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营养学第三章脂类PPT课件(模板)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包括细胞膜、内质网膜、线粒体膜、 核膜、红细胞膜、神经髓鞘膜…
二、脂类的生理功能
白色脂肪细胞
脂肪细胞弹性极大, 增长无上限!
Normal
cellulite
二、脂类的生理功能
3.保护机体、滋润皮肤:脂肪组织在体内对器官有支撑 和衬垫作用,可保护内部器官免受外力伤害。滋润皮肤, 延缓衰老。 4. 维持体温:皮下组织具有隔热作用 5.促进脂溶性维生素吸收。
一、脂类的分类
一、脂类的分类
(5)血浆脂蛋白的种类
脂蛋白存在于血浆、线粒体、微粒体、细胞膜中,是由脂类 和蛋白质结合而成。
根据血浆脂蛋白的比重或电泳速度可分为:
α脂蛋白(亦称高密度脂蛋白,简写HDL) β-脂蛋白(亦称低密度脂蛋白,简写LDL) 前β-脂蛋白(亦称 极低密度脂蛋白,简写VLDL) 乳糜微粒(简写CM)。
食品营养学第三章脂类
第三章 能量与宏量营养素
——专题3 脂类
本章内容
脂肪对身体健康有益还是有害?
有益!要实现最佳健康状态,选择食用合适种类的脂肪绝对至 关重要。
必需脂肪可以降低癌症、心脏病、过敏症、关节炎、湿疹、抑 郁、疲劳、感染和经前期综合症的发病率,这些症状都与脂肪 缺乏有关,且发病率逐年上升。
Lipoproteins
二、脂类的生理功能
(一)脂肪的生理功能
1.供给和储存能量:能量不能及时利用或过多时→脂肪; 当需要时,脂肪→能量(37.7kJ/g,9kcal)。
2.机体的重要构成成分:脂肪 占体重10-14%,是构成细胞膜 的主要成分(磷脂50-70%,胆 固醇20-30%,蛋白质20%)。
的内源性甘油三酯。由于VLDL中甘油三酯占50%~70%,胆固 醇占8%~12%,所以一旦VLDL水平明显增高时,血浆中除甘油 三酯升高外,胆固醇水平也随之增高。
一、脂类的分类
乳糜微粒(CM)的主要功能是运输外源性甘油三酯。正常人
进食后血中CM很快升高,但CM半衰期短,仅为5~15分钟,在 血浆中降低也很快,因而正常人进食后血浆可呈短暂混浊,一般 于食后6小时内CM被清除而血浆复又澄清,清晨空腹时血中并无 CM存在。如空腹时血浆中出现CM,则见于1型和V型高脂蛋白血 症病人。 由于CM颗粒大,不能进入动脉壁,一般不会导致动脉粥样硬化 的发生。
一系列碳链长度不同的不饱和氨基醇,其中最常见的是含18个碳 原子,在磷脂中常以酰胺即脑酰胺形式存在,如脑酰胺磷酸胆碱 (神经磷脂、鞘磷脂)、脑酰胺磷酸甘油等。
一、脂类的分类
(4)胆固醇
胆固醇是人和动物体内重要的固醇类之一,其结构含有一 个环戊烷多氢菲环,大部分胆固醇与脂肪酸结合成为胆固 醇脂的形式存在。胆固醇在7,8位上脱氢后的化合物是7-脱 氢胆固醇,它存在于皮肤和毛发,经阳光或紫外线照射后 能转变为维生素D3。
一、脂类的分类
血浆脂蛋白的化学组成
脂蛋白种类
化学组成(%) 蛋白质 甘油三酯 胆固醇 胆固醇脂
磷脂
高密度脂蛋白
50
4
2
20
24
低密度脂蛋白
23
10
10
36
21
极低度密度脂蛋白
10
52
5
13
20
乳糜微粒
2
87
2
一、脂类的分类
©2003 Wadsworth, a division of Thomson Learning, Inc. Thomson Learning™ is a trademark used herein under license.
