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宜春市奉新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化学期末试卷含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江西省宜春市奉新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化学期末试卷含解析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个小题,每小题4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共60分。


1. 化学概念在逻辑上存在如下关系:
对下列概念的说法正确的是()
A.化合物与电解质属于重叠关系
B.化合物与碱性氧化物属于交叉关系
C.溶液与胶体属于并列关系
D.氧化还原反应与放热反应属于包含关系
参考答案:
C
考点:酸、碱、盐、氧化物的概念及其相互联系;分散系、胶体与溶液的概念及关系;电解质与非电解质.
专题:物质的分类专题.
分析:应用各知识点的概念,理解概念间相关的关系,结合图示所提供的关系意义,分析相关的选项从而判断正确与否,从物质分类的知识可知物质可分为纯净物与混合物,纯净物又可分为化合物与单质,化合物中又可分为酸碱盐及氧化物等,氧化物分为碱性氧化物,酸性氧化物,两性氧化物;混合物分为溶液、胶体和浊液,有的氧化还原反应是放热的,有的是吸热的.
解答:解:A、根据物质在水溶液中或是熔融状态下是否导电,可以将化合物分为电解质和非电解质,化合物与电解质属于包含关系,故A错误;
B、化合物可分为酸碱盐及氧化物等,氧化物分为碱性氧化物,酸性氧化物,两性氧化物,化合物与碱性氧化物属于包含关系,故B错误;
C、混合物分为溶液、胶体和浊液,溶液与胶体属于并列关系,故C正确;
D、有的氧化还原反应是放热的,有的是吸热的,所以氧化还原反应与放热反应属于交叉关系,故D 错误.
故选C.点评:本题是对概念间关系的考查,把握个概念间的关系是解题的关键所在,此题应属基础知识考查题.
2. 已知:①2FeCl3+2KI=2FeCl2+2KCl+I2②2FeCl2+Cl2=2FeCl3判断下列物质的氧化能力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A. Fe3+ > Cl2 > I2
B. Cl2 > Fe3+ > I2
C. I2 > Cl2 > Fe3+
D. Cl2 > I2 > Fe3+
参考答案:
B
在反应中氧化剂的氧化性大于氧化产物,由前一个反应,氧化性:Fe3+>I2,由后一个反应,氧化性:Cl2>Fe3+,综合后Cl2> Fe3+> I2
3. 不同金属的冶炼,其冶炼方法也可能不同,主要原因是
A.金属在自然界的分布不同
B.金属在自然界中的含量不同
C.金属在自然界中存在形式不同
D.金属的活动性不同
参考答案:
D

4. 实验室中的药品常按物质的性质、类别等有规律地摆放。

现有部分药品按某种规律的摆放在实验桌上,如下图。

做“硫酸的性质”的实验时,某同学取用BaCl2溶液后,应把它放回的位置是()
A . B. C. D.
参考答案:
C

5. 下列是除去括号内杂质的有关操作,其中正确的是
A.CO2(CO):通O2,点燃
B.CO(CO2):通过NaOH溶液
C.N2(O2):通过灼热的CuO
D.CaO(CaCO3):加水,再过滤
参考答案:
B
6. 14C是C的一种放射性核素,在高层大气中由宇宙射线产生的中子或核爆炸产生的中子轰击14N可使它转变为14C。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14C核素的中子数为8
B. 14C原子最外层有6个电子
C. 14C和14N互为同位素
D. 14C16O2的质子数为46
参考答案:
A
【详解】A. 14C核素的中子数为14-6=8,A正确;
B. 14C原子最外层有4个电子,B错误;
C. 14C和14N不是同一种元素,不可能互为同位素,C错误;
D. 14C16O2的质子数为6+8×2=22,D错误;
答案选A。

