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翻译教学设计公开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文言文翻译教学设计公开课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感知文言文句子翻译的考点、得分点和评分标准。
2、了解文言文翻译应该遵循的原则和标准。
3、掌握高考文言句子翻译的方法和翻译步骤。
(二)过程与方法
学生翻译并小组讨论总结,老师适当点拨,从而让学生从中找出规律性的方法技巧。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一些方法的指导,培养学生阅读和理解文言文的能力,体会文言文蕴涵的中华民族精神,为形成一定的传统文化底蕴奠定基础。
二、教学重点
1.抓关键词句(关键词语、特殊句式),洞悉得分点。
2.借助积累(课内文言知识、成语、语法结构、语境等),巧解难词难句。
以翻译为切入口,让学生在练习中掌握方法技巧。
三、教学难点
在具体的语境中,多种翻译方法的综合使用。
四、教学方法
讨论法、讲授法、自主学习法、练习法
五、课时安排
一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七、板书设计:
高考文言文专题复习之翻译
一种意识:得分点意识
两个原则: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三字标准:“信”“达”“雅”
四个步骤:审、译、连、誊
五种方法:留、换、删、补、调
二、高中文言文阅读
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崔彭,字子彭,博陵安平人也。
祖楷,魏殷州刺史。
父谦,周荆州总管。
彭少孤,事母以孝闻。
性刚毅,有武略,工骑射。
善《周官》、《尚书》,略通大义。
周武帝时,为侍伯上士,累转门正上士。
及高祖为丞相,周陈王宇文纯镇齐州,高祖恐纯为变,遣彭以两骑征纯入朝。
彭未至齐州三十里,因诈病,止传舍,遣人谓纯曰:“天子有诏书至王所,彭苦疾,不能强步,愿王降临之。
”纯疑有变,多将从骑至彭所。
彭出传舍迎之察纯有疑色恐不就征因诈纯曰王可避人将密有所道纯麾从骑彭又曰将宣诏王可下马。
纯遽下,彭顾其骑士曰:“陈王不从诏征,可执也。
”骑士因执而锁之。
彭乃大言曰:“陈王有罪,诏征入朝,左右不得辄动。
”其从者
愕然而去。
高祖见而大悦,拜上仪同。
及践阼,迁监门郎将,兼领右卫长史,赐爵安阳县男。
数岁,转车骑将军,俄转骠骑,恒典宿卫。
性谨密,在省闼二十余年,每当上在仗,危坐终日,未尝有怠惰之容,上甚嘉之。
上尝谓彭曰:“卿当上日,我寝处自安。
卿弓马固以绝人,颇知学不?”彭曰:“臣少爱《周礼》、《尚书》,每于休沐之暇,不敢废也。
”上曰:“试为我言之。
”彭因说君臣戒慎之义,上称善。
观者以为知言。
后加上开府,迁备身将军。
上尝宴达头可汗使者于武德殿,有鸽鸣于梁上。
上命彭射之,既发而中。
上大悦,赐钱一万。
及使者反,可汗复遣使于上曰:“请得崔将军一与相见。
”上曰:“此必善射闻于虏庭,所以来请耳。
”遂遣之。
及至,可汗召善射者数十人,因掷肉于野,以集飞鸢,遣其善射者射之,多不中。
复请彭射之,彭连发数矢,皆应弦而落,突厥相顾,莫不叹服。
可汗留彭不遣百余日,上赂以缯彩,然后得归。
仁寿末,进爵安阳县公,邑二千户。
炀帝即位,迁左领军大将军。
从幸洛阳,彭督后军。
时汉王谅初平,余党往往屯聚,令彭率众数万镇遏山东,复领慈州事。
帝以其清,赐绢五百匹。
未几而卒,时年六十三。
帝遣使吊祭,赠大将军,谥曰肃。
子宝德嗣。
(节选自《隋书·崔彭传》,有删改)(1)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彭出传舍迎之/察纯有疑色/恐不就征/因诈纯曰/王可避/人将密有所道/纯麾从骑/彭又曰/将宣诏王/可下马/