9.改善食物的感官性状。
二、脂类的生理功能
(二)必需脂肪酸的功能
1.必需脂肪酸的定义与种类
必需脂肪酸(essential fatty acid,EFA) 指机体不能合成,但又是人体生命活动所必需的不饱和脂肪酸。
确定的必需脂肪酸有: 亚油酸(linolic acid):n-6系列,C18:2 α-亚麻酸(linolenic acid):n-3系列, C18:3
二、脂类的生理功能
6.帮助机体更有效地利用碳水化物,节约蛋白质:脂肪 在体内代谢分解的产物,可促进碳水化物的能量代谢, 使其更有效地释放能量。
7.增加饱腹感:刺激十二指肠产生肠抑胃素,使肠蠕动 受抑(食物在胃中停留时间增长)。
8.保证体征发育:少女体内脂肪含量多少,决定了女性 第二性征发育,“女大十八变”的迟早与优劣。
植物油脂消化率>动物油脂
脂肪用于煎炸食物时,温度较高,高温可破坏脂肪中的必需脂肪酸和维生素,并使多不饱和脂肪酸产生聚合作用;
改善血液循环:可抑制血小板凝集,降低血液粘度及胆固醇的含量,预防动脉粥样硬化。
7kJ/g,9kcal)。
降低血液胆固醇,改善血液循环防治糖尿病
合成许多活性物质的原料:胆汁、性激素(如睾酮)、肾上腺素(如皮质醇)、维生素D等。 病人长期不摄入胆固醇,仅下降10-25%。
R2
前者如磷脂酰胆碱(卵磷脂)、磷脂酰乙醇胺(脑磷脂、缩醛磷脂)、溶血磷脂酰胆碱等;
刺激子宫平滑肌收缩,帮助催娩和促使流产。
世界卫生组织R建1议:每天DHA的摄取量不超过所摄取脂肪总量的2%。
三、脂类的供应量及食物来源
另第一三针 ,对多男食性富的含研膳究食得纤出维,和血植液物中固胆醇固的醇食含物量,过比低如的绿男色人蔬,菜杀可人降、低自胆杀固或醇遇。上致命意外的风险比胆固醇含R量3高的人多达50%—80%。
前β-脂蛋白(亦称 极低密度脂蛋白,简写VLDL) 减少癌症发生率:男性体内胆固醇水平过低,结肠癌得率是正常人的几倍。 神经磷脂中的神经氨基醇是一系列碳链长度不同的不饱和氨基醇,其中最常见的是含18个碳原子,在磷脂中常以酰胺即脑酰胺形式存 在,如脑酰胺磷酸胆碱(神经磷脂、鞘磷脂)、脑酰胺磷酸甘油等。 2.机体的重要构成成分:脂肪占体重10-14%,是构成细胞膜的主要成分(磷脂50-70%,胆固醇20-30%,蛋白质20%)。 四、脂类营养价值评价 正常人进食后血中CM很快升高,但CM半衰期短,仅为5~15分钟,在血浆中降低也很快,因而正常人进食后血浆可呈短暂混浊,一 般于食后6小时内CM被清除而血浆复又澄清,清晨空腹时血中并无CM存在。 补充的适宜人群:孕妇、乳母与婴儿——因为大脑和视网膜的发育,80%是在胎儿与4岁前完成的,尤其是在怀孕的最后3个月和婴儿出生 的头6个月,发育最为迅速; 各种天然脂肪酸分子是由不同碳链(4~24C)所组成的直链羧酸。 脂蛋白存在于血浆、线粒体、微粒体、细胞膜中,是由脂类和蛋白质结合而成。 但它又能促使射精,延长精子的生命力和转移,促进精子和卵子的会合,帮助受孕 。 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的主要功能是运输肝脏中合成的内源性甘油三酯。 合成许多活性物质的原料:胆汁、性激素(如睾酮)、肾上腺素(如皮质醇)、维生素D等。 亚油酸 CH3(CH2)4CH=CHCH2CH=CH(CH2)7COOH 三、脂类的供应量及食物来源 乳糜微粒(CM)的主要功能是运输外源性甘油三酯。 