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二章 第二节《声音的特性》学案新人教版

合集下载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新)第二章第二节《声音的特性》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新)第二章第二节《声音的特性》教学设计
(2)终结性评价:通过单元测试、课后作业等形式,检测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
(3)个性化评价: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有针对性的指导和鼓励,提高学生的学习信心。
4.教学拓展:
(1)鼓励学生课后进行拓展阅读,了解声音在科技、艺术等领域的应用,拓宽知识视野。
(2)组织学生参加科学竞赛、科普活动等,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发一个音叉、一个鼓、一个锣等实验器材。
2.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和记录不同物体振动产生的声音特性。
3.各小组讨论并总结声音的三大特性,以及它们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4.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引导他们深入思考。
(四)课堂练习
1.教师设计具有针对性的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2.习题包括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等,涵盖声音的三大特性、传播条件等知识点。
3.教师在学生做题过程中,及时解答疑问,指导解题方法。
4.学生完成练习后,教师组织小组交流,分享解题心得。
(五)总结归纳
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声音的三大特性及其关系。
2.学生用自己的话概括声音传播的条件、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差异等知识点。
二、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对声音已有初步的认识,具备一定的观察和实验能力。在此基础上,他们对声音特性的理解将更深入。然而,学生对声音的传播条件、频率、波长等抽象概念可能存在一定的理解困难。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观察现象,逐步理解抽象概念。此外,学生在团队合作方面有待加强,教师应充分利用课堂活动,培养学生的沟通与协作能力。在此基础上,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在探索声音特性的过程中,提高科学素养和自主学习能力。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第2节声音的特性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第2节声音的特性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答案:
1. a. A b. B c. A
2. a.机械波b.振动c. 340 d. 20 20000
3.声音的传播过程是指声音从发声体传播到接收体的过程。声音通过振动的方式在介质中传播,如空气、水和固体。当物体振动时,它会使周围的空气分子振动,形成声波。这些声波以波的形式传播,具有一定的频率、振幅和波形。声音的传播速度取决于介质的性质,一般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340米/秒。当声波到达人耳时,人耳的听觉系统会感知到这些声波,并将其转化为听觉信号,使我们能够听到声音。
3.实验器材:根据教学内容,准备实验所需的器材,包括声源(如音叉、哨子等)、接收器(如耳朵、麦克风等)、测量工具(如尺子、计时器等)以及必要的实验设备(如放大镜、示波器等)。在实验前,检查器材的完整性和安全性,确保实验能够顺利进行。
4.教室布置:根据教学需要,布置教室环境。将教室分为讲解区、实验操作区和讨论区。讲解区用于教师讲解和学生提问;实验操作区用于学生进行实验操作和观察;讨论区用于学生分组讨论和交流。此外,确保教室内的音响设备正常运行,以便于播放多媒体资源和实验声音。
4.测量音叉的振动频率可以通过以下实验步骤进行:
a.将音叉固定在实验台上,使其一端接触桌面,另一端伸出桌面。
b.用一块软木塞轻轻敲击音叉的一端,使其开始振动。
c.将一个乒乓球轻轻放在音叉的另一端,观察乒乓球的弹跳情况。
d.调整乒乓球的位置,直到乒乓球的弹跳频率与音叉的振动频率相匹配。
e.记录下乒乓球的弹跳频率,这个频率就是音叉的振动频率。
每组选出一名代表,准备向全班展示讨论成果。
5.课堂展示与点评(15分钟)
目标: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同时加深全班对声音特性的认识和理解。
过程:
各组代表依次上台展示讨论成果,包括主题的现状、挑战及解决方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 上册 第二章 2.2 声音的特性 导学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 上册 第二章 2.2 声音的特性 导学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 2.2 声音的特性导学案一、导学目标1.了解声音的定义和特点;2.掌握声音的传播方式和传播速度;3.理解声音的频率和响度的概念;4.了解声音的应用。

二、知识梳理1. 声音的定义声音是由物体振动引起的。

2. 声音的特点声音具有以下特点:•声音是可以听到的,可以扩散的。

•声音具有高低不同的音调,即频率的差异。

•声音有大极限和小极限,即响度的差异。

3. 声音的传播方式声音可以通过固体、液体和气体传播。

•在固体中,声音的传播速度最快。

•在液体中,声音的传播速度次之。

•在气体中,声音的传播速度最慢。

4. 声音的传播速度声音的传播速度取决于传播介质的性质。

在空气中,声音的传播速度约为每秒340米。

5. 声音的频率和响度•频率:声音的频率是指声音每秒钟震动的次数,单位是赫兹(Hz)。

•响度:声音的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单位是分贝(dB)。

6. 声音的应用声音在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例如:•电话通讯:声音通过电信号传输,实现远程通讯。

•声波雷达:利用声音波的特性探测物体。

•音乐和语言传播:声音可以通过扩音设备传播,让更多的人听到。

三、小结在本节课中,我们学习了声音的定义和特点,了解了声音的传播方式和传播速度。

同时,我们还了解了声音的频率和响度的概念,以及声音在生活中的应用。

通过学习,我们对声音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是否对声音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呢?下面请你回答以下问题:1.声音是由什么引起的?2.声音有哪些特点?3.声音可以通过什么传播?4.声音的传播速度取决于什么?5.声音的频率和响度分别是什么?6.声音在生活中有哪些应用?请你思考并回答以上问题,加深对本节课内容的理解。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声现象第2节声音的特性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声现象第2节声音的特性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第2节声音的特性本节教材与学生的日常生活密切有关,只是学生平时没有注意观察和缺少理论知识,但是学生们都积累了大量的素材和表象,很容易联系到本节的知识中来,学生的学习情趣和兴趣将会很浓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知识技能:知道响度、音调、音色是声音的三个特征;了解响度与振幅(距离声源远近)有关,音调与频率有关,音色与发声体发声情况不同有关。

