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材发散风热药

合集下载

发散风热药

发散风热药

发散风热药第一组薄荷,牛蒡子,蝉蜕,桑叶和菊花相同点:都为辛凉苦寒之物,故都可疏散风热。

且都归肺,肝经。

但牛蒡子归肺,胃经。

但菊花和薄荷都有治疗上焦风热,目赤多泪的作用。

但桑叶和菊花又都有平抑肝阳的作用。

在透疹方面,牛蒡子,薄荷和蝉蜕效用相似。

牛蒡子,菊花可有消疮肿痛的作用不同点:菊花特有疏肝行气,可以治疗肝郁气滞,胸胁胀闷。

蝉蜕可以利咽开音,对于破伤风,惊风抽搐也有疗效。

桑叶有清肺润燥的特点。

第二组蔓荆子,柴胡,升麻,葛根相同点:都具有辛的特点,辛以能散。

故都具有升的特点。

在升举阳气(清阳之气)方面相同,但目的侧重不同。

柴胡和升麻强调治疗气虚下陷证,蔓荆子是上升清阳补头目,葛根是治疗脾虚泄泻。

对于感冒发热有一定疗效。

但升麻和葛根又可用于治疗麻疹不透的作用。

不同点:蔓荆子具有偏于治疗清利头目,疏散头目之邪,对于肝肾阴亏有独特作用。

而柴胡是少阳经的代表药,所。

以对于感冒发热,寒热往来有独特功效,而其又归肝,胆经。

所以对于肝郁气滞,胸胁胀痛,月经不调有其独特疗效(此时炮制用醋炙,加强入肝胆经的效果)。

升麻有其独特清解阳明热毒,故胃火炽盛的牙龈肿痛,口舌生疮,咽喉肿痛以及皮肤疮痛等尤为多用。

葛根则独具解酒毒的作用,治疗中风偏瘫,胸痹心痛,眩晕头痛的作用。

同时也有透疹的作用。

第三组木贼,谷精草相同点:都为平性药物,归肺,肝经。

且药力不强。

都可用于风热目赤,目生翳膜。

不同点:木贼有止血的作用,谷精草有治疗风热头痛作用。

第四组淡豆豉,浮萍相同点:这两者性质较平,可与发散风热或风寒的药配伍不同点:从药性上:淡豆豉为苦,辛,凉,归肺,胃经。

浮萍为辛,寒。

归肺,膀胱经。

淡豆豉对于烦躁闷热,虚烦不眠有独特作用。

浮萍可以透疹,风疹。

瘙痒,利尿消肿作用。

总结药物特性:在治疗肝郁气滞,胸胁闷胀方面,薄荷和柴胡。

在以少阳经为代表的药:柴胡在利咽开音的药:蝉蜕在平抑肝阳的药:菊花,桑叶解酒毒的药:葛根治疗破伤风的药:蝉蜕。

在升举阳气,治疗脾虚气陷证的药:柴胡,升麻在止血的药:木贼。

3 发散风热药

3 发散风热药
第二节 发散风热药
特点:性味多为辛凉,能发散风热。 适应证:风热感冒以及温病初起邪在卫 分,症见发热、微恶风寒、咽干口渴、 头痛目赤、舌边尖红、苔薄黄、脉浮数 等。
2 1
薄荷
辛凉 肺肝 地上部分
3 2

牛蒡子
大力子、鼠粘子、恶实 辛苦寒 肺胃 果实
4 3
※薄 荷
※牛蒡子
1.疏散风热:风热感冒,温病初起。 2.透疹:麻疹不透,风疹瘙痒。 3.利咽:风热上攻,咽喉肿痛。
10
桑叶 疏散风热 偏于清肺润燥 凉血止血
平抑肝阳 清肝明目 偏于平肝清肝 清热解毒 菊花
11
蔓荆子
辛苦微寒 膀胱 肝胃果实
12
蔓荆子
疏散风热:风热感冒,温病初起。 清利头目:目赤肿痛,耳鸣耳聋。 此外 祛风止痛:风湿痹痛。
13
柴胡
苦微辛微寒 肝胆 根
14
※柴胡
苦、微辛,微寒。归肝、胆经。 1、解表退热:善于解表退热及和解
4、升举阳气:中气下陷,内脏脱垂证。
18 17
葛根
甘辛凉 脾胃 根
17 18
※葛根
辛、甘,凉。归肺、胃经。
1、解表退热:表证发热,兼项背强痛者尤宜。
2、生津止渴:热病口渴,消渴证。 3、透疹:麻疹不透。 4、升阳止泻:脾虚泄泻,湿热泻痢。 生用解肌退热、透疹、生津。煨用升阳止泻。
18 19
柴胡
①清利头目:风热上 攻于头目诸证。 ②疏肝解郁:肝郁气 滞证。 后下 ①清热解毒:热毒 疮痈。 ②润肠通便:肠燥 便秘。 表里双解
4
蝉蜕
甘寒 肺肝 皮壳
5
蝉蜕
甘,寒。归肺、肝经。
1、疏散风热,利咽开音:风热感冒,温病初 起,兼声音嘶哑或咽喉肿痛者尤宜。 2、透疹:麻疹不透,风疹瘙痒。

