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英语语言文学作品中的茶文化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年第06期
历史·文化
精之味或遗也。

作《茶述》。

[2]
6、蔡襄《进<茶录>表》:臣前因奏事,伏蒙陛下谕…丁谓《茶图》,独论采造之本。

至烹煎之法,曾未有闻。

臣辄条数事,简而易明,勒成二篇,名曰《茶录》。

伏惟清闲之宴,或赐观采,臣不胜荣幸。

校补:至烹煎之法,《莆阳居士蔡公文集》记为“至于烹试”[3]。

7、欧阳修《归田录》:茶之品,莫贵于龙凤,谓之团茶,凡八饼重一斤。

庆历中,蔡君谟始造小片龙茶以进,其品精绝,谓之小团,凡二十饼重一斤,其价值金二两。

校补:据《归田录》卷二记载,“蔡君谟”三字之后阙文“为福
建路转运使”[4]
,当时正是因为蔡襄担任主管什物转运的转运使,才发掘出了龙凤团茶。

8、王辟之《渑水燕谈》:建茶盛于江南,近岁制作尤精。

龙团最为上品,一斤八饼。

校补:《渑水燕谈录》卷十载为“龙凤团茶”[5]。

9、周辉《清波杂志》:自熙宁后,始贡“密云龙”。

每岁头纲修贡,奉宗庙及贡玉食外,赉及臣下无几。

戚里贵近,丐赐尤繁。

宣仁太后令建州不许造“密云龙”,受他人煎炒不得也。

此语既传播于缙绅间,由是“密云龙”之名益著。

校补:“受他人煎炒不得也”原典记载更为丰富,《清波杂志》原文记为:“宣仁一日慨叹曰:‘令建州今后不得造密云龙,受他人煎炒不得也!出来道我要密云龙,不要团茶。

拣好茶吃了,生
得甚意智!’”
[6]
10、沈存中《梦溪笔谈》:古人论茶,惟言阳羡、顾渚、天柱、蒙顶之类,都未言建溪。

然唐人重串茶粘黑者,则已近乎建饼矣。

建茶皆乔木,吴、蜀惟丛茭而已,品自居下。

建茶胜处,曰郝源、曾坑,其间又有坌根、山顶二品尤胜。

李氏号为北苑,置使领之。

校补:《梦溪笔谈》原文载:“建茶皆乔木,吴、蜀、淮南唯丛茭
而已,品自居下。

”[7]
丛茭,《续茶经》记为“丛茇”,“茇”是草根,“茭”指野草,故从《梦溪笔谈》原文改为“丛茭”。

另,该句中《续茶经》缺录“淮南”二字,补后应为“吴、蜀、淮南唯丛茭而已”。

10、胡仔《苕溪渔隐丛话[8]》:建安北苑,始于太宗。

太平兴国三年,遣使造之,取象于龙凤,以别入贡。

至道间,仍添造石乳、蜡面。

其后大小龙,又起于丁谓而成于蔡君谟。

校注:“取象于龙凤,以别入贡”一句意思颇难理解,对校《苕
溪渔隐丛话》原文,记为“取像于龙凤,以别庶饮,由此入贡(《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卷十一)”,意思便通。

“仍添造石乳、蜡面”一句,《苕溪渔隐丛话》记为:“至道间,仍添造石乳”(《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卷十一),并无“蜡面”。

11、陈师道《茶经序》:夫茶之著书自羽始,其用于世亦自羽始,羽诚有功于茶者也。

上自宫省,下逮邑里,外及戎夷蛮狄,宾祀燕享,预陈于前,山泽以成市,商贾以起家,又有功于人者也,可谓智矣。

校补:“戎夷蛮狄”,四库本避满清讳作“异域遐陬”,从寿椿堂版。

满清入主中原后,对“戎夷蛮狄”之语很是避讳,所以四库馆臣修书之时将书中此语全部进行了替换。

故此处依寿椿堂本定为“戎夷蛮狄”。

3余论
《续茶经》作为中国古代的经典之作,对唐代以后茶事进行了系统梳理和整合,足称唐代《茶经》之后的茶书集大成者。

面对《续茶经》一样的辑录式茶书经典,传统的点校方式已有不足之处,仅针对茶书文本进行点校并不能解决资料辑录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错漏,所以对校被摘录原典的校补方式势在必行。

虽然对校原典需要一句句比对,会耗费几倍的精力和时间,但正因为更为细致的点校方式,才能校补出更为言通意顺的茶书经典,才能让这些出色的茶类典籍在新的时代绽放出更夺目的光华。

