交车、出租车等。

3. 鼓励企事业单位购置新能源汽车,提供优惠政策。

总之,我国新能源汽车规划2035旨在加快推动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实现从燃油汽车向新能源汽车的转型。

通过政策支持、技术创新和市场推广等手段,培育一批具备竞争力的新能源汽车品牌,推动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成为全球领先,并为改善能源结构、减少环境污染作出贡献。

国家电投集团公司123456发展战略框架

国家电投集团公司123456发展战略框架

国家电投集团公司发展战略框架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和经济的快速增长,国家电投集团公司作为我国能源行业的龙头企业,在过去几年里实现了长足的发展。

为了更好地适应市场变化和应对未来的挑战,国家电投集团公司制定了xxx发展战略框架。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该战略框架进行深入分析和解读。

一、背景1.1 我国能源行业的发展趋势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能源需求不断增加,我国能源行业正面临着高速增长和结构调整的双重压力。

为应对这一挑战,我国政府提出了大力发展清洁能源、加强能源安全保障和实施能源革命的发展战略。

1.2 国家电投集团公司的现状国家电投集团公司是我国能源行业的领军企业之一,涉及电力、煤炭、新能源等多个领域。

公司目前已在全国范围内建立了完善的产业布局和市场网络,成为我国能源行业的重要参与者和推动者。

1.3 制定发展战略框架的必要性为适应新形势、应对新挑战,国家电投集团公司有必要制定更加系统和科学的发展战略框架,加强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和跨越式发展。

二、发展战略框架2.1 xxx发展战略框架的基本原则- 以转型升级为主线,坚定不移推进清洁能源发展;- 坚持转型创新,加快做大做强新兴产业;- 坚持企业发展与社会责任相统一,推动绿色低碳发展;- 坚持开放发展,加强国际合作,推进走出去战略;- 坚定不移推进改革开放,提升企业管理和执行能力。

2.2 xxx发展战略框架的主要内容- 提出了公司发展的总体目标和发展愿景,明确了未来的发展方向;- 制定了公司在清洁能源、新能源、智能能源等领域的发展战略和具体举措;- 规划了公司在煤炭、油气、石油化工等传统能源领域的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计划;- 提出了公司在国际市场上的发展策略和走出去战略,加强国际化发展。

2.3 xxx发展战略框架的战略路径- 把握政策机遇,积极布局清洁能源和新能源项目;- 加大技术研发和创新投入,提高核心竞争力;- 加强与国际能源企业的合作,拓展境外市场;- 推进产业链升级,实现从能源开采到能源利用的全产业链布局;- 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提高企业影响力和竞争力。

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

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

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新能源汽车已经成为实现我国低碳环保发展的重要抓手,为实现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和我国“十三五”经济发展目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为此,我国从2021年到2035年制定了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旨在不断推进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可持续发展,促进改善空气质量、提升能源利用效率,和加强汽车行业数字化转型。

首先,要从技术开发层面推进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

从政府投入角度,要加强技术研发投入,加大投入力度以促进新能源汽车技术创新能力。

要完善相关技术规范,为新能源汽车技术发展提供必要法规支持。

此外,还要加强与企业对接,建立技术交流平台和技术融合合作推动新能源汽车的技术升级。

其次,要加大营商环境建设力度,为新能源汽车产业提供优质服务。

要支持新能源汽车企业的兴办和发展,为投融资可行性提供具体法律依据支持。

还要贯彻市场竞争原则,改革完善各项产业政策法规,科学、合理和激励有效地推动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

此外,要提高新能源汽车生产制造技术水平,加快集成产业链升级,推动智能生产加快发展。

要使用大数据和物联网技术,持续优化汽车生产生态系统,提升汽车产品质量水平。

还要加强人才培养和职业技术培训,建立统一的新能源汽车专业技术招聘标准,以满足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和发展速度提升的需求。

最后,要优化新能源汽车营销销售服务体系,提高新能源汽车产品的用车服务品质,建立新能源汽车全程维护体系,确保新能源汽车的稳定发展。

在此基础上,我们还要注重汽车产业发展的社会责任和生态责任,深化新能源汽车行业的社会影响评估,为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发展去设定适当的规范措施,保证新能源汽车产业健康发展。

