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市、区)申报表填报说明
国家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评估办法
![国家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评估办法](https://img.taocdn.com/s3/m/51b99b0ba8956bec0975e38f.png)
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督导评估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巩固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成果,进一步缩小义务教育城乡、校际差距,整体提高义务教育标准化建设水平和教育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国务院关于深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意见》和《国务院关于统筹推进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决定开展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督导评估认定工作。
为此,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督导评估认定的对象是县(含不设区的市、市辖区和国家划定的其他县级行政区划单位,以下统称县)。
第三条对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的督导评估认定,坚持“依法实施、保障公平、注重质量、社会认可”的原则。
第四条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应具备以下基本条件:通过国家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认定三年以上;基本均衡发展认定后年度监测持续保持较高水平。
第二章评估内容与标准第五条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督导评估认定,包括资源配置、政府保障程度、教育质量、社会认可度四个方面内容。
第六条资源配置评估通过以下7项指标,重点评估县域义务教育学校在教师、校舍、仪器设备等方面的配置水平,同时评估这些指标的校际均衡情况。
具体包括:(一)每百名学生拥有高于规定学历教师数:小学、初中分别达到4.2人以上、5.3人以上;(二)每百名学生拥有县级以上骨干教师数:小学、初中均达到1人以上;(三)每百名学生拥有体育、艺术(美术、音乐)专任教师数:小学、初中均达到0.9人以上;(四)生均教学及辅助用房面积:小学、初中分别达到4.5平方米以上、5.8平方米以上;(五)生均体育运动场馆面积: 小学、初中分别达到7.5平方米以上、10.2平方米以上;(六)生均教学仪器设备值:小学、初中分别达到2000元以上、2500元以上;(七)每百名学生拥有网络多媒体教室数:小学、初中分别达到2.3间以上、2.4间以上。
最新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市、区)评估标准资料
![最新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市、区)评估标准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0f0d4769312b3169a551a417.png)
全县义务教育学校教师平均工资收入水平不低于当地公务员平均工资收入水平,按规定足额核定教师绩效工资总量;
教师5年360学时培训完成率达到100%;
县级教育行政部门在核定的教职工编制总额和岗位总量内,统筹分配各校教职工编制和岗位数量;
全县每年交流轮岗教师的比例不低于符合交流条件教师总数的10%;其中,骨干教师不低于交流轮岗教师总数的20%;
生均体育运动场馆面积:小学、初中分别达到7.5平方米以上、10.2平方米以上;
生均教学仪器设备值:小学、初中分别达到2000元以上、2500元以上;
每百名学生拥有网络多媒体教室数:小学、初中分别达到2.3间以上、2.4间以上。
政府保障程度评估
县域内义务教育学校规划布局合理,符合国家规定要求;
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学校建设标准统一、教师编制标准统一、生均公用经费基准定额统一、基本装备配置标准统一;
The鏀Duo Chuai Bin Hong湴鍧€
The Xi樼幇Lu arch鑰?
The Juan €?埇鎶Dian娂鏉?
每百名学生拥有县级以上骨干教师数:小学、初中均达到1人以上;
每百名学生拥有体育、艺术(美术、音乐)专任教师数:小学、初中均达到0.9人以上;
生均教学及辅助用房面积:小学、初中分别达到4.5平方米以上、5.8平方米以上;
所有小学、初中每12个班级配备音乐、美术专用教室1间以上;其中,每间音乐专用教室面积不小于96平方米,每间美术专用教室面积不小于90平方米;
所有小学、初中规模不超过2000人,九年一贯制学校、十二年一贯制学校义务教育阶段规模不超过2500人;
小学、初中所有班级学生数分别不超过45人、50人;
全国义务教育发展
![全国义务教育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5fe4c872793e0912a21614791711cc7931b778b2.png)
