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长沙一中高二上学期第二次阶段性考试(语文).doc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湖南省长沙一中09-10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阶段性考试
语文试题
一、基础知识(每题3分,共18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全正确的一项是()
A.修葺.(qì)芳馨.(xīn)天姥.(lǎo)联袂.而至(mèi)
B.坼.裂(chì)渌.水(lù)扁.舟(piān)訇.然中开(hōng)
C.栖.隐(qī)徘徊.(huái)水裔.(yī)羁.旅情怀(jī)
D.霰.雪(xiàn)潺湲.(yuán)剡.溪shàn 殷.岩泉(yǐn)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霓裳青冥瀛洲泪满巾B.鸿雁衰鬓霹雳凝霜雪
C.马嵬城阕黄鹂捣衣砧D.鼓瑟聘望碣石连理枝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如果看了时下一些渲染情爱或暴力的小说、电影以后,就盲目地去模仿文学作品中某些人物的偏激行为,只能说明这些读者没有足够的能力。
②一年来,我国煤炭企业重大事故不断,给国家和个人造成了巨大损失,有关责任人必须对此进行,深刻认识问题的严重性。
③鲁迅那一篇篇如匕首投枪般的杂文至今仍显露着的思想锋芒。
④好风景固然可以打动人心,但若得几个情投意合的人,相与其间,那才真有味儿;这时候会觉得风景更好。
A.鉴别反思犀利徘徊B.鉴赏反思锋利徜徉
C.鉴别反省犀利徜徉D.鉴赏反省锋利徘徊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终身教育制度的确立,不仅为那些因这样那样原因未能完成学业的人打开了一扇门,也给那些对知识有着更高需求的人提供了机会。
B、近期流感肆虐,我国传统中药有较好的预防和治疗作用,临床常用的感冒退热冲剂的主要成分是大青叶、板兰根、草河车配制而成的。
C、由于青少年心智尚未成熟,好奇心又强,对事物缺乏分辨力,容易被大众的不良信息诱导,从而产生思想上、行为上的偏差。
D.11月23日,菲律宾南部棉兰老岛的马京达瑙省发生惨案,包括当地政客及其助手和亲属以及大批记者在内的数十人遭到近距离枪杀后被集体掩埋。
第二天,世界各大报纸关于这起震惊全球的事件都作了详
细报道。
5.下面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孟浩然以写山水田园诗为主,与另一位山水田园诗人王维并称为“王孟”。
孟浩然的诗描写田园风光,表达对农家生活的热爱,读来质朴感人;王维的诗歌描写山川美景,抒发融入自然的喜悦,读来清新自然。
“诗中有画”是苏轼对王维诗歌的评价。
B.我国文学史上向来“风骚”并称,“风”指以“国风”为代表的《诗经》,它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也是我国诗歌现实主义的源头;“骚”指《楚辞》,它是以屈原为代表的我国诗歌浪漫主义传统的源头。
C.杜甫,字子美,是我国诗歌史上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齐名,为唐诗的第二个高峰。
他处在唐朝由盛转衰的时代,亲历了安史之乱,仕途失意,受尽深重的时代苦难。
他推己及人,体会到人民的痛苦,其作品沉郁顿挫,忠实地反映了那个时代,故其作品被称为“诗史”,其人亦被尊为“诗圣”,今存诗1400多首。
D.词坛上有“温韦”之称,“温”指温庭筠,“韦”指韦庄,他们都是晚唐“花间派”的代表词人。
他们的词上承民间曲子词,下启宋代婉约派,词作优美,脍炙人口。
其内容多抒写男女情爱,闺愁绮怨,俱以深情婉丽著称。