参考文献
[1](宋)欧阳修,宋祁撰:《新唐书》,北京:中华书局,1975年。

[2](宋)谢维新:《古今合璧事类备要》,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6。

[3](宋)蔡襄:《莆阳居士蔡公文集》,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4年。

[4](宋)欧阳修:《归田录》,北京:中华书局,1981年。

[5](宋)王辟之撰:《渑水燕谈录》,北京:中华书局,1985年。

[6](宋)周辉撰:《清波杂志》,北京:中华书局,1985年。

[7](宋)沈括:《梦溪笔谈》,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09年。

[8](宋)胡仔撰:《苕溪渔隐丛话》,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6年。

收稿日期:2020年4月15日。

英语语言文学作品是形象、真实显现西方文化的关键元素,
其中所隐涵的文化魅力与价值导向,更是我们直接感触、认知各类文化内涵的中心要素。

英语语言文学作品中的内容尤为丰富,不论是茶文化的内涵演绎,还是英美茶文化架构中的关键显露,均是英语语言文学作品中对茶文化元素的形象展示与立体化塑造。

1试析茶文化的基本概念
茶文化一般形势下是将茶来当作交流载体进行的一种文化交流模式。

茶文化在历史长河的发展中可以凭借丰富的精神世界来激发人类学习和传承的积极性,国内茶文化具有一种十分强烈的历史厚重感。

茶文化精神的内容基本都含有德、和、俭、真等特征。

茶文化之中的“和”在某种意义上纳含了儒家思想之中的“中和”精神,茶文化在某种意义上还有利于促进我们自身修养水平的提升。

同时也可以使我们养成一种典雅端庄的风操,通过学习以往对茶文化有全方位、深度了解人的作品中,能够从中掌握到许多相关的茶文化知识。

其中“和”就是十分重要的一种思想概念,茶文化把茶当作人与人之间的交流载体,以此可以充分发挥出茶文化的特有价值。

另外,茶文化在某种意义上还有利于促进我们自身修养水平的提升,同时还可以维护人与自然之间的友好关系,使之协调共处。

茶文化是经济与社会发展阶段之中对文化现象的一种诠释,一般状况下均含有茶德、茶道等各式的高贵精神,在某些方面十分阻碍文化的发展。

一般状况下,茶文化能够细分为下述两种文化:隐形文化与显性文化两种模式,其中隐形文化其实就是指茶文化之中的精神层面。

譬如,在品茗喝茶中能够显露出来一种典雅、恬静的感触,这些均是隐形茶文化的重要显露之一。

而另外一种显性文化通常会展示在平日饮茶文化之中,大多数人每天会展开两次以上饮茶,该种日常饮茶在一定意义上均可以显露出来各样的
试析英语语言文学作品中的茶文化
徐茜
(湖北工业大学,湖北武汉430000)
摘要:文化是一种非静态、可流动的内涵元素,它通常以文学作品为载体来集中体现和展示。

所以通过集中探析英语语言文学作品中的茶文化元素,我们可以从中看出其所隐涵的茶文化十分多元化、立体化,是英语语言文学作品写作的原始材料与基础条件。

笔者从茶文化的基本概念切入,探究了英语文化系统下的茶文化历程展现,同时基于文学作品写作与文化内涵之间的联系性,以此试析英语语言文学作品中所实际诠释的茶文化。

关键词:英语语言;文学作品;茶文化;分析及研究
309
2020年第06期
学术专业人文茶趣
社会情趣。

所以,大部分人都能够从中感触到该种情趣。

2探究英语文化架构下的茶文化成长展现
由英语语言使用地带来看,此处不只是近现代文化的发起地,更关键的是在近现代文化互相渗透的状况下,此处也成长为文化碰撞与交融的跟基地。

在茶文化的往来中,西方地区也转化成了近代茶文化的重点交融地。

西方各国所阐述的浓重红茶文化,既展示了当地的浓厚地域色彩,而且也集中体现了西方文化的自身魅力与价值感观。

纵然茶文化元素并非是来自于西方国家,但其在不断运用阶段内,经过近现代的往来与沟通,得以引入西方各国,发展成了全球性的茶文化元素。

除此以外,英语语言文学作品当中所隐藏的茶文化元素,不只是单纯的对原始材料进行使用,更是茶文化架构中所潜藏的思维精神与人文理念,这恰恰就是学者吃透西方文学作品的中心要素。

3文学作品写作与文化内涵之间的联系性
文学作品与文化内涵之间具有实质性的联系,每个文学作品的写作,其的反面均是对文化内涵的阐述与具体演绎。

所以,大部分文学作品所写作的内容基本都是将英美茶文化的成长过程与多元化表现当成基础,以此形成作者自身的理解与想法。

因而,我们唯有多方面、综合性的研究英美文化中所潜藏的精神魅力与人文价值。

才可称之为真正地学习该种文化。

事实上,无论是哪部文学作品,其从实质性写作到文学元素的形象展示,从根源上看,均是实际文化内涵与价值思维所推导的最终成果。

最为突出的就是在英语语言文学作品的写作阶段内,倘若想要写作出与具体文化色彩相挂钩,同时内涵形象的文学作品,就一定要渗透足够的文化色彩。

文学作品写作阶段内,倘若要想将该作品中所展现的文化精神与思维理念进行最佳地阐释与表达,则务必要对所想突出的要点予以细致的刻画与雕琢。

可以说,在阅读文学作品时,唯有探寻到其中的文化素材,才可以吃透作品的写作理念,除此之外,还可以更贴切的认知这整部文学作品中的价值思维。

在文学作品写作期间内,文化内涵是当中最具魅力的实质所在。

无论是哪部文学作品,唯有把作者自身的写作观点与文化看法渗透到写作活动中,才可以创造出尤为卓越、出色的文学作品。

作者在写作文学作品期间内,唯有将高尚的精神素材与系统化、个性化的文学素材引入到自己的作品之中,就能有效提升英语语言文学作品自身的生机与活力,当然,倘若引入相关的茶文化元素则效果会更佳。