B. 彭出传舍迎之察/纯有疑色/恐不就征/因诈纯曰/王可避人/将密有所/道纯麾从骑/彭又曰/将宣诏/王可下马/
C. 彭出传舍迎之察/纯有疑色/恐不就征/因诈纯曰/王可避/人将密有所/道纯麾从骑/彭又曰/将宣诏王/可下马/
D. 彭出传舍迎之/察纯有疑色/恐不就征/因诈纯曰/王可避人/将密有所道/纯麾从骑/彭又曰/将宣诏/王可下马/
(2)下列对文中加下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周官》,亦称《周礼》,它与《仪礼》、《礼记》并称为儒教经典“三礼”。
《诗经》、《易经》、《道德经》也是儒教经典。
B. 践阼,意思是走上阼阶主位。
古代庙寝堂前两阶,主阶在东,称阼阶。
阼阶上为主位。
在这里指皇帝登基,亦作“践祚”。
C. 休沐,休息洗浴,犹休假。
从汉代起,政府机关规定每五日休息一天,称作“五日休”。
唐人改为“旬休”,即每十日休息一天。
D. 炀帝,隋朝皇帝杨广的谥号。
谥号是古代帝王、贵族、大臣或其他有地位的人死后追加的带有褒贬意义的称号。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崔彭有军事才能,多受倚重。
周武帝时,官至门正上士。
高祖即位,被任命为监门郎将。
去世后,高祖派使者吊唁祭奠,赠封为大将军。
B. 崔彭胸有胆略,才智非凡。
崔彭奉命带两人去召回镇守齐州的宇文纯的过程,充分展现了他的才智,最终捉住宇文纯,成功完成任务。
C. 崔彭喜爱读书,能学以致用。
年少时喜欢读《周官》、《尚书》,能够在守卫皇宫时给皇上讲君臣警惕谨慎的道理,并得到观者的肯定。
D. 崔彭射术高明,闻名于突厥。
曾在武德殿一箭射中殿梁上的鸽子,因此被可汗请去。
到达突厥国中后,再展射箭绝技,突厥人无不叹服。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彭未至齐州三十里,因诈病,止传舍。
②上尝谓彭曰:“卿当上日,我寝处自安。
卿弓马固以绝人,颇知学不?”
【答案】(1)D
(2)A
(3)A
(4)①崔彭来到距离齐州三十里远的地方,于是假装生病,在驿站停留下来。
②皇上曾经对崔彭说:“你值班的时候,我休息睡觉很安稳。
你射箭骑马的本领确已超人,还稍懂学问吗?”
【解析】【分析】(1)句中“彭”“纯”是人名,“察”的主语是“彭”,“彭出传舍迎之”语意完整,看后面语意是崔彭察觉到宇文纯有观察到宇文纯心中有疑虑,担心宇文纯不听从征召,“因诈纯曰”,推知“彭出传舍迎之/察纯有疑色”断句正确,排除B和C项。
此外,还可依据“纯”是指宇文纯的情况,看“人将密有所道纯麾从骑”的断句情况。
看句意,“将密有所道”是崔彭的行为。
“王可避人/将密有所道”是说的内容。
“有所”后面应加动词语意才完整。
“纯麾从骑”,是宇文纯的做法。
可知“王可避人/将密有所道/纯麾从骑” 是正确的断句。
其他选项都存在读破句的情况。
故选D。
(2)A项,解说不正确。
《道德经》是老子所做,乃道家经典。
该选项认为“《道德经》也是儒教经典”,犯了张冠李戴的错误,符合题干要求。
故选A。
(3)A项,分析有误。
从关键词上看,选项与“帝遣使吊祭,赠大将军,谥曰肃”这句话有关。
联系最后一段文字,可知“炀帝即位”的事实,这里的“帝”,应该是炀帝,是炀帝派使者吊唁祭奠,而非高祖。
故选A。
(4)此题注意重点字词的解释:①“因”,于是。
“诈病”,假装生病。
“传舍”,指驿站。
②“尝”,曾经。
“当上”,当值,值班。
“寝处”,休息睡觉。
“弓马”,射箭骑马。
“固”,本来,确实。
“绝”,超出。
“颇”,稍微。
“不”,通“否”。
故答案为:⑴D;⑵A;⑶A;
⑷①崔彭来到距离齐州三十里远的地方,于是假装生病,在驿站停留下来。
②皇上曾经对崔彭说:“你值班的时候,我休息睡觉很安稳。
你射箭骑马的本领确已超人,还稍懂学问吗?”
