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的周长教学设计反思
六年级上册数学第四单元《圆的周长》教学反思
![六年级上册数学第四单元《圆的周长》教学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f0b596990129bd64783e0912a216147917117ef2.png)
六年级上册数学第四单元《圆的周长》教学反思六年级上册数学第四单元《圆的周长》教学反思「篇一」[案例]师: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什么是圆的周长。
(同桌间利用圆形物体互相指一指)师:对呀,圆是一个曲线图形。
你们有办法测量它的周长吗?生1:“滚动”——把实物圆(如硬币)放在直尺上滚动一周,所经过的长度即为这个圆的周长。
生2:“缠绕”——用棉线绕圆一周并打开,然后将棉线拉直,测量出它的长度就是这个圆的周长。
生3:我同意刚才两人的观点。
我还有一个建议:将一个圆纸片对折后再滚一滚或是用棉线绕一绕,把测量得出的数据再乘2就行了。
这样测量比较快。
生4:“剪圆”——沿着这个圆的边缘剪下一圈,越细越好,可以将这一圈近似地看成是一条线段,然后测出纸条的长度,即为圆的周长。
(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测量圆的周长,并进行演示。
)师:看来大家都有一个共同的愿望,把圆的周长曲线段转化成直的线段。
(板书:曲转化直)[点评]:在学生意犹未尽的时候,及时带领学生进行过程整理。
因为学生的体验一方面来自教师有意识的引导,另一方面是对经历过程所带来的情绪回味。
师:在显示生活中有许许多多大小不同的圆,如果每次测量圆周长都用大家提出的这些方法,你觉得怎样?有什么好主意吗?生:我觉得可以像其他平面图形长方形、正方形那样,研究出圆周长的计算的一般方法,这样就好办了。
[点评]:在矛盾冲突中,使学生感到“滚动”、“缠绕”等方法测量圆周长有一定的局限性。
甚至根本做不到。
从而有效地激发学生对圆周长计算公式的探究欲望,可以说是“水到渠成”。
师:你们认为圆周长与它的什么有关呢?生:我认为圆周长与它的直径有关。
通过观察,我们不难发现,直径越大的圆,它的周长也越长。
师:对呀,正方形的周长总是边长的4倍。
(出示图)猜猜看:圆周长会是直径的几倍呢?图示:生1:在这幅图中,正方形的边长与圆的直径相等,而圆正好套在正方形内,所以,我认为圆的周长小于直径的4倍。
生2:我还可以观察得出:因为圆周长的一半是打援直径的,所以我认为圆周长大于直径的2倍。
圆的周长教学实践与反思
![圆的周长教学实践与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818539bf0129bd64783e0912a216147917117e25.png)
圆的周长教学实践与反思第1篇:圆的周长教学实践与反思一、设计思路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六年级“圆的周长”,教学确立基础与发展并重的教学目标,着眼点不仅仅关注学生有没有理解圆周长的意义。
能不能运用公式计算圆的周长,而是如何来激疑,把学生身边的问题数学化,并以“问题”为主线,通过“猜想——验*”“探索——发现”来展开学生探索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促使学生主动探索,从而发现知识的一些规律和方法,并努力为学生提供解决实际问题的机会,在实际运用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二、教学过程与设计意图教学目标:1、创设情景学生通过猜想、尝试、验*、掌握圆周率的近似值,理解和掌握圆周长公式,并能正确运用计算圆的周长和解答有关简单的实际问题。
2、结合教学内容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激发学生民族自豪感。
3、培养学生大胆猜想、勤于思考、勇于探索的优良品质。
教学重点:掌握理解圆的周长公式推导过程教学过程:a、创设情境·激疑——提出问题(出示摩托车里程表)(1)师:这里为什么能反映摩托车行的路程呢?(学生思考后师出示有计数器的跳绳作提示)(2)师:你们跳过绳吗?你想到了什么?生答:和车轮滚动的圈数有关。
(3)师:你们知道滚动一圈的长度是什么吗?生答:圆的周长。
(4)师:用硬纸板表示车轮,请你摸摸它的周长(揭示课题)。
(5)用直尺测量圆的周长,你感到方便吗?能不能找到比较简便的方法未完,继续阅读 >第2篇:《圆的周长》教学实践与反思海盐百尺小学方东明一、设计思路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六年级“圆的周长”,教学确立基础与发展并重的教学目标,着眼点不仅仅关注学生有没有理解圆周长的意义。
能不能运用公式计算圆的周长,而是如何来激疑,把学生身边的问题数学化,并以“问题”为主线,通过“猜想——验*”“探索——发现”来展开学生探索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促使学生主动探索,从而发现知识的一些规律和方法,并努力为学生提供解决实际问题的机会,在实际运用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人教版六年级上数学《 圆的周长》教学反思
![人教版六年级上数学《 圆的周长》教学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e9ba9e23dcccda38376baf1ffc4ffe473368fd8c.png)
《圆的周长》教学反思
在人教版六年级数学《圆的周长》的教学过程中,我遇到了许多挑战和收获,以下是我对这堂课的反思:
一、知识点掌握情况
学生们对于圆的周长的计算方法掌握得比较好,能够根据给出的直径或半径,利用公式正确计算圆的周长。
但在应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时,还存在一些困难,需要进一步加强。
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解决问题时,学生们往往不能有效地将问题与所学知识结合起来,这需要我加强对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应多引导学生思考,鼓励他们大胆提出自己的问题,并尝试自己解决。
三、课堂参与度
在课堂中,我发现有一部分学生的参与度不高,对于圆周长的知识掌握不够深入。