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市、区)督导检查工作手册与指南(安徽省)2014年10月目录1、日程安排 (1)2、温馨提示 (2)3、赴安徽省督导检查组人员名单 (3)4、赴安徽省督导检查人员分小组名单 (4)5、各小组督导检查日程安排 (6)6、对安徽省申报县(市、区)问卷调查操作方案 (23)7、安徽省34个县(市、区)问卷数量和各类对象分布 (26)8、对安徽省督导检查学校工作表 (27)9、督导检查薄弱环节整改情况调查表 (33)10、对安徽省实地检查第小组情况汇总表 (35)11、×××县(市、区)政府关于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有关情况的报告 (37)12、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市、区)亮点材料范例 (39)13、赴各县(市、区)小组督导检查后需提交的材料 (43)14、教育部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备忘录 (44)15、关于印发安徽省2010-2015年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标准化建设规划进度表的通知 (61)16、安徽省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实施办法 (62)17、安徽省教育厅安徽省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委员会关于进一步推进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及督导评估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 (67)18、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关于确定对安徽等4省申报全国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市、区)进行督导检查的函 (72)19、教育部督导办关于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市、区)督导检查工作地方接待“十不准”要求 (73)20、安徽省政区图 (75)日程安排(安徽省)说明:温馨提示一、与会代表应按时参加会议,进入会场后,请将移动通讯设备放到静音状态。
会议地点见日程安排。
二、就餐地点:稻香楼大酒店楼餐厅,凭餐券就餐。
就餐时间:早餐:7:00—8:00中餐:11:30—13:30晚餐:17:30—19:30三、会务组联系人:朱曙培139****9830邹轶138****1000徐欢139****4609四、稻香楼宾馆总台电话:0551—62228888赴安徽省督导检查组人员名单教育部:****** *********************组长:****** ********************成员:****** ************************* *******************赴安徽省督导检查人员分小组名单各小组督导检查日程安排第一组(合肥市长丰县、巢湖市、瑶海区)检查组成员:******、************、******、******联络员:査海波省政府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主任135****0218毛洪亮合肥市教育局总督学139****619610月26日赴长丰县,住县委党校招待所10月27日对长丰县开展督导检查长丰县联络员:吴彪教育体育局副局长139****0229 08:00-08:30,查看县政府资料08:30-09:30,分四组同时召开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座谈会,校长座谈会,教师座谈会,家长座谈会09:30-17:00,分2组检查6所学校、1个教学点。
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市、区)评估标准
![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市、区)评估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23d74f020812a21614791711cc7931b765ce7bbe.png)
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市、区)评估标准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市、区)评估标准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促进全国义务教育的优质均衡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等法律法规的规定,制定本评估标准。
第二条本评估标准适用于全国范围内的县(市、区),旨在评估各地县(市、区)义务教育的优质均衡发展情况。
第三条评估标准主要包括教育资源配置、教育质量保障、教育公平和教育管理四个方面。
第二章教育资源配置第四条教育资源配置要合理,包括师资、教育设施、教育经费和教育用品等。
第五条师资配置要符合国家和地方的规定,包括教师数量、师资素质和师生比例等。
第六条教育设施要满足学生学习和生活的需要,包括教室、实验室、图书馆、运动场地和宿舍等。
第七条教育经费要保障合理,包括教育经费来源、分配和使用情况等。
第八条教育用品要充足,包括教学教材、实验器材、辅助教具和计算机设备等。
第三章教育质量保障第九条教育质量保障要全面,包括学生学业水平、身心健康和综合素质等。
第十条学生学业水平要达到国家和地方的要求,包括学科成绩、学习能力和创新意识等。
第十一条学生身心健康要得到有效保障,包括生理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等。
第十二条学生综合素质要全面提升,包括艺术教育、体育教育和社会实践等。
第四章教育公平第十三条教育公平要体现在教育机会均等和教育机会均衡上。
第十四条教育机会要均等,包括学前教育、义务教育和高中阶段教育等。
第十五条教育机会要均衡,包括城乡差距、区域差距和学校差距等。
第五章教育管理第十六条教育管理要规范和有效,包括教育规划、课程设置和考核评价等。
第十七条教育规划要符合国家和地方的规定,包括教育发展规划和教育改革规划等。
第十八条课程设置要科学合理,包括学科设置、选修课程和综合实践等。
第十九条考核评价要科学公正,包括学业考核、评价指标和评价方式等。
第六章附件本评估标准涉及的附件详见附件1至附件5.附件 1:教育资源配置评估表附件 2:教育质量保障评估表附件 3:教育公平评估表附件 4:教育管理评估表附件 5:其他相关附件附件 6:法律名词及注释1.《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法律;详细规定了义务教育的内容、实施和监督等方面的内容。