三、脂类的供应量及食物来源 另一方面,HDL颗粒小,结构致密,能自由进出动脉壁,可以清除积存于血管壁内的胆固醇,且不向组织释放胆固醇,具有将组织中 胆固醇转移出来的功能,所以它被认为是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保护因子,高密度脂蛋白一胆固醇(HDL-ch)被认为是好的胆固醇。 病人长期不摄入胆固醇,仅下降10-25%。 2.促进生长发育:刺激脑垂体释放生长激素等。 第三,饱和脂肪酸有助于胆固醇升高,而不饱和脂肪酸有助于胆固醇降低。 7.增加饱腹感:刺激十二指肠产生肠抑胃素,使肠蠕动受抑(食物在胃中停留时间增长)。
一、脂类的分类
脂肪
脂类
类脂
甘油三酯
脂肪酸
简混非必
单合必需
甘 油 三
甘 油 三
需 脂 肪
脂 肪
多 不 饱 和 脂 肪
酯酯酸酸
酸
磷脂
甘
鞘
油
氨 醇
磷
磷
脂
脂
固醇类
胆
胆
固
固
醇
醇
酯
结合脂类
糖
脂
脂
蛋
白
一、脂类的分类
(1)甘油三酯
CH2─O─CO─R1 │一
混合
一、脂类的分类
高密度脂蛋白( HDL-Ch, high density lipoprotein-cholesterol)主
要在肝脏和小肠合成,也可来自乳糜微粒(CM)和极低密度脂蛋白 (VLDL)的分解产物。机体细胞可以摄取胆固醇,也可释放胆固醇。
HDL一方面可以使血浆中的胆固醇转移到肝脏,部分转化为胆汁酸 而排出体外;
正常人进食后血中CM很快升高,但CM半衰期短,仅为5~15分钟,在血浆中降低也很快,因而正常人进食后血浆可呈短暂混浊,一
般于食后6小时内CM被清除而血浆复又澄清,清晨空腹时血中并无CM存在。
羧酸。除个别例外,碳原子均为双数。 2.机体的重要构成成分:脂肪占体重10-14%,是构成细胞膜的主要成分(磷脂50-70%,胆固醇20-30%,蛋白质20%)。
如果因为担心体重增加避免摄入脂肪,那你就失去了身体必不 可少的有益健康的营养物质。
本章内容
1 脂类的分类 2 脂类的生理功能 3 脂类的供应量及食物来源 4 脂类的营养价值评价
一、脂类的分类
➢ 脂类
脂类是脂肪和类脂的统称。
脂肪
是甘油和各种脂肪酸所形成的甘油三酯。
类脂
是一类在某些理化性质上与脂肪类似的物质。
花生四烯酸(arachidonic acid, AA)
胆固醇又分为高密度胆固醇和低密度胆固醇,前者对心血管有保护作用,通常称之为“好胆固醇”;
一、脂类的分类
低级饱和脂肪酸(C<10):分子量低,易挥发。如丁酸、
碳链长短
乙酸、辛酸等。存在奶油、椰子等。
高级饱和脂肪酸(C>10):常温固态。月桂酸、豆蔻酸等。
二、脂类的生理功能
2、必需脂肪酸的功能
磷脂的重要组成成分:参与合成磷脂 与胆固醇代谢有关:
体内70%的胆固醇需与脂肪酸结合成酯,才能被转运和代谢 例:亚油酸+胆固醇HDL在肝内代谢分解降血脂 合成前列腺素的前体(PG): 花生四烯酸是PG前体,由亚油酸衍生,合成数量不足时也必须由食物供给。 对皮肤保护作用:帮助修复X射线、高温等损伤 维持正常视觉功能:α-亚麻酸DHA 在视网膜光受体中含量最丰富,是维持视紫红质正常功能的必需物质。