2、过程和方法:通过演示、观察、探究、活动、讨论等方法,培养学生亲历亲为和比较、归纳、总结问题的能力,并能从中体验转换法与控制变量法的科学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从各种活动中激发和培养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并通过参与和体验调动起学习的积极性。

感受科学探究方法的伟大,并能激发起为科学进步而努力奉献的决心和信心。

教学过程设计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世界上的声音千差万别、各种各样:有悦耳动听,使人心情愉快的乐音(如:音乐厅的演奏,歌唱家的歌唱);也有嘈杂刺耳,令人厌烦的噪声(如刹车时的摩擦声、打磨工件的声音、电钻的声音)。

天我们一起来研究乐音的特性。

二、进行新课(一)乐音:是物体作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

但同是乐音,有的调子高,有的调子低,有的声音大,有的声音小,这是怎么回事呢?(二)声音的特性:既然声音是由振动着的物体发出的,我们会这样猜想:声音的差别必然跟物体的振动情况有关,是不是这样呢?[师演示]:请听:用吉他弹几个不同的音。

提问:你感觉有什么不同?(生)回答:声音的高低不一样。

我们先来研究声音的高低与振动的关系:得出:1、音调──声音的高低。

让我们一起来探究:[生分组试验] 物品:刻度尺,记录表格。

过程:把刻度尺紧压在桌边上,(1)将刻度尺1/5伸出桌外;(2)将刻度尺1/伸出桌外;(3)将刻度尺1/2伸出桌外,使其振动发声。

操作关键:(1)按刻度尺的手要用力压紧。

(2)使刻度尺两次振动的幅度大致相同。

观察:刻度尺伸出桌外长短不同时:振动快慢情况?发出声音的特点?结论:振动的越快发出的声音越高(音调越高)。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2章第2节声音的特性教案新人教版(new)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2章第2节声音的特性教案新人教版(new)

第2节声音的特性【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声音的特性,包括:音调、响度和音色.2.知道声音的音调跟发声体的振动频率有关,响度跟发声体的振幅有关,音色跟发声体的材料结构有关.3.不同发声体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过程与方法1.通过做“音调与频率有关的实验”和“响度与振幅有关的实验进一步了解、学习用科学探究的方法研究物理问题.2.学习从物理现象和实验中归纳简单的科学规律,尝试应用已知的科学规律去解释具体问题.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初步地评估和听取反馈意见的意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现实世界物体的发声是丰富多彩的,从而更加热爱世界、热爱科学、热爱生活.【重点难点】重点:1。

让学生在探究中体会和理解音调、响度和音色.2.通过实验探究音调、响度和什么因素有关.难点:音调和响度的区别.【教学准备】1.分组探究实验器材:钢尺、橡皮筋、固定橡皮筋的底座(间距可调)、硬塑料片、齿的疏密明显不同的两把木梳.2.演示实验器材:自制“水瓶琴”、木尺、铁架台、细线悬吊的乒乓球、固有频率不同的音叉两个、音叉锤、示波器、话筒.3.部分学生备的乐器:口琴、小提琴两把、长笛、手风琴、萨克斯管等.4.多媒体显示屏及反馈练习.┃教学过程设计┃┃教学小结┃【板书设计】第2节声音的特性尊敬的读者:本文由我和我的同事在百忙中收集整编出来,本文档在发布之前我们对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不尽如人意之处,如有疏漏之处请指正,希望本文能为您解开疑惑,引发思考。

文中部分文字受到网友的关怀和支持,在此表示感谢!在往后的日子希望与大家共同进步,成长。

This article is collected and compiled by my colleagues and I in our busy schedule. We proofread the content carefully before the release of this article, but it is inevitable that there will be some unsatisfactory points. If there are omissions, please correct them. I hope this article can solve your doubts and arouse your thinking. Part of the text by the user's care and support, thank you here! I hope to make progress and grow with you in the future.。

2 声音的特性 学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2 声音的特性 学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二节声音的特性知识要点:1.物理学中,把声音的叫做音调,音调是由发声体振动的决定的。

振动越高,发出声音的音调就越高。

2.物理学中,物体振动的快慢用来表示,称为,其单位为,简称,符号为。

3.人耳听到声音的频率范围为20~20000Hz,人们把低于20Hz的声波叫做,把高于20000Hz 的声波叫做。

4.响度是表示声音的,响度与发声体的有关,发声体的越大,产生声音的响度就越大,响度还跟人到发声体的距离有关,距离发声体,人听到声音的响度就越小。

5. 是人们能够分辨声音的依据。

它是由发声体的、等因素决定的。

本节自测:1.下列四个句子:①这首歌调太高,我唱不上去;②他引吭高歌:③她是唱高音的;④请勿高声喧哗。

其中“高”指音调的是()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2.小明用大小不同的力敲鼓,同时观察鼓面上纸屑跳起的高度。

小明发现第二次敲鼓时纸屑跳起的高度比第一次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小明探究的是声音产生的原因B.第二次发声音调高C.第二次发声响度大D.小明探究的是音调与振幅的关系3.中国民族乐器笙、古筝、扬琴等能发出悦耳动听的声音,听众区分这些乐器主要依靠()A.响度B.音调C.音色D.声速4.竣工后的港珠澳大桥经过超声波检测,无一结构性裂缝。

超声波探伤仪发出超声波时,人耳不能察觉,原因是超声波的()A.速度太快B.响度大小C.音色太差D.频率大高5.课堂上老师用“小蜜蜂”扩音器讲课,主要是为了改变声音的()A.响度B.音调C.音色D.频率6.演员弹奏钢琴时,使用相同的力量弹不同的键,这主要是为了改变声音的()A.音色B.响度C.音调D.振幅7.电视里传出歌声时,正在厨房炒菜的妈妈突然跑出来说:“是岳云鹏唱的。