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区)评估标准
![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区)评估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e5b578d5846a561252d380eb6294dd88d0d23d9e.png)
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区)评估标准[正文]评估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学校基本建设、教师队伍建设、教育教学质量、学生素质发展、家校合作、教育资源配置、教育管理等。
一、学校基本建设1.1 校舍面积及设施:校舍建筑面积符合规定标准,各项设施齐全,且保持完好。
1.2 环境卫生:学校周边环境整洁,校园内卫生管理良好。
1.3 安全设施:学校配备完备的安全设施,保障学生的人身安全。
1.4 学校功能完善:学校设有图书馆、实验室、多媒体教室等功能室,并正常使用。
1.5 校园美化及文化活动:校园环境美化工作有效开展,并开展丰富多样的文化活动。
二、教师队伍建设2.1 教师配备及师资力量:学校教师编制齐全,具备相应专业及教学能力。
2.2 教师队伍稳定性:教师流动率低,有稳定的教师队伍。
2.3 师德师风:教师具备高尚的师德,严守教师职业行为规范。
2.4 培训与发展:学校组织教师参加各类培训,提高教学能力和教育教学水平。
三、教育教学质量3.1 教学质量评估:学校组织教学质量评估工作,监控教学质量。
3.2 教学计划执行情况:教学计划按时执行,并能满足学生需求。
3.3 教学方法及手段:学校教师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3.4 课程设置:学校课程设置科学合理,符合教育部颁布的课程标准。
四、学生素质发展4.1 学习态度及习惯:学生具备良好的学习态度和习惯,积极主动学习。
4.2 综合素质评价:学校开展综合素质评价工作,全面了解学生在思想、品德、学业等方面的发展情况。
4.3 心理健康教育:学校重视心理健康教育,为学生提供必要的心理咨询和辅导服务。
4.4 兴趣特长培养:学校注重培养学生的兴趣特长,开展丰富多样的课外活动。
五、家校合作5.1 家庭教育指导:学校定期组织家长会,开展家庭教育指导,提高家庭教育水平。
5.2 家校沟通渠道:学校与家长保持密切的沟通联系,建立有效的家校沟通渠道。
5.3 家长参与学校管理和活动:学校鼓励家长积极参与学校管理和各类活动。
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市、区)申报表填报说明
![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市、区)申报表填报说明](https://img.taocdn.com/s3/m/07238d262af90242a895e53c.png)
附件2:《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市、区)申报表》填报说明(注:该材料供各学校提取有关数据时必须参考使用)一、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市、区)基本情况(表Ⅰ)1.“自然情况”和“经济情况”按评估前一年国家(地方)统计部门正式对外公布的统计数据填写。
其他数据按最新教育事业统计数据填写。
2.“人口总数”和“农业人口数”按常住人口统计,数字保留小数点后两位。
L5、L6、L7、L8列数字保留个位。
3.一贯制学校包括九年一贯制学校和十二年一贯制学校。
4.小学教学班数、在校学生数、教职工数和专任教师数中,包括一贯制学校中的小学部、教学点;初中班数、学生数、教职工数和专任教师数中,包括一贯制学校中的初中部、完全中学的初中部。
二、小学、初中办学基本标准达标情况(表Ⅱ-1/2)1.表(Ⅱ-1/2)表头需按省级实施办法中规定,具体列出义务教育学校达标的主要评估指标,重点是教师、设备、图书、校舍等各项资源配置方面的指标,所列指标不超过十项。
2.表(Ⅱ-2)中“该校综合评估是否达标”列,达标的填“1”,不达标的不填。
3.表(Ⅱ-2)中如某学校的某项指标值不达标,请将该指标值所在格,用深色背景做标志。
4.表(Ⅱ-1/2)小学包括普通小学、一贯制学校的小学部,初中包括独立初中、一贯制学校的初中部、完全中学的初中部。
每所一贯制学校的小学部单独一行填写。
每所一贯制学校和每所完全中学的初中部单独一行填写。
5.表(Ⅱ-1/2)小学和初中均不包括民办(私立)学校,不包括省(市)直属、高校附属、企业办学等各类办学主体非本县(市、区)人民政府的学校;不包括小学教学点。
三、县域义务教育校际间均衡情况(表Ⅲ)本表所填数据(除差异系数外)均可从教育事业统计报表中提取相关数据计算得出,独立设置的小学数据在基础教育学校(机构)统计报表(小学),独立设置的初中、完全中学数据在基础教育学校(机构)统计报表(中学),九年一贯制学校、十二年一贯制学校数据在基础教育学校(机构)统计报表(九年一贯制学校、十二年一贯制学校)。
学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情况说明(总结)
![学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情况说明(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230cc7db25c52cc58ad6be21.png)
2017-2019年学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情况说明(总结)三年来,我校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以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宗旨,全力投入学校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改善学校办学条件,加强学校内部管理,丰富学校文化内涵建设,全面提高教师整体素质、学生综合素质和教育教学质量,有力地促进了学校全面、健康、协调、可持续均衡发展一、学校基本情况XXX中学位于XX市XX区XX镇XX村,是一所典型的农村寄宿制学校,学校始建于1970年,学校占地面积20029㎡,生均面积61㎡, 校舍总建筑面积7876㎡,生均面积24㎡。