最新 发散风热药 课件

最新 发散风热药 课件
中药学学习材料二
——发散风热药
第二节 发散风热药
发散风热药,一般苦辛,大都归肺经。 具有发散风热的作用,可以治疗外感风 热表征或是温病卫分证,此外,还常常 有清头目,利咽喉,透疹止痒的作用, 有的还可以兼清里热。 这一类药物,它的性能特点偏于寒 凉,有的时候把它叫作辛凉解表药。
薄 荷
类 别 植物 药 材 茎叶
葛 根
类 别 植物 药 材 根
处方用名 葛根、粉葛根、煨葛根
性味
辛、甘、凉。
功效应用
1解肌退热—— 表证发热,项背强痛
2生津止渴—— 热病口渴及消渴证
3升阳止泻——湿热泻痢、脾虚泄泻
4透疹——麻疹不透
柴胡、升麻与葛根的功效比较
相同点 柴胡
不同点 主升肝胆之气,长于疏肝解郁
升麻 葛根
发表升阳
主升脾胃之气,长于解毒透疹 主升脾胃之津,长于解肌止渴
柴 胡
类 别 植物 药 材 根
处方用名 柴胡、醋柴胡 性味 苦、辛、微寒。
功效应用
1和解退热——少阳证寒热往来 、外感发热 2疏肝解郁——肝郁气滞、胸胁疼痛、月经不调、痛经 3升阳举陷——气虚下陷、脏器脱垂
升 麻
类 别 植物 药 材 根茎
处方用名 升麻 性味 辛、甘、微寒。 功效应用 1解表透疹——风热头痛,麻疹不透 2清热解毒——多种热毒证 3升举阳气——气虚下陷,脏器脱垂
2平肝明目——肝阳眩晕、肝风实证、目赤昏花
3 清热解毒——疮痈肿毒
桑叶菊花的功效比较
相同点 桑叶 菊花 疏风散热, 清肝明目 不同点 并能清肺润燥 并能清热解毒
蔓荆子
类 别 植物 药 材 成熟果实
处方用名
性味
蔓荆子
辛、苦、微寒。

3、第二节发散风热药、薄荷、菊花、葛根、柴胡、升麻

3、第二节发散风热药、薄荷、菊花、葛根、柴胡、升麻

另外,传说古时湘西某土司的女儿与一个汉族 小伙子相爱。由于双方父母坚决反对,这对恋 人相约遁入深山老林之中。入山不久,小伙子 应身染重疴,神志不清,面色赤红,疙瘩遍身。 姑娘急得失声痛哭,哭声惊动了一个仙须鹤发 的道士,马上给小伙子服用一种仙草根,旬余 即愈。后来他们知道,这种仙草叫葛根。遂长 期服食,两人都身轻体健、皮肤细腻、容颜不 老,双双活过百岁,被人传为美谈。
嫩桑叶春桑叶----
四月茂盛时采得嫩叶 入药者,认为借春时 之气,擅入肝经而长 于清肝明目
性味归经
苦、甘,寒。归肺、肝经
功效应用
1 疏散风热
外感风热及温病初起
2 清肺润燥
配菊花,杏仁等,如桑菊 饮
肺热咳嗽或燥热咳嗽
配杏仁,川贝等,如桑杏汤
3 清肝明目
肝火或风热所致目赤肿痛等 肝肾不足目暗 肝阳上亢眩晕
传说
相传盛唐年间,某山脚下住着一对夫妻,男称付郎,女叫 畲女,男读女耕,十年寒窗,付郎高中进士,本是喜从天 降,付郎却烦恼满怀,只因长安城里富家女子个个艳若牡 丹,丰盈美丽,想妻子长年劳作,瘦弱不堪,于是有心休 掉畲女。他托乡人带信回家,畲女打开只见两句诗“缘似 落花如流水,驿道春风是牡丹”,畲女明白付郎要将自己 抛弃,终日茶饭不思,以泪洗面,更是容颜憔悴。山神得 知后,怜爱善良苦命的畲女,梦中指引畲女每日到山上挖 食葛根,不久,畲女竟脱胎换骨,变得丰盈美丽,光彩照 人。付郎托走乡人后,思来想去:患难之妻,怎能抛弃?! 于是快马加鞭,赶回故里,发现妻子变得异常美丽,更加 大喜过望,夫妻团圆,共享荣华。从此畲族女子便有了吃 食葛根的习俗,而且个个胸臀丰满,体态苗条,肤色白皙。
Ⅰ薄 荷
为唇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薄荷的地上部分。 生用。
性味归经

发散风热药

发散风热药

发散风热药本类药物性味多辛苦而偏寒凉,辛以发散,凉可祛热,故以发散风热为主要作用,发汗解表作用较发散风寒药缓和。

主要适用于风热感冒以及温病初起邪在卫分。

薄荷药性:辛,凉。

归肺,肝经。

功效:疏散风热,清利头目。

利咽透疹,疏肝行气。

应用:1风热感冒,温病初起:用治风热感冒或温病初起,邪在卫分,发热、微恶风寒、头痛等症,常与金银花、连翘、牛蒡子、荆芥配伍。

2.风热头痛,目赤多泪,咽喉肿痛:治疗风热上攻之目赤多泪,与桑叶、菊花同用。

治疗风热壅盛,咽喉肿痛,常配伍桔梗,生甘草3.麻疹不透,风疹瘙痒4.肝郁气滞,胸闷胁痛:治疗肝郁气滞,胸胁胀痛,月经不调5.本品芳香辟秽,兼能化湿和中,还可用治夏令感受暑湿秽浊之气,脘腹胀痛呕吐泄泻,与香薷、厚朴、金银花同用。