这让我意识到,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加关注这些学生,帮助他们提高学习积极性,增强对圆周长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四、教学策略的应用
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了多种教学策略,如实物演示、图解说明、小组讨论等,这些策略有效地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圆周长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同时,我也注重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圆周长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综上所述,通过这次教学反思,我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之处和需要改进的地方。
我将继续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关注学生的需求和成长,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圆的周长教学设计与反思(优秀8篇)
![圆的周长教学设计与反思(优秀8篇)](https://img.taocdn.com/s3/m/77cc8d575e0e7cd184254b35eefdc8d377ee144f.png)
圆的周长教学设计与反思(优秀8篇)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用到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以下内容是小编为您带来的8篇《圆的周长教学设计与反思》,希望可以启发、帮助到大朋友、小朋友们。
圆的周长教学设计范文篇一一、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圆周率的意义,推导出圆周长的计算公式,并能正确地进行简单计算;2、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分析、综合及动手操作能力;3、结合圆周率的学习,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二、教学准备一元硬币、圆形纸片等实物以及直尺,测量结果记录表三、教学过程:、创设情境,引起猜想:(一)激发兴趣小黄狗和小灰狗比赛跑,小黄狗沿着正方形路线跑,小灰狗沿着圆形路线跑,结果小灰狗获胜。
小黄狗看到小灰得了第一名,心里很不服气,它说这样的比赛不公平。
同学们,你认为这样的'比赛公平吗?(二)认识圆的周长1、回忆正方形周长:小黄狗跑的路程实际上就是正方形的什么?什么是正方形的周长?2、认识圆的周长:那小灰狗所跑的路程呢?圆的周长又指的是什么意思?每个同学的桌上都有一元硬币,互相指一指这些圆的周长。
(三)讨论正方形周长与其边长的关系1.我们要想对这两个路程的长度进行比较,实际上需要知道什么?2、怎样才能知道这个正方形的周长?说说你是怎么想的?3、那也就是说,正方形的周长和它的哪部分有关系?正方形的周长总是边长的几倍?(四)讨论圆周长的测量方法1、讨论方法:刚才我们已经解决了正方形周长的问题,而圆的周长呢?如果我们用直尺直接测量圆的周长,你觉得可行吗?请同学们结合我们手里的圆想一想,有没有办法来测量它们的周长?2、反馈:(基本情况)(1)“滚动”——把实物圆沿直尺滚动一周;(2)“缠绕”——用绸带缠绕实物圆一周并打开;(3)初步明确运用各种方法进行测量时应该注意的问题。
3、小结各种测量方法:(板书)化曲为直4、创设冲突,体会测量的局限性刚才大屏幕上小灰狗跑的路线也是一个圆,这个圆的周长还能进行实际测量吗?如果不能那怎么办呢?5、明确课题:今天这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圆周长的计算方法。
《圆的周长》教学设计及反思
![《圆的周长》教学设计及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3da961114a73f242336c1eb91a37f111f0850d5c.png)
《圆的周长》教学设计及反思《圆的周长》数学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使学生认识圆的周长,初步理解圆周率的意义。
2.通过对圆周率值的探求,培养学生科学的和实事求是的探索精神,及概括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通过介绍我国古代数学家对圆周率研究的贡献,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和难点推导圆周长的计算公式。
理解圆周率的意义。
教学过程设计(一)复习准备上节课我们认识了圆,现在大家都说说,你们都知道关于圆的哪些知识?(二)学习新课我们这节课就来研究圆的周长。
(板书:圆的周长)我想问问同学,你们都带了哪些圆形实物?两人互相指指圆的周长在哪儿?谁愿意到前面来指一指老师手里这个圆的。
周长。
谁跟他指得不一佯?为什么这样指不行?老师这有一面镜子,我要给这面镜子镶一条不锈钢边框,怎么才能知道这个边框长多少厘米呢?老师这还有一个杯子,用它喝水有时烫手,我想编一个杯子套,怎么才能知道套口应该编多大?哪个小组愿意帮助解决这个问题?我们每个组都带了一些圆形实物,我们要通过小组合作测出圆的周长,并填写实验报告。
请你在实验报告上填出你测量的实物名称,周长是多少,直径是多少。
(学生分小组测量手中圆形实物,并填写在实验报告上。
能测量多少数据就测量多少数据。
)请小组代表汇报本组的实验过程和实验结果。
同学们想了那么多种方法,看来你们真了不起。
我们归纳起来,同学们都是用缠绕、滚动的方法把曲线变直的。
(板书:绕、滚)(师出示黑板上画的圆)谁能用这两种方法来测量这个圆的周长。
看来光靠绕、滚这种实践的方法来测量圆的周长是不行的,我们必须研究一种求圆周长的方法。
想一想,以前我们学过哪些几何图形的周长?长方形的周长和谁有关系?有什么关系?正方形的周长和谁有关系?有什么关系?圆的周长和谁有关系呢?举个例子说明,是不是这样呢?请看屏幕。
(用电脑演示三个滚动的圆,看出圆越大滚动的轨迹越长,圆越小滚动的轨迹越短。
)我们得出了圆的周长和直径有关系。
六年级数学上册《圆的周长》教学反思
