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阅读命题趋势及备考指南--高考文言文备考精品资料(方法+试题+课件)

合集下载

高考文言文阅读之答题技巧 PPT精品课件(共48张)

高考文言文阅读之答题技巧 PPT精品课件(共48张)
高考文言文阅读
之答题技巧
一.高考选文标准: 文不甚深 言不甚俗
符合这一要求的文言文, 主要是以下六个方面 :
“二十四史”中的传记《资治 通鉴》中的名段;以《孟子》 《韩非子》为代表的先秦浅易 文言文;唐宋八大家的散文作 品;以《世说新语》为代表的 笔记文;以《梦溪笔谈》为代 表的古代科技短文;以《聊斋 志异》为代表的短篇文言小说。
【全文把握题】 注意人物的事迹是 否张冠李戴,事件 的时间是否准确, 人物性格陈述是否 恰当,注意联系全 文。
问题:1.所选文章往 往是古代贤人良臣的 小故事及个人履历表。 遇到实在不懂的字词, 不必着急,放放先读 下文,也许过后自然 能明白,或者可以到 题目中去找答案。
2.解释不通的字词 往往可以考虑是否 通假或者活用 。 【文句翻译题】 答题技巧:1.粗知全 文大意,把握文意的 倾向性。详知译句上 下文的含义。
(2)、 两个语素意义 相近或相关
例一:今有一人入园圃,窃其桃李 (《墨子· 非攻》) ——“园圃”是相近词,分别是 “种树的、种菜的地方”,此处只 取“园”之意 例二: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廉颇蔺相如列传》) ——“国家”是相关词,此处只取 “国”之意
5.意译词语根据上下文推 导,不拘泥于原文结构, 由实到虚。 组合成句子,前后通顺。
6.对理解文段起 关键作用的词句, 要联系上下文进 行推导。(标注 或划线部分 )
7.先认真阅读最 后一道有关内容 分析的题目,把 握文段主旨。
【文言实词题】 答题技巧: 1.分析字形,辨明字义。 从字音相同推测通假字。 2.用互文见义对照解释前后 词(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 。迢迢牵牛星,
皎皎河汉女 )
3.用成语比较推导词义。未雨
绸缪”。“绸缪”出自《诗经》

高考语文备考资料 全国卷1文言文阅读命题研究及对策

高考语文备考资料 全国卷1文言文阅读命题研究及对策

全国卷I文言文阅读命题研究及对策文言文虽然在教材中比例较大,在高考试题中赋分值较高,但毕竟与现代生活有一定的距离,学生学习时有一种排斥心理,考生考试时谈“文言”色变。

如果把握了命题的趋势并掌握一定的学习和备考方法,会在这个普通得分率较低的题目上有所突破,抢占“制高点”。

命题研究一、全国卷I选材特点:以人物传记为命题材料似乎已经成了不成文的命题定律。

文言文的选材侧重史传文,选材为24史中的篇目,非常正统。

选文长度为600字左右。

2011年(节选自《宋史·何灌传》)2012年(节选自《宋史·萧燧传》)2013年(节选自《明史•马文升传》)2014年(节选自《旧唐书·于休烈传》)2015年(节选自《宋史·孙傅传》)二、题型设置稳中有变:文言文阅读试题五年来一直是设置4道试题,2011、2012、2013年分别考查的是实词、信息筛选、概括分析、文言文翻译题;2014年考查的是实词理解、断句、概括分析与翻译题;2015年对于问题设置又略有变化,取消了实词的考查,依次考查了文言断句、文化常识、概括分析、文言翻译。

这一变化,目的在于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文言文阅读方法,在根本上解决文言文阅读问题。

三、命题指向明确:高考命题的设置,大多是以分值仅为3分的小题蕴涵大含量的素养测试和大价值的能力检测,尤其是文言文阅读试题的设计更是如此,通过分值为9分的三道客观题和分值为十分的翻译题来考查文言文阅读的四个重要考点。