用法用量:煎服,3-6g;宜后下。

使用注意:本品芳香辛散,发汗耗气,故体虚多汗者不宜使用。

牛蒡子药性:辛,苦,寒。

归肺、胃经。

功效:疏散风热,宣肺祛痰,利咽透疹,解毒消肿。

应用:风热感冒,温病初起用治风热感冒或温病初起,邪在卫分,发热、微恶风寒、头痛等症,常与金银花、连翘、牛蒡子、荆芥配伍。

若风热咳嗽,痰多不畅者,常与桑叶、桔梗,前胡。

2. 麻疹不透,风疹瘙痒:治麻疹不透或透而复隐,常与薄荷、怪柳、竹叶等同用。

若风湿侵淫血脉而致的疮疖瘙痒,本品能散风止痒,常与荆芥、蝉蜕、苍术等同用。

3.痈肿疮毒,丹毒,痄腮,喉痹用法用量:煎服,2-6g,炒用可使其苦寒及滑肠之性略减。

使用注意:本品性寒,滑肠通便,气虚便溏者忌用。

蝉蜕药性:甘、寒。

归肺、肝经。

功效:疏散风热,利咽开音,透疹,明目退翳,熄风止痉。

应用:1.风热感冒,温病初起,咽喉喑哑:治疗.风热感冒,温病初起,发热恶风,头痛口渴者,常配伍薄荷、牛蒡子、前胡等药。

治疗风热火毒上攻之咽喉肿痛,声音嘶哑,与薄荷、牛蒡子、金银花、连翘。

2.麻疹不透,风疹瘙痒:治疗麻疹不透,与麻黄,牛蒡子、升麻同用。

治疗皮肤瘙痒,常配荆芥、防风、苦参等同用。

中医药材发散风热药

中医药材发散风热药

牛蒡子
总结词
具有疏散风热、宣肺透疹、解毒利咽的功效。
详细描述
牛蒡子是发散风热药中的一种,其味辛、苦,性寒,归肺、胃经,具有疏散风热、宣肺透疹、解毒利 咽的功效。牛蒡子常用于治疗风热感冒、咳嗽、喉痹等症状,也可用于治疗麻疹不透、风疹瘙痒等皮 肤病。
桑叶
总结词
具有疏散风热、清肺润燥、清肝明目的功效。
根据不同的药材和口感喜好,用量会有所 不同。一般来说,常用量为3-10克,建议 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
熏蒸
外用
根据不同的药材和病情,用量会有所不同 。一般来说,常用量为10-30克,建议在医 生的指导下使用。
根据不同的药材和病情,用量会有所不同 。一般来说,常用量为适量,建议在医生 的指导下使用。
05 中药材发散风热药的注意 事项与禁忌
头痛眩晕
头痛
发散风热药具有疏风止痛的作用,适用于外感风热引起的头 痛症状。
眩晕
对于肝火上炎、肝阳上亢等引起的眩晕症状,发散风热药可 以起到平肝潜阳、清肝明目的作用。
咳嗽症状
咳嗽
发散风热药具有宣肺止咳的作用,适 用于风热犯肺引起的咳嗽症状。
痰黄稠
对于痰黄稠、胸闷等症状,发散风热 药可以起到清热化痰、宽胸理气的作 用。
量。
提高中药材发散风热药的质量和产量
总结词
中药材的质量和产量是影响中药材发散风热 药发展的关键因素。为了满足市场需求和提 高竞争力,需要加强中药材的种植、采收、 加工等方面的管理和技术提升。
详细描述
建立完善的中药材质量标准和检测体系,确 保中药材的质量和安全。加强中药材种植基 地建设,推广先进的种植技术和模式,提高 中药材的产量和品质。同时,加强中药材采 收、加工、储存等方面的技术提升和管理规