以上就是我们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的基本思路。

未来,我们将依托科技创新、加强营商环境建设、提高新能源汽车生产制造技术水平、提升新能源汽车产品的用车服务品质等措施,不断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实现低碳环保发展,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新能源汽车产业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新能源汽车产业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新能源汽车产业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一、前言随着全球环保意识的不断提高,新能源汽车产业已成为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

为了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我们本着互利共赢的原则,达成以下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二、合作宗旨本合作旨在充分利用各方资源,发挥各自优势,共同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促进环保、节能、可持续性发展。

三、合作内容1. 技术研发合作:各方将共同投入资源,开展新能源汽车关键技术研发,包括电池技术、电机技术、充电设施等。

2. 生产合作:各方将共同参与新能源汽车的生产过程,包括生产线的建设、生产工艺的优化、生产设备的采购等。

3. 市场推广合作:各方将共同推广新能源汽车市场,通过联合营销、品牌推广等方式,提高新能源汽车的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

4. 产业链合作:各方将共同参与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的建设,包括上游原材料供应商、下游销售渠道等,共同打造完整的产业链。

5. 人才培养合作:各方将共同投入资源,开展新能源汽车领域的人才培养,包括技术人才、管理人才等,为新能源汽车产业提供充足的人才储备。

四、合作机制1. 定期会议:各方将定期召开会议,共同讨论合作进展、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2. 沟通渠道:各方将建立有效的沟通渠道,包括电话、邮件、视频会议等方式,确保信息畅通,及时解决问题。

3. 决策机制:合作事项的决策将遵循平等、协商的原则,共同制定决策方案并执行。

4. 风险控制:各方将共同制定风险控制方案,确保合作过程中不出现重大风险。

五、协议生效及终止本协议自签署之日起生效,有效期为五年。

如需延长协议有效期,各方需在协议到期前至少三个月达成一致意见,并签署书面协议。

如任何一方违反本协议规定的义务,其他方有权终止本协议。

六、其他事项1. 本协议未尽事宜,由各方协商解决。

2. 本协议一式两份,各方各执一份。

3. 本协议是各方合作的最低要求,各方可在不违反法律法规的前提下,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协商和调整。

4. 本协议的解释权归各方共同所有。

西部地区新能源汽车科技资源分布与整合研究

西部地区新能源汽车科技资源分布与整合研究

西部地区新能源汽车科技资源分布与整合研究【摘要】随着科技的发展,人类社会也在不断进步。

但经济繁荣、社会进步现象背后隐藏着人类无限需求与能源有限供给所带来的巨大矛盾,于是,资源的合理利用与技术创新开始逐渐进入人们的视线。

本文根据西部地区的新能源汽车科技资源的分布,利用网络对大量数据进行分析,得出了西部地区现阶段新能源汽车科技资源发展的概况、资源分布情况及今后新能源汽车科技资源的发展建议。

【关键词】西部地区;新能源汽车;资源分布;整合研究【abstract】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echnology, human society has been steadily progressing. but the economic prosperity, social progress lies a man infinite energy demand and limited supply of the enormous contradiction, therefore,rational use of resources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began coming into sight. based in the western region of new energy vehicle technology distribution of resources, the use of network analysis of large amounts of data, obtained at this stage the western region development of new energy automotive technology resources overview of the distribution of resources and new energy vehicle technology resources for future development proposals .【key words】western region,new energy vehicles,distribution of resources,integration of research1、引言随着能源需求不断增加,人类对于科技资源的整合研究和开发创新已经迫在眉睫。

新能源汽车2035规划:措施得力目标可期

新能源汽车2035规划:措施得力目标可期

新能源汽车2035规划:措施得力目标可期作者:崔东树来源:《新能源汽车报》2019年第45期12月3日,工信部发布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征求意见稿),对于未来15年汽车产业走向有较强的战略引导性,描绘出宏伟蓝图。

指标方向更加务实和可控第一,愿景務实。

征求意见稿提出,到2025年新能源汽车新车销量占比达到25%左右(此前为20%左右),提升5个百分点,更加强化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力度。

