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血酶敏感蛋白-1及下游分子在类风湿关节炎中的研究进展

合集下载

ADAMTS家族在肿瘤中的研究进展

ADAMTS家族在肿瘤中的研究进展

ADAMTS家族在肿瘤中的研究进展郭丽丽(综述);郭胜利;郭炜(审校)【摘要】In recent year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A disintegrin and metalloproteinase with throm-bospondin( ADAMTS) gene abnormal expression and the tumor angiogenesis, occurrence, development, lymph node metastasis became a research hotspot for many scholars.Many research results pointed out the direction for finding new tumor markers,and also provided theoretical basis for molecular targeting therapy for cancer.Here is to make a review of the structure and function of the ADAMTS family and its research pro-gress in tumor.%近年来,含凝血酶敏感素基序的去整合素金属蛋白酶( ADAMTS)基因的异常表达与肿瘤的血管新生、发生发展以及淋巴结转移之间的关系成为很多学者的研究热点。

诸多研究结果为寻找新型肿瘤标志物指明了方向,也为肿瘤分子靶向治疗提供了理论依据。

该文就 ADAMTS 家族的结构、功能及其在肿瘤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期刊名称】《医学综述》【年(卷),期】2015(000)011【总页数】5页(P1975-1979)【关键词】去整合素金属蛋白酶;肿瘤;血管新生【作者】郭丽丽(综述);郭胜利;郭炜(审校)【作者单位】邯郸市中心医院检验科,河北邯郸 056001;河北省邯郸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职工医院检验科,河北邯郸 056001;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河北省肿瘤研究所病理研究室,石家庄 05001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去整合素金属蛋白酶(a disintegrin and metalloproteinase,ADAM) 家族也称金属蛋白酶解聚素,是一类Zn2+依赖型金属蛋白酶超家族的去黏附因子,其氨基酸序列与蛇毒金属蛋白酶和去整合素具有高度同源性而得名。

主动脉夹层发生发展及治疗与凝血功能的研究进展

主动脉夹层发生发展及治疗与凝血功能的研究进展
新近关于 AD 与凝血功能的研究表明袁AD 发 生发展的不同时期有着特定的凝血功能变化遥 1.1 急性期 AD渊自发生 14 天内冤 AD 急性期凝 血功能改变主要表现为活跃的凝血渊凝血酶敏感蛋 白升高冤和纤溶反应渊D-二聚体进行性升高冤袁且有 出血倾向渊凝血酶原时间延长尧血小板计数低冤遥 Li 等咱7暂回顾了 329 例急性 A 型 AD 患者院内凝血功 能 状 态 袁 发 现 凝 血 酶 原 时 间 延 长 渊P<0.001冤袁D - 二 聚体较高渊P=0.003冤袁血小板计数低渊P=0.012冤遥 Albini 等咱8暂收集了确诊急性 AD 且未接受手术干预的 100 例患者 279 份肝素化血浆样本袁自主动脉发生第 1 天至第 10 天渊AD 急性期冤袁患者血浆 D-二聚体迅 速升高且一直处于升高状态遥 在肖子亚等咱9暂的对比
AD 手术方式可分为开放手术 渊单纯开放手术 和复合手术冤尧腔内手术两种袁近期文献提示两种术 式对凝血功能有着不同的影响遥 2.1 AD 开放手术及凝血功能 AD 开放手术会 剧烈激活凝血系统袁 导致凝血物质大量消耗遥 Liu 等咱14暂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和血栓弹力图分析 66 例急性 A 型 AD 并接受开放的主动脉弓置换术的 病例手术前后凝血指标后得出袁急性 A 型 AD 在手 术治疗后袁凝血因子和科杂志渊电子版冤曳圆园员8 年 6 月第 10 卷第 2 期 悦澡蚤灶 允 灾葬泽糟 杂怎则早 渊耘造藻糟贼则燥灶蚤糟 灾藻则泽蚤燥灶冤袁June 圆园员8袁灾燥造援10袁 晕燥援2
窑147窑
小板功能受损不明显遥 Guan 等咱15暂的研究纳入了 62 例急性 A 型 AD 接受急诊开放的主动脉弓置换术 的病例袁分别采集诱导麻醉尧鼻咽温度达到最低尧鱼 精蛋白拮抗尧术后 4 小时和术后第 1 天 5 个时间点 的凝血功能袁结果手术和低温导致凝血因子尧血小 板计数逐渐减少尧 纤维蛋白原浓度及其功能均降 低曰而该学者之前的另一个研究中袁接受同样术式的 患者术前术后都展示出了低纤维蛋白原血症袁术后 水平经常低于 1.5 g/L袁 从而得出 AD 本身强烈激活凝 血系统袁在体外循环手术中被极大程度放大的结论咱10暂遥 2.2 AD 腔内手术及凝血功能 AD 腔内手术亦 会激活凝血系统袁凝血物质消耗不明显遥 Gorla 等咱16暂 研究了 133 例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后 B 型急性主 动脉综合征患者渊包括 AD 和不典型 AD-壁间血肿 型冤凝血功能改变袁结果提示术后 24 小时 D-二聚 体达到峰值袁 而纤维蛋白原水平在 72 小时达到高 峰袁他们认为是由于植入过程中刺激内皮细胞分泌 白介素-6 从而导致肝脏分泌纤维蛋白原遥 李丹枫 等咱17暂纳入 40 例行覆膜支架植入术的 Stanford B 型 AD 患者袁随机分为抗凝血酶组和空白组遥 两组术 后纤维蛋白原尧D-二聚体尧 血小板计数均逐渐升 高袁但抗凝血酶组显著低于空白组渊P<0.05冤袁得出 Stanford B 型 AD 覆膜支架植入术患者凝血与纤溶 功能持续激活结论袁机体处于高凝状态袁而抗凝血 酶能减轻机体的这种状态遥 3 AD 与凝血系统生物标志物相关性

TSP-1抗血管生成机制研究进展

TSP-1抗血管生成机制研究进展
共 同调控 的结果 。凝血酶敏感蛋 白 一1 T P一1 是一个有力 的抗血管生成因子 , 能通过 阻止内皮细胞对 (S ) 它
各种血管生成 因素 的刺 激反 应而抑制血管生长 。本文就 T P一1 S 抗血 管生成 机制 研究 进展做一综述 。
【 关键词 】 凝血酶敏感蛋 白 一 ;t 成机 制 ; 1S管生 肿瘤 【 中图分类号 】 702 1 R 3 .3 【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 】62 49 一(07 0 1 2 0 17 — 92 20 )9— 3 — 3 4
广泛表达 。T P 主要在细胞表面表达 , Ss 其主要功能是调整细
T P一1 S 和大多 数 大蛋 白质 一样 , 外显 子 改组 和复 制 是
的结构单位 复合体 ( 见图 1 。根据 其结 构和功 能可 将其 分 ) 为 6个结构域 … : ①N末端 一类似于 正五聚蛋 白和层粘 连蛋
白 一G。N末 端区域的氨基酸残基 10~2 1与 3 整合 蛋 白 9 0 1 结合 , 介导 T P一1 S 与肝 素结 合调 节细 胞 间接 触 、 游走 、 殖 增
南京 2 00 100
6 2 【 回日期】 20o —1 —21 修
江 【 作者单位 】 南 京大 学 附属 鼓 楼 医院 肿瘤 中心 , 苏 南 京
21 o 8 0 O
生血管 的形 成 ] a sn等 在大 鼠和小 鼠角膜 新生 血管 。D w o
形成的试验 中均发现 Ma Ⅱ等阻断 b G l F F诱 导的血管新生。
6 【 收稿 日期】 2oo — 11 , a ao 小剂 量环 磷酰胺 抗 血管 生
凝血酶敏感蛋 白(ho bnsniv rt n T P 是细 胞 trm i e si po i ,S ) te e

