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2.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第二章 声现象 学习、上课课件)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解题秘方:物体振动产生声音,物体不振动不产生
声音。
其中振动不能 写成“震动”。
解析: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所以牧童的笛声
是由笛中的空气柱振动产生的。
感悟新知
知1-练
1.[中考·辽阳改编] 如图是小明用发卡制作的发卡琴,发卡 琴发出的声音是由发卡___振__动___产生的。
感悟新知
知1-练
例2 抗日歌曲《黄河大合唱》中有这样的歌词:“风在 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其中风的吼声、马的 叫声、黄河的咆哮声分别是由_气__体__、 _固__体__ 、 _液__体__振动产生的。(均填“气体”“液体”或“固 体”)
感悟新知
知1-练
2. 我国古人发明的风筝是世界上最早的飞行器之一。明代 《询刍录》中记载:“于鸢首以竹为笛,使风入竹,声 如筝鸣,故名风筝。”文中声音的发声体是___空__气___。
感悟新知
知识点 2 声音的传播
1. 声音的传播条件 (1)气体可以传播声音
知2-讲
感悟新知
(2)液体、固体也可以传播声音
即s= 12v 声t,其中t 为从发声到接收到回声的时间,v 声 为声音的传播速度。人们根据这一原理进行距离的测量。
感悟新知
知3-讲
(4)回声防止:电影院的墙壁常常做成凹凸不平的形状(俗 称燕子泥),就是为了吸收声波,减弱回声带来的不利 影响。
感悟新知
知1-练
解题秘方:找出发声物体,再判断其是固体、液体 还是气体。 解析:空气流动形成风,风是气体,风的吼声是气 体振动产生的;马靠声带(固体)振动发声;黄河咆哮 靠水(液体)振动发声。
感悟新知
知1-练
特别提示:几种常见动物的发声部位:蟋蟀、蝈蝈 靠翅膀的相互摩擦而发声,蝴蝶、蚊子等靠翅膀振 动发声,蝉靠腹部的鼓膜振动发声,鸟靠鸣管振动 发声。
第二章 声现象
第1节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学习目标
1 课时讲解 声音的产生
声音的传播 声速
2 课时流程
逐点 导讲练
课堂 小结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作业 提升
感悟新知
知识点 1 声音的产生
1. 探究声音的产生
知1-讲
感悟新知
知1-讲
感悟新知
知1-讲
2. 声源 (1)定义:物理学中,把正在发声的物体叫声源。 (2) 对声源的理解:① 声源可以是固体,也可以是液体和
知2-讲
感悟新知
知2-讲
(3)大量实验表明:声音的传播需要物质,物理学中把这样 的物质叫作介质;传声的介质既可以是气体、固体,也 可以是液体;真空不能传声。
感悟新知
知2-讲
2. 声音以波的形式向外传播 声音在介质中是以波的形式进行传播的,我们把它叫作 声波。以击鼓为例,鼓面振动带动周围的空气振动,形 成了声波,从而将鼓面(声源)的振动传播 到远方,如图1 所示。
答案:A
感悟新知
知2-练
3. 航天员们在舱外工作时,不能直接交流,必须借助电子 通信设备进行交流,原因是____真__空__不__能__传__声________。
感悟新知
知识点 3 声速
1. 声音传播的快慢用声速描述。 2. 声速的影响因素 (1)一些介质中的声速
知3-讲
感悟新知
空气温度不同,声速不同。
气体。②只有正在发声的物体才能叫声源,一个能够发 声但没有发声的物体不能称为声源。
感悟新知
知1-讲
3. 声音的记录 (1)通过记录振动规律来记录声音,如唱片。 (2)其他记录方法:磁记录、光记录、存储卡记录。
感悟新知
知1-讲
思想方法 把不易观察或测量的物理量,转换为容易观察或测
量的物理量的方法,叫作转换法。
上芭蕾”,在音乐的伴奏下运动员在水面和水下做
出各种优美的动作。运动员头部浸没在水中的时候
能听到岸上的音乐声是因为声音先后通过以下哪些
介质传到耳朵( )
A. 空气、水
B. 水、空气
C. 空气、岸边
D. 岸边、空气
感悟新知
知2-练
解题秘方:从声音的产生至声音的接收过程分析。 声源与人耳之间有哪些介质,就可以说明哪些介质 可以传播声音。 解析:
以上。 (3)回声应用
感悟新知
知3-讲
①改善音质:当障碍物离得太近时,声波很快被反射回来, 回声与原声混在一起,此时人们就分辨不出回声和原声, 但是会觉得声音更响亮。音乐厅中常利用这种原理使演 奏的效果更好。
感悟新知
知3-讲
② 回声测距:当声源静止时,声音从发出到碰到障碍物反 射回声源处所走过的距离,是声源到障碍物距离的2 倍,
感悟新知
知1-讲
科学推理 我们通过观察生活中一些与声音有关的现象,发现
这些声音都是由振动产生的,由此得出“声音是由物体 的振动产生的”这个一般性的结论,这里用到了归纳法。
感悟新知
知1-练
例 1 【传统文化 古诗词】北宋诗人、词人黄庭坚的《牧
童诗》中写道:“骑牛远远过前村,短笛横吹隔陇 闻。”牧童的笛声是由笛中的空气柱__振__动__产生的。
知3-讲
介质 声速/(m·s-1)
空气(0 ℃)
331
空气(15 ℃)
340
空气(25 ℃)
346
软木
500
煤油(25 ℃) 1 324
水(常温)
1 500
介质 声速/(m·s-1)
海水(25 ℃) 1 531
冰
3 230
铜(棒)
3 750
大理石
3 810
铝(棒)
5 000
铁(棒)
5 200
感悟新知
知3-讲
表格分析方法 1. 分类法:把表格中的介质按照物态种类进行划分。 2. 比较法:比较声音在不同物态中传播的快慢。
感悟新知
知3-讲
(2)声速影响因素 ①与介质种类有关:v 固>v 液>v 气(一般情况下)。 ②与介质温度有关。 (3)记住特殊值:1 5 ℃时空气中的声速是3 4 0 m/s。
感悟新知
知3-讲
拓展延伸 空气中声音在0.1 s内传播的距离s=vt=340 m/s×0.1
s=34 m,可见,障碍物与人之间的距离不大于342m = 17 m时,人不能把回声与原声区分开。
感悟新知
知3-讲
3. 回声 (1)形成: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 (2)区分回声和原声的条件: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0 .1 s
感悟新知
思想方法
知2-讲
科学推理法是在大量可靠的实验事实的基础上,通过
科学推理,得出实验结论的一种研究方法,这种研究方
法,又叫理想实验法。
随着玻璃罩内空气的不断减少,听到的声音越来越小,
由此推理,假如玻璃罩内的空气被完全抽净( 即玻璃罩内
是真空的),我们就听不到闹钟发出的声音。
感悟新知
知2-练
例 3 【母题重庆期中教材P38T2 】花样游泳被誉为“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