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金融全球化对内外均衡的冲击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国际金融市场资金流动的特点
1. 交易量巨大,不再依赖于实体经济而独立增长。 2. 呈现批发市场的特征,机构投资者是国际资金流
动的主要载体。 3. 衍生品交易比重上升,交易虚拟化程度提高。
第七章金融全球化对内外均衡的冲击
二、国际资金流动的原因
1. 国际金融市场资金的供给充足。 2. 金融市场一体化促进了资金在全球的配置和
2.构成
n 信贷市场 n 证券市场
3.作用
国际资本市场是欧洲货币市场
1.含义
n 摆脱任何一国管辖和控制 n 经营“欧洲货币”
第七章金融全球化对内外均衡的冲击
2.产生与发展
n 欧洲货币市场的前身是产生于20世纪50年代 的欧洲美元市场
n 80年代,金融创新和金融国际化、自由化、电 子化的发展,离岸金融市场发展更加迅速,仅 亚太地区就已形成了东京、新加坡、香港著名 的离岸金融市场
第七章金融全球化对内外均衡的冲击
3. 货币危机的发生机制
假定A和B两种货币,1单位A货币=25单位B 货币。市场上有B货币贬值的强烈预期。 (1)方法一:先抛空远期B羊群效应交割 盈利
(2)方法二:同业拆借B买入A羊群效应 将A换B,偿还债A
(3)方法三:汇市和股市联动。
第七章金融全球化对内外均衡的冲击
n 目前全球大小离岸金融市场约有40多个
第七章金融全球化对内外均衡的冲击
3.欧洲货币市场的分类
(1)一体型:在岸业务与离岸业务没有明确分离。 如伦敦和香港
(2)分离型:在岸业务与离岸业务分别申请注册、 分别接受监管,开设离岸业务专门帐户。 如纽约、日本和新加坡
(3)避税型:没有实际的离岸业务交易,只为其 他金融市场资金交易提供记账和走账。如加 勒比海的巴哈马和开曼
投机者的行为是基于成本-收益分析的 再考虑政府行为。政府提高本币利率可以投机者进行
投机成本。 政府的行为是基于成本-收益分析的
第七章金融全球化对内外均衡的冲击
维持固定汇率制的成本与收益
•成 本
•0
•i*
•BB
•it
•i
第七章金融全球化对内外均衡的冲击
第二代模型中的特点
第一,隐含条件是宏观经济中多重均衡的 存在。
第七章金融全球化对内外均衡的冲击
2. 货币危机的分类
按原因可以分为以下三种: (1)由政府扩张性政策导致经济基本面恶化,从而
引发国际投机资金冲击所导致的货币危机。 (2)在经济基本面比较健康时,主要由政治事件或
心理预期作用而带来国际投机资金冲击所引起 的货币危机。 (3)因其他国家爆发的货币危机的传播而发生的货 币危机,称作“蔓延型货币危机” (Contagion Currency Crisis)
第二,政府为抵御投机冲击而持续提高利 率直到最终放弃固定汇率制是货币危机 发生的一般过程。
第三,政府防范危机措施之一,提高政策 的可信性。
第七章金融全球化对内外均衡的冲击
4. 货币危机的扩散
n 他国汇率变动对本国宏观经济的影响 (主要商品竞争对手国货币贬值导致本国商品竞争力下降,投
机者就会在宏观经济发生实际变动前采取行动,从而对本国 货币形成贬值压力) n 投机者投机活动取得巨额利润而产生的示范行动 n 国际金融市场的替代套利或替代撤资 最易被传染的国家 n 货币危机发生国的重要贸易伙伴或竞争对手 n 与货币危机发生国存在较为相近的经济结构、发展模式 n 过分依赖国外资金流入的国家
第七章金融全球化对内外均衡的冲击
4.欧洲货币市场的业务
n 同业拆放 n 欧洲银行贷款 n 欧洲债券:指一政府或企业在另一国的债券市
场上,以第三国的货币为面值所发行的债券。 (区别欧洲债券和外国债券)
第七章金融全球化对内外均衡的冲击
5. 欧洲货币市场的特点
(1)市场范围广阔,不受地理限制,是由现代通讯 网络联系而成的全球性市场,但也存在着一些 地理中心。
第七章金融全球化对内外均衡的冲击
3. 作用
国际货币市场是国际短期金融资产进行交换 的场所。 n 为短期资金的需求单位提供了从隔夜到一年的各
种短期资金; n 为暂时闲置资金持有人获得了投资的渠道。