”妈妈判断的依据是声音的()A.振幅B.响度C.音调D.音色8.如图所示,用一张硬卡片先后在木梳的齿上划过,第一次快些,第二次慢些,两次划动时均保持齿的振动幅度相同,则听到的声音第二次与第一次对比()A.音调变高B.音调变低C.响度变大D.响度变小9.如图所示,用小锤敲击音叉的叉股,第一次轻献,第二次重敲,分别用悬挂着的乒乓球去接触正在发声的叉股,观察到前后两次敲击后,乒乓球弹开的高度不同。

八年级物理上册《2.2 声音的特性》学案(2) 新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2.2 声音的特性》学案(2) 新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2.2 声音的特性》学案(2)新人教版2、2 声音的特性》学案(2)新人教版学习目标:1、了解声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和音色2、了解音调的高低与发声体振动频率的关系;(难点)响度的大小与发声体振动的振幅、距离声源的远近关系;不同发声体发出的声音的音色不同。

(重点)3、培养自己的观察、实验操作能力和概括能力一、引入:设置悬念,激发学习兴趣。

用播放一曲交响曲。

如何能奏出如此变化多端的曲子来呢?二、演示实验、自主学习――― 学习目标2,活动1:教师写出音乐中的调子1、2、3、4、5、6、7、I,请学生唱,并说出哪个音调最高,哪个音调最低。

学生唱而且指出音的高低。

(I的音调最高,1的音调最低。

)板书音调的定义:把声音的高低叫做音调。

活动2:探究实验,音调与振动快慢的关系。

P32页演示实验注意使钢尺的振动幅度大致相同。

(控制变量法)结论:引导学生对探究情况进行分析,在学生总结的基础上得出:钢尺振动得越快,发出的音调越高;钢尺振动得越慢,发出的音调越低。

三、合作探究学习―――学习目标2,自主学习:先阅读P32-33页1、什么叫频率?频率的单位是什么?2、音调与频率有什么关系?3、人所能听到的频率范围是多少?发声体振动的快慢是一个很重要的物理量,它决定着音调的高低。

物理学中用每秒内振动的次数频率来描述物体振动的快慢,频率的单位为赫兹,简称赫,符号为Hz。

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越低,音调越低。

大多数人能够听到的频率范围在20Hz到20000Hz之间。

人们把高于20000Hz的声音叫做超声波;把低于20Hz的声音叫做次声波。

四、演示实验、自主学习――― 学习目标2活动3、同学们听到了轻敲和重敲桌子时,发出的声音的强弱不同。

物理学中怎样描述声音的这种特性?物理学中,声音的强弱叫做响度活动4、阅读教材P34所示实验方案结论:1、音叉的响度越大,乒乓球弹开的幅度越大;音叉的响度越小,乒乓球弹开的幅度越小。

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二章 第二节声音的特性学案 人教新课标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二章 第二节声音的特性学案 人教新课标版
次声波是,它低于人类听觉下限。
声包括、、。
探究二:响度与什么因素有关
【猜想与假设】声音的响度可能与发声体振动的有关。
【进行实验】参考课本34页探究,用不同的力气去拨动你的尺子仔细听声音的不同,这说明什么?(相互交流,看能不能总结出规律)
总结:声音的响度与什么有关?它们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问题4.在国际单位制中,频率的单位是。简称:符号:
阅读课本34页“响度”部分完成下列问题
问题5.振幅是。单位是。
二、自主探究(课本32—35页)
【提出问题】:声音为什么会有不同呢?研究问题要追根求源,从本质入手。回忆:声音是怎样产生的?物体的振动会有什么不同呢?有的振动_______,有的振动_______,有的振幅度_______,有的振动幅度_______。
2.假设苍蝇翅膀2S内能煽动30次,则人能够听到苍蝇翅膀发出的声音吗?
3.闻其声而知其人是因为不同的人不同
4、请解释下面几句话中的“声音”各指的是声音的哪个特征?
(1)对不起,请您讲话声音高一点()
(2)李宁唱歌的声音真好听()
(3)电锯发出的声音很尖,很刺耳()
5.用吉他和笛子同时演一支曲谱,一听声音就能区分别是吉他声还是笛子声,这是因为吉他和笛子声的()
有关,
越大,响度越大。
9.音色与发声体的、,发声的条件、方法等因素有关。




A.音色不同B.音调不同C.响度不同D.音色和音调都不同
6..一名男中音歌手正在放声歌唱,另一位女高音为他轻声伴唱,这里的中音、高音指其中歌手响度大。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第2节声音的特性学案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第2节声音的特性学案新版新人教版

2.2声音的特性甲乙
32-35页找出声音的特性
②观察课本32页图
演示:音调和频率的关系
③、课本34页超声波、次声波和一些动
⑵生活中人们通过那些办法来增大声音响度的?
知识点四:音色与什么因素有关?
1、仔细阅读课本35页找出音色是指,影响因素是________。

A.铁匠用小锤敲打烧红的铁块
B.瓜农用手拍西瓜
C.顾客用手轻敲瓷器
D.瓦匠砌墙时用瓦刀敲打红砖
5.正在拉二胡的同学不断用手指去控制琴弦,这样做的目的是()
A.琴弦振动发声
B.为了获得更好的音色
当堂检测参考答案:
1音调;响度;音色
2、响度;音色
3、A、B;B、C
4、BC
5、改变琴弦的松紧来改变音调
6、音调;响度大;音调;响度小。

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二章 第2节 声音的特性导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二章 第2节 声音的特性导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

