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七年级上册历史第十六课思维导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
七
课
辽
西
夏
与
北
宋
的
并
立
20 年月日A4打印/ 可编辑
第七课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
●课程标准:
学生知道辽、宋、西夏等政权的并立。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知道辽、宋、西夏是三个并立的政权;
了解耶律阿保机、赵匡胤和元昊三位杰出的政治家的主要功绩;
了解宋、辽、西夏和议及影响。
2、过程与方法
设计辽和西夏宋建立简表,采用表格方式表述历史知识的方法;比较辽和西夏两个少数民族政权的建立、与北宋的关系以及汉化过程,培养归纳和比较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辽和西夏这两个少数民族与宋有战有和,和是民族关系的主流;
中华民族的历史是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各族人民都为中华民族的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知道辽、宋、西夏是三个并立的政权;
中华民族的历史是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
2、教学难点
正确认识辽和西夏、北宋的关系;
中华民族大融合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教学方法
1.教法
本课采用阅读法、活动体验法、史料解读法、电教媒体辅助等教学方法
2、学法
本课学生主要通过阅读法、欣赏法、比较分析法以及感受法等来学习本堂课。
●学情分析
本课的教学对象是七年级学生,此学段学生探究欲望强,但形象思维与感性认知仍占主导,分析问题难免缺乏深度。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寇准
师:短短的几十秒你们搜索出这位新朋友的哪些信息?
(课件出示对应信息)
就是这样一个出身名门连皇帝都赞不决口的亲信重臣他的人生却又是命运多舛
现在我们就跟随寇凖的脚步,探寻他跌宕起伏、充满传奇的一生。
★刚直不阿仕途通达的他到底生活在怎样一个时代呢?(出示课题)
★澶州定策名垂青史
★遭遇排挤客死他乡
111师:(出示辽、宋、西夏并立地图)
北宋的建立,结束了五代十国混乱割据的局面,但他的版图远不能和汉唐相比
当时与北宋并立的政权,北方有契丹族建立的辽,西北有党项族建立的西夏,构成了一个民族政权并立的特殊时期。
那我现在有疑问了,能和北宋王朝同时并立的(契丹族和党项族是怎么发展起来的?他们又是怎样建立了属于自己的政权?受汉文化影响后又有哪些新发展?)
现在呀老师就邀请你们来个时空连线,针对屏幕下方的问题结合书上的内容,试着画一个简单的思维导图,3分钟后回到屏幕前一起分享我们的学习成果。
好,时间到,你们的完成的怎么样了?先请大家看看老师的
(222视频反馈汇图情况+少数民族与汉族的相互影响及作用+邮箱号)
以上信息你们都整理出来了吗?相信很多同学的思维导图一定比我的还棒,感兴趣的同学可以把你的成果拍图发给老师,我把他和这节课的信息整合成精美的相册送你给
大家在刚才学习的过程中是不是对北宋时期并存的政权有了初步的认识哎!现在呐就考考你们,看看谁记的最清楚,屏幕那头的你睁大眼睛仔细看哦!
课件展示:
北宋时期,最有名的三位大佬级人物他们分别是(补全名片信息)
名片——人名、政权、民族、政治作为(小结对比两个少数民族政权都吸收汉族文化创制文字、发展生产赵匡胤为保证政策稳定实行重文轻武,直接推动了宋朝经济文化发展,但同时也为其成为一个国富而不强的特殊王朝埋下了伏笔)
北宋与辽、西夏之间的关系又如呢?