临床检验技术士《专业实践能力》试题及答案解析二

临床检验技术士《专业实践能力》试题及答案解析二

临床检验技术士《专业实践能力》试题及答案解析二[单选题]1.精液收集后送检时间的要求是()(江南博哥)。

A.60分钟内B.90分钟内C.120分钟内D.150分钟内E.180分钟内参考答案:A参考解析:精液采集前应禁欲3~5d,采集后应立即保温送检(<1h),温度低于20%或高于40℃影响精子活动。

[单选题]2.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英文缩写是()。

A.CMB.VLDL-CC.LDL-CD.HDL-CE.Lp(a)参考答案:D参考解析:A项,乳糜微粒的英文缩写是CM;B项,极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英文缩写是VLDL-C;C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英文缩写是LDL-C;D项,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英文缩写是HDL-C;E项,Lp(a)代表脂蛋白a。

[单选题]3.能反应人体肾功能状况的检测指标是()。

A.ALT、AST、ALPB.尿素、Cr、UAC.淀粉酶、脂肪酶、GGTD.CK、LDH、ASTE.TG、HDL-C、ApoA参考答案:B参考解析:A项,AL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ST(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LP(碱性磷酸酶)是肝功能指标;B项,尿素、Cr(肌酐)、UA(尿酸)为人体代谢产物,经肾脏排出体外,是肾功能检测指标;C项,淀粉酶、脂肪酶、GGT(γ-谷氨酰基转移酶)是胰腺炎的检测指标;D项,CK(肌酸激酶)、LDH (乳酸脱氢酶)、AST是心肌功能检测指标;E项,TG(甘油三酯)、HDL-C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ApoA(载脂蛋白A)是反映血脂代谢的指标。

[单选题]4.关于沉淀反应第二阶段的叙述,错误的是()。

A.抗原抗体形成复合物B.出现肉眼可见的沉淀线或沉淀环C.可用散射比浊测定反应结果D.几秒钟或几分钟内完成E.可用透射比浊测定反应结果参考答案:D参考解析:沉淀反应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抗原抗体发生特异性结合,几秒至几十秒完成,出现可溶性小复合物,肉眼不可见;第二阶段:形成可见的免疫复合物,几十分钟至数小时内完成,形成肉眼可见的沉淀线或沉淀环,可通过各种检测方法检测。

凝血七项正常参考值、临床应用及诊断临床意义

凝血七项正常参考值、临床应用及诊断临床意义

血浆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凝血酶时间、纤维蛋白原、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D-二聚体、抗凝血酶Ⅲ等凝血七项正常参考值、临床应用及诊断临床意义凝血七项分别为: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D-二聚体(D-Dimer)、抗凝血酶Ⅲ(AT-Ⅲ)凝血酶原时间正常参考值:10-14秒,建议建立各个实验室的参考范围。

临床应用:凝血酶原时间是检查外源性凝血因子的一种过筛试验,是用来证实先天性或获得性纤维蛋白原、凝血酶原、和凝血因子Ⅴ、Ⅶ、Ⅹ的缺陷或抑制物的存在,同时用于监测口服抗凝剂的用量,是监测口服抗凝剂的首选指标。

还可作为肝脏合成蛋白质功能的检测。

延长:>3秒有临床意义。

1、广泛而严重的肝脏实质性损伤,如急性重症肝炎及肝硬化;2、先天性外源凝血因子Ⅱ、V、Ⅶ、Ⅹ减少及纤维蛋白原的缺乏。

;3、获得性凝血因子缺乏,如:急性DIC消耗性低凝期、原发性纤溶亢进、阻塞性黄疸、维生素K 缺乏;4、血循环中有抗凝物质存在:如服用口服抗凝剂、肝素、FDP 和香豆素等抗凝剂。

缩短:1、DIC早期呈高凝状态;2、血栓栓塞性疾病和其它血栓前状态(凝血因子和血小板活性增高及血管损伤等);3、口服避孕药;4、先天性凝血因子V增多。

INR正常参考值范围为0.8-1.5;抗凝治疗监控:口服抗凝剂“法华林”,用药维持范围2.0-4.0。

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正常参考值:20-40秒。

建议建立各个实验室的参考范围。

临床应用: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是检查内源性凝血因子的一种过筛试验,是用来证实先天性或获得性凝血因子Ⅷ、Ⅸ、Ⅺ的缺陷或是否存在它们相应的抑制物,同时,APTT也可用来凝血因子Ⅻ、激肽释放酶原和高分子量激肽释放酶原是否缺乏,由于APTT 的高度敏感性和肝素的作用途径主要是内源性凝血途径,所以APTT 成为监测普通肝素首选指标,前后之比1.5-2.5为佳。

凝血酶敏感蛋白1抗血管新生作用研究进展

凝血酶敏感蛋白1抗血管新生作用研究进展
酸 的 序 列 也 具 有 抗 血 管 新 生 活 性 。 以 第 2个 T. S R为
序 列 及钙离 子结合 区( ' t eⅢ重复序 列 ) 成 ( 1  ̄ p 组 图 ) 其 中, N端结 构域是 肝 素结 构 区段 , T P1对 血小 与 S一 板聚集、 内皮 细胞增 殖和移 行 的调 节作用 密 切 相关 ; T Pl的 审 e I重 复 序列 (ho  ̄ pn i t e I r— s— p tr do odn y e r s p pa , S  ̄ 由三个 备解 素样 基序 ( o f 重 复 组成 , et T R ) s , t ̄ n i) 可结合 转化生 长 因 子 S等 多 种 蛋 白因子 , 认 为是 被 TPI S - 抑制 内皮 细胞增殖 、 导 内皮 细胞 凋 亡 和抑制 诱 血 管 新 生 等作 用 的结 构基 础 , 目前对 T P I 构与 S-结 功 能研 究 的重 点 集 中在 此 一 区段 , 它也 含有 肝 素结 台 位点 ;3 1 复序列 是 T P I 钙离 子结 合 的主 t3 1重  ̄e 3 S- 与 要 区域 ; 结构域 参与 T P l 内皮 细 胞移行 和血 C端 S— 对 小板 聚 集 的 调节 作 用 。T P 1 它 结 构 域 的功 S一其
v 2 2 Al 【 T
№ . 2 2O 02
凝血酶 敏 感 蛋 白 1抗血 管新 生作 用研 究进 展
刘 澎 综述 韩 忠朝 审技 c 中国医学科学院、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血蘸学研究所实验止灌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天津 3o2J ooo 摘要 : 凝血酶敏感蛋 白 1t o lsodn11 1是 重要 的多肤 类 内源性血 管新生抑 制物。IP1的抗血 管新 生 (h m ̄ pni-, ) r "- S

类风湿关节炎年度回顾

类风湿关节炎年度回顾
关。 三、 RA 治 疗 进 展 2 0 1 2年 , A C R对 2 0 0 8年 的 R A诊 治 指南 进 行 了
性红 斑狼疮 ( S L E ) 发病 相关 。有 研 究提 示 , 髓磷 脂 碱
基蛋 白( MB P ) 也 可 能是 R A候选 易 感基 因。此 外 , I L


