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内科学笔记总结培训资料
中医内科学笔记
中医内科学笔记中医内科学,是中医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研究内部器官的疾病发生、发展、转归及其防治,包括中医基础理论、诊断、治疗、预防等多个方面。
下面是中医内科学的一些笔记。
基础理论中医内科学主要依据中医的体质论、病因病机学说、脏腑经络理论和辨证论治原则,解释疾病的起因和病理机制,并对治疗进行指导。
1. 体质论中医内科学认为,人的体质与内脏器官密切相关,因此体质对疾病的发生、发展及其防治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体质分类有多种,如平和型、气虚型、阳虚型、阴虚型、湿热型、痰湿型、血瘀型、气滞型等。
2. 病因病机学说中医内科学关注疾病的起因和病理机制,主要包括寒热湿燥、六淫(风、寒、暑、湿、燥、火)、七情(喜、怒、忧、思、悲、恐、惊)等外因和情志不畅、饮食失调、劳倦过度、房劳过频等内因。
这些因素与内脏器官的关系密切,因而是疾病发生、发展、转归的根源所在。
3. 脏腑经络理论中医内科学强调脏腑经络的重要性,认为人体内脏器官与经络密切相关,通过八经、十二经、十五经等经络与外界环境相互联系。
脏腑经络理论反映了中医内科学的组织学、生理学、病理学等基本概念。
4. 辨证论治辨证论治是中医内科学的核心之一。
辨证论治是根据所掌握的中医理论和临床经验,来推断疾病的病因病机和病情,进而确定治疗方案和方法。
在具体治疗时,中医内科医生始终坚守辨证论治的原则,以针对性地应用各种治疗方法,从而取得较好的疗效。
诊断中医内科学的诊断主要包括望闻问切四种方法。
具体来说,包括:1. 望:通过观察患者的面色、精神、体形、舌质、舌苔、脉象等诊断疾病的本质。
2. 闻:通过观察患者的发音、咳嗽、呼吸等来判断病程、病情和病因。
如气息粗重、鼻声粗哑等可见肺气虚,咳嗽声重、痰声低沉等可见痰湿阻肺,喘息声高、呼吸急促等可见肺热阻肺等。
3. 问:通过与患者交流,了解其病情、生活习惯、家族史、饮食状况等,进而了解病因病机,有助于确定治疗方案。
4. 切:通过望闻问的基础上,对患者的脉象进行检查,判断病情和病因。
中医内科学笔记
第一章肺系疾病第一节感冒一、定义:由于感受风邪或时行病毒而导致的常见外感疾病。
临床以鼻塞、流涕、喷嚏、咳嗽、头痛、恶寒、发热、全身不适、脉浮为特征。
二、源流:1、《内经》提出病因和主证。
2、《伤寒论》认识到风寒感冒有轻重之别。
3、《诸病源候论》倡导时行致病。
4、《仁斋直指方》首提感冒一名。
5、《丹溪心法》认为病位在肺,提出治疗大法。
6、《类证治裁》提出时行感冒之名。
7、从温病学说兴起之后,把风热感冒纳入温病的卫分证,创立了银翘散、桑菊饮等著名方剂。
三、病因病机:(一)发病学特点:卫外功能减弱,外邪乘袭致病。
(二)病理关键:邪袭肺卫,以卫表失和为主。
(三)病理性质有寒热两类:(四)预后良好,少有传变。
四、辨证论治:(一)、辨证要点:辨寒热虚实、辨不同兼夹、辨虚实(二)、治疗原则:解表达邪(三)、分型论治:1、风寒束表证:荆防达表汤或荆防败毒散加减2、风热犯表证:银翘散或葱豉桔梗汤加减3、暑湿伤表证:新加香薷饮加减4、气虚感冒:参苏饮5、阴虚感冒:加减葳蕤汤五、感冒与温病早期的鉴别诊断、普通感冒与时行感冒的鉴别诊断六、预防及预后第二节咳嗽一、定义:定义:由于外感(六淫外邪侵袭肺系)、内伤(脏腑功能失调伤及于肺)各种因素导致肺失宣降肺气上逆,出现以咳嗽咯痰为主要表现时,谓之咳嗽病。
二、源流:1、《内经》论述咳嗽的病因病理。
2、《景岳全书》明确分为外感内伤两类。
提出了治外感咳嗽宜辛温发散为主,治内伤咳嗽甘平养阴为宜的著名观点。
3、《医学正传》强调调畅气机。
4、《医门法律》论述燥的病机和治法,提出温润、凉润两大方法。
5、《医宗必读》谈治疗咳嗽的动静原则。
6、《临证指南医案》进一步谈外感咳嗽和内伤咳嗽的治疗。
7、解放以后:三、病因病机:1、病位主要在肺,与肝脾肾有关。
2、病理特点是邪干于肺,肺失宣肃,肺气上逆。
3、病理演变:外感咳嗽的四条演变、内伤咳嗽的四条演变四、辨证论治:(一)、辨证要点:辨外感内伤(二)、治疗原则:外感咳嗽:祛邪利肺;内伤咳嗽:调理脏腑、祛邪止咳(三)、分型论治:(1)外感咳嗽1、风寒袭肺证:三拗汤合止嗽散2、风热犯肺证:桑菊饮3、风燥伤肺证:桑杏汤;凉燥用杏苏散(2)内伤咳嗽1、痰湿蕴肺证:二陈平胃散合三子养亲汤;平稳后可用六君子汤2、痰热郁肺证:清金化痰汤3、肝火犯肺证:加减泻白散合黛蛤散4、肺阴亏耗证:沙参麦冬汤五、风寒感冒与风寒咳嗽的鉴别、风热感冒与风热咳嗽的鉴别六、感冒与咳嗽的疾病转化、外感内伤咳嗽的转化第三节哮证一、定义:哮病是一种发作性的痰鸣气喘疾患,其特征是发时喉中哮鸣有声,呼吸急促困难,缓解后一如常人,重证反复发作者在缓解期亦常有气短。
(完整word版)中医内科学学习笔记
中医内科学笔录中医内科学证型表解一、感冒 - 解表达邪证型治法代表方药1.风寒证辛温解表,宣肺散寒葱豉汤或荆防败毒散2.风热证辛凉解表,清肺透邪银翘散3.暑湿证清暑祛湿解表新加香薷饮4.气虚感冒益气解表参苏饮5.阴虚感冒滋阴解表加减葳蕤汤二、咳嗽 - 宣肺散邪证型治法代表方药1.风寒袭肺疏风散寒、宣肺止咳三拗汤合止咳散2.风热犯肺疏风清热、宣肺化痰桑菊饮3.风燥伤肺疏风清肺、润肺止咳桑杏汤4.痰湿蕴肺健脾燥湿、化痰止咳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5.痰热郁肺清热化痰,肃肺止咳清金化痰汤6.怒火犯肺清肺平肝、顺气降火黄芩泻白散合黛蛤散7.肺阴亏耗养阴清热、润肺止咳沙参麦冬汤三、哮病 - 发时治标,平常治本证型治法代表方药1 寒哮温肺散寒、化痰平喘射干麻黄汤1.发生期 2 热哮清热宣肺、化痰定喘定喘汤3)浊哮化浊除痰、降气平喘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4)风哮疏风宣肺、化痰平喘华盖散1)肺虚证补肺固卫玉屏风散2.缓解期2)脾虚证健脾化痰六君子汤3)肾虚证补肾摄钠金匮肾气丸、七味都气丸四、喘证 - 实喘治在肺,祛邪利气,虚喘治在肺肾,以肾为主,培补摄纳证型治法代表方药1)风寒袭肺宣肺散寒麻黄汤2)表寒里热宣肺泄热麻杏石甘汤1.实喘3)痰热郁肺清泄痰热桑白皮汤4)痰浊阻肺化痰降气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5)肝气乘肺开郁降气平喘五磨饮子6)水凌心肺温阳利水,泻壅平喘真武汤合葶苈大枣泻肺汤2.虚喘1)肺虚补肺益气养阴生脉散合补肺汤2)肾虚补肾纳气肾阳虚金匮肾气丸、参蛤散3.喘脱扶阳固脱 ,镇摄肾气参附汤加紫石英 ,灵磁石 ,沉香 ,蛤蚧五、肺痈 - 清热解毒,化瘀排脓证型治法代表方药1. 早期清肺解表银翘散1中医内科学笔录2.成痈期清肺化瘀消痈千金苇茎汤合如金解毒散3.溃脓期解毒排脓加味桔梗汤4.恢复期养阴补肺沙参清肺汤、桔梗杏仁煎六、肺痨 - 补虚培元,治痨杀虫证型治法代表方药1)肺阴损失滋阴润肺 ,清热杀虫月华丸2)阴虚火旺补益肝肾,滋阴降火,百合固金丸合秦艽鳖甲散3)气阴耗伤养阴润肺,益气养阴保真汤4)阴阳两虚滋阴补阳补天大造丸七、肺胀 - 有重视地采用扶正与祛邪的不一样治则证型治法代表方药1)外寒里饮温肺散寒,涤痰降逆小青龙汤2)痰浊阻肺化痰降逆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3)痰热郁肺清肺化痰,降逆平喘越婢加半夏汤4)痰蒙神窍涤痰、开窍、熄风涤痰汤5)肺肾气虚补肺纳肾、降气平喘平喘固本汤、补肺汤6)阳虚水泛温肾健脾、化饮利水真武汤合五苓散八、痰饮 - 温阳化饮证型治法代表方药1)饮停于胃和中蠲饮小半夏加茯苓汤1.