![六年级数学上册《圆的周长》教学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420ea58aa0c7aa00b52acfc789eb172ded6399e6.png)
六年级数学上册《圆的周长》教学反思引言数学是一门需要理解和运用的学科,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意让学生理解知识点,并且能够举一反三地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本文将对六年级数学上册《圆的周长》这个知识点进行教学反思。
教学背景该知识点是六年级数学上册重点内容,主要涉及圆的周长计算方法。
教学目标是让学生能够掌握圆的周长计算方法,能够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教学方法设计思路本次教学是采用探究式教学法进行的。
教师首先通过引入问题的形式,让学生自己尝试计算圆的周长,然后通过讨论和实验,引导学生发现计算圆的周长的公式。
具体实施1.引入问题教师将问题以口头和书面的形式呈现给学生:“如果我们现在有一个圆,半径为3cm,你们能算出它的周长吗?”让同学们试着计算。
2.列表表格的形式当学生自己尝试计算周长时,教师将表格呈现给同学们,让同学们在表格中填写圆的周长。
半径(cm)周长(cm)12345通过填写表格,学生们可以自己研究圆的半径和周长的关系。
3.发现公式当同学们讨论后,教师让学生们总结发现圆的周长计算公式C=2πr (其中r为圆的半径,π取3.14)。
并带领同学们举例子,算出其他不同半径的圆的周长。
4.实例演练教师通过举例子,让学生练习圆的周长计算公式,多次实践,逐渐掌握公式的运用。
教学效果通过探究式教学的形式,学生们不仅掌握了圆的周长计算公式,还能够将知识点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班级中绝大多数同学都能正确计算出圆的周长,学生们通过自己的努力,从而更加深刻地理解了该知识点。
教学总结通过本次教学,我深刻体会到探究式教学法的优点: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动力,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自主探究。
教师应该是一个引导者和协助者的角色,需要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点,并将其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运用探究式教学法,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和运用所学知识。
圆的周长教学设计及反思
![圆的周长教学设计及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cb2bf8c75727a5e9846a6165.png)
《圆的周长》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圆周长计算公式的推导,周长计算。
【教学目标】1 .理解圆周率的意义,推导出圆周长的计算公式,并能正确的进行简单的计算。
2.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分析、综合及动手操作能力。
3.领会事物之间是联系和发展的辩证唯物主义观念以及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辨证思维方法。
4.结合圆周率的学习,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圆的周长计算公式的推导,能利用公式正确计算圆的周长。
难点:深入理解圆周率的意义。
【教材分析】“圆的周长”概念的教学,是以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知识为认知基础的,是前面学习“圆的认识”的深化,“圆的周长”计算方法的教学,是学生初步研究曲线图形的基本方法的开始,乂是后面学习“圆的面积”以及今后学习圆柱、圆锥等知识的基础。
因此它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是小学几何初步知识教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圆的周长前已经理解了周长的意义,掌握了关于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也认识圆的各部分名称,知道半径,直径的关系并且会画圆,能测量出圆的直径。
这节课是在这样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前面的知识为这节课的学习活动做好了铺垫。
同时学生对各项动手操作的实践活动非常感兴趣,并且本班大部分学生思维活跃,善于动脑思考,有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相互探讨学习的风气较浓,对新事物比较感兴趣,平时教学中,经常开展小组合作式的探究学习活动,学生有较强的合作意识。
老师只要充分发挥、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他们是乐意做课堂的主人的!【教学用具准备】教师准备:PPT课件、细绳、直尺、绳子系的小球。
学生准备:圆形物品、圆形橡筋、直径为2、3、5厘米的圆形纸片、直尺、三角板、棉线、软皮尺、剪刀、实验报告单、计算器。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课件引入课题:图形演示(课件)这是我们学校新建的操场,带着数学的眼光去观察,你发现了什么?(长方形、圆形)(课彳:闪烁的长方形)帅:继续观察,这是长方形的什么?(长方形的周长。
《圆的周长》教学设计及反思优秀5篇
![《圆的周长》教学设计及反思优秀5篇](https://img.taocdn.com/s3/m/45bb27d1162ded630b1c59eef8c75fbfc77d94e6.png)
《圆的周长》教学设计及反思优秀5篇圆的周长教学设计篇一【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
数学》(苏教版)六年制五年级下册第十单元第98-102页,例4,例5和例6及练一练和练习十八。
圆的周长,周长计算公式。