执业中药师《临床中药学》系统备考之发散风热药

执业中药师《临床中药学》系统备考之发散风热药

执业中药师《临床中药学》系统备考之发散风热药本类药物性味多属辛凉之品,发汗作用比较缓和,以发散风热为主要功效。

主要用于外感风热或温病初起、邪在卫分,而症见发热重、恶寒轻、头痛、咽干口渴、有汗或无汗、舌苔薄黄而干、脉浮数者。

其中部分药物兼有清利咽喉、透疹、明目、止咳作用,可用于咽喉肿痛、麻疹不透、风疹、风热目赤、风热咳嗽等证。

临床多与清热药物配伍应用。

薄荷疏散风热清利头目利咽透疹疏肝行气1.发散风热用于外感风热表证及温病初起卫分证。

本品本品辛凉,入肺,轻扬升浮,有发散风热作用,是治疗风热表证及温病初起卫分证等常用药。

常与荆芥、银花、连翘等配伍,如银翘散;或与桑叶、菊花等同用,如桑菊饮。

2.清利咽喉用于风热上攻所致头痛目赤,咽喉肿痛。

本品既能发散风热,又能清头目、利咽喉,常用于风热上攻所致头痛目赤,咽喉肿痛。

多与菊花、牛蒡子等明目利咽药同用,如薄荷汤。

3.透疹解毒用于麻疹初起透发不畅,或风疹瘙痒。

本品有透疹解毒作用,用于麻疹初起透发不畅,或风疹瘙痒,常与蝉蜕、荆芥等同用,如加减葛根汤。

4.疏肝解郁用于肝气郁结证。

本品有疏肝解郁作用,用于肝气郁结证,常与柴胡、白芍等配伍,如消遥散。

用法:不宜久煎,入煎剂多后下。

牛蒡子疏散风热利咽透疹解毒消肿1.发散风热用于外感风热表证。

本品辛寒,入肺,既可疏散风热,又有宣肺祛痰作用,用于外感风热,咳嗽咯痰。

常与银花、桔梗等配伍,如牛蒡汤。

2.宣肺透疹用于麻疹初起,疹发不畅及风热发疹等症。

本品有疏散风热,宣肺透疹作用,用于麻疹初起,疹发不畅及风热发疹等症,常与薄荷、蝉蜕等同用,如加减葛根汤。

3.利咽散结用于风热或热毒上攻的咽喉肿痛。

本品辛散苦泄寒清,有利咽散结、清热解毒作用,用于风热或热毒上攻的咽喉肿痛,常与薄荷、银花、桔梗等配伍。

4.解毒消肿用于热毒疮疡及痄腮。

本品有解毒消肿作用,用于热毒疮疡及痄腮,常与连翘、板蓝根、紫花地丁等同用。

蝉蜕疏散风热利咽开音透疹明目退翳息风止痉1.发散风热用于外感风热表证,咽痛音哑。

中药学发散风热药

中药学发散风热药

★★薄 荷
薄荷《新修本草》 命名:原名菝苛,薄荷为其之音讹. 别名:南薄荷,薄苛,升阳菜 来源:为唇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薄 荷茎叶入药. 产地:我国南北均产,尤以江苏产者 为佳. 采集炮制:收获期因地而异,一年可 采收2-3次. 单用其叶—薄荷叶,偏于发汗解表 单用其茎—薄荷梗,偏于行气和中 处方用名:南薄荷——主产于我国 南方. 苏薄荷——产于江苏苏州,为道地 药材
鉴别比较 葛根 解肌退热 柴胡 发表,升阳,治风热 和解退热 升麻 感冒,清阳不升 退热作用次 葛根主退阳明肌表之热,善治表实兼有项背强痛 柴胡主散少阳半表半里之邪,善治寒热往来之少阳证 葛根 升阳以止泻痢,且透疹,生津 柴胡 升阳 升阳治内脏下垂,且疏肝解郁 升麻 升阳治内脏下垂,且透疹,解毒
★★菊花《本经》 菊花是百花中的君子,和竹,梅,兰并驾齐驱,是高雅和 坚贞的象征.菊花不仅可供人欣赏,而且还有较高的 药用价值.河南也是菊花盛产之地,有名的四大怀药 之一,怀菊花. 要点:清肝明目,眼科要药. 命名:菊本作蘜从鞠.鞠——穷也. 《月令》:九月,菊有黄花,华事此而穷尽也. 别名:甘菊花(白菊花),滁菊,药菊;杭菊(黄菊花)怀菊, 家菊,九月菊. 来源:为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菊的头状花序入药 产地:主产于浙江,安徽,河南,四川. 采集炮制:寒露开放,霜降前后摘取.
性昧:甘,辛,凉. 归经:脾,胃经. 功效:解肌退热,透发麻疹,生津止渴,升阳止泻. 解肌:缓解肌肉的强直疼痛, 解除肌肉肌肤之热邪 通过发散表邪,缓解表邪引起的项背部肌肉不适感 . 分析: 味辛发散 入脾经(脾主肌肉)-清散肌表肌肉之热 性凉清热 而解肌退热,透发麻疹 性凉清热 入胃经—清胃热—热清津生渴止— 味甘益阴 生津止渴 葛根外解肌肤之热,内清胃腑之热,表里热清,津液自 生. 轻扬升举—入脾胃—升发脾胃清阳之气而止泻

执业药师2017临床中药学辅导资料:发散风热药【3】

执业药师2017临床中药学辅导资料:发散风热药【3】

执业药师2017临床中药学辅导资料:发散风热药【3】葛根疏散退热透疹生津止渴升阳止泻1. 解肌退热用于外感发热,头痛项强。

本品甘辛凉,入脾胃经,轻扬升散,既发散表邪,又能解肌退热,为治表证发热无汗、头痛、项背强痛之主药。

治外感表证。

偏热者,常与柴胡、石膏等同用,如柴葛解肌汤;偏寒表者,常配麻黄、桂枝等同用,如葛根汤。

2. 透发麻疹用于麻疹透发不畅。

本品有透发麻疹之功,为治麻疹不透之常品。

治麻疹初起,疹出不畅,常与升麻、芍药等同用,如升麻葛根汤。

3. 生津止渴用于热病烦渴、内热消渴。

本品甘凉清热之中,又能鼓舞胃气上行而生津止渴,为治热病口渴、内热消渴之良药。

(1)治热病伤津烦渴。

常与芦根、天花粉等同用。

(2)治内热消渴。

常与天花粉、麦冬等配伍,如玉泉丸。

4. 升阳止泻用于湿热泻痢,脾虚久泻。

本品既能清透邪热,又能升发清阳,鼓舞脾胃清阳之气上升而奏止泻止痢之功。

故湿热泻痢,脾虚久泻皆适用。

(1)治湿热泻痢。

常与黄连、黄芩等配伍,如葛根芩连汤。

(2)治脾虚泄泻,常与党参、白术、茯苓等同用,如七味白术散。

柴胡、升麻、葛根功用对比柴胡、升麻、葛根均为发表升阳之品,均可用于风热表证、脾胃阳气下陷证。

其中柴胡苦辛微寒,入肝胆,主散少阳半表半里之邪,善疏散退热,主治少阳寒热往来及外感高热;然升麻辛甘性寒,入肺与脾胃,善清散而发表,主治风热上攻,阳明头痛;而葛根甘辛性凉,入脾胃而善发表解肌退热,主治外感表证项背强痛。