另一方面,HDL颗粒小,结构致密,能自由进出动脉壁,可以清除 积存于血管壁内的胆固醇,且不向组织释放胆固醇,具有将组织中胆 固醇转移出来的功能,所以它被认为是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保护因子, 高密度脂蛋白一胆固醇(HDL-ch)被认为是好的胆固醇。
一、脂类的分类
低密度脂蛋白(LDL)是由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转变而
一、脂类的分类
(3)磷脂
甘油磷脂:分子中含甘油。甘油磷脂又按性质的不同再分为中
性甘油磷脂和酸性甘油磷脂两类。前者如磷脂酰胆碱(卵磷脂)、 磷脂酰乙醇胺(脑磷脂、缩醛磷脂)、溶血磷脂酰胆碱等;后者 如磷脂酸、磷脂酰丝氨酸、二磷脂酰甘油(心磷脂)等。
神经磷脂:分子中含神经氨基醇。神经磷脂中的神经氨基醇是
来的。LDL的主要功能是把胆固醇运输到全身各处细胞,但主要是 运输到肝脏合成胆酸。每种脂蛋白都携带有一定量的胆固醇,但体 内携带胆固醇最多的脂蛋白是LDL。
LDL能够进人动脉壁细胞,并带入胆固醇。
故LDL水平过高能致动脉粥样硬化,使个体处于易患冠心病的危险 中。
一、脂类的分类
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的主要功能是运输肝脏中合成
一、脂类的分类
(2) 脂肪酸(Fatty 磷脂的重要组成成分:参与合成磷脂 acid,FA):
当体内胆汁酸缺乏时,胆固醇的吸收会明显降低,食物中的脂肪可以促进胆汁的分泌,脂肪的分解产物还有利于胆固醇的吸收,因此
,食物中含脂肪越多,就越能增加胆固醇的吸收。
各种天然脂肪酸分子是由不同碳链(4~24C)所组成的直链 2.促进生长发育:刺激脑垂体释放生长激素等。
饱和脂肪酸:硬脂酸,动物油脂、棕榈、椰子
饱和程度 单不饱和脂肪酸:自然界主要是油酸。橄榄油、茶油等。
多不饱和脂肪酸:含两个以上双键。亚油酸、亚麻酸及 花生四烯酸、EPA、二十二碳六烯酸(DHA)等。
必需脂肪酸
一、脂类的分类
重要的脂肪酸:
硬脂酸 CH3(CH2)16·COOH 软脂酸 CH3(CH2)14·COOH 油酸 CH3(CH2)7CH=CH(CH2)7COOH 亚油酸 CH3(CH2)4CH=CHCH2CH=CH(CH2)7COOH 亚麻酸 CH3CH2CH=CHCH2CH=CHCH2CH=CHCH(CH2)7C00H 花生四烯酸 CH3(CH2)4CH=CHCH2CH=CHCH2CH=CHCH2CH=CH(CH2)3COOH 大枫子油酸
二、脂类的生理功能
白色脂肪细胞
脂肪细胞弹性极大, 增长无上限!
Normal
cellulite
二、脂类的生理功能
3.保护机体、滋润皮肤:脂肪组织在体内对器官有支撑 和衬垫作用,可保护内部器官免受外力伤害。滋润皮肤, 延缓衰老。 4. 维持体温:皮下组织具有隔热作用 5.促进脂溶性维生素吸收。
一、脂类的分类
一、脂类的分类
(5)血浆脂蛋白的种类
脂蛋白存在于血浆、线粒体、微粒体、细胞膜中,是由脂类 和蛋白质结合而成。
根据血浆脂蛋白的比重或电泳速度可分为:
α脂蛋白(亦称高密度脂蛋白,简写HDL) β-脂蛋白(亦称低密度脂蛋白,简写LDL) 前β-脂蛋白(亦称 极低密度脂蛋白,简写VLDL) 乳糜微粒(简写CM)。
食品营养学第三章脂类
第三章 能量与宏量营养素
——专题3 脂类
本章内容
脂肪对身体健康有益还是有害?