现就2015年试题题型做具体分析:(一)、断句,是对阅读古文最基本能力的考查。

它要求考生有一定的词义、语法、古文化知识。

全国卷I从2014年开始以客观题的形式考查断句,2015年又考了。

可见,文言断句逐渐成了全国卷文言文考查的一项重要内容。

因此,我们要引起高度的重视,很有必要掌握一些相应的应试对策。

1、了解高考题型:高考对文言文断句的考查,看似给出了答案,但准确率却低了。

高考文言文阅读命题透视及备考指导

高考文言文阅读命题透视及备考指导
命题研究 1
河南 焦文林
文言文阅读 是 高 考 语 文 备 考 中 的 一 块 “硬 骨头”。考生必 须 把 握 高 考 文 言 文 阅 读 的 命 题 规律,明确努 力 方 向,掌 握 科 学 的 备 考 方 法,并 进 行 一 番 认 真 的 训 练 ,方 能 实 现 突 破 。
一 、命 题 规 律 1.选 材 方 面 。 2015年高考全国新课 标 卷 Ⅰ、Ⅱ 的 文 言 文 阅读分别选自《宋 史 · 孙 傅 传》《北 史 · 来 护 儿 传》,可 见 其 多 从 二 十 四 史 里 选 文,人 物 多 为 忠 直、爱民 的 官 吏 和 勇 敢 善 战、战 功 卓 著 的 名 将 等。省命题的地 方 试 卷 只 有 广 东 卷、四 川 卷 的 文言 文 选 文 与 全 国 卷 风 格 相 近,其 他 试 卷 多 将 目光投向古 代 文 人 文 集,体 裁 有 碑 志、书 信、赠 序、杂 议 等,如 安 徽 卷 的 清 代 王 士 禛 的 《御 史 梁 皙次先生传》,重 庆 卷 的 元 代 揭 傒 斯 的 《赠 医 者 汤 伯 高 序 》,福 建 卷 的 清 代 方 苞 的 《与 王 昆 绳 书 》 等,内容范围 更 为 广 泛,专 业 人 士 的 技 艺、个 人 的理想 追 求 等 都 有 所 涉 及。2016 年 高 考 全 国 新课 标 卷 的 选 文,可 能 会 继 续 坚 持 正 史 传 记 文 的取向。 2.考 点 方 面 。 2014、2015 年 高 考 全 国 新 课 标 卷 Ⅰ、Ⅱ 的 文言文试题与 2013 年 相 比,有 两 大 变 化:一 是 2014 年 将 筛 选 信 息 题 改 为 断 句 题,二 是 2015 年将文言实词题换成了文化常识题。对文意的 分析 与 概 括、翻 译 文 中 画 线 语 句 两 类 题 仍 保 持 不变。此外,2015年地方 试 卷 涉 及 的 考 点 还 有 文言 虚 词 (安 徽 卷、广 东 卷、山 东 卷)、筛 选 信 息 (福 建 卷 、天 津 卷 )、归 纳 概 括 内 容 要 点 (四 川 卷 、 广东卷、江苏 卷)等。 值 得 关 注 的 是,除 全 国 新 课标卷外,其 他 试 卷 都 考 查 了 文 言 实 词。2016 年高考全国新课标卷文言文考点仍有变化的可

语文专题复习课件:文言文阅读 专题11 文言文阅读(命题规律与预测+方法总结+真题例析+随堂演练)

语文专题复习课件:文言文阅读 专题11 文言文阅读(命题规律与预测+方法总结+真题例析+随堂演练)

方法总结
第11课时┃ 文言文阅读
6.用朱自清《春》中的句子描述画线句子所写的景物。
(1分) 山朗润起来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 析 画线句描写了雪后山峦的鲜艳美丽,联想《春》 中描写山的语句就能答出来了。
命题规律与预测
命题规律与预测
真题例析
方法总结
第11课时┃ 文言文阅读
[乙] 义阳①朱詹,世居江陵,后出扬都②。嗜学,家贫
无资。累日不爨③,乃时吞纸以实腹④。寒无毡被,抱犬 而卧。犬亦饥虚,起行盗食。呼之不至,哀声动邻⑤。犹 ⑥不废业,卒成学士。 [注] ①义阳:地名。②后出扬都:后来到了扬都。③累 日不爨(cuà n):连续几天不能生火做饭。④实腹:填充肚 子。⑤哀声动邻:哀痛的喊声惊动了邻里。⑥犹:仍然。
命题规律与预测 真题例析 方法总结
第11课时┃ 文言文阅读
2014年所选文段仍是一个课内文段和一个课外文段,在
总分增加1分(占15分)的情况下,完全考查课内内容的仅占 3分。近两年的命题变化体现了河北中考要逐步加大对课外 文段阅读理解能力的考查。这就提醒我们,在2015年备考 时,要积累文言词语和有关知识,增强培养能力的意识, 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命题规律与预测
真题例析
方法总结
第11课时┃ 文言文阅读
[注] ①谕德:负责教育太子的官。②酒肆:酒馆。③微 行就饮肆中:这里指鲁宗道乔装改扮前往酒馆饮酒。④亟 :急迫地。⑤即:如果。⑥上:皇上,这里指宋真宗。⑦ 第:只。⑧诘:责问。⑨谢:道歉。 1.请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2分) 饮 酒 人 之 常 情 欺 君 臣 子 之 大 罪 也。