6、从所给句子中选取三个语句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的横线处,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进得武侯祠大门,,,,体现了中国几千年封建制度君尊臣卑的思想。
①堪称国家一级保护文物的“三绝碑”首先扑入我们眼中,
②首先扑入我们眼中的是堪称国家一级保护文物的“三绝碑”,
③它以裴度撰文、柳公权书法、诸葛亮业绩冠绝于世,
④裴度撰文、柳公权书法、诸葛亮业绩使它冠绝于世,
⑤在祠中筑建得最高的是刘备庙,
⑥刘备庙却在祠中筑建得最高,
A.②③⑥ B.①④⑤ C.②③⑤ D.①④⑥
二、文言文阅读(共22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10题。
卖酒者传
魏禧
万安县有卖酒者,以善酿致富。
平生不欺人。
或遣童婢沽,必问:“汝能饮酒否?”量酌之,曰:“毋盗瓶中酒,受主翁笞也。
”或倾跌破瓶缶,辄家取瓶,更注酒,使持以归。
由是远近称长者。
里有事醵①饮者,必会其肆。
里中有数聚饮,平事不得决者,相对咨嗟,多墨色。
卖酒者问曰:“诸
君何为数.聚饮,平事②不得决,相咨嗟也?”聚饮者曰:“吾侪保甲贷乙金,甲逾期不肯偿,将讼,讼则破家,事连吾侪.,数姓人不得休矣!”卖酒者曰:“几何数?”曰:“子母③四百金。
”卖酒者曰:“何忧为?”立出四百金偿之,不责券④。
客有橐重资于途,甚雪,不能行。
闻卖酒者长者,趋寄宿。
雪连日,卖酒者日呼客同博,以赢钱买酒肉相饮噉。
客多负,私怏怏曰:“卖酒者乃不长者耶?然吾已负,且大饮啖,酬金也。
”雪霁,客偿博所负行。
卖酒者笑曰:“主人乃取客钱买酒肉耶?天寒甚,不名博,客将不肯大饮啖。
”尽取所偿负还之。
术者谈五行⑤卖酒者宜死。
卖酒者将及期,置酒,召所买田舍主毕至,曰:“吾往买若田宅,若中心愿之乎?价毋亏乎?”欲赎者视券,价不足者,追偿以金。
又召诸子贷者曰:“汝贷金若干,子母若干矣。
”能偿者捐.其息,贫者立.券还之,曰:“毋使我子孙患苦汝也!”及期,卖酒者大会戚友,沐棺更衣待死。
卖酒者颜色阳阳如平时,戚友相候视,至夜分,乃散去。
其后,卖酒者活更七年。
魏子曰:吾闻卖酒者好博,无事则与其三子终日博,喧争无家人礼。
或问之,曰:“儿辈嬉,否则博他人家,败吾产矣。
”嗟乎!卖酒者匪唯长者,抑亦智士哉!
选自(《魏叔子文集》,有删节)注:①醵: 凑钱喝酒。
②平事:评议事情。
③子母:利息和本金。
④责券:求取借据。
⑤谈五行:以五行之术测算命运。
7、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诸君何为数.聚饮相咨嗟也数:多次,屡次
B.事连吾侪.侪:同辈。
C.能偿者捐.其息捐:舍弃
D.贫者立.券还之立:订立
8、下列各组句子,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3分)
A.何忧为.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B.客偿博所.负行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
C.若中心愿之.乎非曰能之.,愿学焉
D.至夜分,乃.散去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卖酒者凭借精湛的酿酒技术而致富,做生意时诚信厚道、热心助人,他的良好品格赢得了人们的广泛尊敬。
B.在酒店聚饮的乡里数姓人家,为甲、乙二人的借货官司所牵连,卖酒者急人所急,为乡亲仗义疏财,慷慨解囊。
C.在术者断决的死期将至之时,卖酒者神情自若地处理自己的后事,他尽量让利于债务人,使他们将来
免受债务困扰,表现了良好的德行风范和心理素质。
D.本文构思新颖,不落俗套,作者没有着力叙述卖酒者如何经营谋生,发家致富,而是突出写他为人排忧解难,以表现他慷慨助人,乐善好施的长者风范。