R A 发 病 机 制
的敏 感 性有 所 提 高 , 利于 R A 的早 期 诊 断 , 但 其 特 异 性偏 低 , 假阳性率达 1 8 %, 在 临 床 应 用 中 尚欠 理 想 。 在“ 十一五 ”国家科 技 支 撑 计 划 的支 持 下 , 国 内建 立 了早 期 ( E)一R A分 类 诊 断标 准 , 敏 感 性 和 特 异 性 分
悉尼大学获博士学位 , 在美 国 哈 佛 大 学完 成 博 士后 。 在类 风 湿关 节 炎 、 系统性红斑狼 疮、 干燥 综 合 征 、 强 直 性 脊 柱 炎 及 血 管 炎 等 风 湿 病 的诊 断 和 治 疗 上 有 丰 富 的经 验 。主 要 研 究 方 向为 类 风 湿 关 节 炎 的 发 病 机 制 及 免 疫 治 疗 、 系统 性 红 斑 狼 疮 及 干 燥 综 合 征 的 早 期 诊 断 及 治 疗 。主 编 或 参 与 编 写 了 8部 风 湿 病 和 免 疫 学 专 著 。 目前 承 担 国 家 自然 科 学 基 金 ( 重 点 项 目) 、 “ 8 6 3 ” 项 目、 国家 杰 出青 年 基 金 、 教育部重点项 目、 中华 医学 专 项 人 才 基 金 及 教 育郡 跨 世 纪 优 秀 人 才 基 金 等 1 6项 科 研 项 目 。
的价值 。 筛选 R A血 清学 标 志 物 的研 究 显 示 , R A患 者 血

PT、APTT、FBG及AT-Ⅲ在类风湿性关节炎病情活动度监测中的意义

PT、APTT、FBG及AT-Ⅲ在类风湿性关节炎病情活动度监测中的意义

PT、APTT、FBG及AT Ⅲ在类风湿性关节炎病情活动度监测中的意义蔡聪颖(葫芦岛市中心医院检验科,辽宁葫芦岛125001)DOI:10.11748/bjmy.issn.1006-1703.2020.12.027收稿日期:2020 09 29;修回日期:2020 10 26作者简介:蔡聪颖(1970—),女,本科,副主任检验师。

研究方向为临检。

E mail:71879991@qq.com摘要:目的 通过对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BG)、抗凝血酶Ⅲ(AT Ⅲ)的检测,分析该四项指标评估类风湿性关节炎(RA)活动度的意义。

方法 纳入我院2017年5月至2020年5月间收治的RA患者97例,回顾并分析其病历资料,按病情活动度评分(DAS28)将研究对象归为A(稳定)、B(低活动度)、C(中等活动度)、D(高活动度)四组,依次是20、21、27、29例;对比各组患者PT、APTT、FBG、AT Ⅲ四项指标的测量结果,分析DAS28评分与该四项指标的相关性。

结果 四组PT对比:与A组相比,C、D组结果明显升高(P<0.05);与B组相比,D组结果显著升高(P<0.05);且D组检测结果比C组更高(P<0.05)。

四组APTT、FBG对比:D组比其他三组检测结果更高(P<0.05)。

四组AT Ⅲ对比:与A组相较,C、D组检测结果明显降低(P<0.05);与B组对比,C、D两组结果显著降低(P<0.05);D组结果明显比C组更低(P<0.05)。

结论 处于不同活动度的RA患者,其PT、APTT、FBG及AT Ⅲ指标检测结果有所差异,该四项指标均和RA活动度有一定相关性,临床可通过该四项指标对RA活动度实施监测。

关键词:凝血酶原时间; 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纤维蛋白原; 抗凝血酶Ⅲ; 类风湿关节炎; 活动度中图分类号:R593.22 文献标识码:ASignificancesofPT,APTT,FBGandAT ⅢinMonitoringtheDiseaseActivityofRheumatoidArthritisCAICongying(DepartmentofLaboratory,HuludaoCentralHospital,Huludao125001,China)Abstract:ObjectiveToevaluatetheactivityofrheumatoidarthritis(RA)bydetectinglevelsofprothrombintime(PT),activatedpartialthromboplastintime(APTT),fibrinogen(FBG)andantithrombinIII(AT Ⅲ).MethodsRApatientswhowereadmittedinourhospitalbetweenMay,2017andMay,2020werereviewedandanalyzed.Accordingtothediseaseactivityscore(DAS28),thesubjectswereclassifiedintofourgroups:A(stable),B(lowactivity),C(moderateactivity),andD(highactivity),with20,21,27and29caseseach.WethencomparedthemeasurementresultsofPT,APTT,FBGandAT ⅢamongthesegroupandanalyzedthecorrelationbetweentheDAS28scoreandthefourindexes.ResultsPTcomparisonoffourgroupsshowedasfollowing:comparedwithAgroup,theresultsofCandDgroupweresignificantlyhigher(P<0.05).DgrouphadasignificantlyhigherresultcomparedwithBgroup(P<0.05).TheresultofDgroupwashigherthanthatofCgroup(P<0.05).APTandFBGcomparisonoffourgroupsshowedasfollowing:Dgroupwashigherthanthatoftheotherthreegroups(P<0.05).AT Ⅲcomparisonofthefourgroupsshowedasfollowing:comparedwiththeAgroup,thetestresultsoftheCandDgroupweresignificantlylower(P<0.05).TheresultsweresignificantlylowerinCandDcomparewithBgroup(P<0.05).DgrouphadasignificantlylowerresultsthanCgroup(P<0.05).ConclusionForRApatientswithdifferentdegreesofactivities,theirPT,APTT,FBGandAT Ⅲindicatorstestresultsaredifferent.ThefourindicatorshaveacertaincorrelationwithRAactivity,suggestingthatRAactivitycanbemonitoredthroughthefourindicators.Keywords:Prothrombintime; Activatedpartialthromboplastintime; Fibrinogen; AntithrombinIII; Rheumatoidarthritis; Activity8312LabeledImmunoassays&ClinMed,Dec.2020,Vol.27,No.12 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arthritis,RA)为发病机制尚不明确的一类病变,以滑膜炎为主[1 2]。