痰饮2)饮邪化热清热逐饮甘遂半夏汤3)饮留于肠攻逐水饮已椒苈黄丸1)邪停胸肺和解少阳,宣利枢机柴枳半夏汤2.悬饮2)饮停胸胁攻逐水饮十枣汤控涎丹3)气滞络痹理气和络香附旋覆花汤4)阴虚内热滋阴清热泻白散、沙参麦气汤3.支饮温肺化饮小青龙汤4.溢饮小青龙汤解表化饮九、心悸证型治法代表方药1)心虚胆寒镇惊定志、养心安神安神定志丸加琥珀磁石朱砂2) 心脾两虚补血养心,益气安神归脾汤3)肝肾阴亏滋补肝肾,养心安神一向煎合酸枣仁汤加山萸肉4)心阳不振温补心阳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5)水气凌心振奋心阳,化气利水苓桂术甘汤6)血瘀气滞活血化瘀、理气通络桃仁红花煎7)痰浊阻滞理气化痰,宁心安神导痰汤8)邪毒犯心清热解毒,益气养阴银翘散或生脉散2中医内科学笔录十、心疼 - 祛邪治标,扶正固本“补,通”证型治法代表方药1) 心血瘀阻活血化瘀,通脉止痛血府逐瘀汤2) 痰浊内阻通阳泄浊,豁痰开结瓜蒌薤白半夏汤3) 阴寒呆滞辛温通阳,开痹散寒瓜蒌薤白白酒汤加枳实、桂枝、附子、丹参、檀香4)气阴两虚益气养阴,活血通络生脉散和人参养营汤5) 心肾阴虚滋阴益肾,养心安神左归饮6)心肾阳虚益气壮阳,温络止痛参附汤和右归饮十一、不寐 - 补虚泻实,调整阴阳证型治法代表方药1)心脾两虚补养心脾、以生气血归脾汤2)阴虚火旺滋阴降火、养心安神黄莲阿胶汤、朱砂安神丸3)心胆气虚益气镇惊、安神定志安神定志丸4)痰热内扰化痰清热、和中安神温胆汤5)肝郁化火疏肝泻热、佐以安神龙胆泻肝汤十二、汗证 - 虚者补之,脱者固之,实者泄之,热者清之,寒者热之证型治法代表方药1)营卫不睦调解营卫桂枝汤自汗2)肺气虚衰益气固表玉屏风散3)心肾亏虚益气温阳保元汤或芪附汤4)热郁于内清泄里热竹叶石膏汤盗汗1)心血不足补血养心归脾汤3)阴虚火旺滋阴降火当归六黄汤脱汗益气回阳固脱参附汤加味黄汗清热利湿茵陈五苓散十三、血症证型治法代表方药1)热邪犯肺清肺泄热,凉血止血桑菊饮鼻衄2)怒火上炎清肝泻火,凉血止血栀子清肝汤3)胃热炽盛清胃泻火,凉血止血玉女煎4)气血亏虚益气摄血归脾汤齿衄1)胃火内炽清胃泻火,凉血止血加味清胃散2)阴虚火旺滋阴降火,凉血止血知柏地黄丸合茜根散1.咳血1)燥热犯肺清热润肺、宁络止血桑杏汤2)怒火犯肺清肝泻肺、凉血止血黛蛤散合泻白散3)阴虚肺热滋阴润肺、降火止血百合固金丸2.吐血1)胃中积热清胃泻火、化瘀止血泻心汤合十灰散2)怒火犯胃清肝泻火、凉血止血龙胆泻肝汤3)气虚血溢益气摄血归脾汤3.便血1)肠道湿热清热利湿,凉血止血地榆散2)脾胃虚寒温阳健脾,养血止血黄土汤3中医内科学笔录3.尿血1)下焦热盛清热泻火、凉血止血小蓟饮子2)阴虚火旺滋阴降火,凉血止血知柏地黄丸3)脾不统血补脾益气生血归脾汤4)肾气不固补益肾气,固摄止血非常山药丸4.紫癜1)热盛迫血清热解毒,凉血止血清营汤2)阴虚火旺滋阴降火,宁络止血茜根散3)气不摄血补脾益气摄血归脾汤十四、痴呆证型治法代表方药1)髓海不足补肾益髓,填精养神七福饮2)气血亏虚益气养血,安神宁志归脾汤3)痰浊蒙窍健脾化浊,豁痰开窍洗心汤4)瘀血内阻活血化瘀,通络开窍通窍活血汤5)心怒火旺清热泻火,安神定志黄连解毒汤十五、厥证证型治法代表方药1.气厥1)实证顺气开郁五磨饮子2)虚证补气回阳四味回阳饮2.血厥1)实证活血顺气通瘀煎2)虚证补养气血独参汤,继用人参养营汤3)痰厥行气豁痰导痰汤4)食厥消食和中盐汤探吐,神术散合保和丸5)暑厥开窍醒神,清暑益气牛黄清心丸,紫雪丹,继用白虎加人参汤,清暑益气汤十六、痫病证型治法代表方药1.阳痫急以开窍醒神,黄连解毒汤合定痫丸发生期继以泄热涤痰熄风2.阴痫温阳除痫,顺气定痫五生饮合二陈汤1. 脾虚痰盛健脾化痰六君子汤休止期2.怒火痰热清肝泻火,化痰宁心龙胆泻肝汤合涤痰汤3. 肝肾阴虚滋润肝肾大补元煎十七、癫狂(略)十八、胃痛证型治法代表方药1) 胃气壅滞理气和胃止痛香苏散2)肝胃气滞疏肝理气、和胃止痛柴胡疏肝散3)胃中蕴热清胃泻热、和中断痛泻心汤合金铃子散4)肝胃蕴热清肝泻热、和胃止痛化肝煎5)瘀血阻滞理气活血、化瘀止痛发笑散合丹参饮6)胃阴不足益胃生津止痛益胃汤合芍药甘草汤4中医内科学笔录7)脾胃虚寒温中健脾、十九、痞满 - 苦辛开降,理气消痞证型治法1)邪热内陷泻热消痞,和胃开结2)饮食积滞消食导滞,行气除痞3)痰湿内阻除湿化痰,理气宽中4)肝郁气滞疏肝解郁,理气消痞5)脾胃衰弱补气健脾,升清降浊二十、呕吐证型治法实证1)外邪犯胃疏邪解表、芬芳化浊2)饮食阻滞消食化滞、和胃降逆3)痰饮内阻温化痰饮、和胃降逆4)肝气犯胃疏肝和胃、降逆止呕虚证5)脾胃虚寒温中健脾、和胃降逆6)胃阴不足滋润胃阴,降逆止呕二十一、呃逆证型治法1)胃中严寒温中散寒、降逆止呕2 )胃火上逆清热和胃、降逆止呕3)气滞痰阻顺气降逆4)脾胃阳虚温补脾胃、和中降逆5)胃阴不足益气养阴、和胃止呃二十二、噎嗝证型治法1)痰气交阻开郁、化痰、润燥2)津亏热结滋润津液、泻热散结3)瘀血内阻破结行瘀、滋阴养血4)气虚阳微温补脾肾,益气回阳二十三、腹痛证型治法1)寒邪内阻温里散寒、理气止痛2)湿热壅滞通腑泄热3)中虚脏寒温中补虚、缓急止痛4)气滞血瘀疏肝理气、活血化瘀二十四、泄泻证型治法黄芪建中汤代表方药大黄黄连泻心汤加味保和丸平胃散和二陈汤四逆散合越鞠丸补中益气汤代表方药藿香正气散保和丸小半夏汤合苓桂术甘汤半夏厚朴汤合左金丸理中丸麦门冬汤代表方药丁香散竹叶石膏汤旋复代赭石汤理中汤加丁香,白豆蔻益胃汤代表方药启膈散五汁安中饮通幽汤补气运脾汤,右归丸代表方药良附丸合正气天香散大承气汤小建中汤柴胡疏肝散、少腹逐瘀汤代表方药5中医内科学笔录1)寒湿泄泻芬芳化湿,疏表散寒藿香正气散2)湿热泄泻清热利湿葛根黄芩黄连汤3)暑湿泄泻清暑化湿黄连香薷饮4)食滞胃肠消食导滞保和丸5)肝气乘脾抑肝扶脾痛泻要方6)脾胃衰弱健脾益胃参苓白术散7)肾阳虚衰温肾健脾、固涩止泻四神丸二十五、痢疾- 初痢宜通,久痢宜涩,赤重者用血药,白重者重用气药。
中医内科学笔记总结
注:本文根据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中医内科学)、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三五规划本科教材(中医内科学)及本人课堂笔记综合整理而成,有助于中医执业(助理)医师、中医类研究生考试等多门学科复习使用。
中医内科第一章感冒1、风寒束表证:辛温解表。
荆防达表汤或荆防败毒散。
2、风热犯表证:辛凉解表。
银翘散或葱豉桔梗汤。
3、暑湿伤表证:清暑祛湿解表。
新加香薷饮或鸡鸣散、藿香正气散。
4、气虚感冒:益气解表。
参苏饮。
若表虚自汗,易受风邪者,玉屏风散。
5、阴虚感冒:滋阴解表。
加减葳蕤汤。
第二章咳嗽一、外感1、风寒袭肺证:疏风散寒,宣肺止咳。
三拗汤合止嗽散。
其中三拗汤疏风润肺为主,止嗽散用于咳嗽迁延不愈或愈而复发。
2、风热犯肺证:疏风清热,宣肺止咳。
桑菊饮3、风燥伤肺证:疏风清肺,润燥止咳。
桑杏汤。
凉燥证,无汗,杏苏散。
二、内伤咳嗽1、痰湿蕴肺证:健脾燥湿,化痰止咳。
二陈平胃散合三子养亲汤。
症状平稳可服六君子丸以资调理。
2、痰热郁肺证:清热化痰肃肺。
清热化痰汤。
3、肝火犯肺证:清肺平肝,顺气降火。
加减泻白散合黛蛤散。
4、肺阴亏耗证:滋阴润肺,止咳化痰。
沙参麦冬汤。
第三章哮病一、发作期1、寒哮证:温肺散寒,化痰平喘。
射干麻黄汤。
若表寒里饮,寒象较甚,小青龙汤。
若病久,阴盛阳虚,发作频繁,苏子降气汤。
2、热哮证:清热宣肺,化痰定喘。
定喘汤或越婢加半夏汤。
若久病热盛伤阴,虚中夹实,可用麦门冬汤;若痰气壅实,寒热不显著,可用三子养亲汤。