2023年高考语文文言文解题技巧指导及复习备考方法策略(高考真题深度讲解)

2023年高考语文文言文解题技巧指导及复习备考方法策略(高考真题深度讲解)

整体感知近三年高考文言文2020•全国新高考I一~节造自《明史•左光斗传〉一正史2020•全国新高考口~■自《明史・*传〉一1ESB 2020•全国I«~选自《宋史•瞰传>―IE5& 2020•全国口一节选自《宋史•王安中传〉一正史2020•全国ID~U选自《晋书•王*传〉一3ES&(202博河北■不囱高考I卷之列,仍然考全国I卷)2021•全国新高考I卷一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贞观君臣论治〉一U史2021逢国新高考口一节选自《通肇纪事本末•祖咨北伐〉一||史2021•全国甲卷一节选自《宋史纪事本末•契丹盟好〉一II史2021•全国乙一节JS自《通鉴经事本末•贞观君臣论治〉一||史2022•全国新高考I卷——节选自《战国策•魏策三〉一杂史2022•全国新高考口卷一节选自《东观汉记〉卷十一杂史2022•全国甲一节选自《战国策•秦策二〉一杂史2022•全国乙一节选自《说苑•贵粉一诸子-■选文变化:(D m:2020年---A物WiB(f^6)2021纪事本末体(新变化)2022史、别史、诸子(又变化)(2)纵向:文本时间段的变化2020年晋书、宋史、明史,都是正史;2021年选择的文本都是唐宋时期,都是别史;2022年选择的文本都是秦汉时期,三篇杂史一篇诸子散文(考虑)。

从文本的选择的纵向、横向变化看是否能给我们一个启示,2023年会考查哪一时期的选文呢?文本的体例会哪些变化吗?二、选题变化:试题以稳为主,稳中有变,重在考查学科素养,学科能力,以立德树人。

到2020(包括)年之前全国I卷文言文的分值为19分,3个选择(9分), 2个翻译(10分),2020年之后不论是全国I卷文言文还是全国新高考I 卷的文言文分值都是20分,3个选择(9分),2个翻译(8分),1个解答题(3分),分值调整、增加,相对应的能力要求也就提高了。

10题【2021年新高考I卷】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B)A.初/上皇欲强宗室/以镇天下故皇/再从三从弟及兄弟之子/虽童孺皆为王/王者数十人/上从容问群臣/遍封宗子于天下利乎/B.初/上皇欲强宗室以镇天下/故皇再从三从弟及兄弟之子/虽童孺皆为王/王者数十人/上从容问群臣/遍封宗子/()于天下利乎/C.初/上皇欲强宗室以镇天下/故皇再从三从弟及兄弟之子虽童孺/皆为王/王者数十人/上从容问群臣/遍封宗子于天下/利乎/D.初/上皇欲强宗室/以镇天下故皇/再从三从弟及兄弟之子虽童孺/皆为王/王者数十人/上从容问群臣/遍封宗子于天下/利乎/【2022年新高考I卷】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C)A.今赵不救魏/魏欷盟/于秦是赵与强秦为界也/地亦且岁危/民亦且岁死矣/此文之所以忠于大王也/B.今赵不救魏/魏欷盟于秦/是赵与强秦为界也/地亦且岁危/民亦且岁死矣/此文之所/以忠于大王也/C.今赵不救魏/魏欷盟于秦/是赵与强秦为界也/地亦且岁危/民亦且岁死矣/此文之所以忠于大王也/D.今赵不救魏/魏欷盟/于秦是赵与强秦为界也/地亦且岁危/民亦且岁死矣/此文之所/以忠于大王也/10.断句(很稳定)文言文断句一般从选文中截取一段文字,去掉标点,一般设置6到8处停顿,难度不是很大。

探究2023年高考文言文命题规律,明确备考方向-2024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之文言文阅读(全国通用)

探究2023年高考文言文命题规律,明确备考方向-2024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之文言文阅读(全国通用)