类风湿关节炎蛋白质代谢的研究进展

类风湿关节炎蛋白质代谢的研究进展
(收稿日期:2009—08—15)
万方数据

·134·
安徽医药Anhui Medical and Pharmaceutical Journat 2010 Feb;14(2)
PDGF及IL.1等形成调节网络。对肝纤维化的启动及调控起 重要作用。许多白介素如IL-1、IL-6和IL-8等主要通过刺激 肝脏炎症反应的产生而启动或加速肝纤维化的发生和发展。 具有趋化炎症细胞。刺激细胞因子的大量释放而间接激活肝 星状细胞(HSC),影响肝纤维化的病理过程等多种作用。IL- 1其特殊的生物活性是促进纤维母细胞和肝星状细胞的增 值,胶原蛋白合成增加,导致细胞外基质(ECM)产生增加。 另外IL-1还能刺激TNF·a和TGF-8的合成作用。IL—10抑制 纤维化发生的作用仅次于其抗炎作用。Thompson等怕1研究 发现HSC可能通过自分泌IL—10的形式反馈调节枯否细胞的 功能,抑制肝损伤炎症反应,进而延缓肝纤维化的进程。
研究表明:RA患者脂蛋白和载脂蛋白类型有变化,与 RA的炎症状态有关071。RA全身炎症反应的程度与以上致 脂质代谢紊乱与功能障碍的程度密切相关,说明炎症在RA 脂质代谢紊乱发展机制中具有重要地位。对RA患者血清蛋 白水平检测,不少研究发现患者血清总胆固醇水平和低密度 脂蛋白(LDL)水平较正常组增高,脂蛋白a(Lpa)水平无论在 RA活动期还是治疗期均增高¨j。蛋白ApoA在模型组中的 表达高于正常组一1。ApoA—I在血浆中减少而在滑液中增多, 提示ApoA-I的变化可能与RA活动性有关。且ApoA.I对IL lP和TNF—a有阻断作用,它在局部炎症的表达,可能是一种 阻断前炎症细胞因子和局部RA复发的机制‘to]。对未经治 疗的RA患者血脂谱调查显示,RA患者组apo A1和HDL胆 固醇水平明显较对照组低(1285 g·L~铘1518 g·L。;412 g ·L~伪549 g·L“),Lp(a)水平、LDL/HDL比值却明显增 高(271 g·L~绑180 g-L~;2.8郴1.9),CRP与apoAl和 HDL胆固醇水平具明显相关性;该项调查认为未经治疗的 RA患者脂蛋白和载脂蛋白类型有变化,与RA的炎症状态有

vWF在相关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vWF在相关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vWF在相关疾病中的研究进展彭瑞清【摘要】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是一种黏附、多聚糖蛋白,分布在血浆、血小板和内皮下,在血小板黏附到内皮下的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此外,作为载体蛋白,vWF 可稳定凝血因子Ⅷ,并支持凝血因子的活化.研究发现,vWF分泌障碍、vWF多聚体组装或者蛋白水解异常都会导致vWF浓度降低,这些都是血管性血友病(vWD)的特征.相反,超大分子vWF导致的vWF降解破坏是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TP)的一个重要因素.此外,vWF参与肝硬化、酒精性肝炎以及肝移植相关的肝病的发生与进展.除了这些疾病,vWF水平已经被证实是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最新研究发现,vWF可以调节血管产生、肿瘤细胞转移以及免疫系统,但其具体机理还有待进一步研究.【期刊名称】《内蒙古医学杂志》【年(卷),期】2017(049)001【总页数】3页(P52-54)【关键词】血管性血友病因子;血管性血友病;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作者】彭瑞清【作者单位】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天津 30005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54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是一种大分子蛋白多聚体,在静息状态下以二硫键相连的多聚体形式储存在Weibel-Palade小体内,当内皮细胞损伤、异常活化或受到凝血酶等物质刺激时,vWF可以在30 min内被释放入血液循环[1]。

vWF在血小板黏附到内皮下结构的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同时还可与纤维连接蛋白共同与糖蛋白GPⅡb-Ⅲa结合,诱导血小板聚集和黏附。

此外,作为载体蛋白,vWF可稳定凝血因子Ⅷ,并支持凝血因子的活化。

对vWF抗原水平和活性的测定长期以来被应用于血管性血友病的诊断和分型,由于此类患者数量较少,vWF在临床上的应用范围非常有限。

vWF几乎仅有血管内皮细胞产生,因此该指标水平的变化可敏感反映内皮细胞损伤、异常活化或功能障碍的存在。

在病理状态下,vWF不但参与高凝状态的形成,同时各类病理因素对于血管内皮的复杂影响也最终反映在血浆中vWF的水平变化上,所以vWF水平与病情发展趋势密切相关,而这一点对于临床检测和评估尤为重要。

APC-EPCR-PAR1通路在类风湿关节炎中的研究进展

APC-EPCR-PAR1通路在类风湿关节炎中的研究进展

APC-EPCR-PAR1通路在类风湿关节炎中的研究进展刘轩绮1,2,刘汇洋1,2,赵京洋1,3,尹芳蕊1,2,3,白力1,2,3,王永福1,2,3△摘要:类风湿关节炎(RA )是一种慢性、系统性自身免疫性疾病。

活化蛋白C (APC )是由其前体蛋白C (PC )转化而来的一种天然抗凝血剂,在凝血调控中起着关键的作用。

APC 可与内皮蛋白C 受体(EPCR )结合,激活内皮细胞上的蛋白激酶受体1(PAR1),从而启动细胞的保护和抗炎反应。

现就APC-EPCR-PAR1活化通路上各靶点在RA 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探讨APC-EPCR-PAR1通路在RA 疾病中的潜在治疗价值,为RA 的治疗提供更多的选择。

关键词:关节炎,类风湿;蛋白质C ;受体,细胞表面;蛋白酪氨酸激酶类;APC-EPCR-PAR1通路中图分类号:R392.12文献标志码:ADOI :10.11958/20211591Research progress of APC-EPCR-PAR1pathway in rheumatoid arthritisLIU Xuanqi 1,2,LIU Huiyang 1,2,ZHAO Jingyang 1,3,YIN Fangrui 1,2,3,BAI Li 1,2,3,WANG Yongfu 1,2,3△1Department of Rheumatology and Immunology,th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Baotou Medical College (Institute of Rheumatology and Immunology,Baotou Medical College),Baotou 014000,China;2Baotou Medical College,Inner Mongolia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3Inner Mongolia Autoimmune Key Laboratory△Corresponding Author E-mail:180****************Abstract:Rheumatoid arthritis (RA)is a chronic and systemic autoimmune disease.Activated protein C (APC)is anatural anticoagulant transformed from its precursor protein C (PC),which plays a key role in the regulation of bloodcoagulation.APC can bind to endothelial protein C receptor (EPCR)and activate protein kinase receptor 1(PAR1)on endothelial cells,thereby initiating cell protection and anti-inflammatory response.This article summarizes the research progress of each target on the APC-EPCR-PAR1activation pathway in RA,discusses the potential therapeutic value of APC-EPCR-PAR1pathway in RA diseases,and provides more options for the treatment of RA in the future.Key words:arthritis,rheumatoid;protein C;receptors,cell surface;protein-tyrosine kinases;APC-EPCR-PAR1pathway基金项目:内蒙古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2020LH08001,2021BS08006)作者单位:1包头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风湿免疫科,包头医学院风湿免疫研究所(邮编014000);2内蒙古科技大学包头医学院;3内蒙古自治区自体免疫学重点实验室作者简介:刘轩绮(1996),女,硕士在读,主要从事自身免疫疾病方面研究。

凝血酶敏感蛋白-1对胆囊癌细胞生长增殖的作用

凝血酶敏感蛋白-1对胆囊癌细胞生长增殖的作用

凝血酶敏感蛋白-1对胆囊癌细胞生长增殖的作用【摘要】目的探讨研究凝血酶敏感蛋白-1(TSP-1)对胆囊癌细胞株GBC-SD 生长增殖的作用及其作用途径。

方法根据处理因素将胆囊癌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TSP-1组,CD36单抗阻断组、CD47单抗阻断组。

用四唑盐比色法(MTT)和流式细胞术检测TSP-1及受体CD36、CD47对胆囊癌细胞生长、细胞周期的影响。

结果TSP-1组、CD36阻断组、CD47阻断组细胞生长明显低于对照组(抑制率分别为:23.63%,9.57%,18.13%)。

CD36阻断组的抑制率小于CD47阻断组。

TSP-1组G0/G1期细胞数增加,S期和G2/M期细胞数减少,与对照组和CD36阻断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