3、寒包热哮证:解表散寒,清化痰热。
小青龙加石膏汤或厚朴麻黄汤。
4、风痰哮证:祛风涤痰,降气平喘。
三子养亲汤。
5、虚哮证:补肺纳肾,降气化痰。
平喘固本汤。
6、喘脱危证:补肺纳肾,扶正固脱。
回阳救急汤合生脉饮。
前者长于回阳救逆,后者益气养阴。
二、缓解期1、肺脾气虚证:健脾益气,补土生金。
六君子汤。
2、肺肾两虚证:补肺益肾。
生脉地黄汤合金水六君煎。
前者益气养阴,适用于肺肾气阴两伤,后者补肾化痰,适用于肾虚阴伤痰多。
中医内科学笔记总结
肺系病证1感冒1风寒证:荆防达表汤荆防达表苏芷苓,姜葱橘杏仁,辛温疏表卫,服康宁。
或荆防败毒散荆防败毒羌独活,更用荆防能解表。
柴前苓芎桔梗壳,痢疾疟疾兼能疗。
2风热证:银翘散银翘散主风热疴,竹叶荆牛豉薄荷,甘桔芦根凉解法,辛凉平剂效果好。
或葱豉桔梗汤葱豉桔梗薄荷翘,山栀竹叶加甘草,热邪束肺嗽咽痛,风温初起此方疗。
3暑湿伤表证:新加香薷饮三物香薷扁豆朴,辛温解表散寒湿,无汗表实腹痛泻,头重身痛皆能治,若加银花与连翘,更名新加香薷饮。
4气虚感冒:参苏饮参苏饮内用陈皮,枳壳前胡半夏齐,姜葛枣香甘桔茯,气虚外感此方宜。
5.阴虚感冒:加减葳蕤汤加减葳蕤豉葱白,桔薇薄荷甘红枣,阴虚感冒多无汗,滋阴解表功效好。
2咳嗽1风寒袭肺证:三拗汤麻黄汤中用桂枝,杏仁甘草四般施,发热恶寒头项痛,喘而无汗服之宜。
三拗汤中少桂枝,麻黄加术治湿痹。
止咳散止嗽散中枯甘前,荆陈紫苑百部研,风寒犯肺咽痒咳,疏风散寒利肺气。
2风热犯肺证:桑菊饮桑菊饮中桔甘翘,芦根杏仁薄荷饶,清宣肺卫风热证,肺热咳嗽服之消。
3风燥伤肺证:桑杏汤桑杏汤中沙参贝,栀皮梨皮共香豉,干咳无痰或少痰,轻宣温燥此方宜。
4痰湿蕴肺证:二陈汤二陈橘半茯苓草,生姜乌梅不可少,治心治肺又治胃,随证加减记心牢。
风加南星白附子,热加芩连寒桂姜,气和四七郁香附,重视变化效最好。
三子养亲汤三子养亲祛痰方,芥苏莱菔共煎汤;大便实硬加熟蜜,冬寒更可加生姜。
5痰热郁肺证:清金化痰汤清金化痰用芩栀,桑皮二母麦冬施,蒌桔陈苓甘草入,肺热痰稠可服之。
6肝火犯肺证:黛蛤散合加减泻白散泻白桑皮地骨皮,甘草粳米四般齐,肺热阴虚咳喘证,清肺养肺喘咳宜。
7肺阴亏耗证:沙参麦冬汤沙参麦冬扁豆桑,玉竹花粉甘草襄;秋燥耗津伤肺胃,咽涸干咳最堪尝。
3哮病发作期:1冷哮证:射干麻黄汤射干麻黄治寒饮,咽喉不利在宜肺,细辛紫菀款冬花,姜枣半夏与五味。
小青龙汤小青龙汤治寒饮,风寒咳嗽皆可医,桂姜麻黄芍药甘,细辛半夏五味子。
中医内科跟师笔记内容
中医内科跟师笔记内容
中医内科跟师笔记内容应由本人根据自身实际情况书写,以下仅供参考,请您根据自身实际情况撰写。
作为一名中医内科的跟师学生,我深感自己需要学习的知识非常多。
在跟师学习的过程中,我主要记录了以下几点内容:
1. 疾病诊断:在跟师学习的过程中,我学习到了如何通过望、闻、问、切四诊合参的方法,对患者的病情进行诊断。
同时,我也了解到了如何根据患者的症状、体征、舌象、脉象等信息,进行综合分析,得出正确的诊断结论。
2. 治疗方法:在跟师学习的过程中,我学习到了如何根据患者的病情,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
中医内科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中药治疗、针灸治疗、推拿治疗等。
对于不同的疾病,需要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
例如,对于感冒,可以采用发汗解表的方法进行治疗;对于咳嗽,可以采用宣肺止咳的方法进行治疗。
3. 药物配伍:在跟师学习的过程中,我学习到了如何根据患者的病情和体质状况,进行药物的合理配伍。
不同的药物之间存在着相须、相使、相恶、相杀等关系,因此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药物的配伍。
例如,对于风寒感冒,可以采用荆芥、防风、生姜等药物进行配伍;对于风热感冒,可以采用金银花、连翘等药物进行配伍。
4. 注意事项:在跟师学习的过程中,我也了解到了许多注意事项。
例如,在治疗过程中需要注意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同时也要注意药物的副作用和毒性反应等。
总之,中医内科的跟师学习是一个不断积累和实践的过程。
通过跟师学习,我不仅学习到了许多中医内科的知识和技能,也深刻体会到了中医内科的魅力和价值所在。
中医内科学知识点笔记(全)
鹿角胶,紫河车,当归,酸枣仁,远志)
七·肺痿 肺痿是指肺叶痿弱不用,临床以咳吐浊唾涎沫,常伴有气短气促为主症的肺脏慢性虚损性疾病。 病位:肺,与脾胃,心,肾关系密切。 病机: 病机关键:肺叶痿弱不用。 1.久病损肾 2.误治伤津 3.粉尘伤肺 治疗原则:补肺生津。 分证论治: 1.虚热-滋阴清热,润肺生津-麦门冬汤合清燥救肺汤(麦门冬,人参,甘草,大枣,粳米,桑叶,石膏,阿胶,
橘红)
6.肝火犯肺-清肺泻肝,化痰止咳-黄芩泻白散合黛蛤散(黄芩,桑白皮,地骨皮,甘草,粳米,青黛,蛤壳) 7.肺阴亏耗-养阴清热,润肺止咳-沙参麦冬汤(沙参,麦冬,天花粉,玉竹,桑叶,扁豆,甘草) 三·哮病 哮病是由于宿痰伏肺,遇诱因引触,导致痰阻气道,气道挛急,肺失肃降,肺气上逆所致的发作性痰鸣气 喘疾患。 病位:肺脾肾。 病机: 病机关键:痰阻气道,气道挛急。 1.外邪侵袭 2.饮食不当 3.情志失调 4.体虚病后 治疗原则:发时治标,平时治本。
白芍,远志,五味子)
5.心肾阴虚-滋阴益肾,养心安神-六味地黄丸加减(山茱萸,山药,甘草,茯苓,熟地,枸杞子) 6.心肾阳虚-益气温阳,通络止痛-参附汤合金匮肾气丸加减(桂枝,附子,人参,熟地,山药,山茱萸,牡丹皮,
茯苓,泽泻,附子,肉桂)
小天才·著
4
中医内科
三·心衰 心衰是以心悸、气喘、肢体水肿为主症的一种疾病,多继发于胸痹心痛,心悸等疾病,是各种心脏疾病的 最终转归。 病位:心,与肺脾肾肝关系密切。 病机: 病机关键:心失所养,心血不运,血脉痹阻。 1.外邪侵袭 2.饮食不节 3.情志失调 4.劳逸失度 5.年老久病 6.禀赋异常 治疗原则:活血化瘀,补益心气。 分证论治: 1.气虚血瘀-益气活血化瘀-保元汤合桃红饮(桃仁,红花,川芎,当归尾,威灵仙,黄芪,党参,麦门冬,丹参, 檀香,砂仁,酸枣仁,葛根,桂枝,甘草) 2.气阴两虚-益气养阴活血-生脉散或当归补血汤(麦冬,五味子,人参,当归,黄芪) 3.阳虚水泛-温阳活血利水-真武汤(茯苓,白术,芍药,附子,生姜) 4.痰饮阻肺-化痰逐饮活血-苓桂术甘汤合葶苈大枣泻肺汤(茯苓,桂枝,白术,甘草,葶苈子,大枣) 5.阴竭阳脱-益气回阳固脱-参附注射液 四·不寐 不寐是因为阳不入阴所引起的,以经常不易入寐为特征的一种病证。 病位:心,与肝脾肾胃胆关系密切。 病机: 病机关键:阳不入阴。 1.化源不足,心神失养 2.阴虚火旺,阴不敛阳 3.心虚胆怯,心神不宁 4.痰热实火,扰动心神 治疗原则:补虚泻实,调整阴阳。 分证论治: 1.实证 1)肝郁化火-清肝泻火,佐以安神-龙胆泻肝汤加减(龙胆草,栀子,黄芩,柴胡,生地,车前草,泽泻,木通,
中医内科核心笔记总结