.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分)
.围,指被围困,“傅说举于版筑之间”的“举”表示被选拔,两者用法 相同。
.劝,指鼓励、劝勉,与《兼爱》“不可以不劝爱人”中的“劝”词义不相 同。
.具臣,文中与“有功”相对,是指没有功劳的一般人臣,具体就是指高
赫。
.诬说,指没‘有劝事’理实词解依义文据不言的相词胡同语说”的错妄含误言义,,和“与不用现可法在以所不项说劝,的爱“与“人诬⋯”蔑中⋯之中的辞的“劝””并不一
[注]①襄子:赵襄子。春秋末年,知、赵、韩、魏四家把持晋国国政,称“晋四卿”。晋阳之战,知氏( 荀瑶)联合韩、魏攻赵,反被赵襄子联合韩、魏灭杀。②子鲋:即孔鲋,孔子八世孙。
.材料二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 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 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 ( 分)
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分
平易,指地形平坦,古代常用于描述地貌,也可用于描述人的性情,
指性情温和。
项。两个“片”都是指“微小、一点点、少” 的意思。“片甲不留”的“片”也有“微小”的
闻金则止,金指敲击意刁思斗。发出的声音,古代军队行动中听到鸣金信
号就停止前进。
片善,文中指微小长处,其中的“片”与成语“片甲不留”中的“片” 意思不同。
凡战,若我众敌寡,不可战于险阻之间,须要平易宽广之地。
闻鼓则进,闻金则止,无有不胜。法曰:“用众进止。”晋太元 时,秦苻坚进屯寿阳,列阵淝水,与晋将谢玄相拒。玄使谓符坚 曰:“君远涉吾境,而临水为阵,是不欲速战。请君少却,令将 士得周旋,仆与诸君缓辔而观之,不亦乐乎!”坚众皆曰:“宜 阻淝水,莫令得上。我众彼寡,势必万全。”坚曰:“但却军, 令得过,而我以铁骑数十万向水,逼而杀之。”融亦以为然。遂 麾兵却,众因乱而不能止。于是,玄与谢琰、桓伊等,以精锐八 千渡淝水。玄、琰进兵大战淝水南,坚众大溃。

2023年高考语文文言文命题趋势预测

2023年高考语文文言文命题趋势预测

2023年高考语文文言文命题趋势预测在2023年高考语文文言文命题中,预计将继续围绕经典文言文作品展开,考查学生对于古代文化和文学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同时,也将注重培养学生的文言文阅读和分析能力,以及对古代文化的传承和弘扬。

一、名句填空题在名句填空题方面,考生需要根据给定的句子上下文和选项中的词语,正确填入合适的词语,使句子通顺、语意完整,并且与原文文意相符。

这类题目将测试学生对文言文词汇和句法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例题:《红楼梦》中有句名言:“日月逝矣,岁不我予。

”其中的“予”字可填入的词语是_______。

解析:根据句子的上下文以及文言文的常识,可以推测“予”在句子中的意义应该是“给予”的意思。

因此,选项中应选择与“给予”意思相近的词语,即“赐、授、付”等。

综合句子的语态和语境,最终选择“赐”作为正确答案。

二、文言文阅读题文言文阅读题将侧重考察学生对于古代文学作品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考生需要仔细阅读文言文原文,并回答一系列相关问题,包括主旨大意、细节理解、隐含含义等。

这类题目要求学生具备对文言文句法结构和文化背景的深入了解。

例题:下面这段话出自明代杨慎《世说新语》,请问这段话主要表达的是什么意思?"皇太极问楚国大夫邹贵曰:“卿何以知吾本无忧患?”贵对曰:“臣闻鱼之穴渊,无知其水之恶也。

”解析:通读全文可以看出,这段话主要是在回答皇太极的提问,探讨人生的忧患来源。

贵说出“鱼之穴渊,无知其水之恶”是为了说明人们常常在忽视或者无法预见危险之时,才会感到安好无忧。

因此,该段话的主要意思是人们在无法预见危险的情况下才能感受到真正的安全与快乐。

三、古文填空题古文填空题要求学生根据所给的句子和上下文,选择恰当的古文词语填入空缺的位置,保证整个句子的完整和通顺。

该类题目旨在考查学生对古文词汇、句法和上下文的综合运用能力。

例题:下列句子中,“战战兢兢”出自下列哪段古文?A. 《史记·孟子荀卿列传》B. 《庄子·养生主》C. 《国语·周语上》D. 《左传·隐公元年》解析:通过对“战战兢兢”这个词组的考察,可以发现这个词组的意思是形容人的恐惧和战栗之情。