10、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9分)
(1)天寒甚,不名博,客将不肯大饮啖。
(3分)
(2)卖酒者大会戚友,沐棺更衣待死。
(3分)
(3)卖酒者匪唯长者,抑亦智士哉!(3分)
(二)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按要求答题。
(4分)
子谓颜渊曰:“用之则行,舍之则藏①,惟我与尔有是夫!”(《论语·述而》)
孟子曰:“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孟子·公孙衍张仪章》
注:①藏:退隐。
11、根据以上两段内容,简要谈谈孔孟二人的处世态度。
(4分)
答:
三、诗歌赏析题
12、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下面问题。
登岳阳楼
杜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1)颔联中“坼”与“浮”字历来为人所称道,你认为好在哪里?(3分)
(2)登上岳阳楼,作者为什么会“涕泗流”?由此可体会出作者怎样的情怀?(4分)
13、阅读下面的唐词,回答后面的问题。
(8分)
三月晦日送客
唐·崔橹
野酌乱无巡,送君兼送春。
明年春色至,莫作未归人。
(1)本诗句意浅近,却写得很有情致。
试以第一、二两句为例,你认为哪个字用得好?(4分)答:
(2)作者的感情在三、四句中发生了变化,变化中又流露出另外一种感情,增加了感情的浓度。
试作具体分析。
(4分)
答:
四、名句默写
14、根据课文内容,将下列名句补充完整。
(15分)
①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
(《蜀相》)
②心非木石岂无感?。
[鲍照《拟行路难》(其四)]
③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
(《书愤》)
④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隐处。
,。
(孟浩然《夜归鹿门歌》)
⑤帝子降兮北渚,目眇眇兮愁予,。
(屈原《湘夫人》)
⑥越人语天姥,。
天姥连天向天横,。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⑦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
,。
(《春江花月夜》)
⑧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
,。
[韦庄《菩萨蛮》(其二)]
五、阅读下文,完成15-18题。
(共20分)
是谁扼杀了哀愁
迟子建
①现代人一提“哀愁”二字,多带有鄙夷之色。
好像物质文明高度发达了,“哀愁”就得像旧时代的长工一样,卷起铺盖走人。
于是,我们看到的是张扬各种世俗欲望的生活图景,人们好像是卸下了禁锢自己千百年的镣铐,忘我地跳着、叫着,有如踏上了人性自由的乐土,显得是那么亢奋。
②哀愁如潮水一样渐渐回落了。
没了哀愁,人们连梦想也没有了。
缺乏了梦想的夜晚是那么混沌,缺乏了梦想的黎明是那么苍白。
③也许因为我特殊的生活经历吧,我是那么喜欢哀愁。
我从来没有把哀愁看作颓废、腐朽的代名词,相反,真正的哀愁是一种悲天悯人的情怀,是可以让人生长智慧、增长力量的。
④哀愁的生长是需要土壤的,而我的土壤就是那片苍茫的冻土,是那种人烟寂寞处的几缕鸡鸣,是映照在白雪上的一束月光。
哀愁在这样的环境中,悄然飘入我的心灵。
⑤我熟悉的一个擅长讲鬼怪故事的老人在春光中说没就没了,可他抽过的烟锅还在,怎不使人哀愁;雷电和狂风摧折了一片像蜡烛一样明亮的白桦林,从此那里的野花开得就少了,怎不令人哀愁;我期盼了一夏天的园田中的瓜果,在它即将成熟的时候,却被早霜断送了生命,怎不让人哀愁;雪来了,江封了,船停航了,我要有多半年的时光看不到轮船驶入码头,怎不叫人哀愁!