事实上,英语语言文学作品中,所实际描述和体现的,并非只是文学作品的写作风格或类型特色,更是一种对文化价值的切实阐明及叙述。

联系当今大众对文化架构本身的认知和观点,可看出,世界各国的内涵阐述与文学展现均处于一个新的起点。

所以,茶文化除了可充裕英语语言文学作品的写作内容之外,还能将当中的文化内涵进行充分阐述。

文化作为一种底蕴化与内涵性的元素,其在实际成长期间内,通常须要依赖于有关的文化元素予以充分展示。

除了英语语言之外,英语语言文学作品也是茶文化的形象记录与立体化演绎。

在英语语言文学作品写作期间内,我们能看出当中传神、细致的记录了与茶和茶文化有关的真实内容。

尤其是以茶文化内涵为“主关节”的文学作品,不论是当中所细致阐述的写作素材,还是综合化的精神思维与人文特色,均是大众在仔细鉴赏英语语言成长的重点所在。

4英语语言文学作品中所具体诠释的茶文化
基于英语语言的文学作品被公认为英美文学作品。

由英语语言文学作品的写作活动来谈,其在写作阶段内,主要联系社会环境的相对发展及改变,以此产生了许多全新的文学作品写作材料,特别是从英语文学作品的写作情境来说,文化内涵对其系统写作与演绎形成了显著认知。

根据英语语言文学作品写作中的独特之处来谈,其所细致塑造的内容均是在现实世界当中所选取的素材,就算是希腊神话也不例外,只要认真观察就可发现其也是源自于现实世界,只不过是运用了抽象化的手法予以刻画而已。

除此之外,英语语言文学作品中所系统演绎的文化内涵中,通过对茶文化魅力的特色记载与价值渗入,尤其是通过对茶文化内涵的形象演绎,以及对其本身人文价值与作用力度的充分展示,构成了对英语语言文学作品写作的“层理”了解。

在英语语言文学作品体系中,由于都受英语语言的引导影响,所以大多数英语语言文学作品都有一个共同特征,即对于英语语言的独特性能均展示出了十分浓烈的应用性,这也由此致使英语语言文学作品中,演绎出了传神、灵动的文化内涵。

通过对语言文字的具体刻画,促使茶文化的内在涵义得到了集中演绎。

在英语语言文学作品表达期间内,我们能够看出当中体现了多元化的作品写作特色。

从英语语言文学作品的角度来看,其中所表达的茶文化内涵,除了是对饮茶情况的形象刻画和诠释之外,也是英美茶文化的“里程碑”体现。

在英美茶文化中,“下午茶”除了是一种特色的西美茶文化元素之外,也是英语语言文学作品写作与刻画阶段内的关键原始材料。

最具有代表性的是狄更斯的《匹克威克外传》,这本书既形象生动地刻画了英国的茶文化,而且其中所写的“茶”一字总数竟超过了80次。

除此之外,该本书还刻画了大众的“下午茶”情景。

美国小说家亨利.詹姆斯所写作的《一位女士的画像》,就传神详尽的描写了英国茶文化的发展历程,书中的阿切尔十分喜爱品茶,并且小说通过对茶元素的相关细节刻画,以此表达了美国文化对茶的独到见解,而这正是该文学作品的主要线索。

在《一位女士的画像》的后半部分中,其通过集中描写茶点、茶具等相关的茶文化元素,以此对大众饮茶活动的心理思维做出了系统理解。

探析西方文学作品的写作特征及内涵,我们可看出其包含着大量的东方文化、欧洲文化的素材,经过长期的渗透与交流,以此创设出了极具特色及魅力的语言表达艺术。

5结束语
综上所述,联系西方文学作品写作与茶文化内涵的价值联系,探索和分析英语语言文学作品时,应当尤为重视挑选和渗透恰当的文化素材。

特别是基于茶文化作为原始素材的英语语言文学写作阶段内,更应尤为重视渗透恰当的文化精神与思维理念。

从而促使茶文化本身的价值与影响力获得详尽的诠释与形象生动的表达。

参考文献
[1]黄晓娜.茶文化思想对英美文学的影响探析[J].福建茶叶,2020,42(02):261-262.
[2]刘星.英美文学视域下中外茶文化根源流变比对分析[J].福建茶叶,2018,40(12):466.
[3]王中伟,付晓帆.英美文学与茶文化中的文学性交织和融入[J].福建茶叶,2018,40(12):477.
[4]李晓滢.探究英美文学作品中茶文化元素的应用与内涵[J].福建茶叶,2018,40(10):364+367.
31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