个人感觉新能源汽车新车销量占比达到25%左右的目标,对企业的引领方向很大,会推动企业加速发展新能源汽车。

第二,强化技术水平提升。

征求意见稿提到,到2025年,纯电动乘用车新车平均电耗降至12千瓦时/百公里,插电式混合动力(含增程式)乘用车新车平均油耗降至2升/百公里。

对新能源汽车的能耗指标针对性优化,既要保证大型化的技术提升,也要确保插混的油耗降低。

到2025年,纯电动乘用车新车平均电耗降至12千瓦时/百公里,相对原来的11kWh/100km的指标,放宽有利于大型电动车的发展。

第三,强化产品质量体系的提升。

征求意见稿第四节提到,要推进质量品牌建设、健全安全保障体系。

而如今,强化产品质量体系的提升是新能源汽车的重大问题和突破机遇,只有质量可靠才能得到认可。

其中的安全性问题尤其是突出的。

第四,强化增程式的发展。

征求意见稿强化了整车集成技术创新。

以纯电动汽车、插电式混合动力(含增程式)汽车、燃料电池汽车为“三纵”,布局整车技术创新链。

插电式混合动力(含增程式)汽车的发展潜力巨大,尤其是商用车领域的增程式能有效的降低能耗,实现电驱动的核心战略。

未来卡车和MPV等车型都有向增程式方向发展的巨大的潜力。

第五,支持产业链核心企业发展。

征求意见稿鼓励新能源汽车、能源、交通、信息通信等领域企业跨界协同,围绕多元化生产与应用需求,通过开放合作和利益共享,打造涵盖解决方案、研发生产、运营服务等产业链关键环节的生态主导型企业。

新能源行业框架体系

新能源行业框架体系

新能源行业框架体系随着全球能源环境的变化,新能源行业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发展。

新能源行业框架体系是指新能源行业在政策、法律、经济等方面所形成的一套规范性体系,它对于新能源行业的发展和创新至关重要。

一、政策框架政策框架是指国家针对新能源行业制定的各项政策文件。

这些文件涵盖了从新能源技术研发、生产、推广到市场化应用等各个方面。

其中,最重要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法》,它为我国的可再生能源产业提供了法律保障。

此外,还有《节能减排绩效评价管理办法》、《可再生能源电力发电优惠政策》等一系列配套政策文件,为企业提供了政策支持。

二、技术框架技术框架是指新能源行业在技术研究与创新方面所形成的一套规范性体系。

随着科技进步和市场需求的不断变化,新能源技术也在不断更新换代。

目前,太阳能、风能、水能等技术已经成为新能源行业的主流。

此外,还有生物质能、地热能等技术也在逐渐发展壮大。

三、市场框架市场框架是指新能源行业在市场化运作方面所形成的一套规范性体系。

在市场化运作中,企业需要根据市场需求和竞争情况来制定产品定价和销售策略。

同时,政府也需要提供一系列的政策扶持措施,如税收减免、补贴等,促进新能源产品的推广和应用。

四、产业链框架产业链框架是指新能源行业在生产、加工、销售等方面所形成的一套规范性体系。

新能源产业链包括了从原材料采购到产品研发、生产制造到销售服务等全过程。

其中,太阳能电池板、风力发电机组等核心设备的生产制造是整个产业链的重要组成部分。

五、企业管理框架企业管理框架是指新能源企业在管理方面所形成的一套规范性体系。

随着行业竞争日益激烈,企业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的管理水平和竞争力。

在企业管理方面,需要注重人才培养、科技创新、质量控制等方面的提升。

综上所述,新能源行业框架体系是一个复杂而庞大的系统,它涵盖了政策、技术、市场、产业链和企业管理等多个方面。

只有在这些方面都得到合理的规范和支持,新能源行业才能够稳步发展,并为全球能源环境做出更大贡献。

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解读

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解读

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解读
2023年,中国全面实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3-2035年),这将有助于推动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实现跨越式发展,促进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

一、新能源汽车规划定位
新能源汽车规划定位于2035年,通过实施“领先供给”、“技术推动”、“市场誘导”、“完善机制”和“有序服务”五大政策,提高中国新能源汽车水平,推动新能源汽车行业去产能和发展,推动新能源汽车行业转型,推动新能源汽车行业持续发展。

二、供给侧
1、加快新能源汽车技术突破。

加强新能源汽车节能技术研发,重点突破能源管理、智能运行、车辆网络、情景模式等技术,提升新能源汽车系统性能,提高上游产品质量,提升新能源汽车的安全性、续航能力和使用体验。