增殖指数分别为:对照组(39.55±2.12)、TSP-1组(26.21±0.61)、CD36阻断组(36.43±1.28)、CD47阻断组(30.73±0.38);各组之间两两比较均有差异。

结论TSP-1可对抑制胆囊癌细胞的生长,通过与受体CD36的结合阻滞胆囊癌细胞停止于G0/G1期可能是主要的作用途径。

【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d the role and the mechanism of TSP-1 on the growth and cell cycle of of gallbladder carcinoma cellline GBC-SD.Methods The cell line was divided into 4 groups:control group,TSP-1 group,CD36-blocked group,CD47-blocked group.To detect the role of TSP-1,CD36,CD47 on cell growth by MTT test,on cell cycle by Flow cytometry.Results The growth of GBC-SD in other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slower than in control group,inhibitory rate was respectively 23.63%,9.57%,18.13%.Inhibitory effect of growth in CD36-blocked group was lower than in CD47-blocked group.Flow cytometry indicated that the cell number in G0/G1 phase in TSP-1 group increased than that in control group and CD36-blocked group,the cell number in S and G2/M phase in TSP-1 group reduced than in control group.The proliferation index was respectively:(39.55±2.12)(control group)、(30.73±0.38)(36.43±1.28)(CD36-blocked group)、(26.21±0.61)(TSP-1 group)、(CD47-blocked group),the difference among groups were significantly.Conclusion TSP-1 can inhibit the growth of HCCLM3 cell through combining with the receptor CD36.【Key words】Gallbladder carcinoma;Thrombospondin-1,cell cycle;Growth;Proliferation胆囊癌的发病率近年来有增加的趋势,发现时已多属中晚期,手术切除率低,生长快,恶性程度高[1],胆囊癌的生长增殖是在体内各种生长因子下共同作用的结果。

凝血酶敏感蛋白—1及其受体CD36在支气管肺发育不良患儿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凝血酶敏感蛋白—1及其受体CD36在支气管肺发育不良患儿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凝血酶敏感蛋白—1及其受体CD36在支气管肺发育不良患儿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目的:探讨凝血酶敏感蛋白-1(TSP-1)及其受体CD36在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患儿血清、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方法:采用ELISA 法检测45例BPD患儿与32例非BPD新生儿血清、支气管肺泡灌洗液的TSP-1及CD36表达水平并进行比较,同时对BPD患儿的TSP-1及CD36表达进行相关性分析。

结果:BPD患儿血清、支气管肺泡灌洗液的TSP-1及CD36水平均高于正常儿童(P<0.05);BPD患儿血清、支气管肺泡灌洗液的TSP-1与CD36表达均呈正相关性关系(P<0.05)。

结论:TSP-1及其受体CD36可能参与了新生儿BPD的发病过程并起协同致病作用,具体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Abstract]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expression and clinical significance of thrombospodin-1 (TSP-1)and its receptor CD36 in bronchopulmonary dysplasia (BPD)children serum and bronchoalveolar lavage fluid.Method:The expression of TSP-1 and CD36 in serum and bronchoalveolar lavage fluid of BPD children(n=45)and non-BPD neonatus(n=32)were detected by ELISA.Correlations of TSP-1 and CD36 levels and the comparisons between groups were analyzed respectively.Result:The expression of TSP-1 and CD36 in serum and bronchoalveolar lavage fluid of BPD children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of non-BPD neonates respectively (P<0.05).There was a positive correlation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expression of TSP-1 and CD36 in serum and bronchoalveolar lavage fluid(P<0.05).Conclusion:TSP-1 and CD36 may play a role in the pathogenesis of neonatus BPD and act cooperatively through an unexplored mechanism,the specific mechanism needs further study.[Key words] Thrombospodin-1;CD36;Bronchopulmonary dysplasia;ELISA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ronchopulmonary dysplasia,BPD)常见于因急性呼吸窘迫而进行机械通气和氧疗的早产儿,其病理特征为严重的肺泡和肺血管发育不良,但病因及发病机制至今仍未完全清楚。

HELLP综合征的研究进展

HELLP综合征的研究进展

HELLP综合征的研究进展郝小强【摘要】HELLP综合征是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严重并发症,常危及母婴生命,是导致孕产妇及围生儿死亡的原因之一.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其发病机制进行了大量研究,有母胎免疫失衡,血小板聚集与消耗,血管内皮功能障碍及先天性固有脂肪酸氧化失调等学说,但其发病机制目前尚未阐明,可能是子痫前期或子痫的严重并发症,也可能是一种独立的疾病.%HELLP syndrome is a serious life-threatening complication of hypertensive disorders in pregnancy, which is one of the main causes of maternal and perinatal mortality. In recent years, domestic and foreign scholars have done a lot of studies about its pathogenesis, such as immune imbalance, platelet aggregation and consumption, endothelial dysfunction, congenital disorder of oxidation of fatty acid, but its pathogenesis is still not clarified. It may be an independent disease or aserious complication of preeclampsia or eclampsia.【期刊名称】《医学综述》【年(卷),期】2013(019)001【总页数】4页(P123-126)【关键词】HELLP综合征;人类白细胞抗原G;凝血酶敏感蛋白1;长链L-3-羟酰CoA脱氢酶;瘦素【作者】郝小强【作者单位】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医院,南京市第一医院妇产科,南京,21000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14.25HELLP 综合征(hemolysis,elevated serum lever of liver enzymes,and low platelets syndrome,HELLP syndrome)为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严重并发症,常危及母婴生命,在临床表现上主要以溶血、肝酶升高和血小板减少等多见。

CD47分子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肿瘤微环境中的研究进展

CD47分子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肿瘤微环境中的研究进展

doi:10.3971/j.issn.1000-8578.2023.22.1241CD47分子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肿瘤微环境中的研究进展刘奕玥,苏妍谕,吕埂,徐子真Research Advances on CD47 Molecules in Tumor Microenvironment of 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LIU Yiyue, SU Yanyu, LYU Geng, XU ZizhenCollege of Health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hanghai Jiao Tong University School of Medicine, Shanghai 200025, ChinaCorrespondingAuthor:XUZizhen,E-mail:****************Abstract: 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 (DLBCL) is a common, highly aggressive and heterogeneous hematologic malignancy in adults. Patients with DLBCL have substantially differences in molecular b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clinical manifestations, and prognosis. Increasing evidence shows that the tumor microenvironment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occurrence and development of DLBCL. CD47, an integrin related protein, is overexpressed in DLBCL cells and plays a key role in immune escape of lymphoma. This work reviews the research progress of CD47 in DLBCL TME in terms of CD47-related signal pathway, CD47 role in DLBCL TME, and therapeutic strategies targeting CD47 in DLBCL TME.Key words: CD47; 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 Tumor microenvironment; Signaling pathway; Tumor progressionFunding: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Program (No. 81600151); The 16th "Innovation Training Program for College Students" of Shanghai Jiaotong University Medical SchoolCompeting interests: The authors declare that they have no competing interests.摘 要: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是成年人常见的高度侵袭性恶性血液肿瘤。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_凝血酶敏感蛋白-1_基金支持热词逐年推荐_【万方软件创新助手】_20140803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_凝血酶敏感蛋白-1_基金支持热词逐年推荐_【万方软件创新助手】_20140803