第二节:声音的特性[教学目标]1.理解各种各样的声音有三个共同的特性:音调、响度和音色2.理解音调。

音调跟物体振动的频率有关。

知道人耳的听觉范围是20Hz-20000Hz.高于20000Hz的声音叫超声波;低于20Hz的声音叫次声波。

3.理解响度与振幅的关系。

明确音色。

[教学重、难点]对声音特性的理解[教学设计]1.从生活中我们熟知的声音入手,提出声音的特性。

导入新课。

2.通过实验探究音调与频率;响度与振幅;音色与材料、结构的关系。

[教学过程]一、引言夏天来了,让人讨厌的长脚蚊的飞舞声与草地上的牛吼叫声的声音是否相同呢?通过讨论与分析,导入教学。

二、新课教学【声音的特性】生活中,我们听过各种各样的声音。

如牛、羊、马;猫、狗、猪和公鸡等。

尽管这些声音千差万别,但它们都有三个共同的要素:即音调、响度和音色。

我们称之为声音的三特性。

【音调与频率】什么是音调?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

音调与什么因素有关呢?如图所示,把一把钢尺放在桌子的边缘,伸出一定的长度,用力按下,观察尺子的振动快慢与聍听声音。

若改变尺子伸出的长度,每次都用相同大小的力按下,尺子的振动与声音有什么变化?实验表明:尺子伸出的长度不同,振动的快慢与发出的声音是各不相同的。

尺子伸出越短,振动越快,音调越高;伸出越长,振动越慢,音调越低。

可见;音调跟物体振动的快慢有关。

物体振动的快慢常用频率来表示,即1s内物体振动100次,那么物体振动的频率是100Hz。

因此。

音调跟物体振动的频率有关系。

【超声波与次声波】研究表明,人耳的听觉范围是20Hz-20000Hz的声音。

低于20Hz的声音叫次声波;高于20000Hz的声音叫超声波。

【响度与振幅】声音不仅跟音调有关,还跟响度有关系。

什么是响度?响度是指声音的强弱。

响度与什么因素有关呢?如图所示:把一个正在发声的音叉轻触用线悬挂起来的乒乓球,观察乒乓球被弹开的距离。

若改变音叉声的大小,乒乓球被弹开的距离有什么变化?实验发现,音叉响度越强,乒乓球被弹开的距离越远;音叉响度越弱,乒乓球被弹开的距离越近。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2.2 声音的特性导学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2.2 声音的特性导学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2.2 声音的特性导学案1.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1.1. 声音的产生声音是物体振动产生的一种机械波,通过介质(如空气、水、固体等)的传播而到达人们的耳朵。