【点评】(1)此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给文言文语段断句,需要在通读文意的基础上,对不能断开的字词要研究前后语句的含义及联系,看看断在哪里语意才能明白,句子前后的联系往往都有标志可寻,只要抓住了这些标志,就可以轻松断句,同时,需要掌握语句的大意,即可得出答案。
(2)本题考查文化常识的识记能力。
答题时,应根据平时课内对文化常识的知识积累与不断复习,结合着具体语境分析,然后做出判断。
(3)此题考查把握文章内容要点和鉴赏作品的形象的能力。
此题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
上,带着选项回到原文,从人物、时间、地点、事件的混淆和关键词语的误译等角度进行比较分析,作出判定。
(4)此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句子的能力。
此题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理解文中某些关键性语句,如重点实词、虚词意义、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等,用规范的现代汉语把它表达出来。
此题考查把握文章要点,筛选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解答这类题目一要注意从原文中寻找对应信息,二要认真比较,不漏过任何字眼。
命题者往往在转述中变换一些信息对答题者进行干扰,故解答这类题重在细心。
【参考译文】
崔彭字子彭,是博陵安平人。
祖父崔楷,魏时任殷州刺史。
父亲崔谦,是北周荆州总管。
崔彭少年失父,事奉母亲以孝闻名。
性格刚直勇敢,有军事才略,精于骑马射箭。
爱读《周官》、《尚书》,粗略知晓其大概意旨。
周武帝时,任侍伯上士,几经改任后任门正上士。
等到隋高祖杨坚担任北周丞相时,北周陈王宇文纯镇守齐州,高祖怕他会反叛,于是派崔彭带领两个随从骑兵去召宇文纯回朝廷。
崔彭来到距离齐州三十里远的地方,于是假装生病,在驿站停留下来,派人对宇文纯说:“天子有诏书交到陈王住所,崔彭苦于疾病,不能勉强步行,希望陈王屈尊到这里来。
”宇文纯怀疑事情有变故,多带随从的骑兵来到崔彭的住处。
崔彭走出驿站迎接,观察到宇文纯心中有疑虑,担心他不听从征召,于是骗宇文纯说:“陈王可以令众人回避,我将秘密告诉你事情。
”宇文纯挥手叫从骑走开,崔彭又说:“将要宣读诏令了,陈王该下马聆听。
”宇文纯急忙下马,崔彭回头对自己的两位从骑说:“陈王不听从皇上征召,可以把他抓起来。
”两骑士于是抓着宇文纯,并把他锁起来。
崔彭于是大声说:“陈王有罪,皇上征召入朝,旁人不准乱动。
”陈王的随从惊愕地离去。
高祖见后大为高兴,拜任他为上仪同。
等到隋高祖登基后,升任崔彭为监门郎将,兼领右卫长史之职,被赐封安阳县男的爵位。
几年后,改任车骑将军,随后又改任骠骑将军,一直主持宫中的值班警卫。
他生性谨慎缜密,在禁宫二十多年,只要值班在仪仗之中,他就整日端坐着,从未有懈怠懒惰的样子,皇上很喜欢他。
皇上曾经对崔彭说:“你给我值班的时候,我休息睡觉很安稳。
你射箭骑马技艺确已超人,还稍懂学问吗?”崔彭说:“臣小时喜欢《周礼》、《尚书》,每遇休闲假日,也不敢废弛。
”皇上说:“试着给我说说。
”崔彭于是就谈了君臣警惕谨慎的义理,皇上称好。
旁边的人(看到这一幕的人)认为他懂得先哲教言(有见识的话)。
后来加任上开府,升任备身将军。
皇上曾在武德殿宴请达头可汗的使者,有鸽子在殿梁上鸣叫。
皇上叫崔彭射它,一发即中。
皇上大为高兴,赐给一万钱币。
到使者回去后,可汗又派使者对皇上说:“请求与崔将军见一面。
”皇上说:“这一定是因为擅长射术而闻名于胡人王庭,所以来请求相见。
”于是派他前往。
到达那以后,可汗召来数十个擅长射箭的人,便把肉抛投在郊野,用来聚集飞鸢,派那些善射的人去射。
大多射不中。
又请崔彭去射,他连射数箭,飞鸢都应弦坠落,突厥人互相对视,无不赞叹敬服。
可汗留住崔彭不放达一百多天,皇上赠以丝缯彩帛,崔彭才得以回朝。
仁寿末年,升爵位为安阳县公,食邑二千户。
炀帝即位后,升任左领军大将军。
随驾前往洛阳,崔鹏总督后军。
当时汉王杨谅叛乱刚刚平定,余党到处聚集,朝廷派崔彭率数万士兵平定山东制止叛乱,又兼领慈州职事。
炀帝因他清廉,赐予绢帛五百匹。
不久去世,终年六十三岁。
皇帝派使者吊唁祭奠,赠封为大将军,赠谥号为肃。
儿子崔宝德继嗣。
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老子者,楚苦县厉乡曲仁里人也。
姓李氏,名耳,字聃,周守藏室之史也。
孔子适周,将问礼于老子。
老子曰:“子所言者,其人与骨皆已朽矣,独其言在耳。
且君子得其时则驾,不得其时则蓬累而行。
吾闻之,良贾深藏若虚,君子盛德,容貌若愚。
去子之骄气与多欲,态色与淫志,是皆无益于子之身。
吾所以告子,若是而已。
”孔子去,谓弟子曰:“鸟吾知其能飞鱼吾知其能游兽吾知其能走走者可以为罔游者可以为纶飞者可以为矰。
至于龙,吾不能知其乘风云而上天。
吾今日见老子,其犹龙邪!”