2008年 序号 1 2 3 4 5 6 7 8
科研热词 推荐指数 黏液表皮样癌 1 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1 补阳还五汤 1 脑出血 1 微血管密度 1 凝血酶敏感蛋白-1(tsp-1) 1 凝血酶敏感蛋白 1 cd36 1
2009年 序号 1 2 3 4 5
科研热词 血栓形成 血小板 脑损伤 白细胞 炎症
推荐指数 1 1 1 1 1
2011年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科研热词 脑出血 益气活血法 海洋生 引物退火控制技术 差异表达基因 基因表达 基因克隆 受体 凝血酶敏感蛋白-1 免疫印迹 乙酰胆碱
2013年
2014年 科研热词 推荐指数 序号 科研热词 推荐指数 细胞增殖 2 1 转化生长因子β 1 1 凝血酶敏感蛋白1 2 2 趋化因子 1 凝血酶敏感蛋白-1 2 3 角膜新生血管/化学诱导 1 骨关节炎 1 4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1 转化生长因子-β 1 1 5 肺动脉高压 1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1 6碱 1 肺成纤维细胞 1 7 烧伤,化学/病理 1 肺动脉平滑肌细胞 1 8 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 1 肺动脉内皮细胞 1 9 慢性肺源性心脏疾病 1 聚集蛋白聚糖酶 1 10 巨噬细胞/代谢 1 缺氧 1 11 受体 1 神经细胞 1 12 凝血酶敏感蛋白1 1 液压冲击损伤 1 星形胶质细胞 1 带有血小板凝血酶敏感蛋白结构域的解聚素与金属蛋白酶 1 大鼠 1 丙泊酚 1 tsp-1 1
推荐指数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2012年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013年 科研热词 推荐指数 序号 低氧 3 1 肺动脉高压 2 2 凝血酶敏感蛋白-1 2 3 高血压,肺性 1 4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 1 5 蝎毒多肽 1 6 肺血管重建 1 7 肝素 1 8 细胞增殖 1 9 生物学功能 1 10 抗血管新生 1 11 富组氨酸糖蛋白 1 12 大鼠,wistar 1 13 受体,表皮生长因子 1 14 原位杂交 1 15 凝血酶敏感蛋白1 1 16 凝血酶敏感蛋白-1(tsp-1) 1 17 免疫组织化学 1 18 人卵巢癌skov3细胞 1 hypertension, pulmonary thrombospondin 1 1 receptor, epidermal growth fact

军队文职人员招聘医学检验技术(习题卷25)

军队文职人员招聘医学检验技术(习题卷25)

军队文职人员招聘医学检验技术(习题卷25)说明:答案和解析在试卷最后第1部分:单项选择题,共100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多选或少选均不得分。

1.[单选题]患儿,男,2岁。

因急性腹泻3小时来门诊求治。

粪常规示:白细胞满视野,红细胞20~25/HP,巨噬细胞5~8/HP。

患儿最可能的诊断是A)溃疡性结肠炎B)急性细菌性痢疾C)急性阿米巴痢疾D)上消化道出血E)肠易激综合征2.[单选题]浆膜腔恶性积液中,常见的恶性肿瘤类型是A)腺癌B)鳞癌C)小细胞未分化癌D)恶性间皮瘤E)移行细胞癌3.[单选题]关于肝脏代谢,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肝脏是脂肪酸β-氧化的主要器官B)肝脏可合成VLDLC)肝脏是利用酮体的主要器官D)肝脏可将胆固醇转化为胆汁酸E)肝脏可生成HDL4.[单选题]在正常情况下,有少量的凝血因子或促凝物质被激活或进入血液循环,血液不会发生凝固的最主要原因是A)机体存在完整的抗凝系统,它与凝血系统保持动态平衡B)血液中抗凝物质增多C)血管壁的完整性D)纤溶激活物增多E)神经体液的调节作用5.[单选题]除查粪便外,华支睾吸虫的病原学诊断方法还有A)呕吐物查成虫B)肛门拭子法C)间接血凝试验D)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十二指肠引流法6.[单选题]痰液中易含有的非痰成分是A)黏液C)吞噬细胞D)唾液E)浆液7.[单选题]关于重链病的错误叙述A)血清电泳可见M蛋白区带B)重链病一般无本-周蛋白尿C)易反复感染D)属一种良性病变E)常见的是γ、α和μ型重链病8.[单选题]医院感染最重要的感染源为A)患者B)医院工作人员C)探视者D)陪同人员E)未彻底消毒灭菌的血液制品9.[单选题]实际碳酸氢盐(AB)<标准碳酸氢盐(SB)考虑A)代谢性酸中毒B)呼吸性酸中毒C)代谢性碱中毒D)呼吸性碱中毒E)无酸碱平衡紊乱10.[单选题]Ⅲ型肾小管酸中毒A)泌氢及铵生成减少B)重吸收碳酸氢盐降低C)远曲及近曲小管功能均有障碍D)代谢性酸中毒合并高血钾E)氢离子吸收减少11.[单选题]用于测定人NK细胞活性的靶细胞通常为A)YAC细胞株B)B-9细胞株C)B9-11细胞株D)K562细胞株E)KYM-1D4细胞株12.[单选题]正常精液刚液化时,pH值为A)5.5~6.0B)6.2~6.6C)6.8~7.2D)7.2~7.8E)8.0~8.313.[单选题]阴道寄生虫感染最常见的是A)溶组织变形虫B)丝虫C)阴道毛滴虫E)兰氏贾第鞭毛虫14.[单选题]牛顿流体中的η描述,不正确的是A)η称为内摩擦系数B)它只与流体的性质有关C)它的计量单位是帕斯卡·秒D)它不随切变率的增加而降低E)又被称为表观黏度15.[单选题]重症鞭虫病患者的主要症状为A)烦躁不安、失眠、食欲减退B)腹泻、便血、直肠脱垂、贫血和虚弱等症状C)并发阑尾炎、肠穿孔D)引起肺部感染、咳嗽和咯血E)消化功能紊乱、肠梗阻16.[单选题]阻塞性黄疸时,尿中尿胆原A)增加B)正常C)阴性D)减少E)不定17.[单选题]肝素抗凝的主要作用机制是A)抑制凝血酶原的激活B)促进纤维蛋白吸附凝血酶C)增强抗凝血酶与凝血酶的亲和力D)抑制因子X的激活E)抑制血小板的聚集18.[单选题]容易导致"钩状效应"的ELISA方法是A)双抗体夹心法B)间接法C)一步法D)竞争法E)捕获法19.[单选题]下列哪一种疾病的血象血小板减少,骨髓象中血小板和巨核细胞均减少A)自身免疫溶血性贫血合并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Evan"s综合征)B)巨幼细胞性贫血C)脾功能亢进D)再生障碍性贫血E)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20.[单选题]免疫荧光技术的基本原理是A)将特异性抗体标记上荧光检测抗原B)将特异性抗原标记上荧光检测抗体C)将特异性抗体标记上荧光检测抗原或抗体D)将特异性抗原标记上荧光检测抗原或抗体E)以上都不对21.[单选题]ABO血型的基因型有A)2个B)3个C)4个D)5个E)6个22.[单选题]静脉采血法的采血部位首选A)股静脉B)手背静脉C)肘部静脉D)颈外静脉E)内踝静脉23.[单选题]患儿,男,10岁。