二、自学探究
(一)契丹族与党项族
请学生阅读课文,完成下列表格
1契丹的崛起
时间:
都城:
建立者:
国号:
民族:
师:阿保机建国后,发展生产,创制文字(措施),国力不断增强(作用)。
师讲述相关史实
契丹是我国北方的古老民族之一。
契丹正式见于历史文献记载的年代是389年。
契丹人过着逐水草往来迁徙的游牧生活。
“行营到处即为家,一卓穹庐数乘车。
千里山川天土著,四时畋[tián]
猎是生涯。
”经过约500年的发展,到唐朝时,契丹已逐渐强大起来。
2党项族的崛起
时间:
都城:
建立者:
国号:
民族
元昊仿效唐宋制度,订立官制、军制和法律,鼓励垦荒,发展农牧经济,还创立了西夏文字
赏析历史文物图片
(二)辽与北宋的和战
1.辽与北宋的和战
辽太宗时,占领燕云十六州,从此,辽与中原王朝的冲突加剧。
宋太祖晚期,北宋与辽保持友好关系,双方互通使节。
宋太宗即位后,向辽发动数次战争遭到失败,只好采取防御政策。
知识解读:宋太宗征辽
目的:试图收回幽云十六州。
结果:宋败,结束了对辽的主动进攻,采取防御态势,辽军则屡屡南下进扰。
相关史事:燕云十六州,也叫“幽云十六州”“幽蓟十六州”,是五代后唐将领石敬瑭割让给契丹的十六州的总称,大致相当于今北京、天津及河北、山西北部一带。
燕指幽州,云指云州。
后唐将领石敬瑭,以割地为条件,借助契丹兵力,当上了皇帝,将幽云十六州割给契丹。
指导观看《燕云十六州》地图
讲述辽宋关系的发展,播放视频《澶渊之盟》
2.澶渊之盟
宋真宗时,宰相寇准力劝皇帝亲征,宋真宗勉强来到澶州城,宋军士气大振,打退辽军。
之后,辽与宋议和,辽军撤回,宋朝给辽岁币。
澶州旧称澶渊,所以这次宋辽盟约称“澶渊之盟”。
此后很长时间,辽宋之间保持着和平局面。
出示材料:(一)与朝廷和好年深,蕃汉人户休养生息,人人安居,不乐战斗。
——苏辙《栾城集》
(二)宋与辽议和后,边境榷场贸易迅速发展,北宋的稻米、茶叶、丝织品、瓷器、漆器。
辽的马、牛、羊、骆驼,西夏的毡毯、药材等,都在这里交易
讨论:如何评价澶渊之盟?
(全面,客观辩证分析,史论结合)
对辽来说:澶渊之盟不仅使辽兵安然脱险,还得到了“岁币”。
对于北宋来讲:澶渊之盟是一个屈辱的和约,“岁币”成为它的沉重负担。
从中华民族发展史上来看——主流
它结束了辽宋之间几十年的战争,使此后辽宋维持了100多年的和平局面,有利于双方边境地区经济的发展。
(三)西夏与北宋的关系
1.宋夏冲突:元昊,多次进攻北宋,宋朝损失惨重。
西夏虽在军事上屡屡获胜,但由于立国时间短,人力和物力有限,连年的战争使西夏遭受很大损失,人民处于困苦之中。
2.宋夏议和:订立了宋夏和约,元昊向宋称臣,宋给西夏岁币。
议和后,宋夏边界贸易兴旺。
师以图示法概括辽、宋、西夏之间关系
以材料展示让学生认识到辽、西夏深受汉文化影响
材料:自契丹取燕蓟以北,拓跋自得灵夏以西,其间所生英豪,皆为其用。
得中国土地,役中国人力,称中国位号,仿中国官属,任中国贤才,读中国书刊,用中国车服,行中国法令。
是二敌所为,皆与中国等。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
思考:(1)契丹和党项后来分别建立了哪一少数民族政权?
(2)辽和西夏都在哪些方面仿效中原王朝,起到了什么积极作用?
(方面:仿效中原政治制度,采用汉族官制律令,任用汉族官员,重视儒学教育,学习汉族生活习俗积极作用:促进了民族交融,推动了社会进步发展。
)
三、总结本课
得出认识:
历史发展趋势~少数民族政权与中原汉族政权的和与战是游牧文明与农耕文明的交流,他们吸收了中原先进的政治制度和文化内容,促进了民族交融,都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整理丨尼克
本文档信息来自于网络,如您发现内容不准确或不完善,欢迎您联系我修正;如您发现内容涉嫌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按照相关法律规定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