老子修道德,其学以自隐无名为务。
居周久之,见周之衰,乃遂去。
至关,关令尹喜曰:“子将隐矣,强为我著书。
”于是老子乃著书上下篇,言道德之意五千余言而去,莫知其所终。
或曰:老莱子亦楚人也,著书十五篇,言道家之用,与孔子同时云。
盖老子百有六十余岁,或言二百余岁,以其修道而养寿也。
自孔子死之后百二十九年,而史记周太史儋见秦献公曰:“始秦与周合,合五百岁而离,离七十岁而霸王者出焉。
”或曰儋即老子,或曰非也,世莫知其然否。
老子,隐君子也。
老子之子名宗,宗为魏将,封于段干。
宗子注,注子宫,宫玄孙假,假仕于汉孝文帝。
而假之子解为胶西王卬太傅,因家于齐焉。
世之学老子者则绌儒学,儒学亦绌老子。
“道不同不相为谋”,岂谓是邪?李耳无为自化,清静自正。
(《史记·老庄申韩列传》节选)(1)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鸟吾知/其能飞/鱼吾知/其能游/兽吾知/其能走/走者可以为罔/游者可以为纶/飞者可以为矰/
B. 鸟/吾知其能飞/鱼/吾知其能游/兽/吾知其能走/走者可以为罔/游者可以为纶/飞者可以为矰/
C. 鸟吾知/其能飞/鱼吾知/其能游/兽吾知/其能走/走者可以为罔游者/可以为纶飞者/可以为矰/
D. 鸟/吾知其能飞/鱼/吾知其能游/兽/吾知其能走/走者可以为罔游者/可以为纶飞者/可以为矰/
(2)下列对文中加下划线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守藏室之史:“藏室”是藏书之所。
“守藏室史”亦称“征藏史”。
征是典掌之意,与“守”相同,就是管理周王朝皇家图书的史官。
B. 矰,是古代用来射鸟的拴着丝绳的短箭,因拴着丝绳而能收回再次利用。
后来也泛指短箭。
C. 太傅,为朝廷的辅佐大臣与帝王老师,掌管礼法的制定和颁行,古代三公之一,位高于
太师。
D. 孝文,是谥号。
汉孝文帝是刘恒,是《二十四孝》中亲尝汤药的主角。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老子认为,品德高尚的君子时运来了就要出去做官,时运不济就和蓬草一样随风飘转。
这跟儒家“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的思想完全相同。
B. 孔子在告别老子后,对弟子们说的一番话,彰显了圣人虚怀若谷、温良恭俭的品格,同时也侧面烘托了老子见识远过于常人。
C. 老子写了5000多字《道德经》,分上下两篇,阐述了道德的本意,然后潇洒离去,没有人知道他的下落。
D. 世上信奉老子的人贬斥儒学,信奉儒学的贬斥老子。
作为严肃的历史学家,司马迁对老子的学说只作客观描述,并没有尊老贬孔。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吾闻之,良贾深藏若虚,君子盛德,容貌若愚。
②始秦与周合,合五百岁而离,离七十岁而霸王者出焉。
【答案】(1)B
(2)C
(3)A
(4)①我听说,善于经商的人把货物隐藏起来,好像什么东西也没有,君子具有高尚的品德,他的容貌好像很愚钝。
②当初秦国与周朝合并在一起,合了五百年而又分开了,分开七十年之后,就会有称霸称王的人出现。
【解析】【分析】(1)本题,先了解句意为:鸟,我知道它能飞;鱼,我知道它能游;兽,我知道它能跑。
会跑的可以织网捕获它,会游的可制成丝线去钓它,会飞的可以用箭去射它。
然后利用句式对称和语法知识断句。
观察本句的句式是对称的,“鸟吾知其能飞”“鱼吾知其能游”“兽吾知其能走”,这三个相同的句式形成排比,所以应在这三个句子之后停顿。