校园绿化面积为5600㎡,绿化覆盖率28 %,生均17㎡。
学校设有规范的运动场, 现有专用教室4间,电脑室1间、多媒体教室2间、理化生仪器室5间、实验室3间、卫生保健室1间、阅览室2间、图书室2间、体育器材室1间。
学校共有图书14578册,生均44册。
学校现有9个教学班,在校学生328人,寄宿生88人,学校现有在职教职工 66人,专任教师63人,学历合格率 100 %,都具备教师资格证,其中本科学历47人,市级骨干教师6人,区级骨干教师11人,中学高级教师16人,中学一级教师31人. 专任教师参加培训63人,培训率100%。
学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基础教育普及程度各项指标(入学率、辍学率、按时毕业率等)均达到上级标准,各项数据合格。
三年来,在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及上级各部门的关怀下,学校管理日趋成熟,校园环境逐年改善,教学设施不断更新,校园面貌不断改观,办学质量不断提高。
学校先后被授予“省级首批农村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红十字体验式生命教育省级示范校、XX市德育工作先进学校、XX区素质教育合格校、XX区基础教育先进集体、XX区综治先进学校、XX区文明学校、XX市文明学校”等多项荣誉称号。
二、规范办学行为,实施素质教育学校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按照省颁课程配置学校学科专任教师,营造丰富多彩、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生活,培养学生的兴趣,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具体表现在:(一)实施寄宿生自主管理,构建温馨之家学校是一所典型的农村寄宿制学校,有男、女生宿舍楼各一幢,学校能结合自已的实际情况,开展寄宿制学校自主管理特色工作。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评估申报表(样表)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评估申报表(样表)](https://img.taocdn.com/s3/m/b4349051767f5acfa1c7cd47.png)
学校名称
生均教学及辅助 用房面积(㎡)
L1
生均体育运动场 馆面积(㎡)
L2
生均教学仪器设 备值(元)
L3
每百名学生拥有 计算机台数
L4
生均图书册数
L5
师生比
L6
生均高于规定学历教 生均中级及以上专业 师数 技术职务教师数
L7 L8
XX小学1
2.82
14.49
245.34
8.64
106.07
8
24
0.0613
0.0548
0.0497
XX小学6
4.09
5.55
484.67
9
20
0.0599
0.0556
0.047
…
பைடு நூலகம்
平均
说明:此表可分将小学、初中分页填报。小学附设幼儿班、初中附设小学班、高中或中职附设初中班、九年一贯制学校、十二年一贯制学校 、完全中学按照教育部的要求进行拆分后分别计入小学、初中后计算。
8
41
0.0518
0.0497
0.0248
XX小学2
3.58
11.97
259.26
10
20
0.0485
0.0463
0.0162
XX小学3
3.65
8.19
309.28
8
21
0.0641
0.0619
0.0397
XX小学4
1.92
15.05
219.19
7
22
0.0685
0.0604
0.0486
XX小学5
5.05
均衡发展标准
![均衡发展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45fbea2bccbff121dd368369.png)
附件1
《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市、区)申报表》
表Ⅱ-1和表Ⅱ-2中小学“省级评估标准”项目
注:1.指标1共5项,其中4项及以上达标,指标1达标。
2.普通教室(图书室)生均面积=总面积÷在校学生数;科学实验室(微机室,语音室)生均面积=(总面积÷个数)×班数÷在校学生数。
3.小学包括独立设置的小学、一贯制学校的小学部。
《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市、区)申报表》
表Ⅱ-1和表Ⅱ-2中初中“省级评估标准”项目
注:1.指标1共5项,其中4项及以上达标,指标1达标。
2.普通教室(图书室)生均面积=总面积÷在校学生数;理化生实验室(微机室,语音室)生均面积=(总面积÷个数)×班数÷在校学生数。
3.初中包括独立设置的初中、一贯制学校的初中部和完全中学初中部。
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区)评估标准
![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区)评估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545239256ad97f192279168884868762caaebbcb.png)
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区)评估标准目录
1.引言
1.1 背景
1.2 目的
1.3 评估流程
2.综合素质发展
2.1 课程设置
2.2 教学质量
2.3 学生综合素质评价
2.4 校园文化建设
3.师资队伍建设
3.1 教师数量与结构
3.2 教师队伍建设
3.3 师德师风建设
4.学校办学条件
4.1 学校设施与设备
4.2 学校环境与安全
4.3 学校管理与规划
5.家庭参与与社会支持
5.1 家庭教育支持
5.2 学校与社区合作
5.3 支持与政策保障
6.教育质量保障
6.1 教学监督与评估机制 6.2 教育质量监测与评估
6.3 教育资源配置与监管
7.结果与评价
7.1 评估指标体系
7.2 评估结果分析
7.3 发展建议与总结
附件:
- 附件1:相关统计数据
- 附件2:学校调研问卷
- 附件3: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表
法律名词及注释:
1.义务教育:指国家法律规定的必须接受的教育阶段,为基础教育的核心组成部分。