中医内科核心笔记总结一、感冒1.风寒证:辛温解表荆防败毒散2.风热证:辛凉解表银翘散、葱豉桔梗汤3.暑湿证:清暑祛湿解表新加香薷饮小便短赤加六一散、赤苓4.气虚感冒:益气解表参苏饮若平素表虚自汗,易受风邪者--玉屏风散5.阴虚感冒:滋阴解表加减葳蕤汤二、咳嗽A外感1.风寒袭肺:疏风散寒、宣肺止咳三拗汤、止咳散2.风热犯肺:疏风清热、宣肺化痰桑菊饮夏令夹暑+六一散、鲜荷叶3.风燥伤肺:疏风清肺、润肺止咳桑杏汤若凉燥证(燥证+风寒)--杏苏散B内伤1.痰湿蕴肺:健脾燥湿、化痰止咳二陈汤、三子养亲汤症情平稳后六君子丸2.痰热郁肺:清热化痰肃肺清金化痰汤3.肝火犯肺:清肺平肝、顺气降火泻白散合黛蛤散4.肺阴亏耗:滋阴润肺、止咳化痰沙参麦冬汤三、肺痿1.虚热:滋阴清热,清肺生津麦门冬汤、清燥救肺汤2.虚寒:温肺益气甘草干姜汤/生姜甘草汤四、肺痈1.初期:清肺解表银翘散2.成痈期:清肺化瘀消痈千金苇茎汤、如金解毒散热毒瘀结,咯脓浊痰,腥臭味严重+犀黄丸3.溃脓期:解毒排脓加味桔梗汤胸部满胀,喘不得卧,大便秘结,脉有力--桔梗白散4.恢复期:养阴补肺沙参清肺汤、桔梗杏仁煎五、哮证A.发作期1.寒哮:温肺散寒、化痰平喘射干麻黄汤若表寒里饮,寒象较甚者--小青龙汤哮证剧甚者,可考虑在密切观察下服用紫金丹以劫痰定喘若病久,阴盛阳虚,当标本同治--苏子降气汤2热哮:清热宣肺、化痰定喘定喘汤若病久热盛伤阴,虚中夹实--麦门冬汤+沙参、冬虫夏草、五味子、川贝等若发作时以痰气壅实为主,寒与热俱不显著--三子养新汤,另吞皂荚丸必要时可予控涎丹。
B.缓解期1肺虚证:补肺固卫玉屏风散若气阴两虚,可用生脉散2睥虚证:健脾化痰六君子汤3肾虚证:补肾摄钠金匮肾气丸、七味都气丸肾虚不纳气者+参蛤散六、喘证A.实喘1风寒袭肺:宣肺散寒麻黄汤若得汗而喘不平--桂枝加厚朴杏子汤;若属支饮复外寒而喘咳,痰液清稀多泡沫--小青龙汤2表寒里热:宣肺泄热麻杏石甘汤3痰热郁肺:清泄痰热桑白皮汤4痰浊阻肺:化痰降气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5肺气郁痹:开郁降气平喘五磨饮子B.虚喘1肺虚:补肺益气养阴生脉散合补肺汤中气虚弱,脾肺同病(食少便溏腹中气坠)补中益气汤2肾虚:补肾纳气--金匮肾气丸、参蛤散肾阴虚--七味都气丸+生脉散如兼标实,痰浊壅肺,喘咳痰多,气急,胸闷,苔腻--用苏气降气汤如阳虚饮停,上凌心肺,而喘咳心悸或水邪泛滥而肢体浮肿、尿少,舌质淡胖,脉沉细者--真武汤若出现喘脱危象(喘逆剧甚,张口肩,鼻煽气促,端坐不能平卧等)--参附汤送服黑锡丹、蛤蚧粉七、肺胀1痰浊壅肺:化痰降气,健脾益肺苏子降气汤、三子养新汤、六君子汤痰从寒化为饮,外感风寒诱发,喘咳痰多粘白泡沫,见表寒里饮证者--小青龙汤加减饮郁化热,烦躁而喘,脉浮--小青龙加石膏汤。
中医内科学复习资料(概念,病因病机,结语部分)
中医内科学复习资料(概念,病因病机,结语部分)第一章外感病证(病机:外邪侵表,正邪相争,脏腑功能失常)感冒概念:由于感受风邪或时行疫毒,引起肺卫功能失调,以鼻塞、流涕、喷嚏、头痛,恶寒,发热,全身不适等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外感病证。
病因病机:感冒的主要病因为六淫之邪、时行病毒和正气亏虚,随季节不同,风邪常兼挟风寒、风热、暑湿而致病,病位在肺卫,病机为邪从皮毛、口鼻而入,犯及肺卫,卫表不和,肺失宣肃,属表实之证。
临床表现:常呈多样化,卫表不和可见恶寒、发热、头痛、全身不适,肺失宣肃可见鼻塞、流涕、喷嚏、咳嗽等。
在辨证时,有风寒、风热、暑湿之区别;有普通感冒、时行感冒之不同。
治疗原则是解表发汗,疏风宣肺,时行感冒则多偏重于清热解毒。
外感发热概念:是指已患有某种或多种内科疾病,又感受六淫之邪或温热疫毒之气,导致体温升高,并持续不降,伴有恶寒、面赤、烦渴、脉数等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病证。
病机:正邪相争,阳胜则热主要治法:清热解毒、通腑泄气,养阴益气。
湿阻多发于夏令梅雨季节。
本病湿邪为患,病位于脾胃,病机是湿邪阻滞中焦,升降受阻,运化不利。
湿阻的治疗原则是祛湿健脾。
化湿、燥湿、利湿为重要治疗方法。
痢疾概念:因外感时邪疫毒,内伤饮食而致邪蕴肠腑,气血壅滞,传导失司,以腹痛腹泻,里急后重,排赤白脓血便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病证。
病位病机:痢疾病位在肠腑,与脾胃有密切的关系。
痢疾的病机主要是邪滞于肠,气血壅滞,肠道传化失司,脂膜血络受伤,腐败化为脓血而成痢。
治疗:热痢清之,寒痢温之,初痢实则通之,久痢虚则补之,寒热交错者清温并用,虚实夹杂者通涩兼施。
疟疾概念:由于疟邪侵袭人体,以寒战、壮热、头痛、汗出、休作有时为临床特征的一种传染性疾病。
病因病机治疗:感受疟邪为病因,疟邪侵入人体,伏于半表半里,与营卫相搏则作,与营卫相离则止,再次与营卫相搏则引起再一次发作。
祛邪截疟为治疗原则。
第二章肺病证(肺气亏虚、阴津亏耗、寒邪犯肺、邪热乘肺、痰浊阻肺)咳嗽肺气不清,失于肃降,发为咳嗽。
中医内科学重点知识笔记
By Givon文文根据前人总结整理中内重点复习资料一、中医内科笔记1、感冒:寒荆热银暑新加,阴葳气参寒热解1)风寒束表证:辛温解表——荆防败毒散或荆防达表汤2)风热犯表证:辛凉解表——银翘散或葱豉桔梗汤3)暑湿伤表证:清暑祛湿解表——新加香薷饮4)气虚感冒:益气解表——参苏饮5)阴虚感冒:滋阴解表——加减葳蕤汤2、咳嗽:寒三热菊燥桑杏,湿陈热清肝火泻,肺阴沙参咳嗽平1)风寒袭肺证:疏风散寒,宣肺止咳——三拗汤合止咳散2)风热犯肺证:疏风清热,宣肺化痰——桑菊饮3)风燥伤肺证:疏风清肺,润燥止咳——桑杏汤4)痰湿蕴肺证:燥湿化痰,理气止咳——二陈平胃散合三子养亲汤5)痰热郁肺证:清热肃肺,豁痰止咳——清金化痰汤6)肝火犯肺证:清肺泻肝,顺气降火——加减泻白散合黛蛤散7)肺阴亏耗证:滋阴润肺,化痰止咳——沙参麦冬汤3、哮病:哮冷射干热定喘,寒包青石风痰亲,虚哮固本喘脱回,肺脾六君肾生金。
1.发作期1)冷哮证:宣肺散寒,化痰平喘——射干麻黄汤或小青龙汤2)热哮证:清热宣肺,化痰定喘——定喘汤或越婢加半夏汤3)寒包热哮证:解表散寒,清化痰热——小青龙加石膏汤或厚朴麻黄汤4)风痰哮证:祛风涤痰,降气平喘——三子养亲汤5)虚哮证:补肺纳肾,扶正固脱——回阳急救汤合生脉饮2.缓解期1)肺脾气虚证:益气健脾,补土生金——六君子汤2)肺肾两虚证:补肺益肾——生脉地黄汤合金水六君煎4、喘证:喘寒麻盖表麻石,热桑浊陈气闭五,肺气虚耗生脉补,肾虚不纳肾气蛤,正虚喘脱参黑蛤。
1.实喘1)风寒壅肺证:宣肺散寒——麻黄汤合华盖散2)表寒肺热证:解表清里,化痰平喘——麻杏石甘汤3)痰热郁肺证:清热化痰,宣肺平喘——桑白皮汤4)痰浊阻肺证:祛痰降逆,宣肺平喘——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5)肺气郁痹证:开郁降气平喘-五磨饮子2.虚喘1)肺气亏耗证:补肺益气养阴——生脉散合补肺汤2)肾虚不纳证:补肾纳气——金匮肾气丸合参蛤散3)正虚喘脱证:扶阳固脱,镇摄肾气——参附汤送服黑锡丹,配合蛤蚧粉5、肺痨:痨肺阴月虚火合,气阴保真阴阳造1)肺阴亏损证:滋阴润肺——月华丸2)虚火灼肺证:滋阴降火——百合固金丸合秦艽鳖甲散3)气阴耗伤证:益气养阴——保真汤或参苓白术散4)阴阳虚损证:滋阴补阳——补天大造丸6、心悸:悸怯定志血归脾,阴天阳桂水凌桂,瘀桃痰火黄连温1)心虚胆怯证:镇惊定志,养心安神——安神定志丸2)心血不足证:补血养心,益气安神——归脾汤3)阴虚火旺证:滋阴清火,养心安神——天王补心丹合朱砂安神丸4)心阳不振证:温补心阳,安神定悸——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合参附汤【桂甘龙牡汤】5)水饮凌心证:振奋心阳,化气利水,宁心安神——苓桂术甘汤6)瘀阻心脉证:活血化瘀,理气通络——桃仁红花煎合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7、胸痹:胸痹瘀府气滞柴,浊栝寒枳气阴脉,心肾阴天阳参右1)心血瘀阻证:活血化瘀,通脉止痛——血府逐瘀汤2)气质心胸证:疏肝理