且句子的主语分别是“鸟”“鱼”“兽”,谓语分别是“吾知其能飞”“吾知其能游”“吾知其能走”,所以可以在“鸟”“鱼”“兽”三个主语后停顿。
排除A、C项。
“走者可以为罔”“游者可以为纶”“飞者可以为矰”句式也对称,主语分别是“走者”“游者”“飞者”,所以应在三个主语前停顿。
排除D项。
故选B。
(2)C项,错在“位高于太师”。
古代三公是太师、太傅、太保。
太傅位次于太师。
故选C。
(3)A项,错在“跟儒家……的思想完全相同”。
儒家“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思想是:不得志时就洁身自好修养个人品德,得志显达之时就要造福天下。
老子的思想跟儒家“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的思想不完全相同。
相同的是得志时做官,但是不得志时是不同的。
儒家主张不得志时要加强个人修养,老子认为不得志时像草一样漂泊。
故选A。
(4)第①题得分点:“贾”是商人,补出“深藏”的宾语“货物”,“虚”意思是“什么东西都没有”。
“盛德”是“高尚品德”。
第②题得分点:“合”意为“合并”,“离”意为“分离”,“岁”意为“年”,“霸王者”意为“称王称霸的人”。
故答案为:⑴B;⑵C;⑶A;
⑷①我听说,善于经商的人把货物隐藏起来,好像什么东西也没有,君子具有高尚的品德,他的容貌好像很愚钝。
②当初秦国与周朝合并在一起,合了五百年而又分开了,分开七十年之后,就会有称霸称王的人出现。
【点评】(1)此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给文言文语段断句,需要在通读文意的基础上,对不能断开的字词要研究前后语句的含义及联系,看看断在哪里语意才能明白,句子前后的联系往往都有标志可寻,只要抓住了这些标志,就可以轻松断句,同时,需要掌握语句的大意,即可得出答案。
(2)本题考查文化常识的识记能力。
答题时,应根据平时课内对文化常识的知识积累与不断复习,结合着具体语境分析,然后做出判断。
(3)此题考查把握文章内容要点和鉴赏作品的形象的能力。
此题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带着选项回到原文,从人物、时间、地点、事件的混淆和关键词语的误译等角度进行比较分析,作出判定。
(4)此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句子的能力。
此题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理解文中某些关键性语句,如重点实词、虚词意义、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等,用规范的现代汉语把它表达出来。
【参考译文】
老子是楚国苦县厉乡曲仁里人。
姓李,名耳,字聃,做过周朝掌管藏书室的史官。
孔子前往周都,想向老子请教礼的学问。
老子说:“你所说的礼,倡导它的人骨头都已经腐烂了,只有他的言论还在。
况且君子时运来了就驾着车出去做官,生不逢时,就像蓬草一样随风飘转。
我听说,善于经商的人把货物隐藏起来,好像什么东西也没有,君子具有高尚的品德,他的容貌好像很愚钝。
抛弃您的骄气和过多的欲望,抛弃您做作的情态神色和过大的志向,这些对于您自身都是没有好处的。
我能告诉您的,就这些罢了。
”孔子离去以后,对弟子们说:“鸟,我知道它能飞;鱼,我知道它能游;兽,我知道它能跑。
会跑的可以织网捕获它,会游的可制成丝线去钓它,会飞的可以用箭去射它。
至于龙,我就不知道它能驾着风而飞腾升天。
我今天见到的老子,大概就像龙一样吧!”