【教材分析】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认识圆的基本特征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探索并掌握圆的周长公式。
首先引导学生从生活经验出发,借助观察、比较进行猜想,再具体描述圆的周长的含义,并让学生通过进一步的思考,认识到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关系。
最后引导学生根据对测量圆周长活动过程的理解,推导出圆的周长公式。
然后让学生应用刚刚掌握的公式计算圆的周长,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巩固对公式的理解。
【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圆的周长和圆周率的意义,理解并掌握圆的周长公式,并能正确计算圆周长。
2、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概括和动手操作的能力。
3、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圆的周长和圆周率的意义,圆周长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学难点]圆周长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圆、绳子、直尺、圆规等。
【教学过程】一、情境创设,生成问题1、出示一个正方形花坛和一个圆问:这是什么图形?围着花坛跑一圈,哪个长哪个短呢?预设一:看哪个跑得步子多。
预设二:计算它们的周长,进行比较更为简便。
2、什么是长方形的周长?怎样计算?这个长方形的周长与长和宽有什么关系?预设一:C=(a+b)×2预设二:C=2a+2b3、什么是圆的周长?让学生上前比划,圆的周长在那?那一部分是圆的周长?得出定义:围成圆的曲线的长叫做圆的周长。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一)圆周长的公式推导。
1、探索学习。
(1)你可以用什么办法知道一个圆的周长是多少?(2)学生各抒己见,分别讨论说出自己的方法:预设一:用一根线,绕圆一周,减去多余的部分,再拉直量出它的长度,即可得出圆的周长。
预设二:把圆放在直尺上滚动一周,直接量出圆的周长。
那么用一条线的一端栓上小球在空中旋转。
《圆的周长》教学反思
![《圆的周长》教学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ae362888ba4cf7ec4afe04a1b0717fd5360cb203.png)
《圆的周长》教学反思在这个教学反思中,我将对我在《圆的周长》这节课中的教学过程进行分析和反思。
首先,为了引起学生的兴趣并激发他们对这一概念的好奇心,我在课堂开始时使用了一个引人注目的实物——一个圆形饼干,并向学生询问他们对圆的认识。
这样的引入让学生们对圆形有了直观的感受,并增加了他们对圆的兴趣。
从反馈来看,学生们对于这个引入方式非常感兴趣,主动举手回答问题,积极参与到课堂中。
接下来,我利用黑板进行了概念讲解,详细解释了圆的定义和特点,并对圆形的周长进行了简单的介绍。
我使用了图示来帮助学生理解,同时还设计了一些问题供学生思考和回答。
这种方式能够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主动地构建知识,在课堂上进一步巩固他们对周长的理解。
然而,从课堂观察来看,有几个学生对于周长的概念还存在一些困惑,需要我进一步帮助他们进行澄清和理解。
接着,我提供了一些实例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周长的计算方法。
我让学生使用尺子测量一些不规则形状的边长,并将测量结果与周长进行对比。
这样的实践操作能够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周长的计算方法和应用场景。
然而,在这个环节中,我发现有一些学生的尺子使用不够熟练,导致他们无法准确地测量边长。
这让我意识到,需要在课前或课后提供一些关于测量工具使用的指导,以便学生更好地应用测量工具进行实践。
随后,我进行了一些练习和讨论,以帮助学生巩固和应用他们所学的知识。
我给每个学生发放了一些习题,并让他们在小组内相互讨论和解答。
我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并提供必要的引导和帮助。
这样的讨论活动能够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和互动,并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
从学生的反馈来看,他们在小组讨论中获得了很多启发和思考,并对所学的知识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最后,我进行了一次课堂总结,对本节课的重点和要点进行了回顾,并解答了学生可能还存在的疑惑。
通过这次总结,我希望帮助学生进一步梳理和理解所学的知识,并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好铺垫。
然而,从学生的反馈来看,有一些学生对于一些细节还存在一些疑惑,需要我进行更加详细地解答和说明。
《圆的周长》教学反思15篇
![《圆的周长》教学反思15篇](https://img.taocdn.com/s3/m/5de087075b8102d276a20029bd64783e09127deb.png)
《圆的周长》教学反思15篇《圆的周长》教学反思1圆的周长这节课的重点是理解圆的周长的意义及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难点是理解掌握圆的周长公式及圆周率。
根据这些目标和我的研究课题——在新旧知识衔接处设计问题,在教学过程中,每个新知识点产生前,我都精心的设计了问题,以问激思、以问启思、以问拓思。
层层深入,循序渐进。
课堂效果颇佳。
教学前为了使学生能利用知识迁移规律总结出圆的周长的概念,探究新知前,设计复习问题:什么是长方形的周长,什么是正方形的周长?然后问:什么是圆的周长?这时学生可利用正方形和长方形的周长的概念,归纳总结出圆的周长的意义:即围成圆的曲线的长。
然后我设计了这样的问题:怎样测量圆的周长?有几种方法?我打破了教材有什么教什么的传统做法,放手让学生探索创造,学生带着老师提出的问题,一边思考,一边动手。