在中国,义务教育通常包括小学和初中阶段。
2.综合素质发展:指学生在知识、能力、品德、兴趣、习惯等方面的全面发展。
3.校园文化建设:指学校在教育环境中培养积极向上、文明礼貌、团结互助等良好学风和校风的工作。
4.师德师风建设:指教师在教育工作中坚守职业道德、进修学问、提升教育水平的一系列工作活动。
5.教学质量监测与评估:指对学校教育教学活动进行定期监测和评价,以提高教育质量和发展水平。
注:以上法律名词及注释仅供参考,具体解释以相关法律法规为准。
区教育优质均衡报表
![区教育优质均衡报表](https://img.taocdn.com/s3/m/31a89574bd64783e09122b62.png)
表I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市、区)基本情况
注:“人口总数”和“农业人口数”按常住人口统计,数字保留两位小数。
L5-L8列数字保留整数。
2
注:小学含50人及以上教学点。
3
表Ⅱ-2 小学、初中资源配置基本情况(分学校)
2.举办者类型处填写代码:中央教育部门代码为1、中央其他部门为2、省级教育部门为3、省级其他部门为4、地级教育部门为5、地级其他部门为6、县级教育部门为7、县级其他部门为8、地方企业为9、民办为10。
3.L7-L13数值均保留两位小数。
4
表Ⅲ县域义务教育校际均衡情况
5
表Ⅳ政府保障程度评估指标
6
表Ⅳ政府保障程度评估指标(续)
7
表Ⅴ教育质量评估指标
8
表Ⅵ社会认可度调查情况
— 11 —。
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市、区)申报表
![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市、区)申报表](https://img.taocdn.com/s3/m/6dfde330854769eae009581b6bd97f192279bf3a.png)
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市、区)申报表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市、区)申报表1-申报单位基本情况1-1 单位名称:1-2 单位所属地区:1-3 单位地质:1-4 负责人姓名:1-51-6 申报单位简介:2-申报县(市、区)基本情况2-1 县(市、区)名称:2-2 所属地区:2-3 地理位置:2-4 人口规模:2-5 行政区划:2-6 经济发展情况:2-7 教育资源情况:3-教育发展现状分析3-1 学校数量及类型:3-2 学生数量及构成:3-3 教育经费支出情况:3-4 师资队伍现状:3-5 教育设施与硬件条件:3-6 教育质量与教学成果:4-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规划4-1 教育改革与发展目标:4-2 教育资源整合计划:4-3 教育经费投入计划:4-4 师资队伍建设计划:4-5 教育设施与硬件改善计划: 4-6 教育质量与成果提升计划: 4-7 监测与评估机制建设计划:5-实施方案5-1 方案设计与制定进程: 5-2 实施目标与指标:5-3 实施策略与措施:5-4 监测与评估安排:5-5 资金投入与使用计划:6-合作与支持情况6-1 合作伙伴介绍:6-2 外部支持方案:6-3 资金支持情况:6-4 相关政策支持:7-推广与示范效果预期7-1 推广范围与方式:7-2 示范学校与教育机构: 7-3 预期效果与影响:8-实施风险分析与对策8-1 风险分析:8-2 风险对策:9-附件9-1 附件一:相关申报文件9-2 附件二:合作伙伴协议9-3 附件三:经济支持文件法律名词及注释:1-义务教育:根据教育法规定,义务教育是国家提供给公民的基本教育,包括小学和初中阶段的教育。
2-优质均衡发展:优质教育是指教育质量高、教学内容丰富、教育环境良好的教育资源。
均衡发展是指在教育资源分配上追求公平与平衡。
3-教育经费:指用于教育事业的经济支出,包括教师工资、学校设施建设等方面的费用。
4-师资队伍:指从事教育工作的教职人员的总体。
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学校填报数据及整改措施
![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学校填报数据及整改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421797f9f61fb7360b4c65d8.png)
第18条
实施义务教育质量标准、监测制度和课业负担监控、问责制度,学生课业负担适度,学校无违反国家和省“减负”要求的现象。
(1)认真实施国家义务教育质量标准和课程标准,县(市、区)建立与省相适应的义务教育质量监测制度、反馈体系、指导机制,对教学质量低下的学区、学校、年级有改进措施和显著成效。(2)建立课业负担监控、问责制度,中小学均无在校超时、教学超标、作业超量现象,无违规推荐、使用教辅材料的现象。
王先进
第2条
公办学校(含区域内市属学校)实行划区招生、免试就近入学,每所公办学校择校生比例低于招生总数的10%。
(1)区域内所有公办学校“学位”不少于适龄儿童少年数的90%,公办学校均实行划区招生、免试就近入学,民办学校规范招生、免试入学。(2)区域内每所公办学校选择性招生比例控制在招生总数的10%以内(主要面向具有个性发展需求的学生),无收取择校费等违规行为。(3)不得要求学生提供各种学科竞赛成绩、奖励和各类考级证书并将其作为入学条件和依据。
庞志荣
第23条
区域教育质量优良且校际之间大致相当,学生、家长和社会对学校的满意度达到90%以上。
(1)地方政府树立正确的教育质量观,根据《江苏省义务教育学校现代化办学标准》组织实施小学、初中办学水平综合评价。(2)区域内义务教育质量(学生综合素质、学业合格、体质健康、体艺2+1水平)优良,校际水平基本均衡,学生、家长和社会对学校的满意度达到90%以上。
王先进
第22条
积极推进学校文化建设和特色建设,校内外教育资源丰富并充分利用,学校、社会、家庭三结合教育体系健全。
(1)所有学校在环境文化、制度文化、课程文化、精神文化建设等方面不断创新、形成特色。(2)充分利用校内外教育资源开展丰富多彩的学校活动、班级活动社团活动,学生的兴趣爱好和个性特长有发展。(3)重视现代学校制度建设,家长委员会、社区教育委员会、社会实践指导委员会等普遍建立并发挥作用,学校教育与社会、社区、家庭之间的联系密切。
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市、区)申报表