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阅读指导课件

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阅读指导课件
C .苏轼直面饥疫,解救受灾百姓。他在任职杭州时遭遇旱灾病疫,减免 上供米三分之一纾缓灾情;同时又集贮钱粮、建造治病场所以防范疫病。 D.苏轼天赋异禀,为文得心应手。他从父习文,又极具才华,作文如行 云流水,行止有度,嬉笑怒骂之辞,皆可书而诵之,最终成为一代文宗。
例2:人物传记
202X年全国卷I高考题
C.三年/权知礼部贡举/会大雪苦寒/士坐庭中噤/未能言轼/宽其禁约/使 得尽技巡辅内侍/每摧辱举子/且持暧昧单词/诬以为罪/轼尽奏逐之/ D.三年/权知礼部贡举/会大雪苦寒/士坐庭中/噤未能言/轼宽其禁约/使 得尽技巡辅内侍/每摧辱举子/且持暧昧单词/诬以为罪/轼尽奏逐之/
A [“士坐庭中”主谓宾都全,应在其后断开,且“噤未能言”的主语也是“士”,承 前省略,不能把“噤”断到上句,排除B、C项;“巡铺内侍每摧辱举子”中,主语是 “巡铺内侍”,中间不能断开,更不能将其断到上句,排除D项。]
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 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 孝文皇帝初立,闻河南守吴公治平为 天下第一,故与李斯同邑而常学事焉,乃征为廷尉。廷尉乃言贾生 年少,颇通诸子百家之书。文帝召以为博士。是时贾生年二十余, 最为少。每诏令议下,诸老先生不能言,贾生尽为之对,人人各如 其意所欲出。诸生于是乃以为能不及也。孝文帝说之,超迁,一岁 中至太中大夫。
纪事本末——一事多人
事件 人物
小事件
君臣道
君臣 论治
捏造资 戴胄 历者
唐太宗 裴仁轨 李乾佑
唐太宗
唐太宗 负责的官 吏
唐太宗 隋炀帝
魏征 於士澄 张元济
捏造资历欲杀VS依 法处理
私役门夫欲杀VS遵 守法律
死刑至重,故令三 覆奏 二日中五覆奏,下 诸州者三覆奏 拷讯取服;试寻其 状,竟不敢执奏, 尽杀之。

高考语文一轮课件专题文言文阅读真题研磨方向更重要

高考语文一轮课件专题文言文阅读真题研磨方向更重要

01
真题研磨背景与意义
高考文言文阅读现状
高考文言文阅读占比重
01
在高考语文科目中,文言文阅读占有一定比重,是考生必须面
对的重要题型。
考生文言文水平参差不齐
02
由于文言文与现代汉语差异较大,考生在阅读、理解、翻译等
方面存在不同程度的困难。来自高考文言文阅读难度逐年提升
03
随着高考改革的不断深入,文言文阅读难度逐年提升,对考生
的文言文素养和解题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真题研磨重要性
熟悉考试题型和难度
通过研磨历年高考文言文真题,考生 可以熟悉考试题型、难度和出题规律 ,为备考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
提升解题技巧和应试能力
通过反复练习和研磨真题,考生可以 掌握一定的解题技巧和应试能力,提 高答题速度和准确率。
查漏补缺,巩固知识点
研磨真题可以帮助考生查漏补缺,发 现自己在文言文知识点掌握方面的不 足之处,及时加以弥补。
知识点记忆方法和应用技巧
记忆方法
对于古代文化知识的记忆,可以采用分类记忆、联想记忆、 口诀记忆等方法,将知识点系统化、条理化,提高记忆效率 。
应用技巧
在文言文阅读中,要善于运用古代文化知识去理解和推断文 意,注意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和逻辑关系,避免孤立地记 忆和机械地运用。
典型例题剖析与实战演练
提取关键信息
关注文章中的时间、地点 、人物、事件等要素,以 及作者的论述重点和情感 态度。
注意文章特点
了解文言文的语言特点, 如省略、倒装等,以便更 好地理解文章。
主旨大意概括和作者观点判断
概括主旨大意
在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用简 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中心思想和
主旨大意。
判断作者观点