从升阳而论,柴胡、升麻能升清阳以举陷,治气虚下陷、脏器脱垂诸证;葛根则鼓舞脾胃清阳上升而止泻痢,多用治湿热泻痢,脾虚泄泻。

此外,升麻、葛根均能透疹,治麻疹不透。

柴胡则善疏肝解郁,常治肝郁气滞、月经不调、胸胁疼痛;升麻还善清热解毒,治咽喉肿痛、口舌生疮、丹毒、温毒发斑及热毒疮肿;葛根尚可生津止渴,善治热病口渴及内热消渴。

淡豆豉疏散解表1. 解表用于外感表证。

本品甘辛凉,质轻辛散,能疏散表邪,发汗解表力颇为平稳,无论风热、风寒表证均可应用。

什么是发散风热药

什么是发散风热药

发散风热药是一种用于治疗外感风热所致的发热、微恶风寒、头痛、咽喉肿痛、咳嗽等症状的药物。

这类药物具有发散风热、清热解毒的作用,能够清除体内的热邪,缓解热证。

常见的发散风热药包括薄荷、牛蒡子、桑叶、菊花等。

这些药物多属于辛凉解表药,具有疏散风热、清利头目、解毒利咽等功效,常用于治疗风热感冒、咳嗽、喉咙痛等症状。

在使用发散风热药时,应注意配伍和用量,避免出现不良反应。

对于脾胃虚寒的患者应慎用,孕妇也需慎用。

同时,还需要注意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避免出现药效冲突。

总之,发散风热药是一种重要的药物,对于治疗外感风热及其引起的症状具有显著疗效。

在使用时,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医生的指导合理选用药物,以确保安全有效。

第二节发散风热药

第二节发散风热药

第二节发散风热药
第二节发散风热药
发散风热药又称疏散风热药,其味辛而性寒凉,能解除侵于人体肌表的风热邪气,以发散风热为主要功效,主治风热表证,症见身热较重,微觉恶风,汗出不畅,口干微渴欲饮,舌苔微黄或薄白而干,脉浮数等。

本类药发汗力较弱,多数无伤阴耗液之弊;大多辛散轻扬,与发散风寒药相比,更不宜久煎。

一般认为,发散风热即是辛凉解表的同义语,但二者不尽相同。

辛凉解表药是指性味辛凉的解表药,适用于风热或风寒之邪所致恶寒发热,无汗或汗出不畅等表证;而发散风热药主要适应于风热邪气侵犯人体所致风热表证、风热头痛、风热头晕、风热目疾、风热咽痛、风热闭郁肌肤之皮肤瘙痒等,其外延广。

可见,二者虽均可针对风热表证,实际内涵不尽一致。

依据本节药物的功用,大部分药既可称辛凉解表药,又可称为发散风热药,不少中药类专著或用前者,或用后者。

但使用两种名称均有局限。

如以辛凉解表为名,虽薄荷、荆芥、葛根等品符合,而蔓荆子、浮萍等并非以解表为主要功效(现代临床亦少用升麻治表证);若以发散风热为名,虽可涵盖每味药物,但多数药物在解表方面表达不够充分,且部分药物又能治风寒表证。

基于此,笔者认为相对而言,以发散风热概括较为准确。

中药学发散风热药专家讲座

中药学发散风热药专家讲座

中药学发散风热药
第25页
用量: 5-10-30g入汤剂。 桑叶与菊花,均具辛凉之性,功用相近,但有区分,
故比较以下 : 菊花-清肝力较大,且能养肝 又能 解毒,善治肝阳上亢及热毒疮痈。
散风热明目桑叶-发散力较强,长于散肺热,又 能治咳,善治肝经实热及咳嗽。
均治风热表证,头痛目赤。
中药学发散风热药
第26页
归肺走表,则疏散肺经之
热以解表透疹利咽。
以辛香凉散为功 归肝经以疏散肝经之风热 而
清头目疏肝郁。
中药学发散风热药
气香又可祛秽之邪.
第3页
应用:
风热感冒
1.用于外感表证
(发烧
温病初起
头痛,无汗、咽痛,咳嗽等)用薄
荷辛凉疏散风热之功而治之,如银
翘散(薄荷、银花、连翘、荆芥、
桔梗、竹叶、甘草等)水煎服。兼
中药学发散风热药
第35页
风寒表证-项背强疼 如葛根汤(葛根、 麻黄、
桂枝、甘草等) 1.用于外感表证 风热表证-口渴心烦,
如柴葛解肌汤(柴胡、 葛根、黄芩、石膏、白
芷、桔梗等) 用葛根解肌退热生津之功而治之。
中药学发散风热药
第36页
湿热泻痢(痢疾)
2、用于腹泻症
用葛根
脾虚泄泻(肠炎)
以升阳止泻。如葛根芩连汤治痢疾。或七味 白术散(煨葛根、白术、党参、茯苓等)治 腹泻。
皆取蝉蜕清散肝肺二经风热之功而之。
用量使用方法: 6-10-15g。入汤剂。
中药学发散风热药
第14页
菊花 ※
《本经》上品
中药学发散风热药
第15页
中药学发散风热药
第16页
中药学发散风热药
第17页
中药学发散风热药