免疫反应和凝血调节的分子机理和疾病研究

免疫反应和凝血调节的分子机理和疾病研究

免疫反应和凝血调节的分子机理和疾病研究免疫反应和凝血调节是人体内两个关键的生理过程,二者都是通过分子机理来实现的。

本文将重点介绍免疫反应和凝血调节的分子机理以及相关的疾病研究。

一、免疫反应的分子机理免疫反应是机体对抗外界侵入的病原体、异物或异常细胞的防御反应。

在免疫反应中,细胞和分子分别发挥着重要作用。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免疫细胞。

在免疫反应中,主要有B细胞和T细胞两类细胞参与其中。

B细胞可以通过表面上的免疫球蛋白,即抗体,与病原体表面上的抗原结合,然后将病原体杀死或标记出来,等待巨噬细胞摄取。

T细胞则可以识别并摧毁由感染细胞和肿瘤细胞表面上的MHC分子呈递出的抗原肽。

另外,巨噬细胞和自然杀伤细胞也参与了免疫反应。

其次,我们了解一下免疫分子。

在免疫反应中,有很多分子发挥着重要作用。

例如,免疫球蛋白和补体系统既可以直接清除病原体,又可以激活巨噬细胞和T细胞,增强免疫效应。

还有细胞因子,它们是介导免疫反应的信号分子,可以刺激T细胞增殖和巨噬细胞杀伤病原体。

但是,异常的免疫反应也会导致疾病。

例如,过敏性疾病就是因为机体对于无害的抗原产生过度的免疫反应,导致过敏症状出现。

自身免疫性疾病则是由于机体免疫系统错误地攻击着自身组织而产生的疾病。

最常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包括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肾炎等。

二、凝血调节的分子机理凝血调节是机体在受到创伤后开始的一系列生理过程,旨在停止出血并修复伤口。

凝血调节涉及到许多分子和细胞,下面我们来了解一下它的主要分子机理。

在通常的情况下,血液的凝血状态是不活跃的。

当血管破裂后,会暴露纤维蛋白原和组织因子,这时,血小板会聚集到伤口处,把破损的血管堵住,停止出血。

同时,活性化的血栓素A2和血小板激活因子会刺激其他血小板聚集。

血小板聚集后,它们会釋放血小板因子,如PDGF和TGF-β,来刺激修复过程。

然后,凝血因子会介入整个过程。

凝血作用大致可以分为两个阶段:形成凝血酶前的步骤和凝血酶形成后的步骤。

凝血酶与人类疾病的关系研究进展应用

凝血酶与人类疾病的关系研究进展应用

凝血酶与人类疾病的关系研究进展应用发布时间:2021-12-28T06:43:48.406Z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21年28期作者:陆世美[导读] 凝血酶物质是参与介入凝血级联生理反应过程最后一个阶段的丝氨酸蛋白酶物质,其在人体血栓病理组织形成过程、止血过程,以及其他凝血相关性生理反应过程中,发挥着不容忽视的关键性作用。

陆世美广西壮族自治区钦州市浦北县人民医院检验科 535300【摘要】凝血酶物质是参与介入凝血级联生理反应过程最后一个阶段的丝氨酸蛋白酶物质,其在人体血栓病理组织形成过程、止血过程,以及其他凝血相关性生理反应过程中,发挥着不容忽视的关键性作用。

凝血酶物质与人体发生的炎症性疾病,以及炎症相关性疾病高度相关,且能广泛覆盖波及人体的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内分泌系统,以及运动系统等。

文章将会围绕凝血酶与人类疾病的关系研究进展应用,展开简要的综述分析。

【关键词】凝血酶;人类疾病;关系;研究进展;应用;综述分析凝血酶物质(thrombin)有时也被称作凝血因子Ⅱa物质(FⅡa物质),其在人体内通常从无活性前体物质凝血酶原物质经由转化环节形成,属于丝氨酸蛋白酶物质与维生素K依赖性凝血因子物质家族的重要成员,能够参与人体凝血生理过程中包含的各个具体环节,在凝血级联生理反应的具体推进过程中,发挥着关键性作用[1-2]。

在凝血反应具体推进过程中,凝血酶物质借助于正反馈生理机制和负反馈生理机制,能同时发挥促进凝血调节作用与抵抗凝血调节作用,并且控制维持人体内部凝血生理系统的充分平衡状态[3-4]。

1凝血酶物质与炎症疾病从实际发挥的基本作用角度展开阐释分析,凝血酶物质不但是凝血级联生理反应推进过程中需要涉及的关键性效应物,同时还在炎症性病理反应过程中,发挥着关键影响作用[5]。

凝血酶物质借由针对血管内皮组织构成细胞、血管平滑肌组织构成细胞、单核细胞,以及血小板细胞施加影响作用,能具体参与人体血管组织发生的病理性改变过程和生理性改变过程,比如能够针对动脉血管组织粥样硬化病变的具体形成过程施加促进作用[6]。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凝血酶敏感蛋白-1及下游分子在类风湿关节炎中的研究进展
中华内科学杂志2014-02-27发表评论分享
类风湿关节炎(RA)是一种病因不明的自身免疫病,多见于中年女性,我国大陆地区的患病率约为0.32%~0.36%。

主要表现为慢性、对称性、进行性多关节炎,最终导致关节畸形和功能丧失,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传统的改善病情抗风湿药疗效有限,副作用大。

近年来,以TNFα措抗剂为代表的生物制剂为RA治疗提供了更多选择,但临床发现部分患者停用TNF措抗剂后复发,此外,约30%的患者应用生物制剂治疗无效。

提示,除TNFα外,尚有其他细胞因子或介质参与RA的发生发展,故深人研究RA发病机制,寻找新的治疗靶点,是拓展RA治疗思路的关键。

在卵巢癌、胃癌等肿瘤性疾病中,凝血酶敏感蛋白-1(TSP1)/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通路是促进血管增殖的重要信号通路。

近年研究发现,TSP1、TGFΒ和CTGF均参与RA的病理过程。

TSP1是具有促进细胞间相互作用能力的同源三聚体分子,是中性粒细胞的趋化分子,在滑膜组织中可促进中性粒细胞和内皮细胞结合并渗透到炎症反应部位。

包括中性粒细胞、成纤维细胞和内皮细胞在内的多种细胞和血小板在炎症反应过程中均可产生大量的TSP1。

RA急性期中性粒细胞激活后迁移至炎症部位,促进TSP1和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等细胞因子的趋化作用。

RA患者血桨或滑膜组织中可检测到高水平的TSP1、TGFβ和CTGF。

在内皮细胞中TSP1是TGFβ的激活剂。

在RA动物模型的滑膜组织中TSP1可调节CTGF基因和蛋白表达。

CTGF是TGFβ诱导细胞外基质生成的必要下游分子,且在RA患者滑膜组织中高表达。

1.TSP1与RA:
TSP1最早于血小板中发现,随后证实其在成纤维细胞、血管平滑肌细胞、内皮细胞和中性粒细胞等中广泛表达,并参与细胞黏附、分化和血管新生等多种生物学过程。

尽管生理状态下TSP1具有抗血管增殖作用,但在一些RA动物模型中,TSP1作用与其生理功能相反。

体内和体外研究均证实,TSP1是RA病情进展的加速剂。

TSP1在RA滑膜组织和血桨中高表达,并参与RA发病过程。

高水平TSP1通过促进炎性细胞因子IL-1、IL-6和TNFα的分泌与释放加速RA病情进展。

在RA侵蚀性关节炎模型鼠的一侧脚踝注人TSP1可导致踝关节红肿,利用TSP1衍生肽治疗,或用多肽清除TSP1,或多肽阻断TSP1 与中性粒细胞的相互作用,可显著缓解RA模型鼠的关节炎症,使白细胞浸润减轻和新生血管数量减少,同时滑膜组织增厚程度减轻。