当物体振动时,会使周围的介质产生震动,从而形成机械波,这种机械波就是声波,也就是我们所听到的声音。

1.2. 声音的传播声音是通过介质的传播的,不同的介质对声音的传播有一定的影响。

在空气中,声音是以波的形式传播的;在水中,声音的传播速度比在空气中要快很多;在固体中,声音传播的速度又比在水中要更快。

2. 声音的特性2.1. 声音的三要素声音的三要素包括音调、音量和音色。

•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也就是声音的频率。

频率越高,声音越高调;频率越低,声音越低调。

•音量是指声音的大小,也就是声音的强弱。

声音的强弱取决于声源振动的幅度大小,幅度越大,声音越大;幅度越小,声音越小。

•音色是指声音的特点和质地,是声音的品质。

不同的声源振动方式和物体材料会影响声音的音色。

2.2. 声音的传播速度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是不同的。

在空气中,声音的传播速度大约是343米/秒;在水中,声音的传播速度大约是1482米/秒;在固体中,声音的传播速度相对更快。

2.3. 声音的反射和折射当声波遇到障碍物或传播介质的表面时,会发生反射和折射。

•反射:声波遇到障碍物或介质表面时,会产生反射,反射的声波会沿着入射角等于反射角的法则发生反射。

例如,当声音在墙壁上反射时,我们才能听到回声。

•折射:声波从一种介质传播到另一种介质时,由于介质的密度和声波速度的不同,声波会改变传播方向,这种现象称为折射。

2.4. 声音的衰减声音在传播过程中会发生衰减,也就是逐渐减弱。

衰减的原因有多种,包括声波的散射、吸收和散射等。

在长距离传播中,声音的强度会逐渐减弱,到达远离声源的地方时,声音会变得非常微弱。

3. 声音的应用声音在生活和科学研究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3.1. 聲學声学是声音的研究,它涉及到声音的产生、传播和感知等方面。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2章第2节声音的特性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2章第2节声音的特性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第2节声音的特性(共2课时)第一课时音调与响度【知识与技能】1.了解声音的特性.2.知道乐音的音调跟发音体的振动频率有关;响度跟发音体的振幅有关.3.知道人的听觉频率范围,了解超声波、次声波.【过程与方法】通过做“音调与频率有关”、“响度与振幅有关”的实验,进一步了解和学习物理学研究问题的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现实世界物体的发声是丰富多彩的,从而更加热爱世界,热爱科学,热爱生活.【重点】1.让学生在探究中体会和理解音调、响度.2.通过实验探究音调、响度与什么因素有关.【难点】音调与响度的区分.知识点一音调【自主学习】阅读课本P32-34,完成以下问题:1.物理学中用每秒内振动的次数——频率来描述物体振动的快慢.频率的单位是赫兹,简称赫,符号为Hz.2.振动的频率决定声音的高低,振动频率越高,声音音调越高,振动频率越低,声音音调越低.3.大多数人能够听到的频率范围是从20到20 000Hz;人们把高于20 000Hz的声音叫做超声波;把低于20Hz的声音叫做次声波.如下图所示是人和一些动物的听觉和发声频率范围.【合作探究】演示一音调与振动快慢的关系实验一:如图所示,把一根塑料尺按在桌面上,露出桌面一定的距离,用力拨动塑料尺,观察塑料尺振动的快慢,听发出的声音;缩短塑料尺露出桌面的长度,再以大致相同的力拨动塑料尺,仔细观察塑料尺的振动快慢,听发出的声音.并回答以下问题.1.观察上图可知,塑料尺露出桌面的长度越长,物体振动越快?还是露出桌面的长度越短,物体振动越快?答:露出桌面的长度越短,物体振动越快.2.塑料尺振动得越快,听到的声音有什么特点?答:振动得越快,音调越高.实验二:在水平桌面上放一铁制容器,不断往铁制容器中倒水,同时用同样的力敲击铁制容器发声,倾听声音的变化.1.随着容器内水量的增多,听到的声音有没有变化?答:有变化.2.容器中水越多,水振动的快慢如何?答:水越多,水振动得越慢.3.听到的声音和水的振动快慢有什么关系?答:水振动得越慢,听到的声音的音调越低.思考:人的听觉频率范围如图所示是人和一些动物的听觉和发声频率范围.1.振动会发出声音,为什么我们听不到蝴蝶翅膀振动发出的声音,却能听到讨厌的蚊子声?答:蝴蝶的翅膀一秒钟振动不超过10次,蚊子的翅膀一秒钟振动500次~600次,人耳的听觉频率范围是:20 Hz-20 000 Hz,由于蝴蝶的翅膀振动的频率低于人耳能够听到的频率范围,所以人耳听不到蝴蝶翅膀振动发出的声音.而蚊子翅膀的振动频率在人耳的听觉范围内,人耳就能听到蚊子翅膀振动发出的声音.2.什么叫超声波?什么叫次声波?答:频率高于20 000 Hz的声音叫做超声波;频率低于20 Hz的声音叫做次声波.【教师点拨】1.与音调有关的因素是——频率,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越低,音调越低.2.在学习音调的时候,首先应通过一些事例来帮助学生明白物理学中声音的高低(即音调高低)的含义.如对蚊子的声音与牛的声音进行对比,蚊子声音要高些,但小些,牛的声音要低些,但大些.这样可以让学生认识到物理学中声音的“高低、大小”与生活中常讲声音的“高低、大小”是不同的.3.在探究是什么因素影响声音音调高低问题的时候,应注意保持振动的幅度不变(即每一次用力大小不变),只改变振动的快慢,以避免声音响度不同对要探究的问题造成干扰.拓展知识不同音调的波形图如图所示是不同音调的波形图.【跟进训练】1.如图所示,将一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面适当的长度,拨动钢尺,就可听到钢尺振动发出的声音.逐渐增加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钢尺振动发出声音的音调会逐渐变低.当钢尺伸出桌面超过一定长度时,虽然用同样的力拨动钢尺振动,却听不到声音,这是由于振动频率低于20 Hz .2.丽娜同学在观察小提琴、二胡等乐器的弦振动时猜测:即使在弦松紧程度相同的条件下,发声的音调高低还可能与弦的粗细、长短及弦的材料有关.于是丽娜找来了各种不同的琴弦,想通过实验进行探究.琴弦的编号及情况如下表所示.为( A )的琴弦.A.D和E B.C和BC.C和D D.A和D(2)丽娜同学想探究琴弦发声的音调高低与琴弦的粗细的关系,请你帮她选用表中编号为( D )的琴弦.A.C和E B.B和DC.A和C D.A和B(3)探究过程通常采用下列一些步骤:①实验研究;②分析归纳;③提出问题(或猜想);④得出结论.你认为丽娜要完成本探究实验的过程,采用的合理顺序应该是( B )A.③②①④B.③①②④知识点二响度【自主学习】阅读课本P34-35,完成以下问题:1.物理学中,声音的强弱叫做响度.2.物理学中用振幅来描述物体振动的幅度.3.物体的振幅越大,产生声音的响度越大.4.人听到声音是否响亮,除跟发声体发声时的响度有关外,还跟人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合作探究】演示二响度与振幅的关系实验一:如图所示,将正在发声的音叉轻触系在细绳上的乒乓球,观察乒乓球被弹开的幅度,并听音叉发出的声音.1.音叉发出的声音与乒乓球被弹开的幅度有什么关系?答:音叉发出的声音越大,乒乓球弹开的幅度越大.2.听到的声音大小(响度)与振幅有什么关系?答:振幅越大,响度越大.实验二:让你的同桌站在操场中央,大声的说话,你从距离他较远的地方向他走去.1.在此过程中,听到的声音(响度)有什么变化?答:听到的声音响度变大.2.响度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答:与到声源的距离有关.拓展知识不同响度的波形图如图所示是不同响度的波形图.甲乙【教师点拨】1.响度的影响因素是——振幅和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振幅越大或距离发声体越近,响度越大;同理,振幅越小或距离发声体越远,响度越小.2.在响度的演示实验中,要注意使乒乓球慢慢地轻触正在发声的音叉,否则快速碰撞音叉会影响实验结果.3.在响度的演示实验中,除了每一次都要敲击同一个音叉(运用控制变量法)之外,还运用了转换法(通过观察乒乓球的摆动幅度来了解音叉的振幅).【跟进训练】牛的叫声与蚊子的叫声相比较,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D )A.牛叫的声音音调高,响度大B.牛叫的声音音调低,响度小C.牛叫的声音音调高,响度小D.牛叫的声音音调低,响度大1.音调的高低由声源振动的频率决定,频率越高,音调越高.2.影响响度的因素:振幅的大小、距离发声体的远近和声音的传播方式有关.振幅越大,距离发声体越近,传播方向越集中,则声音的响度越大.完成本课对应训练.第二课时音色和声波分析【知识与技能】1.音色的概念及其相关因素.2.了解不同发声体发出乐音的音色不同.【过程与方法】通过对三种波形图的对比分析,进一步了解和学习物理学研究问题的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现实世界物体的发声是丰富多彩的,从而更加热爱世界,热爱科学,热爱生活.【重点】音色及其影响因素.【难点】音调、响度、音色三种波形图的辨析.知识点一音色【自主学习】阅读课本P35,完成以下问题:不同发声体的材料、结构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就不同.【合作探究】演示一音色实验一:让一个同学用手帕蒙住眼睛,找几个同学喊蒙住眼睛的同学的名字,让他“听音辨人”,每个同学蒙眼一次,看谁辨得又快又准.1.听音辨人的依据是什么?答:因为不同的人音色不同.2.产生上述现象的原因是什么?答:是因为发声体不同.实验二:拿一根筷子轻轻地敲击一个结构完整的瓷碗,仔细听听它发出的声音;再拿这根筷子轻轻地敲击同样的但已经破了的瓷碗,仔细听听它发出的声音.可以发现它们发出声音的音色相同吗?答: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教师点拨】1.音色是由发声体本身决定的,发声体有变化,音色也将变化.2.同一人的音色随着年龄增长以及饮食、起居、健康、训练等因素而变化.【跟进训练】有一种专门存放贵重物品的“银行”,当人们存放了自己的贵重物品后,要用仪器记录下自己的“手纹”“眼纹”“声纹”等,以便今后用这些细节独有的特征才能亲自取走物品,防止被别人取走.这里的“声纹”记录的是人说话的( C )A.音调B.响度C.音色D.三者都有知识点二音调、响度、音色声波分析【自主学习】阅读课本P35,完成以下问题:音调相同的不同乐器发出的波形总体上的疏密程度是相同的,即频率相同;但是波的形状不同,即音色不同.【合作探究】演示二音调、响度、音色的波形图如下图所示是音叉、钢琴与长笛发出的 C 调1(do)的波形图,用计算机播放这几个声音片段(在相同的时间内),边听边比较它们的波形有何异同.音叉甲钢琴乙长笛丙1.观察上图中的波形,不同乐器发出的声音波形相同吗?答:不同.2.观察上面的波形图会得到什么结论?答:音调相同的不同乐器发出波形总体上的疏密程度是相同的,即频率相同,但音色不同;声音振动的幅度不同,即响度不同.【教师点拨】1.发声体不同,所产生的声音音调、响度可能相同,但音色一般不同.可以通过音色的不同来区分不同的乐器、不同的人.2.音色不同的波主要区别在形状上;音调由频率决定,它们在示波器上显示同一个时间段内,波的个数有多少之分,多的频率就高.音调就高,反之越低;响度由振幅决定,它们在示波器上显示的主要区别是波偏离平衡位置的高低不同,离平衡位置越远的波,响度越大.【跟进训练】物理上常通过声波的波形图来反映声波的特点.如图所示,根据甲、乙两个音叉振动时发出声音的波形图,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D )A.甲音叉比乙音叉发声的音调低B.甲音叉比乙音叉发声的响度大C.甲、乙两音叉发声的频率相同D.甲音叉比乙音叉振动得快1.音色是指声音的品质,由发声体本身的材料、结构决定.2.音色是辨别不同发声体的依据.3.不同发声体发出的声音的音色不同,但音调、响度可能相同.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八年级物理上册2_2声音的特性学案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2_2声音的特性学案新版新人教版