第七章金融全球化对内外均衡的冲击
三、国际资本市场
1.含义
国际资本市场是指1年以上的中长期融资市 场,参与者有银行、公司、证券商及政府机构。
货币危机
本章小结
第七章金融全球化对内外均衡的冲击
第一节 国际金融市场的构成和特点
一、国际金融市场的含义和构成 二、国际货币市场 三、国际资本市场 四、欧洲货币市场 五、国际外汇市场
第七章金融全球化对内外均衡的冲击
一、国际金融市场的含义和构成
含义:国际金融市场是指资金在国际间流动或金
融产品在国际间买卖的场所。
总体上,货币危机的危害性远大于积极性。
第七章金融全球化对内外均衡的冲击
二、货币危机的成因
(一)宏观经济的基本面因素 (二)第一代危机理论:国内信贷持续扩张 (三)第二代危机理论:预期的自我实现 (四)第三代危机理论:争论中 (五)三代货币危机理论比较
第七章金融全球化对内外均衡的冲击
(一)宏观经济的基本面因素
(2)外汇市场交易包括即期交易、远期交易、期 货交易、期权交易。
(3)外汇市场的交易制度包括做市商制度和竞价 制度。
第七章金融全球化对内外均衡的冲击
第二节 国际资金流动的原因和影响
一、国际金融市场资金流动的特点 二、国际资金流动的原因 三、国际资金流动的正面影响 四、国际资金流动对内外均衡的冲击
第七章金融全球化对内外均衡的冲击
第七章金融全球化对内外均衡的冲击
(二)第一代货币危机理论
第一代货币危机理论主要强调“政府宏观经济决策与稳定汇 率政策之间的不协调(保罗·克鲁格曼、罗伯特·弗拉德 、 彼得·戈博 )
1.成因:政府不合理的宏观经济政策 (扩张性政策)
2.发生机制:投机冲击导致储备急剧下降 3.防范机制:紧缩财政、货币政策
四、国际资金流动对内外均衡的冲击
1. 加大了各国维持外部平衡的难度。 2. 加大了微观经济主体经营的困难。 3. 衍生工具放大了交易风险。 4. 影响内部均衡的实现。 5. 会将一国的经济波动传导到其他国家。
第七章金融全球化对内外均衡的冲击
第三节 金融全球化对内外均衡的冲击: 债务危机和银行危机
汇率制度崩溃和外汇市场持续动荡的事件。
货币危机与金融危机既有区别也有联系。 -货币危机特征是本国货币大幅度贬值。 -金融危机不仅表现为汇率波动,还包括股票市场和
银行体系等金融市场上的价格波动和金融机构的经 营困难与破产等。 -货币危机可以诱发金融危机,而由国内因素引起的 一国金融危机也会导致货币危机发生。
货币供给•(M)
•M
0
•D0 •R0
•货币供给存量 •国内信贷D
•外汇储备R
•0
•tc
•t0 •时间(t)
•初期,国内货币存量(Ms)= D0+ R0 •tc 时期,开始冲击;t0时第七期章金,融全球储化对备内外耗均衡的尽冲击。
投机者预期条件下的货币危机发生时间
•e •C
•e0 •0
•A •Z
•tc
第七章金融全球化对内外均衡的冲击
第四节 金融全球化对内外均衡的冲击: 货币危机
一、货币危机概述 二、货币危机的成因 三、货币危机的实例——亚洲货币危机 四、货币危机的一般解决方案——
以亚洲货币危机为例 五、几点重要思考
第七章金融全球化对内外均衡的冲击
一、货币危机概述
1. 货币危机的定义
广义:一国货币的汇率变动在短期内超过一定幅度。 狭义:市场参与者通过外汇市场的操作导致该国固定
(2)交易规模巨大,交易品种、币种繁多,金融创 新极其活跃。
(3)独特的利率结构。 (4)由于一般从事的是非居民的境外货币借贷,欧
洲货币市场所受的管制较少。
第七章金融全球化对内外均衡的冲击
五、国际外汇市场
(1)外汇市场是从事外汇买卖的场所,参与者是 由买卖货币的所有机构和个人组成,主要包 括中央银行、商业银行、外汇经纪人、经营 外汇的公司等。
4. 货币危机的影响
(1)危机发生过程中对经济活动的危害 (国内经济紧缩;金融市场动荡;干扰正常生产经营活动)
(2)危机发生后经济条件的变化 (诱发金融危机、经济危机乃至政治危机和社会危机;外资
流出;本币贬值,对外债务增加被迫采取浮动汇率,且因无力 监管而波动过大。) (3)危机发生后政府被迫采取的补救性措施中,紧缩性财政货 币政策往往是最普遍的
•B •t0 •时间(t)
第七章金融全球化对内外均衡的冲击
第一代货币危机理论的特点:
第一、在货币危机的成因上,认为货币危机是政府宏 观政策与固定汇率的维持这两个政策目标之间发生冲突而 引起的。国内信贷扩张是储备流失的根本原因,因此是政 府扩张政策将经济推向货币危机之中的。
第二,在危机的发生机制上,强调投机攻击导致储备 下降至最低限是货币危机爆发的一般过程。
第七章金融全球化对内 外均衡的冲击
2020/12/6
第七章金融全球化对内外均衡的冲击
第七章 金融全球化对内外均衡 的冲击
引导探究的问题 n 举例说明国际资金流动对一国国内经济均衡和外部平衡
的正反面影响。 n 请结合前几章的知识,讨论应如何限制和防范国际短期
资本流动对我国的不利影响。 n 请自行收集资料,比较分析发展中国家债务危机、欧洲
(Obstfeld,1994) 1.两个重要假定 :政府是主动的行为主体;引入博弈 2.成因:投机者的贬值预期心理(这种预期可以与经济
基本面无关) 3.发生机制:政府提高利率,直至最终放弃固定汇率
第七章金融全球化对内外均衡的冲击
(三)第二代货币危机理论
首先,考虑投机者行为。投机冲击的出现主要是由 心理预期因素导致的。 冲击步骤:在国内货币市场借入本币,在外汇市场 对本币进行抛售。成功后,投机者在本币贬值后再 用外汇购回本币,归还本币借款。
主要包括:国际货币市场、国际资本市场、欧洲
货币市场、外汇市场等子市场。
第七章金融全球化对内外均衡的冲击
二、国际货币市场
1. 含义
期限在一年内的银行短期信贷、短期证券及 票据贴现市场,其中介机构包括商业银行、票据 承兑行、贴现行、证券交易商和证券经纪人。
2. 构成
n 短期信贷市场 n 短期证券市场 n 贴现市场
基本面因素恶化包括 n 外部不平衡:经常项目赤字、实际本币升值 n 内部不平衡:金融体系不稳定、财政赤字过大、
通货膨胀严重、外汇储备短缺
基本面因素是导致危机、恶化危机的必要条件而 非充分条件,它不一定能准确地预测出一国何时 爆发金融危机,而且即使是正常时期也不能保证 基本面的完好。只能说当基本面恶化时,投机攻 击或政治危机等因素容易成为货币危机的催化剂。
套利。 3. 资金为规避管制而避险而发生流动。 4. 金融创新的促进。 5. 国际资金流动管制的放松。
第七章金融全球化对内外均衡的冲击
三、国际资金流动的正面影响
1. 促进了全球范围内资本的优化配置。 2. 促进了财富效应的传导。 3. 增强了资金的流动性。 4. 推动了国际金融市场的一体化。
第七章金融全球化对内外均衡的冲击
一、发展中国家的债务危机 二、银行危机
第七章金融全球化对内外均衡的冲击
一、发展中国家的债务危机
1. 债务危机的原因 2. 国际银行业在债务危机形成过程中的作用 3. 国际银行业在缓解债务危机中的作用
第七章金融全球化对内外均衡的冲击
二、银行危机
1. 银行国际化和银行危机 2. 银行危机的防范和银行业的国际监管 n 巴塞尔协议:银行业的国际合作监管 n 《巴塞尔报告》:资本充足率要求 n 新巴塞尔协议:监管范围的扩大
第三,在政策含义上,模型最主要的结论是:紧缩性 财政货币政策是防止货币危机发生的关键。
缺陷:只有基本面出问题时,投机者才会对一国的货 币发起攻击。第二代货币危机理论,认为贬值预期的自我 实现。
第七章金融全球化对内外均衡的冲击
(三)第二代货币危机理论
第二代货币危机理论将货币危机解释为“政府进行 成本/收益相机抉择的结果,强调多重均衡(Multiple Equilibrium)和投资者预期自我实(Self—fulfilling)
货币危机、亚洲金融危机 、美国次贷危机的发生机理、 传导机制,评价货币危机理论对上述危机的解释力。
第七章金融全球化对内外均衡的冲击
•第七章 金融全球化对内外均 衡
•第一节
的冲击
国际金融市场的构成和特点
第二节 国际资金流动的原因和影响
第三节 金融全球化对内外均衡的冲击:
债务危机和银行危机
第四节 金融全球化对内外均衡的冲击:
货币危机的发生是由于政府不合理的宏观政策(扩张性正常) 引起的(成因)投机性冲击导致储备急剧下降为零是这 种货币危机发生的一般过程(发生机制)。在这一过程中, 政府基本处于被动地位。紧缩性财政货币政策是防止危机 发生的关键(应对措施)。
第七章金融全球化对内外均衡的冲击
国内信贷扩大引发的外汇储备消耗