![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市、区)申报表](https://img.taocdn.com/s3/m/b23f1d0e866fb84ae45c8d61.png)
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市、区)申报表省(自治区、直辖市、兵团)市(地、州、盟、师)县(市、区、旗、团场)报送时间:年月日报送单位:(盖章)—1—表I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市、区)基本情况注:“人口总数”和“农业人口数”按常住人口统计,数字保留两位小数。
L5-L8列数字保留整数。
—2—表Ⅱ-1 小学、初中资源配置基本情况注:小学含50人及以上教学点。
—3—表Ⅱ-2 小学、初中资源配置基本情况(分学校)注:1.小学学校总数___所(其中:一贯制学校的小学部有___所,50人及以上教学点有___个),初中学校总数___所(其中:一贯制学校的初中部___所,完全中学的初中部___所)。
2.举办者类型处填写代码:中央教育部门代码为1、中央其他部门为2、省级教育部门为3、省级其他部门为4、地级教育部门为5、地级其他部门为6、县级教育部门为7、县级其他部门为8、地方企业为9、民办为10。
3.L7-L13数值均保留两位小数。
—4—表Ⅲ县域义务教育校际均衡情况注:全县平均值保留两位小数,差异系数保留三位小数。
—5—表Ⅳ政府保障程度评估指标—6—表Ⅳ政府保障程度评估指标(续)注:表中所有比例数值保留一位小数,其余保留整数。
—7—表Ⅴ教育质量评估指标—8—表Ⅵ社会认可度调查情况—9—表Ⅶ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自评报告—10—《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市、区)申报表》填报说明一、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市、区)基本情况(表Ⅰ)1.“自然情况”和“经济情况”按评估前一年国家(地方)统计部门正式对外公布的统计数据填写。
其他数据按最新教育事业统计数据填写。
2.“人口总数”和“农业人口数”按常住人口统计。
3.小学教学班数、在校学生数、教职工数和专任教师数中,包括一贯制学校中的小学部、教学点;初中班数、学生数、教职工数和专任教师数中,包括一贯制学校中的初中部、完全中学的初中部。
二、小学、初中资源配置基本情况(表Ⅱ-1/2)1.表Ⅱ-2中“该校综合评估是否达标”列,达标的填“1”,不达标的填“0”。
基本均衡县调查表(表一、二、三)填表说明
![基本均衡县调查表(表一、二、三)填表说明](https://img.taocdn.com/s3/m/7016660290c69ec3d5bb75b6.png)
2012年内黄县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调查表(表一)填表说明一、占地面积小学:生均不低于22 ㎡;初中:生均不低于26 ㎡。
二、建筑面积非寄宿制小学生均不低于5.2㎡,初中生均不低于6.4㎡。
全寄宿制小学生均不低于13.13㎡,初中生均不低于15.31㎡。
其中:1、普通教室:小学生均不低于1.15㎡,初中生均不低于1.12㎡,均按1200元/平方米计算。
2、学生宿舍:小学生均使用面积不低于3㎡,初中生均使用面积不低于3.3㎡,均按1100元/平方米计算。
3、食堂:小学、初中生均面积均在1.2平方米以上,均按1300元/平方米计算。
4、教辅用房:除各个功能教室外,办公用房、会议室、教师住室等教辅用房根据需要另设。
均按1200元/平方米计算。
其中:各个功能教室及参考标准(1)小学:音乐室(40平方米)、美术室(40平方米)、科学室(40平方米)、计算机室(40—60平方米)、多功能或远程教育播放室(40—60平方米)、图书室(20平方米)、体育器材室(40平方米)。
(2)初中:理、化、生实验室(各60平方米)、理、化仪器室(各60平方米)、音乐室(60平方米)、美术室(60平方米)、技术室(60平方米)、计算机室(60平方米)、多功能室(60平方米)、图书室(60平方米)、阅览室(60平方米)、体育器材室(20平方米)、心理咨询室(20平方米)、卫生保健室(20平方米)。
三、绿化绿化面积不低于40%,按22元/平方米计算,苗木另算。
四、硬化校园道路和活动场地全部水泥硬化,道路厚15CM,51元/平方米,活动场地厚(10-12)CM,按(34-42)元/平方米计算。
五、厕所1.男生坑位不低于每30人1个,每40人一米小便池;女生坑位不低于每15人1个,规划建造按每个坑位占地3.75平方米计算。
2、男女厕所地面均需硬化防滑,顶部有防雨设施。
整体造价按400元/平方米计算。
六、围墙有砖混围墙或铁质栅栏,砖混围墙高度不低于2.5米。
均衡发展自评说明表
![均衡发展自评说明表](https://img.taocdn.com/s3/m/1e3528f4910ef12d2af9e7c7.png)
3.把在农村中小学任教一年以上的经历作为城镇中小学教师晋升高一级教师职务的必要条件的(2分)。
4.探索“一校制”、“联校制”、“学区制”、“集团化”、“协作区”等多种办学模式,建立优质学校向薄弱学校提供管理和服务的制度,不断缩小城乡、校际差距(2分)。
2.稳步开展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调整,新建学校应当与居民区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交付使用(3分)。
☆经核实,薄弱学校改造工作未完成,城乡办学条件未能达到基本均衡的,暂缓通过评估验收,待整改后复核确认。
自
评
说
明
自评说明表
评估指标
C11
考核分值
4
自评分
考核要点
按照国家要求,认真组织实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
评估指标
C12
考核分值
5
自评分
考核要点
按编制标准足额配备义务教育教师。新增教师优先满足农村学校、城镇薄弱学校需求。
考
核
要பைடு நூலகம்
求
查阅有关编制、教职工名册、教师录用文件。
1.按省定编制标准足额配备义务教育教师(2分)。
2.义务教育教师学科结构合理,满足开足开齐课程的需要(2分)。
3.新增教师优先满足农村学校、城镇薄弱学校需求(1分)。
3.“比教学、访万家”工作评优指标向农村倾斜(1分)。
自
评
说
明