有益!要实现最佳健康状态,选择食用合适种类的脂肪绝对至 关重要。
必需脂肪可以降低癌症、心脏病、过敏症、关节炎、湿疹、抑 郁、疲劳、感染和经前期综合症的发病率,这些症状都与脂肪 缺乏有关,且发病率逐年上升。
Lipoproteins
二、脂类的生理功能
(一)脂肪的生理功能
1.供给和储存能量:能量不能及时利用或过多时→脂肪; 当需要时,脂肪→能量(37.7kJ/g,9kcal)。
2.机体的重要构成成分:脂肪 占体重10-14%,是构成细胞膜 的主要成分(磷脂50-70%,胆 固醇20-30%,蛋白质20%)。
的内源性甘油三酯。由于VLDL中甘油三酯占50%~70%,胆固 醇占8%~12%,所以一旦VLDL水平明显增高时,血浆中除甘油 三酯升高外,胆固醇水平也随之增高。
一、脂类的分类
乳糜微粒(CM)的主要功能是运输外源性甘油三酯。正常人
进食后血中CM很快升高,但CM半衰期短,仅为5~15分钟,在 血浆中降低也很快,因而正常人进食后血浆可呈短暂混浊,一般 于食后6小时内CM被清除而血浆复又澄清,清晨空腹时血中并无 CM存在。如空腹时血浆中出现CM,则见于1型和V型高脂蛋白血 症病人。 由于CM颗粒大,不能进入动脉壁,一般不会导致动脉粥样硬化 的发生。
一系列碳链长度不同的不饱和氨基醇,其中最常见的是含18个碳 原子,在磷脂中常以酰胺即脑酰胺形式存在,如脑酰胺磷酸胆碱 (神经磷脂、鞘磷脂)、脑酰胺磷酸甘油等。
一、脂类的分类
(4)胆固醇
胆固醇是人和动物体内重要的固醇类之一,其结构含有一 个环戊烷多氢菲环,大部分胆固醇与脂肪酸结合成为胆固 醇脂的形式存在。胆固醇在7,8位上脱氢后的化合物是7-脱 氢胆固醇,它存在于皮肤和毛发,经阳光或紫外线照射后 能转变为维生素D3。
一、脂类的分类
血浆脂蛋白的化学组成
脂蛋白种类
化学组成(%) 蛋白质 甘油三酯 胆固醇 胆固醇脂
磷脂
高密度脂蛋白
50
4
2
20
24
低密度脂蛋白
23
10
10
36
21
极低度密度脂蛋白
10
52
5
13
20
乳糜微粒
2
87
2
一、脂类的分类
©2003 Wadsworth, a division of Thomson Learning, Inc. Thomson Learning™ is a trademark used herein under license.
9.改善食物的感官性状。
二、脂类的生理功能
(二)必需脂肪酸的功能
1.必需脂肪酸的定义与种类
必需脂肪酸(essential fatty acid,EFA) 指机体不能合成,但又是人体生命活动所必需的不饱和脂肪酸。
确定的必需脂肪酸有: 亚油酸(linolic acid):n-6系列,C18:2 α-亚麻酸(linolenic acid):n-3系列, C18:3
二、脂类的生理功能
6.帮助机体更有效地利用碳水化物,节约蛋白质:脂肪 在体内代谢分解的产物,可促进碳水化物的能量代谢, 使其更有效地释放能量。
7.增加饱腹感:刺激十二指肠产生肠抑胃素,使肠蠕动 受抑(食物在胃中停留时间增长)。
8.保证体征发育:少女体内脂肪含量多少,决定了女性 第二性征发育,“女大十八变”的迟早与优劣。
植物油脂消化率>动物油脂
脂肪用于煎炸食物时,温度较高,高温可破坏脂肪中的必需脂肪酸和维生素,并使多不饱和脂肪酸产生聚合作用;
改善血液循环:可抑制血小板凝集,降低血液粘度及胆固醇的含量,预防动脉粥样硬化。
7kJ/g,9kcal)。
降低血液胆固醇,改善血液循环防治糖尿病
合成许多活性物质的原料:胆汁、性激素(如睾酮)、肾上腺素(如皮质醇)、维生素D等。 病人长期不摄入胆固醇,仅下降10-25%。
R2
前者如磷脂酰胆碱(卵磷脂)、磷脂酰乙醇胺(脑磷脂、缩醛磷脂)、溶血磷脂酰胆碱等;
刺激子宫平滑肌收缩,帮助催娩和促使流产。
世界卫生组织R建1议:每天DHA的摄取量不超过所摄取脂肪总量的2%。
三、脂类的供应量及食物来源