文言文阅读题的命题趋势与应考方略

文言文阅读题的命题趋势与应考方略

全 国卷 1 分别表 明廖 刚“ 对下采用安抚 方式” 和“ 对不公 事敢于抗争 ” 的一组 , 国卷 I分别 表 全 1 明王昙首“ 受赏识 ” 善 治家” 和“ 的一组 , 北京卷“ 全 部 直接反 映韩延寿理政 特点” 的一组 , 天津卷 “ 都 能体 现本文主 旨” 的一项 , 上海卷“ 联系全文 , 概括 杨 氏的性格 特点 ”重 庆卷分别 表现齐 景公 “ 诏 , 荒
运用 。 转述 和 评 价 相
备 考过程 中, 只
的观点态度进 行归纳概括, 出客观正确 的评价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作
文言文 阅读 如何备 考 ,我们有必要先 了解 一
行 径” 苛虚 百姓” 和“ 的一组 , 宁夏卷 “ 部说 明嵇 全
的一组 , 北卷 “ 湖 全都 是表述 章 下 20 0 8年高考试题 。 我们根据命题特 点做 了分 类 绍 敢于直 言谏劝 ” 分析 。
个信息点 选择和 围绕 两个信 息点选 择相结 合 。
全 旧试卷 、 重庆 、 江西 、 I 四J 卷等 都是 围绕 两个信 I
息 点选择 。答题 时必须 满足两个 信息 点 的要求 。
④分析概括题 型没有 大的改变。
二 、 内容 角 度 来 看 , 息 面在 逐 渐 延 伸 从 信 首 先 看 看 筛 选 归 纳类 试 题 。
所谓分析综合是指在识记 、理解 的基础上对 各种材料进行 思考 、 剖析 、 归纳和整理 。“ 分析” 指 能按照试题题 干的要求 找到材料 中相同或不 同的
内容 , 解 各 要 点 之 间 的关 系 ;综 合 ” 把 分 析 的 理 “ 指
观题型 , 应该是今后 的一个发展趋势 。 ②筛选信息
道题 。 这表明两道试题的 固有模式 已经打破 , 后 今

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命题的走势及对策课件

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命题的走势及对策课件

三、典型题分析

矩后从幸江都。及义兵入关,帝问矩方略,矩曰:“太 原有变,京畿不静,遥为处分,恐失事机。唯銮舆早还, 方可平定。”矩见天下将乱,恐为身祸,每遇人尽礼, 虽至胥吏,皆得其欢心。是时,帝既昏侈逾甚,矩无所 谏诤,但悦媚取容而已。太宗初即位,务止奸吏,或闻 诸曹案典,多有受赂者,乃遣人以财物试之。有司门令 史受馈绢一世,太宗怒,将杀之,矩进谏曰:“此人受 赂,诚合重诛。但陛下以物试之,即行极法,所谓陷人 以罪,恐非导德齐礼之义。”太宗纳其言,因召百僚谓 曰:“裴矩遂能廷折,不肯面从。每事如此,天下何忧 不治!”贞观元年卒,赠绛州刺史,谥曰敬。


曾经多次参加高考命题的章熊先生在谈及 文言文复习时,曾经建议考生在高考前认真读几 篇典范的文言文,如《廉颇蔺相如列传》、《鸿 门宴》等,他认为这些文章里,有着典型的全面 的文言实词、虚词、句式和用法的范例,可用于 对文言文的全面、综合复习,这对积累语言材料, 建立文言语感,提高阅读和解题能力有事半功倍 之效。章熊先生的这一番话,可以说是说得相当 精辟的,我们应该遵从。 我还要建议同学们在复习阶段认真阅读过 去列入课本,现在移至读本的古文,如《荆轲刺 秦王》等;认真阅读过去置于读本现在移入课本 的古文,如《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3.适当练习课外语段



这里所说“适当”, 一是从量上说的,我们固然要做课外的语段 阅读练习,没有一定的练习量是不行的,但并非 多多益善,主要的应是从自己的实际情况出发, 强调练习的效果。 二是从质上说的,应该有所选择,而不要盲 目地做练习。我们认为质量最高的是近三年的高 考和春季考试的古文阅读题。如果有可能可以做 近五年的高考试题。因为这样的试题选文规范, 试题规范。在练习中还可以找到命题的规律,解 题的窍门。

高考语文总复习讲义 文言文阅读 专题一 精做高考真题 把握命题走向及复习方向

高考语文总复习讲义 文言文阅读 专题一 精做高考真题 把握命题走向及复习方向

专题一精做高考真题,把握命题走向及复习方向[考点要求] 1.理解 B(1)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2)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常见文言虚词: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

(3)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不同的句式和用法: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

(4)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2.分析综合 C(1)筛选文中的信息(2)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3)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一、(2011·新课标全国)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何灌字仲源,开封祥符人。