2.2 《声音的特性》学案一. 大体要求:1.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2.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任何物质都能够充当传播声音的介质。

真空不能传声。

3. 明白回声及其利用。

4. 明白乐音的三个特性及其决定因素。

二. 重点:声音的发生与传播及乐音的三个特性三. 难点:响度与音调的区分。

【知识要点分析】1. 发声体在振动。

用手接解自己的喉咙,并发作声音,感受一下。

咱们发觉手有麻的感觉,这是由于声带的振动。

看来是因为声带的振动才使咱们发作声音。

蟋蟀没有声带,它的叫声是靠翅膀的摩擦发生振动而产生的。

百灵鸟的叫声是靠气管和支气管之间的鸣膊振动产生的。

2. 声音的传播靠介质。

将一个发声的电铃放入一个大的空瓶中封锁,并与抽气机相连,开始咱们还听到清楚的铃声,随着抽气机的工作,电铃的声音也愈来愈小,最后就听不见了,只看见在不断振动的电铃。

这说明电铃仍然在发声,只只是是没有传出来。

看来声音的传播需要媒介,真空不能传声。

咱们把这种媒介称之为介质。

咱们平常所说的话多数都是靠空气这种介质来传播的。

而空气又是由许多气体组成的,因此任何气体都能够充当传播声音的介质。

岸上小朋友的高声的喧嚷,这时在湖边垂什么缘故不容易上鱼?看来鱼听到了喧嚷声,那个声音是靠空气和水传入鱼的耳朵中的。

这说明水也能作为传播声音的介质。

科学家做出电子诱鱼器放入网中,鱼通过水听到声音,就会自投罗网。

不但水能够传声,而且任何液体都能够充当传播声音的介质。

土电话的游戏同窗们都玩过,这说明了固体也能传声。

综上,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任何物质都能够充当传播声音的介质。

真空不能传声。

3. 声音的传播声音在不同的物质中的传播速度是不同的,一样情形下,声音在液体中的传播速度大于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小于在固体中的传播速度。

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还与压强和温度有关。

只有在1个标准大气压、15摄氏度的空气中,声音的传播速度才是340m/s。

在水中的传播速度大约是1500m/s。

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二章 声现象 2.2 声音的特性学案(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二章 声现象 2.2 声音的特性学案(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声现象 2.2 声音的特性学案(新版)新人教版2、2 声音的特性【学习目标】1、了解声音的三个特性是什么?2、知道声音的音调跟发音体的什么有关?响度跟发音体的什么关?不同发声体发出声音的什么不同?3、重点:声音的三个特性及其决定因素。