2、推进新能源汽车推广。

统筹规划建设新能源汽车充电服务升级和充电桩安装,实施充电服务便利化补贴、提升充电服务质量和质量补贴,加快推行政府采购集中化,推动多主体多元进入新能源汽车行业。

我国新能源汽车“十二五”发展总结及“十三五”展望

我国新能源汽车“十二五”发展总结及“十三五”展望

一、前言
遵循我国倡导的发展循环经济与节约经济的战 略方针,大力发展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对于践行供
给侧改革思路、促进汽车产业转型升级、提升产业 国际竞争力、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均具有重大战略 意义 [1]。本文从政策、市场、产品、技术、基础设施、 成熟度等方面全面评价“十二五”期间我国新能源
收稿日期:2016-08-05;修回日期:2016-08-15 作者简介:抄佩佩,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高级工程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我国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发展战略等;
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战略导向逐步明确。 众筹充电、公私合作(PPP)、充电 + 市政服务等多
同时,产业支撑政策体系也逐步完善:在研发方 种新型充电模式加快涌现,满足了不同领域、不同
面,“十二五”期间,投入研发专项资金超过 70 亿 类型的充电需求,提升了投资盈利空间,加快了商
元,带动数百亿元的产业界研发投入;示范推广方 业化步伐。
“关于继续开展 新能源汽车推广应 用工作的通知” 39个示范城市, 共88个城市共推广 公共领域246 133辆, 私人领域137 152辆
提高,基本实现“三纵三横”三大平台矩阵式体系。 图 1 2009―2015 年我国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情况总览
062
中国工程科学 2016 年 第 18 卷 第 4 期
等多个国家;燃料电池汽车初步具备样车试制能
新能源汽车是国家实施能源战略调整和汽车产 力。零部件方面,锂离子动力电池单体能量密度达
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自“十二五”以来,在产 200 W·h/kg,驱动电机效率密度达 2.8 ~ 3.0 kW/kg,
业各界的协同推进下,我国新能源汽车在政策体系、 最高效率超过 94 %。

电动汽车科技发展十二五专项规划全文(共11页)

电动汽车科技发展十二五专项规划全文(共11页)

电动汽车科技开展“十二五〞专项规划(摘要)?一、形势与需求(一)开展形势从国际开展趋势看,随着技术的不断创新与突破,面对金融危机、油价振荡和日益严峻的节能减排压力,2021年以来,以美国、日本、欧盟为代表的国家和地区相继发布实施了新的电动汽车开展战略,进一步明确了产业开展方向,明显加大了政策扶持力度。

从技术层面看,混合动力汽车技术逐步成熟,已进入产品市场竞争期,率先实现产业化,正成为汽车市场销售新的增长点。

纯电动汽车电池技术进步加速,整车产品更加接近消费者需求;世界主要汽车制造商加快了纯电动汽车量产步伐;插电式混合动力作为一种具有纯电动和混合动力双重特征的电动汽车技术成为全球新的研发热点;以电池租赁为代表的纯电动汽车商业模式创新取得进展。

燃料电池及燃料电池汽车技术近年来取得突破性进展,国际上各大汽车集团持续投入开展燃料电池汽车研发,燃料电池汽车整车本钱显著下降,性能指标已接近商业化水平。

经多年探索实践,国际汽车产业界达成了电动汽车产业化战略共识:在技术路线上,近期(2021-2021),在依靠传统内燃机汽车技术改进和推进车辆小型化实现降低排放的同时,为满足更为严格的节能减排法规目标要求,应尽快推进混合动力技术的应用,并开展小型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电动车;中期(2021-2021),在混合动力技术得到广泛应用的根底上,增加汽车动力系统电气化程度,加大小型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推广力度;在2021年之后,纯电驱动技术将逐步占据主导地位,通过开展纯电动汽车和燃料电池汽车,实现大幅度降低排放。

在车型应用方面,纯电动、混合动力和燃料电池三种类型的电动汽车技术各自具有最优的适用车型。

对短途出行需求,可采用小型纯电动汽车;对长途出行需求,主要采用混合动力汽车、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或者燃料电池汽车。

我国高度重视电动汽车技术的开展。

经过两个五年方案的科技攻关以及奥运会、世博会、“十城千辆〞等示范工程的实施,我国电动汽车从无到有,在关键零部件、整车集成技术以及技术标准、测试技术、示范运行等方面都取得重大进展,初步建立了电动汽车技术体系,已申请专利3000余项,公布电动汽车国家和行业标准56项,建成30多个新能源汽车技术创新平台。