⑥我所耳闻目睹的民间传奇故事、苍凉世事以及风云变幻的大自然,它们就像三股弦。
它们扭结在一起,奏出了“哀愁”的旋律。
所以创作伊始,我的笔触就自然而然地伸向了这片哀愁的天空,我也格外欣赏那些散发着哀愁之气的作品。
我发现哀愁特别喜欢在俄罗斯落脚,那里的森林和草原似乎散发着一股酵母的气息,能把庸碌的生活发酵了,呈现出动人的诗意光泽,从而洞穿人的心灵世界。
他们的美术、音乐和文学,无不洋溢着哀愁之气。
比如列宾的《伏尔加河上的纤夫》、柴可夫斯基的交响曲《悲怆》、艾托玛托夫的《白轮船》、屠格涅夫的《白净草原》、阿斯塔菲耶夫的《鱼王》等等,它们博大幽深、苍凉辽阔,如远古的牧歌,凛冽而温暖。
所以当我听到前苏联解体的消息,当全世界很多人为这个民族的前途而担忧的时候,我曾对人讲,俄罗斯是不死的,它会复苏的!理由就是:这是一个拥有了伟大哀愁的民族啊。
⑦人的怜悯之心是裹挟在哀愁之中的,而缺乏了怜悯的艺术是不会有生命力的。
哀愁是花朵上的露珠,是洒在水上的一片湿润而灿烂的夕照,是情到深处的一声知足的叹息。
可是在这个时代,充斥在生活中的要么是欲望膨胀的嚎叫,要么是麻木不仁的冷漠。
此时的哀愁就像丧家犬一样流落着。
生活似乎在日新月异地发生着变化,新信息纷至沓来,几达爆炸的程度,人们生怕被扣上落伍和守旧的帽子,疲于认知新事物,应付新潮流。
于是,我们的脚步在不断拔起的摩天大楼的玻璃幕墙间变得机械和迟缓,我们的目光在形形色色的庆典的焰火中变得干涩和贫乏,我们的心灵在第一时间获知了发生在世界任何一个角落的新闻时却变得茫然和焦渴。
密集的生活挤压了我们的梦想,求新的狗把我们追得疲于奔逃。
我们实现了物质的梦想,获得了令人眩晕的所谓精神享受,可我们的心却像一枚在秋风中飘荡的果子,渐渐失去了水分和甜香气,干涩了、萎缩了。
我们因为盲从而陷入精神的困境,丧失了自我,把自己囚禁在牢笼中,捆绑在尸床上。
那种散发着哀愁之气的艺术的生活已经别我们而去了。
⑧是谁扼杀了哀愁呢?是那一声连着一声的市井的叫卖声呢,还是让星光暗淡了的闪烁的霓虹灯?是越来越炫目的高科技产品所散发的迷幻之气呢,还是大自然蒙难后产生出的滚滚红尘?
⑨在这样的时代,我们似乎已经不会哀愁了。
我们被阻隔在了青山绿水之外,不闻清风鸟语,不见明月彩云,哀愁的土壤就这样寸寸流失。
哀愁啊,离我们越来越远了。
尽管我们过得很热闹。
但内心是空虚的。
我们看似生活富足,可我们捧在手中的,不过是一只自慰的空碗罢了。
15、结合全文提供的有关信息,请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是谁扼杀了哀愁。
(6分)
16、多数现代人是怎样对待“哀愁”的?没了“哀愁”,人们会陷入怎样的境地?(4分)
17、阅读第⑥段画线句子,为什么说“拥有伟大哀愁的民族(俄罗斯)是不死”的?(6分)
18、结合你所了解的现实、历史,举一个例子谈谈你对“哀愁的生长是需要土壤的”这句话的理解。
(4分)
六、作文(60分)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有一位木匠,晚年他很少手把手地教徒弟做工,只是习惯于提醒,有一句口头禅是:“注意了,留一道缝隙。
”木工讲究疏密有致,黏合贴切,该疏则疏,不然易散落。
时下,许多人家装修房子,常常出现木地板开裂,或挤压拱起的现象,这就是当初做得太“美满”的缘故。
高明的装修师傅懂得恰到好处地留一道缝隙,给组合材料留下吻合的空间,便可避免出现这样的问题。
其实,生活中我们做人处事,和木匠的工艺一样,也得讲究“留一道缝隙”。
你是如何看待这个问题的?请以“留一道缝隙”为题,联系社会生活实际,写一篇文章。
立意自定,文体自选,不少于800字。
答案
1.语言知识及表达
有个用口袋背着很多东西在路上行走的人,遇着了大雪,不能继续前行。
听说卖酒者是有德行的人,赶紧到他家寄宿。
雪一连下了几天,卖酒者每天叫客人同自己赌博,并把赢来的钱拿来买酒一同吃喝。
客
人大多数时候是赌输了,私下不高兴地说“卖酒者竟不是有德行的人?然而我已经赌输了,还要大吃大喝,花费从我这赢的钱。