武选登第,为河东从事。

经略使韩缜语之曰:“君奇士也,他日当据吾坐。

”为府州、火山军巡检。

辽人常越境而汲.,灌亲申画界堠,遏其来,忿而举兵犯我。

灌迎.高射之,发辄中,或著崖石皆没镞,敌惊以为神,逡巡敛.去。

后三十年,契丹萧太师与灌会,道曩.事,数何巡检神射,灌曰:“即灌是也。

”萧矍然起拜。

为河东将,与夏人遇,铁骑来追,灌射皆彻.甲,至洞胸出背,叠贯后骑,羌惧而引却。

张康国荐于徽宗,召对,问西北边事,以笏画御榻,指坐衣花纹为形势。

帝曰:“敌在吾目中矣。

”提点河东刑狱,迁西上阁门使、领威州刺史、知沧州。

以治城障功,转引进使。

诏运粟三十万石于并塞三州,灌言:“水浅不胜舟,陆当用车八千乘,沿边方登麦,愿以运费增价就籴之。

”奏上,报.可。

未几,知岷州,引邈川水溉闲田千顷,湟人号广利渠。

徙河州,复守岷,提举熙河兰湟弓箭手。

入言:“若先葺渠引水,使田不病.旱,则人乐应募,而射士之额足矣。

”从之。

甫半岁,得善田二万六千顷,募士七千四百人,为他路最。

陪辽使射玉津园,一发破的,再发则否。

客曰:“太尉不能耶?”曰:“非也,以礼让客耳。

”整弓复中之,观者诵叹,帝亲赐酒劳之。

迁步军都虞候。

金师南下,悉出禁旅付梁方平守黎阳。

靖康元年正月二日,次.滑州,方平南奔,灌亦望风迎溃。

黄河南岸无一人御敌,金师遂直叩京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言文阅读命题趋势及备考指南
冯永忠
文言文是历年高考最为棘手的一个大题,学习难度大,考生费力最多。

分析高考文言文命题特
点,有针对性地进行复习,才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考点解读】
2005 年高考文言文在题型基本稳定的情况下,出现了许多变化。

纵观上表,可以发现如下几个特点:
(一)题数基本稳定,赋分全面上浮
就 2005 年高考 16 套语文试题而言,文言文题数基本稳定,选择题大多 4 题(全国卷 3 套各只有 3 题),主观表述题2~ 3 题,题量基本一致。

赋分和2004 年高考文言文相比有明
显提升:总分值在20 分左右(湖南卷21 分,辽宁省高达22 分)。

主要分值增加在主观表述题,全国卷有10 分,湖南卷有9 分,比去年增加了1~ 2 分。

这一变化是很吻合2005 年发布的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也很好地体现了新课改精神,
与中学语文课本对文言文的关注也是一致的。

近两年对文言文的考查尤其是2005 年文言文赋分的增加对以后的文言文教学有着很好的导向作用,文言文不再是考试中的“鸡肋”,它必将成为考生复习的重点,而文言知识的积累显得尤为紧迫。

(二)取材范围扩大,文言散文大量涌现
16 套试卷呈现出不同的地域特色,就考查所选用的文言材料而言,仍然以史传为主,但
并没有局限在《史记》《资治通鉴》等著名史书里。

首先历史跨度很大,从《吕氏春秋》
《史记》一直考查到清《周维城传》,囊括了中国大段历史;其次所选史书广博,文段涉及
到了许多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很少涉及的史书,如《北史》《旧唐书》《周维城传》等。

更值得我们注意的是,2004 年湖南省文言阅读史料用了苏轼的《放鹤亭记》,这类文言散文的出现被许多专家认为是文言材料体裁突破之先河,2005 年则有逐步扩大之势,涌现
出了大量的议论性和抒情性文言散文,除湖南卷的《记旧本韩文后》(欧阳修)外,还有福
建卷的《送天台陈庭学序》(宋濂)、浙江卷的《书褒城驿壁》(孙樵)及天津卷的《庄子·说剑》,北京卷也在断句题中出现散文《白居易集·草堂集》。

另外文体突破还表现在文言短篇
小说即湖北卷的《武技》(蒲松龄)的出现。

(三)考点多元,涵盖面广
16 套试卷考点涵括的的文言考点甚广。

客观题部分除一直考查的实词词义与虚词用法、
文言句段理解与推断、鉴赏外,许多新的考点或2002 年以来取消的考点又悄然浮出水面,
并单独设题。

除了自 2004 年湖南卷就出现的古今异义外,词类活用(浙江卷)、特殊句式(北京卷、重庆卷)等文言知识又单独设题进行考查。

主观题部分则除了文言翻译外,文言断句等考点有渐次扩大之势:北京卷虽然维持着2004 年的风格,但也提高了难度,2004 年只选出部分句子进行断句,2005 年要求对全篇进行断句,而且辽宁卷也增加了 4 分断句的题目。

【复习指南】
(一)命题预测
1.文段选取会更灵活,散文将取得更多的席位
自分省命题以来,各省命题者都极力凸现本地域的风格特点,也都进行了许多新的尝试,
同时又善于融合借鉴。