自评说明表
评估指标
C16
考核分值
4
自评分
考核要点
健全教师培训机制,城乡教师统一安排落实五年一个周期的全员培训。
考
核
要
求
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市、区)申报表.doc
![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市、区)申报表.doc](https://img.taocdn.com/s3/m/2b670b116bd97f192279e97c.png)
教学仪器 计算机 图书册数 设备值 数 (册) (万元) (台) 29 14.5 9.79 8.5 16.28 7.8 7.3 38.4 28 5.7 6 74 9.8 6.5 6.2 12.8 60 3.5 6 10 1 11 7 6 12.6 6 6.3 8.5 21 52 13 31 6 20 18 6 29 5.5 9.5 17.9 5.7 46.88 7.1 19 46 24 14 14 36 13 13 57 42 9 9 118 20 15 10 25 100 5 8 15 18 15 11 9 45 9 9 12 30 77 20 46 9 30 28 9 43 11 15 26 8 70 7 30 11594 5280 4000 3080 5920 3024 2948 14300 10340 2100 2300 27150 3800 2400 2300 5150 22500 1300 2300 3800 4500 4000 2650 2240 4500 2200 2350 3050 7650 19150 4880 11480 2080 7480 6780 2120 10800 2480 3540 6620 2120 17360 2620 7040
义务教育学段专任教师学历人数 合计 26 15 10 8 19 11 10 36 26 5 6 59 9 6 6 11 55 5 6 10 11 10 7 6 10 6 6 8 19 48 12 28 6 19 17 6 27 6 8 17 5 38 7 18 研究生 毕业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1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本科毕 业 11 3 0 0 6 2 5 5 9 1 1 13 1 1 2 6 6 0 0 0 0 0 1 0 3 1 0 0 9 13 0 20 0 13 2 0 2 0 0 0 0 0 0 0 专科毕 业 13 12 8 8 12 7 5 31 17 4 5 46 8 5 3 4 49 3 5 9 10 9 6 3 7 5 6 8 9 34 12 8 6 6 15 6 25 6 8 17 5 38 7 18 高中阶 段毕业 2 0 2 0 1 2 0 0 0 0 0 0 0 0 1 1 0 2 1 1 1 1 0 3 0 0 0 0 1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合计 26 15 10 8 19 11 10 36 26 5 6 59 9 6 6 11 55 5 6 10 11 10 7 6 10 6 6 8 19 48 12 28 6 19 17 6 27 6 8 17 5 38 7 18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附件2:《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市、区)申报表》填报说明(注:该材料供各学校提取有关数据时必须参考使用)一、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市、区)基本情况(表Ⅰ)1.“自然情况”和“经济情况”按评估前一年国家(地方)统计部门正式对外公布的统计数据填写。
其他数据按最新教育事业统计数据填写。
2.“人口总数”和“农业人口数”按常住人口统计,数字保留小数点后两位。
L5、L6、L7、L8列数字保留个位。
3.一贯制学校包括九年一贯制学校和十二年一贯制学校。
4.小学教学班数、在校学生数、教职工数和专任教师数中,包括一贯制学校中的小学部、教学点;初中班数、学生数、教职工数和专任教师数中,包括一贯制学校中的初中部、完全中学的初中部。
二、小学、初中办学基本标准达标情况(表Ⅱ-1/2)1.表(Ⅱ-1/2)表头需按省级实施办法中规定,具体列出义务教育学校达标的主要评估指标,重点是教师、设备、图书、校舍等各项资源配置方面的指标,所列指标不超过十项。
2.表(Ⅱ-2)中“该校综合评估是否达标”列,达标的填“1”,不达标的不填。
3.表(Ⅱ-2)中如某学校的某项指标值不达标,请将该指标值所在格,用深色背景做标志。
4.表(Ⅱ-1/2)小学包括普通小学、一贯制学校的小学部,初中包括独立初中、一贯制学校的初中部、完全中学的初中部。
每所一贯制学校的小学部单独一行填写。
每所一贯制学校和每所完全中学的初中部单独一行填写。
5.表(Ⅱ-1/2)小学和初中均不包括民办(私立)学校,不包括省(市)直属、高校附属、企业办学等各类办学主体非本县(市、区)人民政府的学校;不包括小学教学点。
三、县域义务教育校际间均衡情况(表Ⅲ)本表所填数据(除差异系数外)均可从教育事业统计报表中提取相关数据计算得出,独立设置的小学数据在基础教育学校(机构)统计报表(小学),独立设置的初中、完全中学数据在基础教育学校(机构)统计报表(中学),九年一贯制学校、十二年一贯制学校数据在基础教育学校(机构)统计报表(九年一贯制学校、十二年一贯制学校)。
在填写每所学校数据时务必根据学校类型和填报说明,在相应的教育事业统计报表中提取。
1. 学生指标说明:具有学籍并在本学年初进行学籍注册的学生。
数据提取来源:小学(包括独立设置的小学、一贯制学校的小学部,下同)学生数据提取来源为教育事业统计报表中的“基础基312小学学生数”表,[行01,列4]。
初中(包括独立设置的初中、一贯制学校的初中部、完全中学的初中部,下同)学生数据提取来源为教育事业统计报表中的“基础基313初中学生数”表,[行01,列3]。
2.教学及辅助用房面积指标说明:学校中教室、实验室、图书室、微机室、语音室面积之和。
数据提取来源:教育事业统计报表中的“基础基512中小学校舍情况”表,教学及辅助用房面积减去体育馆面积,[行04,列1]-[行10,列1]。
3. 体育运动场馆面积指标说明:学校中的体育馆面积和运动场地面积之和,运动场地面积指学校专门用于室外体育运动并有相应设施所占用的土地面积。