4、难点:响度与音调的区别。

【预习导学】阅读课本P32—35内容,回答下列问题:1、取一把梳子,用手慢慢拨动梳齿,注意听梳齿振动发出的声音;然后快速拨动梳齿,再次听梳齿振动发出的声音,注意两次拨动梳齿的振动幅度大致相同。

现象:梳子振动得越快,发出的音调就,振动得越慢,发出的音调就。

2、物理学中每秒振动的次数叫,频率的物理意义是: ,频率决定声音的。

3、在国际单位制中,频率的单位是简称:符号:。

4、人耳听觉范围是,人们把低于20Hz的声音叫,高于20000Hz的声音叫。

5、演示:图2、2-2声音的波形:高音调的波形更;高音调的波形更。

6、振动会发出声音,为什么我们听不到蝴蝶翅膀振动发出的声音,却能听到讨厌的蚊子声?7、声音有音调的不同,也有强弱的不同。

物理学中把______________叫做响度,响度也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声音的大小。

用______来描述物体振动的幅度,物体的______越大,产生声音的响度越大。

实际中,响度还跟听者与发声体的距离有关。

距发声体越远,听到的声音越小,响度越_______。

(因为声音在传播过程中,越到远处越分散。

)8、物理上,把不同的物体发出的声音具有不同的特色叫_______。

音色和发声体的、_______有关。

【合作探究】1、演示:探究决定声音高低的因素:问题:改变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拨动钢尺,你听到的声音有什么不同?猜想:声音的音调可能与声源振动的快慢有关方法:控制变量法实验:第一次把钢尺伸出桌外10cm,用一定的力去拨动它,听声音的高低;第二次把钢尺伸出桌外5cm,用同样的力去拨动它,听声音的高低。

结论:通过分析探究过程可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初中教育】最新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二章 第二节《声音的特性》(第2课时)学案新人教版word版

【初中教育】最新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二章 第二节《声音的特性》(第2课时)学案新人教版word版

——教学资料参考参考范本——【初中教育】最新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第二节《声音的特性》(第2课时)学案新人教版word版______年______月______日____________________部门学习目标:1、了解声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和音色2、了解音调的高低与发声体振动频率的关系;(难点)响度的大小与发声体振动的振幅、距离声源的远近关系;不同发声体发出的声音的音色不同。

(重点)3、培养自己的观察、实验操作能力和概括能力一、引入:设置悬念,激发学习兴趣。

用播放一曲交响曲。

如何能奏出如此变化多端的曲子来呢?二、演示实验、自主学习―――学习目标2,活动1:教师写出音乐中的调子1、2、3、4、5、6、7、I,请学生唱,并说出哪个音调最高,哪个音调最低。

学生唱而且指出音的高低。

(I的音调最高,1的音调最低。

)板书音调的定义:把声音的高低叫做音调。

活动2:探究实验,音调与振动快慢的关系。

P32页演示实验注意使钢尺的振动幅度大致相同。

(控制变量法)结论:引导学生对探究情况进行分析,在学生总结的基础上得出:钢尺振动得越快,发出的音调越高;钢尺振动得越慢,发出的音调越低。

三、合作探究学习―――学习目标2,自主学习:先阅读P32-33页1、什么叫频率?频率的单位是什么?2、音调与频率有什么关系?3、人所能听到的频率范围是多少?发声体振动的快慢是一个很重要的物理量,它决定着音调的高低。

物理学中用每秒内振动的次数——频率来描述物体振动的快慢,频率的单位为赫兹,简称赫,符号为Hz。

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越低,音调越低。

大多数人能够听到的频率范围在20Hz到20xx0Hz之间。

人们把高于20xx0Hz的声音叫做超声波;把低于20Hz的声音叫做次声波。

四、演示实验、自主学习―――学习目标2活动3、同学们听到了轻敲和重敲桌子时,发出的声音的强弱不同。

物理学中怎样描述声音的这种特性?物理学中,声音的强弱叫做响度活动4、阅读教材P34所示实验方案结论:1、音叉的响度越大,乒乓球弹开的幅度越大;音叉的响度越小,乒乓球弹开的幅度越小。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学案第二章第二节声音的特性(精)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学案第二章第二节声音的特性(精)

§2.3声音的特性一、学习目标1. 了解声音的特性2. 知道声音的音调与发生体的频率有关3. 知道声音的响度跟发生体的振幅有关4. 知道不同发声体发出的声音的音色不同。

二、自学指导认真阅读教材解决以下问题,在课本中用笔划出, 8分钟后汇报自学情况阅读 32页到 34页小资料结束回答:1、什么是音调? 什么是频率?频率的单位是什么?音调的高低与什么因素有关?2、人耳能听到声音的频率是多少?什么是超声波什么是次声波?为什么人听不到蝴蝶飞的声音?阅读 34页到 35页“响度”这一框题回答1、什么是响度?什么是振幅?2、响度与什么因素有关?阅读 35页“音色”框体内容回答:1、我们能不能区别出不同乐器发出的声音,为什么?(以上问题如有疑问可与同学小声讨论,或举手问老师三、观察实验1、用直尺做实验:同一把尺伸出桌面不同长度,让两次振幅相同,观察尺振动的快慢,听声音的高低,实验说明什么问题?2、同一把尺,伸出桌面相同长度,用力拨动再轻轻拨动,观察振幅并比较尺子发出声音的大小(强弱 ,此实验说明什么问题?四、当堂检测(看谁能又快有好的完成下列各题1、声音三个基本的特性是、、。