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投研框架

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投研框架

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投研框架1. 背景介绍随着科技的迅速发展和环境保护意识的逐渐增强,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已经成为了制造业未来的重要趋势之一。

新能源汽车是指使用新型能源代替传统燃料的汽车,包括纯电动车、插电式混合动力车、燃料电池车等。

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包括电池、电机、电控、车身、底盘、轮胎、充电设备等多个领域。

本文将对新能源汽车产业链进行投研框架的探讨。

2. 产业链分析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从上游到下游可以分为七个环节:1) 电池和电控;2) 电机;3) 车身、底盘及轮胎;4) 嵌入式软件、燃料电池;5) 燃料电池汽车的模组化设计及关键部件制造;6) 充电桩及智能充电;7) 二次利用设计和制造。

3. 电池和电控环节电池是新能源汽车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是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中竞争最激烈的领域之一。

电池生产企业可以分为三类:化工企业、传统电池生产企业和新型电池生产企业。

电控主要是指驱动电机的控制器和整车控制系统,目前国内电控生产企业主要为东风电控、宇通客车、上海晨光电子等。

4. 电机环节电动机是新能源汽车最核心的部分之一,其在车辆动力输出、能量转换和车辆驱动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国内电机生产企业主要为苏州长电科技、上海沃姆电机、比亚迪汽车等。

5. 车身、底盘及轮胎环节车身、底盘及轮胎对车辆性能、舒适性和安全性方面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国内车身、底盘及轮胎主要生产企业有上海汽车和工程、启明轮胎、华南轮胎等。

6. 充电桩及智能充电环节充电桩及智能充电是新能源汽车充电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相应的维护和管理机构也同样需要进一步完善。

国内充电桩及智能充电生产企业主要为深圳比亚迪、华电新能源、宜家绿色能源等。

7. 二次利用设计和制造环节新能源汽车的退役需要对电池进行回收,与此同时也需要十分注重二次利用设计和制造方面的研究与开发。

国内二次利用设计及制造生产企业主要为中国再生资源、中再生源等。

8. 投资前景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可以看作是一个广泛的产业体系,其中各个环节都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__-INewEnergyVehicleDevelopmentFrameworkin“12thFiveYearPlan"l墨墨■■■_●■■■■一五"新能源汽车发展框架NewEnergyVehicleDevelopmentFrameworkin“12thFiveYearPlan"一一撰文/吴憩棠“十二・五”新能源汽车发展框架是由国家新能源汽车专家组提出的,具体的“十二・五”新能源汽车发展规划要由各省、市、自治区制订后才能提出。

Newenergyvehicledevelopmentframeworkin“1ahFiveYearPlan”wasputforwardbynationalnewenergyvehicleexperlteam.butthedetailsneedtobesettleddownafterformulationfromvariousprovinces,citiesandmunicipalities.n009年2月9日,国务院出台了厶《汽车产业调整振兴规划》,明确了我国电动汽车发展目标,要求形成50万辆的产能(纯电动、插电式混合动力和混合动力等新能源汽车),并首次提出新能源汽车销量占乘用车销量5%左右的目标。

《规划》还提出“通过国家节能和新能源汽车示范工程进行商业化示范推广,培育新能源汽车市场,支持大中城市在公交、出租等公共服务领域推广使用新能源汽车;培育和加强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实现规模化、产业化、标准化生产,降低生产成本。

”2009年1月23日,财政部、科技部确定在北京、上海、重庆、长春、大连、杭州、济南、武汉、深圳、合肥、长沙、昆明、南昌等13个城市开展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试点工作,并提出3年内(至2011年)。

十三城千辆计划”。

2009年2月5日。

财政部、科技部发布了《关于开展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试点工作的通知》,对混合动力车、纯电动车、燃料电池车按节油率、最大电功率比推出不同的财政补贴标准。

2009年6月17日,工信部发布了《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规划》。

全国13个试点城市提出了在3年内(至2011年)千辆新能源汽车计划。

20(0-37(No3)NEV新能源汽车广汽AHEV混合动力概念车荣威750混合动力车力帆320电动概念车2009年7月14日,国资委发出通知,要求中央企业结合国家中长期发展规划编制周期.开展。

十二・五(2011~2015年)规划编制工作”,与国家“十大产业调整振兴规划”业务相关的中央企业。

其“十二・五”规划须体现和落实规划要求。

我国“十二・五”新能源汽车发展框架“十二・五”期间,我国新能源汽车将正式迈入产业化发展阶段。

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化将分三步走,第一步2008~2010年,在大城市公共服务领域开展示范运行。