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这样,学生有充裕的思考时间,有自由的活动空间,有自我表现的机会,更有了一份创造的信心。
同学们个个情绪高涨,跃跃欲试。
通过动手操作,大胆实践探索出“绕”“滚”“量”三种方法测量圆的周长,促进其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我肯定了他们的方法。
当学生们尝到成功的喜悦时,我又引出了甩小球的游戏,让学生观察形成的虚圆,虚圆的周长还能用刚才的方法测量吗?这个问题打破了学生的认知平衡,使学生陷入冥思苦想之中,日常生活中有许多圆是根本无法测量其周长的,这时我引导学生猜想,并在此观察甩小球游戏,最终使学生悟出圆的周长与它的半径或直径有关,为什么圆的周长仅与其半径或直径有关?这个问题教材里未显示有关内容,如果教师不设计这个问题,学生往往就不知其所以然,因此在这个环节我设计了甩不同绳长的小球让学生观察、猜想。
让学生知其然还知其所以然。
感悟理解新知十分重要,让学生的学习过程,成为一个再创造,再发现的过程。
这种过程突出学生自己探究知识,如何生成“结论”,突出思维方式和思维习惯的训练与培养。
在验证结论时,我又让学生自主选择验证方法,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体现了学生是学习过程的主体,教师起主导作用。
《圆的周长》教学设计及反思【优秀6篇】
![《圆的周长》教学设计及反思【优秀6篇】](https://img.taocdn.com/s3/m/bece69ec370cba1aa8114431b90d6c85ec3a88a9.png)
《圆的周长》教学设计及反思【优秀6篇】圆的周长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圆周率的意义,能推导出圆周长的计算公式,并能正确地计算圆的周长。
2、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分析、综合及动手操作能力。
3、初步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辨证思维方法。
4、结合圆周率的学习,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推导并总结出圆周长的计算公式。
教学难点:深入理解圆周率的意义。
教学准备:电脑课件、测量结果记录、计算器、直尺、直径不同的圆片、实物投影等。
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师:老师这里有一张图片,同学们想看吗?师:请看大屏幕,这是我们学校的直径是9米的圆形水池,为了同学们的安全,学校要在水池的周围安装上护栏,需要多长的护栏呢?你有办法知道吗?师:我们看这个水池的边沿是圆形,安装护栏的长度就是圆的周长。
如果我们知道了圆的周长,这个问题是不是就解决了?师:这节课我一起研究圆的周长。
板书课题:圆的周长二、探究新知:1、圆的周长含义师:请看大屏幕,这是一个圆,谁能看着圆再说一说什么是圆的的周长。
师:围成圆的曲线的长叫做圆的的周长。
2、测量圆的周长师:怎样才能知道圆的周长是多少呢?师:请同学们拿出准备好的圆片,你能想办法测量出它的周长吗?生测量活动,师巡视。
师:谁愿意说说你是怎么测量的?师:还有不同测量的方法吗?师多媒体演示。
我们可以在圆片上作个记号,然后把圆片沿着直尺滚动一周,这样就测量出圆片的周长大约是31.5cm。
我们还可以用绳子绕圆片一周,作好记号,然后把绳子拉直,用直尺量出绳子的长度,就得到了圆片的周长也大约是31.5cm。
师:现在同学们都会测量圆的周长了,我们再来看圆形水池,请看大屏幕。
请你用刚才的测量方法测量出水池的周长。
生:用绳子量出水池的周长。
师:水池那么大,用绳子子测量太麻烦了,滚动就更不行了。
师:有没有比测量更科学、更简便的方法呢?生:计算3、探究圆的周长计算方法①探究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倍数关系师:如何计算圆的周长呢?师:我们可以回想一下,计算长方形的周长需要什么条件,怎么计算?师:计算正方形的周长需要什么条件,怎么计算?师:同学们看,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都需要一定的条件,计算圆的周长也一定需要(条件),那这个条件可能是什么呢?圆的周长与什么有关呢?请同学们大胆的猜测一下。
数学《圆的周长》教学反思
![数学《圆的周长》教学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e6809e08e418964bcf84b9d528ea81c758f52ef9.png)
数学《圆的周长》教学反思背景作为中小学教育的基本课程,数学的学习是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
圆的周长是小学数学中的基本概念之一,也是数学教育中的入门难点。
在过去的教学中,圆的周长被纳入了小学二年级的教学范围,但教师们在教学中仍然遇到了诸多困难。
这篇文章将重点关注数学《圆的周长》教学的反思。
教学内容圆的周长是圆形边界的长度。
它也可以用2πr来表示,其中r是圆的半径,π是圆周率。
在二年级数学教学中,学生通常被介绍到圆的周长这个概念。
教学主要包括圆的定义、半径和直径的概念、圆心、切与弧、交点等概念,最后介绍了圆的周长的计算方法。
问题与反思教师在圆的周长的教学中,主要存在以下的问题:1. 抽象概念难以理解圆形是一种抽象的几何概念,圆的周长的概念同样也是抽象的。
在这种情况下,很多学生会感到很困难,无法理解圆的定义、半径和直径的概念、圆心、切线、弧和交点等。
针对这个问题,我们需要通过直观的方法帮助学生理解。
例如,可以用带有圆形开口的圆环来辅助学生理解圆的概念,或是使用卡片拼图来构建圆形。
这些方法可以让学生更加清晰地理解圆形和圆的周长概念。
2. 教学方法单一大多数教师在教授圆的周长时采用传统的讲解法,即仅仅依赖教师的讲解,以及类似板书等黑板工具来进行解释。
但是单一的教学方法在某些情况下可能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成果。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教师应该多样依据不同的学生,采用多种不同的教授方法,以达到一个更加易于理解的效果。
例如,跨学科教学法,用自然科学的原理来说明圆的周长,或是应用数字游戏来让学生了解圆的周长概念等等。