但在Ⅱ型胶原诱导的关节炎(CIA)鼠中,给予TSP1多肽治疗可显著抑制鼠滑膜组织CTGF蛋白表达,关节症状缓解,提示TSP1在RA不同的动物模型中可能引发不同的生物学效应。

最近蛋白质组学研究证实,体外培养的RA成纤维样滑膜细胞(FLS)表达血管形成相关蛋白TSP1增加,进一步说明TSP1可能参与RA血管增殖过程。

2.TGFβ/Smads途径与RA:
TGFβ是一种多功能细胞因子,活化的TGFβ具有调控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和血管管腔形成、诱导炎性细胞趋化、促进成纤维细胞增生及细胞外基质合成等作用。

正常关节滑液中TGFβ呈低水平表达且以无生物活性形式存在,在RA中TGFβ可被TSP1和纤溶酶激活,活化的TGFβ与细胞膜受体结合发挥生物学活性。

研究证实,RAFLS在胞质内合成TGFβ,并通过胞膜分泌至关节腔中。

RA患者血桨、滑膜组织和体外培养的FLS上清液中均有大量活化的TGFβ,TGFΒ表达与高水平的TSP1有关。

体外实验发现,低浓度的TGFβ即可诱导FLS分泌促血管生成因子——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和VEGF,促进滑膜血管内皮细胞分裂增殖。

给RA模型鼠输注TGFβ可诱导白细胞趋化,关节红肿和骨组织破坏,提示TGFβ在RA发病过程中可能起到重要作用。

TGFβ1是TGFΒ家族中活性最强的一种亚型,不仅能促进组织修复,抑制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活性,还参与调控炎性细胞趋化、血管内皮细胞和成纤维细胞生长,以及肺纤维化和细胞外基质合成等病理过程。

TGFβ1通过结合TGFβ受体(TGFβR)I和TGFpRⅡ发挥生物学作用。

TGFβRⅡ是启动TGFΒ1/Smads信号转导的受体,TGFβRI需与TGFβRⅡ结合才可激活。

Smads蛋白是TGFΒ信号传导途径关键的下游信号分子,活化的TGFΒRI激酶可直接诱导Smad2/3磷酸化,后者与共同介质型Smads形成活性转录复合物,该复合物随即转移至细胞核内,并直接与DNA序列连接,特异性调控目的基因转录,在细胞水平介导TGFΒ1的生物学效应。

RA滑膜组织和FLS中TGFβ1、TGFpRI和TGFβRⅡ高表达,并随疾病发展的不同阶段而变化,提示TGFβ1通路活性增强与RA病情相关,抑制TGFβRⅡ表达,可下调
TGFβ1/SmadS活性,并明显减轻骨质破坏。

RA炎症反应早期TGFβ1聚集在炎症部位募集单核细胞,单核细胞又可分泌TGFβ1,进一步增加TGFβ1的浓度。

高浓度的TGFβ1使T细胞聚集于炎症部位,加剧滑膜炎症反应。

给佐剂诱导关节炎(AIA)大鼠输注TGFβ1可使滑膜炎症加重,导致血管翳形成。

在Lewis大鼠关节腔内注射TGFβ1导致白细胞浸润和激活,产生大量细胞因子,引起滑膜炎症,关节红肿,促使关节炎症进展,导致骨质破坏,同时促进IL-6、VEGF、IL-15和TNF 分泌,激活TGFβ/Smads信号通路,进一步加重RA的症状。

给大鼠关节腔内注射抗TGFβ1抗体可明显缓解关节肿胀,抑制白细胞浸润和血管翳形成,减轻骨质侵蚀和软骨破坏。

RA患者中TGFβ1还可通过影响FLS的有丝分裂,促进bcl-2表达和干扰FaS抗原介导的细胞凋亡,促进FLS增殖。

体外研究证实,TGFβRI和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PDGF)拮抗剂可抑制TGFβ诱导的RAFLS增殖;体内研究发现,TGFβRI拮抗剂可抑制CIA鼠关节炎症反应,提东TGFβRI
措抗剂在RA中具有潜在的抗炎作用。

在肺损伤和炎症早期,TGFβ1可通过趋化炎性细胞、诱导炎性因子释放,上调胶原和纤维黏连蛋白的基因表达水平,促进成纤维细胞增殖导致肺纤维化。

在间充质细胞和成纤维细胞中,CTGF是TGFβ1/SmadS途径促纤维化进程的重要下游分子,但
TGFΒ1/SmadS/CTGF信号途径是否与RA患者肺间质纤维化有关尚不清楚。

总之,TGFβ可能通过促进RAFLS增殖和抑制FLS凋亡、调节血管生长相关因子表达及调控炎症反应等作用参与RA进程并发挥重要作用,但目前TGFΒ/Smab途径在RA中的具体作用机制商不清。

3.CTGF与RA:
CTGF是一种富含半胱氨酸的多功能生长因子,是CCN家族成员,于1991年首次作为分泌性蛋白从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分离。

成骨细胞、软骨细胞和成纤维细等均可分泌CTGF。

它参与细胞生长、分化和凋亡,以及内源性血管生成、纤维化、动脉粥样硬化、软骨内骨化等多种生物学过程。

CTGF可调节血管生成分子bFGF和VEGF表达,影响胶原、MMP/和组织金属蛋白酶抑制剂(TIMP0等维持胞外基质完整性和稳定性的分子的活性。

体外研究证实,CTGF在RA中表达增加,并可通过激活异常破骨细胞和干扰软骨组织的稳定状态导致关节破坏。

给CIA鼠注射抗CTGF单克隆抗体,可抑制体内病理性T细胞导致的免疫反应,并清除异常破骨细胞,显著缓解小鼠关节症状,证明CTGF参与RA
滑膜炎的进程。

在小鼠胚胎发育过程中,CTGF表达于心血管系统等血管丰富组织的内皮系统中,提示CTGF在血管生成中起重要作用。

CTGF参与整合素αVβ3介导的血管内皮细胞黏附、
游走,诱导内皮细胞增殖和体内血管生成。

滑膜增殖依赖大量血管提供氧分,统的CTGF 表达能是诱导RA的因素。

最近研究证实,体外培养的单核细胞分泌的CTGF诱导血管内皮细胞黏附,导致动脉粥样硬化形成。

动脉粥样硬化在RA患者中的发生率较健康人高,CTGF很可能是这一进程的重要参与者。

鉴于这一信号分子作用的多样性及在RA滑膜组织中的过表达,进一步明确CTGF在RA中的作用和机制,尤其是对RA中血管新生、纤维化和动脉粥样硬化进程的影响十分必要。

TSP1、TGFβ和CTGF三种信号分子均在RA高表达,且均参与疾病病理过程,但它们的关系和信号传导方式仍不十分清楚。

目前尚不明确RA中活化的TGFβ如何调控CTGF表达,亦不清楚TSP1与TGFβ的相互作用方式。

针对该通路的研究将进一步明确RA的发病机制,在不同水平干预
TSP1/TGFβ/CTGF途径将为临床治疗提供新思路,并有可能成为RA治疗的新途径。

关键词:类风湿关节炎RA凝血酶敏感蛋白-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