”雪停之后,客人兑现了赌博所输的钱准备出发。
卖酒者笑着说:“哪里有主人竟要客人的钱买酒肉的道理?天气非常寒冷,不以博弈为名,客人(您)必然不肯大吃大喝。
”卖酒者把从客人那赢来的钱如数还给了他。
有个方术之士(行占卜的人)谈论五行,判定卖酒者将死。
方术之士判定的死期将到之时,他摆下酒宴,把他购置的田地屋舍的主人一起召来,说:“我以往买你们的田地屋舍,你们心中愿意吗?价格没有吃亏吧?”想要赎回的人按照当初契约的价格,价格不公道的,拿现金追补。
又把向他借贷的人一起召来说:“你们借贷了资金若干,本息若干了。
”如果有人能偿还,不要他们还利息;如果是贫困的人,立即把借据给他们(不要他们偿还了),并且说:“不要让我的子孙为追索借贷让你们受苦了!”到方术之士判定的死期,卖酒者聚集众多亲戚朋友,整治棺材,更换服装等待死亡。
卖酒者的脸色和平时一样明亮,亲戚朋友面面相觑,等到半夜才散去。
他后面的方术之士判定会死的从第八个人算起,都如期死了,而卖酒者又活了七年。
魏先生说:我听说卖酒者喜好赌博,没事就和自己的三个儿子终日赌博,争执起来没有家人之间的礼节。
有人问他,他说:“儿子们好玩耍,不这样他们就会与别人赌博,败坏我的家产了。
”唉,卖酒者不仅是有德行的人,而且是有智慧的人啊!
选自(《魏叔子文集》,有删节)
注:①醵: 凑钱喝酒。
②平事:评议事情。
③子母:利息和本金。
④责券:求取借据。
⑤谈五行:以五行之术测算命运。
7、答案:D(此处“立”应为“立即”的意思。
)
8、答案:D.(解析:A.“为”:疑问句句末,表诘问,前面有疑问代词呼应。
译作“呢”。
B.放在动词前,同动词结合,组成“所”字结构。
“所”字结构是名词性短语,表示“所……的人”、“所……的事物”、“所……的情况”等。
C.“之”:代词,这样。
D.“乃”:副词。
前一个译作“才”,后一个译作“于是”。
)
9、答案:B。
“为甲、乙二人的借货官司所牵连”错了。
应该是有前提“如果被起诉”。
10、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9分)
(1)天寒甚,不名博,客将不肯大饮啖。
(3分)
译文:天冷非常寒冷,不以博弈为名,客人(您)必然不肯大吃大喝。
(2)卖酒者大会戚友,沐棺更衣待死。
(3分)
译文:卖酒者聚集众多亲戚朋友,整治棺材,更换服装等待死亡。
(3)卖酒者匪唯长者,抑亦智士哉!(3分)
译文:卖酒者不仅是有德行的人,而且是有智慧的人啊。
(二)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按要求答题。
(4分)
(1)子谓颜渊曰:“用之则行,舍之则藏①,惟我与尔有是夫!”(《论语·述而》)
(2)孟子曰:“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孟子·公孙衍张仪章》)
注:①藏:退隐。
11、根据以上两段内容,简要谈谈孔孟二人的处世态度。
(4分)
答:。
答案:孔子和孟子都希望通过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来实现自己的理想。
孔子认为,如果自己不被国君任用,就韬光养晦,安贫乐道;而孟子认为,如果自己不得志,就独自践行,守道不屈。
(阐述的时候兼顾了孔孟二人的共同点和不同点,且阐述正确无误,引申拓展合理的,4分。
只谈到两者的共同点如“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或者只谈到两者的不同点,且阐述正确无误,引用拓展合理的,得3分。
)译文:(1)任用我,我就推行自己的主张;不任用我,我就退隐。
只有我和你能够做到这样吧!(2)(如果)能施展自己的抱负,(就)和天下百姓一起实行自己的抱负(和百姓一起走自己理想之路;(如果)不能实现自己的走向,(就)走自己的路。
三、诗歌赏析题
12、
答案:| 12、(1)坼,分裂,引申为划分。
“坼”字,诗人下得有力,仿佛洞庭万顷波涛、千层巨浪,把吴、楚两地的广袤区域冲开、分裂,显示出洞庭湖的磅礴气势。