另第一三针 ,对多男食性富的含研膳究食得纤出维,和血植液物中固胆醇固的醇食含物量,过比低如的绿男色人蔬,菜杀可人降、低自胆杀固或醇遇。上致命意外的风险比胆固醇含R量3高的人多达50%—80%。
前β-脂蛋白(亦称 极低密度脂蛋白,简写VLDL) 减少癌症发生率:男性体内胆固醇水平过低,结肠癌得率是正常人的几倍。 神经磷脂中的神经氨基醇是一系列碳链长度不同的不饱和氨基醇,其中最常见的是含18个碳原子,在磷脂中常以酰胺即脑酰胺形式存 在,如脑酰胺磷酸胆碱(神经磷脂、鞘磷脂)、脑酰胺磷酸甘油等。 2.机体的重要构成成分:脂肪占体重10-14%,是构成细胞膜的主要成分(磷脂50-70%,胆固醇20-30%,蛋白质20%)。 四、脂类营养价值评价 正常人进食后血中CM很快升高,但CM半衰期短,仅为5~15分钟,在血浆中降低也很快,因而正常人进食后血浆可呈短暂混浊,一 般于食后6小时内CM被清除而血浆复又澄清,清晨空腹时血中并无CM存在。 补充的适宜人群:孕妇、乳母与婴儿——因为大脑和视网膜的发育,80%是在胎儿与4岁前完成的,尤其是在怀孕的最后3个月和婴儿出生 的头6个月,发育最为迅速; 各种天然脂肪酸分子是由不同碳链(4~24C)所组成的直链羧酸。 脂蛋白存在于血浆、线粒体、微粒体、细胞膜中,是由脂类和蛋白质结合而成。 但它又能促使射精,延长精子的生命力和转移,促进精子和卵子的会合,帮助受孕 。 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的主要功能是运输肝脏中合成的内源性甘油三酯。 合成许多活性物质的原料:胆汁、性激素(如睾酮)、肾上腺素(如皮质醇)、维生素D等。 亚油酸 CH3(CH2)4CH=CHCH2CH=CH(CH2)7COOH 三、脂类的供应量及食物来源 乳糜微粒(CM)的主要功能是运输外源性甘油三酯。 三、脂类的供应量及食物来源 另一方面,HDL颗粒小,结构致密,能自由进出动脉壁,可以清除积存于血管壁内的胆固醇,且不向组织释放胆固醇,具有将组织中 胆固醇转移出来的功能,所以它被认为是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保护因子,高密度脂蛋白一胆固醇(HDL-ch)被认为是好的胆固醇。 病人长期不摄入胆固醇,仅下降10-25%。 2.促进生长发育:刺激脑垂体释放生长激素等。 第三,饱和脂肪酸有助于胆固醇升高,而不饱和脂肪酸有助于胆固醇降低。 7.增加饱腹感:刺激十二指肠产生肠抑胃素,使肠蠕动受抑(食物在胃中停留时间增长)。
一、脂类的分类
脂肪
脂类
类脂
甘油三酯
脂肪酸
简混非必
单合必需
甘 油 三
甘 油 三
需 脂 肪
脂 肪
多 不 饱 和 脂 肪
酯酯酸酸
酸
磷脂
甘
鞘
油
氨 醇
磷
磷
脂
脂
固醇类
胆
胆
固
固
醇
醇
酯
结合脂类
糖
脂
脂
蛋
白
一、脂类的分类
(1)甘油三酯
CH2─O─CO─R1 │一
混合
一、脂类的分类
高密度脂蛋白( HDL-Ch, high density lipoprotein-cholesterol)主
要在肝脏和小肠合成,也可来自乳糜微粒(CM)和极低密度脂蛋白 (VLDL)的分解产物。机体细胞可以摄取胆固醇,也可释放胆固醇。
HDL一方面可以使血浆中的胆固醇转移到肝脏,部分转化为胆汁酸 而排出体外;
正常人进食后血中CM很快升高,但CM半衰期短,仅为5~15分钟,在血浆中降低也很快,因而正常人进食后血浆可呈短暂混浊,一
般于食后6小时内CM被清除而血浆复又澄清,清晨空腹时血中并无CM存在。
羧酸。除个别例外,碳原子均为双数。 2.机体的重要构成成分:脂肪占体重10-14%,是构成细胞膜的主要成分(磷脂50-70%,胆固醇20-30%,蛋白质20%)。
如果因为担心体重增加避免摄入脂肪,那你就失去了身体必不 可少的有益健康的营养物质。
本章内容