3. 认知负荷过大在计算圆的周长时,学生需要记忆和理解很多公式、概念和运算符。
由于认知负荷过大,许多学生无法承受大量的信息,这导致他们在学习这门学科时容易失去兴趣,最终学习成绩不佳。
解决此类问题可以通过一些有趣的案例来帮助学生理解,例如利用圆形物品,如几何画板、圆规、计时器、筹码等辅助教学,同时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主动发现排列成圆形物品的事例,特别是菜市场、蛋糕、酒瓶等日用品,让数学的学习更具实际应用价值。
数学课《圆的周长》教学反思
![数学课《圆的周长》教学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1673da5a54270722192e453610661ed9ad515592.png)
数学课《圆的周长》教学反思教学反思:数学课《圆的周长》引子:上周,我在八年级学生中进行了一堂关于圆的周长的数学课程。
在这堂课中,我选择了不同的教学方法和资源,使学生能够全面理解和应用圆的周长的概念。
然而,我也发现了一些教学中存在的不足之处。
通过对课堂的回顾和学生的反馈,我有机会进行思考和提高自己的教学方法。
在这篇教学反思中,我将与您分享一些我在这堂课中发现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和改进意见。
问题一:理论知识传达不够清晰在课堂上,我给学生们讲解了圆的周长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我使用了概念图和实例来帮助他们理解。
然而,我意识到在这个过程中,我没有清晰地传达给学生们关键信息。
对于一些抽象的概念,他们可能没有完全理解。
改进方法:为了更好地传达理论知识,下次我将采用更多的实际例子和应用场景。
通过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学生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概念。
此外,我还将设定更多的问题和讨论,鼓励学生们自己思考和解决问题。
这样可以帮助他们更深入地理解和应用知识。
问题二:缺乏与学生互动的机会在这节课中,我意识到自己没有给学生足够的机会参与讨论和提问。
很多时候,我只是简单地把理论知识传达给学生,而没有与他们进行交流和互动。
这导致一些学生在课堂上没有得到积极参与。
改进方法:为了增加学生的参与度,下次我将采用更多的互动方式。
例如,我可以在课堂上引入小组讨论和合作活动,让学生们在小组中互相讨论并交流观点。
此外,我还可以设立一些问题和思考题,要求学生思考并给出自己的答案。
通过这样的互动方式,我相信学生们会更加主动地参与进来,并且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知识。
问题三:缺乏巩固和练习的机会在这节课中,我没有给学生足够的巩固和练习的机会。
我只是简单地讲解概念和计算方法,然后给学生一些例子让他们练习。
但我意识到,这种练习的机会太少了,没有给学生足够的机会巩固所学的知识。
改进方法:为了加强巩固和练习的机会,我会在下次课堂中加入更多的练习。
例如,在讲解完概念和计算方法后,我会给学生更多的例题和练习题供他们完成。
圆的周长教学反思范文(精选16篇)
![圆的周长教学反思范文(精选16篇)](https://img.taocdn.com/s3/m/394c78f8cf2f0066f5335a8102d276a20029603f.png)
圆的周长教学反思范文(精选16篇)圆的周长教学反思范文(精选16篇)在现实社会中,我们要有很强的课堂教学能力,反思自己,必须要让自己抽身出来看事件或者场景,看一段历程当中的自己。
怎样写反思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圆的周长教学反思,欢迎阅读与收藏。
圆的周长教学反思篇11、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圆的周长是小学阶段最后掌握的有关周长的知识,此时学生已有长、正方形周长作基础,学生已有能力自己去研究这部分知识。
所以在引入部分,我设计了正方形与圆形的龟兔赛跑路线,既能激发学生兴趣,又为圆周长的学习打下伏笔。
通过比赛是否公平引出周长概念。
问:正方形周长与谁有关?有什么关系?为学生研究圆周长指明方向。
这种研究方法对研究圆的周长有效,对发规其他知识也有效,这节课不单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传授学习方法。
2、层层深入,突破难点本节课有两个难点:如何测量出圆的周长?发现圆的周长总是它直径的3倍多一些。
我采用了逐一突破的方法,层层深入。
首先让学生发现尺不能直接测量出圆的周长。
从而使学生想出用测绳、用滚动等方法化曲为直。
这时候教师再让学生测量投影上的圆、运动的圆,学生面前又出现新的问题,这使学生感到必须探索一个带有普遍性的规律。
这时我让学生分组讨论,圆的周长与谁有关。
再进行小组合作研究周长与直径的倍数关系。
3、充分发挥合作意识现代人必备的素质之一是合作精神,因此本节课多次让学生合作去发现、解决问题,同时我及时给予帮助指导。
不仅让学生学会合作,而且让学生在合中提高效率。
如在测量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倍数时,提醒学生分工,但测量遇到不便时能合作操作,既提高效率,又保障准确性4、努力方向上课中发现学生的动手能力较弱,操作时动作慢并较僵硬,这说明在平时的课堂中缺乏这方面的培养和训练。
我想在以后的教学中应尽可能创造条件,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教师的基本素质有待提高,如教学语言不够生动活泼,板书不够工整、漂亮,在教学设计上还能再加以创新,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激情。
圆的周长教学反思优点和不足(精选11篇)
![圆的周长教学反思优点和不足(精选11篇)](https://img.taocdn.com/s3/m/2169fb13590216fc700abb68a98271fe900eaf43.png)
圆的周长教学反思优点和不足圆的周长教学反思优点和不足(精选11篇)作为一名到岗不久的老师,我们要在教学中快速成长,写教学反思能总结教学过程中的很多讲课技巧,那么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圆的周长教学反思优点和不足,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圆的周长教学反思优点和不足篇1本节课是在学生掌握了周长的一般概念以及长方形、正方形周长计算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圆的周长计算。