数据提取来源:体育馆面积在教育事业统计报表中的“基础基512中小学校舍情况”表,[行10,列1];运动场地面积在教育事业统计报表中的“基础基522中小学占地面积及其他办学条件”表,[行01,列3]。
4. 教学仪器设备值指标说明:学校固定资产中用于教学、实验等仪器设备的资产值。
数据提取来源:教育事业统计报表中的“基础基522中小学占地面积及其他办学条件”表,[行01,列9]。
5.计算机台数指标说明:计入学校固定资产的用于教学用的个人台式、笔记本计算机。
数据提取来源:教育事业统计报表中的“基础基522中小学占地面积及其他办学条件”表,[行01,列6]。
6. 图书册数指标说明:学校图书馆及资料室拥有的正式出版书籍。
数据提取来源:教育事业统计报表中的“基础基522中小学占地面积及其他办学条件”表,[行01,列4]。
7. 师生比指标说明:“师”指专任教师,即具有教师资格,专职从事小学教学工作的人员。
小学专任教师数据提取来源:教育事业统计报表中的“基础基422中小学教职工”表, [行01,列1]。
初中专任教师数据提取来源:教育事业统计报表中的“基础基422中小学专任教师分专业技术职务、分年龄”表, [行10,列1]。
8. 高于规定学历教师数指标说明:专任教师中具有大专及以上学历的教师。
小学高于规定学历教师数据提取来源:教育事业统计报表中的“基础基423小学专任教师分课程、分学历”表, [行04,列1]+ [行05,列1] +[行06,列1]。
初中高于规定学历教师数据提取来源:教育事业统计报表中的“基础基424中学专任教师分课程、分学历”表, [行05,列1] +[行06,列1]。
9. 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教师数指标说明:小学具有小学高级和中学高级职称的教师,初中具有中学一级和中学高级职称的教师。
小学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教师数据提取来源:教育事业统计报表中的“基础基422中小学专任教师分专业技术职务、分年龄”表,[行04,列1]+[行05,列1]。
初中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教师数据提取来源:教育事业统计报表中的“基础基422中小学专任教师分专业技术职务、分年龄”表, [行14,列1]+ [行13,列1]。
教学及辅助用房面积、体育运动场馆面积、教学仪器设备值、计算机台数和图书册数等五项指标,独立设置的小学、初中可直接根据上述说明从教育事业统计报表中提取数据。
九年一贯制学校,需根据小学、初中各自规模,按照“一个小学生:一个初中生=1:1.1”的比例对五项指标进行拆分,将其小学部、初中部占有部分分别作为小学、初中数据。
完全中学,需根据初中、高中各自规模,按照“一个初中生:一个高中生=1:1.2”的比例对五项指标进行拆分,将其初中部占有部分作为单独一所初中学校数据。
十二年一贯制学校,需根据小学、初中、高中各自规模,按照“一个小学生:一个初中生:一个高中生=1:1.1:1.32”的比例对五项指标进行拆分,将其小学部、初中部占有部分分别作为小学、初中数据。
10.差异系数计算方法差异系数也叫变异系数或离散系数,是一组数据的标准差与其均值之比,并将学校规模对均衡程度的影响作为调节因素。
其计算公式表示为:S CV X ⎛⎫= ⎪⎝⎭,CV 为差异系数,S 为标准差,X 为全县平均数。
式中,S =i X 表示区县均衡指标体系中第i 个学校(初中或小学)某个指标值,i i i X x P =,i x 为该指标第i 个学校的原始值,i P 为第i 个学校(初中或小学)的在校生数;X 表示该指标的区县平均值,其中1n i N i X x P ==∑,N P 为区县内所有初中(或小学)学校的在校生数,1N n i i P P ==∑。
四、县级人民政府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情况(表Ⅵ-1/2)1.因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实施办法中规定的对县级人民政府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的评估指标不同,如已经包括了国家规定的指标,可直接采用地方评估指标的表格。
2.如省级实施办法中在四项一级指标之外规定了其他一级指标,可相应增加行,或者制作续表;并标明各项一级指标的权重。
3.所有数据保留小数点后一位。
4.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残疾儿童少年在校学生数=————————————×100%残疾儿童少年人口总数——残疾是指视力残疾、听力残疾和智力残疾。
——残疾儿童、少年学龄段按有关规定划分。
——残疾儿童、少年在校生数是指在普通学校和特殊学校(班)上学的学生数。
5.生师比在校生总数=———————专任教师数6.小学巩固率:当年小学毕业生数=————————————×100%5(6)年前小学招生数其中:小学学制为5年制的县,分母使用5年前的小学招生数;小学学制为6年制的县,分母使用6年前的小学招生数。
正在进行学制转制的县,分母使用相应各种学制的班级在5(6)年前招生时的学生人数。
7.初中巩固率当年初中毕业生数=————————————×100%3(4)年前初中招生数其中:初中学制为3年制的县,分母使用3年前的小学招生数;初中学制为4年制的县,分母使用4年前的小学招生数。
正在进行学制转制的县,分母使用相应各种学制的班级在3(4)年前招生时的学生人数。
8.小学、初中学生体质健康及格率小学、初中学生体质健康及格及以上人数=——————————————―――――×100%小学、初中学生总数六、教育经费情况(表Ⅴ)1.表(Ⅴ)所列各项均按省级评估前推四年(财政年度)填报。
如2012年评估,前四年分别为2008、2009、2010、2011年。
2.各指标数据严格以全国教育经费统计报表中有关数据为准。
所有数据保留小数点后一位。
3.小学(初中)生均预算内教育事业费小学(初中)预算内教育事业费支出=——————————————————小学(初中)学生数学生数以全国教育经费统计报表中的计算方法为准。
4.小学(初中)生均预算内公用经费小学(初中)预算内公用经费支出=—————————————-—小学(初中)学生数学生数以教育经费统计报表中的计算方法为准。
5.教职工工资包括基本工资、津贴补贴、奖金及绩效工资、社会保障缴费等。
教职工年人均工资教职工工资支出总数=————————————教职工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