1 脂类的分类 2 脂类的生理功能 3 脂类的供应量及食物来源 4 脂类的营养价值评价
一、脂类的分类
➢ 脂类
脂类是脂肪和类脂的统称。
脂肪
是甘油和各种脂肪酸所形成的甘油三酯。
类脂
是一类在某些理化性质上与脂肪类似的物质。
花生四烯酸(arachidonic acid, AA)
胆固醇又分为高密度胆固醇和低密度胆固醇,前者对心血管有保护作用,通常称之为“好胆固醇”;
一、脂类的分类
低级饱和脂肪酸(C<10):分子量低,易挥发。如丁酸、
碳链长短
乙酸、辛酸等。存在奶油、椰子等。
高级饱和脂肪酸(C>10):常温固态。月桂酸、豆蔻酸等。
二、脂类的生理功能
2、必需脂肪酸的功能
磷脂的重要组成成分:参与合成磷脂 与胆固醇代谢有关:
体内70%的胆固醇需与脂肪酸结合成酯,才能被转运和代谢 例:亚油酸+胆固醇HDL在肝内代谢分解降血脂 合成前列腺素的前体(PG): 花生四烯酸是PG前体,由亚油酸衍生,合成数量不足时也必须由食物供给。 对皮肤保护作用:帮助修复X射线、高温等损伤 维持正常视觉功能:α-亚麻酸DHA 在视网膜光受体中含量最丰富,是维持视紫红质正常功能的必需物质。
另一方面,HDL颗粒小,结构致密,能自由进出动脉壁,可以清除 积存于血管壁内的胆固醇,且不向组织释放胆固醇,具有将组织中胆 固醇转移出来的功能,所以它被认为是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保护因子, 高密度脂蛋白一胆固醇(HDL-ch)被认为是好的胆固醇。
一、脂类的分类
低密度脂蛋白(LDL)是由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转变而
一、脂类的分类
(3)磷脂
甘油磷脂:分子中含甘油。甘油磷脂又按性质的不同再分为中
性甘油磷脂和酸性甘油磷脂两类。前者如磷脂酰胆碱(卵磷脂)、 磷脂酰乙醇胺(脑磷脂、缩醛磷脂)、溶血磷脂酰胆碱等;后者 如磷脂酸、磷脂酰丝氨酸、二磷脂酰甘油(心磷脂)等。
神经磷脂:分子中含神经氨基醇。神经磷脂中的神经氨基醇是
来的。LDL的主要功能是把胆固醇运输到全身各处细胞,但主要是 运输到肝脏合成胆酸。每种脂蛋白都携带有一定量的胆固醇,但体 内携带胆固醇最多的脂蛋白是LDL。
LDL能够进人动脉壁细胞,并带入胆固醇。
故LDL水平过高能致动脉粥样硬化,使个体处于易患冠心病的危险 中。
一、脂类的分类
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的主要功能是运输肝脏中合成
一、脂类的分类
(2) 脂肪酸(Fatty 磷脂的重要组成成分:参与合成磷脂 acid,FA):
当体内胆汁酸缺乏时,胆固醇的吸收会明显降低,食物中的脂肪可以促进胆汁的分泌,脂肪的分解产物还有利于胆固醇的吸收,因此
,食物中含脂肪越多,就越能增加胆固醇的吸收。
各种天然脂肪酸分子是由不同碳链(4~24C)所组成的直链 2.促进生长发育:刺激脑垂体释放生长激素等。
饱和脂肪酸:硬脂酸,动物油脂、棕榈、椰子
饱和程度 单不饱和脂肪酸:自然界主要是油酸。橄榄油、茶油等。
多不饱和脂肪酸:含两个以上双键。亚油酸、亚麻酸及 花生四烯酸、EPA、二十二碳六烯酸(DHA)等。
必需脂肪酸
一、脂类的分类
重要的脂肪酸:
硬脂酸 CH3(CH2)16·COOH 软脂酸 CH3(CH2)14·COOH 油酸 CH3(CH2)7CH=CH(CH2)7COOH 亚油酸 CH3(CH2)4CH=CHCH2CH=CH(CH2)7COOH 亚麻酸 CH3CH2CH=CHCH2CH=CHCH2CH=CHCH(CH2)7C00H 花生四烯酸 CH3(CH2)4CH=CHCH2CH=CHCH2CH=CHCH2CH=CH(CH2)3COOH 大枫子油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