老子研究道德学问,他的学说以隐匿声迹,不求闻达为宗旨。
他在周都住了很久,见周朝衰微了,于是就离开周都。
到了函谷关,关令尹喜对他说:“您就要隐居了,勉力为我们写一本书吧。
”于是老子就撰写了本书,分上下两篇,阐述了道德的本意,共五千多字,然后才离去,没有人知道他的下落。
有的人说:老莱子也是楚国人,著书十五篇,阐述的是道家的作用,和孔子是同一时代的人。
据说老子活了一百六十多岁,也有的人说活了二百多岁,这是因为他能修道养心而长寿的啊。
孔子死后一百二十九年,史书记载周太史儋会见秦献公时,曾预言说:“当初秦国与周朝合并在一起,合了五百年而又分开了,分开七十年之后,就会有称霸称王的人出现。
”有的人说太史儋就是老子,也有的人说不是,世上没有人知道哪种说法正确。
总之,老子是一位隐君子。
老子的儿子叫李宗,做过魏国的将军,封地在段干。
李宗的儿子叫李注,李注的儿子叫
李宫,李宫的玄孙叫李假,李假在汉文帝时做过官。
而李假的儿子李解担任过胶西王刘昂的太傅,因此,李氏就定居在齐地。
社会上信奉老子学说的人就贬斥儒学,信奉儒家学说的人也贬斥老子学说“主张不同的人,彼此说不到一块去”,难道就是说的这种情况吗?老子认为,无为而治,百姓自然趋于“化”;清静不挠,百姓自然会归于“正”。
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完颜陈和尚,丰州人,系出萧王诸孙。
贞祐中,陈和尚年二十余,为北兵①所掠,大帅甚爱之,置帐下。
时陈和尚母留丰州,从兄斜烈事之甚谨。
陈和尚在北岁余,托以省母,乞还。
大帅以卒监之至丰,乃与斜烈劫杀监卒。
夺马奉其母南奔大兵觉合骑追之由他路得免既而失马母老不能行载以鹿角车兄弟共挽南渡河宣宗②奇之陈和尚天资高明,雅好文史,人以秀才目之。
正大二年,斜烈落帅职,例为总领,屯方城。
陈和尚随以往,凡兄军中事皆预知之。
斜烈时在病,军中李太和者,与方城镇防军葛宜翁相殴,诉于陈和尚,宜翁事不直,即量笞之。
宜翁素凶悍,耻以理屈受杖,竟郁郁以死,留语其妻,必报陈和尚。
妻讼陈和尚以私忿侵官,故杀其夫,诉于台省。
以故陈和尚系狱。
议者疑陈和尚倚兵阃之重,必横恣违法,当以大辟。
奏上,久不能决。
未几,斜烈卒。
上闻,始驰赦陈和尚,曰:“有司奏汝以私忿杀人。
今以汝兄故,曲法赦汝,天下必有议我者。
汝奋发立功名,始以我为不妄赦矣。
”陈和尚且泣且拜,不能出一言为谢。
乃以白衣领紫微军都统,逾年转忠孝军提控。
五年,北兵入大昌原,平章合达问谁可为前锋者,陈和尚出应命。
先已沐浴易衣,若将就木然者,擐甲上马不反顾。
是日,以四百骑破八千众,名动天下。
六年,有卫州之胜。
八年,有倒回谷之胜。
九年正月,三峰山之败,走钧州。
城破,大兵入,即纵军巷战。
陈和尚趋避隐处,杀掠稍定乃出,自言曰:“我金国大将,欲见白事。
”兵士以数骑夹之,诣行帐前。
时欲其降,斫足胫折不为屈,豁口吻至耳,噀血而呼,至死不绝,时年四十一。
是年六月,诏赠镇南军节度使,勒石纪其忠烈。
(摘编自《金史·忠义传》)【注释】①北兵:蒙古兵。
②宣宗:金朝第八位皇帝,1213年至1224年在位。
1234年金朝灭亡。
(1)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夺马奉其母/南奔大兵觉/合骑追之/由他路得免/既而失马/母老不能行载/以鹿角车兄弟共挽/南渡河/宣宗奇之/
B. 夺马奉其母南奔/大兵觉/合骑追之/由他路得免/既而失马/母老不能行/载以鹿角车/兄弟共挽/南渡河/宣宗奇之/
C. 夺马奉其母/南奔大兵觉/合骑追之/由他路得免/既而失马/母老不能行/载以鹿角车/兄弟共挽/南渡河/宣宗奇之/
D. 夺马奉其母南奔/大兵觉/合骑追之/由他路得免/既而失马/母老不能行载/以鹿角车兄弟共挽/南渡河/宣宗奇之/
(2)下列对文中加下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从兄,指父亲的亲兄弟即自己的伯父、叔父的儿子中比自己年龄大的,也称“从父兄”,现在一般称“堂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