气,活血通络——柴胡疏肝散3)痰浊闭阻证:通阳泻浊,豁痰宣痹——栝萎薤白半夏汤合涤痰汤4)寒凝心脉证:辛温散寒,宣通心阳——枳实薤白桂枝汤合当归四逆汤5)气阴两虚证:益气养阴,活血通脉——生脉散合人参养荣汤6)心肾阴虚证:滋阴清火,养心和络——天王补心丹合炙甘草汤7)心肾阳虚证:温阳补气,振奋心阳——参附汤合右归饮8、不寐:不寐肝龙痰热温,心肾不交六交泰,心胆安枣心脾归1)肝火扰心证:疏肝泻火,镇心安神——龙胆泻肝汤2)痰热扰心证:清热化痰,和中安神——黄连温胆汤3)心脾两虚证:补益心脾,养心安神——归脾汤4)心肾不交证:滋阴降火,交通心肾——六味地黄丸合交泰丸5)心胆气虚证:益气镇惊,安神定志——安神定志丸合酸枣仁汤9、癎病:癎病风定痰龙涤、淤通窍,心脾六归肾左天1)风痰闭阻证:涤痰息风,开窍定癎——定癎丸2)痰火扰神证:清热泻火,化痰开窍——龙胆泻肝汤合涤痰汤3)瘀阻脑络证:活血化瘀,息风通络——通窍活血汤4)心脾两虚证:补益气血,健脾宁心——六君子汤合归脾汤5)心肾亏虚证:补益心肾,潜阳安神——左归丸合天王补心丹10、胃痛:胃寒香良食保肝柴,湿热清中瘀失笑,阴亏贯芍虚寒建1)寒邪客胃证:温胃散寒,行气止痛——香苏散合良附丸—舌淡苔薄白,脉弦紧2)饮食伤胃证:消食导滞,和胃止痛——保和丸—舌苔厚腻,脉滑3)肝气犯胃证:疏肝解郁,理气止痛——柴胡疏肝散—舌苔多薄白,脉弦4)湿热中阻证:清化湿热,理气和胃——清中汤—舌红,苔黄腻,脉滑数5)瘀血停胃证:化瘀通络,理气和胃——失笑散合丹参饮—舌质紫暗或有瘀斑,脉涩6)胃阴亏耗证:养阴益胃,和中止痛-一贯煎合芍药甘草汤—舌红少津,脉细数7)脾胃虚寒证:温中健脾,和胃止痛——黄芪建中汤—舌苔薄白,脉虚弱或迟缓11、呕吐:呕邪藿香食保和,痰饮夏苓肝四七,气香阳理胃阴麦1.实证1)外邪犯胃证:疏邪解表,化浊和中——藿香正气散—舌苔白腻,脉濡缓2)食滞内停证:消食化滞,和胃降逆——保和丸—舌苔厚腻,脉滑实3)痰饮内阻证:温中化饮,和胃降逆——小半夏汤合苓桂术甘汤—舌苔白腻,脉滑4)肝气犯胃证:疏肝理气,和胃降逆——四七汤—舌质红,苔薄腻,脉弦2.虚证1)脾胃气虚证:健脾益气,和胃降逆——香砂六君子汤—舌苔白滑,脉虚弦2)脾胃阳虚证:温中健脾,和胃降逆——理中汤—舌质淡,脉濡弱3)胃阴不足证:滋养胃阴,降逆止呕——麦门冬汤—舌红少津,脉细数12、腹痛:腹痛寒良湿热承,脏寒小建食导滞,肝柴瘀血少腹逐1)寒邪内阻证:散寒温里,理气止痛——良附丸合正气天香散—舌质淡,苔白腻,脉沉紧2)湿热壅滞证:泄热通腑,行气导滞——大承气汤—舌质红,苔黄燥或黄腻,脉滑数3)饮食积滞证:消食导滞,理气止痛——枳实导滞丸—舌苔厚腻,脉滑4)肝郁气滞证:疏肝解郁,理气止痛——柴胡疏肝散—舌质红,苔薄白,脉弦5)瘀血内停证:活血化瘀,和络止痛——少腹逐瘀汤—舌质紫暗,脉细涩6)中虚脏寒证:温中补虚,缓急止痛——小建中汤—舌质淡,苔薄白,脉沉细13、泄泻:泄寒湿藿湿热葛,食保脾胃虚参苓,肾阳四神肝乘痛1.暴泻1)寒湿内盛证:散寒化湿——藿香正气散—舌苔白或白腻,脉濡缓2)湿热伤中证:清热利湿——葛根芩连汤—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或濡数3)食滞肠胃证:消食导滞——保和丸—舌苔垢浊或厚腻,脉滑2.久泻1)脾胃虚弱证:健脾益气,化湿止泻——参苓白术散—舌质淡,苔白,脉细弱2)肾阳虚衰证:温肾健脾,固涩止泻——四神丸—舌淡苔白,脉沉细3)肝气乘脾证:抑肝扶脾——痛泻要方—舌淡红,脉弦14、痢疾:痢湿芍药疫白芍,寒湿不正阴连驻,虚寒桃真休息连1)湿热痢:清肠化湿,调气和血——芍药汤—舌苔黄腻,脉滑数2)疫毒痢:清热解毒,凉血除积——白头翁汤合芍药汤—舌质红绛,舌苔黄燥,脉滑数或微欲绝3)寒湿痢:温中燥湿,调气和血——不换金正气散—舌质或淡,舌苔白腻,脉濡缓4)阴虚痢:养阴和营,清肠化湿——黄连阿胶汤合驻车丸—舌红绛少津,苔腻或花剥,脉细数5)虚寒痢:温补脾肾,收涩固脱——桃花汤合真人养脏汤—舌淡苔薄白,脉沉细而弱6)休息痢:温中清肠,调气化滞——连理汤—舌质淡苔腻,脉濡软或虚数15、便秘:热秘麻仁气六磨,冷秘温硫气虚芪,血润阴增阳济川1.实秘1)热秘:泻热导滞,润肠通便-麻子仁丸—舌红苔黄燥,脉滑数2)气秘:顺气导滞-六磨汤—舌苔薄腻,脉弦3)冷秘:温里散寒,通便止痛-温脾汤合半硫丸—舌苔白腻,脉弦紧2.虚秘1)气虚秘:益气润肠-黄芪汤—舌淡苔白,脉弱2)血虚秘:养血润燥-润肠丸—舌淡苔白,脉细3)阴虚秘:滋阴通便—增液汤—舌红少苔,脉细数4)阳虚秘:温阳通便—济川煎—舌淡苔白,脉沉迟16、胁痛:胁痛郁柴胆湿龙,瘀阻血府肝络贯1)肝郁气滞证:疏肝理气——柴胡疏肝散—舌苔薄白,脉弦2)肝胆湿热证:清热利湿——龙胆泻肝汤—舌红苔黄腻,脉弦滑数3)瘀血阻络证:祛瘀通络——血府逐瘀汤或复元活血汤—舌质紫暗,脉沉涩4)肝络失养证:养阴柔肝——一贯煎—舌红少苔,脉细弦而数17、黄疸:黄疸热茵湿五甘,胆柴疫毒犀角散,寒湿术附脾建中,湿四脾柴瘀逍鳖1.阳黄1)热重于湿证:清热通腑,利湿退黄——茵陈蒿汤—舌苔黄腻,脉弦数2)湿重于热证:利湿化浊运脾,佐以清热——茵陈五苓散合甘露消毒丹—舌苔厚腻微黄,脉濡数或濡缓3)胆腑郁热证:疏肝泄热,利胆退黄——大柴胡汤—苔黄舌红,脉弦滑数4)疫毒炽盛证(急黄):清热解毒,凉血开窍——《千金》犀角散—舌质红绛,苔黄而燥,脉弦滑或数2.阴黄1)寒湿阻遏证:温中化湿,健脾和胃——茵陈术附汤—舌淡苔腻,脉濡缓或沉迟2)脾虚湿滞证:健脾养血,利湿退黄——黄芪建中汤—舌淡苔薄,脉濡细3.黄疸消退后的调治1)湿热留恋证:清热利湿——茵陈四苓散—苔腻,脉濡数2)肝脾不调证:调和肝脾,理气助运——柴胡疏肝散或归芍六君子汤—舌苔薄白,脉细弦3)气滞血瘀证:疏肝理气,活血化瘀——逍遥散合鳖甲煎丸—舌有紫斑或紫点,脉涩4.急黄:犀角散18、头痛:头痛寒川热芎芷,湿羌肝天血四物,肾元痰夏瘀通窍1.外感头痛:1)风寒头痛证:疏散风寒止痛——川芎茶调散—苔薄白,脉浮紧2)风热头痛证:疏风清热和络——芎芷石膏汤—舌尖红,苔薄黄,脉浮数3)风湿头痛证:祛风胜湿通窍——羌活胜湿汤—苔白腻,脉濡2.内伤头痛:1)肝阳头痛证:平肝潜阳熄风——天麻钩藤饮—舌红苔黄,脉弦数2)血虚头痛证:养血滋阴,和络止痛——加味四物汤—舌淡,苔薄白,脉细弱3)痰浊头痛证:健脾燥湿,化痰降逆——半夏白术天麻汤—舌苔白腻,脉滑或弦滑4)肾虚头痛证:养阴补肾,填精生髓——大补元煎—舌红少苔,脉细无力5)瘀血头痛证:活血化瘀,通窍止痛——通窍活血汤—舌紫暗,或有瘀斑、瘀点,苔薄白,脉细或细涩19、眩晕:眩晕亢天气血归肾左,痰湿(浊)半夏瘀通窍1)肝阳上亢证:平肝潜阳,清火息风——天麻钩藤饮—舌红苔黄,脉弦或数2)气血亏虚证:补益气血,调养心脾——归脾汤—舌淡苔薄白,脉细弱3)肾精不足证:滋养肝肾,益精填髓——左归丸—舌红少苔,脉细数;舌淡嫩,苔白,脉弱尺甚4)痰湿中阻证:化痰祛湿,健脾和胃——半夏天麻白术汤—舌苔白腻,脉濡滑5) 瘀血阻窍证:祛瘀生新,活血通窍——通窍活血汤—舌暗有瘀斑,脉涩或细涩20、中风:中风入络白丸子,风阳天麻阴虚镇,痰热桃仁痰火羚,痰浊涤痰脱参脉,风痰解语气虚补,肝肾亏虚左地黄1.中经络证:1)风痰入络证:祛风化痰通络——真方白丸子—舌苔薄白,脉浮数2)风阳上扰证:平肝潜阳,活血通络——天麻钩藤汤—舌红苔黄,脉弦3)阴虚风动证:滋阴潜阳,息风通络——镇肝息风汤—舌红苔腻,脉弦细数2.中脏腑证:a闭证:1)痰热腑实证:通腑泄热,息风化痰——桃仁承气汤—舌暗红,或有瘀点瘀斑,苔黄腻,脉弦滑或弦涩2)痰火瘀闭证:息风清火,豁痰开窍——羚角钩藤汤—苔黄腻,脉弦滑而数3)痰浊瘀闭证:化痰熄风,宣郁开窍——涤痰汤—苔白腻,脉沉滑缓b脱证(阴竭阳亡):回阳救阴,益气固脱——参附汤合生脉散—舌痿,脉细弱或脉微欲绝3.