这是产业化前期。

第二步是13 万方数据—墨丑蜀囝I“十二・五"新能源汽车发展框架2011~2015年(。

十二・五”)开始进入产业化阶段。

在全社会推广新能源城市客车、混合动力轿车、小型电动车。

第三步是2016~2020年(。

十三・五”),进一步普及新能源汽车、多能源混合动力车,插电式电动轿车,氢燃料电池轿车将逐步进入普通家庭。

在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中,电动汽车将发挥主导作用。

十・五”期间,我国启动了。

863计划”、“电动汽车重大专项”,并规划了“三纵三横”的开发布局。

其中。

三纵”是指纯电动、混合动力和燃料电池车;。

三横”指多能源动力总成控制、驱动电机和动力蓄电池。

“十・五”规划至今,我国一直按。

三纵三横”的布局发展电动汽车。

十二・五”也将沿用这一布局。

不同的阶段,侧重点不同。

十・五”期间为第一阶段。

以整车为牵头单位。

现在处于第二阶段,以搭建动力平台为核心。

今后将进入第三阶段,以动力模块开发为重点,搭建产业化支撑平台(标准、法规、融资)和研发支撑平台(测试、信息、专利、规划、监理)。

我国新能源汽车将呈现小型化、模块化和平台化特征。

十二・五”期间,我国汽车发展总体上将采用一种双重战略,也是一种过渡战略、转型战略。

未来5—10年乃至更长一段时期内,我国将采取内燃机汽车和新能源汽上海脾纯电动轿车车两条腿走路发展战略,一方面继14续优化现有的车用能源动力系统,发展节能型内燃机汽车;另一方面,开发新一代车用能源系统,发展新能源汽车,两者共同发展,形成良性互助。

新能源汽车保有量目标、政府配套政策根据《规划》,蛩J2011年,我国将形成50万辆新能源汽车产能。

新能源汽车销量占乘用车总销量的5%左右。

“十二・五”期间,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将大幅增加。

《规划》起草专家预计到2012年,我国混合动力汽车保有量将达N50万辆,纯电动车保有量将达到10万辆。

2020年。

我国混合动力汽车保有量将达到1800万辆.纯电动车保有量将达至JJ400万辆。

实现上述目标,除了新能源汽车技术突破外。

还需要政府出台合理的配套政策和建立完善的保障体系。

在未来5—10年内,我国将通过一系列财税措施。

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化,包括建立以汽车燃料经济性标准为依据的财税奖罚机制,实施与车辆燃料经济性挂钩的惩罚性特别目的税和差别燃料税。

通过可比燃料消耗量因子的评价,对能耗低的车型给予减免购置税的优惠,并列入政府采购名单优先采购。

十一・五”初期,国家电网公司就提出充分利用夜间低谷电、大力发展为电动车服务的充、换电站设想,并有了初步实践。

计划在。

十二・五”真正实现。

此外,我国还将大力发展停车场、住宅区停车库或停车位等区域充电设施。

十二・五”新能源汽车发展框架由制订“十二・五”(2011—2015年)新能源汽车发展规划的专家提出的设想。

在全国各省、市、自治区提出“十二・五”新能源汽车发展规划基础上,正式制订出我国“十二・五”新能源汽车发展规划。

部分城市和汽车集团新能源汽车发展规划上海市上海世博会将于2010年5月举行。

期间有超过1000辆新能源汽车为世博会服务。

在世博园区实现“零排放”,在周边地区实现“低排放”。

在世博园区将有196辆燃料电池汽车。

其中100辆为燃料电池观光车、40辆为上汽自主品牌燃料电池轿车、30辆为上海大众帕萨特领驭燃料电池轿车、6辆燃料电池城市客车;纯电动车306辆(120辆纯电动城市客车、36辆超级电容器城市电车、150辆电动工程车);在周边地区运行有500辆混合动力轿车和城市客车。