浮,浮动。
“浮”字,具有十分鲜明的动态感,在诗人的笔下,洞庭几乎包容了整个天地万物,并且主宰着它们的沉浮,日月星辰都随着湖水的波动而漂荡起落,一派雄浑壮阔的图景展现在读者眼前。
(坼:分裂,洞庭湖气势磅礴。
浮:浮动,洞庭湖浩淼无边。
意境雄浑壮阔)
(2)因为作者在岳阳楼上凭栏远眺北方,想到长年不息的战火,想到饱守战乱之苦的百姓,所以才涕泪纵横,难以抑制;表现了作者推己及人、忧国忧民的情怀。
13、阅读下面的唐词,回答问题。
(8分)
参考:(1)作者运用“兼”字,把送客与送春的难舍难分的双重惆怅自然巧妙地糅合在一起(以伤春之情强化了离别之情)(2分);“兼”字,看起来很平白,却很容易引起读者的联想(揣摩、玩味),从而把惜别、惋惜、怅惘之情表现得浓烈而深挚(2分))。
(或:(4分)“乱”字,表明主客都很随意尽兴,知己朋友依依难舍,频频举杯,殷勤相劝(2分);
“乱”字看起来很显露,却很容易引起读者的联想(揣摩、玩味),从而把惜别之情表现得浓烈而深挚(2分))。
(2)(4分)作者在三四句中抒发了一种期盼之情,惜别之时,已约相会之期,足见情真意切(2分);
春天即将逝去,与客人分手在即,作者却又盼望来年“春”“人”俱归(2分);期盼之情中又流露出一种
挽留之情(2分)。
(三点,答对两点即得4分)
四、名句默写
14、
答案:
①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花满襟。
②吞声踯躅不敢言。
③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班④岩扉松径长寂寥/惟有幽人自来去。
⑤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⑥云霞明灭或可睹/势拔五岳掩赤城
⑦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⑧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
五、阅读下文,完成15-18题。
(共20分)
15、参考:①物质文明高度发达和信息爆炸的时代,人们日益膨胀的物质欲望。
②人情的淡薄,良
知的泯灭。
(麻木不仁的冷漠)③人类精神家园的荒芜,人文精神的失落。
(评分标准:3条每条2分,共
6分。
意思对即可。
)
16、参考:作者在文中写现代人对“哀愁”多带有鄙夷之色,将“哀愁”看作是禁锢自己的镣铐急于挣脱
和抛弃。
(2分。
鄙夷I分,当作禁锢急于挣脱1分,意思对即可)
作者认为真正的哀愁是一种悲天悯人的伟大情怀,“没了哀愁”,人们的心,干涩了、萎缩了,因
为盲从而陷入精神的困境,丧失了自我。
(2分)
17、(2分)。
哀愁使俄罗斯人让庸俗的生活呈现出诗意的光泽。
(2分)哀愁使他们的文艺作品博大深幽,洞穿人的心灵世界。
(2分)
18、参考:(提示①结合生活经历或者对现实、历史的感悟,2分。
其中:经历或现实、历史能与所选的句
子相关,1分;做到吻合、精当,1分。
②评价,2分。
有自己的看法,1分;看法深刻,1分;如果仅有
对原句子的理解而没有评价,最多给2分)
【答案示例】作者指出了哀愁情感的培养需要一定的环境。
这环境可以是大自然。
王羲之正是在暮春会稽
的游目骋怀中,感受到“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的哀愁。
苏轼正是在月下赤壁的泛舟中,产生“哀
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的愁绪。
【答案示例】哀愁的生长是需要土壤的。
瞎子阿炳一生坎坷,颠沛流离的生活使他的哀愁生根、发芽、滋长,最终谱出《二泉映月》的凄凉二胡曲。
没有在社会底层的生活经历,或许他就写不出这样凄苦的旋律。
作者这句话是正确的。
六、作文(60分)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