中医药材发散风热药共21页文档

中医药材发散风热药共21页文档

故孕妇当慎热 牛蒡子 透疹
解表,发汗力较强,退热 效好。清利头目,疏肝行 气
宣肺祛痰,治风热兼 咳嗽多用。解毒消肿 功优,治疮痈、痄腮
开音,明目退翳,息风 止痉
桑叶
为桑科植物桑的干燥叶。 【性能】 甘、苦,寒。归肺、肝经。
【功效与应用】
疏散风热……风热感冒,温病初起 清肺润燥……肺热咳嗽,燥热咳嗽 平抑肝阳……肝阳上亢 清肝明目……目赤昏花
发散风热
治外感风热,发热,微恶风寒,咽 干口渴,头痛目赤,舌苔薄黄,脉 浮数。或温病初起。
利清头目 利咽 透疹 止痒 止咳
治目赤肿痛 治咽喉肿痛 治麻疹不透 治风疹瘙痒 治风热咳嗽
薄荷
为唇形科植物薄荷的干燥地上部分。
【性能】 辛,凉。归肺、肝经。
【功效与应用】
疏散风热……风热感冒,温病初起
银翘散
【功效与应用】
疏散风热,宣肺祛痰…………风热感冒,温病初起 利咽透疹………………………麻疹不透,风疹瘙痒
银翘散 竹叶柳蒡汤 消风散
解毒消肿 ……乳痈肿痛 ……瘟毒发颐、痄腮喉痹
牛蒡子汤 普济消毒饮
【用法用量】 煎服,6~12g。 炒用可使其苦寒及滑肠之性略减。
【使用注意】 本品性寒,滑肠通便,气虚便溏者慎用。
【用法用量】 煎服,3~9g。发表透疹、清热解毒宣生用,升阳举陷宜炙用。
【使用注意】 麻疹已透,阴虚火旺,以及阴虚阳亢者,
均当忌用。
【现代研究】
葛根
为豆科植物野葛或甘葛藤的干燥根。
【性能】 甘、辛,凉。归脾、胃经。
【功效与应用】
解肌退热 ……表证发热,项背强痛 柴葛解肌汤 葛根汤
透疹 ……麻疹不透
【现代研究】
升麻
为毛茛科植物大三叶升麻 、兴安升麻或升麻的干燥根茎。

发散风热药

发散风热药
发散风热药
薄荷 牛蒡子 桑叶 菊花 柴胡
发散风热药=疏散风热药 辛凉解表药 发散风热药 疏散风热药=辛凉解表药 疏散风热药
用于风热表证,恶寒轻,发热重,咽干口渴, 头痛目赤,舌边尖红,苔薄黄,脉浮数。 多兼有清头目,利咽喉,透疹,止痒等作用 味多辛、苦,性寒凉 以花叶为主,多不耐久煎。(后下) 特殊炮制法
柴胡
[性味归经 性味归经] 性味归经
苦、辛、寒,归肝、胆经。 归肝、胆经。
[功效主治 功效主治] 功效主治
疏散风热——外感风热表证。 疏散风热 外感风热表证。 外感风热表证 2. 和解表里 和解表里——善于疏散少阳半表半 善于疏散少阳半表半 里之邪。用于少阳证及疟疾寒热。 里之邪。用于少阳证及疟疾寒热。 3. 疏肝解郁 疏肝解郁——肝气郁结证 肝气郁结证 4. 升举阳气 升举阳气——气虚下陷证 气虚下陷证 南柴胡:偏于疏肝解郁 南柴胡:偏于疏肝解郁 北柴胡:和解名] 大力子, 别名] 大力子,
鼠粘子,恶实。 鼠粘子,恶实。
[功效] 功效]
疏散风热, 疏散风热,宣肺祛痰 利咽透疹, 利咽透疹,解毒消肿
[临床应用] 临床应用] 应用
风热感冒,伴喉痒咳嗽,咯痰不爽,或咽喉肿痛。 1. 风热感冒,伴喉痒咳嗽,咯痰不爽,或咽喉肿痛。 2.热毒壅盛 疹出不透。 热毒壅盛, 2.热毒壅盛,疹出不透。 3.热毒炽盛 痄腮,疮疡肿毒,乳痈。 热毒炽盛, 3.热毒炽盛,痄腮,疮疡肿毒,乳痈。 注意:本品性寒滑利, 注意:本品性寒滑利,气虚便溏者慎用 。
蔓荆子
疏散风热-风热感冒 疏散风热 风热感冒 清利头目-目痛耳鸣 清利头目 目痛耳鸣 辛凉解表之止痛药
蝉蜕
性味与归经】甘、寒。入肺、肝经 功效主治】发散风热,利咽喉-外感风热,咽 痛喑哑 透疹止痒-麻疹初起,疹发不透及风疹瘙痒 祛风止痉-惊痫夜啼,破伤风 退翳明目-风热目赤,目翳,多泪 止痉量大

中药学-发散风热药

中药学-发散风热药

絞痛而後吐瀉,胸
4.肝鬱氣滯,胸悶脅痛。
膈作脹,頭目不清 ,遍身腫脹,四肢
治胡肝 、鬱白氣芍滯、,當胸歸脅等脹疏痛肝,理月氣經調不經調之不“其舉治氣,品,痧,+,舌者降強,其柴逍不必火語先,。開而
遙散(《和劑局方》)。
後脹可消也。”
此外,本品芳香辟穢,兼能化濕和中,還 可用治夏令感受暑濕穢濁之氣,脘腹脹痛, 嘔吐泄瀉,+香薷、厚樸、金銀花,薄荷 湯(《痧脹玉衡》)。
發散風熱藥
1
發散風熱藥
性能特點: 1. 藥性多辛苦而偏寒涼,辛以發散,涼可祛熱; 2. 以發散風熱為主要作用,發汗解表作用較發散風寒藥
緩和。 適應範圍:
1.主要適用於風熱感冒以及溫病初起邪在衛分者,(症 見發熱重、惡寒輕、咽幹口渴、頭痛目赤、舌邊尖紅、 苔薄黃、脈浮數等)。 2.部分發散風熱藥分別兼有清頭目、利咽喉、透疹、止 癢、止咳的作用,又可用治風熱所致目赤多淚、咽喉 腫痛、麻疹不透、風疹瘙癢以及風熱咳嗽等證。
1
牛蒡子 《名醫別錄》
[來源]為菊科 植物牛蒡 Arctium lappa L.的乾 燥成熟果實。
生用或炒用, 用時搗碎。
1
牛蒡子
藥性特點: 味辛苦,性寒, 歸肺、胃經。
【功效】 疏散風熱,宣肺透疹, 解毒消腫,利咽祛痰。
1
牛蒡子【臨床應用】
1.風熱感冒,溫病初起。 本品辛散苦泄,寒能清熱,升散之中具有清降之性,
1
蟬蛻 【臨床應用】
4.急慢驚風,破傷風證。
本品甘寒,既能疏散肝經風熱,又可涼肝息風止痙, 故可用治小兒急慢驚風,破傷風證。
治小兒急驚風,+天竺黃、梔子、僵蠶,天竺黃散 (《幼科釋迷》)。
治小兒慢驚風,+全蠍、天南星,蟬蠍散(《幼科 釋迷》)。