恢复期证:1)风痰瘀阻证:搜风化痰,行瘀通络——解语丹—苔滑腻,舌紫暗,脉弦滑2)气虚络瘀证:益气养血,化瘀通络——补阳还五汤—舌质淡紫或有瘀斑,苔薄白,脉细涩或细弱3)肝肾亏虚证:滋养肝肾——左归丸合地黄饮子—舌红苔细,或舌淡红,脉沉细21、水肿:风水越术毒豆毒,水湿皮苓湿热凿,脾阳实脾肾济武,瘀水互结桃物苓1.阳水1)风水相搏证:疏风清热,宣肺行水——越婢加术汤2)湿毒浸淫证:宣肺解毒,利湿消肿——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合五味消毒饮3)水湿浸渍证:运脾化湿,通阳利水——五皮饮合胃苓汤4)湿热壅盛证:分利湿热——疏凿饮子2.阴水1)脾阳虚衰证:健脾温阳利水——实脾饮2)肾阳虚衰证:温肾助阳,化气行水——济生肾气丸合真武汤3)瘀水互结证:活血祛瘀,化气行水——桃红四物汤合五苓散22、淋证:淋热八石苇血蓟,气沉膏萆劳无比1)热淋证:清热利湿通淋——八正散2)石淋证:清热利湿,通淋排石——石韦散3)血淋证:清热通淋,凉血止血——小蓟饮子4)气淋证:理气疏导,通淋利尿——沉香散5)膏淋证:清热利湿,分清泄浊——程氏萆解分清饮6)劳淋证:健脾益肾——无比山药丸23、癃闭:癃膀湿正肺热清,肝郁沉香浊瘀当,脾气补春肾阳济1)膀胱湿热证:清热利湿,通利小便——八正散2)肺热壅盛证:清泄肺热,通利水道——清肺饮3)肝郁气滞证:疏利气机,通利小便——沉香散4)浊瘀阻塞证:行瘀散结,通利水道——代抵当丸5)脾气不升证:升清降浊,化气行水——补中益气汤合春泽汤6)肾阳衰惫证:温补肾阳,化气利水——济生肾气丸24、阳痿:阳痿命门赞育丸,心脾归脾肝郁逍,惊恐启阳湿热泻1)命门火衰证:温肾壮阳——赞育丸2)心脾亏虚证:补益心脾——归脾汤3)肝郁不舒证:疏肝解郁——逍遥散4)惊恐伤肾证:益肾宁神——启阳娱心丹5)湿热下注证:清热利湿——龙胆泻肝汤25、郁证:郁证肝柴气郁栀,痰郁半厚心神甘,心肾天六心脾归1)肝气郁结证:疏肝解郁,理气畅中——柴胡疏肝散2)气郁化火证:疏肝解郁,清肝泻火——丹栀逍遥散3)痰气郁结证:行气开郁,化痰散结——半夏厚朴汤4)心神失养证:甘润缓急,养心安神——甘麦大枣汤5)心脾两虚证:健脾养心,补血益气——归脾汤6)心肾阴虚证:滋养心肾——天王补心丹合六味地黄丸26、血证:鼻衄热菊胃玉肝龙气血归;齿衄胃火清胃泻,阴虚火旺六味茜;咳血燥桑肝泻阴虚合;吐血胃热泻灰肝火龙气虚归;便血肠湿地槐气虚归,脾胃虚寒黄;尿血下蓟肾虚知,脾不统归,肾不固比;紫斑血热灰,气不摄归阴虚茜。
中医内科学整理笔记 方便总结版
中医内科学整理笔记方便总结版
概述
本文整理了中医内科学的相关内容,旨在为读者提供一个方便
的总结版。
中医内科学是中医学的一门重要学科,研究内科疾病的
病因、发病机制、诊断和治疗方法。
中医内科学的基本理论
- 中医内科学的基本理论包括阴阳学说、五行学说和脏腑学说等。
阴阳学说强调事物的对立统一,五行学说研究事物之间的相互
关系,脏腑学说描述了人体内脏器官的功能和相互关系。
中医内科疾病的分类与诊断
- 中医内科疾病通常根据病因、发病机制和临床表现进行分类。
常见的疾病包括感冒、高血压、糖尿病等。
诊断方法主要包括望诊、闻诊、问诊和切诊。
中医内科疾病的治疗方法
- 中医内科疾病的治疗方法包括辨证施治、药物治疗、针灸和
中药调理等。
辨证施治是根据患者的病情和体质特点来确定治疗方
案,药物治疗主要使用中药,针灸是利用针刺和刺激穴位来调节气
血运行,中药调理则是通过合理的饮食和中药调理来改善患者的健
康状况。
发展趋势和前景
- 在现代医学的发展影响下,中医内科学也在不断进步和发展。
中西医结合已成为一种趋势,中医内科学的研究也在探索中医药在
现代医学中的应用和发展前景。
以上是对中医内科学的整理笔记的简要总结,希望对读者有所
帮助。
详细内容可参考相关教材和资料。
参考文献:
1. 张三,李四. 中医内科学教程. 出版社,年份.
2. 王五,赵六. 中医内科学概论. 出版社,年份.。
中医内科学重点知识笔记
中医内科学重点知识笔记By Givon文文根据前人总结整理中内重点复习资料一、中医内科笔记1、感冒:寒荆热银暑新加,阴葳气参寒热解1)风寒束表证:辛温解表——荆防败毒散或荆防达表汤2)风热犯表证:辛凉解表——银翘散或葱豉桔梗汤3)暑湿伤表证:清暑祛湿解表——新加香薷饮4)气虚感冒:益气解表——参苏饮5)阴虚感冒:滋阴解表——加减葳蕤汤2、咳嗽:寒三热菊燥桑杏,湿陈热清肝火泻,肺阴沙参咳嗽平1)风寒袭肺证:疏风散寒,宣肺止咳——三拗汤合止咳散2)风热犯肺证:疏风清热,宣肺化痰——桑菊饮3)风燥伤肺证:疏风清肺,润燥止咳——桑杏汤4)痰湿蕴肺证:燥湿化痰,理气止咳——二陈平胃散合三子养亲汤5)痰热郁肺证:清热肃肺,豁痰止咳——清金化痰汤6)肝火犯肺证:清肺泻肝,顺气降火——加减泻白散合黛蛤散7)肺阴亏耗证:滋阴润肺,化痰止咳——沙参麦冬汤3、哮病:哮冷射干热定喘,寒包青石风痰亲,虚哮固本喘脱回,肺脾六君肾生金。
1.发作期1)冷哮证:宣肺散寒,化痰平喘——射干麻黄汤或小青龙汤2)热哮证:清热宣肺,化痰定喘——定喘汤或越婢加半夏汤3)寒包热哮证:解表散寒,清化痰热——小青龙加石膏汤或厚朴麻黄汤4)风痰哮证:祛风涤痰,降气平喘——三子养亲汤5)虚哮证:补肺纳肾,扶正固脱——回阳急救汤合生脉饮2.缓解期1)肺脾气虚证:益气健脾,补土生金——六君子汤2)肺肾两虚证:补肺益肾——生脉地黄汤合金水六君煎4、喘证:喘寒麻盖表麻石,热桑浊陈气闭五,肺气虚耗生脉补,肾虚不纳肾气蛤,正虚喘脱参黑蛤。
1.实喘1)风寒壅肺证:宣肺散寒——麻黄汤合华盖散2)表寒肺热证:解表清里,化痰平喘——麻杏石甘汤3)痰热郁肺证:清热化痰,宣肺平喘——桑白皮汤4)痰浊阻肺证:祛痰降逆,宣肺平喘——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5)肺气郁痹证:开郁降气平喘-五磨饮子2.虚喘1)肺气亏耗证:补肺益气养阴——生脉散合补肺汤2)肾虚不纳证:补肾纳气——金匮肾气丸合参蛤散3)正虚喘脱证:扶阳固脱,镇摄肾气——参附汤送服黑锡丹,配合蛤蚧粉5、肺痨:痨肺阴月虚火合,气阴保真阴阳造1)肺阴亏损证:滋阴润肺——月华丸2)虚火灼肺证:滋阴降火——百合固金丸合秦艽鳖甲散3)气阴耗伤证:益气养阴——保真汤或参苓白术散。
中医内科学完整笔记
中医内科学第一章肺系病证第一节感冒针灸治疗→[列缺合谷大椎风池太阳]一、概念:【感冒】:感受触冒风邪,邪犯卫表而导致的常见外感疾病,临床表现以鼻塞、流涕、喷嚏、咳嗽、头痛、恶寒、发热、全身不适、脉浮为其特征。
二、历史沿革:a.感冒病名首见《仁斋直指方·诸风》;b.明清时期,多将感冒与伤风互称;c.时行感冒:*《诸病源候论》提示其属“时行病”之类,具有较强传染性;*《类证治裁》中明确提出“时行感冒”之名。
[2012.57]三、病因病机:⑴.【病因】①外感六淫,风为主因→因四时六气各有偏盛→风邪常与当令之气相合伤人→风寒,风热,暑湿。
②时行疫毒→若时行疫毒伤人→病情重而多变→相互传染。
⑵.【病机】→邪犯肺卫,卫表不和。
[因病邪在外,在表,故以卫表不和为主]四、病证鉴别:五、治疗原则:①解表达邪;②《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其在皮者,汗而发之”;③滋阴解表、益气解表、助阳解表。
[2011.163]六、预后转归:①感冒初起→多以风寒或风热之邪为主,一般预后较好;②风热不解或寒邪郁而化热→肺热;③病邪传里化热,表寒未解→表寒里热证→双解汤;【注】*双解汤→《医方集解》:荆芥、银花、薄荷、桑皮、大黄、黄芩、石膏、赤芍、丹皮。
④反复感邪,正气耗散→由实转虚;⑤体虚感邪→正气愈亏,均可形成正虚标实之证。
七、辨证论治:1.辨证要点:本病邪在肺卫,故属表实证。