7. 下列有关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 )
A. H2O2的电子式:H+[]2-H+
B. Cl-的结构示意图:
C. 原子核中有10个中子的氧离子:188O2—
D. HClO的结构式H-Cl-O
参考答案:
C
【详解】A. 双氧水是共价化合物,两个氧原子之间以单键结合,每个O原子又分别与一个H原子以共价键结合,故电子式为,故A项错误;
B. 氯离子的核内有17个质子,核外有18个电子,故氯离子的结构示意图为,故B项错误;
C.质量数=质子数+中子数,故原子核中有10个中子的氧离子的质量数为18,表示为:,故C 项正确;
D. HClO中O原子分别与H原子和Cl原子形成共价键,故其结构式为H-O-Cl,故D项错误;
故答案选C。

【点睛】本题考查化学用语,涉及电子式、结构式、离子结构示意图等知识点,明确这些化学用语的书写规则是解本题关键,注意离子化合物和共价化合物电子式的书写区别。

8. 某元素最高正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化学式是H2XO4,这种元素的气态氢化物的化学式为
A.HX B.XH3 C.H2X
D.XH4
参考答案:
C

9. 向100ml 0.4mol/L的AlCl3溶液中逐滴加入0.2 mol/L的NaOH溶液,若生成1.56克氢氧化铝沉淀,则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的体积为()
A、200 ml
B、400 ml
C、450
ml D、700ml
参考答案:
D
10. 实验室制取少量N2,常利用的反应是NaNO2+NH4Cl NaCl+N2↑+2H2O,关于该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A. NaNO2是还原剂
B. 生成1 mol N2时转移的电子数为6 mol
C. NH4Cl中的氮元素被还原
D. N2既是氧化产物又是还原产物
参考答案:
D
A、NaNO2中N元素的化合价降低,得电子,作氧化剂,故A错误;
B、每生成1molN2,消耗
1molNaNO2得3mol电子,消耗1molNH4Cl失去3mol电子,即转移的电子为3mol,故B错误;C、NH4Cl中的N元素化合价升高,失去电子被氧化,故C错误;D、N2既是氧化产物又是还原产物,故D错误;故选D。

11. 元素性质呈现周期性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A. 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逐渐增大
B. 核外电子排布呈周期性变化
C. 核电荷数逐渐增大
D. 元素的化合价呈周期性变化
参考答案:
B
试题分析:A、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增大,但不呈现周期性的变化,则不能决定元素性质出现周期性变化,故A错误;B、因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中电子层数和最外层电子数都随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呈现周期性变化,则引起元素的性质的周期性变化,故B正确;C、原子序数在数值上等于这种原子的核电荷数,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核电荷数逐渐增大,但不呈现规律性的变化,则不能决定元素性质出现周期性变化,故C错误;D、因元素的化合价属于元素的性质,则不能解释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故D错误;故选B。

【名师点晴】本题考查元素周期律的实质,明确原子的结构与性质的关系、元素的性质有哪些是解答的关键,并注意不能用元素本身的性质来解释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

12. 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稀硝酸溶液中加入氢氧化亚铁:Fe(OH)2+2H+=Fe2++2H2O
B.NaOH溶液中加入过量Ba(HCO3)2溶液:Ba2++2OH﹣+2HCO3﹣=BaCO3↓+2H2O+CO32-
C.FeI2溶液中通入极少量Cl2:2I﹣+Cl2=I2+2Cl﹣
D.AlCl3溶液中加入过量氨水:Al3++4OH﹣=AlO2﹣+2H2O
参考答案:
C
考点: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分析:A.氢氧化亚铁被硝酸氧化为三价铁的化合物;
B.硝酸钡过量,离子方程式按照氢氧化钠的化学式书写;
C.碘离子的还原性大于亚铁离子,氯气少量,碘离子优先被氧化;
D.氨水碱性较弱,氯化铝与氨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铝沉淀和氯化铵.
解答:解:A.在氢氧化亚铁中加入稀硝酸发生氧化还原反应,3Fe(OH)2+NO3﹣
+10H+=3Fe3++8H2O+NO↑,故A错误;
B.NaOH溶液中加入过量Ba(HCO3)2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钡和碳酸氢钠,正确的离子方程式为:Ba2++OH﹣+HCO3﹣=BaCO3↓+2H2O,故B错误;
C.碘离子的还原性大于亚铁离子,所以向碘化亚铁溶液中通入少量的氯气,只有碘离子被氧化:2I﹣+Cl2=I2+2Cl﹣,故C正确;
D.AlCl3溶液中加入过量氨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铝沉淀,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Al3++3NH3?H2O═Al (OH)3↓+3NH4+,故D错误;
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离子方程式的判断,为中等难度的试题,注意掌握离子方程式的书写原则,明确离子方程式正误判断常用方法:检查反应物、生成物是否正确,检查各物质拆分是否正确,如难溶物、弱电解质等需要保留化学式,检查是否符合原化学方程式等,特别注意反应物过量、不足情况对生成物影响.
13. 设N 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1 mol Cl2与足量Fe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3N A
B. 1mol·L-1 NaCl溶液含有N A个Na+
C.常温常压下,22.4L CO2中含有N A个CO2分子
D. 在18g 18O2中含有N A个氧原子
参考答案:
D