中医药材发散风热药

中医药材发散风热药

消风散
解毒消肿 ……乳痈肿痛
牛蒡子汤
……瘟毒发颐、痄腮喉痹 普济消毒饮
【用法用量】 煎服,6~12g。
炒用可使其苦寒及滑肠之性略减。
【使用注意】 本品性寒,滑肠通便,气虚便溏者慎用。
【现代研究】
蝉蜕
为蝉科昆虫黑蚱若虫羽化时脱落的皮壳。
【性能】 甘,寒。归肺、肝经。
[color=White]沈阳最好的妇科 医院024sdfk/ 沈阳最专业的妇科医院sysd120/
【功效与应用】
解表…………外感表证
透疹…………麻疹不透
升麻葛根汤 宣毒发表汤
清热解毒……牙龈肿痛、口舌生疮
清胃散温毒发斑咽喉肿痛 Nhomakorabea普济消毒饮
痄腮肿痛
中医药材发散风热药
利清头目 利咽 透疹 止痒 止咳
治目赤肿痛 治咽喉肿痛 治麻疹不透 治风疹瘙痒 治风热咳嗽
薄荷
为唇形科植物薄荷的干燥地上部分。
【性能】 辛,凉。归肺、肝经。
【功效与应用】
疏散风热……风热感冒,温病初起
银翘散
清利头目……头痛眩晕,目赤多泪
上清散
利咽…………咽喉肿痛
透疹…………麻疹不透,风疹瘙痒
羚角钩藤汤
沈阳最好清泌肝尿外明科目医院…sy…sd目yy/ 赤昏花
温毒发斑咽喉肿痛 普济消毒饮
为马鞭草清科热植物解单毒叶蔓…荆…或蔓疮荆痈的干肿燥毒成熟果实。
杞菊地黄丸
五 均虎当追忌风 用【散 。用法用量】 煎服,5~9g。疏散风热宜用黄菊花,
疏为散菊风 科热植…物…菊干风燥热头感状冒花,序温。病初平起 肝桑、菊饮清肝明目宜用白菊花。
薄荷 疏散风热 升举阳气……气虚下陷,脏器脱垂 补中益气汤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功效与应用】,
疏散风热……风热感冒,头昏头痛
清利头目……目赤肿痛
益气聪明汤
祛风止痛……风湿痹痛
羌活胜湿汤
【用法用量】 煎服,5~9g。 【现代研究】
柴胡
为伞形科植物柴胡或狭叶柴胡的干燥根。 【性能】 苦、辛,微寒。归肝、胆经。
【功效与应用】
解表退热……外感表证发热 正柴胡饮 柴葛解肌汤
少阳证小柴胡汤Fra bibliotek【现代研究】薄荷 疏散风热 牛蒡子 透疹
解表,发汗力较强,退热 效好。清利头目,疏肝行 气
宣肺祛痰,治风热兼 咳嗽多用。解毒消肿 功优,治疮痈、痄腮
开音,明目退翳,息风 止痉
桑叶
为桑科植物桑的干燥叶。 【性能】 甘、苦,寒。归肺、肝经。
【功效与应用】
疏散风热……风热感冒,温病初起 清肺润燥……肺热咳嗽,燥热咳嗽 平抑肝阳……肝阳上亢 清肝明目……目赤昏花
羚角钩藤汤
清肝明目……目赤昏花
杞菊地黄丸
清热解毒……疮痈肿毒
【用法用量】 煎服,5~9g。疏散风热宜用黄菊花,
平肝、清肝明目宜用白菊花。
【现代研究】
桑叶 菊花
疏散风热 平抑肝阳 清肝明目
功偏肺,清肺润燥, 凉血止血
功偏肝,清热解毒
蔓荆子
为马鞭草科植物单叶蔓荆或蔓荆的干燥成熟果实。 【性能】 辛、苦,微寒。归膀胱、肝、胃经。
[color=White]沈阳最好的妇科 医院 沈阳最专业的妇科医院 沈阳好的妇科医院 沈阳最权威妇科医院 沈阳专业治疗外阴白斑的医院 沈阳最好泌尿外科医院 沈阳最好性病医院 沈阳设施最好的性病医院 沈阳最好的外阴白斑医院 沈阳最好男科医院 沈阳专业治疗男科的医院[/color]
【功效与应用】
疏散风热……风热感冒,温病初起
【现代研究】
升麻
为毛茛科植物大三叶升麻 、兴安升麻或升麻的干燥根茎。
【性能】 辛、微甘,微寒。归肺、脾、胃、大肠经。
【功效与应用】
解表…………外感表证
透疹…………麻疹不透
升麻葛根汤 宣毒发表汤
清热解毒……牙龈肿痛、口舌生疮
清胃散
温毒发斑咽喉肿痛
普济消毒饮
痄腮肿痛
升麻黄连汤
升举阳气……气虚下陷,脏器脱垂,崩漏下血 补中益气汤
[color=White]沈阳最好的妇科 医院 沈阳最专业的妇科医院 沈阳好的妇科医院 沈阳最权威妇科医院 沈阳专业治疗外阴白斑的医院 沈阳最好泌尿外科医院 沈阳最好性病医院 沈阳设施最好的性病医院 沈阳最好的外阴白斑医院 沈阳最好男科医院 沈阳专业治疗男科的医院[/color]