但须究其病邪的性质,区别风寒、风热及其兼夹。
①辨风寒风热②辨不同兼夹③辨偏实偏虚耳鸣耳聋[风热上扰]八、临证备要[新]:1.治疗禁忌:临床当辨清病邪之性质,若风寒之候误用辛凉,汗不易出,病邪难以外达,反致不能速解,甚或发生变证;而风热之证误用辛温,则有助热燥液动血之弊,或引起传变。
除虚体感冒兼顾扶正补虚外,一般均忌用补敛之品,以免留邪。
2.寒热二证不显者,可予辛平轻剂。
3.寒热杂见者当温凉合用。
并须根据寒热的主次及其演变,适当配伍,方如麻杏石甘汤、大青龙汤。
中医内科学笔记(中医内科主治医师)
5.阴虚:二、 咳嗽 1. 风寒袭肺 2. 风热犯肺 3. 风燥伤肺 4. 痰湿蕴肺 5. 痰热郁肺 6. 肝火犯肺 7. 肺阴亏耗三、 哮病发作期1. 冷哮:宣肺散寒,化痰平喘;射干麻黄汤、小清龙汤。
2. 热哮:清热宣肺,化痰定喘;定喘汤、越婢加半夏汤加减。
3. 寒包热哮:解表散寒,清化痰热;小青龙加石膏汤、厚朴麻黄汤加减。
4. 风痰哮证:祛风涤痰、降气平喘;三子养亲汤加麻黄杏仁僵蚕厚朴半夏陈皮茯苓。
5. 虚哮证:补肺纳肾,降气化痰。
平喘固本汤加减。
缓解期1. 肺脾气虚:健脾益气,补土生金;六君子汤加减。
2. 肺肾两虚:补肺益肾;生脉地黄汤合金水六君煎加减。
、感冒辛温解表;荆防达表汤或荆防败毒散。
辛凉解表;银翘散或葱豉桔梗汤、 清暑祛湿解表;新加香薷饮。
益气解表;参苏饮。
滋阴解表;加减葳蕤汤。
1.风寒2.风热 4.气虚 疏风散寒, 疏风清热, 疏风清热, 燥湿化痰, 清热肃肺, 清肺泻肝, 滋阴润肺, 宣肺止咳;三拗汤、止嗽散。
宣肺止咳;桑菊饮。
润燥止咳;桑杏汤。
理气止咳;二陈平胃散合三子养亲汤。
豁痰止咳;清金化痰汤。
顺气降火;加减泻白散,黛蛤散。
化痰止咳;沙参麦冬汤。
四、喘证实喘1.风寒壅肺证2.表寒肺热证3. 痰热郁肺证4. 痰浊阻肺证5. 肺气郁痹证 虚喘 1.肺气虚耗证: 2.肾虚不纳证: 3.正虚喘脱证: 五、肺痨 1.肺阴亏损证: 2.虚火灼肺证: 3.气阴耗伤证: 4.阴阳虚损证: 六、肺胀 1.痰浊壅肺证: 加减。
2.痰热郁肺证: 3.痰蒙神窍证: 黄丸以清心开窍。
宣肺散寒;麻黄汤合华盖散。
解表清里,化痰平喘;麻杏石甘汤。
清肺化痰,宣肺平喘;桑白皮汤。
祛痰降逆,宣肺平喘;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
开郁降气平喘;五磨饮子加减。
补肺益气养阴;生脉散合补肺汤加减。
补肾纳气; 扶阳固脱, 金匮肾气丸合参蛤散加减。
镇摄肾气;参附汤送服黑锡丹,配合蛤蚧粉。
滋阴润肺; 滋阴降火; 益气养阴; 滋阴补阳; 化痰降气, 月华丸加减。
(完整版)中医内科学笔记
中医内科学复习材料第一章肺系病证第一节感冒【概说】一、概念:是感受触冒风邪,邪犯卫表所致的外感疾病。
临床表现以鼻塞、流涕、喷嚏、咳嗽、头痛、恶寒发热、全身不适为特征。
发病季节:四时皆有,尤以冬春两季为多。
称谓:伤风,冒风,冒寒;重伤风,小伤寒,时行感冒。
伤风——感冒中症情较轻,多为感受当令之气者,或称冒风。
其中因感寒所致者又叫冒寒。
重伤风——病情较重,多为感受非时之邪者。
其中因风寒致病之重者,又称为小伤寒。
时行感冒——感受时行病毒,有较强的传染性,并可引起广泛流行者。
二、沿革:1、《内经》中即已有外感风邪引起感冒的记载。
《素问·太阴阳明》篇说:“伤于风者,上先受之。
”《素问·骨空论》说:“风从外入,令人振寒,汗出头痛,身重恶寒。
”《素问·风论》:“风之伤人也,或为寒热。
”指出感冒的致病因素在于风邪,主症以寒热、头痛、身痛为主症。
2、《伤寒论》认识到感冒有中风、伤寒之别。
太阳中风——桂枝汤证;太阳伤寒——麻黄汤证。
3、《诸病源候论》起,又倡“时行之邪”致病之说。
4、宋元以后,医家提出了“感冒”病名,确立了治疗大法,对虚体感冒补充了扶正达邪的原则。
感冒病名出自北宋《仁斋直指方》,该书倡用参苏饮治疗:“感冒风邪,发热头痛,咳嗽声重,涕唾稠粘。
”元《丹溪心法·伤风》指出病位在肺,治疗大法——“宜辛温或辛凉之剂散之。
”5、至明清,多将感冒与伤风互称;并对虚人感冒有进一步的认识,提出扶正达邪的治疗原则。
《医学心悟·论汗法》:“凡一切阳虚者,皆宜补中发汗,一切阴虚者,皆宜养阴发汗。
”三、讨论范围:以普通感冒(伤风)、流行性感冒(时行感冒)及其他病毒、细菌感染所引起的上呼吸道感染而表现感冒证候者,皆可参照本篇内容进行辨证论治。
【病因病机】1、卫外功能减弱,外邪乘袭致病(发病学):2、病邪侵犯肺卫,而以卫表不和为主(病位):外邪侵犯肺卫的途径有二:或从口鼻而入,或从皮毛内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内科学笔记总结肺系病证1感冒1风寒证:荆防达表汤荆防达表苏芷苓,姜葱神曲橘杏仁,辛温疏表宣肺卫,风寒感冒服康宁。
或荆防败毒散荆防败毒羌独活,更用荆防能解表。
柴前苓芎桔梗壳,痢疾疟疾兼能疗。
2风热证:银翘散银翘散主风热疴,竹叶荆牛豉薄荷,甘桔芦根凉解法,辛凉平剂效果好。
或葱豉桔梗汤葱豉桔梗薄荷翘,山栀竹叶加甘草,热邪束肺嗽咽痛,风温初起此方疗。
3暑湿伤表证:新加香薷饮三物香薷扁豆朴,辛温解表散寒湿,无汗表实腹痛泻,头重身痛皆能治,若加银花与连翘,更名新加香薷饮。
4气虚感冒:参苏饮参苏饮内用陈皮,枳壳前胡半夏齐,姜葛枣香甘桔茯,气虚外感此方宜。
5.阴虚感冒:加减葳蕤汤加减葳蕤豉葱白,桔薇薄荷甘红枣,阴虚感冒多无汗,滋阴解表功效好。
2咳嗽1风寒袭肺证:三拗汤麻黄汤中用桂枝,杏仁甘草四般施,发热恶寒头项痛,喘而无汗服之宜。
三拗汤中少桂枝,麻黄加术治湿痹。
止咳散止嗽散中枯甘前,荆陈紫苑百部研,风寒犯肺咽痒咳,疏风散寒利肺气。
2风热犯肺证:桑菊饮桑菊饮中桔甘翘,芦根杏仁薄荷饶,清宣肺卫风热证,肺热咳嗽服之消。
3风燥伤肺证:桑杏汤桑杏汤中沙参贝,栀皮梨皮共香豉,干咳无痰或少痰,轻宣温燥此方宜。
4痰湿蕴肺证:二陈汤二陈橘半茯苓草,生姜乌梅不可少,治心治肺又治胃,随证加减记心牢。
风加南星白附子,热加芩连寒桂姜,气和四七郁香附,重视变化效最好。
三子养亲汤三子养亲祛痰方,芥苏莱菔共煎汤;大便实硬加熟蜜,冬寒更可加生姜。
5痰热郁肺证:清金化痰汤清金化痰用芩栀,桑皮二母麦冬施,蒌桔陈苓甘草入,肺热痰稠可服之。
6肝火犯肺证:黛蛤散合加减泻白散泻白桑皮地骨皮,甘草粳米四般齐,肺热阴虚咳喘证,清肺养肺喘咳宜。
7肺阴亏耗证:沙参麦冬汤沙参麦冬扁豆桑,玉竹花粉甘草襄;秋燥耗津伤肺胃,咽涸干咳最堪尝。
3哮病发作期:1冷哮证:射干麻黄汤射干麻黄治寒饮,咽喉不利在宜肺,细辛紫菀款冬花,姜枣半夏与五味。
小青龙汤小青龙汤治寒饮,风寒咳嗽皆可医,桂姜麻黄芍药甘,细辛半夏五味子。
2热哮证:定喘汤定喘白果与麻黄,款冬半夏桑白皮,杏苏黄芩同甘草,温肺定喘功用奇。
越婢加半夏汤越婢汤中有石膏,麻黄生姜加枣草;风水恶风一身肿,水道通调肿自消。
越婢汤内加半夏,热哮发作功效良。
3寒包热哮证:小青龙汤加石膏汤小青龙汤桂芍麻,干姜辛夏草味加;原方再加膏二两,水饮得温方可散。
厚朴麻黄汤金匮厚朴麻黄汤,辛夏膏杏麦味姜;宣肺化饮降逆气,咳喘胸闷脉浮戕。
4风痰哮证:三子养亲汤加味三子养亲白苏莱,温肺降气消食痰。
5虚哮证:平喘固本汤平喘固本党参味,胡桃虫草坎脐配,沉磁橘夏款冬苏,肺肾双疗此方推。
6喘脱危证:回阳急救汤、生脉饮缓解期:1肺脾气虚证:六君子汤2肺肾两虚证:生脉地黄汤(即六味地黄汤加生脉汤)六味地黄益肝肾,山药丹泽萸苓掺。
生脉麦味与人参,保肺生津又提神。
合金水六君煎金水六君用二陈,再加熟地与归身。
4喘证实喘:1风寒壅肺证:麻黄汤合华盖散华盖麻杏紫苏子,茯苓陈草桑白皮;风寒束肺痰不爽,急宜煎服莫迟疑。
2表寒肺热证:麻杏石甘汤肺热麻杏石甘汤,汗出而喘法度良,宣发肃降能清肺,定喘除热效力彰。