就文段选择而言,文言散文这两年的尝试取得了很大的成功,表现出了强大的生命力。

史传类文段考查了这么多年,师生都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应付方法,加之短小的段落很难表现出传记人物性格而使命题者很难取舍,而且考查比较单一,没有什么变化,易将文言文考查导向一潭死水。

同时学习古文也不能局限于史传,许多文质兼美的文
章也理应受到重视,只考史传对中学语文教学会产生不利的导向,师生将只重视史传而忽视
甚至放弃其他类古文的学习。

而古代抒情性或议论性散文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浓烈的感情和深刻的理性思辨成为很
理想的文段,篇幅一般短小而容易取舍,并且也符合“浅易文言文”的标准。

“浅易文言文”并不是简单的文言文,更不是越浅易越好,它总需要一个度,而这个度就是要能很好地读懂
古代一般的史传和散文。

语文课本给了我们很好的明示:史传和散文并重是课本选取的主要
标准。

2.文言考查内容将进一步多元化
文言文考点2005 年取消了文言特殊句式和词类活用等考点的限制,这些考点再度进入
命题的范畴。

这改变了以前许多考点遮遮掩掩考查的局面,文言翻译本就是对文言知识的综
合考查,既然增加了文言翻译的内容就需要取消对部分考点的限制。

而2005 年部分试卷对取消限制的考点进行单独考查也是情理之中的,因为文言阅读需要全面注重各知识点,而事实也证明这一尝试是成功的。

所以2006 年很可能会出现更多新考点单独设题进行考查,而
不仅仅是在文言翻译中进行隐性考查。

3.文言考查难度将加大
随着文段选取和考查内容的多元化,文言考查难度将会进一步加大,因为对文言阅读能力要求已经提高。

首先在读懂上,文言散文比传记文学相对更难,文言散文不是一读就懂,
而是需要诸多推理和思辨,才能把握住作者表达的情感和主旨。

而考点限制的取消必将加重复习
文言文的负担,对语文课本内出现的重要文言现象都要认真对待,复习的范围会更广。

就 2005 年出题来看,辽宁卷达到了22 分,而上海卷则占到28 分,是阅读部分的1/3 强。

2006 年文言阅读分值仍然呈增长之势,所以文言备考需要进一步高度重视。

(二)应试指津
1.立足课本,夯实基础
文言文备考必须立足课本,加强积累。

所有文言知识的考查都能在课本中找到答案,甚至有部分考点考查直接引用了书本中的句子。

如文言实词考查一般以直接解释实词、选择非正确答案题型出现,但所列解释义均在课本里能找得到相同的释义。

而虚词往往以例句与文
段选项结合的方式出题,例句大多出自课本内,即便少数没有出自课本,也一定能在课本内找到相同的用法。

文言特殊句式与用法、偏义复词、文言断句都是在课本里反复训练的内容。

所以课本最重要,首先要把握的便是课本,不要离开课本埋头于题海。

在复习迎考的最后阶段也必须加强课本的阅读。

在立足课内强化积累的基础上,课外也要多读多译。

因为课内注解详细,读没有注解的文言文,感觉是大不相同的。

2.训练内容需多样化
文段选取要多样化,史传、古代议论散文,抒情散文,及其他文学作品都需要进行适度
训练,而且要注意训练不同时期的文段。

同时高度注意课本中出现的各种文体样式,文言选段的体裁不会超越教材,难度也不会高于教材,研究教材的体裁编排和难度很有必要。

文言散文作为这几年出现的很富有生命力的材料,应该重点注意,多做强化训练。

当然还要关注本省(市、区)的命题风格,找出近两年的试卷进行比较,就会做到心中有数。

3.全面掌握,重点突破
文言文考点取消了各种限制,所以各考点都要全面复习,特别要结合新的考试大纲的要
求复习,同时依据课本重点掌握常见的文言现象,不常见的文言现象只需带过,不做深究,
而且文言现象不在掌握各类术语,而在多积累典型的例句,不要在术语上纠缠。

一般需要掌握的文言实词有一词多义、古今异义、偏义复词、通假、词类活用等,重点辨析考纲要求掌
握的 18 个虚词用法、文言特殊句式,掌握文言断句方法。

4.注意掌握答题技巧
首先要树立整体阅读观念,将文言选段、试题、注释、作者等作为一个整体看待,不做
其次要注孤立的理解。

特别注意要认真阅读文段,决不能脱离文段做题,更不能肢解文段。

意将所考文言知识和课内知识结合起来思考,尽量在课本中找到相同的意义或用法去推断。

最后要将考题与原文一一对应,仔细排查,认真筛选,耐心做完题目,养成严谨的答题习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