2009年7月18日,上海新能源汽车及关键零部件产业基地揭牌。

按照规划,至lJ2012:E-上海新能源汽车产业规模可达900亿元。

该基地座落在上海嘉定区外冈镇,规划面积9.5km2。

目前,该基地已有上汽工程研究院、同济大学新能源汽车工程中心、地面交通风洞试验室等已落户。

按照上海新能源汽车发展设想,2010年上海将形成1万辆新能源汽车产能。

2012年产能达到10万辆,2015年达到30万辆。

基地以混合动力车和纯电动车为主攻方向,以蓄电池、电机、电控单元等关键零部件为突破口进行建设。

2009年5月底,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以沪经信办<2009>268号文印发了《上海推进新能源高新技术产业的行动方案(2009—2012:年--)》,对上海市新能源汽车及关键零部件的发展思路、发展重点及产业布局作了明确指示。

方案指出。

油电混合动力汽车和高性能纯电动汽车将成为整车发新麓一汽车陋-V(No.3)2009-37 万方数据NewEnergyVehicleDevelopmentFrameworkin“12thFiveYearPlan"1日皿展重点.主攻采用皮带驱动起动发电机(BSG)和曲轴驱动电机/发电机(ISG)Rb混技术路线、插电式强混合动力技术路线及运用磷酸铁锂锂离子蓄电池为动力蓄电池的纯电动汽车等。

至JJ2012年,弱混合动力汽车(最大电动率比小于10%)、中混(最大电动率比在10%~30%)、强混(最大电动率比大于30%)全系列实现产业化。

插电式混合动力轿车、纯电动轿车批量上市;纯电动商用车形成公交客车、中型客车、环卫车、工程车等产品细分序列;新能源汽车产业初具规模,整车产值达200亿元左右。

充分发挥上汽、上海华普等整车企业作用,同时加快吸收国内外先进企业到上海发展。

在关键零部件技术方面,蓄电池重点发展磷酸铁锂锂离子蓄电池等动力蓄电池,形成蓄电池关键材料、单体电池、蓄电池模块、蓄电池包及管理系统(BMS)等集成能力。

确定了大功率车用无刷稀土永磁同步电机及其控制系统为发展方向。

形成驱动电机关键材料、电机设计及控制系统、驱动电机成套化、系列化等产业化能力以及电驱变速器、双离合器自动变速器(DCT)相应配套能力;重点发展动力系统控制、电子控制模块(ECU)、电力电子、电动转向、电动空调等,加快形成自主研发的全方位配套能力。

至U2012年形成蓄电池、电机、电控自主化产品配套体系,具备10万套级配套能力。

充分发挥上汽、上海雷博、上海电驱动、上燃动力等企业的作用,同时加快吸引国内外先进企业到上海发展。

产业布局:以嘉定为主建设新能源汽车及关键零部件产业基地,形成研发、制造、检测、试验、示范运行和服务等综合性功能;以浦东新区(金桥、临港)、金山为主。

加快建设新能源乘用车产业基地。

2009-37fNo.3;NEV新麓蠢汽事加快建设闵行、松江、浦东新区新能源商用车产业基地。

广州市2009年7月30日,广州市在全国率先颁布中长期发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规划(2008-2012年)。

《规划》将交通可替代能源、新能源装备制造业等领域列为广州新能源发展的重点领域。

提出“将以绿色亚运城工程、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工程、新能源装备产业培育工程”等十大工程为抓手,推动广州新能源的建设方向。

《规划》指出,把发展新能源汽车作为广州市汽车产业今后重要发展方向。

按照规划目标,至1J2020年该市汽车行业年生产各类新能源汽车达到80万辆,新能源汽车行业产值达24001Z,元,届时占广州市新能源产值的3/5。

在新能源汽车具体发展方面,《规划》提出要加快推进新能源公交车产业化发展,积极探索二甲醚等作为清洁交通替代能源的研究,将广州市建设成为华南地区最大的二甲醚生产基地。

广州汽车制造企业将瞄准开发生产混合动力车、纯电动车、燃料电池车、替代燃料车这些燃烧效率高、排放清洁的新能源车,大力倡导绿色交通。

重庆市6月2日。

重庆市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联盟成立。

重庆市将以新能源汽车示范运行为契机,打造中西部地区最大、功能最全、产业链最完整的新能源汽车研发、制造、示范基地,培育重庆市新能源汽车市场并以此辐射其它地区。

重庆将在北部新区建立一个新能源汽车生产基地。

市政府将拿出10亿元财政拨款,为落户联盟基地所有企业提供五大优惠扶植政策,给予企业资本金支持、减免15%所得税、减免部分增值税、给予落户企业土地划拨价、全面建设生活、物流配套设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