【功效与应用】
疏散风热,宣肺祛痰…………风热感冒,温病初起 银翘散
疏散风热……风热感冒,温病初起
银翘散
清利头目……头痛眩晕,目赤多泪
上清散
利咽…………咽喉肿痛
透疹…………麻疹不透,风疹瘙痒
竹叶柳蒡汤
疏肝行气……肝郁气滞,胸闷胁痛
逍遥散
【用法用量】 煎服,3~6g;宜后下。
【使用注意】 本品芳香辛散,发汗耗气,故体虚多汗者
不宜使用。
【现代研究】
牛蒡子
为菊科植物牛蒡的干燥成熟果实。 【性能】 辛、苦,寒。归肺、胃经。
中医药材发散风热药
性味 辛、凉 功效与适应证
发散风热
治外感风热,发热,微恶风寒,咽 干口渴,头痛目赤,舌苔薄黄,脉 浮数。或温病初起。
利清头目 利咽 透疹 止痒 止咳
治目赤肿痛 治咽喉肿痛 治麻疹不透 治风疹瘙痒 治风热咳嗽
薄荷
为唇形科植物薄荷的干燥地上部分。
【性能】 辛,凉。归肺、肝经。
【功效与应用】
利咽透疹………………………麻疹不透,风疹瘙痒 竹叶柳蒡汤
消风散
解毒消肿 ……乳痈肿痛
牛蒡子汤
……瘟毒发颐、痄腮喉痹 普济消毒饮
【用法用量】 煎服,6~12g。
炒用可使其苦寒及滑肠之性略减。
【使用注意】 本品性寒,滑肠通便,气虚便溏者慎用。
【现代研究】
蝉蜕
为蝉科昆虫黑蚱若虫羽化时脱落的皮壳。
【性能】 甘,寒。归肺、肝经。
疏肝解郁……肝郁气滞
柴胡疏肝散 逍遥散
升举阳气……气虚下陷,脏器脱垂
补中益气汤
柴胡
【用法用量】 煎服,3~9g。解表退热宜生用,且用量宜稍重;疏肝解郁宜醋 炙,升阳可生用或酒炙,其用量均宜稍轻。
【使用注意】 柴胡其性升散,古人有“柴胡劫肝阴”之说,阴虚阳亢,肝风 内动,阴虚火旺及气机上逆者忌用或慎用。
升麻葛根汤
生津止渴 ……热病口渴,消渴证 天花散 玉泉丸
升阳止泻 ……热泄热痢
葛根芩连汤
脾虚泄泻
七味白术散
【用法用量】 煎服,9~15g。解肌退热、透疹、生津宜生用,升阳止泻宜煨用。 【现代研究】
第一课件网
[color=White]沈阳最好的妇科 医院 沈阳最专业的妇科医院 沈阳好的妇科医院 沈阳最权威妇科医院 沈阳专业治疗外阴白斑的医院 沈阳最好泌尿外科医院 沈阳最好性病医院 沈阳设施最好的性病医院 沈阳最好的外阴白斑医院 沈阳最好男科医院 沈阳专业治疗男科的医院[/color]
【用法用量】 煎服,3~9g。发表透疹、清热解毒宣生用,升阳举陷宜炙用。
【使用注意】 麻疹已透,阴虚火旺,以及阴虚阳亢者,
均当忌用。
【现代研究】
葛根
为豆科植物野葛或甘葛藤的干燥根。
【性能】 甘、辛,凉。归脾、胃经。
【功效与应用】
解肌退热 ……表证发热,项背强痛 柴葛解肌汤 葛根汤
透疹 ……麻疹不透
柴胡 发散风热
升麻
升阳 葛根
举陷 透疹
和解少阳,退热功佳, 疏肝解郁
长于透疹,又清热解毒
善解肌,又退热,生津 止渴,升阳止泻
淡豆豉
为豆科植物大豆的成熟种子发酵加工品。 【性能】 苦、辛,凉。归肺、胃经。
【功效与应用】 解表…………外感表证
风寒感冒初起 除烦,宣发郁热 ……热病烦闷
银翘散 葱豉汤 栀子豉汤
利咽开音……咽痛音哑
透疹 ……麻疹不透,风疹瘙痒 麻黄散 消风散
明目退翳 ……目赤翳障
蝉花散
息风止痉 ……急慢惊风 ,破伤风证 天竺黄散 蝉蝎散
五虎追风散
【用法用量】 煎服,3~10g,或单味研末冲服。
一般病证用量宜小;止痉则需大量。
【使用注意】 《名医别录》有“主妇人生子不下”的记载,
故孕妇当慎用。
桑菊饮 桑杏汤 清燥救肺汤
扶桑至宝丹
【用法用量】 煎服,5~9g;或入丸散。外用煎水洗眼。桑叶蜜制能增强润肺 止咳的作用,故肺燥咳嗽多用蜜制桑叶。
【现代研究】
菊花
为菊科植物菊干燥头状花序。
【性能】 辛、甘、苦,微寒。归肺、肝经。
【功效与应用】
疏散风热……风热感冒,温病初起
桑菊饮
平抑肝阳……肝阳上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