所以我先让学生回忆之前学生学习的长方形正方形周长计算公式。
成功之处:1、充分理解周长的概念,加强对意义的理解。
学生以前学过周长的概念,对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的周长有了一定的认识,知道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这个图形的周长,在此基础上,理解“围成圆的曲线的长度就是圆的周长”。
在教学中通过复习以前学过的图形的周长,明确周长就是一条线,但是这条线是由曲线构成的图形。
2、加强动手操作,探索发现规律。
在教学之前我比较担忧与矛盾,不知道是否让学生动手操作,最后决定放手让学生试一试,通过让学生用不同的方法,如绕绳法、滚动法和折叠法得出他们手中图形的周长和直径,从而使学生明确圆的周长总是直径的∏倍,由此推导出圆的周长计算公式。
不足之处:在学生计算周长和直径的比值时,由于出现小数除法,所以学生在计算过程中出现小数除法不会计算,还有有学生量直径时不会量等。
再教设计:在教学圆的周长时,要提前复习做好准备,复习主要包含其他图形周长,小数除法以及圆直径的测量方法,给学生打好基础,以至于学生在课堂上再出现这种错误,要做到备学生。
另外,这节课还有许多不完善的地方,比如,问题的导入过度得太长,老师牵得太死;猜想验证这一环节可以更紧凑点,每组研究一个事物就可以了,12组就有12个例子了;这样设计的话最后的练习时间就会更充裕一点可以把后面的解决问题的练习做练习一些;圆周长公式的导出,学生通过合作学习得出圆的周长总是直径的3倍多一些,这是教师应利用学生的这一结论进行深入的追问:是不是这样的呢?进而在课件上演示。
小学实验课本数学第十一册《圆的周长 》教学设计与反思.
![小学实验课本数学第十一册《圆的周长 》教学设计与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008567881a37f111f0855b1f.png)
小学实验课本数学第十一册《圆的周长》教学设计与反思密云县第一小学张素贤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圆周长的意义,引导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等数学活动,自主探索出圆周长的计算公式,并能正确地计算圆的周长。
2.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并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向学生渗透一定的数学思想和方法、实践第一的辨证唯物主义观点及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重点:理解圆的周长的意义及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学难点:理解掌握圆的周长公式及圆周率。
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1.昨天纪老师带我们认识了圆,大家看屏幕,生活中许多物的面或形状都是圆的。
(课件展示美妙的圆)2.提出问题:谁能说说你知道圆的那些知识?3.揭示课题:关于圆的知识其实还有很多,这节课我们只研究圆的周长(板书课题:圆的周长)二、探究新知(一)理解周长的意义1.我手里拿的是一个圆形线圈,谁说说这个圆的周长指的是哪儿?2.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圆的周长指的是哪儿?3.揭示概念:围成圆的曲线的长叫做圆的周长。
(课件形象地展示圆的周长指的是哪儿)4.想一想圆的周长展开后什么样?(实物展示)(二)借助旧知,引发猜想1.大家回忆一下,我们以前研究过哪些平面图形的周长?(长方形、正方形课件出示)长方形的周长怎么计算?字母表示。
长方形的周长与谁有关?有什么关系?(板书公式)(强调2倍固定)正方形的周长怎么求?字母公式。
正方形的周长与谁有关?有什么关系?(强调4倍固定)小结:不管是长方形还是正方形,我们总是考虑周长与谁有关,有什么关系?下面我们就用这种方法研究圆的周长。
2.请大家大胆猜测一下,圆的周长可能与谁有关?(直径、半径)看屏幕:通过这个演示你知道什么?(直径达周长就大)3.通过刚才的演示说明圆的周长确实与直径有关系,那它会不会像长、正方形那样与直径有固定的倍数关系呢?4.我们怎样研究才能知道周长与直径是否有固定的倍数关系?(测直径、周长再计算)5.测量直径没问题吧?怎样测量圆的周长得动脑筋了,快想想怎么测?(课件:绳测、滚动)这两种方法都是化曲为直。
圆的周长教学反思新浪博客
![圆的周长教学反思新浪博客](https://img.taocdn.com/s3/m/bf967c9c185f312b3169a45177232f60ddcce784.png)
圆的周长教学反思新浪博客作为一名数学教师,我曾在圆的周长教学中进行了反思,现在就将这次反思的成果与大家分享。
一、引言在我们的数学教学中,圆的周长是一个基本且重要的内容。
如何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并掌握这一知识点,是我一直思考的问题。
此次教学反思,旨在总结教学过程中的优点与不足,以便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二、教学目标分析在教学圆的周长时,我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圆的周长计算公式,理解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关系,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通过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分析,我发现大部分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几何知识,但对圆的周长的理解还不够深入。
三、教学过程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我首先通过讲解和演示的方式,让学生了解圆的周长的概念,然后引导学生通过实例理解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关系。