物体的振幅影响的是 , 振动频率影响的是。

在班级进行的物理知识抢答比赛中 , 坐在前排座位的同学 , 不用向后转头 , 根据说话声就能判断出是谁在抢答 , 这是因为不同人的声音具有不同的。

2、用声音的三要素填空:“ 震耳欲聋” 表明声音的 ________大;“ 悦耳动听” 表明声音的________好; “ 男低音” 是指 _______低 ; 初中阶段男生一般都要经历的“ 变声期” 是指 ______发生了改变 . 请勿“ 高声喧哗” 是指声音的 _________.“ 引吭高歌” 指声音的。

3、 . 轻轻拨动张紧的橡皮筋 , 再稍用力拨动张紧的橡皮筋 . 可以观察到橡皮筋拨动时振动幅度越大时响度 ______,振动幅度越小时响度 _______.这个实验表明响度的大小与 ________有关 . 4. 下列做法中 , 不是利用音色知识的是 (A 夏天买西瓜时 , 有人拍拍西瓜 , 便可以根据声音判断生熟B 挑选瓷器时 , 常轻轻敲击它 , 根据声音判断好坏C 拉二胡前 , 在弓毛上涂一些松香粉D 根据录音机磁带发出的声音 , 便可知道是哪位歌手唱的歌7. 昆虫飞行时翅膀要振动 , 甲昆虫飞行时翅膀每秒振动 200次 , 乙昆虫飞行时翅膀每秒振动 40次 , 一位听力正常的人能听到飞行时发出声音的昆虫是。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第二章第2节声音的特性(学案)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第二章第2节声音的特性(学案)

第二章第2节声音的特性一、学习目标:1、能说出什么是音调及影响因素.2、能说出什么是响度及影响因素.3、能说出影响音色因素.二、诊断补偿: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声音可以在固体中传播B.声音传播的速度与温度无关C.声音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最快D.只要物体振动,我们就一定能听到声音三、目标达成:目标1——能说出什么是音调及影响因素.【自主学习】自学P32- P33音调【问题】1、音调是指声音的________。

2、学生利用手头的器材动手实验(注意:两次拨动钢尺的幅度要大致相同),回答:(1)尺子伸出桌面越长,振动得越____,发出的音调越____。

(2)频率:每秒内振动的______,单位是____,符号是_____。

(3)音调跟发声体的______有关,______越大,音调______。

(4)人的听觉频率范围是_____________。

(5)人们把_____________________叫超声波,把____________________叫次声波。

【归纳总结】音调是指声音的________,音调跟发声体的______有关,______越大,音调______。

【达标检测】将一把钢尺紧紧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面适当的长度,拨动钢尺,就可听到钢尺振动发出的声音,在拨动钢尺的力相同时,逐渐增加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钢尺振动发出声音的音调会逐渐变,当钢尺伸出桌面超过一定长度时,虽然用同样的力拨动钢尺,却听不到声音,这是由于。

在弹奏吉他时,不断用手指按动琴弦,改变振动部分的琴弦长度,这样做的目的是改变声音的;目标2——、能说出什么是响度及影响因素.【自主学习】自学P34- P35响度【问题】1、响度是指声音的______。

2、用钢尺进行实验,实验中就注意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保持不变,用大小不同的力拨动钢尺,观察尺子振动的幅度和发出声音的响度。

分析归纳得出结论:物理学中用_______来描述物体振动的幅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第二节《声音的特
性》学案新人教版
班级导学目标知识点:
1、了解声音的特性及其影响因素。

2、通过做音调与频率有关的实验和响应与振幅有关的实验进一步了解和学习物理学研究问题的方法。

导学方法:实验探究法、对比归纳法课时:1课时导学过程课前导学
1、叫音调,频率表示,叫频率;
2、人的发生频率范围是,多数人能听到的声音频率范围是,叫超声波,叫次声波。

3、叫响度,叫振幅,响度与和有关。

4、乐音的特性包括、、,不同物体即使发出音调和响度相同的声音,仍能够分辨,表明。

课堂导学
1、探究音调与频率的关系(实验方法 )(1)按课文P19图3-1方案进行;(2)用硬纸片在钢锯齿上滑动,改变滑动速度…………(3)实验结论:
2、探究响度与振幅的关系(实验方法 )(1)按课文P21图3-4方案进行;(2)将钢尺的一端按压在桌沿上,在另一端用大小不同的力拨动钢尺,观察钢尺的振幅,听其响度;(3)实验结论:
3、知识延伸管乐器考空气柱振动发声,空气柱的长短决定音调的高低;弦乐器通过弦的振动发声,音调的高低决定于弦的材料、长短、粗细和松紧程度等因素,试设计不同实验对以上问题进行探究教师引导,学生归纳小结课堂练习
1、女高音歌唱家和男低音歌唱家中的“高”与“低”是指,震耳欲聋是指声音的,引吭高歌和低声细语中的“高”与“低”是指,男中音放声高歌,女高音小声伴唱,的响度大,音调高。

2、医生听病人心脏跳动的声音时,要利用听诊器来减少声音的,使声音的增大些。

3、一种声音从水中传入空气时,一定不变的特性是;
4、新买的瓷碗常要敲一下,判断是否破损,这是因为,使用“声控门锁”时。

须先输入自己的声音程序,才能使用,是应用了声音特性中的。

课后练习
1、小明将甲、乙两音叉发出的声音信号输入到示波器上,得到甲、乙两种波形,从波形上可以看出甲的音调乙的音调,甲的响度乙的响度。

2、如图三支相同的试管内装有质量不同的水,用嘴贴着管口吹气,发出声音由低到高的顺序是,用棒轻敲击试管底部,则发出的声音由高到低的顺序是
3、很多同学身边都有一把钢尺,它的作用大着呢,既可以用来画图,还是很好的实验器材,能否利用它设计几个有关声现象的小实验?课后反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