3痰热郁肺证:桑白皮汤桑白皮汤痰热疗,芩连山栀将火扫;苏子杏仁降肺逆,贝母半夏用之巧。
4痰浊阻肺证:二陈汤二陈橘半茯苓草,生姜乌梅不可少,治心治肺又治胃,随证加减记心牢。
风加南星白附子,热加芩连寒桂姜,气和四七郁香附,重视变化效最好合三子养亲汤二陈汤用半夏陈,苓草梅姜一并存;三子养亲痰火方,芥苏莱菔共煎汤。
5肝气郁痹证:五磨饮子四磨药香人参榔,行气散结除喘满,木香枳实易人参,方名五磨心腹安,五磨加黄六磨饮,夹热便秘诸证完。
虚喘:1肺气虚耗证:生脉散生脉麦味与人参,保肺清心治暑热,气少汗多兼口渴,病危脉绝功用彻。
合补肺汤补肺五味与参芪,熟地紫菀配桑皮,肺气虚损喘嗽汗,益气固表莫迟疑。
2肾虚:肾虚不纳证:金匮肾气丸合参蛤散3正虚喘脱:参附汤送服黑锡丹,配合蛤蚧粉黑锡丹中蔻硫磺,桂附楝木沉茴香;芦巴故纸阳起石,降逆平喘镇浮阳。
5肺胀1痰浊壅肺证:苏子降气汤苏子降气橘半归,前胡桂朴姜枣随,肺有寒痰肾有虚,宣降肺气能助肾。
合三子养亲汤2痰热郁肺证:越婢加半夏汤越婢汤中有石膏,麻黄生姜加枣草;风水恶风一身肿,水道通调肿自消。
全凭越婢平风水,加夏半升奠巨波。
或桑白皮汤桑白皮汤芩连栀,苏杏贝母半夏施,痰热郁肺喘咳急,清热化痰务先知。
3痰蒙神窍证:涤痰汤涤痰汤有夏橘草,参朮竹茹枳姜枣;胆星菖蒲齐配入,主治风痰迷心窍。
4阳虚水泛证:真武汤真武汤温阳利水,茯苓芍术附子姜,心肾阳虚水气证,审证准确效果良。
合五苓散五苓散治表里证,泽泻白术猪茯苓,桂枝解表能化气,水气为患效果灵。
5肺肾气虚证:平喘固本汤平喘固本党参味,胡桃虫草坎脐配,沉磁橘夏款冬苏,肺肾双疗此方推。
合补肺汤补肺五味与参芪,熟地紫菀配桑皮,肺气虚损喘嗽汗,益气固表莫迟疑。
6肺痈1初期:银翘散2成痈期:千金苇茎汤苇茎汤中薏苡仁,桃仁瓜瓣四般济,主治肺热痈脓症,临证加减功用奇。
合如金解毒散如金解毒芩柏连,再以山栀制火炎,桔梗甘草除痰浊,热毒内盛肺痈痊。
3溃脓期:加味桔梗汤加味桔梗草白及,贝橘银花苡葶苈,肺痈溃脓吐痰浊,解毒腓脓此方宜。
4恢复期:沙参清肺汤沙参清肺用沙参,白芨黄芪太子参,合欢甘草冬瓜子,化痰养阴桔薏仁。
或桔梗杏仁煎桔梗杏仁用甘草,银花连翘夏枯草,红藤枳壳与贝母,百合麦冬与阿胶。
7肺痨1肺阴亏损证:月华丸月华丸方擅滋阴,二冬二地沙贝苓;山药百部胶三七,獭肝桑菊保肺金。
2虚火灼肺证:百合固金丸百合固金二地黄,玄参贝母桔甘藏,麦冬芍药当归配,主治阴虚喘咳方。
合秦艽鳖甲散秦艽鳖甲治风劳,地骨柴胡及青蒿,当归知母乌梅合,止嗽除蒸敛汗高。
3气阴耗伤证:保真汤保真参芪术草味,赤白苓芍天麦归,知柏柴朴地骨皮,陈莲二地姜枣随。
或参苓白术散参苓白术扁豆陈,莲草山药砂薏仁,桔梗上浮兼保肺,枣汤调服益脾神。
4阴阳虚损证:补天大造丸8肺痿1虚热证:麦门冬汤麦门冬汤用人参,枣草粳米半夏审,虚热肺痰咳逆唾,益胃生津此方珍。
合请燥救肺汤清燥救肺参草麻,石膏胶杏麦枇杷,经霜收藏冬桑叶,干咳无痰口渴罢。
2虚寒证:甘草干姜汤或生姜甘草汤心系病证1心悸1心虚胆怯证:安神定志丸安神定志朱龙齿,人参二茯远菖蒲,服药蜜调能益气,心虚痰扰皆能除。
2心血不足证:归脾汤3阴虚火旺证:天王补心丹天王补心柏枣仁、二冬生地与归身,三参桔梗朱砂味,远志茯苓共调心。
朱砂安神丸朱砂安神治心火,黄连甘草地当归,失眠多梦与怔忡,泻火养血有奇功。
4心阳不振证: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桂枝甘草龙牡汤,温补心阳能安神,心悸心烦与汗出,阳虚烦躁用之斟。
合参附汤5水饮凌心证:苓桂术甘汤苓桂术甘芍药方,温阳利水又健脾,心下逆满气冲胸,胸胁支满眩晕毕。
6瘀阻心脉证:桃仁红花煎桃仁红花煎四物,理气青皮与香附,祛瘀丹参和元胡,闷痛正在心前部。
血府逐瘀汤血府逐瘀归地桃,红花赤芍枳壳草,柴胡芎桔牛膝药,活血化瘀治胸痛。
7痰火扰心证:黄连温胆汤温胆汤中苓半草,枳竹陈皮加姜枣;虚烦不眠证多端,此系胆虚痰上扰。
去姜黄连温胆汤,清化痰热心无扰。
8邪毒犯心证:银翘散合生脉散2胸痹1心血瘀阻证:血府逐瘀汤2气滞心胸证:柴胡疏肝散柴胡疏肝芍川芍,陈皮枳壳草香附,疏肝解郁兼理血,胁肋脘腹疼痛除。
3痰浊闭阻证:瓜蒌薤白半夏汤瓜蒌薤白半夏汤,祛痰宽胸效显彰;三味再加酒同煎,宽胸散结又通阳。
合涤痰汤涤痰汤有夏橘草,参术竹茹枳姜枣;胆星菖蒲齐配入,主治风痰迷心窍。
4寒凝心脉证:枳实薤白桂枝汤枳实薤白桂枝汤,厚朴瓜蒌合成方,通阳里气又散结,胸痹心痛皆可尝。
合当归四逆汤当归四逆芍桂枝,细辛甘草通草使,手足厥寒脉细绝,温通血脉散寒施。
5气阴两虚证:生脉散生脉麦味与参施,补气生津保肺机,少气汗多口干渴,病危脉绝效力奇。
合人参养荣汤四君四物八珍汤,气血双补是名方。
再加黄芪与肉桂,十全大补效更强。
若加志陈味姜枣,去芎养荣有专长。
6心肾阴虚证:天王补心丹天王补心柏枣仁、二冬生地与归身,三参桔梗朱砂味,远志茯苓共调心。
合炙甘草汤炙甘草汤参桂姜,麦冬生地麻仁襄,大枣阿胶加酒服,虚劳肺痰亦有效。
7心肾阳虚证:参附汤合右归饮右归丸中地附桂,山药茱萸菟丝归;杜仲鹿胶枸杞子,益火之源此方魁。
减去鹿胶与归菟,加入甘草作汤服;方名称为右归饮,扶阳更把阴寒逐。
3厥证气厥:1实证:五磨饮子四磨药香人参榔,行气散结除喘满,木香枳实易人参,方名五磨心腹安,五磨加黄六磨饮,夹热便秘诸证完。
2虚证:生脉饮、参附汤、四味回阳饮血厥:1实证:羚角钩藤汤清肝羚角钩藤汤,桑菊茯神鲜地黄,贝草竹茹同芍药,肝热风动急煎尝。
或通瘀煎2虚证:急独参汤,继服人生养荣汤痰厥:导痰汤导痰二陈加实星,燥湿祛痰气能行,涤痰导痰石营蒲,人参生姜并竹茹。
食厥:盐汤探吐,再用神术散合保和丸4不寐1肝火扰心证:龙胆泻肝汤2痰热扰心证:黄连温胆汤温胆二陈竹茹实,痰热扰胆胆易惊,寒痰扰胃胃气逆,温胃降逆胆宜清。
黄连温胆除烦热,燥湿化痰治痰扰。
3心脾两虚证:归脾汤归脾汤用术参芪,归草茯神远志随,酸枣木香龙眼肉,煎加姜枣益心脾,怔仲健忘俱可却,脾不统血亦能医。
4心肾不交证:六味地黄丸六味地黄滋阴方,熟地八钱二山四,茯苓泽泻丹皮三,随证加减效最宜。
火旺为主加知柏,阴虚为主加麦味,视物不佳用祀菊,仅加五叶名都气。
合交泰丸交泰丸中黄连桂,清心温肾心烦归。
5心胆气虚证:安神定志丸合酸枣仁汤酸枣仁汤甘草知,茯苓川芎合成方,失眠多梦头昏眩,心肝阴虚此方良。
5痴呆1髓海不足证:七福饮忧郁痴呆七福饮,参熟归术酸枣仁,甘草远志蜜炙用,补肾益脾生姜引。
2脾肾两虚证:还少丹还少温调脾肾寒,茱淮苓地杜牛餐,苁蓉楮实茴巴枸,远志菖蒲味枣丸。
3痰浊蒙窍证:洗心汤4瘀血内阻证:通窍活血汤通窍活血用赤芍,桃仁红花与川芍,老葱生姜有大枣,麝香黄酒最有功。
5心肝火旺证:黄连解毒汤黄连解毒汤栀子,黄芩黄柏功用济,烦躁衄血湿热痢,痈疡发黄皆能医。
6癫狂癫证:1痰气郁结证:逍遥散逍遥散中当归芍,柴苓术草加姜薄,疏肝健脾能补血,妇科诸疾更可疗,加味逍遥栀牡丹,疏肝清热效最好。
合涤痰汤涤痰汤用半夏星,甘草橘红参茯苓,竹茹草蒲兼枳实,痰迷舌强服之醒。
2心脾两虚证:养心汤养心汤用芪远参,二茯味归柏枣仁,甘麦大枣合肉桂,经行情志异常人。
合越鞠丸越鞠丸治脾胃郁,香芎术神与栀子,脘腹胀痛食不消,行气解郁热能疗。
狂证:1痰火扰神证:生铁落饮医学心悟铁落饮,二冬二茯胆南星,橘志蒲翘钩玄贝,更加朱丹可镇心。
2火盛伤阴证:二阴煎景岳全书二阴煎,导赤黄连麦玄添,茯苓灯心山萸肉,滋阴降火治狂癫。
合琥珀养心丹琥珀远志齿茯神,菖归生地酸枣参,黄连柏仁朱牛黄,金箔为衣猪灯芯。
7间病发作期:1阳间:黄连解毒汤合定间丸定痫二茯贝天麻,丹麦陈远蒲姜夏;胆星蝎蚕珀竹沥,姜汁甘草和朱砂;镇心祛痰又开窍,平肝熄风控痫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