在接下来的练习环节,我发现部分学生在计算圆的周长时存在一定的困难,于是我及时调整了教学方法,通过设置逐步深入的问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四、学生学习效果评价从学生的学习情况来看,他们在掌握圆的周长计算公式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成果。
但在解决实际问题时,部分学生仍表现出对概念理解不清晰、计算方法不熟练等问题。
这使我意识到,在今后的教学中,还需加强对学生的个别辅导,提高他们的实际应用能力。
五、存在的问题与改进措施此次教学中,我发现自己在以下几个方面存在问题:1.对学生的学习情况了解不够全面,导致部分学生在课堂上的需求未能得到及时满足。
改进措施:加强对学生的日常学习情况进行了解,针对不同学生的需求进行针对性教学。
2.课堂练习环节设置的问题较为简单,不能充分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
改进措施:提高课堂练习的难度,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复杂问题。
3.对学生的个别辅导不够到位。
改进措施:课后主动关心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性地解答他们的疑问。
六、结语总之,在此次圆的周长教学中,我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也发现了自己的不足。
通过这次反思,我将认真总结经验教训,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努力提高教学质量,使学生在学习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六年级数学上册《圆的周长》教学设计
板书设计:
圆的周长
围成圆的曲线的长度叫做周长
化曲为直法:滚动、拉直
圆周率:(字母π);计算取值:3.14。
公式: c=πd 或c=2πr
《圆的周长》反思
《圆的周长》这个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学习长方形、正方形以及认识圆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通过前面学习,学生已对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认识,它们的周长就是围成它一周的长度,这为学生认识、概括、归纳圆的周长提供了知识技能基础。
我在教法上,以“复习铺垫——新知探究——新知应用”为主线,又在各个环节中设置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问题,引导学生通过操作、合作交流、独立思考,各个击破,呈现教学重点,突破了教学难点。
在学情上,以学生为主体,发挥学生的能动性,经历探究、合用交流等方式自主构建知识。
一、从学生原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创设问题情境。
上课一开始,让学生用彩笔描出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这样的设计不仅复习了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进一步强化了正方形周长与它边长的关系,又能为学生发挥自主性研究圆周长作好了学习方法上准备。
然后引出圆形,导入了新课。
让学习猜想:圆的周长与什么有关系?有怎样的关系?在这里,既创设了生动的教学情境,激发了学生参与的兴趣,又为后继学习和深入探究埋下了伏笔。
利用长正方形周长概念进行知识迁移,使学生较为牢固地掌握圆周长的概念,为后继学生奠基了基础。
这样的设计体现了:“数学教学活动建立在学生的认识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的理念。
激活了学生原有的经验和知识,使学生处于主动探索知识的最佳状态。
二、在活动中实现有效学习
在学习圆周率这个教学环节中,出示实验报告单,并提出问题让
学生思考:要完成这张报告单,首先要量出圆的周长,那么怎样量出圆的周长呢?教师接着引导学生结合具体实物思考采用什么方法量出圆的周长。
然后通过演示,归纳出用“绕绳法”和“滚动法”测量圆的周长,把这两种方法归纳为“化曲为直”法,有意识地渗透了数学的化归思想。
然后再让学生通过动手测量、计算、合作、交流等方式,得出圆周长与直径的比值,并通过分析比较,最后得出圆周长与直径的比值是一个固定的数,从而构建出圆周率的概念。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学习不仅用自己的脑子去想,并且用眼睛看,用耳朵听,用嘴说话,用手操用,用身体经历,用心灵去感悟、体验。
这样的教学符合新课程标准强调的体验性学生,其中一个重要的理念就是为学生提供“做”数学的机会,在具体的操作、整理、分析和探索交流活动中,突破了本节课的难点,实现了有效学习。
三、结合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学生完成实验报告单以后,让学生汇报实验结果,教师在课件中录入结果后,让学生思考:从这次实验中你发现了什么?通过学生的思考和教师的分析,归纳出圆的周长与直径的比值总是三倍多一些,但实验的结果并不是完全一样,这时学生一定产生疑问:是不是不同的圆,它的周长与直径的比值也不一样呢?为什么我们的计算结果都不一样呢?教师通过课件演示和介绍我国古代数学家祖冲之在圆周率方面的伟大成就,让学生蒙生一种自豪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了一次思想与情感上的熏陶,激发民族自豪感。
并解释出现这样的情况,是因为我们在测量时由于不同的原因导致出现了误差,以后进行数学
实验必须以严谨、认真的态度对待。
最后利用圆周率的意义推导出圆周长的计算公式,并利用公式解答小球绕一周所成的圆周长是多少?的问题,这样设计体现了前后呼应,使整节课更加严谨。
本节课的练习设计有效的对新知加以巩固。
判断题和选择题很好的抓住新授内容的重、难点,有利于学生对新知识的把握,体现了“学数学、用数学”的教学观念。
体现了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