14.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①化学反应都遵循质量守恒定律②化学反应都遵循能量守恒定律③化学反应都有新物质生成④化学反应都伴随着能量变化⑤化学反应都有化学键的破坏和生成 A.只有① B.只有①②⑤
C.只有①②③⑤ D.①②③④⑤
参考答案:
D

15. 若1 mol某气态烃CxHy完全燃烧,需耗3 mol O2,则合理的选项是
A.x=1,y=8 B.x=2,y=4 C.x=3,y=6 D.x=3,y =8
参考答案:
B
二、实验题(本题包括1个小题,共10分)
16. “酒是陈的香”,就是因为酒在储存过程中生成了有香味的乙酸乙酯,在实验室我们也可以用如右图所示的装置制取乙酸乙酯。

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制取乙酸乙酯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2)在大试管中配制一定比例的乙醇、乙酸和浓硫酸
的混合液的方法是:。

(3)浓硫酸的作用是:
①;②。

(4)饱和碳酸钠溶液的主要作用

(5)装置中通蒸气的导管要插在饱和碳酸钠溶液的液面上,不能插入溶液中,目的是防
止。

(6)若要把制得的乙酸乙酯分离出来,应采用的实验操作
是。

(7)做此实验时,有时还向盛乙酸和乙醇的试管里加入几块碎瓷片,其目的
是。

参考答案:
(1)CH3COOH+CH3CH2OH浓H2SO4△CH3COOCH2CH3+H2O
(2)在大试管中加入3mL乙醇,然后边振荡试管边慢慢加入2mL浓硫酸和2mL乙酸。

(3)①催化剂;②吸水
剂。

(4)降低乙酸乙酯的溶解度,吸收挥发出来的乙酸,溶解挥发出来的乙醇。

(5)以防液体倒吸。

(6)分液。

(7)防止液体暴沸。


三、综合题(本题包括3个小题,共30分)
17. 量子力学告诉我们:ns能级各有个轨道,np能级各
有个轨道,nd能级各有个轨道,nf能级各
有个轨道。

每个原子轨道里最多只能容纳个电子,而且自旋方向相反。

参考答案:
1、3、5、7、2
18. (8分)现有CH4、C2H4、C2H6三种有机物:
(1)等质量的以上三种物质完全燃烧时耗去O2的量最多的是________;生成CO2量最多的是________。

(2)同状况、同体积的以上三种物质完全燃烧时耗去O2的量最多的是________。

(3)在120 ℃、1.01×105 Pa下时,有两种气态烃和足量的氧气混合点燃,相同条件下测得反应前后气体体积没有发生变化,这两种气体是________。

参考答案:

19. (每空2分)书写下列反应的方程式:
(1)乙醇与金属钠反应:
(2)乙醇的催化氧
化:
(3)苯与液溴反
应:
参考答案:

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